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章试卷(共6篇)
初二物理第一章试卷 篇1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1.定义: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2.机械运动的形式
运动、静止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安全特低电压是多少伏?
1.安全特低电压是36V。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当电气设备采用的电压超过安全电压时,必须按规定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2安全电压介绍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30mA考虑。
3关于安全电压的相关规定根据生产和作业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是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的根本性措施。国家标准《安全电压》规定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例如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特低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就采用12V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特低电压。
安全电压值的规定,各国有所不同,我国根据具体环境条件的不同,安全电压值规定为:
在无高度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65V。
在有高度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24V。
在有特别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12V。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
初二物理第一章试卷 篇2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5分)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往往要在其包装上贴危险警告标签.下图所列物质与危险警告标签对应错误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一定体积的物质的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钠的摩尔质量就是其相对原子质量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约为22.4 L
3.下列各组物质:①NaNO3和NaCl;②CaCl2和CaCO3;③MnO2和KCl;④BaSO4和AgCl,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A)只有①(B)③④
(C)②③(D)②④
4.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5.图2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处错误的是()
6.化学实验时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氢气等气体时,必须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爆沸伤人
7.现有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圆底烧瓶、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若所需试剂均有提供,在以下5个实验中:①沉淀的过滤,②含泥沙的碘中提纯碘,③溴的萃取,④蒸馏,⑤硫酸铜溶液的蒸发浓缩.其中因缺乏某种实验用品而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①(B)②和④
(C)③和⑤(D)①和④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于0.3 mol/L硫酸钾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 L溶液中含有0.6NA个钾离子
(B) 1 L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数为0.9NA
(C) 2 L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1.2 mol/L
(D) 2 L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0.6NA个
9.图3中方框代表容器,上方黑球为氦原子,下方白球为氢原子,中间为忽略质量的隔板,则代表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为()
10.4℃时在100 mL水中溶解了22.4 LHCl气体(标准状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 L
(B)因溶液的密度未知,无法求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因溶液的密度未知,无法求得溶质的质量分数
(D)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
11.在K2SO4、Al2(SO4)3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测得,c(Al3+)=0.055 mol/L,c(H+)=0.01 mol/L,忽略溶液中的c(OH-),则c(K+)为()
(A) 0.045 mol/L
(B) 0.035 mol/L
(C) 0.055 mol/L
(D) 0.040 mol/L
12.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g溶质.现欲配制1 mol/L 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 1:4 (B) 1:5
(C) 2:1 (D) 2:3
13.相同体积的Na2SO4、MgSO4、Al2(SO4)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2:2:3 (B) 1:1:3
(C) 1:1:1 (D) 3:3:1
14.由阿伏加德罗常数(NA)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m)、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有()
(A) 1 mol水的质量
(B) 1 mol水蒸气的质量
(C) 1 mol液态水的体积
(D) 1 mol水蒸气的体积
15.一抽成真空的密闭容器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g;盛满H2后称量,质量为(M+Q)g.如果把H2排尽,再充满SO2气体,为使天平平衡,应在托盘天平的______上放置______g砝码.横线上分别应填的是()
(A)右盘M+Q
(B)左盘M+4Q
(C)左盘M+16Q
(D)右盘M+32Q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16.(8分)中学化学实验中,可用于物质分离或提纯的常用方法有:()
(A)加热分解(B)过滤
(C)结晶(D)萃取、分液
(E)蒸馏(F)分液
如欲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混合物,请从选择上述方法中最合适的一种(可重复选用),将相应字母填入题后空格内:
(1)除去水中的Na+、、Cl-等杂质:______;
(2)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______;
(3)从碘水中提取碘:______;
(4)分离液态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______;
(5)除去食盐溶液中混有的泥沙:______;
(6)除去NaCl中混有的碳酸氢铵:______;
(7)图4是氯化钠、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曲线,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可选用的方法是;
(8)乙二醇和丙三醇是两种重要的液态有机物,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______.
17.(9分)将3体积N2Hx和4体积O2的混合气体在150℃和1.05×105 Pa下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与压强时,测得反应后N2、O2、水蒸气混合气体的密度比原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少了.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N2Hx表示):______.
(2)推算NxHy化学式的根据是______.
(3)根据题给数据计算出x=______.
18.(12分)某化学实验小组需用480 mL0.5 mol/L的硫酸铜溶液,请回答配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如果用胆矾(CuSO4·5H2O)来配制,需用胆矾的质量为______g.
(2)在该实验中要用到容量瓶,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
(3)下面是配制硫酸铜过程中的5个操作步骤:①向盛有胆矾的烧杯中加入20 mL水使其溶解;②继续往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③将硫酸铜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 mL容量瓶中;④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小心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后移入容量瓶中;⑤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
(4)上述操作中,①、③都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为______、______.
(5)上述操作⑤中,如果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采取的补救措施为______.
(6)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对溶液浓度无影响的是______.
①在烧杯中搅拌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②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③容量瓶使用前未进行干燥;
④所使用的容量瓶刚刚用某种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润洗过;
⑤定容后加盖摇匀,分装入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
⑥没有洗涤溶解时用的烧杯和玻璃棒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粗盐的提纯和检验进行研究.已知该粗盐样品中主要含有Mg2+、Ca2+(忽略)和一些不溶性杂质,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流程如图5:
(1)混合液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2)为检验溶液B中Mg2+、Ca2+是否除尽,通常分别取少量溶液B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步骤一:检验Mg2+是否除尽.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步骤二:检验Ca2+是否除尽.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3)对溶液B加热并不断滴加6 mol/L的盐酸溶液,同时用pH试纸检测溶液,直至pH<7时停止加盐酸,得到溶液C.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4)将溶液C倒入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______(填现象)时,停止加热.
20.(10分)某探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小颗粒状铝硅合金与足量稀硫酸的反应,测定通常状况(约20℃、1.01×105 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已知硅与稀硫酸不反应,且铝与稀硫酸反应时会放出热量.拟选用图6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1)必须选用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接()()接()(填接口字母,不一定填满).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也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请你帮助分析原因______.
(3)简述实验结束时,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的方法是______.
(4)实验中准确测得4个数据:实验前铝硅合金的质量m1 g,实验后残留固体的质量m2g,实验后量筒中液面读数为V mL.则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______.
