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答案

2024-06-01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答案(共4篇)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答案 篇1

一.单选题

1.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保持党政机关廉洁,反对贪污腐败的初战是哪一个事件()。(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刘青山、张子善案

B.不容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长

C.“泰山反腐风暴”:胡建学案

D.“国门巨蠹”李培英案

2.以下哪一项是邓小平提出的()。(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B.打铁还需自身硬

C.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D.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

3.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分数:10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办实事,就是要求从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空谈

B.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C.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D.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中国梦

4.为什么说古罗马的官员很少有贪腐的记载()。(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B A.对神明的敬畏和对阴间的敬畏,使得他们自觉约束自己

B.制度的监督与制约

C.人民群众约束

D.奴隶主贵族掌握权利

5.习近平提出的要解决全党四风问题是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分数:10分)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资本主义

B.民主主义

C.奢靡之风

D.拿来主义

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前苏联共产党失败的重要原因:()。(分数:10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B A.苏共只代表官僚和干部的人

B.领袖们背叛

C.失去了执政的依靠力量

D.苏联共产党失去了同苏联人民的血肉联系

8.()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实现共产主义

B.群众路线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民主集中制

9.清朝道光年间,官员们和皇帝为了提倡节俭都穿打补丁的衣服。(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10.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答案 篇2

关键词:加强执政能力核心血肉联系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意义所在 为什么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因为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关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发展进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取得一个又一个巨大胜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每一次战争成功背后,无不包含着人民群众给与我党最无私,最深情的帮助和支持。

1、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所从事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作用。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人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提出,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着党执政的全局,始终关系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始终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稳定的全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更进一步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重要的标志,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初建时期的共产主义小组,发展到星火燎原,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从江西兴国一个县,可以动员几万人当红军,处处出现妻子送郎当红军的动人情景,到淮海战役,仅山东就动员民工几十万,自己带着干粮上前线的动人场面。小米加步枪能够打败飞机加大炮,这个国民党始终悟不出来的道理,其实十分简单,就是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因而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

我们党已经执政66年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我们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而这些考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一个关系我们党能不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和解放全人类并最终解放自己为崇高理想,坚持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问题。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党必须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核心的首要考虑。

2、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其总体目标在于,要通过全党的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是要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起种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所要建设的执政党与其他执政党既有着作为一般执政党的共同要求,更有着作为无产阶级的执政党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

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它充分反映了我们党除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的政治立场,反映了我们党所做的全部工作,都必须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人民性要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十分自然地成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核心所在。作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它要求我们党要很好地贯彻执政党的科学性要求,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上来。作为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科学性与人民性是完全统一的,因为科学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它在本质上必然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一致性。我们党要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一定要避免执政的主观性、随意性,而要切实注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尤其是要结合中国实际,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更是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意志的表现。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使民主不仅仅作为一种执政的手段,而且内化为共产党执政的必然要求。作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更需要通过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对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反对一切腐败行为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任何腐败行为,以及与任何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是水火不容的,对任何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腐败现象,必须依靠群众,开展坚决的斗争,更好地体现共产党执政的务实性、廉洁性要求。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的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党发展进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取得一个又一个巨大胜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每一次战争成功背后,无不包含着人民群众给与我党最无私,最深情的帮助和支持。淮海战役是因为,60万人民军队的背后,有数百万的人民大众的坚强支持。

今天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也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正因为如此,中央一直强调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党顺应从夺取政权的党到长期执政的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转变,以及对党的宗旨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根本保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做得人心、暖民心、稳人心的事,切实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始终赢得民心,筑牢执政的基础,也才能从容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钱淦荣 罗正楷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答案 篇3

论文摘要: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是当今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党群关系方面存在着思想上淡忘群众、工作上远离群众、生活上冷漠群众等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关系,就必须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对群众有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等关键环节上下力气。

