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永恒的怀念》有感

2025-03-14|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读《永恒的怀念》有感(通用11篇)

读《永恒的怀念》有感 篇1

2012年12月11日上午9时许, 湖北省大冶市革命先烈马龙将军侄女马辉贵女士受家人之托, 向市档案馆捐赠2本《永恒的怀念——纪念马龙将军诞辰100周年》画册, 以此深切纪念缅怀马龙将军。

马龙 (1912—1977) , 原名马国平, 别名马兴隆, 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市殷祖镇马对于村一个贫苦家庭, 1930年入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参加过百团大战和石家庄、太原、平津等战役。建国后, 1950年任华东海军第六、第七舰队司令员, 1975年任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中共十大代表。

1977年3月27日, 马龙将军因公出差, 途经浙江慈溪泗门镇时, 不幸发生车祸, 以身殉职, 享年66岁, 经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由于马龙将军因公殉职, 身前留下的照片和历史资料屈指可数。《永恒的怀念———纪念马龙将军诞辰100周年》画册汇集了马龙将军戎马生涯中200多幅珍贵照片, 包括1952年7月撰写的自传, 以及1937年马龙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时与同学战友的合影, 与郭沫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等, 为后人缅怀、敬仰马龙同志, 学习他光辉的一生和对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风范, 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档案。

永恒的怀念 篇2

1957年12月10日,我丈夫响应党中央“上山下乡”、“加强劳动战线”的号召,下放到宁都琳池。琳池是个红色革命老区,田多人少,生活艰苦。为了能互相鼓励,互相照顾,1958年3月党委批准,我带着半岁多的大女儿来到东韶小学当教师。1958年是“跃进年”,上级指示,学校半天上课半天劳动,教师晚上到村里教农民识字。我根本无暇照料孩子,于是当地的黎绵球老师就介绍曾常慈老人来帮我带小孩。她那时56岁,没有丈夫,没有儿子,二个女儿已出嫁。她一见我和我女儿就说:“老师婆,我一定会帮你带好孩子,你只管放心去工作。”

那时,我丈夫在琳池垦殖场田营作业区劳动,很少回家,我带着女儿住在学校的一个小单间,曾婆婆仍住她家,每天早上小脚袅袅很早就来到学校帮我料理孩子。我们学校是集体伙食,一天只吃两餐,中途我饿得难受也无法买到东西充饥。曾婆婆看着我没有奶水,又买不到奶粉或奶糕之类的食品给孩子补充营养,她就径直到老表家买点红薯或豆腐煮熟,背着人放在我的房里,等我下了课躲在房间里吃。我很过意不去,多次对她说:“婆婆,以后不要给我搞吃的。你这么大年纪,你帮助我,我很感谢你。如果让别人知道我另外搞了吃的,就会批评说我是资产阶级。”婆婆说:“不要理他们,又不吃他们的。”她看我劳动时累得直不起腰,就故意在老远大声叫:“李老师,李老师,小孩饿得总哭,我带不住,赶快喂点奶给她吃吧。”接着就把小孩抱到我面前,这时我就向领导请假,坐在田埂上给小孩喂奶,乘机休息一下。婆婆把我和孩子看作至亲骨肉,不论做什么事,无时无刻不在孩子身边。农村没有自来水,我们上班了,她就一手抱孩子一手提个小桶到井里去提水。

我将要生第二个孩子时,为了我在月子里能吃到鸡蛋,她走村串户,爬山越岭到老表家去买鸡蛋。当我生下第二个女儿时,婆婆不但照料大女儿,还要给我做吃的和洗尿布,在家不方便洗就拿到小溪里洗,因为她小脚蹲不稳,就双膝跪着洗。我很心痛她也很感激她。有一件事使我最痛心。1961年春天,我丈夫的父亲来了琳池住了几个月。有一天上午,大女儿饿了,婆婆就用小碗装点早上剩下的饭给她吃,爷爷用手按着盖子,不让婆婆装饭,婆婆气得顿脚,爷爷还是不让,婆婆无法,气得用自己的头去撞门,老大吓得直哭,结果还是没有装到饭。我下班回来,婆婆哭着对我说:“我不跟你带了,小孩是你们家的,与我有什么关系……”我问是怎么一回事,她就把装饭的事告诉我,当时我听了,心里难过极了,我又不能批评公公,更不能让婆婆走,情急之下,我忍不住哭起来,大女儿依偎在她身边小手不断地抚摸婆婆的面颊。善良的婆婆心也软了,就留下了。

