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造型设计任务书

2024-07-02

钢结构造型设计任务书(共10篇)

钢结构造型设计任务书 篇1

适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系10土木专业

钢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为了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钢结构》设计规范条文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安排学生学期末完成一榀钢屋架设计。课程设计又是知识深化、拓宽的重要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锻炼,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通过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奠定基础。

1、钢结构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进一步的设计训练,使学生熟悉钢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和构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一般钢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地选择结构、构造方案,熟练地进行结构设计计算,并学会利用各种设计资料。

2、钢结构课程设计条件

惠州郊区某机械加工厂单跨单层厂房,跨度18米,长36米柱距6米。厂房设有一台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屋面材料采用上下两层多波压型钢板,中间用20毫米厚矿渣棉板保温层,屋架两端支承于截面为400㎜×400㎜的钢筋混凝土柱上,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钢材选用Q235-A.F,焊条采用E4303型手工焊,檩条采用槽钢,允许挠度「」=1

150。

杆件允许长细比:屋架压杆「」=150,屋架拉杆「」=350,支撑压杆「」=200 支撑拉杆「」=400。

荷载:压型钢板0.08KN/㎡(每层)20毫米厚矿渣棉板保温层0.08KN/㎡

不上人屋面活荷载0.5KN/㎡

3、钢结构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训练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基本要求如下:

时间要求:1周;

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计算)书,并绘制必要的施工图。

完成的设计成果包括:结构设计计算书一份,绘制施工图。

设计为芬克式屋架;绘制屋架立面施工图、一个三杆汇交上悬节点、一个二杆汇交下悬节点。

附: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钢结构课本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钢结构设计规范

4、钢结构构造手册

钢结构造型设计任务书 篇2

课程内容组织

《钢结构工程施工》是建筑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 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钢结构工程现场施工能力。具体的目标是:正确地识读钢结构工程施工图;会应用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会进行钢结构施工翻样;会编制钢构件的制作工艺、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钢结构的施工准备和施工平面布置, 能够根据图纸和现场要求进行施工总体部署、管理与资源配置;能在国家规范、法律、行业标准的范围内, 完成从钢结构翻样、钢构件加工与制作、钢构件的涂装、钢结构安装到质量验收的工作过程;能进行钢结构工程的安装方案、质量控制、质量通病防治和安全技术的实施。

《钢结构工程施工》是在建筑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室以项目驱动为主的方式实施教学。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 以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的典型分部分项工程———某单层钢结构厂房钢屋架作为课程的载体。以实际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确定学习内容, 将钢结构工程施工分为建筑钢结构翻样、基本构件加工与制作、钢结构涂装工程施工和钢结构安装4个学习任务。针对每个学习任务, 以行业标准和执业资格标准制定详细的课程单元设计。分析现行建筑施工企业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的各个工作环节,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细化, 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教学, 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去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胜任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的综合能力。

课程教学实施进程设计举例

下面以其中一个学习任务———基本构件加工与制作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详见表1、表2) 。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各学习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普适性工作步骤来完成工作任务, 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 从而达到培养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目的。同时, 学生是分小组进行学习的, 在小组团队学习过程中, 小组成员之间必然会就施工工艺制定、工艺文件编制和施工方案编制方面进行合作, 相互交流沟通, 会向别的成员表达自己的思路、向教师汇报自己的思路, 小组与小组之间也会交流与合作, 从而在学习中形成了关键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原则, 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 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展开, 关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实施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行动导向教学, 可使学生在工作中掌握知识, 在工作中学会工作方法, 身临其境地感受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 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到职业岗位技能的转化。

摘要:钢结构工程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 让学生能够掌握钢结构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并按照钢结构工程施工方案设计付诸实施, 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需求的基本施工技能, 这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基于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出来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内容设计。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项目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法,钢结构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OL]. (2006-11-16) http://baike.baidu.com/view/5307797.htm.

