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实际(精选7篇)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实际 篇1
黑红的脸膛,粗糙的大手,汗渍的衣衫,朴实的语言。这就是张季明,通州市四安镇一个普通却又极不普通的村支书。近40年的基层工作打造了他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豁达与干练。张季明同志原是四安镇老沿防村村支书,镇村区域调整时,沿防村和镇街道合并为四安镇社区居委会,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继续担任居委会的党支部书记。现在居委会总人口4200人,其中农业人口1200人,2003年人均纯收入达5300元,全居民营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其中两家企业产值超千万元。居里的这些点滴变化和发展,都凝结了张支书的智慧和心血。
兴办事业,我在前
多年来,村干部的旧观念是“税费收好了,矛盾不上交,工作就做到家了”。但张支书的思维并不局限于此,早在1986年,他就想到,这样的工作是被动的,他认为应该把心思放在如何帮助和带领全体居民致富上,而这单凭开开广播会、做做他人的思想工作是没有说服力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做创业的带头人。由于资金不足,他就和村民陈均合作,从创办预制场入手,以作坊起家,当时租地2.95亩,建了一个800平方米的场地,年产值达到50万元,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金。1999年初,四安镇规划了民营经济园区,张支书瞄准这个机会,又与村民王建中合伙承包了镇纺织厂下设的一个车间,由于他经营有方,车间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更增添了他兴办民营企业的信心以及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2000年2月,张支书将自家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并以房产抵押借资,与王建中共合资50万元兴办了久安棉绒有限公司;2002年又动员村民吴浒潭参股,新办了久酒纺织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达250万元;2003年下半年,张支书借着四安镇着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契机,又联系了本村两位在外老板吴雪峰、方杰军回乡投资,公司规模得到不断壮大,投资总额达到450万元,共拥有汽流纺两台,环绽纺8台,职工110多人,产值1200万元,销售收入1000万元,利税100万元。企业可谓是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要想说了算,得先干起来看”,作为支部书记,张季明大胆办厂的创业举动给居民们起到了示范作用,给先富起来的老百姓集股办厂吃了一颗定心丸。
带民致富,我来干
张季明同志先富了起来,同时他也不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清楚知道群众的具体困难和疾苦,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去对待每一位群众,去温暖居里的每一户家庭,通过点滴小事,把党对农民的关怀渗透到群众的心里。他常这样讲,作为一名村支书,每一个村民都应该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尤其是贫困户,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致贫的,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拉他们一把,不让任何一个掉队。凭借自己办企业走南闯北的胆气和见识,他想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一方面利用镇区在居委会的优势,千方百计引进工业项目,鼓励有资金、有能力的居民大胆办企业,为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创业创造条件;一方面去南通、走上海、奔京广,根据本居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现在,80%的村(居)劳动力都走上了经商务工的道路,其中有近100名成了大小不等的老板,全居老百姓已经彻底摆脱了贫困。
在四安街道,提起张支书的好,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故事来。不把路修好,干啥都不行。他在老沿防村任村支书的时候就寻思着要修路,测量了一年又一年,就是没钱。2001年道路建设一炮打响,这回,修路所需的资金,张季明全掏了;出工出力,乡亲们全包了。环村4公里的黑色路、至户5公里的砂石路,把家家户户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在镇成立工业园区之初,他积极响应,与村民一起动手备土打坝,为园区的开辟打了前哨。现如今,全居已实现道路通达化、灌溉防渗化、住居楼房化、厂企园林化、主要干道路灯化,为富民强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时候,我来上
