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养成教育目标

2024-09-14

中学生养成教育目标(共11篇)

中学生养成教育目标 篇1

梨河中学学生养成教育目标

见了客人打招呼,狭路相逢会让行,参加集会会鼓掌,面见师长要行礼,人人都会唱国歌。感恩师长讲文雅,友爱同学不自大,事前三思不冲动,怒火不在人前发。

具体行为要求:

见到老师行礼打招呼(如“老师好”、“您好”)。每日初次见面同学间相互问好(如“你好”)

离家、回家向家长请安(如“爸爸、妈妈我走了”“我回来了”)进办公室应先敲门或打招呼(如“报告”)师长问话要起立回答(先问好“您好”)借还物品要感谢(如“谢谢”)接受或递送物品要起立并用双手。离开座位凳子放在桌子下方。对师长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同学间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爱惜粮食,吃剩的饭不随便乱倒。

新郑市梨河镇初级中学

校园都讲普通话,公共场合不喧哗,物品用过放原处,垃圾废物不乱洒。

中学生养成教育目标 篇2

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目标的制定有其现实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1现实依据

(1) 依据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这是确定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目标的直接依据。养成教育所培养的人一旦进入生产过程, 他就会构成社会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并且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活的要素。在网络时代中, 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 对现代人来说, 最大的威胁是被新的科学技术甩在后面。

(2) 依据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这是确立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目标的根本依据。无论哪个时代或阶级, 都要通过各种教育来造就合格的社会公民和政治统治人才, 使受教育者具备本阶级所期待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思想意识。各种教育的目标总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 并且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 依据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

这是制定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核心依据。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 我国的道德养成教育应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应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公民, 只有这样的公民才能承担起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

2理论依据

(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理论成果和思想贡献,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追求和进步的目标, 也是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动力。当今中国, 包括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在内的一切教育, 都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的, 它必须能够不断体现出“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因此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依据确定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目标。

(2) 科学发展观理论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必然要求建设者的全面、和谐发展, 必然要求一切教育包括道德养成教育必须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制定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

3实践依据

(1) 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这是确立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目标的重大实践依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高校道德养成教育一定要把握实践要求和需要, 使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功能与伟大实践过程相适应,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和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全面互动。

(2)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这是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实践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既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然延伸和升华, 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的创举, 它对这个建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从人做起, 从人的素质做起, 从培养更新更高素质的人才做起。

(3) 发展网络社会的要求

这是确立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目标的实践依据之一。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人类生存的社会形态, 它对人们的心理和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个体特别是大学生能尽快完成网络社会化过程, 使自己成为能适应网络社会环境、参与网络社会生活、履行网络社会义务的网络社会人。加强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 努力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是网络社会完善和发展的要求。

二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目标的特点

在网络时代, 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目标体现出指导性、预期性和时代性三个特点。

指导性。道德养成教育不可能没有目标, 无目标的道德养成教育是不存在的。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的教育目标指明了道德养成教育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 教育目标对教育原则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的采用, 以及全部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都具有指导性。

预期性。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目标具有预期性, 它是指社会或个人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状况的期望, 所展现的是一种预期的状态。教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超现实的, 具有预期性和理想化色彩, 这是由目标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时代性。任何一个教育目标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客观条件下所作出的主观选择, 任何一个教育目标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那种绝对普适性的超越时空的教育目标是不存在的。当今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目标具有鲜明的“网络”气息, 具有时代性。

三对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目标的理解

对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目标, 可以从定性、定向、定位、定点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1定性理解

定性即指明道德养成教育目标的性质。教育目标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从来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养成教育目标。因此, 在道德养成教育目标之前加上“网络时代”、“高校”的限定词, 以区别于我国过去的、前网络时代的、以所有受教育者为对象的道德养成教育目标。

2定向理解

定向即对道德养成教育的价值取向作出凝炼概括。目前我国已经跨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神圣使命。因此, 在网络时代, 旗帜鲜明地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奠基”作为当今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总体价值取向, 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三观”教育。

(1)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指的主要是思想认识和政治态度方面的教育。道德养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各有其相对稳定的内涵和要求, 不能把道德养成教育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同起来。但是道德养成教育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难以分割的, 甚至可以说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在网络时代, 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目标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2) “三观”教育