[2]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坛, 2008 (6) .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结构布局 篇3

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应该写成什么样呢?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布局可用五个字来概括:引、立、议、联、结。

1.引。即引用作文材料。方法是,简练、概括地整合作文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其作用是开篇即明示读者,我是紧紧结合作文材料作文的,没有另起炉灶,另辟蹊径。

2.立。即树立自己的观点。对材料中的人、事、现象,你怎么看,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褒扬还是贬斥;对相关的人和事,你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等,要非常明确、直白地表达出来。切忌含糊,含蓄,模棱两可。解决好“是什么”(观点)的问题。

3.议。即针对自己的观点议论说理。解决“为什么”持有这种观点的问题。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最重要的部分,是考生分析问题、剖析利弊、深刻思维的关键之所在,是最能体现考生思辨能力、说理能力的环节;也是读者最想看到的、最希望从中获得审美感知的章节。

4.联。就是由此及彼的联想迁移、引申扩展。列举现实生活中相关相类或相反相对的人、事或现象,丰富上文的议论,厚重说理。

5.结。就是总结。总结上文,照应开头,再次结合材料点题,升华主旨。

【例文展示】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

一考生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

——引(引材料)

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观点明确)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立(结合材料议论,树立自己的观点)

孩子的成长中,不只有学习,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诗和远方”。但在唯分数论的大环境下,孩子被要求拼命追求分数的提升,不能有丝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满分。这和饲养速成鸡有何区别呢?让鸡在激素、饲料的作用下疯长速成,这是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幸福,更需要经受困难与挫折,他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付出汗水,也要懂得不是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立刻进步,懂得进步未必能立刻体现在成绩上,懂得成绩起伏本就是正常现象,只有持续努力,不断积蓄力量,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从而开出人生之花,结出人生之果。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能如此随意地唯分数而无视对孩子全面的评判呢?孩子似树,成绩如叶,家长勿因一叶而障目。——议(发表议论,论证自己的观点)

与此相似,在中国,拥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学校,很多时候也会因成绩这一叶而障目。比如在评价教师的方法上较为片面,常常只用教师所带班某学期某学段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教师,往往看不到教师平时的努力付出与血泪辛酸,更难以理解绝大多数挣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之苦。同样的,教师的教学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对学生的教导和影响,还应该有“诗和远方”。教师似树,成绩如叶,学校勿因一叶而障目。——联(由此及彼,相类联想)

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到的利益这张成绩单,也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的诚信,看不到理应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动之上理应高悬的“义”,于是,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事件。

再如,过分注重GDP数值的成绩单,而忽视国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道德素养的丰富等更重要的问题。这些都是因为太看重利益成绩单而导致的容易一叶障目的结果。成绩、利益如叶,切勿因一叶而障目。——联(由此及彼,相关联想)

当然,人不免受局限为外物蒙蔽,任何事物也都需要有一定量化的衡量标准,但不能像某些家长一样光看到数值而看不到全面与整体,而可以有更全面多元的评价标准与评判方式,方能更好地避免一叶障目。——结(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亮观点)

【简评】

本文从结构上看,是一篇中规中矩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符合其文体要求。

第一段,先引述漫画内容,两个孩子因考试分数或高或低而分别受到家长或奖或罚的待遇;然后针对漫画内容,树立自己的观点“勿因一叶而障目”,不要只看到孩子考试成绩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引”得简练、概括;“立”得清楚明白。

第二段,针对自己的观点,议论说理。

1.先用“速生鸡”作比,说明家长“因考试分数或高或低而分别给予孩子或奖或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违背了孩子学习的自然规律的。

2.接着,用一组“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排比句,来说明家长做法的短视与浅见,颇具说理的气势与力度。

3.然后,取喻“人生之树”,告诫家长,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观,使孩子的人生之树开出美丽之花,结出硕壮之果。

说理形象、中肯,且极有气势。

第三、四、五段,结合作文材料,进行三个方面的相类相关的迁移联想,视野开阔,联想丰富,有力地印证了文章的观点,厚重了议论说理。

第五段,总结全文,解决问题。既再次点题,又使文章结构完整,布局整饬。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钢结构造型设计任务书 篇4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数据结构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

2.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3.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应完成的工作)

完成并上交的成果的内容必须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该部分以电子文件形式上交):

1.上交源程序:学生按照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所开发的所有源程序(以“学号姓名.cpp”来命名);

2.课程设计报告:(保存为word2003文档中,文件名要求按照“学号姓名.doc”命名,即文件名为“1206402**张三”.doc)按照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建立的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要求按照如下几个内容认真完成:

需求分析:在该部分中叙述模块的划分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要求;

概要设计:在此说明每个部分的算法设计说明(使用专业流程图描述算法),每个程序中使用的存储结构设计说明(如果指定存储结构请写出该存储结构的定义)。

详细设计及代码实现:各个模块实现的源程序,对每个题目要有相应的源程序(可以是一组源程序,每个功能模块采用不同的函数实现),源程序要按照写程序的规则来编写。要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要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

