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物理课件

2024-06-18

高一下物理课件(通用12篇)

高一下物理课件 篇1

高一下物理课件

高一下物理课件

一、教材分析

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分析v-t图像时一条倾斜直线的意义——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后利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是倾斜直线,进一步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无论时间间隔t大小, 的值都不变,由此导出v = v0 + at,最后通过例题以加深理解,并用“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概念和特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会用 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

四、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加速度的概念,及表达式 a=

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小车运动的υ-t图象。

设问:小车运动的 υ-t图象是怎样的图线?(让学生画一下)

学生坐标轴画反的要更正,并强调调,纵坐标取速度,横坐标取时间。

υ-t图象是一条直线,速度和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线性关系。

设问:在小车运动的υ-t图象上的一个点P(t1,v1)表示什么?

学生画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并能表达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学生回答:t1时刻,小车的速度为v1 。

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补充、修正。

预习检查

情境导入

精讲点拨:

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向学生展示一个υ-t图象:

提问:这个υ-t图象有什么特点?它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又有什么特点?

在各小组陈述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同学总结。

2、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提问:在上节的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直线的倾斜程度与加速度有什么关系?它表示小车在做什么样的运动?

从图可以看出,由于v-t图象是一 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着时间逐渐变大,在时间轴上取取两点t1,t2,则t1,t2间的距离表示时间间隔t= t2—t1,t1时刻的速度为 v1, t2 时刻的速度为v2,则v2—v1= v,v即为间间隔t内的速度的变化量。

提问:v与t是什么关系?

知识总结: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提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的斜率表示什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什么?

展示以下两个v-t图象,请同学们观察,并比较这两个v-t图象。

知识总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 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 果。

学生回答: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 = 0, = 0,所以加速度为零。

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由于v-t图象是一条直线,无论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 的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t的变化量t之比 都是一样的, 表示速度 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所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学生回答:v-t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t的变化量t之比,表示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

v-t图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t = 0 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v0。

学生回答:甲乙两个v-t图象表示的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但甲图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乙图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发现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 的不同之处,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提问:除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外,是否还可以用公式表达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取t=0时为初状态,速度为初速度V0,取t时刻为末状态,速度为末速度V,从初态到末态,时间的变化量为t,则t = t—0,速度的变化量为V,则V = V—V0

提问:能否直接从图线结合数学知识得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知识总结:匀变速直线 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是V= V0 + a 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V0 + a t可以这样理解:由于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速度V0,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速度V。

4、例题

例题1、汽车以4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加速后经过多长汽车的速度达到80 km/h?

例题2、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如果汽车以最高允许速度行驶,必须在1.5s内停下来, 汽车刹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至少多大?

分析:我们研究的是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运动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由于是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如果设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则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为负,我们把它记为a = 一6 m/s2。这个过程的t时刻末速度V是0,初速度就是我们所求的最高允许速度,记为V0,它是这题所求的“最高速度”。过程的持续时间为t=2s

学生回答:因为加速度

a = ,所以V =a t

V—V0= a t

V—V0= a t

V= V0 + a t

学生回答: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v与t是线性关系,或者说v是t的一次函数,应符合y = k x + b 的形式。其中是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b是纵轴上的截距,在数值上等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0,所以V= V0 + a t

同学们思考3-5分钟,

让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让同学计算。

展示某同学的解题,让其他同学点评。

解:初速度V0= 40 km/h = 11 m/s,加速度a = 0.6 m/s2,时间t=10 s。

10s后的速度为V= V0 + a t

= 11 m/s + 0.6 m/s2×10s

= 17 m/s = 62 km/h

由V= V0 + a t得

同学们思考3-5分钟,

让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让同学计算。

展示某同学的解题,让其他同学点评。

解:根据V= V0 + a t,有

V0 = V — a t

= 0 — (—6m/s2)×2s

= 43 km/h

汽车的速度不能超过43 km/h

根据V= V0 + a t,有

汽车刹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至少9m/s2

注意同一方向上的矢量运算,要先规定正方向,然后确定各物理量的正负(凡与规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同为正,凡与规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反为负。)然后代入V-t的关系式运算。