“三观”教育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道德养成教育和“三观”教育实质上同为“如何正确做人”的教育, 两者的一致性很强;而且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于接受“三观”教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网络时代, 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目标也应包括“三观”教育。

3定位理解

定位即要确定道德养成教育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要求。毋庸置疑,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道德养成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为“促进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得到全面、充分和统一的发展”。这种定位理解包含以下具体目标:

(1) 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

在网络时代, 特别是当大学生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时,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已经处在一个无人监督的时空当中, 他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 此时对大学生的自主、理性、自律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 形成健康强大的人格可以说是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

(2) 指导大学生学会选择

在网络时代, 当大学生面对着充满正义与邪恶、美善与丑陋矛盾的网络, 在天使与魔鬼、圣殿与地域之间徘徊时, 需要他们自主选择。然而, 自主选择并非是大学生天生的本能, 它主要源于教育的引导和自己的生活实践。通过教育, 指导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学会选择, 做网络社会的主人, 引导他们明确网络使用目的并据此来选择内容, 帮助大学生适时地走进和走出网络。学会选择是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目标。

(3)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在网络时代的虚拟社会中, 在一个无人控制、干预、过问、监管的自由空间中, 学会负责显得尤为重要。道德养成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首先是对自己的责任感、对自己长远利益的责任感, 学会如何处理和解决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是对他人的责任感, 培养利他之心, 与他人分享生活经验, 诚信合作, 互相帮助。

4定点理解

定点就是对大学生的人才质量作出简洁明确的具体规定。对于道德养成教育的人才质量, 要结合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来理解。

(1) 重视创造性

网络时代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必须关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网络时代把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高科技的经济, 是全球化经济, 也是创新经济, 是道德经济。在这样的经济面前, 需要知识, 更需要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精确数字, 更需要创新的意识;

(2) 强化劳动素质

道德养成教育与劳动素质培养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同一过程。我国《宪法》规定对公民要进行“爱劳动”的教育。这主要是指培养劳动观点、劳动感情;同时, 还要求学习一定的劳动知识、培养一定的劳动技能, 这些都是劳动素质的培养。

(3)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 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已越来越成为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目标。我国提出“环境道德”的概念, 认为人不仅在处理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方面存在有道德的问题, 而且在处理与自然和人类生存的环境方面也有道德问题。将道德养成教育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孝红.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

[2]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中学生养成教育目标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57-01

我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形成了自私冷漠、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知感恩等缺点,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探讨一些有效的养成教育途径,以更好地帮助这些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架起沟通的桥梁

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这些学生长时间无人看管或是隔代教育,个性孤独而敏感,容易冲动。一些留守学生容易因为一些小事与监护人、教师、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如离家出走等。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经常与他们的父母联系,向他们汇报孩子的情况,让他们平时多与孩子保持联系,不要为了挣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经常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思想上的压力等;孩子生日时想办法回家陪孩子过生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班主任要多与学生父母联系,架起学生与其父母间的沟通桥梁,发挥家长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优势。父辈们勤劳的品质与丰富的劳动技能让农村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他们对劳动场面比较熟悉,但是很多孩子缺乏亲身的实践。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勤动手的好习惯,班主任要与孩子的监护人达成一致的认识,让监护人放开手脚,让孩子多实践体验。平时在节假日,让孩子到田间地头参加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抛秧、施肥、浇水等,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养家的不易。此外,教师可以在校园里分配清洁区,让学生通过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方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整理书包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微劳动”中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可以进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让学生进行整理房间、折叠被子、洗衣服等比赛,评出哪组学生做得最好,并表彰表现得好的宿舍与学生;还可以在班级劳动区安排“快乐菜园”劳动区,引导学生学会种菜技能……让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实践,养成勤动手、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一)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

班主任可通过邀请礼仪专家进行讲座的方式,教会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与异性相处、与老师相处等交往礼仪;开展“三个轻轻”文明活动,让学生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推门轻轻;通过主题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礼仪操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礼仪意识,争做一个有礼貌的中学生。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感恩的美德

