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学计划(精选8篇)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 篇1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科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家的崇敬。
5、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6、能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并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身体。
二、具体措施
八月份:
1、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
2、帮助幼儿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并归为一类的分类方法。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九月份: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世界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他们与幼儿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2、帮助幼儿学会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的差别。
十月份: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的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知他们和幼儿生活的关系。
2、引导幼儿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
十一月份:
1、帮助幼儿学习使用他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产品的简单方法,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
2、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十二月份:
1、萌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
2、使其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2一、幼儿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年龄较小,同时还进来一些新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对一些简单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事物还是不能够理解,由于这些意识还没有养成,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熏陶,所以制定了这以下计划。
二、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一)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
1、知识方面
(1)在生活中观察和摆弄各种物体、探索各种现象,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联系的粗浅理解。
(2)在生活,游戏及其他活动中理解建立初步科学知识。
2、能力方面
(1)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像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运用以有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方面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喜欢探究和思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二)科学领域的内容
1、科学、(自然、科技)部分
认识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事物,包括有生命物质(动物、植物等)和无生命物质(砂、石、土、水、阳光、空气等),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它们和生活的具体联系。
三、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实施
(一)内容的广泛性
科学教育的内容涉及很多自然科学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同时决大多数的科学内容 的各种形式呈现在幼儿的常生活中,吸引着幼儿去注意、去探索。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 花开了
第2周 大地绿了
第3周 小动物喜欢春天
第4周 春天真好玩
第5周 春天真好玩
第6周 我听到的声音
第7周 我听到的声音
第8周 我摸到的东西
第9周 我闻到的气味
第10周 我尝到的味道
第11周 热热的夏天
第12周 雷雨哗哗哗
第13周 渴的西瓜
第14周 瓜菜品尝会
第15周 水里游的鱼
第16周 小鱼,我喜欢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3中班孩子对周围事物好奇,有必定的求知欲,喜欢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操作活动之中能积极动手,能及时跟伙伴沟通探索实践过程及结果。喜欢倾听动植物故事,愿意亲近和关心动植物,大多数孩子能通过实物进行点数,认识基本图形,但是孩子年纪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师要求进行操作活动,不能用完全和精确的语言沟通观看到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本学期咱们将重要进行幼儿操作习惯、沟通习惯的培养。
一、目标
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之中动、植物及沙石、水等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之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帮助幼儿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
3、引导幼儿获取周围生活之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初步了解它们在生活之中的运用。
4、帮助幼儿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
5、帮助幼儿学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6、帮助幼儿学习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7、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教师交流。
8、指导幼儿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进行制作活动。
9、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探究周围生活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
10、培养幼儿关心、爱动物、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二、内容
1、能自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世界,关心、爱护周围的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愿意进行探索、尝试。
2、懂得四季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简单的自然现象知识。
3、综合应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点,并进行物体的简单分类;学习应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并能与他人沟通观看结果。
4、懂得生活之中一些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观看、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并能尝试解决生活之中的艰难,促进推理和迁移才能的发展。
6、能自动、专心地进行科学操作活动,并在老师指引下,关注周围生活之中物体量、形状、地位的改变,能依据物体的特点分类。
三、具体方法
1、通过亲子活动让幼儿亲身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看、操作、发现问题、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动,应用合适的指引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儿认识五官时,首先让幼儿体会感官的作用,体验感官的协调才能。通过用眼睛观看事物,能应用视觉感受颜色的改变,提升幼儿的观看力,体会视觉暂留现象。并能应用视。
3、本学期,咱们将指引幼儿认识空气、阳光、水等,通过看故事等懂得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通过观看社会环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觉以外的感到途径探索事物如:触觉、味觉、嗅觉。
4、在数学地区之中及时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儿在地区之中练习数与量关系,图形与空间的关系。应用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指引幼儿认识数1~10,精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知道它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应用“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会用“多”、“少”、“一样多”的词语;能按物品的属性分类,学习比较物体的远近、深浅、高矮、厚薄等。
5、在日常生活之中指引幼儿感知时间的概念,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及币值;通过游戏活动和生活经验学会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观念。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4指导思想:
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要求--只有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才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他们将是21世纪的栋梁,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21世纪的公民要有比较高的科学素质,这就要从娃娃抓起。“幼儿科学教育”作为我园的研究课题,我们小班组的老师,将努力钻研理论知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一个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本学期,我们小班组的科研活动计划主要依照以下几点的理论根据,展开活动。
