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形势

2024-10-24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形势(共10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形势 篇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形势 默认分类 2010-09-08 17:30:50 阅读932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形势

1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技术学校、研究单位、生产企业、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测试技术、控制技术及精密仪器的教学、科研、应用研究、经营、管理以及质量检测与技术监督等工作..2专业解读: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测控技术与仪器着重于智能化仪表和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领域.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人工智能向测控技术的移植和应用的过程中,智能仪表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测量仪表以智能化为先导,带动了各类仪表的智能化,这是现代仪器仪表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将呈现不断的上升势头,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之一.检测技术是自动化技术的四大支柱之一,检测技术不仅为工业自动化提供正确的信息,而且是科学研究中寻找规律的重要手段.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将主要表现在传感器水平的提高、检测方法的推进.值得一提的是,检测技术方向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检测技术在制造业又称无损检测,对于特种设备、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械、电力等行业,都离不开该专业的人才,特别是沿江经济带,好多企业都在千方百计的寻找无损检测人员.3就业形势:总体来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可达95%以上,一些地理位置较好的高校,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可达100%.建议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通过国家技术监督部门举办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这样就可寻找一个高薪的工作了.4薪资状况:该专业在刚工作的前几年并不是一个高薪专业,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资格的拥有,薪资会提高很快的.3~5年后,按照目前的薪资水平,国营和民营企业可达3000~4000元/月,外资企业可达5000~8000元/月,如果你拥有的资格特别多,每个月20000元也是能挣得到的.5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a.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b.较系统地拳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c.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d.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e.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工程光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测试与检测、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控制、光学光电等专业实验.●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形势 篇2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

一、测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从事信息检测和控制领域有关精密机械设计及测量技术、传感器与工业参数检测技术、过程控制与智能化仪器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主要的业务培养要求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训练, 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宽厚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精密仪器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过程控制及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 并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和主要趋势;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具有本专业所需的仪器设计、分析计算、实验测试等基本技能。测控专业涉及到的主干学科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两个二级学科, 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与测控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有光学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电子信息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等。由于涉及的学科范围广, 知识点多, 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必须结合各个学校自身的特点, 有所侧重。由于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学院, 所以办学特色侧重于精密仪器及机械。

二、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建设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大部分组成, 各部分教育中都包括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下面就介绍一下精密仪器及机械的课程群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学科基础课, 涉及进行仪器设计和精密机械设计的最基础的理论知识, 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仪器设计;第二层次为专业基础课, 涉及进行精密仪器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 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精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层次为专业必修课, 涉及进行精密测量和仪器设计的专业知识, 包括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检测技术及综合性专业课精密仪器设计;第四层次为选修课, 作为精密机械与仪器课程群的有益补充和深层次延伸, 包括精密加工技术基础、“CAD/CAM技术”、专业前沿讲座、测控专业创新性设计等, 讲解现代设计、制造、测量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等, 特别是在本科教学中增加学科前沿讲座是本课程群建设的一大特色。

以精密仪器设计为例, 在总结前续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将仪器设计的理论和相关技术进行总结和综合运用, 通过对仪器的精度设计理论与工程设计任务分析, 让学生掌握仪器主要结构参数、技术指标的设计方法, 掌握仪器的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技术。同时, 课程设有课内实验, 包括精密导轨实验、光电检测实验、坐标测量实验等。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体系清晰、完整, 群内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保持了很好的继承性, 前期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 后续课程是前期课程的深化和应用, 彼此之间没有重复和疏漏, 突出夯实学科基础课, 强化整合专业课, 并将学科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渗入到了各门课程的学习当中, 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升华。课程群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 要求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 通过不占用学时的课外大作业,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重点在于工程设计、分析、计算、绘图、实验操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采用读书报告、资料查新、自学知识点总结及PPT专题汇报等形式进行学习效果汇报和交流。

三、实践教学的拓展与深化

课程群的建设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 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在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中高度强化实践环节, 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践环节,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锻炼自己的才干, 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我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 总学分为185, 其中实践学分为55, 课内实验和独立实践占全部总学时的30%。图1所示各门课均设有课内实验, 其中基础课的课内实验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10%, 专业课的课内实验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20%;独立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其中工程制图、精密机械设计和精密仪器设计都有课程设计, 实习环节包括金工实习、毕业实习。前者能对教学内容进行验证, 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后者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我们建立了创新训练体系, 从大一开始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训练, 开展暑期夏令营, 建立课外兴趣小组, 建立了大二打基础、大三做实战、大四带大三参加科技竞赛获奖的基本模式, 将毕业设计与竞赛无缝衔接, 本科生在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的获奖比例达到全部学生人数的50%以上。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在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的学术氛围和环境下, 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专业意识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 使得学生在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创业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建立了完备的教材、教案、课件、作业等数字化资源和教学网站, 通过设计具有开放性、研究性、综合设计性的实践教学项目,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近三年的学生考研率逐年递增, 就业能力显著提升, 获奖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 都证明了我们课程群建设的教学效果十分好。

参考文献

[1]刘文文, 吴晔, 洪占勇, 等.测控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33, (1) , 2001:13-16.

[2]林玉池, 毕玉玲, 马凤鸣, 等.测控技术与仪器实践能力训练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隋修武, 杜玉红, 岳建锋, 谢望.提高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效果的新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 :60.

[4]隋修武, 桑宏强, 李大鹏, 张建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2) :42-43.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形势 篇3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72-02

一、测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信息检测和控制领域有关精密机械设计及测量技术、传感器与工业参数检测技术、过程控制与智能化仪器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主要的业务培养要求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训练,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宽厚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精密仪器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过程控制及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和主要趋势;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具有本专业所需的仪器设计、分析计算、实验测试等基本技能。测控专业涉及到的主干学科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两个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与测控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有光学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电子信息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等。由于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知识点多,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各个学校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由于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学院,所以办学特色侧重于精密仪器及机械。

二、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建设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教育中都包括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下面就介绍一下精密仪器及机械的课程群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学科基础课,涉及进行仪器设计和精密机械设计的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仪器设计;第二层次为专业基础课,涉及进行精密仪器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精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层次为专业必修课,涉及进行精密测量和仪器设计的专业知识,包括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检测技术及综合性专业课精密仪器设计;第四层次为选修课,作为精密机械与仪器课程群的有益补充和深层次延伸,包括精密加工技术基础、“CAD/CAM技术”、专业前沿讲座、测控专业创新性设计等,讲解现代设计、制造、测量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等,特别是在本科教学中增加学科前沿讲座是本课程群建设的一大特色。

