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及作品

2024-07-15

书法家及作品(精选15篇)

书法家及作品 篇1

文章标题: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评选及展览活动实施方案

XX市公安局第二届卫士之光(廉政文化)

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评选及

展览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省公安厅和市纪委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推动全市公安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开展,确保第二届卫士之光(廉政文

化)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评选及展览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第二届卫士之光(廉政文化)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评选及展览活动,组织民警创作出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启迪教育意义以及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激发基层公安民警积极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情,增强民警廉洁自律意识,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机构

市局成立第二届卫士之光(廉政文化)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评选及展览活动组委会,由市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XXX担任主任;政治部副主任XXX、监察室主任XXX、宣传处处长XXX任副主任;成员由XXX、XX等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局监察室。

三、参加对象

本次活动的参加对象为全市公安民警、在编职工、消防官兵。鼓励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家属、子女和社会专业人员参与创作(可参展但不参评)。

四、作品要求

(一)参展作品分书法、美术、摄影3大类。

(二)作品以反映警营文化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弘扬奋发向上、团结奋斗、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主旋律。主题突出,格调高雅,风格清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

(三)作品规格

1.书法类作品、美术类国画作品:一般不超过4尺宣纸,可不装裱。

2.美术作品:宽度一般不超过1.5米,油画及工艺美术作品应控制体积、重量(雕塑、根雕、奇石不参展)。

3.摄影作品:4-8寸样片均可,彩色、黑白片不限。

以上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应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和单位。

五、推荐工作

(一)各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市局各单位作为本次评选及展览的主要单位,应结合实际,组织创作和评选。各地推荐上报的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均不得少于3件,多者不限。

(二)市公安文艺协会会员(书法、美术、摄影爱好者)每人须交一件以上作品。

(三)鼓励公安民警与社会专业人士合作创作一批优秀作品参评参展。

(四)推荐作品分别填写《全市公安第二届卫士之光(廉政文化)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作品推荐目录表》(附件1-3)和《全省公安廉政文化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作品推荐表》(附件4)。

(五)各单位报送的作品可直接寄或送到市局监察室,报送时间:8月1日至8月10日。

六、时间安排

5月22日至8月1日,各地组织基层民警进行作品创作,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为单位集中办展。8月1日至8月10日,各地将推荐作品统一报送市局第二届卫士之光(廉政文化)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评选及展览活动组委会。8月11日至8月15日,市局将筛选的推荐作品统一报送省厅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组委会。8月16日至20日,省厅将组织省级专家评委对各地各单位推荐的作品进行评选,确定参展作品,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9月中旬,推荐优秀作品上报参加省纪委和公安部的评选和展览。

七、奖励及其他

(一)本次活动根据各单位重视程度和获奖数量评出组织奖5名,并颁发奖杯。

(二)本次作品评选活动设书法、美术、摄影作品一等奖各1件、二等奖各3件、三等奖各5件。入选参展者将颁发奖金和“入选证书”。

(三)本次活动纳入纪检监察工作评先评优和宣传部门年终工作责任目标考评内容。

(四)推荐的书法、摄影作品(样片)原则上不予退还。未获奖的美术作品可以退还,但应在申报表中注明。

二○○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市公安局第二届卫士之光(廉政文化)

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作品推荐目录表

(类别:书法)

推荐单位:2006年 月 日

顺序

作者

标题(内容)

书法家及作品 篇2

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和载体, 引导青少年深入认知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 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实践者, 《试题与研究》编辑部现面向中学师生及各界人士征集优秀书法、绘画及摄影作品, 征集活动方案如下:

一、作品主题

作品应富有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 能体现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热爱生活的人文气息和优美和谐的自然风采, 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作品内容及要求

1.书法类作品, 毛笔、硬笔、篆刻等, 篆刻作品要附释文;内容包含古今诗、词、歌、赋等。

2.绘画类作品, 国画、油画、素描等。

3.摄影作品, 题材、风格不限, 彩色、黑白均可。

4.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需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作品扫描件或照片, 要求图片清晰、适用于出版印刷, 分辨率在300以上。

注:应征作品数量不限, 入围作品将在《试题与研究》上刊登发表, 赠送样刊两本、荣誉证书一份, 并在中学生学习报官网 (http://www.zxsxxb.com/) 上进行展示。

三、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

四、作品邮寄与发送

邮寄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81号思达数码大厦C座八楼

收件人:试题与研究编辑部

电子邮箱:styyjbjb@126.com

联系电话:0371-66229490

书法家——杨彭作品 篇3

园碑林首批勒石,早年书法篆刻作品就被收入《中国青年篆刻家作品集》,《当代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集》等多部书集,篆刻作品曾被《书法导报》《书法报》等国内多家报刊专题介绍, 现是淮安市淮阴区书协名誉主席,淮阴区刘老庄农民书画院名誉院长,国内多家画廊画院签约书法家。 1980年篆刻入《今日江苏》篆刻展获优秀奖 1987年入展中国《现代国际临书大展》 1990年篆刻作品入展中国美术馆 1992年被收入哈尔滨出版社《当代篆刻家大词典》 1993年出版《淮阴名人名胜印谱》 2005年篆刻作品入围《西冷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 2006年书法入展河南《首届大河杯全国书画大奖赛》并被授予《中国当代百名终身艺术成就奖》 2010年书法篆刻作品被收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名家艺术大成精品集》 2010年书法入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  2010年书法篆刻作品入编文化部《时代精英书画艺术卷》 2011年书法篆刻作品被收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辛亥百年中国艺术成就名家纪念珍藏版》 。

家庭住址:沈阳路金都花园20栋2单元104号

书法家及作品 篇4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白话译文:

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创作背景: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整体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

前二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二句写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会因朝夕晦暝、风雨因时而变化。此诗则选取傍晚时分的景色作为描写对象。这时夕阳返照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来,各类景物斑斑驳驳的,明暗对比鲜明。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段俊平

