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出资协议书

2024-09-07

合伙人出资协议书(通用5篇)

合伙人出资协议书 篇1

协 议 书:合伙出资协议书范文

来源: 作者: 日期:10-03-13

协 议 书

甲方:西峡县富田矿业有限公司

乙方:

甲方从西峡县丹水镇袁店保鲜冷库(以下简称西峡冷库)方取得了卢氏县横涧乡毛沟铁矿(以下简称毛沟铁矿)的开采使用权,由于甲方资金短缺,无力投入生产,甲方愿以人民币 250万元把毛沟铁矿的开采使用权一应转让给乙方,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自愿将已取得的毛沟铁矿的开采使用及本协议签订之前甲方的全部资产以上述

价款一次性转让给乙方。

二、乙方同意以250万元人民币从甲方手中取得毛沟铁矿的开采使用权及本协议签定前

甲方的全部投资资产。

三、自本协议签定之日起,甲方应把从西峡县冷库方取得的一应合同手续,全部交付给

乙方,并保证其相关合同手续合规合法无争议。

四、甲方保证在上述权力出让给乙方前、上述矿区的开采使用权与西峡冷库方无任何争

议,出现争议时由甲方负责解决,否则甲方应全额赔偿乙方损失。

五、本协议签定前与地方的经济纠纷由甲方负责解决,本协议签定后出现的一切纠纷由

乙方负责解决,甲方概不负责。

六、本协议所称毛沟铁矿的开采使用权包括:对铁矿的开采权、使用权、转让权、出售

权、经营权、管理权等一应权力。

七、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乙方对毛沟铁矿拥有独立的开采、使用、转让、出售、经营管

理权力,甲方无权干涉。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九、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一份,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西峡县富田矿业有限公司

乙方:

年 月 日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协议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我们各股东经过慎重研究,一致同意按照该法律规定

应具备的条件,自愿出资申请设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特制定协议如下:

一、申请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名称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

司),并有不同字号的被选名称若干,公司名称以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的为准。

二、公司主要经营行业。公司住所拟设在市区路号楼(房)。

三、公司股东共个,其中自然人个,企业法人个,社会团

体个,事业法人个,国家授权的部门个。分别为:(),现住,身份证号码。()公司,住所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号为()。()学会(协会、联谊会等),住所在。()团体法人编号为。()研究所(中心等),住所在。

四、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万元。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协议书;

()出资()万元,其中以货币(或者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方式出资万元。

五、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后,应当在天内到银行开设公司临时帐户。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在公司临时帐户开设后天内,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公司临时帐户。

六、股东不按协议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应当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承担办法为。

七、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八、全体股东同意指定(指股东)为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指具有代理业

务的公司派员或者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作为申请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的文件、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并承担责任。

九、因各种原因导致申请设立公司已不能体现股东原本意愿时,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可停止申请设立公司,所耗费用由各股东按办法承担。

股东签名、盖章:签订协议地点:签订协议时间:

出资协议范本

第一条出资方

定代表人签字盖章的出资证明书者。

1、本协议中出资方是指承认公司章程、认缴出资额,公司设立后持有经公司登记、法

2、签订本协议的股东是:

A有限责任公司

(住所、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邮政编码)

B有限责任公司

(住所、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邮政编码)

第二条公司设立方式及法定事项

1、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2、拟注册名称:

中文:C有限责任公司

英文:

3、注册地址、营业地址、邮政编码:

4、法定代表人、职务:

5、注册资本:

6、公司宗旨:

7、公司经营范围:

8、公司经营方式:

(上述事项,在工商登记时如有变更,以工商登记为准。)

第三条出资方式及出资额

1、A公司以货币现金出资人民币万元,以出资人民币万元,共计占C公司注册资

本%。

2、B公司以货币现金出资人民币万元,以出资人民币万元,共计占C公司注册资

本%。

A、B公司于本协议签订之日起日内,将各自应缴纳的货币出资打入C公司筹委会账

户(账户由负责监管),其余资产的转移事宜,按本协议第五条办理。

第四条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责任

1、权利

(1)出资人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占公司注册资本额的比例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权益。

(2)出资人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出资人可以优先认缴出资。

(3)出资人可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转让其在C公司的出资。

(4)出资人共同协商确定公司名称。

(5)如公司不能设立时,在承担发起人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有权收回所认缴的出资。

(6)出资人有权对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出资义务的出资人和故意或过失损

坏公司利益的出资人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7)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章程》所赋予的其他权利。

2、义务

(1)出资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2)出资人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

(3)出资人应遵守《公司章程》。

(4)本公司发给出资人的出资证明书不得私自交易和抵押,仅作为公司内部分红的依

据。

(5)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应当承担的其他义务。

3、责任

(1)出资人违反本协议,不按规定缴纳出资,应向已足额缴纳出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违约方按其应出资额的%承担违约责任。出资人不按规定缴纳出资导致公司不能成立的,按

其应出资额的%向其他出资人承担违约责任。

(2)出资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故意或过失侵害公司利益的,应向公司或其他出资人承

担赔偿责任。

第五条手续办理

经股东共同协商,一致同意由A公司具体负责办理设立公司的有关手续和起草有关文

件,并负责公司设立过程中的其他具体事务。

第六条协议的退出

股东退出本协议,放弃股东资格,或者增加新的股东,都必须经过全体股东一致同意,方为有效,因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股东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加以规定;但退出协议的股

东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七条股东会

1、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由董事会负责召集。

2、股东会的职权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

第八条董事会

1、董事会是公司日常经营决策机构,由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一名,副董事长名。董

事长、副董事长由控股股东推荐,董事会选举产生。

2、董事每届任期三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董事在任期届满前,股东会不得无

故解除其职务。

3、董事会下设发展战略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秘书办协助以上各

委员会和董事会工作。

4、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其职权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

第九条总经理

公司设总经理一名,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其职权按《公司法》由《公司章程》规定行

使。

公司总经理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提出其薪酬建议。聘任或者

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人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并决定其薪酬事项。

