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土石坝工程

2024-10-06

水库土石坝工程(精选6篇)

水库土石坝工程 篇1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 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七)碾压式土石坝和浆砌石坝工程 SL 38-92

说明 总则

第一部分

碾压式土石坝工程 第一章

土石坝坝基及岸坡处理 第二章

土石坝防渗体工程 第三章

坝体填筑工程 第四章

细部工程

第二部分

浆砌石坝工程 第五章

浆砌石体与基岩连接工程 第六章

浆砌石体砌筑工程 第七章浆砌石坝防渗体工程 第八章

水泥砂浆勾缝 第九章

溢洪道溢流面砌筑 第十章

浆砌石墩、墙 第十一章

中间产品 附录

几种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格 附加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能源部 关于颁发《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 等级评定标准

(七)》SL38-92的通知 水建[1992]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各流域机构,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各水利水电工程局、勘测设计院,武警水电指挥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为加强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搞好工程验收和评优等方面的工作,水利部和能源部委托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负责组织编写了《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第七分册——碾压式土石坝工程和浆砌石坝工程部分,经审查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行业标准,其名称与编号为《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七)》SL38-92,自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各单位在执行中,应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发现问题,请函告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和主编单位。

本标准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2年6月8日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七)》SL38-92(以下简称《标准

(七)》),是根据水利部建设开发司、能源部水电开发司建综[1990]1号文“关于组织制定《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七)》的函”,由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编制的。

《标准

(七)》是《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一)》(以下简称《标准

(一)》)的配套文件之一,其内容分为碾压式土石坝与浆砌石坝工程两部分。

在《标准

(一)》中,质量标准项目分为一般原则和要求、质量检查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三类。而《标准

(七)》仿效《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合订本,GBJ300~304、GB310),把质量标准项目分为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三类。在编制过程中,经多次讨论认为,《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是在《标准

(一)》颁布之后制订的,而且其分类比较直观,现场易于掌握,所以认为采用其分类方式比较适宜。

和《标准

(一)》相比,《标准

(七)》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把在《标准

(一)》中作为附录的中间产品质量标准编入了正文中。主要理由是,中间产品应作为一个工序考虑,其质量标准也应经过检验评定,只有在检验合格后才能在单元工程中加以应用,并且在重要工程中的混凝土或混凝土预制块的产品,当单元工程评定为优良时,中间产品也必须优良。

单元工程是日常质量考核的基本单位,它是以有关设计、施工规范为依据的,其质量评定也一般不超越这些规范的范围,如逐条说明本标准,也只能指明其出处,颇为繁琐,也无多大意义,故《标准

(七)》和《标准

(一)》一样,也未写条文说明。

目前,一些先进的检测手段(如超声波、电子或激光探测等),在相应的有关技术规范均没有列入,而本标准是以有关技术规范为基础的,因此也不能列入。若需采用,其质量检测及评定方法,应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

《标准

(七)》的初稿于1990年5月完成,经主编单位与各参编单位的相互讨论和协商,于7月整理出征求意见稿,随后发送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各流域机构、各设计与施工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同年10月,对各单位提出的意见逐条加以研究,并据此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全面修改后,于1990年12月底提出送审稿。

1991年3月,水利部建设开发司主持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了送审稿审查会,认为《标准

(七)》(送审稿)内容基本可行,可按审查意见修改整理后形成报批稿。

本标准(送审稿)审查组织长为纪云生同志,参加送审稿和报批稿修改及审定工作的有许红波、张严明等同志。

鉴于该标准为初次编制,全国的工程条件、技术水平等差别较大,有些技术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之中,因此,本标准一定存在缺点和不足,望各使用单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0.0.1条

本标准第一部分碾压式土石坝工程适用于大中型(一、二、三等)水利水电碾压式土石坝工程;小型(四、五等)碾压式土石坝工程或其他类似工程可参照执行。第二部分浆砌石坝工程适用于大中型(二、三等)浆砌石坝工程,以及虽不属于大中型工程,但坝高在50m以上的浆砌石坝工程;其他浆砌石坝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0.0.2条

单元工程是依据设计结构、施工部署或质量考核要求把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层、块、段来确定的,通常是由若干工序完成的综合体,是日常质量考核的基本单位。

第0.0.3条

本标准是评定单元工程质量等级的统一尺度,包括组成单元工程各工序的质量标准、单元工程的质量标准,以及为评定单位工程质量所使用中间产品的质量标准。

第0.0.4条

工程质量等级按国家规定划分为“合格”和“优良”两级。

第0.0,5条

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应由施工企业的专职质检部门组织评定,并定期将检查评定结果报建设(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站。属于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施工企业应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及时报送建设(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并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和运行管理单位的代表共同检查评定。建设(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站有权不定期进行现场抽查。

第0.0.6条

碾压式土石坝与浆砌石坝单元工程主要质量检验标准和要求是根据《碾压式上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213-83,以下简称《施工规范》)、《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试行)》(SD22O-87,以下简称《规范》)和《浆砌石坝施工技术规定(试行)》(SD12O-84,以下简称《规定》)以及国家和水利水电行业有关规范与质量标准编制的。

第0.0.7条

本标准未涉及部分,应按《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一)》[SDJ249—88,以下简称《标准

(一)》]和现行有关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执行。

第0.0.8条

本标准中的“基本符合”,系指其质量标准虽与要求略有出入,但不影响安全运行和设计效益。

(Ⅲ)坝基及岸坡清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应有≥70%的测点在允许偏差质量标准的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必须有≥90%的测点在允许偏差质量标准的范围。

第二节

防渗体岩基及岸坡开挖

(Ⅰ)保证项目

第1.2.1条

防渗体岩基及岸被开挖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水准仪、经纬仪、坡度尺、拉线测量及查看施工记录与地质报告。

第1.2.2条

爆破开挖应按《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J211-83)第三章中规定及设计要求进行。基础面必须无松动岩块、悬挂体、陡坎、尖角等,且无爆破影响裂缝。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测量与查看施工记录。

第1.2.3条

开挖底部保护层的厚度宜不小于1.5m,开挖保护层时必须严格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控制炮孔深度和装药量,在接近设计岩面线时,应尽量避免爆破,宜使用机具或人工控除。如减小或取消保护层,须有专门论证。岸坡开挖宜优先采用预裂爆破法。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与查看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1.2.4条

防渗部位的坝基,开挖后岩面应平顺,不应向下游方向倾斜过陡;防渗体与岩石岸坡接合,必须采用斜面连接,不得有台阶、急剧变坡及反坡。

合格:开挖面平顺,无反坡,开挖面如出现反坡及不平顺岩面,须用混凝土填平补齐,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优良:开挖面平整,无反坡及陡于设计要求的坡度。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仪器测量及查看施工记录。

第1.2.5条

基坑开挖边坡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开挖边坡稳定、无反坡、无松动岩石。

优良:开挖边坡稳定、无反坡、无松动岩石,且坡面平整。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1.2.6条

防渗体岩基与岸坡开挖实际轮廓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6的质量要求。

检测数量;总检测点数量,采用横断面控制;防渗体坝基部位间距不大于20m,岸坡部位间距不大于10m,各横断面点数不小于6点,局部突出或凹陷部位(面积在0.5m2以上者)应增设检测点。

(Ⅳ)防渗体岩基及岸坡开挖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应有≥70%的测点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第四节

坝基及岸坡渗水处理

(Ⅰ)保证项目

第1.4.1条

坝基及岸坡渗水处理,无论排导、还是堵截,包括泉眼处理均须保证坝基回填土和基础混凝土不在水中施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与查看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1.4.2条

经过处理的坝基与岸坡渗水,应达到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在回填土或浇筑混凝土范围内水源基本切断,无积水,无明流。

优良:在回填土或浇筑混凝土范围内水源切断,无积水,无明流,岩石整洁。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与查看施工记录。

(Ⅲ)坝基及岸坡渗水处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须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须符合相应的优良质量标准。

第五节

土石坝坝基及岸坡处理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1.5.1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四个工序的质量评定均达到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坝基及岸坡清理、地质构造处理、渗水处理必须达质量评定优良标准,余项达合格标准(或优良)。

第二章

土石坝防渗体工程 第一节

土质防渗体

第2.1.1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设计或施工检查验收区、段、层划分;通常每一区、段的每一层即为一个单元工程。

土质防渗体填筑单元工程的质量标准由结合面处理、卸料及铺填、压实、接缝处理等四个工序的质量标准组成。

一、结合面处理

(Ⅰ)保证项目

第2.1.2条

防渗体的填筑必须在基础处理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检验方法:查阅基础开挖及处理施工记录和验收报告。

