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中的心得体会

2024-08-23

学案导学中的心得体会(共6篇)

学案导学中的心得体会 篇1

摘要: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它以学案为载体, 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实现既定的语言学习目标, 主动获取英语基础知识并发展语言能力。但是, 一些教师在实施英语学案导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如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不够;忽视学生差异性;用教案代替学案, 用教学目标代替学习目标;以题案当学案等。相应的对策有:关注学情, 让学生在一定程度和一定层面上参与学案的设计, 设计因层而异、分层要求的学案;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学案。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案导学,问题与对策

中学生要获得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需要他们自身的主动参与。“Foreign language is acquired by independent learning not by other’s teaching. (Mr.West) ”表明“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英语学案导学正是基于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和West观点的一种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宽泛而言, 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导学方案Guided Learning Plan) 。英语学案是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为目的, 根据英语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师生共同参与设计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总方案, 是学生充分发挥多元智能、自主学习英语的操作材料和思维向导。

英语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 学生在学案引导下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 主动获取英语基础知识并发展语言能力。它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导”为辅, 导学结合。但是, 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实施英语学案导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偏差。

一、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不够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学案设计必须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精神。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 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的语言学习活动, 让他们在学案导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和探究语言知识, 从而实现英语能力的自主发展。

学生的主体性在学案导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在学案生成阶段, 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二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按照学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三是课后, 学生按照学案独立自主完成基本作业并能自主进行适度拓展和创新。

总体而言, 多数教师在第二和第三环节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较高。问题主要出现出在第一环节, 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对学情关注不够, 很少征求学生意见, 更谈不上让学生出谋划策、积极参与, 基本上是凭想当然 (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设想和思路) 设计学案。学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学案学习。这样的学案在多大程度和层面上适合学生呢?因此, 在学案设计之前和设计过程中, 教师要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需求, 要征询他们的意见, 最好让部分学生参与学案的讨论和设计。这样设计出的学案才更符合学生的英语需求,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高, 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二、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教师自行设计的学案在极大程度上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尤其是在集体备课基础上为同一年级的学生设计的统一学案更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把全年级或全班学生的认知水平设定为同一标准而设计的学案, 既不可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更不可能遵循每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的学生是不同的个体, 尽管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 接受相同的教育, 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必然会参差不齐, 学生习得和获得语言的能力势必会存在着一定差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一刀切”的学案不可能使每个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达到相同的目标。因此, 学案也要因人而异, 最低限度也要实现因“层”而异——据学生的智力和英语水平所处的几个不同层面而设计有所差异的学案,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 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设计出不同层次、有较强针对性和激励性的问题、活动与任务。只有这样, 才能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提高和发展。

三、用教案代替学案, 用教学目标代替学习目标

教案是教师施教的方案——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 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而设计的教学方案。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过程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案则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预设问题的发现过程, 共同设计的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从而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的学习方案。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在学案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一些“所谓”的学案不过是教案的翻版。这可从教师在“所谓”的学案中对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得到佐证:“To train students’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the target language;To train and develop students’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To arouse students’interest;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 brave enough to speak English;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work together and solve problems;……”不难看出这是教师给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 并非学生的学习目标。这种在学案中错把教师当作行为主体的现象必须加以纠正。学案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要体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实现的学习目标, 因此, 学案对学习目标的描述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学习目标要准确而具体, 要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 要避免“假、大、空”现象。例如:“After class, you/w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know how to say hello to others;to understand, master and use the structures“…”and“…”;to describe (an experince about…) ;to use (the functional items for requests and thanks) ;to give tipsfor (doing) sth.”…

四、以题案当学案

一些“所谓”的学案仅仅是题案 (一些系列练习题) 。这些教师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完成教案中“教” (其实是“灌输”) 的过程后, 让学生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其目的显而易见——巩固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 检测并反馈“教”的效果, 以便矫正失误。实际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本未体现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及形成能力的过程, 也未体现任何学法指导。

