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显导学案心得

2024-05-20

张翠显导学案心得(通用10篇)

张翠显导学案心得 篇1

导学案心得

本学期我校运用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关于导学案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感受①实施导学案后,教师对教材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按照由易到简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解决问题。②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由教师讲学生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但很难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一直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效果不好。但“导学案”的使用,让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课堂上让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教师参与共同解决。“导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③实施“导学案”后学生能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了主动去学;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从中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导学案心得体会 篇2

方屯中学 武新富 光阴荏苒,转眼两年的历史教学生涯过去了。我校教学导学案已经铺开两年了,我校自实施导学案教学以后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它是以建构校园“和谐”为指导思想,以集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一体的学习方案。课前学生自发预习、课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思考、讨论,课后巩固延伸拓展,整个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成功,也有过失败。在这里,把自己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与广大历史教师共飨。

一、使用“导学案”,让教师们教得有效。

实践证明,“导学案”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教师很多的精力,但也比平时教师们在备课上写教案要好得多,因为平时写教案流于形式,很多教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教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就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虽然增加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也需要教师设计导学案时要自己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它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同时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内汇报、交流,学习效率大大增强,基础知识梳理部分学生能在预习时自己就解决大半,学生预习时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探讨,小组合作时、或教师为他们解惑,并且为拓展能力,合作探究争取了时间。

二、使用“导学案”,让学生学得愉快 原先的历史教学,虽然上课前教师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习效率。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学习,有了指挥棒,知道预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各抒已见,问题解决了教材学透了,你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小组合作使学生凝聚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练习,当堂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我们的历史,有的用法是需要反复举例,才能加深记忆。教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四、教后反思,精益求精。

一堂课下来,对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哪些地方做到了甚至更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都是值得坐下来好好反思的。哪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可以推广,让大家共同学习。而不足之处更要好好想想,错在了哪里?为什么?或者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怎样处理才会更好呢? 要给每堂课一个小结。这样才是一次完整的历史教学。

五、使用“导学案”,让学生考得满意

使用“导学案”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通过基础知识的梳理、问题探究,培养了学生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每次月考的成绩都不同程度提高,增强学生的信心。

六、导学案设计的反思

教师设计好导学案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导学案可以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忽视导学案,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上南辕北辙,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教师设计导学案务必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在“备教材”上做足文章

导学案的核心内容是怎样“学教材”,教材作为“教”和“学”的中介,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要着重解决好这几个问题:①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③注重研究难点和突破重点;④明确教材体系和内容主次;⑤设计合理的达标练习和随堂延伸。

2.在“备学生”上下功夫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识规律等。导学案设计最忌讳的就是不问对象,“对牛弹琴”者本身就是不高明的。

3.查阅资料和汲取教学经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查阅与本节教学有关的资料,包括网络资料,编写导学案可以事半功倍,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简单的采取“拿来主义”,要对所收集的材料善于舍取,材料不再多,而在于精妙与恰当。

4.设计学习过程

这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师耗费精力最多的部分,虽然不同课型课堂学习的步骤不同,但一般包括:①导入环节:开场白或开场活动、故事;②预习热身环节:自主学习;③学习展示环节:合作探究;④巩固练习环节:当堂达标;⑤结语环节:反馈、反思。

5.在“备练习”上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达标练习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做到有的放矢,注重方式的灵活多样。忌练习题量偏大,忌题型单调、缺乏层次,忌只练不纠正这一错误做法。鉴于此,教师在实施导学案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学生做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②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并讲解。③对练习中的学困生要个别辅导。

6.在“备作业”上精心挑选,难易适中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要适量,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错、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作业要适度,要有层次性,做到难易适中。

7.导学反馈、反思

一个好的导学案既要体现对学习过程的良好预见,又要体现对学习过程的深刻反思。这一环节看上去不是导学案本身的内容,但它是完善这一轮导学案及做好下一轮导学案的重要衔接,不可忽视。