第2.1.3条

防渗铺盖和均质坝地基应按规定和设计要求认真处理。对于粘性土、砾质土地基,在干燥地区可将其表层含水量调节至施工含水量上限范围,先用与防渗体碾压相同的机械、压实参数进行压实,然后刨毛1~2cm深,再铺上压实。对于无粘性土地基也应先行压实,然后再上第一层土;必要时应做好反滤过渡层:

检验方法:观察及检查施工记录。

第2.1.4条

上下层铺上之间的结合层面防止撒入砂砾、杂物;严禁车辆在层面上重复碾压。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Ⅱ)基本项目

第2.1.5条

与土质防渗体接合的岩面和混凝土面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岩石表面的浮渣、污物、泥土等和混凝土表面的乳皮、粉尘、油毡等清除干净,渗水排干;并在与粘性土接触的岩面或混凝土面上保持湿润,涂刷浓泥浆或粘土水泥砂浆,回填及时,无风干现象。

优良:岩石和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回填面湿润均匀,无局部积水;浆液稠度一致,涂刷均匀,无空白;回填及时,无风干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第2.1.6条

上下层铺土之间的结合层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表面松土,砂砾及其它杂物已清除干净;并保持湿润,根据需要刨毛,且深度、密度符合要求。

优良:表面松土,砂砾及其它杂物清除彻底,保证湿润均匀,无积水、无空白;刨毛深度、密度满足要求,并且均匀细致,无团块、无空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Ⅲ)结合面处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合格标准,其.中必须有一项符合优良质量标准。

二、卸料及铺填

(Ⅰ)保证项目

第2.1.7条

土坝土料的粘粒含量、含水量、土块直径、砾质粘土的粗粒含量、粗粒最大粒径,均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严禁冻土上坝。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及查阅试验记录。

第2.1.8条

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卸料,及时平料,力求均衡上升,保持施工面平整、层次清楚,以减少接缝;上下层分段位置应错开,当气候干燥蒸发较快时,辅料表面应保持湿润,符合施工含水量。如遇雨天应停止卸铺,表面压实平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第2.1.9条

均质坝铺土时,上下游坝坡应留有余量,以保证压实边坡的质量。防渗铺盖在坝体以内部分(与心墙或斜墙连结)应与心墙或斜墙同时铺筑,以防止防渗体在坝内出现纵缝。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Ⅱ)基本项目

第2.1.15条

土料碾压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无漏压,表面平整,个别弹簧、起皮、脱空和剪力破坏部分均得到妥善处理。

优良:无漏压,表面平整,无弹簧、起皮、脱空和剪力破坏现象。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及查阅施工记录。

(Ⅲ)压实工程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中第2.1.14条必须优良,另一项为合格(或优良)。

四、接缝处理

(Ⅰ)保证项目

第2.1.16条

斜墙和窄心墙内不得留有纵向接缝,所有接缝接合坡面不应陡于1:3,其高差不超过15m,与岸坡接合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均质土坝纵向接缝应采用不同高度的斜坡和平台相间形式,坡度与平台宽度应满足稳定要求,平台间高差不大于15m。

检验方法:观察及测量检查。

第2.1.17条

防渗体内纵横接缝的坡面,必须严格进行削坡、润湿、刨毛等处理,以保证接合质量。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Ⅱ)基本项目

第2.1.18条

坡面接合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填土含水量在允许范围内,铺土均匀,表面平整,无团块集中,无风干,碾压层平整密实,无明显拉裂和起皮现象,压实合格率≥90%。

优良:填土含水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的上限,铺土均匀、表面平整,无团块、无风干,碾压层平整密实、无拉裂和起皮现象,压实合格率≥95%。

检验方法与检测数量:观察及取样检验,取样每10延来取试样一个;如一层达不到20个试样,可多层累积统计合格率;但每层不得少于3个试样。

(Ⅲ)接缝处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优良的质量标准。

五、土质防渗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2.1.19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各工序的质量评定均应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四项工序中,坝基处理与压实两项质量评定必须优良,余二项合格(或优良)。

第二节

混凝土面板

第2.2.1条

单元工程划分:混凝土面板包括面板及趾扳两部分,每块面板或每块趾板为一个单元工程。单元工程的质量标准由基面清理、模板、钢筋、止水及伸缩缝、混凝土浇筑

其余达到合格(或优良)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中每项须有≥90%测点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六、混凝土面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2.2.25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各工序质量检验评定均应达到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面板混凝土浇筑、止水及伸缩缝处理二工序质量评定必须达优良质量标准,其它工序亦须达到合格(或优良)质量标准。

注:混凝土抗压强度及高差系数的质量检验标准应参照本标准第二部分第十一章第三节混凝土中有关标准执行。混凝土抗压强度及离差系数在现场质量评定时,由于检测数量不足,测试成果所时间较长,不能及时评定,允许参与单位工程质量检验统计,最终评定合格与优良。

第三节

沥青混凝土心墙

第2.3.1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沥青混凝土心墙铺筑区、段、划分;每一次连续铺筑的区、段即为一个单元工程。

沥青混凝土心墙单元工程的质量标准由基础面处理与沥青混凝土结合层面处理、模板、沥青混凝土制备、沥青混凝土的摊铺与碾压等四个工序的质量标准组成。

一、基础面处理与沥青混凝土结合层面处理

(Ⅰ)保证项目

第2.3.2条

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基础接合面应清扫干净,然后均匀喷涂一层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潮湿部位的混凝土在喷涂前应将表面烘干。

混凝土结构表面如敷设沥青胶或橡胶沥青,应在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完全干燥后进行;沥青胶涂层要均匀平整,不流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试验资料与施工记录。

第2.3.3条

沥青混凝土层面处理,必须按《规范》执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温度测量,查看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2.3.4条

稀释沥青、乳化沥青、沥青胶或橡胶沥青的配料、涂抹厚度、贴服牢靠程度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配料比例正确;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涂抹均匀,无空白;沥青胶(或橡胶沥青胶)涂抹厚度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无鼓包,无流淌,与混凝土贴服牢靠。

优良:配料比例准确;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涂抹均匀,无空白、无团块,色泽一致;沥青胶(或橡胶沥青胶)涂抹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与混凝土贴服牢靠,无鼓包,无流淌,表面平整光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尺量检查,查看施工记录。第2.3.5条 沥青混凝土层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层面清理干净,无杂物、无水珠,层面下1cm处温度不低于70℃。

优良:层面清理干净无杂物、无水珠,且平整光顺,返油均匀,层面下1cm处温度不低于70℃,且各点温差不大于2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温度测量每区段温度测量点数不少于10点。

(Ⅲ)基础面处理与沥青混凝土结合层面处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其中必须有一项优良。

二、模板

(Ⅰ)保证项目

第2.3.6条

沥青混凝土心墙模板架立必须牢固、不变形,拼接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Ⅲ)基本项目

第2.3.7条

架立后模板缝隙、平直度、表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模板搭接缝隙不大于3mm;一次支立模板区段的平直度差值不大于2cm;模板面沥青混凝土残渣清除,并涂抹脱模剂。

优良:模板搭接缝隙不大于lmm;一次支立模板区段的平直度差值不大于1cm;模板面沥青混凝土残渣清除干净,表面光滑,脱模剂涂抹均匀,无空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尺量测。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2.3.8条

模板支立允许偏差:支立后模板的中心线与心墙轴线,偏差不大于±1.0cm;模板内侧间距允许偏差为0~2cm。

检验方法与检测数量:仪器测量、拉线和尺量检测。每10延米为一组测点,每一验收区、段检测不少于10组。

(Ⅳ)模板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应有≥70%测点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必须符合相应的优良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须有≥90%测点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三、沥青混凝土制备

(Ⅰ)保证项目

第2.3.9条

沥青混凝土所用的沥青、滑料、填料、掺料等,必须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原材料试验报告。

第2.3.10条

沥青混凝土的生产能力、施工配合比、投料顺序、拌和时间等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查看施工记录等。

第2. 3.11条

沥青混凝土机口出料,要逐罐进行检查;出料必须色泽均匀,稀稠一致,无花白料、黄烟及其他异常现象,否则按废料处理。

检验方法:随时进行观察和查看施工记录。

(Ⅱ)允许偏差项目

第2.3.12条

原材料加热应按《规范》规定。沥青加热允许偏差±10℃;矿料加热允许偏差±10℃但最高温度不得高于190℃);填料、掺料加热允许温差为±20℃。

检验方法与检测数量:温度测量与查看施工记录。施工中应随时监测各种原材料的加热温度以利调整,每班测试各种材料温度不少于5次。

第2.3.13条

配料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粗骨料允许偏差±2.0%;细骨料±2.0%;填料(掺料)±1%;沥青±0.5%。以上允许偏差百分数均为矿料总量的百分数。

