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

2024-09-23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共9篇)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 篇1

1.1 质点 参照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 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

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 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解;另一个就是参考系与运动关系了。

随堂练习

参考系的理解题:

1.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C.参考系必须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必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2.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C、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如在研究地面上的运动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

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它物体

参考系与运动的题目: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词中隐含的参考系是什么?(换位思考:站在哪个角度上,你看到的情况是符合诗中情形的。)

4.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冒雨行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择汽车为参考系,雨滴是静止的

B、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坐在汽车里的乘客是静止的 C、选择汽车为参考系,路旁的树木在向西运动 D、选择乘客为参考系,刮雨器一定是静止的

5.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6.以甲为参考系,乙和丙都是运动的。那么以乙为参考系,则()

A、甲一定是运动的,丙一定是静止的 B、甲与丙一定都是运动的

C、甲与丙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不确定的

D、甲一定是运动的,丙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不确定的

7.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只与他相对静止的“昆虫”,他顺手抓来一看,竞是一颗子弹。这是因为()

A、子弹静止在空中

B、子弹与飞机同向飞行但速度比飞机小 C、子弹与飞机同向飞行但速度比飞机大 D、子弹与飞机同向飞行且速度与飞机一样

总结:参考系的理解方面,有两点是很关键的,第一那就是它的选取是任意的,第二、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是被认为静止不动的。在参考系与运动的关系里面,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同一物体在用不同的参考系,运动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

三、质点

思考: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中,任何物体都是有大小和形状的,其上面各点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大相同,在描述物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如果把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都考虑进去的话那么描述的运动可能会很复杂。

在研究某些特殊运动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把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给忽略了?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给忽略了?

其实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要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就是所谓的质点了。基本知识:

一、质点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说明:

(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

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

究地球的公转).

③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如研究小球从斜面

上滚下的运动).

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主要命题方向是“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质点”,和“质点的性质”。

随堂练习质点的性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2.关于质点的概念,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C、在研究某一问题是,一个物体可以视为质点,那么在研究另一个问题时,该物体也一定可视为质点。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研究什么问题的时候,物体可以被看做是质点:

3.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B.研究绕地球运行神舟六号飞船

C.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4.在下述问题中,被选作研究对象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是质点()A.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绕太阳的公转 B.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的自转

C.选门为研究对象,研究开门时的受力情况

D.选万吨货轮为研究对象,确定它在航行过程中某时刻的位置 5.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将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被视为质点

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和公转,但有时可被视为质点

总结: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做是质点这和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是没有什么联系的,其核心的判断标准时,在我们物体运动研究方向中,可以忽略不计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物体是质点,否则不可以。在做这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下面进入我们下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坐标系”

教师引入:现在全球定位系统发展得非常快,在我们国家到2012年,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那么请同学想一下全球定位系统是基于什么原理的呢?很简单,就是我们现在要学得内容——坐标系。

1、坐标系即参考系的具体化,是在参考系上建立的,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具体有: ① 一维坐标:如图1—1—1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A=3m,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坐标XB=-2m(“-”表示沿X轴负方向)。

A B O

X/m-2 0

图1—1—1

② 二维坐标:

③ 三维坐标:立体坐标系,描述物体在空间的运动。

2、注意

(a)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b)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c)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d)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教师总结: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这么多,下面请同学们为老师总结一下这节课说学的内容。

学生总结:机械运动

参考系

质点

坐标系

教师详细总结: 一、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照物的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三、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说明:

(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

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 究地球的公转).

③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如研究小球从斜面 上滚下的运动).

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板书设计:

一、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特性: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三、质点:忽略物体形状和大小,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

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③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

四、坐标系

课堂反思: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 篇2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 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二)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 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

3.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4.能够使用目的 (如旅游) 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举例说明1~2种现代高科技地图 (例如, 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 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问题小组讨论, 把答案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为小组汇报展示过程。

第一课时:整合这部分教材内容, 打乱前后顺序, 提出问题:

1.教材22页图1.31和图1.32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量算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 你能说出你的办法吗?