俗话说,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张支书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为了招商引资,他想尽了办法,为投资者铺平道路。办企业,需要厂区,而千百年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从农民手上征用土地,难度可想而知,工业园区里的十几位企业家对此都深有感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支书挨家挨户帮他们上门做工作,将一分分土地征集起来变成了厂区,白天农户没人在家,张支书就晚上过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和农户签好字、订好合同就不回去睡觉,就凭着这股“犟”劲,不少农户就这样被他打动了,同意出让承包的土地。在张支书的带动和努力下,全居近40家民营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其中有达1000万元的定报企业,也有几个人的家庭作坊,同时也为全居提供了1000多人的就业机会,老百姓有了稳定工作,纯收入逐年提高,居经济也逐步好转,成了零债务村,且有盈余。
开展活动,我领先
平日的工作他总能处理得游刃有余,将老百姓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税费征收期间,他是全村起得最早、睡得最迟的人,广播会开到喉咙沙哑……为了努力改变居委会的面貌,也为了创设招商引资和扩大商贸成果,张支书带领着居委会在各项工作上都争先创优。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统一农民群众思想,树立共同理想的必要载体,是农民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办法,也是引导村民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张季明与两委班子成员围绕居委会创建文明街道,广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在农民素质教育中,他组织居民开展“双思”教育,采取算账对比的方法,引导居民从农村改革20年来的变化中深刻领悟致富思源“源”在党的富民政策。与此同时,他把居党支部、居委会下一步工作计划交由居民代表讨论,使居民看到了富而思进的前进方向。平时居里的工作,无论是农业税费征收、民事纠纷调解还是道路桥梁建设都走在全镇前列,居党支部连续多年获先进党支部称号,全居七星级以上的文明户占总户数的90%以上,劳动力转移达85%以上,科普示范户达12%。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去年,社区居委会一举夺得江苏省唯一的科普文明街道荣誉称号。
多年来,他一直都是早上5点钟起床、晚上12点以后才休息,从来不知道啥叫累。白天,张支书尽可能地在村里工作,夜里,他开始在厂里办公,既管生产业务,又抓企业财务,通宵达旦是常事。如有需要,他还亲自走南闯北,进原料、销产品。日子虽然苦,但苦中有甜。正是由于张季明的吃苦精神,他实现了人生的“双赢”。面对飞跃发展的形势,一向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张支书又有什么新的打算呢?且看他的行动和计划:年底前全居再新办3家民营企业,产值1.5个亿,居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个人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再投入150万元,新建厂房1400平方米,力争实现产值、利税翻番。
每每谈及这些,淳朴的张季明总是淡然一笑。用他的话讲,“如果这也能算得上成功的话,那么这成功的诀窍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想’。凡事只要认真地去想,反来复去、设身处地地去想,疏漏就会少了,办法就会多了,成功的把握就大了”。看似很普通的一席话,而其中所蕴含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却是每一个村干部都应该思考和借鉴的经验之谈。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实际 篇2
一、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营造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班子。2009年, 崔家伟同志带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学习中找差距找不足并制定整改措施。在他带领下, 村班子全体成员积极为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谋划策, 真正做到“四个一”即:“说一句好话、办一件好事、服务好每个需要服务的村民、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十三顷
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全村以加工、水表、铸造为龙头企业, 先后引进了康库得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实力较强企业, 使村企业扩充到33家, 其中外资、合资企业5家。2009年创收510万元, 同比增长20%。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仍然保证不降薪、不减员, 农民人均收入12000元。
三、积极倡导党员群众建设维护美好家园活动。2009年春季和国庆期间, 崔家伟同志带领村领导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集中整治村容村貌, 建设了村级市场, 清理了路边摊点, 疏通了村里主干道, 并对全村多条辅道进行卫生大清整, 建设了垃圾池, 避免垃圾随地倾倒的不文明现象, 美化了村容村貌。
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 篇3
积极策划增收稳定了百姓心