新课程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要求导学案设计应面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实际、生活经验等,只有去大胆实践、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勇于改革,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才能真正体验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快乐。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3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月份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使用让学习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无从下脚,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内汇报、交流,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为拓展阅读争取了时间。

二、“导学案”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设计要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少,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语文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本来好心情的老师变得暴躁,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语文课。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习效率。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学习,有了指挥棒,知道预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平台,增强了学语文的热情。

有老师说,听语文课如同嚼蜡,干涩苦辣,让人浑身不自在,没有听数学课所拥有的一种激情。“导学案”的使用,就像数学中的例题,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你争我抢,你坚持这个观点,我坚持那个想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完了这一个内容,下一个问题又等你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课文学透了,就积累优美语言,你能背一句,他就背三句,我还能背一段,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你说,学习效率能不提高吗?

导学案实践心得体会 篇4

车起玲

随着课改全面推行,我校全体教师也进入了 “学案导学”的全新教学模式。老师由台前走向了幕后,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我们开始了自己的思考。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存在的困惑。

三、使用“学案导学”的感悟

(一)收获

1、学案是学生的一个指路灯。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应该掌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2、使用”学案导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沉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离,学案导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3、小组学习中,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课堂上,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得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深刻,不容易忘记。

(二)困惑

1、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无法参与小组或班级讨论。另外,有些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在其他同学讨论时开小差或聊天。这使得讨论流于形式。

2、怎样让学生学会倾听。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

3、怎样充分发挥小组的学习优势。现在班级都分了学习小组,小组是学习的单位,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讨论时,有些小组,争的不亦乐乎,但只顾说自己的,完全没有把别人的观点记在心里;而有的小组却“默默无闻”,都在期盼别人先开口;有的组员不参与,不合作,扰得小组学习无法正常进行;有的小组则是“离题千里”,讨论看似热烈,但毫无结果;有的小组干脆变成了学习优秀学生的一言堂……这样的讨论失去了它的意义。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习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习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习,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习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4、注重学生自悟探究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读——读喜爱的语段;说——说探究的内容;问——问不懂的问题;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小马过河》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篇6

一、角色转变,精心设计

1、“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3、“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很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课堂教学,精心组织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巩固,能力拓展

这是一个教师接受学生汇报结果或进行总结、评价的过程。它主要是立足于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在课后设计的巩固练习是让学生通过课间学习后对知识的一个反馈。学生能学以致用,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消化。通过导学案的实施,学生有了自己寻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教会他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学习,让学习更加有效率。

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篇7

2011-7-4

本学年,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下面,我就这一年来,我备课组和个人使用导学案的情况做个说明。一

思想的认识

现在课堂的教学已经把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课堂上,应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不应满堂灌,老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转变教学理念是实施导学案的第一关键,也是基础。二

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课前学生预习,课堂师生实施教学的载体。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进行有层次性的编写,让教学具有渐进性。这就要求备课组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加强备课组活动,把课堂的工作提前一周甚至更早的时间来做。本备课组成员针对授课内容进行分工编写,提前一周把编写好的初稿印发给其他老师进行审阅,针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调整,于上课的前一天或前两天印发给学生做预习工作。我备课组导学案的编写范式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指导——知识链接——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巩固训练——学习心得”。学生课前依据补充的预习材料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堂探究”部分。三

导学案课堂的实施情况

课堂的教学分为几大块:“课前抽检——质疑讨论——展示点评——总结归纳”

课前抽检

导学案的完成情况需要落实,每次上课前都必须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情况进行检查,可以让本组内科研组长进行检查,登记完成情况,体现在小组评价分数上,也可以老师亲自抽查,检查形式不能单一,防止有些学生钻空子。

质疑讨论

针对导学案设置的题目,给出一定时间,小组内互相提出问题,互相答疑。这个环节要求各个小组,各个成员真正参与进来,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可以使用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分数的测评和精神上的鼓励。3