五、课堂小结

六、利用V-t图 象得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七、并进一步利用V-t图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

布置作业

(1)请学生课后探讨课本第3 9页,“说一说”

(2)请学生课后探讨课本第39页“问题与练习”中的1~4题。

高一下物理课件 篇2

一、概念的界定

“能学”反映的是学生的能力, 能力一般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它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学”指通过教学, 在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后, 学生能够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能独立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全体学生“能学的物理”反映的是物理教师对高一物理教学要求的准确定位, 就是将物理教学的要求回归到课程标准上来, 课堂上的讨论、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所涉及的绝大多数问题难度要跟教材的习题相当, 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有信心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现象, 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物理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从而提高他们作为合格公民应具备的科学素养。而与之相反的是, 部分学生“能学的物理”, 是教师从高一开始就着眼高考, 想一步到位, 为学生将来选学理科做准备, 赶进度, 加难度, 使基础好的、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 而相当的学生由于听不懂, 跟不上, 感到学不了而放弃学物理, 对他们而言, 物理成了“不能学的物理”。

二、存在教学定位偏差的原因

1. 教师教学理念出现偏差

高一物理教师为什么人服务?是为全体学生服务还是为将来学习理科的学生服务?有的教师按传统思维的惯性, 认为物理是理科, 高一物理就是为学生将来学理科做准备, 为高二物理和高三物理做准备, 这样, 在教学内容上, 增加了一些面向高考的内容, 如第一章讲了力的“多个物体的受力分析”和“正交分解”, 第二章补充了“追及和相遇问题”“竖直上抛运动”, 第三章补充了“整体法和隔离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等。在教学要求上, 瞄准高考, 强调跟高考接轨。在教学进度上, 总在赶进度, 在两年时间内上完三年的内容, 用一年的时间来复习。在考试中, 没有控制题目的层次和难度, 而是按以前单科物理高考的模式, 等等。

2. 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出现偏差

(1) 有的教师认为, 学物理就是为了解题目, 为了考试得高分, 这是跟新课程的思想相悖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 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解物理问题最多是为了检验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且这仅仅是物理学习的一个目标, 而远非全部。

(2) 有的教师认为, 物理问题, 熟能生巧, 老师讲到位了, 学生练多了, 就熟练, 考试就可以考出好成绩。基于这样的认识, 在高一, 就考虑“一步到位”, 讲一些高考难题, 讲几次, 学生就掌握了, 碰的难题多了, 就可以减轻高三的压力。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是通过新旧经验的双向相互作用而构建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 只有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 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才能获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认知体系, 而认知体系是每个人经过独立思考后构建的。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 不可能代替学生用任何一个规律去解决一个问题。其实, 教师讲太难的题目, 学生会认为反正理解不了, 干脆不听算了, 就算他们动笔再抄, 也仅是记符号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题目, 讲了很多遍, 学生照样不会做的原因。

(3) 有的教师认为, 做难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碰到难题, 学生会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 物理成绩就会好起来。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倒U形假说”认为, 对于处在各种工作状态的人来说, 过大和过小的压力都会使工作效率降低, 只有最佳的刺激才能使业绩达到顶峰状态, 过重的学习压力, 会让基础不太好、意志不够坚定的学生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状态, 导致他们干脆放弃学习物理。

