初二物理第一单元试卷

2024-06-27|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初二物理第一单元试卷(共4篇)

初二物理第一单元试卷 篇1

初二物理第一周测试题

(9.3——9.7)

测试范围: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1.2运动的描述 0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4.5cm = 14.5×10-2 = 0.145m

B.14.5cm = 14.5cm×10-2m = 0.145m C.14.5cm = 14.5÷(100m)= 0.145m

D.14.5cm = 14.5×10-2m = 0.145m 02.(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2)下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

03.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是________s。

04.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正确认真的测量下,不会产生误差

B.用精度很高的刻度尺测量长度,也会出现误差 C.多次测量后的平均值就是测量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D.误差只是测量者在观察读数时造成的 05.下列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cm C.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

D.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06.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五四运动

B.太阳升上天空

C.原子核外的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运动

D.铁生锈了

07.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运动的物体不能作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可以不选参照物

08.如图所示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歼击机梯队飞过天安门上空受阅时的情景。图中五架飞机队形不变,它们之间是相对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09.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州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

10.(多选)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飞机,从他们乘坐的飞机向外望去,甲看到丙的飞机上升,乙看到甲的飞机下降,丙看到楼房和乙的飞机都上升,则甲、乙、丙三人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乙上升,丙下降

B.甲、丙下降,乙静止

C.甲、乙、丙匀速下降

D.甲、乙、丙匀速上升

初二物理试卷 篇2

八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如图是荣获金奖的扬州玉器“八角素瓶”,玉器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重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利用质量和体积来进行计算。我们也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考点:密度

2.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2》中推出了扬州烫干丝:大白干切成细丝,反复洗烫,去尽豆腥味,浇上精制卤汁及芝麻油,佐以姜丝、虾米而成.下列有关烫干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热水洗烫干丝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干丝的内能

B.切成细丝的干丝“藕断丝连”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C.烫干丝香味四射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烫干丝的温度越高越能入味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用热水洗烫干丝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干丝的内能,正确;B.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只能利用电子显微镜来观看,切成细丝的干丝“藕断丝连”不是分子,错;C.烫干丝香味四射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正确;D.烫干丝的温度越高越能入味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这是分子的热运动。正确;错误选B。

考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分子动理论

3.扬州的酒店日用品享誉全国,如图所示,是扬州产酒店用牙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牙膏盖子中间的尖锐物是为了增大摩擦

B.牙膏用铝做外壳是利用了铝的导电性

C.挤压牙膏外壳变形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减小压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增大摩擦方法有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牙膏盖子中间的尖锐物不是为了增大摩擦,而是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B.牙膏用铝做外壳是利用了铝的导电性,错,是因为铝的硬度小,柔韧性;C.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挤压牙膏外壳变形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正确;D.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而不是减小压强,错;选C。

考点:增大摩擦方法

力的作用效果

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C.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答案】C

考点:分子

电荷

宇宙

5.扬州市近年来建设了大量公共自行车站点,市民可通过办理相关手续租赁自行车,享受绿色出行带来的方便、快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车座做的扁而平可以减小臀部所受的压强

B.轮胎和脚踏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轴承里面装有钢珠是为了减小摩擦

D.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压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车座做的扁而平可以减小臀部所受的压强,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方法,减小压强的。正确;B.滑动摩擦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轮胎和脚踏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正确;C.轴承里面装有钢珠是,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这样减小了摩擦,正确;D.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得速度越来越大,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错。错误的选D。

考点:压强

摩擦

机械能的转化

6.如左图所示,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添加食盐并轻轻搅动,观察发生的现象。右图中大致反映鸡蛋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液体密度ρ液关系的图像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鸡蛋在清水的杯中下沉,重力大于浮力,浮力较小,然后逐渐向水里添加食盐并轻轻搅动,随着加入盐水的量越来越多,液体的密度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鸡蛋所受的浮力会增大,会让鸡蛋慢慢上浮,最后为漂浮,当鸡蛋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在继续增大盐水的密度,鸡蛋所受的浮力也不会改变,等于重力。正确选C。

考点:物体的浮沉

7.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的示意图。小球从a处滚下,在c处与小木块碰撞,并与小木块共同运动到d处停下。下面的一些判断正确的是()

