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和成语造句

2024-07-30

成语解释和成语造句(精选10篇)

成语解释和成语造句 篇1

1.孜孜不倦→勤勉不知疲倦。他孜孜不倦的钻研学问。

2.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不松懈。他努力工作,坚持不懈,深受老板器重

3.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事隔二年,他的坏习惯不但没有改,反而 变本加厉。

4.饱读诗书→读了很多诗书。

王老师饱读诗书,知识渊博,同学们都很尊重他。

5.反败为胜→从失败转为胜利。

下午的篮球赛,有了亮亮的上场,才反败为胜。

6.响彻云霄→声响透过云层,形容声音非常响亮。我们的歌声响彻云霄。

7.汗流浃背→形容出汗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哥哥打完篮球,回家时总是汗流浃背的。8.锦上添花→比喻美上加美,好上加好。

家里已经有了电视机,现在又买了电脑,真是锦上添花。

9.气喘如牛→比喻气喘得很厉害。

他刚跑完400米,就气喘如牛的问:「我是第一名吧?」

10.能跑善钻→形容动作灵活。

小强的动作很敏捷,能跑善钻,这次比赛应该是稳操胜券。

11.狂吠不已→狗不停地叫。狗见到陌生人时,往往会狂吠不已。

12.提高警觉→要有敏锐的感觉。

在陌生的地方,夜间外出要提高警觉,尽量结伴而行。以策安全,13.呼朋引伴→招呼朋友,吸引伙伴。

鸟儿们在和煦的春风中呼朋引伴,唱出宛转的曲子。

14.大打出手→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他们原本是好朋友,想不到竟为了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

15.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天上的云,会随着气候的改变而千变万化,人们看云往往可以识天气。

16.五花八门: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这次趣味运动会的项目五花八门,妙趣横生,太棒了。17.风吹草动→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动。

敌人吃了败仗后,成了惊弓之鸟,一有风吹草动就惊惶逃窜。18.生生不息→不停地繁衍生息。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就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19.欣欣向荣→草木生机旺盛的样子,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我们的祖国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新气象。20.寸草不生→连小草也不能生长的地方,比喻 荒凉贫瘠之地。我们要把寸草不生的大沙漠改造成造福人民的绿洲

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矛盾。

你这人说话这样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引颈受戮: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犯人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衣不曳地:曳,拖动。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爸爸每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非常辛苦。

为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无补于时: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现在不努力学习,等将来后悔了也无补于时了。

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他勤学善思、知识广博,真是个有脚书厨呀

一字一珠:一个字就像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这样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看上几遍,还是回味无穷。

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精兵简政:简:使简化。

《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灯把厦门装扮得更加美丽。》 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1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津津有味:

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争先恐后:

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飞奔起来。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沁人心脾: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花儿开了,飘来了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 赞叹不已: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看到他写了漂亮的毛笔字,大家赞叹不已。波澜壮阔:

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他十分激动。

闻鸡起舞:听见鸡鸣就起身,比喻人发奋学习,励精图治。

老爷爷在乡下修养,每天闻鸡起舞,打太极拳健身。

白手起家: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王董事长白手起家,如今是王氏集团的总裁。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这次比赛虽然表现不佳,但我决定明天卷土重来。

晨钟暮鼓: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每当我想坏事时,就会想起妈妈对我的晨钟暮鼓的叮咛。

力争上游:努力争取上进

求学做人都要力争上游,不要自满於现状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既然来了,就要有破釜沈舟的决心,不得冠军绝不回去。

投笔从戎: 一个人抛弃文职而加入卫国的行列。

大伯父高中毕业后投笔从戎,进入军校就读,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前车之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镜。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我下次出门一定会带雨具。

金石为开:至诚可感动任何事物。

表哥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高,他的成意一定可以感动王小姐的。

勤能补拙: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勤能补拙,只要你多付出心力,一定有成功的机会。

藏龙卧虎:指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不同寻常的人。上海是一个~的地方。

调虎离山:比喻用计使敌方离开有利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我使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

虎背熊腰:形容人身材魁梧健壮。小伙子年虽十七,却是~,身体很魁梧。

虎口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我在准备对付对手的办法,我要~!

虎头虎脑: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小男孩长得~,非常结实。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每个人都~地吃了几大碗,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龙腾虎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

坚信只要克服这个困难,一切都会好转,任自己~。

马马虎虎: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他做什么事都~的。

降龙伏虎:比喻有极大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我老孙,颇有~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

虎视耽耽:如老虎般贪狠的注视,比喻心怀不轨,伺机掠夺。

窗檐上的花猫,~地盯著餐桌上那盘香喷喷的糖醋鱼。

成语:草木皆兵

发音:cǎomùjiēbīng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成语:赤膊上阵

发音:chìbóshàngzhèn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造句:他终于~,亲自出马了。

成语解释和成语造句 篇2

一.了解一词多义现象, 依据语言环境进行正确推断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这是因为古代汉语词汇量比较少, 同一个词, 不仅有好几个解释, 而且可能分属不同的词类。成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并不鲜见。例如:“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的意思, 而应解作“削除”;“文不加点”中的“点”不能理解为“标点”, 而是指“涂上一点, 表示删去”的意思;“不易之论”中的“易”不可理解为“容易”, 而应解作“更改”;“不足为训”中的“训”应理解为“法则”, 跟“教训”无关, “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座名, 不能误解为“烈火”;“不速之客”中的“速”应解作“邀请”, 不能理解为“迅速”;“言归于好”中的“言”, “羌如故实”中的“羌”都是语首助词, 与“语言”“羌族”无关。等等。了解了一词多义现象, 我们要辨别成语的正误就比较容易了。如: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若能理解成语“危言危行”中的“危”是“正直”的意思, 而非“危险”之义, 就不难判断这一成语的使用是不合语境的。

二.抓住古今异义词语, 紧扣关键语素进行合理推断

成语中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不相同的词也大量存在, 这就给我们理解和运用成语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 抓住古今异义的词是我们正确把握这类成语的一个关键。例如:“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而今义只是指“一般行走”;“感激涕零”中的“涕”应理解为“眼泪”, 而今义是指“鼻涕”;“兵不血刃”中的“兵”应解作“兵器”, 而今义是指“士兵”;“苟且偷安”中的“偷”是“苟且”之义, 今指“盗窃”;“如汤沃雪”中的“汤”应解作“热水”, 今多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细大不捐”中的“捐”是“舍弃”义, 今义是指“捐助”。等等。