第十条监事会

C公司设名监事,监事由股东会选举产生。监事职权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有

关规定行使。

董事、总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监事的任期每届为三年,监事任期届满,连

选可以连任。

第十一条利润的分配

公司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1、弥补以前的亏损;

2、提取利润的10%列入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不

再提取;

3、提取利润的10%列入法定公益金;

4、暂按利润的5%提取列入任意公积金,可以根据公司经营状况,经股东会同意后予以

调整;

5、支付股东股利;

6、转增资本(或股本)。

第十二条公司未能设立情形

1、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予设立:

(1)该协议未获得批准;

(2)出资人一致决议不设立公司;

(3)出资人违反出资义务,导致公司不能设立的;

(4)因不可抗力事件致使公司不能设立的。

2、公司不能设立时,出资人已经出资的,应予以返还。对公司不能设立负有责任的出

资人,必须承担完相应法律责任的,才能获得返还的出资。

第十三条本协议经发起人、发起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经

批准后生效。

第十四条本协议未尽事宜,以今后补充协议为准。本协议每股东各持一份。

第十五条本协议签订时间为:年月日

第十六条本协议签订地点为:

A公司:(盖章)代表人:(签字)B公司:(盖章)代表人:(签字)

合伙人出资协议书 篇2

一、有限合伙人劳务出资的合理性

法律之所以禁止有限合伙人以劳务作为其出资方式, 主要考虑到, 劳务的价值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稳定性;劳务的人身依附性导致其无法脱离资本拥有者独立转让, 不利于企业资本担保功能的实现;学界也普遍假设承担有限责任的主体存在滥用有限责任的可能性, 认为如若允许有限合伙人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会增加交易风险, 不利于债权人的保护。然而, 笔者认为, 估值困难、价值不稳定、人身依附性不能成为阻碍劳务出资的理由。

第一, 包括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在内的无形资产, 起初都由于经验的缺乏面临着估价困难, 然而经过多年实践, 已经形成了一套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 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 劳务出资的价值评判标准也会建立起来。

第二, 包括劳务在内的所有出资形式, 在企业运营中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实物的毁损灭失、货币的价值贬值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企业的债务担保能力, 不能因为劳务出资存在风险, 忽视劳务出资为企业创造的价值。

第三, 以劳务出资并非以人身出资, 也非劳务所有权的转让, 而是劳务所有者将劳务使用权让渡给出资企业, 只要第三人不能对该出资主张权利, 即可实现出资的转让。实践中, 除了劳务以外, 以用益物权出资亦无须转让标的物。

第四, 劳务出资具有其他出资方式所不具备的价值。其一, 风险投资企业中有限合伙人拥有的敏锐的市场嗅觉、丰富的人脉关系、正确的投资战略以及灵活恰当的企业管理方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 可以为企业创造大量的财富。其二, 劳务资本通过与物质资本的结合, 在合理管理分配物质资本的基础上, 可以提高物质资本的运作效率。其三, 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允许有限合伙人以劳务出资,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合伙人之间由于缺乏信赖而导致的矛盾冲突, 有助于企业的良性运转。

二、有限合伙人劳务出资的可行性

(一) 意思自治原则支持合伙人对出资形式进行协商。

民商事领域向来以意思自治作为基本原则, 企业作为资本所有者达成的特别合约, 由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创造价值。只要经过合伙人的认可, 具有经营价值的任何资源和要素都应可以成为企业的出资标的。劳务作为人力资本的实现方式自然可以作为企业的出资标的投入到企业的经营中去。美国最新修订的《统一有限合伙法》废除了控制规则, 即使有限合伙人参与了企业事务的经营、对企业进行了控制管理, 也不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对于企业债务承担个人责任。

(二) 企业资本的经营功能优先于担保功能。

企业资本具有两方面的功能:经营功能和债务清偿、债权担保功能。企业的设立, 其经营功能是处于首位的, 盈利是企业的主要目的, 担保功能处于次要从属地位。作为经济法组成部分之一的企业法, 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社会整体财富应当成为法律调节的根本目的, 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作为实现社会财富增值的手段, 从属于并且应当服从于财富增值的目的。

(三) 合伙人身份证明制度保障债权人权益。

美国法律实行身份“推定主义”, 仅要求在有限合伙证书中载明普通合伙人的信息, 而将未列入证书之内的成员推定为有限合伙人;我国法律实行身份“证明主义”, 要求在企业登记事项中载明有限合伙人的姓名与名称, 债权人通过简单的程序即可了解交易对方的身份信息, 法律直接将有限合伙人暴露于企业责任承担的最前端, 便于债权人识别有限合伙人的身份, 自主决定是否继续交易, 在制度设计上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

三、有限合伙人为企业提供劳务的实践需求

我国的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以及实业企业, 民营实业企业的风险投资额逐年增大, 民营企业与富裕个人投入风险投资行业的潜在资本量高达上万亿元, 中国的主流有限合伙人角色毫无疑问地将会落到民营资本的头上。有限合伙人自身具备强大的资金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欲望, 使得他们无论在思想里还是行动上都不愿意放弃对企业的经营。

同时,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尚不够健全, 没有建立起普通合伙人信誉评级机制或者风险资金管理人准入制度, 导致有限合伙人不愿将合伙企业事务全权委托给普通合伙人。实践中, 不少企业均保留了有限合伙人的投资决策决定权, 由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共同组成决策委员会作为企业内部最高的决策机构是目前国内风险投资企业的惯常做法;一些投资企业不仅作为有限合伙人为风险基金提供资金保障, 还在企业下单独设立资金管理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 在管控风险投资企业的同时规避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四、完善有限合伙人劳务出资制度的建议