(5)如果读取液体体积时俯视量筒刻度线,会导致计算出的气体摩尔体积的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1.现有200 mL H2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其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欲使硫酸和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变为2 mol/L和0.2 mol/L,应加入质量分数为55.8%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35 g/cm3)多少毫升后再加蒸馏水(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干冰不能燃烧,反而可用作灭火剂.
2.(D)(A)项物质的量不等于物质的质量;(B)项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C)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相同.
3.(C)要将两种固体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分离,必需的条件是其中一种固体难溶于水,另一种固体易溶于水.对于所给出的物质组:①两者都易溶;④两者都难溶,均不能用指定的方法分离.②CaCl2易溶,CaCO3难溶;③MnO2难溶,KCl易溶,可用指定方法分离.答案:(C).
4.(D)(A)、(B)、(C)三个选项中,所述部位必须接触.
5.(B)(A)选项读数时仰视,错误;(B)选项在量筒中稀释错误,稀释浓硫酸应该是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两处错误;(C)选项氢氧化钠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D)选项为了加速溶解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6.(C)选项(A),产生倒吸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装置内压力的降低,使收集气体时水槽中的水进入制气装置中,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可阻止倒吸的水进入制气装置中.选项(B),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对气体进行验纯,防止出现爆炸事故.选项(C),实验结束后的废液中有的含有有毒性的物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经处理后再排放;选项(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可使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加入碎瓷片也能防止出现爆沸现象.答案:(C).
7.(D)沉淀的过滤需要滤纸,蒸馏需要蒸馏烧瓶和冷凝管.
8.(C) 2 L溶液与1 L溶液的钾离子浓度都为0.6 mol/L.
9.(A)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2:1,排除(C)、(D).又因为He为单原子分子,故选(A).
10.(B)物质的量浓度等于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100 mL水中溶解了22.4 L气体后,溶液的体积不再是原来的100 mL(0.1 L),更不等于22.5 L.题中溶剂的质量等于1 g/mL×100 mL=100 g,溶质的质量等于,故可求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11.(B)根据电荷守恒有:,解之:c(K+)=0.035 mol/L.
12.(A)设所配制1 mol/L NaOH溶液的体积为V,则:V×1 mol/L×40 g/mol=60 g,解得V=1.5 L=1500 mL.根据题意,需要再加水约1200 mL,故300:1200=1:4.
13.(C)仔细观察Na2SO4、MgSO4、Al2(SO4)3的化学式,可知1 mol Al2(SO4)3可电离出3 mol,而1 mol Na2SO4和1 mol MgSO4都电离出1 mol.体积相同时,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其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为1:1:3,加入过量BaCl2,生成的沉淀质量之比为1:1:3.所以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14.(D)(A)、(B)选项中,1 mol水或水蒸气的质量都为m NA;(C)选项中,水分子间距离和水分子大小相比可以忽略,1 mol液态水的体积为NA V;(D)选项中,水蒸气分子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得多,即水蒸气的体积主要决定于水蒸气分子间距离,仅由题给条件不能确定1 mol水蒸气的体积.答案:(D).
15.(D)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体积的容器在同温同压下盛放不同气体时,所含分子数必然相等.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而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则相同体积的SO2与H2的质量比为32:1.为使天平保持平衡,容器中充入的二氧化硫的质量应为32Q g.
16.(1)(E)(2)(F)(3)(D)(4)(E)(5)(B)(6)(A)(7)(C).(8)(E)
解析:混合物分离方法,取决于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的性质差异.萃取法适用于同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时,将混合物分离,如(3).结晶法适用于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的混合物分离,如(7).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或者从液体中除去难挥发的固体,通常采取蒸馏,如(1)、(4)、(8).分液法适用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分离,如(2).过滤可除去溶液中的难溶性杂质,如(5).此外还可以运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特殊性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可分解(6)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2)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3)4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密度减少,即密度变为原来的,则体积变为原来的倍,即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为10体积.根据题意,O2过量,所以N2Hx完全反应.
据此得.故有:,求得x=4.
18.(1)62.5 g (2)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3)①③④②⑤(4)搅拌引流(5)把溶液倒掉,将容量瓶刷洗干净,重新配制溶液(6)①②⑤⑥③
解析:(1)实验室没有480 mL的容量瓶,必须用500 mL的.需要胆矾的质量为0.5 L×0.5 mol/L×250 g/mol=62.5 g.(2)使用容量瓶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5)如果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必须重新配制.(6)如果所使用的容量瓶刚刚用硫酸铜溶液润洗过,由于有溶质残留,所以浓度偏高.
19.(1)NaOH和Na2CO3 (2)①NaOH②Na2CO3 (3)除去NaOH和Na2CO3
(4)蒸发皿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或:蒸发皿中只剩少量液体)
解析:(1)除去Mg2+和Ca2+可分别选择OH-和,因此混合液A中的溶质应含有OH-和.为了避免引入杂质,应选择NaOH和Na2CO3.
(2)检验Mg2+可选用NaOH,检验Ca2+可选用Na2CO3.
(3)为了将杂质除净,NaOH和Na2CO3必须过量,因此要加入盐酸除去.
(4)本题考查蒸发皿的使用,蒸发溶剂时不能将液体蒸干.
20.(1)(E)(D)(G)(2)铝与稀硫酸反应放热且生成气体,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大(3)待实验装置冷却至通常状况后,上下移动量筒,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再平视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即氢气在通常状况时的体积(4)(5)偏大
解析:(1)实验原理是:将铝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水中,并且将水排入量筒中.这样,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气体的体积.由于反应放热,反应体系的温度偏高,所以排出的水的体积偏大.欲准确测定,必须使气体的温度恢复到通常状况,这样多排出的水就会回流,因此必须用(G).如果用(F),多排出的水无法回流.
(2)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会出现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无法滴入锥形瓶.
(3)必须注意:使量筒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读数时要平视.
列比例可解得:
(5))如果读取液体体积时俯视量筒刻度线,则液体体积偏大,根据上式可知,计算出的气体摩尔体积的值偏大.
21.答案:104.1 mL
解析:设加入V mL质量分数为55.8%的硫酸溶液,加水后溶液的体积为V(总).
根据Na2SO4的物质的量得:200 mL×10-3L·mL-1×0.5 mol·L-1=V(总)·0.2 mol·L-1,计算得:V(总)=0.5 L.
