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北京的散文

2024-06-12

写北京的散文(共13篇)

写北京的散文 篇1

有个神圣的地方,它孕育了祖国,有个美丽的地方,它的威名震慑了四方。它,就是华夏的首都,永远至高无上的北京。

北京,有繁华的城市。走道、大街,日夜灯火通明,白天,商场、超市门前的招牌上,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彩灯。深夜,无数车灯在马路上流淌,闪着星星点点的光芒,好像落地的银河。当北京的太阳高挂在头顶时,一道道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上,泛着耀眼的金光。图书馆、科技馆高高矗立着,十分壮观,云霄之上,都有它们的踪迹。

北京也有美丽的乡下,其中,秋季的果园最为引人注目。当你踏进果园大门的那一刻时,一定会被一阵清香吸引,它正是北京大鸭梨所散发的香气。再往前走,一路硕果累累,吸引你的还会有珍珠一般的紫葡萄,灯笼一般的红苹果……花花绿绿、五彩缤纷。

古往今来,以前的北京为今天的北京增加了许多色彩,用血肉修建的万里长城、用生命累积的天安门……北京,这块旅游胜地上,还有一个名扬中外的景点——故宫,它以威严的气概屹立在大地上,它的神圣与它的美,吸引来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威严与神圣,充满了北京城,她的气概,流传千古。伟大的她,是神州的首都、华夏的领土。美丽的她,昨日迎接朝阳,今朝,威震四方!

作者|山东省 三年级 张家睿

公众号:中小学作文精选

写北京的散文 篇2

一、饮食散文第一人唐鲁孙之“馋”

被誉为“中华谈吃第一人”的唐鲁孙生于1908年,是满族镶红旗的后裔,原姓他他拉氏,是清末珍、瑾二妃的侄孙,七八岁时即被封一品官职。他生于北京,逝于台湾,熟悉清宫礼仪,深谙北京风俗掌故,有民俗学家之名,尤精于北京的饮馔。他晚年写下了《中国吃》《天下味》等系列作品,对昔日京城的饮食生活倾情回忆。对于好吃,唐鲁孙自称:“寡人有疾,自命好啖,别人也称我馋人。所以,把以往吃过的肴海明馔,写点出来,也就足够自娱娱人的了。”5梁实秋读了唐鲁孙的《中国吃》后,说:“中国人馋,也许北京人比较起来更馋。”6对此,唐鲁孙回答说:“在下忝为中国人,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可以够得上馋中之馋了。”“我的亲友是馋人卓相的,后来朋友读者觉得叫我馋人,有点难以启齿,于是赐佳名叫我美食家,其实说白了还是馋人。”而馋又成为唐鲁孙写作谈吃美文的动力。

美食的境界首先是讲究,唐家系官宦世家,饮食非小事。“他家以蛋炒饭与青椒炒牛肉丝试家厨,合则录用,且各有所司。小至家常吃的打卤面也不能马虎,要卤不澥汤,才算及格;吃面必须面一挑起就往嘴里送,筷子不翻动,一翻卤就澥了。”7自小长在这样的家庭的,唐鲁孙的饮食散文精于谈食之艺、味之细。一生钟情于味觉的快意,最终使他成为古城北京饮食文化最卓越的记录者,他的饮食文化散文深具有民俗文化的考察价值,帮助我们认识旧北京日常饮食的物质内容、饮食习惯、饮食方式、饮食情致,进而窥探到这个古老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过往与变迁。

二、京城世家子弟之“馋”

一些京城世家子弟钟情于“吃”的纯粹,乐为饕餮之徒。他们大多术业有专攻,有的甚至堪称学术泰斗,但是,他们不避讳嗜好美食美味。

被誉为“京城第一玩家”的收藏名家王世襄自称“老饕”,他出身于晚清官宦世家,祖籍福建,生于北京,晚年所著《锦灰堆》在家具、漆器、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等十二类随笔外,也写下了不少饮食题材的随笔。王世襄不仅是美食家,还是擅长烹饪。徐城北《鳜鱼宴》记叙他文革后期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大做鳜鱼宴的经历。“他先去附近的窑嘴买了十四条约两斤重的鳜鱼,一律选公的,回来亦中亦西,一共做了七个菜:咖喱鳜鱼、干烧鳜鱼、炸鳜鱼排、糖醋鳜鱼、清蒸鳜鱼、清汤鱼丸和鱼白溜蒲菜……做成后鱼白柔软鲜美,腴而不腻,蒲菜脆嫩清香,恍若青玉簪,加上香糟,其妙无比,妙就妙在把糟溜鱼片和糟煨茭白两个菜的妙处汇合到一个菜之中,吃的人眉飞色舞,大快朵颐。”关于这次宴请,王世襄也自作《鳜鱼宴》,篇首即称:“由于我是一个老饕,既爱吃,又爱做,遇有学习机会绝不肯放过。往年到东兴楼、泰丰楼等处吃饭,总要到灶边转转,和掌勺的师傅们寒暄几句,再请教技艺。”关于席间做的菜,得自他对“吃”的精研,他说:“自己做的香糟菜,和当年师傅做的相比,总觉得有些逊色。思考了一下,认识到汤与糟之间,有矛盾又有统一。高汤多而糟少则味足而香不浓,高汤少糟多则香浓而味不足。香浓味足是二者矛盾的统一,其要求是高汤要真高,香糟酒要糟浓。”至于如何做出汁清味浓的香糟酒,吊出清如水的高汤,王世襄回忆了北京大饭庄的名厨不厌其烦的做法。

