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面试的原则

2024-08-01

英语面试的原则(精选11篇)

英语面试的原则 篇1

1.信心(Confidence)

代表着一个人在事业中的精神状态和把握工作的热忱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知。有了这样一份信心,工作起来就有热情有冲劲,可以勇往直前。谈吐自信,就是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让面试人充分了解你的优点与潜能。所以回答要沉着、自信(Lacks confidence and poise),而不是心神不宁(is nervous andillatease)。

2.突出个性

就是要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发挥出来,强调自己的专业与能力。自我介绍应简洁明了,给面试人留下思路清晰、反应快捷、逻辑性强的印象。时间不宜太长,最好控制在五分钟之内。不要一谈起自己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给人留下自我标榜、以自我为中心的印象。

3.语气中肯

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夸夸其谈,也不要涉及和自己无关的事情。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某个问题发表完见解之后,可以附带加上一句:

I‘d like to hear your opinion.(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这句话表明了你对面试人的尊敬,很容易使他(她)产生亲切感。当面试人在试探你的应聘诚意时,应该及时表态:

So far as that isc oncerned,you must have understood my determination.

(谈到这里,你一定已经明白我的决心。)

[英语面试的3个原则]

英语面试的原则 篇2

从某种程度上讲, 书名的翻译与广告商标名的翻译有一些类似之处。书名的翻译也需要简洁、创意, 顾及商业效果。翻译名家戈宝权先生在《译林》1983年第2期发表的《漫谈译事难》一文中提到译事有五难, 其中一难就是“翻译书名难”。英语书名的翻译需要忠实于以下原则。

一、忠实原作

翻译的标准林林总总, 但大多离不了两个核心词, 一是忠实, 一是通顺。书名的翻译也应当忠实原作。

郭著章在查阅澳大利亚作家Frank Dalby Davison的作者简介时, 发现其代表作存在翻译错误或不妥之处。例如其代表作Man-Shy译作《怕见男人》, Dusty译作《灰蒙蒙》。郭著章认为此译不妥, 因为:Man-Shy的副标题为A Story of Men and Cattle (《人与牛的故事》) 。这部中篇小说写的是一头小红牝牛及其伙伴们野林牛如何怕见人类, 躲进大山, 追求无拘无束生活的故事。书名中的“Man”显然是它的另一常用意义:mankind, 既包括男人, 又包括女人。因此此书名应译为:《怕人》或《怕人类》等。Dusty是Man-Shy的姊妹篇, 写的是关于狗的故事, 它的副标题是A Dog of the Sheep Country, 而Dusty便是羊区内一条狗的名字, 因此只能音译为《达斯提》为妥。

二、处理好文化因素

书籍是文化交流中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和媒介, 书名作为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尤其需要引译者的重视。译者不仅需要较强的驾驭两种文字的能力, 而且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因素, 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广泛深刻的了解、对比。

《红楼梦》的译本较多, 最为著名的是杨宪益、戴乃迭的ADream of Red Mansions和David Hawkes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两个版本。苗锋曾指出, 红楼并不是“红色公寓 (Red Mansion) ”的意思, 而意为“女儿楼”或“闺房”, 是女孩出嫁前住的地方, 将“红楼”直译就没“女儿楼”的意思了。但如果仅仅是“女儿楼”的意思还比较好翻译, 因为在西方也有女孩出嫁之前的居住的“闺房”, 但其文化内涵却并不相同:西方的“闺房”仅仅是女子出嫁前居住的地方, 指女孩的卧室, 而中国的“闺房”里的千金小姐是“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的, 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封闭或自被软禁的状态, 她们除了同自己家里人外, 不能与任何的男性说话或来往, 这在西方是不可思议的。另外, “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含义也有很大的差别, “红”在中国象征吉祥喜庆, 在西方传递着残暴、流血的涵义, 可能会引起西方读者的反感。因此译作The Story of the Stone就不会有争议了。

三、再现原书名的艺术效果

翻译不仅仅是科学, 是技能, 更是一门艺术, 它是一种“再创作”的艺术。按照题材来分, 文学作品是翻译中最难的一类, 囊括洋洋洒洒的数十万、数百万字作品精华的书名是艺术家们的呕心沥血之作。可想而知, 要想完美再现原作书名的艺术效果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难怪清末大翻译家严复感叹道:“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这的确是翻译行家的经验之谈。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Wuthering Heights最初被译为《钨色高地》、《魂归离天恨》、《咆哮山庄》, 等等。“钨色高地”前半部分带有音译的痕迹, wuthering是形容词, 表示暴风雨来临之时幽怨的声音, 然而“钨色”对于汉语读者而言仅仅表示一种颜色, 毫无拟声或是意境的联想。“魂归离天恨”带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 而这部关于爱情和复仇的故事, 情节错综复杂、惊心动魄, 充满了强烈的反对压迫、追求自然的斗争精神, 这一译名显然与主题不符。“咆哮”二字不能引起读者对悲伤凄凉、哀怨断肠爱情的共鸣。翻译家杨苡后来将其译为《呼啸山庄》, 将自然环境与人物感情融为一体, 在古典阴郁的基调背后, 读者屏住呼吸感受到小说里人物那神秘而轰轰烈烈的爱情。

A Farewell to Arms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对战争与爱情为主线, 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书名曾被译为《再见臂膀》、《战地春梦》。Arms一词是“臂膀”的意思, 意指爱情, 同时也可指“武器”, 原文标题一语双关。然而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汉语中没有一个词达到类似的效果, 两相权衡, 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表现的主题是反战思想。因此, 现在的译名《永别了, 武器》更为读者接受。

