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论文(精选8篇)
中国移动支付论文 篇1
附件2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简介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推出的第6期年度行业运行报告,旨在加强行业研究和思考,凝聚行业共识,宣传行业发展成果,交流行业发展经验,为会员单位经营决策和监管机构政策制定提供信息参考。
《报告》全面总结我国2017年度支付清算行业运行发展情况及特点,提示支付清算市场存在的风险及不足,揭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协会在支付清算行业尤其是在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开展方面,积累了时间序列较长、覆盖面较全的行业数据。《报告》第一章为我国支付清算行业发展综述,梳理了我国2017年支付清算行业运行基本情况、行业发展环境、行业发展主要特点和行业发展展望。第二章为我国支付清算行业热点回顾,评析了我国2017年维护市场秩序、影响行业格局、推动支付创新的热点事件。第三章至第七章结合大量数据、图表和案例,对票据、银行卡、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支付等业务领域的发展概况、运行特点、行业风险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展示了一些行业调研成果和会员单位的创新产品。第八章着力于对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研究思考,提出了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相关建议。第九章梳理了我国支付清算行业政策法律环境与监管制度现状,对行业政策法律和监管环境态势进行了探讨。
《报告》安排了3个专题。专题一《支付领域检测认证业务发展》,概述检测认证制度的发展历程,简析国内外支付行业主要检测认证业务,梳理支付技术产品检测认证实施现状并展望下一步工作。专题二《支付行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总结我国支付清算行业对外开放实现的新跨越和面临的新挑战,并对其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专题三《支付清算行业电信反欺诈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支付清算行业反欺诈工作的整体形势、开展情况、面临挑战和发展建议。
《报告》最后附有票据、银行卡、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等业务的主要数据统计表,以及国内主要支付清算系统业务量统计表,以方便读者查询。
中国移动支付论文 篇2
移动支付是个什么玩意儿
移动支付 (Mobile Payment) , 就是指利用短信、蓝牙、红外线、无线射频技术 (RFID) 等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手段, 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 (主要是指手机) 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远距离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包括手机订购、手机缴费、手机银行等业务。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
如今, 随着3G的大规模商用, 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 SIM、SD卡在速度、存储、识别能力上获得空前提高, 使得手机支付向着非接触、高智能、兼容性强的方向发展。而当方便快捷的手机支付方式越来越为用户所接受时, 这个市场所爆发出来的能量无疑将具有“巨大的革命性”。
艾瑞咨询发布的《2008~2010年中国移动商务行业发展报告》表明, 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7亿, 仅中国移动就有5亿用户。2008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2.1亿元;2009年, 随着3G商用时代的到来以及无线与传统电子商务企业的纷纷试水, 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支付交易规模达6.4亿元, 比08年约增长205%;2010年, 我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再上新台阶, 达到28.45亿元。
艾瑞咨询的报告称, 移动支付业务是国家“十二五计划”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业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大力推进下, 已基本形成产业环境, 移动支付将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2011年、2012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总数将分别突破2000万、3000万人, 而中国移动商务支付交易规模为此也将分别达到71亿、108亿元, 发展潜力巨大。
若参考日本成熟市场的手机支付用户渗透率约50%的实际情况, 甚至可乐观估计未来5年之内中国市场手机支付用户数量有望达到3.5亿, 若以人均每笔交易金额300元为例, 每人每年手机支付一笔, 全国至少就能产生近千亿元的消费市场。
今年8月31日, 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网上公布了获得第三方支付许可证 (支付牌照) 的第二批13家企业名单, 加上今年5月拿到支付牌照的首批27家企业, 我国已有40家企业正式“持证上岗”。业界人士认为, 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两次颁发, 在中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整个中国支付产业必将迎来期待已久的“黄金十年”。
移动支付能为消费者创造更灵活、更亲切的消费环境, 实现钱包的电子化、移动化, 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可选支付方式, 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业务发展之初, 手机支付的主要应用放在小额支付上, 如交纳电子信箱费、QQ会员费、网络游戏月费、从自动售货机上买饮料食品、购买地铁票及足球彩票投注等, 实用性颇高。不仅如此, 未来的移动支付还可以用于买家电、汽车、房等大额支付。从消费者购买行为来看, 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在商场、超市、百货、公共服务、娱乐场所、电子商务等场所进行购物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大趋势。可以预见, 在不久的将来, 移动支付会有非常大的商业前景, 将广泛应用于各个经济领域, 带来整个社会消费与生活模式的重大变革。
早在2005年, 在日本、韩国, 几乎所有的3G手机都配备了红外线装置用于移动支付, 很多零售设备如自动贩售机、售票机、售货亭等都对收款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更新, 增加了红外线、RFID远程读取功能, 促进了日韩两国零售业的发展。
2010年, 上海移动推出了“世博手机卡”, 手机SIM卡中绑定世博会门票及消费卡, 市民只要随身携带手机, 就能够顺利进入世博园区, 并在园区内进行购物、用餐等各类消费。
如今, 厦门市民只要拿着具备NFC (近距离通信) 支付功能的智能手机, 就可以体验一把“时尚的手机支付”。王小姐是“时尚一族”, 周末她要去逛鼓浪屿, 她先“刷手机”坐上一辆公交车到了轮渡海口, 再“刷手机”坐轮渡上了鼓浪屿, 中午在岛上的一个蛋糕店里, 她又“刷手机”买了一个蛋糕。晚上, 她“刷手机”付费, 在一家酒店渡过浪漫温馨的一夜, 而平时用的钱包却一动未动。
湖南益阳的汪先生如今也“悠闲自在”。他坐在家里看电视, 忽然手机屏幕上闪出一条信息:“您的有线电视服务期已到, 请在2011年11月20日之前自行到营业厅办理缴费手续, 以免因停送信号影响您收看节目。”汪先生平时工作较忙, 根本没时间去营业厅缴费。于是, 他用手机登录有线电视网站, 通过手机支付缴纳了有线电视月租、付费频道等费用。之后, 他又收到电费催缴短信, 汪先生不慌不忙, 拿出手机编辑短信, 按照页面提示, 他成功缴纳150元电费, 避免了停服情况的发生。