三、让高一物理成为全体学生“能学的物理”的举措

1. 纠正学生对高一物理的错误认识

有的学生说, 物理难, 所以物理学不好。完成任何一个任务, 难或不难, 是相对而言的。玩过网络游戏的人都知道, 魔兽争霸、反恐精英、中国象棋、拖拉机, 没有哪个容易玩的, 投入时间和精力多, 难的事就变成容易了。有的学生说, 我不聪明, 学不好物理。你有没有比别人强之处?有没有做得比别人好的事?肯定有。为什么你能做得比别人好, 说明你并不笨。所以, 完成任何一件事, 只要方法正确, 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你会完成得比较好, 难完成的事就变成能完成、易完成的事。还有的学生说, 初中物理学得不好, 所以高中物理也将会学不好。初中物理学习了力、热、电、光、原子的一些知识, 高中物理还是学这些知识, 但初中只是学了一些常识, 这些常识是每个同学都已经具备了的。每个同学已为高中物理学习作了足够的知识储备, 不用太担心由于初中的基础没打好而影响了高中物理的学习, 如果忘记了, 自己复习一下就行了。

2.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必修课的重要性

要结合教学内容, 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首先, 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比如, 集成电路的心脏——半导体芯片。组成物质的微粒服从量子规律, 因此制造半导体材料离不开量子力学。又比如,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术对病人进行检查, 测量出不同共振核在人体组织内分布的情况, 借助于计算机的分析, 可以组建人体器官任意断面的高清晰度图像, 这对于诊断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 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比如蒸汽机的发明得益于热学的研究, 蒸汽机的使用, 促进了手工生产向机械化大生产的转变, 并使陆上和海上较大规模的长途运输成为可能, 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电能的开发与利用是在19世纪电磁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现在人类社会已经时刻离不开电。

3. 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具有安全感

学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高中物理, 一听就会, 一看就懂, 一做就错, 一考就傻。”这自然有夸张的成份, 但对于基础较差、对物理学习兴趣不大的学生, 可能是常被“验证”的, 从而不能获得安全感。他们不会主动回答问题, 不会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上的问题, 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顾明远教授讲过一句话:“中小学生个个都是嫩芽。嫩芽就是要保护, 嫩芽就来不得半点伤害, 一旦伤害可能会造成终身残疾。”所以, 教师要创设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安全感的条件、环境和氛围, 让他们在班集体中不会受到任何的歧视, 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老师说这个问题我不会, 敢于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 都敢于参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

4.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3

一、认识高一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1、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只有在高一阶段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打好基础,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2、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有一个较大的台阶,只有跨过了这一台阶,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有些同学在初中学习物理时,以记忆为主,而且效果也不错,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果现在学生还以记忆的方法学习高一物理就会导致在物理学习中不求甚解,必将成为高中物理学习的一大障碍。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对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引导学生去理解物理规律、研究高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及时了解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备好课、上好课外,还要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些困难。在前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的一些困难,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学生在描述物理现象、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解答物理问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不能较准确地使用物理语言。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避免教师一言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多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去描述物理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抽象、归纳出物理概念。

2、高一物理一开始就遇到矢量的学习,让一些学生不知所措。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非常大,l+l=2,1-1=0,- 2<1,“天经地义”,现在突然变了,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和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学生难以接受。

3、在解题的时候审题不清,解题不规范、不严谨,缺乏条理和逻辑。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课堂上进行例题分析时,应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物理是一门科学,只有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才能学好物理。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学习习惯非常差,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习惯必须要养成。一是严格作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用图表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三是规范解题过程。四是做作业时独立完成任务。

四、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在高一阶段学生要面对八大领域,14个科目,每个科目的时间都比较少,学生课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较少。物理科目每周只有四节课,如何在较少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尤其重要。例如在讲解人走路所受摩擦力时,应用flash动画讲解起来非常容易,用很短的时间就能把问题讲清楚,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避免物理课堂的枯燥乏味,课本上有的实验我们必须做,课本没有我们要创造出一些演示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會真正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六、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主动学习

高一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加工: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现行普通高中课时计划》和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高中物理一班物理教材是上学期教的。为了贯彻新颁布的教学大纲精神,新教材的写作意图和编排特点,以及适应未来高考“3X”的实际需要,增加并不难。在高二开设选修课的前提下,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对高二物理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就是说,侧重文科的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第二卷(必修),而侧重理科的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第二、三卷的一部分(必修和选修)。认真学习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注重研究学生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因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科学选择教学方法。高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避免过分要求和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规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初中物理学习要逐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二)教学进度