检验方法与检测数量:间断性配料设备,每班各种料抽测不少于3次;连续性配料设备随时监测自动秤称量误差。另外,每班不少于一次机口取样,做抽提试验,测定配料偏差,作为评定配料质量的主要依据。

第2.3.14条 出机温度,沥青混合料拌和后的出机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上限不得大于185℃,下限应满足现场碾压的要求。

检验方法:逐罐进行温度测验。

(Ⅲ)沥青混凝土制备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应有≥70%的测次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每项必须有≥90%的测次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的范围内。

四、心墙沥青混凝土的摊铺与碾压

(Ⅰ)保证项目

第2.3.15条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在碾压过程中,要覆盖防雨布,不得污染沥青混凝土。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及用尺量测。

(Ⅱ)基本项目

第2.3.16条

碾压后沥青混凝土表面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表面平整,心墙宽度符合设计要求(无缺损),表面返油,无异常现象。

优良:表面平整,心墙边线平直,宽度符合设计要求,表面返油,色泽均匀光亮,无异常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尺量测。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2.3.17条

碾压后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其允许偏差不大于10%的心墙厚度。

检验方法与检测数量:用尺量测;每10延米须检测一组,每一验收区段,检测不少于10组。

(Ⅳ)心墙沥青混凝土的摊铺与碾压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有≥70%的测组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必须符合相应的优良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须有≥90%的测组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五、沥青混凝土心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2.3.18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基础面处理(或层面处理)、模板、沥青混凝土制备、摊铺碾压等工序质量评定均应合格;跨心墙单元工程钻孔取样的容重、渗透系数必须合格。

优良:基础面处理(或层面处理)、模板、沥青混凝土制备、摊铺碾压等工序质量评定均须达合格质量标准,其中必须有≥50%工序质量评定符合优良质量标准,且跨心墙单元工程钻孔取样的容重、渗透系数必须优良。

注:钻孔取样测定的渗透系数和容重是控制工程质量的主要指标。沥青混凝土心墙每升高2~10m,沿心墙轴线布置2~4个取样断面(断面间距不大于50m);每个断面钻一孔,每孔取样2~5个,进行密度、渗透和力学性能试验(有要求时,作三轴压缩试验)。沥青混凝土质量最终评定以密度、渗透系数为主要指标,其合格率分别≥90%为合格、分别≥95%为优良。

第四节

沥青混凝土面板

第2.4.1条

沥青混凝土面板工程质量标准由整平层(含排水层)、防渗层、封闭层、面板与刚性建筑物的连接等四个部分工程的质量标准所组成。

第2.4.2条

单元工程的划分:整平层、防渗层、封闭层的单元工程按铺筑层划分;每一施工分区的每一铺筑层为一个单元工程。面板与刚性空筑物连接部位,按其连续施工段(一般30~50m)划分单元,如面板与坝基截水墙连接时,其中的每一个施工段即为一个单元工程。

一、整平层(含排水层)

(Ⅰ)保证项目

第2.4.3条

整平层(含排水层)所用的沥青、矿料及乳化沥青的质量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第2.4.4条

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配合比,以及铺筑工艺均须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第 2.4.5条

整平层(含排水层)的铺筑,必须在垫层(含防渗底层)质量检测合格,并须待喷涂的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干燥后进行。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试验报告。

(Ⅱ)基本项目

第2.4.6条

整平层(含排水层)沥青混凝土的渗透系数其合格率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合格:合格率≥80%。

优良:合格率≥85%。

第三章

坝体填筑工程 第一节

砂砾坝体填筑

第3.1.1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设计或施工确定的填筑区、段划分;每一区、段的每一填筑层为一个单元工程。

第3.1.2条

填坝砂砾料的颗粒级配、砾石含量、含泥量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与检查试验报告。

第3.1.3条

坝体每层填筑必须在前一填筑层(含坝基、岸坡处理)验收合格后进行。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现场和验收合格证。

第3.1.4条

坝体填筑必须严格按选定的压实参数进行施工。铺料均匀不得超厚,碾压时不得漏压、欠压和出现弹簧土。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量测。

第3.1.5条

砂砾料填筑的纵横向接合部位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与岸坡接合处的填料不得分离、架空,并对边角加强压实。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试验报告。

第3.1.6条

为保证设计断面边缘的压实质量,坝体填筑时每层上下游边线必须按规留足余量。

检验方法:现场尺量。

(Ⅱ)基本项目

第3.1.7条

砂砾坝体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主要压实控制指标干密度(干容量)按《土工试验规程》(SDJ128-84)进行干密度测试,必要时应进行相对密度校核。

合格:干密度合格率应≥90%。不合格干密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0.98,且不合格试样不得集中。优良:干密度合格率须≥95%,不合格干密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0.98,且不合格试样不得集中。

检测数量:按填筑400~2000m3取一个试样,但每层测点不少于10个,渐走坝顶处每层(单元)不宜少于5个;测点中应至少有1~2个点分布在设计边坡线以内30m,或与岸被接合处附近。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3.1.8条

砂砾坝体填筑质量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表3.1.8的质量要求。

第四章

细部工程 第一节

反滤工程

第4.1.1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反滤工程的施工区、段划分;每一区、段为一单元工程。

(Ⅰ)保证项目

第4.1.2条

反滤工程的基面(含前一填筑层)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填筑。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和查阅施工试验记录、验收合格证。

第4.1.3条

反滤料的粒径、级配、坚硬度、抗冻性和渗透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料场验收报告、试验资料。

第4.1.4条

反滤层的结构层数、层间系数、铺筑位置和厚度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第4.1.5条

必须严格控制反滤层的压实参数,严禁漏压或欠压。

检查方法:现场观测及查看施工记录。

第4.1.6条

反滤层的施工顺序和含水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坝体上、下游反滤层应与心墙、斜墙和部分坝壳平起填筑,防止分离;分段施工时,接缝处的各层联结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做成阶梯状,不得混杂和错断。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和检查施工记录。

第4.1.7条

反滤工程的保护措施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4.1.8条

反滤工程干密度(干容量)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干密度合格率≥90%,且不合格样不得集中,不合格干密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O.98。

优良:干密度合格率必须≥95%,且不合格样不得集中,不合格干密度不得于设计值的O.98。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检测数量:按每500~1000m3检测1次,每个取样断面每层所取的样品不得少于4次(应均匀分布于断面不同部位)。各层间的取样位置应彼此相对应。单元工程取样次数少于20次时,应以数个单元累计评定。

第4.1.9条

反滤料的粒径除应满足本章第4.1.3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含泥量不大于5%。

优良:含泥量不大于3%。

检验方法:检查反滤料试验和验收报告。

检测数量:每200~400m3取样一组。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4.1.10条

反滤工程的每层厚度偏小值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5%。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试验记录。

检测数量:每100~200m2检测一组或每10延米取一组试样。

(Ⅳ)反滤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4.1.11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符合相应的合格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应有≥70%的测组在允许偏差质量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中的干密度必须符合优良质量标准,含泥量合格(或优良);允许偏差项目须有≥90%的测组在允许偏差质量范围内。

第二节

垫层工程

第4.2.1条

本节主要适用于面板堆石坝的垫层工程;排水体的垫层可适当降低标准;护坡垫层可按本章第一节执行。

第4.2.2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垫层工程施工区、段划分;每一区、段为一单元工程。

(Ⅰ)保证项目

第4.2.3条

垫层工程必须在前一填筑层验收合格后进行填筑。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并查阅验收文件。

第4.2.4条

垫层工程的石料级配、粒径、垫层的铺设厚度及铺筑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严禁采用风化石料。

检验方法:查阅施工试验报告和记录。

第4.2.5条

垫层必须按《施工规范》进行,严格控制垫层的碾压参数,严禁漏压和欠压。进行坡面碾压时,上下一次为碾压一遍,上坡时振动,下坡时不振动。

检查方法:现场观察和查阅施工记录。

第4.2.6条

面板堆石坝必须和主堆石区或防渗面板平起填筑;护坡的垫层工程必须在坡面整修后按反滤层铺筑规定施工。垫层的每一施工区、段的接缝重叠宽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查阅施工记录。

第4.2.7条

垫层工程必须按设计进行防护处理,其原材料、配合比和施工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查阅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4.2.8条

碾压后的垫层干密度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合格:相应于设计标准的合格率≥80%。

优良:相应于设计标准的合格率≥90%。

检测数量:水平1次/(500~1500m3);

斜坡1次/(1500~300Om3)。

每项应有≥70%的测点在相应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除干密度必须符合优良标准外其余两项中任一项须符合优良标准,另一项亦须合格(或优良);允许偏差项目每项须有≥90%的测点在相应允许偏差质量标准范围内。

