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基础考试大纲

2024-10-22

暖通基础考试大纲(精选9篇)

暖通基础考试大纲 篇1

1.采暖:

散热器采暖,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

住宅-分户计量系统,公建-传统的采暖方式,采暖管网:一次网,二次网,采暖系统的分区。

换热站:适用面积:原则上10万~20万平米一个换热站。

2.防烟系统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楼梯间 自然排烟的防烟方式:开窗面积,正压送风的防烟方式:正压送风的位置,小于100米的居住,小于50米的公共建筑:宜自然排烟的防烟方式; 大于100米的居住建筑,大于50米的公共建筑:应正压送风的防烟方式;

3.排烟系统

排烟设施:自然排烟,机械排烟 1)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下列部位应设防烟、排烟烟设施:

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房间。总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仪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地下室、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疏散内走道,其他建筑中长度大于40m的疏散内走道。(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

中庭。

2)高层民用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防烟、排烟设施:

长度超过20m的疏散内走道;

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中庭;

封闭避难层(间)。

3)采用自然排烟时,其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条件: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排烟窗总面积不应小于2m2,且顶层应有一定的开窗面积。

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中庭、剧场舞台及生产厂房开可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部位建筑面积的5%。自然排烟设施的其他场所和部位,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场所和部位建筑面积的2%。

4)自然排烟窗的要求:面积,高度,控制

4.车库

不设排烟设施的:开敞式车库,小于1000平米的车库; 排烟设施: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通风 车库:平时通风兼消防排烟的系统; 车库的防烟分区的划分:挡烟垂壁;

排烟系统的布置:按防烟分区布置;送风系统的布置:按防烟分区或按防火分区布置。自然进风系统所具备的条件。

排烟机房和送风机房:位置的选择,送排风井与小区的景观及建筑的位置关系。特殊情况下的夹层式通风机房。

车库的设备区的通风:变配电所的通风,消防水泵房通风,生活水泵房换热站,发电机房的通风。独立的直接对外的通风方式。

5.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及消防系统

1)大型中央空调对于建筑专业影响:冷冻站,空调机房,屋面; 2)空调系统的选择:全新风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3)空调主机形式的主流形式:空调热源的选择,热泵(水、地源热泵),4)中央空调系统对于防火分区的要求 5)大型公建的防排烟系统: 《大商规范》的要求

酒店办公等塔楼式建筑:内走道竖向排烟系统,核心筒的正压送风 大底盘商业:严格的防火分区要求,竖向排烟系统

6)公建塔楼内走道的竖向排烟系统与层高的制约关系。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民安北郡5#楼。

6.谈一点体会,暖通专业的发展与成品化住宅(精装修住宅)的关系。

暖通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生活品质的提高,密不可分,建筑环境工程正从传统的建筑配套工程,转变为较快独立发展的科技领域。高档的绿色健康概念的住宅对于暖通专业的发展方向的影响,本质上为局部环境工程、微环境工程的暖通专业的根本变革。任何一次行业的大的进步,都伴随着传统技术的下行和没落,传统技术的淘汰,意味着掌握新技术的人成为行业进步的巨大受益者。如何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与时俱进,成为新技术的载体和践行者,努力适应行业的发展,成为很迫切的挑战。

暖通基础考试大纲 篇2

一、钻研考试大纲, 掌握复习方向

考试复习大纲既是命题的依据和指导原则, 又是复习目标的指导说明。认真学习、钻研考试复习大纲, 可使我们对考试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从而把握重、难点, 减少在复习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牢牢掌握复习方向。

《电工基础》考试复习大纲指出:“考生复习《电工基础》课程时, 应系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 同时还应掌握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可见, 复习《电工基础》的重点应放在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和基本方法, 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考试复习大纲将所学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对所列内容提出了解、理解、掌握、熟悉掌握四个层次的要求。直流电路部分, 占分比为25%, 要求学生掌握电动势、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和数值正负的意义及在电路计算时的应用;掌握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和作用, 能分析和计算简单混联电路;能熟练运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电源变换等方法来求解支路电流或电压, 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方法, 以及几种方法的联合运用, 达到融会贯通的能力。正弦交流电路部分 (包括三相交流电路) 是重点内容, 占分比为40%, 要求学生掌握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时域关系法、相量法和相量图法;用分析单相交流电路的思维方法来分析三相交流电路, 掌握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磁场和电磁感应部分, 占分比为15%,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其他部分占分比为20%, 包括电容、变压器、交流电动机、非正弦周期电路和瞬态过程。对照考试复习大纲, 我们可以知道哪些要考, 哪些不要考, 从而把握重、难点, 为复习提供很好的方向。

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的改革使试题的难度降低, 但知识的广度拓宽, 兼顾学科知识点的考查比例增加。根据高考改革的这一新趋势, 在复习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教学方法, 按照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全面复习。

