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2024-06-09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精选15篇)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篇1

年前,毛泽东同志为纪念张思德同志在《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社会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新旧世纪之交,****同志高瞻远瞩,放眼未来,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归根到底是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呢?怎样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维护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呢?从最高层次上讲,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彻底摒弃权力观中的错误认识。掌握权力后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掌权?是我们正确贯彻群众路线的首要前提。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影响为群众谋利益,影响党的宗旨的体现,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在这方面我们有的干部在认识存在着三种误区 :一是权力是领导给的。这种看法危害很大,它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下级负责;只对领导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因此,我们要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不仅要对上级负责,还要对下级负责;不仅要对领导负责,更要对群众负责。二是权力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有这种认识的人认为自己有本事,有能力,甚至认为不仅有本事掌这个权,还应该掌更大的权。因此,工作中容易出现骄傲自满、夜郎自大,只想谋更大的权,不为民谋更多的事,这种认识不利于事业的发展,不利于群众利益的谋取与维护。三是权力即利益观。有这种认识的人认为,掌握权力就是掌握利益,有了权力,就有了谋取私利的“合法外衣”,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在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权力的行使容易带来盲目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它可以用来为这个部门服务,也可以用来为那个部门服务;可以用来为大家服务,也可以用来为个人服务。比如在项目审批上,可以批给你也可以批给他。这样,不仅容易产生腐败,更有害于群众利益。为此,我们要坚决摒弃这三种观念。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学习,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二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在实践中增强群众观念。三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注重研究群众的情绪发展变化,善于从“晴雨表”的变化寻找准确的群众工作方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社会的稳定。为此,我们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理念,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快速、高效地解决群众的利益问题。近年来,区计经贸委党委围绕树脂厂 61 名残疾职工生活救济金、戴维智等 4 名科技人员家属退休工资,60 年代下放人员增资等等问题,不推诿、不扯皮,认真调查,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均已妥善解决,维护了群众利益,群众上访批次大幅减少,为我区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树立正确的职务观,树立职务即服务的执政理念。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体现党的宗旨,与贯彻群众路线是息息相关的,作为全区经济综合部门、产业政策与行业规划主管部门,区计经贸委以争创高标准服务型机关为契机,大力倡导“服务”意识,在项目申报、审批、加油站年检、绿卡发放等方面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基层、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难现象。在“二次”企业改制中更是贴近群众,谋好利益。企业改制牵扯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稳定,任何一环节处理不好,都会损害群众利益,都会影响社会稳定。区计经贸委党委一班人立足于“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制订周密的改制方案。首先,开好“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会”、“党员中层干部会”、“职工代表会”,做好职工的思想动员工作。其次,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依法行政。按文件政策规定,对全厂资产清算及职工各种福利待遇、工龄等统计情况,张榜公布,增强工作透明度。再次,改制过程中细心听取群众反映意见,耐心解答职工提出的疑问,公正解决职工的切身利益,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对待,直到满意为止。通过努力工作,先后成功对建陶南厂、龙山水泥厂实行了破产清算,达到企业改制应有的效果,切实维护了职工利益,确保了社会稳定。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这一标准 是客观的,务实的,是符合群众意愿的,这要求我们工作中避免官僚主义、本本主义。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会出现贪图虚名,不务实效,甚至劳民伤财。计经贸委一班人,坚决摒弃官僚主义、本本主义,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面对区经济发展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的关键时刻,不畏困难,勇于上前,扑下身子,躬亲调研,仔细分析,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做好助手。向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金融联席会议、目标综合考核等实施意见,均为区委、区政府采纳,促进了我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只有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做到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主动地适应形势,掌握科学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把我区建设成“实力、魅力、和谐”的新贾汪的伟大事业中去。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艺术

读了蔡冰编著的《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艺术》一书, 受益匪浅。书中详细地论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读者服务时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同一个问题, 站在不同的角度, 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有所不同, 因而读者的满意度也有巨大差异。如何使读者更满意, 是这本书要解决的中心议题, 同时也是我们从事图书馆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服务宗旨。作者把服务中所能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详细进行分析,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使得本书简明易懂、特色鲜明。

作者从读者服务的语言艺术、读者服务的沟通艺术、读者服务的行为艺术、读者服务细节的处理艺术、读者的管理艺术、读者活动的策划艺术、读者服务的宣传艺术、读者服务环境的设计艺术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感知能力和奉献精神。也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技能来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要求。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馆员服务的语言艺术

这本书的第二章读者服务的语言艺术使我深受启发。本章从读者服务用语的基本要求、服务用语的使用技巧及服务用语范例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感觉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为“言以传情, 情以动人”,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同样一句话, 不同的情境, 不同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语气和态度, 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这其中蕴含着高超的艺术。

我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一名馆员, 对此深有体会。现在的大学生, 虽然他们的知识层次很高, 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及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还是很有限的。有时, 因为一点小事就会使他们感到不理解, 感到困惑, 而后就可能引起过激的行为。如电脑显示有的同学书证里有未还图书但自己却没有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亲切的态度, 温和的语言找到使对方满意的办法, 使同学带着怒气而来, 心平气和而去。我想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 而且也体现我们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同样一件事, 如果我们的工作人员态度特别生硬, 就有可能直接造成冲突, 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而且可能使同学的情绪失控, 产生不良的后果。