第二部分

浆砌石坝工程 第五章

浆砌石体与基岩连接工程

第5.0.1条

浆砌石坝基础、岸坡开挖和处理按《标准

(一)》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四章执行。

第5.0.2条

单元工程的划分:按施工检查验收的区、段划分;每一区、段为一单元工程。

(Ⅰ)保证项目

第5.0.3条

坝基必须按验收规程的规定,验收合格;基岩面清理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尖角、松动岩块和杂物已清除;泥垢、油污已清洗干净;地下水、地表积水已排除或封堵。

检验方法:全面观察检查和查阅基础验收文件。

第5.0.4条

已浇好的垫层混凝土,在抗压强度未达到2.5MPa前,不得在其面层上进行上层砌石的准备工作。

检验方法:全面现场观察和查阅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5.0.5条

浇筑坝基垫层混凝土前,应先湿润基岩表面,且在基岩表面铺筑一层水泥砂浆,厚度不宜大干5cm,铺浆均匀,无空白区出露。铺筑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或进度)相适应。

合格:铺浆厚度不大于5cm,铺浆较均匀,基本无空白区。

优良:铺浆厚度3~4cm,铺浆均匀,无空白区。

检验方法:全面现场观察和尺量。

第5.0.6条

混凝土垫层的浇筑应符合设计和《规定》的要求;垫层混凝土面应平整。

合格:基本符合规定要求。

优良: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检验方法:全面现场观察和尺量。

第5.0.7条

坝体与岸坡连接部位的垫层混凝土施工,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与程序。

合格:基本符合规定的要求与程序。

优良: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与程序。

检验方法:全面现场观察和检验施工记录。

(Ⅲ)浆砌石体与基岩连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5.0.8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基本符合质量标准。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必须有≥50%项目达优良质量标准,余项亦须合格(或优良)。

第六章

浆砌石体砌筑工程 第一节

水泥砂浆砌石体

第6.1.1条

单元工程划分:根据施工安排,按段、块划分;以每段或块砌筑高3~5m为一单元工程;全断面砌升者以2~3m高为单元工程。

单元工程质量标准由浆砌石体层面处理、砌筑等两个工序的质量标准组成。

一、浆砌石体层面处理

(Ⅰ)保证项目

第6.1.2条

前一层砌体表面必须符合设计及《规定》要求,不得有松动石块。

检验方法:全面观察、检查。

(Ⅱ)基本项目

第6.1.3条

前一层砌体表面的浮渣必须清除并冲洗干净,无积水和积渣。

合格:基本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全面观察、检查。

第6.1.4条

局部光滑的砂浆表面必须凿毛,人工凿毛凿痕宜垂直渗流方向,或用水力冲毛机及钢丝刷刷毛。

合格:毛面应占总面积的≥80%。

优良:毛面应占总面积的≥95%。

检验方法:现场全面观察及量测毛面面积。

(Ⅲ)层面处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合格。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均优良,或一项合格,一项优良。

二、砌筑

(Ⅰ)保证项目

第6.1.5条

水泥砂浆的标号及相应的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严禁在砌筑现场随意加水。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与试验报告。

第6.1.6条

石料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在砌体外冲洗泥垢、油渍等污物,并保持砌筑时石块表面湿润。

合格:基本符合质量标准。

优良: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现场全面观察、检查。

第6.1.7条

铺浆必须全面、均匀,无裸露石块。

填入、分层振捣,并有次序、无漏振、混凝土表面无孔洞,砌体密实。

检测数量:抽查3处,每处面积不少于10m2。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和尺量。

第6.2.10条

砌体冬、夏季和雨天砌筑,应符合《规定》要求。

合格:基本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优良:完全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全面检查、查阅施工记录。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6.2.11条

砌体结构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按本章第6.1.12条的质量要求执行。

(Ⅳ)混凝土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6.2.12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均符合相应合格质量标准。优良:保证项目符合质量评定标准;基本项目全部符合相应合格质量标准,其中必须有≥50%的项目符合优良质量标准,同时第6.2.9条与允许偏差项目必须优良。

第七章

浆砌石坝防渗体工程 第一节

混凝土面板

第7.1.1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混凝土浇块划分单元工程。

单元工程质量标准由面板与浆砌石接触面处理、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模板、钢筋、止水及伸缩缝、面板混凝土浇筑等六项工序的质量标准组成。

一、面板与浆砌石接触面处理

(Ⅰ)保证项目

第7.1.2条

面板与砌体接触表面松动石块必须清除干净;局部突出石块应凿平。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

(Ⅱ)基本项目

第7.1.3条

要求面板与砌体接触表面浮渣、泥污应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

合格:基本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全面观察检查。

(Ⅲ)面板与浆砌石接触面处理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合格。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优良。

二、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其他项目合格。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其他项目中任一项优良外,其余项目均须合格。

四、钢筋

第7.1.9条

钢筋质量标准按《标准

(一)》第5.O.3条执行。

五、止水及伸缩缝

第7.1.10条

止水及伸缩缝质基标准按《标准

(一)》第5.0.4条执行。

六、面板混凝土浇筑

(Ⅰ)保证项目

第7.1.11条

混凝土的原材料、标号及相应的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规定,无不合格混凝土入仓。

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及施工记录。

第7.1.12条

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无蜂窝、洞穴、麻面不超过总面积的O.5%。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

第7.1.13条

无深层及贯穿裂缝,表面无露筋。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表面冲洗干净后分区检查施工记录。

(Ⅱ)基本项目

第7.1.14条

混凝土坍落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合格:总检测次数中有≥70%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总检测次数中有≥90%符合质量要求。

检测数量:每班抽检不少于3次。

第7.1.15条

混凝土入仓后应摊铺均匀,每次摊铺厚度不超过50Ocm,分层清楚,无骨料集中现象。

合格:基本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

第7.1.16条

无外部水流入,泌水排除及时。

合格:基本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

第7.1.17条

及时养护。保持表面湿润至规范规定的养护期。

合格:基本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7.1.19条

外表面(迎水面)的平整度允许偏差±2Cm。

检验方法:拆模后用2m靠尺抽查1/5表面积。

(Ⅳ)面板混凝土浇筑质量评定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合格;允许偏差项目抽检总点数中≥70%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混凝土坍落度检查优良,其他项目半数以上优良余项合格;允许偏差项目抽检总点数中≥90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七、混凝土面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7.1.19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第—~六项工序全部合格。

优良:除第六项面板混凝土浇筑质量必须优良外,其他五项中必须有三项为优良,余二项合格(或优良)。

第二节

混凝土心墙

第7.2.1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照与坝体砌升相应的施工部署分段、分块地划分心墙单元工程。

单元工程质量标准由心墙与浆砌石接触面处理、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止水及伸缩缝、混凝土浇筑等四个工序的质量标准组成。

一、心墙与浆砌石接触面处理

第7.2.2条

按本标准第7.1.2条和第7.1.3条执行。

二、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第7.2.3条

按本标准第7.1.4条和第7.1.5条执行

三、止水及伸缩缝

第7.2.4条按《标准

(一)》第5.0.4条执行。

四、心墙混凝土浇筑

第7.2.5条

按本标准第7.1.9条~第7.1.16条执行。

五、混凝土心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7.2.6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第一~四项工序全部合格。

优良:除第四项混凝土浇筑质量(包括抗压强度与离差系数的最终质量检验)必须优良外,其他三项中任一项须为优良,余二项为合格(或优良)。

第八章

水泥砂浆勾缝

第8.0.1条

适用范围:适用于浆砌石坝的迎水面水泥砂浆防渗砌体勾缝。

第8.0.2条

单元工程划分:按勾缝的砌体面积或相应的砌体分段、分块划分单元工程。

(Ⅰ)保证项目

第8.0.3条

勾缝砂浆必须单独拌制,不得与砌筑砂浆混用。超过初凝时间的砂浆严禁使用。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拌和记录。

第8.0.4条

砂浆所用原材料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砂浆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配制。砂料宜用细砂,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和施工记录。

第8.0.5条

勾缝前应将缝槽清洗干净,无残留灰渣和积水,并保持缝面湿润。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

(Ⅱ)基本项目

第8.0.6条

清缝宽度不小于砌缝宽度,清缝深度水平缝深度不小于4cm,竖缝深度不小于5cm。

合格:总检测数中有≥70%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总检测数中有≥90%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和检测数量:现场观察,尺量检查。每10m2砌体表面抽检不少于5处,每处不少于1m缝长。

第8.0.7条

砂浆应分次向缝内填充、压实,符合密实度的质量要求,砂浆初凝后不得扰动。

合格:检测总点数中有≥7O%测点符合质量要求。

优良:检测总点数中须有≥90%测点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和检测数量:砂浆初凝前通过压触对比抽检勾缝的密实度。每100m2砌体表面至少抽检10点。

