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建设康复医学科

2024-11-29

技术建设康复医学科(共9篇)

技术建设康复医学科 篇1

2014年和硕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德医风建设工作计划

2014年,康复医学科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提升科室全体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提高队伍思想素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优化服务风气,为了更好地抓好医德医风教育工作,现将医德医风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卫生、促进社会和谐。

二、总体目标:

通过医德医风建设,贯彻“以人为本、德高医精、诚信守法、群众满意”服务宗旨,使广大医务人员自觉提升医德修养。以热爱专业、献身医学为前提,倡导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具体措施。

(一)政治理论教育。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政治思想觉悟。

(二)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四、工作原则:

1、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一把手”亲自抓、总负责,分管领导既对分管的业务工作负责,强化行风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领导责任制。

2、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既从严治标、更着力治本、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3、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立足自身,着眼全局,总体规划,注重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严肃查处和教育引导的整体效能。

4、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借鉴兄弟科室的有益做法,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

五、主要任务:

医德医风建设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社会和群众的满意度,要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体系建设。以加强医德医风宣传教育为重点,修订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强调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强化监督、考评、整改和提高。

(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行风建设

1、医德医风宣传教育要以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为重点。以实现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组织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党纪政纪和规章制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强化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

2、医德医风教育要面向全体医务人员。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重,自觉遵守纪律和规程,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弘扬正气,要深化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的发展原因。要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新职工上岗培训、医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内容。

3、构建科学的医德医风宣传教育工作新格局。要把医德医风宣传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教育总体部署,完善宣传教育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改建工作方法。要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医务人员自觉践行依法执业、诚信诊疗、诚信收费、诚信服务、廉洁行医的行业风尚。

(二)强化医德医风制度约束

1、建立健全医德医风基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八不准”),探索和完善医德医风教育培训,告知承诺,考核评估,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医德医风重点问题的治理力度。

2、狠抓落实医德医风制度。要将医德医风制度执行情况与医务人员岗位、职务、职称、奖金、评优创先挂钩,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纪律、经济处罚、组织处理,限制从业资格等方式和手段,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违法案件。

3、开展医德医风综合考评。要组织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进行定期考评,明确考评内容,规范考评程序,完善考评方法,确保考评取得实效。

4、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问卷函调、开展工休座谈会,护士长深入

病房与患儿家长沟通等渠道,自觉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

三、抓医德医风建设做到务实不走过场

(一)把医德医风教育与医学工作教育及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相结合。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与病人、集体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同有关职能科室定期、不间断的对临床各科室进行医德医风测评,如召开病人及其家属和社会座谈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开展病人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满意度调查、测评等。

(二)抓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一切为病人着想。做到思想上尊重病人,感情上体贴病人,行为上方便病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以良好的医德、医技给病人提供高质量、高水平、快速、安全、质优价廉、收费合理的全方位服务,做到使病人满意在我院。

(三)抓行风建设,转换角色,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和体谅病人的痛苦、愿望和要求,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把抓好行风建设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如经常开展我是一个病人的大讨论,坚决杜绝过去病人反映的就诊时遇到的“路难走、门难进、医务人员脸难看、话难听、气难受的衙门作风”。并且强调人人要立足本职做奉献,从领导做起,从我做起,从源头抓起,扭转不正之风,树立医院行业新风尚,树立白衣天使新形象。

(四)教育医务人员增强自律性,敬业爱岗,上班时不得串岗、脱岗,更不得迟到早退。做到建章立制,奖惩分明,警钟长鸣。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都要视病人如亲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严禁在临床工作中出现对病人生、冷、硬、顶的不良现象和对病人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坚决杜绝收受红包,一旦发现,及时严肃查处。要求大家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人在位、心在岗、规范操作,一丝不苟。把“安全来自警惕,差错事故出自麻痹”这句话牢记心中,切实做到警钟长鸣。

和硕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二〇一四年一月六日

技术建设康复医学科 篇2

关键词: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近年来工业化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健康观念的更新、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服务功能的拓展,康复医学成为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学涉及到神经康复、心功能康复、肺功能康复、骨折后康复、烧伤后康复、老年康复、残疾人职业康复等众多领域[1,2,3,4,5]。然而,由于观念落后、认识局限、经验不足,我国的康复医学工作发展不甚理想,尤其在康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发面重视不够。鉴于上述情况,为了解我国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现状,笔者对此进行综述,以期找出存在问题,探索管理对策。

1 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数量

目前,我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中国大陆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的人数与人口的比例是0.4人/10万人口。

1.2 从事康复专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

东部沿海地区一、二级医院康复工作人员中毕业于康复医学专业的仅占5.8%,三级医院中仅占12.2%,其他均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中医等专业[6];西部地区康复专业工作人员中毕业于康复专业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2.4%[7]。

1.3 从事康复专业工作人员的学历结构

调查显示[6,7,8]从事康复医学的工作人员中主要为中专生,占总数近乎一半;其次为大专生,约占1/3;本科及研究生学历者占很少一部分;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更是凤毛麟角,仅占约5%。且有研究显示,一、二级医院从事康复工作人员的学历结构显著低[6]。

1.4 从事康复专业工作人员的职称结构

1.4.1 康复医学科负责人的职称结构。

康复医学科负责人作为技术工作的指导者和业务工作的管理者,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东部沿海地区三级医院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中高级职称约占70%,二级医院学科带头人中高级职称约占4 0%(其中部分是由其他科主任兼任),一级医院学科带头人没有高级职称[9,10]。西部地区康复医学科负责人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25.5%[4]。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的职称在我国的东、西部有明显区别;而且一、二级医院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的职称结构显著低于三级医院。

1.4.2 康复医学专业工作人员的职称结构。

东部沿海地区三级医院康复医师高级职称的约占3 0%,中级约占45%,初级约占25%;二级医院康复医师高级职称的约占20%,中级约占40%,初级约占40%;一级医院康复医师无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约占10%,中级职称约占20%,初级职称约占70%[8,9]。各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均无高级职称,而且中级职称的比例小于1/3。西部地区康复医学专业人员中,无论是医疗人员还是护理、技术人员,能级层次都偏低,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医疗人员仅占40%左右、护理人员不到10%、技术人员完全空档[4]。一项对687名康复医学进修人员的调查[10]也显示康复治疗科室的进修人员以初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仅占2.1%,这和现在医院康复治疗师的职称现状相符。康复医学专业工作人员的职称在我国的东、西部有明显区别。

2 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中存在的问题

2.1 从事康复工作的人员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康复技术人才的缺口非常大,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的人数与人口的比值平均约为70人/10万人口,而我国仅为0.4人/10万人口。据估计,到2015年,我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