关键词:党群关系 党性修养 作风建设 人民群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2009年9月1日出席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结合新中国成立60年我们党、我们国家走过的伟大历程,可以从党的建设实践中得到许多重要启示。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宗旨、方向和目的,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问题是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能否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我们党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强调:“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能不能密切党群关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好坏的标尺,更是检验党性是否坚强的重要标准。因此,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一、党群关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她是一个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回顾中国共产党八十八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成长、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民主革命时期,我党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并制定了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群关系是鱼水关系。密切联系群众也成为体现我党政治优势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客观上为党的干部联系群众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是,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增加了,一些领导干部脱离了群众。正如群众所说的:“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讯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反映出党群干群之间的联系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一些领导干部官气十足,以“统治者”身份自居,以“父母官”自封,完全忘记了“人民公仆”的身份。他们不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主人,而是当作自己的“统治对象”,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不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漠视群众的呼声与意见,对群众冷暖安危置若罔闻。有的领导干部同群众的关系不再是“鱼水关系”,而是“油水关系”,甚至发展成为“水火关系”。

二是作风粗暴,积压矛盾。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对群众的感情,与群众的联系不紧密,把握不了群众的思想动态,不做有说服力的教育工作,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是以理服人,而是强迫命令,对群众轻则发号施令,重则训斥。“通不通,三分钟,时间一到龙卷风”;处理矛盾纠纷不及时,不善于疏导民怨、化解矛盾,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妥善处理的矛盾激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一些领导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善于调查研究,喜欢摆花架子,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忙于迎来送往、陷于各种应酬;有的领导干部“先拍脑袋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瞎指挥,乱决策,造成严重损失,严重损害群众的利益,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疏远。

尽管上述问题存在于党内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的和谐。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动摇党的执政根基、丧失党的执政地位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苏联及东欧的剧变从反面表明,谁不能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谁颠倒了与人民的关系,背弃了党的宗旨,谁就会受到人民的唾弃,就会丧权亡党,断送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二、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环节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密切党群关系?下面几个重要环节需要认真把握。

密切党群关系,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一九四五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的一贯思想,它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处于统领的地位。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服务,为谁执政的问题,才能增强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才会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办好群众的事情,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树立宗旨意识,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问政于民。领导干部在制定方针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遵守民主程序,接受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权力的行使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问需于民。领导干部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就是要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努力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真心实意地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以人为本”就是要问计于民。领导干部要甘当群众的学生,虚心向群众请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营养。因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是生活的先知,冷暖甘苦感受最深刻;群众是智慧的源泉,改革发展体会最真切;群众是施政的基础,政令得失反映最真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树立宗旨意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过程中锤炼坚强党性,培养良好作风。

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对群众有感情。建立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领导干部密切党群关系、摆正公仆位置的前提,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对群众冷漠无情,党群关系必然疏远和紧张。近年来,瓮安事件、孟连事件、袭警事件等接二连三发生,就突出反映出我国部分基层存在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2007年12月14日至12月28日,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了“群众最喜欢的干部类型”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群众有感情”排在了第一位。无独有偶,人民网在2008年推出了“百姓与基层干部”网上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百姓最欢迎基层干部能为他们办实事,有服务意识,能深入基层。最反感基层干部工作缺乏责任心、作风浮夸,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认为基层干部必须是个有情有义,对老百姓有感情的人。像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等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基层干部。两次调查得出的结果惊人的相似!调查结果表明群众对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渴望,表明部分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利益、不关心群众疾苦现象的严重性,也表明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紧迫性。由此可见,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关系,对群众有感情很重要。因为感情决定态度,感情产生动力。如果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就会自觉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关注点上,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就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真心为民、真情待民、真话对民。领导干部对群众有感情,群众就会把他当贴心人,有话对他说、有苦对他诉、有难向他讲。反之,如果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群众态度冷漠,群众也会对他离心离德,执政为民就成了一句空话、大话、套话。对群众有感情这个问题尤其要引起年纪轻、学历高,但群众基础弱,不善于与群众打交道的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