展示点评

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指定某些小组内部层次相当的同学(如b1,b2…)上台展示,同组内的另外一个层次的学生(如a1,a2…)进行批改点评,老师再对重难点进行点评强化。这个环节可以使更多学生动起来,扩大课堂学生的参与面,课堂的效率也能提高。4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本堂课学习的重难点和本节课表现优秀或进步显著的小组及个人。补充:每课上完之后,教师及时分发本课答案,让学生自主进行订正,而后上交老师进行全批全改。

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班内小组的建设初具模型,但还不够完善,各学科的小组评价制度也还没有完全统一,这会影响学生积极性。

措施:我认为年段各科教师应统一思想,统一评价模式,学生也应统一思想,统一培训,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鼓励作用必须发挥出来。

部分学生过于散漫,纪律意识不强,影响了导学案实施效果

措施:我认为良好的班级风貌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应让学生有较强的纪律意识,以纪律意识来带动学习意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可以将纪律表现情况纳入小组评价体系中。导学案的编写还不够完善,没有体现检测性和层次性。

措施:我认为应加强备课组活动,深入备课,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要体现梯度,要保证一般层次学生知识的掌握,也必须能让部分优秀生吃饱。同样一份导学案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依据学生的层次而定。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时会冷却

措施:我认为应建立更完善的奖励机制,让同组内的优秀生带动待优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使有个别学生热情冷却,也可以通过周围同学的力量去影响他。五

思考与困惑

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自学掌握大部分基础知识,通过课堂的检查点拨来巩固知识,学生会的不讲,不会的让老师来补充,这样学生课堂效率提高上去了,学习的自主性也增强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些困惑,提出来和各位共同探讨: 使用导学案后,有的同学是抄的。只会读,不深思,都是机械的背下来。不理解实质。

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3、如何更大程度上调动内向学生的积极性?

4、怎样带动基本薄弱学生水平提高的同时,又如何提高优势学生的水平?

5、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作文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型在导学案中该如何区别对待和操作?

6、全省实行素质教育,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在导学案中,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专家导学案讲座》心得 篇8

学习《专家导学案讲座》心得

2011年11月16日上午金太阳导学专家李庆久老师来我校开展导学案示范课和《探讨打造高效课堂的道与术》的讲座。讲座主要是围绕“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主题展开。提出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具体做法:教得有效—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与缜密的导学方案;学得愉快—有效的组织架构与有效的激励机制;考得满意—高效的学习能力与高效的备考策略。

导学案示范课给我们展示了编写导学案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开展导学案课的一些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到导学案课的开展和实施,使我们得益良多,也给予我们一些启示:做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学生关心而且能够感兴趣的问题,并且进行情景创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探究,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让学生自我完善,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这一基本流程实际操作起来时肯定会遇到困难,但对于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落实全部的学习目标,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我我相信在实践中会通过自己的慢慢探索更好地实现导学案课的积极意义。

学案导学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篇9

河曲实验初中辛振英

新的《课程标准》公布后,面对新理念、新教材、大容量,很多课堂“教与学”的状况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老师教得辛苦,学生记得痛苦;老师备课扎实,学生迟钝接收;学生消化不好,教与学的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要改变这种情况,提高课堂效率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好的方式。

我校最初提倡学案导学的那几年,大家对这个新的教学模式还抱有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也有很多人虽然从思想上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但是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仍然不知道如何操作.经过学校领导不断的带领大家学习相关知识,观看课堂录像,了解相关资料,这两年,大家都进步很快,下面就谈谈我对学案导学的粗浅认识。

一、“学案”应注重“学”法

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课堂是充实的。因此,在设计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那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二、“学案”应注意“导”

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这和以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要相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我们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性的境界。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放开他们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在巡回帮助他们时,学生绝对不会“冷落”了你,你自己也开心的参与,忙得不亦乐乎。

三、有了“学案”,教师的任务并非减轻

实施了“学案导学”方案后,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提高业务素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有了“学案”就等于“放羊”,把课堂教学搞的热热闹闹,没有成效。课下教师需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课下,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由此,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都“隐藏”在课下了!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教得游刃有余。