一份比较完整的英语学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Learning goals/aims (学习目标, 主要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学案上可不出现情感目标)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学习重点和难点)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s (依据学习材料设置的问题导学和问题讨论, 提示思路点拨和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 、Summary (归纳总结, 主要由学生自主和合作来完成, 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只在必要时给以点拨或总结) 、Practice (Exercises and tasks, 达标练习以便反馈矫正, 拓展延伸以增强能力) 、Homework (课下作业, 包括任务型活动) 。学案中除学习目标的描述外, 其他内容 (甚至包括重点和难点)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

教师要由浅入深地设计出一系列“层次性、阶梯性”的问题情景和活动, 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过程和任务、构建知识和能力。学案中设置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 要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和创新, 要起到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作用, 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及方法, 要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和提高学生能力。特别要强调的是, 学案中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教师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或任务, 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完成任务 (用英语做事情) 。

五、学案形同虚设, 教案方为“真经”

一些教师虽然也设计了学案, 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真正实施学案导学, 而是按教案有条不紊地“灌输”, 尤其是在课堂的前半段 (或更多的时间) , 基本上是教师自己的“独演”。他们的学案只是为了赶时髦或用来应付检查。究其原因, 主要是他们对《英语课程标准》和课改的理解不到位, 未从根本上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不相信学生, 只相信自己, 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和效果不放心。在此, 笔者呼吁这些教师要彻底改变旧观念,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的新观念, 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终将学会终身受益的学习本领, 为今后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覃伟合.关于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1, (1) .

学案导学中的心得体会 篇2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县教育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县推行了“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全县的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学案导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同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对导学案和教案的一些认识

我认为“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是站在学生立场上编制的;因此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如何教的立场上编制的——它没有或很少考虑学生的主动学习。二.对导学案编制上的一些看法

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要明确,一目了然

2.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一个“导”字.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我在编制《18.1.勾股定理导学案》时就是先从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开始预设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来自主探究勾股定理,从而达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

3.对于导学案中的练习题的编制我认为题量不能过大,要精选精练,设计要有阶梯性,层次性,要由浅入深。单纯数学题目的罗列,导学案就变成了课堂练习题,就失去导学的目的;题目难度值偏大,部分就会出现厌学,马虎应付的现象。

4.全体老师的参与度。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张高质量的学案,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我们学校八年级数学组编制导学案时都是分配好课题后一人主编其他几位教师审核后在印刷 三.使用导学案的一些感受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前在用教案上课时都是我在上面讲,一部分学生听,还有一部分学生两眼无神,典型的“人在屋,心在外”,很少有学生主动参与;使用导学案后我讲的少了,学生参与的多了,特别是从我每节课都安排5—10分钟的课堂展示后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也使以前那些“两眼无神”“人在屋,心在外”的学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前上课一节课下来讲得口干舌燥感觉很累,弄了一身粉笔末,结果效果还不好;使用导学案后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努力的学习,虽然他们的成绩没有提高多少,但是上课时我感觉心情很轻松,讲课也感觉很有激情

3.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使用导学案上课虽然很轻松,但是在课前却需要精心准备学案,分析学情,搜集资料,设计问题。课前准备不足就会出现问题:前不久我在讲《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导学

案时,我设想的方法是类比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结果没有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都把画一次函数图像的方法以及一次函数的性质都给忘得干干净净,结果上课时学生都不会,没法只好带领学生又复习了一遍,这节课学习目标也没有完成。像这样失败的例子很多,但通过这一次次的失败我觉得我个人的业务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使用导学案中的一些体会 1.掌握课堂讨论的时机。

①当需要突破重点、难点或学生认识模糊时要及时讨论 ②课堂讨论中教师适时、适度点评 ③控制课堂讨论的时间与次数

④组建讨论小组时应使各组间力求均衡,便于竞争

比如我在讲《18.1.勾股定理》时出现了就出现了两个难点问题:一个是求两个大正方形C的面积;还一个是勾股定理加菲尔德的证明方法,因此我就组织了两次讨论活动。分组讨论后再加上我的适时点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任务。

2.精讲、精练、精批。3.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要写下来。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

