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见月明作文

2024-05-12

拨开云雾见月明作文(通用8篇)

拨开云雾见月明作文 篇1

拨开“云雾”方能“见月明”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小学语文课堂。以计算机、Internet网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随之以人们不可抗拒的力量进入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化学习逐渐地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站在新旧教材、新旧观念的交叉点上,面对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化教学,一线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努力地将语文课堂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然而,有些教师教学理念还不够成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滥用现代信息技术,结果弄巧成拙,使得语文的教学真谛笼罩在信息技术的厚重“云雾”之下。学生永难见的真正的“月明”。

误区一:尸祝越俎而代庖

一教师执教《桂林山水》,在理解“连绵不断”一词教学时,他是这样组织的。

师:“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图。(多媒体课件显示图片:连绵不断的桂林山水画卷)

师:这就是“连绵不断”的桂林画卷。懂了吗?

生:懂了。

现代教学媒体对语文学习而言,它能将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的形象,从而降低了课文理解的难度。但是,本案例中的教师片面强调形象直观,泛滥地运用动、静态图像,完全脱离了文本,使语文课成了电视课。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但也转移了。学生只在思考“懂”或“不懂”,这样既造成了学生抽象思维的惰性,又堵塞了学生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不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对 策: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言本身是个多层面、立体式的信息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怎样改革,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书是读懂的,不是教师讲懂的,更不是精彩的课件看懂的。在阅读教学中,无论多美的图像、音乐,都无法取代学生对语言艺术的领悟。所以,我们应该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理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要让朗读的时间都被课件给挤占了。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所表现的情境,可以适时地配上音乐和画面,让多媒体成为配合学生朗读、理解课文的辅助手段。

误区二:渐花乱欲迷人眼

一教师执教《葡萄沟》,他让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寻葡萄干制作工艺,还设计了画葡萄、品葡萄的教学环节。

将网络的使用融合于学科教学当中,让网络为学科教学服务,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界专家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初衷。然而,本案例中的教师在教学中醉心于网络的指导,忽略了学生对语文本身的理解,还美其名曰“进行学科整合”,整堂课因角色定位错误,技术应用不合理而支离破碎,有意无意间,语文课上成了信息技术课、活动课。

对 策:想肥人田,先壮己园

信息技术走进学科教学,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语文姓‘语’, 语文课应有语文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身,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让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展开想象、激发创造的内容,凭借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正可谓是“想肥人田,先壮己园”。

误区三:放任自流待自生

一教师执教李白的《赠汪伦》时,提出一个要求:自己上网研究有关李白与《赠汪伦》这首诗的内容,研究好了,我们再来讨论。结果一节课结束了,学生还没研究好。教师宣布:下节课继续研究。

网络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资源是开放的,教学工具是开放的,研究方向是开放的,交流评价也是开放的,网络的出现为我们真正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形式。在这样的课堂中,如何做到收放有余?本案例中的这位教师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可是,他只放不收,学生莫名其妙地研究,稀里糊涂地上网,漫无边际地讨论,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极差。

对 策:循序渐进,收放自如

网络教学中应把握放与收的尺度,教师在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和探究的同时,要善于扮演好六种角色:问题情境设计者(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富有挑战性、有研究价值的任务)、资料线索提供者(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上网)、合作分工指导者(合理安排组内分工,提高学习效率)、探究过程促进者(使学生不偏离学习的初始目标,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交流反馈组织者(使交流有正确的方向)、成果评价参与者(使学生学有所获,思想得到升华)。只有这样,课堂才是健康的、有效的。

信息技术,是语文课堂的清新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形、声、光、色等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如果不论轻重缓急,也不论所授课程的内容,只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不是把信息技术用在该用的地方,往往只能“画蛇添足”,而非“锦上添花”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更是如此。教师只有真正地根据学生与文本的特点,精心、恰当地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才能拨开信息技术的使用“云雾”,使学生读有所悟,练有所得,学有所获,才能见得语文真正的“月明”,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艺术殿堂。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兰溪市登胜中心小学)

拨开云雾见月明作文 篇2

一、把握习作重点

无论是活动还是叙事, 都离不开人物, 都离不开人物描写。人物描写主要是神态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 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 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因此, 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 展示人物精神面貌, 把人物写“活”的主要手段。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 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 见其人”的作用。