实践证明,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能给教学带来很多便利,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全局,发扬学案的优点,弥补不足,使学案导学发挥最大的优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在应用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体会,有不妥之处,希望同行多多指正。

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篇10

5-运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之我见

作者:王智灵

利用导学案实施教学对于我、乃至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个新玩意儿。但就其命名来说与我们传统课堂上运用的教案有很大的区别。所谓教案就是指导教师如何实施教学的书面性材料,导学案顾名思义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教师如何去指导的书面材料。在利用导学案实施教学近两个月来,着实让我打消了原来的顾虑,使我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就运用导学案实施教学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一、导学案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教师由传统课堂的主宰者的角色转变为新型课堂中的主导者,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一来就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内在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想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学生由以前枯燥乏味的听转换为积极主动地做,是学生真正的掌握了课堂、拥有了课堂。

二、改变和提升了传统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导学案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臵。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臵,但经过老师的层差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合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基础,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有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可谓一举

6-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提高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导学案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更好地研究教材,深入琢磨学生,合理的设臵问题的层次。这就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涉及到了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知识储备、提升自身教育技能。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协作、配合,群策群力,才能使导学案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最后,对于导学案的问题的设臵要紧紧抓住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训练和个体差异等诸多环节因素,从而设臵一些可造做性强,与课堂内容联系性强的练习,用于巩固课堂苏学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在设臵问题时还要很好的注意指导性问题和知识性问题的分配。指导性问题旨在知道学生怎样去做;而知识性问题旨在了解、记住是什么、怎么样。指导性问题重在训练学生的技能、方法;知识性问题重在让学生记住文化知识。而在这两类问题的设臵上题型也不尽相同:如知识性问题的设臵大多运用填空、选择、判断、默写、背诵等;而指导性问题多用表述、分析、赏析、写作等方法。

7-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西吉三中 李睿娟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校教师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开始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的使用。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再也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没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

8-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导学案”的设计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好,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困惑的地方:

一、有部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9-导学案教学的心得体会

西吉三中 李耀云

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用导学案来教学。所谓“导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传业、授道、解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近半个学期的摸索和探究,我发现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尤其在语文教学方面,它的效果很明显,下面就我的一些心得感悟提出来,希望和大家分享:

一、成功之处

1、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内在潜质——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的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

2、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导学案集整个年级教师团队集体智慧,课前商讨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臵。

0-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臵,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率。

3、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团队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臵问题的层次。那必然对教师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必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多和其他教师交流、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

二、需改进的地方

导学案,对我们来说是个新事物,虽然早就听说过,但并未接触过,导学案究竟怎么设计,怎么去上?都是问题。经过实际的操作,我认为还有些问题需要改进:

1、在导学过程中,不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其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和导学案设计容量大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设计忽视了语文朗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朗诵方法及技巧的训练和培养。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三、建议

我们不能为了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统一,追求预想的结果而使导学案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束缚,千万不要让导学案固化了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思维,实际中应注意灵活运用,该多讲时就多讲,该不讲时就不讲,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高瞻远瞩,应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扬长补短,及时总结,吸取经验教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以上是我在导学案使用中的一些粗浅感受,和大家共勉。

2-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拥有说话权

西吉三中 刘斌

近期有幸参加了各类有关高校课堂的培训,对实施高效课堂本人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对学校实施导学案教学开展高效课堂的前景充满信心。学校开展导学案教学近半学期了,就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积极发言,本人有如下肤浅的认识:

一、给学生宽松的说话氛围,让学生表现和倾诉。

学生初次拿到导学案,部分学生不主动预习,书是空的,导学案是空的。拿着笔只准备着作笔记,一言不发。本人的做法是前一天发导学案,第二天上课就检查,不允许空着书空着导学案上课,每节课“绝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的大致模式是:学生十五分钟的展示性发言,教师十五分钟的小结,学生十五分钟的个性化作业。当然,每节课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教学流程做合适的调整,没有僵化的模式。一节成功的高效的语文课关键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学生不说话的语文课堂,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失败的。一次,学生对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不做思考缄口沉默,课堂气氛很压抑。我想起了小时候下雨天我们姊妹对着滴檐水张大嘴巴用手拍打嘴巴的情景。我突然灵机一动说了下面的一段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堂上带来了眼睛、耳朵和手,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物体你们没有找到,现在找一找。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右手,把口张开做这样的拍打(教师示范),学生拍得很欢,笑得哈哈的,有些同学还拍得很猛,学生一下子放松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我接着说,同学们,这个物件重要得很,可别光留着吃饭,课堂上不去用它。把自己的话说出来,说给老师,说给同桌,说给你