著名书法家、著名国学专家、知名管理学者,兼任国内多所大学国学管理及书法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京麓书院院长、2014年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家”。2015年被众多媒体及网上投票评为当代十大书法家之一。段俊平先生从小受家学熏陶而习字,几十年如一日,在继承传统书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终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近年来,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作品,因其品位超凡脱俗、笔法古朴自然、意境清雅高远、古意飘逸盎然,深受国内外政要、商界精英和大众群体喜爱,并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香港中华艺术馆、日本国立博物馆等众多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其所写书法论文被《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中国美术》刊物刊登,并成为书法教学的教材,2012年被多家媒体评为最有艺术天赋和最具升值潜力的书法家。2014年8月被泰国皇室授予“人类文化杰出贡献奖”及“中泰友好形象大使”荣誉称号;2014年11月获纽约中国书法国际大展中获得“书法艺术成就奖最高奖”和“德艺双馨大奖”等国际大奖。并被纽约议会授予艺术终身成就奖。其书法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中多次获奖,在近年的拍卖会中屡屡被拍出高价。部分获奖及作品收藏说明:

2017年作品被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收藏。2017年入选“符合大众美学十大书法家”。2017年参加香港回归20周年名家书画邀请展。

2017年,作品《寻隐者不遇》在“荣宝斋”主办的“北京荣宝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2.8万元成交,创下了本场当代书法作品每平尺价格的新高。2016年作品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收藏。

2016年香港中文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金耀基先生馈赠“文章千古事,书法万年传”题词。

2016年作品被美国三任助理国务卿罗伯特霍尔茨收藏。2016年受邀到访美国佳士得拍卖公司,并做书法演讲。2015年作品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斯坦福大学博物馆收藏。2015年作品被香港中文大学收藏。

2015年作品“福田花雨”被香港李嘉诚先生收藏。2015年作品被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Burton richter收藏。2015年作品被敦煌研究院收藏,并获院长樊锦诗题词。2015年在作品被台湾著名学者蒋勋先生收藏。2015年书法作品被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先生收藏。

2015年书法作品被台湾慈济创始人证严上人收藏,并在大爱电视台开讲书法文化。

书法家及作品 篇5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现任8位副主席书法作品欣赏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成立于1983年12月,至今已有34年历史。多年来,共召开三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现在的组织成员职务大多于2008年9月5日选出。其中,唐云来当选主席,副主席总共有八位,分别是,李锋,李泽润,况瑞峰,顾志新,曹柏昆,喻建十,霍然,邵佩英(后补)……一起来欣赏他们的书法作品。曹柏昆自幼就喜欢练字,先后师从书法家穆子荆、陈东生、刘光启等,他勤于练字,数十年不变。近年来,他主张书法练习应该“集古为立家,酿蜜不留花”。他的书法作品,方中有圆,刚柔并济,儒雅潇洒,自成面目。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国际间书法大赛,多有获奖,名气在天津很大。书法家顾志新,师从天津书法大家王学仲,现年72岁。书法家霍然,虽为天津书协副主席,却在国画方面,有突出表现。而令人惊讶的是,他在退休之前,半生的时间都是在部队工作。作为天津有名的实力派书法家,况瑞峰是少不了的一员。早年,家境贫寒,父亲看到他喜欢练字,就拿出家里珍贵的废报纸,让他一笔一画去揣摩。据说,当年他去女朋友(也就是以后的妻子)家,拜见岳父,岳父大人看着他其貌不扬,也没有什么特长,并不十分乐意。情急之下,况瑞峰写了一幅字,居然让老丈人脸色由阴转晴,竟然答应了这门几乎不可能的婚事…… 李泽润的书法,正门正源,他可是末代状元刘春霖的再传弟子。对古人字帖的钻研和用心临摹,是基础的功夫。经过多年的研习,文从沈梦了解,李泽润精通书法诸体,篆隶写得最好。他可谓是天津少有的书印全能的人才。比较有趣的是,他似乎在2000年以后,才广为知名。2006年6月,天津文联提议,增补他为天津书协副主席,至今已有11年历史。天津书法家李峰,父亲也是书法爱好者。李峰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觉,由好奇到喜爱,再到如今专职从事书法!他一路上进,一路努力,经过一些大师的指点,如孙伯翔,唐云来等。他的功夫越来越好,先后参加了多次全国书法大展并且获奖,成功当选天津书协副主席!邵佩英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在没人指导的条件下喜欢上了绘画,在高中时,又开始练习书法。1980年代,在一次,因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中获奖,从而进入天津书协。由于他文笔又好,还懂得书法,逐渐成为圈内知名的记者兼编辑,书法之路越走越宽,名气越来越大。2010年12月,他被任命为天津书协驻会副主席!天津书协副主席喻建十,他是天津美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虽然身兼书协相关职务,他的主要成就在绘画上!他是几位书协副主席里面,少有的科班专业出身,书法、国画技艺深厚,值得了解。

励志名言书法作品 篇6

励志名言:

如果拿望远镜去看别人,就会拿放大镜来看自己[1] 。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人生在世就要冒一险!

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量重量。

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书法家及作品 篇7

书法以其独特的形成, 从实用到欣赏, 以汉文字为对象, 以笔、墨、纸、砚为工具, 宣泄情绪, 制造着美感。自商周时逐渐兴起, 至两汉时日臻成熟, 至隋唐后更加如日中天, 流派纷繁, 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而今社会经济空前发展, 文化繁荣, 弘扬及传承传统文化是吾辈艺术家们的职责。

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永金先生, 就是这千百艺术家中的一位“智者”。观其作品, 足见他数十年临池不懈, 分析、对比、综合、吸收, 寻找着自己的这片精神领地。其笔法宗于“王”而成于“米”。力感、姿态、线条的组合节奏, 都有着一种鲜活的美感。合乎自然气息, 适应于自己的情感和趣味的展示。从其行草作品中透露着一种军人特有的气质——雄强、奔放、刚劲有力, 纵横奇崛、气势浑厚、风韵豪壮。大幅巨作在结字经营中, 既有军人的严谨, 又不失文人的洒脱和飘逸, 给人以淋漓酣畅、富有力度的美感。

