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三年大学生活

2024-09-01

珍贵的三年大学生活(精选6篇)

珍贵的三年大学生活 篇1

珍贵的三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充实。回首大学三年的光阴。感触颇多。三年的生活是 我 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三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使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从迈进大学校园之日起,我刻苦学习,珍惜时光,在老师同学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在综合素质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并深刻意识到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力求上进,脚踏实地,不断提高自己,知识固然重要,但品德才是体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大学求学过程中也一直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自我反省且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三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遵行它。我现在领悟到以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我始终认为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学习方面,我勤奋刻苦,通过了省计算机二级和大学英语三级。课余通过pre/e3.0,机修钳工,数控加工中级考试。取得三项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从而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相关知识体系,平时注重阅读,朗读,演说及写作。平时多有参加普通话培训,英语口语培训。大学学习虽然即将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我的学习从而终止从今后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学习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际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做到敢于实践勇于创新。

工作方面。参加过学院红丝带协会,并担任协会外联部长,为协会的发展努力工作,并多次为协会拉赞助,为协会举办活动提供了资金,在校期间一直担任班级体育委员,并组织了班级篮球赛。并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8年暑假与同学在岳阳开办八字门家教服务中心,招收了70多名学生,并得到了学生与加长的一致好评,2009年暑假在工厂参加过机械操作与修理方面的实习。也得到了工厂领导的赞扬。这些社会实践给我很大的帮助也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能力从中收益匪浅。

生活方面,我能与同学老师相处融洽。而且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考虑问题的周到性、常站到别人立场思考问题。我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资本,所以我一直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

通过三年大学生活我变成熟了,我从欢乐与泪水中走向成熟。使我更加坚强,信念更加坚定。思维更加敏捷,我相信这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养料。使我收益终身,展望未来。我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青年工作者。

刘华清难忘在苏联的三年留学生活 篇2

衔命赴苏学习

1954年6月中旬,经中央军委批准,正在忙于大连海校整编工作的刘华清离职到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

在山区长大的刘华清,原本就对大海、海军有一种神秘感。到大连海校任职后,面对那么多的专业、门类繁多的教材,他越发感到自己知识不足,羡慕学员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学习专业知识技术,一直期盼自己能有个学习提高的机会。如今机会有了,他又感到有点突然,心里很不平静。他清楚这个学习名额的分量,这机会太难得了!

20世纪50年代初,全军普遍掀起了向苏联学习的高潮。海军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军种,一缺装备二缺专业技术人才,尤其亟需苏联的支援和帮助。1952年5月,率团在莫斯科访问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郑重向苏方提出了派军事干部到苏联海军院校学习,培养中高级军事指挥员的请求。

1952年9月,苏联海军部通过赴苏进行装备谈判的海军参谋长罗舜初作出答复:中国海军可选派10人左右,组织一个班到苏联海军学院学习。学员条件,罗舜初发回国内的报告中作了具体说明:“为了培养中国海军技术干部,苏联海军部同意我们海军送学生到苏联学习。1953年可送10人到苏联海军军事学院学习,时间为3年。条件,必须经过海军学校毕业,有专科毕业文化,完全用俄文听讲。经研究可以送一部分在海军舰上服务、有中学程度的干部,学好俄文,于1953年8月进军事学院。”据此,海军于1953年9月派出了第一批赴苏留学的军事学员。

1954年,海军循例派出第二批学员。刘华清是此次被选定留苏的干部之一。

第二批共9名学员1名翻译。学员除刘华清外,另有海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陈云中、大连海军学校第一分校政委袁意奋、华东海军第六舰队政委高立忠,及几个师团单位领导程庆荣、胡代耕、魏岱峰、柳条、武毅等。翻译是不久前刚从苏联留学回国的海军某部枪炮业务长徐执提。

