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共13篇)
《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 篇1
作者:王玉梅自:点击数:41
《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
王玉梅【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我在教学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我注意到了这两处,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刺激了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把光盘中云雾的景色放给学生看,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我用光盘呈现多幅庐山云雾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我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的感受是十分丰富的,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马上来到这里,感受你的瞬息万变。” 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亲自站在大天池畔,伴着夕阳,欣赏绚丽多彩的云海。”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下你壮观美丽的身影。”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wjxy.wjedu.net/blog1/user1/49/archives//1367.html
《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 篇2
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交流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受, 然后直奔中心, 揭示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大特点, 并融合“庐、姿、幻”三个生字的教学。
【片段回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
师:“庐”是生字, 半包围结构, 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范写, 生书空)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很多遍课文了,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
生:如诗如画。
师:这是你读完课文的独特感受, 很好。
生: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书读得很认真。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姿”是生字, 没有把握写对, 可以先看看书。 (生上黑板写)
生:飘飘欲仙。
师: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漫步山道, 你会有种似仙的感觉。
生:流连往返。
师:如果有幸去庐山游玩, 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来。 (生上黑板写)
生: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
师:来写这个词。 (生上黑板写)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瞬息万变
变幻无常变幻无常
师: (指黑板) 都写对了吗?
生:“幻”的右半部分多了一撇。
师: (边讲边修改) “幻”的右半部分是横折钩, 没有撇。伸出手, 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师: (用红色粉笔标示重点笔画) 我们不仅要把字写正确, 而且要写得美观大方。“姿”下面是个“女”, 横划要拉长, “幻”要写得左高右低, 才好看。
师: (指板书) 同学们了不起, 通过课前认真地读书, 表达出了自己对庐山云雾最直接的感受。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特点。
【点评】
以学定教, 在学生充分读书, 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教学, 直接而极富针对性。先谈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知, 此时学生的感受是零散的, 有对庐山的感受, 有谈游客的感受, 教师加以引导, 点明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同时融入生字教学, 将听、说、写整合成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学变得简单而有效。
【板块二】
从“千姿百态”一词入手, 释义, 找出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质疑, 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思考, 边读句子边想象庐山云雾的姿态;板画, 反馈纠正对词句的理解;朗读, 读出画面和意境;背诵, 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什么叫做“千姿百态”?
生:有很多种姿态。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千”和“百”。
师:这里的“千”和“百”不是实指一千种一百种, 而是指很多种姿态。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找到这些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来。
师:一边画一边想, 庐山的云雾有哪几种姿态?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就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就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 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 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说师板书:……像……像……;……是……是……)
师:作者用上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
师:仔细读读这几句话, 看看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作上记号。
生:什么叫“笼罩”?
生:我不理解“天幕”。
生:什么是“弥漫”?
生:“缠绕”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找出的大多是词语, 我们以前曾经学过解决词语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查字典, 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今天老师再教大家一个方法, 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师板书“想象画面”并画山峰)
师:你的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画“像白色绒帽一样的云雾”?
师:哪些同学想来画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弥漫山谷的云雾”谁来画?
师:“云雾遮挡山峰”又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画)
师:看一看黑板上同学画得和你刚才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一样吗?
师:他们画得对吗?
生:第一幅图画得是对的, 因为书上说“笼罩”在山头。
师:对, 像这样像笼子一样盖在山头就叫“笼罩” (板书:笼罩) 。“笼罩”是生字, 上下结构, 写的时候要注意“罩”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上下结构的字竖画写短了才好看。
生:云雾弥漫山谷, 就是山谷里面到处都是云雾, 画得是对的。
师:山谷间到处都充满着云雾, 这就叫“弥漫”。
生:把整个山峰都遮挡起来了画得也是对的。
师:所以书上说像巨大的天幕, 好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幕布一样。
生:那些缠绕在山间的云雾没有画出来。
师:如果老师是庐山的一座山峰, 同学们是云雾, 会怎样把我这座山峰缠绕住呢? (学生上台作围绕状, 师板画) 云雾就这样像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山间。
师:作者就是这样, 抓住云雾姿态的特点, 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这段话不仅用词准确, 使用标点也很有讲究, 仔细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句话是句号, 和后面的句子没有关系, 所以用句号。
师:不是没有关系, 而是这句话是总的来写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后面是具体的来写。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种姿态和第二种中间是一种新的标点。
师:这就是分号, 前一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后一种也是, 中间并列, 所以用上分号。
生:但两种姿态中间用的却是句号。
师:虽然都是写庐山云雾的姿态, 但是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的句式发生了改变, 所以中间用上了句号。 (师相机板书“;”“。”)
师:这么贴切的比喻, 精妙的语言, 真值得我们背诵积累下来。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来背诵?