3.请完成22页活动1题。

4.利用17页图1.24说出温哥华在渥太华的什么方向?16页图1.22说出台东在高雄的什么方向?你能总结在地图上怎样辨别方向吗?

5.18 页图 1.25 说的是一些常用图例, 你能记住它们并解释什么是图例吗?

6.除了刚刚我们利用的这些地图, 你还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你知道它们的不同用途吗?你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吗?你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7.现代高科技地图你了解吗?有哪些?知道它们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吗?结合实例说出一两种它的应用。

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请完成 18 页的活动题。

9.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给其他组的学生出几道题。满分20 分。

这里的第1~5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判读经纬度, 量算距离;第6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查找所需要地理信息,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第7题则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会列举电子地图, 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第8题是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对整课内容加以总结和复习;第9题则是让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完成复习考查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时有接触, 学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把这部分内容学会。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帮忙的人, 学生在研究、合作交流中体会着成功的快乐。把问题放手给学生,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让我们共同做一个快乐的“牧者”。

参考文献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 篇3

是否将宏观物理学改称为“系统物理学”呢?网友的建议让我苦费了一番心事。最后还是在2005年4月北京科技会堂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姓吕的先生将我呵斥一番让我感到还是叫“宏观物理学”比较合适。他说:“一个不知什么叫‘熵’的人,一个没有读过《信息论》《控制论》的人,竟然口口声声讲系统科学理论,不可思议”。的确如是,我对系统科学的认识就是从钱学森的《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和中央党校的一本介绍系统科学的干部读本中了解到那么一点。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对系统科学有新的发展,因为现代系统科学受到西方分析思维文化的影响,已经将自己禁锢在一个很局限的“系统”之中走不出来了,而我从东方宏观思维文化的角度就能很容易地看到它是如何走进这思维误区的。如果我也是紧跟着西方科学家的思路深入其中,那么我同样不可能提出宏观物理学这一系列的理论。科学研究有时候也会出现“当事者浑,旁观者清”的局面。

首先,还是从“宏观”二字谈起,这里的“宏观”二字与现代物理学中的“宏观物体”、“宏观现象”相距甚远,而主要指的是“宏观整体思维”。宏观物理学并不是专门研究宏观世界的物理学,而是运用中国人传统的宏观整体思想观念去研究客观物质世界,在现代物理学之上建立起一门新的学科,从而完成人类科学发展历史的“否定之否定”全过程。现代物理学的高度发展是宏观物理学产生的基础,没有现代物理学的高度发展,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宏观整体思维还不可能走出“《易经》文化”的圈子。所以,学习宏观物理学既要从传统文化的思想禁锢中走出来,又不能陷入现代文明的思维误区。有人说宏观物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现代物理学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未来21世纪的科学体系。说的简单明白一点就是:现代物理学只认识到太空中遥远的暗物质,而宏观物理学让我们认识到:暗物质无处不在;暗物质物质就在我们身边;生命就是暗物质相对控制下的物质运动。所以,宏观物理学是包括生命灵性物质在内的物理运动。

宏观整体思维形式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要是讲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或许还会有很多人说:“不明白”,而我要告诉大家:现代科学中的系统科学、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都是运用宏观整体综合思维的思想方法建立起来的,只是它们严重地受到分析思维的影响,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我们只要将“系统科学”发展完善,把“量子力学”的基本观念从微观世界延伸到宏观世界,(认识到生命就是微观世界的不确定现象向宏观世界的延伸),这两门学科就成了我们建立宏观物理学的两大基石。