A.从a到b,小球的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增大

B.从b到c,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C.到达c处,小球的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到达d处,小球的动能为零,小木块的动能最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A.小球在a处重力势能最大,从a到b,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小,而不是不变,错;B.从b到c,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小,不是增大,错;C.到达c处,小球的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正确;D.到达d处,小球和木块的速度都为零,小球和木块的动能为零,错;正确选C。

考点:机械能

8.对于静止在地面上的讲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讲台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讲台的重力,所以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B.用力推讲台,讲台不动,是因为推力小于讲台受到的阻力

C.如果讲台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将仍然保持静止

D.地面对讲台的支持力是由于讲台发生形变产生的【答案】C

考点:平衡力

静摩擦

惯性

力的作用效果

9.下面的措施中能够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A.给机器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B.给笨重的旅行箱安装轮子

C.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场力将车身托离轨道

D.汽车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滑到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A.给机器的转轴处加润滑油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的摩擦力。不符合题意;B.给笨重的旅行箱安装轮子,变滑到摩擦为滚动摩擦,不符合;C.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场力将车身托离轨道,减小摩擦。不符合;D.汽车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正确选D。

考点:影响滑到摩擦的因素

10.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下列四图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B.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C.滑冰鞋上装有冰刀

D.飞镖的箭头很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压强

=F/S,减小压强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或即减小压力又增大受力面积。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正确。

B.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增大压强。C.滑冰鞋上装有冰刀增大压强。

D.飞镖的箭头很尖,增大压强。正确选A。

考点:压强

11.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A.海陆风的形成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觉变凉爽

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水具有比热容大较大。Q=cm△t,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差变化较小。或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利用这一特性的是A、C、D,错误的是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觉变凉爽,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选B。

考点:比热容[

12.用4牛的水平压力把重为1牛的黑板擦压在竖直的黑板上,黑板擦处于静止状态。若将水平压力增加到8牛,则此时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A.8牛

B.4牛

C.2牛

D.1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用水平压力把黑板擦压在竖直的黑板上,黑板擦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平衡,水平方向受到压力和黑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若将水平压力增加到8牛,黑板对它的支持力变为8N,则此时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仍为重力大小1N。正确选D。

考点:平衡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3.冬、春季节人的皮肤干燥,穿着化纤材料的衣服时,皮肤与衣服不断摩擦,使衣服带上电,由于带电体具有的性质,所以容易粘上灰尘.当用手拍打衣服时,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力可以

.而灰尘由于具有,仍然保持静止,使衣服和灰尘分开而拍掉.

【答案】吸引轻小物体;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惯性

【解析】

试题分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当用手拍打衣服时,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不动的性质,这样衣服和灰尘分开了,使灰尘掉了下来。

考点:带电体的性质

力的作用效果

惯性

14.近年来我市已开展对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填“厘米”、“毫米”或“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

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

【答案】微米

;不属于.

【解析】

试题分析: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PM2.5人眼能够看到,因此不属于分子运动.

考点:分子

15.正方体物块重0.2N,静止在较大水平桌面中央位置上,则物块对桌面的压力为

N。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边长如图所示,读数为

cm,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小为

Pa。

【答案】0.2;

2.00

500

【解析】

试题分析:正方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为0.2N,则支持力为0.2N,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与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为0.2N。用刻度尺测量物块,读数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为2.00cm,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F/S=0.2N/0.0004m2=500Pa。

考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刻度尺测量读数

压强计算[来源:Zxxk.Com]

16.一长方体物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容器中静止后,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若在它的上面放置重2N的物体时,物块恰好全部浸没于水中且未碰到容器(水未溢出),放置物体前物块所受浮力为

N,则物块的密度为

kg/m3。

【答案】8

800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木块1/5的体积受到的重力为2N,木块4/5的水中,排开水的重力为2N×4=8N,因此木块的重力为8N,放置物体前物块在水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等于8N;木块的体积为,则物块的密度ρ=m/V=0.8kg/10-3m3=800kg/m3。

考点:浮力

密度

17.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令全球关注,伤亡惨重令人痛心.据调查,超载是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于正常载重时,超载的“岁月”号客轮在水面航行时受到的浮力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超载的货物可能没有牢固固定,导致高速航行的客轮突然转向时

_

(填“货物”或“轮船”)由于具有惯性而发生侧移,导致船体倾斜进水最终沉没;客轮沉没过程中,所受的浮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受到海水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大;

货物;

小于;