生:可以多读几遍。
生:可以想象画面来背。
师:想象画面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又可以帮助我们背诵, 好方法。如果没有把握的同学, 也看着我们刚才画的图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图上有四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师在每一种云雾的上方标上1、2、3、4的序号) 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 (生背)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背。
【点评】
中年段阅读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对课文中描述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似懂非懂, 其中对“笼罩, 遮挡, 天幕”等词语的理解成了主要障碍, 如何扫除这些障碍?教师找准契合点, 教给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选取“板画”这一方式, 去激活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兴趣感知, 通过不断地点拨、指引,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
组块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 读中质疑, 思考释疑, 其间穿插板画。板画, 既是学生理解、感悟、体会的过程, 又是教师反馈、检查、点拨的过程。教学中, 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氛围紧张而活泼,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疑问, 提高了语文素养。
【板块三】
从“瞬息万变”一词入手, 体会庐山的云雾怎么变化的。接着, 让学生将“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进行置换比较, 更进一步体会云雾变化之快、变化之多, 朗读加深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 而且瞬息万变。是怎么变的?
生:由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变成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从四蹄生风的白马变成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山。
师:这里的“瞬息万变”可不可以换成前面的“变幻无常”?
生:不可以, “变幻无常”是指变化没有什么规律。
师:“瞬息万变”呢?“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都是表示变化, 但完全一样吗?“瞬”指什么?
生:一瞬间, 一眨眼。
师:“息”是呼吸, 一眨眼一呼吸云雾已经是“万变”了, 这说明庐山云雾变化非常快而且多。同样是变化, 但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能互换。
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很快?
生:刚刚是。
生:转眼间。
生: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读出变化速度的快。 (生齐读)
师:这段话写了庐山云雾的几次变化?
生:两次。
师:书上明明只写了两次, 为什么却说“万变”呢?
生:因为还有很多变化, 书上用省略号表示出来了。
师:透过省略号, 闭上眼你一定能看到很多云雾的变化。
师:一起来背一背这段吧。 (背诵略)
师:课文的第二、三段有相同的地方, 发现了吗?
生:都是先写云雾的特点, 再具体地去写。
师:这种结构叫做“总分”, 同学们在描写其他景物的时候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 并试着用上分号。
【点评】
语文教学教什么?当然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温度, 揣摩语言规律, 习得语言技巧, 提升语言质量。在这一片段教学中, 教师紧紧抓住“瞬息万变”, 以点带面, 形成以比较、朗读、想象为一体的训练综合体, 让学生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和多, 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之处。
《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 篇3
师: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流畅了。下面,老师想报几个句子让大家听写,可以吗?(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生听写,对照屏幕批改订正)
师: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听写这两句话?
生:因为这两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评析】在复习导入时,教者让学生听写了两句话,“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两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是第2、3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在听写两句话的过程中,不仅做到正确书写,也学会了关注文章的关键句,为后续教学触摸语言,深入浅出地交流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听写设计,不仅是一个复习环节,也暗合了本课的重点,接下来的教学也依此展开。
【教学片段二】
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勾画出相关词句,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
生:我从“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些词句中看出庐山云雾是瞬息万变的。
师:如果把这些词都换成“一会儿”好不好?自己读读看。
生:感觉不好。都换成“一会儿”读起来感觉一直在重复。
师:语文用词讲究变化,这些词语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表现得淋漓尽致!你能读出云雾的瞬息万变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只有这四种变化吗?