1、根据小班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自主、自由的`科学探索空间,理解、尊重孩子的想法,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我们的孩子敢问、爱问、爱探索。让我们的孩子喜欢科学。同时,我们也将发展幼儿的科学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从而为幼儿以后的科学探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幼儿的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因此在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将选择一些孩子们所关注的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常见事物。同时,我们老师也将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开展科学活动,真正做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来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意识,提高老师捕捉科学教育契机的能力。让我们的老师和孩子都能得到成长。如:秋天来了,我们就让孩子认识各种秋天的水果、秋天的树叶等活动。快过年了,我们又带孩子一起认识各种糖果、品尝糖果、剥糖果。
3、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我们小班组将不断研讨、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让我们的课题活动能开展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让我们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4、角落活动的开展一直都是小班老师比较头疼的事情,小班孩子年龄小,怎么样的角落活动才是适合他们的,他们所喜欢的。我们将加大对科学角落活动的研讨,从而能更丰富我们小班科学角落活动的内容。
具体实施计划
第三周:
1、学习科研计划,了解本学期科研活动的方向。
2、讨论交流小班如何开展课题活动。
3、探讨如何在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引发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关注。
4、学习文章。
5、讨论各班自然角的种植情况。
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七周:
1、学习文章。
2、对9月份的科学活动进行修改、整理。
3、讨论各班科学角落活动开展的情况。
4、讨论如何开展关于秋天“水果王国”的活动。
5、交流九月份的科学心得。
第九周:
1、学习文章。
2、教师每人设计一个科学角落活动。
3、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各班是如何组织偶发性活动的,教师举例说说。
4、讨论各班集体活动的开展情况。
5、制定远足计划。
6、参观稻田。
第十一周:
1、学习文章。
2、对10月份的科学活动进行修改、整理。
3、讨论如何创设一个趣味性、探索性、操作性强的科学角落内容。
4、讨论交流如何组织好远足活动-去大桥公园找秋天。
5、交流十、十一月份的心得。
第十三周:
1、学习文章。
2、交流各班子课题的开展情况。
3、讨论如何创设一个趣味性、探索性、操作性强的科学角落内容。
4、谈谈如何利用家长资源来开展科学活动。
第十四周:
1、学习文章。
2、讨论如何开展小聪明科技周的活动。
3、如何有效的利用种植角对幼儿开展偶发性教育活动。
4、讨论本月每班如何安排操作材料,带领小班组幼儿轮流进班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5开展小聪明科技周活动,交流各班的开展情况
第十五周:
1、学习文章。
2、对12月份的科学活动进行修改、整理。
3、交流科学心得。
4、回顾各班一学期的课题开展情况。
5、交流课题总结。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5一、幼儿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对一些简单的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感知物体的数量的理解能力差。对数与数之间的落差关系理解能力差,对于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不能够理解,由于这些意识还没有养成,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一)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
1、知识方面
(1)在生活中观察和摆弄各种物体、探索各种现象,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联系的粗浅理解。
(2)在生活,游戏及其他活动中理解建立初步的数学关系。
2、能力方面
(1)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像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运用以有的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方面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喜欢探究和思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二)科学领域的内容
1、科学、(自然、科技)部分
认识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事物,包括有生命物质(动物、植物等)和无生命物质(砂、石、土、水、阳光、空气等),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它们和生活的具体联系。
2、数学部分
学习分类、排序和对应、包括: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及多种特征进行分类,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按物体量的差异及按某种规律进行排序;将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用一一对应的逻辑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等。
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包括;感知物体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与数的数差关系,认识数的组成,体验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整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
认识几何图形,辨认常见的正面图形、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认识立体图形,应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认识量、区别和比较物体和各种量的差异,感受量的守恒,在比较量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学习生活中常见饿数学知识,如认识人民币、认识空间、认识时间和时钟等。
三、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实施
1、内容的广泛性
科学教育的内容涉及很多自然科学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同时决大多数的科学内容的各种形式呈现在幼儿的常生活中,吸引着幼儿去注意、去探索。
2、知识的逻辑性
科学知识揭示的自然世界中的逻辑联系,因此逻辑性是它的重要特点,而数学知识所缺的事物之间抽象的数量关系,更是一种逻辑性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
1、我会放玩具(数学)
2、甜甜的糖果(科学)
3、喂宝宝吃饼干(数学)
4、感官游戏-奇妙的口袋(科学)
5、分糖果(数学)
6、感官游戏-神奇的罐子(科学)
7、水果有几个(数学)
8、种大蒜(科学)
9、大大小小的树叶(数学)
10、一串红(科学)
11、小小送货员(数学)
12、苹果娃娃(科学)
13、铺地板(数学)
14、我喜欢的水果(科学)
15、放烟花(数学)
16、有趣的核(科学)
17、娃娃超市(数学)
18、照镜子(科学)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6一、幼儿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对一些简单的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感知物体的数量的理解能力差。对数与数之间的落差关系理解能力差,对于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不能够理解,由于这些意识还没有养成,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一)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
1、知识方面
(1)在生活中观察和摆弄各种物体、探索各种现象,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联系的粗浅理解。
(2)在生活,游戏及其他活动中理解建立初步的数学关系。
2、能力方面
(1)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像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运用以有的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方面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喜欢探究和思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二)科学领域的内容
1、科学、(自然、科技)部分
认识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事物,包括有生命物质(动物、植物等)和无生命物质(砂、石、土、水、阳光、空气等),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它们和生活的具体联系。2、数学部分
学习分类、排序和对应、包括: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及多种特征进行分类,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按物体量的差异及按某种规律进行排序;将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用一一对应的逻辑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等。
