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方法(精选12篇)
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方法 篇1
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 主要难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 常常是“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 具体表现是:听老师讲课听得懂, 看书上的例题看得会, 但独立做题时, 就错误百出, 甚至束手无策。尤其是高一学生在此方面表现极为突出。造成高一学生学习物理障碍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帮助学生克服障碍,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 认为其原因有下列几点:
一、知识阶梯的跨越造成的障碍
知识阶梯表现在概念、规律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1.概念性阶梯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标量到矢量;二是从速度到加速度
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性要求使学生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学生的主要困难在于判断某一个矢量是否变化, 再有矢量计算本身就有别于标量计算。例如:某一运动员在400 m跑道上跑步, 跑完一圈所用的时间为54 s, 求该运动员的平均速度?部分同学的解答是:平均速度v=400/54=7.4 m/s。其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深刻理解矢量概念 (速度、位移) 的含义。
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阶梯。它的前一阶梯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自然、直观的, 学生容易跨上去。但是面对加速度这个阶梯, 学生必须经受由具体到抽象, 又由抽象到具体的科学化能力的巨大考验。首先, 困难在于对加速度含义的理解;其次, 就是对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速度之间关系及大小的计算。这些概念上的高台阶必然导致规律上的高台阶, 也必然要求学生去跨越这样的高台阶, 当然就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因此, 教师在对矢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举例说明什么是位移 (是指初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和矢量计算所遵循的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 帮助学生加深对矢量的理解。
2.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讨论的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属于启蒙教育, 其教学是以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 浅显易懂的物理现象为前提, 教给学生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最初步的物理知识。加上初中教学中, 对许多问题大多数是重在定性分析, 而高中物理学习, 不仅要做定性分析, 而且还要做大量的定量讨论。如高一物理运动学中的三大基本公式的变换与动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的计算, 以及联系方程的求解, 一下子把物理问题由定性的描述推向定量的讨论, 难度增加了许多。加上数学上的矢量、三角知识、极值、图像、代数运算, 大部分学生深感爬坡太陡, 其主要原因是数学教学进度跟不上物理教学, 出现了学科脱节, 从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与怯惧心理。
若要变高中物理教学之难为不难, 就要在高、初中教学衔接过程中, 第一, 要认真钻研高、初中教材, 切实找准两段教学的衔接点, 做到对学生的旧知识掌握情况应心中有数。第二, 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 选择最佳的教学衔接方法, 并对初中知识进行适当地复习、补漏、纠错以及学习方法指导。例如, 在高中第一册第一章中讲“弹力”时, 开始就给学生指出, 初中教材曾经分别提到过“拉力”、“支持力”、“压力”, 这四种力都是“弹力”的具体表现。然后再去研究弹力的一般概念以及产生条件和方向、大小等, 学生就不会觉得弹力是一个难于捉摸的抽象概念了。第三, 要恰当地选择教学“起点”, 严格控制课堂容量与标高。应该根据学生在初中所掌握的知识基础和平均学习能力来决定教学起点。比如, 在学生数学基础不太好的情况下, 讲例题时, 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 而且还要细致地讲明计算方法。必要时还应给学生补讲一些基础数学, 帮助学生跨越运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障碍。课堂提问应有易有难, 布置作业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 对基础较好且解题能力较强的学生, 可增加一至两题具有一定难度或灵活度的选做题, 以便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更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 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温故”必须服务于“知新”, “温”的方法与程度, 要服从“新”的需要。例如, 在讲授完《功率》这一节内容后, 问: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 向心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引导学生从公式P=Fv出发, 分析向心力不做功的原因;在讲授完《动能定理》这一节内容后, 再让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证明向心力不做功 (Fs=Ek, 且Ek=0, Fs=0) , 这样既回顾了旧知识, 又掌握了新知识。
二、思维定式造成的障碍
1.先入为主产生的思维障碍
先入为主是指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和经验出发, 想当然地对物理事件进行判断得出错误结论的现象。例如, 用力使物体运动, 从而得出“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总起阻碍作用”等类似错误的结论。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分析事物的本质使学生对新生事物的由来有较准确的理解, 帮助他们从想当然中解脱出来。
2.消极的思维定式造成的障碍
思维定式是人们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它指的是人们在思维中按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 它表现的是人们思维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因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习惯了的思维方式, 不适当地生搬硬套到新的物理情境中去, 不善于改变认识问题的角度, 不善于替换处理问题的方法, 因而给物理学习带来障碍。例如, 有这样一道题: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 以速度v=40 m/s竖直向上抛出, 求物体在3s内动量的改变量 (不计空气的阻力) 。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应有两条:一是根据p=mv2—mv1;二是根据P=Ft来计算。但由于受顺向思维定式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求动量的改变量, 绝大多数学生就会顺应这一思维过程而应用p=mv2—mv1来求解, 但往往容易出错。如果打破这一思维定式而采用P=Ft这一逆向思维来求解, 就显得简单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 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认清其本质。这种能力的培养集中于习题课, 上讲时, 应做到精讲精练,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障碍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 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学习方法的好坏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关键。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而造成知识缺陷不断增多, 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以致花了较长的时间去努力也学不好功课, 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和力量。若一旦掌握了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就能很快地提高学习效率, 振奋学习精神, 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由此可见, 学习方法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在初中, 学习, 习惯由教师传授知识, 而到了高中有相当多的时间是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整理知识。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是要注意让学生学习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 对物体的运动, 先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再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这就是从最简单的、便于研究的问题入手, 层层深入, 逐步揭示出比较复杂的规律, 得出惯性定律, 然后再去研究物体受力后其运动情况如何变化, 一步一步地揭露出力学的基本规律。二是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如, 在讲基本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时, 要不厌其烦地反复交代每个符号、每个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讲例题时, 则应多作文字说明而少依靠数学手段, 多做分步计算而少用符号推演、综合计算。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尊重科学, 运用科学。