三.弄清活用词语用法, 根据内部结构进行有效推断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一样, 它的词基本上是有定类的, 不同词性的词在句中的功能也是基本一致的。但有些词在句子中临时处在另一类词的位置上, 起着另一类词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大文言现象——词类活用。成语中不仅有词类活用现象, 而且还比较复杂。下面试举数例加以说明。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粉墨登场”中的“粉墨”, “袖手旁观”中的“袖”, “百年树人”中的“树”, “生灵涂炭”中的“涂炭”, “一鼓作气”中的“鼓”, “不衫不履”中的“衫”和“履”, “衣锦还乡”中的“衣”, “苗而不秀”中的“苗”等,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如“洞若观火”中的“洞”应理解为“透彻”。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 “驾轻就熟”中的“轻”和“熟”, “去伪存真”中的“伪”和“真”, “除暴安良”中“暴”和“良”, “乘坚策肥”中“坚”和“肥”等, 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坚壁清野”中的“坚”和“清”等。

5.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 本义为“逃跑”“败逃”, 这里应解作“败逃的敌人”。

6.使动用法。如:“生死肉骨”中的“生”是指“使……复生”, “肉”是指“使……长肉”;“沉鱼落雁”中的“沉”和“落”分别是指“使……沉”, “使……落”;“闭月羞花”中“闭”和“羞”也是这种用法;“息事宁人”中的“息”和“宁”分别是指“使……平息”, “使……安定”;“汗牛充栋”中“汗”是指“使……出汗”。等等。

7.意动用法。如“行百里者半九十”中的“半”, “鱼肉百姓”中的“鱼肉”, “幕天席地”中的“幕”和“席”等。

8.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在成语中非常普遍, 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例如:“狼奔豕突”中的“狼”和“豕”是指“像狼那样”, “像猪那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类似的还有“蚕食鲸吞”“狼吞虎咽”“雷厉风行”“鳞次栉比”“风驰电掣”等成语。“风餐露宿”中的“风”“露”则是指“在风里”“在露天里”, “风雨同舟”中的“风雨”是指“在暴风雨中”, 都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旁敲侧击”中的“旁”“侧”是指“从旁边”“从侧面”,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当然, 还有其他一些活用的现象,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把握文言句式特点, 联系语法功能进行恰当推断

有不少成语中含有特殊的文言句式, 如果搞错了就会直接影响对成语的理解。因此, 把握文言句式特点, 对正确理解一些成语的含义是大有裨益的。

特殊的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文言句式在成语中都不难找到实例。如:“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为判断句式;“兄弟阋墙”“折冲尊俎”为省略句式, 都省略了介词“于”;“不足与谋”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金石为开”是被动句式。倒装句式在成语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下面重点谈谈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在成语中的运用。

1.“唯…是…”是成语中常见的提宾格式。如“唯命是从”“唯才是举”“唯利是图”等成语中的“唯”是表示范围的副词, “是”是提宾标志。“从”的宾语是“命”, “举”的宾语是“才”, “图”的宾语是“利”。

2.单用一个“是”字提宾。如“马首是瞻”中的“是”即为这种用法。

3.表示否定的成语中, 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如“时不我待”中的宾语“我”即放到了动词谓语“待”之前, “人莫予毒”正常语序应为“人莫毒予”。

4.疑问代词作宾语的成语中, 宾语往往前置。如“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中的“焉”即为“附”的宾语。

5.用“之”字作为提宾标志。如“不此之图”即“不图此”, 不打算做这件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

6.“饱以老拳”即“以老拳饱 (之) ”, “嗤之以鼻”即“以鼻嗤之”, 都是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式。

五.关注各种修辞手法, 回归已读文本进行准确推断

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对正确理解成语颇有帮助。比如, 李清照《如梦令》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句子, 其中的“绿”“红”并不生僻, 意思也不难懂, 但如果把全句连贯起来读, 初接触古代汉语的人就可能会感到不可理解。然而, 如果懂得一点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知道有一种以事物的性状代替事物的用法, 就可以受到启发, 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绿”“红”在这里分别是指代叶和花。如今, 常用“绿肥红瘦”这一成语形容暮春景色。成语“红粉青蛾”中的“红粉”与“青蛾”都是以事物的特征代替事物, 借代美女;“行将就木”中的“木”是以原料代成品, 借代棺木。等等。

又如,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的句子, 以“泰山”“鸿毛”与“死”来比轻重, 已经足够夸张, 而比较的结果是死比泰山还重, 比鸿毛还轻, 夸张的色彩就更浓了。同样, 在成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例子。如“投鞭断流”“一日三秋”“黑云压城城欲摧”“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等。

成语解释和成语造句 篇3

关键词:同源成语 同义成语 通用·异体成语

有三类成语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纠缠、交错之处,即同源成语、同义成语和通用·异体成语。

本文拟从来源、结构、意义等方面分析这三类成语的同异之处。

同源成语指一组具有共同语源的成语,如出自同一寓言传说、历史故事、诗文小说等,其结构方式可以是诗、文的截取或典故的概括。

从生成方式来看,同源成语可分为原生式和再生式两类。原生式指对同一语源从不同引用角度构成不同成语,成语间都是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和“睚眦必报”两个成语同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原文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由此段话截取这两个原生式成语。

再生式同源成语指在某语源的基础上产生某成语,再在这个成语的基础上产生另一个新成语。后出现的新成语称再生式,和先出现的构成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产生后,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这三个成语,这三个成语和“睚眦之怨”是间接同源的关系。

从意义来看,无论是原生式成语还是再生式成语,意义都可相近、相关或相异。如“既往不咎”,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责备,源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尔后,“咎”改为“究”,而“既往不究”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追究,二者意义相近。

又如“望洋兴叹”“见笑大方”“大方之家”三个同源成语皆出自《庄子·秋水》中河伯见北海若的寓言。但“望洋兴叹”喻大开眼界而惊奇,或喻做事力量不足而元可奈何;“见笑大方”谓让高明者取笑;“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者,三者意义相关。

再如“自以为是”指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源自《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日德之贼也。”尔后,人们改“是”与“非”,表示经常想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两个成语意义相反。