3-最喜欢的人。可以前排的到后排去说,可以后排的到前排说,总之一句话随便说。课堂一下子沸腾了,学生说个不停。

语文课上,教师抱着一本教参去讲,其实学生在迁就你,你的资料也许他们手中就有,你讲上句他们没有喊下句是照顾你的面子。在语文课上,调动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享有话语权,这样,离高效课堂就不远了。

二、和学生一起做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充分享受在语文学习中的平等地位,使其无拘无束。精神愉悦。

我们刚上了诗歌单元,刘婷女士在导学案中设计了一个拓展提升题: “ 对比本单元四首诗,说说中外诗歌风格的差异”。

这个题是有些难度,学生都表示不会做。我笑了笑说:同学们,说老实话,这个题我也不会做。学生有的表示不解,有的发笑。我接着说,不过,中西文化是有差别的。中国人说你吃了吗是客套话,可美国人听到你问他这话就很兴奋,以为你会请他吃饭。中国人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是左一把右一把采荇菜(学生笑,有背诵“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的),“昔我往矣,杨柳青青;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情绪的表达何其委婉,西方人表达可能更直接一些。下面我给同学们读一则短信为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助兴,好吗?学生表示感兴趣。于是我就读了下面的文字:

《伟大的中文啊,两个字把老外搞疯》

吃饭时,一人说去方便一下,老外不解,旁人告诉他“方便”就是上厕所;敬酒时,另一人对老外说,希望下次出国时能给予“方便”,老外纳闷不敢问;酒席上,电视台美女主持人提出在她“方便”时会安排老外专访,老外愕然:怎么能在你“方便”的时候?美女主持人说:那在你“方

4-便”时我请你吃饭,老外晕倒。醒来后,美女主持人又对他说,要不你我都“方便”时一起坐坐,老外又有一次晕倒,再没有醒来。

听完信息,有的同学笑得都流下了眼泪。我说,看看,老外不可怕,别一提老外就谈外色变,其实没有必要,一个方便都把一个老外搞得不方便了。这个题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们读一读,马上就可以发表看法了。三分钟的安静,接着有人举手,教室里沸腾了。

三、利用课本资源,备好导学案,保护学生的表现欲。

本人在教戏剧单元时,鼓励学生在课下排演课本剧,课上表演,小组比赛,学生点评。有的学生为了演好一个台词而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自己入戏,把自己演的泪流满面。其实,我发现,我们的学生不是不爱发言,而是有很强的表现欲,尤其是男女生之间强烈的希望得到异性的点赞,教师利用这种微妙的关系,设计巧妙的展示性练习,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呵护其自信心,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根据班内学生学习现状,组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可依据下列原则:男女搭配原则,个性互补搭配原则,好中差搭配原则,干部与普通生搭配原则,身高搭配原则等等,总之,组建学生感到和谐的学习共同体,通过组内好帮中,中帮差,差给好讲,好给差教,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巧妙地运用多种手段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

学生共同体成员还可以根据学科及学生意愿随意调整。学习共同体内成员有不同分工,有领导组织者,有监督实施者。每个成员有独立的成绩档案,在比中学,学中比,让每个共同体成员都自觉行动起来,改变、改