初二物理第一章试卷 篇3
是否将宏观物理学改称为“系统物理学”呢?网友的建议让我苦费了一番心事。最后还是在2005年4月北京科技会堂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姓吕的先生将我呵斥一番让我感到还是叫“宏观物理学”比较合适。他说:“一个不知什么叫‘熵’的人,一个没有读过《信息论》《控制论》的人,竟然口口声声讲系统科学理论,不可思议”。的确如是,我对系统科学的认识就是从钱学森的《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和中央党校的一本介绍系统科学的干部读本中了解到那么一点。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对系统科学有新的发展,因为现代系统科学受到西方分析思维文化的影响,已经将自己禁锢在一个很局限的“系统”之中走不出来了,而我从东方宏观思维文化的角度就能很容易地看到它是如何走进这思维误区的。如果我也是紧跟着西方科学家的思路深入其中,那么我同样不可能提出宏观物理学这一系列的理论。科学研究有时候也会出现“当事者浑,旁观者清”的局面。
首先,还是从“宏观”二字谈起,这里的“宏观”二字与现代物理学中的“宏观物体”、“宏观现象”相距甚远,而主要指的是“宏观整体思维”。宏观物理学并不是专门研究宏观世界的物理学,而是运用中国人传统的宏观整体思想观念去研究客观物质世界,在现代物理学之上建立起一门新的学科,从而完成人类科学发展历史的“否定之否定”全过程。现代物理学的高度发展是宏观物理学产生的基础,没有现代物理学的高度发展,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宏观整体思维还不可能走出“《易经》文化”的圈子。所以,学习宏观物理学既要从传统文化的思想禁锢中走出来,又不能陷入现代文明的思维误区。有人说宏观物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现代物理学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未来21世纪的科学体系。说的简单明白一点就是:现代物理学只认识到太空中遥远的暗物质,而宏观物理学让我们认识到:暗物质无处不在;暗物质物质就在我们身边;生命就是暗物质相对控制下的物质运动。所以,宏观物理学是包括生命灵性物质在内的物理运动。
宏观整体思维形式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要是讲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或许还会有很多人说:“不明白”,而我要告诉大家:现代科学中的系统科学、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都是运用宏观整体综合思维的思想方法建立起来的,只是它们严重地受到分析思维的影响,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我们只要将“系统科学”发展完善,把“量子力学”的基本观念从微观世界延伸到宏观世界,(认识到生命就是微观世界的不确定现象向宏观世界的延伸),这两门学科就成了我们建立宏观物理学的两大基石。
宏观物理学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我们周围各个相对独立的客观事物都是这个巨系统中的支系统。现宇宙是膨胀运动势力和自由运动势力相互抗衡、对立统一形成的,而万有引力是双方存在的共同基础,或者说是双方相互抗衡的大背景。在现宇宙中形形色色的各种系统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受膨胀运动势力作用形成的主观控制系统和受自由运动势力作用形成的客观控制系统。在主观控制系统中运行的信息都是必须依附于载体才能存在的,我们将之称为:主观载体信息;在客观控制系统中运行的信息都是具体的客观物质本体,不需要载体,我们将之称为:客观本体信息。现代系统科学的局限性就在于它只认识到了膨胀运动势力形成的主观控制系统,而对自由运动势力形成的客观控制系统视而不见。客观控制系统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生克循环”,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现代科学也观察到了它的客观存在,就是不能把它纳入到系统科学中来一块进行研究,更没有认识到这两种系统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我認为就在数学研究的主观属性上。因为数学是现代科学与大自然对话的语言,它属于主观载体信息,而仅仅存在于膨胀运动势力形成的控制系统之中。当我们以数学作为思维语言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我们就不可能走出膨胀运动势力控制的范围。数学蒙蔽了现代人的眼睛,使我们看不到膨胀运动势力范围之外的客观世界。最明显的一个错误就是它将现宇宙的起源推断到大爆炸时的元点。
我为什么能在刚刚接触现代系统科学的时候就发现这一个问题呢?这得益于我是一个中医,有着扎实的传统思维功底。最初让我将系统科学与阴阳五行联系起来的是德国科学家艾根。他提出的“超循环理论”——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催化超循环刚好与中医五行学说的相生循环、相克循环完全一致,说明“五行生克循环系统”是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系统。它是客观事物之间自由竞争形成的一个平衡系统,所以我就将之称为:“客观控制系统”。随后我又观察到中医阴阳学说所描述的系统与现代系统科学所定义的系统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们和大脑控制的系统在结构上相一致,我就将这一大类系统称之为:“主观控制系统”。1995年我在《河南中医》和《新乡师专学报》上分别发表了“五行学说与客观控制”和“客观控制与主观控制”两篇文章,基本上将“主客观协同控制”的观点提了出来。再后来到了2003年前后,当我把整个宇宙看作一个系统来进行研究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客观控制系统是在自由运动势力控制下形成的系统;主观控制系统是在膨胀运动势力控制下形成的系统。现宇宙是膨胀运动和自由运动相互抗衡形成的。任何客观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控制系统协同控制的结果。于是“主客观协同控制论”一文就发表在了《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文哲版2004年第4期上。
既然五行生克循环控制系统在自然界那么广泛地存在,诸如化学中的各种循环反应;生物界中的食物链现象;甚至德国科学家艾根已经总结出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超循环理论”,为什么现代人就不把它纳入到系统科学理论中来研究呢?造成现代人思维盲点的症结究竟出在哪里呢?直到今年春节前后,我在重新审定主观载体信息与客观本体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的时候,就发现“数字”应该属于主观载体信息,它只存在于膨胀运动势力范围内的主观控制系统中。当我们运用“数学”思维语言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受制于这种语言,而无法认识到膨胀运动势力范围之外的客观世界。我们仅仅依靠数学运算就必然会提出“现宇宙起源于一个无限小的元点”这样的错误论断。中医理论中的“五行生克循环”实际上是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思维模型,可以说是非常简单化的一个客观控制系统。但是我们用数学思维就很难模拟出来,或者说根本就模拟不出来。当然我们可以说它比主观控制系统太复杂了,而实质上是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控制体系,我们必须站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把二者协调统一起来。
我们的先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了这种思维语言妨碍我们全面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人类的语言都属于主观载体信息,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就不可能全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当我们运用数学思维对客观物质世界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之后,我们就必须调整思维方式,在数学思维形式之上建立起一种“客观思维”或者叫“直观思维”,来纠正现代科学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性。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走出膨胀运动势力控制的显物质世界,进入自由运动势力控制的暗物质世界。