以精密仪器设计为例,在总结前续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仪器设计的理论和相关技术进行总结和综合运用,通过对仪器的精度设计理论与工程设计任务分析,让学生掌握仪器主要结构参数、技术指标的设计方法,掌握仪器的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技术。同时,课程设有课内实验,包括精密导轨实验、光电检测实验、坐标测量实验等。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体系清晰、完整,群内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保持了很好的继承性,前期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后续课程是前期课程的深化和应用,彼此之间没有重复和疏漏,突出夯实学科基础课,强化整合专业课,并将学科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渗入到了各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升华。课程群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要求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通过不占用学时的课外大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重点在于工程设计、分析、计算、绘图、实验操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采用读书报告、资料查新、自学知识点总结及PPT专题汇报等形式进行学习效果汇报和交流。

三、实践教学的拓展与深化

课程群的建设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在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中高度强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践环节,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我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总学分为185,其中实践学分为55,课内实验和独立实践占全部总学时的30%。图1所示各门课均设有课内实验,其中基础课的课内实验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10%,专业课的课内实验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20%;独立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其中工程制图、精密机械设计和精密仪器设计都有课程设计,实习环节包括金工实习、毕业实习。前者能对教学内容进行验证,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后者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我们建立了创新训练体系,从大一开始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训练,开展暑期夏令营,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建立了大二打基础、大三做实战、大四带大三参加科技竞赛获奖的基本模式,将毕业设计与竞赛无缝衔接,本科生在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的获奖比例达到全部学生人数的50%以上。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的学术氛围和环境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专业意识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使得学生在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创业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建立了完备的教材、教案、课件、作业等数字化资源和教学網站,通过设计具有开放性、研究性、综合设计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近三年的学生考研率逐年递增,就业能力显著提升,获奖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都证明了我们课程群建设的教学效果十分好。

参考文献:

[1]刘文文,吴晔,洪占勇,等.测控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3,(1),2001:13-16.

[2]林玉池,毕玉玲,马凤鸣,等.测控技术与仪器实践能力训练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隋修武,杜玉红,岳建锋,谢望.提高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效果的新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60.

[4]隋修武,桑宏强,李大鹏,张建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42-43.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4

职导网职业规划师,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表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能在国防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现代测控系统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工作。

二、20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资待遇

截止到 12月24日,118620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3936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2950元,0-2年工资3649元,以上工资1000元,3-5年工资4626元,6-7年工资7905元,8-10年工资8711元。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招聘要求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篇5

专业介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涉及电子学、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等多学科基础及高新技术。本专业培养经过多学科基础理论与实用技能的严格训练,具有科学创新意识、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可从事测量与控制、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精密工程、微纳技术等多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

制造、科技开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始建立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仪器类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批准建立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985工程”国家一级创新平台。设有“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本学科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配备了大量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每年研究生招生人数150多名,超过本科生招生人数。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3人,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2名,教授24名,副教授23名,博士生导师22名,硕士生导师40名。每年承担各种重大科研课题数十项,科研经费数千万,近几年多次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学术交流活跃。

本专业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安排本科教学,强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训练。主要学习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控制原理、测控电路、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光学、精密测试基础、信号与信息处理、虚拟仪器、测控系统设计、激光测量技术等课程。注重实践能力训练,开设了一批实践能力实训课和一批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的专业选修课,如21世纪的光学测

量、微纳加工技术(双语)和微纳测试技术(双语)等。

本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适应性强,就业选择余

地大,除继续深造者外,大部分被电子信息、通讯、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行业的研究院所、三资企业、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录用,毕业生深受广大用

人单位欢迎,许多人已经成为单位的技术、管理骨干。

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计划

说明:详情请访问测控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页面。该计划是培养方案的一部分。计划中对测控本科生应具有的实践能力做了详尽的要求,并制定

有能力培养计划和实施步骤及教学管理方法。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

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

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

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 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

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

核心课程:传感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精密机械设计基

础、精密检测技术、工程光学等

特色课程: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精密检测技术

相近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 篇6

过程步骤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将自动化系统上的信号加以采集、整理、处理、而后进行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的过程。英文名称:Measuring and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s。

采集

在信号采集环节,主要是采集对象发出的各种信号,再将这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对象发出的信号大多数是通过传感器来采集的,包括物理信号(如温度、流量、压力等)和化学信号(如湿度、气味等)两大类,当然还包括不能归为这两类的一些信号,如可靠性、价格等。而开关量信号(带有数字信号的特征)则主要是靠带有单片机电路的仪器,如无纸记录仪,进行采集。此外,图像信号自然是由摄像装置来进行采集。

整理

在信号的整理阶段,主要是对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平整、滤波、模数转换等,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上述三种信号类型在整理阶段的内容有所不同,比如对传感器传来的信号主要是进行信号放大、平整、滤波和模数转换的过程;而对于开关量信号通过无纸记录仪的采集之后一般都能够转换成所需要的数字信号以待输出到下一个处理环节;对于图像信号,经采集之后主要是用于显示,若还需对图像进行处理,再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那么也必须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处理,这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处理

在信号的处理阶段,主要是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以便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我们通过显示出来的信号来判断自动化系统上对象的运转是否正常,如果信号显示不正常,就需要对信号进行计算与处理,得到控制信号发送给对象,使对象调整运转的状态以复归正常。

显示控制

在显示与控制环节,显示主要是指将数字信号通过便于我们观察的形式显示出来以便我们进行判断,控制主要是指将控制信号传送给并作用于对象的过程。上面的四个环节就构成了整个测控的过程,如果包括控制的过程,则刚好形成了一个闭环,即信号从对象开始,经过采集、整理、处理,最后又将控制信号作用于对象的闭环。

编辑本段技术发展

自从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渗透到测控和仪器仪表技术领域,便使该领域的面貌不断更新。相继出现的智能仪器、总线仪器和虚拟仪器等微机化仪器,都无一例外地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优势,从而既增加了测量功能,又提高了技术性能。由于信号被采集变换成数字形式后,更多的分析和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故很自然使人们不再去关注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限。近年来,新型微处理器的速度不断提高,采用流水线、RISC结构和cachE等先进技