对群众有感情是需要培养的。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对群众有感情方面堪称楷模和典范。毛泽东同志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比作“土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主席听说饿死了人,多次伤心落泪,并带头减少自己的粮食定量。鱼水之情,可见一斑。邓小平同志饱含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种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源泉。这种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自于他们对党的宗旨的深刻理解,来自于他们长期与群众打成一片。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领导干部必须同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没有感情的联系群众绝对不会是密切的。感情的建立是在相互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加强起来的,这种感情的培养很难单纯从书本上得来,也很难单纯从院校内得来,必须在同人民群众的同甘苦共患难中培养出来。一个只会联系领导不会联系群众的领导干部是不可能对群众有感情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入手,耐住性子、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工厂车间、深入百姓家中去探实情、寻实策、办实事、求实效,在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中锤炼坚强党性,培养良好作风。

密切党群关系,必须为群众排忧解难。毛泽东同志一九三四年一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所作的结论中提出:“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同志们,那时候,我们号召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能够不能够呢?能够的,完全能够的。”(2)战争年代关心群众生活,才能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今天,仍然需要关心群众生活才能动员群众参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密切党群关系,领导干部就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联系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具体来说,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对贫困地区、困难较多的企业和矛盾较多的单位重点联系和帮扶。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每年都要利用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多渠道了解社情民意,拉近与群众的感情,缩短与群众的距离,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开展送服务活动,围绕重大投资项目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送政策、科技、信息、资金等服务。开展民主恳谈活动,广泛征求基层党员群众代表、社会各方面人士的意见,集中民智解决问题。开展集中攻坚活动,针对发展中的一些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进一步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中锤炼坚强党性,培育良好作风。

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早在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曾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目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一些意志薄弱者产生了腐蚀作用。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工作便利侵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充分印证了毛泽东的这一预言。古人云: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使本来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因此,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净化党风就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一项重要任务。

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就是要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大力弘扬良好风气,把反腐倡廉的要求内化为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高觉悟、改进作风的自觉行动。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就是要建设廉政文化,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形成有利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社会环境。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就是要通过强化监督检查等重要措施和途径,把领导干部的行为真正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当前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突出表现是权力滥用尤其是“一把手”权力滥用,所以在加大对领导干部监督检查的时候,尤其要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力度。切实改变目前干部管理中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使领导干部不敢懈怠、不敢腐败、不敢专权、不敢失责。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就是要实行教育和惩治并举的方针,让每一位领导干部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对于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不管发生在哪个领域,涉及到什么人,不管他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肃惩处。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锤炼坚强党性,培养良好作风。

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党员干部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强化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以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充分运用广播、网络等媒体;充分报道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新经验、新方法、新举措,对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行为给予曝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途径,遏制腐败和不正之风要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要求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和内容,建立健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纠正过错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

二、坚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

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发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其次,要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党员干部必须真诚地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使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去实施决策。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

三、认真坚持群众路线,了解民情,切实改进党政机关作风

改进党政机关作风,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的重要途径。

改进党政机关作风。按照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要求,健全干部监督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坚持诫勉谈话和函询、党员干部述职述廉等措施,严格执行党员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从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

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才能凝聚全党的智慧、防止个人或少数人独断专权,才能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公众参与度,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时候,深入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作风建设,尤其是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正如《决定》中指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近年来,特别是区划调整以来,区委领导班子带头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大兴调研之风,真心实意为民办好事实事,深受群众好评。但是对照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在密切与群众联系方面还必须注意和纠正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学习辅导,联系我区的工作实践,我认为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始终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必须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能否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关键就是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低,最终要以是否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衡量。因此,我们不论想问题、做事情,都必须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到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区划调整以来,我区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以自己的实干精神和优良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涌现出如邱礼胜、蔡功遂等一批优秀党员干部,为我区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在实践党的宗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不思进取、工作不实;有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有的以权谋私、脱离群众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党性修养,没有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不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这样必然影响我区事业的发展,必然脱离群众,引起群众的不满。如不狠刹这些不良风气,必然严重削弱党员先进性,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我区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水平。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努力实践党的宗旨。首先,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要始终明白“为什么当官,为谁当官”?始终注意摆正位置,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虚心倾听群众呼声,而不能凌驾于群众之上,发号施令,甚至在群众面前趾高气扬,称王称霸。其次,要树立一切为人民群众负责的意识。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只有这样,我们的班子就有威信,就有感召力,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第三,要树立求真务实意识。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实事求是,立足本地,立足群众所求所需所想。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全面科学地判断形势,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奔康致富,取信于民。