5-善、提升共同体的学习。

6-运用导学案促高效学习之我见

刘 婷

一.现行导学案备教材的疏漏

我校采用语文版教材,各册设计模式大致相同,每册七个单元,每单元后都有“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写字”等内容穿插编排。我统计了八年级上册共七次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三次综合性学习,两次写作教学,合计占整册教学内容的40%,先不说数量上占了近一半的教学内容没有备进导学案,就说这些被疏漏的内容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之大,语文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语言,学习自然不可忽视口语,语文课本上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取向很明确。请看课本上的编排:讨论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模拟争辩、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讨论我看“闻鸡起舞”、交流对联等。《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来六点目标,其中就有关于讨论的要求:“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的发表意见。”但是导学案不备这些内容,不做专门训练,学生何以精深掌握“讨论”的技能。

再说综合性学习,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在现行导学案上无立足之地。写字教学历来不登教案之堂,当然没有走进导学案。但课标对这两部分的学习都有明确的要求。当我们热火朝天搞“高效课堂”改革,满怀期待执导学案教学时,却沉重地发现我们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面对导学案茫然无措,一节课快下了,案上寥寥数字,失去了直线格子的约束,字行如条条蚯蚓,对症之药——综合性学习、写字教学臵之不用!

7-作文教学备案是自2010年教育局专门设计了作文教案开始,八年级语文导学案也沿袭了这一做法,但只是给教师的教案。而且作文教学没有一个科学的体系,只是跟着单元走,学生厌于写作,教师疲于批阅。我认为作文导学案的设计应该依文导学、依文导写。首先让学生就某一种文体完成初始作文,下笔前不必讲太多的技法,让他们“率性作文”。依文导学即习作后学习领悟写作技巧,学生会自觉对照检查自己的习作并修改,这样依文导写也水到渠成,整个写作过程就会形成一文多(多次)写模式,学生既学习了习作技巧,又能写出“完美”作品,多次投入心血的劳动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提高写作能力、扭转厌作文局势也轻而易举。

二.预习环节设计不合理

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基本照搬原先的目标教学模式,预习检测环节即前提测评,通常是检测学过的或预习的词语、文学常识,这样给学生一个误导,预习就是读一遍课文,查几个词语,了解一点文学常识,对课文内容不作进一步探究,这种情况下,即使提前一天发下导学案,学生也不会对导学案中的问题深入思考。而且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有很多不适合学生预习时完成。这样把绝大部分学习任务,简单的难点都集中在一节课去处理,学生又要读课文,又得独立思考,又得交流,还得在导学案上完成书面作业,我们的高效学习课堂真成了赶写课堂。

三.忙是高效吗

实行导学案以来,课堂是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忙了起来,但更多时候是忙着赶做一道道问题,以应付下课上交。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僵硬化了,肢解化了?语文课堂成了做考试题的训练场,完全破坏

8-了语文所承载的人文熏陶,篇篇课文如此,堂堂导学如此,久而久之,语文学习能高效吗? 语文教材的编排是同文体课文编在一单元,在设计导学案时纵观本单元几篇课文内容,明确学习的重难点,三维目标,将其分散在四篇课文的教学中,减少导学案中的重复或无价值的问题,这样重点知识技能的学习深入,又能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感悟语文的“真面目”。

导学案实行以来,师生由开始的无所适从到目前的习惯,这期间师生都尽着努力。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树立与习惯的形成以及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教师退隐关注理念的转变、驾驭课堂能力的提高需收集他山之石、博采众家之长,更应阅读教育学心理学专著,全方位涵养自己的教育教学悟性。

9-运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西吉三中

马忠

本学期以来,学校开展打造高效课堂,努力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的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探索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导学案的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就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驾驭“学案”的过程中要灵活多变,把“学案”教活、用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提高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因此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然后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合作性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对学生有

0-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教师就学生的问题精讲、点拨、解疑释惑,师生集体交流,学生归纳总结。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臵。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臵,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夯实基础。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和教师的指挥下一步步走向深入,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加强集体备课,体现协作意识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臵问题的层次。多和同行教师交流、集体备课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常常新”,在现行求新求变的压力下,我们要审时度己,学会多维度、多层面、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加大创新力度,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运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西吉三中 魏彩凤