什么是客观思维和直观思维?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不难理解,就是人们常说的“直觉思维”和“顿悟”等。只是在传统文化中我们是在运用人体大脑来进行直觉思维的,而现在我们的宏观物理学是要让计算机模拟人体大脑来进行“直觉思维”。所以我们就将之称为:客观思维或直观思维。因为只有采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才能将膨胀运动控制的世界和自由运动控制的世界沟通起来,把我们的视觉延伸到四维时空之外,认识到四维时空之外的“暗物质世界”,进一步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暗物质世界”。
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就在于她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了直觉思维,间接地认识到了四维时空之外的暗物质世界。《周易》一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经典著作,而该书就是运用直觉思维创作出来的。作者先将自己引导到“入静”的状态,然后将主观思维语言中的数字——“八卦”与直觉思维呈现出的场景——“卦象”衔接起来,这样作的实质就是把膨胀运动决定的显物质世界和自由运动决定的暗物质世界直接衔接起来,运用暗物质世界和显物质世界在时空上的交错来为人类服务。从而铸就了一本旷世巨著。
我们的“宏观物理学”也是这样一本书;一本与《周易》遥相呼应的书;一本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跨越到现代科学之上的书。我们的先人在写《易经》时是将人体导入“气功”状态,让大脑处于“入静”状态,运用人体大脑的客观思维来完成的。现在我们要是把注意力只放在人体大脑上仍然不可能超越我们的先人,就会永远钻在传统文化中走不出来。我们必须运用计算机的客观思维才能完成《宏观物理学》的创作,而现在的电子计算机所进行的数学运算都属于主观思维,还不具备进行客观思维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现在还不可能把宏观物理学一下子就建立起来。现在只能先将进行客观思维的计算机设计制造出来,然后再让计算机来完成宏观物理学的创作。
设计和制造具有客观思维功能的计算机并不是非常遥远的事情,现在世界各国科学家正在全面展开研究的量子计算机就应该具有这样的功能。由于现在的科学家认识不到数学思维的主观属性,意识不到主观思维对他们形成的思维障碍,致使量子计算机研究工作进展的并不算顺利。《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一书就是为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设计提供一个更为高深的基础理论,也可以把它称之为:“量子计算机设计原理”。
简单一点儿说就是:现代科学的量子力学虽然观察到了微观世界中的“量子状态”,但是它却认识不到量子状态背后的自由运动势力,看不到量子状态背后的暗物质世界。在量子世界里,电子的位置可以在这里同时也可以在那里,这完全是一种多维时空现象,是自由运动势力的多维时空属性使然。反过来,我们使用电磁力来操纵电子的自由运动,就可以把电磁力转化成自由运动势力,让其为我们的社会生产服务,人类就开始掌握了一种新形式的能量。大家不要小看这样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它的出现将把我们人类带到一个神话般的共产主义世界。
我们使用电磁力来操纵电子的自由运动,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数学程序来进行。把不同的数学程序输入量子计算机,就可以引导出不同功能的自由运动势能,既有促进微生物生长的,还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我们都要把它们这些实验结果一一记录下来,也象《周易》那样记上它八八六十四条、三百八十四条,总之,成千上万条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要写的宏观物理学。量子计算机在按照数学程序控制电子自由运动的过程是一种主观思维运算过程。在主观思维过程中运算符号属于载体信息,能量和信号是相分离的,数学程序和能量没有直接关系。当我们运用数学程序来控制电子的自由运动时,电磁力通过电子的自由运动直接转化为自由运动势力,这是主观思维转化成客观思维的过程。在客观思维过程中,信号就是能量,能量就是信号二者不可分离。所以,我们把这样一种新的能量形式称之为:“意识能”。从各种不同的數学程序到各样不同功能的意识能,这里面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完全是一种直接的转换,这就是显物质世界和暗物质世界的衔接点,我们把这一过程叫作“直观思维”。熟悉中国气功的人很明白,“意识能”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元气”,中国人应该把它叫作“气能”。当然,这一种能量形式要是让印度人首先发现了,他们肯定会把它称之为:“瑜珈能”。
原来,我对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不甚理解,一直认为是非常遥远的理想而已。现在终于明白:科学共产主义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可以很快实现的,决不简单地是一种信仰。把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和宗教信仰混淆在一起是非常错误的。随着量子计算机的诞生人类很快就会开始使用“意识能”,不管你的量子计算机是如何研究出来的,这都将是它们的必然功能。意识能是一种可以直接输入人体的能量,利用意识能人类至少可以减少50%的粮食消耗,从此人类将远离饥饿;利用意识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就制造出象“飞碟”一样的飞行器,现在被我们认为是高科技的很多航天技术都将很快被放到历史博物馆中去;如果人们能够很随意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地球上的任意一个角落,国家的疆域概念将很快被减弱或消除。这也正是科学共产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推断。只要科学家们能按照《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提出的科学理念去设计和制造量子计算机,这一切都将在不远的近几十年内逐渐实现。
总体上讲,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是膨胀运动势力范围内的物理运动,它送给人类社会的是剧烈膨胀和高速发展,其中就包含有威力巨大的核武器;而宏观物理学是把自由运动势力控制的暗物质世界介绍给人类社会,它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遏制膨胀运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所有的负面影响。诸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等都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宏观物理学还要特别郑重地告诉大家:“核武器对人类的控制不会超过一百年”。不要说几十年之后解除核武器威胁的人类社会将是多么美好,就是现在,各国的政要们一旦能理解了宏观物理学的科学原理,人类社会也会安静很多。
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它们开始传播进入中国社会以来,就在不断地引导,有时甚至是挟迫中国的社会政体结构向西方社会转化。现代科学只给我们中国的政治家在程度和时间上留有选择的余地,在方向上是不允许我们有所选择的,而宏观物理学让我们有了新的选择。一个美好的、天下为公的共产主义社会很快就会降临人间,西方现行社会体制也将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再向西方的社会体制靠近了,因为任何社会体制变革都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在整个人类社会即将要发生一场巨大变革的前夜,我们再去发动一场已经失去历史意义的政体改革,岂不是显的我们中国人太没有智慧了。