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包括;感知物体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与数的数差关系,认识数的组成,体验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整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
认识几何图形,辨认常见的正面图形、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认识立体图形,应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认识量、区别和比较物体和各种量的差异,感受量的守恒,在比较量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学习生活中常见饿数学知识,如认识人民币、认识空间、认识时间和时钟等。
三、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实施
1、内容的广泛性
科学教育的内容涉及很多自然科学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同时决大多数的科学内容的各种形式呈现在幼儿的常生活中,吸引着幼儿去注意、去探索。
2、知识的逻辑性
科学知识揭示的自然世界中的逻辑联系,因此逻辑性是它的重要特点,而数学知识所缺的事物之间抽象的数量关系,更是一种逻辑性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
1、我会放玩具(数学)
19、云朵朵(科学)
2、甜甜的糖果(科学)
20、自然角里的小乌龟(科学)
3、喂宝宝吃饼干(数学)
21、高大的梧桐树(科学)
4、感官游戏-奇妙的口袋(科学)
22、小树叶找妈妈(科学)
5、分糖果(数学)
23、开汽车(科学)
6、感官游戏—神奇的罐子(科学)
24、踩影子(科学)
7、水果有几个(数学)
25、冷冷的水(科学)
8、种大蒜(科学)
26、冻冷花(科学)
9、大大小小的树叶(数学)
27、暖暖的帽子(科学)
10、一串红(科学)
11、小小送货员(数学)
12、苹果娃娃(科学)
13、铺地板(数学)
14、我喜欢的水果(科学)
15、放烟花(数学)
16、有趣的核(科学)
17、娃娃超市(数学)
18、照镜子(科学)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7一、班况分析
我班幼儿通过在园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位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基本上每位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能做到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
二、教学目标:
1、对周围常见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并能关注一些事物、现象的变化,有初步探索的欲望。
2、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的多样性,乐意操作,喜欢思考、提问,体验探索过程的乐趣。
3、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环境,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并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4、能运用适当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感知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并尝试与同伴交流。
5、获得有关物体数量、形状以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简单的感性经验,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能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并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身体。
三、具体措施: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和摆放形式的干扰,正确说出“10”物体的总数。
3、帮助幼儿感知“10”以内数之间的前后关系,使幼儿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并逐步建立等量观念。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帮助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倒数。
5、引导幼儿认识“7”以内的序数。
6、引导幼儿学习按数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7、结合日常生活和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感知其明显特征。
8、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能够不受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能够用平面图形进行结合拼搭。
9、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
10、在日常生活和游戏,引导幼儿正确辨认前后方位。
1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轻重。
12、引导幼儿主动爱护动植物,并观察、了解不同环境中典型的动植物的形态、习性、特征和生长变化。
13、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了解春、夏季的明显特征,知道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初步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指导幼儿进行初步的天气变化记录活动。
四、具体进度安排表:
第二周:接下去是几
第三周:找图形
第四周:连连看
第五周:圈数字
第六周:给花宝宝排队装电池
第七周:给春天的信毛毛虫和蝴蝶
第八周:认识梯形蜗牛吃什么
第九周:会动的玩具它们相等吗
第十周:轮子图形变变变
第十一周:我的好帮手—刷子变成一样多
第十二周:捕鼠能手—猫头鹰剥豌豆
第十三周:做纸牌
第十四周:图形身份证
第十五周:图形的家
第十六周:小鱼有多长
第十七周:水果店夏天到了
第十八周:水上的小船图形的二级分类
第十九周:沉与浮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8一、目标:
1、知识方面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得个别自然物(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幼儿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幼儿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2、方法技能方面
(1)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2)帮助幼儿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并归为一类的分类方法。
(3)帮助幼儿掌握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的差别。
(4)引导幼儿能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展,与同伴、教师交流。
(5)帮助幼儿学习使用他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产品的简单方法,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
3、情感方面
(1)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2)使幼儿萌发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
(3)使幼儿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二、具体措施
1、应用操作法让幼儿主动探索,特别是通过摆弄、操作具体事物材料来学习。除此之外,还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游戏法、讲解演示等方法。
2、运用集体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施加影响。
3、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科学活动的材料,引发幼儿好奇心,让幼儿进行自选操作活动。
4、把教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三:活动内容安排
第一周 常规
第三周 玩具真好玩
第五周 找春天
第七周 美丽的蝴蝶
第九周 它是谁的宝宝
第十一周 小兔乖乖
第十三周 糖怎么不见了
第十五周 吹泡泡
第十七周 手电筒亮起来
第十九周 下雨了
第二十周 复习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9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听出不同的声音并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奇妙的声音;
2、能发挥创造性,尝试用不同方法使身体和物体发出不同声音;
3、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兴趣,喜欢尝试用更加丰富的材料制造声音。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声音的音频、报纸、塑料瓶。
经验准备:熟悉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三、活动过程
1、听一听、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的好朋友,大家和老师一起听一听,猜一猜,他是谁?(播放录音)
2、想一想、做一做:
(1)老师播放不同声音的音频,让幼儿猜猜这些是什么声音。
师:小朋友们猜到老师今天带来的神秘好朋友是谁了吗?我们今天听了那么多不一样的声音,所以老师今天带来的神秘好朋友就是声音宝宝。
(2)让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声音。
师:声音宝宝想告诉小朋友们一个秘密,我们自己的身体能不能发出有趣的声音呢?(幼儿尝试)
师:我看到xx小朋友用手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他是这么做的;xx小朋友用xx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老师发现我们的身体还有一个地方也能发出有趣的声音,你们听听是哪儿发出的呀?(老师用嘴发出各种声音)
师:小朋友们知道了我们的身体也能发出有趣的声音。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来做一做,我们刚才都是用身体的哪里发出声音的呀?