生:不止这四种变化。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省略号知道的。
生:我从瞬息万变的“万”字中看出来的。
师:还会有哪些变化呢?(出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 ,转眼间 ;明明,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
生:刚刚还是一只可爱的小绵羊,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串甜甜的棉花糖;明明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北极熊,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香喷喷的奶油蛋糕。
【评析】用“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这样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主阅读,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有了自己的感悟后,先试着和小组中的伙伴说一说,在和伙伴的合作交流中,思维在不断刷新、完善。正是因为有了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小组讨论为前提,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比喻、不同角度的观察等写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体验和探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反复揣摩文本的语言,用心体味文本的意蕴,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第2、3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先用一个中心句概括,再进行具体地描写。
师:你真会发现,这样的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生:作者想象很丰富,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作者正是用了巧妙的构段方式,再用形象的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得如此令人神往。请你也用总分的构段方式介绍一处景或一种事物,如果能用上一些比喻句就更棒了。(生练习仿写,交流点评)
【评析】《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无论在结构特点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教者抓住文中形象的比喻手法、总分的构段方式这些特点,从语言文字入手,由外及内,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模仿。学生感悟了文本的语言之美,领悟了文本的形式之美,再学以致用,就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学生练习了片段写作后,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也必不可少。教师如果能发挥教学智慧,抓住有效生成,再次对照文本,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加顺畅,更加灵动。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篇4
本课意境十分美好,在段落构成和语句表达上比较独到,非常值得学生模仿写作。
于是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概括的说说自己对庐山云雾的感受,然后以学生为中心,随着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句子为发射点,扩散到全文。在本课教学时,我加强了读中感悟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从哪些词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划出来,细细品,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能对课文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在读时就有地放矢了。
遗憾:积累时候,我没有注意指导孩子积累本课中变化较多,出现较多的比喻句。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篇5
一、导入
孩子们,还 记得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吗?那背一 背。这首诗让我们欣赏到了庐山瀑布的 雄伟、壮丽。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庐山,去欣赏它另一种闻名中外的景致————生齐读课题《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去庐山之前我们可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听好 啦!)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1)带拼音的词语,请小老师教读
(2)
去拼音的词语,齐读
孩子们的生字词掌握得真好,准备工作就绪,咱们出发吧!2.默读思考:庐山的云雾有 什么 特点?
生读
检查,师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三、精读感悟(来到庐山,放眼望去,眼前的庐山。。。)
(一)品读1自然段。
1、引读
庐山的景色十分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师 变幻无常的云雾更增添了
。
(1)从尤其这个词你体会出作者最喜欢庐山的什么景物?庐山的
云雾有 什么特别之处吗?(2)能读出庐山云雾的特别吗?
2、在这样的山上游玩、漫步会有什么杨的感觉啊?
3、读。
(二)品读2自然段。(这就是庐山,一座风景秀丽且云雾变幻无常得让人觉得神奇的山,庐山的云雾真有那么神奇吗?)
1.抽生读2自然段,其余生思考:这段具体写啦 庐山哪几种姿态的云雾?(1)生读(2)检查
生答
师简笔画
感受顺序(山头、山腰、山谷、山峰)
2.你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说说为什么喜欢? 形态————句子的描写————欣赏课件(1)读出你 的喜欢?
(2)庐山的云雾只有这些姿态吗,你 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后面还有什么,请模仿说 说。
3.庐山的云雾这么多这么美,真是--------啊!像这样概括了一段话内容的 句子就叫中心句。
4.读:师读中心句,生读后面的句子。(让 我们再用朗读,把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静态美展现出来吧!)
5.背(要不 要 把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留在你们的脑海中啊?)6.拓展:(课件)
(三)学3自然段(庐山的 云雾不仅而且它的瞬息万变更让人觉得神奇无比)自主合作学习指南
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勾画出来。瞬息万变的意思是?