目前, 在移动支付方面, 银行主推“手机银行”模式, 实质是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 将用户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号等支付账号绑定, 通过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等移动通信技术传递支付账号等交易信息。而移动运营商主推的“手机钱包”模式, 允许用户以预存的手机话费消费, 移动运营商会先为用户提供支付账号, 用户预先存入费用并在交易时从该账户中支付费用, 或者运营商通过SIM卡和STK卡直接从用户的话费中扣除移动支付交易费用, 能方便地购买车票、电影票、景点门票等。
移动支付市场乱象
移动支付巨大的商机, 引无数商家“竞折腰”。通信运营商、各大金融单位、传统第三方支付平台、手机制造商、芯片开发商、软件服务商等产业链上下游各方诸候都厉兵秣马。在混战之中, 由通信运营商、中国银联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传统第三方支付势力渐起, 实力凸显, 在国内逐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移动商务领域新格局。
银联阵营:挟政策优势, 把控标准, 领跑市场
中国银联是经国务院和央行批准设立的, 负责统一银行卡跨行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资源共享的组织, 地位较为独特, 即是上级协会组织又是企业单位, 可“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标准制定与牌照发放的政策上占尽优势。
银联首先赢得了近场支付标准的关键战役:在今年的“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 统一明确了近场支付采取银联的13.56MHz国家标准, 而中国移动所力倡的2.4GHz方案目前暂不能进入金融流通领域。今年5月份, 银联又在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颁发中获胜, 其控股的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毫无悬念获得首批支付牌照, 占尽了市场先机。
目前银联阵营发展势头正旺, 除把控移动支付标准外, 在终端、平台和用户发展方面也全面展开布局, 领跑移动支付市场。在手机终端方面已与大唐、TCL、HTC等手机厂家宣布联盟合作, 推出的国内首款支持银联移动支付标准的智能手机, 努力弥补终端方面的短板。银联甚至通过一系列办法试图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将通信运营商边缘化:其推出了一种“贴膜”业务, 这种“膜”可以贴在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的SIM卡上, 使这些移动设备具备支付功能, 而这些“膜”既不需要运营商发行, 也不需要运营商管理;与“贴膜”类似, 银联还推出了一种内部封装了金融IC卡芯片的SD存储卡, 只要消费者在手机中换上这种SD存储卡, 也可以实现各种支付功能, 而且同样跳过了运营商的管理。
此外, 在平台方面, 银联努力创建无卡支付服务平台, 已与157家银行签署业务协议, 并已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60家银行接入此平台, 为“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两项无卡支付业务打下基础。
通信运营商阵营:财大气粗, 逆势突破, 局部开花
移动支付当然少不了最佳主力——三大通信巨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 这三大通信商一直以来就卯足全力想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主动。目前, 三大巨头均已成立自己独立的支付公司:3月, 中国电信成立了“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4月, 中国联通成立“沃易付”移动支付公司;7月, 中国移动支付公司也宣布成立。
但即使财大气粗、实力非凡, 三大通信商缺少足够的话语权, 抵不过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银联, 而且这三家通信运营商虽然同属一个阵营, 但为了捷占先机, 早已“兄弟登山, 各走各路”, 竞争激烈。
尽管在政策上三大通信运营商阵营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但却不甘只当配角, 力求逆势突破, 以取得局部优势, 获得相对的市场地位。深圳地区深圳移动主导的2.4GHz的移动支付业务“手机深州通”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似乎并未受到13.56MHz的国标制约。目前厦门、宁波等城移动主导的2.4GHz的移动支付业务标准也正在突破, 逐步推广。
虽然两次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都落败, 但可以预计, 三大运营商阵营仍会加紧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申请。由于移动支付国标已定, 运营商阵营未来将把着力重点放在13.56Mhz的标准上, 在避免直接冲突外, 将借助自己在用户规模、终端、技术等优势与银联讨价还价, 获取更大的市场利益。
第三方支付组织阵营:人多“势弱”, 经验丰富, 创新力强
第三方支付组织阵营总体而言“人多势弱”, 目前已有两批共4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其中除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银联的Chinapay以及易宝支付等较大企业外, 其它企业规模并不大。未来还将有一两批企业获得支付牌照, 第三方支付阵营人丁日益旺盛。
第三方支付组织既不像银联有着掌权者、监管者的背景, 也不像运营商有着庞大用户的优势, 但是并不表示它们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反而因其有强大的中介功能、活跃度高的创新力、在传统互联网富有经验等特点, 成为移动支付格局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支付宝自7月起宣布以二维码技术布局现场移动支付业务、财付通联合多家银行整合了几十家银行信用卡还款业务……
可以预计, 未来第三方支付企业将采用“合纵联横”的模式, 借助拥有广大网民的互联网支付优势, 依附于银联的力量, 在移动支付领域继续开疆拓土。
软硬件厂商:甘当配角, 默默无闻, 不可或缺
相对银联、第三方支付组织这类“虚拟”机构, 涉及移动支付上下产业链制造服务的软硬件厂商则是“实体”单位, 其作用、地位也很重要, 只不过它们更多甘愿当配角, 较少在台面抛头露面, 默默无闻。但如果没有它们, 移动支付将变成“空中楼阁”。概言之, 目前在手机支付产业链中软硬件厂商主要包括四大环节领域:芯片设计制造、模块封装、卡片制造、软件运维服务, 都是手机支付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 也是受益者, 如中兴通讯、TCL、华为、拓维信息、长电科技、证通电子、康强电子、大唐电信和高阳科技, 以及用友软件等相关产业链企业, 均力图在移动支付中赢得一杯羹。
中国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中兴通讯为了与移动支付的发展策略相契合, 近几年在手机支付上的重点是围绕NFC关键技术, 重点开发全终端模式的NFC手机。为此, 中兴通讯和NFC技术的最大芯片供应商恩智浦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而TCL集团去年曾与中国银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成为首家符合银联标准, 经过银联安全支付认证的手机厂商。复旦微电子最近则成为第一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PBUC2.0认证的国内芯片厂商。该公司近期的研发重点是能在一张卡上实现多种应用但却不冲突的芯片。
国外新势力:功夫超强, 影响力广, 加紧入华
移动支付除了上述这些“玩家”外, 一些国外IT巨无霸也对“肥肉”垂诞三尺, 加紧入华扩张步伐, 力图划分势力范围。