这年,刘华清已近38岁。作为一个军职领导干部,当属年轻的,但坐下来当学生读书,按部就班地学习专业技术,却委实不算小了。至于文化基础,他真正上学就是村里的3年私塾。新学堂上过几天,学的是语文、算术,外加一点历史、地理常识。参加革命后,特别是两次主持办学期间,结合工作学了不少东西,但也主要是政治理论、文史知识,数理化没入门,更不用说俄文了。现在要学习大学的课程,还要到国外去,刘华清难免有些“顾虑”。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他这样写道:“乍听到这个消息,我有些顾虑,毕竟38岁了,又不懂俄文,数理基础又差,学习肯定会有许多困难。但转念一想,又觉学习机会难得,组织选中了我,我不能辜负这份期望。于是,我给自己鼓劲,开始了出国前的学习准备。”他的妻子徐虹霞懂俄语,是做翻译工作的。刘华清当即与她商定,请她帮助自己学习俄语。另外又找了几个人帮自己突击补习数学、航海知识。

8月初,留学人员在大连海校集合,进行出国前的集中培训。集训工作,由军委海军司令部学校管理部部长罗钰如组织进行。按照规定,成立了学员党支部,刘华清任书记,支委有陈云中、高立忠。

8月中旬,刘华清一行10人乘火车抵达沈阳,由此登上北京至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开始了赴苏留学的长途行程。

接受正规的高等海军军事教育

列宁格勒,即今圣彼得堡,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苏联海军学院坐落在涅瓦河畔风景秀丽的华西列夫斯基岛上。

苏联海军学院,以苏联著名元帅伏罗希洛夫的名字命名,全称是荣获列宁勋章的伏罗希洛夫海军军事学院。教学楼紧临涅瓦河边,在教室里透过窗子可以清晰地看到河面上往返的军舰、轮船,但绝无噪音。刘华清他们的宿舍楼是一座典雅的三层楼房,坐落在院外市民居住的小区内,但距离学院本部不远,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刘华清住在宿舍搂的二层。上一年来的中国海军学员刘道生、易耀彩等人,也住在同一楼层。

刘华清晚年与人谈起当时的生活时说:“在学院食堂买饭,伙食费每月要花掉600卢布左右,再买点其他生活用品,每个人都还有点盈余。宿舍楼内还有公用厨房。节假日食堂不开伙,大家就自由结合,买些菜蔬做中餐打牙祭。有时我们做饭,上一期中国留学生也一起参加进来,大家一边吃一边交流思想,也借以排遣思乡之情。”

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是苏联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军事学府之一。刘华清留学期间,在苏联海军主要领导岗位上任职的,基本上都是该校的毕业生。

经过几十年建设,海军学院教学设备精良,组织机构精干。院长尤马舍夫、副院长阿拉夫佐夫均是资深望重的海军上将。教员中有多名科学院院士和功勋科学家。院、系等各级主官,不仅均有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且有很高的学术造诣,都能亲自上课。

9月初,海军学院正式开学。中国9个学员单独编为一个班,大家推选刘华清担任班长。学院外训系主任奥西波夫少将与大家见了面,宣布了教育计划及学院有关的规定、制度和要求,即开始上课。

海军学院外训系是1945年设立的,主要负责培训“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海军军官。开设课程,包括基本系的所有专业,学制4年(有海军工作经历基础的学制3年)。为了适应教学环境,外国学员一般都增加一段预科学习。学院将刘华清他们的教育计划定为3年半,预科半年,本科3年。

预科阶段,主要是为本科学习打基础。学习的主要课程,一是俄语,二是海军常识,三是苏共党史。其中俄语比重最大,占一半以上。课程安排很紧,每周学习6天,每天8节课,晚上两节课的自习。为了督促大家学习,检验教学效果,每隔两至三周就进行一次小测验,学期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考试非常正规,由教员组成考试组,学员从题库中抽题,当场口答,而后通过翻译问答。期末考试,院长、系主任均到场旁听,像“三堂会审”。多少年后,已成为海军高级将领的刘华清当年的同学们,谈起当年的考试仍然啧啧连声:实在让人紧张,那是正规、严格得很哪!