赵珩自称:“我是馋人,故以‘老饕’自谓。”8赵珩曾祖父赵尔丰清末曾任署理四川总督兼驻藏大臣,父亲赵守俨是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主持过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赵珩在治学之外精于烹饪饮馔,他的《老饕漫笔》《老饕续笔》等作品集以白描式的笔法写口腹之欲,以及围绕饮食的风物人情、历史掌故。在《老饕漫笔》的自序中,他说:“伊尹曾谓:‘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以文字叙述饮馔,大略只能达到‘耳食’与‘目食’的效果。”作者就是以文字谈吃喝,宣泄自身食之欲望。

朱家溍在《饮食杂说》中也自称“馋人”,作为文物专家、清史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是宋明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孙,生于北京,成长于鼎食之家,不仅对北京的府第、园林、京剧等地方文化知之甚详,对北京的著名饭庄、官府菜及其由来,也如数家珍。

三、旧京平民阶级的“馋”

梁实秋,“馋和阶级无关”。9不只是富贵之家、文人学者们乐享绝味,追求鲜美食材、精湛厨艺,普通北京市民也有其对丰美五味的追求。旧京有各种专供穷人解馋的民间小吃,如卤煮火烧、爆肚儿、艾窝窝、藤萝饼等,所用原料低贱,但制作用心、独特,老百姓粗茶淡饭之外可以之“解馋”。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崔岱远描述北京人的基本伙食“炸酱面”时说,“对于善于享受的北京人,在吃上是从不马虎的。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加上许多样的面码儿,比如最基本的:开春放小萝卜丝或是小萝卜的嫩缨儿,到了端午放新蒜,伏天的面码儿除了黄瓜丝还有焯过的鲜豌豆,立秋以后放刚下来的水萝卜丝,入冬以后最好吃的面码就是焯好的大白菜头切成丝……除了面码,面里还要再浇上点儿熏醋,再啃上两瓣爽口的大蒜,就更爽了。”10可见,底层平民也会力所能及地让自己吃得好一点,借助于四季食材的变化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今日北京人的“馋”与满清旗人有莫大关系。清人入关之后举办过许多宴席,大吃大啖,相传康熙举办过两千八百人的宴会。满清政权稳固、战事消退之后,汉人无不纳税,而旗人不事劳作,却可以坐领饷糈,每日沉浸在包括“吃”在内的各种物质享受之中。正所谓:“爱新觉罗的后裔长着一副不能动弹的四肢,却保留了一副能说会吃的嘴巴。”11即使清末以后旗人没落了,也依然没有撼动他们对口腹享受的追逐。梁实秋称:“然而一般中国人之最善于吃者,莫过于北京的破旗人。从前做旗人,坐享钱粮,整天闲着,便在吃上用功,现在旗人虽多中落,而吃风尚未尽泯。四个铜板的肉,两个铜板的油,在这小小的范围之内,他能设法调度,吃出一个道理来。富庶的人,更不必说了。”12徐霞村记叙北京小吃时写到,“北平各胡同里售卖零食的小贩之多,也为国内任何城市所难望其项背……假如你和一个没落的爱新觉罗氏的后人做着邻人,同时你又是一个细心的人的话,你便可以看到他们有时即使剩了少数买米的钱,也要把它拿出来在门口买一串毫不解饿的糖葫芦吃吃。”13即便在饥饿半饥饿的生活状态下,没落旗人仍然有可能把少量的钱拿来解馋,而不是解饿。三百年满清历史,旗人的饮食文化足以深深地影响到北京人的生活,从王公贵胄到黎民百姓。

四、既是人欲,也是天理

关于北京人的“馋”,后辈文人依然津津乐道。回族作家霍达写道:“家父生前常以‘吃主儿’自诩。‘吃主儿’这个词儿是地道的北京话,普通话里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儿。译成陆苏州所谓的‘美食家’,雅则雅矣,但仅含‘吃的专家’这一层意思,原意未能尽括。‘吃主儿’还有一层意思,即:大饭庄子的常客、贵宾。家父引以为自豪的包含着前者,但偏重后者。他固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不仅满足于此,似乎更陶醉于饭庄子老板、伙计们对他的尊重。”14作家刘心武《什么都吃》从日常语词的点滴揭示中无处不在的“吃文化”。他说:“我们的生命其实是贯穿在一日不可废除的吃喝中的,对情的寄托,对自己与别人的慰藉,对今日与未来的期许,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了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餐桌享受中。”15崔岱远则认为:“北京人闲适而安稳,散淡而追求品位,自尊而又有些自傲用现在话儿说,叫做懂得享受生活。”“北京人不但琢磨怎么做,还研究怎么吃。在北京人眼里,并不是谁都会吃的。吃,讲究个过程;会吃代表着身份和地位。再精致的美味摆在您面前,您要是不会吃,那也是糟蹋东西。北京人已经把吃的过程发展成为一种与生活融为一体的艺术创造。”16所不同的是,当代作家们试图从精神的高度上去认识饮食,或者从文化,或者从艺术上为北京人的“好吃”延伸出更多附加的意义。