二、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

《决定》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和认识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管形势和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条路线都不能改变。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程充分表明,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我区区划调整之初,为了深入了解区情,区委就定出了基层组织建设等八个调研课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了全区真情实况,了解到群众真实呼声,从而使我们的决策比较符合实际,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受到群众的好评。但是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也有个别同志还存在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现象:有的对基层情况不闻不问,习惯于听口令做动作;有的凭想当然,不问实际瞎指挥等不良情况。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坚决纠正这种脱离群众的不良现象,坚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要牢固树立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树立群众中蕴藏着智慧的观点。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就必须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特别是做重大决策时,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听证会制度,认真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确保决策更具科学性。

三、必须要落实在行动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员干部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这种使命不是停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为群众多办实事的行动中。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工作首位,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自觉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不一定得办大事,不一定得花大钱,而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不要因为事小而不为,只要是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必须做到的,更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在我们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经济是我们全党的工作重点,是第一要务,但同时也要注意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有的地方,有的干部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快地区发展,是为了群众的利益,从而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却忽视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出现了先发展后治理、工难矿难层出不穷等问题,这方面的教训不能说不深刻。二是不能做利小局损大局的事情。有的地方为了自身发展,片面认为地方的发展也是为了本地群众的利益,从而出现了零地价、变相降低税收等不良行为,虽然一个地方发展了,但却是以损害国家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为代价,这也是万万不可取的。三是必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决定》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 有的地方,有的干部就喜欢“先拍脑袋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有的喜欢做纸上文章,大搞形象工程等。这些都是严重的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的不良行为,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以上种种不良行为,通过我们实实在在的工作,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真正体现党群的血肉联系。近几年来,我区在重点发展经济,从根本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使人民过上富裕美好生活的同时,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热点问题。每年都集中办理了十件左右好事实事,主要涉及群众就业、入学、行路难等问题以及建设双泉公园等文化活动场所。深受群众好评,进一步密切了党同群众关系。

四、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没规矩,难以成方圆。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除了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成为自觉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度来规范,成为必然行为。因此,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几项制度。

一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腐败现象就像病毒一样,严重侵害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如果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国家,严重影响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危害着社会的健康发展。党员干部一定要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接受监督,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自觉做到不动心、不湿鞋。这些年来,区的领导班子坚持干净干事、从严要求,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和好评。这是今后必须继续坚持的。

二是严格执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区委的要求,坚持包点挂村制度,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要经常到所挂街道、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当地实情,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特别注重在解决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上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三是严格执行各项公开办事制度。办事公开,就是尊重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就是愿意接受群众的监督。这就是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由于经常与群众打交道,办事公开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各项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四是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说到底就是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的密切与否。因此,我们要严格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关,严格执行干部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干部任免投票表决制、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干部选拔任用责任制、考察责任制、差额考察制、考察预告制等配套制度,严格办事程序,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把干部选拔任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止、杜绝“带病干部”、“带病提职”情况的出现,纯洁干部队伍,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良好的组织保证。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内容摘要】建国60年历程的坎坷和辉煌证明,党的作风建设的本质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60年来,我们党的执政环境、执政任务和执政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党能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作风建设;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建国60年的实践证明,党风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历史反复证明,党风优良,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党的事业就会不断前进繁荣;反之,党风不正,人民群众就会与党离心离德,党的事业就会受挫,甚至倒退。“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以及苏联和东欧的剧变就是前车之鉴。因此,总结60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于应对新形势下党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面临的新挑战,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深远。