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

4.做好学案反馈,了解学生学情

下课时收齐学案,看学生是否用红笔把错误标记,改正。查找学生共性问题并及时收集整理,为下节课学案设计做好铺垫。五.对学案教学的困惑

1、实施导学案教学以来,常常出现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

2、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要么放的开完不成教学任务,要么收的太紧又变成了一言堂。

3.刚刚开始使用导学案时我们学校采用的是对面坐法,各讨论小组间力量均衡,竞争良好。后来很多老师反对这种坐法,理由是学生好说话,现在又回到了从前的坐法---前面的学生成绩好,后面的成绩差,这样分组就成了前面学生讨论后面学生看。有没有解决办法。4.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不但得不到同组学生的鼓励和支持,反而得到的是嘲讽,造成时间越久这些学生就越胆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都让我十分头痛

总之,导学案的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

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9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教学 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标课堂教学探究活动”在江津区展开,如何将化学《新课程标准》落实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化学学习习惯及素养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经过深入探究,认真实践,多方验证,并本着“结合本校实际,体现化学特色,立足于全体学生,发挥个人优势”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初中化学教学 “四步”学案导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知识的灌输着和讲解员,只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无法解决的时候,进行点拨式的解惑活动。即:“学案导学——培养习惯,合作探究——重在实践,教师点拨——突破疑难,检测反馈——应用评价”的教学特色。

1 学案导学,培养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第一步教师提供学案导学。根据学案组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目标,了解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主动阅读教材,在尝试中获取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学习惯的形成;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步网上自学。

1.1教师导学

(1)指导上网技术,包括网址、BBS讨论、E—mail,视听网上直播课堂及课堂实录(国家基础教育网http://www.cbern.gov.cn/),收集网上教学资源等。

(2)提供网上学习辅导。

1.2学生网上自学

(1)按时收看网上直播课堂,做好自学笔记。国家基础教育网http://www.cbern.gov.cn/及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源http://www.pep.com.cn/的课堂实录。

(2)参加BBS课程讨论。

(3)利用E—mail向教师提问。

(4)收集网上学习资源,中小学教育资源中心www.edudown.net和学科教育网www.xueke.com.cn及K12等。

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教师要同时进行发现、收集、整理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学生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及课本内容和网上资源,去认识两种物质的物理性和化学性质,区分它们的实验方法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大都能完成作业。

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以学定教”、“学为主体”的理念,本着“充分挖掘教材、用活教材”的原则,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制定学习目标,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 合作探究,重在实践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会积极主动地寻求他人的帮助。于是,学习就变成了他们自身的需要,由“要我学”转变为 “我要学”,依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教师可针对学生上述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小组讨论、全班辩证后设计实验验证方案、并在教师辅导下进行实验等方式,消化个别疑点。

例如:学生在导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时,对书上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发生了反应不太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得出以下探究性实验方案:

(1)在雪碧饮料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2)在稀盐酸、稀硫酸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3)在蒸馏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4)用紫色石蕊试浸湿滤纸条,晾干(烘干)后放入盛有干燥二氧二碳的集气瓶中;

(5)向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6)把5中已变红的液体倒一半出来加热,并与另一半对比。

通过对比观察、迁移、归纳、交流与讨论,学生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的结论。

在学案的导学中,除学生已经自行解决外,就要经小组内部经过互相交流、研讨,共同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一部分问题,同时优生也主动帮助差生理清自学知识点及理解不透的地方,达到共同进步。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下转第112页)(上接第101页)由小组成员汇总,然后轮流由该组的同学担任小组发言人,将问题提交到全班解决(训练胆小的、不爱说话的同学的表达能力)。在这个背景下,力求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整个学生群体都能动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机会,真正使“自主互助”学习方式贯串整个课堂,减轻了老师在课后对差生的辅导工作。

3 教师点拨,突破疑难

在课堂上,教师则可根据收集整理的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学情,进行精讲点拨。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针对其疑点,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以问题为案例,从个别问题中推出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解《碳和碳的氧合物》中对以碳为中心的知识网络结构图时,和同学们一起整理归纳。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启发引领。