儒家对“饮食之人”的否定,在朱熹那里有清晰的辨析:“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17要去人欲存天理,就需舍弃对于美味的追求,治学之人自当如此。但以上北京学者、文人大多从饮食之极致的享受、体验上赞美美味,由物质享乐带来的欢乐溢于言表。对于朱熹之学说,梁实秋说:“我的想法异于是。我以为要求美味固是人欲,然而何曾有背于天理?如果天理不包括美味的要求在内,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么要生那么多的味蕾?”18“馋,则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叫人焉得不馋?”“馋非罪,反而是胃口好、健康的现象,比食而不知其味要好得多。”19梁实秋肯定了那些特别爱吃、会吃的人他们的生理本能既是人欲,又是天理。

写北京的散文 篇3

毕竟这项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的奖项,自1953年开始颁发,直到去年才出现了第一张亚洲面孔刘慈欣。没想到短短一年之后,郝景芳竟然再次得奖。

郝景芳曾经与郭敬明并列出现在2002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名单中,却考取了自己热爱的清华大学物理专业。研究生期间,她选择攻读计量经济学,之后又在经管学院读博士。她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北京办公室实习,如今在国务院研究中心成立发起的半官方基金会进行社会调研工作。她说,一切都是因为兴趣爱好发生的转变。

所以,在她夺得“雨果奖”的作品《北京折叠》中,你可以看到她对城市发展在物理科学层面的想象,也可以看到她对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循环经济等各种经济命题的思考,而支撑起这一切的,则是她对于人的观察。

《北京折叠》中,未来的北京市被划分为三个空间,在底层第三空间的人,人数最多,但被分配到的时间最少——每天只有8小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从事着垃圾分解工作,主人公老刀就是其中之一。在冒险违规为第一和第二空间传递信物的经历后,郝景芳对老刀有这样一段心理描述:

他觉得自己似乎接近了些许真相,因而见到命运的轮廓。可是那轮廓太远,太冷静,太遥不可及。

对于自己的命运,第三空间的“老刀们”不仅无暇顾及,甚至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郝景芳用刚踏入职场的白领作为第二空间的代表。在来自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面前,他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自己的理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第一空间,不论是一份爱情还是一份前途,总之,那里有他们所向往的,在等待着他们。然而,现实对他们充满恶意。

这份来自第二空间的焦虑,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最熟悉的,或许也是郝景芳的切肤之痛。她曾在自述中透露,自己开始写作,是在所谓的清华“学渣”期,她的内心各种崩溃:“每一个尝试、每一件小事都成为一种自我证明和自我审视。而这种审视注定是会失望的。”后来,她开始提笔写作。那年是2006年,至今正好十年。

她将写作视为让生活继续的习惯,而不是谋生的职业技能,她说:我是那种很看重“职业精神”的人,如果以某事作为职业,就需要职业化,根据职位做事,需要根据客户和雇主需要做事。但写作于我,从始至终不是这样的事。所以我至今仍然不是一个作家,以后也不会是。没有能力,也不想争取。

物理爱好者/经济学家/小说作者/80后妈妈郝景芳——有人将这类人命名为“斜杠青年”,指的是不再满足“专一職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对她们而言,职业和兴趣是支撑起立体生活的不同平面,经不起折叠的生活只是一页白纸。所以,那些你以为难以逾越的,对她们而言只是折叠成的一道斜杠而已。

并没有什么不可思议。诚如郝景芳所说:我们生活在全部可能的情境中,我们生活在全部的平行宇宙中。

写北京烤鸭的作文 篇4

我最爱吃的美食是烤鸭,烤鸭来源于北京。口感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它色泽红艳,采用炭火烘烤,即被皇宫取名为“烤鸭”。

吃烤鸭必须在合适的季节里,季节不好则影响口味。在冬、春、秋三季吃烤鸭其味最佳。因为冬春两季的北京鸭,肉质肥嫩;秋季天高气爽,温度与湿度适宜制作烤鸭。而此时的鸭子也非常肥壮。夏季气候炎热,空气湿度较大,此时的烤鸭肉少膘薄,质量较差,烤制后的鸭皮容易发艮,所以口味较差。

现在正是冬季,不妨去尝一尝哦!

写北京的环境作文 篇5

可是北京现在的环境十分恶劣,例如:空气质量差、植物少、污水较多、垃圾乱倒等这些人们不以为然的问题却足以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例如:沙尘暴、洪水、地面塌陷等。

在此我呼吁大家:保护北京的环境就等于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我向大家提出几条倡议:

1、如果出门没有急事,最好不要开机动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这样可以保护空气质量。

2、多参加植树活动,并且少砍伐树木。这样可以让北京多一份绿色。

3、在我们排出污水时,我们不要排进河中,最好排进下水道中。这样可以解决污水较多的问题。

4、垃圾倒在指定垃圾堆中,让指定人员进行处理。这样可以不让垃圾对环境进行污染。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也许我们不能一下子改变北京的恶劣环境,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记得有一次,我在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位阿姨在河边正准备把污水倒进河中。只见一位环保工人急匆匆地跑过去将她绳之于法(制止了她),并且告诉了那位阿姨很多环保知识。那位阿姨一听,羞愧得急忙走开了!