造成高一学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除了以上原因之外, 还有部分学生是由于受到情绪、性格、意志力和注意力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和思维方法, 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并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学好物理。
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方法 篇2
一、初高中物理产生台阶的原因
1、初高中物理知识本身的差异。
(1)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抽象思维为主,如高一物理所讲的摩擦力产生条件、静摩擦力方向、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瞬时速度、加速度等,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难以适应。
(2)初中物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突变不适应。(3)初中物理习题以简单理论和算术计算为主,而高中以逻辑推理代数计算为主,大量运用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方程等解决物理问题。高中力学中矢量较多,如:力、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等,学生必须先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确定矢量方向,然后选取正方向,简化为代数运算,这一步骤本身就要求学生对矢量有正确理解。其次,正负号使用多样化,在高中物理的分析和运算中“+、-号”用途较广,意义各不相同,不能混淆。例如:“+、-”号可以表示矢量的相反方向、过程的方向、表示势能的大小及变化的情况等,这使得不少学生产生了混乱,把物理运算当成了纯数学运算,分不清“+、-”号的物理意义,当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观台阶。
(1)思维过渡困难。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中学生思维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即从初步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他们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初中物理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物理知识也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基本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但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来获得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多数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其中经验思维仍占优势,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体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演绎推导。而高中物理有相当严密的推理系统,始终强调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物理思维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困难。
(2)先入为主障碍。调查发现,未进入高中前,被他人告知“高中物理难学”的学生占50%以上,这在“中”等生中尤为明显(比例达70%),而“好”、“差”生中较少(比例分别为15%,22%)。可见在对高中物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着畏惧感。这种先入为主的人为因素,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对能否学好物理产生动摇,失去了信心,给高中物理教学造成了无形的障碍。
(3)认知结构重建。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而言,是具有更强包括性的上位知识,对上位知识的学习应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把原来已有的相应的下位知识,作为理解和支持新的上位知识的生长点。掌握了上位知识,下位知识不难由此记忆或导出。但原有的知识结构往往对更新认知结构产生障碍作用。经验性错误和原有知识的负反馈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其一,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认识,包括不少浮浅或错误的认识,影响学好新的物理知识。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许多学生由“物体不拉不推不动”的错误认识,得出物体滑上斜坡的过程中一定有拉力或推力作用;飞行中的子弹必然还有一个向前冲力的作用等错误结论。其二,“相关知识”的影响。学生在初中学过的较简单概念、定律,掌握不好或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其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例如:把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相混淆;把放在斜面上的物体认为其重力的大小等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其三,“相似经验”的影响。熟悉的、简单的物理知识同新的物理知识相混淆。如:把动量P=mv和动能Ek=1/2mv2相混淆等。
3、学生学习方法的台阶。
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教师多讲、细讲,解决物理问题从头到尾,步步不缺,教师也常为学生指出重点、难点,要学生背牢记熟,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极少考虑。学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呆板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精讲,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学习的准备
1、端正心态,正确的面对高中物理学习。
由于先入为主的障碍,许多学生还未入高中就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学生应该明确,高中物理内容与初中大体一样,还是力、热、电、光,只是比初中加深了一点。至于原子物理,一方面内容浅,另一方面在课本中所占比例小,不必害怕和紧张。学生的心理不失去平衡,就会树立能学好物理的信心。
2、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3、做好学习方法的过渡。
(1)做好课前预习。高中物理的难度相对较大,提前预习可以对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心理稳定。故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2)课上要认真听讲,主动性思维。高中物理课由于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主动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学会知识的对比、归纳和梳理。如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都可归结为匀变速运动,服从同样的基本规律。归纳和小结,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可以找出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方法 篇3
【关键词】物理 学习障碍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30
一、高中物理学习障碍的成因
(一)学科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延伸,但在内容的编排、课堂的容量以及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不同,这个变化,对一些学生来说成为了学习物理过程中很难跨越的“台阶”,造成部分学生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的现象,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物理概念、公式比较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物理量数值小,容易计算,因此初中生习惯死记硬背,学习方法简单机械;高中物理概念、公式比较多,且抽象概括,题型花样多,且方法灵活,如果仍然沿用初中哪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第二,教材从单—浅显到复杂严密。初中物理教材包含在自然科学中,文字叙述通俗易懂,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