同义成语指一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意义相近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取义角度、表义倾向等差别。如:“亲密无间”和“形影不离”,二者都表“关系亲密”,但取义角度不同——“亲密无问”表没有丝毫隔阂,着重心灵的相通,可用于异地或同地;“形影不离”表一刻也不分离,着重空间的距离相近,只能用于同地。

意义相同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语体的差异,如“杀鸡取卵”(书面语)——杀鸡取蛋(口语);“声色犬马”(书面语)——声色狗马(口语)。

同义成语可能是同源成语,如前“睚眦之怨”“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既可是原生式,也可是再生式。但也可能不是同源成语,如“螳臂当车”和“蚍蜉撼树”都比喻“自不量力”,但语源不同。“螳臂当车”源自《庄子·人世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蚍蜉撼树”源自唐朝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通用·异体成语是依据成语的社会使用频率来确定的。在一组成语中,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叫通用成语,意义较明确、精炼、贴切、通俗的成语往往通用,其余的叫异体成语(也叫或体成语)。通用·异体成语都是同源成语和同义成语,但大都分别是同源成语中的原生式和再生式,是同义成语中意义相同的。

通用·异体成语可以分三类(以下各例在前者为通用成语,在后者为异体成语)

一、异序式

异序式指成语语言单位不变,但词序发生变化。如:AB-BA式,成语中的两个语言单位倒序构成一个新成语。如:

轰轰烈烈——烈烈轰轰

大名鼎鼎——鼎鼎大名

光明正大——正大光明

班门弄斧——弄斧班门

以上各例是成语的全部语言单位倒序。其他形式也十分复杂。如:

凶多吉少——多凶少吉 (ABCD——BADC)

尔虞我诈——尔诈我虞 (ABCD——ADCB)

舞文弄墨——舞弄文墨 (ABCD——ACBD)

节衣缩食——缩衣节食 (ABCD——CBAD)

铁石心肠——铁肠石心 (ABCD——ADBC)

夜以继日——日以继夜 (ABCD——DBCA)

变换语序的成语由于语言单位没有改变而意义基本不变。

二、异素式

这类通用·异体成语是通过替换不同语素而构成的。例如:

异口同声——异口同音 (“声”“音”为近义语素)

返老还童——反老还童(“返”为今字,“反”为古字)

首倡义举——首唱义举(“倡”为本字,“唱”为通假字)

心如铁石——心如金石(“铁”“金”语义关联)

三言两语——三言五语(“两”“五”数字语素相异)

雄才大略——雄材大略(“才”“材”为异体词)

书声琅琅——书声朗朗(“琅琅”“朗朗”为同音语素)

三、长短式

这类成语长度不同,大都是通用成语较长,为了语言精炼,结构简洁,通过压缩、概括或截取,构成另一个(些)异体成语。如: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竟成(异体成语为通用成语的部分粘合)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异体成语为通用成语的截取 )

这类成语一般意义不变,但详式较精细,运用频率较高。简式较概括,有时意义不明确,需以详式作为参照。

通用成语和异体成语之间的意义较为复杂。意义较明确、精炼、贴切、通俗的成语往往是通用成语,运用频率较高,其他则是异体成语。

由于两种成语都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因此,可以产生各种复杂的意义联系。

一组通用·异体成语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三类:

(一)意义全同

包括:1.本义同;2.本义、引申义同;3.本义、比喻义同;4.本义、引申义、比喻同。例如:

翻江倒海——倒海翻江。(本)形容水势很大,波涛汹涌澎湃。(引)①形容破坏极甚,状况混乱不堪。(引)②形容心潮起伏,激荡翻滚。(喻)比喻力量巨大或者声势浩大。以上一组通用·异体成语基本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全部相同。

(二)意义部分相同

包括本义异、引申义同以及本义异、比喻义同的情况。如:日暮途穷——日暮途远。以上一组通用·异体成语本义相反,“穷”表路尽了,“远”表路很长;但这两个成语都可比喻“无路可走,力竭计穷,接近灭亡”。

(三)意义有细微差别

往往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都有所差别。如:重起炉灶——另起炉灶。以上“重起炉灶”本义为“重新支起炉灶”,比喻义强调把以前中断的事业恢复起来。“另起炉灶”本义为“另外支起炉灶”,比喻义强调从某一团伙中分离出去。

简而言之,上述三类成语的差异为:同源成语注重其来源,同义成语注重其意义,通用·异体成语注重其运用频率。一组同源成语都有其相同的来源,其构成方式有原生式和再生式,其意义可以相近、相关和相异。

一组同义成语可以有共同的来源(这一部分兼同源成语),方式可能是原生式或再生式;也可以来源不同(这一部分非同源成语),但意义相同或相近。一组通用·异体成语都是同源成语(可有原生式或再生式),也都是同义成语。但同源成语意义不同的不是通用·异体成语;同义成语来源不同的也不是通用·异体成语。

参考文献:

[1]许肇本,段益民.通用·异体成语词典[Z].北京:中国书籍出版

社,2003,(3).

[2]段益民.论通用·异体成语的优选机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成语及解释造句 篇4

1、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造句:他的问题很严重,已经不可救药。

2、跋山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劳苦。造句:地质勘探队员不怕艰苦,跋山涉水,为祖国寻找地下的报藏。

3、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造句:孔乙己对那些嘲笑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情。

4、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造句:也不必说有时趁你不防钻进防盗铁门登堂入室的不速之客。

5、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造句:滴水穿石,持之以恒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6、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造句:但是这个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称心如意。

7、春华秋实: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造句: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

8、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造句:两个村子离得很近,简直是鸡犬相闻

9、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造句: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

10、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造句: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11、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造句:层峦叠嶂的黄山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啊!