宏观物理学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我们周围各个相对独立的客观事物都是这个巨系统中的支系统。现宇宙是膨胀运动势力和自由运动势力相互抗衡、对立统一形成的,而万有引力是双方存在的共同基础,或者说是双方相互抗衡的大背景。在现宇宙中形形色色的各种系统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受膨胀运动势力作用形成的主观控制系统和受自由运动势力作用形成的客观控制系统。在主观控制系统中运行的信息都是必须依附于载体才能存在的,我们将之称为:主观载体信息;在客观控制系统中运行的信息都是具体的客观物质本体,不需要载体,我们将之称为:客观本体信息。现代系统科学的局限性就在于它只认识到了膨胀运动势力形成的主观控制系统,而对自由运动势力形成的客观控制系统视而不见。客观控制系统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生克循环”,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现代科学也观察到了它的客观存在,就是不能把它纳入到系统科学中来一块进行研究,更没有认识到这两种系统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我認为就在数学研究的主观属性上。因为数学是现代科学与大自然对话的语言,它属于主观载体信息,而仅仅存在于膨胀运动势力形成的控制系统之中。当我们以数学作为思维语言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我们就不可能走出膨胀运动势力控制的范围。数学蒙蔽了现代人的眼睛,使我们看不到膨胀运动势力范围之外的客观世界。最明显的一个错误就是它将现宇宙的起源推断到大爆炸时的元点。

我为什么能在刚刚接触现代系统科学的时候就发现这一个问题呢?这得益于我是一个中医,有着扎实的传统思维功底。最初让我将系统科学与阴阳五行联系起来的是德国科学家艾根。他提出的“超循环理论”——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催化超循环刚好与中医五行学说的相生循环、相克循环完全一致,说明“五行生克循环系统”是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系统。它是客观事物之间自由竞争形成的一个平衡系统,所以我就将之称为:“客观控制系统”。随后我又观察到中医阴阳学说所描述的系统与现代系统科学所定义的系统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们和大脑控制的系统在结构上相一致,我就将这一大类系统称之为:“主观控制系统”。1995年我在《河南中医》和《新乡师专学报》上分别发表了“五行学说与客观控制”和“客观控制与主观控制”两篇文章,基本上将“主客观协同控制”的观点提了出来。再后来到了2003年前后,当我把整个宇宙看作一个系统来进行研究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客观控制系统是在自由运动势力控制下形成的系统;主观控制系统是在膨胀运动势力控制下形成的系统。现宇宙是膨胀运动和自由运动相互抗衡形成的。任何客观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控制系统协同控制的结果。于是“主客观协同控制论”一文就发表在了《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文哲版2004年第4期上。

既然五行生克循环控制系统在自然界那么广泛地存在,诸如化学中的各种循环反应;生物界中的食物链现象;甚至德国科学家艾根已经总结出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超循环理论”,为什么现代人就不把它纳入到系统科学理论中来研究呢?造成现代人思维盲点的症结究竟出在哪里呢?直到今年春节前后,我在重新审定主观载体信息与客观本体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的时候,就发现“数字”应该属于主观载体信息,它只存在于膨胀运动势力范围内的主观控制系统中。当我们运用“数学”思维语言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受制于这种语言,而无法认识到膨胀运动势力范围之外的客观世界。我们仅仅依靠数学运算就必然会提出“现宇宙起源于一个无限小的元点”这样的错误论断。中医理论中的“五行生克循环”实际上是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思维模型,可以说是非常简单化的一个客观控制系统。但是我们用数学思维就很难模拟出来,或者说根本就模拟不出来。当然我们可以说它比主观控制系统太复杂了,而实质上是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控制体系,我们必须站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把二者协调统一起来。

我们的先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了这种思维语言妨碍我们全面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人类的语言都属于主观载体信息,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就不可能全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当我们运用数学思维对客观物质世界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之后,我们就必须调整思维方式,在数学思维形式之上建立起一种“客观思维”或者叫“直观思维”,来纠正现代科学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性。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走出膨胀运动势力控制的显物质世界,进入自由运动势力控制的暗物质世界。