刘华清两度担任过军事院校的领导,对紧张、严格的学习生活,他是熟悉、适应的。苏共党史,他断断续续学过一些,学起来不难;海军常识,海军武器装备,从枪炮、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到舰艇、飞机,海军诸兵种器材的战术技术性能、设计构造原理,刘华清虽没系统学过,在大连海校期间,也涉猎了一些。加之武器装备课有实物,有的课直接到相关的海军工程院校去上,在参观学习中现场教学,所以也比较好理解,好掌握。让他伤脑筋的是俄语学习。许多单词拗口,难以读得清晰、准确,也不好记忆,特别是动词变格、变位,记起来很难。刘华清明白,进入本科后,听课、查资料都靠俄语。俄语学不好,所有课程都受影响,也难以学好。于是,他下定决心攻克俄语关。好在翻译徐执提就住在隔壁,刘华清可以随时求教。

半年预科结束后,进入本科学习。本科阶段用三学年时间,集中学习海军专业知识。上课的基本方式,就是每到上课时,翻译徐执提和苏联教官都站在讲台前,教官讲一段徐就翻译一段,学员就囫囵吞枣,拼命记笔记,课后再回去慢慢消化。这种做法在预科阶段尚可以,进入本科后,课程多了,教材中的专用名词、术语也多,笔记难得记全,消化更困难。这时又有两门课教员完全用俄语讲授,翻译只在课后作必要辅导。尽管教员授课时尽力讲得慢些、再慢些,学员还是似懂非懂。与其他学员比起来,刘华清俄语算是学得比较好的,但教员讲一个小时,他也常常要花两三个小时对着字典“抠”,才能粗略搞懂。几个星期下来,大家都感到吃不消。刘华清便将这一情况报告了中国海军留苏学员总负责人刘道生。刘道生说:“这是大问题,我们一起来的同志已经一年多了,仍觉得很吃力。”刘华清提出:“可不可以向学院反映一下?”刘道生沉吟一下:“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可以找时间商量一下。”

1955年5月一个星期天,在海军学院学习的两期中国学员十几个人在一起聚餐。餐后,刘道生主持讨论了向学院反映改进教学的问题。经过字句推敲,刘华清誊抄清楚,以中国学员党支部报告的名义报送学院领导。

报告报送学院领导后很快有了答复:俄文课讲义内容可以作些调整,其他3条均不能改变,仍照原定计划和规定执行。

转眼一年过去,暑期到了。1955年8月初,刘华清他们动身回国休留学后的第一个暑假。此行,他们乘坐苏联民航的螺旋桨飞机伊尔-12,中途几次辗转加油,净飞30多个小时,于第三天到达北京。

海军机关在新落成的办公大楼里接待了刘华清一行。当天,海军政治部领导主持召开座谈会,“请留学生同志们谈谈在苏联一年的收获和感受”。作为班长、支部书记,刘华清在会上作了比较全面的汇报发言。讲到最后,他强调说:虽然才去了一年,本科学习刚开始,但已感到很开眼界,大有收获。我们真切体会到,派人去苏联海军学院学习的做法很值得,应该坚持下去。需要注意的是,以后再派学生出去,建议在国内有较长时间准备,特别是要打好俄文和数学基础,这样才能克服到国外学习的困难,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上,确保学习效果,学到我们最需要的东西。

座谈会后,刘华清回到大连海校,一面休息一面在妻子徐虹霞帮助下突击学习俄语。8月底,他与同学们一起依旧乘坐苏联的飞机返回列宁格勒,继续在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的学业。

1956年,刘华清在苏联海军学院的学习进入第二学年。这年春节,他和同学们在列宁格勒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节日。节前,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元帅抵达列宁格勒。他是代表祖国人民、代表军委前来慰问中国留苏学员,给大家颁授军衔的。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酝酿论证军队实行军衔制的问题,于1955年初获全国人大批准,陆、海、空三军官兵授衔工作于同年秋已全部结束。至此时,留苏学员已是全军现役军人中少数没有授军衔的军官了。

2月13日,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二。授衔仪式在市区驻军部队休闲娱乐的“军官之家”举行。在列宁格勒地区留学的中国陆、海、空三军学员200多人全部参加。“军官之家”距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不远。刘华清与刘道生,1955年秋新来的速成班学员、海军副司令员方强等,中国学员、翻译20多人早早到了会场。中国驻苏使馆武官韩振纪主持仪式,宣读命令,聂荣臻元帅亲自向大家颁授军衔,作简短讲话,向大家致节日问候。刘华清被授少将军衔。同期另外8名学员,陈云中、高立忠、袁意奋等,依次被授大校、上校等军衔。年轻的翻译徐执提,被授中尉衔。授衔结束,在会场举行了冷餐会。面对眼前的欢快的场景,刘华清仿佛见到万里之外戎装整齐的部队和战友,心中涌起难以名状的激动。