第三,描述从直观具体到抽象概括。初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建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就能得出物理规律。
在介绍物理量时重点讲其定义,引入物理规律重点讲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对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和建立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讲解甚少,这正是回避学习的困难之处。而高中阶段很多概念和规律是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分析推理得出。
以上几点充分表明: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对比来说,思维方法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此时高一学生如果不能表现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会产生畏难心理。
(二)物理思维跟不上
首先,初中知识对高中知识的干扰将形成思维障碍。从课程标准上我们可以知道,对初中物理的教学要求低,又因初中生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局限,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初中物理知识对他们的思维训练来说,不可能立刻达到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思考水平,这样,在初中教学中教授物理知识某些问题时,就可能因为侧重为多讲授而忽视了当时看起来次要,但对以后的学习却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
其次,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物理本质的干扰而形成的思维障碍。人们生活在物理的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跟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打交道。
最后,对相关概念的相反变化不易理解而形成的思维障碍。物理学中有许多相关联的物理概念,它们既相联系,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本质属性。特别是高一学生由于对它们的物理图景比较单—,对有关的物理图景比较生疏,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简单化,认为它们在变化时按照同一趋势发生变化,因而对相关物理量的相反变化难以理解。
二、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循序渐进,搞好衔接,平缓“台阶”
初中知识以定性为主,所研究问题大都很直观、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联系紧密,而高中物理内容在深度、广度上要比初中物理有很大增加,研究对象比较复杂而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推理、论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大大提高,这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和一个较高的“台阶”,如何能够搞好衔接,平缓“台阶”,是作为一个高一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升能力,特别是关系到科学素质的熏陶,都不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拔苗助长”不但长不起来,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欲速则不达。
(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高一物理的力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一定教学手段和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能够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
第二,列举新鲜事例,加强密切联系。可以结合国内外事件、收藏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的专题。
第三,密切学生情感。教学中多用启发、鼓励性语言,可以使学生很快与教师沟通心理通道,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贴近学生,使学生信任和尊敬老师。想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共闯难关的帮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自主学习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从大处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谈不上创造,只能亦步亦趋,照猫画虎,就学习过程而言,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都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知识既要讲清楚,又不能什么都讲清楚,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余地,派生知识不一定都由教师讲述。事无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播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方法 篇4
一、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一定要学会正确引导
笔者常常听到学生抱怨:“高中物理学起来挺容易, 但是怎么用不好啊?要么就是无从下手, 要么就是一用就会错。过两天不复习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唉!”这一声叹息里, 表明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理解得不透彻, 掌握得不熟练, 产生了心理障碍, 认为自己很难学好物理了。这时, 高中物理教师一定不能着急, 要耐下心来, 允许学生犯错, 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 采取放慢讲课速度, 增加复习次数, 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的知识, 并试着去运用, 在讲练结合之余, 加深学生对陌生概念的理解程度, 并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力求使其循序渐进地产生进步的动力。
比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 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第二定律的速度和力的关系, 先扫除基本概念的障碍, 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透彻讲解, 如力、分力和合力等, 还对牛顿第一定律和加速度进行了实验与讨论, 通过对学生相关知识的复习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探索分析出新的知识。
二、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需要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实现。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通过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实验, 许多物理概念的产生与验证都是源自于物理实验, 甚至可以说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对物理实验具有极大的兴趣, 所以物理教师可以在物理教学中, 注重实验教学,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2. 通过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离不开物理知识的存在。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当中, 可以联系实际、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来教学, 把我们日常所见的一些极其简单的现象与复杂的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发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认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通过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上的趣事以及物理学家的一些事迹, 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与毅力。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当中, 可以向同学介绍一些物理的趣闻与物理学家的事迹, 例如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这一简单的现象, 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 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亚里士多德, 证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并且为了维护真理与教会斗争, 晚年虽然遭遇教会迫害甚至终身监禁都没有屈服的精神等等, 运用名人的事迹与精神来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与动力,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的目的。