谷歌作为世界互联网平台“一哥”, 今年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在移动互联网平台更是如虎添翼, 在移动支付领域显示出后发制人的超强态势。虽然谷歌在2010年底才宣布布局移动支付战略, 但进展迅猛。今年5月, 谷歌就迅速联合花旗银行、万事达卡、First Data、Sprint和恩智浦公司共同宣布推出基于近场通信 (NFC) 技术的“Google Wallet”这一综合支付工具。与其他移动支付市场上的势力相比, 谷歌有着“庞大的信息资源、丰富的应用产品线和渗透率极高的用户到达渠道”, 乃至支持NFC的Nexus S手机, 这些都是国内任何金融、运营商或第三方支付企业难于匹敌的资源优势。目前谷歌已表示要全力进军中国市场了。
大举进军移动支付市场的大鳄还有苹果、微软等。苹果的App Store自2008年7月上线起, 目前年收入近24亿美元, 更令惊叹的是, 苹果手中拥有粘性很强、数量广泛的客户端, 一旦苹果推出支持现场支付的新一代硬件设备和服务, 任何一个国家移动支付市场上早晚都要为苹果“腾出”位置。而软件巨头微软自然也不会落下, 微软在它明年上市的Windows 8中将集成NFC协议, 其策略与谷歌类似。目前苹果、微软均表示十分看好中国移动支付市场, 乐意与国内同行同台竟技, 分享成果。
除此之外, RIM、三星、诺基亚、亚马逊、Facebook等国外IT巨头也正加快步伐, 都加入了这场硝烟弥漫的移动支付世界战争。
究其竞争目标与实质, 知名IT专家项立刚认为, “大家无非在争夺三样东西:一是移动电子钱包所在的安全芯片到底放在哪。只要能控制这个安全芯片, 就扼住了整条移动产业链的咽喉;二是用户账号, 包括各个机构发的卡、电子现金账户等;三是渠道, 也就是使用移动钱包的线上和线下应用通道。
移动支付的难关
在国家政策和运营商的大力推动下, 作为尚处起步阶段的我国移动支付业已初显美好“钱景”。但从目前国内乃至全球状况来看, 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和普及仍存在不少问题, 这也影响移动支付在国内各个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
一是安全保障技术与机制。无线信道是一个开放性的信道, 同时具有通信标准安全性不高、缺乏严格身份验证等固有问题。目前国内没有制定统一的加密标准, 手机号码及密码等容易被破译、窃听、假冒、篡改, 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如何切实保障手机支付的安全, 并让广大消费者接受“移动支付是安全的”这一理念, 是摆在产业链各个厂商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除了实际技术安全问题的忧虑, 还有用户心理上的安全忧虑问题。IDC机构在调查中发现, 只有低于15%的人完全信任移动支付, 而65%的用户拒绝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自己的支付卡资料、信息。
二是技术标准接入的瓶颈问题能否较快突破。手机支付的发展必然涉及通信的技术标准整合, 但目前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网的网络结构、技术标准、通信协议各行其道、不尽相同。因此, 各类层次通信协议标准如何统一是一个长期的融合过程。
三是成本费用将成制约移动支付产业普及的瓶颈。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通信运营商、金融服务商、软件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各级零售商。但实现物物相联、移动支付产业链顺利自由流通, 首先必须在所有物品中嵌入电子标签, 安装众多读取和识别设备以及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 这必然导致相关企业大量资金的投入与物品成本的上升。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 手机支付业务在小微企业、零售终端等领域发展将受到较大的制约。
四是产业链上下游不同集团的利益矛盾。手机支付的产业链复杂庞大, 其产业化必然需要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各移动运营商、金融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 然而在各方利益分配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统一的背景下, 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将不会一帆风顺。
五是法律保障的缺位。目前我国现行移动支付的政策还不完善, 手机消费类增值服务费的征收没有法律保障, 征收标准不统一, 市场管理较为混乱, 消费者难以得到对手机消费应有的维护权利。因此, 国家相关部门加紧制定相应的移动支付安全法律法规、完善移动支付市场基本制度已刻不容缓。
六是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未广泛形成。如何将移动手机支付从一小群人的时尚行为推广成大众的普遍行为, 移动运营商、金融服务商乃至各级相关产业链厂商还有不少的功课要做, 尤其在宣传推广方面有待加强。
移动商务发展策略
要使移动支付在我国经济生活各个领域中广泛深入地应用推广, 推动整个移动商务的发展, 更好地服务民众生活, 我们既要充满信心与希望, 又要直面不足、正视困难, 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 积极应对, 才能将坎坷走成坦途。
1.强化移动支付安全机制, 构筑用户信心基石
强化安全保障机制, 重树用户信心是推广移动支付业务的首要之务。一个安全可靠的移动交易系统需要具备下列主打特性:交易双方身份的认证及资料信息的私密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不可否认性。运营商、金融服务商、第三方机构应当针对上述特性在技术上做最为妥善的安全保障机制, 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A.身份识别。对发出信息者进行鉴定, 确认其是否为已授权用户;B.私密性。保证未被授权者不能获取敏感支付数据;C.完整性。保证支付数据在用户同意交易处理之后不会被篡改;D.不可改变性。以避免交易完成后交易者不承担交易后果;E.灾备。移动支付必须建立强大可靠的灾备体系, 一旦灾难发生, 须保证支付数据能迅速恢复, 避免因无支付凭证数据而产生各种纠纷。
2.开发更为易用、智能的移动设备, 让移动支付更为轻松便捷
众所周知,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 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屏幕过小、容积量少、视效不好, 可操作性不强, 不便于中老年人操作, 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移动支付的进一步推广。因此, 手机设备商和软件开发商所提供的操作界面、操作模式、设备环境尚需大力提高、改善, 操作界面要易于使用, 接入方式要简捷, 信息的及时交互能力要快, 个性化的支持能力要好, 同时终端设备费用、运行维护成本也要低廉, 电子设备要进一步统一规范标准, 如此才能有效促进移动信息化及支付在各个经济消费领域的广泛应用。
3.加强宣传推广, 互惠互利共同做大做强
移动支付能否成功, 一个重点还在于用户能否接受和习惯这种支付方式。目前大众一般已经习惯于通过钱包、借记卡、信用卡等传统方式支付, 对于移动支付这种新的概念仍然有些陌生和忧虑, 尚需更多时间去认识和接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提高移动支付的市场认知度和理解程度。因此, 找准目标群体, 着力推广是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营销推广过程中, 通信运营商应将移动支付技术的特点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突出强调小额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便捷、随时随地等特点, 让广大用户用得放心、舒心。其次, 对于与移动支付产业链相关的其它行业企业如银行、第三方机构、终端零售商等, 也需要充分认识移动支付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商机, 合力宣传推广, 共同推进移动支付广泛地普及应用。
4.制定并执行统一的行业标准, 探寻移动支付共赢模式
技术标准接入不统一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国内手机支付产业的普及速度。三大通信运营商、各金融单位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尽早建立各类通信协议统一标准, 尽快实现兼容、自由无缝接入, 如此, 手机支付产业链才能较快地广泛应用、推广, 惠及社会每个层面。