调试分析:测试数据,测试输出的结果(截图说明),时间复杂度分析,和每个模块设计和调试时存在问题的思考(问题是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算法的改进设想。

课程总结:总结可以包括:课程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的思考、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思考、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数据结构》课程的认识等内容。

另外,报告还必须打印成纸质文档,字体小四,行距1.25倍。注意:去掉不该保留的内容,如提示、说明等。

三、题目参考、见另文件。

四、时间安排、17周,每天半天的时间必须到机房完成设计。

五、设计地点、实验楼407

六、组织管理、机房内按学号顺序坐位,错位的后果自负。要求到机房的时间内不定时抽查出勤状况,缺勤者按一定比例扣减最后得分。

七、考核评分。

根据提交的设计文档(包括程序主要完成的功能、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及专业流程图、主要代码、程序中有何创新、有何收获和所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和代码(程序的功能实现)进行考核。要求:

1.设计:思路清晰,设计可行。

2.文档:文档排版正确,思路清晰流畅,流程图符合规范并构图效果好。3.代码:结构清晰,注释得当,运行成功。

4.界面要求:每个功能应该设立菜单,有合理的提示,根据提示,可以完成相关的功能要求。

5.封面使用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布局合理美观。

6.A类选题最高分值可以到A,B类选题最高分值只能到B。根据各项情况,酌情加减分。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主编《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习题集》(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3]谭浩强编著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清华大学出版社

附:课程设计报告内容要求(示例)附:课程设计报告内容要求(示例)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1206402 22 林晓苏

一、设计时间

2014年6月9日-----2014年6月13日

二、设计地点

湖南城市学院实验楼计算机407机房

三、设计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数据结构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

2.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3.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5.培养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四.设计小组成员 120640222林晓苏 五.指导老师

陈强、黄静 六.设计课题

编制一个课程管理系统

七.基本思路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需要建立相应的存储结构,要用到拓扑排序在大学的某个专业中选取几个课程作为顶点,通过各门课的先修关系来构建个图, 该图用邻接表来存储,邻接表的头结点存储每门课的信息.本程序的目的是为用户编排课程,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来编排出每学期要学的课 程.针对计算机系本科课程结构之前开设。

八.算法及流程图(详细设计)

九.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调试分析)试调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相应的代码无法被识别的问题。解决方法:经过排查之后发现时因为在不该回车的地方回车,使得一个可以被识别的词变成两端无法被识别的词。

十.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课程总结)本次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但是基本上的可以避免的。同时我也深深地领会到实践的重要性。课程虽然是枯燥的,但是应用到实践中确实灵活的。

十一.源程序(核心代码部分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

ADT Graph{ 数据对象V:V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称为顶点集.数据关系R: R={VR} VR={(v,w)|v,w∈V,(v,w)表示v和w之间存在直接先修关系} 基本操作

P: void CreatGraph(ALGraph *);void FindInDegree(ALGraph , int *);void TopologicalSort_1(ALGraph G,int numterm,int maxcredit);void TopologicalSort_2(ALGraph G,int numterm,int maxcredit);}ADT Graph 栈的定义: ADT Stack{ 数据对象:D={ai|ai∈ElemSet,i=1,2,…n,n>=0} 数据关系:R1={基本操作: void InitStack(SqStack *S);int StackEmpty(SqStack S);void Push(SqStack *S, int);int Pop(SqStack *S, int *e);}ADT Stack 3.2模块划分 4.1数据类型的定义 1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struct ArcNode *nextarc;}ArcNode;typedef struct VNode{ char name[24];//课程名 int classid;//课程号

#define MAX_VERTEX_NUM 100 //最大课程总数 ai-1 ai

|ai-1,ai∈D,i=2,…,n} int credit;//课程的学分 int indegree;//该结点的入度 int state;//该节点的状态

ArcNode *firstarc;//指向第一条依附该顶点的弧针 }VNode,AdjList[MAX_VEXTEX_NUM];4 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rtices;int vexnum, arcnum;}ALGraph;邻接表的基本操作

void CreatGraph(ALGraph *);创建邻接表 void FindInDegree(ALGraph , int *);求一个结点的入度 void TopologicalSort_1(ALGraph G,int numterm,int maxcredit);拓扑排序来编排课程 void TopologicalSort_2(ALGraph G,int numterm,int maxcredit);2.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0 //存储空间的初时分配量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存储空间的分配增量 typedef int ElemType;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rtices;int vexnum, arcnum;}ALGraph;基本操作