工作中, 常常会遇到一些有违规要求的读者。拒绝一个读者或一种要求并不难, 难的是怎样才能即维护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又能尽可能照顾到读者的面子和情感, 即坚持正确的原则, 又不会使读者恼怒而导致纠纷, 这就需要讲究否定应答技巧。

在笔者所在的图书馆, 因为对读者借书的数量有明确的要求, 每一位读者只能借阅五册, 特别是对一些习题类图书要求不能连续借阅。对于这些规定, 有些读者很不理解, 每次都想多借几本, 或者对自己喜欢的书想连续借阅。对待这些不符合图书馆规章制度的要求, 我们的工作人员首先对他提出的要求中找到可以肯定的内容, 表示理解和尊重, 然后再以遗憾的口吻来解释要按章办事, 让读者放弃他的不合理的要求时对这种否定回答给予理解。如, 在流通部有一些习题类的图书特别受到读者的欢迎, 有些书已经破损了, 但还是供不应求。有些同学借阅后, 到期了还想借阅。对这样的读者, 我们会对他说, “爱学习是好事, 想多借几本书看也可以理理解。但是, 毕竟这本书的复本有限, 大家又都特别喜欢看, 好书就要大家一起分享, 你也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来借阅, 我们也会向馆里反应适当增加复本量。”这样, 否定应答技巧的灵活运用, 即遵守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又使读者不会感到失望和遗憾。

二、馆员与读者沟通的艺术

首先, 我们要有一个相互信任的态度。把彼此的需要, 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们要让读者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护和尊重, 使他愿意接受我们的沟通。并且要换位思考, 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衡量一个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带着积极, 诚信, 宽容的心态来与读者沟通。那么就会起到事半倍功效果。

三、馆员处理服务细节的艺术

读完了读者服务细节处理的艺术这个章节, 我感受到, 在读者服务中注重细节, 就能够把平凡的事做好, 做到不平凡。对读者细致入微的关怀体现了工作人员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这对于我们流通部的工作也很重要。在我们流通部, 面对每一位读者都是从站立, 微笑开始的。一句“你好”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你好”是一句问候语, 是亲切感、有好感的表示, 更是一种信任和尊重。因为是开架式阅览, 所以不允许读者带包进入书库。虽然我们在多处张贴了提示, 但是很多同学仍视而不见。为了使同学保护好自己的物品,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每天会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个读者说, “请把包放到存包柜里, 贵重物品请自己保管好。”当读者借书后, 我们会提醒他借阅证里还有几本书, 需要什么时间还, 以免超期。当有些读者因为对书库摆放不熟悉, 找不到自己要的图书, 我们会主动地亲自为他找到。虽然看似简单重复, 但是却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出现, 正是这些个性化的服务却体现了我们图书馆对读者的关怀, 使读者感到温暖, 所以这样的细微之处不容忽视。

通过阅读此书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图书馆服务的内涵, 服务的技巧, 为了能够艺术地运用语言的技巧、沟通的技巧等去为读者服务, 使读者满意,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素质和服务技能, 让读者感到来到图书馆就像回到家一样, 处处能够感到家的温暖, 从而营造出和谐的服务文化氛围, 尽自己的努力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参考文献

[1]蔡冰, 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艺术[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2]刘桔.读者服务艺术及其心理学研究[M].图书馆论坛, 2006.

读“书法”杂志有感 篇3

倘若领导同志或所谓名人的字,写得的确卓越,够得上法书,我不但不反对这么办,而且双手拥护这么办。但恕我率直,有的写得却实在并不出众,甚至是毫无足观,而刊物却偏要借重,这就很值得商榷了。因为你办的是“书法”杂志,而不是任何其他别的什么东西。我相信,有些领导同志由于工作关系是题过一些字,但却未必就自视为书法家。他们未必就那么不谦虚。我们也不要迷信名人都能写得一手好字,他们可以因其那些方面的成就而有“名”,却未必然在这些方面有其“实”。在“彼”为权威,在“此”就可能并不出众。这就象鲁迅说的,决不要相信,无论什么人一到某种地位,就都能成为“通人”。孔子不是还要以七岁的项橐为师吗?就是因为孔老夫子这位大圣人、大权威,不得不在小孩子项橐的智慧面前甘拜下风。当然,编者难免有其苦衷在,不能完全责备他们。因为如果他们真正敢于有点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而并不这么办,那么被人扣上“脱离政治”、“不为社会主义服务”之类的帽子,还是很不好受的。这曾经是风气使然。但时至今日,还很浓厚地存在这么一种风气,就未免令人有点不解了。