什么是客观思维和直观思维?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不难理解,就是人们常说的“直觉思维”和“顿悟”等。只是在传统文化中我们是在运用人体大脑来进行直觉思维的,而现在我们的宏观物理学是要让计算机模拟人体大脑来进行“直觉思维”。所以我们就将之称为:客观思维或直观思维。因为只有采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才能将膨胀运动控制的世界和自由运动控制的世界沟通起来,把我们的视觉延伸到四维时空之外,认识到四维时空之外的“暗物质世界”,进一步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暗物质世界”。

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就在于她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了直觉思维,间接地认识到了四维时空之外的暗物质世界。《周易》一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经典著作,而该书就是运用直觉思维创作出来的。作者先将自己引导到“入静”的状态,然后将主观思维语言中的数字——“八卦”与直觉思维呈现出的场景——“卦象”衔接起来,这样作的实质就是把膨胀运动决定的显物质世界和自由运动决定的暗物质世界直接衔接起来,运用暗物质世界和显物质世界在时空上的交错来为人类服务。从而铸就了一本旷世巨著。

我们的“宏观物理学”也是这样一本书;一本与《周易》遥相呼应的书;一本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跨越到现代科学之上的书。我们的先人在写《易经》时是将人体导入“气功”状态,让大脑处于“入静”状态,运用人体大脑的客观思维来完成的。现在我们要是把注意力只放在人体大脑上仍然不可能超越我们的先人,就会永远钻在传统文化中走不出来。我们必须运用计算机的客观思维才能完成《宏观物理学》的创作,而现在的电子计算机所进行的数学运算都属于主观思维,还不具备进行客观思维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现在还不可能把宏观物理学一下子就建立起来。现在只能先将进行客观思维的计算机设计制造出来,然后再让计算机来完成宏观物理学的创作。

设计和制造具有客观思维功能的计算机并不是非常遥远的事情,现在世界各国科学家正在全面展开研究的量子计算机就应该具有这样的功能。由于现在的科学家认识不到数学思维的主观属性,意识不到主观思维对他们形成的思维障碍,致使量子计算机研究工作进展的并不算顺利。《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一书就是为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设计提供一个更为高深的基础理论,也可以把它称之为:“量子计算机设计原理”。

简单一点儿说就是:现代科学的量子力学虽然观察到了微观世界中的“量子状态”,但是它却认识不到量子状态背后的自由运动势力,看不到量子状态背后的暗物质世界。在量子世界里,电子的位置可以在这里同时也可以在那里,这完全是一种多维时空现象,是自由运动势力的多维时空属性使然。反过来,我们使用电磁力来操纵电子的自由运动,就可以把电磁力转化成自由运动势力,让其为我们的社会生产服务,人类就开始掌握了一种新形式的能量。大家不要小看这样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它的出现将把我们人类带到一个神话般的共产主义世界。

我们使用电磁力来操纵电子的自由运动,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数学程序来进行。把不同的数学程序输入量子计算机,就可以引导出不同功能的自由运动势能,既有促进微生物生长的,还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我们都要把它们这些实验结果一一记录下来,也象《周易》那样记上它八八六十四条、三百八十四条,总之,成千上万条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要写的宏观物理学。量子计算机在按照数学程序控制电子自由运动的过程是一种主观思维运算过程。在主观思维过程中运算符号属于载体信息,能量和信号是相分离的,数学程序和能量没有直接关系。当我们运用数学程序来控制电子的自由运动时,电磁力通过电子的自由运动直接转化为自由运动势力,这是主观思维转化成客观思维的过程。在客观思维过程中,信号就是能量,能量就是信号二者不可分离。所以,我们把这样一种新的能量形式称之为:“意识能”。从各种不同的數学程序到各样不同功能的意识能,这里面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完全是一种直接的转换,这就是显物质世界和暗物质世界的衔接点,我们把这一过程叫作“直观思维”。熟悉中国气功的人很明白,“意识能”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元气”,中国人应该把它叫作“气能”。当然,这一种能量形式要是让印度人首先发现了,他们肯定会把它称之为:“瑜珈能”。