悟:云雾都变成了什么?哪些词最能体现出云雾的“瞬息万变”? 品:通过朗读再现云雾的瞬息万变。
(四)学4自然段
好美的 庐山,让人 百看不言,可游山终须归,所以当 作者离开庐山时,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
!(1)齐读
(2)我听出来了,作者跟你们一样舍不得离开庐山,舍不得离开庐山的 云雾,这就叫!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啦 庐山,知道了庐山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更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
2.面对这样的庐山,这样的 庐山云雾,我不禁学着大诗人李白也吟诗一首《观庐山云雾》
板书设计:
14.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重点难点: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绒帽(rong)缠绕(chan rao)系 ji系鞋带xi关系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弥漫:(雾气)布满、充满。缠绕:环绕。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 奇丽 神奇 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庐山云雾:峰奇山秀茶弥香 篇7
北临长江、南接鄱阳湖的庐山,主峰高耸入云,海拔1474米,群峰挺秀,林木茂密,泉水密布,云蒸霞蔚。文人墨客争相咏叹此山日:“庐山秀美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十大名茶之一的“庐山云雾”正产于这座名山里,古人将庐山云雾称为“闻林茶”,宋朝时它又被奉为“贡茶”。到了明代,因庐山的茶树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腰间而得名“庐山云雾茶”,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庐山云雾茶是绿茶中的精品,其优点显而易见——绿润多毫,条纹秀丽,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几百年来,它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8个字而享有盛名。
好山好水育好茶
庐山云雾茶的主要产区在海拔800米以上,包括含鄱口、五老峰、汉阳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这里由于江湖水汽蒸腾而形成云雾,常年云海茫茫,一年中有雾的日子可达195天之多。由于这里升温比较迟缓,因此茶树萌发多在谷雨后,即4月下旬至5月初。又由于萌芽期正值雾日最多之时,因此造就了云雾茶的独特品质。尤其是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终日云雾不散,所产之茶为最佳。庐山山好、水好、茶也香,自古就有“峰奇山秀茶香”之说,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其滋味更加香醇可口。
好水出好茶,好茶多出在海拔高、温差大、空气湿润的环境中。庐山虽地处江南,但由于海拔高,冬季来临时经常产生“雨凇”和“雾凇”等现象,这种季节温差的变化和强紫外线的照射,恰利于茶树体内芳香物质的合成,从而奠定了高山出好茶的内在因素。所以,庐山云雾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芳香油类和多种维生素。加工好的“庐山云雾”,一芽一叶’色泽翠绿。浸泡出的茶汤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和浸出物,高香持久。
庐山种茶历史久远,相传始于晋代。据《庐山志》记载,在距今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佛教刚刚传入中国,当时庐山有梵宫寺院300多座,当时的僧人已经开始在庐山种植茶叶,据《庐山乃志》记载:“晋朝以来,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植。”当时,这里位于庐山汉阳峰下,叫做康王谷。在距今1000多年的唐代,被后人尊为茶圣的西江人士陆羽来到了这里,用这里的泉水烹煮茶汤,发现这儿的水用来煮茶,味道鲜香。后人在《茶经》中看到了他当时的记录,陆羽将天下评为二十水,其中庐山康王谷的泉水位居第一。名茶与好水相辅相成。庐山茶的品质,正是得益于庐山的自然环境和山间的泉水才越显高贵。而汉阳峰下这康王谷的水,却是因庐山中有了好茶才出名的。
相传,庐山云雾茶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来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他曾以自种之茶款待好友,常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到了唐代,庐山之茶已很出名了。“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中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麇林鹤是交游。”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庐山香炉峰下辟园植茶种药时写下的名句。峰奇、山秀、茶香——庐山云雾,是美景之外,大自然赐予人们的另一件珍贵礼物。
名茶结缘花果山
庐山之名来自民间传说,相传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7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来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这里“春山如梦,夏山如滴,秋山如醉,冬山如玉”,充满了神话色彩。关于云雾茶的身世,也有这么一段轻松有趣的传说,还和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美猴王孙悟空在花果山的时候,逍遥快活,每日仙桃、瓜果、美酒不断。有一天,他忽然想起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仙茶,于是一个筋斗翻上云霄,驾着五彩祥云向下一望,见九洲南国一片碧绿,仔细看时,竟是一片茶树。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经成熟结籽,可是孙悟空却不知该如何采种。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多情鸟,见到猴王后便唧唧喳喳地问他要干什么,孙悟空回答说:“我那花果山虽好,却遗憾没有茶树,想采摘一些茶籽带去,但不知如何能采得。”众鸟听后自告奋勇说:“不如我们来帮你采种吧。”于是它们展开双翅,来到南国茶园里,一只只衔了茶籽,朝美丽的花果山飞去。多情鸟们嘴里衔着茶籽,穿云层,越高山,过大河,一直不停地朝前飞去。谁知,飞过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的美妙景色把它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然情不自禁地唱起歌儿了。这么一来,其他鸟儿也就跟着唱和起来。结果,茶籽便从它们嘴里掉落了下来,一直掉进庐山群峰的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生长出一株株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了。