1962年12月,我和丈夫同时调于都县,婆婆也随我们到了于都县。我分在盘古山粮管所,他分在盘古山税务所。我将婆婆的农业户口转为了非农业户口,与城市人口享受同等待遇。翌年12月15日,我生了第三个孩子,婆婆就更辛苦了。月子里要照料大小几个人。我上班后,工作任务仍是如牛负重,日以继夜的忙个不停,丈夫又经常因公外出,所以家里的一切和孩子们都由婆婆一个人料理。

1964年夏天她觉得下身不舒服,我即时带她到矿医院检查治疗,检查表明是子宫癌。我与丈夫商量送她到南昌医院去治疗,可是婆婆说什么也不肯,她说,我的老骨头不愿丢在外乡。我们再三动员和劝慰她,而且告诉她不管怎么样我们会为她料理一切。她执意不从,坚决要求回家。无奈,我们只好为她打点,并由丈夫亲自送她回家。回去不久,她还为三个孩子做了布鞋寄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她的消息了。1965年夏天,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到宁都东韶去看她,村里的人说,前几个月她就去世了。我丈夫就请熟人带路到她的坟前祭拜。从那以后,每年七月十五我都会给她烧个钱包。2004年5月6日,我与当年下放在琳池的老同志,重访琳池,乘便买了纸钱,衣物和香烛等烧给老人家。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3

上个星期,我学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顿时心情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写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事情,赞美了伟大的母爱。

读到《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关心儿子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田”字脸,饱经风霜的脸上总挂着一丝微笑。我的母亲十分关心我的身体。一天深夜,北风呼呼地吹着,我发高烧,烧到三十九度,我的家离医院有几里路,半夜三更又没有车,爸爸又出差在外,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妈妈情急之下,背起我就往人民医院跑去,跑着,跑着,我朦胧地感觉到妈妈的额头上流着豆大的汗珠。也许是由于累的缘故吧!不知不觉,在妈妈的背上进入了梦乡。第二天,当我醒来时,已经躺在人民医院的病床上了。我清楚地看见,现在也清楚地记得,妈妈的脸色从红

润变得苍白,慈祥的脸似乎又增加了几条皱纹,眼里布满了红色的血丝,像天罗地网一样,显然妈妈为了照顾发烧的我,在病床前整宿没有睡,可却用那粗糙的手给了我全身的温暖,妈妈见我醒了,倒了杯热水给我喝,又出去买了一篮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有弯弯的香蕉,有火红的苹果,有黄色梨„„妈妈把一篮子水果递给我,我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妈妈在一旁看着我,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4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千方百计地对双腿瘫痪的儿子的关心、开导的故事,赞扬了伟大的母爱精神。

从这位母亲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伟大的母爱,这种母爱体现在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和抚慰。当儿子暴怒无常的时候,她就悄悄的走出去,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走进来。她对儿子说:“听说北海的花开了,我推你出去走走”母亲这样做是为了让儿子鼓起对生活的勇气、信心。母亲还握着儿子的手,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好好”两字饱含着多么大的鼓舞啊!而母亲也在身患重病,也处在痛苦之中,但她一点儿也没有想到自己,一心想到儿子。她临终前还记挂着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这是一种多么无私而又伟大的母爱呀!

这时,我深深地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为我们付出了无私而又伟大的爱。小时候,我不听话,很淘气、经常让母亲生气,想起母亲的种种的疼爱;想起自己的种种不同情,平时,我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经常撒娇,有时甚至骂母亲、要这要那。我现在回忆起来还真觉得很不应该。母亲每天上班、做饭做菜,好不容易有晚上的时间来休息,可还要辅导自己的孩子,一天到晚没有一刻时间来休息。有一句话说得好:“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才不会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从这种母子之间的爱,我又想起了《爱的奉献》这首歌。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这里,我深深地祝愿天下的父母健康长寿。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5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的双腿残疾了,脾气非常暴躁。母亲忍着自己的病痛还央求自己的儿子要好好地活下去。不久,母亲,她临死之前还挂念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非常感动,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母亲不辞劳苦地为自己的儿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隐瞒着自己的病情,可以想到母亲忍受着多大的痛苦。