本科第二年,主要教学内容是海军合同战术及海军通信。

海军合同战术是主课。这一部分是海军军事知识的核心,内容复杂,作业也多,3个主要课题就有20多个作业。通信课在第二学年教学内容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这一年课业虽然比上年重,但刘华清却感到轻松了不少。一则由于大家俄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上能听懂教员讲课,多数专业课开始全用俄语讲。这样授课时间减少,自习、复习的时间大大增加了。二则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磨合,大家熟悉适应了环境,生活、学习逐步习惯,中国学员与校方及其他国家学员的纷争和摩擦减少,刘华清作为支部书记、班长,组织、协调方面的工作也大量减少。刘华清还组织了一些中国学员的课余活动。通过节假日文化娱乐,交流思想,开阔视野,增进友谊。1956年国庆节,刘华清与刘道生研究,以中国海军留苏学员党支部的名义宴请了系里的领导和主要任课教员,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

9月30日天一亮,刘华清与刘道生、朱军等中国学员便立即起床忙碌起来。有的外出购买糕点、果品(钱款是刘华清、刘道生、方强等几个职务较高的学员平日积攒的生活费),有的动手作自己拿手的中国菜,有的则调整桌椅、布置会议室,准备迎接来宾。上午10时许,系里的领导、主要的任课教员,及朝鲜、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较熟悉的学员,都到了。纪念活动遂在《国际歌》歌声中拉开序幕。大家围坐在几张拼起来的桌子前边吃边聊,共同高唱中国歌曲、苏联歌曲,气氛十分热烈、火爆。

本科第三年的学习内容,带有综合的性质,主要课程是海军战役法、海军地理、司令部工作和海军国际法。其中,海军战役法是主课。海军地理课的内容是常识性的,但也是一个称职的军人所必须熟知、掌握的。而司令部工作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授该课的是一位具有丰富带兵经验的老教员。这一年还安排了海军国际法课。除此而外,还有部分政治理论课程,按计划安排在各个学期穿插进行。若干年后,刘华清谈起这次留苏的经历,仍然感念不已。

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转眼3年多过去了。1958年初,刘华清迎来了毕业考试。

作为苏联海军最高学府,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的毕业考试属于国家考试,非常隆重。海军部专门成立了国家考试委员会。由海军上将巴依科夫任考试委员会主席。考试委员会委员有: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院长、海军上将安德列耶夫;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海军中将库尔尼科夫;教育处主任、海军上校季明斯基;专业系主任、海军少将奥西波夫。此外,还有各主要学科任课教员。

考试的形式,有笔试和口试两种。笔试,不仅试卷是俄文,并且要求全部用俄文答题。通过几年刻苦攻关,这一要求对刘华清已不成问题。各学科笔试,他均以优秀成绩通过。相比起来,口试更复杂一些。口试的做法是,由学员现场从预先准备的试题中抽取考题,即席回答。在这过程中,考试委员会结合考题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有时,学院院长也会提问。这就要求学员不仅能听懂俄文、清楚试题内容、要求,还要思维敏捷、反应快。由于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刘华清也顺利通过,并以其能够结合实际说明问题,赢得考试委员会委员的一致好评。同期的其他9人,程庆荣、魏岱峰等8名学员和翻译徐执提,虽然成绩不甚均衡,但也都顺利通过考试,合格毕业。

1990年6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苏抵达列宁格勒,热情的东道主安排代表团参观了他当年留学的海军学院。学院领导还陪同刘华清在学院档案馆查到了他当年毕业考试的成绩单,并复印了一份送他作纪念。刘华清毕业考试成绩是:全部课程21门,其中8门属考查课,不计分;其余13门课,10门是优,3门是良,总评优秀。毕业证书由巴依科夫、安德列耶夫共同签署。国家考试委员会关于刘华清毕业证书颁授评语是:

“本毕业证书授给刘华清少将。他于1954年进入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8年毕业。所学专业为:参谋总部指挥专业,战役战术专业和海军通用专业。1958年2月15日国家考试委员会决定,刘华清少将已是受过高等海军军事教育的海军军官。”