笔者在班上开展了“日行一孝”家庭感恩行动,让学生每天放学回家为亲人煮顿饭菜,给奶奶梳梳头,为爷爷读读报,给父母端一杯水等,通过家庭感恩活动,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在父母生日、母亲节、父亲节来临时,向父母表达爱意,如制作感谢贺卡、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感恩活动感受亲情的温暖,学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此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去福利院看望儿童,向灾区捐款捐物,向贫困户捐款等,让学生通过参加这样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除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身边每一个人,并学会帮助他人。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班主任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爱国影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如让学生听爱国人士故事等;可以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我的祖国”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通过制作小手抄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宣传教育;还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活动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升华为爱国情操,让学生做一个爱国的人。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养成教育对于学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日常生活习惯和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有很大关系,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乡村教育者,我们要加强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积极向上的风貌,让他们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中学生养成教育目标 篇4

达县梓桐乡中心校 谭仕平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靠平时的点滴积累固然重要,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起来才会轻松自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英语学习方法的养成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的。这里,根据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谈谈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

一、从教师教法的内化着手

英语的学习方法与教师教法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教师是怎样地教,那么学生就会怎样地学。教师是怎样思维的,学生就会怎样思维,甚至教师的举手投足也会使学生受到影响。例如,学习英语单词教师不一定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读,可以用归类联想法,如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aunt等,可以按范畴归类。light;night;right;bright等,可以按读音归类。这样有意识的对学生指导,学生就会把学到的新知识与相关联的旧知识联想起来,对旧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对以后的学习也能触类旁通。教师的这种教法给了学生很好的榜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这种教法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就会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教师也要认真对自己的教法研究分析,扬长避短,要从学生的反馈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才会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二、从教师课堂教学的启迪着手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传授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技巧,是在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学习方法要求时,应注意:

1.对提出的要求要适当,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要相符合;2。提出的学习要求要具体,易于学生接受,便于在平时的学习中,灵活运用;3。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要有计划,就是要经过周密考虑,逐渐提出要求,要经常检查指导,启发、调动学生学习方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我们从初一就有计划地用英语组织教学,随着教学内容的加深,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理解词句,用英语理解课文,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事实上,用英语组织教学不但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增加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学会了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全面发展。

三、从良好学生习惯的养成着手

1.课前预习,准备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布置预习,即:听-读-划-查-写,先教学生听磁带,学习标准发音,然后读课文,在朗读课文中把生词、词组和不懂的句子划下来,带着问题听课。很好的预习能清除听课中的障碍,提高听课效率,能解决重点难点,有利于训练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课上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抄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记笔记可以深化学习内容,理清思路,增进记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记笔记要有条理,不能紊乱,更不能日后自己都查不到要找的内容。

3.课后复习。遗忘是心理活动的普遍现象,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实际上遗忘就要定期循环复习,不要等到遗忘以后才复习。要有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4.课外阅读。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的基本技能,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首先,阅读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手段,那些中考高考尖子生,特别是作文分数较高的,他们从小就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吸收了广泛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提出难点重点,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促进能力的形成。另外通过阅读也能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有助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四、从思维方式的创新着手

只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是不够的,还得了解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思维方法正确,学习方法才正确。应此,老师应交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正如林语堂先生说的学英语的方法“血和肉是英国人的,骨架是中国人的”。要学好英语,就要用英语进行思维,不要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开始不太容易,要先规范语言,再进一步控制思想,训练用英语进行思维。教师从一开始教学生就把一些固定的句型和日常用语装在学生的头脑里,如“what’s this in English ?”“Can you tell the word ,please?” “ I big your pardon ? ” “ I don’t understand. what does it mean?”让学生的头脑尽快进入用英语思考,用英语提问,鼓励他们有问题用英语提问,使他们用英语提问和思维成为自身的需要和习惯。同时教师还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创设语言环境,利用一切方法,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氛围里。学习方法不能仅仅停在“人云亦云”的层面上,要促使学生有所创新,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自己得出的方法才是独特而有效果的。