此外, 物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物理科普刊物, 了解物理相关知识, 自己动手尝试一些小发明等等方式来扩大学生在物理领域内的眼界, 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兴趣,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与物理学习能力。
三、引导学生完全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是物理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物理教学的一个目标。想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就需要物理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完全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弄清每一个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外延与内涵, 弄懂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原理, 以及其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想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还需要物理教师重视对学生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只有教会学生正确的物理思想与学习物理的方法, 学生才能够真正高效的自学物理知识, 也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此外, 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当中, 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的教导, 指导学生真正掌握对物理试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这就需要物理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试题, 培养正确的物理思维方式, 形成清晰的物理解题思路, 并传授学生一些物理做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如类比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等解题方法。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 物理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物理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教材, 对教材的阅读要全面, 包括插图、注释、阅读材料等都要仔细阅读, 阅读的同时要认真思考, 边思边读, 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去理解和记忆。其次物理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边听边思考, 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再次物理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课后的总结与归纳, 在课后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把知识联系起来, 形成系统化、完整化的知识体系。总结的时候要注意紧抓知识的主线、重点以及难点。
掌握学习方法高一新生 篇5
物理学习同其他知识学习一样,大的方面,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再复习巩固、再练习深化提高等环节。小的方面,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和做好每一道题。对教材内容,第一遍读时要细、慢、思、记。认真研读,明确思路,积极思考、辩析概念,掌握规律,学会应用。做练习,要遵循“读、审、建、构、解、思”六步骤。即拿到一道题后,要读明题意,审清条件,建立联系,构造模型,正确解答,分类反思。对待复习,要做到及时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进行。要有效复习,左钩右连、纵横联系,注意知识结构的充实,注意技能技术巧的掌握。在学习过程,注意合作学习,强调与教师、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不怕出丑,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勇于质疑,和教师、同学分析理解、共同进步。对待现实事物和现象,要有问题意识,有意识地从物理学的眼光去审视,在情景之中培养探究精神。重视过程学习,加强情感体验,侧重感受提高。在学习中还要勤动手、多实验、细观察、善总结,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实践能力。还要注意物理知识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知识与方法的交叉与渗透,相互借鉴,触类旁通,从细微处加以比较和思考,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方法,增强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没有一个现成的完全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只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习习贯,摸索出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树立学习信心,增强耐挫能力
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方法 篇6
关键词 物理实验;高一新生;多媒体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对于本来就难教、难学的高中物理来说,起始阶段的教学就更加困难。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使得高中物理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讲解得细致入微,再加上高中物理内容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多的独立思考与领悟,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提出较高的要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满怀希望地投入到高中物理的学习之中,但是当他们反复经历了“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无奈后,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于是,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望而却步。通过抽样调查,可以发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情况严重影响了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培养并稳固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为学生建立自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对高一新生学好物理至关重要。在高一新生的教学中,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以上问题。
1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降低台阶,使学生及早
适应
对于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教学内容过深,会望而却步;教学内容过浅,唾手可得,会降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则,在高一初始,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算,例题、作业和测试题一开始不宜太难,期中和期末的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对书本上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深入浅出,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平时可及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2 采用学案导学方法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为探索一条既适合普通高中学生特点,又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的路子,可以在物理课上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它是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物理认知规律,设计编写供教学之用的导学材料。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它克服了传统的“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式学习”的弱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 重视观察和实验,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学生对物理实验以及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的物理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注意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这势必能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使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理解不断深化。