2.2 缺乏专业的康复人才

根据从事康复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虽然经济基础薄弱,康复医学建设相对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起步较晚,但康复专业人员的专业结构与沿海地区没有很大差别。但是整个康复专业工作人员中毕业于康复专业的人才很少,主要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通过去国外进修或在国内的康复机构进修一段时间,然后直接成为康复医师或治疗师,而且很大部分未经康复正规培养或康复短期培训[8],基层医疗机构(一、二级医院)中更加缺少经过培训的康复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是制约康复医学发展的瓶颈[11]。

2.3 从事康复工作的人员学历偏低

根据从事康复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可以看出,我国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偏低。康复治疗师学历以中专为主,这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国外的康复专业工作者一般都具有较高学历,例如美国的康复医师大多来源于各临床专业的高年资医师,一般8年以上的临床医师才可有申请担任康复医师的资格[12];国外的康复治疗师也多为大学本科毕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术,并有硕士和博士治疗师,专业素质高,研究能力强。

2.4 从事康复工作的人员结构失调

有资料报道[4],中等发达国家中卫生技术人员高、中、初比例为1∶3∶1,而我国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能级结构明显失调,主要表现在高级人员明显不足,初级人员相对过多,尤其是从事康复技术工作的人员。能级结构不合理的后果,将会导致诊疗水平下降、工作效率不高。

3 对策

3.1 加大康复医学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康复意识

我国应从医疗体制上重视康复医学,加大康复设施的投入,大力宣传康复医学,加强康复人才的培养,从而逐渐缩小我国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13]。对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康复意识推广和提高尤其重要,可以通过康复医学的知识讲座,或在各个临床学会的年会上加入康复医学的专题及行业网站等形式来推广康复意识;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对广大市民和患者进行康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普及和提高全民康复意识。

3.2 增加康复专业人员配备数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康复需求

以上数据显示,从事康复专业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已成为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国家已经把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的数量作为医院开展康复医学科的标准[14],但是康复专业人员的数量仍然太少,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康复需求。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一、二级医院)康复专业工作人员配置力度,满足康复服务的需求,提高伤病残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3.3 重视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要把培养康复医学人才放在首位[15,16,17]。在2007年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李建军主任提出应把康复人才培养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我国应采取多种培养形式,既要在大学或医学院设置康复医学系、物理治疗专业、作业或职业治疗专业,也要考虑更多的建立专门的康复学院或康复医学院,培养专门的康复人才,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在职医务人员康复知识的指导和康复技能的培训。通过与国际合作,利用国外选进的康复服务技术培养康复人才是一条捷径。目前康复治疗师的需求缺口在二级、一级医院和社区尤为突出,故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应当既注意培养掌握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康复治疗师,又要培养掌握社区康复适宜治疗技术、为基层医院及社区患者需要的康复治疗人才[17]。

3.4 重视康复医学高等教育,提高康复专业水平

我国要按照全球职业医师最高五星级[18]的标准进行康复医学教育和提高专业素质。采取多层次的培养模式,康复医师的学历层次应鼓励达到硕士及硕士以上,康复治疗师的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层次的治疗师应达到一定的比例。

3.5 优化康复专业人才能级结构,促进康复医学科合理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康复专业工作人员中职称比例能级结构不合理。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康复医学职称评定体系和考核制度,合理搭配高、中、初级职称,根据人才的需求适当增加高级职称的编配,以提高康复专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

3.6 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技术,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医学优势

技术建设康复医学科 篇3

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是个年轻的团体。团队是项目发展的核心,构建有温度团队,确定我们目标明确,方向一致,才能确保项目的良性发展并不断完善。

一、制定一个有温度的发展规划

1、科室发展规划

一个有温度的科室发展规划,必须是全员参与,大家明确科室的发展目标,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主任可以按规划安排和督促工作,科室人员按规划去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科室也会关注到每个人的需求,每一个小我的进步,造就一个不断强大的科室。

前期采用SWOT分析科室现状,集中全科所有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分析科室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制定合适的对策。分别从技术技能、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组织管理体系、人力资源五大方面进行优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我们在技术,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组织管理体系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然后根据SWOT分析结果,采取SO对策制定科室发展总体思路。

2、学院发展规划

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负责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的申办和规划,学院的建立为学科的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学工作的开展磨练了我们的团队,源源不断的优秀毕业生为我们科室的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南方医科大学自2008年开始招收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并培养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人才。康复医学院成立于2011年,在2013年被评为广东省试点学院,并开启了康复医学院试点学院的全面建设。

学院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为国际公认的治疗师六大职业核心能力:人文关怀、职业伦理、专业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团队合作、终身学习为中心,在试点学院的契机下,培养出具有优秀技能、同理心和职业素养的康复人才。我们将人文的情怀在教学设计中提前植入,希望培养出有情怀的、善于跨界资源整合的创新人才。

二、选择有温度的管理模式: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个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充分整合,实现或超过设定目标和期望的过程。

2012年,我们引入项目管理,开始运用在学院的项目管理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4年,科室陆续开展微信推广、品管圈建设、患者俱乐部、网络课堂、随心手愈、医生护士治疗师个人课题等多个项目,我们需要一个能全面监测项目发展的工具来规范管理,于是,我们将项目管理独立运用在科室项目上。

以往传统的做法,当科室需要发展一个新项目时,我们会将医生部、护理部、治疗部函括其中,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不同部门需要不断进行协调,无疑增加了项目成本,影响项目实施效率。而项目管理则改变了这一做法,不同部门的成员因为某一个项目而临时组成团队,所有成员都是核心骨干,效率大为提升。

项目管理主要通过启动、规划、实施、控制与收尾等过程进行,以科室产学研用项目——“随心手愈”为例,该项目目的是通过临床研究实践,建立完善的手工治疗智能化体系,实现市场价值。在随心手愈启动前期,我们经过了一系列的临床和市场调研,因为每一个项目的开展,都要投入一定的有形或无形资产,为了减少风险,实现产出最大化,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项目的顺利开展,无论在前期启动,还是中期监控、后期收尾,实现有效沟通是基础,我们采用项目会议的方式来实现最大化的信息共享,各项目负责人直接对科室领导层负责,并指定项目成员将信息条理化保存,记录会议纪要,项目资料电子化,项目汇报中,阶段目标和时间节点则成为衡量工作完成进度的重要指标,这也是领导层把控项目发展的关键,会议结束后,明确下一步任务,责任到人。

三、选择有温度的执行方式

传统的主任任务分配方式不利调度人员积极性,我们采用大家参与科室规划制定,根据科室规划,结合科室现有资源条件和个人实际情况,自己选择课题执行,由“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根据分组检查督促,取得好的效果。