我不懂外国文,不知道外国的书籍或杂志是否也都这么办。那么我就查一查中国的古书吧。手头正好有一部《全唐诗》,这就只好请教它了。也是打开一看,果然首先映入眼中的正是太宗、高宗以及历代后妃之作,然后才是各家诗人之作,包括我们的伟大诗人李、杜在内。我这才有点“解”了。虽然不是“于今尤烈”,却的确也是“古已有之”。我们不免也承接了这么一点“流风余韵”。《全唐诗》是通政使曹寅奉命主持编辑的,这么做可以理解。可是,难道我们今人不应该比他“解放”一点吗?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篇4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年前,毛泽东同志为纪念张思德同志在《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社会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新旧世纪之交,****同志高瞻远瞩,放眼未来,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归根到底是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呢?怎样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维护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呢?从最高层次上讲,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彻底摒弃权力观中的错误认识。掌握权力后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掌权?是我们正确贯彻群众路线的首要前提。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影响为群众谋利益,影响党的宗旨的体现,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在这方面我们有的干部在认识存在着三种误区 :一是权力是领导给的。这种看法危害很大,它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下级负责;只对领导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因此,我们要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不仅要对上级负责,还要对下级负责;不仅要对领导负责,更要对群众负责。二是权力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有这种认识的人认为自己有本事,有能力,甚至认为不仅有本事掌这个权,还应该掌更大的权。因此,工作中容易出现骄傲自满、夜郎自大,只想谋更大的权,不为民谋更多的事,这种认识不利于事业的发展,不利于群众利益的谋取与维护。三是权力即利益观。有这种认识的人认为,掌握权力就是掌握利益,有了权力,就有了谋取私利的“合法外衣”,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在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权力的行使容易带来盲目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它可以用来为这个部门服务,也可以用来为那个部门服务;可以用来为大家服务,也可以用来为个人服务。比如在项目审批上,可以批给你也可以批给他。这样,不仅容易产生腐败,更有害于群众利益。为此,我们要坚决摒弃这三种观念。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学习,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二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在实践中增强群众观念。三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注重研究群众的情绪发展变化,善于从“晴雨表”的变化寻找准确的群众工作方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社会的稳定。为此,我们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理念,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快速、高效地解决群众的利益问题。近年来,区计经贸委党委围绕树脂厂 61 名残疾职工生活救济金、戴维智等 4 名科技人员家属退休工资,60 年代下放人员增资等等问题,不推诿、不扯皮,认真调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查,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均已妥善解决,维护了群众利益,群众上访批次大幅减少,为我区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树立正确的职务观,树立职务即服务的执政理念。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体现党的宗旨,与贯彻群众路线是息息相关的,作为全区经济综合部门、产业政策与行业规划主管部门,区计经贸委以争创高标准服务型机关为契机,大力倡导“服务”意识,在项目申报、审批、加油站年检、绿卡发放等方面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基层、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难现象。在“二次”企业改制中更是贴近群众,谋好利益。企业改制牵扯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稳定,任何一环节处理不好,都会损害群众利益,都会影响社会稳定。区计经贸委党委一班人立足于“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制订周密的改制方案。首先,开好“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会”、“党员中层干部会”、“职工代表会”,做好职工的思想动员工作。其次,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依法行政。按文件政策规定,对全厂资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产清算及职工各种福利待遇、工龄等统计情况,张榜公布,增强工作透明度。再次,改制过程中细心听取群众反映意见,耐心解答职工提出的疑问,公正解决职工的切身利益,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对待,直到满意为止。通过努力工作,先后成功对建陶南厂、龙山水泥厂实行了破产清算,达到企业改制应有的效果,切实维护了职工利益,确保了社会稳定。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这一标准 是客观的,务实的,是符合群众意愿的,这要求我们工作中避免官僚主义、本本主义。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会出现贪图虚名,不务实效,甚至劳民伤财。计经贸委一班人,坚决摒弃官僚主义、本本主义,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面对区经济(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发展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的关键时刻,不畏困难,勇于上前,扑下身子,躬亲调研,仔细分析,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做好助手。向区委、区政府提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出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金融联席会议、目标综合考核等实施意见,均为区委、区政府采纳,促进了我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体会 篇5

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是因为所有的共产党党员都把人民放在第一位,都把为人民服务视为己任。张思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士兵。他在深山烧炭默默无闻。他走了,但是他却得到了人民的公认。共产党党员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他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他们甘做人民的一块砖。在他们的眼里,哪怕事情再小,再微不足道。只要是自己的本分,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事,就是伟大的、高尚的事情,它就是党的事业。

_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要照你的办。”他的心中,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他认为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每个战士都是如此,他们为了人民,甘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读《父亲的为人之道》有感 篇6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父亲的为人之道》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完全文,我的眼睛泛起泪光,似哭非哭。我被文中的父亲所感动了!虽然,父亲很爱布克,作者也很爱布克,作者一家甚至把布克当成了家中一员!虽然布克只是一条狗,但仅因为它是一条狗,所以才更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信不少人都养过宠物。可在养之前,可否有人曾想过,在你面前的是怎样的一价责任,你将会肩负着一份怎样的责任!你是否知道,一但你养了它们,你把它们接回家之后就要好好照顾它,给它养老送终,要知道,在你手中的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你总不能说想不要它就不要它吧!是否有想过,有一天你也“沦落”到要人赡养的地步,别人也要将你“置诸死”的`话,你怎么办?你会开心吗?我想,世界上不会有哪个人会愿意被人遗弃的!当然,文中父亲遇到他的发友克莱格特乞求他把布克卖给他时,他也坚决不同意。但是,当克莱格特说了这么一句话的时候,父亲并没犹豫便毫无条件地把狗送给他了。当时,克莱格特对比尔说“我们爱这只狗。每晚,我妻子在孩子的卧室中给它放了张床。我们会给它养老送终的。我给你多少钱都行,比尔。”为什么之前克莱格特这么乞求父亲,而父亲都不肯把克买给他呢?而却因为一句话而没多想便答应把狗送给他,是因为父亲很爱布克,但是,他知道有人比他更有爱布克!可是,换成是自己的话,我们能如此“伟大”吗?可能很多人不但不会,而且很可能会为此争个你死我活。