神态描写

神态是通过肖像描写即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 具体地说:通过外貌描写, 使得人物的形象更丰满, 使得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外观化。可以说, 神态描写是肖像描写与心理描写的综合描写。

心理描写

心理是人物内心的活动, 是无声的语言。心理主要包含内心想法、内心感受、思想感情。人物内心感受, 即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人物思想感情, 即爱、恨、同情、思念。在写人的文章中, 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 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 突出中心思想。

当然让学生面对如此庞大的活动或叙事场景, 如果不注重观察、叙述重点的话, 初学习作的小学生肯定而且很容易被迷惑或不知所措。因此, 必须指导习作者透过层层迷雾从本质上把握活动叙事的主线———人物动作。

二、措施

第一步动作观察与分解 (本文以指导活动描写———打乒乓球为例)

首先, 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

有一位作家说过, 最难的不是写动作, 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 从动作中写出人来。一个人做事的时候, 会有许多动作。但不可能或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 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来写。笔者认为通过交流锁定基本动作, 如《打乒乓球》准备姿势———发球———接球。

其次, 要写准确

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 只有通过那些有特色, 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 才能把人写“活”。笔者认为通过实战演练掌握动作流程, 如《打乒乓球》左手拿球, 右手握住球拍———球往上一抛, 发了一个高球———球拍稍微一斜, 快速来一个抽球……

第二步深入观察人物, 还原精彩场面

在发生动作之时的神态变化

人物在实施动作的时候, 都会表现出种种神态。因此在描写动作过程中, 恰当地加入人物神态, 如面容、手势、身势、腿势, 这样可以更能有效地刻画出人物, 甚至还能做到传神的效果。如《打乒乓球》接发球时双方用什么样的眼神、眉头等。

在发生动作之时的语言

语言分两种:一是话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 二是声音。人物在实施动作的时候, 都会用语言表达出种种心声。如《打乒乓球》中接发球双方在接发球之前、之中、之后的“说”或“嘿、呀、啊、哎呀、唉……”。当然语言描写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 要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二是一定要符合当时的情景;三是用语文明。

在发生动作之时的心理

人是运动的。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眼见的人物外在的运动, 如动作、语言、神态变化, 却忽视了与外在运动相协调的人物内在的心理运动, 即内心想法、内心感受、思想情感, 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让人总感觉是苍白的。在活动与故事中适当地进行人物心理描写, 都能产生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打乒乓球》接发球时双方有没有内心想法与内心感受?假若能做到心理描写与神态外貌变化描写联合描写的话, 那么其效果是把文章中的人物“活”化了。

第三步“人”物多样化, 为习作锦上添花

拨开云雾见月明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

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这一特点决定了它课时少,不被学生、家长重视的命运。如何克服时间紧、头绪多等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搞好复习,从而顺利通过测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两年的学业水平测试摸索,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方为有效的复习策略。

一、正确认识学业水平测试,树立必胜信心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业水平测试是全面检查和认定学生是否达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而且还有利于学校的素质教育和高中其他新课程的实施,还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校、教师应该统一认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业水平测试,帮助学生树立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信心,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争取优异的成绩。

二、仔细研读教学大纲和测试说明,明确复习目标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课标为依据,测试在内容上对学生提出了A、B、C三类不同的要求,A.对应于了解水平与模仿水平。B.对应于理解水平与独立操作水平。C.对应于迁移应用水平与熟练操作水平。这也反映出了学业水平测试仍然是注重考查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卷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总分为100分,其中必修占70%,选修占30%,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7:2:1。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应认真领会《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说明》中的知识内容考查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明确复习目标,从而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切实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应用和基本操作的掌握,不要盲目加深和扩展知识点的难度。

三、合格安排复习时间,认真制订复习计划

学考实施以后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到教学任务变紧了,如何控制好新课的授课时间与给会考复习的预留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选修模块占30分,对软件的使用要求难度不高,所以我将选修课的授课时间压缩为4个月,保证2个月的会考复习的时间。

要根据考试大纲和学生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要重视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不能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二要把握知识间的联系,灵活应用知识,学会运用一个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或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做好每个章节、每个小节知识点的梳理工作,要进行分类归纳,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编制相应的复习试卷。题目要有针对性,避免重复,又要做面面俱到、疏而不漏,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最后再把所有的知识点融合起来进行模拟测试。