在伏罗希洛夫学院学习期间,刘华清不仅是同期入校的10名中国学员(含翻译)的班长、党支部书记,在中国海军第一期学员于1957年3月毕业回国后,他又担任了陆续入校的同科系第三期、第四期,以及速成班学员所有中国留苏学生的总负责人(此前为刘道生)。在实习、集训时,他还担任过包括波兰、东德等国家同届本科班学员集训班的班长。刘华清不仅要圆满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按照海军首长要求,定期、不定期向国内和中国驻苏大使馆汇报情况,以中国留学生代表的身份处理中国学员与学院及他国学员的有关事宜,有时还要协助和配合学院组织教学活动。

刘华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度负责精神,赢得了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领导及同学们的尊重和信任。学院在刘华清的毕业鉴定中写道:“在海军学院学习期间,该学员表现了高度的纪律性。作为集训班和中国学员班的班长,极认真地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学习成绩优良。”

我的三年规划 篇3

我的三年规划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自己到了毕业季,马上面临着就业问题,如何以最佳的状态去择业、去就业是面临的首要问题。

对于自己三年的规划如下:

第一年,也就是自己在校最后一年里,在学习方面,首先把学分修够,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其次,把专业课基础夯实,熟练掌握理论专业方法和技术,再通过联系老师参加野外实习,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熟练操作专业仪器,之后把实习的数据进行处理解释,比较熟练的掌握生产实习的一系列流程及注意事项,让自己在专业方面更精益求精;再次,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多看一些专业相关的书籍,了解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对于新技术和新方法大体了解一下,有问题可以喝老师交流,使自己不至于落后太多;最后,可以参加一些科技创新项目,对某一点进行研究,深化知识点,还有对于各种等级考试,可以适当参加,这样可以促使自己收获更多知识,例如英语争取考过六级,计算机争取考过三级等等。在工作方面,作为班长,尽职尽责,帮助同学,共同建设一个团结温馨和谐的班级,一个充满爱的班级。在生活方面,学会独立思考,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对于有意向想去的公司,了解其公司背景,企业文化,工作性质,工作范围,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做好就业的准备,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因素,不要因为外界因素,干扰自己的判断。

第二年,也就是自己就业的第一年,刚来到公司上班,生活方面,先掌握公司的企业文化,深入学习,让自己迅速与大家融入到一起,适应这个新环境,多和公司的老员工交流,了解公司的更多的不成文的习惯和注意事项,不让自己出现差错;工作方面,脚踏实地,勤劳认真,按期完成指定任务,不懂得地方虚心向老员工求教,另外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弥补知识盲点。

第三年,工作后的第二年,通过一年的基层工作,自己了解并适应了公司的发展模式,看到了公司的发展前景,同时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对于生产过程的一系列程序和具体实施大体了解,自己可以独当一面,可以当一块项目的负责人或者带头人。在感情方面,争取找到一份真爱,在物质方面,衣食无忧,还会有些存款。

从事律师的三年历程 篇4

第一部分 三年经历

看到这里有很多人是法学院的学生或者是刚毕业不久打算从事律师职业的同志,或者是已经从事着这个职业的年轻朋友。从毕业一直做到现在,对这个行业也有了些新的看。

我毕业于内地一所不知名的地方院校的法学专业,2000年在校期间通过最后一次律师资格考试,2001年毕业后就直接从事律师行业,甚至中间连实习期都没有。我学法律,可是我不怎么尊重法律,一些小小的违法事件经常的犯一下。记得当时是找到院长,然后让院长写个证明,大概意思就是我已经毕业了。然后又找到在司法局工作的同学的妈妈,就带着我去报名了。就这样,没毕业就通过了最后一次律师资格考试。然后,就整天的在学校里牛比哄哄的乱窜,研究生考试的事情也不鸟它了,工作的事情也不去管了。

毕业后直接来到一家律师所,跟主任做助理。主任就对我说,你看看你,只是个助理,我以后有什么事情需要俩个律师的话你还帮不上忙,就是个鸡肋,实在是没什么大的用处的。干脆申请执业吧。我就写了申请书,然后主任给我拿到司法厅,就这样,我连实习期都没有,就又稀里糊涂的直接执业了。