同时, 手机支付产业利益链复杂庞大, 要做大做强, 也必然需要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通信运营商、零售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合作。要解决好它们之间利益矛盾, 积极探寻并建立兼顾各方利益、互惠共赢的商业模式。
支付宝进军移动支付“图谋” 篇3
而今,作为阿里巴巴的关联企业,经过9年的发展,目前支付宝拥有注册用户7.5亿,日交易量超过45亿元,以49%的市场份额居于第三方支付行业首位。同时,支付宝不再是淘宝棋局中的一颗棋子。从淘宝独立出来的支付宝正在积极拓展外部业务,目前有超过46万家的商家使用支付宝,范围涵盖B2C购物、航旅机票、理财、教育等方面。
做到这一切的支付宝,无疑是有话可说的。10月18日,这家融合了混血基因的公司在9周年之际全体高管集体亮相,在“大当家”彭蕾的带领下对外谈起了时下热门话题:微信、无线、O2O。
未来生存法则:“ABC+PW”
据统计,2011年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22038亿元,支付宝以49.0%的市场份额居于市场首位,占据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
10月18日,支付宝CFO井贤栋在“支付宝分享日”上透露,如今生活缴费、医药挂号等个人业务以及外部商户等非阿里系业务占比超过整个支付宝业务的50%,天猫支付业务约占30%左右。
作为当下第三方支付江湖的老大,面对有无限想象空间的未来市场,支付宝无疑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生存法则。据“大当家”彭蕾介绍,这套法则可用五个字母表示——“ABC+PW”。彭蕾进一步解读道:“A是Application,应用场景,生活服务类缴费;B是Bank,银行,是支付宝的资金渠道;C是Consumer,消费者,也就是个人,支付宝要提供产品和服务。而P则代表PC,指的是支付宝桌面产品布局;最后的W则是Wireless,是无线而不是Mobile。这五个字母合起来正好诠释了支付宝未来的发展方向。
支付宝一直强调自己不是银行,而是一家以互联网的技术为民众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金融,严谨而细微;互联网,对外而开放,难怪连彭蕾也笑称这是“精神分裂”的。
除了“ABC+PW”法则,彭蕾表示未来支付宝有两点不会改变,“致力于互联网开放、平等、分享、透明的技术和精神理念,帮助中国的小微企业完成资金上的需求;专注于服务消费者,让信用变成财富。”
当然,彭蕾也坦诚,未来空间巨大,道路也同样曲折。互联网任何领域没有人能说自己具有绝对优势,是最大的赢家。
涉水O2O:做工具、搭平台
O2O可谓是时下互联网领域一个火热的词儿,各大巨头纷纷涌入这一领域,先有腾讯微信,后有百度LBS,支付宝自然也不甘于后。
“在支付宝的未来发展方向中,W(无线)包括O2O。”彭蕾说。此前的7月24日,支付宝与分众传媒、聚划算三方联合宣布为消费者提供O2O模式下的消费场景,消费者可以通过装有支付宝客户端的手机拍摄二维码,在分众显示屏前购买聚划算上的商品和服务。此举意味着支付宝正式进军O2O领域。
支付宝做O2O的思路很简单——做工具、搭平台。
有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手机在线支付用户达4440万人,相比2011年下半年的3058万人,半年用户规模增长45.2%。除支付宝外,大众点评网在O2O市场同样磨刀霍霍。
“现在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敢拍胸脯说自己是未来的赢家,因为这其中的变数太多,机会太大。我不相信基因论,我更相信术业有专攻。”彭蕾所指的“术”即支付宝的支付技术和解决方案平台。
“但我们不会碰硬件的东西。我们要做的O2O与微信、大众点评做的都不同,我们不做业务,只做工具,要先把卡券平台搭好。支付宝不会创造新的应用场景,但只要有应用场景,支付宝就已在那里等你。”彭蕾进一步补充道。
还有一个数据似乎更能证明支付宝为什么坚定于“做工具”。
据艾瑞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国内移动电商占移动互联网市场的42%,超越移动增值业务成为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细分行业。移动电商的同比增长率从去年的250%加速至当前的530%以上。在移动电商中,手机淘宝占据高达72%的市场份额。
这些数据都让支付宝更坚定于“做工具”。“支付宝的O2O布局将坚持两条腿走路。首先,我们将努力和阿里集团内部的各业务线合作,拓展O2O,包括与天猫商户合作,支持线上发券、线下交易,以及加大和聚划算商户的合作。同时,支付宝也会努力和站外网站比如大众点评等进行合作。”彭蕾笑言,“如果微信愿意,支付宝也愿意与其合作。”
彭蕾表示,“我们认为术业有专攻,而不在于基因论。我们要把淘宝及非淘宝系的O2O业务服务好,跟着产品、业务走,先把卡券平台搭建好,做好信用体系,担保交易体系,这才是首要。”
支付宝进军O2O市场自然不想做先烈,于是选择了自己擅长的,同时也是市场培育较好、用户规模较大的领域来切入,这无疑是聪明的选择。
当然,至于支付宝能不能在O2O行业里做到先驱,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三道坎:无线、去淘宝化、政策与博弈
移动支付是当下战场,更是未来战场。支付宝虽然已占据了网上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但互联网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变数多,其中傍着微信的财付通能否逆袭就很值得期待。
除了未来的不可预测外,支付宝也面临着三大“考验”:
考验一:无线市场的培育与变数
支付宝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关键词“无线”,而无线的发展则需要用户规模与习惯养成,需要技术与终端的普及,同时也需要漫长的市场培育,而我国目前仍处于产业导入期。以近端支付为例,NFC终端限制依然很大:改造方式损耗大、成本高、用户付费意识不强、体验差,这些都不是支付宝一家公司就可以推动、改变的。
此外,在大环境下,银行、银联、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企业都各自圈地,虽也有合作但都是“小打小闹”,真正做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做到上下资源、合作模式、利益的有效融通仍有待时日。由此可认为,正是基于无线市场培育与变数的不可确定性,支付宝的无线之路面临着大环境的考验。
考验二:去淘宝化
支付宝对外表示,目前业务中非淘宝系的平台业务已经超过50%以上,当然外界也有数据表示非淘宝系的大约占比40%。我们不纠结于这其中百分之几的点,可见淘宝业务仍然是支付宝主要生存渠道。单一与过度依赖总归不是好事儿。目前支付宝的非淘宝业务涉足面很广,有航空、物流、网购、团购等等,但他们自己也承认外部业务确实属于小份额,至于具体数据,支付宝表示和几大电商市场份额占比差不多。虽然支付宝的外围无疑是够“丰富”的,但如何强大外围业务则有待考验。
此外,挂号、有线电视付费等渠道都面临着成本高、网点铺设尚少的现实,如何把民生业务做得更深入是支付宝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此外,尚处于摸索期的海外业务以及需要更多渠道的小额贷款还都需要再开拓。由此可见,丰富自己的生存手段真正做到“去淘宝化”仍然是支付宝面临的一个课题。
考验三:博弈于政策与银联银行之间
支付宝一直强调自己不做银行,做的是金融服务,与银行只是合作伙伴。据支付宝透露,目前已与160家银行有合作,跨境快捷也发展顺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无线也好、移动也罢,这块儿大蛋糕是谁都想分割的,利益面前,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阿里系一直有个企业风格,那就是如果现实需要来做这件事情,你不做或做的慢,那么我就来做。银联银行虽然发展的很快,但是中小银行系统的步伐还是慢了些,因此如何处理好既要抢食一份羹又要友好合作的关系,这场博弈战支付宝必然是躲不过的。
此外,在政府政策方面,支付宝如何运筹与应对也是一道“坎儿”。虽然,支付宝称目前国家政策很宽容也很鼓励创新,但无需多言,用柳传志的一句话来回应即可,“不要对我们企业家抱有多大的希望,一切完全取决于政治环境。”。
延伸阅读——
如果考虑到淘宝强大的生活服务类商户资源,聚划算积累的O2O线上和线下能力,支付宝O2O似乎有无限可能的想象空间……在阿里庞大的现有资源之上,在O2O的长链条中,支付宝O2O到底要做什么,要放弃什么?如何取舍?