武文奇上任之初,为了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在深入调查分析后,把种植经济作物棉花作为农民增收之路,邀请山东棉花种植专家到村里进行指导。尤其是村两委班子带头讲科学,积极培育示范户,使周村棉花种植面积有明显增加,单产有明显提高,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棉花科学种植先进村”称号。
发展集贸市场活跃了一方经济
1986年,武文奇就总结出周村建立集贸市场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由于国家实施富民政策,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购买力也相应提高;二是县乡两条公路在村边交叉而过,交通便利;三是周村周围村庄多而大,属于人口稠密区。为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武文奇贷款10000元,对所有来赶集的商家,采取中午管一顿饭的办法,解除了人们赶集赔盘缠的后顾之忧。如今,周村集贸市场已经发展成为隆尧县最大的村级集贸市场,年交易额近亿元,辐射邢台、邯郸、衡水、石家庄等十几个市县。
兴建石膏矿富裕了群众
1992年7月,武文奇与河北省地矿局十一队达成联办协议,建成了第一个石膏矿,紧接着,马不停蹄又与东良乡政府达成协议,建成了第二个石膏矿。两个矿共投资900万元,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2万吨,对周村的经济繁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为了打开市场,武文奇背着几十斤重的石膏样品,行程千余公里,经北京、天津、唐山、走东北三省,终于用活广告打开销路。
“三户联保”
拓宽了致富路
武文奇通过典型引导的办法,在全村实施了“养殖——沼气——施肥”生态养殖模式。养猪能致富,猪粪既能入池变沼气节省煤钱,沼液进地又可作为肥料增产增收。一本明明白白的增收帐,提高了群众发展生态养殖的积极性。为解决村民养猪的资金问题,武文奇通过与县联社协商,在农户中实施了“三户联保”形式的小额信用贷款。截至目前,周村已有100多户农民,贷款100多万元,购幼猪2000多头,新建猪舍3000多平方米。周村“三户联保”的做法,成为全省推广的经验。同时,也被河北省评为“文明生态示范村”。
尊老爱幼营造和谐村风
周村在很早的时候,就成立了道德评议会,在村头显要位置书写了11处道德歌,让文明道德家喻户晓。在尊敬老人方面,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成立了老年人协会,采用“一看二查三评”的形式,评议全村老年人受赡养情况。“一看”老人居住的是正房还是偏房,被褥干净不干净,是不是保暖,有没有取暖设施,用火炉取暖的是不是有烟囱;“二查”赡养的款物是不是足够并且及时到位;“三评”是让老人评价儿女、儿媳孝顺不孝顺。尤其是为了给村里的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武文奇的努力下,周村投资100万元,兴建了一所占地30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小学,解决了本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篇4
邹明文创先争优先进事迹
年近6旬的邹庄镇邹埠村党支部书记邹明文,退休后不负镇党委重托,一心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一干就是10多年,将一个原先软、懒、散的落后村,一跃变成全镇各项工作一流的先进党支部,他本人先后2次获徐州市委、市政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3次获邳州市委、市政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突出抓好富民优先工程控,增加农民收入。围绕丰收杯、小康杯的创建,积极引导村民在农业上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扩大大棚蔬菜、银杏、优质大蒜的种植面积。先后多次带领党员、群众赴寿光、沛县等地参观、学习路。同时,村里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铺路、架电、引水,为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好准备工作。目前,已发展规模养殖大户10户,建钢架大棚1000多亩。
招商引资,发展民营企业。以解放思想,优化投资环境为切入点,广泛招商引资,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1家。并为村里安置60余人就业,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解决子女入学难。邹埠村原300多名小学生要到几里外的学校去上学,孩子风里来,雨里去十分不便,群众意见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支书邹明文同志带领村两委成员走家串户做了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号召党员、群众和外出经商户捐款建校。此时,党支部书记又是第一个带头捐款。这次,全村共捐款150万元,新建一所教学楼,和配套设施,解决了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建农贸市场,方便群众生活生产。邹埠村是一个3000多人口的大村,群众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农业生产资料,都要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去交易,生活、生产十分不便。对此,党支部积极筹建农贸市场,当然,每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资金,但只要是对集体和群众有益的事,党支部决定一出,没有不成的事。集贸市场建成后,现在的邹埠村是提篮小买不出村,四方商贾进村来,农贸市场一片兴旺。