五、利用《汇学英语单词王》,从单词记忆遗忘规律着手。

中学生养成教育交流材料 篇5

——养成教育经验交流

城阳第九中学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其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古训。一种习惯的养成,莫不由“渐”而来,“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使中小学生言行规范化的教育过程,是其社会性行为学习、获得、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活动,它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善中小学生行为能力、培养其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个体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多年来,我校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依据,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狠抓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养成教育初见成效。

一、立足校本,建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机制

由于我校所处的城阳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虽然广大生源的各项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大部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养成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我校的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学生思想状况复杂,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尤其是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校领导班子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了“立足实际、强化管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的教育方针,制定了《城阳九中教职工行为规范》、《城阳九中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城阳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城阳九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并建立了多方面的管理机制。首先,成立了“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任组长,成员由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各年级主任等组成,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需要为中心),三个基本点(即学校管理,家长管理,学生自主管理为基本点),以“拓展教育途径,发挥

整体效应;加强养成训练,建设和谐校园”为指导思想,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创建和谐校园的前沿阵地,立足学生成人成才的需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诚、智、礼、信”为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心、知、言、行”等各方面的自身修养。其次,为了把养成教育延续到校外,让学生在回到家时不会“原形毕露”,我校在广大家长的支持下,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会议,让家长们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来,真正做到“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把学生的各种不良习惯扼杀在萌芽中。再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行为习惯,我校在学生中通过民主竞选也成立了学生会,让广大学生自上而下地对自己的事务“当家作主”,对自己的言行实行自我管理。

二、齐抓共管,构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大课堂

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周围社区的文明气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

1.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蔡元培也曾说过:“什么叫师范?范就是模范,可为人榜样,自己的行为要作别人的模范。”高尚的师德,特别是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是一种无价的精神力量。古今中外无数事例也证明,教书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为此,我校注重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加大对青年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力度,做到培训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定时间、定内容、定要求、定目标。学校按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通过例会向班主任传递最新的德育教育信息与方法,请优秀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经验介绍,每学期都开展手拉手互学互助活动。同时也注重提升任课教师的修为和素养,鼓励大家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著作,并写出读书心得和体会。在学校的业务学习会议上,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教师禁忌语言四十句》和《教师文明礼貌用语一百句》。另外,我校还经常选派教师参加辅导员培训,参加其他学校的交流活动,并注重优秀班主任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推广,用好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来带动、促动一批青年班主任。学校还利用校刊,有计划有重点地介绍优秀班主任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由教师在国旗下做的演讲也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学生心中撒下了文明礼仪的良种。同时,我校还发动教师用爱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实行“阳光教育”“微笑教育”让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细无声”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2.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文明气氛和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都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是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在认

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为提高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我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把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情况向家长通报,印发相关资料给家长,与家长签订《文明公约》使每个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同时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家校互相配合,共同为把学生培养成现代文明人而努力。与此同时,学校为了帮助家长提高文明礼仪意识和水平,多次聘请教育名师来我校讲课,传授家长知识,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困难。

3.文明礼仪教育融入社区。养成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也是每位家长的事,是需要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事。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地方,社区的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与一些重点社区共同组建养成教育立体网络。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搞宣传,向居民宣讲、宣传礼仪规范;社区也到学校来给学生讲礼仪现实意义和对学生个人交际的影响,这种互动,促进了学校与社区的良好关系发展,加深了校内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三、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1.美化校园环境:

我们深知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因此,我校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今年暑假期间,学校对教学楼里的所有教室和办公室都进行了粉刷,对宣传橱窗进行了改造;教室里的黑板报根据不同节日和学校的各种活动定期更换;整洁而明亮的橱窗更是充分展示了我们学校的人文精神,内有学生的优秀手抄报展示、学习标兵的照片、学生的美术作品、获奖证书等,宣传橱窗成了大家学习的场所,成了同学们展示的舞台。

2.优化校园文化:

学校力争做到“让每一面墙都说话”,精心布置走廊墙壁,张贴名人名家、格言警句,建立荣誉橱窗,使同学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橱窗、楼道、走廊均布置图画、宣传图片、并定期更换,给人以美的享受。净洁优美的校园使学生舒心、冶情、砺志,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催人向上。教师节、老人节、国庆节、元旦等,组织各类班级活动、校级活动。力争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展现班级风采,营造班级文化。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文明无处不在,文明无时不讲。