12、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造句:到了节日里,各个景区摆设的花朵真是让人百看不厌。

13、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造句:“抢先教育”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办法结果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14、。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造句:这篇小说让人看了回味无穷,作者确实是别巨匠心。

15、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造句:国庆节期间,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16、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造句: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7、风调雨顺:形容风雨适合农时。造句:在一个山明水秀的村庄里,她认识了一个佃户的女儿名叫黑妮,接着她们成了好朋友,自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

18、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造句: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19、道听途说: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造句:中国男子足球队能打进世界杯16强的说法是道听途说。

20、不耻下问: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辱)。造句:学习,不仅要做到虚怀若谷,还要做到不耻下问。

21、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造句:经过重新装修的大殿焕然一新,广大游客流连忘返。

22、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造句: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23、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造句:项羽来势汹汹,可还是被刘邦逼死江东,他不肯过江东的精神真是可歌可泣,霸王的称号他当之无愧,他的英雄形象十分惹人注目。

24、峰回路转:形容山势回环曲折,路也跟着转弯。造句:曲回的山路行走,峰回路转,一座亭子如同鸟翼展开在山头,令人眼睛一亮。

25、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造句:我看这那座小山觉得不可思议。

26、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造句: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27、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造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28、惟妙惟肖:妙:好。肖:想像。造句:这幅画上的几只小猫画得惟妙惟肖,好像一叫这会跑出来似的。

29、变幻莫测: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造句:草地的气候变幻莫测,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忽而雨雪交加,忽而狂风怒吼。

30、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造句: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31、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造句:你在著名华文作家的面前卖弄华文,岂不是班门弄斧。

32、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造句: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33、不屈不挠: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那种不屈不挠的、要征服一切的心情。造句:战士们不屈不挠的坚守在抗震第一线。

34、搬弄是非: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造句: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

35、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造句: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感言。

36、惩恶扬善:惩戒恶行,显扬善举。指惩罚有恶行的人,表扬有善行的人。造句:惩恶扬善,是家庭平安的需要,是社会和谐的需要,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需要

37、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造句: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38、承前启后: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造句:这段话在文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39、唇亡齿寒:比喻利害密要相关。造句:朝鲜自古就是我们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唇亡齿寒,可谓一体。

40、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造句: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41、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已经家喻户晓了。

42、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造句:我们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如果快完成时才放弃,功亏一篑,是弱者的表现。

43、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造句: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44、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造句:听了他的话,我的心中豁然开朗,所有的忧愁都烟消云散了。

45、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造句: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46、变本加厉: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造句;的坏习惯不但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了。

47、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造句:他发表了骇人听闻的演说,说地球要爆炸,不要相信他。

48、不折不扣:一点也不打折,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造句:很多时候,我跪着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着。

49、断壁残垣:形容残败的景象。造句:他仍在地坛中感受夕阳西下时断壁残垣的历史沧桑,浩瀚宇宙中个体生命的微不足道,命运无常时个人无缘无故遭遇到生存的困境。

50、不言而喻:形容道理很明显。造句: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

51、精兵简政:简:使简化。造句: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52、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造句:高兴与悲伤总是不期而遇,或许这就是上帝再捉弄世俗吧!

53、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失和伤害。造句:那次智利大地震,许多城市都毁灭了,但我叔父全家安然无恙,非常幸运。

54、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都立了同样的功,都犯了同样的罪。造句:你怎么能厚此薄彼呢,这也太不厚道了吧?

55、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造句: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56、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造句:每当看到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在场的观众都不约而同的流下了爱国的热泪。

出头之日成语解释及造句 篇5

一、出头之日成语解释

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元·无名氏《庞娟夜走马陵道》第三折:“如今佯推风疾举发,白日里与儿童作戏,到晚间共羊犬同眠。不知几时才得个出头之日。”

二、出头之日成语近义词

拨云见日

三、出头之日成语造句

1、将来谁要是有了出头之日,可千万别忘了帮助过你们的乡亲啊!

2、天天颐指气使,指手划脚,那咱算是没有出头之日了。

3、也不知到何时,我才有个出头之日啊!

4、可是,这里的六万冤魂不就冤沉海底,无出头之日了吗?

5、哈哈,我得上古传承,终于有出头之日!

6、我的译本在镇岳武宗永无出头之日了!

7、刘宠小儿不死,我袁氏永无出头之日矣!

8、“侃儿,为娘苦了一世,总算看到你有了出头之日。

9、突破,突破,只有突破我杨恒才有出头之日,才不被人瞧不起!

10、国家刚从劫难中解脱出来,百废侍兴,你的甲骨文研究成果,一定会有出头之日的。

11、也就是这种乱世之局,主公也是唯才是举,否则以你我的家世,又岂有出头之日。

12、结果不同古代选美,当选者虽可能锦衣肉食,但从此深锁似海禁宫,永无出头之日。

13、老是出差,一出差忙的四脚朝天,根本没时间码字,这书,注定是没有了出头之日了。

14、今夜无论如何要夺了那剑,否则我们‘洞霄派’要待何时才是出头之日?

15、新娘举手加额道:“真是苍天有眼,善恶有报,亏得你来了,否则不知这一方百姓何时才是出头之日呢?”。

16、先生,你这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已经推算出,此次跟曹操决战,定然会取胜,如果此时撤退,刘备将永无出头之日。

17、也就是这种乱世之局,主公也是唯才是举,否则以你我的家世,又岂有出头之日。

18、结果不同古代选美,当选者虽可能锦衣肉食,但从此深锁似海禁宫,永无出头之日。

19、老是出差,一出差忙的四脚朝天,根本没时间码字,这书,注定是没有了出头之日了。

20、今夜无论如何要夺了那剑,否则我们‘洞霄派’要待何时才是出头之日?

21、董瀚良再也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想起三年以来饱受嘲笑、冷眼、屈辱和误解,自己却不为所动,矢志不移,终于熬到了出头之日,不禁欣喜若狂,泪落如雨。

22、宣东慧心里一酸,刘汉东还是一如既往的倔强,可惜这个世界是现实的,这种宁折不弯的硬汉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

23、刘恒风感叹一番,能跟在像叶星这样天才身后,一直都是他至今为止最美好的期望,要相信,只要有叶星在的一天,将来整个星魂军团便会有出头之日。没啥大不了的,发展经济是第一,有大把钞票才是军事强大的根本前提,只要保持政治经济的超级稳定,忍得跨下之辱,终会有出头之日.其实她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某一天她突然意识到不可以就这样一死了之,如果还活着那麽自己还可以有希望,兴许等能力提升后自己还会有出头之日。

数字成语的类型、结构和意义说略 篇6

一、汉语成语与数字成语

汉语成语主要来自古代经典著作、历史和民间故事, 经过长期习用, 已成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成语的使用在古代就备受推崇, 元代刘祁在其《归潜志》中论述到对成语的习用 :“四六宜用前人成语, 复不宜生涩求异”。汉语成语中有很多嵌入数字的成语, 如一诺千金、二三其德、朝三暮四、七上八下、百家争鸣、千头万绪、五十步笑百步, 等等, 这些数字成语中的数字很少表示的是确数, 古汉语中的“三、六”通常表示多的意思, “七、八”表示繁杂的意思, “一、十、百”表示突出的意思, 这也延伸到成语当中, 同时成语中数字还能够构成多种类型的修辞格, 具有一定的构词能力, 数字成语实际上是对成语的变通以及古汉语的活用[1]。