术,又极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数值处理能力和速度。在数据采集方面,数据采集卡、仪器放大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也有效地加快了数据采集的速率和效率。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已是当今仪器与测控技术发展的主潮流。对微机化仪器作一具体分析后,不难见,配以相应软件和硬件的计算机将能够完成许多仪器、仪表的功能,实质上相当于一台多功能的通用测量仪器。这样的现代仪器设备的功能已不再由按钮和开关的数量来限定,而是取决于其中存储器内装有软件的多少。从这个意义上可认为,计算机与现代仪器设备日渐趋同,两者间已表现出全局意义上的相通性。据此,有人提出了“计算机就是仪器”/软件就是仪器”的概念。计算机就是测控系统的中坚总线式仪器、虚拟仪器等微机化仪器技术的应用,使组建集中和分布式测控系统变得更为容易。但集中测控越来越满足不了复杂、远程(异地)和范围较大的测控任务的需求,对此,组建网络化的测控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升级与进步、给组建测控网络提供了越来越优异的技术条件。Unix、WindowsNT、Windows2000、Netware等网络化计算机操作系统,为组建网络化测试系统带来了方便。标准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如OSI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RM、Internet上使用的TCP/IP协议,在开放性、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均有很大优势,采用它们很容易实现测控网络的体系结构。在开发软件方面,比如NI公司的Labview和LabWindows/CVI,HP公司的VEE,微软公司的的VB、VC等,都有开发网络应用项目的工具包。软件是虚拟仪器开发的关键,如Labview和LabWindows/CVI的功能都十分强大,不仅使虚拟仪器的开发变得简单方便,而且为把虚拟仪器做到网络上,提供了可靠,便利的技术支持。LabWindows/CVI中封装了TCP类库,可以开发基于TCP/Ip的网络应用。Labview的TCP/IP和UDP网络VI能够与远程应用程序建立通信,其具有的Internet工具箱还为应用系统增加了E-mail、FTP和Web能力;利用远程自动化VI,还可对控制其他设备的分散的VI进行控

制。Labview5.1中还特别增加有网络功能,提高了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的能力。将计算机、高档外设和通信线路等硬件资源以及大型数据库、程序、数据、文件等软件资源纳入网络,可实现资源的共享。其次,通过组建网络化测控系统增加系统冗余度的方法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便于系统的扩展和变动。由计算机和工作站作为结点的网络也就相当于现代仪器的网络。计算机已成为现代测控系统的中坚。网络技术已越来越成为测控技术满足实际需求的关键支撑当今时代,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及相关技术的日益完善,突破了传统通信方式的时空限制和地域障碍,使更大范围内的通信变得十分容易,Internet拥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比如电子商务、网上教学、远程医疗、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高档测量仪器设备资源的远程实时调用,远程设备故障诊断,等等。与此同时,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网关、路由器、中继器及网络接口芯片等网络互联设备的不断进步,又方便了Internet、不同类型测控网络、企业网络间的互联。利用现有Internet资源而不需建立专门的拓扑网络,使组建测控网络、企业内部网络以及它们与Internet的互联都十分方便,这就为测控网络的普遍建立和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把TCP/IP协议作为一种嵌入式的应用,嵌入现场智能仪器(主要是传感器)的ROM

中,使信号的收、发都以TCP/IP方式进行,如此,测控系统在数据采集、信息发布、系统集成等方面都以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为依托,将测控网和企业内部网及Internet互联,便于实现测控网和信息网的统一。在这样构成的测控网络中,传统仪器设备充当着网络中独立节点的角色,信息可跨越网络传输至所及的任何领域,实时、动态(包括远程)的在线测控成为现实,将这样的测量技术与过去的测控、测试技术相比不难发现,今天,测控能节约大量现场布线、扩大测控系统所及地域范围。使系统扩充和维护都极大便利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这种现代测量任务的执行和完成过程中,网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即网络实实在在地介入了现代测量与测控的全过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基于Web的信息网络Intranet,是目前企业内部信息网的主流。应用Internet的具有开放性的互联通信标准,使Intranet成为基丁TCP/IP协议的开放系统,能方便地与外界连接,尤其是与Internet连接。借助Internet的相关技术,Intranet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能带来极大便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Internet也已开始对传统的测控系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目前,测控系统的设计思想明显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基于网络化、模块化、开放性等原则,测控网络由传统的集中模式转变为分布模式,成为具有开放性、可互操作性、分散性、网络化。智能化的测控系统。网络的节点上不仅有计算机、工作站,还有智能测控仪器仪表,测控网络将有与信息网络相似的体系结构和通信模型。比如目前测控系统中迅猛发展的现场总线,它的通信模型和OSI模型对应,将现场的智能仪表和装置作为节点,通过网络将节点连同控制室内的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联成有机的测控系统。测控网络的功能将远远大于系统中各独立个体功能的总和。结果是测控系统的功能显著增强,应用领域及范围明显扩大。测控技术与仪器

Jini软件技术问世。Jini软件技术旨在使各种电器设备、测量仪器及采用JAVA芯片的各种装置能连接上网,Jini软件连同以Java语言编写的简单程序,可使联网的任何仪器设备实现其自身功能的同时,还能为其他仪器设备加以利用。网络技术的出现,正在并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到计量测试、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领域,微机化仪器的联网,高档测量仪器设备以及测量信息的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资源共享,各等级计量标准跨地域实施直接的数字化溯源比对,远程数据采集与测控,远程设备故障诊断,电、水、燃气、热能等的自动抄表,等等,都是网络技术进步并全面介入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必然结果。编辑本段目前发展

(1)以自然基准溯源和传递,同时在不同量程实现国际比对。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比对就要依靠其它国家。(2)高精度。目前半导体工艺的典型线宽为

0.25μm,并正向0.18μm过渡,2009年的预测线宽是0.07μm。如果定位要求占线宽的1/3,那么就要求10nm量级的精度,而且晶片尺寸还在增大,达到300mm。这就意味着测量定位系统的精度要优于3×10的-8次方,相应的激光稳频精度应该是10的-9次方数量级。(3)高速度。目前加工机械的速度已经提高到1m/sec以上,上世纪80年代以前开发研制的仪器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例如惠普公司的干涉仪市场大部分被英国Renishaw所占领,其原因是后者的速度达到