国内知名商业资讯网站虎嗅网在支付宝九周年的沟通会中读到了如下信息:
1 可以肯定,支付宝已经足够强大,从商户资源上,其来自淘宝天猫之外的业务已经超过50%。如果与Paypal相比,前者每天的交易处理量是20亿元资金,500多万笔交易,而支付宝是70亿元,3000多万笔交易,不夸张地说,这家国内最大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跨入世界一流的支付企业行列。在移动支付中,国内80%的手机电商支付使用支付宝。
2 那么,在O2O的链条中,支付宝的定位是什么?工具!支付宝高层一再重申,“如果说聚划算和淘宝生活是前端,支付宝更靠后端”。换言之,业内担忧“美团+阿里十聚划算这一股力量的竞争”是有迹可循的,不过短期内,支付宝与聚划算或者淘宝生活的业务整合并无计划。
3 作为支付工具和支付解决方案供应商,支付宝的行业解决方案核心能力是生活服务类产品,包括卡券类、团购类、航旅类等。以卡券类平台为例,这类平台商提供了优惠券、打折卡、充值卡等众多形态的产品,涉及到卡券的核销,事实上,试图闭环O2O的公司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能力解决其中复杂性,支付宝则为商家提供卡券类平台化的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但需要指出,在教育、金融、保险业务上,支付宝与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并不明显,而彭蕾也明确称,“三马合资保险公司仍然没有内部实质推动”。
4 支付宝究竟如何延伸服务?支付宝正在试图挖掘支付环节的资源,新的亮点包括:①与物流企业合作,推出支付宝POS支付业务。这是有别于传统金融公司的POS机业务,利用支付宝后台的TOS平台系统,整合商户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客户提供贷到付款服务。与58同城合作。②将阿里平台上的担保交易服务移植到58平台上。③与航班管家合作,帮助这家传统的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业务介入消费者与商家的交易环节,将信息转变为支付的交易。事实上,航班管家案例对于相当多以提供资讯为生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有巨大的意义,毕竟,通过支付对消费数据的挖掘形成了价值的流动,而消费数据的挖掘空间本身就非同凡想。
5 支付宝与银行如何竞合?“合作越深入,双方的互补性越强”,彭蕾感叹说。支付宝自然不会做存息揽储的业务,但是,支付宝在传统银行的中间业务上深耕细作已不容小觑,它是中国最大的电力缴费支付提供商。其小额信贷业务上更独树一帜,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阿里金融的小额贷款业务共投放贷款130亿元。文章评论称,这样的贷款投放规模对于大银行来说并不算什么,但那些致力于微贷业务的中小银行无疑吓出一身冷汗。
什么是支付宝O2O未来的典型场景呢?彭蕾给出了简洁有力描述,“只要有应用场景之处,支付宝可能已经在等你了……”其中,她提到了很重要的观点:
①O2O让行业的链条变长。举个例子,今天的保险公司提供资金铁结算或者支付的服务,但是保户未来接受理赔或者保费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完整的支付链的服务,有消费者、有渠道代理、有保险公司。
②商户和消费者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未来的商户究竟是什么呢?出租车司机是一个个体还是个小商户呢?
移动支付作文 篇4
今天,妈妈带我出去“逛大街”,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了移动支付的魅力。
早上,妈妈带我去咖啡厅品咖啡。
妈妈点了两杯咖啡,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看见旁边的妈妈打开手机,随手就把家里的电费付了。她对我说:“孩子,你知道吗?只要打开手机 ,点入移动支付软件,就可以远程交纳水费、电费、煤气费等,和以前传统的缴纳方式比起来,真是方便多了!”我听得目瞪口呆,感叹移动支付的神奇,喝完咖啡后,妈妈又拿出手机,轻轻一扫,便完成了支付,啊,真是太方便了。
艳阳高照已临近中午,我们决定去快餐店吃快餐。由于我们是步行出门,于是妈妈便打开手机,用软件预约了辆出租车。不到一分钟,出租车便来到了跟前。在车上,妈妈对我说:“如今打车已经很方便了,打开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叫来一辆出租车。不像之前,打个车要等很久,而且会出现抢车的情况,现在,有了移动支付,就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了。”听了妈妈的话,我不禁感叹,移动支付真是一项了不起的便民服务。
吃过午饭,我们又步行去逛超市,只见妈妈买完商品后走向收银台,她放下商品,拿起手机,对准了超市的一个二维码扫了一下。只听“嘀”一声,妈妈便提起那一大堆食品,高兴地走了。我疑惑地问妈妈:“您没有钱,为什么用手机就能付钱呢?”“哈哈,这也算是移动支付的一个功能。现在买东西也可以用移动支付,不用现金也能付钱了。比把手伸裤兜里拿钱包掏钱容易多了。”……
这一天下来,我与移动支付来了个“亲密接触”,它让我感受到了移动支付所带给我们的方便,也让我惊叹祖国的科技。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它向国人展示着自己的强盛,向世人显示着自己的实力。
移动支付的未来 篇5
移动支付已成为主流技术,电子商务逐渐转向移动商务,人门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智能手机NFC技术的应用。但问题是:没人会觉得NFC会未来几年移动支付中扮演主要决定色,如果这样,短期内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又是怎样的?
