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贵州省道德讲堂总堂”首场讲座心得体会
观看“贵州省道德讲堂总堂”首场讲座心得体会 篇1
观看“贵州省道德讲堂总堂”首场讲座
心得体会
5月25日,贵州省“道德讲堂总堂”揭牌仪式在贵阳孔学堂举行。标志着全省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及其它现有设施建设的道德讲堂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道德讲堂通过大力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道德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道德观。随后,孔学堂第一位大德师顾久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名为《道德与道德传承》的讲座。告诉了我们,道德是什么;道德从哪里来;道德及其环境的演变;对当下道德的评价和对未来道德的展望。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于它的由来有三种观点,一、后天:如同白纸,灌输学习而得。
二、先天:1.人性本恶(荀子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道金斯《自私的基因》),道德靠后天社会性影响而得。2.人性向善,道德是一种直觉而无意识的情感。
三、双加工理论,道德既有先天“硬件”,也有赖后天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启动硬件的“软件”。没有这个环境,先天的硬件启动不起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从传统道德到毛泽东时期的道德,再至当下的道德,中国人民急需解决的是挨骂问题。也就是中国人的自我认同、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问题,我们中国人是有点乱,或者说相当乱。我们之所以挨骂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形象乱了,我们的价值理想乱了。西方的东西没有学会,自己的东西又丢了,中国人成了四不像。我们现在听不懂我们祖先的语言,不理解我们的祖先为什么那么想问题。
习近平说,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让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 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此次道德讲堂,省委提出“五礼:”仁、义、诚、敬、孝。仁:即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立人达人;义:即坚守正道,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诚:即以诚待人,诚实守信,履约践诺;敬:即忠于职守,敬业奉献,虔诚勤勉;孝:即倾心侍奉,孝老爱亲,知恩图报。包含了社会公德(仁、义、诚)、职业道德(敬)和家庭美德(孝),正好能帮助解决“乱”这个问题。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有些贫乏,诚信缺失、信仰缺乏、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建设“道德讲堂”就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搭建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把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诚信友爱的优秀品格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高尚的道德并不非得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而往往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道德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观看“贵州省道德讲堂总堂”首场讲座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观看道德讲堂心得体会08-28
观看专家讲座心得体会07-06
观看家庭教育讲座视频心得体会11-23
贵州省公务员职业道德测试答案07-08
观看道德模范观后感09-05
国培计划贵州省乡村教师访名校心得体会12-01
参加贵州省第五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观摩交流活动心得体会07-30
观看心得08-01
观看视频心得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