1.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电工基础这门课内容杂、概念多, 而且抽象、枯燥,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尝试采用对比法、比喻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培养其学习兴趣, 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如复习电容时, 可把电容器的串并联和电阻的串并联列在一张表上进行对比记忆。为了防止学生混淆楞次定律中“阻碍”和“阻止”的含义, 正确把握“阻碍、变化”四个字, 可采用比喻的方法, 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介绍日光灯工作原理时, 可让学生做日光灯电路这个实验, 使学生对自感、日光灯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有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结合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 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 从而使前后知识得到很好的贯穿, 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2.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幻灯、投影、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教学工作应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工具进行教学, 这样既可增加感性认识, 又利于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内容时, 由于原理抽象, 学生普遍掌握不好。通过采用多媒体CAD课件, 将电动势的内部电荷移动情况和闭合电路中电荷移动情况、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摆动情况, 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而后采用启发式和课堂设疑法, 提出问题:在电动势的内部正电荷是在什么力作用下移动的, 方向如何?闭合电路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电阻的作用是什么?电路中电流与电源端电压的关系如何?等等, 让学生来回答,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3. 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 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应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如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万用电表的使用、滑线式电桥测电阻、电容器质量的判别、互感线圈同名端的判定、电感线圈参数的测量、日光灯电路、串联谐振电路、钳形电流表的应用、电动机铭牌参数的计算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 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有关理论的理解,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有利于学生抽象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强化专项训练, 牢记解题方法

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础知识不熟, 就不能很好地理解, 不能正确地解题;对解题的基本方法不加以复习、应用、归纳, 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因此, 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 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从而掌握一些常规解题方法。如混联电路等效化简, 电路中某点电位及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 应用戴维宁定理或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求解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 用安培定则分析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左手定则分析电磁力的方向、右手定则分析导体切割磁力线时的感应电流方向, 用楞次定律分析穿过线圈磁通发生变化时的感应电流方向, 用相量法和相量图法求解正弦交流电路、对称 (或不对称) 三相交流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瞬态电路三要素 (初始值、稳态值、时间常数) 的求解, 等等。另外, 特别注意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分析法、排除法、图像法、定性判定法在解选择题、填空题中的应用。训练前, 要对所学内容基本掌握;训练时, 要看懂题意, 注意分析, 要搞清用哪个理论和公式, 以及解题步骤。习题格式要规范、书写要整洁、作图要整齐、答数要单位、计算要正确。通过一条条的具体例题, 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培养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从而加深对不同题型解题方法的记忆。

四、加强综合考查, 做好查漏补缺

1. 坚持每周一练。

针对职业中学学生学习自觉性差的特点, 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 采用督促学生记忆的方法, 坚持每周出一份练习, 主要针对本周所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从而为学生创造大量的练习机会, 达到拾遗补缺的效果。每次练习后, 做到当天全部完成阅卷、分析, 第二天及时讲评, 让成绩反馈和试卷分析及时与学生见面, 便于学生及时掌握和巩固知识, 使学生的知识积累产生滚雪球效应。

2. 进行阶段测试。

每一单元结束都要进行单元测试, 每次测试都要对学生考试成绩、失分情况作详细的记载,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讲时应从解题方法、运算技巧、心理规律等方面去分析原因, 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特别是优秀的解题方法, 要加以表扬, 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对存在的问题, 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进行补差教学, 保证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考试复习大纲要求的内容。

3. 进行综合训练。

紧扣考试复习大纲, 围绕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用四至五套模拟试卷进行综合训练, 让学生练习, 达到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综合的目的, 形成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应强调解题的规范化和解题过程的完整性, 禁止学生在练习中使用计算器, 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评讲时不可就题讲题, 泛泛而谈, 或者只对答案就完事, 而应该落实到每个知识点上, 分析与高考试题相同或相似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使之达到模拟训练的目的。

五、进行自我调节, 迎接单招考试

加强基础教学 适应开卷考试 篇3

【关键词】开卷考试 初中思想品德 基础知识 开放性

开卷考试使学生跳出了死记硬背的苦海,但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开卷考试了,平时只要随便看看书,了解了解,考试时翻书找答案就行了,从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掌握,造成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些知识点根本不知在哪本书,或在哪一课哪一节哪一框,考试时就东翻一下西瞧一下,答案没找到,时间却在东翻西瞧中过去了。实际上,开卷考试题的考点都源于教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如果脱离了教材的知识点,自然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况且,有些题目相当灵活,很难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归纳总结。

一、开卷考试题的特点

开卷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试题的开放性。开卷考试中的开放性试题一般都不会直接提问是什么,为什么等等,而是在一定的材料背景下从某个角度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熟记于脑,考试时才可能迅速而准确地从头脑中提取所需要的理论和观点。

开卷考试中的试题一般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时一个问题会涉及几框、几节、甚至几课的内容,这就更要求学生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根据老师的指导把各课、节、框的重点知识尤其是其中的关键性的、总结性的知识归纳整理出来,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于那些属于一个主题,却分散在不同课、节、框中的知识点进行横向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知识专题。如学习九年级第二课,就必须搞清楚这课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国策,并且要着重认识国情和国策之间的关系——国情决定国策。然后顺着国情国策“两根藤”去“摸瓜”。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可以说是贯穿全书并且渗透到教材每一个框节的知识,更要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为总复习和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适应开卷考试

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以后,并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而是对教学特别是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一)加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

考查能力是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的立意和趋势,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这一载体,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片面强调能力的培养会使能力的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含义。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它要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中,我们通常又将其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其中,识记是理解和运用的基础,只有在识记的基础上才能理解知识并加以运用。因此,虽然实行开卷考试,但对于新的《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识记的内容,教师仍然要强化学生记忆,如法律的含义、特征,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必须要求学生记忆,而且要熟记,那种不记忆而遇到问题就翻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构建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归纳能力