现在的移动支付市场以几大支付为核心:运营商直接支付,手机钱包,手机信用卡读卡器及应用商店,那么移动支付未来到底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NFC在支付领域前景并不明朗
坦白一点说,NFC在支付领域不会广为使用。原因有很多,基础设施已经准备好,但是围绕基础设施的一些工作还有待完善。现在看来,最有潜质被广泛使用的应该是万事达卡的PayPass。但PayPass需要更新升级来支持任何形式的支付方式,这在支付领域是非常关键的。
围绕NFC的另一个问题是,有太多人想分得这块蛋糕,Google Wallet,AT&T,T-Mobileh等等,都想加入。Google已联手万事达信用卡,花旗银行,CitiBand,Sprint等其他NFC合作伙伴,进军这个领域。
但是,有一个难题:各方利益相冲突。真正想要卖东西得到服务的零售商被排挤在外,而运营商则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这些交易要通过他们的“通道”来进行,他们获得了收入的一半分成,而金融机构提成1.75%到3%,如何找到各方利益的一个平衡点?就这点来讲,NFC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期间会发生什么事情?还记得一种叫WiMax的4G技术吗?在没有成熟之前就销声匿迹,NFC或许会成为支付界的WiMax,
运营商支付已经成熟
由于方便操作,运营商支付将在微型支付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在的运营商支付已经可以为在线或者离线用户提供服务,像PaymentOne的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号支付,通过短信确认支付。上周其在CTIA大会上提出的“One Care”功能,使得这种方式非常安全。在运营商支付领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之前一直令人不满的收入分配问题,商家只得到收入的40%,剩下的由运营商及合作伙伴分得,现在则将商人的收入提高到了80%甚至90%。相对来说,这种支付方式比较成熟。
手机就可当信用卡读卡器使Square, VeriSign 以及 Intuit都欲挤进这个行业,这种方式潜力巨大。但是,其竞争真并不惧怕,觉得还没有威胁到自己的核心业务,比如Paypal移动支付总监Laura Chambers就说了:我们不惧竞争,这个行业横向还有很大空间”。
PayPal到底在干什么
实际上Paypal根本不在乎Dongle的发展,也不觉得现在有必要将NFC技术整合到现有技术当中。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都要以其基础假设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PayPal现在已逐步退出主流。但他们表示,会在合适的时间整合NFC技术,现在的关键是为使用手机钱包的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灵活性。Paypay关心的是整个支付流程而非单纯的支付。现在PayPay为商家和顾客推出了端对端的忠诚奖励服务等,PayPal相信手机支付领域在还有很大的水平发展空间。eBay现在联手Facebook ,Open Graph API及新X.Commerce来巩固 PayPal业务,Paypay称之为 “开放的商务生态系统。”
Via RWW
充电桩移动支付方案 篇6
充电桩充电通常支付方式及痛点:
支付方式一:公共充电桩--用户使用各运营商的IC卡进行刷卡充电 支付方式二:私家充电桩--使用各充电桩厂家的IC卡进行刷卡充电 痛点一:用户需携带不同运营商各自定制的IC卡才能充电,通用困难 痛点二:用户需按不同运营商各自的充值方式进行充值,充值繁琐 痛点三: 用户需向不同运营商的IC卡充分存储,导致多卡占用资金、账务记忆及查询繁琐
普瑞斯玛新能源充电支付解决方案--移动扫码支付
中国移动支付论文 篇7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 以其受到时间、地点限制较少的优势在电子商务领域彰显出巨大的潜力。作为移动支付的需求方, 接受并使用移动支付应用的用户群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研究以用户作为调研对象, 从技术接受相关理论出发, 采用技术接受模型 (TAM) 对用户的使用意愿进行实证检验 (P.G.Schierz et al., 2010) , 并表明感知易用性对移动支付早期使用者影响更显著, 后期使用者则更关注感知有用性 (C.Kim et al., 2010) , 还有学者将将技术接受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 (IDT) 相结合, 研究结果表明感知交易便利性与感知交易速度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 (Chen L, 2008) 。此外, 如何留住并促进用户持续使用是移动支付运营商盈利的关键, 故有学者采用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ISSuccess Model) , 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质量是、系统质量是影响用户信任及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而信任, 流量和满意度决定了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 (T.Zhou, 2013) 。
然而, 用户的支付意愿却鲜有文献进行分析或实证检验。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 截至2014年6月, 国内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已达2.05亿, 针对潜在市场进行开发的同时, 探究现有用户群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则显得必要。本研究总结归纳了现有文献中对用户行为, 尤其是对现有及潜在用户群支付意愿产生关键影响的四类因素, 并以移动支付的供给方为视角, 选取无线淘宝及支付宝钱包作为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代表性平台, 根据其移动支付市场份额“野蛮”增长进行实证检验。
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很多学者关于移动支付用户行为进行诸多探讨分析, 最初认为安全性、消费者的主观因素是阻碍移动支付业务迅速发展的关键, 随后发现移动支付的普及还受到消费者的信任程度等促进因素以及高效快捷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消费者的自身因素也是影响他们使用及持续使用移动支付的原因。综上, 可将影响用户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归为四类, 即安全、便捷、场景构建丰富度以及优惠因素。
(一) 安全因素的影响。
安全风险, 被定义为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过程中可能承受的损失 (Featherman, 2003) , 众多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这一风险是用户关注度最高的因素。根据计划行为理论 (TPB) , 信息与信念决定了消费者的态度, 而使用态度将直接决定用户的支付意愿 (Paul, 2010) 。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 2013年有约78%的中国网民认为支付宝钱包是很安全的, 历次更新升级情况也表明, 在支付安全方面, 支付宝做出的变动并不大。但调查显示, “提高交易安全性”被62.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移动支付需要改善的问题, 位居所有问题首位。因此, 移动支付安全问题仍为影响用户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继续加强改进支付安全性能依旧是今后的一个重点[1]。
在安全性方面, 可以主要细分为三点影响:对交易安全进行前期保证降低用户支付风险, 完善后期服务降低用户对其损失无法赔付的担心, 注重界面设计及增加云端数据保护措施降低用户隐私信息被追踪盗用的风险。
在第一点上, 支付宝钱包14年第二季度移动GMV环比增长39.0%, 与其新增包括“脸部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保障, 动态二维码支付等措施是分不开的。
技术革新是对交易安全的前期保证, 而客服与售后的完善程度则是不可忽视的后期保证。比PC端更快捷、更周到的客服与售后服务将是增强用户支付信心, 提高其使用移动端支付黏性的又一举措。纵观阿里移动端的历次更新, 可以发现其在这一方面做出的改变并不是很多, 因此“改善客服与售后”同样是对于移动端用户支付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此外, “安全”与“隐私”通常是共同出现的, 在当下, 从年轻化、知识化的消费群体到追求新潮使用移动支付的中老年用户群, 对隐私问题的关注程度愈来愈深, 而对个人信息被无端追踪或盗用所产生的厌恶情绪也呈愈发增长态势。因此, 增加云端隐私数据的保护措施, 改善客户端隐私数据界面, 优化输入信息流程对用户支付意愿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 便捷因素的影响。
根据TAM, 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是对用户的使用态度产生积极作用的两方面最主要因素。而以往的研究表明, 促进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关键因素, 是移动设备使用户具有支付时间和空间的独立性 (N.Mallat, 2007) , 这种实际易用性作为移动应用最大的优势, 除应用界面清晰的符号、图形、功能键的设计, 流畅的操作体验外, “便捷”这一概念同时开始兴起。根据Venkatesh (2003) 对便捷性的定义, 其起源于基于资源的便利条件, 即对使用某项服务所需资源的可接近性, 对移动端便捷性的感知将直接影响用户的支付意愿[2]。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业的蓬勃发展造就了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同时也造就出一批新消费主义群体, 他们希望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 使生产者和供应商以最便捷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鉴于此, 在移动端便捷性方面, 主要包含支付快捷与移动端自身的便利性优势两大部分, 这两部分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对用户支付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经过将近两年迅猛发展, 支付快捷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支付宝钱包也推出了众多可以提高移动支付快捷度的功能。这些功能一部分是广泛的与银行进行合作, 引导用户将移动客户端变为可移动的ATM自动取款机, 另一部分将远程移动互联网支付与近场支付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相结合, 基本实现使用远程网络或其他新型技术也可以面对面便捷支付的功能。这些功能的推出, 使其在移动支付市场刚步入快速发展的成长期时就已有了领先优势。