书法家及作品 篇8

深圳获奖的5位作者是深圳书法界的优秀代表,他们生活于深圳,来自全国不同的城市,有60后、70后、80后,他们的状况可以说是深圳书坛的一个缩影。与之呼应的是,在深圳的各行各业活跃着近千上万书法爱好者的身影。目前,深圳有数十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有近百名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有上千名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这正印证了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著名书法家刘恒评价深圳书法的佳话:“纵观当今书坛,气象繁荣,菁英辈出。而颇具气象者,当属深圳。”

5位获奖作者植根于传统,又有着现代的思维,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彭双龙行草承传“二王”,体现了帖学一脉中精致小巧的一面,雅致而耐人寻味;左奇志的小字取法“二王”,笔法细腻,笔画简洁,起承转折灵活多变;李锐取法欧阳询,作品风格一如其名,峻拔锐利;孙宪华榜书出自于龙门四品,下笔凌厉而厚重,有一股震人心魄的力量;魏有永以孙过庭草书风格为主调,近年又融合于右任行草,建立了个人艺术的风格。

这次举办“深圳市获全国书法‘兰亭奖’作者作品展”,不仅是展示这些深圳书法家的创作实力,也是为打造“书法深军”的整体构想迈出了重要一步。希望通过这次高水平的书法展出,能使更多人了解深圳书法蓬勃发展的现状,呼唤更多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深圳书法繁荣和发展的浪潮中,为深圳书法赢得更多荣誉!

李 锐

李锐,1975年生于安徽泾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盐田区书协副主席,广东省书法院特聘创作员,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红星宣纸集团专职书法家,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获2013年全国第四届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

评论家丁政如是评论:

李锐的每一件作品都有比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显然他比较注重作品的外在形式感,除一副对联是用素纸外其它七件均为形式,也很讲究。乍看还会误以为是文物是古代作品。

章法上大开大合,疏密对比强烈,字形的大小、字距行距的变化都比较大;用笔上方圆并重,内掖外拓兼施,往往尖笔入纸,驻留收放回旋有度,有时略增加一些类似于褚河南的跳跃用笔或类似于赵佶之装饰性处理,很是俏皮。他用笔的速度应是迅疾的,但当留时留得住,具有很好的节奏感,观其书很像欣赏音乐作品。

李锐的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已做到了古,虽不能说字字有来历,但可以说深入继承了传统,善学都师之法而不师之迹,弄潮于当代书坛,又能尽量回避书坛的习气,不学流行书风。

李锐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二等奖

左奇志

左奇志,1977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号荆紫山人,别署子丰斋,现居深圳,现为中国书书法家协会员,深圳盐田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和畅社成员。

评论家靳继君:

左奇志以“二王”为宗的小草一路作品,行草相杂,书写中带有明确的即兴性,挥运中的形式语言十分丰富,《书谱》的“执,使,转,用”的笔法原理,“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发展观念,“ 草以点化为情性,使转为行至”的风格表现,“五乖五合”的辩证演绎跃然纸上。

得“二王”精髓而又不满足小草难以潇洒奔放的制约,在思辨的过程中,与大草不期而遇了。纵观左奇志的草书创作,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个字的笔画拙巧相间,不但不显突兀,反而浑然一体,别具一格,行成奇险,宽博的气势。奔放的笔法和狂放不羁的布局,并非恣意妄为,而是成竹在胸,一蹴而就。如此匠心独运、具有时代的创新性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因而他的作品狂而不乱,在潇洒中流露着隽永。

左奇志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获奖提名

彭双龙

1984年出生于河南固始,2008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和管理学双学士学位,2012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攻读书法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艺术顾问,深圳宝安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宝安书法艺术研究社副秘书长,和畅六友成员,“信阳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第三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三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佳作奖。

评论家西中文:

彭双龙的书法,那劲健爽利的线条、丰富精微的用笔、行云流水的气势、萧散放逸的韵味,实实在在表现出“二王”帖派的高古气息和现代人的才情。

双龙的行草书以“二王”一脉为主,但在其中又可以看到颜真卿的内敛浑劲、苏东坡的圆融放达、王铎的奇崛纵横、白蕉的萧散畅达,乃至碑派用笔的方折峻奇。双龙能把他采撷到的丰富书法资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又统一于一种风格之内,使得其笔下的书法语言十分丰富,充分体现其深厚的技法功力和高超的统合、驾驭技巧。

他能以高蹈远举的超越意识来看待书法史以及书法上的各家各派。这种超越意识使他不致陷入技法的泥淖中不能自拔,并且使他的书风有着常人难以具备的萧散、恬淡和从容。

彭双龙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三等奖

魏有永

魏有永,1976年出生于湖北,2001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和畅社成员,职业书法工作者。

评论家吴慧平:

魏有永作品主要以行草书为主,草书出入于孙过庭的《书谱》及怀素《小草千字文》之间,又有意把于右任的简洁、朴茂融入其中。行书基本上是以二王为旨归,追随传统。

魏有永对草书的字形及笔法很熟练,行气贯通,在墨色的运用上故意运用了浓墨与枯墨的对比,节奏感十分强烈。整篇章法完整,可以看出其驾驭行草笔法较为熟练的控制能力。在二王系列书风的基础上,是当代书法风格“尚形”的一种成熟而常见之形式。

观今年所作,与兰亭奖作品相比,明显少了一些形式方面的制作,对于书法的本质——线条的锤炼更显用心,比以前更加深入而单纯。

魏有永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获奖提名

怎么鉴赏书法作品 篇9

第一境 识形

书法是线条形象的艺术,“形”有四要素。赏得“四要素”则入第一境。

一为格式。书法以条幅、中堂、横披、匾额、斗方、扇面、对联、尺牍、手卷、页册、题画等格式最为经典。

二为书体。书体以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魏体、章草、行草等最为常见。

三为色彩。书法的色彩以白纸、墨字、红印组合最为耐看。

四为构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以正文、题款、印章构成最为普遍。

第二境 赏质

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要讲究“法度”,“合法”才能“质美”。其“法”有四。赏得“四法”则入第二境。