不光是那位环保叔叔,就连我也当过一回“环保小卫士”。

有一天,我和我爸一起从公园打羽毛球回家,路上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位叔叔在一块绿化区中倒垃圾。这时候,我是该听别人说的那样别多管闲事呢?还是该听老师讲的那样保护环境呢?我犹豫了,我的两种意念开始斗争:如果我去制止他的话,他会不会说我多管闲事揍我一顿?如果我不去制止他的话,那我们生存的家园不就更肮脏了吗!我到底该做不管不顾的北京人呢?还是该做保护环境的北京人呢?我只好向爸爸求助,爸爸听我一说,不高兴地说:“你管这个干什么?你不怕他胖揍你一顿?”可谁能想到我听了爸爸的话不仅没有打消制止他的念头,而且更下定了决心。是啊!他凭什么打我?明明就是他不对。想到这儿我没听爸爸的劝,在那位叔叔正要倒垃圾时,我“挺身而出”大喊:“住手,叔叔您不能往绿化区倒垃圾!”那人一听不但没有生气,还忙问:“小朋友,这是为什么呀?”“嘿嘿!没想到他没生气!”于是我大气凛然地批评道:“这绿化区是用来净化空气的,如果往绿化区乱倒垃圾不仅会让绿化区失去它的所在价值,还有可能导致地面塌陷这一严重问题。所以建议你把垃圾倒在指定垃圾堆中,让指定人员进行处理!”那人一听连连点头称是!然后他根据我的建议把垃圾倒在了垃圾堆中!我爸爸呢?他呀!在一旁看得瞠目结舌!

北京的春天的优美散文 篇6

四月十九日,当我乘坐k1190次由乌兰浩特直抵北京的文明快车时,一路心情很平静很兴奋,因为这毕竟是我向往已久的文学盛会,惬意之感油然而生。

人在旅途,尽管心情好,但是望着疾驰而过的一座座连绵起伏、峰峦叠嶂的群山,望着一片片与白云接壤的嫩芽待发的钻天杨,故乡又勾起我魂牵梦绕的眷恋。好在我这次欢乐之旅也算是对故乡的一种回报与敬畏吧。

在长达18小时的平安旅途里程中,k1190次快车在一声呼啸的笛鸣声中,驶进了北京站,晴空万里,春意盎然。当我的眼前闪现北京密云的时候,我睁大了眼睛,心生震撼。四月的北京,美丽的春天尽收眼底,美不胜收。好一派北京的春天啊,空气宜人,环境一流。放眼望去到处绿草茵茵花红柳绿;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流如梭人头攒动......

难怪组委会的邵建国老师带领我们团队游八达岭长城、长陵博物馆、十三陵水库、颐和园......的时候,一再热情的对我们说:北京的春天最美!

写北京的散文 篇7

第12题在学习诗歌、散文这类意境优美、情感丰富的文章时, 你希望:

1.00=反复诵读、体味欣赏2.00=配音乐或图像来学习3.00=教师精讲

从上表可以看出, 调查对象801人, 有效结果795个。学习时, 喜欢配音乐或图像的学生有548人, 有效百分比是68.9;喜欢反复诵读、体味欣赏的学生有167人, 有效百分比是21;喜欢教师精讲的只有80人, 有效百分比是10.1。这个调查结果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在教学生学习诗歌、散文这类意境优美、情感丰富的文章时, 最好配以音乐或图像;其次是让学生反复诵读、体味欣赏。教师只做必要的提示和启发, 而不必精讲。这正符合了现代教学的新理念, 学生由原来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进行信息加工的帮助者。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法。下面就学生喜欢的两种主要的教学法音像法、诵读法作分析介绍。

这里的音像法主要是指在教授诗歌和散文时, 配以音乐或图像, 唤起想象, 激发情感, 使学生迅速理解课文的内涵。这实际上是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科技手段, 诸如录音机、录像机、幻灯片、光盘, 借以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克服传统语文以教师讲解为主, 以课本和书面资料为唯一教材的保守教学模式的弊端。

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手段, 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 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 获得充实具体的体验, 达到“学得快、记得牢”的目标。首先, 大量的音像材料把语言和形象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 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其次, 大量的视听材料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音乐和图像可以把学生的想象带出教室, 带到最佳的语文学习环境中, 学生在视听过程中可以充分体验作者寄寓在诗文中的情感。音像材料之所以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其生物学原因在于它可以促使人脑中进行信息传递的物质快速增殖, 提高大脑内物质运动的灵敏度, 从而增强思维的敏捷性。一段段音乐、一幅幅画面或者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或者让学生感知从未接触过的事物, 从而构建起与作品接近或相类的意象。这种“一曲断人肠”、“一图胜千言”的教学效果是教师讲解所无法替代的。