原来,我对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不甚理解,一直认为是非常遥远的理想而已。现在终于明白:科学共产主义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可以很快实现的,决不简单地是一种信仰。把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和宗教信仰混淆在一起是非常错误的。随着量子计算机的诞生人类很快就会开始使用“意识能”,不管你的量子计算机是如何研究出来的,这都将是它们的必然功能。意识能是一种可以直接输入人体的能量,利用意识能人类至少可以减少50%的粮食消耗,从此人类将远离饥饿;利用意识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就制造出象“飞碟”一样的飞行器,现在被我们认为是高科技的很多航天技术都将很快被放到历史博物馆中去;如果人们能够很随意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地球上的任意一个角落,国家的疆域概念将很快被减弱或消除。这也正是科学共产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推断。只要科学家们能按照《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提出的科学理念去设计和制造量子计算机,这一切都将在不远的近几十年内逐渐实现。

总体上讲,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是膨胀运动势力范围内的物理运动,它送给人类社会的是剧烈膨胀和高速发展,其中就包含有威力巨大的核武器;而宏观物理学是把自由运动势力控制的暗物质世界介绍给人类社会,它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遏制膨胀运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所有的负面影响。诸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等都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宏观物理学还要特别郑重地告诉大家:“核武器对人类的控制不会超过一百年”。不要说几十年之后解除核武器威胁的人类社会将是多么美好,就是现在,各国的政要们一旦能理解了宏观物理学的科学原理,人类社会也会安静很多。

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它们开始传播进入中国社会以来,就在不断地引导,有时甚至是挟迫中国的社会政体结构向西方社会转化。现代科学只给我们中国的政治家在程度和时间上留有选择的余地,在方向上是不允许我们有所选择的,而宏观物理学让我们有了新的选择。一个美好的、天下为公的共产主义社会很快就会降临人间,西方现行社会体制也将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再向西方的社会体制靠近了,因为任何社会体制变革都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在整个人类社会即将要发生一场巨大变革的前夜,我们再去发动一场已经失去历史意义的政体改革,岂不是显的我们中国人太没有智慧了。

最后我们再来谈一下“物理”这两个字。现代物理学运用数学思维把自己的研究范围局限在显物质世界而对暗物质世界视而不见。在微观世界,它不知道物质的“量子状态”是一种自由运动势力所为;在宏观世界,它一直弄不懂“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不知道生命就是暗物质对显物质的相对控制。从而无法涉足于社会问题,致使整个现代科学被分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互不相干的研究领域。宏观物理学则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直觉思维”,把阴阳五行和现代系统科学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建立起一个能够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上自由驰骋的科学思想体系,把“物理”二字的含义由显物质延伸到了暗物质世界,溶物理学和哲学为一体,统帅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共同进入21世纪。

今天的人类社会,现代科学驱动的时代列车正在高速运行,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其一是按照现代科学思想体系的发展进程来分析:自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就会使我们想到现在的高速度会不会是强弩之末?另外,现代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急剧膨胀其负面影响之大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人口、环境、能源、资源、核武器,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对人类都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于是人们就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其二是按照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思路来进行分析: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正在以百米冲刺的姿态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时代“飞碟”就要取代时代列车了。可惜的是现代人类对此竟浑然不知,在“数学思维”的蒙蔽下仍然在非常盲目地做着一些缺乏智慧的事情。诸如一些西方的政治家,总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狠不得整个世界都全番西化,为此不惜发动一场场局部战争。岂不知这所有的一切在新的能量形式面前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更可悲的是我们伟大的科学家们,他们是“数学思维”的最大受害者,是数学思维让他们把“阿尔法兹”盲目地送上了太空;还是数学思维让他们绞尽脑汁制造出一个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超弦理论”。我真不敢想象当他们明白这一切的时候,他们是否能承受得了如此大的屈辱。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 篇4