开卷考试较大地提高了政治学科能力考查的层次,着力加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识记再认的题量和分值,于是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考试时翻一翻书和资料就可以找到答案,掌握基础知识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提高能力。其实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两者是统一的。学生在备考、应考时,一定要全面理解、掌握基础知识,要做到全面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复习时就应依“纲”据“本”。“纲”即《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本”即课本。

另一方面,要将考点编织成“网”,即知识网络。这个知识网络是政治学科概念、原理、观点、基础知识等内在统一的知识之网,考生要达到总体的迎考目标,必须依据考点积极主动地编织知识网络。通过对考点的纵横联系、图表梳理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归纳,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网,最后将所学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这样,学生所学知识不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一团乱麻,而是一个相互间逻辑关系清晰、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的知识整体。

(三)讲清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大量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课本上的观点和理论并不是脱离生活而存在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处处有体现,是实用的。

(四)适度训练,讲练结合

训练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对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重点,从不同角度、层次,精心设计不同题型练习,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变能力,但练习要有针对性,要适度,不搞“题海战术”,同时,要注意评讲,做到精讲精练,着重讲清审题、解题的思路、步骤、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运用、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自编暖通专业考试资料汇总 篇4

摘自大家论坛—暖通考试资料大集合辅导书(购买)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标准规范汇编》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第三版——2013新版

《2012暖通空调杂志社注册暖通考试模拟题》(或下载)

发个考试用书《全国勘查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复习教程》沈晋明主编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模拟题-96页

专业基础课精讲精练•暖通空调及动力-赵静野

2013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专业基础考试复习教程(暖通、动力)视频及讲义资料(下载)暖通空调规范讲解——供暖部分(闫全英)

暖通空调采暖培训讲义-王随林教授,pdf高清版

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考试讲义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完整稿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修订部分及规范使用培训 三版教材勘误表-官方版

习题模拟题(下载)

《注册暖通专业考试规范速查训练300题》

2013年全国勘察暖通历年仿真题解析(pdf清晰版,492页)

第二版暖通教材例题集1

《2012暖通空调杂志社注册暖通考试模拟题》-515页,仅发在大家论坛 2013年全国勘察暖通专业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解析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题集-暖通空调专业

2013暖通100套精选选择题(3000道,含答案)——已全部上传,word版可编辑 《小林陪你过注册暖通专业》(备考之路)

大学教材与手册(暖通专业考试参考规范教材书目——大家论坛2013年5月版)(购买)供热工程(第四版)贺平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工业通风(第四版)孙一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年

空气调节(第四版)赵荣义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彦启森等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年 空气洁净技术原理(第三版)许仲麟等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分册(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分册(2007)

暖通基础考试大纲 篇5

测量精度误差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等精度测量不等精度测量测量范围测量精度稳定性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传感器传输通道变换器 1 3.2温度的测量

热力学温标国际实用温标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电材料热电效应膨胀效应测温原理及其应用热电回路性质及理论热电偶结构及使用方法热电阻测温原理及常用材料、常用组件的使用方法单色辐射温度计全色辐射温度计比色辐射温度计电动温度变送器

气动温度变送器测温布置技术 1 3.3湿度的测量

干湿球温度计测量原理干湿球电学测量和信号传送传感光电式露点仪露点湿度计氯化锂电阻湿度计氯化锂露点湿度计陶瓷电阻电容湿度计毛发丝膜湿度计测湿布置技术 13.4压力的测量

液柱式压力计活塞式压力计弹簧管式压力计膜式压力计波纹管式压力计压电式压力计电阻应变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霍尔应变传感器压力仪表的选用和安装 l 3.5流速的测量

流速测量原理机械风速仪的测量及结构热线风速仪的测量原理及结构 L型动压管圆柱型三孔测速仪三管型测速仪流速测量布置技术 1 3.6流量的测量

节流法测流量原理测量范围节流装置类型及其使用方法容积法测流量其它流量计流量测量的布置技术 l 3.7液位的测量

直读式测液位压力法测液位浮力法测液位电容法测液位超声波法测液位液位测量的布置及误差消除方法 1 3.8热流量的测量

热流计的分类及使用热流计的布置及使用 1 3.9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函数的分布规律直接测量的平均值、方差、标准误差、有效数字和测量结果表达间接测量最优值、标准误差、误差传播理论、微小误差原则、误差分配组合测量原理最小二乘法原理组合测量 的误差经验公式法相关系数回y]分析显著性检验及分析过失误差处理系统误差处理方法及消除方法误差的合成定律

1、基础考试

时间一天,共8小时,其中上午下午各4小时。上午公共基础考试,下午专业基础考试。公共基础考试题目:

Ⅰ.工程科学基础(共78题)

数学基础

24题

理论力学基础

12题 物理基础

12题

材料力学基础

12题 化学基础

10题

流体力学基础

8题 Ⅱ.现代技术基础(共28题)

电气技术基础

12题

计算机基础

10题 信号与信息基础

6题

Ⅲ.工程管理基础(共14题)

工程经济基础

8题

法律法规

6题

合计120题,每题1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 专业基础考试题目:

热工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20题 工程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 10题 自动控制 9题