读《昆虫记》有感 篇7

一、法布尔与《昆虫记》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Jean-HenriCasimirFabre, 1823-1915) 出生在法国南部圣莱昂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 法布尔四岁时被父母寄养在邻近的祖父母家中。乡间的牛羊、禽类, 以及花鸟虫草成为了法布尔童年时期最好的玩伴, 使他对大自然的一切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渴望探索自然界所蕴含的真理。

七岁时, 法布尔重新回到父母身边, 开始接受教育。通过自己的努力, 他考上了沃克吕兹师范学校的公费生, 毕业后, 在一所小学里当教员。任教之余, 他潜心研究昆虫, 根据自己的直接观察, 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由于教师的薪资待遇很低, 法布尔一生都未摆脱经济拮据的困境, 直到五十多岁时, 他才依靠辛苦攒下的稿费, 在普罗旺斯买下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旧宅。法布尔将这片荒地命名为“阿尔玛斯” (“阿尔玛斯”是音译, 中文又译作“荒石园”, 取其荒芜与一毛不拔之意) , 至此他终于实现了“拥有一片自己的小天地观察昆虫”的愿望。法布尔把“阿尔玛斯”当成自己的家和昆虫实验场, 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思考、观察、实验和写作。1910年, 当《昆虫记》的第十卷问世时, 他已经是一位耄耋老人。

《昆虫记》的法文题目是《Souvenirsentomologiques》, 直译的话, 可以译为《昆虫学回忆录》。周作人最早把这本书译作《昆虫记》, 而后一直被译界沿用至今。法布尔之前的昆虫学家只做昆虫的搜集与分类工作, 他们手持放大镜, 解剖昆虫尸体, 仔细地查看昆虫的触角、大颚、翅膀和足, 却不思考这些器官在昆虫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他们对昆虫的判断力、本能和生活习性甚少研究。专家们根据昆虫的外形给其命名, 把身体构造相同的昆虫归入同一种类。法布尔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 发现这种做法并不合理, 因此, 他给《昆虫记》取了一个副标题《Etude surl’instinctetlesmoeurs des insectes》 (《对昆虫本能及习性的研究》) , 并提出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活生生的昆虫, “研究它们在活着时的活动, 它们的本能和习性, 它们的才能和感情”, 根据昆虫“工人”所从事的职业来给其命名。法布尔的研究以直接观察为依据, 就像他自己说的:“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 我要观察、触摸, 而且不是一次, 是两三次, 甚至没完没了, 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他本着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来观察昆虫的劳作, 以富有情感的笔调来描写昆虫的生活, 使得《昆虫记》自问世以来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二、《昆虫记》中的趣事儿

虽然法布尔开始动笔写作《昆虫记》时, 已经年过百半, 但他仍像一个好奇心满溢的孩童一样, 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 根据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我习惯在每个答案后跟着提一个新问题, 直到碰到不可知之墙为止”。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正是凭着对昆虫所怀有的浓厚兴趣, 法布尔才把大半辈子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昆虫上, 就像他自己所说:“在昆虫学大量的领域内需要天真。没有大量这种资质———在讲求实际者眼中的奇思怪想, 谁还会去关心小小的虫子呢?”。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手持放大镜, 观察昆虫的出生、蜕变、筑巢、觅食、求偶、繁殖, 以孩童般的视角, 真实而质朴的笔调记录下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展现给读者一幅幅栩栩如生, 生趣盎然的画面。在他的笔下, 小小的昆虫们无一不是身怀技艺的行家里手:长腹蜂是挥舞瓦刀的“泥瓦工”, 黑蛛蜂是技艺高超的“制陶工”, 土蜂是下针精确无误的“麻醉师”, 切叶蜂是名副其实的“裁剪工”, 黄斑蜂是技艺惊人的“鞣毡大师”, 而蜾蠃则是“挖掘工”、“采脂工”和“粉刷工”。下面请看“演唱者”蟋蟀放声高歌的场景:

“园子里夜间歌唱的蟋蟀非常多。每一簇开着红花的岩蔷薇都有自己的合唱队员;每一束薰衣草上都有自己的演唱者。那些枝繁叶茂的野草莓树, 那些笃蓐香都变成了一个个合唱团。所有这些小生物在灌木丛间用它们清脆动人的声音互问互答;或者不如说, 每个歌手不管别人唱什么坎蒂列那 (译者注:中世纪时的一种叙事抒情歌曲) , 独自在庆祝自己的欢乐。