了1m/sec。(4)高灵敏,高分辨,小型化。如将光谱仪集成到一块电路板上。(5)标准化。通讯接口过去常用GPIB,RS232,目前有可能成为替代物的高性能标准是USB、IEEE1394和VXI。现在,技术领先者设法控制技术标准,参与标准制订是仪器开发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

编辑本段未来趋势

1.发展方向与学科前沿(1)配合数控设备的技术创新(如主轴速度,精度创成)数控设备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几何误差(共有21项)和热误差。对于重复出现的系统误差,可采用软件修正;对于随机误差较大的情况,要采用实时修正方法。对于热误差,一般要通过温度测量进行修正。中国机床行业市场萎缩同时又大量进口国外设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方面的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为此,需要高速多通道激光干涉仪:其测量速度达60m/min以上,采样速度达5000次/sec以上,以适应热误差和几何误差测量的需要。空气折射率实时测量应达到2×10的-7次方水平,其测量结果和长度测量结果可同步输入计算机。测控技术与仪器

(2)运行和制造过程的监控和在线检测技术综合运用图像、频谱、光谱、光纤以及其它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的传感器具有非接触、高灵敏度、高柔性、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在这个领域综合创新的天地十分广阔,如振动、粗糙度、污染物、含水量、加工尺寸及相互位置等。(3)配合信息产业和生产科学的技术创新为了在开放环境下求得生存空间,没有自主创新技术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应该根据有专利权、有技术含量、有市场等原则选择一些项目予以支持。根据当前发展现状,信息、生命医学、环保、农业等领域需要的产品应给予优先支持。如医学中介入治疗的精密仪器设备、电子工业中的超分辨光刻和清洁方法和机理研究等。2.优先领域在基础研究的初期,对于能否有突破性进展是很难预测的。但是,当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时,则需要有一个转化机制以进入市场。测控技术与仪器

(1)纳米溯源技术和系统。(2)介入安装和制造的坐标跟踪测量系统。关键理论和技术:超半球反射器(n=2或在机构上创新),快速、多路干涉仪(频差3~5兆),二维精密跟踪测角系统(0.2″~0.5″),通用信号处理系统(工作频率5兆),无导轨半导体激光测量系统(分辨率1μm),热变形仿真,力变形仿真。这些内容不局限于一种技术方案,而是几种不同技术方案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点。如采用无导轨干涉仪,对跟踪系统的要求可以降低;采用二维精密跟踪测角系统在1M3测量范围内可以得到高精度;有了超半球反射镜可以提高4路跟踪方案的精度。在现场进行介入制造和装配不能等待很长时间,力和热变形的补偿是必须的而且需要足够快,现在的技术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这些进展是关键性的。应用范围:新型并行机构机床的鉴定,飞机装配型架的鉴定,大型设备安装,用于生物芯片精密机器人校准等。测控技术与仪器

(3)非接触测头以及各种扫描探针显微镜航空航天行业对此已经提出迫切要求,这是今后坐标测量机发展的关键技术。目前接触式测头已完全被国外所垄断,非接触测头还没有发展成熟,我们有参与竞争的机遇。以前较多采用的激光三角法原理受到很多限制,难以有突破性进展,但可在原理创新上下功夫。应该

突破0.1~0.5μm分辨率。(4)计算机辅助测量理论信号处理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兼容和集成。例如,目前多数采用ISA总线、IEEE488口,今后计算机可能取消ISA总线,用于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将广泛应用。过去,中国生产的仪器满足于数字显示,没有数据交换接口,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国外生产的仪器普遍配备IEEE488(GPIB)口。RS232:目前有可能成为替代物的高性能标准是USB、IEEE1394和VXI。在此转折期为我们提供了机遇。目前虚拟仪器的工作频段在千赫数量级,对于干涉信号处理显得太低,可以采取联合互补的方法形成模块系列,同时降低成本,从总体上提高研发工作的效率。根据已有基础,发展特长,有利于克服重复研究。(5)新器件,新材料过去,科研评价体系存在偏重于整机和系统,忽视材料和器件的趋向。新的突破点可能出现在新光源、新型高频探测器。目前探测器的响应频率只有10的9次方,而光频高达10的14次方,目前干涉仪实际上是起着混频器的作用,适应探测器的不足(如果探测器的响应果真能超过光频,干涉仪也就没有用了)。如果探测器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对于通讯也是很大的突破。(6)半导体激光器计量特性的研究和创新半导体激光器用于计量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线宽、定标、变频等)。但如果解决了诸多问题以后,半导体激光系统比气体激光系统更复杂,就不会有竞争力。有些问题在物理层面上也没有完全解决。例如半导体激光器如果能形成双频,无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特性,如果既能扫频又有两个相近的频率扫描,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无导轨测量工具。

编辑本段培养方案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形势 篇7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一、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 是全民素质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专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表现在专业之间的交叉不断增加, 相近专业内涵界限不清, 专业与学科联系更加密切。同时由于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不断扩大, 势必造成各专业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 由于发展速度过快,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由十几个专业合并而来, 从名称上体现不出特色与优势。为此对于办学有鲜明特色的学校, 必须探索一个适合自身特点, 形成一个既有历史特色, 又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新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长春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办学基础与特色, 依据本科教学的规律, 对该专业建设进行了全面地研究与规划, 制定出了一套全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 用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工作。

二、建设方法与步骤

1. 建设指导思想。

以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本科生教学改革为对象, 探讨适合人才培养与特色教育发展的教学方法, 形成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培养机制。总结长春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特点, 建设成为以光电测控技术为优势的国家级特色专业, 并以此形成办学的特色与品牌。