void InitStack(SqStack *S);栈的初始化

int StackEmpty(SqStack S);判断栈是否为空

void Push(SqStack *S, int);入栈操作

int Pop(SqStack *S, int *e);出栈操作

产品结构设计和为用户任务设计 篇5

图1“产品结构设计”和“为用户任务设计”的关系

好的流程设计能使产品具有更清晰的架构,更良好的体验。我的老大曾经举过一个串珠子的例子,说PM给我们的功能列表都像是一堆零零散散的珠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珠子串起来,把功能串起来,最后呈现给用户的才是一个完整的东西,有着清晰的架构和流程。

《数据结构》本科实习任务书 篇6

系部:计算机工程系专业班级:2010级计网(专)、信管(本)学生姓名:学号: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起迄日期:2011 年12月12日~ 12 月 18 日实习地点:分散实习指导教师:薛晓亚

发指导书日期:2011 年 11 月 21日

计算的城市列表按简单的格式进行输出,而 ShortestPath()利用了数据结构中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算法。Output()函数把计算的结果 格式化输出。

4.考核要求和提交实习成果要求:
实习报告 1.书写上交 Visual C++应用程序设计实习报告。包含部分程序代码清单、程序功能 模块、及对每个模块在实践过程中碰到那些问题,采用了什么方法如何解决的?。最后至少要对其中的一个程序进行一下功能拓展的描述(这点在总分中很关键)
2.上交所开发程序和报告。

考核标准

钢结构造型设计任务书 篇7

关键词:任务结构,认知负担,英语口语产出,自我修正

在过去十年里,任务型教学为我国广大英语教师开展有效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见解。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在任务型口语产出中虽然语言流利性、课堂互动性大大提高,但语言正确性仍然很低。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没有很好地处理[1]。如何才能实现交际中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平衡,成为困扰我国许多英语教师的一个主要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出影响语言表达准确度的具体因素,对其进行深入分析。Skehen从Van pattern的语言学习信息处理模式人手[2],提出语言表达准确和流利程度与实施任务的结构有关,他假设学习者认知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对一个方面的注意势必会造成对其他方面的忽视[3],如任务结构松散,完成任务就需要消耗更多认知资源,对语言形式注意就减少,若任务结构紧凑,更多有限注意力可分配给语言形式。

本研究基于Skehan的假设[3],以任务结构为变量,具体分析大学生英语口语产出中自我修正类型。从这个角度设计任务,具有理论跟实践意义。理论上讲,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语言产出下潜在认知机制的理解,同时可以通过预见方式操纵任务结构,调控说话者有限注意力分配。教学实践上说,将为广大英语教师口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为课堂教学任务设计提供实证性数据支持而不是依据直观的推理。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问题与假设

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来探讨任务结构与大学生口语自我修正之间的关系:

1)任务结构如何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产出中不同修正行为?

2)任务结构如何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产出中恰当修正行为?

3)任务结构如何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产出中错误修正行为?

基于Skehan认知资源有限理论[3],该文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假设:

结构紧凑任务使说话者产生更多错误修正(注重形式),结构松散任务引发更多不同修正和恰当修正(注重意义)。

1.2 任务结构

根据Tavakoli and Skehan,任务结构紧凑具有以下特征:清晰的时间顺利、有始有终的故事发展情节、说话者所熟悉的图式结构或存在一个解决问题的结构[4]。本研究中,任务结构紧凑是指该任务包括一个解决问题结构(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任务结构松散是指该不包含一个解决问题结构,故事情节相关性不大,需要说话者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基于以上定义及受试者语言水平,找了两组图片,每组图片包括六个场景。第一组图片是描述两个男孩旅行中发生的六个场景,六个场景没有很大相关性;第二组图片是描述四个小男孩踢足球、球掉到坑里、大伙设法捞出球的六个场景。根据结构特征的定义,将第一组旅行图片定义为结构松散,第二组足球图片定义为结构紧凑。

1.3 研究数据及数据收集

参加本次调查研究的学生来至浙江省某一高校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根据他们入学英语成绩及平时成绩,随机选出30名成绩中下等学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调查采用口试形式,要求30名学生依据两组图片用英语讲故事,整个过程做了录音然后从每个学生的讲述中截取4分钟的内容进行转录,同时标记出所有的显性自我修正[5]。