(一) 建立劳务出资评估制度。

第一, 确定评估主体。考虑到有限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角度出发, 对于有限合伙人的劳务出资价值, 由包括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专业的第三方市场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更为科学合理。第二, 选择评估方式。笔者认为, 可以借鉴《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中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方式, 利用收益现值法对劳务出资进行估价。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劳务提供者的个人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工作经验、工作业绩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对于劳务的未来收益进行估算, 将估算的数值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 确定劳务出资的价值。第三, 公示评估结果。评估机构对于劳务出资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和评估结论应记载于资产评估报告和企业的合伙协议中, 以保护其他合伙人的知情权;同时对于有限合伙人的劳务出资情况, 还应当明确记载于企业登记部门的登记事项中, 以保护债权人利益。第四, 建立重新评估制度和评估监督机制。由于劳务出资的价值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贬损, 因此, 有必要以一定年限为周期对劳务出资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具体年限不必由法律统一规定, 允许合伙人在订立合伙协议时协商决定, 尊重其意思自治。与此同时, 为了防止劳务出资者故意不履行出资义务, 法律应赋予其他合伙人以及企业债权人评估监督的权利, 允许利害关系人提出对有限合伙人的劳务出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的请求, 为了防止恶意请求, 法律还应增设限制性规定, 要求有关评估费用由请求人承担。

(二) 限制劳务出资比例及出资份额的转让继承。

1. 限制有限合伙人劳务出资的比例。

对于劳务出资在企业出资总额中的比例不作限制, 将会导致企业物质资本空虚, 削弱资本的经营担保功能, 因此, 劳务出资应当作为一种补充性的出资方式。具体比例可以参考地方关于公司股东劳务出资立法的规定, 设定在30%左右为宜。

2. 限制劳务出资的转让和继承。

由于劳务出资涉及其他合伙人对于出资人的人身信赖, 如果有限合伙人已经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了其劳务出资义务, 在履行完毕之后, 可以依法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出资份额。如果合伙人尚未履行或未履行完毕劳务出资义务, 只有受让人对劳务出资进行差额填补, 并且得到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同意, 才可允许该份额的转让。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有限合伙人由于自然人死亡、被依法宣告死亡或者法人及其他组织终止等原因发生的合伙份额的继承问题。

3. 完善劳务出资履约保障机制。

第一, 明确劳务出资者的竞业禁止义务。考虑到以劳务出资的有限合伙人必然会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去, 其劳务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和保密性, 应当在立法上增加竞业禁止条款, 以保证有限合伙人从事其他活动不会威胁到合伙企业的利益, 不会妨害到企业债权人的交易安全。第二, 限制出资完毕前的权益分配。由于有限合伙人以将来提供的劳务向企业出资具有价值不确定性, 在其劳务尚未履行完毕之前不直接向其分配企业利润, 而是将其应分得利润交由托管账户代为管理。第三, 明确出资者的现金转换责任和其他合伙人的出资连带填补责任。当出资者无法向企业提供其承诺的劳务时, 我们可以要求其向企业提供金额等同于未出资部分的劳务价值的现金。如果合伙人拒不履行上述义务, 将会丧失合伙企业投资收入的分配权以及企业将来任何投资的表决权。当出资者对企业承担了现金转换义务或者以其他形式补充缴纳出资后仍不能达到其劳务出资的评估价值时, 该合伙人入伙时的其他合伙人对于劳务出资的实际价值与评估价值的差额部分还应承担连带出资责任。

参考文献

[1] .左传卫.股东出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2] .赵旭东.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J].法学研究, 2003

[3] .谈萧.经理革命的法学解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4] .甘培忠, 李科珍.论风险投资有限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行为暨权力之边界[J].法学评论, 2012

[5] .曹和平.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完善有限合伙人出资制度的思考 篇3

摘 要 在有限合伙企业中,有限合伙人承担主要的出资义务,是合伙企业财产初始部分的主要来源。完善有限合伙人的出资制度,对于保证有限合伙业务的顺利经营,对于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有限合伙人的出资义务 劳务出资 出资缴纳制度 出资责任

一、有限合伙人的出资义务

在有限合伙企业中,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均负有出资义务,只不多两者的出资要求和所占比重不同。有限合伙人承担主要的出资义务,普通合伙人的出资份额较少,往往只占合伙企业资金很小的比例。

1.出资形式

对于普通合伙人,出资形式非常广泛并且相对自由,体现出意思自治的立法态度;对于有限合伙人,由于他的出资构成其承担有限责任的全部担保,立法上有相对严格的规定。各国通行的出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货币出资、实物出资、知识产权出资、土地使用权出资、其他财产权出资,是一项“兜底”条款,包括股权、信托权等能够评估作价,并可以转移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财产性权利。尽管可以出资的财产形态多种多样,实质上“都要求出资财产具有确定性、价值性、可对现行和可流转性”①。

(1)劳务出资问题分析。劳务是劳动力使用的结果,它的范畴广泛,既有简单的体力劳动,也有复杂、高级的脑力劳动,包括技术性、管理性强的劳动②。普通合伙人可以劳务出资,但就有限合伙人是否可以以劳务出资,存在分歧。例如在美国已经逐步允许有限合伙人以劳务出资,而我国仍然禁止有限合伙人以劳务出资。我国的立法者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从有限合伙企业设立初衷来看,就是为了将拥有资金但承担有限责任的有限合伙人与具有管理技能但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普通合伙人结合起来,实现资本与知本的流通。目前有限合伙企业是风险投资机构的首选企业形式,它既能够激励风险投资家大胆创业,又可以使风险资本提供者无需管理企业的同时承担有限责任,从而各取所需地实现高额收益。假设如果允许有限合伙人以劳务出资,他们势必要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这与有限合伙企业的运行机制相悖。其次,允许有限合伙人也能以劳务出资,往往会发生出资不实的问题,导致企业根本无力对外承担责任。由于有限合伙人承担绝大部分的出资义务,这部分出资通常构成了有限合伙企业的最低财产。而劳务属于一种行为,以劳务出资是用未来劳动创造的价值作为允诺,具有不确定性,也无强制执行(因为人身不得作为强制执行的标的)。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如果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都以劳务出资,该企业实有资本可能会很少,根本不足以对外承担债务。这将十分不利于对债权人的保护,因为劳务作为债权者的担保机能被削弱,也不存在明确的“评价可能性”,而且不得不说其并非“现存”③。