四、强化教育,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在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明理、导行、评价”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需在循环中不断巩固原有的行为习惯,实现新的行为要求。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中,行为训练的方法应注重多种方法的组合,而且要注意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训练方法。我们的做法是: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显然十分重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学校广播站、班级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采取专家讲座、主题队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社会生活,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培养高尚情操”的愿望,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形成。我们除了建立健全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外,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以确保持之以恒地抓好行为规范教育。

我校在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方面的主要制度有:

值班制度:值班人员由领导和年级组教师组成,负责课间检查学生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值班记录》上。值班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

导护制度:导护人员由政教主任和各班导护生组成,负责每天检查学生的在校行为,发现问题,落实到人,给与批评教育,并将问题按照量化细则换算成分数,上报政教主任,扣除所在班级量化管理分数。

国旗下讲评制度:每周把值班、导护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情况通过量化的形式进行汇总并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中进行点评,对表现好的班级进行表扬,不仅对优秀班级起到了激励作用,对表现稍差的班级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班规制度:每个班级在新学期开始时都要根据班级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规,来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教育到位,文明礼仪之花怒放校园

我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到位,使得学生的文明习惯和基础道德素质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和提升,学生在学习、纪律、礼仪、卫生、劳动、安全等各方面普遍有了良好的表现:课堂上守纪律,敢大胆发言,自信心增强了;课间操、升旗、校会队列整齐,动作规范;见了老师或外宾主动行礼问好,师生关系融洽等等,违纪事例明显减少,“文明学生”越来越多。通过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我校形成了“团结、勤奋、文明、朴实”的校风,呈现出文明守纪、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也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高。

学生养成教育 篇6

1.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

学校要真正推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就必须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办学理念,它决定着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类型和内容,决定着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方向。学校要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并能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并积极研究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明确其蕴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知识、能力、人格、涵养等,只有树立素质本位的教育思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2.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了。其中,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隐性方面的素质要求上,也就是对员工的人格修养和品质方面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特点,学校要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旅游专业职业素质人才。具体内容更要详细斟酌,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诚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具有服务和责任意识;

(3)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具备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5)具有应急处事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综合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教育内容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3.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校要根据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建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中,要包括隐性课程,要开创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文化模式,通过课程化教育模式和企业顶岗实习模式的综合应用,使学生能不断体验,不断进行感悟实践,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养成教育的方式途径,使各种方法能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发展。

4.建立有效的旅游专业职业素质考评体系

要通过考评体系的建立,对职业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完善教育内容方法,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考评体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知测试、行为考察、实验测试,要重视考核评价的过程性,能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考评,通过考评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结语

中学生养成教育初探 篇7

目前的中学生, 尤其是农村学生, 他们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较多:在学习中, 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不能自觉地学习, 作业也不能主动完成;在生活中, 不注意个人的卫生, 更不关心公共卫生, 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 在墙上、桌凳上乱写乱画, 在公共场合、喧哗打闹, 甚至无意识地搞破坏等。以上这些虽说都是一点小事, 但若教师平时不注意从这些小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就极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 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不良习惯的成因

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自身主观原因外, 大多都是由外部的客观因素造成的。

(一) 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定, 但是因他们生活的阅历还不够、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丰富, 所以他们的认识往往带有片面性, 甚至有时会很偏激, 这极易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 对父母的说教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从而向着背道而驰的方向发展。

(二) 客观因素——外部因素

造成学生存在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影响, 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

1. 家庭教育的影响

(1) 父母长辈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其无比宠爱, 甚至溺爱, 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教育指导, 这就导致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 如娇生惯养、好吃懒做, 对学习漠不关心, 对长辈不尊重, 以自我为中心。

(2) 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一部分学生家长, 尤其是在农村, 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高, 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和目标, 不但自己不能给孩子以榜样示范, 而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也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仅是简单粗暴地进行打骂, 从而使孩子对家长失去了信任, 产生了逆反心理, 向着岔路越走越远。