热工测试技术 9题 机械基础 9题 职业法规 3题

合计60题,每题2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

2、专业考试

时间两天,第一天为概念性考题,时间6小时,上午下午各3小时;第二天为案例分析题,时间为6小时,上午下午各3小时。1)专业知识概念题

(1)采暖(含小区供热设备与热网)30题(2)通风(包括建筑防排烟)30题(3)空气调节 30题

(4)制冷技术(含冷库制冷系统)25题(5)空气洁净技术 12题

(6)民用建筑房屋卫生设备 13题

上下午各70题,合计140题,其中单选题40题,每题分值为1分,多选题30题,每题分值为2分,试卷满分200分。

2)案例分析题

(1)采暖(含小区供热设备与热网)10题(2)通风(包括建筑防排烟)12题(3)空气调节 14题

(4)制冷技术(含冷库制冷系统)10题(5)空气洁净技术 2题

(6)民用建筑房屋卫生设备 2题

上下午各25题,合计50题,每题2分。试题满分100分。

3、合格分数线参考(2009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合格分数线

基础考试:满分为240分,合格分数为132分

专业考试:专业知识,满分200分,合格分数为120分;专业案例,满分100分,合格分数线,60分。

五.热工测量

1.把测得的热量转换为电信号的是()A.变送器

B.调节器 答案:A非常确定

2.好像是关于什么动态影响的 A.恒温式热点风速仪

B.恒流式热点风速仪

CD想不起来 3.氯化锂电阻式湿度计的描述,错误的是()A.测量范围在0~95% B.传感器电阻测量电桥与热电阻测量电桥相同 答案:B比较确定

4.空气流速150m/s,水银温度计测得温度70℃,求实际温度()A.56 B.59

C.63 D.70 答案:B比较确定

5.最大3Ϭi的置信度()

A.68.3%

B.95.5%

C.99.7%

答案:C非常确定

6.热电偶在0-600℃之间,还原性工作环境,下列哪个合适()A.B型 B.J型

答案:我选的B,不确定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篇6

3“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公共部分)

一、政治基础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和意识

3.唯物辩证法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5.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4.统一战线

5.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

6.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7.思想政治工作

8.政策和策略

9.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

10.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改革

6.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7.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

12.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

13.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五)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十八大知识

1.十八大报告精神

2.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3.党章知识

二、经济学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商品与货币

2.经济制度及其类型

3.资本与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

1.微观经济

2.宏观经济

三、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理学

(二)宪法

1.宪法

2.立法法

(三)行政法法律制度

1.行政法

2.行政处罚法

3.行政许可法

4.行政复议法

5.行政诉讼法

6.国家赔偿法

(四)民事法律制度

1.民法

2.合同法

3.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4.婚姻法

5.继承法

6.物权法

(五)劳动法律制度

(六)刑法

(七)诉讼法律制度

1.诉讼法的基本理论

2.民事诉讼法

3.刑事诉讼法

四、科技与人文知识

(一)科学技术

1.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

2.科学技术常识

3.高新技术

(二)历史

1.中国古代史

2.中国近代史

3.中国现代史

4.中共党史

5.世界历史

(三)文学常识

1.中国文学常识

2.外国文学常识

五、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基础概述

2.计算机应用

六、国情、省情、市情和时事政治

1.国土、人口和国力

2.陕西省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3.西安市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关于基础教育学校考试改革的思考 篇7

一、学校考试的几种类型及其功能定位

目前, 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考试类型。从这些考试的组织方式及其发挥的作用来看,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 教师自行组织的课堂测验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经常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随堂测验、单元测验等。这种考试具有随意性, 考试的时间、地点、内容与方式等都由任课教师根据情况自行确定, 测验的对象只限于自己所带的教学班, 测验所用的试题通常由教师自己编制。

这种考试的性质属于诊断性的, 其意图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 明确其努力的方向, 如哪些内容已经达到要求、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等。同时, 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 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 学校统一组织的阶段性考试

在学校教学实践中, 存在着另一种类型的考试, 这就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的阶段性考试, 以期中、期末考试为主要形式。这种类型的考试通常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 采用年级统考或联校统考的方式, 严格按照标准化考试的程序执行。

这种类型的考试通常是以管理为导向的。在绝大多数教育管理者看来, 考试可以说是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它不仅可以检查并监控教学的质量, 更重要的是还具有激励并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此, 学校就会通过定期组织考试来激励教学班级之间的竞争意识,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借此手段来定期了解与监控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以实现教学的管理。

3. 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

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属于终结性考试, 目的是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学生在某一学段的学习结束之后所应达到的学业水平。从理论上来讲, 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考试。毕业考试是一种水平性考试, 即以课程目标为参照, 测试学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的水平。它是对教育质量实行把关的考试, 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的水准。而升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考试, 目的是实现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 高中阶段的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是区分开来的, 毕业考试即会考, 升学考试即高考;在初中阶段, 大部分地区和学校是把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合二为一的, 即中考。

上述三类考试, 在考试目的、评价性质、评价标准以及对教学所起的主导作用等方面不尽相同, 具体差异如表1所示。

二、现行学校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学校教育中, 不同性质的考试本应该服务于不同的目的, 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与功能。然而, 在人们把升学与就业当做教育的唯一目的的现实社会中, 不同类型考试之间的本质差别及其各自所具有的特殊性、局限性被混淆了, 从而导致各种考试的目的与功能发生了错位。综观目前的学校考试, 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多种考试目的与功能相混同