一为字法。字乃书法之根本。聚点画而成字,点画之间应当“平衡对称,对比和谐,主次得宜,疏密适度,多样统一。”

二为笔法。用笔贵在因体而变、稳实丰富;中侧互换,法出有源;笔力遒劲、力透纸背。

三为章法。章法即整幅书法作品的“布白”。它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以笔势连绵,气脉畅通、节奏分明,若如“行云流水”。即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四为墨法。墨有六彩之说,即“浓、淡,枯、湿,燥、润”。若能“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则可达到“无声而乐的和谐”,“五光十色的神采”,“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籍谈笑”的境地。

第三境 寄情

书法的目的是“畅寄幽情”。书法艺术的最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因此,欣赏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书法作品与书法家“对话,交流”。而赏得此境需要赏者“见智”、“见性”,悟得书法之“出法”、“意境”、“气质”之妙理。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如其人。

一为出法。卓越的书法家总是善于在严格的法度之中自由驰骋并施展其创造才能。因此,他们往往任情姿性,纵笔所如,使人看出他们的“无拘无束”,而又不流于“荒诞狂怪”;既有“先圣”的遗风,又有自己的“圣地”,即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放豪之外”。

二为意境。书法的意境是指于书法作品中流露出的精神内涵,则在生动的气韵、飞扬的神采以及空间余白所构成的幽深而旷远的意象。如,有的象行军布阵,旗帜飞扬,士马精研;有的象尺幅丹青,疏林远阜,错落有致;有的象江河大川,奔腾浩荡,一泻千里;有的象h溪曲沼,春水繁花,清幽婉丽;有的象婀娜舞姿,素袖轻扬,一步一形;有的象悠扬乐曲,绕梁三日,牵人情思。这就是书法富于韵致,并且交织着生命节奏的意境。

书法对联作品欣赏 篇10

上联: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下联: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上联: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下联: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上联:剑锋出磨砺;下联:梅馥发苦寒。

上联:乞巧;下联:化生。

上联:双星节;下联:九华灯。

上联:槎泛海;下联:鹊填河。

上联:翠梭停织;下联:银汉横秋。

上联:五夜照天汉;下联:双星会女牛。

上联:桥填闻噪鹊;下联:河渡眷牵牛。

张本成作品简介及其书法作品欣赏 篇11

张本成,号玉泉居士,男,1965年生,山东费县人。政协第八届、第九届费县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院士,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费县老年书画协会理事,费县书画艺友协会副会长,北京华夏诗联书画研究院研究员、记者。书法从晋唐入手,先学二王,后习欧体小楷,行草书,涉猎赵孟頫、米芾、王殉等诸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国画长于写意花鸟。

在“书堂山”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名典》;在“百年千幅”全国书法大展中荣获优秀奖,作品入编《中国学者墨迹选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汇源杯”全国中老年书画名家精品展中获优秀奖,入编由李瑞环主席题名的《祖国颂》一书;在全国书画名家邀请赛中,获金奖,入编《盛世中华·全国书画名家大辞典》;在“车租奚仲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入编《“车租奚仲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展获奖作品集》。作品入选“晋商银行杯”全国名家书画大展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老年书画名家邀请大展中获一等奖,被授予“中华传承书画名家”荣誉称号。

张成通联

电话:18265910576

地址:山东省费县文化路126号1楼1单元401室

QQ:1061501666

冯跃利书法篆刻作品选萃 篇12

|j复灵文爆nr等源r發l"r最保|言等綠給上井命采灵韓^言中等f, Fr l r l r l JJK, ma冯跃利笔名紹羲, 堂号空谷堂、留于书屋, 法号释正孝杰 (皈依于红安天台寺悟乐大师门下) , 现为中华侃艺轩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书画研究院院士、河南书法家协会会员。其出身于书香世家, 自幼受笔墨熏陶, 潜、心研习书法艺术数十栽。书法师承河南书协名誉主席冯志福, 篆刻师承河南书协理事王海。其书法作品博采众长、笔法熟、结体雅正、高古典雅、意趣自然、平见奇。当代艺术评论家王少华先生评论道冯跃利先生的行草书, 如巫山老树, 有力坚軔;隶书灵动, 暗藏着三星堆竹简的质朴神韵;篆书沉稳雄健, 浸染着秦时明月的风霜。观其大字真书, 浪唱人生之坚毅·, 阅其小楷佛经作品, 彰显佛家慧根。冯跃利的书法真可谓天地纳怀中, 笔底见真功!A-iiU砥i-VPiAiv-l-:子JL^wi'i^/.美*-色和<空?, 5nxttit诂々»i士差-4-/I又..f, T4, T.'.··r玄�無?.A<rtna.聲麥卞葙汸為y, .s, /·tA4^’v;v#, AIT-v:A#.'''!杰乃丘涣豸么V.SL>AAV-..13S.<:·.r f t.JS.^r1务m:攻尨“钻休收&.»'{并二*.艾哉4.;, >.i.«.-一仏羝i a托.rsllrje耗J爷.k.丄式^J3T.'y-K^t�, v土吃乏-f-;....^f KiJi l t取茗U.Sf5义*F-f A V?-对4'/.Jss-1.1:2f到 (2钟水之通传t之人也-^l、"t人也^、^打人i;>iL#, 农-<#14-七人身/.i也欲jt-Jl·t之人也七^4t^方-文之人Jt-先取人今又^受之人崎取人人<1之人科為东人而乙和;f e#^J-i承i傳氣命違嚷足展厥發春贫低來客1PIij

书法作品欣赏浅析范文 篇13

山东临朐

马文俊

摘要: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演变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文字的笔画和结构上,而且在文字的书写上也充分体现出华夏文化的魅力。对于书法作品欣赏,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审美产生的过程中总伴随着一些共性的东西。其共性,则不外乎“形”、“神”二字。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字形结构和章法布局,更要观其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神韵、创新意识。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作品、作品欣赏、情感神韵、创新意识