传说虽是传说,却也生动传达了人们对于庐山云雾的珍爱之情。朱德曾经写下一首性情豪放的诗来赞美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本世纪50年代以来,庐山雾茶得到了迅速发展,古老的茶山,日新月异。现有茶园5000余亩,分布在整个庐山的汉阳峰、五老峰、小天池、大天池、含鄱口、花径、天桥、修静庵、中安、捉马岭、海会寺、帅家、化城山、青山、通远、八仙庵、马尾水、高垄、威家、莲花洞、龙门沟、赛阳、碧云庵等地。其中尤以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因终日云雾不散,茶叶品质最好。
饮出庐山真面目
茶乃山之精髓所在,更是灵性的象征。透过云雾茶,我们也可以雾里看花,读出此地的种种文化特色来。
庐山云雾维系了一念茶禅相通的缘分,庐山云雾能够发扬光大,有赖于护山守寺的佛门弟子精心呵护、一脉传承。
庐山云雾还代表着庐山人热情坦率的待客之道,以及21世纪人们的健康理念。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文明办曾向全山人民发出倡议:全山干部职工和居民在旅游接待、家庭聚餐、朋友聚会的时候少劝酒,多饮茶,用文明健康的方式款待宾朋好友。庐山总工会也编印出《文明、科学、健康》手册,发放给每一位干部职工。庐山管理局领导率先垂范在生活、接待中不劝酒,多饮茶。同时,结合庐山特点将庐山云雾茶作为“一品饮”推荐给来山中旅游的中外友人。
事实证明,庐山云雾茶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怡神解泻、帮助消化、杀菌解毒、防止肠胃感染、增加抗坏血病等功能,并因此而一举扬名中外。自1971年开始,庐山云雾开始远销日本、德国、南朝鲜、美国、英国等地,深受各国消费者好评,成为常年供不应求的高档商品。“幸饮庐山云雾茶,更识庐山真面目”,这诗一般的赞誉,足以说明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
庐山云雾茶需在清明节前后开始采摘。清明之前所采的“明前茶”尤为珍贵。此时大地刚刚回暖,茶芽非常稚嫩。《庐山志》中廖雨《采茶谣》中记录了“明前茶”的采制:“常年采茶早,今年采茶迟。四月寒风吹,石圃云根冻,护香香一丝……”。采回的嫩芽必须在当天进行处理,要经过杀青、抖散、揉捻、理条、烘干等多道加工工序。茶农加工一公斤成茶,大约需要10万多个鲜嫩的芽头。同时,庐山云雾茶的制作方法,也在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发展而不断改进。鲜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长度为3厘米左右。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烘干等9道工序。
杀青在铁锅中进行,锅温160~180℃,投入鲜叶量为0.5公斤左右,时间约3~5分钟;杀青叶出锅后即行抖散,防止芽叶黄变。揉捻在圆簸箕内用双手回转滚揉,成条后,再行抖散。炒二青、理条和搓条均在锅中进行,边炒干,边成条,炒至茶叶八成干时,略加拣剔,即将茶叶握入手中,利用掌力将茶和相互摩擦,使芽叶中的茸毛坚起,白毫显露,这个过程,叫做提毫”。最后将茶叶烘干,待茶叶用手捻能成粉末,含水量达6%时下烘,稍经摊凉,装罐收藏。
庐山的云雾的教学设计 篇8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从而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老师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相机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领略庐山云雾的奇幻与美丽。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2)细细品读每个自然段,想想围绕中心句写了庐山哪些形态的云雾,可在相应的词句下做上记号。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通过你的朗读把庐山云雾的美表现出来。
2、生自读。
3、师生共同交流:
(1)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来说一说这两段分别是围绕着哪一句来写的?
出示这两段内容,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明白这两段都是按总分的方式来写的。
(2)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谁愿意把这段读给大家听一听,其它同学思考:这段具体写了哪些地方的云雾,各有怎样的姿态?(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或生可相机板画)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a: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你能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b:这么美的文字你想把它背出来吗?请你试一试,看看谁能先背出来?
c:总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采用总分的写作方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写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i
a: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还瞬息万变?你理解“瞬息万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b: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请同学们再读这一自然段,想想从这段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c:如果老师把同学们找出来的词改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你认为行不行?为什么?(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就不能让人体会到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之多。)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读出来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d: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看到的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这是作者根据眼前不断变化的云雾形态想象到的,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联想。)
e: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儿还有一个省略号,你明白这个省略号所表示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f: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它还会变成什么样?
g: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是瞬息万变的?
h:老师这收集了一组傍晚天边的云彩瞬息万变的图片,你能仿照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用上:“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这样的词语写一写吗?