采用电教多媒体,借助幻灯、录像、电影及电脑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也同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
4 传授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对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学好物理,良好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教师应首先要明确学习纪律,对学生课前课后的准备工作、课堂中的听讲情况、作业的完成等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使学生养成稳定的学习习惯,尽快地纠正他们盲目的学习状态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培养。
4.1 学会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可以使学生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锻炼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4.2 学会听课
上课要全神贯注听教师讲解,认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把自己预习时对问题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相对比,看看自己理解得是否正确,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上课教师的讲解和与同学的讨论,是否已经搞懂了,力求在课堂上把要学的知识弄懂弄透。当然,在这里教师要针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4.3 学会记课堂笔记
记课堂笔记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复习记忆,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如何记课堂笔记?教师在这个方面也应该给予指导,让学生明确笔记要记的内容应该有课堂重点、课堂难点、课堂疑点、补充结论、课本上没有的例题和内容、课堂“灵感”,等等。同时应提醒学生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
4.4 有效复习
有的学生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这里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先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的方法可以分成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知识的记忆;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学生在物理学习的初始阶段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度过这些难关,他们就能顺利地掌握知识,兴趣也会渐趋稳定;闯不过这些难关,他们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兴趣就会锐减。采取上述方法,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他们意识到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物理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台阶是可以跨越的,高一新生的物理教学水平也一定能够取得较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苍山中学)
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方法 篇7
一、高一新生物理学习产生困难的原因
学生学习高一物理产生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教材因素、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
1. 教材因素
(1) 从定性思维到定量思维的变化。初中教材大部分只要求初步了解, 只作定性研究, 高中则要求深入理解, 作定量研究, 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例如在“弹力”这一问题上, 初中教材中, 先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感性认识, 介绍弹性、塑性、弹性限度, 再通过压尺子、拉弹簧, 感受到这些物体对手有力的作用, 从而提出这种力叫弹力。至于“什么是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又是怎样的?……”初中物理课本中没讲, 也不做任何要求, 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学生必须扎实掌握。
(2)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变化。初中物理教学大多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 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归纳物理规律基本上是通过形象思维来完成的, 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一旦进入高中, 物理教学则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如高一的质点、轻杆等理想化模型, 匀速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理想化运动过程, 这些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来说, 往往感到模型抽象, 不可以想象。至于高一物理教材中静摩擦力的方向、加速度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矢量问题更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3) 从标量到矢量的变化。初中大多数物理量是标量, 标量运算是代数运算, 即使是矢量的问题也只限于知道和了解层次, 矢量运算也仅限于一条直线上。进入高中, 矢量问题就成了物理内容的一个体系问题, 矢量运算更是一个难点, 尤其是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 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训练, 才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矢量运算的能力。另外, 矢量运算常常要用到三角函数的知识, 而这一知识要到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材中才能学到, 可见, 学科之间的不衔接也加大了矢量运算的难度。
(4) 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初中的计算, 只是根据公式代入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 所进行的变量讨论和分析与“函数”结合不紧密, 主要是静态的。到了高中, “公式”已经变为“函数式”了, “量”“数”演变为“变数”“变量”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新教材速度公式中vt的下角标的t去掉了, 变为v=v0+at, 为的是更加强调它的动态性。另外很多与时间有关的物理公式, 都表明某物理量是时间的函数, 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如x=v0t+21at2, x=Asin (wt+φ) , 而且这些变化规律还往往是非线性的, 为了让学生突破这一从静态到动态的飞跃, 相应的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有些数学知识跟不上物理的教学进度, 这也增大了高一物理学习的难度。
2. 学生因素
升入高中后, 学生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如释重负, 过分地放松自己, 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另一种是部分初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 一开始学习积极性很高, 不但囫囵吞枣地把高一教材提前通读一遍, 而且还买了不少参考书, 盲目地乱做习题。但是当通过几次考试后, 发现自己的成绩总是很低, 由于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加上又不了解物理学科在高中阶段的特点, 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 初进高中的学习热情突然被无情的分数浇灭。
3. 教师因素
高中物理教师大部分没有经历过初中物理教学, 对初中物理教材研究不够, 而部分高一物理教师又是刚刚从高三下来, 教学往往以高三的标准要求学生, 这样人为地抬高了初中、高中衔接的台阶。另外, 家长和社会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会导致学校将学生成绩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唯一指标, 于是有些高一教师一味地将教学内容加深、加难, 在初始阶段就要求学生一律达到高考水平。这种深、难、急的教学要求, 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高一教师物理教学应该采用的策略
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那该如何解决初中、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呢?