在天上, 就在我头顶上, 天鹅星座在银河中划上它那大大的十字架;在下面, 就在我的四周, 蟋蟀的交响乐在抑扬起伏。这歌唱自己欢乐的小不点儿令我忘记了群星璀璨的场面。这些天上的眼睛平静而冷漠地瞧着我们, 我们对于这些星星是一无所知的。”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 《昆虫记》除了是一部严谨的昆虫学作品, 还是一部优美的散文巨著, 它实现了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理性思考和感性表述的合二为一。它不像其他科学类作品那般内容晦涩难懂, 用词枯燥无味, 读来反而给人一种妙趣横生, 仿佛与虫儿面对面交流的感觉。纵观洋洋洒洒的十卷本《昆虫记》, 其语言朴素而纯真, 文风流畅优美, 隽永风趣, 深入浅出, 使得这部著作不愧有“昆虫的史诗”之称。

除了将昆虫纤毫毕现的形态特征展现在读者面前, 法布尔对虫儿心理、情感的揣摩与刻画也可谓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他本人也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譬如, 毛刺泥蜂在攻击毛虫得手之后, 用跗节跺脚, 梳理翅膀, 不时地把大颚和前额贴在地面上, 用后足将身体撑得高高地, 仿佛要翻筋斗似的。法布尔认为这些动作是毛刺泥蜂表达心中喜悦的一种方式, 就好比当人类沉浸在成功所带来的欢乐中时, 会做出搓手的动作一样。有时候, 法布尔也会从人类的伦理道德视角来解读昆虫的行为, 正是虫儿身上所带有的这种人性化特征才使得该书与众不同, 引人入胜。下面, 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天牛成虫与幼虫的描写。

“成虫和幼虫的职责完全悖离了常规:幼虫正值身强体壮, 拥有强健的挖掘工具, 承担起繁重的工作;而成虫却享受幸福的时光, 不懂技艺, 不工作, 只是游手好闲。孩子本应躺在他的保护人———母亲怀抱中过天堂般的生活;而这儿的孩子———幼虫, 却成了母亲的保护人。

被法布尔喻为“爬行的小肠”的天牛幼虫只有味觉和触觉这两种非常迟钝的感觉, 但它竟然可以清楚地预知未来。它为成虫挖出一条通往树皮层的通道, 后者只要钻透薄薄的木质层或树皮层就可以获得自由。法布尔用略带人性的笔触来描绘昆虫世界的日常生活, 使得整套丛书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人情味, 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读来令人深受感动。

在《昆虫记》中, 法布尔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昆虫的捕食过程, 在他看来, “捕猎性昆虫传记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介绍昆虫的捕猎方法”。为了弄清楚某种昆虫的捕猎技巧, 他有时会跑到野外环境中去观察, 有时会想尽一切办法捉住需要的昆虫, 再把昆虫放到人为布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他不但亲自出马捕捉昆虫, 而且还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来召集孩子们帮忙, 有时甚至要向家人求助。当我们读到书中有关捕食性昆虫与猎物搏斗的场景描写时, 就会觉得法布尔的所有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昆虫仿佛被置于聚光灯下, 交战双方的动作之传神, 场面之生动, 交锋之激烈, 一切都展现得那么淋漓尽致, 且看:

“当敌人靠近时, 它便立起身体, 模仿舞蛛的样子做出防御姿势。滑稽蛛蜂对它的威吓不屑一顾, 在滑稽的外表的掩护下, 它猛地冲向彩带圆网蛛, 动作非常敏捷。它们闪电般交战了一回合, 彩带圆网蛛被打翻仰躺在地。蛛蜂在上, 它与圆网蛛腹贴着腹、头顶着头;它用足控制住彩带圆网蛛的足;用上颚咬住对方的头胸部;它用力蜷起腹部, 向下方伸过去;它拔出螫针;接下来便……”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 当我们读到此处, 不禁要为法布尔传神的描写而大声喝彩, 透过文字仿佛能看到捕食性昆虫与猎物正在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战。然而, 这种战斗场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凶残与血腥, 相反, 更多地显示出生命力的蓬勃。

如果不是法布尔对渺小生命所怀有的尊重与热爱, 不是他的悉心观察和详细描述, 也许虫儿的这些故事还不为人所知呢。法布尔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 让我们领略到昆虫那妙不可言的灵性。在阅读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捧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每一种昆虫, 他就像是一个为儿孙讲述故事的老人, 把昆虫世界的趣事儿向读者娓娓道来, 令人回味无穷。

摘要:《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撰写的一部关于昆虫本能与习性的著作, 全书充满了各种妙趣横生的昆虫故事。作者以其敏锐的目光来观察昆虫, 以朴实而略带人性的笔触来描写昆虫, 把读者们带进了一个趣味无穷, 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

关键词:《昆虫记》,法布尔,昆虫,故事

参考文献

[1]石蔷.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法布尔[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8:43.

[2]法布尔.昆虫记 (卷七) [M].姜洁等译.花城出版社, 2001:165.

[3]法布尔.昆虫记 (卷四) [M].姜洁等译.花城出版社, 2001.