一、建国60年党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基本经验

“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1]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既是对我国建国60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

1、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早在建国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向全党敲响了警钟:要警惕执政以后同群众疏远以至严重脱离群众的危险。建国以来党群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我们党对党群关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建国初期,为了加强党群之间的鱼水联系,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我们党坚持从严治党,整顿党风,开展 “三反”、“五反”运动,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监督,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党群关系空前的和谐融洽;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央为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和生产瞎指挥风而专门发出了《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的指示》,确定1961年为调查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特别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党群关系虽然经历了曲折,但群众还是继续支持拥护党,与党共渡难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党风受到严重破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大大下降,党群关系严重扭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恢复和发扬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把党群关系问题提升到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不断从制度上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建国以来党群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将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给予了党群关系明确而深刻的表述:血肉联系。《决议》明确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胡锦涛总书记也反复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

“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建国60年来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要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反之,如果颠倒了党与人民的关系,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失去执政之基,最终被人民和历史所抛弃。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就是活生生的例证。

2、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价值所归

“国民是珠宝,国家是珠宝盒,意味着国家若不以国民价值为第一价值,则国家毫无价值,国家崛起若不以国民崛起为前提和保证,就会闹买椟还珠的笑话。” [2]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视群众利益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使然。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60年来,我们党正是靠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真抓实干,勤政为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有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才有了拨乱反正后的欣欣向荣;才有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繁荣,历经磨难而不衰。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只有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目标和归旨,方向才会正确,效果才会显著。离开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这个根本问题,党的作风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

3、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党的作风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不同的重点任务,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条不变的原则。党的优良作风实际上就是一个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虽各有不同,但都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贯穿其中的主线,其共同点都是使党的一切活动都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新时期全党大力发扬的“五种革命精神”以及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无不是为了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学风建设、工作作风建设、领导作风建设、生活作风建设五个方面的内容也是围绕着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展开的。建国来党的作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浮夸风”、腐败现象等归根到底都在于背离了群众路线,脱离群众。因此,抓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内容,就抓住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就为纠正其他种种不良作风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4、制度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保证

加强制度建设是防止脱离群众的治本之策,这是对党长期执政积累的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早在1956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对错误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一文中,就明确提出,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从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工作中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在实践中建立了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实践证明,这些制度对于密切联系群众是行之有效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要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正朝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二、当前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面临的新考验

我们党执政60年来,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既给党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1、国际环境对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考验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各国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审视世界,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又好又快地发展自己,既防止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又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

2、国内环境对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考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上一些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是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的阶段。能否妥善协调和整合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能否寻找到新的方式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对党也是一种考验?

3、党的自身建设状况对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考验

伴随着新中国60年的发展,我们的党员队伍已从440多万扩大到7600多万,党员队伍结构也不断优化和改善,但也使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同时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侵蚀,一些党员党性原则不强,理想信念淡化,党内逐渐滋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脱离群众的现象。特别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健康,降低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党始终成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建国60年的经验启示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与党的中心任务紧密相连,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按照十七大的要求,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清醒地正视和应对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面临的新考验、新问题,是党的作风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弘理循诱,宣传群众,形成共同理想

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高度重视和发挥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党不仅要善于服务群众,而且要善于教育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增强理论的科学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建构价值认同,必须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科学性。必须坚持理论的与时俱进,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反对主观主义、形而上学,要善于从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解放思想,始终保持党的宣传理论的与时俱进,用以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找准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增强说服力。党的思想宣传依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取决于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任何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要把解决群众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群众同切实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与群众脱节的问题,努力实现从单一的政治思想宣传向满足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转变。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推动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真正起到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作用,促进社会稳步发展。