1. 研究教材, 明确初中、高中的衔接知识点
作为高一的物理教师应该熟悉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 明确衔接的知识点, 使学生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 以便减缓初中、高中知识衔接的坡度。
如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必修1》的知识相比较, 对应衔接的主要知识如表1所示。
不难看出, 高一物理刚开始的部分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在初中物理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因此, 高一物理教师要仔细研究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的相关内容, 找出对物理问题的语言表达、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差别和内在联系, 用学生学过的比较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 使他们感到自然和亲切, 从而减少学生物理学习的困难。
2. 灵活多变, 教学方式多样化
初中的课堂教学, 气氛活跃, 形式不断变换, 这是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的“注意”是有时间限度的, 超过限度, 注意力下降, 兴趣疲劳。一般而言, 初中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而高中生虽然注意力持续时间会长一些, 但是节节课都是一种形式, 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下降, 学习效率低下, 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而且各种教学方式有各种教学方式的功能。比如让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 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推理、分析、判断能力;让学生讨论,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增强交流意识,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听教师讲, 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品质, 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循序渐进, 采用“梯度式”教学进程
所谓“梯度式”进程是在新课的教学中, 教师应掌握各阶段的教学要求所能达到的水平,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不能一步求成。这里有二层意思, 第一, 在知识的理解上, 要循序渐进。例如, 在讲重力加速度g (g=9.8m/s2) 时, 要跟学生在初中学过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g=9.8N/kg) 联系起来, 说明它们其实是同一个物理量, 只是在理解上加深了;在学了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以后, 要进一步指出, 重力加速度g还是一个动力学物理量, 甚至可以理解为是重力场强度。第二, 在问题的解答上, 要层层加深。例如, 物体放在水平面上, 受到一个斜向上的力的作用, 求水平面受到的压力。由于在初中学生的头脑中水平面上的物体的压力就等于重力的思想根深蒂固, 多数学生很难正确解答上述问题。那么, 在学过求滑动摩擦力和物体的加速度以后, 仍然要对上述物理模型反复练习, 让学生有一个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
4. 加强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一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 关键是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做好物理探究实验。物理实验形象生动, 富有动手操作和探索因素, 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 是学生吸收信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 能触发学生心理活动的潜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在高一物理教学中, 应尽量给出一些具体直观的感性材料, 强化学生对于概念、规律等的理解, 帮助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例如, 研究斜面上物体受到重力的分解, 可以把物体放在海绵上, 通过对海绵压缩的程度, 来判断正压力跟斜面倾角的关系。又如, 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 学生往往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当学生看到小纸片与硬币在抽成真空的牛顿管中同时落地时, 他们感到惊讶,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方法 篇8
1.学习心理压力大, 产生畏难情绪。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 物理成绩也不错, 但是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之后, 成绩不但没有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 反而呈现出下降的势头, 尤其以女生居多, 这样的现象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会在学生心中滋生畏难情绪, 不利于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
2.学习探究方式呆, 产生惰性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讲解作用,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培养不足, 造成了学生就像嗷嗷待哺的雏鸟, 等着教师将知识直接放到嘴里。受此影响, 学生进入高中后, 思维缺乏足够的活跃程度, 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 存在惰性思维。
3.学习思维定势重, 产生惯性效应。在部分物理概念的学习中, 学生因为对其外延与内涵没有深刻掌握, 导致在学习中受思维定势影响, 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些思维反方向的迁移, 相互之间在概念以及性质特点等方面产生混淆, 如不能正确区分电势和电势能、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
二、学生物理学习消极心理表现分析
1.抽象教学内容增多, 难度梯度大。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是具有根本性区别的,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大多具有较强的直观性, 较为单一, 难度系数不高, 识记类型知识占据了相当比例, 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则要复杂和抽象得多, 相当比例需要运用定量途径进行分析推理以及论证, 重在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相对学习难度要大得多, 对于刚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高一新生而言, 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不适应, 感觉成绩后退了。
2.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探究性欠缺。初中物理教学形象性强, 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 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定理的思维模型, 加之部分物理教师教学手段、过程没有充分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对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不足, 学生没有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高中物理学习中, 理想模型取代了形象的事物, 学生由于缺乏了足够的思维方式方法训练, 自主探究能力不强, 还是一味等待教师传授, 或是生搬硬套, 导致思维僵化。
3.创新思维训练不足, 拓展性较差。教师在教学中, 对负迁移现象没有能够充分引起重视, 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缺乏足够教学时间与容量的专项训练, 造成了学生物理学习的稳定性与清晰性较低, 思维创新程度严重不足, 物理学习后劲缺乏。
三、学生物理学习消极心理解决途径
1.发挥引导作用, 缓解难度系数, 激发物理学习兴趣。一是要培养物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培养其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有助于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物理科学的重要作用、近期取得的伟大研究成果, 以及肯定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进步与成绩等, 提高学生成功心理体验, 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要消除抽象恐惧心理。对于刚进入到高中物理学习的学生而言, 从以形象为主转变到抽象为主, 教师需要设置一个缓冲与过度的区域, 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方式的“软着陆”, 尽快进入学习角色;三是要营造和谐学习环境。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当保持态度和蔼、言语亲切, 乐于听取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也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2.强化点拨作用, 倡导探究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一是要选择合理载体。在高中物理学习中,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 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多个思考题,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独立开展思考与讨论活动, 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获得学习成果;二是要发挥引导作用。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的同时, 教师应当发挥好点拨的作用, 注重对学生的思维重难点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是要提高归纳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强化对学生的归纳能力训练, 指导学生对初步的学习成果进行筛选与整合, 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学习成果,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度, 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开展逻辑训练, 提升创新能力, 提高思维拓展水平。一是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一种物理现象或是规律中, 进行思维的拓展活动, 举一反三, 扩大教学成效, 通过这样的方式, 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二是进行集中思维训练。要引导学生充分整合各种资源, 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从不同的角度来指向问题的重心, 解决问题;三是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可以采取正向联想与反向联想两种方式, 使学生的思维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 通过这些思维训练方式, 有助于学生突破已有思维定势的影响, 为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思维能力基础。