2. 建设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入手, 重点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建设、实验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 等教学环节规范。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师队伍、创新基地、实验示范中心等内容建设。建设分五步进行, 调研阶段→整理资料阶段→建设内容研讨→建设内容实施→总结与交流。 (1) 调查研究。面向高校:通过到国内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大学走访、实地考查、与教师座谈等方式, 对测控专业的办学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国内目前设置该专业的院校由几十所发展到140余所, 其中此专业侧重电信的有45%, 侧重机电的有35%, 侧重计算机的有10%, 侧重光电的有11所。以光电技术为主的学校多数集中在光通信、光电对抗等方面, 进行光学精密仪器总体与结构为主并形成优势的学校只有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及长春理工大学3所。面向企业: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一是在每年的毕业生招聘会期间, 与各企业相关人员座谈, 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对往届学生的评价;二是每年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单位去实地调研, 特别是近年来国外光学、光电相关企业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及周边地区建厂, 急需大量的光电测控方面人才。我校培养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就业情况很好, 特别是光学仪器方向的人才。我校培养光学、光电仪器方向的学生近五年来实际就业率达到85%以上, 近几年来社会对侧重光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上升趋势。跟踪国际:通过访问发达国家著名高校、聘请回国人员讲座等办法, 了解国外高等学校办学方式与经验。国外控制技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特别是机器人、多轴转台等的智能控制研究方面, 美国、日本、英国等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我校在光电检测方面具有相当优势, 但控制方面教学与科研都是弱项, 使得“测”、“控”出现严重脱节现象。 (2) 培养方案调整根据掌握的资料,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与分析。我校是以光学仪器发展而来, 是以光学仪器创造品牌, 这一点始终不能放弃。近年来许多大学遵循“宽口径, 厚基础”原则, 按专业培养学生。但我校一直沿用专业方向培养, 这样更有利于突出特色。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来下设4个专业方向:“光学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和“光学工艺与光学设计”。由于近几年教育部增加了一些有特色的目录外专业, 我校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中的“光学工艺与光学设计”方向分离出来, 在2003年申办了“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这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只有“光学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和“精密仪器”3个方向。但在近几年实际执行中,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精密仪器”在分方向时很少有学生选择, 基本分不出班级, 所以实际上本专业就是两个方向。而“光学仪器”方向与“光电信息工程”的专业有交叉。所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本方向越办越窄, 而且已失去了原有的优势的地位。现代测控技术多学科的交叉, 发挥我校在精密仪器基础、凭借光学相关课程、实践教学和光学仪器总体设计方面长处, 结合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专业方向进行了重新调整, 即形成“光学精密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和“光电测控技术及系统”3个专业方向, 形成以光学仪器和光学设计优势, 光电测控技术领先, 检测技术和信息处理并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具体建设内容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 设立适应人才市场的培养方向, 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同时设立“王大珩创新实验班”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 大力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加强精品课与双语课建设。

根据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课程内容规划, 体现仪器仪表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新内容。建设精品课, 引进国外原版教材, 大力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建立课程小组制度, 对开设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出版特色教材与专著4部, 建成国家级精品课与双语课各1门, 专业课程全部选用优秀教材, 引进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原版教材11套, 教学中实现外语或双语授课。

2. 建立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专任教师到仪器仪表企事业学习交流、仪器仪表企事业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 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每年投入专项资金, 派专业课教师1名到省内及省外的大型企业进行实践活动, 每年聘请仪器仪表行业专家进行5次学术报告与短期讲座。2006年以来选派5名教师到美国和澳大利亚进行口语强化。

3. 加强实践教学效果, 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加强专业课程实验室建设, 制定完整的实验教学大纲。强化实习基地作用, 制定实习环节使学生到工厂、企业、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 建立完善的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设施建设。进一步建设在本专业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相关部分。

4. 处理专业建设与学科研究的关系, 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

以科研服务教学、科研带动教学、科研促进教学为宗旨, 以服务吉林、面向全国光电子产业为牵引, 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 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发挥专业教师科研优势, 以服务地方、服务国防为重点, 本专业教师每年承担国家、国防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左右, 发表学术论文150篇。跟踪国际前沿, 在理论和关键技术以及工程应用上有所突破。

5. 加强国际交流, 扩大多方面合作。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定期参加国际性会议与学术活动, 每年聘请国外著名大学的学者或在外工作的华侨来校讲学。每两年举办1次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国际项目, 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所合作。通过国际合作项目, 在国外大学短期学习, 培养在智能控制、机械视觉等方面教学与科研人才, 提升测控技术方面教学水平。同时引进国外原版教材, 在教学内容上与国际接轨。

四、取得的成果

经过三年的建设, 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并取得了多项成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 特别是

对本专业在教学、实践、社会需求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春理工大学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发展方向, 形成了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2. 根据保持特色、突出特色的思路, 进行了长春理工大学2007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

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及创新教育等方面进行规划, 注重学生创造与创新性的发展, 设立创新学分制度。

3. 整合教学资源, 培养后备力量。

组建了研究生学历占100%、光机电算学缘互补、平均年龄38.5岁的专业教师团队, 申报“国家级教学团队”。形成了科研应用于教学、科研带动教学的良好教学环境, 体现了高等学校教师不但是知识传授者, 还是知识的创造者的宗旨。

4. 加强实验实践环节, 与5家国防和民用企业形成

校企联合方法, 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生产实习基地, 使学生分阶段进行认识实习、科研训练和生产实习。以本专业实验室为基础, 2009年建成“光电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 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 在2006年申报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授权学科成功, 2009年设立“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使得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优秀学生提供了深造的平台, 同时也为本专业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研究平台, 教学层次分布合理。

6.2007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被确定为吉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总结本专业的建设过程,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注重特色、发挥优势、传承历史、开拓创新为指导思想, 研究和总结出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形成“人无我有, 人有我强”的专业特色。并进行有计划分步骤建设, 打造办学的优势品牌, 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教育、教学新途径。长春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光电为特色, 光机电相结合为优势, 具有扎实的光学基础, 光电测控技术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使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以资源的合理规范与建设, 各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办出具有特色的专业, 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玉池, 毕玉玲, 马凤鸣.测控技术与仪器实践能力训练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徐赟.2009测试测量技术发展趋势[EB/OL].中国电子网.

[3]方中祥.国内外先进航空测控技术发展现状[J].航空制造技术, 2008, (9) .