受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 无论是教师组织的日常测验还是学校统一组织实施的阶段性考试, 往往都是以备战升学考试为目的, 成为升学考试的演练场。这样就将本应该是以鉴定和证明为取向的毕业水平考试与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升学考试相混同;将本应是以诊断和改进为取向的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的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相混同;将本应是作为检测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手段之一的考试与评价本身相混同;更为严重的是, 将本应该是为施教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考试异化成为教育的唯一目的。

2. 考试形式单一化、标准化

学校内部考试几乎都是以升学考试为模板, 处处体现出“标准化”的特点:清一色的纸笔测验;为了评分容易, 每个题目都有标准答案;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考试之前试题对学生是严格保密的;为了体现公平, 考试环境是一种脱离获取知识的现实性背景而人工处理过的标准化场所, 如学生单人单桌、一张纸一支笔、不准带任何参考书与课本等。这种实施程序的标准化很容易造成师生间的隔离与对立, 加大学生的心理负担。

3. 考试内容片面化、狭窄化

单一化的纸笔测验只能使考试的内容局限于那些能够用纸笔材料加以测评的知识与技能, 而对于学生的一些高级心智技能,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待学习、生活的情感态度体验等内容则难以通过纸笔测验进行考查。更为严重的是, 以备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的, 不仅使得学校的日常考试内容难度加大, 造就了许多考试失败者, 同时还造成了教学与考试之间关系的颠倒——不是为教学而考试, 而是为考试而教学。“考试考什么, 教师就教什么”正是这一状况的真实写照。

4. 考试结果的解释简单化、绝对化

升学考试以甄别与选拔为目的, 它是根据正态分布假设, 把学生群体按照考试分数排序、分类, 然后再依据分数的高低择优录取。分数的作用只在于对学生进行排序、分等。而学校的日常考试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 如果只重视考试结果量化的分数表达, 而忽视对考试分数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进行分析和描述, 则没有任何发展性的价值。而现实恰恰是, 人们对学校内部考试结果的理解也仅限于知道某个学生的分数是多少, 比别人的分数高还是低, 除此之外, 很难获得更多的信息。正是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方式才导致了学生、家长只是过多地关注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讲, 他们只知道高分能够让父母高兴, 甚至每个人都很高兴;而低分则意味着失败, 意味着自己比别人差。于是, 成绩与分数就成为区分学生优劣的一种“标签”。这种标签效应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使得学生面对考试战战兢兢。可以说, 学生惧怕考试, 人们对考试的过度关注, 并不是考试的测量缺陷导致的, 而是人们对考试结果的误解、误用造成的, 是考试分数的“标签效应”造成的。

5. 考试频率过密

在各种教育竞争的压力之下, 如为了提高升学率, 为了提升学校的名次, 为了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等, 学校组织的标准化统一考试显现出了愈来愈频繁的倾向。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外, 一些学校甚至是一月一考试、一周一考试, 而且都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实施。教师与学生几乎天天围着考试转。

三、学校考试改革的策略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 学校考试改革的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各种考试的性质与功用, 立足学校内部进行考试变革, 真正发挥学校内部考试促进教学的发展性功能。具体来说, 学校内部的考试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科学认识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作用, 充分发挥其正确的导向功能

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对学校教学工作具有“指挥棒”作用, 这是确定无疑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这根“指挥棒”。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中考与高考改革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一纲多本课程政策的实施, 教材的多样化必然会导致升学考试的命题内容和形式的变革。这一点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中、高考改革的各种文件和近年来各地试卷中已经非常清楚地体现出来了。考试内容越来越突出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强调知识与社会、科技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分析题、应用题、开放题、综合探究题的比重在逐年增大。因此, 学校和教师必须明确升学考试的导向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对学生能力规格的要求, 而不是标准化题型的机械训练和标准化考试程序的简单模仿。

2. 减少学校内部的标准化统一考试频率, 缓解师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缺乏对考试的总体理解, 在学校文化中, 考试被赋予了太重要的职责。我们总认为考试可以精确地测量出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 以至于可以利用它来预测学生的进步与变化, 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效;我们总是寄希望于频繁的考试能激发师生的热情, 促使他们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地付出努力。然而, 令人沮丧的是, 我们对考试所赋予的期望, 不仅不能保证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反而给教师与学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学生们讨厌考试, 教师们则为了应付考试而疲于奔命。因此, 在可能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考试的次数, 尤其是标准化的统一考试, 无疑是减轻教师的负担、缓解学生紧张情绪的有效策略。

另外, 从教学的角度来考虑, 要想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判断, 可供选择的途径有许多, 例如可以看看学生的学习笔记、课后作业, 以及其他类似的材料, 但是确实没有必要进行多次考试以定出高分与低分。依据所有可利用的主观与客观数据, 而不仅仅是考试,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判断, 才可促使教师与学生能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教学的改进上。

3. 通过分类编制考试试卷, 提高考试的针对性

在一套试卷内, 检测目标通常过于庞杂, 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又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探索创新能力与发展潜能。这既对教师的命题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增加了试卷编制的难度, 也给教师分析试卷和解释结果带来了困难, 很容易使单一的分数掩盖了学生在不同目标上表现的差异性。也就是说, 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表现并不好, 但由于知识与技能在整个测验中占的比重较大, 那么他只要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表现很好, 照样可以在整个测验中拿到高分。而我们对考试的解释又往往只提供一个单一的分数, 这样就容易增加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