(3)给幼儿分发材料,请幼儿发挥创造力,尝试用不同方式让材料发出不同声音。
①报纸:
(老师展示报纸)
师:声音宝宝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小朋友们想不想玩啊?(幼儿回答)师:声音宝宝第一次藏到了报纸里。请小朋友们拿到纸后自己试一试,让手中的纸发出有趣的声音。(撕、扯、扇、搓揉……)
(老师分发报纸)
(老师请做得好的幼儿上台展示)
(收回报纸)
师:小朋友们都找到声音宝宝了吗?我们通过撕、扯、扇、搓揉……找到了藏在报纸里的声音宝宝。
②塑料瓶:
师:声音宝宝啊这次又藏了起来,声音宝宝说我这次我不会轻易让小朋友们找到我了,它呀这次藏到了塑料瓶里。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能找到声音宝宝吗?(老师展示塑料瓶)
师:等会老师会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一个塑料瓶,但是小朋友们不要拿着塑料瓶用力地敲地面、敲小椅子,因为如果你们太用力了,塑料瓶宝宝该疼了,它就会哭了。小朋友们,你们也不能用塑料瓶去打其他小朋友,这样其他的小朋友就会受伤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老师看看有哪个小朋友是用小手把声音宝宝找出来的。
(老师分发塑料瓶)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能让你手里的塑料瓶发出有趣的声音?(轻敲、弹、滚、吹……)
(老师请做得好的幼儿上台展示)
(收回塑料瓶)
师:小朋友们都找到声音宝宝了吗?小朋友们真聪明,声音宝宝又被你们找到了。我们通过轻敲、弹、滚、吹……找到了藏在塑料瓶里的声音宝宝。
3、找一找、试一试:
师:小朋友们,声音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它这次呀藏在了我们小五班(小二班、小一班…..),老师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小朋友们自己在班里找找看看哪些东西都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等会咱们请小朋友告诉我们,他都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活动,自己探索)
3、结束:
师:哇,小朋友们可真棒,找到了这么多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有什么..什么..今天咱们一起听了这么多有趣的、奇妙的声音,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回家之后跟爸爸妈妈分享这些好听的声音,再和他们一起找找家里还有什么东西能发出有趣的声音?
四、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开展的比较成功,从活动的设计上来看,我们的优点是我们能制定出合理、明确的教育活动目标。活动的内容能配合幼儿的能力和发展需要,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我们能选择合适的教育活动形式,科学活动以幼儿探索为主,使幼儿有较多的参与机会,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能力。我们能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听、猜、做和儿童化的语言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幼儿寻找声音的积极性,强化幼儿的感官学习。从活动准备过程来看,我们了解所在班幼儿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我们能根据科学教育活动主题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我们熟悉活动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我们充分做好了教具和示范准备。我们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步骤。我们对可能出现的偶发情况有应对措施。如在大部分幼儿拿起手中的材料时,会迫不及待的告诉老师我找到声音宝宝了,课堂会有些乱,这时候我的解决方法是对小朋友们说老师看看有哪些小朋友是用自己的小手把声音宝宝找出来的而不是用自己的小嘴巴发出的声音。
从活动过程来看,开始环节,由听一听、猜一猜导入能积极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引起幼儿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在讲授的过程中,我的语言清晰、简洁、易懂,给予幼儿充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我能有条不紊地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开展活动。尊重幼儿,乐于倾听幼儿的说话,并做出积极回应。如有一个小朋友在我提问身体的哪个部位可以发出声音的时候回答我生活当中的声音有哪些,这时候我还是耐心的听他讲完,并且会反问他说的是不是身体发出的声音呢?我能经常对幼儿微笑、点头、抚摸,与幼儿进行积极的目光接触。活动时我能站在适当的位置,全面留意儿童的活动情况,在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我能走遍每一个幼儿的身边,观察他们的活动情况和需要以便进行指导。我能运用启发性的问题,进行有效提问。
如在和声音宝宝捉迷藏的环节里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找出来藏在报纸、塑料瓶里的声音宝宝?能灵活应对教育活动中的偶发情况,如小朋友们在寻找塑料瓶宝宝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会用力的敲打塑料瓶,声音会很吵,我就会用儿童化的语言来请小朋友们轻轻对待塑料瓶,因为塑料瓶宝宝会疼哭的。我能关注每位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和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但是,我也有不足之处。我们对于活动材料的选择上,似乎考虑的不太周到,在声音宝宝藏在报纸里的环节中,孩子们拿到报纸的时候,由于是小班的幼儿,首先被报纸上鲜艳的色彩所吸引了,忘记了我的要求是寻找报纸发出的声音。其次,在第一环节的声音准备上,风的声音我们班的小朋友听了好几次都没有听出来,说明他们平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这个声音似乎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太难了,所以在引导和教会小朋友们风的声音的时候花费了太长的时间。此外,在活动内容的设置上,我认为,内容的难度设置合适,但是环节设置的有点太多了,在我删掉了在活动室中寻找声音的环节后,我上课的时间还是超时了。
五、本班教师评语
整体来说活动进行的很顺畅,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活动目标的设计而展开,活动的内容选择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实习生的语言、语调、语气都非常符合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要求,非常的有亲和力。孩子们在教学的环节中都积极参与整个科学活动的探索过程。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在请幼儿找藏在报纸里的声音宝宝时候,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被报纸上的图案和色彩所吸引,没有去寻找报纸是怎样发声的。因此我建议可以让实习生把提问在精确一些,说清楚寻找藏在报纸里的声音宝宝就是请小朋友们寻找报纸能够发出的声音这个意思。
我建议实习生在幼儿自主探究之前教师需要先示范一下老师是怎样探索的然后在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如在请小朋友们找出藏在报纸里的声音时,实习生可以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或把报纸藏在身后,然后实习生通过弄出报纸的声音,让小朋友们猜一猜是哪一种声音呢?在请小朋友们睁开眼睛看一看老师是怎样把报纸弄出声音来的。接着在请小朋友们自己请试一试怎么能让报纸发出声音。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呈现方式的开放———让学生有一颗快乐的“心”
学生有好动、好奇、好胜、好表现等心理特征。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情景来“包装”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感到学习是一件舒心的事情。