组织劳务输出,加大致富步伐。为加快村民致富步伐,邹明文紧紧围绕“富民强村”的总体目标,充分依托全村农民外出务工从事干炒业人员较多的优势,大力实施兴农战略,掀起新一轮外出务工高潮。为目前,全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1800余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他们或从事干炒业,或贩卖蔬菜、水果,或承租城郊耕地,或搞建筑、跑运输、做家政服务,平均每人每年收入2万多元,仅个人资产在10万元以上的就达500余户,50-100万元的户达100多户,目前,已有100多户购买了私家车。
廉洁从政,取信于民。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务搞好政务公开,统一公开时间,固定公开地点,突出公开热点,规范公开程序。还根据村民的意见、建议的要求,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整充实公开的内容,规定公开时间,规范和完善程序,健全配套制度,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先后召开6次党员和群众代表评议大会,通报目标完成情况,接受监督,并将党务村务和财公开达成协议12次。同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从源头上消除各类治安问题和矛盾纠纷滋生的土壤;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夯实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近5年来,全村没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他始终不忘公益事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全面达标。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摸黑走夜路。”这是原邹埠村的真实写照。在新农村建设中,邹明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积极参与邹埠村的发展与建设,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他们踊跃捐款修路、捐资助学,广大党员干部也不甘落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村累计捐款430万元修筑了2.7万平方米水泥道路,安装了高标准路灯58盏,率先达到了“村村明、户户通”。同时,搞好清洁水源工程,家家吃上了甘甜的自来水,自来水入户率达95%以上。加大农户卫厕和一池三改力度,2007年新建卫厕380座,建设沼气池300多个,垃圾池36个,既合理利用了能源,又有效保护了村内环境。
目前,一个环境幽雅、建筑时尚、民风淳朴的新农村已见雏形。邹埠村人自豪地说:“我们只所以能同城里人一样生活在一个环境整洁卫生、“富裕和谐的大家庭”里,这多亏了俺村有一个善操作、会管理的党支部书记!”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篇5
熟悉××村的人都知道,××村地处近郊,交通十分便利,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在××村,只要提起“老包”,只要是在××村住上几天的人都认识他、知道他,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男,1949年生。2002年8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就以忘我的精神与村两委一起,带领群众努力工作,大胆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努力为××村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干什么,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
2002年8月,经全体党员民主选举,××当选为马市村党支部书记。
“老包呀,听我的,你这回就歇歇吧,和领导商量一下,这个书记咱不干,你看你浑身上下,不是高血压,就是心脏病,咱不能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呀!”
“老包要当书记了,他能把两委关系搞好?能干出点事来?”
“听说村里现在只有几百块钱,他怎么开展工作?”
“老包当书记?不可能吧?以前镇里多次要他出山,他都不干,这次他能干?不可能!”
××村,底子薄,经济基础差。再加上两委班子工作不协调,导致工作停滞不前。
面对工作,面对困难,××深刻地认识到解决当前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地区要想有所作为、发展,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而问题的解决,必须思想统一、行动统一。××上任后,从抓好两委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入手,组织召开两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掌握班子成员思想动态,同班子成员逐个谈话、听取意见,并做积极的思想工作,制定了班子成员思想作风建设制度和工作纪律的规定,强调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搞好以身作责,在他的带头作用下,村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工作松散的少了,起早贪黑的多了,办事推诿扯皮的少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多了,村两委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又树立起来,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干什么,就得像什么
