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024-10-09

葫芦丝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共15篇)

葫芦丝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1

葫芦丝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2014—2015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和史俊老师担任了学校葫芦丝特长班的辅导老师。在这整整一学期的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们本着对学校和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对参加葫芦丝特长班的同学进行辅导,让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同学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今在此,我总结以下这个学期我们兴趣小组的工作情况。

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了摸查,考虑到学生在这个学期才刚刚接触葫芦丝,为了让学生对葫芦丝产生兴趣,让学生常欣赏一些葫芦丝的名曲,如《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楼情歌》等来激发他们对葫芦丝的兴趣,有时还亲自演奏给他们听,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葫芦丝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以知识技能和乐理两个方面为突破点。

1.在知识技能方面: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葫芦丝有了了解,学生的演奏姿势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开学初,重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学生对乐曲的节奏掌握的不够准确,吹乐曲时,常常出现节奏不稳定,进步不够明显,为了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学习一首乐曲前,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节奏,如:跟着老师读的儿歌或音乐打拍子,让学生接触一些敲击乐器,边听老师的节奏,边用自己手上的乐器拍打节奏。在这个学期我们着重选择了一些简单的节奏曲和指法练习曲,如:《我有一只小羊羔》、《卖报歌》等,让学生边朗诵边演奏曲子,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掌握节奏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演奏乐曲时注意乐曲的流畅性,和乐曲中要停顿和音符的节奏时值。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观察,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如:发现学生的右手腕不够放松、灵活时,我让学生看我演奏时手腕的动作,并让他们摸摸感受一下。又如;学生在表现乐曲时,一些地方总是学不好我们就采用分段练习,让学生多练习不够好的地方。多让学生在集体表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在乐理方面: 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让学生继续学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简谱以及它的写法和唱法。在本学期,重点让学生学会自己看谱,并能唱出谱中的旋律节奏以及找到指法,而且能用各种身体语言来感受节奏。我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学生还建立了整理乐器的良好常规。我规定每个学生在练完后,要把葫芦丝收好,然后用琴包把葫芦丝包上,这样一来,让孩子养成了演奏的好习惯。

在学期末,在兴趣班的汇演中,孩子都表演了自己擅长的曲子,有些胆小的孩子我也鼓励他们勇于在大家面前表演,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个学期,我获得了很多葫芦丝的教学经验,也找到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在下个学期,不会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水平,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搞好葫芦丝的普及班和提高班的工作,真正发挥葫芦丝的作用。

葫芦丝组

2015.7.1

葫芦丝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2

误区之一:重教师特长, 轻学生个性发展

兴趣小组活动许多时候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来设置, 然后组织学生参加。这种兴趣小组的活动, 是让学生来适应老师, 学生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兴趣小组的内容陈旧, 千人一面, 只能停留在肤浅的活动层面上, 学生个性难以得到发展。

对策:兴趣小组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兴趣小组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特长进行分组设置, 如:科技、书法、合唱、舞蹈、鼓乐队、国画、篮球、排球、经典诵读等兴趣小组,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校根据学生活动小组报名情况, 合理配置具有特长的教师进行辅导,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情况、接受能力强弱等差异性确定所应达到的目标, 然后进行因材施教, 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 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误区之二:重技能训练, 轻兴趣培养

兴趣小组活动普遍致力于让学生获得技能, 往往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 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兴趣逐渐缺失。

对策:为了防止学生兴趣需要的缺失, 首要任务是提高兴趣小组的活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组织一些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兴趣需要, 在体验和感悟中得到发展。也就是要在兴趣小组活动中, 真正落实学生的“激趣、活动、感悟、审美、创新”, 小组活动过程重点应放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鉴赏、在鉴赏中创新,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体验, 从而实现“唤醒学生兴趣需要, 发展个性特长”的和谐统一。

误区之三:重结果, 轻过程指导

笔者发现一些辅导兴趣小组的任课教师虽然有详细的活动计划, 也有小组活动的培养目标, 但对兴趣小组活动的教学内容随意性强, 心中无数, 长期采用单一、固定的辅导方法, 只看中学生活动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活动的体验过程。

对策:兴趣小组活动过程是一个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的过程, 是一个发现美、鉴赏美、享受美的过程。如果忽视学生的感悟过程, 削弱学生活动的实践过程, 急于培养活动技能, 学生获得的技能就只处于浅层表象, 不仅造成学生在活动中感到迷茫, 而且导致学生的活动兴趣逐渐降低。如, 在篮球兴趣小组活动中, 不能只注重教师讲解技能, 学生反复练习, 而要引导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不断地反思、总结, 让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亲身体验, 享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误区之四:重校内培养, 轻校内外沟通

兴趣小组活动只注重校内辅导, 而没有打破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学校的实情进行校内外沟通。

对策:兴趣小组活动的过程应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让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审美鉴赏能力在校外活动中得到展示和锻炼, 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虽然学生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假如真正实践了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创新精神会得到发展。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文化体育活动周, 包括科技、书法、合唱、舞蹈、篮球、排球、乒乓球、“挑战者”杯综合知识竞赛等活动。这给全校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成长的机会, 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和成长。同时, 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让校园形成良好的校园风貌、健康的校园文化和文明校园, 从而推动建设学习型校园。结合学生特长, 与社区、青少年宫共同举办传承三峡移民精神的“快乐移民娃”大型广场文化汇报活动, 形成和谐的育人氛围。