最后我们再来谈一下“物理”这两个字。现代物理学运用数学思维把自己的研究范围局限在显物质世界而对暗物质世界视而不见。在微观世界,它不知道物质的“量子状态”是一种自由运动势力所为;在宏观世界,它一直弄不懂“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不知道生命就是暗物质对显物质的相对控制。从而无法涉足于社会问题,致使整个现代科学被分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互不相干的研究领域。宏观物理学则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直觉思维”,把阴阳五行和现代系统科学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建立起一个能够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上自由驰骋的科学思想体系,把“物理”二字的含义由显物质延伸到了暗物质世界,溶物理学和哲学为一体,统帅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共同进入21世纪。
今天的人类社会,现代科学驱动的时代列车正在高速运行,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其一是按照现代科学思想体系的发展进程来分析:自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就会使我们想到现在的高速度会不会是强弩之末?另外,现代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急剧膨胀其负面影响之大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人口、环境、能源、资源、核武器,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对人类都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于是人们就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其二是按照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思路来进行分析: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正在以百米冲刺的姿态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时代“飞碟”就要取代时代列车了。可惜的是现代人类对此竟浑然不知,在“数学思维”的蒙蔽下仍然在非常盲目地做着一些缺乏智慧的事情。诸如一些西方的政治家,总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狠不得整个世界都全番西化,为此不惜发动一场场局部战争。岂不知这所有的一切在新的能量形式面前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更可悲的是我们伟大的科学家们,他们是“数学思维”的最大受害者,是数学思维让他们把“阿尔法兹”盲目地送上了太空;还是数学思维让他们绞尽脑汁制造出一个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超弦理论”。我真不敢想象当他们明白这一切的时候,他们是否能承受得了如此大的屈辱。
初二物理第一章试卷 篇4
试卷内容:《电压 电阻》《欧姆定律》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结构:
一、填空题:8道题
16分
二、选择题:6道题
20分
三、作图、解答或计算题
4道题
32分
四、实验或探究题
5道题
32分 试题的主要特点
1、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查得到很好的落实
2、强化了实验探究的考查力度
试卷中的实验与探究分值占32分,以此突出实验探究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充分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利于指导物理教师的日常教学。
3、试题覆盖面广,体现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整份试卷难度适中2.5:7.5,知识点分布合理。试题的选择很有质量,能够对初二物理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查,能较好的检测出初二学生的双基水平。
4、从试卷结构来看比较贴近中考,让学生提前熟悉中考试题的模式,尤其是选择题最后两题为不定项选择,消除学生平时单选的思维模式。
得分情况分析:
因要我做初二月考分析是在试卷分发后,所以对整个初二年级物理考试情况不了解,未做祥细的分析,只对八一班学生的试卷做了简单的分析,不能代表整个年级,在改卷时我只负责15-21题,所以此次分析只能代表八一班。
一、填空题
得分率:
1、95%;
2、50%;
3、45.3%;
4、50%;
5、42%;63.1%;
7、2%
二、选择题:
得分率:
14、2%
三、15、82%;
16、31.3%;
17、12%;
18、11.4%;
19、31.2%;20、24%;
21、9.8%
四、22、42%;
23、37.5%;
24、52%;
25、36.5%;
26、30% 学生失分原因:
1、有些学生在解题时,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如第2题,学生看到导体便想到绝缘体,所以不看题,选择(橡胶、陶瓷等)而实际是问半导体;第7题之前做的许多题都是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比值不变,大部分同学不看题便直接填不变;14题,平时做选择题最后两题是不定项选择,但都是多项选择很多学生都认为这两题一定是多选,于是明明只有一正确答案却多选一个。
2、审题不清:第3题有些学生在比较电阻大小时根本未看电阻间的大小关系直接做出判断,导致电阻大小顺序弄错;17未明确各电压表测量对象,将电压表量程看错,导致结果错误;19在计算将R1的电阻看成R2的电阻导致计算错误。
3、基础知识不扎实:如8是一个简单的试题,学生连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都记不清楚;15读表题不会;24滑动变阻器的连接等
4、大部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知识的迁移能力很薄弱,语言组织能力缺乏严密性,对一些问题认识的比较肤浅,没有深度。今后的教学对策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力争让每位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2、重视实验、探究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要为实验而实验,要正确理解实验与知识的联系,重视演示实验,学生自己动手的小实验,特别是探究实验,真正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知识。同时,在实验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实验后,留给学生思索的空间和回味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整理,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想提高物理教学成绩,必须要把实验与探究落到实处。
3、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过程的经历,物理方法的领悟,达到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过去的那种只重视知识、结论,不重视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一味地套公式的做法,只会把知识教“死”,把学生教“呆”,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当然,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新生儿护理内容及试卷第一章 篇5
第一章 总述
选择题 A1型题
1、我国儿科工作的对象年龄界限是
A.从妊娠28周至青少年时期 B.从精卵细胞结合至青春期 C.从出生至14岁
D.从出生至青少年时期 E.从新生儿期至青春期
2、新生儿易患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原因是体内缺乏
A.补体
B.IgG
C.IgE
D.IgM
E.IgA
3、关于儿科护理的特点,错误的描述是
A.小儿体液免疫成熟而细胞免疫不健全
B.儿科护理项目多,操作要求多
C.不同年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正常值