在学案导学中,并不是要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教师的精讲点拨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在于突出一个“精”字,点拨要恰到好处,点到实处,把握好分寸。所谓“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教师不顾学生实际,进行滔滔不绝的输灌式、“填鸭式”讲解固然不可取,讲解语言过于简单、枯燥、单调,也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茫然而无所适从的状态,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是不可取的。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大胆探索,学生对大部分知识已了然于胸,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他们对于个别疑难问题,已进入了一种“欲说不得,欲罢不能”的良好学习状态,这时候,教师的及时点拨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了。教学体会是,教师的讲解透彻、到位、幽默、生动,学生才会心领神会、记忆深刻。

4 检测反馈,应用评价

学生经过自学、探讨、重难点的点拨后,要想学生对精讲的内容,难点和易错点掌握,那还得必须强化巩固。因此在学案导学中我利用学案上设计的典型习题,对学生进行当堂训练。教师搜集答题信息,然后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及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促进学生课前、课内、课后学习活动的一体化。

总之,“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运用学案组织导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教改策略观念新,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渗透,把教法、学法融为一体,为化学新课改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邢入德.化学学案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5).

[2] 胡贵和,赵加琛等.“学案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2000(8).

浅谈学案导学中教师的角色 篇4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师,角色

长期以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 过多地干预和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 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将教师的角色从“主演”变为“导演”, 由“台上”走到“台下”,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 学案教学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 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 即使有机会参与, 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 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一方面, 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 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 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 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 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教老方法的案例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脱节, 对教师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这实际也是学案教学中所倡导的, 因为学案教学仍然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为教师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素材.是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的绝佳机遇.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者

学案导学的实施, 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把过去以研究教法为重心转变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上来.因此, 教师应依托学案, 从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地引导学生使用学案的方法.

课前.适时安排学生对学案进行预习,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重点、须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一阶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 发现并及时解决预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修改、调整学案内容, 使学案更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师应与学生共用学案,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完成课堂教学.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学案内容实施增、改、删,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此环节应注意:

1. 不要将学案内容变成试题训练.

2. 不要放任课堂的讨论.教师要根据学科内容, 适时调控课堂.

课后.引导学生巩固课堂内容.可通过课堂延伸练习设计、拓展练习等形式,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三个阶段, 让学生养成学案使用的方法, 以便发挥学案导学的最佳效益.

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一堂课能否发挥它的最大效益, 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有的老师图省事, 学案一发、一做、一讲, 一堂课;有的老师仍未放弃过去的授课模式, 将学案当做课堂或课后练习题;也有的老师不顾本学校、本学科、本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 完全依托学案.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本学科特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对学习内容做适当的增补.从而使学习内容、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加优化, 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1. 针对学习内容, 教师应适时引导、点拨.

2.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研讨交流.在研讨交流时教师要适时掌控, 避免一些无效合作与研讨.

3. 针对出现的问题, 师生应互动交流.

四、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学案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 学生学习的实效有多高, 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通过参与, 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鼓励学生以课文为基础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在这种参与中, 及时调控学案内容, 使学案设计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化,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同时, 教师的参与还有利于改变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学案的内容, 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 如果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一长, 学生极容易产生倦怠情绪, 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 根据学案内容, 适时调控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不断创新课堂教学, 确保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五、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成为他们学习的促进者我们知道学生爱上某一学科, 不仅仅是这一学科具有极大的魅力, 往往是学生喜欢教这一科的教师.所以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这样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力量.作为学生的同伴, 当我们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合作时, 学生往往更易接纳, 他们往往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深入探讨.当我们作为同伴发现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 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学生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学生也会变得愿意问问题, 这样也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学案导学心得体会 篇5

---段建平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我们找到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十月份为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以有效性教学为目的的读书月活动,我们忙里偷闲,静心书桌,有所收获,有所体会。

记得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导学”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

1、学案设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是过去单一的传统接受式,而应该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接受学习并举。物理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物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课前为学生编好自主学习内容,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找到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