探析初中音乐兴趣小组活动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兴趣小组;小组活动

音乐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习生活,还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调查表明,在苏北的不少农村学校,对于音乐教学缺乏重视,音乐教学方式过于陈旧,音乐课往往都是语数外科目的“自习课”或是变成“午睡课”,据多数学生反映,音乐课无非就是趴在桌上听听轻音乐,学不到什么知识。新课改要求重视音乐教学,不能只重视音乐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了通过音乐进行直观教学的辐射作用。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因此,教师应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开展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开辟农村音乐教学的新天地。笔者就初中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话题,谈几点看法与同行交流。

一、明确小组活动的重要意义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是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和积极参与自己有特长喜爱的项目,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文化生活和音乐艺术修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团结友爱精神。在活动中,学生会自觉地感受集体协作、相互配合的力量,感受到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完善地表达音乐形象,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活动,能深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从而更好地开发智力,激发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掌握小组活动的原则要求

音乐兴趣小组具有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参加活动的自愿性和安排活动的多样性等特点。因此,开展活动要遵循的原则是:活动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要坚持自愿参与和普及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的基本要求是:活动内容要富于教育性和艺术性,适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并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素质。

三、组织小组活动的全面开展

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和知识水平,结合学校实际条件成立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如:合唱队、歌舞队、乐理知识学习班、器乐队等小组。合唱队、歌舞队是学校最常见的、最主要的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形式,是较容易开展的一项活动,一般学校都具备条件成立,对于条件较好,师资雄厚的中学,开设乐理知识学习班也是很适合的。

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兴趣合作小组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活动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活动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还是唱歌,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如学习“用音乐编织故事”这内容,可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自己推选一名组长,再由组长来组织、分配备人的创作任务,活动前笔者担心七年级的学生是否有这样的组织能力及合作精神,但是最后的结果令笔者大吃一惊:小组长组织得井井有条,同学们的创作出乎意料地好,有的声音创作是笔者根本想不到的,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创造能力非常强。活动后可由教师或音乐科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出现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兴趣小组要按时开展活动。根据学生的爱好分类成立小组后,定辅导教师,定学习内容、时间、地点,一般不要随意调换,要按时开展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上好音乐教育活动课,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如:合唱队星期一、星期三活动,歌舞队星期二、星期四活动,乐理知识学习班星期五活动。这样合理安排,要考虑学生身心特点,讲究科学性,每次时间不宜太长。在选材上,合唱队歌曲在考虑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声音特点和实际水平;歌舞队尽量编排一些少年的集体舞、歌伴舞,并注意作品的思想性、趣味性、动作性以及“舞蹈形象”的鲜明、“舞蹈语言”的生动等。乐理要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传授。

四、做好小组活动的真实记录

辅导教师每次活动,对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人数、活动内容、效果如实记录,以便见证活动的开展。除此之外,社会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大熔炉,许多学生参加了社区、少年宫、艺术团体等各种音乐学习,教师也应了解到这类信息,定期调查,建立学生音乐学习档案。如:特长爱好、参加何种音乐学习,参加何处何类艺术团体,比赛、活动情况,爱听什么音乐,订阅音乐报刊情况,爱看的音乐书籍等。

总之,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要组织开展好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要能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音乐小组活动计划。在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让学生发挥特长,张扬青春个性;也要做好对活动过程的反思,力求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得以有效利用,让音乐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开辟出农村音乐课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杨永欣.自主探究性学习[J].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佳模式.

[2] 徐勇,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葫芦丝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篇4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素质和艺术修养,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我校成立了器乐兴趣小组,本学期器乐兴趣小组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主要开展葫芦丝教学活动。下面将暑假的葫芦丝兴趣小组开展的工作做个总结。

一、暑假开展的主要工作

3月份:(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及指法;(2)气息的运用,5 6 7 ...各音的练习。(3)学习吹奏《摇啊摇》和《我有一只小羊羔》。

4月份:(1)1 2 3 各音的练习;(2)连音的吹奏练习;(3)学习吹奏《粉刷匠》和《小夜曲》。

5月份:(1)5 6 4 及低音3的练习;(2)附点四分音符的奏法;(3)学习吹奏《打水姑娘》和《划小船》。

6月份:(1)长音和连音的练习;(2)打音的吹奏方法练习;(3)学习吹奏《金孔雀轻轻跳》;(4)活指练习,倚音的吹奏方法学习;(5)学习演奏乐曲《映山红》。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1、教会学生吹5、6、7、1、2、3、4、5、6九个音。...

2、学生会吹奏含有这九个音(5、6、7、1、2、3、4、5、6)的...简单乐曲。

3、对葫芦丝感兴趣,喜欢演奏葫芦丝。

4、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方式演奏葫芦丝。

5、培养学生的乐感、节奏感。

6、一学期结束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准确的吹奏5、6、7、1、...2、3、4、5、6九个音,能够演奏部分简单歌曲。

葫芦丝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5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校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诸位老师的配合下,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开展得十分成功。体育兴趣小组总结

首先,我们辅导教师思想一致,积极参与教改,认真钻研业务,人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工作塌实能干,不等不靠,任劳任怨。

其次,在开展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们做到:学期初根据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制订出科学地、切实可行地教学计划。在训练中因材施

教、因人因地而宜,科学地训练队员,使学生的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许多。另外,我们除了坚持正常的训练时间外,有时还牺牲个人的节假日。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我们和学生达成一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树立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勇敢、坚强、不怕苦不怕累、奋力拼搏,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同时,我们还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反常现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体育兴趣小组总结由于我们教师在训练中身先士卒,训练效果立竿见影,十分显著。

此外,我们还成功地举行了校长跑运动会。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本期我们所带领的队员在参加全镇举行的小篮球和冬季长跑运动会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四位长跑运动员有两位代表镇里参加了全县的冬季长跑运动会,并为县体校输送了一批苗子队员。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再接再厉,扬长避短,乘胜前进!