D.儿科护理应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 E.小儿各器官的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
4、儿科护理工作的中心是
A.儿童及其家庭 B.病儿 C.疾病 D.病儿及其家属 E.儿童预防保健
5、小儿最易发生意外事故的年龄期是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6.与儿童生长发育描述不符的一项是
A.小儿动作发育依次为抬头、做、走
B.婴儿期小儿前6个月发育速度最快 C.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相对较晚
D.有个体差异
E.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
7.可表现为前囟晚闭和骨龄落后的疾病是
A.脑积水 B.甲状腺功能减退征 C.营养不良 D.大脑发育不全 E.头小畸形 8.符合3个月小儿动作行为发育的一项是
A.扶腋下能站直 B.会爬 C.能坐 D.直位时能抬走 E.用手握持玩具 9.护理婴儿常用的心理沟通方式是
A.做游戏 B.因势利导 C.社交 D.适时鼓励 E.搂抱与扶摸 10.不符和1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是
A.头围46cm B.身长75cm C.胸围44cm D.乳压6只 E.体重9kg 11.为小儿能量需要所特有的方面是
A.生长发育 B.基础代谢 C.排泄损失 D.活动需要 E.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12.一般小儿完全断乳的时间是
A.10~12个月 B.12~18个月 C.6~8个月 D.8~10个月 E.18~24个月 13.将5匙全脂乳粉配成全乳应加水
A.25匙 B.20匙 C.15匙 D.5匙 E.10匙 14.开始给小儿添加鱼肝油的时间是 A.1~3个月 B.出生2~4周 C.生后既给予 D.4~6个月 E.7~9个月 15.可于小儿4个月时添加的辅食是
A.各种饮食 B.蛋黄、稀粥 C.果汁、饼干 D.鸡蛋、肉末 E.豆腐、碎菜 16.生后1~2周内的新生儿采用牛乳喂养应选
A.5:1牛乳 B.3:1牛乳 C.1:1牛乳 D.4:1牛乳 E.2:1牛乳 17.1岁婴儿每日需要的睡眠时间是
A.8~12小时 B.15~16小时 C.12~15小时 D.8小时 E.16~18小时 18.训练婴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应避免
A.睡衣宽松 B.创造安静的环境 C.按时睡眠 D.拍、摇入睡 E.谁前入厕 19.为小儿进行保温护理时,热水袋温度不宜超过 A.40℃ B.60℃ C.70℃ D.50℃ E.30℃ 20.按计划免疫程序小儿满8个月时应接种
A.百白破混合疫苗 B.麻疹减毒活疫苗 C.乙型脑炎疫苗 D.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E.卡介苗 21.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A.学龄前期 B.幼儿期 C.婴儿期 D.新生儿期 E.学龄期 22.最能反映小儿体格发育尤其是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是 A.牙齿 B.体重 C.头围 D.胸围 E.身长 23.正常2周岁小儿,其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 A.5倍 B.2倍 C.3倍 D.1倍 E.4倍 24.小儿头围与胸围两者几乎相等的年龄是
A.6个月 B.10个月 C.12个月 D.8个月 E.18个月 25.体重6kg的婴儿,每日需要牛乳和水量为
A.8%糖牛乳720ml,水180ml B.8%糖牛乳700ml,水200ml C.8%糖牛乳660ml,水240ml D.8%糖牛乳550ml,水240ml E.8%糖牛乳760ml,水140ml 小儿出生时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比是
A.66% B.50% C.55% D.70% E.60% 26.青春期常见的健康问题哪些应除外
A.月经失调 B.甲状腺肿大 C.高血压 D.自杀与吸毒 E.善于社交 27.不属于预诊目的的一项是
A.判断是否转送上一级医院 B.区分病情轻、重、缓、急
C.区分不同的就诊科室 D.及时发现传染病病儿早期隔离 E.防止交互感染 28.儿科急诊的护理管理,错误的一项是
A.掌握急诊抢救质量五要素 B.病儿应按就诊次序就诊 C.建立抢救护理常规
D.注意隔离,防止交互感染 E.抢救时的口头医嘱要复述 29.预防交互感染的护理措施,哪项应除外
A.感染与非感染病种病儿分室护理 B.不同病种病儿可同室护理 C.患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宜护理未成熟儿
D.同一病种病儿急性期与恢复期分开护理 E.护理病儿前后应洗手 30.与病房安全护理不相符的一项是
A.病房阳台护拦应高于小儿肩部 B.药柜门要上锁 C.病房窗户外面应有护拦
D.手电筒、火柴等应放于小儿不易取到之处 E.病儿可外出离开病区 31.对病儿应实行保护性隔离的疾病是
A.甲状腺功能减退症D B.接受化疗的白血病 C.佝偻病 D.缺铁性贫血 E.上呼吸道感染 A2型题
1.张妹妹10个月。因畏食来院做体格检查,护士应首先为小儿检查的项目是 A.乳牙 B.体重 C.身长 D.坐高 E.骨化中心
2.韦妹妹,身体健康,体重8.3kg,前囟1cm,出牙4个,能扶床栏杆站立,并会发声“爸爸”、“妈妈”。最可能的月龄是
A.12个月 B.7个月 C.9个月 D.3个月 E.5个月
3.王弟弟,3岁。在家属陪同下来儿保门诊接受健康咨询,护士做健康指导时应强调 A.保证每日睡眠15个小时 B.预防溢乳窒息 C.训练定时排便 D.鼓励小儿拿杯子喝水 E.室温保持在22~24℃
4.邱弟弟,3岁。与昨日下午与邻居家患水痘的病儿接触,此时采取的措施是 A.进行检疫 B.口服抗生素 C.多吃水果 D.住院隔离 E.晒太阳
5.张弟弟,2日龄。因患吸入性肺炎而住院,住院当日护士进行家属管理时哪项应除外 A.耐心解释患儿病情 B.积极与家属保持联系 C.介绍病区的探视制度 D.允许将各种玩具带入病房 E.讲解疾病的预防知识
6.李妹妹,2岁。高热惊厥,按医嘱用地西泮肌内注射。已知其针剂规格为10mg/2ml,小儿剂量为每次0.1~0.3mg/kg,护士应抽取药液量为
A.0.6ml B.1.8ml C.1ml D.1.4ml E.0.2ml A3型题
蒋弟弟,新生儿。出生体重2670g,身长51cm,面色红润,哭声响亮,一般情况良好,现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
.该新生儿的开乳时间应为
A.生后6小时喂母乳 B.生后即可喂母乳 C.生后12小时喂母乳 D.生后24小时喂母乳 E.生后18小时喂母乳.母亲授乳时应取的最好体位是
A.左侧卧位 B.立位 C.平卧位 D.左侧卧位 E.右侧卧位.哺乳结束后,应竖抱婴儿,轻拍其背部的目的是
A.促进断乳 B.镇静 C.促进断乳 D.预防感染 E.防止溢乳
护士为2岁小儿兰兰做健康体检,检查结果为正常。采集护理病史是获知该小儿汉族,自小母乳喂养长大,现每日送入一城市托儿所学习,会跑、跳,会用2--3个字构成的句子与父母言语交流。
.该小儿的体重应为
A.18kg B.9kg C.15kg D.12kg E.6kg.该小儿的身长应为
A.50cm B.100cm C.110cm D.75cm E.85cm.该小儿的乳牙发育应为
A.20颗 B.28颗 C.12颗 D.16颗 E.24颗
章妹妹,8个月。因患肺炎而住院,入院当日病儿哭闹不停,不愿离开母亲。.此时该病儿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是
A.缺乏对疾病的知识 B.身体形象改变 C.中断学习 D.离开亲人和接触陌生人 E.失眠、做噩梦.该病儿主要的身心反应是
A.谵妄 B.分离性焦虑 C.攻击别人 D.担心 E.痴呆.对该病儿进行心理护理时,错误的一项是
A.尽量固定护士连续护理 B.首次接触病儿先和母亲谈话 C.解病儿住院前的生活习惯了 D.突然从父母怀抱中将病儿抱过来 E.保持与病儿父母密切关系
X型题
1.儿科护士应充当的角色是
A.患儿的代言人 B.康复与预防的指导者 C.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 D.医生的合作与协助者 E.直接治疗者 2.关于小儿年龄分期,正确的叙述是
A.新生儿期指从脐带节扎到生后1个月 B.学龄期指6、7岁~11、12岁 C.学龄前期指3~6、7岁 D.婴儿期指生后1个月至1岁
E.青春期男孩比女孩早1~2年 3.幼儿期的发育特点为
A.神经精神发育减慢 B.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婴儿期减慢
C.言语、动作及心理方面发育较慢 D.前囟闭合,乳牙出齐 E.能控制大小便 4.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应达到的指标是