三、学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理解“流连忘返”吗?可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2、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练习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
3、将课堂中的说话整理成文。
板书设计
山头 绒帽
庐山的云雾半山 玉带 千态姿态
山谷 大海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篇9
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
2.那么庐山云雾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
(板书:庐山云雾)
二、初步感知美
1.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
3.浅谈感受、朗读了庐山云雾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
教师随机板书
4.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三、品味美
(一)教学第三自然段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
(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1.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出示黑板,指名读
4.哪些地方体现了庐山云雾这一特点呢刚刚……转眼间
①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
5.指名读
6.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
7.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二)感受云雾的多情
1.过渡:这奇异的云雾,特别喜欢光临牯岭,一年365天,就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肌肤,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丰富的联想吗?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
2.生自由读
3.指名说联想(解决冉冉升起、团团相彻、浮游荡漾)
4.导说
是啊!这多情的云雾,怎能让住在岵岭的人感到单调呢?
他时而————时而————时而————时而————(仿照第三自然段)
5.齐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朗读将在场的所有老师带入这牯岭云雾之中?1`
(三)欣赏云海的多彩10`
犹如仙境的山镇古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瞧!这就是云海的两张画。
1.出示图画(根据第五自然段内容所画的二幅画)2`
你能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与每幅画对应的内容吗?指名读
第一幅每当雨过天晴……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第二幅特别是太阳……竞相开放
2.你喜欢哪个景观,就选读那个片段,再看看老师的画你认为与课文内容比起来哪儿还不够美的。
3.讨论交流
重点体会“俯瞰、万顷白云、绚丽动人、银涛要浪、斑斓”等词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对比读两个片段
四、深化美1`
1.读了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忍不住写了一首小诗配乐读诗风起如涛静如纱,来去浓稀各不同。青峰秀岭云中裹,恍若身在仙境中。
2.齐读
3.导读课题
《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 篇10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
2.导读
庐山的景色
,那里有,有,有,有,尤其是
,更给它
。先总体概括了作者对庐山的感受。
3.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4.此时此刻,仿佛你已经升上了云端,驾起了云雾,在天上行走,进入了仙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寻找“腾云驾雾”的感觉。
5指导朗读,试着背诵。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
2.自渎第二小节,这段话写了云雾有什么特点?找出中心句,用“
”画出。
3.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来进行描写的?(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运用了比喻、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云雾的不同姿态)是啊,庐山云雾真美!
4.小结:作者为了说明庐山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而后再从“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之间”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进行具体地描写,我们称这种构段 方式为“总----分”关系。
5.有感情地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
6.讨论学法:
出示: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三)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四)检查自学情况,讨论交流。
庐山的云雾一会儿时间就千变万化,一会儿一个样,“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刚刚还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瞬间就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赞美了庐山的云雾变化之快。
过度: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无数游人流连往返。
(五)齐读最后1自然段。
为什么庐山会让人流连往返呢?(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三、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诵
2.练习背诵
四、布置作业
《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 篇11
李集二小 熊太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云海的壮观,理解语言中的形象、生动和气势、教学准备:自制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庐山,欣赏云雾。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课件)你们看,这就是庐山!结束后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紧扣课题,理解课文
(一)感悟课文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飘过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伸手摸一摸,你身边流淌的是什么?你在哪?
(二)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我们都来到了庐山。请同学们睁开明亮的双眼,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描述这一自然段出现了哪几幅画?。
会读书的孩子会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
2、根据第二自然段内容,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
3、品评学生作品,畅谈所画云雾。(1)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呢?(比喻)
4、云雾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四种呢?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教师再添两种云雾的姿态,引导学生用书上的句型来描述)
5、找出本段中心句。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是本段中心句。(板书:千姿百态)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而且各不相同
6、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画——品——读)
(三)、讲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找出中心句。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本段中心句。(板书:瞬息万变)
2、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你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呢?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我们怎么读这几个词才能体现出云雾变化得快呢?指导朗读
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
3、庐山的云雾不仅变化得快而且变化得多,书上写出了哪些变化呢?