康复医学科 篇4

一、医务队伍组成

作为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应该至少具有1名副高以上任职资格的医,5名初级以上资格的康复医师,5名康复护士名,和10名受过培训的康复治疗师,其中康复治疗师又分为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师等人员,分别治疗相应的功能障碍患者。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程序,一般是先由康复医师诊断患者病种及其功能障碍的程度类型病种,然后下达治疗处方处方给康复治疗师给康复治疗师给康复治疗师,组织带领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对患者共同实施完成康复治疗的过程,此为康复医学科的医疗模式。

二、设备配置

我院现有康复治疗设备:中频电疗仪、高频电疗仪、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电针治疗仪、颈椎牵引机。但是现有设备却还远不能满足康复医疗及建科的需要,根据 “标准标”及我院医疗需要。建立康复医学科仍需配置的设备有:

1、物理治疗室:

运动治疗:训练用软垫,肋木,姿式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训练用棍和球,轮椅,砂袋和哑铃,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设备,电动起立床,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平衡训练设备等。

其它物理治疗:低频脉冲电疗机,磁疗机,超声波治,蜡疗设备,紫外线治疗机,冷疗设备、腰椎牵引设备、,气压循环治疗仪。

2、作业治疗室:

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备等。例如:沙磨板,插板、插件、螺栓,训练用球类,拼板拼板拼板拼板,,积木,橡皮泥,木工金工用基本工具,编织用具等。

3、言语治疗室:

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例如录音机、言语治疗机,吞咽障碍治疗仪,言语测评和治疗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非语言交流用字画板等。

4、传统康复治疗室:

针灸用具,电针治疗仪,火罐,人体经络穴位示意用品、模具,按摩用润滑液、中医润滑液等中医康复设备。

5、康复评定室:

肌力计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认知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例如肌力计,关节功能评定装置,其它常用功能测评设备。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测评设备,肌电图及其它常用电诊断设备(功能测评设备可与其它临床科室共用)。

6、信息化设备:至少配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三、确定收治病种

1、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等);颅脑、脊髓损伤;;脑肿瘤术后;各种缺氧性脑病(包括植物状态);各种脑炎、脑病后;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颈腰椎病;周围神经损伤;格林格林格林格林----巴利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肌病等肌病等肌病等肌病等。。中枢性面瘫以及周围性面瘫、小儿脑瘫引起的智力及体格发育迟缓

2、痛证:颈椎病、腰椎间突出症、颈腰椎骨质增生、急性腰扭伤、急性踝关节扭伤、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慢性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四肢风湿关节痛、类风湿关节痛、落枕、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征、头痛、三叉神经痛、膝关节退行病变

3、运动功能障碍:各种创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及骨科手术后或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

4、头痛、头晕、失眠症、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的系统康复治疗。

5、其他功能障碍:

痪:偏瘫、截瘫、脑瘫、周围性瘫痪。

言语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言语失用;广泛智能损伤性言语障碍。感觉障碍:各种深、浅感觉障碍。摄食吞咽障碍。

失认症:体像障碍(单侧忽略、左右分辨困难、手指失认、躯体失认、疾病失认等);空间关系紊乱;失认(颜色失认、颜面失认、触觉失认等)。

失用症:意念性失用、意念运动性失用、结构性失用、穿衣失用、步行失用)。记忆障碍、注意障碍、思维障碍。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协调、平衡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功能障碍

康复医学科培训标准 篇5

发布时间:2008-7-20 信息来源:本站

康复医学科细则

康复医学科是使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使各种原因导致身心功能障碍的伤病患者和残疾者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功能得到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专科。它针对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后身体功能、个体活动功能和社会参与功能的改善。康复医学科包括:神经康复专科;骨关节康复专科;心肺康复专科;慢性疼痛康复专科等亚专业,还包括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等亚专业。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3年,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康复医学亚专业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通过3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受训者掌握本学科常见的伤病和/或残疾的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方法,掌握相关学科的临床诊疗基础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科临床康复的诊治工作,初步了解本专科临床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方法,并学会康复医疗组的管理方式。

二、培养方法

第1年在相关临床科室轮转,重点了解并熟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和内科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关临床轮科培养的时间安排 轮转科室名称 时间 神经内科 3个月 神经外科 1个月

骨科(包括脊髓损伤)4个月 心内科 1个月 呼吸内科 1个月

内分泌科(重点糖尿病)1个月 风湿病科 1个月 总 计 12 个月

注:上述轮转时间和顺序,各培养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

相关临床轮转培养1年结束,经执业医师考试合格后进入康复医学科专科培养,时间为2年。重点培养专业为康复治疗学、临床住院康复(包括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内儿科康复等)及康复医学科门诊(包括疼痛、肌电生物反馈等)。

康复医学科专科培养的时间安排 分类 时间

物理治疗 3个月 作业和言语治疗 3个月 神经康复 6个月 骨科康复 6个月 内儿科康复 3个月 康复门诊 3个月 总计 24个月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第1年,在相关临床科室(12个月)。1.神经内、外科(4个月)

掌握:脑和脊髓损伤神经科常见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临床治疗要点;神经科物理检查;基本掌握神经科常见病CT、MRI读片、肌电图分析。

熟悉:神经科常用药物;神经疾患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防治。神经科轮训期间要求诊治的病种及例数 病 种 例数(≥)

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TIA等)20 颅脑外伤 8 周围神经病(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等)4 脊髓疾患(包括脊髓损伤,急、慢性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炎等)2 帕金森氏病 2 老年性痴呆 2 肌电图(老师指导下操作和作出报告)4

2.骨科(4个月)

掌握:各部位的骨折、截肢、手外伤、关节置换术、颈椎病、腰椎间盘病变、脊髓损伤等的临床诊治与处理。熟悉:骨科物理检查,熟悉常见骨科疾病的X线片、CT、MRI读片。

了解:骨科常见病(关节置换、颈椎病、椎间盘病变)的手术指征、手术前后的处理原则。骨科轮训期间要求诊治的病种及例数 病 种 例数(≥)颈椎病 10 腰椎间盘病变及其它下腰痛 10 骨折(各个部位)8 脊髓损伤 6 手外伤 5 关节置换术 3 截肢 2

3.内科(4个月)

掌握内科常见病的临床检查、诊断及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其中必须掌握的内容:

(1)心内科:高血压病诊治原则、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心律失常的处理,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及常见疾病的心电图诊断,心肺复苏技术。(2)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诊断和治疗原则。(3)内分泌科:重点是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

(4)风湿科: 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内科轮训期间要求诊治的病种及例数 病 种 例数(≥)高血压病 10 冠心病 5 心律失常 3 COPD 4 糖尿病 4 骨关节炎 4 类风湿性关节炎 2 强直性脊柱炎 2