针对不同类型或不同水平的目标分类设计试题, 分项考核, 将有助于提高考试的针对性。例如, 针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设计一套由客观性题目组成的试卷, 就可以有效地实现目标;而用于考查学生高层次思维或问题解决能力的试卷, 则应该由各种表现性任务组成, 如论述题、解答题, 甚至包括探究题、开放题等。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教师与学生 (也包括家长) 很容易就能够区分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优势, 又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从而真正发挥考试的功效。而且这种设计方式并不会给教师造成过多的工作负担。

4. 开放考试过程, 鼓励学生参与

就现实的考试而言, 教师与学生常常处于相互对立的位置。教师在编制试题时会想方设法将学生容易遗漏和混淆的地方作为出题重点, 试题和评分标准自然是严格保密的;学生则完全被排除出试题编制过程, 而且在考试进行中, 不准参考任何可能的信息。在这样的考试情景中, 师生常常扮演着猜题与反猜题的角色, 而且会使得一些学生为取得好成绩而弄虚作假, 或者因情绪焦虑而不能正常发挥水平, 难以准确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更难以促使学生利用考试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对于学校范围内的考试来讲, 如果目的只是想利用考试来总结和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 那么, 就没必要采取严格的考试程序, 而是应该开放考试的过程, 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当然, 开放考试过程并非指教师要将自己编制好的测验题告诉学生, 而是指要鼓励学生的参与, 充分发挥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以下一些措施可供选择。

(1) 让学生了解考试过程。让学生明白考试的意图, 了解考试的考查目标和试题编制过程, 甚至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他们对学习目标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自主编制与组织试题。这样做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 减少对考试的恐惧感。

(2) 采取多样的考试方式。目前, 不少地区和学校采取的考试方法有笔试 (开卷、闭卷) 、口试、实验、操作、活动等, 特别是口试、实验、操作、活动等考试方式, 给了学生开放的时间与空间, 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自由、广泛地进行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动手实验、自主探究, 以及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 无形之中就可以扭转“应试倾向”, 把学校教育引向素质教育的发展轨道。

(3)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在考试中,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与评判, 不仅有助于扭转以往只重视考试分数而忽视改进过程的倾向, 而且真正发挥了考试的反馈与导向功能。学生通过对考试结果的自我分析, 可以真实地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并能够运用考试信息来设立目标, 作出与自我提高相关的学习决策, 以及形成对高质量学习的理解。

学校是一个微型化的社会, 学生的参与和对话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测验中也应如此。只有在一个开放的评价环境中, 学生才能真正关注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 而非仅仅注重原本冷冰冰的分数。

5. 淡化分数意识, 重在促进学习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们常常采集大量分数, 给每天的作业、每周的考试、每月的复习等打分, 导致了学生对分数的过分关注, 同时也给自己增加了许多非教学的事务。针对这种现象, 可以通过降低得分的意义来使学生减轻对分数的过分关注, 转而使他们注意更多要学的东西。可供选择的方法有两种。 (1) 当学生不满意自己的得分时, 允许他们做额外的作业来获得加分。例如, 请学生写一份协议说明想做什么来获取额外的分数, 如果学生根据自己的承诺完成了符合质量要求的作业任务, 就可以获得想要的分数。 (2) 允许学生在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 予以第二次, 甚至第三次、第四次考试机会, 直到达标或获得满意的成绩为止。在这种考试评分策略下, 学生关注的重心将会更多地放在学习上而不是分数上。

暖通基础考试大纲 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13

“Hibernate技术基础”课程是长春工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是JSP程序设计课程的后续课程,也是软件开发类实战课程体系之一,是基于ORM技术的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Hibernate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使用,它的实质是创建了一个可在编程语言里使用的虚拟对象数据库。

为了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积累框架技术的使用实战经验,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Hibernate课程组对“Hibernate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考试改革,将课堂考试与提交作业相结合。具体改革方案如下文所述.

1 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春工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前身是长春工业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35所职业技术学院之一。学院建立了“面向岗位技能,以应用能力为本”的应用型课程体系,采用“网络环境、讲练一体、案例教学”的教学手段和“角色转换、团队合作、项目驱动、课程置换”的实训方式,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和路径化培养为途径”的教学特色。

“Hibernate技术基础”课程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是一门需要大量动手实践的课程,学生不但在课堂上需要进行一定的上机练习,更需要在每堂课教学结束后,通过上机操作作业来进行知识的总结、能力的提高。因此,应该在每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需要学生上机操作完成的作业,快速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布置的作业需要制定检查机制,如查阅、收取等,督促学生尽快完成。

根据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考核的手段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只局限于一张考卷,还应该综合学生平时上课的情况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然而本门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以闭卷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试形式单一,以理论考核为主,出题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提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以笔试的方式出题,大体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等等,这种模式的考试适合于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学生,可以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是不是达到了教学大纲中要求的程度,考核的侧重点在理论知识,对于专科学生而言,为了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或取得高分,就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背一些基本概念、操作步骤等等,存在“临阵磨枪、死记硬背”的现象。举个例子:

图1 Hibernate结构图

如图1所示,这是hibernate结构图,在传统考试中出题老师的大体思路是根据上图对hibernate的结构进行文字描述,学生需要背至少7个概念内容,还需要把每个单词进行翻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看懂此图即可,需要学生真正掌握的是用代码去实现这张图,学生可能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的很好,但是一定让他把原理复述下来,并作深层次的研究,对专科学生是一种苛求。所以传统的考试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给出的评价有失公平。同时,过分的死记硬背影响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考试改革的目的