刚说到母爱,我的妈妈那慈祥的面庞便立刻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妈妈为了让我早日成人,她把心都操碎了。她总是那么坚强,那么慈爱,既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又要关心我的成长。每当我取得一点儿成绩的时候,她的脸上就会立刻绽开一朵绚丽的花;每当我心情不好时,她就说笑话给我听;每当我考试没考好时,她不批评我,而是鼓励我、安慰我;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哪怕是三更半夜,她也要带我去看,回到家后,她就问寒问暖,搞得她茶饭不思,觉也睡不好;每当我……

读《永恒的怀念》有感 篇6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四篇课文都以爱国为主题, 其中《怀念母亲》是国学大师、散文大家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 怀念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事情。文章叙事略带哀伤, 表达情感真挚, 读来催人泪下, 表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崇高的爱亲人、爱祖国的情怀。对于作家来说, 有好的细节, 就可能写出好的作品, 甚至写成流传后世的佳作, 而没有感人至深的细节, 便难以产生流传后世的记叙文章。课题《怀念母亲》中的“怀念”是关键词, 教学可从细节切入,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找出这些细节, 然后进行揣摩、品味, 读出字面背后意思, 研究作者是怎样怀念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 在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感悟作者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情。教师在教学时要提供交流的平台, 展开生本对话, 生生对话, 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读中释义, 读中悟情, 在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一、通过品读“我痛哭了几天,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理解作者对母亲割舍不断的爱和铭心思念的情感。母亲之于儿女, 不但孕育了我们生命, 哺育了我们长大成人, 更在于给了我们一生的依恋, 一生割舍不断的牵挂, 一生战胜困难的勇气。作者失去母亲, 瞬时间依恋、牵挂变成了绵长的追思和怀念, 江河呜咽, 情感骤变, 变得更加浓烈强烈———“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吃不下饭, 睡不好觉, 想跟母亲长眠于九泉之下。这一失母、失爱的具体细节描述, 真实准确地表达了作者锥心般的难受, 刻骨铭心的思念。就是跨越时空百年, 今天的我们读来, 仍是一腔哽噎, 满眼泪花。儿子对母亲的爱与不舍, 以致想殉母亲而去, 天泪人泪, 其内心的哀苦, 世间再也找不到词语来形容了。

二、通过品读“一想到母亲, 就泪流不止, 数十年如一日。

”理解爱不是作者一人的, 而是天下儿女的共同心理。尽管岁月流逝, 人世沧桑, 童颜变成了鹤发, 但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却是数十年如一日, 永远的, 永恒的。人是因为情感发泄才流泪, 悲哀至极才流泪。看见了吧, 季先生不仅只是“泪流”而且是“不止”, 不仅是“一想到……就”, 更是“数十年如一日”啊!从清泪潸潸一直流到老泪纵横。这细节多么的值得寻味, 多么的感人。字面背后的意思就是爱———爱母亲。细细品来, 这爱不仅仅是作者一人的, 而是天下儿女的共同心愿。

三、通过品读“好几天以前, 房东太太就对我说, 她的儿子今天回家, 从学校回来, 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 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 晚上还有一趟车, 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他的神情, 我想起了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 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 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理解母爱是没有国界的。此时的季老先生虽然已经离家、离国, 可是他对母亲的思念却长相依, 长相随, 不即不离。写房东盼望在外读书的儿子归来是“比”, 后面即是“兴”。看到房东等儿子回来的神情, 作者为什么想哭?因为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母亲;因为他的思念, 他的爱找到了一个理由, 找到了一个宣泄口。此时的游子忽然间明白, 中国、外国的母亲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热爱着自己的儿女!母爱是没有国界的。只是作者的母亲已不在人世间了, 作者的思念也已经变成了单向情愫。