相关技术操作培训 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心电图阅读 6 心肺复苏技术 2

(二)第二、三年在康复医学科内专科培训。

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康复医学专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病历的特点,能完整的收集病史,做好功能检查和测评,书写病历;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并熟悉常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假肢和矫形器装配的特点、适应症和使用注意事项;在本阶段的后期进行临床康复的深入培训,进一步打好临床康复的基础,提高对各类常见伤病、疾患和残疾的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的能力。本阶段结束时达到康复医学科专科医师准入的水平。初步掌握本专科临床研究和教学的方法。了解康复治疗组的工作特点。1.康复治疗科(6个月)康复治疗科技能训练的安排

名 称 时间 物理治疗 3个月 作业和言语治疗 3个月

2.神经康复(6个月)

掌握神经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方法;能够制订完整的康复医疗计划;掌握康复治疗的手段和方法。神经康复专科技能训练的安排 疾病名称 康复例数(≥)

脑血管病 20 周围神经疾患 5 颅脑外伤 8

3.骨科康复(6个月)

掌握骨科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骨科康复专科技能训练的安排 疾病名称 康复例数(≥)腰椎间盘病变 10 颈椎病 10 脊髓损伤 5 骨折 5 手外伤 5 周围神经损伤 4 截肢 2 关节置换术 2 慢性疼痛的康复可结合骨科康复专科技能训练安排进行。4.内、儿科康复(3个月)

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方法,能够制订完整的康复医疗计划及治疗方法;掌握儿童脑瘫康复的评定、康复计划制订的原则和康复治疗方法。专科医师内儿科康复专科技能训练的安排 疾病名称 康复例数(≥)高血压(不同类型)4 冠心病(不同类型)4 COPD 2 糖尿病 4 风湿性关节炎 6 脑瘫(不同类型)6

5.康复门诊(3个月)

掌握神经科、骨科、内儿科常见疾病的门诊康复评定和治疗;掌握疼痛康复的评定、康复计划制订的原则和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神经阻滞治疗和各种类型疼痛10例);掌握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方法(操作3例);掌握假肢佩带的原则和方法,能开出假肢、矫形器处方(不同类型5例)。通过参加医学临床及康复临床实践,在康复医学培训期间,受训者必须掌握广泛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技术、经验和适当的能力。熟悉常见疾病的医学诊断处理,稳定病情以创造强化康复的条件,掌握康复评定方法,制订出完整的康复医疗计划,并能带领整个康复医疗组实施康复处理,达到预定的康复后果。

(三)课堂学习

1.时间:培养基地每周应为全体受训专科医师开设下列课程。

表10 受训医师后2年期间参加课堂学习的数量要求 教 学 内 容 时间 病例讨论会 2小时/次 文献报告会 2小时/次 小讲课 0.5小时 科研讨论会

科技论文和科技英语写作 1小时/次 专科医师理论课

高级康复医学专业课 2小时

2.讲课、自学和临床实践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康复医学相关的物理学和发展史;

(2)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肺系统、疼痛等的功能评价;(3)确定残疾的水平;数据的采集和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的解释;(4)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等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5)注射技术、肌电生物反馈技术等的应用;

(6)为假肢,矫形器,轮椅、移动设备,特殊床和其它辅助设备设定处方;(7)掌握神经心理学、一般心理学和职业能力的测试及方法;(8)在治疗室或实验室,熟悉康复医疗设备的安全、保养、实际操作;(9)儿科的康复;(10)老年病的康复;(11)运动医学的康复;(12)残疾的预防;(13)康复管理;

(四)较高标准

(1)应对本专业国内、外的近三年进展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能独立指导和带领康复医疗组完成整个康复计划,取得良好的康复后果。(3)外语(英语)应达到六级。

(4)能进行医学院本科或相应水平的教学。

(5)能参与本专业相应的科研工作,撰写杂志论文1篇。(6)最终应有以上五个方面上级专家的证明文件或考试成绩。(7)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网络,阅读因特网上的文献资料。

四、阅读参考书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编,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华夏出版社,1998 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华夏出版社.2003年 缪鸿石主编,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DeLiSa JA.Rehabilitation Medicine.Principles and Practice,3rd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Raven,1998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国临床康复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亚专科培养阶段(第4年)待制定 参与制定本细则人员 执 笔:(以姓氏拼音为序)卓大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茂斌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康复科 宋为群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康复科 高谦

康复医学科科室奖惩制度 篇6

第一章 总则

为了确保康复医学科工作质量和正常秩序,强化科室管理,健全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监督约束机制,在职工中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以经济杠杆为手段,从严治科,充分调动全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依据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和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结合医院、科室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奖则

奖励对象:科室医技护人员。

奖励方式:以精神奖励为主,适当给予奖金或奖品。成绩特别突出者,由科室积极向医院推荐,争取更高奖励,作为晋职、晋升考核聘用依据。奖励时间:随时奖励和年终奖励相结合。

奖励范围:在工作中能顾全大局,能正确对待各种复杂事件,并能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使事件得到妥善处理的。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在扶贫、助残等各项医疗卫生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在改善服务或管理方面献计献策且被采纳,效果突出的。积极研究、推广新技术、新项目,为科室创造良好效益的。个人得到新闻媒体正面报道表扬者。坚持优质服务,尊重服务对象,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深受群众赞扬的;或由于医德医风好,技术精良,收到病人的表扬信、感谢信、锦旗、牌匾等,或拒收红包的个人。

第三章 医德医风罚则

1、不能与同事密切配合完成应共同完成的工作任务者;或诋毁他人、抬高自己者;或给集体、同事不搭台、不补台,甚至拆台者;或挑拨离间,影响团结和工作者。给科室或他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者,视情节轻重,且上报医院,不得有评优、晋升资格。

2、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发生冷、硬、顶、推、拖者,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

3、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对医疗服务不满意,医护人员没有给予很好解决而使病人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投诉的,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

4、科室社会满意度在85%以下的,扣发100元。满意度在75%以下的扣发300元。

5、收受患者及其家属的“红包”、物品,除责令如数退还外,按收受红包金额或物品价值的3倍处罚,并进行通报批评。如对馈赠钱物当时难以谢绝的,须立即上交科室,由科室负责人与当事人一道适时退回;对无法谢绝的钱物要及时报告并上交院部,由院部处理。

6、向病人或其亲属暗示,索要钱物,除如数退还外,按索要钱、物(折款)5倍罚款,并进行通报批评;发生两次及其以上者,除罚款外,上报医院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7、不服从工作安排或调动,或者未经请假或请假未批准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含无故超假不归、先休后请假),均视为旷工。