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导学案的教学。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我们设计的教学案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部分,通过预习就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和线索,明白了自己的学习的障碍在哪里。教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一个老师如果不把课堂的效率放在第一位的话那就不是个称职的老师。

另外,学生可以从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设计预计的全过程。比如:学习Reading部分时,学案设计的问答题和填空题,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呈现问题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看完了课文头脑里仍然是一团浆糊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还能够在学案上补充问题,给其他的学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二、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三、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四、及时练习,当堂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我们的英语,有的用法是需要反复举例,才能加深记忆。

教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五、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语用能力(Languageusage),即课后反馈训练(Homework)本环节通过翻译句子,造句等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特别是对学生在写的方面进行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尽可能多地设计具有一定思维量的问

3-题,让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留有空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维、联想、归纳、讨论、总结、进行填写、从而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

运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夏虹

运用导学案教学才半学期,发现它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校的教学面貌,导学案教学的优点,教师们是有共识的,这里就不多说了,以下单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谈谈本人在运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虽然导学案强调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但是,是不是这就等于在学案中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以学生的讨论来完成,才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了,特别是语文课堂,学生必须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了,长此以往,会不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所有的问题都讨论交流,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中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导学案要求教师做到凡学生已理解掌握的内容不讲,只针对学生迷惑的问题针对性讲,且做到言简意明,时间用的越少也好(建议初中少于10分钟)。这一条对很多科目来说都很适合,而且相当精辟。它明确区别于以往老师只顾讲,学生只顾听的填鸭式教学,对我校高效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一建议并不完全适合所有科目的所有情况。教学上,不同科目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语文是一门较特殊的科目,特别是文学作品,需要很多情感的酝酿和渗透,而这点,只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示范下,在师生共同交流,共同体验的过程中才能深刻领悟的,有时非常需要老师的分析、讲解,这时就只好突破建议的讲课时间,个别时

5-候会大大突破。且这种情况下,导学案往往形同虚设,所以最近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必须每节课都必须要用一个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我们也确实以此为原则编案。作为语文教师,为了与学生更好的沟通,以往我的提问大多是有情境设臵的,自从用导学案教学以来,我深感没有问题情境设计,只把教材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习题,这个导学过程变得机械和生硬起来,这让我的教学产生了一个新困惑,即在一些问题的认识和情感的体验上,很难让学生与我产生共鸣。我认为,习题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导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全部,从这点出发,我在考虑是不是一定要把教材内容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呢?教师如果全部按这样的“导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部分学生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甚至不乏投机取巧照抄资料的情况出现,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以上是我一点还不成熟的认识,不当之处望同行指正。

6-试谈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动”

西吉三中 张拓

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语文课堂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

高效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变传统教学中的角色,从台前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自主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高效课堂的主旨在于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其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的彰显学生学习“主权”。高效课堂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能让学生会学的课才是优课,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导学案教学。是很好的让学生“动”起来的尝试。尤其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下面就我的一些心得感悟提出来,希望和大家分享:

1、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内在潜质——对知识的渴

7-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的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

2、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导学案集整个年级教师团队集体智慧,课前商讨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臵。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臵,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率。

3、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团队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臵问题的层次。那必然对教师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必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多和其他教师交流、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西吉三中 张伍梅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月份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使用让学习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无从下脚,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内汇报、交流,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为拓展阅读争取了时间。

二、“导学案”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设计要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

9-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少,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语文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本来好心情的老师变得暴躁,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语文课。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习效率。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学习,有了指挥棒,知道预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平台,增强了学语文的热情。

有老师说,听语文课如同嚼蜡,干涩苦辣,让人浑身不自在,没有听数学课所拥有的一种激情。“导学案”的使用,就像数学中的例题,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你争我抢,你坚持这个观点,我坚持那个想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完了这一个内容,下一个问题又等你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课文学透了,就积累优美语言,你能背一句,他就背三句,我还能背一段,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你说,学习效率能不提高吗?

五、我的困惑如下:

上一篇:木格错导游词下一篇: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讲诚信促和谐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