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渗透力。要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探索宣传思想教育的新载体,最大限度地动员、组织、吸引群众。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手段,多用疏导的方法、群众参与的方法、民主讨论的方法做群众工作,做到入情入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强和改进党对互联网新闻宣传的领导和控制力,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2、沟通互动,深入群众,建立健全良好的党群互动联系机制

我们所要构建的党群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使上情下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另一方面,使下情上达,保证群众有呼声,党员干部有回应。因此畅通党群沟通互动,建立良好的党群互动联系机制,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课题。建立健全党群“零距离”沟通机制。着力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点机制、定期调研机制、信访群众来访接待日机制、党员干部联系基层群众机制、登门入户征求意见机制、蹲点工作机制、基层锻炼机制、党员干部与困难家庭长期帮扶机制,设立民意调查研究中心和信息反馈机制。必须克服身居“庙堂”,高高在上,看报告、翻数据、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甚至甘愿当“聋子”和“瞎子”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作风,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保第一信号源源不断,使决策更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更得民心。

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机制和参与机制。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记住邓小平同志的至理名言: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要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机制、人民意志表达机制、决策信息反馈机制、重大事项公示和听证机制等,让广大群众有条件通过正常的渠道、健全的制度,有序参与到重大决策中来,使社会各方面的意愿能够真实、迅速地反映到决策机构,为各项政策的出台奠定民意基础;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发挥互联网、民间组织、信访、“行风在线”等的作用,构建立体、高效的渠道,为群众倾诉心声、表达意愿、反映情况提供平台,尊重群众而不漠视群众,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认真处理群众的信访举报,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做到事事有检查,件件有落实。

建立健全考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党群关系指标体系,把党员干部落实联系群众制度的情况,作为考核和提拔奖励的重要内容,建立群众评议和监督机制,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党员联系群众的标准和效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达到以权利制约权力,使执政者由道义型的联系群众转变为体制内的联系群众,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为民务实,服务群众,维护实现好群众利益

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在实践中如何体现的问题。因此,服务群众,把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根本。

贴民心、顺民意,树立亲民形象。要求党员干部不但要在政策上体现人民的要求和意愿,而且在工作作风上也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政风格,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要从提高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入手,落实为民服务行为,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做到群众有需求,干部有服务。要把干部的好思想、好作风,化成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密切干群关系。

解民忧,暖民心,关注民生。“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广大领导干部要“忧民”,要关心群众疾苦。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好事办在关键处,把温暖送到心坎上,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住房、上学、看病、生活、致富等问题。“亲民者,民必近之”。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亲民、便民、利民、护民”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赢得民心,树立威信。

促民富, 惜民力,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不仅要深怀爱民之心,而且还要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要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夯实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物质基础;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民谋利而不与民争利,坚决杜绝打着为民谋利的幌子,实为官员个人谋“政绩”而兴建的扰民、伤民、害民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不正之风,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兼顾社会公平,使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4、清正廉洁,取信群众,树立良好的执政和社会形象

深入持久的开展反腐败斗争,搞好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一项最有说服力的民心工程。

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在全党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自觉做到用权为公而不为私,施权于民而不利己,摆正自己的公仆位置。

逐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运行。要把好用人关,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用、选拔、考核机制,保证用“好”的制度选出“好”的干部;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内监督、人民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工作圈”的监督,强化和完善巡视制度;完善干部及家属财产申报制度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集中精力查处大案要案,严惩腐败分子。

探索扩大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制度,让群众监督反腐败工作的进程及其结果,增强反腐败工作的透明度;改进反腐成果宣传方式,增强群众反腐信心,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注释: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人民出版社,154页,2000年版。

[2] 熊培云:《南风窗》[J],2007年第5期。

附:

杜永亮简历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答案 篇4

内容概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是当今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依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如果失去人民的支持,我们党就会一事无成,就不能生存。必须高度重视的是,现在党群关系方面存在着思想上淡忘群众、工作上远离群众、生活上冷漠群众等突出问题。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给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注意在改革和建设中可能引发的新矛盾,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坚定不移地在反腐倡廉等关键环节上下力气。

关键词:党群关系 人民群众 作风建设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好形势下,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正在以日新月异的形势继续着。在新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中,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往往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这种不协调现象,需要广大干群能动地,积极地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密切联系群众,直接影响到民心的向背,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农村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基层政府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村里的党总支副书记、镇里的纪委委员的我应该怎样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搞好基层的各项工作呢?