读鲁迅《立论》有感 篇8

人是有智慧的高等灵长类动物。人不会像动物那样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大小事件只是被动接受。人有思维,会思考,对客观事物或问题,或多或少总是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人有语言,有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的能力,还有通过语言与同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欲望。当人类不停进化,社会不断进步,以至发明了文字之后,人们也开始使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了。人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具备了立论的条件,需要和能力。

然而,中国人是最怕表态,最怕站队,最怕“立论”的。

赵高指鹿为马,就是典型的逼人立论的手段。到底是鹿是马,只要是视力正常,智力健全,具备基本常识的人,都不难得出答案。但关键在于,这绝不仅仅是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要向一个拥有野心和势力的残暴强权者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选择站队的重大抉择。正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从强权,固然能保全性命与前程,但实在是有违良心;遵从良心,反对强权,就必须要有牺牲性命的觉悟。而不表态立论的人,若不是自身拥有足够的地位和实力能加以牵制,或是让人忌惮到无法逼迫的明泽保身之辈,就只能是被视为墙头草加以消灭以防后患的炮灰了。

上下五千年,无数血泪铸就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一旦“立论”,就意味着将自身乃至整个家族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了赌桌上,买定离手,不可更改了。押对了,飞黄腾达;押错了,血本无归;两边押注,立场不坚定,左右不讨好,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两边都不押,难以独立生存。所以说,立论,难!

鲁迅《立论》中老师讲的故事更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

“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这其实在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最通常的做法是说些好听的、祝福的话,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好。将心比心,大喜的日子谁也不想触霉头,何必惹人不痛快,给自己找麻烦呢?

但小孩子大多还没有被成人世界的人情世故磨光了棱角,所以《皇帝的新装》里才有了唯一的真话。

鲁迅《立论》中纯洁而善良的“我”,心存道德良知,胸怀美好愿望,向成人提出了让自己纠结的问题: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两不得罪,又保全自身,这问题成人是怎么解决的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那么……。阿唷!哈哈!Hehe!he,he he he he!’”

“这孩子呵!”——怎样?您可以自己想。

“您瞧!”——瞧什么?您想瞧见什么就瞧见什么。

“那么……。”——那么啥?您想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

“阿唷!哈哈!Hehe!he,he he he he!”——打什么哈哈?我什么都没有说,也什么都说了。

我给出了基本的句式,留给您去填上最让您满意的内容。

我没有说慌,也绝不会遭打,更不会被跨省。

我们只是平凡的大多数,趋吉避凶成了本能和生存法则。有人说:“别跟我谈理想,戒了。”所以,真理、道德、良知,在生存的现实面前那就是浮云啊浮云。

所以,群众表示情绪稳定,淡定围观,悄悄路过,被采访也只会说:“我是来打酱油的”。

如果哪天网络实行实名制,我想,还有多少人会出来“立论”?恐怕都成了万年潜水艇了吧。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篇9

——读《敢于担当》有感

近日,拜读了邵小波、张照合著的《敢于担当》一书,收获感想颇多。原本以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每天只要完成任务,按时上下班就是了,殊不知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还要将勇于担当的精神贯彻始终。平庸地工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有“敢于担当”才是真正的敬业!

担当是什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担”的解释是“以背曰负,以肩曰担”,即“担负”的意思;对“当”的解释是“田相值也”。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值者,持也,田与田相持也。就是两块田地价值相等。引申为,凡相持相抵皆曰“当”。

《现代汉语词典》中,“担当”释义为担负、承担。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在古代,我国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担当的情怀,曾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胆报国誓言;在当代,也不乏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一大批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先进楷模。“担当”体现一个人的魄力与责任,敢于担当是一种政治责任,是一种行为操守,是一种思想境界。

“桥的价值在于载重,人的价值在于担当。”敢于担当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行为;既是一种不辱使命的气概,又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一个人担当得越多,价值就越大,成长就越快,收获就越多,离成功也就越近。

针对现实工作中,一些人遇见困难绕道走、碰到风险缩着头、出了问题躲后头,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等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不善担当的不良倾向,作者在《敢于担当》一书中给予了当头棒喝,并岌岌呼吁: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切切实实地担起责任。面对困难和矛盾,不回避、不闪躲,牢记责任、迎难而上、积极应对;面对挫折和过失,不粉饰、不诿过,汲取教训、百折不挠、奋勇向前;面对机遇和挑战,不畏惧、不茫然,铁肩担重任、妙手破难题、奋力促发展。对于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干好。越是关键时刻,越要能冲得上去、敢于亮剑!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敢于担当必须要有真本事、真本领,没有真刀真枪的能力和智慧,敢于担当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要准确把握上级的政策取向、准备把握市情发展,把上级精神吃透用活,必须学会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尤其是对突发之事、棘手之事,站稳群众立场,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道难题一道难题地破解。正确对待不同己见的声音,对立面的反对声音,舆论层面的批评声音,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