广播、录音简单方便, 使用范围广, 特别适于诗歌、散文教学。比如播放《周总理, 你在哪里》的配乐诗朗诵, 往往将学生带入庄严、肃穆的情感氛围中, 激发学生无限怀念和崇敬人民的好总理的诚挚感情。例如, 在讲《敕勒歌》时, 放一段草原牧场的录像:蓝天下碧绿的草原, 有白色的羊群, 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黛色的远山。劲风吹过, 隐没在高高牧草之间的羊群显露出来。再配以雄浑苍劲的音乐。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 大声朗读“敕勒川, 阴山下, ……”效果可想而知。再如, 用活动幻灯片展示鲁迅《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的一段:用小木棒支起竹筛, 木棒上系一条绳子, 一拉绳子, 竹筛就会扣下。这个幻灯片做起来并不费事, 但演示效果非常好。特别是, 南方的孩子, 很少见到雪, 更不用说雪地捕鸟的游戏了, 用幻灯片可以使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课文中的这段描写。北方的孩子, 看了这个幻灯片, 可能会在下雪的时候去做这个游戏, 增添很多生活情趣。学生会感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诵读法也是我国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诵”和“读”从词源上是有区别的。《说文解字》:“诵, 讽也, 从言, 风声。”段玉裁说:“倍文曰风, 以声节之曰诵。倍同背, 谓不开读也, 诵则非直背文, 又为吟咏以声节之。”所谓“吟咏”, 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孔颖达疏:“动声曰吟, 长声曰咏, 作诗必歌, 故言吟咏性情也。”由此可见, “诵”是一种情态, 而又寓情于声, 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读”不仅包括“诵”, 它还特别侧重对内容的理解, 一般来说, 对韵文是诵, 对散文是读。二者虽有偏重, 但相依相存, “诵”能增加阅读的强度, “读”能加深阅读的理解性, 二者相得益彰。因此, 诵读法就成为一种读书良方。宋代的朱熹集前人的读书经验, 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记载于教育论述中, 他讲了诵读的内容、步骤、态度及方法, 他说, 要熟读精思、多读成诵, 读书时, 要正襟危坐, 专心致志, 心到、眼到、口到。朱子的理论总结, 确立了“诵读”在我国古代诗文教学中的地位。在今天, 我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 也不能丢弃和忽视优良传统。新教材中, 加大了古诗文的选文比例, 这也提醒我们更应重视诵读法。

调查结果显示, 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用诵读法学习诗歌、散文, 这也说明诵读法有其内在的魅力。诵读法尤其适合汉语学习, 因为汉语是表意文字, 强调直观感受, 学生看着文本, 读出声来, 反复多次, 视觉、听觉结果交互印证, 渐渐地, 学生就会悟出文本的个中滋味。正如朱熹所说:“读得熟, 则不解说自晓其意也。”例如, 学习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水调歌头》) 时, 指导学生反复吟咏, 熟读成诵, 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中秋月下所引发的作者的“时光飞逝, 欲进还忧”的人生感触。再如, 指导学生有激情地诵读李白的“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 可以体会诗人那种欲出仕而无人引荐的苦闷心情。

高中生写好散文结尾的四个技巧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结尾 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46-02

《当代艺术散文精选》序文中将散文定义为用第一人称来创作,用真实自由的笔法来展现个性、情感和心态的艺术短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性,而富有真情实感的散文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散文,更要让他们尝试创作散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结构的构建,提高学生对散文人文艺术性的感悟。教师可以从散文的结尾做起,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散文的写法。

一、含蓄蕴藉,妙用象征

在散文的结尾处可以使用象征的手法,这样可以起到含蓄昭示的作用,让人们在品味结尾处象征意蕴的同时产生意味深长的感觉,这能让散文的厚度有所增加。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用象征的手法来结尾,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散文结尾部分的象征表达,感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再来尝试创作,掌握行文关键。

在《囚绿记》的结尾处,作者写道:“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在这里作者将常春藤作为自己的好友,凝聚了一定的象征意味,将常春藤比作了不折不挠的斗士,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会向邪恶势力低头的决心。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类似的写法来进行创作,例如有学生在写作《春天的感怀》中,在整篇散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外婆逝世之后,心中痛苦,为了派遣心情来到了郊外欣赏春天的美景,他描写了春季所看到的各种美丽的景色,如空中飞舞的柳絮和落花等,最后发出感慨:“春花飘落下来,仿佛外婆没说完的话一般,我听懂了,哪怕最终会凋零,也要开出一个灿烂的春天。”在这段结尾中学生也同样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赋予“落花”新的含义,表现的是内心的坚强。

散文具有一定的内化美,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散文的时候要注重把握内涵,不要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象层面,而尝试在结尾处用象征手法则正是让他们尝试深入文章的情感深处,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意味深长,一语双关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品味散文中一语双关的结尾,感受其四两拨千斤的妙笔,从文字的表象层面深入到另一个层面,感受更加深厚的寓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创作散文的时候用一语双关的方式来结尾,在写作的过程中尝试挖掘自己的深层次情感,让散文更具有深意,更加隽永深沉。

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荷塘月色》的结尾部分,在《荷塘月色》的结尾部分,作者突然从荷塘之景延伸开,写到了采莲的事情,“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在这里实际上也起到了一语双关的作用,表面上说的是宁静而美好的江南景色,又联系到了妻子已经熟睡的场景,但是实际上却是起到了反衬的作用,从“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来展现内心的哀愁,从妻子的熟睡来反衬自己夜不能寐的愁苦心情,表达的实际上是自己无法从现实中得到理想的“宁静”,而这正是残酷的现实给作者带来的结局。通过感知这样的片段,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如何用一语双关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表面看写的是现实情况,但是实际上则是反衬内心的纠结。

郁达夫曾经说过,现代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作者在每一篇散文中都表现出了比以前任何散文都强的个性。而一语双关的结尾其实也是散文作者个性化的展现形式。由于使用了一语双关的方法,所以使得散文变得更加厚重,致力于藏意,这让散文在实中显虚,虚中有实,更有韵味。