(2)信用出资问题分析。信用是指合伙人在社会上良好的声誉,是一种无形财产、一种精神财富。笔者认为究其实质,信用出资如同劳务出资一样,只适合于普通合伙人,而不适用于有限合伙人。理由是有限合伙是人合与资合兼备的企业形式之一。有限合伙的信用首先源于经营管理者的信用,正式由于普通合伙人信用好,使得交易相对方愿意与有限合伙进行交易。可见,普通合伙人的信用是一种能够给企业带来潜在经济利益的无形财产。加之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也使其信用出资有了承担责任的人身和物质保障。同理,类似于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方式的理由,我们认为有限合伙人同样不能以信用作为出资。信用的无形性、不稳定性以及人身依附性等,都不适合作为有限合伙人的出资形式。这不仅是对有限合伙企业自身稳定性的维护,也是对企业债权人的保护。

近年来,出资形式的多元化、自由化已经为各类企业形式所承认。人们现在更重视企业的未来价值,而不是出资时的具体形式,即使是以无形资产出资仍然具有价值。这反映了一种立法趋向:传统的立法往往把债权人的保护置于首要位置,无形中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而现在的立法更倾向于鼓励人们投资。虽然出资形式多样化了,但并不因此而减轻合伙人的出资责任。

2.出资方式

出资方式,即合伙人向合伙企业投入资金方的价值形态④。依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第65条和第66条的规定,有限合伙人的出资方式为“一次认缴,分期缴纳”。即有限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成立的时候就认缴自己的出资份额,并以其认缴的出资份额承担有限责任,但是允许其分期缴纳而不要求在合伙企业成立之时就全部缴纳。

3.出资责任

出资责任,即合伙人在入伙以后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出资义务时,应当那该承担哪些责任。为了体现企业的意思自治,合伙人承担哪些具体的出资责任可以由合伙协议内部约定。当合伙人违反出资约定时,除了要继续履行即補足出资外,还应当对其他守约的合伙人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二、我国有限合伙出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一,关于“一次认缴,分期缴纳”出资缴纳制度的评价。这种出资缴纳制度的设计灵感源于公司法普遍推行的分期出资方式,该制度的积极意义在于:第一,能够有效降低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难度。法律不要求有限合伙人一次性予以全部缴纳,而是允许他分期缴纳,体现了一种资本信用、体现了认可投资者“软承诺”的立法倾向。法律在宽容地对待有限合伙人的同时,仍然要求在合伙协议中写明其出资份额并且须登记公示。反之,如果强制性要求有限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成立的同时必须全部缴纳出资,对于有限合伙人的资金状况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样的立法不仅不会确保承诺的出资及时到位,反而会让有限合伙人为了一次性凑足出资铤而走险,甚至通过非法手段充当出资。这种投机行为或违法行为更会加剧有限合伙企业生存的困难,会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显然,与立法目的相违背的规定不值得采取。第二,能够凸显有限合伙企业的灵活性,避免资金闲置。如果不采取该制度,而是要求有限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成立的时候就一次性缴纳全部的出资,虽然对于防止设立欺诈、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样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弊端:其一,提高了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门槛,一次性筹集承诺的资金会使有限合伙人望而却步,严重打击了他们投资的积极性。其二,不论有限合伙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就在企业设立之初将出资全部缴纳,往往会造成大量的资本闲置,反而会增加有限合伙企业的运营成本。这是因为有限合伙企业刚刚成立时,经营规模有限,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有限,反而造成资金的积压,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其三,在合伙企业成立之初,沉淀的资金不仅不能适得其用,反而会增加经营管理者即普通合伙人的道德风险,也增加了有限合伙人的监督成本,给企业的合伙人之间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总体上肯定“一次认缴,分期缴纳”制度的同时,仔细思考它的不完善之处。我们发现这一制度并不明确首付比例和认缴最长期限。正如《公司法》一样,《合伙企业法》有必要对首付比例和认缴期限做出强制性的规定么?笔者认为在有限合伙企业中,这一强制性规定尤其显得重要。因为有限合伙人的出资比重很大,有限合伙的资合性也从有限合伙人的出资中得以体现。既然有限合伙人的出资体现着资本信用,那么立法上有必要就该出资限定一个最长期限,否则会严重影响有限合伙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也严重影响企业外部交易的安全性。因此,立法上不能仅做“喊口号式”要求,法律完全可以规定有限合伙人须在合伙协议中明确约定:在企业设立后的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个特定事件发生时,一次性缴纳,或者分期缴纳出资。

第三,关于是否引入“无过错离婚”制度的思考。“无过错离婚”制度是指即使普通合伙人没有犯原则性错误,只要有限合伙人对其失去信心,他们就会停止投资。有学者认为这样可以刺激主要的普通合伙人充分利用自己筹集到的资金⑤,并建议在以后的司法了解释或法律修改时加入该原则。这一制度针对普通合伙人滥用权利而设计,就该制度能否引入我国立法笔者仍存疑虑。由于我国《合伙企业法》第65条要求未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有限合伙人不但要承担补缴义务,还要对其他合伙人承担违约责任。目前立法与“无过错离婚”制度南辕北辙,该制度是否引入仍需进一步探讨。

第四,有限合伙减资制度研究。参考《公司法》第178条的相关规定,公司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后应当通知债权人,并应在报纸上予以公报,而债权人则有权要求公司提前偿债或提供担保。对比我国合伙企业立法,合伙人若想减资,无需通知有限合伙企业债权人,只要企业内部协商即可对外生效。这一立法予以加剧了有限合伙企业与债权人直接的信息不对称,对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形成了直接的威胁。我们知道,有限合伙人的出资时债权人实现债权的主要来源,有限合伙人出资变更,特别是减少出资与债权人的利益息息相關。而合伙企业立法却恰恰忽视了这一利害关系人,没有赋予债权人知情权,致使债权人不能及时有效地实现自己的债权。因此,不妨效仿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有限合伙在作出减少出资决议后,在法定期限内通知债权人,并予以公示。债权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想有限合伙提前主张债权,要求清偿债务或者提供担保。