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我们该如何去欣赏,去品评,它究竟美在哪里,这便是书法欣赏问题。当今一般人对书法作品优劣的标准比较陌生,能懂得把握高标准的人就更少了,因而,造成了高层次的优秀书法作品被冷淡,而书法界不屑一顾的作品却屡屡获得青睐、报以热情。究其原因一是书法家和爱好者之间有一条书法审美的鸿沟;二是因为当代能静静的坐下来细细品察的深识书者不多;三是书法创作风格、形式的追求,造成书家的文化素养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四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因为人们对书法这个纯粹的线条形式缺乏高层次的认识,使书法作品欣赏的标准和方法出现了错位和盲从。所以,提高书法鉴赏水平,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欣赏书法作品呢?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郭绍虞先生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项标准等等。这些都是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因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笔法、章法、墨法、神韵等,所以,在书法审美产生的过程中总伴随着一些共性的东西,分析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形”包括字的笔画、结字、章法布局;“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神韵、精神境界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形,更要看神,形神兼备才是好作品。笔者认为对书法作品分析欣赏,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看整体布局。

整体布局是一个重要因素,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合理的布局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让人欣赏到美的同时产生难以忘怀的视知觉。布局,是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款识、印章之间组织安排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对于楷书来说,章法布局比较简单,可采用第一种方式。在行、草书中,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字距、行距的大小,字与字的连接,行与行的呼应,分间布白都非常之关键。而现代书法的创作,以审美为目的,当然也必须符合艺术品创作的基本要求,尤其在章法布局上的转变是比较突出的。追求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疏密、黑白对比,更活泼、更自由,凸显表现形式之美感。总之,历代书家对章法布局都比较讲究,且多有创造。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均衡,终篇笔意顾盼,是通过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苏东坡的《寒食帖》,通篇结构大小、长短、疏密等变化迷离,在有意无意中流露出一种不事雕琢的意趣。

看整体布局首先要看整幅作品是否首尾相应、上下相接、映带呼应、大小错落、疏密聚散、血脉相连、气脉贯通。行、草书要分析字与字的连接处是否竭尽变化,即连笔的走向形态要多变,纵向不雷同,横向宜错开,通常引带比实笔细;断续出是否笔断意连。再看是否做到同形求变,即相同的笔画、部首,相同的字连续出现在同一幅作品中时是否根据变化方法求变,避免重复。同时还讲究对空间虚实的艺术处理。一般来说,字距疏松、用墨淡、笔画轻,比较枯的地方,容易产生“虚”的感觉;相反,字距紧密、用墨浓、笔画重,用墨润的地方容易产生“实”的感觉。如王羲之的《得士贴》,下面的部分笔画粗重,且比较集中,空间比较密集,就显得很实;最下面的“迟”字和上面的部分是“虚”的部分,整体上的虚实关系就清晰了。布白也是章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笪重光在《书筏》中说:“精妙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布白是指书写以外的空白之处,是翰墨尘点的反衬,是构成整幅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产生游龙出水、云烟飘动的效果。总之,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美与否,要注重作品的整体气势。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章法浑然天成,被誉为是天下第二行书。观之,满纸云烟,气势雄奇;笔触厚实,凝重,顿挫郁勃;字间行气,随情而变;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字与字上牵下连,连带娴熟,似断还连,奇趣横生;行与行之间,左冲右突,欹正相生;疏密变化随势而生。作品中多处涂改增删,不但没有削弱作品的整体气势,反而与字里行间的空白形成了黑与白的鲜明对比,加之墨色的枯润交错,使整个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书法作品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应该章法、文采、印章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好的落款、印章对提起整幅作品的神韵、调整画面格局,起到画龙点睛之奇妙效果。所以,欣赏一件书法作品,要看落款是否恰到好处,印章是否盖的适当。若是画蛇添足,就会有损整幅作品的艺术性。钤印相宜才具备局部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

二、查笔法功力

“用笔”讲的是一笔一画怎么写,用笔有轻重、粗细、缓急之分;“功力”是书法家经过长期修炼所掌握的字内技法。历来书家都极重视对“笔法”的运用,也是书家通过笔、墨、纸等书写工具来实现创作主体“完美”的孜孜追求。书法讲究中锋用笔,当然也不是说,每一笔都要用中锋,是以中锋为主,以偏锋或侧笔来取势,字就会有变化,若全部用中锋,那就未免呆板。姜夔在《续书譜》中说:“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又曰:“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处,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处焉。”说明中锋用笔要有“度”的把握,并不排斥侧锋的重要性。如王羲之的《孔恃中贴》很明显的以中锋为主,字就显得很饱满、滋润;宋米芾的成就体现在用笔技巧极其高超,是善用侧锋的高手,他在《苕溪诗》帖中,大量的侧锋用笔,塑造了自己作品的鲜明个性;中、侧锋并用在草书中发挥自由的当推宋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中锋效果常常出现在以点代画的点画上,而用侧锋经营的长线具有气势滚滚的奔腾意趣。张芝是今草的开拓者,《冠军贴》可谓草书中的冠军。此贴用笔使转精致而潇洒,雄肆狂放,一泻而下,丝丝入扣,精彩动人,令人为之感叹。因此,书法中的“法”首先体现在用笔上。具体表现是:两点相遇左顾右盼、上下呼应,众点其列要各具姿态;横画并列,要有俯仰、敛放和虚实;竖画要有垂露、悬针、折木之别;线条要有长短、粗细、斜正、浓淡、疾徐的变化,并富有动感和节奏感。姜夔在《续书譜》中对此亦有论述:“点者,字之眉目,全籍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横直画者,字之体骨,欲其坚正匀净,有起有止,所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撇捺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乚’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可谓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书法的技法之美。