(3) 望子成龙。当前社会形势下,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 想让自己的孩子考名牌大学、考研究生、读博士甚至出国留学深造。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 家长包办了一切, 孩子只需负责学习。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除了学习, 对其他一切都漠不关心的态度, 从而助长了这部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4) 特殊家庭的影响。特殊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是巨大。如单亲家庭, 这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 其心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和伤害, 容易形成固执己见、性格孤僻的不良心理。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 尤其缺乏父母的管教, 经常会无故逃学旷课, 甚至无礼地对老师进行顶撞。另外, 隔代监护家庭的问题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现今,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他们长期不在家, 把孩子的监护任务交给了上一辈, 而隔代监护的老人不但经济上困难, 且体力、精力、心理等各方面都已经跟不上孩子的需求。他们对孩子的管教基本上是放任自由, 这极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气。再有“空巢”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无人监管, 父母、长辈都长期在外工作, 因无人管束, 缺乏自控能力, 所以他们极易受社会青年引诱, 把逃学、旷课当成家长便饭。

2. 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一些弊端, 极易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习惯。如教育改革虽已经全面实施, 但以升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对一个学校教学好坏的评价还是以升学率为主。在这样的教育机制下, 很多学校的教学重点仍是只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 尤其对一些纪律较差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教育, 从而致使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纠正, 这在无形中也助长了不良风气的形成。

3.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严重影响到了阅历不深的学生。如吃喝穿戴的攀比、哥们义气、不良信息等方面的影响, 都极易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走向歧途。

三、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为此, 社会、学校、家庭都应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齐心协力、齐抓共管, 把学生的养成教育确实落实到实处, 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使之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 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家庭教育, 这就需要家长加强自身学习, 掌握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措施,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正确引导, 耐心教育, 从而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 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

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时, 教师不能只讲一些大道理, 而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如为使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教师可让学生从自己洗衣服开始, 对其进行教育。具体做法:教师可先讲清洗衣服的步骤、洗涤剂的用法和用量, 然后让学生亲手实践, 从而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给自己洗衣服的辛苦, 使他们学会体谅父母, 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并努力学习, 回报父母。

(三) 全社会都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生不仅生活在家庭、学校, 更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 因此社会各界也应关心学生的成长, 抓住一点一滴, 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切实落实养成教育, 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 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养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加强学生自我形象的完善, 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 不仅我们教师要做好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全社会也要共同努力, 从而为下一代的茁壮成长不断做出贡献。

摘要:养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学生, 他们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此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能使学生形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本文从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及其成因谈起, 并在此基础上, 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具体分析, 以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养成教育,不良习惯,成因

参考文献

[1].彭智勇, 钟型泰.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南[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0.

[2].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5.

中学生养成教育目标 篇8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各地的综合实践教育的影响在社会上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作为学生必修的一课,为养成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校是自2002年成立军校至2012年确立为张掖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来,学校的综合实践教育效果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主要得益于实践基地根据学生特点在综合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中强化的行为习惯,抓实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了参训学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参训学校学生的管理更加趋于正规化。

一、规范教育:强化组织纪律性,高标准、严要求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为规范学生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种规范并不是要磨灭学生的个性,而是要使学生言行规范化、标准化。学生任何活动都必须按照基地的规章制度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强化纪律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准军人。

张掖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要求各校参训学员在整理内务时必须做到:牙刷的方向、抹布的叠放和箱子的整理都严格按照教官讲解内务整理的标准进行摆放,做到整齐划一。刚开始,许多学生都表现出懈怠或无所谓,当教官在整理内务教学时,教官们整理的被子一下子让学生目瞪口呆,赞叹不已,于是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无形之中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在内务方面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使自己的内务达标;而在第一天训练结束后的总结点评时,教官适度的激励点评又把学生的热情调动了起来,“这是你们第一次穿上军装体会当兵的感受,就要严格要求自己,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你们现在经历的磨练,将会使你们一生受益。”在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官每天都在出操前半小时到学生宿舍,把所有宿舍的卫生都检查一遍;操场上教官嗓音嘶哑了却仍然坚持上课。这种躬亲示范、亲力亲为的做法既有利于对于学生严格要求,更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纠偏教育:点滴渗透,引导学生“先做人,后做事”