四、加强日常教学工作,创设高效课堂

要使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就不能只注重复习阶段,关键还是在于日常教学。如果平时的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学生对知识点的结构把握较好,不是“熊瞎子掰苞米”学一课忘一课的话,那么复习起来既简单又高效。通常我们对理性认识的遗忘速度比對感性认识的遗忘速度要快得多。信息技术又是一门要求动手能力极高的学科,所以要注重日常教学。

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做详细的分析,合理安排教学步骤,课堂任务要分配得恰到好处,这样的课堂紧张、有序、高效;其次,通过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次教学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寓教于乐;最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以及知识的掌握,及时做好评价工作。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五、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力保顺利通过

虽然学考只是一个检测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基础性考试,难度不大,但学生基础的差异性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信息技术课程中更是如此,每个班中都有一些“危险”对象,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教师应通过课堂观察和测试成绩,寻找需要补习的学生,在考前两周,安排3节有针对性的辅导课,强调基础、讲练结合,争取最大的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不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考查学生水平的一种手段,它更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教学与水平测试相辅相成,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复习也值得大家共同探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丁婧,李艺.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试题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八中学)

拨开云雾见月明作文 篇4

一翻开《培根随笔》,我就被书中含义深刻而又不乏幽默诙谐的语句吸引住了。我仿佛在与那位四百多年前的哲学家面对面交谈,他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个困惑,告诉我怎样面对逆境,怎样为人处世,怎样把握时机,怎样培养好习惯,怎样克制愤怒„„我在这次谈话中豁然开朗,就好像原先我的面前是一层又一层厚厚的云雾,他引领着我慢慢拨开云雾,看到了久违的阳光。对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美:对于美,大多数人看重外貌的美,而不是性格的美。可那样的美,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是夏天的果子,容易腐烂,不能持久”。真正的美应该是心灵的美,即美德。“美德好比是珍贵的宝石,只需要用普通材料镶嵌。”一个普通人拥有了美德,那么他彬彬有礼的举止、为他人着想的行为同样能赢得别人的欢迎与赞赏,所表现出来的气度丝毫不比那些容貌出众的人逊色,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甚至千里之外的人,因为美德所散发的芳香越远越浓,他们的人生也会焕发出无限的光彩。并且“有德之人美貌常驻”。逆境: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当许多挫折轮番向你进攻时便是身处逆境了。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同样如此,在学校里跟朋友闹翻,心情极差地回到家把这事告诉父母却没有得到他们的安慰,第二天考试又没发挥好,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似乎有连环效应。若是不想办法冲破逆境,情况就会愈加糟糕。这当然是极其困难的,需要一个人的勇敢、执着特别是智慧,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但无论怎样都不能绝望,要知道“在顺境中不无许多忧虑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逆境中也不无种种的安慰和希望”。在最绝望的时候想想别人曾经对你的鼓励和赞许,想想生命中一个个温馨快乐的时刻,你的内心会升腾起一股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要是奇迹主宰自然,它们多半是在逆境中出现的”,“一帆风顺固然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更令人钦佩”。不如把顺境当作上天的恩赐,把逆境当作提升自我的考验。

谈吐:与人交往时掌握说话的技巧十分重要。谈吐文明是基本准则,此外还要把握适当的时间,语言温和中肯,富于变化,让人有所得益。最需要注意的是,“谈话应该像田野一样广阔,不应该直通人家的家门口”。随便议论别人不可取,“慎言胜于雄辩”。说话也是一门艺术,既要让人听着舒心,又不至于太违心,确实不易。

好运:当一个人获得巨大的成功时,总会有人羡慕地说:“啊呀,他的运气真好!”不错,运气中确实包含着很多偶然因素,可“一个人的运气究竟如何,还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一个人若是不付出努力,妄想不劳而获,怎么会有好运从天而降呢?幸运女神从来不眷顾自私而懒惰的人。顶多也只是像“守株待兔”中的那人一样,碰巧交到了一次好运,还仅仅是一只兔子。“运气所走的路,就像天上的银河一样,有大群小群无数小星星聚合在一起,你看不清其中任何一颗小星星,但是它们聚合在一起放射光芒。”这些小星星,就是很难让人察觉的美德、才能或习惯。它们往往能给人带来好运。

很少有一本书在我读完后会有豁然开朗之感,而《培根随笔》带给了我这一特殊的感受。如果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知心朋友,在心灵的交流中能获得思想的升华,那么《培根随笔》无疑是我最好的朋友。

拨开云雾见月明作文 篇5

1. 培养计算兴趣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巧学活用, 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于学, 乐于做,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开火车、对口令、夺红旗、接力赛、抢答等.我还经常利用数学家的故事, 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 既能增添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 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爱好和兴趣.