本学期共20周,实际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2课时计算,共34课时。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21周。每章的建议教学时间如下:

一开始,一个课时有数千次激动人心的经历

第一章描述了5小时内物体的运动

第二章研究匀速直线运动7小时

中期审查和实践

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8课时

第四章是如何求3课时的合力和分力

第五章研究了10个课时的力量与运动的关系

期末复习和练习

二、学生现状分析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物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在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比初中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要经历一个从初中到高中的适应过程,作为老师要耐心的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或场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认真选择课堂例题和练习题,不求尽善尽美,不求难与丰,但求精与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训练的基础。

第三,教育改革措施

1、新课阶段以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为重点,完成课本习题和相应的补充题,每章结束时进行一次单元自测。

2、认真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组织集体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难度标准。

3、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和专题研究。研究的内容应该一个一个地实施和创新。此外,根据自身特点,比较了以教学、自学、训练、开放为主的四大系列教学方法。找到他们的关节。

4、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和兴趣,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

高一物理下学期3月份教学反思 篇5

物理组孙培芬

由于工作的需要,今年我教的是文科班物理,很显然由于高考的诱惑,必然使文科的学生很不重视这个非高考学科。无形中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不巧今年又加了省会考的压力,我本以为从学校到学生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事实证明:从学校到学生都没有多少行为反应,都在存侥幸心理。

所以,目前,我认为最值得我反思的问题是:如何面对不重视的现实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1)我要从形势上让学生重视,让他们转变观念,不能像过去那样,只要不是高考科就什么也不学了。尽管学生一肚子怨言,说:“当初不应该分文、理科,应该等我们会考完后再分。”已经分了,谁也改变不了了。我们做老师的还要站在学校的立场上解释理由,让学生理解。

(2)加强课堂管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之中。

(3)加强作业的管理,督促每个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惰性较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4)加强日常学习考核。我立即采取了每节一小考的方式,记录分数,表扬好的,让那些还在沉睡的学生快速觉醒。

(5)提高课堂学习兴趣和效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我充分利用动画和影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比较深刻的知识。课堂上多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师生互动关系融洽。力争当堂知识当堂消化。

(6)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记好笔记,课后独立完成好作业,要求学生每学完一节(章),能自己总结,会写复习提纲,找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7)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家长的力量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和压力。

(8)加强课后辅导,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9)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10)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消除心理障碍。

总之,物理教学工作是艰难的,因为学科本身特点使学生望而生畏,再加上不重视更显得举步维艰,靠侥幸不是长久之计。大自然是真实的,培养的人不真实必然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我很担心他们的前途和命运会因为不真实而碰壁。

高一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4 篇6

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社版《物理》第一册,共三章,分别为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和第七章《机械能》,每周3.5课时,高一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4。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第五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三单元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至第六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七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教学工作计划《高一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4》。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第四单元第八节,讲述伯努利方程,为选学内容。时间课题内容器材作业第一周

一、曲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第二周三、平抛物体的运动习题课

四、匀速圆周运动第三周五、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六、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七、离心现象及其应用第四周习题课习题课

一、行星的运动第五周二、万有引力定律

三、引力常量的测定习题课第六周四、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五、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六、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第七周习题课习题课习题课第八周一、功

二、功率

三、功和能第九周习题课

四、动能 动能定理

五、重力势能第十周习题课习题课习题课第十一周六、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一物理新课程的探究思想 篇7

新课程标准指出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课程理念的体现, 贯穿于整个课程。但是科学探究不是僵化的教条, 现在以高中物理必修1和必修2简要说明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科学探究不是新“八股文”, 可以不追究探究的完整性, 它可以是其中的几个环节, 甚至只有其中的某一环节。

例1说一说 (必修1, P56)

质子带正电, 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根据你的推测, 原因可能是什么?