四、通过品读“几个月以后, 我写了一篇散文, 题目叫《寻梦》。

开头一段是:夜里梦到母亲, 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 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理解作者怀念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情感。文中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是相互交织, 这里虽然说的是怀念生身母亲, 但怀念祖国母亲也是一种凄凉的幸福。大凡文人都会用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思, 寄托自己的情思, 季先生写《寻梦》也是如此。“梦到母亲”“哭着醒来”“想捉住这梦”, 梦却飞了, 并且不知道飞去什么地方。这样的细节完全是生活真实的回放和刻画。既然现世中找不到母亲, 那就在虚幻中寻觅, 在虚幻中给自己的怀念寻找一种慰藉。可是多么遗憾, 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容易消失。“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的那种心情织满了作者的心间, 除了怀念还是怀念, 除了痛苦还是痛苦。找来作者《寻梦》的后文读读, 可以看出怀念的基调贯穿全文的始终。

五、通过品读“我的祖国母亲, 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 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理解爱国是每一个人的情怀。

“频来入梦”是描写作者思念祖国, 热爱祖国的典型细节。不在故国, 才知道故国的好, 故国的贵, 故国的情, 故国的爱。余光中先生的那首《乡愁》为什么能成为绝唱, 正是那一湾浅浅的海水, 使诗人思乡情感得到发酵, 有了“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的哀怨和无奈, 才让《乡愁》打动人心。作者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 思之急切, 梦之频来。国和家就像情和爱一样, 历来是文学的主题, 歌咏的对象。爱国是每一个人的使命, 更是季老那代知识分子的宿命。

六、通过品读“我想到故乡, 故乡的老朋友, 心里有点酸酸的, 有点凄凉。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7

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你能感受到,这位母亲是多么伟大、无私呀!这位母亲就是著名作家D史铁生的母亲,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就是歌颂这位伟大而无私的母亲。

《秋天的怀念》是遗篇十分感人的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其实,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在生活小事中也常常感受到母爱,有的母爱像滔滔江水,连绵不断;有的母爱大爱无言,选择了重生,也选择了永生还有的母爱无私、伟大。而我所感受到的母爱不是像滔滔江水,连绵不断,也不是像大爱无言,选择了重生,也选择了永生,而是无私的。有一次,我半夜发烧,直烧到39度9,那时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妈妈给我盖被子时摸了一下我的额头,呀!热的像火锅店里刚出锅的猪肉一样,妈妈立刻披上大衣,抱着我顶着绵绵细雨飞奔到了门诊部,途中,因为我叫冷,妈妈把大衣脱给我穿,自己只剩下一件薄薄的睡衣,医生给我打了吊针,妈妈就陪着我说话。过了凌晨五点,打完了四五瓶吊针,我的烧退到了38度,可以回家了,可是要连续3天来这里打针,这样,几天过后我的病渐渐好了,妈妈却病了。

现在学完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我的感想很多!体会也很多!为什么这位母亲感受着疾病的折磨,还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母亲不让儿子照顾自己,而自己照顾儿子?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同一个:这位母亲是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我体会到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报答我们的母亲。

读《永恒的天使》有感700字 篇8

读《永恒的天使》有感700字

还是清晨,太阳都还没起床,但我早已睡意全无。

打开台灯,倚在床头,刺眼的光线把我的书桌照得一览无遗。昨天刚借的书

《永恒的天使》静静地躺在桌面上,封面被照得闪闪发亮,闪烁着绚丽的光芒。几乎没犹豫,我翻开了它,走进了它的世界,做了一回忠实的伴侣。

这是个美丽又略带哀伤的故事:天使元亚不惜牺牲自己,救出了王子,但她那还没完全散去的灵气化做了人间的女婴。可女婴极度虚弱,频临死亡。老天使十分悲伤,不停地哭泣。那泪痕中显现出了指引之路——到古埃及寻找能使人复活的荷鲁斯之眼。于是苏浅浅一行到了古埃及,战胜重重困难后终于得到了荷鲁斯之眼,赶回人间。可女婴已死亡。但元亚爱的不朽精神通过荷鲁斯之眼植根到了苏浅浅的生命里,化成了永恒的爱,永恒的精神。

是啊,尽管元亚已经离去,但是那属于元亚的精神却因为爱而不朽。

爱是永恒的话题,是不泯的信念,是无畏的勇敢。它能呼风唤雨,能跨越数个世纪,能让天地为之动容„„

是爱,将生命串联;是爱,让世界和平!