[4]孙柏林.从美国“军事转型”看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测控技术, 2005, (4)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形势 篇8

摘要: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形成了光、机、电、算一体化教学体系。建立了以教育部光电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使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得以充分结合,从而构建了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重庆大学的特色专业。在一代又一代重大人的精心打造下,该专业以崭新的教育理念,创建了光、机、电、算一体化教学体系;实践探索了以教育部光电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为依托,以校外实践基地建立为核心的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育体系。使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得以充分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从而培养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欢迎。近年来,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一、树立创新人才培养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各行业对仪器仪表学科人才需求数量越来越多,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传统的按统一规格培养的工具型人才,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全面发展、个性突出并有扎实基础,拥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校既有共性的培养计划,也有个性的培养方案。通过双学位、第二专业、辅修、选修、专题设计等方式,把培养工程师与培养行政管理、商业精英等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既全面培养,又个性发展的育人格局。

通过对知识及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的精心设计,在传统的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及智力发展、科技技能、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力、积极探索、耐受挫拆等情商因素培养,使智商情商得以协调发展。使一大批学生不仅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突出,同时又拥有较好的科学思维、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已成为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

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由多学科综合交叉发展起来的,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等特点。该专业以信息的获取为主要培养任务,并综合有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基础知识及应用。以培养具有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维护和管理现代仪器仪表和测控技术装备的能力;掌握信息的猎取和处理技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富有多元人文背景,有道德、爱学习、勤思考、重实践、富有创新意识、环保节能意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

根据该专业特点,为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学校对该专业设置及培养计划也进行了多次调整。根据社会需求,目前我校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目录下,又发展了光电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光学、精密机械技术、电子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应用技能;能够从事与计算机、通讯、家电、工矿企业、科学实践等新产品研究、开发、设计、创造、管理、营销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针对学科知识密集、课程门类繁多、行业技术发展迅速,企业要求毕业生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学院优选了机械类、电子类、光电类、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分支的主干课程。开设出与各主干课相适应的强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相关选修课及综合课程设计,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高度重视专业实验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在该课程体系中,测控仪器设计、精密机械设计、信号与系统等11门核心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电子技术、精密仪器、光学、检测技术等主要知识模块,为学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嵌入式系统原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6门基础外延课程在加深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学科知识面。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工程光学实验”、“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精密机械课程设计”等20余门实验实践课程,构成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及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三、产学研结合,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必须在实践中让学生动手,有机会把自己的创新思想付诸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院积极推进校内外实践教育体系建立。

1.依托光电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建立了“课程实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科研室课题研究——毕业设计”为主线的校内实践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了实践教学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校内实践活动。对于每项实验课程我们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及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及实验过程的表现态度等综合考核评出优良中等相应等级或评出相应分数。对于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社会调查、课外科研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都给予相应的学分或表彰奖励。在学院仪器仪表奖学金、电脑报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的评比中,对科技创新活动及成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年都有十余项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获得学校学生创新基金支持。学院设立的创新基金加大了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使更多的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受益。

依托光电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了先进的实践教学平台。这两个实验室汇聚了来自国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和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拥有仪器仪表学科领域内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及每年数千万元的科研课题经费。实验室下设多个研究室,包含了智能结构中的光电技术、光纤技术及应用、微型光机电系统智能化光电仪器及设备等多个研究方向。

为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担任了本科学生专业课教学工作或定期开展科技讲座。这些课程和讲座中含有重要的实验内容。学院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课时,安排适当的实验内容用于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模拟性、验证性的教学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思维和科研方法。学院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都要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并分配到相关研究室实践,由相关教师作指导。并在博士、硕士的带领下,完成一至二项由学校或学院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的课题。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由限制性的科学实验逐渐转换为向实战性、更加自主开放和创造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方向发展。通过实验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的一系列训练和锻炼,一部分本科生在四年级就直接参与了所在研究室的教师承担的国家科研课题或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学院90%的本科学生

毕业设计任务都是学院研究室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的子课题。这使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具有了综合性,突出了创新性,提高了科技实践水平及能力。通过“课程实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科研室课题研究——毕业设计”为主线的校内实践教育体系的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近年来,我院多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奖,获重庆市“声广”科技创新奖,获全国及重庆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奖项,每年都有本科学生获全国仪器仪表奖学金、光学学会奖学金。

2.依托产学研合作单位,以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核心,形成了到校外实践基地“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一一参与校企共设课题——进行“3+1”培养——毕业实习——校外毕业设计”为主线的校外实践教育体系。

产学研合作是重庆大学探索了20多年的一种高校与企业、政府加强合作办学的模式。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形式——校董会运作,有30余家董事单位(企业)与重庆大学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光电学院依托学校创造的良好的产学研环境,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与董事单位诸如长安集团、西南铝集团、四联集团以及与测控仪器相关的市内外企业联合建立了多个共同研发平台,多个人才实习基地。校企双方以科研课题为纽带,加强了相互间的交流。企业为学校提供大量科科技攻关课题及实习基地,学校为企业又提供科技创新智力及人才支持。从而形成了校企双方互惠互利,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为使专业培养更加面向市场,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目标、任务、程序及要求都由学校与相关企业共同制订。学院校外实践教育计划每年都要进行微调,两年进行一次大调整。通过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培养了一大批承担大量科研教学任务,熟悉企业前沿最新技术规范的校内教师。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学院聘用了部分企业一线科技工作者作兼职教师。这些教师讲解的内容大部分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含有大量企业前沿产品开发及创新的信息,其中很多更是结合企业界正在运用的新技术新规范。这使教与学得到很好的结合,教育内容丰富生动而且针对性强,受到学生的欢迎。学院根据企业需求,每年都要选取一定数量的优秀本科学生与企业联合培养,即校内培养三年,企业培养一年的“3+1”模式培养。在生产实习后,根据企业需求,有小部分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由企业的专门技术人才进行指导,学院指定教师协助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更具有实战性和应用性,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大都被这些企业直接录用。

产学研合作,推进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参与校企共设课题——进行“3+1”培养——毕业实习——校外毕业设计”这种校外实践育人体系的建立,培养了一大批深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育体系,使学生在这一体系里受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不仅从创新思维,科学精神上得到培养,尤其是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了系统的实践锻炼,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成效显著。

[本论文是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基地、实验室)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编号:0635212]

参考文献:

[1]叶红,俞永康,郑清奎,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06。

[2]刘京诚,秦岚,唐孝云,仪器仪表学科素质教育新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3]重庆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8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计划[Z]。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综述报告 篇9