(1) 让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教师可以把科学知识用一些故事情节或生活情节串联起来, 课堂教学就好像是让学生有滋味地“读”一本“科学故事书”。例如在上《热能》这节课时, 课的开始我就说:“你们见过烧不死的小鱼吗?今天老师让你们看看。”然后, 我就把学生抓来的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放入一个大试管中, 把试管斜夹在铁架上, 用酒精对着试管的上部烧。试管上部的水烧开了, 而小鱼仍然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我说:“看来这条小鱼果然是烧不死, 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对这个现象感到惊奇, 纷纷提出了想探索的问题。如:为什么小鱼烧不死?用酒精灯在试管底部烧, 小鱼也烧不死吗?等等, 探求愿望油然而生, 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在这样的民主、开放学习环境中, 学生的创新火花立刻点燃, 为激发小班学生的创新动机打下基础。
(2) 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教师可以把科学知识转换成动画、操作、游戏、比赛、辩论等活动形式, 课堂教学就好像是让学生很开心地上一节“科学活动课”。如在上《蜗牛》时, 利用农村资源让学生到田野里抓蜗牛, 在找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感受着自然界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在课堂上小组同学合作一起完成了蜗牛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的测试及质量的测量, 每个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 看着学生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 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那种满足只有农村的孩子和农村的老师才拥有。
二、师生交往的开放———让学生有一颗安全的“心”
学生有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需要。教师要改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自由、激励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安心地学习。农村的孩子往往比较腼腆、胆小, 但善良、真诚。教师要放下“架子”,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评价者, 倾听学生的心声、点拨学生的思路、助燃学生的热情。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和意见, 对老师进行评价, 也可以代之当“小老师”。在四五十人班额的课堂中,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约束, 有的学生一堂课中根本没有交流发言的机会。而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充分重视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特别是部分弱势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参与学习和活动。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机会增多了, 课堂中的每位学生都成为“主角”。如在上《化肥、农业生产、环境》这节内容时, 课前先让学生带来自己种的两盆马蹄莲, 它们是同时种下的, 可是我们看到它们的生长情况却大不相同:一棵茎秆粗壮, 叶片浓绿;而另一棵却枯黄矮小, 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由于大家都在农村长大, 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点经验, 所以小组讨论很热烈。有学生问:“是不是所有的作物都要施肥?”有学生马上说:“我家种的豆很少施肥。”有的学生说:“我家的庄稼以前施肥田粉, 现在使用过磷酸钙、尿素, 不准施肥田粉为什么?”有的学生说:“我们这里的有机茶厂为什么不准施化肥?”……教师应及时肯定他们提问的价值。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热情, 给予鼓励和表扬, 耐心地解答, 让学生们对如何使用化肥有一定的理论认识, 回家给父母也上了一课。课后, 每个小组合作完成《对本村农田使用化肥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小课题形式体现。教师让每个小课题进行评价交流, 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 团结互助, 参与面广, 使科学知识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
三、教学内容的开放———让学生有一颗平常的“心”
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组织教学内容, 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并不陌生, 是平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 学生对学习内容就不会产生神秘感, 从而以平常心和友好的态度对待学习。科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教师应让学生出于生活实际认识知识, 借助生活实际理解知识, 回归生活实际运用知识,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科学”。如在《植物细胞结构》的教学中, 我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1) 你吃腌制的咸菜、连续嗑带盐的瓜子等, 你的口腔和唇的部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 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 常常要放一些盐, 过一段时间就可见有水分渗出, 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 (3) 蔫了的青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 会有什么变化? (4) 你还能想到哪些类似的例子呢?这样的问题设计看似简单, 但因源于生活, 又紧扣教学内容, 学生不仅感兴趣, 还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
纵观目前的教育现状, 农村学生的个性发展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往往教学过程中统一的东西太多, 而总在不知不觉中忽视或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小班化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符合时代的要求。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日常教学工作的主阵地, 但对它的真正内涵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体现时代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理念, 才能真正让学生的心灵开放, 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接纳知识、接纳教师、接纳同学、接纳生活, 才会发挥潜能、输出“创造”。
摘要:科学课作为一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学科, 其任务是探索未知, 而课堂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开放、合作、创新”。科学课的小班化教学模式为农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小班化”教学 篇3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对此,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如何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等,于是小班化教学就应运而生。
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固然是小班化教育的一个特征,但绝不是本质特征。“小班化”教学是指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小班化教学的教学内容、模式、教法、评价手段会发生全新的变化,教育观念将更新。围绕这些观点,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创新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