就笔法而言,不外有方笔和圆笔之分。那么,究竟如何使用呢?白蕉在《临池剩墨》中指出“作书用笔,方圆并参,无一路用方,一路用圆者。方多用顿笔、翻笔;圆多用提笔、转笔。正书方而不圆,则无箫散容逸之致;行草圆而不方,则无凝整雄强之神。此相互为用,似二实一,似相反而相成者也。”如《曹全碑》是汉碑中圆笔的代表。纯用圆笔,起笔藏锋逆入,短横平势,长横重顿,甚至出现弯头;行笔流畅婉转,节奏轻盈;收笔多尖,无论横画、雁尾飘逸圆融。而《张迁碑》的基本笔法是方笔。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行笔阔笔直书,笔势奔放,力感极强。唐柳公权的《玄秘塔》,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王铎的草书是方折的,线条浑厚、雄健有力。而傅山的草书行笔以转为主,团团锦绣,体势连绵。明大书法家张瑞图的笔法就非常独特,用笔转折独特,笔法奇崛,可以说的“变乱古法”。不难看出,笔法的灵活运用,笔迹的变化、笔迹上的力的表现,对点、画,线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充分体现出书家基本功的深浅和驾驭毛笔的功夫和技能。一幅作品中,若把构成文字最基本的点画线条处理的恰当自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视觉冲击力。所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必须深入观察,查点、画、笔法是否准确、精到,是否有变化,功夫是否到家。如张旭《肚痛贴》,虽仅六行三十个字,写来却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内恹外拓,千变万化;保持字与字之间的贯气,控制用笔的粗细、轻重变化,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细观之,其用笔源自张芝,颇具二王神韵。帖中“冷热俱有益,如何为汁?”几个字,全凭意念,一挥而就,可见书家功力之很厚。

晋书法家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指出“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说明笔力与书家用笔的关系极为密切。如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的传世作品《孔子庙堂碑》,用笔含蓄朴素,笔势舒展,给人的感觉是沉着凝静、骨力遒劲,结体平稳。正是因为其笔力强健,加上点画结体外观的清丽秀美,才有“外柔内刚”的艺术效果;唐怀素《自叙帖》书之线条可谓尽善尽美,线质坚劲,线的环绕简净明了,奇崛多变、笔笔到位,可称狂草之经典;元鲜于枢《题赵孟頫赤壁赋》,具非凡的用笔技巧,运腕灵活,提按动作精细,所以线条劲力又活泼;明文徵明的行书《千字文》,其线条或瘦硬挺拔,或圆润饱满,形成丰富的质感对比和韵律变化;当代书家沈鹏先生的书法线条极为丰富多彩,断与连、轻与重、长与短的把握,灵动而准确,笔力劲健,富动感,又显得轻灵飘逸。纵观历代书法名家及经典作品,不难看出,书家点画笔力的优劣对书法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是一个决定性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之一。

书法线条的节奏也是评价和欣赏书法作品的重要条件,线条有了节奏,就有了力量、神采。书法线条的的节奏表现在书写的快慢、轻重、缓急、长短、聚散、字的大小、虚实等,就像音乐中音的长短、高低、快慢一样,有起伏,有情绪、有高潮。因此,无论何种书体,运笔都不是“匀速”运动,而是随着书家的情绪和章法的要求调节运笔的快慢,能够使欣赏者从作品中受到书家情绪的感染。

三、观字形结构

有了好的点画用笔基础,还要讲究结字,即字形是否美观。历来书家都把字的结体列为书法技巧中最重要的部分,白蕉在《书法十讲》中说:“作字不论正、行、草,先要放胆,求平正开展而须笔笔精细,贵恣肆而尤尚雅驯,得笔势,重意味,贵生动,忌板滞。凡平实、安详、谨严、沉着、端厚、稳秀、清洁、箫散、飘逸重重,都是书之美点。”汉字字体复杂,千变万化,汉字的形体构造是书学上的方法,是艺术方面的技巧,本身就含有美的素质,对书法艺术的造型来说字形必须丰富多样,才富有生命力。

结字首先要稳定,即把字的重心“稳住”。稳定而不呆板,才有美感。如欧阳询的字,初自看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看来,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二是讲究平衡对称。是指多样统一的平衡对称,反之就会机械呆板。如篆书、隶书之美在很大成分上就在于其结构上的平衡和对称,以李斯为代表的小篆尤为如此。三是结字要活,在多样中统一,统一中多样。晋王羲之云:“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但得其点耳。”(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因此,结字不但要稳定,还要活,活中不失重心。如米芾的《恶札贴》四行十七个字,前三行十三个字,每个字都富变化,或俯或仰、或正或侧、活泼随意,最后一行“章侯茂异”却稳健沉雄。四是结字还得有“呼应”,即左右上下能够配合。如王羲之《二谢贴》里的“静”字,左边的“青”字居高临下,好像要朝上飞一样,右边的“争”字朝下边拉,这样就呼应了。这个字看起来似乎不是那么四平八稳,但却很均衡、生动。五是字形处理时,应强调字内点画的疏密对比。清邓石如提出的“计白当黑”原理,就是指将字里行间的空白处当作笔画来安排,也是对这种字法的最佳描述。姜夔《续书譜》中说“书以疏欲风神,密欲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姜夔的论述也充满了辩证法。因此,成功的字法应是:既重视点画所形成的“黑”处,又重视点画之间所形成的“白”处。这是书法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欣赏者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

不同的流派,不同的书家又有各自的特色和规律,王羲之的字形体放逸,纵肆不羁,线条流畅秀劲;欧阳询的字纵敛紧密;黄庭坚的字內紧外舒;颜真卿的字因为线条粗放而丰腴饱和,结体宽博等等这些是我们在鉴赏过程中必须领会到的。可见,有很厚造诣的书法家的作品,总是笔随势生,曲尽其美的。

四、察用墨技巧

用墨是书家掌握“法”的技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书法艺术形式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清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认为:“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关于用墨之法姜夔在《续书譜》中有论述:“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在中国书史上的各种字体中,无论哪种经典作品都有用墨的枯与湿、浓与淡、虚与实等矛盾,而书家运用提按、顿挫、轻重、粗细、强弱等用笔技巧结合用墨的枯、湿、浓、淡、渴等丰富变化来实现矛盾的统一,使点画线条富有力感和情感的美。可见,书法之虚实,线条之美都是从笔墨里看、从笔墨处求。