三、提升境界,锤炼哲思

秦牧说过丰富的知识有助于思想的敏捷,有助于作品内容和意境的开拓。其实在散文结尾创作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能够用富有哲理性的话语来结尾的话,那么将使作品的境界得到提升,让文章的结尾和文章的主题交相辉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这样的(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6页)方法来展现自己的智慧,让散文的境界得到飞跃。

《故都的秋》的结尾部分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里用富有哲思的笔墨,实际上展现出的是作者对这种都市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是却求之不可得而产生的含蓄心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加入一定的哲学思考,如有学生在创作《生命的伟大》的时候就运用了富有哲思的话语来提升了创作的境界,“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而我们则是它的一个个细胞。人的身体有新陈代谢,而我们人类的死亡又何尝不是宇宙新陈代谢的过程呢?我们是宇宙中如此卑微的细胞,但是我们却是宇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宇宙的辉煌其实也和我们有关……”这段描写意味深长,将生命和宇宙联系在一起,用独具匠心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写出了学生对于人生的独特思考。

钟敬文在谈到散文的时候曾经说过其需要两个主要元素,那就是情绪和智慧,如果没有这些的话,它将成为“木制的美人”,变得呆板而枯燥。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散文结尾的时候也要注意让他们将智慧和哲思凝聚到散文之中,这可以让散文提升境界,体现出独特的趣味。

四、相互映衬,以景传情

散文是所有文体之中最悠闲自在的,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关注散文名篇的结尾,尤其是关注那些以景来结尾的散文,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受散文形散神不散的艺术美,感受散文以景传情的内在魅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散文,并在结尾处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来进行收尾,注重托物言志,用更为含蓄的手法来映衬出散文的情韵。

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紫藤萝瀑布》的结尾,从“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等景物描写中得到感悟,理解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不是单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以景传情,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并尝试在自己创作的散文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如有学生在创作《钓鱼一刻》的时候,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写道:“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我心潮澎湃,在层层波纹之下,有多少生命在活动啊,那是一个欢乐的水晶宫,也是我所无法预知的世界……”在这部分描写中,学生描写了湖面的景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之情,表达了自己想要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景物描写和学生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表现效果,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以景传情的方法能够让散文更好地展现作者的主观意愿,体现审美情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适当地在结尾处描写一些传情之景,让散文变得更加深刻。

“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这是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提到的一句话,这句话用来形容散文创作再好不过,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关注“结穴”,也就是散文的结尾,只有写好散文的结尾才能够有始有终,让散文显得更加完整,更加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游北京的作文怎么写呢 篇9

今天是2月3号,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等人去北京旅游,我的心情格外兴奋,因为终于可以去首都看看天安门、故宫、鸟巢和水立方……

首先,我们乘坐着大巴来到了南京,之后我们乘着高铁,经过4个小时的行驶,才来到了北京。

第一个景点是北京的天坛,我们乘着大巴来到天坛,那里有:祈年殿﹑回音壁,还有三音石,祈年殿有三层,而且这三层都是有颜色的,第三层是蓝色的、第二层是黄色的、第一层是绿色的,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你们一定有疑问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吧!祈年殿的三层分别是︰上天、统治、百姓,第三层代表上天,第二层代表统治,第一层代表百姓。连起来就是:上天统治百姓。祈年殿的结构非常奇特,说出来你们有可能不相信,造祈年殿的材料都是木头和琉璃瓦,没有一根钉子!你们一定在想:没有钉子怎么建的起来有三层的祈年殿呢?告诉你们吧!连接是在木头上刻个凹孔来连接的。而且每一片琉璃瓦上都刻着一条龙。你们想啊,古人能在琉璃瓦上刻一条龙是多了不起啊。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回音壁和三音石吧!回音壁非常有趣,如果你站在回音壁的前面拍一下手就可以听见回声,而且如果你在回音壁的前面轻声的说话其他人也可以听见而且听得清清楚楚。还有三音石,也非常有趣。我坐在三音石的上面拍了一下手就听见了一声回声。我格外的兴奋,我又换了一块石头拍了一下手听见了两声回声。我又换了一块石头拍了一下手听见了三声回声。怪不得叫三音石呢!已经16:30了我们吃好晚饭,就直接到宾馆里休息了。

第二天,因为我是第一次来到北京旅游,所以我4:00就起床了。因为今天要去鸟巢、水立方、天安门和故宫而且还要去看升旗仪式。所以今天是最最最辛苦的一天,你们会想︰不是有大巴吗?怎么说是最最最辛苦的一天呢?我告诉你们吧,因为鸟巢、水立方、天安门、故宫都严禁停车的。5555……所以我们得走到鸟巢、水立方、天安门、故宫。我们走啊走啊,终于走到了宏伟的天安门。本来,我想我们那么早来这里应该站在旗杆的旁边的,可是我们到了天安门的时候,我大吃一惊天安门广场上居然已经人山人海了。我们只好站在离旗杆大约有150米的`地方看升旗仪式,从远处看参加升旗仪式阅兵好渺小哦。