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在“小班化”教育中树立素质教育的战略地位。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转变教育观念,即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目标。实施小班化教育,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其次,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小班化”教育的优势。
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意味着每个学生占有较为充足的单位空间。为了提高教学的现代化程度,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在教室中应配置多媒体、计算机、背投、录音机、录像机、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与书本配套的教学软件,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设施的优势。
⑵教室环境布置。教室环境的布置彰显班级特色,可以在教室内绘制蓝天、白云、太阳、小鸟的图案,或者孩子欢快的活动场面,也可以在班級内“明星闪烁”栏里张贴学生的生活照,在“你追我赶”栏目里开展“学习之星、勤劳之星、健身之星、创造之星”的竞赛活动,“在我们的天地”栏目里随时展出学生的作品,给学生营造出家一样的感觉。
⑶心理环境的创设。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教育,是对心田的播种和呵护,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是现代教育技术中最基本的内容,它要求老师首先要拥有一颗宽厚博大的爱心,用合适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我们在和学生交流时,应以亲切的目光平视学生,而非居高临下地注视学生,否则,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⑷课堂教学的转变。小班化教学的实施,使得教师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进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在课堂上更多地表现为组织教学活动,参与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组织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开放性教学,有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全面、协调发展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强调了教与学的双向发展。小班化教学,正是贯彻了这个观点,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享受老师的关爱,能够全面、协调地共同进步。
1.主动参与。学生敢说、爱说,乐于主动参与。老师要重视参与方法的指导和参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有机结合。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学生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
2.创新教学。学生在学习上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的责任正是要不断满足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创新意识。在小班化的教学前提下,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是进行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
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深化“小班化”教育的可持续性
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科研意识、危机意识四个意识深入人心。要想立足社会,必须走创新求实的科研之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的今天,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变得十分重要。教师需要锤炼,需要学校的栽培,师徒帮带,让青年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快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
学生在发展,教师在进步,教育在更新,深化“小班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作者简介:
小班科学教学反思 篇4
今天的活动,是科学活动《石头小屋》。我做兔妈妈带着‘小兔子’们来到了室外跑道上。我先在跑道上画好了几个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然后带着孩子们逐个认识这些图形。接着,我说:“小宝宝们,我们现在要根据这些图形来造石头房子,等造完房子我们就住到石头房子里去,大灰狼来了我们也不怕,躲在石头房子里很牢固的。”这时,阿正说了句:“我不要做这个游戏。”当时,孩子们已经开始跑到白石池里去拿造‘房子’的原料――小白石了。我也没搭理他这句话,以为他只是一时说说而已。孩子们三三两两,聚在跑道上用小石头造‘房子’。不一会,‘房子’造好了。我让‘小兔子’住到自己喜欢的房子里,并且逐个去问‘你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孩子们都能说出自己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然后,我说:“小宝宝们,我们到草地上去玩会吧。”听了我的话,小朋友们都跑出自己的房子,跟着我来到了跑道旁边的草地上。这时,我发现阿正还待在自己的‘房子’里不出来。我连忙走过去对他说:“小兔宝宝,快出来呀,我们到草地上去玩。”“不行,我不要玩这个游戏!我不想玩这个游戏!”阿正很响地对着我说,而且因为激动,脸都有些红了。我还想对着他说一些道理,他边走出‘房子’朝教室方向走去,边大声地说着‘我不要玩这个游戏’!这时,实习老师头上戴着大灰狼的头饰从另一边跑过来了。其他孩子一看到‘大灰狼’,都很快的跑到自己的房子里躲了起来。我赶快拉住阿正的手,跑到他的‘房子’里。‘大灰狼’走了一圈,说:“哎呀,这些石头房子怎么都这么牢呀,小兔子一个也找不到。算了,我还是到别处去找吃的吧。”其他孩子很兴奋。对这个游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带着孩子们又做了好几次。任凭我怎样说,阿正死活都不再从他自己的‘房子’里出来了。到最后,游戏结束,我整理队伍了,他才从他的‘安乐窝’中走出来。
幼儿小班科学教学反思 篇5
本次活动层次清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整个活动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学目标明确,效果很好。
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孩子的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游戏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但整个活动还存在一些遗憾: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玩风车时,我发现幼儿对玩风车还意犹未尽,如果多给幼儿探索玩的机会。
肯定效果会更好。在今后教学活动中,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引导能力,对教学活动中临时出现的状况作出更为适宜的回应。
小班科学夹心冰块教学反思 篇6
1、探索多种运球的方法,练习运球的动作;
2、体验运球的方法和动作的内在联系;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准备:
在场地上表示起始线、终线;每位小朋友一个球;
过程:
1、准备活动:《小企鹅做运动》模仿小企鹅的动作做摇手腕、脚腕、身体摇摆等动作;
2、游戏:《小企鹅运冰块》
①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小企鹅是住在南极的动物,在南极有许多的大冰块,小兔子开的冷饮店里要用大冰块,它打电话给小企鹅:“叮铃铃——小企鹅在家吗?我想要一些大冰块你能帮我运过来吗?”
②引发幼儿探索运球的方法:小兔的商店离着小企鹅的家很远,小企鹅们我们怎样把大冰块(皮球)运到小兔的商店?小企鹅要自己开动脑筋了!自己来试一试吧!