四、适当考虑市场营销的原则

任何翻译想要取得成功, 必须为读者喜爱、被市场接受。因此在再现原作艺术的同时, 译者需要适当考虑译名的市场效应。

Ron Liebman的小说Shark Tales曾先后被译为《鲨鱼故事》、《鲨鱼传说》和《鲨鱼黑帮》。最后一个译名最具有吸引力, 它能够立刻引起读者的好奇, 大家会疑惑:鲨鱼中也有黑帮吗?海底世界是不是像人类社会一样分有三六九等, 这个社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读者会带着这些问题驻足阅读。通过比较, 前两个译名显得过于平淡。

翻译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当然这个创作也需要慎重, 最重要的是不能违背原作的精神。有些创作虽然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迎合市场需求, 但与原文精神并不契合, 这种翻译也是走不长远的。周晔、孙致礼曾指出:上世纪80年代, 有译者将奥斯汀的长篇小说Sense and Sensibility译为《理智与情感》, 出版社认为这“不像小说名”, 便改成《两姐妹》出版。作者以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爱情风波为主线, 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 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将这样一个呼应主题的书名改成俗不可耐的“两姐妹”, 完全辜负了作者的用心。译者在反对无用的情况下, 只好转到其他出版社再版, 书名仍译为《理智与情感》。

参考文献

[1]郭著章.也谈书名和标题的翻译[J].翻译通讯, 1984, (4) .

[2]苗锋.书名译法二题[J].上海翻译, 2006, (1) .

[3]张小曼, 胡作友.从译名到书名的翻译[J].学术界, 2005, (1) .

英语面试的原则 篇3

据媒体报道,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十三次会员大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对银行业的下一步改革发展提出了六项原则。具体为,坚持有效制衡原则,完善公司治理:坚持差异竞争原则,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坚持风险隔离原则,审慎稳妥推进综合化:坚持业务“栅栏”原则,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坚持集团并表原则,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坚持信息披露原则,提高社会公信力。

六项原则所反映出来的内容,确实都是当前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也是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六项原则似乎又回避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或者说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要知道,六项原则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无一不与市场竞争不充分有关,与银行和消费者之间的地位不平等有关。如果竞争充分,银行和消费者之间的地位平等,很多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可以得到解决。

以制衡原则为例,银监会虽然提出了很多规范措施,如遴选优质股东、清晰界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边界、加快完善与风险挂钩的薪酬体系和延期支付机制、逐步探索试点股权激励等。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只是在银行内部修修补补。从短期来看,可以产生一定效果,但从长远看,效果并不会太明显。因为,完全依靠内部制衡,依靠个人自觉,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特别是股权激励制衡,在目前银行体系格局下,尚不具备进行股权激励的条件与基础。

相反,如果引入外部竞争机制,让民间资本全方位进入金融领域,并与国有银行展开竞争,无论是经营者还是股东,抑或外部董事、监事等,都会形成强大的外部压力,从而激发每个人的内在动力。显然,竞争带来的激励与制衡,比单纯的制度激励与制衡,效果要好得多。

再以差异竞争原则为例,从内容来看,仍然是以民间资本没有进入金融领域为前提的。当然,从目前银行的资本结构、布局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并不具备敞开竞争的条件。也许正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所致,银监会提出了差异竞争的概念。但即便如此,按照银行的利益取向,也不大可能做到。譬如对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服务问题,可以说没有一家银行愿意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工夫、花更多的精力、做更多的探索。于是,差异竞争也就只能作为一个名词、一个符号在银行间使用,而不会产生出明显效果。

竞争上岗面试答辩的原则 篇4

竞争上岗答辩必须根据试题要求答辩,需要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不能答非所问,也不能扩大或缩小试题和问题内容或范围。

二、实事求是原则

所谓实事求是,是指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不缩小,也不夸大,更不能说假话。只有这样的答辩,才能显示答辩者诚实的品格。而诚实的品格也正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旗帜鲜明原则

竞争上岗答辩者在答辩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回答问题,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因为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就会使答辩主持人无法明确答辩者的观点,而答辩主持人不明确答辩者观点,那么答辩者的答辩就会归于无效。

四、简明扼要原则

答辩在时间上有严格的规定性,在内容上有严格的限定性。根据答辩这些特点的要求,答辩一定要简洁,不能罗罗嗦嗦。因为罗罗嗦嗦,既浪费时间,又会使评委和其他听众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样就必然会影响答辩的效果。

五、文明礼貌原则

面试表达具有清晰逻辑的五大原则 篇5

一、“王子说服了国王,迎娶了邻国的公主,他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几个月前,王子跟女巫进行了旷世的决斗,最终杀死了女巫。在这之前,王子每天辛苦练习剑法,用剑的能力不断提升,因为之前这个女巫不允许王子和公主的恋爱,这让王子想要除掉这个女巫。对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的王国。“

二、从前有一个古老的王国,王子爱上了邻国公主。但是邪恶的女巫不允许王子和公主在一起。那怎么办?王子通过各种方法最终和公主走到了一起。

努力提高自己的剑术,获得了和女巫决斗的能力。

同女巫决斗,并杀死了女巫。

说服了国王并最终迎娶了邻国的公主。

看了第一段表达内容肯定云里雾里,需要不少的时间才能理清逻辑,明白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而第二个故事则简单易懂,让人一眼就知道作者表达的意思。这就是有在表达时有无清晰逻辑的区别。

那么什么是清晰的逻辑呢?