村委会换届后,村班子干部指数限定为3人。这样每个人的工作量就比过去翻了一番,他作为支部书记,身体又不好,本可不再兼职其他工作,但他考虑,自己兼职,可以为村里减轻近万元的负担。她把班子成员召集到一起,信心十足的说:“人,得干点事业,干什么,就得像什么,××村今后三年的发展如何,就要看咱仨的工作了,老百姓出于信任才选我们的,我们是他们的主心骨,我们把工作根据每个人的经历分下工,虽然工作量大一些,困难多一些,但我想,工作量再大,困难再多,我们也没有理由干不好工作,这是我们的本职所在……。在他的带动下,班子成员没有一个心里埋怨、行动退缩的,工作争着、抢着干。
××十分重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确定了“发展工业,以工养农”的发展思路。
在包书记上任前,原××机械厂承包者××,由于种种原因,把企业从××村迁走,欠××村很多承包费,几年来一直不给。包书记上任后,分析原因,多次找××协商。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追回了欠款,使集体经济没有遭受到损失。
钱是要回来了,但是村集体多处闲置的厂房,仍然在那闲置着,没有得到和好的利用。并且××村多年来没有一个像样的企业,这成为包书记的一块心病。经过他的多方努力,目前××村已经有了两家规模企业。
一谈到招商引资,包书记总是有些胆战心惊。在企业入驻的时候,涉及动迁和占地。包书记深刻地认识到,如果居民不动迁,就会将两个企业拒之门外,那样对××村乃至××镇损失就大了,于是,包书记立即召集两委成员开会,进行分工,挨家挨户做动迁村民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义,经过一段时间,终于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为企业入住奠定了基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包书记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亲自为企业办理各种手续,不用企业多费一点心,多出一点力。最后,企业负责人感动地说:“包书记这份诚意太令我们感动了,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一定要好好地办企业”。
引进企业入驻,不仅充分利用了村集体的闲置厂房,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解决了很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百姓无不拍手称赞。
一花引来万花开,三年来,村里吸引投资者先后办起了5家大小企业。仅此一项,村社会总收入就增加50余万元。
××村地处近郊,土质肥沃,多年来一直为我市的蔬菜供应提供保障,尤其是××的萝卜、大白菜全市出名。然而包书记却有另外的想法,他意识到单靠萝卜、白菜、玉米,很难解决村民的增收问题。因此,他非常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千方百计地增加人民收入。××村有耕地1750亩,因近邻市郊,比较适合发展精细农业,自他上任以来,频频组织村民到××、××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引进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使广大村民认识到好种子、好技术就像一台多功能彩电一样,能播出多种美丽的画面。几年来,××村在包书记的带领下,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发展精细农业,农民的腰包渐渐地鼓起来了。用村民张某的话说:“包书记这几年领我们到外边开了眼界,以前我们捧着金饭碗吃不饱饭,现在好了,可以坐在家里数钱了。”
村民、群众的事无小事
村干部就得一心一意为百姓
××认为,“三个代表”的实践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村干部该干什么?村干部就得一心一意为着老百姓。××2组的堡路因年久失修,凹凸不平,晴天还好说,一到雨季便成了泥汤子,给过往群众、村民带来很大不便,三轮车拉菜,两个人都推不动,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筹集资金,解决好这个问题。他与有关部门研究争取支持,与有关企业主联系,备足工程用料。雨季过后,他便与村两委成员领着筑路群众开始了一锹一镐的修路工程。下火的9月,××从早干到晚,热汗一次次湿透她的衣衫,但他从不言累,还是一锹一锹的干着。“包书记,你歇会,你不像我们,你身体不好,可别累坏了。”“没事儿,不就是干点儿活吗?没事。”在××的带领下,原本需要30天的工程,仅用了20天就完工了。“真没想到,原本以为他们得到秋收后能修好,这下,秋收省劲了。”
二轮土地承包时,××还没有到村里工作。关于土地承包,××二组村~见很大,多次到区、镇上访。包广太上任后,亲自到二组,挨家挨户走访、摸底调查,终于把多年未解决的地界纠纷等问题处理完毕,二组村民都非常满意。
××五组××,是一个不够低保条件的困难户。媳妇跑了,房子要倒了,殷洪喜快上吊了。这是个别调皮的村民编的“顺口溜”。经过××6个月的奔波,终于有了结果:边防部队驻军、边防派出所的干警出动了,××村在外打工的泥瓦匠回来了,本村的党员、联户代表在××家的房场见面了,到××村游玩的市内退休党员干部感动了,私营企业主回报社会的良知唤醒了……方方面面的人士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着:让××住上新房。两个月,整整两个月,一栋崭新的三间大瓦房拔地而起。“共产党好,解放军亲”是××新房上梁时的对联,横批是“感谢党”。
在“非典”防控期间,××身先士卒,带领村干部分头对全村进行排查,把“非典”预控工作放在全村各项工作的首位。每当村里有外出务工人员回家,他总是第一个到家中进行排查、登记。有一次在深夜到农家排查时,由于路不好走,不慎摔倒,造成左脚骨折,住院两个多月。即使在住院期间,他仍然念念不忘村里的“非典”防控工作。