我好不容易才看到一个像米粒一般大的阅兵。升旗仪式结束,时间长达15分钟。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上拍了几张照就走去故宫了。从天安门的门里走过去就是故宫了。一进故宫我就被拌了一跤,跌了一个狗吃屎,站起来一看,偌大的故宫广场居然没有一棵树!导游说:“别看这破破烂烂的砖头,其实这砖头底下还有砖头,一共有15层哩。”让我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吧!:从前有一个住在故宫的皇帝,他怕有人从挖洞来谋害他,所以他下令将故宫前面的广场,砖加厚15层。过了几天,他发现了故宫前面的广场上有几棵树,他又怕有人从树上跳下来谋害他,于是他下令,又将故宫上的几棵树砍掉了。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故宫的广场上没有树了吧?玩好了故宫已经12:30了,我们要去鸟巢和水立方了。我以为鸟巢和水立方都不是在一起的,可是我们一到那里鸟巢和水立方居然是在一起的。这个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本来,我想我们应该可以到鸟巢和水立方里面参观的,可是参观鸟巢和水立方竟然要买票,再说也没什么好玩的,所以没进去,就拍了几张照片,就回到宾馆里休息了。

第三天,我们要去长城玩。因为今天只有一个景点所以我们打算今天12:00去长城。于是我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了12:00,我们整装待发了。由于,乘大巴去长城还有2个小时,于是我们整车人都睡了一觉。说来也怪,我睡了一觉醒来了后,车已经在长城了。我看到了缆车,于是我首先发表意见说:“我们乘缆车到长城的烽火台玩吧!”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好呀!于是,我们乘着缆车来到了长城的烽火台,我们玩好了长城的烽火台我们想下来。可是,长城下来的路是一段平一段抖的非常难走。于是,我们扶着扶手慢慢的走到了缆车站。到了缆车站我们排了一会儿队,就乘着缆车从缆车站开到了山下。玩好了长城第三天也过完了我们直接会宾馆里休息了。

第四天,我们要去军事博物馆玩。我一进军事博物馆就看到了很多老武器有:五五式步枪、八一式步马枪、日本制式步枪、巩造九八式步枪等等。看完了老武器,我们就往前走了一段路,又看到了现代化武器有:坦克、飞机、导弹等等。玩好了一楼,于是我们到了二楼。二楼是买武器模型的。看着漂亮的武器模型,于是我买了一辆坦克模型。军事博物馆玩好了,第四天也过完了。

第五天,也是旅游的最后一天,我们要去北京的海底公园玩。一进海底公园我看到许许多多的大鱼小鱼。鸭嘴鲟、白海豚、中华鲟、中华鲎、刺河豚、小丑鱼、魔鬼鱼、电鳗、像龟、红珊瑚(红苹果)、鲨鱼、石斑鱼、翻车鱼、水母、海参、刀片鱼、鲤鱼、海葵等等。里面,还有海底通道呢!而且,还有潜水员和喂养员精彩的表演。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里面有一个潜水员拿着一个奇怪的东西,摁着沙子,然后沙子在一个像塑料杯的容器里“跳舞”,最后沙子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沙堆。我问爸爸:“潜水员为什么要把沙弄成沙堆呢?”爸爸说:“可能是鱼喜欢吧!”我说:“原来是这样啊!”

写北京故宫的导游词 篇10

今天,我带你们去的地方是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总面积约70平方千米。北京故宫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城外大约50米宽的护城河。

让我们走进故宫游览吧。

注意,不要破坏公物,也不要随处乱扔垃圾。

走进故宫,那扇大红色的门与我们现在的门实在不一样。

门上有许多金黄色的钉子,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

故宫里的门,钉子数量越多就越高贵。

进了故宫,映入眼帘的是太和殿。

太和殿也叫金銮殿,是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大家看一看太和殿周边的墙壁,有许多龙头,雕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这些龙头是用来排积水的,也就是现在的排水口。

每当下雨时,就能看到“千龙吐珠”的壮观景象。

太和殿前的三层汉白玉石阶非常显眼。

石阶中间是刻着龙的玺彩画。

玺彩画由一块大大的汉白玉调成的,长16米,宽3米,重大200吨,这就是“云龙石阶”。

石阶上雕刻的九条凌空飞舞的巨龙,高高凸起,姿态不一,栩栩如生。

巨龙身下是万朵云彩。

殿旁,有两口满满的大缸,名叫太平缸,是用来灭火的。

因为古时候,人们冬天时经常上山砍柴,在家烧火取暖,所以容易发生火灾。看,古时候的人们考虑得多么周到啊。

大家是否注意到,故宫里一棵树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一是皇帝为了防止有人藏在树上射杀他;二是害怕刺客躲在林间刺杀他;三是为了故宫高贵的气质。

北京故宫建于14,14建成。建成后,常遭焚毁,总是在重建。

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其实是清朝时重建的。故宫除了太和殿,还有中和殿、宝和殿等。

写春天的散文 篇11

查阅邮箱,打开QQ空间,无数的祝福雪片般飞来:“元旦快乐!”“新年快乐!”,有朋友的、同学的、我的学生的,看着这一份份的祝福,心底升起暖暖的柔情,合着第一个明媚的日子,在我温馨的国度一波波荡漾。

惜别,也惜别那些烦忧和不快乐,今天是属于我的快乐,我的幸福,我的春天的鸣唱。算来今天该是农历的冬月二十,按理说是江南的严冬时节,只是苍天很是眷顾这烟花飞絮的江城,给了今日一个9摄氏度的春的体温,一切都慵懒,一切也都恬淡闲适,直入春的韵味。

上一周这儿才下了一场雪,不算大,但也让天地万物披上了一层白羽轻纱,楚天浩渺,烟波江上透漏出几分寒意,可惜武汉的山不多,也不高,要不然插入几支晶莹的玉笔,在苍茫的宇宙间轻书缓写,怕不是更添风情?听说有在江城求学的八桂子弟,生平第一次见到下雪,高兴得在寝室铺满银屑的阳台上打滚,疯玩了一把,实在是可爱之极。是啊,在我们的人生中,历经的很多第一次足够让我们痴迷陶醉,该其乐时何不乐呢?