技术建设康复医学科 篇7

广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康复医学教学水平在全国也处于比较落后的层次。因此,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如何在向发达地区学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 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专业建设规划, 这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 为此, 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建设。

1 校企合作, 发挥“双师”优势, 构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师资平台

由于专任教师严重缺乏, 而且在短时期内无法得到补充, 因此, 利用康复学会, 聘请市内各“三甲”医院康复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就成为首要工作。柳州市早在1997 年就开始开展康复医疗工作, 6 家“三甲”医院先后成立了康复医学科, 在2000 年成立了康复医学会, 康复从业人员有一百多人, 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从业者达到三十多人。经过多年的培养、外出进修学习以及人才引进, 我校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康复医学队伍。

(1) 根据现实情况, 我们依托市康复学会, 选择具有丰富临床康复工作经验的专家以及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师13人, 组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整体专业建设、改革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研究, 制订专业课程标准, 指导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指导就业和开展校企合作, 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业讲座, 为专业建设把握方向[1]。

由各医院康复医学科推荐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表达能力较强的康复医师和治疗师, 经过审核、试讲, 聘请了10人担任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业课的任课教师,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针对部分兼职教师临床经验丰富、教学经验和技巧不足的情况, 对所有兼职教师进行了教学培训, 从教学大纲制订、教案书写、PPT制作、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集体或个别培训, 上课前需进行试讲, 并将试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 进一步提升了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中, 根据兼职教师的特长安排专业课程, 由于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教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临床实例, 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由于“双师型”教师均来自临床一线, 他们对临床需要的技能及理论有深刻的感受, 传授的都是临床最需要的知识, 让学生受益匪浅,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在构建专业课师资平台的同时, 也对基础课的师资进行整合。绝大部分基础课教师对康复医学不甚了解, 而是根据其他专业 (如护理、药学、影像等专业) 的授课经验来进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础教学。因此,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师资进行更为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是关键。我们与担任专业基础课, 如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运动学基础等的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 向他们介绍康复医学以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鼓励他们参加康复学术活动, 并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解读, 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同时明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基础课教师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 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听课情况进行教学改革, 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广泛调研, 明确目标,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为了解广西的康复医学、康复教育及就业的实际情况, 我们进行了广泛调研。全区14 个地级市及其所辖的县、乡综合医院、康复专科医院、中医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的有95 家, 其中有康复住院病区的65 家。该95 家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执业医师共计823 人, 住院医师、治疗师469 人 (占56.99%) 。医师、治疗师学历:博士学位0 人, 占0.00%;硕士学位59 人, 占7.17%;本科学历307 人, 占37.30%;大专学历312 人, 占37.91%;其他145 人, 占17.62%。医师与治疗师之比为1∶0.69。

从以上数据分析, 广西“三甲”医院中, 大多数建立了康复医学科, 但发展情况参差不齐;二级医院大部分没有设立康复医学科, 综合康复医学机构大多在残联、民政系统管理下, 个体康复机构数量少、水平低, 很多只是托管;社区康复机构的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受医疗体制、医疗保险等的制约, 康复医学科在综合医院中处于从属地位, 没有发展成为优势学科。各级医院的康复医学人才缺乏, 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广西开展康复职业教育的院校有7 所, 6 所为大专层次, 1 所为本科层次 (2016 年开始有毕业生) , 每年毕业人数不到500 人。

(2) 根据调研结果,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 我们明确将学生定位为大专层次, 是为疾病伤残患者直接进行康复治疗的一线人员, 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基础上, 较系统掌握现代康复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 具有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一定的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高素质基层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3]。因此, 在能力目标上, 要求有良好的医德和职业素养、超强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同时让学生走出去, 到残疾人家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切身体会残疾给残疾人及其家庭带来的巨大影响;到特殊教育学校及儿童康复中心与残疾儿童开展联谊活动, 深切体会这一社会特殊群体对康复的迫切需求, 让学生从对康复不了解到热爱康复专业, 从而自愿投入学习中。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 年制订的《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基本标准》,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 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实训要求进行改革和修订, 根据用人单位对康复治疗师的要求,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制订、修改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确立以康复评定技术、物理疗法技术、作业疗法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疾病康复为核心课程。

(3) 在教学上, 我们根据人才培养方案, 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 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在一体化实训室内进行, 将理论授课、操作演示、操作练习有机结合, 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在教学形式上采用PBL、情景再现、角色扮演、小组工作、学生互教互学等多种模式, 以教师导学为主, 学生主动学习并参与教学全过程, 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也让学习过程充满活力和趣味性。为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对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相应改革, 将传统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方式改为“平时考核+操作考核+理论考核”的综合形式, 操作考核的比重占30%~40%, 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意识。

3 理论与实践并进, 大力开展实训基地建设

(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门对理论及操作水平都要求较高的医学专业, 因此, 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显得相当重要。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初级学习的重要场所, 为此, 我们设立了带有全套多媒体设备的一体化PT实训室、OT实训室、ST实训室、物理因子治疗室、ADL实训室、康复工程室和传统康复实训室, 占地面积近500 平方米, 配置了与临床同步的康复评定及治疗设备, 康复设备价值一百多万元, 保证了实训场地和康复设备上的领先优势。

(2)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有近十个月的校外实习, 是继学校教学之外的又一重要时期,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整个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为此, 我们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了充分调研,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 选择在康复治疗领域有影响力, 康复临床与科研、教学开展得比较好的临床综合医院和康复机构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的优势通过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在2012 级、2013 级学生身上得到了体现。带教教师对2012 级、2013 级学生的基础理论、操作能力、职业素养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绝大多数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带教教师的认可, 带教教师能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临床操作。2012 级66 名毕业生中有十多人进入“三甲”医院工作, 其他大部分学生也找到了工作, 就业率达96%, 专业对口率达93%。

摘要:广西柳州属于西部地区, 康复医学发展水平落后, 康复职业教育在师资等各方面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充分调研, 有效利用临床康复资源, 发挥“双师”优势, 构建师资平台, 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西部地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方琼.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15) :5-8.

[2]马雪真, 唐燕, 陈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研究[J].当代医学, 2015, 21 (29) :163-164.