干什么,别老想着自己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篇6
巴彦塔拉苏木电报局村党支部书记——孙义
“像孙书记这样真正为咱们老百姓办实事的村干部不多了”,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电报局村71岁的村民潘子峰这样说,这不但是这一位村民想要说的心里话,的的确确也是电报局村全村老百姓的心声。
孙义,男,汉族,今年59岁,1953年12月16日出生在贫困的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电报局村,中共党员,初中文化,农民身份。1969年7月6日在巴彦塔拉苏木中学毕业后,看到村里落后的面貌,就立志要为改变家乡现状做一翻贡献,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1985年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可以说彻夜难眠,每天为村里发展冥思苦想。
群众有困难“拍胸脯”
“跟着孙书记干,准没错”,这是采访时村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80年代的电报局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十分微薄,村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孙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88年,孙书记看到种植甜菜效益较好,村里的土地又十分适宜甜菜种植,于是孙书记就自费去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考察,回来后动员村民种植甜
菜。部分村民担心种植甜菜会没有销路,孙书记拍着胸脯保证销售包在他身上。第一年种植甜菜,孙书记忙前忙后,技术指导,联系销路,秋收后村民惊喜的发现,种植甜菜比种植传统农作物效益好的太多了。那一年,电报局村人均收入仅甜菜一项就比往年提高了300元,村民腰包鼓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孙书记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群众不敢做的事“拍脑门”做担保
室外寒意浓浓,棚内春意盎然。这是现在电报局村设施农业蔬菜温室大棚的真实写照。以前的电报局村生态脆弱,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业种植观念传统保守。孙书记不等不靠,多方协调,争取到退耕还林还草,设施农业等多个项目。建设温室大棚需要贷款,部分村民没有担保人,找到孙书记,孙书记拍着胸脯说“放心,我担保”。就这样,2009年电报局村建设温室大棚70座,占地面积140亩,引导大棚农户种植油桃、香瓜等高产值瓜果、蔬菜,仅此一项,当年就为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2012年5月,电报局村党支部换届选举,59岁的孙书记以党员全票、户代表全票通过又一次的当选为电报局村党支部书记,孙书记感慨的说:“既然老百姓这么信任我,我
就再干一届”。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实际 篇7
一条条水泥道路, 一个个特色种养基地, 一座座掩映在绿树果林中的崭新楼房, 一户户幽静雅致的农家小院……这些年, 地处偏僻山区的贫困村——南城县株良镇江头塅村,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富裕了, 也靓丽了。
而村民们都知道, 带领他们迎来这一变化的, 正是村支书余国庆。自2005 年任村主任, 2007 年2 月任现职以来, 余国庆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一边谋致富产业, 一边抓文明建设, 使村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该村先后被株良镇党委评为争资跑项、目标管理、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先进单位。2015 年, 因在工会工作中做出了优异成绩, 该村被江西省总工会授予“全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其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抗冰救灾先进个人”、“全县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他是家园规划师。江头塅村地处山区, 距离县城有40 多公里的路程, 就是到镇里, 也有30 多公里, 道路崎岖、坑洼不平, 村民生产、生活非常不方便。为此, 余国庆上任后的第一贴“猛药”就下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 使得全村100% 的村组公路全路实现了硬化。2010 年和2011 年, 他先后筹集资金40 万元和80 万元, 兴建了村小学和村委会办公大楼, 在项目竣工当天, 全村群众敲锣打鼓、鸣放鞭炮, 劲儿甭提有多高。2010 年, 一场罕见的洪涝灾害, 使得村里一段长达五、六百米的田塝遭到了损毁, 一直没有得到修复, 也无法行使其农田灌溉的功能。2012 年, 村里筹资将这段田塝改“土筑”为“石砌”, 800多立方米石料投下去, 一段坚固的田塝很快修复好了。
山格村小组前有一条小河, 湾长, 又狭窄, 年年春夏之交洪水泛滥时, 一些村民的房子就会进水, 有时水深达1 米多, 村民苦不堪言。2014 年, 村里将这段小河“拉”直, 移动了50 多米, 又进行了拓宽, 并修建了一条长7 米、宽6 米的桥梁。此外, 护塝120 多米。南源坳村小组到八角庄村小组公里长的水泥路, 一个月就竣工通行。