很多时候,学生一些不好的习惯得不到纠正,与教师的教育不能够持续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机会太少,教师的引导不能够持续起效。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就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来纠正学生的问题,也就是纠偏教育能够切实落实,就手段来看,利用综合实践的机会,纠偏就是在重复的行为习惯强化中形成的,通过基地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约束力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实践活动学生内心有期许也有担忧,期许是终于有机会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忧虑使自身会有种种的不适应,尤其是想家的情怀,这就需要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当发现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时,及时和带班班主任沟通,通过心理疏导让学生放松心情,合理调适,让学生对自己内心能呼唤:“我能,我行,坚持,坚持,坚持!”及而让全班学生在训练场大声呼喊:“我能,我行,坚持,坚持,坚持!”这是学生一个宣泄和自我鼓励的机会,形成一种自我信念,使他们学会坚持和担当。

在综合实践基地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的脚被烫伤的事件,同宿舍的同学也许将他送到医务室就直接回到训练场,却没有向教官汇报。遇到这种情况,教官通常会严厉地批评他们,并让这个宿舍的同学在全班进行检讨,检讨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教育。当天的晚点名就这件事情对生班进行教育警示,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错误,而不是惩罚。学生的团结绝不是在教官简单的鼓舞中形成的,也绝不是唱一首《团结就是力量》就诞生了的,而是因为“爱”,因为他们更团结班集体,更爱训练他们的教官、更爱班里的每一位“战友”。这种发自肺腑的爱将他们凝聚在一起,才让这个团队有了惊人的“战斗力”。

三、陶冶教育:重视团体活动,寓训于乐

陶冶教育是精神引领的感染教育,为的是巩固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养成教育的成果。教官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和学生“打成一片有界限”,要了解学生的切实需求。在训练之余适当地开展拉歌活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训练的疲劳感,还可以为养成教育打上一剂“免疫针”。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第四、五天,学生慢慢进入疲劳期,学生总是打不起精神,教官因为训练进展慢也偶尔会出现一些急躁的情绪。针对这一现象,在休息的时间里教官组织学生体育游戏,并且教官也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这样学生放松了心情,也提升了训练效果。

在手工制作和折纸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作品适时加以思想品德教育,如折出一个纸飞机,可启发学生现在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能积极投身到祖国国防建设,成为国防建设的生力军,报效国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折出心形图形,可启发心形代表什么?它有什么用?进而引到“感恩父母”这个话题上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根据不同的图案、作品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在活动结束时,看着狼藉一片的制作现场,启发学生该干什么?培养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爱护卫生,保持环境,养成干净整洁,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从陶冶教育的效果来看,它有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并且伴随着这种思想认识的提高会逐渐地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够慢慢地实现自我的完善和成长,成为指引学生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

总之,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对于他们的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且庞杂的工程,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来对学生进行规范和科学的引导。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成长经历中的必须课在落实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我们落实对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唯一途径,只是一个契机和平台,教师要善于抓住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机会对于学生进行引导,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因为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去付出和努力,这样学生慢慢才能够养成好的习惯。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制度 篇9

一、各班利用每周晨会班主任必须到班上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应熟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条例”,并将学生的行为与《规范》对照检查,将检查情况公布在本班教室内,以示对学生的警醒。

二、各班建立值日制度,记载一些情况,弘扬正气。对下列不良现象(如在教室、公共场所乱丢瓜果壳皮及废纸、塑料袋 ;不履行职责,不搞好公共卫生的;在教室、走廊打球的;损坏公物的;不经允许乱动他人物品的或偷窃他人物品的;可给予适当的惩罚并上报德育办。

三、各班要加大教育管理力度,消除课间活动的不文明现象,早到校现象,争创“文明礼仪班级”。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为准则,以目前我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实践依据,以未来社会对少年的要求为教育目标,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的,积极探索中学生青少年阶段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成为幸福的成功者,凸现个性,构建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目标和任务

七年级:

1、加强对学校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的学习,特别是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创建良好班级体。

2、狠抓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配合城市三创,持之以恒抓好“垃圾不落地、文明手中握”活动,以文明用语、文明礼仪、规范服装礼仪、安全行车为重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通过签定“自律保证书”加强组织纪律性的培养。