T体育教研组

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6

抓好兴趣小组活动,拓展学生素养,打造学校品牌。学校认真有创意地组织好兴趣小组活动,继续开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好定计划、定人员、定场地、定资料、有记录、有考核、有评价,努力做到让每个大面小学学生有一项拿得出、叫得响的特长。抓好兴趣组梯队建设,并且进取准备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比赛,努力争取优秀成绩,为校塑造更多的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目的意义

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供给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贴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经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原则:

1、自主选择和鼓励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原则上能够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愿地选择活动项目,但限于场地设施和教师的因素,尽量协调各组的人数,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实际做好引导分流,控制人数。

2、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体育、文艺、科技等小组活动,努力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一到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技能,并逐步构成2-3项能体现本校体育、艺术科技特色的项目,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

四、活动资料:

1、兴趣小组:开设体育、艺术组、学科特色组、科技组等,力求丰富多样。具体详见课外小组活动安排表。

2、活动项目确定的“八个性”:一是多样性,满足不一样特长、不一样兴趣、不一样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专业性;三是艺术性;四是健身性;五是趣味性;六是学科性;七是渗透性,活动项目的开设要渗透和结合学校的特色教育;八是教育性,所有的活动都坚持育人为宗旨,遵循学生心身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结合我校的特色建设,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学到技术,构成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本事。

五、活动时间:周三午时第三节课

六、活动组织

1、学校成立课外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条件,设置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

2、各小组的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资料、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步骤;活动资料切实可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做好活动情景记载和活动小组学生的管理工作。

3、教导处将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移作它用。

4、辅导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踏踏实实地做好辅导工作,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发扬奉献精神,为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七、活动要求:

为确保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做到计划、组织、辅导、活动资料的落实,学校从人员、时间、制度等方面加强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每个兴趣小组要有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必须严格按计划进行,并认真填写相关记录;

2、辅导教师要准时到岗,不早退,预备铃响,准时到指定活动地点,下课铃未响,学生不得提前脱离活动状态;

3、兴趣小组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安全措施,教师自始至终担任指导工作,不得坐堂批改作业或做有碍于指导的事,将学生放任自流,辅导教师如有特殊情景,需事先向组长请假,重新调整辅导教师;

4、辅导教师要做好活动期间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点名。

制度,认真做好活动室内物品保管、门窗关锁工作,活动结束后,要安排学生打扫教室,坚持教室整洁,对学生的教育要加强与班主任、家长的联系;

葫芦丝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7

爱因斯坦曾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热情, 成为摆在专业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 我们通过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来解决这一难题。

1 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的意义

提倡以学生为本,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协作能力、创新意识、临床思维和职业道德, 使其全面、协调发展[1]。

2 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的组织原则和质量原则

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由学院领导主管, 小组负责人负责。活动所需设备、资金等由负责人上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兴趣小组的成员必须有较高的英语和计算机操作水平, 采取自主报名和专业知识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择优录取。小组负责人从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中选取, 邀请知名教授对小组进行指导。专题讲座的授课人由相关知识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专家担任。

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应坚持质量第一、资源优化和开放式管理的原则, 把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措施贯穿于小组活动的全过程。另外, 要对兴趣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严格教育和考察。由于高职院校实验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因此, 必须重视兴趣小组活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同进, 小组活动实行开放式管理, 即活动安排要有一定的弹性。

在兴趣小组活动过程中, 要处理好两对关系:即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而教师则处于为小组活动服务的主导地位。兴趣小组活动应将知识与技术的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把继承已有知识、技术作为学习的前提, 同时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

3 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

兴趣小组的活动要有严密的计划。教师要对小组成员、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步骤都有一个框架式的安排, 制订学期活动目标计划和周次活动计划。兴趣小组的活动次数不宜过于频繁, 以每周1~2次为宜。活动内容应有所变换, 并制定超前的学科学习目标。

活动完毕应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类型、活动内容等, 并认真作好总结, 找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便于确定下一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4 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环境

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氛围对其人文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无形的激励作用。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应有一个固定教室, 可以用一些彩色的图谱配上简单、易懂的英文说明来装饰教室, 墙上可张贴往届小组成员照片及他们的奖状等。活动地点最好是人体解剖学实验室, 以便取用物品;教室内配有简便工具箱、图书角和小型展览柜等。活动场地全面开放, 钥匙由小组成员掌管,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便。

5 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应综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 不但与现代实用护理工作的科学技术同步, 还可以适当超前。可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专题讲座、项目实践、小组讨论和参观临摩等形式多样、丰富灵活的方式进行。

学生在掌握了相关专业理论和临床知识后, 可以尝试自己动手绘制人体解剖学图谱[2], 制作相关模型, 实地解剖标本, 参观临床手术、制作三维立体动画课件、办解剖学墙报等。举办人体解剖学动手能力竞赛, 展示兴趣小组成员的作品, 并选出优秀作品。