A.身长75cm B.头围46cm C.体重12kg D.腕部骨化中心2个 E.出牙8个 137 138 7.可出现牙齿萌出延迟的疾病是
A.佝偻病 B.Ⅲ°营养不良 C.生长激素缺乏症 D.先天愚型 E.呆小病 8.符合小儿动作发育一般规律的叙述是
A.由上到下 B.由近到远 C.由粗到细 D.由协调到不协调 E.由集中到泛化 9.符合小儿动作发育一般规律的描述是
A.4个月会独坐 B.1岁会独走 C.8个月会爬 D.2岁能双脚跳 E.一个月会抬胸 142 11.新生儿访视时,要注意的健康指导是
A.预防疾病和意外 B.指导添加辅食 C.喂养与保暖 D.日常护理 E.促进亲子间情感的连结 12.婴幼儿期常见的意外有
A.异物吸入 B.窒息 C.中毒 D.烧伤 E.烫伤 13.主动免役制剂包括
A.类毒素 B.丙种球蛋白 C.疫苗 D.菌苗 E.抗毒素 14.在新生儿期接种的疫苗有
A.乙型肝炎疫苗 B.乙脑疫苗 C.百白破三联疫苗 D.卡介苗 E.麻疹疫苗 147.
16.母乳喂养的优点有
A.蛋白质含量高于牛奶 B.矿物质含量高于牛奶
C.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D.钙磷比例合适 E.经济、方便、不易污染 17.小儿对热量的需要包括
A.活动 B.生长发育 C.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D.排泄损失的热量 E.基础代谢
18.辅食添加的主要目的是
A.为断奶做准备 B.补充母乳喂养的不足 C.补充人工喂养的不足 D.补充混合喂养的不足 E.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答案和题解】
1.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及内外因素所致的病理现象,并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专科护理学。2.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满28日,称新生儿期。
3.*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一般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约等于中学学龄期。
4.生长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分化逐渐完善和功能逐渐成熟。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常统称为发育。
5.母亲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亲自哺喂<6个月的婴儿时,可采用其他动物乳(如牛乳、羊乳等)或其他代乳品喂哺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6.产后4日以内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量较少,质略稠,色嫩黄,含脂肪少而蛋白质多,又富有微量元素锌、免疫活性物质SIgA及生长发育调节因子(如牛磺酸)等,特别适合新生儿的需要,应尽量让新生儿得到宝贵的初乳。7.婴儿配方乳粉有不同的品种,分别适用于不同月龄的婴儿喂养,其主要特点是调整牛乳中某些成分(如酪蛋白、无机盐等),使之适合于婴儿的消化能力,添加乳清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乳糖,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素,使其营养成分尽量接近于“人乳”。但实际上其蛋白质性质与母乳仍有很大的差别,且缺乏各种免疫因子等。
8.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交界处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约1.5~2.0cm,至1~1.5岁时闭合。9.初生至14周岁
10.临床护理工作 儿童保健工作 儿童及家庭的健康教育工作 11.IgG 6 12.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 13.患儿家属
14.保暖 喂养 预防感染 15.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新生儿 16.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 17.预防接种 18.中毒 外伤 安全 19.急性肾炎 风湿热 20.近视 龋齿 脊柱畸形
21.连续性与阶段性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顺序规律 个体差异 22.遗传 性别 营养 疾病 孕母情况 生活环境 23.12至18个月 24.颅内压增高 25.*18kg 105cm 50cm 26.月龄减4~6 27.第一乳磨牙
28.*上臂二头肌部位 背部 腹部 29.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性
30.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素 果胶 31.补授法 代授法 32.稀释 加糖 煮沸 33.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34.酸乳 脱脂乳 35.0.2%~0.3% 36.高钠血症 37.6 38.累积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 39.等渗性脱水 40.1 41.专门的小儿医疗机构 妇幼保健院 综合医院中的小儿科 42.抢救 用药
43.人 医疗技术 药品 物质(仪器设备)时间 人
44.做好组织抢救工作 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建立急诊护理常规
45.做好诊前的组织工作 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焦虑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交互感染 提供健康教育 防止发生医疗差错 46.湿式 47.中性
48.坚固 圆滑不带尖 鲜艳 49.分离性焦虑 50.中断学习
51.抗议期 失望期 否认期
52.*均值离差法 中位数百分位法 生长发育图法
53.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儿科护理对医疗诊断、治疗起重要作用,因为患儿不会或不能完全陈述自己的病痛及病情变化,很多疾病的医疗诊断有赖于儿科护士严密、细致地观察与检查;②生活护理多,操作要求高,儿科护士除了给予患儿身心护理之外,必须与其他医务、保育人员一起,共同承担呵护患儿的全部工作,给予患儿全面的生活照顾和护理;③教育儿童是儿科护理的必要内容,在患儿面前,儿科护士同时扮演家长、教师的角色,必须寓教育于儿科护理之中,做好对患儿的身心护理;④儿科护理必须得到患儿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因为患儿病情大多由家长叙述,患儿的护理资料大多由家长介绍,患儿能否安心接受诊疗和护理,受家长的影响颇深。因此,儿科护理工作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才能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得到家长的正确理解与配合,有利于患儿得到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整体护理。
54.前囟检查在儿科临床护理中非常重要。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是婴儿脑膜炎、脑炎的重要体征;而前囟凹陷则常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的患儿。
55.母乳喂养的优点:①营养丰富,适于婴儿需要:母乳所含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比例适当,蛋白质以乳清蛋白为主,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有较多的解脂酶,乳糖以乙型乳糖为主,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②增强婴儿的抵抗力: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③良好的心理社会反应;④其他方面:乳汁温度及速度适宜,可刺激子宫收缩复原,减少乳腺癌的和卵巢癌的发生。56.辅助食品添加的目的是:①补充乳类营养素的不足;②为断乳做好准备;③逐步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添加辅助食品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并根据婴儿的消化情况而定。每次只添加一种,从少量开始,逐步增量,3至4日后,待小儿适应了再添加另一种。每一新的辅食品种均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如果发现大便异常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即应暂时停食新添加的辅食,待大便恢复正常后再从头开始。