变大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当客轮沉没时,排开的液体体积增大,受到的变大;超载的货物可能没有牢固固定,导致高速航行的客轮突然转向时货物由于具有惯性而发生侧移,导致船体倾斜进水最终沉没;客轮沉没过程中,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受到海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变大。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

浮沉条件

压强大小

18.如右上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如右上图乙所示,小球一半浸在水中,测力计示数为2N,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N,小球的体积为

cm3.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

N。

【答案】3;

600;

【解析】

试题分析: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G-F拉=5N-2N=3N,小球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6N>G,因此剪断吊绳,小球在水中稳定时,上浮最终为漂浮,浮力等于重力5N。

考点:浮力

19.管玉站在放置在静止电梯中的体重计上,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乘坐电梯从1层直接10层,又从10层直接回到1层.相关示数如图乙、丙、丁所示,图中右上角为电梯显示的层数和运行方向.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管玉的质量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0kg,电梯运行过程中管玉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填“乙”、“丙”或“丁”)。

【答案】小于;

【解析】

试题分析:甲图是管玉的质量静止在电梯时的质量,从示数可以知道小于50kg,在丁图中,管玉受到支持力等于重力受到平衡力作用。

考点:平衡力

20.小明家有一个镶嵌玉石的铜制工艺品,由说明书可知工艺品中铜的质量m

=

89g,已知铜的密度ρ=

8.9g/cm3,则铜的体积V

=

___

__cm3.在实验室中用天平测出工艺品的质量m

=

141g.将工艺品浸没在装有40

mL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则工艺品的体积为____

___

cm3,由此可以算出玉石的密度为____

___

kg/m3.

【答案】10;

30;

2600

【解析】

试题分析:工艺品中铜的质量m

=

89g,铜的密度ρ=

8.9g/cm3,则铜的体积V

=m/ρ=89g/8.9g/cm3=10cm3.利用量筒测量液体时,读数应该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读作70ml,则工艺品的体积是v=70ml-40ml=30ml=30cm3,玉石的密度ρ=m/v=(141g-89g)/(30cm3-10cm3)=2600

kg/m3.

考点:密度计算

21.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AB,则PA

PB,原因是

;瓶子倒置后对桌面的压强较之前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原因是。

【答案】小于;

水的深度变大;

变大;

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

【解析】

试题分析:液体压强公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水到瓶底的深度小于水到瓶盖的深度,因此水对瓶底和对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PB;固体压强公式

=F/S,瓶子倒置后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因此压强变大。

考点:液体和固体压强

22.如图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到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点是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等于其重力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则从O点到C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___

__能一直在减小,在____

___(填“A”或“B”或“C)点处运动员的动能最大,从A点运动到C点运动员的机械能____

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答案】重力势;

B

减小

考点:机械能的转化

三、解答题(共47分)[来源:Zxxk.Com]

23.(6分)按题目要求作图

(1)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用毛皮摩擦两橡胶块A、B,然后将它们放在绝缘平面上,A、B靠得很近并且静止,画出B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力的示意图。

(3)在图丙中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球A所受重力和挡板B对球A的支持力.

[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1)小球受到的重力作用点在球心,方向竖直向下,末端标出箭头和字母G。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块带同种电荷负电,放在一起相互排斥,因此B受到水平像右的斥力,作用点在重心,如图上。

(3)球A受到的重力作用点在A的球心,方向竖直向下。挡板B对A的支持力作用点在接触面上,也可以画在球心上,垂直于接触面向上。用F表示。

考点:力学作图

24.(4分)一个质量是50克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是15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130克,求:(1)容器的容积;(2)这种液体的密度。

【答案】(1)100cm3(2)0.8g/

cm3

【解析】

试题分析:(1)水的质量为m=150g-50g=100g,容器的体积即是水的体积V=m/ρ=100g/1g/cm3=100cm3;

(2)某种液体的质量m2=130g-50g=80g,液体的密度ρ2=m/v=80g/100cm3=0.8g/cm3

考点:密度计算

25.(5分)有一质量为120g的圆柱体空玻璃瓶,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在表面积为0.1m2的水平桌面上,瓶子的底面积为15cm2,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5kg,求:⑴玻璃瓶内水的体积为多少?