6 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的相关资源

根据人体解剖学成员的总体学习情况和活动内容来确定参考书籍。可充分利用图书馆、学院资料室以及数字图书馆和网上信息资源, 让学生共同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网上视频演示、虚拟仿真实验, 创设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所学知识, 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另外, 还可以搭建网上在线交流平台, 加强数据库和软件系统的开发与使用。

7 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效果

7.1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由于学生不可能时时与教师在一起, 为此, 可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小教师”, 对其他学生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 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7.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小组活动中, 学生可自己选择实验内容、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 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7.3 扩大学生知识面

要求学生阅读简明英文原版人体解剖学书籍, 在小组活动中尽量用英语讨论, 指认相关的标本和结构, 并在自己操作的尸体上制作英文标签。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用英语来思考、陈述和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在活动过程中也可联系其他专业性较强的知识, 如计算机或美学知识等, 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另外, 学生制作的标本、模型和图谱, 都可作为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资料。学生的实验心得可尝试发表, 以提高他们的写作和科研能力。当兴趣小组的活动举办成熟时, 小组成员可以向学校申请实践学分。实践学分可记入学生主修专业结业学分, 也可部分顶替选修课学分。

教师可通过数届兴趣小组活动, 自编或参编相关教材、小组活动讲义和指导书。这些教材在内容取舍上以强化能力和素质培养、拓展实验内容为原则, 体现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8 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的可能发展阶段和方向

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经历2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建立创始阶段, 即兴趣小组的起步阶段。此阶段的目的是使软、硬件建设力求达到基本现代化水平。第二个阶段为全面建设与提高阶段, 即兴趣小组的改善和大力发展阶段。该阶段应努力扩大活动范围, 强化深度。还应以软件建设为重点, 包括优化小组活动环境, 规范阅读项目和实验项目, 建立各项有利于该活动长远发展的规章制度。当该活动逐渐成熟时, 可考虑举办市、省和全国性的学习班和教学交流活动, 力争在相关高职高专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

总之, 通过开展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 可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 使其成为熟悉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各种技术, 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3]。

参考文献

[1]师社会, 赵志英, 曹红梅, 等.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2) :133~134.

[2]郁文田.浅谈组织学实验报告镜下绘图成绩的评定[J].解剖学杂志, 1995, 18 (5) :491~492.

葫芦丝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8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1.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掌握科学实验方法,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基础。我对初中学生先着重观察能力的培养,然后指导实验设计,在实验中学会比较、分析、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演绎,直至撰写科技小论文。每学期的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我们都做许多科学小实验,因为实验是科研的基本方法,学会实验设计,熟练实验过程,精辟解释结果是训练目的。在一次指导扦插实验设计时,同学们就如何提高成活率展开讨论,矛盾集中在插条上的叶是去还是留。叶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利于插条生根成活;叶的蒸腾作用又使插条中水分散失,令插条不易成活,能否两全其美,既不影响光合作用又使蒸腾最小?同学们有的设计出用塑料袋套住花盆使局部湿度饱和,减少蒸腾;有的设计用喷雾法,在光照下连续喷雾,也不影响光合作用。这两种方法效果到底如何?大家用同样材料与遮阴法和去叶法进行对照实验,观察几种方法的生根速度和成活率及成苗速度。整个过程,学会了实验的设计、实施和解释,并在实验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也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设计。接着同学们又独立设计新的实验,用不同类型的材料(草本类、灌木类、乔木类、藤本类) 各一些品种进行同种方法扦插实验,研究其扦插成活率高低的规律。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核心。我注意以自己工作中的严谨求实的态度影响同学们,也注意培养同学们的这种工作态度。一次我们进行番茄种子的种植试验。试验在初冬,不是番茄的生长季节,一段时间长相不好,全组同学分析找原因,可能温度不够;可能恒温不如变温更利于植物生长;可能透过玻璃的阳光的质量和强度有所改变;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能不够…… 然后大家查资料,了解番茄的习性,寻找以上一些问题的答案,懂得了许多知识。再对症下药,增加水盆提高湿度,定时开窗通风让阳光直射等。同学们轮流值班,一丝不苟,控制好阳光、温度、湿度、通风。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求异性和发散性,它是科学素质中宝贵的心理品质,是塑造开拓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在科技活动中我鼓励同学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嫁接是同学们最乐意做的植物实验。在砧木和接穗选择上,常异想天开,乱配鸳鸯。我不急于否定,先强调嫁接技术是成功的关键,让他们去做,而后针对实验结果告诉他们:亲缘关系越近,嫁接成活率越高。但远缘关系也不等于完全没有希望。马和驴交配产生骡是动物远缘杂交的成功事例。再给他们作关于细胞工程的讲座和介绍克隆技术。人们正在不断改进实验手段,用新的科学技术来实现理想。鼓励他们搞科研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又要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

4.培养独立的动手能力。培养初中生操作显微镜、绘图、实验、制作标本、养殖种植等多方面的动手能力是生物科技工作的基本技能。活动中,放手让同学独立动手做,指导他们向更快更好努力。每学年我都要在各班培养一些实验能手,不仅能在科技活动中显身手,还能帮助老师在实验课上辅导其他同学及出黑板报、做标本、挂图、照片等教具。