二、数字成语的类型和结构

(一) 数字成语的类型

成语的类型除了四字格 (ABCD) , 还有三字格 (如莫须有) 、五字格 (如杯酒释兵权) 、六字格 (如哀莫大于心死) 和七字格 (如置之死地而后生) , 此外还有八字格以及十四字格的, 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主要还是以四字格为主。数字成语同样具备多种格式, 如百里才、百步无轻担、一尺水十丈波、牵一发而动全身, 也同样以四字格为主, 这里主要分析四字格数字成语的类型 :其一是嵌入一个数字的成语, 这个数字可以嵌入四字格中的任何一个位置, 如一字之师 (A位) , 不二法门 (B位) , 市无二价 (C位) , 表里如一 (D位) , 其中, 嵌入A、C位的较多, 以起到修饰或限制作用 ;其二是嵌入两个数字的成语, 这两个数字可以连续出现, 如三五成群、气象万千, 其中嵌入A、B位置的比较多, 也可以间接出现, 如百发百中、杀一儆百、百里挑一, 其中嵌入A、C位置的比较多 ;其三是嵌入三或四个数字的成语, 如三六九等、一五一十, 这类数字成语相对较少。

(二) 数字成语的结构

数字成语的结构与现代汉语中的短语和合成词基本一致, 主要有并列、主谓、动宾、偏正等结构, 这里我们只介绍带有两个数字的成语, 通过对数字成语类型的分析, 我们发现这类数字成语的数字多处于A、C位置, 主要作“二二”意义切分, 因此要以并列结构为主, 主谓结构则出现的比较少。并列结构主要分为偏正定中式 (如五光十色) 、偏正状中式 (如千锤百炼) 、“动宾 + 动宾”式 (如一心一意) 、“主谓 + 主谓”式 (如朝三暮四) ;此外, 还有一日三秋等主谓结构和十拿九稳等连谓结构。这类数字成语形成的是一种骈立格式, 前后两部分保持结构一致, 以平声数字口头时很容易再嵌入仄声数字, 从而构造出平仄相对的成语, 比如千方百计[2]。

三、数字成语的表意功能探析

(一) 数字成语中数字的非数值表意

数字成语中数字的非数值表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数字表示虚指或代指, 一些数字成语中的数字连用主要表示某种动作或次序的交替重复, 如一唱一和, 这里就是虚指, 还有一些数字连用主要表示两种不同的情况或事物, 如丢三落四, 这就是代指 ;二是数字表示某种关联、夸张强调或对比, 如一穷二白, “一、二”数字的连用表示的就是“穷”与“白”的关联, 如三教九流, “三、九”强调的就是多, 再如九死一生, 通过“九”与“一”来对比“生”与“死”, 形象生死攸关的危急情况。数字成语中数字的非数值表意重在定义某一种属性, 数字本身代表的具体数值的功能则被弱化了。

(二) 数字成语中数字的转指义

数字成语中数字的转指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与数字本身数值有关, 即用数字表示强调、夸张之意, 如用“三、六、九”来强调多, 用“百、千、万”来表示夸张, 关于三九表意的问题, 清代汪中在其《述学》中有过阐述 :“三者, 数之成也 ;……九者, 数之终也。……此言语之虚数也。”二是与数字所处语境以及使用者文化背景有关, 即与所修饰和限制的成分以及社会语言文化习俗有关, 数字成语中数字的转指义到底表示多还是少应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汉民族对“一”有文化认同感, 汉语对“一”的表述比较多, 数字成语中“一”出现得也最多, 在《中国成语大辞典》中, 以“一”起头的成语就是350余条, 同时汉民族又讲究均衡对称之美, 数字成语中通常用有规律的数字连用来表达和谐对称之意, 如四通八达, 而杂乱无章的排列则多表示贬义, 如不三不四[3]。

结论

《汉语成语词典》中收录的数字成语将近600条, 占到汉语成语总数的10% 以上, 同时, 数字成语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频率也非常高, 因此, 研究数字成语的类型、结构和意义,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杰.含数字成语的语法、语用分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 2013.

[2]李亚.汉语数字成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及建议[D].重庆大学, 2013.

成语长廊,我和学生的第二课堂 篇7

语文新课标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自成语长廊建成后,我的教学空间拓宽了,它成了师生新的课程资源,成了我的又一个教学阵地,成了我和学生的第二课堂。

记得第一次执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的诗句是这样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理解了题目、关键词语的意思后,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期付出努力,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想深入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在讲到“古人学问”时我突然向学生发问:“这里的‘古人’你知道可能有哪些人?他们是怎么做学问的?”这一问如平静的水面激起了浪花,学生们议论纷纷,相互讨论,不一会儿,一个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

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大家都被这个学生的故事吸引了,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我随口夸奖:“你真棒!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他脱口而出:“学校的‘成语长廊’里有,我经常去看,看多了就记住了。”顿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是的,那里面的成语故事很多。”“有‘悬梁刺股’,孙敬——悬梁,苏秦——刺股。”“有‘囊萤映雪’,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祖逖——闻鸡起舞”……学生们像一群兴奋的小鸟,叽叽喳喳,争说个不休。这么一说,我倒真想起来了,突然,一个念头从我的脑海中冒出来:“‘成语长廊’是现成的教学资源,何不带孩子们现在就到‘成语长廊’前去仔细认真地看一看,读一读,让全班的学生回味、欣赏、品读一下呢?”心动不如行动,我赶紧带着学生整好队兴致勃勃地走向“成语长廊”。

学生们来到“成语长廊”后,前面的学生径直将队伍带到“笃学篇”前。顿时,一个个“古人学问”的成语故事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闻鸡起舞、程门立雪、不耻下问……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既有成语意思,又有成语故事。学生们或席地而坐,或面墙而立,有的放声诵读,有的轻声悟读,有的边读边思。此时大家都沉浸在“古人学问”的“无遗力”中,在一幅幅逼真的图画中,好像穿越时空,走近一位位“古人”,与他们零距离对话……