⑵装满水后玻璃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答案】(1)330

cm3

(2)3000Pa

【解析】

试题分析:(1)瓶内水的质量m=0.45kg-0.12kg=0.33kg,水的体积V=m/ρ=0.33kg/103kg/m3=330cm3

(2)装满水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4.5N,受力面积S=15cm2=15×10-4m2,装满水对桌面的压强

F/S=4.5N/15×10-4m2=3000Pa

考点:密度

压强计算

26.(6分)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测量原理是

(2)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景,合理的顺序是

(填字母).

第26

(3)由图甲(b)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

g.

(4)将小石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

(5)一只5.79g的纯金戒指,用图示量筒

(选填“能”、“不能”)测量出这只戒

指的体积.原因是:

(ρ金=19.3g/cm3)

【答案】(1)ρ=m/V

;(2)acb;(3)71.4

;(4)3570;(5)不能;

体积小于量筒分度值,无法准确测量

【解析】

试题分析:(1)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原理是ρ=m/V。

(2)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a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c调节天平平衡b左物右码进行测量小石块的质量。

(3)由图甲(b)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砝码质量加上游码质量m=70g+1.4g=71.4g.

(4)将小石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为60ml,小石块的体积为20ml=20cm3,则小石块的密度是ρ=m/V=71.4g/20cm3=3.57g/cm3=3570kg/m3.

(5)一只5.79g的纯金戒指,则金的体积V=m/ρ金=5.79g/19.3g/cm3=0.3cm3用图示量筒不能测量出这只戒指的体积.原因是:金的体积太小,小于量筒的分度值。

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27.(4分)小明利用图中的压强计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1)当小明增大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时,可以观察到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

__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如图14所示,是小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的实验情形。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形

(选填“能”

或“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理由:____

___。

【答案】(1)

增大;

增大

(2)

不能;

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解析】

试题分析:(1)当小明增大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时,可以观察到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增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形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理由:没有控制深度相同。因为液体压强

=ρgh,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实验探究中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在探究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时,应该控制深度相同。

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28.(5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按如图所示方式,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_(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是平衡力,理由

_____;

(2)小明纠正了操作,得出正确的实验数据如下:

(3)分析

(选填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4)在第3次实验后,小明仍将木块放在砂纸上,保持压力为2N,用弹簧测力计沿正确的方向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此时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N,木块的速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来源:学+科+

【答案】(1)

一定不;

二力方向不相反;

(3)1和3;(4)0.6;变大

【解析】

试题分析:(1)小明按如图所示方式,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不是平衡力,理由弹簧测力计没有沿水平方向拉动,二力方向不相反;

(3)分析1和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压力一定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4)木块所受摩擦力为0.6N,滑到摩擦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不变。受力越大,木块的速度变大。

考点:探究影响滑到摩擦力的因素

29.(6分)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为正方体金属块,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可升降平台,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小明逐渐调高平台F,使金属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_,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__

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弹簧测力计A示数的变化量△FA

_弹簧测力计B示数的变化量△FB(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后,做出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F与金属块下表面所在处液体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从图象可知,当金属块下表面所在处液体的深度为10cm时,其受到的浮力是_____

___N,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

___g/cm3.

(3)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

_

____.(请写出一条)

【答案】(1)变小;变大

等于(2)2;2.5(3)便于直接进行比较,易于得出结论

【解析】

试题分析:(1)金属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排开的液体越来越多,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则竖直向上的拉力会越来越小。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小,弹簧测力计B测量的是排开液体的重力,排开液体增多,示数变大.弹簧测力计A示数的变化量△FA

就是金属块又浸没后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弹簧测力计B示数的变化量△FB.

(2)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F=G-F浮=G-ρgV排=G-ρgSh,金属块下表面所在处液体的深度h越深,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越小,当金属块全部浸没后,浮力不变,拉力不变。当金属块下表面所在处液体的深度为10cm时,其受到的浮力是F浮=G-F=5N-3N=2N,金属块的体积,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ρ=m/V=0.5kg/2×10-4m3=2.5×103kg/m3=2.5g/cm3.