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2

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学案导学中的心得体会 篇6

一、“学案导学”应引导学生重视对教材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学阶段,学生己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但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很多中学生(包括部分优秀生)都没有阅读教材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教材阅读仅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往往忽略其丰富的内涵,因而作为物理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在编制学案时,应重视对隐含信息的挖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相互联系与区别,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能力。在编写学案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问题设计为突破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着眼点,使他们在阅读中读出快乐、读出能力。如在讲3.4力的合成这节课时,如何让学生领悟矢量相加的特殊规律呢?我们可以在导学思考题中设置这样一问:1+1=2总是成立吗?再问向东的1 N与向西的1 N相加呢?向东的1 N与向南的1 N相加呢?再如,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m,到达B点,位移是多少?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这时还不要求得出这个法则,但要思考。)再通过实验得出矢量的加法,最后,通过“说一说”深化矢量相加的法则。

这样引导下来,由浅入深,步步为营。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不但可以使学得的知识终生难忘,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学案导学”应注重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好奇是人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应该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课堂的演示实验等观察内容。利用中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浓厚兴趣,慢慢地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到对实验的观察上来,培养他们自觉地有目的、持久、细心地观察。分析观察法(即结合物理现象分析其原因,并变化条件继续观察其结果)利用率较高。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在演示实验前交代清楚,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以及对出示的仪器应当有所交待,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打算怎样进行,以及学生应注意观察什么,以便使学生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课堂的演示实验等观察内容。草率从事是年轻教师在演示教学中常犯的毛病。当学生还没有思想准备时,演示己经结束,因而达不到演示目的。例如在设计3.3摩擦力这节课时,可以让木块和火柴盒(包括不同侧面)分别沿较小的和较大的倾角在斜面上下滑,进行对比,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定要交代清楚:要比较什么,怎么比较。又如,在设计7.8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时,绳系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分别用钢球和塑料球,观察小球能否回到原高度,来反映空气阻力的影响。我们应该承认小球均未达到原高度,但用钢球实验,空气阻力影响较小以致于可以忽略,这是一种科学近似。教师应该做到实事求是。

新课程教材中,演示实验只写做法,不写将要出现的现象,更不写结论。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通过同伴交流、师生互动等途径,来改变学习方法。

三、“学案导学”应着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而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

例如,7.8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需要我们验证在自由落体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如果把这个题目直接交待下去,或许个别同学能够证明,但大多数同学还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果用过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就显得不恰当了,而且重点不突出,也给同学们造成了错觉。如果我们能在新课探究环节时,可以参考以下思路:

{温故: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是什么?2.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是什么?;{知新:做一做:自由下落的小球,忽略阻力,设小球的质量为m,(选地面为零势面)位置1:机械能E1=Ek1+Ep1=______+______,位置2:机械能E2=Ek2+Ep2=______+______,比较E1和E2。

推导过程:

(1)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

(2)判断做功情况;

(3)由1位置到2位置,对小球列动能定理:______;

(4)整理得:______=______;结论:E1_______E2 (>,=,<)}。

接下来:1.如果物体沿光滑的斜坡滑下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

2.如果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呢?

虽然这样给学生限制了框架,但体现了教材的主流,也充分体现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哪个物体受什么力一一做什么运动一一遵循什么规律一一能量是怎么转化的。让学生经历理性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或许课堂并不是热热闹闹,然而恰恰是沉寂中方显思考。只有经过思考,才能使学生走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状态。不要小看细节,恰恰是细节决定了成败。当然,探究思路的设计,也应该根据学生基础做适当调整。

四、“学案导学”中应注意习题的分级分类

很多学生一到做题时就感觉“老虎吃天,无以下口”。到这种现象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知识本身的理解问题,一是思维方法问题。学生常常不是瞎碰,就是乱套公式。由于各种能力需逐渐提升,所以在选编习题上必须分级分类,使学生每节课有所得,每组学案有所得,每位学生有所得。通过由简到繁的过程,使同学们在分析物理过程时,注意物理过程的阶段性、联系性、规律性等。

上一篇:探究具体化下一篇:无线视觉传感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