以下面两组数字为例

123456789987654321

35617895510

这两组数字,第一组的字符数比第二组多,但是我们却可以只用两秒将它背下,而第二组却要花相对较多的时间才能记住。清晰的逻辑就好比第一组数据,对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排序,让人们可以简单明了的明白我们所表达的内容。

在阐述观点的时候我们要如何才能有清晰的逻辑呢?下面就来说一下让表达具有清晰逻辑的五大原则。

一、引出疑问

在你讲任何故事或演讲时,首先要做的都是引出疑问,让听者产生兴趣,这样你的故事或者演讲才能继续下去。

二、不提供无关信息

先看下面这个例子:

昨晚我因为一件小事和我的女朋友大吵了一架,之后她带着怒气离开了家门好几天不回来。有朋友跟我说这几天她经常和另外一个男生待在一起,还有说有笑的。这让我十分生气,但是我又不相信她会背叛我,于是我决定跟踪她查个究竟,一天晚上终于让我逮着机会,骑着我的摩托车成功跟踪了她。中途我发现我的摩托车竟然漏油了,请问,哪里可以修我的摩托车啊?

上述案例就是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添加了太多的无关信息,混淆了别人的视听。 在生活中,我们的描述里添加一些吐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你在文章中或者一次演讲中,参杂了太多的干扰因素,就会使人不知道你所要表达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因此我们在表达一件事情或者陈述一个观点的时候,尽量的直接表明观点,不要用过多的无关信息过度。

三、结论先行

这里再来看一下金字塔原理里的一个经典案例

1.“约翰・科林斯来电话说他3点钟不能参加会议。哈尔・约翰逊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把会放在明天开也可以,但10s30以前不行,唐克利福德的秘书说,唐克利福德明天较晚时间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定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订。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2.“我们可以将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11点开吗?因为这样对科林斯和约翰逊都会更方便,唐克利福德也可以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天会议室还没有被预订“

相信如果你是BOSS,看到这两种陈述,肯定会喜欢第二种,这就是结论先行的效果。我们在寻找事情的答案时,是用演绎推理来一步一步的构思,然后推算出最后的答案。但是我们在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将他呈现出来,让观众明白你要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讲,这样他们才能在你之后的演讲中更容易的理解。因此在我们陈述观点时,将我们的思维反转,先讲结论,再列原因。

四、归纳分类

再看下面这个案例

小明要去超市,他的妈妈跟他说,“小明你要买点牛肉,再买点菠菜,还要一些西红柿,再买一点鸡肉回来,顺便捎点苹果,再要一些葱还有一些香蕉,猪肉的话最好也带一些回来,对了对了,我们家白菜也没了。”

相信不止是小明,大家看了这一段话后肯定也晕头转向的,太多的东西实在没有办法记住。追究其原由,就是没有进行合理的归纳分类,使得其所提供的需求变成了九个类别,造成他人思绪的混乱。

如果小明的妈妈将需要的商品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

再跟小明说“小明你需要买些蔬菜、水果和肉回来,蔬菜类需要买的有菠菜、西红柿、葱;水果类需要苹果、香蕉、西红柿;肉类需要鸡肉、牛肉和猪肉。”这样的描述就清晰的多了也更加容易记住。

这就是归纳分类的作用,将你想要表达的思想,有层次的一层一层的表达出来。任意一层思想都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同层的思想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这样自己不容易遗漏,同时也能他人带来舒适感。

五、逻辑排列

在你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之后,你会发现有很多观点,因此你要对观点进行一个合理的排列,才能让观点更具逻辑性,排列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

按重要性排列按照

因果或者时间排列

按照结构排列

当你使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三种排列方式几乎可以应对所有的情况。如果你的逻辑排列超出了这三种方式,就说明你的排列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更正。

面试答辩八原则 篇6

一,实事求是。回答考官的问题要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的对待和处理考官的发问。实事求是不仅使你在面试中嬴得考官的信赖,也是你为人行事的基本原则。即使被问及确定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坦诚地承认“不知道”并表示歉意,也好过胡乱猜测,妄加评议。

二,随机应变。进入面试考场中,很多人就会很被动,脑子里一片混乱。其实你可以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将话题的重点转移到自己精通的知识面上,甚至也可以向考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显得自己谈吐清楚、头脑灵活、反应敏捷。

三,逻辑严密。在面试中,没有什么是标准答案,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并言之成理都是值得嘉许的。但一定要组织严密且有层次性,忌胡言乱语,随意编造,给自己的面试倒扣分。

四,推陈出新。前面提到面试没有标准答案,但如果使自己的答案成了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就突出不了你的个性和特点,也会让考官不胜其烦。推陈出新,别出心裁,会让考官眼前一亮。

五,加深理论。泛泛而谈或单调呆板都显示出考生知识的欠缺和理论功底的薄弱。在回答中适当地引用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名人名言、具体事例和数据都会使你增色不少。

六,辨证分析。看问题不能只看一个方面,要用辨证的思维来组织答案,做到客观、公正、公平、高瞻远瞩。避免偏激和强词夺理,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七,避免诡辩。答辩的最终结果并不是为了决一胜负,而是通过答辩的过程向考官展示你个人的才华和魅力所在。一味的诡辩,只会让考官认为你缺乏大度的胸襟,过分骄傲而招致其反感。相反,即使承认自己不知道,反而证明自己虚怀若谷,有进一步加强学习和上进的强烈要求。

八,态度温和。“有理不在声高”在交谈过程中做到彬彬有礼,不卑不亢,情绪控制极佳的话,考官就能感受到你的含蓄和睿智。即使在连番追问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一份自信、从容和淡定,为自己的形象加分。对考官提出的疑难问题应表示感谢,感谢他给予你的表现机会。

英语面试的原则 篇7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课堂问答

1引言

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课堂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 是教师控制学生情感因素、协调学生学习行为、保证语言输入之质量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获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语输入, 如教材内容、教师语、同伴语等的重要场所。

课堂问答的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种最常用的手段。教师通过提问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给学生提供在课堂使用目标语的机会。课堂问答是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并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堂问答活动成功与否,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探讨师生之间的课堂问答。