在这一探究案例中, 课本已经提出了问题, 只需要学生猜想假设, 分析与论证, 最后将学生论证结果分析交流即可。

2. 探究式教学并不一定要通过实验来探究, 有些抽象语言我们根本无法实验探究;有些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也无法实验探究, 还真是只能说一说。但是探究的形式有多种, 可以尝试理论探究。例如:

思考与讨论 (高中物理必修2, P58, 科学探究一例)

地球可以看做一个巨大的拱形桥, 桥面的半径就是地球的半径。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 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零?这时驾驶员与座椅之间的压力是多少?

这是一个通过理论探究来实现学生想象力的例子, 它来源于生活, 但高于生活, 探究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圆周运动中向心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 虽然是对现实的空想, 但最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简单的理论推导完全可以探究出结果。

3. 对于抽象的问题可以重构物理情境, 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例如:质子与中子为什么能聚在一起?物理情境可以重构如下:

分别带正负电荷, 相距很近的通草球能否聚在一起?为什么聚在一起? (初中物理涉及正负电荷的吸引力) ———吸引力作用。这样就很容易得出质子与中子间也有作用力, 也很容易理解核力的存在。

4.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能以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来要求, 可以不追求学生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重在启发学生思维。例如:

说一说: (必修1, P24, 科学探究一例)

百米赛跑时运动员的速度从始至终不变吗?如果有变化, 你估计是怎样变化的?某位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 0.57 s, 按照你的估计画出他在这段时间的v-t图像的草图。如果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跑百米, 他的v-t图像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在这一例中学生的理论探究着重在于理解速度图像。

5. 探究的对象最好来自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 因为直接经验最能让学生构建清晰的物理情境。

例:高中物理必修1一道练习题。

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 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3-1。由于石子的运动, 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

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 cm, 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起落点的竖直距离约2 m。怎样估算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

总结:以上几例都来自物理必修1, 都是推理探究, 没有一个问题需要实验探究。这就启示我们:探究并不一定要做实验, 实验教学并不一定是探究性教学, 关键看探究活动中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探究的方式有多种, 最关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思维火花, 做到自己构建知识, 根据学生的直接经验创建的物理情境最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知。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篇8

首先应该从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的区别入手找到新的学习方法。

第一、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是相对独立的,而高中物理则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高中物理第一、二章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第三章则讲述力的基本知识,为动力學做准备,第四章则讲述力与运动的关系,则从力学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即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二、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而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三、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理除了注重定性分析外则更注重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要比定性分析难的多,高中物理还强调:①物理问题的过程与情景的分析,即过程如何是如何发生的,要分清在这个过程中那些量是变化的、那些量是不变的,那些量是已知量、那些量是隐含量以及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把过程弄清楚。②注意运用图象法求解,图象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数学方法,有些很复杂的过程通过画过程示意图或情景示意图则显得直观明了,特别是找出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函数解析关系,做出图象直接找出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或者做出几何示意图,找出几何关系式,往往使问题大大简化。③注意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高中物理往往是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如何从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学会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④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上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函数极值等各种数学思想的综合应用的变化。

其次,高中物理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初学者往往感到不适应。

初中学生更多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学过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复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学习物理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先决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特别是一些原理、规律的重要推论以及有些推论下的二级结论式的记忆更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高考不仅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也是对掌握知识熟练程度应用的考察,说到底高考也是对时间竞争的考察,所以平时做作业和练习要养成快速、高效的做题习惯,在高考中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大大节省时间,实际上是在无形中间接提高了成绩,不过,不要着急,对于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知道了初中、高中物理上的差异后,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呢?下面给同学们提几条建议:

第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珍惜时间和有效地利用时间,要有敢于吃苦、努力拼搏、乐于探索、好好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学习上要有良好学习习惯,能够独自钻研、自主学习,要掌握基本的常规学习方法,要注意五个学习环节:

①要做好课前预习,好处是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效率。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②专心听讲,不能走神,不要自以为是,特别是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或者不认真听讲,即使你真对所讲知识理解到位,也应该全神贯注,把课堂当成复习或巩固知识的复习课,仔细体会物理规律的外涵和内延,能够快乐地享受物理的学习,从而获取学习成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因此,一定要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同于变成完全盲目自学了,效果肯定是一团糟,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提高自身的物理思维能力,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做好记录摘要笔记,把基本的知识结构、一些规律、定理的二级结论式或变形式、好的例题、好的解题方法、听的不太懂的地方记录下来,课后再加以整理,对于作业和练习以及测试题中典型错题也要整理在纠错本上,注明错误原因、正确解答以及心得体会等,以便在以后复习中有目的、高效进行复习甚至到高考这些纠错本对于学习意义都非常重大。

③及时复习,对课堂上刚学过的知识,课后一定要全过程回顾整理,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0+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所以只有对刚学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才能减少遗忘,从而达到巩固复习新知识的目的。

④独立思考,独立做题,要独立地(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题目,习题不能少而且还要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另外做题书写要工整、作图规范。

⑤系统总结,首先是对所学得知识,能够对物理问题所反映的物理过程必须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

高一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怎么写 篇9

起止时间:2月20日—2月23日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1-2周

必修四 三角恒等变换

起止时间:2月24日—3月2日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3周

必修五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起止时间:3月3日—3月9日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4周

必修五 正、余弦定理应用、习题课

起止时间:3月10日—3月16日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5周

必修五 数列

起止时间:3月17日—3月20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5-6周

必修五 等差数列

起止时间:3月21日—3月27日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6-7周

必修五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起止时间:3月28日—3月31日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8-9周

必修五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起止时间:4月1日—4月10日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10周

必修二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起止时间:4月11日—4月13日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0周

必修二 直线的方程

起止时间:4月14日—4月20日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11-12周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卷讲评

起止时间:4月21日---4月28日 课时安排: 一周

第12-13周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起止时间:5月2日—5月4日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3-14周

圆的方程

起止时间:5月5日---5月9日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4-15周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起止时间:5月10日—5月17日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15周

空间直角坐标系

起止时间:5月18日—5月19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6周

必修五 不等关系、不等式的性质

起止时间:5月22日--5月24日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6-17周

必修五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起止时间:5月25日--5月27日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7-18周

必修五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简单线性规划

起止时间:5月28日--6月6日 课时安排: 7课时

第18周

必修五 基本不等式

起止时间:6月12日--6月15日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19周

必修二 空间几何体结构、三视图、直观图

起止时间:6月16日--6月22日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20周

必修二 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

起止时间:6月23日--6月28日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21周

必修二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

起止时间:6月29日--7月5日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22-23周

期末复习

起止时间:7月6日--7月17日 课时安排: 9课时

第24周

期末考试

起止时间:7月17日--7月18日 课时安排: 两天

第25周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25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高一下物理课件 篇10

上学期我担任高一(1)(2)(3)班的物理教学工作,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确定工作目标:

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目标,以24字教学方针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着力点,学习同事们的先进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强化教学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2、充分重视课前准备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营造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我尽量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集体面前想表现、敢表现、喜欢表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尽量精讲,节省出时间给学生精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掌握,一是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二是可以促进学生提高上课效率,有时效性。另外适时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可以深化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并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递进式教学。

4、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5、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6、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7、关注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学习作风。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课堂练习和作业中,力求做题规范化。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及业务能力。

我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特别是本学期组内开的几次校际公开课和校内公开课,我都力争节节必听,吸取这些老师的优点,并逐渐积累经验。

9、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10、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信息技术是工具,是平台。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信息获得途径。多媒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通过视听,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即时的反映出来,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和图片、例题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又可以把实验演示的活灵活现,物理模型也可以通过课件分析的透彻有余。但是多媒体设备我认为不是用来投影简单的上课