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有什么要说的吗?学生思考片刻后,有的说:“我从现在开始就要向古人学习,刻苦努力。”有的说:“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不知要比他们好多少倍,虽然不需要‘偷光’‘囊萤’‘映雪’,但他们学习时全身心地投入、努力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有的说:“过去我学习马马虎虎、偷工减料、得过且过,今天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从现在开始就要端正态度,也要在‘无遗力’上下工夫。”……

看着学生们那一张张认真的小脸,听着学生们那一句句肺腑的话语,我感慨万千:课堂教学不要拘泥于形式和时空,今天这无意中与“古人”的对话和碰撞,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意外的惊喜;这“节外生枝”让我的教学开出了别样的花朵,结出了别样的果实。教室是我的第一课堂,“成语长廊”是我的第二课堂,在这里,我和学生们诵读成语、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收获知识,迸发智慧的火花,扬起理想的风帆。

第一次尝到了“成语长廊”的甜头,我情不自禁地打开语文书,眼前不由一亮,有不少课文与“成语长廊”交相辉映,《我们爱你啊,中国》等热爱祖国的课文,与“爱国篇”主题吻合;《水滴石穿》《三顾茅庐》《负荆请罪》等故事,正张贴在“自律篇”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就问》,与“谦逊篇”里的成语“不耻下问”遥相呼应;练习中要求写出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立志篇”里有精彩呈现……从那以后,我紧紧利用好课程资源,将课堂移至“成语长廊”,将它开辟成我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在一个个成语故事里,我和学生共同编织童话、畅谈理想、追寻梦想,伴着成语长廊一起成长。

畅通无阻成语的解释及造句 篇8

一、畅通无阻成语的解释

《整顿党的作风》:“铲除这两方面的祸根,才能使党在团结全党同志和团结全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畅行无阻。”

二、畅通无阻成语的近义词

通行无阻 [ tōng xíng wú zǔ ]

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一通百通 [ yī tōng bǎi tōng ]

通:通晓。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

畅行无碍 [ chàng xíng wú ài ]

毫无阻碍地通行或流通。多指事情能顺利地进行。亦作“畅通无阻”。

三、畅通无阻成语的造句

1、湿润的空气在呼吸道里畅通无阻,身体就这样在通透中被洗礼,还有被洗礼的就是你的灵魂。

2、而恰恰是市区去古城的那段路,却又是道路宽敞,畅通无阻,让我无法细品沿途最有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

3、丽江到香格里拉的路况就好了,一段是高速,其余是国道,除虎跳峡附近瓶颈路段堵车较严重外,其余基本畅通无阻。

4、双胞胎是这里的熟客,又拿著顾家大少给的VIP磁卡,一路自然畅通无阻。

5、蒙巴顿坚信,未来战争的成败取决于是否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如果没有畅通无阻的通讯体系,就不能赢得战争。

6、说也奇怪,这样的重山峻岭之中的这一唯一的道路,竟然一直宽可数尺,马车可以在路面上畅通无阻。

7、这个旅程并不需要畅通无阻,它就是需要漂浮不定。

8、现在他们畅通无阻地驶进了布鲁克林的商业中心。

9、首先,我们要检查一下是否畅通无阻。

10、全球媒体的关注在畅通无阻的援助背后起到了推动作用。

11、我们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到机场,我们不能指望道路畅通无阻。

12、国际漫游服务可使数字手机在全球畅通无阻,但话费却很高。

13、新的道路系统可使车辆在任何时候都畅通无阻。

14、所以确保乳房内部的淋巴管网坚持畅通无阻是至关主要的。

15、有了这张通行证,你就可以畅通无阻地顺利抵达目的地。

16、青藏公路修成以后,内地与西藏的交通就畅通无阻了。

17、必须保持通往出口的通道畅通无阻。

18、陆路阻隔了,海路却是畅通无阻。

19、这些卫星保障了多国部队的通信畅通无阻。

20、经过交警疏通,现在公路上的车辆畅通无阻了。

21、这个同化过程在畅通无阻地继续下去。

22、当然,有些公司的名称倒是畅通无阻的。

23、深圳的马路畅通无阻,四通八达。

24、交警应确保交通畅通无阻。

家常便饭成语的解释及造句 篇9

2、饸饹虽然是陕北人的家常便饭,然而,平时还是很少吃的。

3、原来从大学到研究生毕业他都在岳麓山下,登山是家常便饭,几年下来,不仅学业优秀还练就一副好身板,真真令人羡慕。

4、只要这世上还有男人和女人,有两性,婚姻爱情的话题就是家常便饭,就是普通的睡眠和不正常的失眠。

5、翻山越岭对逸尘来说乃是家常便饭,但对逸萱来说艰难无比,也许是美食的诱惑吸引着她,即使再多劳累逸萱还是坚持不懈。

6、蜜月过了,夫妻之间的怄气就成了家常便饭。

7、我们一家来到热闹的广场上,我穿着旱冰鞋,小心翼翼地往前滑,因为我的技术不精,所以摔跤成了我的家常便饭。

8、因为从配偶那里得来的赞许也许只是一顿家常便饭,而从陌生人那里得来的却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因此也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9、鸦片烟几乎是家常便饭,吹者不知凡几。

10、杨萧从小就不是一个安份守己的人,从小学开始,逃课打架那是家常便饭。

11、他们这行听着好听,可风里来雨里去的,有时为了一点新闻,熬更守夜的蹲点守候都是家常便饭。

12、便是留了意的,何况他父亲李盖天是出了名的花间娇客,在女娘面前打软服低,曲迎奉称直是家常便饭。

13、看来我们不得不在这里过夜了,以夜作昼昼夜颠倒对报纸编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了。

14、停水停电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巨大的小区内杂草丛生,楼道内肮脏黑暗。

15、方好味以前都是被人唤来喝去的,挨打受骂更是家常便饭,还从来没有这么被人恭维过呢。

16、闷头和拐子六这俩畜生坏事做绝,杀人栽赃这种事如家常便饭一样。

17、避税乃至偷税漏税,以媒体披露的资料看,是家常便饭,盘盘如此,年年如此。

18、乔正在气头上,乔生气本是家常便饭。

19、只吃家常便饭即可。如果您是感恩节晚餐的掌厨人,那么你也只要把它当作家常便饭处理即可。

20、这则简单扼要的家常便饭之事,就足以说明生活中存在很多方法与技巧,一不小心就会破财。

21、等到远距实境变成家常便饭之后,也许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重要用途。

22、记得孩提时代,在家里缝缝补补是家常便饭的事儿。

23、在大小谎言之间权衡轻重,对海利来说是家常便饭。

24、赛前质询已经像赛后药检一样是家常便饭了。

25、笑在眉头,歌在喉头,盛会好景,差不多是家常便饭。

26、小民被欺,这历来是家常便饭。

27、土匪无恶不作,杀人放火是家常便饭。

28、琴棋书画信手拈来,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奇门遁甲家常便饭,文治武功不在话下,德容言功样样齐全,烹饪女红更是稀松平常。

29、为什麽学生下载有版权的音乐如同家常便饭?