第8.0.8条

缝面及时养护,保持21天湿润。

合格:基本符合要求。

优良: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Ⅲ)水泥砂浆勾缝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第8.0.9条

质量评定标准。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标准,其他项目合格。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除勾缝密实度检查必须优良外,其他项目中任一项须为优良,余为合格(或优良)。

第九章

溢洪道溢流面砌筑

第9.0.1条

单元工程划分:溢洪道溢流面砌筑工程按设计的伸缩缝,划分成若干个溢流坝段;每个溢流坝段为一个单元工程。

第9.0.2条

溢洪道砌体除符合本章质量标准外,还应符合第六章第一节水泥砂浆砌 石体的有关质量要求。

第三节

混凝土

(Ⅰ)保证项目

第11.3.1条

水泥和外加剂的品种质量,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

检查方法:检查制造厂的品质试验报告或工地试验室试验报告。

第11.3.2条

拌和时间必需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检查方法:查阅施工记录。

检测数量:每班至少抽查3次。

第11.3.3条

混凝土强度保证率应≥80%。

检查方法:查阅工地试验室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及统计数据。

检测数量:同一标号混凝土,28天龄期每100m3砌体取成型试件一组3个;设计龄期强度,每200m3成型试件一组3个。试件至少累计30组后再行统计评定。

第11.3.4条

混凝土抗冻、抗渗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规定执行。

(Ⅱ)基本项目

第11.3.5条

混凝土坍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合格:符合设计要求的合格率≥70%。

优良:符合设计要求的合格率≥80%。

检验方法: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第4.0.2条要求执行。

检测数量:出机口每班抽查三次;砌筑现场每班抽查一次。

第11.3.6条

混凝土拌和的均匀性应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合格:符合《规定》的拌和均匀性合格率≥70%。

优良:符合《规定》的拌和均匀性合格率≥80%。

检测数量:每班抽查一次。

检验方法:按《规定》第3.6.6条要求执行。

第11.3.7条

任何一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最低不得低于设计标号乘以一个系数k。

合格:系数k≥0.85。

优良:系数k≥0.90。

检测数量:按本节第11.3.5条执行。

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第11.3.8条

混凝土抗压强度离差系数CV的质量要求。

合格:混凝土标号<200时CV为0.19~0.22;

混凝土标号≥200时CV为O.15≥0.18。

优良:混凝土标号<200时CV为≤0.18;

混凝土标号≥200时CV为≤0.14。

检查方法与检测数量:同本节第11.3.3条。

(Ⅲ)允许偏差项目

附加说明

主持单位:水利部建设开发司

能源部水电开发司

主编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

参加单位:辽宁省水电厅

浙江省水利厅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福建省水电厅

贵州省水电厅

主要起草人:

李大焕

韩正海

曲英魁

王太和

应树范

洪花玉

陶秀珍

陈泰明

周名

王复华

章正为

水库土石坝工程 篇2

文中利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所编制的土质边坡稳定分析程序STAB对西藏某水利水库工程土石坝坝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坝体材料参数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该工程坝坡设计提供参考,为类似工程稳定性计算提供一定的借鉴。

1 计算原理及方法

假定滑动面为一圆弧,其半径为R。任取一土条i,其上作用力有土条自重Wi;作用于土条底面的抗滑剪力Ti、有效法向反力Ni'及孔隙水压力uili,假定这些力的作用点都在土条底面中点。除此以外,在土条两侧还分别作用有法向力Ei和Ei+1及切向力Xi和Xi+1,Xi+1-Xi=ΔXi。Ei及Xi分别为法向及切向条间作用力,Wi为土条自重,Qi为水平向地震惯性力,Ni,Ti分别为土条底部的总法向力(包括有效法向力及孔隙水压力)和切向力。根据每一条竖向力的平衡条件有:

按照安全系数的定义及摩尔—库仑准则,Ti可写成式(3):

将式(3)代入式(2)得土条底部总法向力为:

在极限平衡时,各土条对圆心的力矩之和应当为0,此时土条间作用力将相互抵消,因此得:

将式(3),式(4)代入式(6),且xi=Rsinαi,最后得到安全系数的公式为:

其中,Xi及Xi+1是未知的,为使问题得解,毕肖普又假定各土条之间力均略去不计,也就是假定ΔX=0,这样式(7)可简化成:

因为在mai内有Fs因子,所以在求Fs时要进行迭代。在计算时,一般可以先假定Fs=1,求出mai(或假定mai=1),再求Fs,再用此Fs求出新的mai及Fs,如此反复迭代,直至假定的Fs与算出的Fs非常接近为止。

2 计算断面及坝体材料参数

2.1 计算断面

计算断面为该土石坝最大断面位置,即桩号0+000 m段。

2.2 坝体材料参数

根据地勘基本资料,坝体各区堆石料计算参数见表1。

3 计算结果分析

3.1 计算工况

结合规范要求,共计算了4种不同的工况,具体如表2所示。

3.2 计算结果

对该水库工程土石坝采用了常用的简化毕肖普方法进行了浅层及深层滑坡稳定计算,此外,还考虑了90%的强度折减情况。各种不同工况下,大坝浅层坝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工况1和工况3滑裂面如图1,图2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各工况下上、下游坝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基本上都大于允许安全系数,但是在水库骤降条件下,坝坡稳定安全系数较低,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计算坝坡浅表层的稳定基本上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当考虑下游护坡等措施后,浅表层的坝坡稳定问题基本上不存在问题。另外,当考虑大坝材料参数的90%折减情况下,坝坡浅层滑动稳定安全系数有所降低,在折减后,除稳定渗流期工况以及施工完建工况上游坝坡满足规范要求外,其他情况下坝坡稳定均不满足规范要求。

各种不同工况下,大坝深层坝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工况1和工况3滑裂面如图3,图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各工况下上、下游坝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都大于允许安全系数,但是在水库骤降条件下,坝坡稳定安全系数较低。另外,当考虑大坝材料参数的90%折减情况下,坝坡浅层滑动稳定安全系数有所降低,在折减后,坝坡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

4 结语

利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所编制的土质边坡稳定分析程序STAB对西藏某水利水库工程土石坝坝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库水位骤降情况下坝坡稳定系数较低,其他工况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在对坝体材料力学参数进行90%折减后,坝坡稳定系数相应降低,有多重工况基本不满足规范要求,建议对坝坡坡角进一步合理设计,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祖煜.土质边坡稳定分析——原理·方法·程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郑颖人,赵尚毅,张鲁渝.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2,4(10):58-61.

[3]吴海真,顾冲时.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土石坝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06,24(4):55-63.

[4]赵剑明.高土石坝地震反应的三维非线性有效应力分析[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9.

[5]张明,刘金勇,麦家煊.土石坝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与设计[J].水力发电学报,2006,25(2):103-107.

[6]李南生,唐博,谈风婕,等.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土石坝边坡稳定分析遗传算法[J].岩土力学,2013,34(1):243-249.

水库土石坝工程 篇3

关键词:土石坝 渗流 水库工程

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目前仍然被广泛应用,发展的态势也是最快的。我国土石坝数量占到大坝总数的93%,优势非常明显。土石坝很依赖当地的资源,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例如土料、石料和混合料,通过抛填、碾压等方式筑成大坝。关于土石坝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土石坝按照材料可以分为土坝、堆石坝以及土石混合坝。土石坝按照施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碾压式、充填式、水中填土坝以及定向爆破堆石坝等。土石坝具有节约运输成本、结构简单便于改造、适应变形的良好性能、施工工序较少等优点。但是土石坝还具有坝身一般不能溢流、填筑粘性土料受气候影响大以及施工导流不如混凝土坝方便等缺点。

由于土石坝施工建设的最大危害就是渗流,因此,在土石坝工程建设的时候首先应当考虑如何控制以及预防渗流的问题。

土石坝是由土料和砂砾组成的,这些材料组成了的散粒体结构从而存在大量的孔隙,这就造成了土石坝本身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当水库蓄水后就形成了一定的水压力,水就会在水压力的作用下顺着孔隙渗向下游,从而导致坝身、坝基还有绕坝的渗漏。

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内的正常渗流是不会对大坝产生破坏力的,但是异常的渗流就具有一定的渗透破坏能力。溃坝是渗透对大坝造成的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后果。因此,确保土石坝安全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将坝体以及坝基的渗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渗流基础理论的实施措施就是渗流的控制技术,通常的渗流控制技术包括:反滤坝、灌浆、坝体和坝基的密度加固、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土石坝坝体灌注粘土浆加固、土石坝坝坡滑动破坏加固以及防渗墙、坝体坝基加固技术等。