1.4 分析框架

本研究参考Levelt、van Hest、Kormos、陈立平和濮建忠[5,6,7,8]等人分析框架,同时结合所收集的实际语料进行适当补充和调整。该研究自我修正主要局限于大学生显性自我修正[5]。显性自我修正分为不同修正、恰当修正和错误修正等(见表1)。

*紧凑型任务**松散型任务

2 研究结果

根据所建立的分析框架,我们对60个文本进行人工标注后用Excel表格统计两组任务出现的自我修正情况,共产生505个自我修正行为(统计结果如表2)。

如表2所示,结构紧凑任务中,受试者产生更多错误修正(均值=10.83,标准差=1.05);而结构松散任务中,受试者产生更多不同修正(均值=9.00,标准差=1.17)与恰当修正(均值=7.80,标准差=1.29)。

进一步考察任务结构对大学生英语自我修正行为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笔者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两种不同任务结构下三类修正行为均值进行成对样本T检验,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两类结构任务中不同修正、恰当修正和错误修正(P值均小于0.05)在均值上呈显著性差异。该研究中假设得到证实:结构紧凑任务使说话者产生更多错误修正,结构松散任务引发更多不同修正和恰当修正.

*紧凑型任务**松散型任务

*紧凑任务**松散任务

3 讨论

该研究揭示任务结构与大学生英语口语产出中自我修正分布类型有关。也间接支持了Skehan and Foster[9]、Tavakoli and Skehan[4]、Tavakoli and Foster[10]的研究结果:从语言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角度衡量口语水平,任务结构紧凑比任务结构松散更有利于学习者二语口语水平发展。同时也证实了Gilabert的研究发现:口语任务的认知负担显著影响二语学习者在口语产出中自我修正行为[11],尽管认知负担在两个研究中定义不同。下面将从Levelt的话语产出模式及注意力理论[5]来讨论。

在结构任务松散中,发现受试者频繁实施不同修正与恰当修正。我们能推断出受试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话语产出的概念生成器阶段(conceptualizer),该阶段负责监控信息是否恰当,及产生的信息是否与话语会话一致。这可能因为任务结构松散型,各个情节缺乏相关性,导致受试者首先考虑如何将情节串联起来,然后将头脑中概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可能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监控语言表达的内容上。

在任务结构紧凑中,受试者主要修正语音、词汇、形态、句法层面错误。结构任务紧凑,在内容组织方面对说话者造成的认知负担相对小,容易完成,受试者可能将有限注意力资源从概念生成器阶段(conceptualizer)转移到“系统阐述器(fomulator)”和发生器(articulator)”,后两个阶段从语音、词汇、形态以及句法上层面监控发生前的信息,最后产生我们听到的话语,导致说话者可能产生更多错误修正。

该研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说话者在任务结构紧凑中,更容易将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从语音、词汇、形态、句法等层面监控其语言,从而能提高语言准确性。研究结果也符合Level的观点,他认为说话者监控机制对语境是敏感的[5]。同时也发现了两类任务结构中,说话者产生恰当修正都最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受试者低的语言水平有关,在加上口语教学中对语言适切性不够重视,使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监控自身话语恰当性。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调查任务结构与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的关系,表明任务结构紧凑中,大学生产生更多错误修正;在任务结构松散中,产生更多不同修正与恰当修正。这结论证实了Skehan的假设[3],有助于了解任务结构对说话者造成的认知负担如何影响说话者对自己话语监控,也为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准确性提供教学启示。该研究还揭示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适切性这一薄弱环节。虽然研究所采用的语料数量不足以使我们对我国大学口语发展状况有所定论,但也丰富了我们观察大学生英语口语发展状况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夏谷鸣.外语教师的语言观与课程改革[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29):12.

[2]VanPatten B.Attending to content and form in the input:Anexperiment in consciousnes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1990(12):287-301.

[3]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4]Tavakoli,P,Skehan P.Planning and task performance in a second language[A]//Ellis R.Strategic planning,task structure,and performance testing,Amsterdam:Benjamins,2005:239-277.

[5]Levlet W J M.Monitoring and self-repair in speech[J].Cogni tion,1983.

[6]van Hest E.Self-repair in L1and L2production[M].Studies in Multilingualism,Tilburg:Tilburg University Press,1996.

[7]Kormos,J.Monitoring and self-repair in L2[J].Language Learning,1999:303-42.