2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课堂问答中的运用

2.1合作原则

人们在谈话中必须相互配合, 才能使谈话得以顺利进行, 使谈话目标得以实现。美国哲学家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讲座上提出了会话含意理论。他认为, 在日常会话交际中, 人们总是在遵守着一套相互合作的基本原则, 旨在有效地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他把这套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 即量的准则 (Quantity Maxim) , 质的准则 (Quality Maxim) , 关系准则 (Relation Maxim) 和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 。格赖斯认为交际的双方必须遵从这些准则才能配合默契, 交际才能顺利地、和谐地进行。如果违反了这些准则, 可能产生误解。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做到互动, 达到交流的目的, 遵守合作原则至关重要。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五单元Passage A 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这篇文章为例。

(1) 量的准则 (Quantity Maxim) :话语提供必要而不是冗余的信息。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来练习口语,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提醒学生回答问题时要遵守量的准则。即学生的回答应包含所提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例如针对教师的“Who weeps for the smoking daughter?”这一问题, 学生应该直截了当的回答是母亲因为女儿抽烟而哭泣, 没有必要提及父亲也吸烟这一话题。

(2) 质的准则 (Quality Maxim) :话语的内容是真实的。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例如, 当老师问What are the effects of smoking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因为课文中谈的是吸烟的一些不利的影响, 如果学生的回答是关于“the good effects of smoking”, 就违背了质的准则。

(3) 关系准则 (Relation Maxim) :要说与特定语境中话题有关的内容。

教师的提问应该与所学课文内容密切相关, 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提问要有关联。例如, 当老师提出“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when she sees her daughter smoking? ”这一问题时, 学生应回答“She feels terrible. She wants to weep and she does weep a little.” 而不是“Her daughter's smoking reminds her of her father who used to smoke the same brand of cigarettes and died from pneumonia due to years of smoking.” 。

(4) 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 :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 简洁而有条理。

教师课堂提问应注意提问方式和技巧, 通过一些特定的、明确的目的语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提问时要避免晦涩、歧义, 要做到简练、井井有条。学生回答也应清楚明白、简洁、有条理。例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smoking?”这一问题, 学生可能会产生疑惑, 究竟是谈论自己的观点呢还是根据课文内容来回答。这时, 老师应该使自己的提问清楚明白, 要么是“What are the effects of smoking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要么是“What are the effects of smoking according to your own experience?”。

2.2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 (Po1iteness Principle) 是由英国著名的学者利奇 (G.N.Leech) 于1983年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是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互为补充的又一语用原则, 其中包括六项准则, 即得体准则 (Tact Maxim) , 慷慨准则 (Generosity Maxim) , 赞誉准则 (Approbation Maxim) , 谦逊准则 (Modesty Maxim) , 一致准则 (Agreement Maxim) 和同情准则 (Sympathy Maxim) 。从利奇的礼貌原则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说话人总是尽量多地给听话人一点好处、尽量让自己吃亏, 使对方感到受尊重, 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 有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在课堂问答活动中, 礼貌原则的作用不可轻视。

(1) 得体准则 (Tact Maxim) :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 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例如:

Will you answer my question?

Would you answer my question?

Could you possibly answer my question?

以上话语的礼貌程度呈递增趋势, 从听话人即学生的角度来说, 教师提问时越礼貌, 学生越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 越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 慷慨准则 (Generosity Maxim) :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 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讲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适用于请求, 而后者则讲如何对待自己, 适用于答应帮助。教师在承诺对学生的帮助时应遵守慷慨准则。

(3) 赞誉准则 (Approbation Maxim) :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 尽量增大对他人的赞扬。

从实践教学中可知,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 应给予积极反馈。因为积极反馈能使学生知道他们正确地完成了任务, 同时还能通过赞扬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的问答活动。批评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扼杀其学习动机。对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应尽可能地鼓励, 提供暗示, 帮助分析原因, 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回答, 切不可冷言相对, 挫伤学生的自尊。否则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处于对立的一面而影响课堂教学。例如当学生回答了问题后,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说一些类似“Well done”, “Good job”, “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等等。

(4) 谦逊准则 (Modesty Maxim) :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赞扬, 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规定如何看待他人, 后者规定如何看待自己。由于汉文化的影响, 中国学生在受到赞扬后, 为了遵守谦逊准则, 往往采取自贬的方式以表谦虚有礼。但是, 英语民族没有贬己尊人的文化习惯, 当他们受到赞扬时, 总会乐意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因此, 在英语课堂问答活动中, 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是否遵守谦逊准则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5) 一致准则 (Agreement Maxim)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 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一致准则提出不应直接表示不同意对方的看法, 否则就是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人们在表达不同意见时总先要说上一些表示歉意或遗憾的话 (如I'm sorry to say…) 。即使对方的看法或意见是错误的, 为了礼貌, 也应笼统地肯定一下对方 (如Yes, in a way.) , 或者象征性地表示赞同 (如Yes, you are quite right, but…) , 然后再将不同意的真实看法说出来。因此, 在课堂问答活动中, 即使学生回答错误, 或者回答不全面, 教师总是会先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 然后再说出正确的答案。

(6) 同情准则 (Sympathy Maxim) :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 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遵守同情准则的关键是要注意表达自己与对方共同的心情, 要喜他人之喜, 忧他人之忧。当一学生谈到某一不幸时, 教师和其他的学生应遵守同情准则, 忧他人之忧, 急他人之急, 而不是幸灾乐祸。