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方法 篇9
要解决这些瓶颈, 可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下列措施。
1. 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 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 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 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 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2. 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 为了使问题简单化, 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 而忽略次要因素, 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 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 往往感到模型抽象, 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 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多做一些实验, 多举一些实例, 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 掌握物理概念, 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 变抽象为形象, 变枯燥为生动, 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3. 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改进课堂教学, 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 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 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 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 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 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 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 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 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 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 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4. 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 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 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 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 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 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 常常是上课听得懂, 课本看得明, 但一解题就错,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5. 妥善过渡, 降低台阶。
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 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开始时, 适当放慢进度, 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 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 注意新旧对比, 前后联系 (这要求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 。另外, 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 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 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 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 (如反三角的表示、倍角公式等) ,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其次, 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 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 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 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 (文字、公式、图像等) 。最后, 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 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情况, 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 并及时纠正 (同时还要注意有的错误还可能重犯) 。
总之, 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 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 多想办法, 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越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学习台阶。
摘要: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找到这些瓶颈, 才能因材施教, 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高一新生如何适应物理教学谈谈自己的见解。
高一新生如何学习化学探究 篇10
一、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重视初三所学化学知识, 特别是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如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价、物质的溶解性、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金属活动顺序、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这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A.课前预习, 心中有数。预习就是有计划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 准备好学习新知识时所必需的旧知识, 从而为课堂学习扫除障碍。通过预习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心中有数, 课堂听课时才会有的放矢, 提高课堂的听课效果。
B.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学会听课, 听课时思想要与老师保持一致, 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会对事物的分析推理, 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规范的解题步骤。听课时, 对于一时没有听懂的问题先放下接着听课, 下课后再找老师解决遗留问题。化学知识点多, 且具有繁、乱、难的特点。课堂笔记很重要, 既不能只听不记, 又不能只记不听, 要二者兼顾。书上有的简单记, 重点、难点详细记。
C.归纳总结, 发现规律。养成归纳总结, 定期归类的习惯, 通过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例如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性质时, 我们可以以知识点为线索, 形成知识网络。如了解“铝三角”“铁三角”, 进而全面掌握元素化合物的转化。可以通过总结来掌握规律及解题的方法, 如化学计算中可运用关系式法、守恒法、极端假设法、差量法等。
D.纠错补练, 及时反思。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积累, 学习反思。无论是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做错的题, 还是平时练习中做错的题, 都要整理在错题本上, 并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记住, 还是审题错误、马虎。对错误原因, 在错题旁用红笔书写以示警告。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举一反三, 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看, 做到在今后的学习中少出或者不出这样类似的问题。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建和谐的学习气氛
俗语说:“爱屋及乌。”喜欢化学老师, 就会对他所教学科产生兴趣。课堂上保持愉悦的心情, 能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 提高学习效率。
论高一新生如何学习数学 篇11
预习是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一)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前提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和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障碍。
3. 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1. “读”——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
2. “划”——即划大意、划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的记忆。
3. “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写在书边。
4. “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易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应该记一些:
1. 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 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 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 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高一新生学习数学困难引起的思考 篇12
高一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以上一些情况, 除了高中数学课程本身比初中数学难学以外, 我们的教学本身是不是出问题了?有没有按照教学规律处理我们教学中的有关问题?是不是以“以人为本,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来指导我们日常教学工作?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计算器在平时教学中的滥用.由于在中考中可以使用计算器 (宁波地区中考考生在考试中可以使用计算器) , 初中学生在平时做作业和考试中为了提高准确性教师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 导致了学生连最简单的运算也习惯用计算器.