2. 注重算理和法则的理解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如果不懂算理, 光靠机械训练, 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 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必须让学生准确理解算理并掌握计算法则, 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循“理”入“法”, 以“理”得“法”, 以此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例如, 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时, 学生理解法则中“只把分子相加减”感到困难, 所以, 我在教学时, 分别把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平均分成4份, 其中一个圆取1份, 用红色表示, 也就是41, 另一个取2份, 用黄色表示, 也就是42.上课时通过投影演示, 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1个14加上2个14是多少?学生通过观察, 明白了14+24分母没有变 (也就是合在一起, 还是将圆平均分成4份) , 只是所取的份数变成了原来所取份数的和, 也就是两个分子相加, 这样通过演示, 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 只把分子相加的道理了.

另外, 许多计算法则过于冗长, 学生记忆非常困难, 我常将此编为朗朗上口的儿歌, 加深学生的记忆, 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时, 我总结归纳了这样一首儿歌:整数除法高位起, 除数几位看几位, 这位不够看下位, 除到哪位商哪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 不够商一0占位.这样精辟的总结, 学生定能牢记心中.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小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教学中, 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课, 积极思考, 独立完成作业, 养成自觉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除此之外, 还要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 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 二对竖式, 三对计算, 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 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 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想一想, 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 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 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 就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4. 注重学生口算基本功训练, 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一名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一定意义上是口算能力的反映.在口算的过程中, 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 合理进行口算训练, 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力和思维的发展, 因此, 就要重视口算的培养, 加强口算的训练.我认为应注重训练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让每一名学生必须达到脱口而出, 这是所有计算的基础.另外, 每一教学阶段的口算训练要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 坚持每天定时定量地练习, 切实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5.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 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技巧

北师大版的教材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但我认为, 算法多样化只是思维呈现的一种方式,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交流和反思, 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 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 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 寻求最为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例如:在教学16+71时, 我开始要求学生写全过程, 最后, 总结规律, 直接写结果, 即分母互质, 分子是1的分数相加, 和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 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这样, 就较好地提高了计算的速度.

拨开云雾见真意 篇6

一、探讨初至贾府众人对待黛玉的态度

我问:“林黛玉在‘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的情况下,与父亲洒泪而别,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初至贾府,贾府众人对林黛玉好不好?”

有的学生说好,有的说不好。我请他们用文中事实证明自己观点。一学生回答:“林黛玉无可奈何投奔贾府,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可见贾府对她不甚欢迎。”学生马上反驳:“贾府作为豪门大族,正门一般为迎接皇亲国戚而开,让林黛玉走角门是封建礼法的需要,并非是冷落她。”

我肯定了后者的意见,再次点拨:“贾府众人对林黛玉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例如作为贾府硕果仅存的贾母对宝玉与黛玉都很怜爱,但有没有什么区别?”

一位学生回答:“有,宝玉的丫环明显比黛玉多。”下面的学生群起而攻之:“不对,那是因为黛玉初来乍到。”

于是我再次提示:“黛玉为少年孤女,又是贾母唯一的外孙女儿,所以黛玉的到来,引起了贾府上下高度的重视。老祖宗亲临迎接,且一见就‘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地疼着。但要注意贾母对黛玉的称呼,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

学生立即寻章摘句,从文中第二段找出“今日远客才来”,第十二段找出“你是客,原应该如此坐的”,第十四段“外客未见”,由此可见贾母还是有内外之分的。

我趁热打铁,补充说:“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贾母尽管宝贝儿似的疼黛玉,但在她心目中还是内外有别的,几次唤‘客的称呼使初来乍到的黛玉有寄人篱下之感。假如母亲尚在,又或仅仅是来串串门,倒觉热情,可如今托付外祖母教养,心中难免凄凉。况且贾母为一家之主,她的态度直接影响全府中人。”

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之下,学生循着思路自己概括。

一生说:“凤姐虽对黛玉刻意逢迎,赞其标致‘不像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好像只有贾家人才配有如此漂亮,嫡与不嫡的区别明显带见外之意,特别是她的关照‘在这儿不要想家,实际是告诉黛玉‘这儿不是你的家。”

一生又说:“大舅舅身上不舒服,二舅舅又斋戒去了,都没有见黛玉。其实,有人没会因伤心而不见亲人?斋戒哪天不可以?二舅又是否真的不在家?书中其实暗示着她对两个舅舅而言并不是非见不可的人物,贾府只是收留她。两个舅舅的敷衍冷落之意显而易见.”