技术建设康复医学科 篇8

关键词:康复专业 中医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14-01

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因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中医学在医学高专康复专业设置为必修课程,其目标就是希望康复专业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脏腑、病因病机、中药、方劑、针灸等基本知识,接受传统医学熏陶,开拓临床思维、丰富诊疗手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康复专业中医学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康复专业的特点

康复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康复治疗技术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康复治疗专门技能,具备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健康促进、康复护理等工作的能力,成为康复领域内富有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康复专业中医学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专科诊疗知识,了解中医学养身预防等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判断分析能力,充分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去诊察病情、识病辨证能力,从而为临床各科奠定理论基础,具有对基层群体进行健康、养生、疾病预防宣教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备慎独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情感和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

3 康复专业中医学教学体会

3.1 PBL教学模式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是基于现实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学生专题或具体病理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以“七情”章节为例:收集学生们熟悉的案例,他们在中学时学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可询问学生范进中举后出现何种状况?后来又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答曰中举后狂喜过度导致癫狂,后来老丈人一巴掌将其打清醒。以学生们熟悉的案例将其注意力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继续给出问题,《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终日抑郁而致肺痨?《三国演义》中周瑜为何被诸葛亮三气而吐血身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引出中医基础知识中“七情”的相关概念及致病特点。学生兴趣很浓,教师可以再次深入询问生活中哪些疾病多与情志有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在课堂进行全班讨论,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人发言,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接受提问,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西医知识解释相关问题,可以提出质疑甚至反对意见。最后由老师总结巩固知识要点。PBL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对所学知识以分析评价、质疑问难,形成探索性、批判性思维,有利于中医知识的掌握。

3.2 丰富教学手段

中医学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例如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行生克的规律、阴阳消长的规律,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领会其内涵。如充分利用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嵌入flash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加以展示,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有机组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掌握。在讲授腧穴取穴法、针刺手法、灸法、推拿手法等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逻辑思维,又能增强记忆效果。在讲授望诊时尤其是舌诊,比较相近的舌色、舌苔如红、绛、紫,舌苔的腐、腻、滑等表象,如果仅凭语言叙述很难让学生领会,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不仅可以增强效果,而且令学生印象深刻。

3.3 加强传统文化熏陶

中医学的发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联的,在讲授中医学课程时适当联系传统文化、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中国绵延几千年的中医学,在漫长的萌芽、成长、成熟、繁荣中,形成了自身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从耳熟能详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到“医乃仁术”等至理名言,都表明医者要有高尚的医德。我们提倡学生除了认真钻研本学科课程之外,也要博览医古文和中国医学史等书籍,教育学生学习历代名医宽厚的文史哲知识功底和高尚的医德风范,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教育[1]。

3.4 理论课与实训课相融

大多数康复专业的学生对中医学中的针刺手法、灸法、推拿手法等都很感兴趣,但由于中医学教学存在课时少、内容多、实训课时有限等问题,因此,不能使学生充分地掌握这些常用技能。根据存在问题我们教研室对中医学教学作了一些改革尝试,在理论课上有针对性的进行针刺示范、灸法示范和推拿手法练习,重在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将理论课与实训课相融,达到理论保证实训,实训促进理论的效果。

3.5 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中医学虽然是传统医学,但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绽放出耀眼光芒。为了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我们固定每周四下午进行教研活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商讨教法及教学问题、示范教学、章节说课、协调理论教学与临床带教活动、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技术建设康复医学科 篇9

1.首诊科室是指患者就诊的第一个接诊科室,该科室的当班接诊医师即为首诊医师。

2.首诊负责制是指首诊科室的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患者,严禁推诿、互相扯皮、贻误病情,而应对患者热情接待,全面负责诊治,详细检查,认真书写病历,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并对患者进行施救。

3.首诊医师诊查患者后认为确系他科疾病,仍应按第二条要求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后,方可提请有关科室会诊或提出转科申请,不得擅自更改分诊科别。若病情复杂,涉及多科疾病,须报告上级医师或科室负责人协助处理或组织会诊。

4.凡遇到多发性外伤或诊断不明的患者,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先承担诊治责任,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由首诊医师和有关科室共同给予急救处理,在未确定接收科室之前,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要对患者诊治全面负责、合理治疗、不推不拖。

5.经会诊确定为他科患者后,首诊科室医师应及时完成所在科室的病情记录和交接注意事项的记录,向接受科室医师于床旁交接患者。

6.患者确需住院须待病情稳定,允许转送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由首诊医师负责安排并与有关科室联系,落实好接收病室。

7.首诊医师有事离岗时应将所负责的患者交予其他医师负责。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每日晨交班后主治医生带领各亚专业组成员进行查房。查房内容是对主管患者常规查房,了解旧患者病情变化,检查诊治计划执行情况,解决诊断治疗中的实际问题,补充或修改诊治方案,应重点检查疑难重症及疗效差的病例;对新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提出初步诊断意见,安排诊治计划。

2.主治医生应全面负责所管患者的诊治治疗每天查房4次,能结合具体病例进行临床教学查房,应注意培养下级医师独立思考及诊治能力。

3.主治医师除晨间查房外,下午及节、假日也要巡视病房,掌握所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人效处理,并按医院要求认真做好病历书写记录。

4.对疑难、危重、大手术前后及特殊检查的患者,各级医师应随时查房,随时巡视,掌握病情变化,遇有疑难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或邀请相关科室会诊。

5.科主任每周至少要查房一次,检查医护质量,解决疑难问题,进行重点示教,纠正不规范操作等,护士长应随同科主任查房,注意有关医护配合及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6.住院总医师每晚应带领值班医师和实习医师、值班护士进行夜班查房,着重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及开具所有患者的临时医嘱。除对患者医疗巡视外,还可结合“三基”要求,选择具体病例,对实习医师做必要讲课、示范及考核。

7.上级医师查房,查房前主管医师及实习医师应熟悉患者病情,并做好查房准备,报告病历。

8.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每日晨交班后进行护理查房着重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同时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在不影响护理工作的前提下,护士长可安排病室护士跟随各亚专业组医师查房。

9.查房时间应控制在2小时左右查房时,工作认真负责,保持病室安静整洁,不会客,来接听和拨打私人电话。

疑难及死亡病案讨论制度

1.疑难病例是指诊断不清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特殊病例。造成或可能造成多器官功能异常危及患者生命的病例为疑难重症病例。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误诊、漏诊,降低死亡率,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康复医学科的疑难及死亡病案讨论程序化、制度化,需遵照执行疑难及死亡病案讨论制度。

2.疑难病例讨论会每周1次,对诊断不明、治疗困难或有经验教训可吸取的病案由主治医师提交本病室全体医师进行讨论,讨论时由主管医师及实习医师准备资料,报告病历,陈述当前治疗方案、治疗后出现的病情变化以及当前临床辅助检查结果等,讨论意见应记录于病历内。如本病室讨论后仍不能解决时,应向科主任汇报,提交全科讨论或请有关专家联合讨论。

3.凡死亡病案均应于患者死亡后7天内从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进行认真讨论,吸取经验教训。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各级医师和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本病室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必须参加),主管住院医师及实习医师准备资料,报告病历,并在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上作好记录。对可能为重大医疗差错或事故,以及家属有意见的死亡病案,讨论前应通知医务部,以便派人参加讨论,并将病情诊治经过以及讨论记录加以整理后上交医务部。