勇于担当,离不开优良的作风。我们都必须对自身的作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凡是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要带头做好,凡是要求下面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当表率。要把各项工作的落实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所有工作都要精心设想、缜密谋划,定下的事雷厉风行,看准的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经常深入基层,不妄想空谈,不做表面文章,把计划、目标、任务从会议上、嘴巴上、文件上落实到具体、实际的行动中,变成有形的、有数的、有内容的项目。要做到廉洁自律,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若干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无私才能无畏,清白作人、干净干事,就会形成敢于担当的资格和底气。

读《改革政府》有感 篇10

当时美国副总统戈尔受委托主持美国的政府改革,大部分思路来自此书。其实,政府官僚主义在全世界普遍存在,书中这些改革途径都是很值得其他国家和地方参考借鉴的。

书中阐述了政府在以人民为重的指导思想下,注重自身的运转效率。其中收入获取方式多样化、支出合理化及支出效果化等问题,是保证政府有效运转的基础。其中提出这样的主张,“不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

书中也谈到了美国当年所遇到的“突击花钱”的问题,如果到了财政年度结束时,主管们还没有把钱用光,就会产生两种情况,即他们会失去结余下来的钱,还有,第二年他们得到的钱会减少,于是就产生了财政年度结束前,政府突击花钱的老习惯。当时加利福尼亚州的维塞利亚市就进行了改革,允许各部门保留各自的结余,这样不仅消灭了突击花钱的现象,同时也鼓励了各主官节约开支,也是让各主官像所有者那样来考虑问题,“如果这是我自己的钱,我会这样花销吗?”

这本90年代的著作,来自于对美国政府改革的探索,也指导了美国政府的继续改革。如今10几年过去了,中国政府也到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对中国而言,哪种形式的政府将更高效呢?也许恰如戴维所说的,他们的结论具有全球意义:企业家精神。

从戴维的这本书里,我们多少会借鉴了一些改革思想。虽然本期讨论“突击花钱”,但各方也都在打圆场,认为“年底突击花钱不违规”。可是不得不承认确实存在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只是拿“不违规”进行辩解而已,既是不违规,也不能说没有问题、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年底突击花钱虽不违规,但与均衡预算执行进度相比较,违规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给产生违规提供了土壤。如果财政预算支出执行都集中到了年底,在年底很短时期内要花掉较大财政资金,就可能存在一些机构花掉不必要的资金,购买不必要的项目,甚至弄虚作假虚列支出项目套取财政资金,也可能想法设法套取财政资金用于职工年底福利支出等。最起码,年底突击花钱给违规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1

这本书讲述了三国时期蜀、魏、吴之间的战争, 故事很精彩, 英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

走进三国, 在这几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 我最喜欢的是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身上散发出的儒雅的文学气度令我十分敬佩。他通天文、晓地理, 用兵如神, 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七擒七纵”孟获的壮举令我震撼。足智多谋、才华横溢的他让我懂得:智慧是知识的升华, 知识是勤奋的沉淀。作为学生的我们, 应该努力学习, 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渐渐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放眼茫茫江东, 唯一能与孔明相提并论的也只有周瑜了。周瑜文采超群, 聪慧过人, 深受孙权赏识。可他妒嫉心重, 以致孔明小小的“三气”便使其发出“既生瑜, 何生亮”的感慨。这也让我体会到:妒嫉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敌人。我们要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朋友之间需要的是真心的交往、真正的友谊。

……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篇12

萨拉在富有的时候,经常帮助别人,得到了别人的夸赞。可别人家的小姐可不高兴了,经常欺负她。可是她一直保持一种公主该有的风度。

我的感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像萨拉那样高贵的公主,无论多么贫穷,多么富有,都要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高贵的心。努力践行自己的诺言,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真正的公主。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管遭遇到什么处境,都要处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灵。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篇13

大学不是技校,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大学生的优势便凸现出来了。技校学习到的的是一门专业技能,是直观的,而大学应该掌握的不仅仅是深层的理论知识,并且训练得一门专业技能,还要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即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会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分析、解决问题。被动的记忆能力已经上升为了主动的分析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正好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本质的特征——系统分析的能力。现在反观自己,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的英语师范专业,未来的对应就业方向也比较明确——英文教育者。开设这样专业的学校有很多,有大学本科的,也有专科学校的,如果是仅仅掌握授予知识的能力,那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自称为老师了,我应该有所计划,让自己一个大学生和另外一些掌握熟练专业技能的专科生区分开来,凸显自己的优势——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会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分析、解决问题。

然而要习得这样深入分析问题,让自己拥有全面、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的的一种能力,前提便是需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要做到怀疑并不难,但是如果怀疑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渊博的知识,怀疑就将堕落成一种玩世不恭。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不会凭空产生,就算拥有了这样的能力,也无法将这种能力付诸现实的工作之中。在第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就曾常常觉得自己和许多其他大学同学不同——感觉到自己在专业上并未学会些什么新的东西,仍是在学习英语,感觉没有什么新的突破,现在才懂得真正的突破是以拥有丰厚的专业知识为前提的,没能得到突破是因为专业知识的不足,基础的不够牢固,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里,我应该减少不必要的困惑,认真仔细深入的学习该掌握的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并带着理性的思考深入分析问题,来培养让自己拥有全面、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的的一种能力。