第五,我国《合伙企业法》没有规定合伙人违反出资义务时应该承担的出资责任。当合伙人没有按期、足额缴纳出资时,具体责任的承担完全可以由合伙协议内部约定,在这一点上法律完全可以赋予企业自治权。但如果发生像公司中股东出资不实(表现为拒绝出资、抽逃出资、虚假出资等)问题时,又该如何处理呢?依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出资不实时,该股东仍然享有有限责任的保护,其法律地位并不因此被剥夺。我们试问,有限合伙企业立法是否能够仿效公司法的规定呢?我们认为,首先应从企业性质的差别着眼。公司和有限合伙有着本质差别,公司具有法人人格,有独立的财产、能够独立承担责任;有限合伙是有别于法人的一类民事主体,只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有限合伙中,有限合伙人的出资构成了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初始财产,普通合伙人的出资比例非常少。如果有限合伙人出资不实,将会大大降低有限合伙企业财产的保障功能,降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债权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坚持以有限责任来保护该有限合伙人有失公允,实为不妥。笔者认为,此时应当使有限合伙人丧失有限责任的保护,通过增大违约成本以保护守约者和第三方的正当利益。

注释:

①赵旭东.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122.

②薄燕娜.股东出资形式多元化趋势下的劳务出资.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5(第23卷第1期):116.

③[日]志村治美.于敏译.现物出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150.

④徐永前.新合伙企业法100问.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282.

合伙企业出资转让协议书 篇4

转让协议

转让方: 受让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现就出资转让事宜订立如下条款:

一、将 原出资额为 万元占 %的份额转让给。

二、年 月 日前,受让方需将转让金额 万元全部付给转让方。

三、年 月 日止,本企业债权债务已核算清楚,转让双方均已认可,从

日起 成为本企业的合伙人,承认修改后的合伙协议,享有合伙人权益,并承担责任。

四、自转让之日起,不再是企业合伙人,不得以企业的名义对外从事任何活动。

五、本合同如发生纠纷,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仲裁机构仲裁或人民法院起诉。

六、本合同一式伍份,交登记机关一份,转让双方各执一份,企业存档一份,此合同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七、本合同自转让方和受让方签字之日起生效。转让方签名:

受让方签字: 其它合伙人签名:

合伙人出资协议书 篇5

(2013-01)

随着我国法制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律师个人出资兴办律师事务所有如雨后春笋,多数为合伙性质的律师事务所,那么,合伙律师事务所出资律师的收入构成有哪些?应如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呢?

根据【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49号,以下简称“149号文”)的规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出资律师取得的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律师行业是道德诚信要求较为严格的行业之一,国家税务总局自2002年起,就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强化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投资者个人所得税查账征收的通知‣(国税发[2002]123号)、以及国税发„2010‟54号和国税发„2011‟50号文等文件,强调对律师等中介行业施行查账征收。如果律师所行业未形成建立健全财务核算体制的风气,对于本行业和其他行业的自律和发展难有正面影响。同时,在个税全员全额管理下,施行核定征收的出资律师将难以获得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也将影响律师本人的纳税资信。

因此,律师事务所实行全行业的查账征收是符合行业发展的根本利益,有利行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工作,为使广大出资律师能够对现有个人所得税政策进行深入了解,现将查账征收律师事务所律师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法和有关规定讲解如下:

一、律师事务所不同律师身份,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不同: 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以身份划分,可以分为:

1、出资律师;

2、雇佣(聘用)律师;

3、兼职律师;

4、律所雇佣的律师助手及行政辅助人员;

5、律师以个人名义聘请的助手。

根据人员身份不同,其自律师事务所取得应税收入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不同,具体详见:•律师所人员身份个税缴纳明细表‣

特别说明:

1、出资律师从律所取得的所得按“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目计算纳税,律所上述税后对出资律师的分红不用再按“股息利息红利所得”缴个税;

2、律所如从事股票、期货、矿产等投机产品交易所得应并入生产经营所得计算出资律师的个税,从事其他投资取得的分红则单独按“股息利息红利”所得计算缴纳出资律师个税,不并入生产经营所得计算。

3、自2013年1月1日起,律师从接受法律事务服务的当事人处取得法律顾问费或其他酬金等收入,应并入其从律师事务所取得的其他收入,按照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1:

某律师所2013年9月份开业,共有5名人员,其中出资律师甲乙2人,利润分配比例40%、60%;雇佣律师丙一人,兼职律师丁一人,行政辅助人员戊1人,2013年9-12月份,该律师所税前调整后的利润为40万元,其中12月份当月,出资律师甲、乙2人各从律师所领取工资6000元,办案分成收入各5万元,丙取得工资1万元,办案分成收入10万元,从某单位取得律师顾问费2000元;丁未领取工资,但取得办案分成收入5万元,戊取得工资6000元,2013年9-11月份甲乙两人未预缴个人所得税。则1、2013年12月份上述人员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

2、假设2013年9-11月份甲乙两人均未领取工资及办案分成,则2013汇算扣除上述已预缴税款后,甲乙还应汇算补缴或退税款多少?