产生异常渗流的原因如下:第一,由于层间系数过大、施工时存在错断混层现象以及填土不密实等原因造成反滤层被破坏而失效。如果前面所讲的防渗体破裂或出现渗漏通道时,只要反滤层仍旧工作正常,仍旧不会造成渗漏破坏的进一步扩大。第二,由于在开挖截水槽时,防渗体没有直达基岩或底部没有连续可靠的粘土层,经常由于施工困难而半途而废,从而埋下了隐患。第三,土石坝的两岸岸坡呈现台阶状,坡度应尽量平缓,在上下两坡度转折处的坡角差应控制在15°~20°以内以减少开挖量。如果在平台与两端的填土高度相差太大就会产生陷量突变,从而产生裂缝而导致渗透破坏。

土石坝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渗流:第一,做好基础处理很关键。对大型的土石坝进行填筑施工以前,一般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地基进行综合处理,如采用防渗墙、帷幕灌浆、振冲以及固结灌浆等。特别是修建的工程处于深覆盖层上的时候,由于基础处理的工程量较大,从而不可预见的因素更多。第二,为了控制施工工期的季节性,应当充分掌握当地的地质情况以及水文气象资料。土石坝在施工中受到水文气象的影响很大:雨期由于土料的含水量较高,施工的强度就会受到严重的干扰;在冬季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土料就会容易上冻,无法进行填筑,并且冬雨季施工虽然投入大,但是产出却很小。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应对冬雨期施工。对于土石坝工程一般不允许漫顶过流,因此,在截流后应当加快施工以在汛前将坝体的全断面或度汛小断面填筑至拦洪度汛,这就导致填筑坝体的施工工期相对紧张。在月平均气温0℃以下北方的冬季施工时,开挖工程、混凝土工程、灌浆工程以及填筑工程由于受到河流、土层冻结的影响,为了安全度汛并按期达到拦河高程,必须提高月填筑强度。第三,保证工程所用料场开采土以及石料的质量。所有进场的材料一定要进行复查,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场,严禁使用,同时做好料场复查和储量计算,以免造成材料短缺而窝工或材料过度囤积而浪费。对于土石坝来讲,料场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更是影响大坝能否顺利填筑的薄弱环节。通过多年的工程时间,与坝址的勘探程度相比料场的地质勘探远远不足,仅仅通过地形勘察或探洞对填筑较大的堆石料进行地质描述是不够的,这样就会容易与招标文件形成较大的出入而不能够保证大坝填筑级配的质量。第四,填筑施工的关键是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坝面分区,较大的土石坝体型为坝面的分区流水作业提供了必要的场面。在填筑工序上土石坝工程一般分为辅料、摊铺、洒水、压实、质检等工作。防渗土料的施工在坝面分区的流水作业中,划分填筑区域和流水作业应当根据填筑需要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划分,同时还要根据采用机械设备和填筑的情况进行调整。对采用平起填筑与临时断面填筑的土石坝工程,不可为一味减少临时断面填筑量而影响大型机械的正常施工,必须要确保填筑质量。第五,在实际施工中主要采用土石坝坝体灌注粘土浆的加固技术,通过灌浆设计以及采用灌浆工艺等确定并采用坝体以及坝基的加固技术。

由于渗流对土石坝的危害极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渗流量的控制,确保土石坝施工的安全以及质量。在技术方面进行控制的同时还要加强施工的管理工作,以确保土石坝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学孔.土石坝渗流及应对施工技术探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01).

[2]陈伟,袁昳雯.水库土石坝防渗流及加固设计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水库土石坝工程 篇4

9.1 总

(1)本细则适用于水工建筑物土石填筑料的开采、加工及料源控制监理。

(2)本细则编制依据:

1)DL/T5129-2001《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 2)SL49-9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3)工程施工合同文件及质量监理合同文件。4)工程设计文件图纸和技术要求及其他设计文件。

(3)其他有关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测量、土石方开挖、工程质量检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工程文件管理、土建工程合同支付等,均按合同文件有关规定及相关监理实施细则或监理工作规程要求执行。

9.2 施工准备工作监理

(1)承建单位应根据工程所需各种土料、砂砾料、利用料和石料的使用要求完成合同文件指定的各种料的复查、料场规划、现场爆破试验、现场碾压试验,并提出专题报告。(2)料场复查应包括如下内容:

1)坝体填筑采用的各种土料、砂砾料、石料的开采范围和数量。2)土料场、砂砾料场开采区表土开挖厚度及有效开采厚度、石料场的剥离层厚度,有效开采层厚度和软弱夹层分布情况。3)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对各种土产、砂砾料、石料及利用料进行物理力学性复核试验及现场碾压试验。

4)土料场、砂砾料场、石料场的开采、加工、储存和装运条件。5)土料场、砂砾料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3)核查开采料的理化力学性质及压实特性的项目与指标,应按合同文件规定与施工技术要求进行,一般包括:

1)防渗土料(粘性土、砾质土)。粘粒含量、塑限、渗透系数、含水量、抗剪强度、干密度、填筑密度、可压缩性等。2)砂砾石料。砾石含量、最大粒径、级配、含泥量、填筑密度等。

3)堆石料。最大粒径、软化系数、级配、含泥量、比重、填筑密度等。

4)反涉滤料及过渡料。颗粒形状、级配、含泥量、软弱颗粒含量、渗透性、成品率、填筑密度等。

5)砌体及排水体石料:密度、湿抗压强度、吸水率等。(4)料场复查完成后应向监理机构提交料场复查报告,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料场地形图(含试抗与钻孔位置)。2)地质剖面图(含地下水位变化情况)。3)试验分析成果。

4)有效开采面积以及实际可开采量 5)不适用料的处理方法。6)开采和运输条件等。(5)料场规划:

1)承建单位应根据合同提供的和承建单位在料场复查中获得的料场地形、地质、水文气象、交通道路、开采条件和料场特性等各项资料以及监理批准的施工措施计划,各施工期所需的各种用料进行统一规划。

2)开采工作面的划分以及开采区的供电系统、排水系统、堆料场、各种用料加工场、运输线路、装料站以及备用料源开采区等的布置设计。

3)上述各系统和场站所需各项设备和设施的配置。4)料场的分期用地计划(包括用地数量和使用时间)。(6)料场使用方案应按施工方便、开采经济、质量合格、供料平衡和施工阶段填筑部位的要求进行编制。除合同文件另有规定外,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就地、就近取材原则。优先选用距坝区较近、采运条件较好、覆盖层剥离量较小、施工干扰较小的料场,尽可能做到高料高用、低料低用,避免横穿坝体和交叉运输。

2)少占耕地并充分利用代替料原则。应充分利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水工建筑物基岩开挖的石渣,并尽可能使其直接上坝或堆存、加工后上坝。

3)料源充足并有储备原则。规划料场实际可开采总量,应考虑勘察精度,料的天然与压实密度差值,开采、加工、运输以及坝面清理、返工和削坡等的损失量,并按有关规定留有足够的储备。料场可开采量(储备量)与坝体填筑量的比值(备料系数)一般应为:土料2~2.5;砂砾石料,水上为1.5~2.0,水下为2.0~2.5;石料1.5~2.0;反滤料及过渡料根据筛取的有效方量确定,通常不少于3。

4)选择确定主料场原则。应选择场地宽阔、料层厚、储量集中、质量好的大料场作为施工的主料场,其他料场配合使用并考虑一定数量的料场。

5)料场使用程序原则。应有计划地保留部分近坝料场供施工高峰时段使用。

9.3 施工准备工作监理

(1)料场形式启用28天前,承建单位应完成料场开采措施计划编制并报送监理机构批准。料场开采措施计划方根内容应包括: 1)料场复查与规划。

2)料场施工总体布置(包括料场分区、道路布置、辅助系统布置、排水系统布置、料的分区堆存布置等)。3)料场分区开采方法与程序。4)料量开采进度与平衡计划。

5)爆破法开采石料作业方法及主要爆破参数。6)料的分级储存与堆放措施。7)不合格料处理方法。

8)开采与挖装运机具设备、辅助设施及配置计划。9)劳动力投入及材料供应计划。10)安全生产措施。

11)料的质量检查与质量保证措施。

12)作业期间及开采完成后的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13)施工管理组织。

14)依据合同文件规定应报送的其他资料。

(2)采用微差挤压爆破技术开采分级石料的,在形式前承建单位不应完成相应的现场爆破试验,并将爆破试验成果报送监理机构审核。

(3)必须报送批准的文件连同审签意见单均一式4份,经承建单位项目经理或其授权代表签署后递交。监理机构将在报送文件送达后的28天内完成审阅并退回审签意见单一份,原件不退回。审签意见包括“照此执行”、“按意见修改后执行”、“已审阅”或“修改后重新报送”四种。