(“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一匹白马”、“一座冰山”)
四个“一”的意思一样吗?“一泻千里”是什么意思?
男女生比赛朗读云雾的第一个变化
指导学生朗读云雾的第二个变化
4、结合图片,师生一起朗读并试着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四)品味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咱们是在哪啊?(庐山)可惜啊咱们现在就要和庐山挥挥手说再见了,想走吗?为什么? 书上有个词也表达了这种感受?(流连忘返)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啊,真令人流连忘返。
释: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四、知识拓展
1、出示关于商城县猫耳峰的相关图片。
2、出示古诗: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 苏轼 《题西林壁》
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五、小结
《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 篇12
教材说明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
(3)巩固本课学过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1)多层次朗读感悟法,边读边入情入境地想象。
(2)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庐山云雾的热爱和赞美。
(3)加强中心句的训练,初步了解课文总分式写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总分结构写法。
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上课。
复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庐山的神奇之美,那么你们还记得一些词语朋友吗?同学们拿了本来听写。(复习听写生词:尤其增添千姿百态弥漫云遮雾罩流连忘返)同学们真棒,写得非常好!
一、导入课堂:
创设情境: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庐山,欣赏那里的云雾。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飘过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同学们,你们身边流淌的是什么?伸手摸一摸,你们摸到的是什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来到了庐山!齐读课题:《庐山的云雾》
二、课文赏析。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睁开明亮的大眼睛,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在庐山都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同姿态的云雾。
会读书的孩子,还会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咱们也来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看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开始吧。
师:孩子们,眼前出现画了没有?出现了几幅?第一幅画是的什么?第二幅呢?第三幅呢?那第四幅呢?谁来读一读:
生1,第一幅,(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什么样的云雾像绒帽?理解“笼罩”是什么意思呢?(借助动作进行理解);正因为这样笼罩着,所以比作白色的绒帽。这位同学说得很棒有演说家一样的口才。
生2,我们来看第二幅,(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读懂“缠绕”了吗?噢老师现在是大山(借助动作进行理解)“一条条的带子围在身上”;这就是缠绕。
为什么不比作皮带、腰带而比作玉带呢?(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因为云雾又轻、又白所以作者称它为玉带)。(出示玉带雾)是啊,青山葱翠,云雾洁白而温润,有着白玉般的光泽。作者看到这样的云雾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那一定是欣赏、喜欢的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
生3,第三幅(云雾弥漫山谷时,它象茫茫的大海;),弥漫、山谷的意思谁来说一下(你说得很棒弥漫就是充满整个山间的沟壑的意思),你们见过大海吗?给你怎样的感觉?(就是很大一望无际的意思)书上有一个词表达了“一望无际”的意思,是哪个词?(对是茫茫)我们就来看看这茫茫的云海(出示“云海图”),像海一样广阔,很有气势很磅礴,我们读出这种感受吧。来吧同学们读一读感受茫茫的云海。
生4,第四幅(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你听懂了什么叫“天幕”吗?从哪儿垂下来?上接着,下连着(),把(天)都遮住了。
2、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把书上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画,从中理解了文中词语的意思。你们真会读书,真了不起!
3、回过头来再次感受一下四种不同姿态的云雾: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云雾弥漫山谷,它是();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
4、作者在具体描写云雾的这四种姿态时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照:山头→半山→山谷→山峰)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的惟妙惟肖。
5、本段的第一句话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中千、百都不表示具体的数字,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庐山的云雾不仅有文中说的四种还有很多很多。这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我们把它叫做(中心句),把它画下来。同学们要特别关注这样的句子,它能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自然段的意思。这种结构叫做总分式结构。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庐山这种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心动,倘若有微风吹来,庐山的云雾便或聚或散、或浓或淡,更加神秘莫测。
请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呢?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可小组讨论。(文中是围绕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来写的)
这位同学找的真准刚刚学完就能运用,真了不起!
板书:瞬息万变。
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说云雾变化得(),变化得()。对,又多又快。
2、再默读这一段,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得快。
(“刚刚……转眼间……;明明是……又……”)让我们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真是迅速呀!