二、在活动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它对于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调节和推动作用。人的智力差异一般不会很大,而非智力因素对于人才的成长起到更大的作用。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男同学爱动物,女同学爱花草。调动和发展他们的兴趣开展科技活动,饲养豚鼠、金鱼、蚯蚓,种菊赏菊,给校园植物挂牌,无土栽培等,吸引了许多同学。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又必须付出劳动,必须持之以恒,培养了责任心和劳动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兴趣和意志,形成了好的学习品质,并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和同学之间的感情。

三、在活动中促进学科的课堂教学

1.开展第二课堂的科技活动,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所以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如桃花是课堂所讲花的结构的典型,而我们在大自然中又能见到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花。对照桃花解剖其它花,不仅牢固地掌握桃花的结构知识,而且能增加很多知识。

2.培养实验骨干,促进实验教学。学生实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工具材料一般两人一套,辅导老师少,实验课的质量难以提高。我在每个班级都培养几个实验能手,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先做实验,重点辅导,多练习,直至规范熟练、快速准确,然后在实验课上让他们帮助老师辅导和检查。

3.第二课堂是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科技小组是面向有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对于好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以他们为主参加各项竞赛,起到榜样作用,并委以组织领导职务。对于学习有困难、思想品质有缺陷的学生,注意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培养好的学习品质,密切师生关系,沟通情感,以减缓课堂教学的压力,淡化他们的消极情绪,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国画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9

负责人: 秦明明

国画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小朋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美术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美术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美术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美术学习无关的事。

3、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三、活动内容:

9月份: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美术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国画绘画方法)。

10月份:国画以临摹为主,创作画为辅进行教学,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11月份:老师定题,学生自己创作国画。

12月份:还以创作画为主进行教学。

四、采取的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美术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演讲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10

瓦屋小学

万芳

一、指导思想:

人在现实生活中离不开交往。交往主要借助的媒介是语言。在语言媒介中,口头语言—口头上交际使用的语言,又远比书面语言使用的频率高、涉及的范围广;既方便,又灵活。因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是,并非任何人都能很好地掌握它。能够很好的掌握运用口头语言,是一种才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演讲与朗读。演讲与朗读不能先天而生,也不能轻易获得,它有自己的逻辑结构、发展规律。只有充分认识它、掌握它,才能很好地运用于社会日常交往。因此,为了使我们学生通过学习训练能更好的发展应用的作用,锻炼每个人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演讲”这个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增强学生对演讲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多种活动经历;

2、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同时互相切磋、互相学习的舞台;

3、增加学生的上台经历,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交际能力。

4、指导学生掌握演讲方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活动内容:

计划内容

选出26名学员。

一口气数枣训练

绕口令训练,炮兵和步兵1

绕口令训练

哥挎瓜筐过宽沟(g、k)2

国庆放假

绕口令训练3

演讲的形体训练

自我介绍

学写演讲稿

交流演讲稿

举行演讲比赛(一)

举行演讲比赛(二)

演讲稿配乐

朗诵的技巧

《海燕》朗诵指导

《春》的朗读指导

朗诵比赛

期末考核

四、教学、训练方式

1、每周利用一个时间来安排背诵,朗诵等活动。

2、看报纸、刊物,了解实事及当前潮流思想。

3、读有哲理、启发性的书刊;也可根据个人的爱好精读几本有深度的书。

4、试着自己写作演讲稿,织小型演讲、辩论赛,评论等。

5、通过讲话、交谈等很多小事情增加个人的修养、内涵。

6、即兴写作与演讲。

7、对演讲时所注意事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手势、面部表情及情感色彩等。

五、保障措施:

在学校工作的统筹安排下,按照计划实施自己的教学活动。

葫芦丝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11

校外专业兴趣小组学习模式问题化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参加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校内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虽然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很多学校推出了“走班制”“选课制”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无论如何都无法与校外的兴趣学习相提并论。学生参加校外学习可以说是真正的按照兴趣取向的学习,对哪个项目有兴趣,对哪个活动有兴趣就去报名参加学习。在校外,学生是带着兴趣而来,那么作为一名校外教师就更没有理由让学生带着失望回去。

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才是真正有效的活动呢?我想这些问题是无论校内还是校外的教育工作者都在一直追寻和研究的问题,甚至在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中都在探索和改进。

“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波利亚。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提出过这样的忠告:“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必须学会读懂学生的心灵,赏识、激活、唤醒、鼓舞学生的自信,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作为教师,要想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活动目标,首先就需要教师能够深刻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特点。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以下几点共性:⑴自己的问题自己会动脑子,解决好了变成自己的东西;⑵学生表示更乐意在小组讨论中解决问题;⑶问题解决中有争议与交锋,印象最为深刻;⑷学生认为自己关注核心问题是有助于领会学习的重点。一名好的教师首先要善于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研究学生,在研究的基础上读懂学生,而要真正做到读懂学生则必须做到“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问题”“读懂学生的方法”“读懂学生的感受”。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营造学生喜欢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的、愉悦的状态下开展学习,促进有效的学习。

二、概念界定

1.什么是基于问题化的学习

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或材料,通过系列的问题来推动持续学习的活动。它要求学习活动以问题的发现与提出为开端,用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可持续的问题系统贯串学习过程和整合各种知识,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追求学习的有效迁移,实现知识的连续建构。

简单地讲,问题化学习,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教学模式。

2.图解基于问题化的学习

它的概念核心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习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并通过反思构建自己的知识。(2)学习内容:跨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可能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学科交叉成为PBL模式一大特征。(3)学习形式:强调以小组工作的形式,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来解决问题,分享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自主管理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4)学习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置目标,自己作研究,成为独立的思考者与学习者。而教师是作为一个教练、支撑、引导学习的角色。