会诊制度

为了切实贯彻医院有关会诊的管理规定,执行相关医疗制度和法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特制定康复医学科有关会诊的管理规定。

(一)会诊的目的

是邀请相关专业医师协助本科室不能诊断、处理的和不具备资格处理的医疗事务。因此应做到及时、有效。

(二)康复医学科邀请其他科室会诊制度

1.平会诊:由主管医师开请会诊临时医嘱,并开会诊单(主管医师因教学、门诊、外出开会时由值班医师处理),将会诊单置于病历夹首页,在医嘱本上开会诊医嘱。办公室护士处理会诊临时医嘱后签字,并将会诊单置于科室相应地点。科室设置专门筐篮放置需要送出的会诊单。由会诊单专运人员及时将会诊单送达相关科室并签字。若平会诊单送达(我科室设专门登记本,登记会诊单送达情况)1天以后仍未来会诊,主管医师负责联系、督促完成会诊,若按正常程序超过2天仍未完成会诊,应向会诊科室主任反映,必要时向医务部汇报。

2.急会诊:由值班医师提出,经本科室值班主治医师或住院总医师同意后,由值班医师或住院总医师电话通知,告之会诊原因。应邀医师必须于10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会诊后补填登记表。此类会诊一般由专科住院总医师承担;重大紧急会诊任务应由科主任安排有关人员参加。

(三)为其他科室会诊制度

1.签收通知制度:其他科室送来的会诊单由办公室护士签字接收并交与负责该科会诊的医师,若该医师当时不在,应马上电话通知主任助理,由助理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负责会诊的医师,若负责会诊的医师因为教学(上课时不能接手机)或开会,助理在中午或下午下班前再次通知该医师。因为通讯不通畅(关机等)引起的后果由该医师负责,主任助理记录不能通知到具体负责会诊医师的原因。

2.康复医学科到他科会诊时:严格按医院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遇周末顺延,超过规定时间会诊造成的后果由该医师负责。

3.周未急会诊及急诊科会诊由值班医师负责。

4.凡急会诊要求会诊医师必须于10分钟之内赶到会诊科室。

5.康复医学科到他科会诊后可以转科治疗的应将会诊单交由办公室护士登记排队,原则上按登记顺序安排入院。确有特殊情况需要照顾的需报请分管医疗副主任知晓及同意,会诊医师认为可转科的疾病种类,原则上转入相应专业医师的床位上。但遇非本专业疾病及社保患者、外伤息者(脑外伤、脊髓损伤、烧伤、骨折、肌腱损伤患者等)应由会诊医师告知本科相应管床医师后,由管床医师决定是否接收,如遇有床位紧张或其他原因不能接收此转诊患者时,则由会诊医师负责接收。但会诊医师应注意会诊记录的记录技巧,避免引起纠纷。会诊医师会诊时除了处理疾病外,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预后、疗程、费用等情况,避免引起纠纷。

(四)分片区会诊负责制

1.为响应和执行医院分片会诊的有度康复医学科医师外出会诊采取分片负责制,点名会诊除外。

2.康复医学科医师遇休假等不能会诊时值班医师负责会诊。其他特殊情况由分管医疗副主任根据情况临时安排。

3.本管理规定经康复医学科管理小组讨论后实施遇其他未尽事宜讨论后及时修改。各会诊医师应严格遵照执行。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及治愈率,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发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质量,康复医学科医务人员必须牢记并遵照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对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均需积极组织抢救。常规向家属或单位发出“病危”通知单,并对病情危重性进行必要的讲解。

2.抢救工作由病室主治(或值班)医师和护士长(或夜间值班护士)负责组织,必要时应指定专人床旁守护,做好床旁记录,详细交接班。

3.在抢救中,各级医护人员要听从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做到观察细致、诊断准确、处理及时、记录准确、清晰、扼要、完整。

4.医护要密切合作,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5.各种急救药品的安瓿、输液、输血空瓶等用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查对。

6.对疑难及诊断不明患者,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或组织会诊。

7.特别重大的抢救工作,应向科主任汇报,由全科统一组织力量进行抢救。若需多科配合,应及时向医务部汇报,以便组织抢救小组。8.各辅助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全力协助,不得以任何借口延误抢救工作。9.抢救药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

10.建立抢救登记本:由住院总医师(住院总医师不在时,由主管医师负责)扼要记录抢救患者的病情、抢救经过、经验教训以及参加抢救工作人员名单。抢救登记本由科室保管。主管医师(主管医师不在时,由值班或参加抢救医生)在当日病程志中记录抢救经过。

11.抢救药品及器材应固定位置,指派专人负责,每班交接清楚,做好登记,按医院要求定期清洁、消毒、清理补充等。

查对制度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须严格确认患者身份,履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住院号(门诊号)两项核对患者身份。为了确保安全也可另加年龄、性别、床号等信息进一步确认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认患者身份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让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

一、医嘱查对

(一)医师开具医嘱、处方或进行诊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等信息。

(二)执行医嘱时,值班护士必须认真阅读医嘱内容,对有疑问的医嘱须与医师确认,无误后打印各种执行卡。

(三)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处理医嘱者及查对者,均应签全名。临时医嘱执行者,要记录执行时间。

(四)所有医嘱须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特殊医嘱须有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二次。

(五)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确认后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完毕,医师要及时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保留至抢救结束,经两人核实后方可弃去。

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

(一)服药、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一注意:注意用药后反应)。

(二)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注意有效期和批号,溶液有无沉淀、浑浊、絮状物等(须在振动后观察)。如质量不符合要求、有疑问、标签不清者,一律不得使用。

(三)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四)给药前必须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类及高危药品时,要经过双人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五)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必须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六)发药、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

(一)血样采集查对

1.采血前须确认患者信息,将专用标签贴于试管。

2.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血型和诊断,采集者签名。

3.抽血时如有疑问,不能在错误的输血科申请单和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重新填写(打印)输血申请单及标签。

4.医务人员将血样标本送至输血科,并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当面共同核对患者相关信息。

(二)发血取血查对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科工作人员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输血科工作人员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瓶(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

3.遇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不得发取:(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医务人员到输血科取血时,取血人员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科别、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5.对血袋包装进行核查: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血型、血液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及时间,储存条件、血袋编号、血液外观。确认无误后注明取血时间并签名。

(三)输血查对

1.输血前,检查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输血记录单)共同到患者床旁确认受血者,并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液成分、血量,核对供血者编号、血液成分、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等。