三个村小组试点进行了新农村建设, 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了改厕、改水和道路硬化。改沟1000 多米, 拆除破旧猪 (牛) 栏500 多平方米, 平整土地1500 多平方米, 对进村公路两侧进行了绿化,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 建设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村中广场, 购置了一些健身器材。此外, 还修建了一座篮球场, 村里文体娱乐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5 年, 八角庄村小组经过环境整治, 一扫山区村落常见的破败之相, 成为山区一道靓丽风景, 此外, 还建设了面积达160 余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同样在这一年, 村里南源坳村小组至宜黄县圳口乡界口村已蜿蜒成百上千年的羊肠小道被平整一新, 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 也为生产发展提供了便利。
他是致富领头雁。走进余国庆占地2000 多平方米的南城县康佳兴生态养殖场, 只见一排排猪舍干净整齐, 一头头生猪个大体健。为了给百姓闯一条致富路子, 这些年余国庆敢想敢干, 前年多方筹资200多万元, 建设了这一养殖场, 年出栏生猪1500 多头, 是全县知名的养猪大户。与此同时, 他还联合一些村民成立了江头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主要种养殖项目包括有机蔬菜、麻姑鲜食枣、槟榔芋、柑橘、水稻、竹荪菇、竹笋加工、生姜、红薯、西瓜、淡水养殖等。此外, 他的生态苗木基地里, 也绿树成阴。
一人富不是富, 众人富才是富。作为村支书, 余国庆深知此理。江头塅村是一个山区村, 各方面优势不明显, 群众增收慢。 余国庆上任之后, 经过和村干部、群众多方探讨, 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好路子。这些年, 村里大力发展山林经济, 复林、 造林近千亩, 使全村山林面积达到了2 万多亩, 为村民们打造了一座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 村里靠近全县运输大镇里塔镇, 余国庆引导村民搭“顺风车”, 买车跑起了运输, 如今全村共有大大小小的货运车辆50多辆, 滚滚车轮带来了滚滚财富。一项投资200万元的麻姑仙枣种植项目落户该村。这一项目由江西中野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 通过土地流转方式, 充分利用江头段村低产田及荒山缓坡170亩进行麻姑仙枣种植。此外, 余国庆还发动和鼓励村民先后办起了锯板厂2 家, 扶持了南丰蜜桔、麻姑仙枣种植专业户200 多户, 养猪养鸭专业户26 户, 村民收入得到显著增加。2014 年, 村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
村里种植的槟榔芋
山村通了水泥路
他是文化传播者。说起江头塅村, 了解的人的脑海中立马会显现两个印象:一是偏僻;二是村民们都非常爱看戏。为看戏, 可以拆自家门板搭戏台, 可以东家几十、西家几百元地凑演出费用。可是, 由于天高地远, 只有每年农历正月, 村里才会请抚州采茶剧团或一些民间戏班前来演出, 村民们都感到太不过瘾了。同为超级“戏迷”的该村党支部书记余国庆对这种情形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2009 年初, 他毅然挑头投资10 多万元购置了音响、布景、服装、乐器、投影等设备, 联合戏友, 利用村里一间废弃不用的农机具屋成立了抚州市南城县旺春青年艺术剧团。剧团刚成立不久, 就为全体村民足足唱了半个月的戏, 让一大批新老戏迷大呼过瘾。
原本以为余国庆的剧团是临时性的, 充其量就是每年在这小山村里演出几次, “出息”不大, 毕竟他们都是农民, 还能“闹腾”到哪儿去呢。可没曾想到, 他的志向却远不止江头塅村这一亩三分地。他规规矩矩地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且通过了当地文化管理部门的审查认可, 取得正式演出资格, 一副十足的闯天下的劲头。这些年, 他的剧团不断发展壮大, 现有演职人员20 名, 大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台柱、老戏骨。剧团成立以来, 每年演出一两百场, 其中仅受文化管理部门委托送戏下乡就逾三十场, 足迹遍布全市60 多个大小乡镇, 还曾被邀请到丰城、进贤等地演出。
他是百姓贴心人。不久前, 村民艾桂花的低保办下来了, 她说:“这多亏余书记帮着跑腿。”江头塅村是一偏远的山区村, 居住点相对较分散, 村民要来一趟村委会, 特别不容易。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 余国庆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告知了全村老老少少每一个人, 让他们有事时, 只需打个电话就行, 他能办的立马就办, 不能办的帮着跑腿去办。这些年, 仅他帮着村民代办的大事小情, 就有100 多件。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实际】推荐阅读:
村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06-03
村党支部书记年度目标07-07
村党支部书记上党课07-16
村党支部书记自查报告09-01
村党支部书记学习心得09-06
村党支部副书记竞选稿10-23
刘沛村党支部书记党内选举大会主持词06-21
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就职演讲稿07-02
记XXX村优秀党支部书记XXX07-12
村党支部书记的述职述廉报告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