讲稿的。所以我上课用多媒体设备主要是用来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资料。

高一学生学习物理障碍浅析 篇11

关键词:物理;障碍;思维能力;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只涉及一般物理常识,只要求学生识记简单的物理概念和公式的应用。高中物理教材在系统性、抽象性和应用性上都有很大的跨越,这给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认识新知识能力产生了一定障碍。为了帮助学生消除障碍,许多专家和学者专就学习障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现就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物理时产生的障碍进行探讨。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异分析

高中物理教材与初中物理教材相比存在的差异可以归纳为:“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标量到矢量。”初中物理教材简单易懂,运用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四则运算。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比较多,篇幅也较长,学生难以理解。

二、高一学生学习中的障碍浅析

1.众所周知,初中物理研究力学问题时,只涉及了力、重力、摩擦力的简单常识。但进入高中以后,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学习,还要进行受力分析、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原因。

2.在能力要求上,初中阶段以常识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进入高一后,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这对高一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3.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时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在高一,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三、如何帮助高一学生跨过学习障碍

1.高一物理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更新

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学生学习过哪些知识,再结合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另外,教师应把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在文字表述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使学生容易吸收。

2.帮助高一学生克服学习思维障碍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旧的教学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学生,学生有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事实和实验出发重复前人的探究过程,观察物理现象、掌握分析方法、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建立起全新的物理概念。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对物理课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陈旧呆板及思维上存在障碍。要消除思维上的障碍就要改变教学方法,采用自学、交流等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多种手段,构建“自主、协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

3.利用常识巩固基础知识

利用常识讲授基础知识,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还不够,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受理解和认识能力的限制,总有从片面到全面,在掌握时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误解,这就需要反复练习来加以巩固基础知识。

4.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物理学习重在理解,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而学生不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在高一阶段不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而且还要独立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地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教材,让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学会抓住本节重点,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预习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好发挥才智的舞台,给学生留出表演的空间,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最后,教师要严于律己,勤于进取。

总之,对于高一物理教师来说,要掌握初、高中物理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掌握学生的心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陈志伟.高一学生物理学习障碍及对策.教育革新,2007(07).

浅探高一新生物理学习障碍 篇12

一、知识阶梯的跨越造成的障碍

知识阶梯表现在概念、规律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1.概念性阶梯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标量到矢量;二是从速度到加速度

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性要求使学生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学生的主要困难在于判断某一个矢量是否变化, 再有矢量计算本身就有别于标量计算。例如:某一运动员在400 m跑道上跑步, 跑完一圈所用的时间为54 s, 求该运动员的平均速度?部分同学的解答是:平均速度v=400/54=7.4 m/s。其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深刻理解矢量概念 (速度、位移) 的含义。

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阶梯。它的前一阶梯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自然、直观的, 学生容易跨上去。但是面对加速度这个阶梯, 学生必须经受由具体到抽象, 又由抽象到具体的科学化能力的巨大考验。首先, 困难在于对加速度含义的理解;其次, 就是对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速度之间关系及大小的计算。这些概念上的高台阶必然导致规律上的高台阶, 也必然要求学生去跨越这样的高台阶, 当然就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因此, 教师在对矢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举例说明什么是位移 (是指初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和矢量计算所遵循的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 帮助学生加深对矢量的理解。

2.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讨论的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属于启蒙教育, 其教学是以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 浅显易懂的物理现象为前提, 教给学生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最初步的物理知识。加上初中教学中, 对许多问题大多数是重在定性分析, 而高中物理学习, 不仅要做定性分析, 而且还要做大量的定量讨论。如高一物理运动学中的三大基本公式的变换与动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的计算, 以及联系方程的求解, 一下子把物理问题由定性的描述推向定量的讨论, 难度增加了许多。加上数学上的矢量、三角知识、极值、图像、代数运算, 大部分学生深感爬坡太陡, 其主要原因是数学教学进度跟不上物理教学, 出现了学科脱节, 从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与怯惧心理。