(2) 平时教学缺乏连贯性.考试不要求但属于数学的基本素养却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不讲.
(3)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广泛采用“填鸭式”, 课堂上满堂灌, 课后每天两三张数学练习卷要求学生做好, 学生很少有自己思考整理知识点和看书的时间.
(4) 有些重点题型教师要求学生反复练习, 甚至要求学生能背出有些题型的解题过程.
首先, 合理利用计算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但在教学中过度使用计算器, 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严重欠缺.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计算能力的欠缺, 就如人少了一条腿不能跑步一样, 是学不好数学的.而平时教学缺乏连贯性, 就会导致初高中知识点衔接出现问题, 增加了高一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困难.其次, 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填鸭式”, 甚至有些数学题型的解题过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出, 不给学生自己思考和整理的时间, 从而出现了学生自己不会主动学习, 缺乏自主学习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难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利于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和发展智力, 从而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实学生出现这种情况, 一部分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过分地追求功利性.教育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是现代社会赋予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 倒不必过分忌讳.但过分强调教育的功利主义, 为了考上重点高中, 在中考中取得高分, 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应试教育”为中心, 违背人的发展规律, 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教学衔接上出现断层现象.这种断层在初高中教学衔接上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1) 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的断层. (2) 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断层.
如果说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的断层可以通过编写初高中衔接教材,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有关知识点来弥补的话, 那么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中数学相对初中数学而言, 不管是运算求解还是推理论证、抽象概括、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要求都有较大的提高, 部分高一学生由于缺乏上述能力, 从而出现学习数学有困难的现象.
在此, 笔者没有责怪初中教师在教学上有问题的意思, 其实教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初中教师的业绩、评优、地位、甚至奖金收入都同中考成绩挂钩, 为了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 多几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名额,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得不采取应试教育的办法, 也可以理解.不但在初中, 其实在高中学习阶段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提高大学录取率, 在平时的教学中何尝不是采用应试教育.学生起早贪黑, 部分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超过12个小时, 学生都苦不堪言.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高考, 高考这根指挥棒指挥着我们中学的教学方向.
(下转137页) (上接135页)
初中毕业生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无非也是想上重点高中, 进而能考取理想的大学.但是这种缺少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大学生会是我们国家建设中的合格人才吗?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给出了答案.2005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病榻上向温总理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世界级大师”.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难道这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震撼吗?
我们知道21世纪国际间的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而要做到科技发展一日千里, 人才是根本, 而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 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而不是考试机器.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 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国力的强弱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劳动者的素质又取决于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应该是求学问而应该是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正如江泽民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必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不能再将这句“国家的未来靠你们这一代了”的名言代代相传了.
笔者只不过是一个在教育第一线的普通教育工作者, 无力去改变这种教育状况, 只是作为一位普通教育工作者内心痛苦的呐喊: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刻不容缓.
【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方法】推荐阅读: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指导(高一新生必看)08-15
高一新生英语学习07-12
高一新生----英语学习方法10-23
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方法09-29
高一新生的英语学习方法09-26
高一新生:语文学习方法与提升方法12-03
高一新生如何制定新学期的学习规划10-03
高一新生军训10-25
高一新生 军训收获11-04
高一新生的养成教育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