此外, 当整体使用过程代表了最佳的体验时 (体验流畅度提高) , 用户可能会感到莫大的享受, 希望再次使用这一应用, 其持续使用意愿及支付意愿 (Lwin, 2007) 均会显著提高。移动端自身便利性即是从这一角度提升用户体验, 进而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接受、使用移动支付应用, 同时使已在使用移动支付应用的用户更高频次的使用, 支付的意愿及机率均显著增长。
从技术角度, 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机制体系, 通过条码, 语音及二维码等多重搜索、动态比较线上线下价格迎合了用户求实、选价的消费心理。对用户这一心理需求的满足, 将会诱发他的支付或购买动机 (冯建英等, 2006) 。此外, 与传统冗杂的广播式推送方式完全不同的是, 利用LBS或ibeacon技术, 可交互糅合时间、地点等维度的信息, 更精准、更丰富的进行推荐, 从而进一步优化使用体验, 提高用户满意度, 通过促发其理性动机及感情动机 (冯丽华, 2010) 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从情感角度, 线上线下更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成为必需。除传统如分享会、驴友会等运营类互动交流外, 借助ibeacon技术对社群的发现与聚合进行感知, 实时的交流与反馈, 将促进信任和真实性形成, 同时有利于对社群进行价值筛选, 沉淀真实用户, 成为维系社群生存的纽带。更加完善的移动应用便利功能将使诸如旅游、餐饮等擅长O2O运营的社群催生出更多的创新, 在颠覆传统经营模式的同时满足用户求新、求异、好奇的心理 (王朝辉, 2003) , 促进其进行消费。
(三) 场景构建丰富度因素的影响。
兼容性, 即应用的更新创新是否与用户原有的价值观, 当前需求和生活习惯相一致, 是吸引用户使用的一个关键创新点。Plouffe (2001) 等学者研究表明, 当移动支付应用与用户的生活习惯, 或与用户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方式相适应时, 其作为显著提高TAM模型预测能力的有效延伸因素, 将直接促进用户的使用意愿并影响其进行消费 (Y.Lu et al., 2011) 。精准了解用户需求, 并给出对应场景的解决方案即是“兼容性”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具体表现。因此, 场景构建的丰富程度, 与用户生活相结合的紧密程度, 是引导更多消费群体进行支付的关键。
所谓场景, 不仅包含如打车、超市商品购物等线下个人日常生活场景, 同时也涵盖以特定需求为基础建造的意义层面的场景, 如在十一、春节等重要节日中用户存在的与平时生活习惯相异的特定消费需求, 以及由线上社交活动形成的新型社群的消费需求。这两类场景通过满足用户的不同消费心理对其消费意愿产生积极作用。
线下支付场景支持得更加丰富, 除提供票务购买、生活缴费等服务外, 还有更多的与线下商家合作, 增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摒弃单一的移动电商支付模式, 全方位的培养用户移动支付的消费习惯, 将支付范围扩展到线下广大的本地生活服务[3]。
此外, 线下丰富的场景构建是以技术为依托, 由五种技术力量, 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 (R.Scoble&S.Israel, 2014) 的联动作用来形成物联世界。因此, 利用更精确的蓝牙感知定位设备, 把技术能力迅速推广普及到线下, 让用户对周边环境产生感知, 同样是线下场景化的构建不可缺乏的元素。商场、营业厅、演播厅将因为精准定位的部署而变得更具场景性、互动性, 从而使线下逛街, 手机支付成为更多人的消费习惯。
用户生活中的某个环节某种生活方式某种特定需求, 都可能造就一个特定场景, 因此, “双十一购物节”、“春节红包”等, 都是意义层面的场景构建。这种以节日为基础的意义场景构建, 着重对理念进行包装营销, 激发用户潜在消费欲望。数字时代下用户追求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满足, 注重通过消费来获取个性的和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因此, 别具一格的阐述方式将带来积极的框架效应, 而过多的在每个节日进行没有新意的促销将反而造成移动支付用户的疲惫甚至导致用户的流失。
此外, 布局社交网络, 开展社会化电商同样是丰富交易场景, 完善用户体验的一项重要举措。绝大多数用户在利用其闲暇时间时, 会选择登陆其相关社交账号来浏览新鲜的资讯或信息, 与社交网络合作, 可以将用户的消费可能延拓至每一个碎片化的时间。据易观智库《电商营销市场现状及趋势解读》数据显示, 与广告相比, 消费者更相信来自于熟人的推荐及评价, 有77.9%的用户通过社交化购物网站成功购买过商品。同时越来越多的专业小团队在专业垂直的领域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体验, 形成稳定的小社群团体, 这其中包括餐饮、书店;作家、摄影师、手工艺人等, 粉丝经济带来的收益从2014年第四季度移动端交易额64.3%的环比增长率就可见一斑。
(四) 优惠因素的影响。
直观来说, 不同程度的优惠一直是企业进行营销时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在移动支付领域也不例外。不同的优惠方式及力度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移动端进行支付的满意度, Y.F.Kuo (2009) 等学者多项研究结果表明, 用户满意度是影响其持续使用及支付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推广新功能或新服务时, 与千奇百样的优惠手段相配合, 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2014年初的打车之争为例, 如果没有起始时期两家对于用户打车的高额补贴, 相信快的和滴滴打车是不会在短时间内达到如此迅疾的扩散增长速度的。
但是, 在已有功能基础上开展的实质性优惠活动方面, 如促销、折扣、减价等, 消费者几乎都已是“身经百战”的老手, 无论多强的优惠力度, 用户的支付意愿似乎都难以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然而以近两年春节期间分发红包的微信以及效仿微信, 以微博为平台发放红包的支付宝为例, 两者均依托社交网络不仅将大量用户群迁至移动端, 并创造出全网营销、全民支付的态景。因此, 创造可以“晒”、“秀”、“哄抢”的娱乐氛围, 在给予用户优惠的同时, 更具趣味性的为用户带来“爽”与“乐”的体验, 迎合了当下全民娱乐, “玩”的心态, 将广泛而有效的带动用户以移动支付应用作为媒介去进行消费。
三、结论与启示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用户与交易规模近两年的爆发式增长, 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进一步合作、线上电子商务企业与线下传统企业由割裂排斥到相互促进等因素都是紧密相关的, 如何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黏性, 避免移动端的虚高增长, "诱惑"用户更多的使用移动客户端去消费以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 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的发展。本文综合已有文献的研究及案例分析结果, 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第一, 移动支付的安全因素通过影响用户信念, 改变用户使用态度, 从而直接影响用户支付意愿;
第二, 便捷因素包含支付快捷与移动端自身便利性优势两方面, 分别通过改善用户感知有用性及流程流畅度对其支付意愿产生积极作用;
第三, 场景构建丰富与否, 是能否引导更多消费群体进行支付的关键, 其中不仅包含对线下生活场景的拓展, 同时也包含满足用户在特定情况下特殊需求的意义层面上的场景构建;
第四, 适当的优惠方式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 从而进一步决定其是否进行支付或消费。
从上述研究结论中, 可以看出移动支付用户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 基于此, 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用户支付意愿, 刺激其进一步消费:
第一, 在以技术保障交易安全的同时, 提供更为完善的售后服务, 增加对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力度, 增强用户支付信心;
第二, 覆盖更广、支持更多的相关网站支付, 同时借助ibeacon技术和大数据分析, 向零散用户推荐更符合其心意的商品, 并进一步利用该技术, 对基于一定关系维系的社群进行价值筛选, 从而精准营销;
第三, 开辟更丰富的线下支付场景, 使移动支付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 另外以社交网络为平台依托, 创造可以“品”、“玩”的富有新意的娱乐场景, 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激发其支付意愿。H
参考文献
[1]P.G.Schierz, O.Schilke, B.W.Wirtz.Understanding consumer acceptance of mobile payment services:an empirical analysis.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0, 9 (3) :209-216.