成语解释和成语造句 篇10

日语的惯用句是日本民众在漫长的语言文化生活中逐渐创造并丰富起来的。它不仅在表达形式上生动活泼, 而且也形象地反映出日本民众的生活情趣、时尚以及他们的思维习惯, 是日本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惯用句大多都是用极简短的语言来表达, 不仅被广泛用于口头会话, 也常被用于文章之中。通过惯用句, 我们可以生动、幽默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例如, 日语中的足を洗う (洗手不干) 、鼻毛が長い (好色) 、猫の手も借りたい (非常忙) 等等, 而汉语当中, 也有很多的惯用表达。例如, “墙头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晴天霹雳”、“对牛弹琴”。这些表达在汉语中被分别归类在谚语、成语、歇后语等之中。由于在汉语中与日语惯用句对应的比例较大的是成语, 因此本文以成语为主要的比较对象。

不少学者专家都曾对中、日文的惯用句做过比较分析, 其中绝大多数是以身体词汇为中心的。而笔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 发现中、日文惯用句之间的关于动物的词汇也是很有趣的比较对象。例如:犬と猿の仲 (水火不容) 、猫に小判 (对牛弹琴) 、蚊の涙 (微乎其微) 、蛙の子は蛙 (龙生龙凤生凤) 。可见, 在日语和汉语之间, 表达意思相同的惯用句所使用的动物词汇是有不同的。从这一点上说, 对中、日与动物有关的惯用句做一个归纳和分析, 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是有必要的。

本文以日语常用惯用句词典中收录的惯用句为调查对象, 从中找出了与动物有关的惯用句231个;以汉语《通用成语词典》中的收录的成语为对象, 从中找出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惯用句124个;以这些惯用句作为例子, 重新整理归纳之后, 找到了两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试图从文化等角度来寻求其中的原因。

一、中、日语成语中的相同之处

(一) 有相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汉语

井の中の蛙 (井底之蛙) 蟻の穴から堤も崩れ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俎上の魚 (俎上肉) 虎に翼 (如虎添翼) 牛に経文 (对牛弹琴) 塞翁が馬 (塞翁失马) 虎の威を借りる狐 (狐假虎威)

(二) 动物词汇来源广泛

例如:汉语

一马当先亡羊补牢门可罗雀风声鹤唳打草惊蛇龙飞凤舞鸟语花香杀鸡取卵鹦鹉学舌噤若寒蝉

日语

足元から鳥が立つ頭の上の蝿も追えない鼠が塩を引く後の雁が先になる虻蜂取らず蟻の穴からも堤も崩れる蛙の子も蛙狐と狸の化かしあい犬に論語鰯の頭も信心から鵜呑みにする

(三) 动物词汇使用时所含的意义褒贬一致

在汉语中, 有“鹤发童颜”一词, 而在日语里, 有「鶴は千年、亀は万年」的说法。相似的说法请看下面一组:

虎の子 (珍贵的东西, 宝贝) 時に遭えば鼠も虎になる (耗子逢时也能成老虎) 馬を牛に乗り換える (弃优择劣)

而汉语中, 有“生龙活虎”、“鼠目寸光”、“马到成功”等等。对于“虎”“马”等动物词汇赋予了褒义的含义, 而“鼠”这样的动物, 中、日文中的惯用句里都赋予了贬义之意。

二、中、日语成语中的不同之处

(一) 汉日语惯用句的字数不同

汉语的惯用句以成语为例, 成语多为四字。而其他的, 如“拍马屁”、“背黑锅”等等多为三字。可以说, 汉语的惯用句字数相对固定。与此相对, 日语中的惯用句没有固定字数, 如上所举之例, 「魚は鯛」、「兔に祭文」、「雉も鳴かずば撃たれまい」等, 有三字, 也有四字或者更多字数, 没有一定的规律。

(二) 惯用句中使用的动物词汇有不同的倾向

汉语惯用句方面, 在《通用成语词典》中的123个关于动物的成语惯用句中, 有26个中包含了“马”, 13个包含了“虎”, 依次为“龙”, “牛”, “鸡”, “狗”等。

日语惯用句方面, 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常出现在惯用句里。例如:鯰、蛭、蛤、泥鰌、鱓、鯖、鰯、鯉、蛙、鰻、蝦、鯛、鰹等等。

(三) 惯用句中出现的动物词汇所含的意义褒贬不一致

如前所述, 中、日文中的惯用句中的动物词汇所含的意义褒贬一致的例子为数不少。但是也存在众多的褒贬意义不同的现象。例如下面一组例子。

烏のお灸 (小儿烂嘴疮) 烏の行水 (蜻蜓点水)

烏のぬれ羽色 (头发乌黑发亮, 象乌鸦沾水的羽毛)

亀の甲より年の功 (姜还是老的辣)

上面列举的日语惯用句中出现了「烏」 (乌鸦) 、「亀」 (乌龟) , 而惯用句本身并没有贬义之意, 甚至有褒义的表达。而这两种动物在汉语的惯用句中出现时, 例如爱屋及乌、缩头乌龟等, 有贬义之意。

类似的例子还有“虫”。日语中「虫がいい」表示自私自利。而在汉语用于贬义的较少。

(四) 汉日语中都有自己特色的动物词汇表达

汉语中关于“龙凤”的惯用句相当丰富。例如:龙飞凤舞、龙争虎斗、龙潭虎穴、乘龙快婿、龟龙麟凤、凤髓龙肝、凤子龙孙等等。这种表达方式在日语中甚少出现。

日语中「鳩が豆鉄砲を食ったよう」 (惊慌失措) 、「鳩に三枝の礼あり」 (有礼貌) 「虫が起こる」 (抽风) 、「虫が嫌う」 (不喜欢) 、「虫が鎮まる」 (消气) 等说法。前者的“鸽”在汉语惯用句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而“虫”在汉语惯用句中也不在表达人的情感上使用。