(4)除非接到的审签意见为“修改后重新报送”,否则承建单位可即时向监理机构申请开工许可证,监理机构将在接受承建单位申请后的24小时内开出料场开工许可证或形式批复文件。(5)承建单位未能按期向监理机构报送开工申请所必需的材料,因故造成开工工期延误和其他损失,由承建单位承担合同责任。若承建单位在限期内未收到监理机构应退回的审签意见单或批复文件,可视为已报经审阅。

9.4 施工过程监理

(1)料场开采作业前,承建单位应首先作好开采施工准备工作,其内容包括:

1)按照报经批准的料区划定开采界线,并埋设明显的界标。2)清除料区覆盖层与表层杂物,岩石缝隙夹泥与软弱岩体。3)撤出爆破影响范围内的各种设施。4)修好通往开采区的道路。5)配备好必需的辅助生产设施。

(2)料场开采施工中,承建单位应按报经监理机构批准的施工管理组织实施,落实料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料区责任人以及质量、安全、施工责任员,并责令他们恪守职责,对料场的合理使用、开采、生产加工、储存、堆放、检测、运输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3)开采作业过程中,承建单位应按报经监理机构批准的开采措施计划和施工技术规范,按章作业、文明施工。当发现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变化或其他外部因素干扰,应及时调整或修订开采措施计划,报送监理机构批准后执行。

(4)料场开采过程中,当发生边坡滑塌,或观测资料表明边坡处于危险状态时,承建前段时间应:

1)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防止事故或事态范围的扩大和延伸。

2)记录事故或事态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处理经过,并及时报送监理机构。

3)会同设计、地质、监理工程师查明原因,及时提出处理措施报监理机构批准后执行。

(5)施工过程中,承建单位应有专人经常性地对料场的动态储量与料种质量进行核查与检验。当开采进度拖延并导致供料不足时,监理工程师有权按合同文件规定,要求承建单位采取赶工行动,增加设备、人员、材料乖资源投入或调整施工措施计划,并重新报监理机构批准后执行。

(6)如发现料源质量不能满足填筑质量要求,承建单位应及时提出解决办法或使用其他土石料的申请,报送监理机构批准。其他土石料必须经试验论证证明其不影响工程质量方可使用。(7)料场开采过程中,若发现其实际可开采的或可利用料备料系数低于规定值时,承建单位应向监理机构提出扩大料源或新辟料源的申请报告。

(8)爆破法开采石料过程中,承建单位应遵守GB6723-86《爆破安全规程》、GB13349-92《大爆破安全规程》等的有关规定,并对不安全因素进行监控。爆破时,承建单位(或委托科研单位)应对爆破有害效应进行监测。爆破后,应及时调查爆破效果,并根据爆破效果与爆破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爆破参数。(9)承建单位如需利用其他水工建筑物基岩开挖爆破的石渣,其基岩开挖爆破过程中,应遵守SL47-94《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10)爆破法开采石料的工作面数量,应能满足填筑强度要求并有足够储备量。需存储的石料,应按规划确定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分区、分级、分层储存与堆放。取料时,亦应在指定料区分层进行,避免发生料物颗粒分享。对已发生分离的储料,承建单位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在使用前将其混合均匀。监理工程师有权采用口头违规警告、场面违规警告,直至指令返工、停工整改等方式予以制止。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合同责任,由承建单位承担。

(11)在整个施工期间,承建单位应做好监测和施工原始记录及其整理工作,并在当月的25日前,向监理机构报送当月的施工资料。报送施工资料内容应包括: 1)各料区料种本期输出量及填筑部位。

2)各料区料种本期新增量、现有储量,以及本期建筑物填筑计划需用量。

3)劳力、设备投入和主要材料消耗量。4)爆破参数、效果与工序循环记录。5)料的质量检验记录与统计。

6)开采作业中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处理措施和过程。7)监理工程师根据合同文件规定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9.5 施工质量控制

(1)承建单位应按“三检制”要求进行自检,首先在料场开采及料物储存环节做好土石料的质量控制。(2)料场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在规定料区范围开采。

2)覆盖层、草皮、杂物等按规定清除并运至指定的弃料场。3)开采、加工方法,土料防雨及负温下施工措施符合有关规定。4)场区道路、排水设施及风、水、电系统的完善与有效运行。5)土石料性质、含水量、含泥量、级配等符合质量标准。6)开采作业安全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7)按合同文件与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应控制的其他内容。(3)承建单位对料场土石料的质量检测结果,应符合质量技术要求,否则不得运出料场用于建筑物填筑。

(4)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土石料,承建单位应采取技术措施处理,至达到质量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认证。

(5)承建单位应在料场办公室建立土石料生产记录并存有相关文件,以便于监理工程师对承建单位的开采作业与储料计划进行检查与认证,其主要内容包括: 1)责任单位与责任人。

2)有关施工文件(如施工图、作业程序、生产调度记录及其他施工管理文件)。

3)土石料试验报告(如理化力学性质试验报告、级配试验报告及其他试验报告等)。

4)各阶段土石料备料及其质检报表。5)土石料储备与输出数量及填筑部位图表。6)爆破法开采石料的有关资料。

7)监理工程师对土石料生产、试验、检测等的批准、认证与指示文件。

8)对工程师指示采取的行动记录。9)其他必须记录或保存的资料。

9.6 其

(1)承建单位除做好对料场自身管理外,还应对料场周围环境,场内、外施工交通道路,以及排水设施等进行维护,以创造一个安全、有序、文明的施工环境。

(2)监理机构及监理工程师对承建前段时间所进行的任何批准、审核、检查与认证,并不表示可以减轻承建单位对工程质量与施工工期所应承担的合同责任。

水库土石坝工程 篇5

1、土石坝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从土石坝的安全检查情况表明, 工程普遍存在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1) 坝体单薄、坝顶宽度不够、坝坡偏陡。 (2) 坝体填土质量差, 土体松散, 坝体渗透性较强, 绕坝渗漏严重, 高水位时, 背水坡多出现牛皮涨, 甚至管涌、流土的现象; (3) 护坡质量差。迎水坡多为干砌石护坡, 背水坡为草皮护坡。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和管理工作滞后, 造成大多数小型水库迎水护坡残缺不全, 或零乱不整齐, 有的甚至没有干砌石护坡。 (4) 溢洪道建筑物不完善。绝大部分水库溢洪道的泄洪能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土溢洪道或半土石溢洪道, 抗冲刷和泄洪能力差, 有的生满杂草, 有的溢洪道进口段、陡坡段高度不够, 消能设施设置不合理或不完善, 混凝土、浆砌石质量差, 有些还存在不均匀沉陷而导致边墙失稳、倾斜、裂缝等, 有些溢洪道出口的归河段淤积严重, 或无明显的归河段使洪水归槽, 一旦泄洪, 洪水多数会冲刷坝脚, 或涌水漫坝危及大坝安全; (5) 有相当部分水库存在洪水标准偏低, 缺乏必要的坝体浸润线、渗流量和沉陷、位移等的观测设施, 有些水库的集雨面积、库容、水位等基本资料数据与实际不符, 甚至相差甚远。

2、土石坝除险加固措施

(1) 基本数据及洪水标准。鉴于水库普遍存在基本数据不清、不全或洪水标准偏低的问题。在处理病险水库时应首先通过调查研究, 核实、校验、补充、修正集雨面积、库容和水文、水力计算等有关参数, 执行现行洪水标准, 按我省新颁布的洪水计算方法复核洪水和调洪演算, 结合坝坡稳定分析计算, 确定坝顶高程、坝坡坡比和溢洪道、输水涵的有关边界尺寸。

(2) 坝基、坝体渗漏的处理。处理坝基和坝体渗漏问题, 应围绕″上截下排, 以截为主, 截排结合″的原则, 视渗漏的部位、危害程度, 因地制宜,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1) 处理坝基渗漏, 一般可采用粘土截水墙、粘土防渗铺盖、土工膜防渗等截水措施, 同时可采用排水井、反滤排水体、反滤盖重、反滤排水体和盖重结合等排水措施; (2) 处理坝体渗漏的截水措施可采用粘土斜墙、坝体充填灌浆或劈裂灌浆。对迎水坡偏陡、库水位易于放空的土坝可采取防渗土工膜截渗。而对局部洞隙或因填土土质差、填土松散而引起渗漏的坝体, 一般宜采用充填式灌浆或劈裂灌浆。土工膜防渗效果良好, 施工方便, 比较经济。后者施工技术要求高, 设备较复杂, 但对坝体整体渗漏处理, 其防渗效果也很好。导渗措施, 可采用坝坡开沟导渗、坝坡培厚导渗、反滤体排渗等。对坝面散漫、牛皮涨, 但未引起坝坡失稳时可采取开沟导渗措施, 而对因散浸、牛皮涨等引起失稳的坝坡可采用培厚导渗措施, 而对渗漏逸出点较低的坝坡脚渗漏可采取反滤体排渗措施。