(3)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便于直接进行比较,易于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30.(6分)利用一个烧杯、天平和适量的水,小刚同学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1)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甲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2)如图乙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B.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C.取出小石块;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D.往烧杯中加水,直到,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3)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4)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5)在一旁观看的小敏同学认为该测量值和真实密度相比明显

(偏大/偏小),只利用原有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步骤,即可消除这一人为偏差,其方法是。

【答案】(1)52;(2)水面对齐标记;(3)20;(4)2600;(5)偏小;测A图装置的质量,利用A、D两图来计算石块体积.考点: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实验

31.(5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推动的来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

(2)将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h1<h2)由静止开始释放的目的是:。

(3)小球推动木块,最后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乙,分析后可得到的结论是。

(4)小明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时,他利用如图丙实验装置,将同一个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分别将质量不等的两颗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而后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你认为此实验方案

(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答案】(1)距离;(2)改变小球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

(3)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4)不可行;无法控制速度相同

【解析】

试题分析:(1)动能的大小不能利用眼睛直接观察,可以利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来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如果小球动能大则木块移动的距离远,反之则近。

(2)此探究实验利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当控制同一小球时,则说明质量一定,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h1<h2),高度越高,滑到斜面低端时具有的初速度越大。

(3)甲、乙,分析后可得到的结论是:探究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时,应该控制初速度一定。此实验他无法控制初速度一定。因此方案不可行。

初二秋季学期语文的第六单元试卷 篇3

1、默写。(9分)

(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

(2)《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2、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出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3)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4、以“我们”为主语,将下列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文字可增减,语序可调整,但不能改变原意)(2分)

我们,从遥远的地方走来,身上背着昨天的故事,脚下踏着历史的尘埃。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完成问题。(4分)

近几天,电视台正在播放一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该班的大多数学生每天晚上看到十一点多钟,第二天还利用课间时间来争论剧情,而课堂上却精神不振,听课效率较低,班主任了解这一情况后,十分恼火,对大家说:“同学们,听说你们这几天都很用功,每天到晚上十二点才睡觉。第二天来了还不放松课间休息时间。”班主任说到这里,大家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明白自己错了。

(1)王老师说话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班长,这时代表全班同学站起来说话,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下来就是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的秋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题,请大家一定仔细阅读,会对大家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Zhù_____运jǐ_____椎áo_____游

Shǔn_____吸沮____丧濒_____临

答案:贮脊遨吮jǔbī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

如火如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相安无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2)指两种不同鱼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互不干扰、吞噬或排斥。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B.24小时的时间变得没有意义……一天之中太阳会升起15次。

C.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D.在花卉的香味,形状,大小,质地等品质性状研究方面,由于涉及的物质极其多样,代谢途径又非常复杂,所以研究起来很困难。

【解析】选C。A项中的冒号应为逗号;B项中的省略号应为破折号;D项中“香味”“形状”“大小”后面的逗号都应为顿号。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从小就要爱科学》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为《科学家谈21世纪》一书作的序,意在鼓励青少年要从小爱科学,长大后为祖国作出贡献。

B.《送你一束转基因花》从花的颜色、香味、形状、保鲜期等方面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在培育花卉上的应用。

C.《在太空中理家》选自美国宇航员利宁杰的《太空漂流记》,写出了人类在太空中特别的生活方式。

D.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是一篇科普文章,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克隆的定义、研究过程以及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喜与忧。

【解析】选A。《从小就要爱科学》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一书作的序。

5.按照提示默写诗句。(2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

(2)夏完淳在《别云间》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

答案:(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6.观察右面的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3分)

(1)请你根据漫画内容给这幅漫画加一个标题。(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就漫画中反映的社会问题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可怜天下父母心(2)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管孩子喜欢与否,强行灌输给孩子多方面的知识,逼迫孩子学习各种特长,导致孩子的课业负担大大加重,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7.(2010江西中考)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走近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6分)

(1)班刊“科学成就”专栏要介绍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请在《辞海》“爱因斯坦”的释义中选择适用的信息。(填写序号,多选不给分)(2分)

爱因斯坦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②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③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

④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⑤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⑥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⑦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⑧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⑨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

二、阅读题。(共40分)

(一)(16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

6.本文选自 ________,作者是北魏的。(2分)

7.补全文中的空缺处。(1分)

8.翻译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4分)

(1)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1+2=3分)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常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按要求填空。(4分)

(1)交代看雪的时间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

(2)交代看雪地地点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

(3)交代看雪时的天气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

(4)交代看雪前准备的物质条件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

1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亭中饮酒二人为何见作者“大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鸣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你能把这首诗写下来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外,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向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8、父亲赶到学校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父亲请求帮助时,为什么人们都“摇头叹息”,没有帮他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填空(2分)

在地震灾难中,父子俩都想起“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间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 _____________,儿子对父亲的 _____________。