三、研究成果与显现

1.基于问题化学习的流程

在实践中针对基于问题化学习模式应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课前;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应将本次活动的教材或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仔细阅读,提前了解本次活动的主题、学习概念、清晰活动内容;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抓住活动重点,教师应该同时设计教材导读,通过明确活动目标、填空简答等形式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教材导读时还应加入拓展阅读内容,针对活动主题联系生活实际,以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学生在结合教材导读认真学习学案以后,要求自我设计问题,以便在活动中提出,帮助促进其他学生的学习。

教材学材导读

课中:学生在活动中首先通过“我问你答”的环节,向他组提出自己在活动前设计的问题,同时也要回答他组提出的问题。通过一问一答,帮助全体学生建构本次活动的知识体系,对预习中出现的疑问和遗漏进行解释和填补;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进程,对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讲解。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从表象问题向核心问题的思考,并对核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秘,发现规律,引发思考。

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次活动中自己的表现、本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这个评价不能是浮浅的,表面化的,而应该是深层次的,有思考的,要对别的小组有建设性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核心问题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特别是要能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下一次问题提供探究主题。

基于问题化学习的流程

可以说基于问题化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课前自主研究、在课上相互交流、在评估反思的过程。

2.基于问题化学习的核心

基于问题化学习的核心在于三位一体产生有效问题,该问题应该是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才能进教室,学生的问题是起点不是终点。而教师的价值是基于学生的起点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核心问题;基于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构建问题系统;基于问题系统,引导学生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通路。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所要经历的就是源源不断的自由、热情、智慧与能量所迸发的激动人心的过程。

3.实现问题化学习的有效路径

要实现基于问题化的学习,需要教师活动中充分体现问题化学习的理念,这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教师做好问题化学习的前期准备并回答好下列问题:(1)把一个个主题、专题建设成一个个课程资源包,具体回答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怎样程度?(2)教师理解并掌握目标分类、测量评价、课程、教学、知识、学习论……(3)如何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4)孩子们怎样学习才能更有效?(5)孩子们在自主学习时会有哪些障碍点?(6)搭建怎样的支架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克服这些障碍?同时,为了达到有效基于问题化的学习效果,教师还要从教师自身、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等多方面进行思考,从而真正促进有效的教学。

4.案例:学生在参与问题化学习的前后对比:

学习前的提问特点:随意性、思维混乱、缺乏归纳、“想起一出儿是一出儿”

通过推进基于问题化学习后的变化:

提问特点:有条例、学会尝试归纳、思维有条理、注重知识的建构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问题化学习的价值目标就在于实现学生自我知识结构、实现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作为教师在活动中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综合运用,教师应该是一位掌握了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的大师。而基于问题化学习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教师深入研究,并在教学中加于运用。

参考文献:

[1]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安徽理工大学,2008.

地理兴趣小组在课下的指导 篇12

一、课下指导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1. 兴趣引导的有效途径

通过组建兴趣小组, 可以将课堂内传授的知识, 通过讨论、探索, 形成从感知到记忆到综合运用的全过程。教师在课下对兴趣小组提出的不同疑问进行逐一解答, 加强对地理知识创新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引导, 指导兴趣小组在相互对话中增强知识的掌控能力, 掌握在课堂上学不到、理解不了的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2. 盘活思维的重要载体

通过课下指导, 结合不同学生的内在需求, 采用灵活多变的引导方式, 采用多种形式的兴趣学习, 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兴趣小组中感受到教师知识带来的力量,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并让学生在课下的指导中形成思维的连贯性和广阔性。

二、当前高中地理兴趣小组课下指导存在的问题

1. 思维主体的缺陷

在高中地理兴趣小组的课下指导中,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没有形成系统的分类指导,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 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个性展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缺少应有的训练。

2. 讨论氛围不够活跃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讨论氛围, 学生在讨论中对知识的连贯性、生活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 怕说错、不敢说, 从而影响整个课下指导的实际效果。

三、探讨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在课下的指导策略

1. 动手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 不仅知道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而且知道怎样运用。在课堂上由兴趣小组成员展示观察结果或实验成果, 不仅使课堂讲解更有说服力, 而且能提高全班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学正午太阳高度角时, 由学生用仪器测出每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做记录, 从而得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及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在讲风时, 由学生测出每天的风速、风向并做记录, 从而统计出平顶山风向及特点;讲降水时, 由兴趣小组学生测出平顶山的降水量, 并统计出年降水量, 从而分析出平顶山的降水特点, 进而总结其气候特点。

2. 提问式指导的运用

在课下指导中, 教师要突出兴趣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个性表现, 能够察言观色, 注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例如, 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时, 在课下可以问学生是否对这些地理问题感兴趣、这些地理问题是否偏难或偏易、上课累不累, 然后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调整方法和策略, 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3. 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地理课堂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如在讲人口迁移时, 发放家庭人口迁移调查表, 统计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情况, 总结出人口迁移的阶段、方向、特点、原因;在讲农业时, 带领学生去张良生姜产地、曹镇稻米产地实地考察。通过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 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地理学习能力, 不仅对高考, 而且对自己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4. 层层诱导的指导策略

在课下指导中, 教师可结合地理知识各方面的内容, 采用层层诱导的指导方式, 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 缓解课堂中的紧张气氛。如在讨论大陆漂移时, 将生活中出现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融合进来, 让学生思考: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自哪里?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和思维训练的效果。