通过本次的考试改革,可以把学生从“临阵磨枪、死记硬背”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本次考试改革将采取阶段性实验验收+收取大作业的方式读一学生进行考核,其中大作业为团队式协作完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先在团队内研究解决,这将极大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协作能力。

3 考试改革的意义

(1)能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新的考试方法能解决传统考试中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转换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目的;(2)能更好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通过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加强创新教育,建立良好的学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3)能更好地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相协调,巩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并对进一步深化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4 考试改革的内容

以实验测试为考核基本内容,本课程考核包括实验考核和综合测试两部分。

4.1 实验考核

4.1.1 实验考核分4次,分别是:Hibernate框架的基础应用;集合映射;关系映射;HQL的应用。

4.1.2 本课程考核的知識点与技能点如下:主要考核Hibernate框架的环境搭建,配置文件、实体类以及映射文件的编写;集合映射:在实体类中加入不同类型的集合类型的成员变量,并通过改写映射文件实现集合映射的级联操作;关系映射:通过设置类与类之间关联关系以及修改映射文件生成具有关联关系的数据表。

4.2 结业作业

采用上机综合实践技能考核方式,开卷考试,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5 考试改革的成绩评价标准

学生成绩=平时(20%)+实验考核(40%)+结业作业(40%)

(1)平时:出勤占10%,课堂表现占10%;(2)实验考核(40%):给出效果图,让学生按照要求,Hibernate框架实现考核题目的要求;(3)结业作业(40%):制作一个MIS。给定题目范围及要求,学生可任选其一完成。成绩分三个等级,一等:学习态度积极、密切合作、沟通交流能力强、自学能力优秀、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二等:学习态度良好、较爱合作,容易沟通,自学能力一般、动手能力较强;三等: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爱合作、不容易沟通,自学能力差、不爱动手。

6 结束语

通过本次考试改革,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重视平时的课堂上的练习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就业环节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昌木,徐继存.我国课程改革研究20年:回顾与前瞻[J].课程.教材.教法,2002(01):3-10.

[2]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3]屈波.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李艳姿.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吕健雄(1981-),女,吉林长春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篇9

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熟悉金融市场的分类;了解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熟悉金融市场的特点;掌握金融市场的功能。

熟悉非证券金融市场的概念,了解非证券金融市场的分类(股权投资市场、信托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

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了解国际资金流动方式;熟悉全球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了解金融危机的教训。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体系

了解建国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熟悉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了解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了解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有关情况;熟悉我国金融市场“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

了解中央银行主要职能;熟悉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货币乘数的概念;掌握货币政策的概念、措施及目标;掌握货币政策工具的概念及作用原理;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三节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掌握资本市场的分层特性;掌握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特征。

熟悉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场内市场的定义、特征和功能;熟悉场外市场的定义、特征和功能;熟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概念、上市公司的类型和管理规定;熟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公司的类型和管理规定;熟悉私募基金市场、区域股权市场、券商柜台市场、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章 证券市场主体 第一节 证券发行人

掌握证券市场融资活动的概念、方式及特征;掌握直接融资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熟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

掌握证券发行人的概念和分类;熟悉政府和政府机构直接融资的方式及特征;熟悉企业(公司)直接融资的方式及特征;掌握金融机构直接融资的特点;熟悉直接融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第二节 证券投资者

掌握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了解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及演化。

掌握机构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熟悉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熟悉政府机构类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掌握金融机构类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熟悉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概念与特点;掌握企业和事业法人类机构投资者的概念与特点;掌握基金类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掌握个人投资者的概念;熟悉个人投资者的风险特征与投资者适当性。

第三节 中介机构

掌握证券公司的定义;了解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证券公司的监管制度及具体要求;掌握证券公司主要业务的种类及内容。

熟悉证券服务机构的类别;熟悉对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的管理;熟悉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管理;熟悉对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的管理;熟悉对资信评级机构从事证券业务的管理;熟悉对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管理;掌握对证券金融公司从事转融通业务的管理;熟悉证券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和市场准入。

第四节 自律性组织

掌握证券交易所的定义、特征及主要职能;熟悉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了解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历程。

了解证券业协会的性质和宗旨;了解证券业协会的历史沿革;熟悉证券业协会的职责和自律管理职能;了解证券业协会的机构设置。

熟悉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设立条件与主要职能;熟悉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登记结算制度。

掌握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来源、使用、监督管理;熟悉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设立的意义和职责。

监管机构

熟悉证券市场监管的意义和原则、市场监管的目标和手段;掌握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掌握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组成;熟悉《证券法》赋予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

第三章 股票市场 第一节 股票

掌握股票的定义、性质、特征和分类;熟悉普通股票与优先股票、记名股票与不记名股票、有面额股票与无面额股票的区别和特征;掌握股利政策、股份变动等与股票相关的资本管理概念。

掌握股票票面价值、账面价值、清算价值、内在价值的概念与联系;熟悉股票的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概念及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直接原因;了解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相关因素。

掌握普通股股东的权利和义务;掌握公司利润分配顺序、股利分配条件、原则和剩余资产分配条件、顺序;熟悉股东重大决策参与权、资产收益权、剩余资产分配权、优先认股权等概念。