一生补充:“王夫人除让座外,只关照黛玉一件事,千万不要沾惹宝玉。黛玉从此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宝玉敬而远之,造成他们今后的误会。”

关于宝玉对黛玉的态度这一点大家不好把握,于是我发问:“宝黛会面的高潮在哪里?”

学生齐说“摔玉”,于是引导学生思考:“这狠命摔玉表明了贾宝玉怎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学生沉默着咀嚼体会,一人站起来说:“宝玉说‘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可见他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摔玉也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喜怒形于色也表现了他性格的率真,与王熙凤相比更显出他的可爱。”

我肯定了他的回答,也阐释了自己的感悟:“这块玉是身份的象征,砸玉表明他愿为黛玉舍弃它,这一情节凸显了黛玉在宝玉心中圣洁的形象,同时也开启了两人感情发展过程中屡次砸玉明志的先河。但这件事也给黛玉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打击,自己身无金玉,而后薛宝钗一进贾府就带来了大大的金项圈,为她和宝玉的爱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板书如下:

贾府上下态度:贾母:怜多于亲

凤姐:赞而见外

两舅舅:敷衍冷落

王夫人:虚礼警戒

宝玉:心有灵犀,伤其无玉

总结黛玉进入贾府后的处境:丧母别父,缺少慈爱

贾府虽好,内外有别

寄人篱下,处处小心

身无金玉,难续前缘

二、从语言行为分析黛玉性格心理

我问:“文中是如何刻画黛玉形象的?对黛玉的描写共有几次?角度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学生们综合归纳,得出:

1.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睛看)

众人观:言谈不俗,体弱多病

凤姐见:标致人物,气派不凡

宝玉看:美丽多情,聪明灵秀,

多愁善感,体态娇弱

2.正面描写(言行举止)

自我告诫 言行谨慎

拜见祖母 不敢失礼

会见姐妹 抢先行礼

会见凤姐 两次行礼

谢绝赐饭 礼节周全

度量让座 小心谨慎

漱口喝茶 入乡随俗

意未全尽,我补充说:“黛玉的言行举止赢得了众人的青睐,这得益于她聪慧灵秀、便言令齿、心思缜密的深厚内功外,还源于她孤身进贾府的行动准则‘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既便如此,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她能否做到面面俱到,处处皆圆呢?”

学生立刻回答:“不能。”一学生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黛玉尽管小心谨慎,还是在疼爱她的外祖母面前有关于是否读过书这个问题的辞令失当。当黛玉问姐妹们读何书时,信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贾母即说:‘读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言辞中隐隐透着对黛玉的不快。留心在意的黛玉当然铭记教训,努力寻找机会,讨贾母的欢心,于是,同样的问题在宝玉与在贾母面前的回答形成了强烈对比‘不曾读,些许认得几个字,前后不一的言辞写尽了黛玉的便言令齿,聪明伶俐。”

一生继续补充:“对于贾宝玉是否‘有玉的问题,黛玉忖度而答‘我没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简洁明了的回答流露出了黛玉对这位表哥的崇敬和羡慕之情,不料却引发了宝玉摔玉的痴狂病,弄得上下皆惊,初至贾府的黛玉也尴尬不已。”

我肯定了他们的见解:“黛玉讲话虽处处留心,谨防冒犯却又时出乱子,典型而又真实的体现了黛玉纯真娇憨的个性,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可见,黛玉的个性并非我们一贯误以为的心眼狭小、尖酸刻薄,相反她却是个便言令齿、机灵有心、惹人怜爱、秀外慧中、娴于辞令的大家闺秀。而在这一回中,初见亲友的种种言行被作者写得丝丝入扣烛幽洞微,凸显出一个谨守礼度、聪慧灵秀、孤高纯洁的封建贵族少女的形象,与凤姐的泼辣放纵以及宝玉的无拘无束形成鲜明对比。从此,黛玉便走进了这个陌生的环境,以亦主亦客的身份在贾府中开始了别样生活。”

三、探究宝黛悲剧之根源

我再让学生思考:“《林》通过描写宝黛初会揭开了宝玉与黛玉爱情悲剧的序幕。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宝玉见到黛玉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学生齐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我追问:“从未见过黛玉的宝玉为何说出这句话?”