若要变高中物理教学之难为不难, 就要在高、初中教学衔接过程中, 第一, 要认真钻研高、初中教材, 切实找准两段教学的衔接点, 做到对学生的旧知识掌握情况应心中有数。第二, 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 选择最佳的教学衔接方法, 并对初中知识进行适当地复习、补漏、纠错以及学习方法指导。例如, 在高中第一册第一章中讲“弹力”时, 开始就给学生指出, 初中教材曾经分别提到过“拉力”、“支持力”、“压力”, 这四种力都是“弹力”的具体表现。然后再去研究弹力的一般概念以及产生条件和方向、大小等, 学生就不会觉得弹力是一个难于捉摸的抽象概念了。第三, 要恰当地选择教学“起点”, 严格控制课堂容量与标高。应该根据学生在初中所掌握的知识基础和平均学习能力来决定教学起点。比如, 在学生数学基础不太好的情况下, 讲例题时, 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 而且还要细致地讲明计算方法。必要时还应给学生补讲一些基础数学, 帮助学生跨越运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障碍。课堂提问应有易有难, 布置作业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 对基础较好且解题能力较强的学生, 可增加一至两题具有一定难度或灵活度的选做题, 以便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更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 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温故”必须服务于“知新”, “温”的方法与程度, 要服从“新”的需要。例如, 在讲授完《功率》这一节内容后, 问: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 向心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引导学生从公式P=Fv出发, 分析向心力不做功的原因;在讲授完《动能定理》这一节内容后, 再让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证明向心力不做功 (Fs=Ek, 且Ek=0, Fs=0) , 这样既回顾了旧知识, 又掌握了新知识。

二、思维定式造成的障碍

1.先入为主产生的思维障碍

先入为主是指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和经验出发, 想当然地对物理事件进行判断得出错误结论的现象。例如, 用力使物体运动, 从而得出“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总起阻碍作用”等类似错误的结论。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分析事物的本质使学生对新生事物的由来有较准确的理解, 帮助他们从想当然中解脱出来。

2.消极的思维定式造成的障碍

思维定式是人们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它指的是人们在思维中按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 它表现的是人们思维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因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习惯了的思维方式, 不适当地生搬硬套到新的物理情境中去, 不善于改变认识问题的角度, 不善于替换处理问题的方法, 因而给物理学习带来障碍。例如, 有这样一道题: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 以速度v=40 m/s竖直向上抛出, 求物体在3s内动量的改变量 (不计空气的阻力) 。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应有两条:一是根据p=mv2—mv1;二是根据P=Ft来计算。但由于受顺向思维定式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求动量的改变量, 绝大多数学生就会顺应这一思维过程而应用p=mv2—mv1来求解, 但往往容易出错。如果打破这一思维定式而采用P=Ft这一逆向思维来求解, 就显得简单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 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认清其本质。这种能力的培养集中于习题课, 上讲时, 应做到精讲精练,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障碍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 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学习方法的好坏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关键。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而造成知识缺陷不断增多, 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以致花了较长的时间去努力也学不好功课, 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和力量。若一旦掌握了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就能很快地提高学习效率, 振奋学习精神, 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由此可见, 学习方法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在初中, 学习, 习惯由教师传授知识, 而到了高中有相当多的时间是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整理知识。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是要注意让学生学习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 对物体的运动, 先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再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这就是从最简单的、便于研究的问题入手, 层层深入, 逐步揭示出比较复杂的规律, 得出惯性定律, 然后再去研究物体受力后其运动情况如何变化, 一步一步地揭露出力学的基本规律。二是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如, 在讲基本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时, 要不厌其烦地反复交代每个符号、每个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讲例题时, 则应多作文字说明而少依靠数学手段, 多做分步计算而少用符号推演、综合计算。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尊重科学, 运用科学。

上一篇:小学生幽默自我介绍开场白下一篇:代取出生证明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