3结语

在具体的英语课堂问答活动中, 要很好地做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是否遵守、如何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 人们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同任何人交际时都要恪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有时为了顺利交际, 人们会违反合作原则或者礼貌原则。因为, 在言语交际中, 人们首先考虑的不一定是合作, 而是话语的得体性, 即礼貌问题。正是出自礼貌, 人们才有不同的语用策略, 或遵守合作原则, 或违反合作原则;或直言不讳, 或声东击西。在紧急或意外事件中, 在激烈的争辩或紧张工作的场合, 或者在十分亲热友好的朋友之间不拘礼节的谈话中, 礼貌原则可能会让位于话语的内容或交际信息, 屈居次要地位。总之, 通过英语课堂问答活动, 了解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并学会何时遵守、如何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有助于人们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中进行有效、得体地交际。

参考文献

[1]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1983.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何自然, 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面试中应该注意的六个细节原则 篇8

1、要让自己受欢迎

在面试中如何受到欢迎,要记住7个要素:诚信的品质;积极正面的心态;热爱自己的职业,工作有主动性;注重团队合作,有社会责任感;端正职业观念,愿从基层做起;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改变自己,适应公司。

2、要有积极正确的心态

面试中,必须拥有积极正确的心态,如果心态不好,极有可能会丢掉一份即将到手的工作。饶俊表示,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在考官那里获得高分。

一名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在场考官都对这名大学生十分满意,但面试结束时,应聘者对一些现象发表了消极的看法,使得本有可能获得工作岗位的她因此被公司放弃了。如果员工不能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公司一般是不会聘用的。

3、注重团队合作

现在的年轻人,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经常会在做错事情的同时抱怨环境的因素。这些都是招聘单位所不愿意看到的,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注重团队合作,并且要有社会责任感,这是至关重要的。

4、坦诚面对缺点

当考官问你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的时候,无疑是应聘者推销自己的时候。谈论自己优点的时候,应着重说出自己的经验与对应聘企业的了解与热情,但不能说得太多,也不能锋芒太露,这样会适得其反。而对

于缺点,应该坦诚说出,如英语不是很好,需要以后加以努力,这样可以赢得考官的信任。相反的,如果对考官说缺点就是对工作太过认真等,并不能成功地推销自己。

5、不要同时应聘过多企业

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面试的企业不要超过10家。同时到多家企业应聘很正常,但如果参加过多企业的应聘,容易让考官产生不好的印象。曾有一个大三学生面试了100多家公司,最终成功了20多家,但因为他还没有毕业只能放弃这些机会。虽然能够被20多家企业录用证明了他的优秀,但因没有毕业而回绝企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6、不要“编辑”别人的故事

道听途说的故事千万不能变成自己的经历。一般而言,面试考官不可能也不会去对应聘者所讲述的事情进行考证,而会凭感觉进行分析,但人事经理一般都会发现应聘者是否在“编辑”着别人的故事。谎言是企业最忌讳的,企业最重视的是应聘者的诚信。

二、面试过程中注意细节取胜

面试前:了解公司信息

了解所面试公司的信息,千万不要弄混了面试公司的信息。可在面试前一天通过网络或其他的方式查一下面试公司的资料,并做好记录。另外,还可了解所面试公司的竞争对手的资料,这对面试也是有利的。面试当日:着装干净整洁

着装干净整洁即可,不要穿圆领的衣服,也不要穿牛仔裤。头发不要太过新潮,女同学最好化淡妆,香水不能过浓。手指甲必须保持干净。

另外,面试时,最好带一个公文包,将面试所需材料提前准备好。

面试时:坐姿端正专心应答

不要低头走路或总是抬头看天花板,坐的时候不要将手放在身下或翘着二郎腿,也不要东张西望或做小动作。

面试禁忌:本末倒置

不要特别关注待遇问题,也不要本末倒置,向考官发问“你们有什么问题问我”。另外,不合逻辑地表示“可以胜任一切工作”或报上面试单位有熟人,都是面试的禁忌。

面试后:对待来电有礼貌

面试之后,对待来电一定要有礼貌,一些公司有时会在通知你录取的同时以打错电话的形式来考问应聘者是否有礼貌。手机最好能够全天开机,有一些企业可能会在很晚的时候通知应聘者。

面试印象50%来自肢体语言

时间:2011-12-17 23:54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面试,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求职关。要跨越这道关卡,个中精髓可不能不掌握。很多大学生往往会过了简历关、笔试关就栽在面试上,为了帮助大学生攻破面试关,我们请赫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资深职业顾问张建勤女士,教你如何知己知彼,顺利过关。

记者:企业想通过面试了解什么?

张建勤:面试是企业“伯乐相马”的过程,他们想“相”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他们非常关注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企业的考察涉及到方方面面,除了考察求职者的专业技能这些“硬件”

外,更注重“软件”资质,如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说服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另外,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人文素质也是衡量的要点。

记者:面试中企业爱用什么招数?

张建勤:目前,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除了传统的面试和笔试外,还加入了管理游戏和情景模拟面试法,这样,对求职者的考察会更加全面。

求职者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首先,面试前,要仔细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扬长避短,明确定位,尽可能详尽了解招聘企业的用人制度、企业文化和应聘职位的要求,寻找自己与企业的最佳契合点。其次,在面试前最好做一次有针对的模拟面试,估计考官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自己采取什么策略来回答,这样,基本上能做到心中有数。

记者:参加面试之前要注意些什么?

张建勤:面试时给考官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开始的印象往往很可能就决定了面试结果。大体说来,着装应与企业性质、文化相吻合,与职位相匹配。不论去什么公司,正装不仅正式大方,而且对别人是一种尊重。女孩子一定要注重衣着形态的细节,避免穿无袖、露背、迷你裙等装束。对于初次求职者或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服装就应该以大方简洁为主。

此外,女性求职者在夏季面试时化妆要注意端庄淡雅,细节之处处理好,如头发、指甲等都应干净清爽,显示出干练精神的良好印象。

记者:如何让克服紧张的感觉?