墨浓,力容易凝聚,有凝结起来的力感,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跃的效果;墨淡,力容易散,有一种疏放外展的感受,有淡雅古逸之韵,空灵清远之感;而书法中飞白、枯笔、渴笔是渴墨运用之笔法。唐孙过庭“书谱”中说“带澡方潤,将浓遂枯。”即是点画用墨,用墨不可太枯,枯笔多了则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湿度大了会肥浊不清。如明董其昌是善淡墨之高手;王铎、杨守敬善于用枯墨、涨墨;清刘墉喜浓墨,有“浓墨宰相”之称;林散之先生的草书,先蘸焦墨,后蘸水,落笔一直写到笔枯为止,如此反复用墨,形成独特的先润后燥、枯笔竭墨的特殊效果;当代书家张海善用渴墨来弘扬自我个性等等。书家在用墨上的表现力是使用笔墨的艺术技巧,因此,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要观察其润浓墨写的是否不臃肿,是否有温雅丰腴之感,用焦枯墨写的是否无黑气,是否有苍劲、古朴之感;用淡墨是否不乏力,能否给人以飘逸、淡雅之感;渴墨运用是否得当,能否有画龙点睛之秒,表现苍古熊峻之意境。如明董其昌的《试墨帖》可以说是草书用墨之佳作。全篇四十六个字,墨色由浓渐淡、从润到枯,起迄分明、变化自然。

五、感作品神韵

书法中的点画、章法等是书法独特的语言。唐张怀瓘在《文字说》中说“深识书者,唯见神采,不见字形。”可见,书法欣赏要透过形式看内涵,最主要的就是感受作品表现出的情感神韵,如子期能从伯牙琴声中听到“高山流水”一般。优秀的书法作品总是天机流荡、动律优美、生动活泼、风采飘然、精神横溢,显示出各种动态神情、风韵气势,富有艺术感染力,形美神足,形神兼备,令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让欣赏者产生心灵的交流与情感的共鸣。唐张旭是古今以来草书艺术家的典型代表,他不光有深厚的书法艺术素养,而且在表现上把自己激荡的感情和书法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书法惊涛骇浪般的狂放气势,节奏韵律的和谐顿挫,字间结构的随形结体,线条的轻重枯润等变化都达到了草书的最高水准,《古诗四贴》即使典型代表。

唐孙过庭《书谱》中有一段专门描述书法情感变化的文字:“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环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衰已叹……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从中可以看出,情感变化可以转化到书法创作之中,并能令欣赏者感知到。书为心画,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节奏韵律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如《兰亭序》可见右军之飘逸;《祭侄贴》可睹颜鲁公之悲愤;读现代启功的书法,就会联想到他治学的严谨等等。神采是书家思想情操、精神情感在书法作品中的反映和流露。不能设想:没有得心应手的书功而能得心应手的抒写性灵。今天,我们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三大行书名帖面前,欣赏大师的书法作品,就仿佛触摸到了作者那心跳的脉搏,感受到了作者生命心绪的律动。欣赏书法作品,吸引我们的值得回味的、能感动你我的正是那些鲜活的难以磨灭的视觉意象。因此,感受书法作品的情感神韵,是书法欣赏最重要的内容。

六、品创新意识

一幅优秀的的书法作品,除了有法度之外,还必须有新意,但不是盲目求新。“只有通过点画、线条、结字、章法诸形式要素之间的协调默契,才符合艺术品的创作基本要求。”(白砥《谈“现代书法”与书法的现代性》《书法报》)无论是现代派书法、流行书风或学院派书法等等都是社会的审美需要。书法家的创新意识和独特思维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也需要包容。但是,书法创新必须是在传统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是追求离奇的“新异”、“怪异”,不是信马由缰的瞎折腾,也是有分寸的,离开了传统,创新就失去了根基。

“我们在继承传统上,无论下多大功夫,下多大力量,强调到审美重要的程度,都是为了创新的一种投入,是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只有创新才能表现今人的情怀,表现时代的审美,才能为时代服务。”(当代书家张旭光《中国书法当前的审美取向》《书法报》)。对于书家来说要深入研究传统,把传统消化了,融化于自身,切实运用科学现代的方法对书法进行研习、创作、创新,继承和发展书法艺术。宋米芾在书法史上是一位革新者,是宋朝的一位创新人物。他的作品是继承来的,年轻的时候对临摹古人的作品下了很大的功夫,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米芾继承了王献之的优点,到了中晚年,有了自己的创新。何绍基是清代的大书法家,也是一位有创新、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他在继承上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在魏碑方面主要在《张黑女碑》上下功夫;在唐楷方面,主要在颜体上下功夫。他吸收这两方面的优点,然后创造了自己的风格。明大书法家徐渭的创新,除有非常高的天分外,主要的还是得力于长期临池的经验积累。当今书家若能将古人书法中的精华拿来为我所用,结合自己掌握的法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然就具有个人的风神了。

书家追求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必须是统一的、和谐的,对个人风格的追求,应是诚实而自然的,应符合书法艺术的审美要求和表现规律。矫揉造作绝不是风格,也不是个性,更不是真正的艺术品。因此,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品味作者的创新意识。

当代书法家张旭光在《中国书法当前的审美取向》一文中把书法作品的点画线条、字形结构、章法和意境,以及古法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审美要素,概括为“到位”和“味道”,既新颖又准确。文中说:“‘到位’和“‘味道’包含了书法本体技法和情感表达的形式标准和审美追求。有‘味道’才能感染人,打动人,才能吸引观众驻足;‘到位’才能经得起推敲和玩味,使人百看不厌。只有既‘到位’又有‘味道’的作品,才是当今书法艺术的主流审美取向。”一幅好的书法艺术作品,必须达到点画、线条、结字、章法等形式要素之间的协调默契,才能使人感到愉快、舒适、振奋并得到美的享受。

白蕉在《怎样欣赏书法》中说:“欣赏时不太挑剔别人的坏处,就会多吸收别人的好处。本来,一个人的眼睛总是跑在手的前头,眼有三分,手有一分,而口又要超过眼睛,这里正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客观的眼睛。”我们在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时,要准确而全面的欣赏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这就要求欣赏者应具备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把握好原则,同时要求每一位热爱书法、喜欢鉴赏和收藏的朋友们,努力学习和掌握书法欣赏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和鉴赏水平,使这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光彩。参考文献