3.输血后,再次核对医嘱及输血信息,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24小时。

四、饮食查对

(一)每日查对医嘱后,核对床号、姓名及饮食种类。

(二)饮食前查对饮食与医嘱是否相符。

(三)开饭时在患者床前再次查对。

(四)对特殊治疗饮食、检查饮食,护士应查对落实。

五、手术查对(含介入或有创操作)

(一)接手术患者时,手术室人员与病区责任护士要查对科别、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其标志、术前用药、所带的术中用药、病历与资料及术前准备完成情况等,填写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

(二)手术前遵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医师、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的三方查对。

(三)查对无菌包外信息、包内灭菌指示卡的灭菌情况及手术器械是否符合要求。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应对其标示内容与有效期进行逐一核查。使用后将包外信息卡及植入物标签粘贴于《手术清点记录单》上。

(四)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术前与缝合前必须由器械和巡回护士双人清点纱布块、纱布垫、纱(棉)球、器械、缝针、线轴数目等;术前清点结束,巡回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确保清点物品数目的准确性。术中临时增加或减少的物品,以同样方法清点、记录。术毕,再清点复核一次,并签字。清点物品数目不符时,不得关闭体腔或交接班。

(五)凡病情需要填入体内的纱布、纱条或内植物等应详细记录在《手术清点记录单》上,手术医师确认签字,以便取出时核对。

(六)手术取下的标本,器械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术者在病理标本登记表上签字后专人送检,并与病理科相关人员核对后分别签字。

(七)用药与输血应按要求进行查对。

六、供应室查对

(一)回收后的器械物品:双人查对名称、数量、初步处理情况及完好程度。

(二)清洗消毒时:查对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及配制时间、浸泡消毒时间。

(三)包装时:查对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质量、干燥度。

(四)灭菌前:查对器械敷料包装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装载方法是否正确;灭菌方法的选择是否准确;灭菌器各种仪表、程序控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五)灭菌后:查试验包化学指示卡是否变色、有无湿包。植入物及器械是否每次灭菌时进行生物学监测。

(六)发放各类灭菌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外观质量、灭菌标识等。

(七)随时检查供应室备用的各种无菌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八)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要查对检测合格报告、有效期、包装的完好性。

七、药剂科查对

(一)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二)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

(三)发药时,实行“四查、一交代”:即查对药名、规格、剂量、含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

八、检验科及分子实验室查对

(一)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二)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条码、标本数量和质量。

(三)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四)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五)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区、有无审核人员审核。

九、病理科查对

(一)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条码)、标本、固定液。

(二)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三)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四)发报告时,查对科室、病区、姓名。

十、影像科查对

(一)检查时,查对科别、病区、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二)治疗时,查对科别、病区、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三)使用造影剂时应查对患者有无造影剂过敏史。

(四)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区、姓名。

十一、特殊检查室(神经特检、心脏特检、内镜、肺功能室等)查对

(一)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二)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三)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区、姓名。

十二、其他科室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十三、如因未执行本制度所致后果,由当事人承担主要责任,发生医患纠纷者按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医 嘱 制 度

1.医嘱是指医师在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指令,医师应按规定在专用医嘱单上开具医嘱,医嘱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只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才能开具医嘱,实习医师开具的医嘱必须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带教医师审阅和签名。

3.每项医嘱一般只包含一个内容,要求内容清楚,层次分明,准确无误,严禁涂改。医师开具医嘱后,应复查一遍,如发现有错误或撤销时,应在医嘱单的相关栏中,按有关要求填写。医嘱下达时间必须具体到分钟。

4.医师在开具医嘱时,应做到同一医嘱,采用同一额色墨水书写。如同一医嘱有多项时,可在第一项医嘱的“医师签名”栏中的签名下加垂直箭头标记至末项医嘱上。

5.医嘱单:医嘱单分为长期医嘱单和临时医嘱单。长期医嘱内容包括患者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页码、起始日期和时间、长期医嘱内容、停止日期和时间、医师签名、执行时间、执行护士签名;临时医嘱包括日期与时间、临时医嘱内容、医师签名、执行时间和执行者签名。

6.医照开具医嘱后,应同时填写“医嘱通知单”,同时口头告知护士,以便护士及时执行医嘱。

7.手术患者均应开具术前及术后医嘱。

8.护士必须及时、准确无误执行医嘱,护士对可疑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再执行。

9.护士每班要查对医嘱,每日由护士长或办公室护士组织查对3次,并按医院规定签名。

10.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上一班护士应向接班护士交待清楚,并在护士值班记录上注明。

11.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急危重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需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当立即据实补记医嘱。

12.医师无医嘱时,护士不得给患者对症处理。但遇抢救危重患者的紧急情况下,护士可针对病情临时给予必要的紧急处理,但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报告。

处 方 制 度

1.凡康复医学科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师(包括进修医师)均有处方权,实习医师的处方须经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带教医师审核签字后方可有效。

2.处方书写要求:处方按规定格式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要求字迹清楚,内容完整,剂量准确,不得涂改.如有涂改,处方医师需在涂改处签字。

3.麻醉药品处方权按《麻醉药品管理制度》执行。

4.抢救用药处方,须在处方右上角注明“抢救”字样,药房应优先配药。

5.一般处方使用白色处方笺书写,麻醉药品和毒麻药品使用专用处方笺书写。

6.处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小儿患者应写明足岁、月)、病室、床号、住院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及数量、用药方法以及医师签名,签名应清楚易辨认。

7.药品名称用中文按新版药典为准,不得使用化学元素符号。药品剂量一律用阿拉伯数码书写,并注明单位;剂型应加以说明(如丸剂、胶囊、注射液或软膏等);药物用法需写明每次使用的剂量、每 日用药次数,同时还应注明给药途径,如: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外用。某些特定用药应注明给药部位,如,口腔喷雾、滴鼻或滴眼等。

8.每张处方普通口服药一般不得超过7d的量;慢性疾病原则上不超过2周,但患者有特殊要求除外;麻醉药品每张处方注射剂一般不超过1日常用量;片剂、酊剂、糖浆剂等不超过3d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d;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3d常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7d常用量。

9.住院患者出院处方,原则上应由总务护士统一领药发放。

10.药剂人员司药时,应按医嘱向患者交代用药方法、剂量,同时应在发药袋上标明。所有司药处方,药剂人员应签字负责。

11.药剂人员发现错误处方时,应退回更正,不得擅自修改处方。

12.凡属伪造处方,药房有权拒绝司药,并及时扣下处方。同时,司药人员应向领导汇报,由有关部门给予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13.药剂科对处方书写质量有监控责任,对不合格处方应进行登记,并每月按医院规定科室处方笺书写质量进行检查,定期上报医疗质量管理部。

上一篇:教师四风自查报告下一篇:论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