一生抢答:“这是他们前世的木石前盟姻缘延续到今日的照应。”

我追问:“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呢?”

一生说:“也可能是把宝玉为拉近之间的关系,正如我们男生有时为引起女生的注意而故意搭讪一样。”

下面学生齐笑,我充分肯定了他的回答:“对,黛玉的灵秀气,书卷气,孤傲气正契合宝玉梦中情人的理想与标准,他心中所思所想正是这样一个人物,所以一见面就产生了所谓的心灵感应。其实,两人不但在气质上,在思想上,情趣上也都契合,同样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都读过不少禁书,黛玉从不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之路。但如果从封建家族择媳标准来看,黛玉虽满腹才情、聪明绝顶却是不合格的。相反,薛宝钗却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一致称赞,于是悲剧就产生了。

【总结】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是一部女性的赞歌,对女性的美丽和才华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赞颂;又是一部女性的挽歌,沉痛描述了众多女儿的悲剧,“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无论是礼赞还是哀悼,黛玉都是最集中、最深刻的传达了作者感情的女性典型。《林》这一节初步点染出一个机灵有心、美慧病弱、孤高纯洁的封建贵族少女的性格底色,展现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豪门大宅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为后文描写她孤标傲世的典型形象和“魂归离恨天”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教学后记】这是08年我的一场校内公开课的教授实录,开课后好评甚多。现在回想起当时设计教案时颇费苦心:如何让阅历尚浅、学识不深的高中学生对蕴含丰富的《红楼梦》感兴趣,恐怕不是一件易事。那么我首先通过自己对经典的细读收获对文本的情绪和感悟,体会出人物不经意的语言中隐藏的真实情感,被人忽略的故事后沉淀的审美意蕴,然后作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领学生细读文本,在共同赏读过程中,人物的情感意义、审美价值、形象魅力都得到彻底呈现,从而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素养。

拨开云雾见太阳 篇7

教师在“生动课堂”建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误区,如缺少目标意识、课堂管理不当、否定教师的主体地位等,剖析这些误区,有助于真正理解和建构“生动课堂”,而真正的生动课堂往往氛围是民主的、内容是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多样的。

【关键词】

生动 误区 策略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生动与否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以及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构建生动的语文课堂,是所有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生动课堂的意义

生动的课堂应该是本真的课堂,是学生担当主体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行最大限度的思维训练,给予尽可能多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得到多种能力的培养。生动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灵动、展现自我,学生在这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由抒发独特的见解;生动的课堂,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和分享,从中得到启迪、寻求到帮助,同时,自然也能得到老师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疑惑的解答。

二、构建“生动课堂”的策略

真正的生动课堂是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是有序的动,并且是有效的动,在走出构建生动课堂中的误区后,我们才能真正致力于有效而生动的课堂的策略研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课堂氛围的民主化

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往往是乐于回答、勇于积极思考的。笔者以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构建生动课堂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能够及时的与老师进行互动,首先要让他们感觉轻松,没有顾虑,心情舒畅。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思维活跃的两个条件是自由、安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乐于表达。

在平时的教学中,哪怕学生回答不是很理想,或者是错误的,我也不会去严厉的指责他,而是给他一个微笑,并试着引导,鼓励,尽可能不去抹杀孩子们的话语权,让他们敢于说,愿意说。因为我深知,一句呵斥,一副板着的面孔,会让本就害怕表达的孩子更加恐惧,愈加不敢发言;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可能让不会回答的胆怯的孩子有了继续思考的勇气,有了下次敢于表达的欲望。所以,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民主的氛围,让他们想说,敢说,乐说,生动的课堂才有可能实现,因为一个人的独角戏成就不了生动课堂,几个人的表演也不可能造就有效课堂,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才是课堂的本真,才能让课堂真正生动起来。