1、郑晓华,《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位历史人物》,《书法报》,2011.2、玄同,孙过庭《书谱》释读,《书法报》,2007.3、邓散木翻译,曹建解读,姜夔《续书譜》释读

励志名言书法作品欣赏 篇14

2) 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 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5)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6)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7)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8)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9) 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

书法作品中的艺术性审美研究 篇15

关键词:书法作品,结构,线条,墨法,章法,艺术性审美

对于艺术的鉴赏,无论是创作艺术的人,还是欣赏艺术的人都需要从功夫中来成就。书法艺术和中国的绘画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东方艺术独具魅力的重要表现。在对书法作品进行艺术性审美研究中,欣赏者要通过书法作品的艺术表现来摄取营养,从而形成对书法艺术的鉴定能力。书法作品的审美判断与作品本身的价值是一致的,一方面要从审美者自身的审美修养、审美经验中来取得;另一方面要从书法作品的鉴赏方法上,从陶冶人的思想、情感、审美趣味中来呈现。可见,对于书法艺术鉴赏者,同样需要从文化素养、书法基础、道德品质、哲学水准等方面进行修炼,以满足对书法作品的领悟要求。

书法是基于语言文字的变化,从点、画的结构中来表达艺术韵律和神韵。同时,不同时代下对书法艺术的历史演进,从真、草、隶、篆、行等多种书体的表现中又形成多样的艺术风格流派,从而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审美境界,也给书法艺术性审美创造了发展空间。

一、书法艺术中的线条美

书法是空间视觉艺术的典型,中国的书法艺术保持着东方文化的神韵。我们在书法作品的鉴赏中,对于传统毛笔所书写出的线条,其变化多样的表现力将自然物象与艺术造型技术进行了精彩呈现,也为我们从中感知书法的哲理与意趣提供了可能。书法鉴赏,首先从书法的笔法上来探讨线条的表现力。书法作品中的线条是构成书法作品的基础,也对书法艺术的品味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我们说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对书法线条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对书法作品进行艺术性审美提供参考依据。优质的线条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胜骨力、富灵动、有节奏。对于线条的骨力,主要从立体感、力量感上来展示,如书法利用中锋用笔,借助于宣纸特有的渗化功能来呈现线条的骨力形态,让欣赏者感觉线条具有“站立”性,形成三维视觉效果;对于线条的力感,主要是书写者从内敛而不张扬的笔法上,赋予笔墨的运动感,力感是书法者依靠长期的训练功力完成,也是书法艺术创作中的最难的关口之一。如王羲之的书法线条“力屈万夫”,颜真卿的书法线条“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对于线条的灵动性,主要从线条的变化上彰显活脱、空灵的感觉,节奏是线条表现中的快慢徐疾,从轻重曲直中来交映变化,从而表现出书法的韵律感。

二、书法艺术中的结体美

结体是书法作品中的结构。赵孟頫提出“书法是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沿;用笔千古不易”。不同人在书法结体上是迥异的,用笔的灵活性也是有差异的。按照书法中形随势生的原则来看,对于书法中的变法,讲究平正中求险绝,参差中求跌宕,对称中求夸张,以此来追求书法作品审美中的艺术性和视角感染力。在书法作品艺术性表现上,无论是楷书还是行草,在结字上都讲究自然。所谓自然就是天成之法,被书法家所推崇并践行。所以,要想达到结体自然,对字形的变化要稳中有巧,姿态变化有呼应,浑然一体而仪态流畅。

三、书法艺术中的墨法美

墨是书法作品韵味表现的主体,墨的浓淡燥湿在运用中更能够表现书法作品的美学意蕴。朱和羹提出“要知画法、字体本于笔,成于墨”。从书法艺术表现中,笔与墨是基石,墨法的运用更能凸显书法艺术的灵动性。“浓欲其活,淡欲其华”,墨法在千变万化中为书法作品增添了意境。墨分五色,浓、淡、枯、润、焦,而五色皆有黑色衍生而来。因此,在书法艺术创作中,要从墨法的多层次性来表现书法的变化无穷,就需要从墨法中来表现。我们常说,浓墨滞笔,淡墨伤神。如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志都是讲究墨法的名家。墨的运用从视觉上来看,浓墨显得厚重、朴实,淡墨显得明快、飘逸,湿墨显得空灵幽深,渴墨显得苍劲刚阳。

四、书法艺术中的章法美

对于一幅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上讲究分布,如对于正文、落款、提拔、钤印等都需要结合不同书体来进行布势。如在篆书中,一般以横成列,竖成行,在整幅作品风格上讲究古拙雅致;对于隶属一般采用横向取势,字间距较大,在整幅风格上讲究疏朗;对于楷书在书写上多采用纵向取势,行间距要大于字距,整幅风格上多肃穆、端庄;对于行书、草书,则多以错位摆动,特别是在草书上,讲究开合大起大落,参差跌宕的效果。也就是说,章法是构成书法篇幅的关键,在运用中要发挥势、意、力之妙。当然,对于书体的选择,不同书体在追求势、意、韵中,要结合书法的内容,从构建书法作品的艺术情调和价值取向上,凸显书法创作的态势、典雅和气韵。如“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疏密错落”“离合聚散”等等,正所谓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下接第168页)对于章法中的意蕴,多从书法谋篇布势上讲究寓意和境界。我们来看王羲之的《兰亭序》,从章法上表现力极强,起伏流走,揖让顾盼,气贯神通、形断意连,可谓是古今望其项背之经典。同时,在表现书法作品的章法时,对于书法中的运动感、节奏感及感染力上,优秀的草书为鉴赏者提供了九曲黄河的蜿蜒之貌,也让鉴赏者从中感知到深层次的意境和风采。

五、书法艺术中的神采美

上一篇:演讲稿(政府)下一篇:佳节春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