5. 艺术性指导的综合模式

在对兴趣小组的指导中, 教师要采用巧妙的艺术手法, 营造小组讨论的轻松氛围, 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地理思维空间想象力。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作出评价, 进行合理的引导, 让学生在争论中形成正确的意见;对于出现的不同意见和看法, 能仔细地思考, 敢于坚持也敢于修正, 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13

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美术兴趣小组是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反映出一所学校对艺术教育重视的程度。而绘画兴趣小组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可塑性,特别在小学,绘画兴趣小组的开展,不但能丰富校园的艺术文化生活,还更能发掘孩子的潜力,促进孩子美术特长发展,而且它在孩子的个性成长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活动的开展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效果的进行,具有超强的感染力和艺术冲击力,才能将绘画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使绘画兴趣小组活动成为孩子学习艺术的乐园。

一、使孩子了解兴趣教学开发意图,有效的开展活动

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的绘画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审美观。参加成员由孩子凭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学校和指导教师不能硬性规定和强迫,也不宜用择优录取的办法。某些孩子因好奇而选择了美术兴趣小组,这可能与他自己个人的素质、性格和能力不相符,这往往是由于这些孩子对该小组的内容和特点不了解而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兴趣爱好而随意选择的。对于这些孩子,则需要帮助他们对该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

二、通过活动内容的安排,发展绘画兴趣小组的基础动力

绘画兴趣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大约15名左右。不要求多,要求达到精,活动固定,通常每周两次,活动制度化。使孩子了解一些简单的绘画常识知识,(绘画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几种常见绘画方法)。欣赏名人名画名作提高欣赏水平。指导孩子从事绘画创作,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一定的艺术品味的作品。组织孩子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每星期四的下午大课间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室。绘画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绘画教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绘画学习无关的事。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爱护绘画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通过开展美术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孩子们交往的兴趣。

为了加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绘画的方法,提高绘画的水平,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可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绘画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活动既可提高孩子们的绘画水平,又可加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比如在各种节日里我都在校园内举办了有主题绘画活动。整个活动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孩子们自己完成。孩子是学习与活动的主体,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

孩子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型、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通过这种寓教于活动之中的美术教学形式,使绘画学习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运动。合作交流形式的绘画活动在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兴趣小组特有的教学活动形式与理念为孩子们的美术学习注入了新的方式,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各种形式的美术展赛活动,为孩子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定期举办孩子作品展览,每月举办一次兴趣小组成员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绘画兴趣小组活动在培养孩子绘画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同时,可以通过展示、比赛、表演等各种形式展示孩子们的所学,为孩子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孩子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孩子,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绘画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素质和能力。到一定的时期,可以让孩子举行美术比赛,通过训练比赛,能够促进孩子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通过训练比赛,孩子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

五、组织观摩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美术素养。

美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求美术教育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里的美术素养就是指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兴趣小组的美术教育主要通过观摩来实施,我设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全校孩子参观美展,不失时机地让孩子开阔视野,增长感知。参观展览前,多介绍背景知识。参观中,边看边讲边记边画。使教学与观摩融为一体,让孩子们得以受益。比如,我们组织孩子野外写生与爱家乡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们通过写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达到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教育目的。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绘画水平与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入社会,增加孩子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从而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认识社会的经验。

六、走入社会,寻找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遵循孩子认知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内容的选择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孩子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以画室为主,结合多媒体、室外活动。配置活动使用相关教具、工具、材料;加强利用多媒体教学设置辅助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书店文化馆、科技馆、名胜古迹、街道等地参观、活动,开阔眼界,观察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既培养孩子发现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又可潜移默化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

七、这学期活动内容安排

第一周:开展活动的注意事项

第二周:讲解简笔画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周:简笔画造型原理

第四周:简笔画练习

第五周:简笔画练习

第六周:儿童画的意义、名称

第七周:儿童画练习

第八周:儿童画练习

第九周:简笔画、儿童画比赛、展示、评价

第十周;国画的基础知识

第十一周;国画的用笔用色方法

第十二周:练习熊猫

第十三周:蟹的练习

第十四周:竹子的画法

第十五周:青蛙的画法

第十六周:素描基础知识

第十七周:用笔方法及线条的练习

第十八周:物体的方法及透视现象

第十九周:绘画考试、评奖

总之,由于他们分散在各个班级,在教学中可以好好利用这份资源,树立榜样,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形成学习中的骨干,以点带面,扩大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美术的氛围。成功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会学、乐学。真正使孩子学有所得,当然我们美术老师要作出很大的努力,要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美术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2

课外美术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举办了美术兴趣小组现将兴趣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活动时间:

每周星期三的兴趣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教室

三、活动步骤:

美术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要办好美术兴趣小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美术兴趣小组办的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

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不应该太多,大约20人左右,所以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每周一次,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1、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保护好公物。不乱涂乱画,保持教室的清洁,干净卫生。遵守课堂纪律。有事要举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适当结合一些手工来提高他们动手制作能力。

2、依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绘画方面的技能。有了一定绘画基础后,再以想象为辅。引导学生如何将自己所想象的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好动,思维跳跃性强,善于模仿的特点。养成对听到、看到,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的习惯。先定好想象主题,然后用自己的想法用艺术语言——线条、色彩等表达出来。由于绝大多数同学基础不是很扎实,在上课时让其先临摩自己喜欢的作品。而后培养学生记忆画,想象画等。开设一些手工游戏相结合课。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深厚的兴趣

