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多了真快乐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

2024-09-2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朋友多了真快乐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共4篇)

朋友多了真快乐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一起玩的快乐,萌发与同伴分享的意识。

2、初步能说出与同伴一起玩的经过和感受。

3、了解一些动物群居的习性。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玩具(部分幼儿没带也没关系)、电子大书。

活动过程

一、快乐分享会。

1、介绍玩具和玩法。

——师:今天,我们带了玩具回来分享,能告诉大家你带的是什么玩具、怎么玩吗?

——教师引导幼儿介绍玩具的名称和玩法。

——师:你们的玩具都很好玩,现在我们都来玩玩吧,看看怎样玩更开心。

2、体验一起玩。

——师:(提问玩玩具的幼儿)你们玩得开心吗?

——师:(提问没有玩具的幼儿)你们开心吗?为什么呢?

——师:原来是没有玩具玩,怪不得不开心呢。小朋友,有什么办法让他们也高兴起来呢?(通过提问及同伴不开心的表情,引发幼儿萌生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意识,并表达出自己的分享愿望)

——师:呀,有那么多的小朋友愿意和大家一起玩,老师真开心,现在快去找个朋友一起玩吧。

二、交流一起玩的快乐。

——师:刚才你是怎么玩的?跟谁一起玩,玩得开心吗?

——教师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师请活动中一起玩的幼儿分享经验和体会,让幼儿体会一起玩的快乐。

——教师小结:小朋友,朋友一起玩,会互相关心帮助、会有更多的玩法、会相互交流体会,所以,朋友一起玩更开心。虽然,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会发生一点小矛盾,但是没有关系,这是很正常的事,以后我们还会学习一些和好朋友一起玩的方法,就能避免这些不愉快的事,可以和好朋友玩得更开心了。

三、开拓视野。

——(出示电子大书《一起玩真快乐》)师:小朋友们喜欢和朋友一起玩,让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吧。

——师:这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呀?

——师:为什么这么多动物聚在一起?

——教师小结:原来,不但小朋友喜欢和朋友在一起,许多小动物也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呢。

活动应变

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幼儿一起玩的情景和一个人玩的不愉快的表情拍下来,为幼儿分享交流提供帮助,效果可能会更好。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朋友多了真快乐》,让幼儿体验朋友多的乐趣。

区角活动

1、语言区:投放幼儿用书,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小动物一起游戏的快乐。

2、益智区:投放幼儿带回幼儿园的玩具,鼓励幼儿一起分享。

环境创设

将幼儿分享玩具的照片贴在主题墙内。

家园同步

请家长鼓励幼儿和隔壁的邻居或者小区内的小朋友一起玩,学习交往方法,体验友谊的快乐。

随机教育

日常教师关注幼儿与同伴一起玩的行为,并及时鼓励。

朋友多了真快乐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今年9月刚刚开班,幼儿年龄较小再加上大部分幼儿未上过幼儿园或早教班,全段时间处于分离焦虑期,哭闹现象近段时间才有所好转,不过,最近发现,早晨入园时,教师热情的孩子打招呼,部分孩子却不说话,只是瞪着眼睛看;晚上放学,爸爸、妈妈来接时,看见家长就跑出去,也不跟老师道别。结合我班的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教学活动形式,让他们懂得说“您好”“再见”学习良好的礼貌用语。同时也促进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

活动目标

1、通过招手、拍手、握手、摆手等与词相符的动作,使幼儿知道交友中最简单的礼貌用语和行为。

2、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儿歌的学习、礼貌用语的运用

活动准备

小鸡、小鸭头饰各一个、草图片若干、黑板、儿歌(裁成字条)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感知和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礼貌用语。

幼儿看木偶表演,熟悉儿歌内容。

师(小鸡)——“叽!叽!叽!我是谁?”

幼儿——小鸡(听声音,辨别动物)

师(小鸡)——小朋友真聪明,(出示木偶小鸡),并与幼儿问好。

师(小鸡)——“我一个人玩真没劲,我要找个好朋友。”

师(小鸡)——哎,前面来了小鸭子,让我向它问个好:你好,你好!(招招手)

(木偶小鸭上场)

师(小鸭)——小鸡,你好,你好!(招招手)。

师提问:小鸡小鸭,它们见面了,说了什么?<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幼儿——你好,你好!(招招手)

(出示字条:你好,你好!(招招手))小朋友模仿小鸡小鸭的声音打招呼)

(师)小鸡——小鸭,小鸭,我做你的朋友好吗?小鸭说:欢迎,欢迎(拍拍手)。小鸡听了真高兴。

师提问:小鸭和小鸡成为朋友了吗?小鸭是怎么回答小鸡的?

幼儿——欢迎,欢迎(拍拍手)

(出示字条:欢迎,欢迎(拍拍手),小朋友模仿小鸭的声音)

师(小鸭)——我请你吃虫。小鸡看到小鸭请它吃虫,有礼貌地说:谢谢,谢谢!(握握手)。

师提问:小鸭请小鸡分享虫子,小鸡说了什么?

幼儿——谢谢,谢谢!(握握手)

(出示字条:谢谢,谢谢!(握握手),小朋友模仿小鸡的声音)

师——小鸡和小鸭一起做游戏,他们成了好朋友。太阳公公回家了,天黑了,小鸡、小鸭它们要回家了,会怎么说?