3、让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优良品质。

4、根据新年级特点做好理想前途教育引导,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确保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5、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生活,学会做事;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6、让学生学会和谐共处,在交往中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善待人、欣赏人。正确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八年级

1、巩固七年级取得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问题学生进一步强化。

2、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生学习的再教育,培养刻苦学习精神,防止学生出现松懈、滑坡、分化现象。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良好卫生

习惯,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健康心理。

5、加强法制教育,不断提高遵纪守法自觉性。

6、特别关注异性交往问题,指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

7、抓好“垃圾不落地、文明手中握”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文明礼仪教

育。

九年级

1、加强学习教育,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时间。

2、竞争意识的培养。

3、使学生认识到应在行为习惯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学会复习,做好考前准备。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克服、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

消除焦虑心理。

6、做好毕业生学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实现自己的理想。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爱祖国的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7、培养安全意识,学会自护自救,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8、让学生学会求知,培养学生科学求真的探究习惯。

三、实施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健全制度。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从有于学生

成人、成才,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认识搞

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建立网

络,科学规划,真正把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每一项要求都落到实处,保证学生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2、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力争做到:

(1)养成教育内容规范化:要以新颁布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

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学生学习、生活的规范体系,使养成教育

规范化、科学化。

(2)养成教育内容细目化: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根

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养成教育的内容具体化,把概括的内容分解成细目,使

其贴近学生买际,明确具体,易于理解掌握和执行。

(3)教育内容序列化:遵循青少年的发育规律和认知、心理特点,各学

校要研究制定出每个学期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包括培养什么习惯,培养

到什么程度。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层次性和教育的连续性,要有梯度,不能简单重复,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4)教育内容全面化:研究制订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

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使教育

内容全面化。

四、实施步骤

1、学校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全面

推进、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2、召开全体教师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做到齐抓共管。

3、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行为规

范养成教育各学段教育内容与要求》,同时查找问题,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

与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4、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

识上与学校保持一致,做好配合。

5、加强德育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墙壁橱窗、黑板报、手抄报阵地

加大对养成教育内容的宣传,以烘托养成教育的气氛,时刻让学生接受教育,感受教育。(开辟养成教育栏:主题自拟,即时贴打字刻印装饰,周工作教育内容:公布具体要求,设监督台,设评比表,要设四个版快:诚实守信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内容自选。)

6、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促养成教育的开展。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本学期我校仅以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为教育重点,以每学期为一周期,周周有教育重点,交叉进行。因此,学校将以月为单位围绕四个教育重点,至少组织一次校级教育活动,同时要求各年级各班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并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实施系列活动。

7、激励性评价与自主管理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行为。养成教育的归宿点就是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到自觉,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成为自主的人,这与学生发展性评价与实施自主管理是相适应的。

(1)以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为激励点,激发学生进步的欲望。通过科任教师、班主任教师、学生评价小组从不同角度对学生施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激励性评价来激励学生。

(2)实行“星级”班级评比和单项评比。班级“五星”为:守纪星、学习星、进步星、希望星和活动星,根据评比内容的标准及评价主体,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对班级进行全面检查督促,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中。坚持一周一统、一月一评,学期末评出养成教育先进班。此外,每月各班还要评选守纪星、学习星、进步星、希望星和活动星标兵学生进行表彰,通过喜报和家校联系卡或信息平台等方式向家长报喜,并做为发展性评价材料装入其成长档案袋。

培养中学生养成教育的亟待性 篇11

笔者亲眼目睹在学校里:学校楼梯的角落里、窗台上、暖气片之间、花园里、树杈中、喷泉中…….随处可见学生用过的废纸或食品袋。学校如有观摩或检查,学校领导只好停课全面进行卫生大扫除,主要是清除废纸、食品袋、垃圾袋等等,尽管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治理这种现象,也无法遏制这种歪风。

现代学校管理只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养成教育。我认为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养成教育,他的学习成绩也无法提高。笔者认为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想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身也无法改变。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標递进层次。下面我对养成教育淡淡自己的点滴体会: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 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3、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排好队、走好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4、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假如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 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厉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

5、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 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电气工作票负责人下一篇:学习大学语文的感受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