是爱,让苏浅浅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闪电为了家人的安全克服了种种恐惧,做了阿匹斯的祭品。罗大勇在被猎犬不断地攻击下,依旧死死地拉住吊桥让苏浅浅他们免受灾难;在被甲虫困死的情况下,打开布条用血肉来吸引甲虫,再次把他们带出困境。元亚和雪人精灵辛生牺牲了自己就出了光明的王子,唤回了人间的春天。

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出自于爱么?想着想着,我不禁泪眼朦胧,脑海里又闪现出张张画面。平日里妈妈那关切的话语;朋友之间的一个关心的眼神;公交车上那一声声稚嫩的让坐声;雨天里的一把把陌生的小伞;灯光下奶奶在做那密密的针线活„„

这一切不都始于爱么?

爱是寒冬里的一堆火,温暖着你的心坎;春日里的一场雨,滋润了你的心窝;夏日里的一阵风,吹散了你的忧愁;秋日里的一丝阳光,洒下了一路的欢笑„„

爱,到底是什么?看不见又模不着,但我知道爱是不朽,它能让笑脸迎着太阳绽放;能让人顶天立地;能让和平鸽展翅翱翔„„

读《永恒的怀念》有感 篇9

——读《生命流泪的样子》有感

肇庆市第一小学 六5班 陈梓荃

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读完《生命流泪的样子》后,我不禁泪眼婆娑,感受到了爱的伟大和永恒。

《生命流泪的样子》讲了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女生盛欣怡,原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但是突然飞来横祸,妈妈得了不治之症,使得欣怡全家的生活都有了悲剧性的转变。欣怡的妈妈为了让欣怡成熟起来,强忍病痛,不惜对欣怡苛刻和狠心。虽然妈妈最终永远离开了她,但是十二岁的盛欣怡,过早体验到妈妈最深最深的、永恒的爱。

肖复兴说过:“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欣怡的妈妈真的配得上这句话,太令人敬佩了!她强忍病痛,不惜让尚且幼小的欣怡担当起做全部家务、照顾家人、好好学习的四个大责任,只为拼尽生命终点最后的燃烧,让欣怡在挫折中尽快成熟起来。是呀,生命不可以永恒,但爱可以。

欣怡的妈妈令我联想到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这则广告讲述了一位父亲不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记性越来越差,连自己的宝贝儿子也不认识了。他在清醒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害怕,害怕不能继续照顾儿子,于是就写,写下了一张张对儿子的叮咛:“带钥匙”、“记得多穿衣服”„„

一天儿子带着父亲去餐厅吃饭。席间,父亲看见餐桌上还剩两个饺子,竟用手拿起饺子,直接放进口袋里。儿子问父亲:“爸,你干嘛?”父亲口齿不清却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他最爱吃饺子。”

爱是世界上无声的语言,爱是天地间最美的情感,爱是整个宇宙无边的包容。就像这则公益广告里的父亲,他虽然忘记了许多事情,但是从未忘记爱你。

读《瞬间定格为永恒》有感 篇10

都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谭千秋就是这么一位神。他本可以与“范跑跑”同舞,自己逃生。但他没有,他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赞扬,却永远地倒在了地上……谭千秋的身躯倒下了,但他的魂没倒,爱的身躯也没有倒!最美妈妈吴菊萍用自己的双手接住了从高楼上掉下的妞妞,用爱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为救助肝衰竭而无力支付芍药费的裘正阳,同学与老师辛苦卖菜捐钱……爱就像风,吹到哪儿,哪儿就有温暖。

将爱缩小,再缩小,其实就蕴藏在一年一度的小海燕跳蚤市场之中。那一天,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同学们个个摆好小摊,当起了爱心的使者。费力地叫卖,辛勤地推销,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捐给那些没有书读的小伙伴们。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四年级时,我和同学们来到了方宅完全小学。这儿的环境和条件大不如我们崇文,同学们的.书包和衣服都很旧。我捐给他们一些钱和一只书包,把爱的接力棒交传了下去。

读《怀念母亲》有感 篇11

(一)六年级 163班 李高阳

今天,我又读了一遍《怀念母亲》。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老爷爷,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文章以散文和日记的形式诉说了华人对生身母亲和祖**亲的无限思念。

季羡林老爷爷六岁就离开了生母,寄养在叔叔家。六岁啊!大家想一想这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六岁在干嘛?在妈妈怀里撒娇,讨价还价买零食吃,跟爸爸嚷着买玩具……季羡林老爷爷打六岁起就再没见过母亲,再没感受过母爱是什么滋味。