③请个别幼儿示范他们运球的方法,并请其他的小朋友跟着一起学一学;“我们来看一看ⅩⅩ这只小企鹅想了什么办法?”“他是怎样来运球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④放松活动:模仿打气的动作。
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哪些东西能运水 篇7
1.体验运水的乐趣, 在运水的过程中感知水的特性。
2.尝试使用工具运水, 在探究中知道哪些东西能运水, 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3.能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乐于尝试和思考。
活动准备
玩水池一个, 玩水工具若干, 单反数码相机, 背景音乐《水族馆》。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组织幼儿玩水, 让他们体验玩水的乐趣, 感知水的特性
师:小朋友, 你们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揭去遮盖物, 出现玩水池。)
师:你们想玩吗?玩具宝宝可喜欢你们啦!也想和你们一起玩, 不过它有个小小的要求, 玩的时候不要把衣服和地板弄湿, 好吗?卷起袖子, 我们一起来玩吧! (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 用游戏的口吻把学习要求交待清楚, 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自由的玩耍能够让孩子有机会学到更多语言, 获得更多经验。)
师:休息时间到了, 请小朋友把玩具宝宝放回水池, 找个小椅子坐下来, 拿块毛巾, 擦干小手, 再把毛巾放回到原来的地方。 (教师动作示范, 用无声的语言帮助小班孩子掌握学习常规。)
师:哪个宝宝给大家介绍一下, 刚才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引导孩子用语言大胆交流表达, 学习说完整的话, 丰富词汇。)
教师总结:小朋友都发现水会从有洞洞的地方流下来, 水是会流动的。
二、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引导孩子寻找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 探究哪些东西能运水, 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1. 引导孩子猜测, 了解孩子现有水平。
师:还想玩吗?水池里的水太少了, 如果多一些肯定会更好玩。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水池里的水变得多一些?
师:我们可以把盆里的水运过来, 水池里的水就会变多。怎么运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小班孩子思维形象具体, 喜欢模仿和跟风, 因此直接动手实验是最好的选择。)
2. 引导孩子选择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 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师:噢, 我们可以请玩具宝宝来帮忙。小朋友, 你们看,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玩具, 请你们去找一找, 试一试, 把盆里的水运到水池里。 (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 感受、积累相关的经验, 孩子使用材料时会产生内在学习动机, 享受并体验探究的快乐;教师观察引导, 提醒幼儿发现问题, 并不断尝试;教师用数码相机记录孩子探究学习的过程, 拍摄典型的情景供讲评;背景音乐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思维。)
三、体验交流——结合照片讲评, 引导孩子大胆表述发现, 并将工具分类, 提升总结经验
师 (播放照片) 提问:这是谁呀?你在用什么东西运水?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把它找出来试给大家看看。 (帮助孩子回忆, 再现即时情景, 展示和分享经验。)
师:它能运水吗?请你大声地告诉小朋友。 (学习说完整的话, “××能运水”或“××不能运水, 水从洞洞里流走了”。)
师:这是能够 (或不能够) 运水的东西的家, 请你把它送回家。 (学习按标记分类)
师: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运水, 有的行有的不行。剩下的玩具都想回家了, 我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 好吗?送的时候可要开动小脑筋噢, 千万不要送错了。如果你不知道它应该放哪里, 请你想一想、试一试, 然后再把它送回家。
师:它们都找到家了吗?你有什么发现吗? (帮助孩子梳理、提升、归纳经验)
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 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谢谢你们。它们回家了, 我们也该回家了, 到家里再找找看, 哪些东西能运水, 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活动延伸
1.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继续寻找能运水的工具, 并探究变更的方法, 使部分不能运水的工具能运水。
2. 如果孩子们意犹未尽, 提出了继续玩的要求, 可组织孩子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长距离运水。例如让孩子将水运往室外, 使孩子的学习经验得以运用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
设计意图与反思
本案例来源于我园小班主题活动“水搬家”, 内容选择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玩”是本次活动的关键, 整个活动过程既是“玩”的过程, 也是“探究”的过程, 又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 我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让孩子在探究中学习, 乐学、爱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集中体现“解放、游戏、体验、轻结果”四大特点。
“解放”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准则, 就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本活动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设置情境, 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解放了孩子的大脑, 让孩子乐想;提供了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材料, 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 解放了孩子的双手, 让孩子乐做;提供了体验交流的机会, 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互动分享, 解放了孩子的嘴巴, 让孩子乐说;生活拓展引领孩子去感知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现象, 解放孩子的空间与时间, 让孩子乐学。
“游戏”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途径, 其本质就是在“玩中学”。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 孩子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 孩子的学习是游戏的学习。本活动通过设置游戏情境, 让孩子在游戏状态中轻松、主动地建构知识, 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表达、在游戏中想象, 孩子在获得、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 其情感、道德、创造、审美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体验”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内容, 强调身体力行, 从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所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我十分重视各种探究对象的选择和情景的创设, 以此引发孩子积极的体验心理, 在独立和合作的各类体验情景中, 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自由地表达、质疑、讨论, 乃至天马行空般地联想。与此同时, 活动非常强调设计的探究对象和探究情景都非常契合幼儿的生活实际, 促使孩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能够有新的发展。
“轻结果”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要求, 就是整个教学中不看重孩子最后做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 而是看他们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表现, 包括观察、思考、想象、记录、实验、讨论……我鼓励孩子动手操作, 尝试自己的想法, 用自己的发现支持自己的观点, 但不追求唯一标准的答案, 这个过程就是“价值”, 就是“结果”。
此外, 本次活动打破了科学活动中“记录”的固有模式, 将数码照相用于小班科学活动中的记录环节, 尝试用现代化手段记录孩子最真实的做法和想法, 帮助孩子再现即时情景, 总结提升经验, 解决了小班科学活动难记录的问题。
小班科学活动:摇摇乐 篇8
球是孩子喜欢的玩具,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它的特征明显,可以抛接、滚动,但是我想到孩子总喜欢买超市投币机里的球,他们总是好奇于打开球的那瞬间每个球里都会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惊喜,所以我着重和孩子一起探索球肚子里的秘密,设计了本节科学活动“摇摇乐”。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球体的材质不同,会发出不同的声音。2.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球体的不同特性。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每人3个小球(玻璃球、泡沫球、毛线球)、每人3个大塑料球(可以打开的冰淇淋盒)、调查表、红黄蓝3个大篓。
四、活动过程
1.玩小球,感知小球特性
导入语:看见小椅子下面放的什么呀?