3、理解第一种变化谁来读一读。
“刚刚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一泻千里让你想到了什么?洪水江水、速度猛、快,快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吧?真的好美的境界,读文要有自已的想象。
4、用这样的方法再来读读第二种变化。
重读“冰山”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巨大,老师还可以这样读“…冰…山…”,这样,就让我们感受到冰山就越来越远了,这读书呀,就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小组内试读一下。
5、这段话末尾的省略号说明了云雾还会发生许多变化。
真的太美了,大家再次感受它的瞬息万变之美吧。(大屏幕)
学习第四自然段:
尽管我们不舍,我们留恋可是,我们就要这样和庐山说再见了,不想走、不愿意走。文中有一个词也表达了这种感受,是哪个词呢?(流连忘返)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把最后一段齐读一遍。读出依依不舍哟。
三、拓展延伸。
1、本文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先总的概括景物特点,然后分别描写。请同学们选取一处景物练习用总分式的结构写一段话,课后完成。老师这里有几个内容可供大家参考(播放课件):
(1)公园里的花可真多呀!……
(2)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3)走在大街上,喧闹声不绝于耳。…… ̄
2、同学们我们就以“流连忘返”来告别这节课吧。
下课!同学们再见。
《庐山的云雾》教案 篇13
二 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课文中有很多生词,王老师把他们摘录下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
2、检查读文:生词宝宝回到了文章妈妈的怀抱里,同学们还认识他们吗?指四名同学起来读课文。
三 赏析课文:
(一)作者游完庐山后,在最后一段写道:
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释:“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作者游览庐山十分留恋那儿的景色,都忘记回去了。庐山到底有什么景色呢?作者最喜欢什么?
学生回答
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尤其)
作者为什么最喜欢游览云雾缭绕的庐山呢?
生答后,出示画面。
师:在庐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此时此刻游人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了祥云,行走于天空中,进入了仙境。让我们体会一下这种云中游走的感觉吧!
指导朗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
(二)作者游览云雾中的庐山,感觉像神仙一样。那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各段围绕那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回答,指导中心句的作用,整段文字便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三)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出示文段
2、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美 奇丽 神奇 美不胜收 ……)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描写出来的呢?(比喻)有几个比喻句?各把云雾比作什么?
4、你能想象庐山的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形态吗?请你仿照作者的方法,用美妙的文字描绘出你想象到的各种姿态的云雾。
例如:漂浮在山腰下的云雾像是。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
王老师非常喜欢。配音乐范读。
从山顶到山谷,从上到下,庐山上千姿百态的云雾缭绕,这是多么神奇美丽的境界啊!指读。
当你置身其中,似神仙飘飘悠悠,正是因为有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指读。
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啊,我们都爱你!齐读。
6、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把它变为我们自己的?
出示填空,师生合作。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还瞬息万变呢。“瞬息”是什么意思?(眨眼、呼吸)“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变化又快又多)
2、庐山的云雾在一眨眼、一呼吸的工夫中,就出现很多很多的变化,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
学生读出后出示文段。
3、那些词语体现了云雾变化之快?
4、使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分别把云雾比作什么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5、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庐山的云雾还可以变成什么?
6、瞬息万变的庐山的云雾,这景致多么奇异,让王老师惊叹不已。配乐范读。
你肯定也惊叹于庐山的云雾吧!指读。
这变化又快又多的庐山云雾太神奇了,太壮观了。相信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齐读。
7、这段文字写得太美了,看提示背一背。出示填空。
四 总结全文
1、游览至此,我们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板书:流连忘返
2、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云雾写出这么多姿态,写出这么多变化?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的云雾写得这样美呢?
(认真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
3、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下,学完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 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词语。
3、搜集有关庐山的诗句。
4、仿照2、3段描写一处景色。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最爱云雾 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推荐阅读:
《庐山的云雾》的语文教学反思07-01
三年级课文《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0-22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07-07
庐山的云雾评课稿11-24
庐山云雾茶08-06
五里云雾-五里云雾的故事-五里云雾的寓意-五里云雾的意思09-11
人教第十册《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07-29
云雾缭绕的诗句11-06
《拨开心中的云雾》中考作文09-23
关于云雾贡茶的生产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