[2]C.Kim, M.Mirusmonov, I.Lee,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the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payment.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0, 26 (3) :310-322.
移动支付——电子支付的新方向 篇8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安全性 前景
一、引言
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以有线的方式进行。客户在网上购物后,必须支付现金或者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支付,使用上诸多不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正在从有线走向无线,电子支付也逐步向移动支付过渡。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提供了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支付服务,并从安全性及监管上加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由于业务需求种类繁多,业务量巨大,使移动支付成为极具潜力的巨大产业。
二、移动支付业务概述
1.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
2.移动支付业务分类
按照欧洲银行标准化协会在TR603(European Committee for Banking Standards,“Business and Funtional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Payments”)的定义,可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分类。
(1)按支付金额划分
微支付:支付金额低于2欧元的情况下,一般划归为微支付类型。
小额支付:支付金额介于2欧元~25欧元之间,称为小额支付。
大额支付:支付金额在25欧元以上,则为大额支付。
(2)按地理位置划分
远程支付: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
本地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使得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用手机完成面对面的交易。
3.移动支付相关技术
(1)远程支付
①SMS技术
短信是移动通信里应用最广泛的服务。目前,短信作为移动支付的手段,可以实现诸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买彩票、电影票及手机银行等功能。也是在我国比较成熟,采用较多的移动支付技术。
②WAP技术等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 1X以及未来的3G等。
WAP2.0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所需的端到端安全性,可以提供TLS隧道。
3G,能够处理图像、话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其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
(2)JAVA/ BREW技术
两者都是支持无线数据业务开发的技术,在手机中增加软件。
与无线JAVA相比,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BREW能够更多地调动底层的应用,它的应用效果和对手机终端的支持会更好,应用开发商可以更为方便地开发出表现每个终端特性的应用。
但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则被高通所垄断。这一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REW的发展。
目前,联通与高通一起推BREW,而移动则看好JAVA。
(3)近距离非接触技术
目前用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FeliCaIC等,RFID是一种无接触芯片技术。未来,蓝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应用在移动支付业务中。
在我国,NFC和SIMpass被视为目前国内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领域最有可能的两大技术标准。二者都在手机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单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只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支付行为完成耗时短。
缺点是:用户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必须更换手机,而现在具有此种功能的手机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昂贵。但可以预计,随着终端问题的解决,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实现方式。
4.移动支付的特点
(1)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
(2)用户规模大
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过4亿,是全球之最。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3)有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
对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SIM卡上存贮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对于移动商务而言,这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
三、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日益推进,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在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1.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国内:据百纳年初发布的《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百纳预测,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到2008年,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39亿,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达到32.8亿元。
国外:Juniper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2010年移动支付应用与服务有望被广泛接纳,全球移动支付总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目前,日韩欧美,移动支付业务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2.移动支付的应用业务形式举例
(1)手机钱包
面向六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其中也包括买保险、充值卡、买彩票、炒股、缴水电费、订杂志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2)手机银行
目前,各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纷纷上线,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理财需求。从功能上说,银行的所有非现金类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包括查询、缴费、转账、汇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等。韩国SKT和各大银行还合作推出了NEMO电子货币服务。
(3)分享
“分享”是指使用者能更加方便与朋友交换音乐、图片等信息;
(4)服务
“服务”则是指提供下载服务,移动认证业务服务等。
四、移动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面临的风险及问题
(1)信用体系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移动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而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信用体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安全的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性。
无线网络技术也面临着黑客的挑戰和木马等网络病毒的威胁,而目前还没有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的手段,此外,还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安全性、交易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以及无线终端容易丢失和被窃的问题。
(3)产业链成熟度问题
①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由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供应商、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
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②移动支付业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移动运营商有用户资源,但信用度不如银行,银联可以平衡银行间以及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在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方面不够。
因此,目前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是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整合商业模式。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4)用户习惯及便利性问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货币或信用卡消费,对移动支付还比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心存顾虑。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们仍然不放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
此外,移动支付是否便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多采用短信、WAP等远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过程繁琐,其便利性还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也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的问题。
2.金融监管与标准规范
移动支付是一项新兴的支付业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
此外,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都是比较新的行业,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少,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但是这些条款还远远不够,面对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条款来约束交易行为,还需要在责任、权利、义务、赔偿、罚款以及信用机制方面细化法律法规。
在业务运营方面,也需要在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业务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有法可依,那么银行与电子支付公司的合作就更市场化,其共赢共融性就更强。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牌照制”,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规范和整顿。存活下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金和技术力量,将承担起协调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之间关系、发展客户的重任。
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及展望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勿庸置疑。
1.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截至2005年5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4亿户,银行卡发行总量超过8亿张,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户。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者数量,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2.利益驱动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在话音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对于银行来说,移动支付则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链条上的各方,在利益驱使下,会积极推动移动支付。
3.应用需求决定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将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市场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
4.克服问题和障碍
随着技术的完善,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服务提供者,也会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综上,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必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參考文献:
[1]A.F. Salam L.Lyer:P. Palvia et al. Trust in e-commerc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48(2), 2005,73~77
[2]曾志耕等编著:《网络金融风险及监管》,西南财经大家出版社 ,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