21、文中画线句子对描写父亲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两句话概括)(2分)

三、写作(共40分)作文Ⅰ(10分)

23、运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语序可调整)

漫天飞舞 银装素裹 玉树琼枝 粉妆玉砌 冰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Ⅱ(30分)

24、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做人表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如朋友之间的交往,陌生人的偶遇……或表现出善良、正直、真诚、乐观……或表现出卑劣、狭隘、虚伪、颓废……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做人”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体验、见闻,也可以写你的见解和认识。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二秋季学期语文第六单元试卷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大家把理论知识学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复习,从复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下面是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积累

1.选出加点字注音、书写无误的一项()

A、沿溯阻绝(sù)晴初霜旦(dàn)飞漱其间(sù)

B、解衣欲睡(jiě)能与其奇(yū)竹柏影(bǎi)

C、震撼激射(hàn)为火所焚(wéi)鲸波万仞(rèn)

D、僦赁看幕(lìn)雾凇沆砀(tāng)都护(d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出了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朝技艺。

B“自即望以至十八日”指的是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

C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登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山欲暮时。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5.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

B、《观潮》——周密——宋代

C、《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D、《归园田居》——陶渊明——唐代

6.诗句填空。

(1)《归园田居》这首诗从遣词造句中描写作者愉悦的心情,同时表达了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以及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文中这样的句子是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诗描写大漠独特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渡荆门送别》一诗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

7.在下面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幅对联

A、黑发不知勤学早a、水性淡泊是我师

B、无边落木萧萧下b、白首方悔读书迟

C、四面荷花三面柳c、不尽长江滚滚来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 篇4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如图,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属于保护环境的是 ( )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4、如图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 )

A、一定是表示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B、一定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C、可能是表示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D、可能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5、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B、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

C、用酒精灯时加热物体时,应让物体贴近焰心加热

D、可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6、去年冬季我地区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 ( )

A、摄氏负5度 B、零下5度 C、负摄氏5度 D、负5摄氏度

7、下列各种现象中,要放出热量的是 ( )

A、冰雪消融 B、滴水成冰 C、云开雾散 D、干冰灭火

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9、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10、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是39℃ B、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

1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 )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12、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与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给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关系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13、若某天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小名同学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

14、下列四个词语所描述的的现象中,表示能自身发光的是 ( )

A、金光闪闪 B、红光满面 C、火光冲天 D、波光粼粼

15、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 (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16、下列有关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

B、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

C、不可见光也可以在空气中直线传播

D、不可见光遇到物体也可以被反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7、在物理学里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等物理量,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相应的物理量: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

18、大地震常常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成语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噪声。

19、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______(强/弱/不变),进一步推理说明 不能传播声音。

20、厨房里多处可以看到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如液化气罐中的煤气是用__________方法液化的、抽油烟机的油盒内的油,是炒菜时倒入锅里的油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21、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

A、―10~110℃ B、35~42℃

C、―20~50℃ D、0~50℃

(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 ;

(2)若要来测量镇江气温应选 ;

(3)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的分度值是 ℃,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

22、烈日下,沥青路面变软,这是沥青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是升高的,说明沥青是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3、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逝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 ,水蒸气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图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24、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如图,在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上一块透明的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呈现 色光。

25、一些枪械上的瞄准器装有夜视仪,它是利用 来工作的、夏天人们使用的防晒伞,是为了防止________对人体的伤害(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三、综合解答题(共42分)

26、(6分)小明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小明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1)小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

27、(8分) 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

(1)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小吴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耳朵的、

(2)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音量变大,实质是指声音的 变大,这又说明物体的 增大、

(3)若音量过大,烛焰甚至会熄灭,这说明声音具有 。

(4)晚上小吴欣赏的交响乐,对邻居家做作业的小明来说是 (乐音/噪声),小明可采取的措施是 。

28、(11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 ;② 。

(3)仔细观察图E中甲、乙两图,图 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可以看到沸腾现象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如图F,是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图象中BC段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此时水的沸点是 。

(4)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29、(5分)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表面的大小; b、液体 的高低;

c、液体 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 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 (有关/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我们经常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法。

30、(6分)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min。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凝固点为_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了。(选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31、(6分)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_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_________min 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

(1)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均匀降低

(2)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啡,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

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唱大戏》教案.原稿下一篇:微信投稿400字范文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