三、日语和汉语中惯用句表达方式异同分析

日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和动物有关的惯用句, 这些惯用句言简意赅, 形象生动, 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人和动物共同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 因此在人类的语言中出现大量和动物有关的词汇也是必然的。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不同, 在惯用句中的动物词汇的特点也存在差异。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 我们清楚地找到了汉语和日语惯用句在关于动物词汇之间的异同。想从几个方面来讨论一下存在异同的原因。

(一) 文化背景有相似之处

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生活在东亚的土地上, 并且两国自古以来交往频繁。因此两国人民的文化背景会存在一些共性。这种共性使人们形成了一些共识。另外, 由于日本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日本民族和汉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相似性更高。体现在关于动物的惯用句上的便是, 许多动物的文化内涵在中日两国人民的文化认识上是一致的。

例如上述所举的例子, 关于“虎”这种动物, 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日本人民都会想到它的威武、凶猛。而“鼠”, 在中国和日本都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动物。日本人民认为老鼠胆小, 猥琐, 所以有「頭の黒い鼠」 (家贼) 的说法。而在中国, 人们也有同样的看法, 例如:贼眉鼠眼, 用来形容人的长相猥琐。汉语中有“胆小如鼠”, 日语中有「鼠のように臆病」 (胆小如鼠) 。又如中日两国人民都认为“猪”是一种懒又笨的动物, 而“羊”却代表温顺善良, “兔”则是机敏迅速的形象。可见在大的生活背景相同的情况下, 惯用句中的关于动物的部分还是存在不少相同的表达习惯。

(二) 文化之间有差异冲突

虽然中日之间有一部分文化是重合的, 但是中国和日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中国是大陆国家, 而日本是岛国。因此地理环境, 价值观念, 风俗习惯都有不同。汉语和日语也各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它们对某一些动物的文化理解会有偏差。

例如“龟”, 中日两国人民都把它看成是长寿的象征, 但是在汉语中除了用于褒义的, 如龟鹤遐龄。还有在惯用句中出现“千年乌龟万年王八”来骂人的说法。相反, 如上所举的例子, 日语中的「亀」的褒义色彩较浓。在日本人看来, 龟是很吉利的动物, 也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就有「亀の年を鶴がうらやむ」 (鹤嫉妒乌龟的长寿, 贪得无厌之意) 。

此外, 上面的例子中提到的「烏」 (乌鸦) 在中日两国人民的理解中也有较大差异。在中国, 乌鸦和喜鹊是代表相反含义的动物。喜鹊是报喜之鸟, 是喜庆的象征, 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气, 而乌鸦确是不吉利的象征, 经常和死亡、恐惧及厄运联系在一起。乌鸦的啼叫也被认为是凶兆, 人们认为乌鸦的叫唤会带走人的性命, 抽走人的灵魂, 因此乌鸦是被中国人讨厌的动物。“爱屋及乌”, “天下乌鸦一般黑”中的乌鸦都是让人很反感的。而在日本, 乌鸦却是受到尊敬的鸟。据说日本人在处理垃圾时, 都会为乌鸦考虑, 把乌鸦能够食用的垃圾分开装袋以供乌鸦享用, 以致于乌鸦中也出现了“上班族”:为了能吃到不同地区的新鲜垃圾, 乌鸦们每天都很忙碌。另外, 在动漫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乌鸦的身影, 而它并不会带来什么坏运气。日本人认为乌鸦的叫声淳朴, 而喜鹊反倒是因为“喳喳”声, 被日本人看成是爱搬弄是非的长舌妇, 不受欢迎。所以在日语惯用句中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烏のぬれ羽色」 (头发乌黑发亮, 象乌鸦沾水的羽毛) 。

类似的这种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惯用句还有很多:

虫がいい (自私自利) 雀の涙 (微乎其微) 蛙の面に水 (满不在乎)

馬が合う (投缘) 猫の手も借りたい (人手不足) 犬と猿 (水火不容)

(三)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在部分关于动物的惯用句中, 中日两国用不同的动物形象来表达了同一种意思。例如, 汉语中的“对牛弹琴”, 日语中有多种表达, 分别是:猫に小判, 牛に経文, 豚に真珠, 馬の耳に念仏, 犬に論語, 等。

另外, 汉语的“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霸王”, 日语中有「鳥なき里の蝙蝠」。汉语的“守株待兔”, 日语中有「柳の下にいつも泥鰌はおらぬ」等等。

除此之外, 在上述的比较之中, 提到了鯰、蛭、蛤、泥鰌、鱓、鯖、鰯、鯉、蛙、鰻、蝦、鯛、鰹等等词汇。例如:

蛙の子も蛙, 鰻の寝床, 蝦で鯛を釣る, 鯖を読む, 鯰に瓢箪, 蛞蝓に塩, 等。

由于日本四面临海, 陆地面积狭小, 日本人的食物中鱼类产品占了很大比例, 因此创造出了很多和鱼类相关的惯用句。而中国由于地处亚洲大陆, 中国人长期生活在农耕文化和畜牧文化之中, 因此对陆地动物更为熟悉。所以汉语中和“马”、“牛”相关的惯用句则较常见。

四、结语

本文以与动物有关的惯用句为例, 试探比较了汉日语惯用句。通过比较分析,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异同点存在的原因。中日两国由于文化的差异, 对动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 要想更好地理解日语惯用句, 我们必须熟悉不同文化下动物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惯用句。

作者简介:张敏 (1983-) , 女, 江西玉山人, 研究生在读, 讲师, 日本文化方向。

摘要:随着中国与日本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中国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日本, 学习中文的热情也很高涨。自古以来, 中国的汉语与日语文字之间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日语从五十音图到各种短语表达, 都借鉴了汉字, 深受汉语的影响。因此, 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总是不自觉地受到母语汉字的影响, 从字的表面来理解日语, 这也造成了不少的错误影响。而在这之中, 最为典型之一便是惯用句。

上一篇:数学系教育实习报告下一篇:教研室工作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暨教研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