3、做好点评工作。对每位学生每周作的画进行点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中使学生对美妙的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感知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对生活的描绘、对生活的美化

4、学生作品画到一定的时候,举行小组赛,作品进行现摩。

5、鼓励学生配合班主任或宣传委员。出好班级板报。美化校园环境等。使学习兴趣与应用相结合起来。

(三)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四)、举行美术绘画比赛

美术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到一定的时期,可以让学生举行国画、速写、简笔画、素描等比赛,通过训练比赛,能够促进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另外,我觉得可以适当地举行中外名画知识抢答比赛,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美术更加热爱,从而积极认真的去学习。

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老师应该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美术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五)活动内容

武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14

指导教师 莫峥

课外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武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武术的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拉影小学举办了象脚鼓兴趣小组,现将兴趣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武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象脚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象脚鼓的兴趣,鼓励参与该项运动。(2)掌握武术项目的基本动作。

(3)了解并运用部分武术运动规则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能够欣赏武术比赛、自觉的自我锻炼。

三、活动步骤:

(一)、组织健全武术兴趣小组

1、武术兴趣小组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是自愿参加,活动要固定,除了特殊情况外,不能轻易暂停。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2、每周四下午三、四节课活动。每天要求学生练好基本功,包括武术手型、步型的练习。

(二)、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学的多不如学的精,这次的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从基础方面着手,以套路为主,基础课程为辅。所以,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

(1)、重点辅导学生套路方面的学习.(2)、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而来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3)、指导学生从事套路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习惯.四、具体内容:

1、基本手型:拳、掌、勾。

2、基本步型:弓、马、仆、虚、歇步。

3、武术基本功:冲拳、亮掌、正踢腿。4、武术基本功:侧踢腿、里合、外摆、弹腿。5、学习单拍脚,腾空飞脚。6、五步拳起式及1-4动。

7、学习五步拳5-7动及收式。

8、复习五步拳。

9、学习五步拳反面动作。

10、完整练习

葫芦丝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篇15

一、“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1. 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模式是指,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把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讨论,或探索问题,或寻找答案,通过交流合作对讨论内容达成共识。但是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并没有深刻理解小组合作的本质意义,只是根据人数把学生随意分组,也没有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学生的讨论没有目标,失去讨论方向,无所适从,阻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

2. 小组分组不平衡

若要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小组成员间必须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从学习水平上说,应该有所互补。然而很多老师只是简单地按照座位排列,或者学号等进行随机分组,导致各个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严重失衡,有的小组每个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水平,还有的小组则完全相反。严重的两极分化所带来的结果,往往是综合能力强的小组表现活跃,完全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而其他学习小组则没有存在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中的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

很多老师都会选出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或者班干部来担任“小组合作”的组长,本意是组织和管理小组成员,但是很多时候,各学习小组最积极的、负责总结发言的也只有“组长”,许多学生在“组长”的光环下,失去了表现机会,还有的学生认为不公平,从心理上对“小组合作”排斥,甚至个别性格内向、固执、不善表达的学生根本不参与讨论,也不愿意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小组成员不仅没有“合作”,还会发生争执。

二、善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设计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互动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交流讨论,在学生激烈的互动、辩论中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小学生的热情往往是建立在“有趣”的基础上,只有老师设计的问题是他们感兴趣的,学生才能有兴趣讨论。这不仅要求老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深入钻研教材,更要求老师对儿童的心理和性格有足够的了解,将相对枯燥的教材内容用便于学生理解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时,老师应遵循“学生熟悉、易于接受”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在讲到“比大小、高矮”一课时,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笔者把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分别设计成“比年龄大小”“比个子高矮”,孩子们一下活跃起来,纷纷参与到比较和讨论中,通过“比一比”的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大于等于号、小于等于号”的用法。

2. 设计有趣的教室布局,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平常的课桌椅排列都是一排排的非常整齐,如果是三五人的小组分组,学生的交流互动还比较方便,如果小组成员再多几个,那么学生讨论起来就不那么方便了,扎成一堆显得很乱,影响课堂秩序,离得太远又不利于交流。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讨论环境,加深学生友谊,老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教室布局,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比如,在“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中,笔者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在把学生进行分组后,又让各个小组把课桌椅组合摆放,分别摆成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种形状,在动手实践中给学生最直观的体验,让学生立即投入到本课堂的学习中。

3. 成立小组合作机制,共同讨论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扰乱课堂秩序,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缺乏自律性,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一旦调动起讨论的积极性,往往情绪高涨,大声喧哗,老师需要花一些时间整顿课堂纪律,从而影响教学效率。为了避免学生在讨论中产生矛盾,保证课堂秩序,老师应成立并完善小组合作机制,对讨论时间、要求都做出明确的规定。

比如,笔者在进行“认识米、用米量”的教学中,分组之前就做出了这样的规定:要求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几个问题,讨论结束后,由老师做出解答。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给出的问题是:长度单位之间该如何换算?最后在笔者的引导和启发下,师生共同探寻答案。

尽管“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已经广泛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老师与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和完善。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老师还要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大家的课堂,只有人人参与、集思广益,数学课堂才能充满快乐,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正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2):57-58.

[2]吴德琴.优化小组合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未来英才,2016(16):329.

上一篇:西海小学“教学常规月”活动方案下一篇:大三学生个人自我鉴定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