本书还提到,一个合格大学生应该有理由让自己更有深度,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而要做到这样,作者提到: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书;第二,将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不单单只是因为他的占地面积大,是他的容纳性大,大学的图书馆就容纳了不少有思想深度的书,是难能可贵的资源,但我反思自己一个学期下来,图书馆是去了不少次,但真正利用到图书馆的资源就一次都没,现在想起,真的觉得很可惜,如果是四年都是如此,浪费的资源也就很多了。另外,我就得自己有些将自己思想偏离了现实的土壤,最初想着读大学的目的只是毕业后能够胜任一份理想的工作,可是走出校门以后将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份工作啊,而是整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果没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如果自己的视野只局限于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那么只会被这个社会孤立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对现实的关注不一定能够让你得到什么,社会也不一定会因为你的关注而发生什么改变,但是,如果谁都不来关注,那到底该由谁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这句话现在时刻提醒着我。

最后一点我有感触的是“ 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这是至理名言,他表达的意思是不要除了专长之外就一无所有,有专长还要有另一些特长。这样将来就业的时候就让自己有了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能掌握一门特长也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

读《文学解读学导论》有感 篇14

总之, 由于“三个层次”所司的内容不同, 它们在课堂中的呈现和状态也不会相同, 但这并不是说“三个层次”各不相关, 课堂要由几个呆板的模块组成, 所以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还应注意这样几点:

1. 尽管本文有“三个层次”, 但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却不能机械地将课堂分为与此相应的独立的三个环节, 它们不是互不关联的彼此孤立环节, 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所以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将“三个层次“割裂开来, 但不割裂并非混沌而无重点, 而是各个环节相互联系, 有所侧重但绝非取代。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本文的解读不能在语体、语象层浅尝辄止, 而应深刻挖掘本文内在的语义表现体系。当然深层的解读并不是要求教师像原来那样生搬硬套, 非得把所有的本文中的意象都整出个象征意义来, 而是在基本理解表层意思的基础上, 学生能对本文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较深层的理解。这一环节, 教师不要强求学生理解到老师或者教学参考书的层次, 只要学生能理解到他自己的一个本文理解水平即可。

3. 小学语文教学要有目的性,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一环节有每一环节的侧重点, 但环节并不是绝对的, 所以在兼顾整体中要突出重点。即“教学有法, 而无定法”, 我们的教学要实事求是, 具体文本具体分析, 切不可所有本文都按一个套路模式来, 如果这样,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将成为“一滩死水”, 毫无活力, 也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要在此基础上灵活多变, 不断创新, 才能永保青春活力。

4. 旧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本文的意义是既定的, 是直接从历史中来, 而在现代语文教学中, 我们在建构“三个层次”的基础上, 关注历史重构, 但它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参照和补充。

读《柳林风声》有感 篇15

当好奇的鼹鼠闯入那片可怕的黑森林,河鼠二话不说,将所有危险抛之脑后,冲进森林救出了鼹鼠;当贪玩的蟾蜍疯狂地迷恋上汽车时,鼹鼠、河鼠和獾想尽了一切办法,带着它们的朋友走回正道;当蟾宫落入森林中的强盗手里时,伙伴们齐心协力,与敌人斗智斗勇,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夺回了蟾宫,好好教训了森林里的那群恶霸……这一幕又一幕,让我深有感触。是啊!或许,友情就是黑暗中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或许,友情就是当你误入迷途时的百般劝导;或许,友情就是你落寞时为你拼搏的身影……②

合上手里的书,一阵和风拂过我的心田。哦,这四个好伙伴,能为朋友牺牲一切,对待他人又是如此真诚、和善!是友情那强大的力量改变了蟾蜍,改变了森林,使森林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变得一片祥和!可是有时我们却不如它们,为了一点利益,而失去了那最美好的友情。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他们拥有许多朋友,可是当他落寞时,当他失势时,平日里的朋友在一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又有谁会愿意站出来帮他一把呢?和这四个朋友的情谊比起来,真是自愧不如!③

我忽然想起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突然遇到一只大熊,一个人看见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躺倒在地上装死,熊从来不吃死人。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另一个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不能患难与共的人,不算真朋友。”面对这种生死考验的时候,你最为信任的朋友却背叛了你,你心中又会作何感想?④和《柳林风声》中这群好伙伴比起来,我们真惭愧,这四个朋友的性格完全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友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平日里,它们享受着各自那惬意的生活,但是只要朋友需要,它们就会出现,这份友情真让我神往!⑤

我爱《柳林风声》,它用那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告诉我,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不能白白放弃,因为友谊是万分珍贵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柳林风声》,让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哦,这本书真好!⑥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读后感一类作文,很多同学最难把握的是读和感的关系和结构布局,处理不好容易畸轻畸重。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在结构比例上,读占小部分,感占大部分,重点在于感。但是很多小学生写读还行,写感较难。这是因为,小学阶段,同学们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大多数缺乏条理,或者无话可说。

仲小舟同学这篇读后感处理得不错,感的部分也有血有肉,不无病呻吟。把感的部分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把联想和对比结合起来运用,用活了。

指导老师:田莉莉

上一篇: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必做:练习题及答案下一篇:在茶韵书香画展开幕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