张建勤:面对掌握“生杀予夺”权力的面试官,多数人都会表现出紧张来,这是面试的大忌。对大多数人来说,面试时的紧张多半是由于太在乎面试机会,唯恐不被录取导致的。告诉你一个调整方法:面试

前努力全身心放松;面试时用深呼吸的方法保持平静,或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来使自己放松,如在心里默念“我很放松,我尽力就行了”。只有放松,才能准确把握考官要问的问题和自己的回答方式。记住,心情放松、心态平和、充满自信,这样不仅能给考官留下好印象,也有利于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在这样的状态下所作的回答才是最能令考官满意的。

记者:面试时如何作自我介绍?

张建勤:“自我介绍”几乎是所有考官必问的题目,求职者在回答时一定要注意,所述内容要与简历相一致,若自相矛盾,只会给自己平添麻烦。在真正作“自我介绍”时,不妨坦诚自信地展现自我,重点突出与应聘职位相吻合的优势。你的相关能力和素质是企业最感兴趣的信息,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在听取你的介绍时,考官也会抓住他感兴趣的点深入询问。

所以,在进行表述时,要力求以真实为基础,顾及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避免冗长而没有重点的叙述。这样专业而出色的表现,肯定是令考官们赞赏有加的。

记者:面试时是不是可以用一些肢体语言?

英语面试的原则 篇9

很多高速发展的公司存在一种怪问题。一方面大家抱怨由于业务高速发展,人手不够。一方面又因为业务忙而不愿意挤出时间来招人,主官或客观地忽视了招聘工作。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但如何识别人才,招到优秀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在招聘面试者的时候,面试官应遵循哪些程序,技巧及原则呢?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仅供参考。

一、面试官应了解的面试程序

1、握手、自我介绍

这是面试的第一步,也是大多数面试官往往忽视的一个细节。作为面试官,首先伸出手来主动与应聘者握手,会让对方感到几分亲切,也会消除一些应聘者的紧张心理。

接下来就是双方落坐,给求职者斟茶倒水,面试官进行自我介绍。面试官的开场白一般不要超过两分钟。开场白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欢迎应聘者,告诉他你的名字和职位,为接下来的面试打下积极的基调:明确表示你欢迎应聘者来应聘本单位的某项职位。赞扬应聘者的经验和成就,表示你一直想进一步了解他。感谢应聘者安排时间来面试。

解释面试的目的,告诉应聘者:面试是双方深入了解的机会。有助你进一步了解应聘者的背景和经验。有助于应聘者了解应聘的职位和组织。

描述面试计划,告诉应聘者你将:回顾应聘者的工作和经验,然后问他在过去的工作/经验中做过的事情的实例,以及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提供有关信息,并回答应聘者提出的有关职位和组织的问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公司概况、职位要求以及公司的基本工作规范。

在面试过程中做纪录。你可以向应聘者解释纪录只是为了帮助你以后能记住面试的细节。简要描述工作说明。把话题转到主要背景了解部分,告诉应聘者你将开始回顾了解他的背景情况,要告诉他在了解他的背景概貌后,你将主要会问他更详细的信息。这将使应聘者大致明白你想要的信息的详细程度。

2、面试提问

而后转入面试正题。对于简历表上的疑点,事先要列出面试问题。对此,面试前面试官一定要认真细致地阅读求职表,努力找出求职者的疑点。提问疑点的目的就是设法搞清事实真相。一般来说,疑点有以下几条:工作时间是否存在空白段,为什么频繁跳槽,离职的真正原因,最近获得哪些新技能等。

对于职位要求的提问,是面试的重点。

事先,面试官要根据每一项职位要求列出对应的问题,问题不必太多,2、3个即可。这样,多项职位要求的问题累计起来可以达到10个左右。耗时也不要太长,大约15-20分钟。对于职位要求的提问,要满足STAR原则,即每个问题都要涵盖情形(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和结果(RESULT)。

例如,我们首先要了解应聘者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形(SITUATION)之下取得销售业绩的。接着,我们要了解应聘者为了完成工作,上司赋予了哪些工作任务(TASK)。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应聘者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采取了哪些行动(ACTION)。最后,我们才来关注结果(RESULT)。

3、结束面试

当你觉得应该结束本次面试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告知应聘者:“您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询问应聘者一些缓冲问题,如“给你两分钟,请你仔细考虑,你还有什么优点我们没有谈到?”等,利用缓冲问题时间,回顾记录。

最后告知应聘者招聘的以下步骤,并且感谢应聘者。

二.面试官应有的面试技巧

1.尊重面试者是起码的职业操守

面试是双向的,是双方了解彼此的过程。因此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同时,尊重对方意味着面试前要做好功课。大致了解一下对方的简历。千万不要等面试开始了,还不知道对方的姓名,申请的岗位等等。在面试开始的时候,一定要简单扼要的介绍自己。这和作为主人,向登门拜访的客人介绍自己是一样的道理。

2.破冰,让面试者尽快进入状态

遇到比较内向或者少言寡语的面试者,例如工程师类型的,要尽快让他们放松。比如幽默一下,说说今天的天气,新闻等。这样他们容易进入状态,正常发挥。这里面有一个误区。为了让面试者放松,让他们上来就自我介绍。这个方法有时候会适得其反。那些没有准备过的人会紧张得不知道从何入手。

3.多听少说,但不失控制权

有不少面试官会在面试中不停的发问。这种方式看似十分主动,但其实不一定能从面试者身上得到有效的信息。如果在整个面试过程中,面试官说的比面试者还多,到底是谁在面试谁呢?比较最有效的方法是让面试者自己多讲,面试官一边倾听,一边根据情况提问,引导并控制面试者的话题。