每个专业都会有自己的专业特点,网络上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介绍很多。测控技术与仪器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培养具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可从事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测量与控制等多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多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同时因为他们专业知识面宽广,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可从事计量、测试、控制工程、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等工作,转行比较容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测控专业还是陕西省名牌专业。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高中生报考高校时可能对本专业存在一个明显的认识误区,以为测控技术就是用三角板、直尺之类的仪器进行吃力劳苦的测量,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我在网上找到了清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位同学的话,他说:“进入大学以前,我认为我将来的工作就是拿着大三角板,到处量量,呵呵,谁知开始上专业课了,才知道原来我们的专业是多么尖端,什么激光啦,纳米啊,都是

我们测试的手段。现有的电脑硬件和软件,可以让我轻松地模拟实地环境,不仅学起来轻松省事,更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设计更复杂完备的系统。”

通过近三年的学习,我发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在学科方面,我们先后学习了《C语言》、《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等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课程。

在赵建老师的专业综述课上,我们对本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学生就业方向等关键问题已经有所了解。赵建老师也对我们本届测控学生提出了迫切的期望和严格的要求。对于赵建老师的要求,我个人总结出以下几点: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包括电子学、光学、传感器技术、测量与控制等;

3.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现代测控系统与仪器的设计、开发能力;

4.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参加科技竞赛的能力。

在动手与实践方面,我们也受到了系统的训练。在工程训练中心,我们分阶段参加了金工实习,具体包括车床的使用和收音机的制作等。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比较重要的有电赛、国创等。

我们都非常关心本专业的就业问题。测控专业学的有些庞杂,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系统地学习了诸多软、硬件知识。从目前所了解到的信息看,本专业毕业后可到技术学校、研究单位、生产企业、管理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设计、生产、应用、经营、管理以及质量检测与技术监督等工作。

从近几年的就业分布来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最为适合的TOP5岗位分别是“IT/技术”、“农林牧渔业”、“学术/科研”、“生物/制药”、“市场/公关”。测控技术与仪器毕业生认为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很不匹配和不太匹配的比例为10%和11%,同时,10%和25%的毕业生认为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为“很匹配”和“比较匹配”。69%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3%。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中,86%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13%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读研究生和出国的比例分别为10%和1%。

我们也很关注不同学校本专业的排名。目前统一的认识是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的测控专业在全国领先。不过也不要小瞧一些小学校的测控专业,杭州有个中国计量学院也有测控专业,但它的毕业生工作不比清华难找,因为这个学校跟中国质量监督局等机关有一定的联系,高考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这种学校。测控同时也跨在电子和软件两个专业之上,因为在国家关于专业的划分上测控是电类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可以分两个方向,一个是仪表方向,一个是自动控制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专业,其开设目的是为了培养会根据应用需求而设计相应测试仪器的电子工程师。其面向对象相当广,每个学校开设这个专业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我们学校就是偏重电。电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对电子,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和使用有综合的能力。就目前来看,具有良好能力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其实只要自己真正学到东西了,电子类的硬件、软件,检测、控制等都可以做。学长说,对于刚上大学的来说,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都要学好英语和专业课。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篇10

学生

学专业认知级: 测控1202 姓名: 卢恺号: 201201042

5前言

精密机械设计的英文名称: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s。按照老师的讲解,我们的专业主要是光、机、电、计这四个大方向组成的。光是我们大学物理,工程光学中所学的内容。机是指机械方面的,包括我们的精密机械设计,仪器制造基础等学科等,电就是电子类的,是我们这个专业最主要的方向之一,计就是计算机,任何学科的基础。这学期,有一位说实话的老师跟我们讲:上大学,真本领,你们是学不到的,因为课时的压缩,大学的普及等各种原因。上完大学,学这个专业,你们要掌握三样内容就足够了,一门高级语言,会使用数据库,学好英语。和其他老师所讲的相比,这三样是很实用的。我觉得,把我们现在的课程以这三项作为基准再进行安排,我们所精通的东西会更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光、机、电、计全都模模糊糊。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指出:“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William Thomson)说过:“当你能测量并用数字来表达你所谈及的事物,你对它是有所了解的。反之,你的知识是贫瘠的和不能令人满意的,无论该事物是何种事物,你或许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但你尚还未进入科学的殿堂。因此,如果说科学是测量的话,那么,没有测量学(Metrology)便没有科学。”上述论断指出了测量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极端重要性。此外,在产品的研究、开发、加工、制造和质量检验,在贸易、交通、环境保护以及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测量[1]。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测控技术是一门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一般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进行测量与控制的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结合的产物。测控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自动化系统上的信号加以采集、整理、处理、而后进行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的过程并设计出所需要的计算机测控系统。测就是测量和感知,也就是要获得目标对象的信息,控就是控制,是根据目标对象的现象判断目标对象是否符合预期控制目标,并采取相应措施。测和控只是某一时间段就可以完成的行为,而根据测量结果判断目标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则需要控制算法的判断参与,这一作出决定的过程可以由人工或控制系统来完成,测、控、以及控制算法就构成一个测控系统。采集:

在信号采集环节,主要是采集对象发出的各种信号,再将这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对象发出的信号大多数是通过传感器来采集的,包括物理信号(如温度、流量、压力等)和化学信号(如湿度、气味等)两大类,当然还包括不能归为这两类的一些信号,如可靠性、价格等。而开关量信号(带有数字信号的特征)则主要是靠带有单片机电路的仪器,如无纸记录仪,进行采集。此外,图像信号自然是由摄像装置来进行采集。

整理:

在信号的整理阶段,主要是对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平整、滤波、模数转换等,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上述三种信号类型在整理阶段的内容有所不同,比如对传感器传来的信号主要是进行信号放大、平整、滤波和模数转换的过程;而对于开关量信号通过无纸记录仪的采集之后一般都能够转换成所需要的数字信号以待输出到下一个处理环节;对于图像信号,经采集之后主要是用于显示,若还需对图像进行处理,再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那

么也必须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处理,这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处理:

在信号的处理阶段,主要是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以便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我们通过显示出来的信号来判断自动化系统上对象的运转是否正常,如果信号显示不正常,就需要对信号进行计算与处理,得到控制信号发送给对象,使对象调整运转的状态以复归正常。

显示控制:

在显示与控制环节,显示主要是指将数字信号通过便于我们观察的形式显示出来以便我们进行判断,控制主要是指将控制信号传送给并作用于对象的过程。上面的四个环节就构成了整个测控的过程,如果包括控制的过程,则刚好形成了一个闭环,即信号从对象开始,经过采集、整理、处理,最后又将控制信号作用于对象的闭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测控技术得到了快速的进步,这是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是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现代化生产技术下,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不断的融入到生产领域中,将这些技术不断的融合创新,对工业生产有了极大的推动力。现代测控技术以其超高的技术含量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断的将现代无线技术、定位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为工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2]。

一 测控技术背景意义

测控装置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很早,早在公元前14世纪,我国就发明了漏壶计时器。在公元前427年,伟大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已经提出了“控制论”一词。而真正的自动控制产生是在1788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中使用调速器(离心式飞轮)。然而,测控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形成并迅速发展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测控技术是刚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测控技术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应用仪表自动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数据;

2、采用控制仪表或控制机构,代替人工操作;

3、出现计算机控制系统,形成生产的全自动化。

二 测控技术的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融入,有效地促进了测控技术的发展,使测控技术朝着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微型化、网络化和远程化的方向大步前进。

1.网络化

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逐渐完善,突破了地域和事件上的限制,使测控技术得到很大的进步。现代测控技术具有网络化的特点,测控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组建网络化、分布式的测控系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许多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网络信息系统的规模得到越来越快的壮大。现代测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通信、国防、气象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得到广泛、有效的运用。

2.智能化

测控系统中所应用的设备都是智能化的,具有方便快捷、灵活、功能多样等特点,使得现代测控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发展

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仪器设备越来越高科化,其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都得到很大的加强和提高。

3.数字化

数字化的测控特点在测控技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化在测控领域中的主要应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传感器的数字化控制,控制器到远程终端设备的数字化控制,信号处理、通信等过程的数字化控制等。

4.分布式化

测控技术设备可以分布设在多个地方,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最符合和最需要仪器设备的地方。分布式化测控技术是以网络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术为基础的,采用将系统内所使用设备分布式地连接起来,组合成为最符合要求的分布式测控系统。在仪器设备生产过程的控制过程中,分布式的测控系统可以实现测量—控制—管理的全自动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测控成本,提高测控效率。分布式测试系统有许多优点:安全可靠,某一部分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系统的正常运作;可以不断开发增加新的功能模板或者是新的接口,加强系统功能;采用并行处理,运行速度相当快速;使用方式灵活,可以单模块系统,也可以多模块系统组网等等[3]。

三 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测控技术已经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展速度飞快,技术水平在逐步得到很大的提高。我国的测控技术还没有达到高水平的阶段,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智能化、数字化、微型化等方面的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产品绝大多数是属于中低档水平,随着国际上智能化、数字化、微型化的产品逐渐成为主流,这种差距还继续加大[4]。因此,我国必须借鉴和引进国外一些先进、高科技的技术水平设施和模式,积极开拓创新,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测控技术与国际接轨。

四 测控技术的应用

1.航天领域的应用

测控技术对航天飞行目标进行测量和控制,其综合技术应用主要有:其应用主要有: 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获取其运动参数和内部的各种物理、宇航员生理等一些重要数据,并且监视其飞行和内部工作状态,为指挥中心对航天飞行目标指挥、控制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为评价航天器的技术性能和改进设计提供依据[4]。

2.农业领域的应用

测控技术在农业领域也有一定应用,如在粮食存储的过程中,如果测得粮食温度超过预置,报警数值主机就会发出指令,接通通风机控制电路,对粮仓进行通风。

3.远程测控技术

测控技术还可以进行远程测控,远程测控技术常见的有:专线远程测控术、电话网远程测控技术和无线通信等远程测控技术。远程测控技术主要应用于:在核电站和电网检测的远程监控、石油输送管道的远程监控、机器人的远程监控等。现代测控技术可以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水、电、燃气以及热能等的自动抄表都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进行远程测控,全面的介入运行过程并发挥关键作用。

五 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测控技术越来越面向网络化、全球化,世界各个国家级地区的联系将会越来越密切,发展越来越先进、科学。测控技术的发展是根据全球社会市场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与进步的,跟随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带动世界社会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全球的科研技术都得到一定的发展提高。随着各种产业的迅速发展,测控技术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纵观其发展史,走向标准化、开放化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前进趋势。在信息化快速进步的现代社会,测控技术的发展必将长远,发展前景必将十分的广阔。

结束语

测控技术与仪器可以说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和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以及计算机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正是由于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的这种联系,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其就业可以选择的方向十分广泛,既可以进入生产工程自动化企业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检测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进行仪器仪表的开发和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工程检测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找到适合本专业个人发展的空间。

但是对于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也必须认识到就业的艰巨性。近几年来,大学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多,相应地该专业的毕业生每年也都呈上升的趋势。但是中国的经济状况使得国内相关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却始终未呈现出增长势头,尤其是曾经是就业主体的国营企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企改革正处于关键时刻,许多大型企业在这个过渡阶段非常慎重地处理企业内部员工的问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导致其在生产、研究开发方面的能力下降,企业效益滑坡,使其在招收毕业生方面的需求下降。当然了,刚刚毕业的学生在工作经验及社会交往方面的不足也是企业不愿过多的招收毕业生的一个原因。

测控技术是现代工业技术中的重要支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测控技术与现代科技领域中取得的成果,尤其是在尖端技术领域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可以说是,现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如果没有现代测控技术支撑就不可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和进步。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鲜明的标志。

作为一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通过本次专业调研,我对测控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国家工业自动化建设密切相关的的测控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得到了迅猛突破和成功应用。我相信,每一位测控专业的同学都会在专业调研结束后“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参 考 文 献

[1]潘仲明,乔纯捷.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内涵及体系结构[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8,S2:31-35.[2]陈永光.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5:31.[3]刘志刚.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探析[J].机电信息,2012,12:120-121.[4]孙亮.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电子质量,2006,10:3-5.[5]刘红波,马志娟,梁晓瑜,李东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状分析[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7,01:4-8.[6]冯璐.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1:26-29.[7]林玉池.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8]韩九强.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和谐社区作文下一篇: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