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内容丰富,除了教科书之外,很多内容都可作为语文这门课程教学的外延。纯粹的教科书上知识学习的课堂无疑是枯燥的,只有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课堂才会展现语文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语文,而不觉得语文教学的寡淡无味。比如,最近在讲短文《黄鹤楼》练习的时候,其中有一道题是要求写黄鹤楼的诗,学生都知道小学时读过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此时,我就引申开来,谈到现在是去扬州的好时机,说起广陵与扬州的关系,还问到题目中“之”的意思。虽然题目本身很简单,但是我没有就题论题,而由此拓展开来,在联系生活的同时,既让学生知识面得到一定的扩展,同时又能温故而知新,学生很认真的听,很积极地参与,何乐而不为呢?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则试图让学生通过回忆、联系生活中自己的父亲的背影,去感受、体悟父爱,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把生活与教材内容的很好融合,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更加容易,品读也更加到位。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不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语文教师无需拘泥于课本,完全可以撷取生活中的多彩生活片段,融入我们的语文课堂,让语文的学习也充满春的生机、夏的气息,让语文课堂亦如生活般缤纷多彩。

3.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

讲台亦如舞台,展现着老师的魅力,每天如一的教学方式难免让学生感到乏味,让学生也产生听课的倦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的变换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教学呈现百花齐放,呈现多样化,那么构建生动课堂将不是渴望而不可及的遥远神话。比如,今天,吟诵富有灵动的诗歌,感受诗人在山水间的旷达与豪迈,欣赏祖国山川的娇美与奇妙;明天,品读富有哲理、充满智慧的人生故事,体会母子、父女之间最为纯粹的亲情之爱;后天,赏析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充满离奇故事的小说。或者,今天演课本剧,明天进行调查研究,后天开展演讲比赛。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学生每天都充满着期待,每节课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获得不一样的收获,何愁学生不爱上你的语文?不爱上你的语文课?你的课堂何愁不生动?

记得在学习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我就安排了一节课,让每个小组自选一个章节,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的兴趣顿时被调动起来,很是起劲。其中有一个小组因为准备不充分,演的不是很到位,组长要求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我答应了。可见,这样的活动,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乐于参与。通过表演,学生对于名著里面的内容更加的熟悉了,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而在学习《荷》专题时,我尝试了让学生同样以小组的形式,自选一首诗来自制课件,让学生他们自己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跟其他同学分享他们对那首诗的赏析,教师在他们分析过后进行点评和补充,课后再自制一张关于荷的手抄报。这样的多形式的方式来进行语文的学习,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倾听者,不再是纯粹的死记硬背,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并且多方能力的调动,让他们学的更多,学的更活。

生动的课堂是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默契的配合,是课堂教学有序而有效地活动,同时也更应该是具有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它不是简单问题的简单互答,表面闹腾,它往往还要去进行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的探究,去更深层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探究者最终真正感觉到有质的收获和能够体验成功的满足。

生动的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与老师思维碰撞的场所,是分享老师与同学的激情智慧的圣地。让我们走出构建生动课堂中的误区,探索更多更新的有效的策略;让我们拨开误区这层云雾,早日见到灿烂的太阳,实现真正的生动课堂;让所有学习语文的学生脸上不再布满阴霾,取而代之的是洋溢着幸福的灿烂笑容。

【参考文献】

【1】史洁莹,邹秀敏.课堂组织技能 变化技能.人民教育出版社

拨开云雾见日出,指点迷津重起航 篇8

关键词:案例;学困生; 制定 ; 学习规划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形式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而是变得更加开放、更加灵活。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来获得知识,丰富自己。信息量的加大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化,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对所学的知识没有一个合理地规划。

面对大量地知识信息,有些学生茫然而没有头绪,不知道应该怎样学、怎样记,大脑变得如一团乱麻。什么都学了,什么都记了,结果又好像什么都没学、什么都没记住。渐渐地,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最后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如此恶性循环,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这些没有找到学习头绪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为他们制定完整、合理的学习计划,使他们打消茫然心理,有条不紊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典型案例

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有很多学生非常爱学习,但是却又不知道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他们面对繁杂的知识毫无头绪,结果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率,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小丹是一名性格内向的学生。她非常热爱学习,下课后,同学们经常可以看到她抱着书本认真看书的身影,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般,有些调皮的学生有时还在背后偷偷叫她“书呆子”。

面对这些同学之间的玩笑话,小丹总是一笑置之,她相信只要认真学习,自己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

但是有一天,小丹突然神情沮丧地找到我,十分委屈地说道:“方老师,这次测验我的成绩下降了。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成绩为什么总是不好呢?方老师,你说我是不是真的就是‘书呆子’呢?