读大学,父母相继离世,他的世界更孤独了。在他初到德国时,便一直思念着母亲和祖**亲。这种怀念一直很强烈,这种怀念令他不得安然入睡,正如他日记中“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就这样,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季羡林老爷爷渡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看完文章,我慢慢的合上书,心潮澎湃:季羡林老爷爷是怎样在欧洲渡过十一年的呢?我们从小时候到现在一直有父母宠爱着我们,关心我们。一旦我们磕着了或是碰着了,父母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可我们呢?可曾为父母做过什么?可曾也想着珍惜这幸福的生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父母老时才懂得去关心,不然我们就会抱憾终生。不要再等了!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长大后好好报答父母、报效祖国吧!

语文老师的话:

李高阳同学是我班的学习标兵,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为班上同学树立了榜样。这篇考场作文语言朴素率真,一气呵成,在读中能深入文本、联系实际扪心叩问,突出了感之主题:“不要再等了!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长大后好好报答父母、报效祖国吧!”

读《 怀念母亲》有感

(二)通过这次研究季羡林爷爷,再回首读课文《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我的思潮更加起伏,更加被文中季羡林老爷爷 对母亲对祖国那份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所感动。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季爷爷对自己没有为母亲尽孝的自责自愧和对祖**亲的眷恋。季羡林爷爷六岁就离开生母,到城里去住,与母亲是聚少离多,回来的两次都是奔丧,极少有与母亲相聚。而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季羡林爷爷是泪流不止,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心中满是无尽的懊悔,抱着终天之恨,恨自己没能陪在母亲身边,恨自己连母亲临终前都没能见上一面,甚至想随母亲于地下。从季羡林爷爷如此悲伤的心情可以看出,季羡林爷爷的一片赤子之心。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嘴上一大套,整天说孝、孝、孝,但却总不付之于行动。即使是在母亲劳累的时候给她们敲敲背,在她们口渴的时候递上一杯温暖的茶水,在他们孤寂的时候陪他们聊聊天,也是少有人能做到。有的人,母亲向他们送去关切的话语,他们却埋怨母亲唠叨;有的人,总向母亲要这要那,只要哪稍不顺心,他们就破口大骂;有的人,从来都不关心母亲,只关心着自己,不知道母亲养育他所付出的苦和累,即使母亲生病了,他们也漠不关心,更别说为母亲垫付医药费,陪床伺候。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伟大的、无私的,她们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母亲给我们的恩泽我们为什么不应该感谢母亲,关怀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母亲呢?

作为一名小学生报答母亲给予我们的爱其实很简单。做好自己的作业不让母亲操心;考出好成绩,让母亲开心;帮助母亲做家务;为母亲夹菜,盛饭 …… 只要让母亲省心,让母亲开心,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报答。

文中,季羡林爷爷留学国外,心中却皆是对两位母亲无限的浓浓思念 ,每到夜晚 ,他的心中思念着祖国,思念故乡 的亲人 思念得实在难受,凄凉,有时,当思念之情异常强烈时,他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立刻都烟消云散,恨不得立刻回到祖国。从中可以感受 到,季羡林爷爷对两位母亲的无限热爱。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表面上很爱国 ,其实骨子里是崇洋媚外,喜好国外的生活。有的人旅行国外,心里却被国外的生活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最后,竟对国外恋恋不舍,怎么也不肯离去,有的甚至改国籍,定居国外。还有的人免费被派出国外去深造,学成后而不回国报答祖**亲,却成为了白眼狼。这就是人们所谓的“爱国之情”吗?

祖国是我们华夏儿女 共同的母亲,我们可以放弃一切,就是不能放弃祖国,国家的尊严就是我们的尊严,我们应当捍卫我们可爱 的祖国,好好学本领,长大后像季羡林爷爷那样为我们的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不只是嘴上说说。

读《怀念母亲》有感

(三)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朵,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怀念母亲》的感人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小荷作文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对母亲发脾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地学习。而他从小失去了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反而更加热爱、思念母亲,更加勤奋学习,考取了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在哥廷根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母亲。在《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终后悔的却是没能孝敬母亲。

现在,我以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展望六月,把握方向 高三(10)班国旗下宣誓下一篇:初二物理第一章试卷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