解:

甲:应纳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出资律师每月预缴税款的计算公式为

出资律师每月应预缴个人所得税=【出资律师当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当年累计生产经营月份数×12×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2×当年累计生产经营月份数-当年已预缴的个人所得税

出资律师当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律师所当年累计经营会计利润×出资律师个人分配比例+出资律师个人当年已取得的工资收入及办案分成净收入-个人可扣除费用-费用扣除标准(3500/月)×当年累计生产经营月份数

出资律师办案分成净收入=出资律师办案分成收入×(1-办案费用扣除比例)

根据厦门律师事务所行业实际和省地税局规定,办案费用扣除比例确定为30%,自2013年1月1日起,调整为35%。

12月份预缴的税款为:

[(40万×40%+0.6万+5万×(1-35%)-3500×4)÷4×12×0.35-14750]÷12×4=59658.33元,该部分税款应在2014年1月份申报期内申报缴纳。

出资律师汇缴公式: 出资律师汇缴个人所得税=出资律师当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年已预交的个人所得税

出资律师当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年终税前调整扣除额(例如财产损失,弥补亏损等)+年终税前调整增加额(已会计列支出但税法不允许扣除,但不包括出资律师工资))× 个人分配比例+个人从律所领取的工资+办案净收入-个人可扣除费用-费用扣除标准(3500/月)×实际经营月份数

出资律师办案分成净收入=出资律师办案分成收入×(1-办案费用扣除比例)

则出资律师汇算清缴2013经营期内的个人所得税为:(40万×40%+0.6

万+

5万×(1-35%)-3500×4)×0.35-14750-59658.33=-9833.33元,因此,2013结束后,甲应在2014年1-3月份办理9833.33元的申报退税手续。

注:如果律师所当经营不满一年,则以实际当经营所得直接作为经营所得套用税率进行计算。

乙:

应纳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 12月份预缴的税款为:

[(40万×60%+0.6万+5万×(1-35%)-3500×4)÷4×12×0.35-14750]÷12×4=87658.33元,该部分税款应在2014年1月份申报期内申报缴纳。

汇算清缴2013经营期内的个人所得税为:(40万×60%+0.6万+5万×(1-35%)-3500×4)×0.35-14750-87658.33=-9833.33元,因此,2013结束后,乙也应在2014年1-3月份办理9833.33元的申报退税手续。

丙:

丙:从律所取得的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法律顾问费根据税务总局2012年53号公告应自2013年1月1日起并入丙从律所取得的其他收入一起,按工薪所得由律所一起扣缴。律师所2014年1月份申报期内应扣缴申报的个人所得税为:

每月应缴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当月工资收入+当月办案分成净收入-月费用扣除标准)×工薪税率-工薪所得速算扣除数

当月办案分成净收入=当月办案分成收入×(1-办案费用扣除比例)(办案费用扣除比例为35%)。

【1万+10万×(1-35%)+0.2万元-3500】×0.35-5505=20220元,该部分税款应在2013年1月份申报期内申报缴纳。

丁:应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

律师所2013年1月份申报期内应扣缴申报的个人所得税为(注意,此处不能扣除3500标准扣除费用):

5万×(1-35%)×0.25-1005=7120元

丁个人2014年1月份申报期内如果还应汇总各处工薪所得,合并计算申报个人所得税,假设另一处工薪所得为6000元,已扣缴个税200元,则合并计算应补的税款为:【5万×(1-35%)+0.6万-3500】×30%-2755-7120-200=425元(合并时,可以扣费用标准3500元)。

戊:

应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6000-3500)×10%-105=145元。

二、出资律师分配利润的调整以及汇算税款的计算

出资律师分配利润的调整主要依据•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总局公告2012年第53号),其他未明的成本费用列支规定则可依据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相关政策进行处理。

(一)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向其从业人员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

1、通讯费补贴:律所人员使用个人通讯工具所发生的公务通讯费,凭合法凭证实报实销的,可分别按以下标准扣除,超过标准部分或者是以补贴形式取得的全部收入应并入纳税人当月工薪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1)律所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400元/月(含),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人数不得超过本单位职工总人数的50%;

(2)其他人员200元(含)/月。

2、差旅费津贴

(1)差旅费津贴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收入,不计征个人所得税;(2)上述差旅费津贴是指按照或参照•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厦财行„2008‟7号)和•财政部外交部关于印发†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01]73号,•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见附件二)规定的限额发放的伙食费、公杂费(含市内交通费、通讯费等);(3)采取以有效凭证实报实销方式报销伙食费及公杂费的,其另外取得的差旅费津贴,以及超过上述两份文件规定限额发放的部分必须并入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3、律所向单位员工租赁其个人所有的车辆用于办公。

租赁双方应按照市场价格签订租赁合同,明确租赁期间车辆发生相关费用的归属。费用归承租方负担的,律所应取得合法发票作为依据列支成本,同时出租方应按税法规定缴纳税款。

(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在工资薪金总额2%、14%、2.5%的标准内据实扣除,此处的“工资薪金总额”计算口径包括了律所发放给出资律师的月固定工资及办案分成。

注意,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活补助费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8‟155号 文件规定: 下列收入不属于免税的福利费范围,应当并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1、从超出国家规定的比例或基数计提的福利费、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补助;

2、从福利费和工会经费中支付给单位职工的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

3、单位为个人购买汽车、住房、电子计算机等不属于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性质的支出。

(三)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用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四)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五)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混合在一起,并且难以划分的,全部视为投资者个人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六)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金不得扣除

(七)律师所向司法局缴纳的行业会费可以据实扣除;

(八)企业的亏损,允许用本企业下一的生产经营所得弥补,下一所得不足弥补的,允许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企业的经营亏损不能跨企业弥补。

(九)企业在中间合并、分立、终止时,投资者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6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企业进行清算时,投资者应当在注销工商登记之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结清有关税务事宜。企业的清算所得应当视为生产经营所得,由投资者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前款所称清算所得,是指企业清算时的全部资产或者财产的公允价值扣除各项清算费用、损失、负债、以前留存的利润后,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

(十)企业在纳税的中间开业,或者由于合并、关闭等原因,使该纳税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

(十一)企业的预收收入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逐期确认结转收入。

(十二)出资律师和雇佣律师的办案分成费用扣除比例为35%。注意,使用35%定额计算办案费用的案件,其案件所发生的如交通费、资料费、通讯费及聘请人员等费用不得在律所作为成本进行列支。如果不使用35%扣除办法的,可以凭合法票据据实列支相关办案费用(除有扣除比例规定的项目外),因此,每一位出资及雇佣律师都应与律所明确案件分成的费用扣除方式。