[8]陈力平,濮建忠.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研究[J].外语教学,2007(3):57-61.

[9]Skehan P,Foster P.The influence of task structure and pro cessing conditions on narrative retellings[J].Language Learn ing,1999,49(1):93-20.

[10]Tavakoli P,Foster P.Task design and second language perfor mance:The effect of narrative type on learner output[J].Lan guage Learning,2008,58(2):439-473.

钢结构造型设计任务书 篇8

优化产业结构对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协同性增强,需求结构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但是应当看到,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发展层次偏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优化产业结构是新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产业竞争异常激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试图在新的技术平台上提升制造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继续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对我国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巨大压力;新兴市场的国家也在加快产业升级,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其低成本优势,加紧与我国在传统国际市场展开竞争,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抢占战略制高点和发展中国家抢占传统市场的双重压力。从国内看,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诸多调整。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劳动力、土地、燃料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对优化產业结构形成了倒逼机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还不到位,不仅影响短期稳增长促转型目标的实现,还将严重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改变产品附加值低、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打造新优势,增强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着力点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创新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努力向消费者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引领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扩大消费市场。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

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结构新调整、产业格局新变化和科技进步新趋势,科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特征,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把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任务,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传统产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考虑我国新时期工业、农业、服务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必须增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特别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强化需求导向,努力使产业发展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坚持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集成应用,提高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任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企业兼并重组、质量品牌建设等工作力度,促进全产业链整体升级。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先进制造业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我国规划布局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紧密相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既是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也是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加强统筹规划,调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力量突破高端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面向未来发展和全球竞争,制订产业发展要素指南和技术路线图,建立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基地,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带动作用。

nlc202309020751

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涉及领域广、带动就业多、消耗资源少、拉动增长作用强等特点。优化产业结构,必须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在巩固传统业态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从促进消费升级出发,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特别是要把基于宽带和无线的信息消费作为新一轮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领域,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文化、数字家庭等新兴消费热点。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营造服务业大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立足国内保障能源供应,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高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运输方式发展,统筹区际、城际、城市、农村交通发展,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协调,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运输服务。

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抓住信息产业持续引导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紧跟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步伐,把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基点,推动形成继汽车、房地产后的重大投资消费领域。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业升级换代和创新发展,集中突破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关键电子元器件、材料以及基础软件、信息安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通信业转型发展,统筹信息网络整体布局,加快“宽带中国”建设,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三网融合,重点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等领域发展。积极迎接新的工业革命趋势,推动信息产业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社会全方位应用,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做好网络空间战略布局,加强互联网基础管理,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确保国家经济与信息安全。

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释放企业发展活力,逐步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合理分工、各種所有制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和管理创新,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增强创新活力和吸纳就业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专精特新”和集群发展水平。不断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切实解决面临的主要困难,完善服务体系,增强中小企业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环境,完善机制,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

优化产业结构既是现实迫切要求,更是长期战略任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按照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取得突破性进展。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是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新思路新举措。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和全面覆盖,加快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充分发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融合优势,带动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城镇化为工业化创造需求、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供给的作用,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城市布局、人口分布等相互衔接,以工业化引领提升城镇化水平、以城镇化支撑工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落实以工辅农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加强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发挥工业在实体经济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实业兴国、工业强国。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强事关实体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积极完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投资、贸易、土地、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不断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创造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收益率大致相当的条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向实体经济。全面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改善实体经济产品和服务消费环境,加快产品和产业升级,重点推动利用技术改造优化投资结构,切实发挥实体经济产品和服务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致富的思想,努力营造各方面关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层次和素质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化产业结构的核心位置,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创新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关键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力争在高端装备、信息网络、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大力推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加快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建设,提高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切实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基本要求。以破解能源资源约束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为出发点,树立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理念,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严格能耗物耗准入门槛,推广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逐步削减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促进污染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并重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建立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探索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等新机制新模式,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定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我国又进入到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机制,实现经济平稳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相统一。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政府从经济主导型向服务型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为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注重扩大战略性技术、资源进口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更加注重支持产业资本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责任编辑:郝幸田)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9

夹具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轴套类零件锥面槽加工工序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二、应提交的内容:

1、夹具装配总图

夹具装配总图应能够清楚地表示夹具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各元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和外轮廓尺寸。基本步骤如下:

a、参考草图,设计布局。先用双点划线勾出工件轮廓; b、依定位元件、导向元件、夹紧装置、分度装置、其它机构及夹具体的顺序画出夹具结构;

c、标出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

2、夹具零件图

绘制所有非标准零件。

3、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包括: a、目录

b、设计任务书 c、前言 d、设计思想及不同方案的比较

e、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精确到每次走刀的加工余量

0.01f、根据所确定的工艺方案,分析30.01尺寸公差的合理性

g、定位分析与定位误差计算,定位误差分析内容:1)分析槽深度尺寸的0.015定位误差(径向+轴向);2)技术要求槽中心线穿过500.015圆柱轴心,试分析该位置要求的定位误差。

h、对刀装置设计 i、分度装置设计

j、夹紧机构设计及夹紧力计算 k、夹具操作动作说明 l、设计心得体会 m、参考文献

三、原始资料及要求

1、生产纲领:年产5000件;

2、零件图(见下图)

3、每次加工一个零件。所有表面均为加工表面。开槽工序在所有其它表面的加工完成之后。

图1:零件图

说明:

1、回转轴套类零件。锥面上均布3个槽。

2、锥面可以按照120º顶角加工,槽亦做相应处理。

3、考虑到加工成本,图中所有

设计任务书 篇10

一、设计题目:

苯―甲苯

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8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25%(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97%

塔底产品组成 ≤1%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选(表压)进料热状态

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甲苯

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9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25%(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97%

塔底产品组成 ≤1%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选(表压)进料热状态

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甲苯

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10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25%(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97%

塔底产品组成 ≤1%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选(表压)进料热状态

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水吸收二氧化硫

填料吸收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混合气(空气、SO2)处理量:

2400Nm3/h 进塔混合气中含丙酮:

5%(V%)相对湿度:

70%; 温度:

35℃

SO2回收率:

96%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强:

常压操作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的确定

(2)填料层高度计算

(3)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7、设计评述

四、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干燥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硫酸钾干燥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20000吨/年(以干燥产品计)操作周期

300天/年

进料湿含量

14%(湿基)

出口湿含量

1%(湿基)

2、操作条件

干燥介质

湿空气

离开预热器温度

80℃

气体出口温度

热源

饱和蒸气,压力自选

物料进口温度

30℃

操作压力

常压

颗粒平均粒径

200μm

3、设备型式

流化床干燥器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硫化床层底面积的确定

(2)干燥器的宽度、长度和高度的确定及结构设计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7、设计评述

四、参考资料

1.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3.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化工设备设计全书编辑委员会编.干燥设备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年 5.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年

6.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原始数据

1、煤油

处理量(10t/h)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60℃)

2、冷却水

进口温度(自选)出口温度(50℃)

允许的压降:不大于105Pa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原始数据

1、煤油

处理量(15t/h)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60℃)

2、冷却水

进口温度(自选)出口温度(50℃)

允许的压降:不大于105Pa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原始数据

1、煤油

处理量(20t/h)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60℃)

2、冷却水

进口温度(自选)出口温度(50℃)

允许的压降:不大于105Pa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正戊烷冷凝器的设计

二、设计条件

1.处理量能力:2.5×104t/a

2.设计型式:立式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为51.7℃,冷凝液于饱和液体下离开冷凝器;

(2)冷却介质:地下水,流量为7000kg/h,入口温度:30℃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h连续进行。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2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38%(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0.2% 塔底产品组成 ≥99.8%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4kpa(表压)进料热状态

自选

塔底加热蒸气压力 0.5Mpa(表压)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浮阀塔(F1型)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蒸发装置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N aOH水溶液

蒸发装置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4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8%(质量分率,下同)产品组成 25%

2、操作条件

加料方式:

三效并流加料

原料液温度:

第一效沸点温度

各效蒸发器中溶液的平均密度:ρ1=1014kg/m3,ρ2=1060kg/m3,ρ3=1239kg/m

3加热蒸汽压强:

500kPa(绝压),冷凝器压强为

kPa(绝压)

各效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K1=1500W/(m2·K),K2=1000W/(m2·K),K3=600W/(m2·K)各效蒸发器中液面的高度:

1.5m

各效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均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假设各效传热面积相等,并忽略热损失。

3、设备型式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加热室和分离室 的直径和高度的确定

(2)加热管与中央环循管的规格、长度及排列方式的确定

(3)接管尺寸的确定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7、设计评述

四、参考资料

1.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3.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年

上一篇:境外突发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下一篇:配管配线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