(这是玻璃球、毛绒球、泡沫球。)
导入语:我们一起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这三个球,你发现这几个小球有什么不一样?
环节自评:这一环节是让孩子通过感官分辨小球之间的不同,玻璃球硬且重,毛绒球和泡沫球软且轻,为下面幼儿猜测小球和大球碰撞后发出声音的大小做铺垫。
2.摇一摇,辨球的声音大小
(1)想一想,猜一猜。导入语:今天大球也来和小球宝宝做游戏了。我们把3个小球宝宝分别放到大球里摇一摇,猜猜谁的声音最大?出示记录表:你觉得哪个小球发出的声音最大,就把你的红苹果贴到它下面的表格里。
(2)做一做、验一验。导入语:请带上你的3个小球宝宝分别放到大球中,摇一摇、听一听,哪个小球宝宝声音最大(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幼儿操作得出结果:教师在记录表上贴大中小三朵红花表示三个球的声音大小。
环节自评:这是本节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在熟悉三种球的特性基础上,老师抛出问题,孩子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的过程,发现又硬又重的球于大球碰撞发出的声音大,而又软又轻的球碰撞后发出的声音小,这个环节中孩子的探索积极性很高。而在最初的教案设计中,这一环节的最后还曾提问孩子:“为什么玻璃球发出的声音大,而塑料球和毛绒球发出的声音小呢?”后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这一提问让原本很热烈、愉悦的探索氛围一下子冷了场,这说小班的孩子对于经验的总结还是能力不够的,而且也让我意识到,孩子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感受远比结论的陈述重要得多。
3.辨声音送球宝宝回家
导入语:球宝宝累了,要回家休息,出示分别有玻璃球、泡沫球、毛绒球标记的篓子,请幼儿听声音辨别是哪个小球,并将小球分别送回家。
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球宝宝送得对不对。
环节自评:这是一个经验巩固的过程,在分类操作中,将孩子已获得的经验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这个环节中,孩子大多能通过大小球碰撞后发出的声音来辨别这三种小球。
4.选择球宝宝为歌曲伴奏
小球宝宝的声音真好听,我们来开个小小音乐会。听歌曲《大雨小雨》,让幼儿根据歌曲的歌声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球为歌曲伴奏。
环节自评:这是一个经验的延伸,也是一个区域融合的过程,让孩子将科学操作中获得的经验在打击乐活动中体现出来,孩子们纷纷表示大雨应该用玻璃球发出的声音来伴奏,而小雨应该用塑料球或毛绒球发出的声音来伴奏。
五、活动延伸
1.将大小球投放到科学角,让孩子继续探索,不同的力道摇动球之后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在美工角投放材料,让幼儿制作泡沫球和毛线球。
六、活动反思
材料的选择注重操作性。由于是小班的科学活动,在幼儿独立操作时不能因材料带来太多的障碍,因为在活动中,孩子要反复把小球放进、拿出大球,而摇动时小球要藏在大球里,不能让孩子发现是哪一种球在摇动,所以在选择大球时我动了不少脑筋,选择了很多方案后又都否决掉了,正好幼儿园门口的小店里有这种球形的冰淇淋,盖子可以旋转打开,我试了试小班的孩子打开饮料瓶盖的能力,发现这种盒子最合适我的活动,事实证明这个冰淇淋盒帮了孩子操作活动的大忙。
过程的设计注重探索性。要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就要给孩子足够的猜想和验证的空间。本节活动本着幼儿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孩子对于小球的经验积累到孩子猜测结果再到孩子验证猜测结果,直到获得经验的积累,这一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处处都留下了孩子探索、操作的痕迹,三种小球的不同之处、和大球碰撞发出的不同声音,都是孩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孩子的科学操作兴趣浓厚,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脐橙》教学设计05-16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瓶盖》及教学反思06-11
小班科学教案《黄豆宝宝变魔术》及教学反思05-15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鸭捉鱼》及教学反思10-09
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小脚丫08-08
小班科学活动06-03
小班科学活动08-24
小班科学身体09-14
小班科学内容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