一、深入农村,做好调研

近期我对我对几个村作了一些调查了解,发现了一些问题,听到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回来以后,作了一些思考,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部分党支部党员平均年龄偏大,很少吸纳年轻新党员。部分党支部老党员较多,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宗族观念,权力观念,小团体主义等等。很少发展新党员,或者在发展新党员过程中相互掣肘,不能用党员标准去衡量,搞宗族主义,认人唯亲,一些优秀青年无法脱颖而出。进而导致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

二是个人主义抬头。在行政村里,党支部开民主生活会少了,一个人说了算的多了。过去,村里的大事,都是要经过党支部讨论或村委会讨论决定的,事情办得就顺畅,发生矛盾也少;现在,部分村里只有一个人说了算,支部、村委会成员只能同意、执行,事情办得就不顺畅,发生矛盾也多。

三是密切联系群众不足。“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之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克敌制胜、战胜困难法宝,深得民心。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项工作大大消弱了。部分地方,由于密切联系群众不足,工作往往出现疏漏和被动。比如,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工作、助残扶贫、道路建设、农田改造等工作中,个别村组由于没有很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出现好事没有办好,群众有怨言,甚至还有激化矛盾迹象。

我是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是一名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者,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要真正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乡镇各项工作能否依法行政、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支农政策能否公平公正的落实到受益群众,群众的来信来访和合理诉求能否得到公平及时的处理,干部的宗旨意识如何,党风政风是否令老百姓信服满意,这些都关乎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都代表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新的历史时期,各级领导干部

特别是乡镇年轻干部,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必须要学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搞好本职工作,坚持学习,真正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前,广大党员干部,以及一般群众,基本的思想素质是好的,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验思想、新农村建设思想是相一致的,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受到不良现象和不良社会信息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政治理想淡化、个人主义、宗族主义抬头、缺乏道德自律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上,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显得尤为重要。学习的内容浩如烟海,我认为必须有必修课,这就像打预防针一样,这些针对打过了,就可以少得病——少犯错误.加强作风建设,要着眼于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抓起,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当前,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专项资金监管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我们要把纠风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进行专项治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少数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刹住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虽然我只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但是要敢于担大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迫切愿望联系起来,把存在着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找出来,在充分结合实际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解放思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思考,多考察,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落到实处。我所能做的虽然是点滴,但是滴水可以穿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只有依靠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事业才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这种伟大的力量,主要靠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调动,同时还要靠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对群众的积极组织和宣传。因此,我们要时刻教育党员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常到群众中去,到社会生活的实际中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宣传和解释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群众随时对话和沟通思想,取得群众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遇事要和群众商量,共同解决。党员要成为群众信任和爱戴的知心朋友。

三、反腐倡廉、回报群众

古人云: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使本来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因此,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净化党风就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党一直重视作风建设,加强新时期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目的是用党的群众路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以及新时期法律法规武装头脑,更新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我们应该看到,在社会转型期,新旧思想激烈冲突,人们的价值观还处于调整过程中,由此产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不少,有的还比较严重,甚至还很顽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把握好当前部分干群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引导,决不能放任、放纵。而在基层党组织,我们应改进党政机关作风,按照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要求,健全干部监督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坚持诫勉谈话和函询、党员干部述职述廉等措施,严格执行党员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从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回报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

上一篇:分公司网络建设方案下一篇:在VB中利用UDP协议编写聊天程序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