幼儿——再见、再见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小鸡和小鸭一起说:再见、再见(挥挥手)

(出示字条:再见、再见,挥挥手,小朋友模仿)

2、学念整首儿歌。

教师完整示范朗诵。

幼儿学念儿歌。鼓励幼儿声音要响亮,边念边做动作。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教师可轻声提示。

3、结合生活实际提问,加深幼儿对礼貌语的运用及掌握。

师——小朋友,小鸡和小鸭见面了,它们是怎么问好的?你上幼儿园遇到老师和好朋友,你会怎么问好?

师——小鸡和小鸭成为好朋友以后,小鸭说了什么?如果有好朋友和你一起玩我具,你会说什么?

师——小鸭请小鸡吃虫子,小鸡说了什么?有好朋友与你分享食物时,你要说什么?

师——天黑了,小鸡和小鸭要回家了,它们说了什么?下午放学,你要和你的好朋友说什么?

附儿歌:好朋友

我有一双小小手,要拉许多好朋友。

“你好,你好”招招手,“欢迎,欢迎”拍拍手。

“谢谢,谢谢”握握手,“再见,再见”摆摆手。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时在2011年10月中旬,家长开放日当天上的公开课,因面向家长,所以在活动之前已经借班上过此节课,课后,结合老师们提的意见,又将教案进行了调整,家长开放日时也得到了家长的肯定。

但活动后自己觉得还有地方有待改进。

既然是面向家长,应该有更多的家长与幼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教具准备也不是特别充分,可以让没个家庭一组头饰,小孩与家长一人扮演一个角色,一起来学习,演绎儿歌《好朋友》。

朋友多了真快乐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 篇3

1、通过活动,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2、通过活动,学习按指令向一定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确、快速,不挤撞。

3、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过程:

一、扮演,激发参加活动的愿望:

1、教师建议,分配扮演(教师扮猫妈妈,幼儿扮小猫)。

2、戴头饰,从中渗透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二、游戏《小猫捉鱼》:

1、小猫跟着猫妈妈学爬。

2、小猫捉鱼:

观察猫妈妈手中的鱼,知道有许多鱼和许多种颜料。

猫妈妈把小鱼朝一个方向抛,小猫朝这个方向爬着去捉鱼。

要点:必须是爬着过去捉鱼。

三、小猫装鱼:

分颜料装到相应的盘中,渗透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四、小猫回家:

猫妈妈带着小猫听着音乐高高兴兴地回家,把小鱼送到娃娃家。

活动反思:

朋友多了真快乐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我们小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离开朝夕相伴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陌生的环境——幼儿园,不免有焦虑、不安的情绪,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不喜欢和同伴去分享。家长也反映孩子回家常说小朋友不跟他玩。要稳定幼儿的情绪,最好的途径之一是让幼儿拥有自己的好朋友。因此,我设计“小鸭找朋友”的活动,期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体验到有朋友的喜悦心情。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初步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幻灯片背景,小鸭,小鸟,小兔,小乌龟。

2、教学Flash故事课件《小鸭找朋友》。

3、小鸭版的找朋友音乐。

4、小鸭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Flash故事课件《小鸭找朋友》。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好看的动画片《小鸭找朋友》,你们看看小鸭找到谁做朋友了?

二、观看幻灯片并倾听故事。

1、小鸭先找的朋友是谁?小鸟能和小鸭做朋友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它们是怎么说的?

2、小兔能和小鸭做朋友吗?它们是怎么说的?

3、最后,小鸭找到了谁做朋友,它们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它们能成朋友?

4、小鸭还能和谁做朋友?

5、你的好朋友是谁?你去和你的好朋友拉拉手,你能为好朋友做什么呢?

三、播放小鸭版的找朋友音乐结束活动。

请幼儿带上小鸭的头饰,和“鸭妈妈”(老师)一起听着音乐去找自己的好朋友结束活动。

四、小结

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有朋友是快乐的。

教学反思:

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兴趣地参与活动,我设计了以flash动画形式导入活动,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分钟,因此教师要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尽快地进入本次活动的主题。看来,对小班的幼儿来说,导入形式以一种为宜。

小班幼儿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在第一遍讲故事时,我采用了完整的讲故事的方法,通过这种直观教学方法,多数幼儿都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我想如果在出示动物图片的同时,配上背景图,那么幼儿对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开始,我设计了“谁成为小鸭的好朋友?”这个问题我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孩子们能够回答的出来,但小朋友们却不能理解我所提出的问题,不知道怎样回答,我立即改变了提问方式,“谁最后和小鸭一起游泳了?”孩子们马上做出了回答。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的提问更应该具体明确,使幼儿能够更好的理解问题。

在学短句的过程中,我反复让幼儿看课件,引导他们说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由于幼儿少,故事教学也是刚接触,对于教师的提问不能做出很好的回答,这是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师应提供更多的让幼儿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

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我便以动作来提醒幼儿,小朋友们在我的动作引导下,说出了许多会游泳的小动物,并学着用动作来表现各种动物。

这节语言教学活动,从选材上来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简练,适用于小班幼儿。活动中,通过图片、课件等直观教学,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了很好的理解。通过本节语言活动,对本阶段幼儿的语言教学有了更深一步地了解。小班的孩子听觉系统还未发展完善,教师的语言应该缓慢而亲切,放慢语速,让幼儿真正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刚入园不久,他们对于老师的提问不能够理解,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更加注重直观性,针对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中学学生工作总结下一篇:测试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