熟悉优先股的定义、特征;了解发行或投资优先股的意义;了解优先股票的分类及各种优先股票的含义。

了解我国各种股份的概念;了解我国股票按投资主体性质的分类及概念;了解我国股票按流通受限与否的分类及概念;熟悉A股、B股、H股、N股、S股、L股、红筹股等概念。

了解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情况。

第二节 股票发行

熟悉股票发行制度的概念;了解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的演变;掌握审批制度、核准制度、注册制度的概念与特征;掌握保荐制度、承销制度的概念;了解股票的无纸化发行和初始登记制度。

掌握新股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的基本条件、一般规定、配股的特别规定、增发的特别规定;熟悉增发的发行方式、配股的发行方式。

第三节 股票交易

掌握证券账户的种类;掌握开立证券账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掌握证券交易原则和交易规则;掌握委托指令的基本类别;掌握证券交易的竞价原则和竞价方式;了解做市商交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了解融资融券交易的基本概念。

熟悉委托指令的内容;熟悉委托受理的手续和过程;了解证券托管和证券存管的概念;了解我国证券托管制度的内容;了解证券买卖中交易费用的种类;了解股票交易的清算与交收程序;了解股票的非交易过户和担保业务;了解证券委托的形式;了解委托指令撤销的条件和程序。

熟悉股票价格指数的概念和功能;了解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步骤和方法;熟悉我国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了解海外国家主要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指数。

了解沪港通的概念及组成部分;了解沪港通股票范围及投资额度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 债券市场 第一节 债券

掌握债券的定义、票面要素、特征、分类;熟悉债券与股票的异同点;熟悉影响债券期限和利率的主要因素。

掌握政府债券的定义、性质和特征;掌握中央政府债券的分类;了解我国国债的品种、特点和区别;掌握地方政府债券的概念;熟悉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分类方法;了解我国国债与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

掌握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我国金融债券的品种和管理规定;熟悉各种公司债券的含义;了解我国企业债的品种和管理规定;了解我国公司债的管理规定;熟悉我国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区别。

掌握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国际债券的定义、特征和分类;掌握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的概念、特点;了解我国国际债券的发行概况。

第二节 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掌握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熟悉记账式国债和凭证式国债的承销程序;熟悉国债销售的价格和影响国债销售价格的因素。

了解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异同。

熟悉我国金融债券的发行条件、申报文件、操作要求、登记、托管与兑付的有关规定;了解次级债务的概念、募集方式;了解混合资本债券的概念、募集方式。

熟悉我国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发行的基本条件、募集资金投向和不得再次发行的情形;了解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发行的条款设计要求。

熟悉企业短期融资融券和中期票据的注册规则、承销的组织;熟悉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的特点、发行规模要求、偿债保障措施、评级要求、投资者保护机制。

熟悉证券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与条款设计;了解证券公司次级债券的发行条件;了解证券公司债券发行的申报程序、申请文件的内容;熟悉证券公司债券的上市与交易的制度安排。

了解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与承销的有关规定。

第三节 债券的交易

掌握债券现券交易、回购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的基本概念;熟悉债券现券交易、回购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的流程和区别;掌握债券报价的主要方式;熟悉债券的开户、交易、清算、交收的概念及有关规定;熟悉债券登记、托管、兑付及付息的有关规定。

掌握债券评级的定义与内涵;了解债券评级的程序;熟悉债券评级的等级标准及主要内容。

了解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了解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熟悉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交易方式、托管方式及结算方式;熟悉债券市场转托管的定义及条件。

第五章 证券投资基金与衍生工具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

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基金与股票、债券的区别;熟悉基金的作用;熟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概况;熟悉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方法;掌握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定义与区别;掌握货币市场基金管理内容;熟悉各类基金的含义;掌握交易所交易的开放式基金的概念、特点;了解ETF和LOF的异同;了解私募基金的概念、特点;了解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概况。

熟悉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利与义务;掌握基金管理人的概念、资格、职责、更换条件、业务范围;掌握基金托管人的概念、条件、职责、更换条件;熟悉基金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熟悉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交易费、运作费、销售服务费的含义和提取规定;掌握基金资产净值的含义;熟悉基金资产估值的概念及估值的基本原则。

熟悉基金收入的来源、利润分配方式与分配原则;掌握基金的投资风险;掌握基金的投资范围与投资限制。

第二节 衍生工具

掌握衍生工具的概念、基本特征;掌握衍生工具的分类;掌握股权类、货币类、利率类以及信用类衍生工具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区别。

掌握金融期货、金融期货合约的定义;了解金融期货合约的主要种类;掌握金融期货的集中交易制度、保证金制度、无负债结算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每日价格波动限制、强行平仓、强制减仓制度等主要交易制度;掌握金融期权的定义和特征;熟悉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的区别;熟悉金融期权的主要功能;了解金融期权的主要种类。

了解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业务内容;了解信用违约互换的含义和主要风险;掌握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概念、特征、发行基本条件;熟悉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不同。

掌握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主要种类;熟悉资产证券化各方参与者的条件和职责;熟悉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操作要求;了解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和分类。

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动因、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特点与功能;了解我国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状况。

第六章 金融风险管理 第一节 风险概述

掌握风险的概念与特征;熟悉风险的来源、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掌握金融风险的分类;熟悉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的概念;熟悉宏观经济风险、购买力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的概念与特点;熟悉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风险管理

上一篇: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下一篇:两会关于电子商务提案,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电子商务政策热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