述──速度》

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息息相关,如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小编准备了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希望你喜欢。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 ?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8: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别。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章教案 篇5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4、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7页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

5、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1) 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

(2) 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

(3) 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6、让学生看课本第21页图11.1—3。

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

讨论: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静止。

7、让学生看课文第22页图11.1—4。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讨论交流: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和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和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下降;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上升。

四、知识应用

1、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 过江,船 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

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船夫不可能找到剑。这个楚国人选定的船作参照物,行驶的船相对于剑是运动的。)

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教科版教案 篇6

1. 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形式能举出一些典型例子,初步知道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2. 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大量运动,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多媒体或动手做一些简单实验,经历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观察研究不同物体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 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的运动多样性,复杂性,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初步认识物理学的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通过本节学习,应使每一个同学认识到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形色色,但是并不是每个物体的运动大家都能认识到,需要通过观察,有的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但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仪器(望远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有的需要通过间接观察和思考,才能知道它们的运动。这也是为什么本节的节名为“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的考虑,希望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各种运动的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1.认识物质世界运动及运动的普遍性,渗透着运动的相对性。

①让学生体会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不能凭感觉,需要有科学方法;判断有些物质的运动如电磁波,热运动,虽然人眼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由电磁运动、分子热运动产生的效应间接地观察。

②物质的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

2.逐个认识基本运动形式。

①教师拿出香水,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不知道)教师再打开香水盖喷,(学生回答:香水)你怎么知道的?(闻到了香气)香水在我手中,你们怎么会闻到?这说明了什么?香水分子在运动。

再充分利用教材的彩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来进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

②开闭电灯、收音机、学生互打手机等来认识电电磁运动。

③介绍声的传播、光的传播等。这些是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运动形式。

关于原子内部的运动与第一节介绍过的原子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原子内部有两种不同运动:一种是核外电子的运动,如导体的导电是原子核最外层电子变成自由电子的运动,原子发光、煤、石油、有机物燃烧是核外价电子的运动;X光、红外线、激光都是核外内层电子运动。另外一种是核内的运动,常见的是放射性现象,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这三种射线对生命物质都有杀伤作用,原子弹爆炸主要利用这三种射线形成杀伤力,核反应堆为什么要筑起厚厚的防护层,就是防止这些射线影响人体健康,医疗上则用γ射线杀死残害人体健康的癌细胞。

三、发展空间

(一)“家庭实验室”指导

(1)观察油滴在水面上运动。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 篇7

一体化设计: 让学生明白教学要求和教学计划

教学重点、难点: let ss open their mouths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言)

Hello, everyone. Nice to meet you .Although it’s the first time we have met ,I think I like you. I ‘ll be your English teacher this year.As I ’ve said I was graduated from Jingx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nglish major,I have passed English Grand Test 8. From the experience I think there is no easy way to learn English. So I will be strict with you .Don’t be afraid.With your hard work, you are certain to improve your speaking,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3、讲授新课:

After I introduce myself I am anxious to know you. Will you please give some introduction to me? Are there any volunteers? (6-7 SS)

4、课堂练习:

T gives some requirements to SS.

eg: .plans of this term: 1.handwriting contests:

2.English songs contest. maybe a party

Preview – while at class- revison - go over the language points

Finish homework

5、布置作业:I.copy the new words twice.

II. preview the warming up

6、课堂总结:

In the next days we will have a hard time but I hope you can have fun from the study. Doing a lot of reading will enlarge your knowledge and your view of the word.Let’s improve hand in hand.