4.留点时间给面试者提问

无论这个时候你是否已经做出了录用或不录用的决定,都要给面试者一个提问的机会,而且要认真应答。前面说过,面试是双向的。如果你希望面试者能接受这个机会,那么这就是你说服他们的时候了。或者说,这时候是他们在面试你了。不要因为这个过程中的失误而失去你所要的人。即使你决定不录取面试者,你仍然要完成这最后一关。因为虽然你不录取他们,但你希望他们能对你和公司留下好印象,也许可以帮你推荐更多的人,也许他们改进了以后还会回来。千万不要低估他们的口碑对公司造成的损害。

三.面试中的原则

1.不要被简历忽悠了

简历是死的,不一定能反映出面试者当下的情况。比如简历上写的是名校毕业的,又有知名企业的工作背景。但这些都是过去,不能说明面试者现在的水平。简历往往有水分,或者描述不精确的地方。比如简历上写的是精通Java语言。到底精通到什么程度,只有通过面试才能大致了解。简历上越是把自己写得优秀的地方,越要去挑战一下。又有知名企业的工作背景。但这些都是过去,不能说明面试者现在的水平。简历往往有水分,或者描述不精确的地方。比如简历上写的是精通Java语言。到底精通到什么程度,只有通过面试才能大致了解。简历上越是把自己写得优秀的地方,越要去挑战一下。

2.不要对面试者有任何假设

不要对面试者有任何假设,包括简历上的信息。唯一的假设就是对方不合格。因此在面试个过程中要想法设法找出面试者的问题,给最终的决定提供有效的判断依据。有些面试官看到对方有多年经验,就假设他们在某个方面是合格的,在心理上已经开始放水。还有面试官看到对方在某些问题上口若悬河,吐沫横飞,就假设对方有经验,有水平,而主动放弃了追问细节的机会。录用以后才发现此人空有理论,没有动手能力。会说不会做。录取一个不合格的人,不仅是对公司不负责,也是对面试者不负责。

3.不要把决定留给下一个人

通常,一个面试者要经过N道面试。最终的结果往往要大家讨论,或者领导拍板。于是,有些面试官认为自己是开始的关卡,并不重要。反正决定权在后面。有了这种心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面试的效果。本来自己可以搞清楚的问题,却把责任推给了后面的人。或者有意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把难题留给后人。其实,无论最终是大家讨论,还是领导拍板,每个面

试官的论点和论据都很重要。否则要为什么你去面试?

4.不要诱导

我们会通常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希望给面试者一个发挥的空间。但提出问题的方法如果弄得不好,就变成了具有诱导性的问题,引导甚至迫使面试者朝面试官想听的方向回答。例如,“你是怎样看待团队合作的?”。绝大多数面试者回答时,都会试图讲述团队合作的好处,因为这是面试官想听的。像这样的问题,答案虽然多种多样,但很难从中得到有效信息。应对如流的人很可能事先准备过,但实际工作中不一定能做到。而那些回答得不太好的人,说不定做得挺好,只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总结不出来,表达不清楚而已。因此面试官在准备问题时,一定要从面试者的角度去考虑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选择。如果面试者没有选择,这样的问题问了也是白问。

5.不要答案,要过程

面试,自然要出一些题目考考面试者。特别是技术类型的面试,出些试题是很必要的。但是,我们要关注的不是面试者的答案,而是他们怎样获得答案。大家熟悉的微软,谷歌等公司面试时的开放式问题,其实就是这个目的,观察面试者如何解题。面试官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哪些答案是死的知识点,哪些答案是活的解决方法。知识点暂时不知道没有关系,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的。而方法则不是那么容易学得到的。

6.不要放弃细节,细节决定一切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刨根问底的精神。无论简历,还是面试时的介绍,都是面试者事先准备过,总结过的。这些是他们的穿戴打扮。要想看清本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脱掉外面的衣服,充分展示里面的肌肉。面试官一定要注意,追问细节的目的不是拷问对方,寻找满意的答案,而是试图了解面试者对某方面的理解是否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某些说法是否可信等等。举个例子,有不少面试者说自己的优点是学习能力强。然而当具体问到他们最近读了什么书,看了什么博客,或者在项目中学到了什么东西时,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总之,在招聘面试者的过程中,面试官要尽可能地不去犯可能会犯的错误,面试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尽可能地给面试者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11级公管

姓名:肖双娇

浅谈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 篇10

一、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 笔者认为, 语法必须得教。我们可以把英语想象成建造一幢高楼大厦, 在这座英语的摩天大楼中, 语法就像是整座建筑的框架, 这些框架把高高的建筑牢牢地撑了起来, 使其稳固、坚如磐石。而词汇、短语在英语学习中就像是建造高楼必不可少的砖块石子, 正是这些材料才使得最后的建筑呈现在我们面前, 有血有肉, 丰富充实, 离了哪一样, 我们都不可能看到最后的成果。有的学者认为, 英语完全没有必要学习语法, 没有学习过任何语法知识的外国孩子照样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在这些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扮演了最重要角色的其实是语境, 而语境正是本族语言者和外来学习者最大的不同, 不管我们怎样努力的营造, 课堂内外创设出来的语境和真正生活形成的语境永远没有办法画上等号。正是在这种现实条件下, 我们才不能过度弱化语法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把语法规定讲解清楚, 可以使学习者理性地理解英语的句型结构, 在他们理解、掌握以及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语法教学的原则

既然语法一定要教, 一定要学, 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该怎样教授英语语法呢?笔者认为:语法教学应该在一定的前提下,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 精讲多练, 使学生既能在具体使用语言过程中全面系统掌握语法知识, 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又能培养交际能力。具体来讲, 语法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循序渐进原则