(3) 浇坝渗漏。可采用迎水坡坝头黏土铺盖防渗法、坝头山体与坝体间设截水墙法、坝头坝体灌浆截渗法等。在做“上堵”措施同时可在下游岸坡浇坝渗流的出口段, 设置导渗排水反滤层或反滤沟, 当采取坝后坡培厚加固坝体时, 宜在原坝下游坝端与山体交接处设置排水反浊暗沟, 以排除浇坝渗水。

(4) 对坝体单薄, 坝坡稳定安全系数还不到规范要求的坝, 应在进一步搞清坝体物理学参数后, 通过渗流和稳定分析计算, 确定坝体加固方案。坝坡加固, 一般要采取坝后坡培厚加固方案。当前坡和后坡稳定系数达不到要求时, 可采取前坡削坡、后坡培厚的加固措施。对仅前坡稳定系数未达要求时, 可结合前坡护坡加固综合考虑采用上半坡适当削坡, 下半坡适当加厚反滤料和块石的措施来解决边坡稳定。

(5) 放水涵管存在问题的处理: (1) 进水口空蚀问题。空蚀主要是由水流边界不合理、突变陡落、结构表面粗糙和通气不足引起的。因此, 应在加固处理病变部位时, 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尽量改善流态, 使建筑物边界和水流平顺, 尽量采用曲线形弯道, 减少突变, 增加材料表面强度和光滑度, 合理设置通气管, 管径不宜太小, 安装要牢固, 管口要有防护罩网等; (2) 管身渗漏、裂缝、断裂处理:涵管渗漏、裂缝可采用充填灌浆法、管内衬钢管或玻璃钢补强等措施。如果断裂严重, 应考虑更换涵管, 施工可采用顶管法或破坝重建。对伸缩缝老化渗漏、局部裂缝、断裂程度较轻者可采取内衬钢圈或玻璃钢补强处理。

水库土石坝工程 篇6

摘要:水库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防御洪水灾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中小型水库土石坝渗漏的类型以及危害作简要的介绍,再分析中小型水库土石坝病险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技术

引言

尽管近十几年来,我国中小型水库土石坝的施工技术水平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存在着较严重的渗漏现象、防洪标准不高,达不到有关规范、工程老化失修、工程质量差等问题,因而造成了大量的病险水库,影响其运行,严重时,还会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对中小型水库土石坝的除险加固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中小型水库土石坝渗漏的类型及危害

笔者根据施工经验及数据分析,得知渗漏是目前中小型水库土石坝出现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渗漏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坝体渗漏。坝体渗漏是目前中小型水库土石坝中最常见的渗漏形式,引起这种渗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建设初期,对于土石坝的计划拟定并不完备,直接对水坝坝面的完整性产生影响;

(2)坝基渗漏。出现坝基渗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建设之前,对土石坝的具体地质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实地考察与研究,使得计划的制定与现实不符,因而使水坝的地基出现诸多漏洞;

(3)接触渗漏。目前,接触渗漏的问题出现频率不高。一般来说,这种渗漏继发于上述两种渗漏,或与上述两种渗漏同时发生,加剧了渗漏问题。

2.中小型土石坝水库存在的问题

2.1建造结构不符合相关标准

中小型土石坝水库主要采用土石为主要的建造材料,由于建造施工不符合相关标准,因此也形成了相关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大概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出现了渗漏问题。首先,因为水坝的坝基不牢固,厚度也达不到标准,并且没有加入防渗的建造手段,就会形成大面积的渗透现象产生;再者,土石坝水库的蓄水量没有达到一般水库蓄水量应该承受的范围,当水库中的蓄水量超出了水库可以承担的负荷之后,就会出现渗漏的现象。此外,当蓄水量较大的情况之下,土石坝存在质量问题的局部区域很有可能在水力的冲击下出现崩塌现象,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随着时间的增长,土石坝就会出现裂缝,渗漏现象就会更加严重。二是土石坝的坡度普遍很陡,这就使得滑坡现象的出现率大大提高,坝坡缺乏足够的稳定性,滑坡事件发生会使得坡度更大,加深了滑坡出现的次数。再者,由于坡度较大,在雨水量较大的情况之下,雨水冲击力度就会增强,使得土石坝不仅会在水流冲刷下变得单薄,而且会在水库底端堆积大量泥沙,减小水库蓄水量;三是中小型土石坝水库的防洪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土石坝高度较低,存储量自然较小,无法应对自然灾害;再者是水坝设计方面没有太多的防洪理念存在,防洪标准自然降低。由于建造结构不符合相关标准,使得土石坝安全性降低,极易发生危险。

2.2防范措施落后

中小型土石坝的防范措施也相对落后。首先,由于客观原因的存在,当土石坝出现滑坡、渗透等现象的时候,没有专门应对的防范措施,导致损坏程度很高,修复起来困难重重,大部分只能够重新修建,不仅消耗人力物力,更使古老的土石坝的建造文化毁于一旦。如果在很有可能发生毁坏的局部区域事先想好问题的解决方案,给予防范施工,进行加固措施,那么就会使得灾难发生度降低,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土石坝的安全。再者,土石坝的局部随着使用时间的长短会存在老化现象,缺乏科学的设计进行老化的科学控制及老化带来的影响的改善。因此,必须要做好防范措施,才能够做好土石坝存在问题的解决。

2.3管理重视度不高

在中小型土石坝存在的問题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首先,相关部门对土石坝管理没有作出过多的技术探讨,只是简单的提出几点要求,并没有付诸于行动。相关部门的不重视,造成了居民的潜意识也对此淡薄,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才能够体味事态的重要性,损失严重;再者,中小型土石坝的除险加固需要高科技人才进行指导施工,才能够达到合格的阶段,但是就现状来看,对土石坝建筑的研究人员相对较少,培养人才是关键。此外,土石坝的除险加固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才能够完成,由于经费不足造成了工期的停滞现象发生。在管理方法上也存在着不足点,没有专业的管理化系统。

3.中小型土石坝的除险加固措施

3.1加强建设

加强中小型土石坝建设,根据土石坝的结构特点进行建设。一是防渗处理。对于出现裂缝及渗透问题,首先要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其次,采用现代化的专业机械对土石坝进行极小面积的开掘,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依据具体的问题进行施工的布局构造,选择施工方案进行工程的开展。由于土石坝采用的筑坝土料含水量较高就会引发渗透现象,因此对于土石坝的土料选用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才能将渗透问题从根本解决。对于坝体的泥沙也是造成渗透的原因所在,由于泥沙堵塞的排水孔,就会造成对土石坝的冲击。所以,需要定期的进行泥沙清理,保证排水孔的畅通。对于坝底。可以使用防渗膜来进行防渗改善,或者使用防渗墙,减少渗透的可能性。二是对于土石坝坡陡的改善工作。首先,根据土石坝的坝型来进行具体的施工,减轻滑动力。可以采用培厚的施工技术,使得土石坝坡度减小。对于坝基来说,尽可能的进行加固措施,加大坝基的范围,控制好承受的范围,同时保持坝基的稳定性,保证坝基的每个区域承受能力的统一性。三是在土石坝的维护与防洪方面。首先,对于长久失修的老化位置,及时的进行安全排查,进行修理工作,严重情况给予更换,并且定期的进行维护工作,保证质量。在防洪方面,按洪水及调洪计算,尽可能的加高坝体高度,根据坝基的承受力来进行施工;同时加固加大泄洪闸,增强水库土石坝抗洪泄洪的能力。

3.2加强预防

在土石坝除险加固过程当中,需要加强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把握每一步工程的合理化,做好检查工作,注意细节建设,最大程度上保证合格。设想可能形成的问题,进行深度的预防工作。此外,在技术施工上,结合区域的制约影响,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防止出现问题。在预防的环节中,还要考虑自然灾害的因素,延伸对洪水、地震等的研究,选用抗洪抗震的施工材料,加强稳定性。

3.3加强管理

在中小型土石坝的除险加固的管理需要加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制定完整的管理系统,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管理,对水库的每个环节进行具体的工作分配,进行岗位责任制度,对水库进行问题的研究探讨,不断的改善布局;二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对高校进行建筑的宣传,呼吁广大学子重视这项工程,能够积极的加入到建设工程当中,学习深入的理念知识,在土石坝除险加固中做好指导工作,及时的进行工程分析。

4.结束语

病险水库特别是中小型的病险水库的加固,可以为农业灌溉、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经济发展起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年来,土石坝问题严重,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充分分析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防渗加固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桂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问题探讨[J].建筑与工程,2011(10).

上一篇:蜀道难原文和翻译注释下一篇:个人融资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