(十三)律师从接受法律事务服务的当事人处取得法律顾问费或其他酬金等收入,应并入其从律师事务所取得的其他收入,按照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中,出资律师的应并入经营所得计征个税,雇佣律师应并入工薪所得计税。

(十四)合伙人律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凭合法有效凭据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和有关规定扣除费用;对确实不能提供合法有效凭据而实际发生与业务有关的费用,经当事人签名确认后,可再按下列标准扣除费用:个人年营业收入不超过50万元的部分,按8%扣除;个人年营业收入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6%扣除;个人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万元的部分,按5%扣除。上述费用不受税法规定的有关费用扣除比例限制。律师事务所应凭经当事律师签字确认的相关证据按人归集费用金额,在计算当事律师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未经签字确认或当事律师已按照35%计算办案费用的,不得再按本标准计算扣除。

(十五)律师个人承担的按照律师协会规定参加的业务培训费用,可在计算当事律师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不得作为律师所费用进行扣除。

(十六)上述第(十五)和(十六)条可扣除的费用应汇总填入•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表二‣新增第十三栏“个人可扣除费用”栏。

(十七)律所计提的执业风险金和事业发展金可以在计提税前扣除,但在以后转出用于个人分配时,应并入分配计征个人所得税。鉴于律所计提的社会保障金以及培训基金与上述允许扣除的社保和职工教育费性质重复,因此律所社会保障金以及培训基金不允许在计提税前扣除,其他计提的准备金也不允许扣除。

(十八)根据财税„2006‟10号,出资律师根据规定缴纳的社保费(包括单位和个人负担部分)可以在计算出资律师分配利润时扣除,其中单位负担部分作为计算利润前的成本费用扣除,个人负担部分(包括单位参保或独立个人参保)在计算出资律师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申报时,个人负担部分也填入•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表二‣新增第十三栏“个人可扣除费用”栏。

因此,出资律师在进行年终汇算调整的公式为:

年终汇算清缴应纳税款=【(会计利润-年终税前调整扣除额(例如财产损失,弥补亏损等)+年终税前调整增加额(已会计列支出但税法不允许扣除,但不包括出资律师工资))× 个人分配比例+个人从律所领取的工资+办案净收入-个人可扣除费用-费用扣除标准】 ×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缴税款

例2.甲、乙、丙、丁四位执业律师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一家合伙律师事务所,出资比例分别为25%、25%、30%、20%。另聘请一位雇佣律师,一位办公室行政人员,会计、出纳由出资律师兼任。该事务所规定,雇佣律师可按办案收入提成60%,办案费用自理,出资律师一律不领办案分成,办案费用实报实销。2013,该合伙律师事务所实现营业收入420万元,其中甲乙丙丁四位律师的营业收入各为100万元,雇佣律师营业收入20万元。会计报表总支出367.4万元。其中包含四位出资律师领取工资80万元,雇佣律师固定工资3万元,办案分成12万元,出资律师用发票报销的办案费用180万元(四位出资律师各45万元),业务广告费和宣传费支出20万元,行政人员工资10万元,本律所拨付本所工会经费账户金额2.4万元,教育经费支出10万元,员工福利费支出10万元,业务招待费支出40万元(四位出资律师各签字确认10万元)。除上述费用外,甲乙丙丁及雇佣律师参加律协培训还每人自行支付1.25万元的培训费,此费用不在律所账上列支。计算该合伙律师事务所四位出资律师分别应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解:年终汇算清缴应纳税款=【(会计利润-年终税前调整扣除额(例如财产损失,弥补亏损等)+年终税前调整增加额(已会计列支出但税法不允许扣除,但不包括出资律师工资))× 个人分配比例+个人从律所领取的工资+办案净收入-个人可扣除费用】 ×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缴税款。

我们分析一下该合伙律师事务所会计报表总支出的367.4万元中,不允许在税前扣除的项目和金额:

(1)工资。四位出资律师领取的80万元工资(四位各20万)不能在税前扣除,这里指的不能扣除是在核算利润时可以扣除,但在分别计算出资律师个人所得税时,还要在计算个人分得利润后把该部分工资加回来。雇佣律师和行政人员分别领取的10万元工资和5万元办案分成符合正常市场工资水平,属于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

(2)办案费用。因四位出资律师不拿办案提成,所以,只要符合正常办案费用,且取得合法票据报销的180万元办案费用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雇佣律师由于其领取的办案分成,其办案分成可固定扣除办案费用35%,因此,其办案费用不得再列入律所成本中。

(3)业务广告费和宣传费,广告费是指通过媒体的宣传支出,业务宣传费是指未经过媒体的广告费支出,如宣传单印制,印有企业标志的宣传品等,65号文规定,业务广告费和宣传费在不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15%内,准予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以留待以后继续结转扣除,该所本年营业收入420万,可以据实扣除的业务广告和宣传费限额为420万×15%=63万,因此,实际发生的20万费用可以全额税前扣除。

(4)工会经费。律师所向工会经费账户拨付的工会经费可在工资薪金总额的2%内据实扣除,即150万(出资律师工资算在内)×2%=3万,实际拨付2.4万,则可以在税前全部扣除;

(5)职工福利费。65号文规定可在工资薪金总额的14%内据实扣除,即150万×14%=21万,实际列支10万元,则可以在税前全部扣除;

(6)教育经费。实际发生的教育经费在工资薪金总额的2.5%内准予税前扣除,即150×2.5%=3.75(万元)。所以,该合伙律师事务所实际支出的10万元教育经费中,有6.25万元(10万元-3.75万元)不能在税前扣除。