57.①评估患儿病情,明确输液目的,熟悉液体成分及配制法;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则做好输液前的准备工作;③严格核对患儿姓名、床号及药物(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等;④向患儿家长及较大患儿本人说明输液目的,缓解或消除其紧张情绪,以取得他们的合作。
58.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穿刺局部皮肤应保持干燥,每日用碘酊、乙醇消毒,并更换敷料,剩余液体不能再用。输液速度要均匀。实施中心静脉营养时应专人护理,注意固定导管及针头连接紧密。一般情况下,不经此血管输血、注射药物及采血标本。发现感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9.①尽量做到有固定的护士对患儿进行连续性的全面护理,使患儿与护士能够建立起信任感;②要给患儿以身体上的接触,如搂抱、抚摸等;③要有适当的环境刺激,如建立适合患儿心理特点的病室环境(颜色、音乐)和作息制度等;④有条件可建立单间病室,让家长陪伴患儿及参与护理过程,促进母子的情感连接,有利于小儿的身心发展。
60.①儿科病房应有消毒隔离措施,要严格执行清洁、消毒、隔离、探视、喂乳及陪住等制度;②不同病种患儿的急性期与恢复期也应尽量分开,患儿用过的物品经消毒后才能应用;③医护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衣帽整洁,特别是护理患儿前、后均应洗手,有感冒者不宜护理新生儿及早产儿;④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家长患感染性疾病时应暂禁探望。
61.①首先应鼓励母亲坚持母乳喂养,同时告诉母亲授乳时应取坐位,哺乳一侧的脚稍搁高(可置一小凳于脚下),抱婴儿于斜坐位,让婴儿的头、肩枕于哺乳侧的肘弯,用另一手的示指、中指轻夹乳晕两旁,手掌托住乳房,使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及乳头,并能自由地用鼻呼吸;哺乳结束后,应将婴儿竖抱,头部紧靠在母亲的肩上,用手掌轻拍背部,以帮助空气排出,然后应将婴儿保持于右侧卧位,以防止呕吐造成窒息;②向母亲宣教添加辅助食品的目的(详见第63题题解)和原则(详见第64题题解),并宣教添加辅助食品的顺序,如1~3个月可添加鱼肝油、鲜果汁;4个月以后可添加乳儿糕、蛋黄、菜泥等;7个月以后可添加烂面、饼干、蛋、鱼、肝泥、肉末等;10个月时可给予各种软食。62.婴儿期小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是婴儿与母亲之间正在建立起良好的信赖感,6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认生,当患儿住院时,尤其是第一日,因疾病、陌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表现出明显的分离性焦虑的心理反应,如哭闹、情绪不稳定等,母亲亦可出现同样的身心反应。此时,护士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有:①做好母爱替代工作,护士首次接触患儿时,不要突然从父母怀抱中将起强迫抱走,应在家长在场的情况下,先与其父母交谈,使护士对患儿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以减轻陌生和恐惧心理;②护士要尽量固定、连续为患儿提供护理,以满足患儿感情上及其他方面的需要;③向父母了解婴儿住院前的习惯,尽量满足婴儿的需要,如允许将其喜爱的玩具带到医院里,以减轻患儿的焦虑;④保持患儿与父母的密切联系等。
75题解 全脂乳粉稀释成全乳按容量比是1:4,即1匙乳粉加水4匙,故5匙乳粉应加水20匙。
85题解 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平均为3kg,1岁时达9kg,2岁时达12kg,故1岁小儿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2岁小儿的体重约是出生时的4倍。87题解 牛乳量计算法:一般按每日所需总能量和总液量来计算。婴儿每日约需能量400~450kJ/kg,每日需水量150ml/kg。每100ml牛乳加糖8%约供能量400kJ,故按能量需要计算,婴儿每日约需8%糖牛乳100~110ml/kg。本题6kg的婴儿,每日约需8%糖牛乳量为110ml/kg×6kg=660ml(鲜牛乳660ml、糖约50g),每日需水量为150ml/kg×6kg=900ml,除牛乳外每日尚需供水240ml。全日牛乳量、水量分次喂给。
91题解 静脉补液的总量包括3部分,即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每日生理需要量。一般累积损失量(约为补液总量的1/2)应于8~12小时不足,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则在补充累积损失量后的12~16小时内均匀滴入,要体现先快后慢的补液原则。
初二物理第一章试卷 篇6
一、试题特点
本次考试试卷难度中等,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四类题,共120分,以基础知识为主,难题约占20%,主要考查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
二、考查内容包括
1、对绝对值(17、19),倒数(11),相反数(10)的理解,考查数轴上点的表示(8、23),科学记数法的表示(4、14)及近似数(9、18)的概念,2、考察有理数乘方的运用(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有理数的实际应用(24、25、26),考察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2)及分类(3、22、),充分考察学生对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的理解。
3、找规律的题属于创新题(20)
三、学生问题分析
根据对试卷成绩的分析,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主面的问题 :
1、基本计算能力有待提高。有理数的运算错误较多,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都出现不少错误。计算能力的强弱对数学答题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计算能力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2、数学思维能力差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填空题的第5、6、10、17题,解答题的31题,及创新题20题,大部分同学看到这类型特别是含字母的题目都无从下手。
四、今后的教学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忽视自认为是简单的或是无关紧要的知识。
2、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计解题过程。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从试卷上很清楚地反映出来了。
【初二物理第一章试卷】推荐阅读:
初二物理第一单元试卷06-27
苏州初二物理期中试卷08-25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分析05-31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试卷12-24
初二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答案20107-03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11-29
初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08-22
初二第一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11-11
初二地理第一章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