伫立在六楼阳台,任冬日正午的阳光沐浴身子,想象着春天的心事,很好。其实也可以不想的,静默着看一看下边在地上觅食的小麻雀,犹如精灵,不时地摆动他们的小脑袋,好似在窥探人们的想法:你若安好,我便顽皮。那不远处袅娜而来的穿红装女孩儿,悄然打破了沉静,小麻雀们翩然而起,却不远飞,待得人一过去,重又回来探头缩脑。好比池里一群游鱼,在被一粒石子惊开之后,重新聚起。又好比人一样,因了世事的扰乱,各分东西,但总会在分离后选择重聚。

昨晚一个友人来了电话,是去年六月份在山城重庆分别的,一晃半年。我能从电话里听出他对老朋友的想念,他的谈话勾起了我对山城的热情和对那一群相处一年的亲们的思念,念着那些聚会的情景,念着那些畅谈的画面,念着山城的麻辣烫,更念着那份率真和坦诚。不管岁月如何洗礼,有些人、有些事我们总会难以忘怀。

不经意的手中掉落一小片纸屑,不到指甲那么大,从窗口冉冉开始飘飞,风轻轻微微的,纸屑便在空中频频点着头,在阳光下闪烁着,慢慢向楼房的一侧滑落,如在太空漫步一般。这一霎那,对于它来说,就是一次生命的旅程,也许在降落地面后,它会化为尘埃。但起码,它有过这一刻冬和春交织的体验。

没有冬的严酷,岂知春的嫣然。

一路行来,只为生命旅程的诠释,一弯新月半潭愁,可以吟赏,但不可把玩。我们可以把古典的哀愁和别离搁在过往,让悠悠岁月弥满高歌奋进,使这一路洒满希望的种子,永不颓废。

写风水的散文 篇12

古代风水师也许会这样回答:“如果您注意到北京城和十三陵的位置,就会发现紫禁城的正北方是昌平北宝峰;八宝山墓园的正北方却是十三陵,以香山为接气,可以最大程度接得十三陵吐出的龙气。十三陵龙气最旺,冲入京城西区八宝山后可以让祖先受气庇佑后代,而风水师选择的墓园往往是风水旺地,附近只要没有阴暗潮湿的地方都可以让人居住,加上八宝山形属金星形态,在风水上有发富的象征,说不定还可以为附近的居民增加财富。”

八宝山墓园在近年修造后设计清新,墓碑墓台坚固,地势略高于城区使墓园不至于积水,整体气氛越发典雅庄重,一扫古代墓地的阴霾压迫,建造水平绝不低于西方国家的公墓,已经成为北京市民追思前人缅怀先烈的美丽公园。而八宝山墓园早就实施了全面火葬,按古代风水理论来说,火化后的先人骨灰阴气全无,与生人的运气维系也降到最低,这样从环境卫生与心理卫生的角度都可以得到比土葬更好的效果,也使一些仍相信土葬可以左右自己运气的朋友,放下心理依赖与阴影,用自己的努力去追求人生目标。

写夏天的散文 篇13

茶花在深沉地开放。

盛夏的凉风温柔地掠过尘世,安抚着燥热的浮尘。

一个女孩在单纯地微笑。

曾经,易冲动的夏天扭曲着她们美丽的内涵,酿就天使的沉沦。

阳光灿烂地微笑,风儿温柔地轻拂,鸟儿轻脆地和鸣。茶树林间,茶花竞相开放,深沉地散发出清甜的香气,浮动在初夏的尘俗中。风儿掠过,香气不羁地荡动,挑逗着沉稳的空气,引来觅食的蜜蜂。

一瞥惊鸿,一笑沉鱼,命运之神眷顾着她,赐予她无瑕的躯体。她的笑容令鲜花羞愧,她的歌声令百灵汗颜。吵闹停止了,眼神凝固了,只因她的到来。她,因为美丽,引来多少人的垂涎。

太阳极力地展示着它毒辣的舞姿,扭曲着美丽的生灵。

茶花正在静静地开放,它是最漂亮的一朵,陈列着浓浓的香气。一只蜜蜂“嗡嗡”地飞舞,唱着古老的情歌,奉承妩媚的茶花。它停留在娇羞的花朵上,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花蜜,汲取着茶花的精华。

女孩骇俗的容颜,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走在灰色的街道上,吸引着一束束刺人的精芒。一个圆滑的青年,凭着虚伪的外表和如簧的巧舌,取悦于佳丽的芳心,错误的情窦已然初开。

一块润泽的碧玉,就此染上不可磨灭的污点。

茶花在残留的暗香中无奈地枯萎,了结美丽的人生;

女孩在沉浮的红尘中自甘堕落,告别圣洁的净土。

天使已经沉沦。

终究,茶花开成胜利的果实,然而,女孩却始终厮守着沉浮的红尘。当年的笑容已不再单纯,些许无奈中,夹杂着更多的放纵与虚伪。红尘中的许多,只因没有避开那只恼人的蜜蜂。

上一篇:财务会计教学计划下一篇:慌乱的早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