(7)业务招待费。65号文规定,与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5‰。该合伙律师事务所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支出40万元的60%是24万元,超过了营业收入的5‰(420万元×5‰=2.1万元)。所以,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中有37.9万元(40万元-2.1万元)不能在税前扣除。综上,不能在税前扣除的金额合计为:6.25+37.9=44.15万元。2013该合伙律师事务所会计利润为:420-367.4=52.6万元。根据上述不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调增后的利润为:52.6+44.15=96.75万元。

按照分配比例,甲、乙、丙、丁四位出资律师分别取得的调整后的利润为 甲:96.75×25%=24.1875万元; 乙:96.75×25%=24.1875万元; 丙:96.75×30%=29.025万元; 丁:96.75×20%=19.35万元;

此外,根据总局53号公告,没有合法票据但与业务相关的费用以及参加律协组织的培训费都可以按一定标准在计算当事律师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则:

甲乙丙丁每人可扣除的“个人可扣除费用”为:

50万×8%+50万×6%=7万,实际的业务招待费扣除可税前列支的余额归结到甲个人的名下部分为(40-2.1)÷4=9.475万元大于7万元,因此甲、乙、丙、丁最多只能再按比例扣除7万元业务招待费,加上53号公告规定参加律协培训的可以据实扣除,则甲、乙、丙、丁每人的“个人可扣除费用”为7+1.25=8.25万元。

注:雇佣律师的1.25万元培训费可以在计算其工薪所得税款时扣除,一次不够扣除的可在以后月份扣除。

四位出资律师应纳税款计算如下:

甲、乙各自应纳税额=(24.1875万+20万-8.25万-3500元×12个月)×0.35-14750=96331.25(元)

丙应纳税额=(29.025万+20万-8.25万-3500元×12个月)×0.35-14750=113262.5(元)

丁应纳税额=(19.35万+20万-8.25万-3500元×12个月)×0.35-14750=79400(元)

四位出资律师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96331.25×2+113262.5+79400=385325(元)

注:上述列支调整仅限于汇缴申报和终止经营的清算申报,月份预缴申报时,律师所只要按实际会计制度计算出资律师分配所得即可,不用进行上述列支调整,对于个人可扣除费用的归结和计算也建议在终了后一并计算,但不做强制要求。

三、日常申报事项

(一)按月申报事项

1、每月十五日内办理上月雇佣律师及行政人员工资所得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使用的申报表为:•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表一‣;

2、每月十五日内办理出资律师个体经营所得(累计利润+工资+办案分成)的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使用申报表为:•个人所得明细申报表二‣(月度预缴报表);

3、工薪所得需要补缴或退以前月份税款的,应填报•个人所得税明细补、退税申报表‣;

4、出资律师需要补缴当未预缴的税款,只要在本月预缴申报表中一并计算申报即可,需要补缴以前汇算补缴税款的,应填报使用申报表为:•个人所得明细申报表二‣(报表);

(二)按季申报事项

1、每季度结束的次月十五日内,上门或通过我局网站表报报送功能,报送律师所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季报表‣(注,本表仅为类似财务报表报送功能,不做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用);

2、每季度结束的次月十五日内,上门或通过我局网站表报报送功能,报送律师所本季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三)申报事项

1、终了后三个月内,办理出资律师个体经营所得(累计利润+工资+办案分成)的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使用申报表为:•个人所得明细申报表二‣(报表);

2、终了后三个月内,上门或通过我局网站表报报送功能,报送律师所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年报表‣(注,本表仅为类似财务报表报送功能,不做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用);

3、终了后三个月内,上门或通过我局网站表报报送功能,报送律师所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四、中改变征收方式或实际经营期不满一年税款的计算:

举例:某查账征收律师事务所只有一位出资律师王某,该所2013年1-8月份(税款所属期)为定率征收,9月份(税款所属期)起按查账征收,该所1-8月累计经营利润800000元,9月份当月经营收入10万,成本费用6万元,王某当月领取的工资为1万元,则

(1)王某9月份税款所属期应预缴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解:该所1-8月份为核定征收,已纳税款为应缴税款,因此9月份税款所属期改变征收方式后,可视为9月份为该所当按查证征收的第一个月,即查账征收以9月份作为当第一个经营月份换算全年所得,计算税款后,再换算为月应纳税额计算预缴税款,则该月份应预缴税额为:

{【((10-6)×100%+1)÷1(个月)×12(个月)-3500×12】×35%-14750}÷12(个月)=1.5万元。

(2)假设该所9-10月份(税款所属期)累计收入30万元,成本费用20万元,王某2个月累计领取工资2万元,则王某11月份在申报9-10月份累计税款所属期时,应预缴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解:在计算第二个月应预缴税额时,应按照当年连续经营两个月换算全年所得,计算税款。然后在汇算回两个月累计应预缴税款,减去第一个月已预缴的税款后,方为第二个实际应预缴税款:

{【((30-20)×100%+2)÷2(个月)×12(个月)-3500×12】×35%-14750}÷12(个月)×2(个月)-1.5万元(已预缴税款)=2.209万元。

(3)假设该所9-12月份(税款所属期)累计收入45万元,成本费用25万元,王某4个月累计领取工资4万元,9-12月份(税款所属期)已预缴经营所得税款5万元,则王某2014年1-3月份在办理2013查账征收税款汇算时,应汇算清缴的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解:由于该所自2013年9月份(税款所属期)改为查账征收,因此与2013年9月份新办的律师事务所一样,在汇算2013所得税款时,应以实际经营所得直接作为经营所得套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

{【((45-25)×100%+4)-3500×4(实际经营期4个月)】×35%-14750}-5万元(已预缴税款)=1.435万元。

课件附件: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1997]43号);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49号);

4、厦门市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业务问题的通知‣(厦地税政二[2000]26号);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执行口径的通知(国税函[2001]84号);

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5号);

7、•律师所人员身份个税缴纳明细表‣;

8、•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表一‣;

9、•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二‣;

10、•个人所得税明细补、退税申报表‣;

11、•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季度、年)‣。

12、•关于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第53号)。

上一篇:法律文秘实习自我总结下一篇:关于进一步推进镇街道消防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