英语语法具有层次性, 英语语法教学应该由低层次入手, 然后往高层次螺旋上升。通常来讲, 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孩子, 语法名词不适宜过多强调, 应该强调的是重点句型的反复操练。但是针对在中学阶段已经详细学过语法并且进行过大量练习的本科生来讲, 语法教学则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 有所跳跃、有所侧重、有所循环。简单的时态、被动等没有必要作为重点, 但是复杂的分词、虚拟语气、独立主格结构等则应突出强调, 而且抽象的语法术语也完全没有必要刻意避开。

(二) 英汉对比原则

我国的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必然会受到汉语的影响, 而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简单来讲, 英语多长句, 汉语多短句;英语重结构, 汉语重语义。因此, 在教授英语语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一事实, 使用对比的方法, 使学生对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性, 以加强汉语对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正迁移作用, 从而加速学生英语学习的进程, 提高学习效率。例如, 状语从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 而且两种语言的状语从句有很多共同之处, 充分利用英汉对比原则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的学好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也同时存在于两种语言, 但是英语的定语从句和汉语的定语从句恰恰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运用英汉对比的原则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其中存在的差别, 从而真正把定语从句学透彻。

(三) 情景性原则

情景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授英语语法的过程中,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运用生活中的素材讲解语法, 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示范语法规则的运用, 而不是空洞乏味地呈现语法规则。而且语法点设计要尽量建立在同学们熟悉的情境下,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并正确运用语法。例如, 虚拟语气是英语学习者普遍感觉比较困难的语法点, 在讲解虚拟语气之前, 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下三个例句。

如果我有一双翅膀, 我就飞到月球去。

如果昨天我去了你家, 我就会见到你的父母了。

如果我明天出发, 我后天就可以到北京。

通过这三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情景, 学生们马上就会理解虚拟语气的基本含义就是不可能实现的假设, 而且虚拟语气既可以与现在的事实相反, 也可以与过去的和将来的事实相反。这样一来, 虚拟语气的学习也就非常容易了, 而且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四)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语法教学应该以服务于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详略得当, 有主有次, 对于日常交际中经常用到的, 对学生表达影响较大的语法现象重点讲解和练习, 被动语态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被动语态实用性强, 应用范围广, 在许多场合, 使用被动语态会使人感觉更自然, 更加容易接受, 因此, 在学习这类语法的时候, 应该重点强调, 多讲多练, 多举生活中的例子, 使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掌握, 在生活中巩固提高。

(五) 文化关联原则

语法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每一种语言都和特定的文化相对应, 因此, 在教授英语语法的过程中, 也必须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只有将语法与文化联系起来, 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到的语法现象, 也才能正确地运用。

总之, 英语离不开语法, 语法也不能脱离英语而存在。只有将两者有技巧的结合, 枯燥的知识和生动的情境相结合, 死板的规定和具体的生活相结合, 英语才会真正学好、用好。

参考文献

[1].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何少庆, 《英语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运用》[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HR行为面试追问5原则 篇11

应聘者各具特点,每个人都很不一样,而行为面试可以让考官认识到每一个人的不同经历,获得更个性化的个人信息。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讲述其经历的事件时,常常会涉及到相关的人和对象,有时这些对象不很明确,比如应聘者说“我向大家请教……”,“他们也是努力影响我的看法……”,“通过沟通,我解决了这个矛盾……”,这样的描述显得非常笼统,讲的是大多人都一般会有的惯常模式,没有显现其较为独特的个人特点。这时,面试官需要通过追问来明确其行为的对象。一是为了证实其所讲述事情的真实性,二是为了获取更为细致、具体的信息来抓住应聘者的个性特点。

比如,有一次笔者问一位应聘者“请讲述你克服困难,在工作中努力达成任务目标的一次具体经历”,应聘者说“有一次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我就向周围的人请教,集中大家的力量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在遇到困难时多数人都会向他人请教,但如何显示其“与众不同”,这就需要进一步了解“周围的人”是哪些人。当时笔者追问:“你能具体地说一下当时的情况吗?你具体问了什么人的意见?”后来笔者得知应聘者是向某个富有经验的老同事请教了问题,因为他过去经常处理类似的问题。这里我们可以去判断其解决问题时的权衡与考虑过程:选择合适的资源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而毫无头绪地去碰运气。这样,对其思维的决策水平就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类似问题,还有的应聘者说“这个问题我当时是先向领导做了汇报……”,这则是另外一种不同的处理问题的风格,可能其更注重处理事情的稳妥性或是他遇事更倾向于与领导保持充分的沟通。

因此,通过明晰事情过程中与其交流互动的对象,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事情更为细致、具体的方面,还可以了解其行为背后的一些想法,其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只有获得这样一些个性化的信息,才更有助于将其与众多的应聘者作区分比较。

3.当应聘者讲述非行为事件时需要追问

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经常很容易就谈到一些非行为事件,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情况:第一,应聘者常常会说一些主观的看法与认识,而非其真实发生的行为,比如“我认为团队合作是应该的……”,“我想,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这么做……”等等。第二,应聘者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假想的情境中,来讲述其可能会有的一些应对做法,比如“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这么做……”。第三,常会偏离到一般性描述,比如“通常我是这么处理的……”,“过去,我遇到这种情况很多,我常和大家一起商量来解决……”等。这几种情况,应聘者提供的都是非行为信息,谈论得较多的是很抽象的一些个人观点或理论认识、一些概化的通常行为模式以及未发生的将来行为等。因为行为面试始终关注从个人过去的行为解读其行为模式,来对未来行为或者绩效表现做出有事实根据的预测,所以,一旦察觉应聘者在讲述非行为事件,面试官一定要先试着帮助其放慢节奏,引导其去回想,从而讲述一件既往发生的具体实例。

上一篇:初中安全工作隐患排查自查报告下一篇:小班主题 拜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