板书设计: Self-introduction

Name: Lina Xiong

Birthplace: Nanchang Jingxi

Graduated school: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Hobby: music, dancing, reading, shopping

Family member: my husband ,my son and I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 篇8

新学期已到来,我们又要投入到紧张、繁忙而有序地教育教学工作中,使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有效地、有序地贯彻新的教育精神,围绕我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要求制定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在这段录像中。树木、地面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运动

1、提出问题:在刚才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是运动的?如何判断楼房、有运动的汽车、,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怎样描述物体的运树木、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放录像资料)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你是如何判断汽车、自行车、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行驶的自行车、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

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对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 请同学们观察课件:(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2)飞机在空中飞行(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小结:我们判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它们是运动的

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觉?(1)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录像,(2)同学们在乘车的时候是否也观察到过同样的现象呢?(3)为什么树会往后退呢?小结:座在行驶的汽车里,改变。所以观察者认为树往后退。

3、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思考问题:

(1)图片:

(2)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3)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感觉呢?

小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4、请同学们看课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指明所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1)汽车在公路上的运动(2)两个小孩跑步(3)在河中行驶的小船

所以景物相对于观察者的位置发生了 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板书)是它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

(4)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

5、请同学们观看初中物理上的视频资源《运动的描述、参照物》 小结:关于参照物,必须弄清楚以下四个问题:

(1)我们说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首先要确定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只是被选做标准的物体,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3)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判断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不能以这个被描述的物体为参照物。

(5)观察者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以观察者自己为参照物。

(6)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三)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1、确定参照物

2、确定研究对象

3、判断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1)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

(2)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改变,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包括距离的改变和方位的改变两个方面。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 篇9

二、声音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能体现出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振幅的关系。【化解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与手段】 加强实验探究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教学流程设计】

1、建立响度概念,实验探究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振幅的关系。

2、建立音调概念,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3、了解音色能体现出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

2、下图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和图b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图d图e所示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

(1)图 a和图b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哪个音叉的叉股较短?

(2)比较图c、图d、图e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和频率的音符?

【课堂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大;(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高;(3)“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好。

2、响度表示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由探究影响响度因素的活动可知,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请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猪的叫声与小鸡的叫声是不同的: ___________叫声的响度小,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的___________较小;_____________的叫声的音调低,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___________较小。

4、美文《声音》中有一段对青蛙声音的描写:青蛙的声音是最为嘹亮的,脆生生的,不会有一丝藕断丝连,它们对自己的嗓子是很有自信的,所以少了遮遮掩掩的欲断难断,却多了几分无所畏惧的理直气壮,也许就是源于它们的快乐歌唱吧,稼轩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唤起了无数的共鸣,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用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来解释诗人为什么能听到蛙声并能辨别出是蛙声?

【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真空也能传声

C、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D、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

2、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音乐的节奏

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4、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A、人耳有障碍 B、翅膀振动发出声音响度不够大 C、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 D、翅膀不产生声波

5、小明同学在观看学校的管弦乐队排练时,听到小提琴和钢琴都发出C调的“Do”,他仍能区分开小提琴还是钢琴的琴声,这是依据()

A、它们的声音的高低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不同 D、它们的音色不同

6、如图所示,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不开门?()A、说话响度不同 B、说话音调不同 C、说话音色不同 D、敲门声音不同

7、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二、填空题

8、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_______而发出声音。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__来判别的。

9、人在山崖前喊叫会听到回声.如果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用了1.5s,则反射声音的山崖离喊话人________米远.(当时空气温度为15℃)

10、超音速飞机每小时正常飞行距离至少在_________km以上。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填“快”或“慢”);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

11、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将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2、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的 就是通过声音来给病人诊病。现代医学,可以利用人耳听不见的 更准确的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三、实验与探究题

13、建筑工地上工人要铺设管线。一名工人在悬空的长的空铁管的一端用铁锤敲击一下铁管,另一名工人在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为什么?

14、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也带有声源的大量信息,如空心墙与实心墙敲击时会发出不同声响,水流缓急也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请你再举两个类似的例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景泉初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整改报告下一篇:四队镇妇联2010年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