听了小丹的话,我感到很惊讶,于是急忙为小丹打消这个念头。我说道:“小丹怎么会是‘书呆子’呢?你是一个非常努力、非常用功的学生。对于这一点,我们每位老师都非常认同你,其他同学也都一样,大家都很尊重你,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小丹更加委屈了,说道:“方老师,我已经很认真地学习了,我每天都看很多的书,可是一到考试就一团糟。知识量太大了,怎么也记不住,好多我看了的知识不考,我没看的却偏偏考上了。”

听了小丹的话,我大概明白了一点原因,于是说道:“小丹,你的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并不是你读的书不够多,或者说你就是‘书呆子’。你应该深刻地分析最基本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找到对策啊。”

于是,小丹便开始讲述她的学习量:“我每天都看很多复习资料,做很多练习题,而且为了增加阅读量,我还会看大量地课外书,可是总是感觉记不清楚,有好多知识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学、怎么记。”

我又问道:“你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你是怎样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样的,你对自己的学习规划是什么呢?”

听了我的话,小丹沉默了。她开始努力回想自己的学习过程,想要从中找到满意的答案,但答案似乎是令她失望的。因为我看到小丹的眼神从快乐到悲伤、从充满希望到渐渐失落。最后小丹一脸茫然地说:“老师,我对自己的学习好像没有规划。”说完,恳切地望着老师。

我笑了,对她说:“小丹,你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你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合理地规划,结果导致你的学习很盲目,抓不住重点。即是学习量增大,但是学习效率没有跟上去,学习成绩还是不会有太大提高的。”

小丹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老师,我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里了。我应该针对自己的现状先制订一个学习计划,不能盲目地学习。”

“非常好,小丹。你是一个勤奋聪明的孩子,只要有合理的学习规划,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听完我的话,小丹开心地笑了。

我和小丹开始仔细地分析她的学习弱科,然后根据需要提升的主次,制订了新的学习计划。把需要重點记忆的知识放在学习计划的最前面,然后根据需要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选择性地挑选练习题,这就避免了因为做大量对自己毫无帮助的练习题而浪费过多地时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丹脸上的笑容明显比以前多了,她不再整天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人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了。有了合理的学习规划,小丹的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进行新的测验时,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看到自己的成绩单时,小丹的笑容也变得更加灿烂、更加自信……

案例解析:

在案例中,学生小丹的学习成绩差,是典型的由于盲目的、没有头绪的、不合理的学习方法导致的。

小丹是一个内向、勤奋的学生,但是她却盲目地认为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量的多少,而忽略了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学习进行合理规划的重要性。成绩的下降,严重打击了她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了消极情绪,认为自己可能真的就是“书呆子”,所以学习成绩才会不好。

我首先坚决否定了她的错误观点:“小丹怎么会是‘书呆子’呢?你是一个非常努力、非常用功的学生。对于这一点,我们每位老师都非常认同你,其他同学也都一样,大家都很尊重你。”这对小丹努力学习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我和小丹一起分析原因,在反思中,小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成绩差的真正原因是学习没有头绪,抓不住重点。接着,我开始帮助小丹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打消小丹的茫然心理。有了合理的学习规划,在以后的学习中,小丹变得更加主动、更加自信,学习时间也安排得更加合理,学习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教育延伸:

孔子在《论语》中写道:“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勤奋而不用心思考的学习是盲目的,没有头绪、没有方法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在日常学习中,有很多学生的成绩差就是因为学习毫无头绪,忽略了对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规划。虽然平时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将时间都用在了无关紧要的地方,也就是说,这个“功”用的不是地方。付出再多努力做的都是无用功,当然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知识是海洋,学生是航行在大海上的游轮,那么合理地学习规划就是这艘游轮的导航仪。一艘游轮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那么它要历经多少艰辛、浪费多少燃料才能到达正确的彼岸呢?帮助学生消除茫然心理,制定学习规划,在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

面对学习无头绪的学生,我们切忌盲目批评,批评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他们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却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帮助。我们首先要肯定他们积极地地方,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和对学习的热情,然后帮助他们制定合理地学习规划,打消他们的茫然心理,使其将心思与时间都用到正确的学习上来。

学生只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才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学习,这样所花费的功夫才能见成效。

学生在反思、寻找、制定学习规划的过程中,还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以前学习当中的不足,以及知识的不同作用、不同定位。并且在制定学习规划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知识体系,对薄弱及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填补,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上一篇:董事长助理具体职责下一篇:地方执政为民实践调查问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