记得那时候,我在的这家律师所在当地还是比较可以的。老板那时候专做银行不良贷款债权买卖,当时华融、信达等招法律和会计的人都招疯了。债权买卖,就是把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买过来,然后我们成为债权人,以后这个债权收回多少与你华融、信达、东方等都无关。坏就坏在这个债权买卖上了,当时老板以其老婆公司的名义用400万买进了信达帐面2000万的债权。后来才知道,其实建行早就知道债务人破产了,可是并没有将这笔坏帐核销,而是和地方政府、法院勾结,以欺骗的手法转给了信达,遂将信达和建行告上了法庭。这是个极度痛苦的过程,记得老板当时整天的往北京跑,找政府,找人民银行,找报社,找电视台,折腾了大半年,最后结果是我们败诉,老板是欲哭无泪。

最惨的还不止这些,紧跟着司法厅的领导就找到我们老板,对他说:你看看你是不是把你这个所给注销了?我老板一想,明白怎么回事情,即使你不注销的话,也会有人给你吊销的。既然都这样了,没办法,解散吧。之后,老板远遁上海,我们一帮小弟也做鸟兽散了。

通过这件事情得出一个结论:和强权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即使不能和强权交上朋友,但是绝对不要和他作对。

之后来到了北京,要在北京做律师,如果你从外地来的话必须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我哪有什么经验呀,我连实习都没实习呀。要做的话还得从助理做起。因此当时我兴趣也不大。一个表哥在五棵松那边有个小饭店,就让我去帮他忙。我本来不情愿去的。没办法,寄人篱下吗。

这样混了半年,后来,我老姨家的表哥在北京版权局混,又让我帮他倒腾图书。这期间,遇到了现在的老板,他是个新加坡的律师,当时正混迹于北京,整天也是没头苍蝇似的乱撞。然后他说他要组建一个他自己的团队,问我有没有兴趣。就这样,一拍即合,我们就到一起了。我们就当前的形势做了个简单的分析,当时我们拿四个城市做分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得出的结果是:北京上海成本高,大型企业多,且北京的观念还比较落后,而广州就不同,广州外资所很少,而且成本相对低,且基本没有新加坡律师做,更重要的是广州的人观念也比较超前。最终决定采取挂靠的形式。因为申请的话太麻烦了,不知道什么猴年马月的才有个结果,还是挂靠着先做起来吧。

我们的团队是金字塔形的,最底层是文职人员,四个文职人员,然后是律师助理,三个助理,然后是律师,三个律师,然后是老板。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大量的程序性的烦琐的事务性的工作由助理和文职人员完成,老板和三个律师主要做框架。老板最主要的工作是销售,就是销售我们的服务。我们一直抱着这么样一个观念: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做,自己做不了的就销售给其他有能力的律师。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带一个我们的律师全程跟进,而且必须接受我们老板的监督,这一是提高我们团队律师的执业技能,二是对客户的负责,因为万一有个差错,直接对客户的是我们,到时候负责任的也是我们,对客户不好交代。三个律师在不影响老板指派的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开拓自己的案源,如果是1万以下的小case,老板不在乎,你自己做就是了,也不会从你这里提成,最多在他高兴的时候请他喝杯咖啡而已。如果超过这个数,给老板,老板再分配谁去做。老板分配给我们的案件都是二八开,当然老板是八了。我们三个律师都认为这个制度不错,比较适合我们年轻人发展。

我负责外资公司以及内外资公司的税务,就是说从一个公司有到中国来投资的意图开始,到最后的解散,我负责。另一位兄弟负责内资公司的一切事务以及内外资的劳资。还有一位女同志负责所有的诉讼事务(税务和劳资除外)。遇到一些综合性强的大单,三个人就要协同作业了,比如资产收购,比如房产项目等。如果是一个房产项目,我们一般把他分成三个阶段,前期置地阶段,中期开发建设阶段,后期销售阶段,然后我们三个分工,比如我如果负责第一个阶段,那么他们俩个就做我的助手,等到第二个阶段的时候,我就又成了另一位律师的助手了。

如果遇到更复杂的大单,我们一般都是销售给其他人做了,这样我们三个从中就得不到一分钱,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老板要从我们三个中指定一个人全程跟进,这样我们可以学到些东西,因此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们三个人有个共同的认识:年轻律师的原始积累,除了资金的积累外,最重要的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第二部分 体会

以上是我近三年的一个历程,总体评价就是三天打鱼,俩天晒网的,没有打下个好的基础,也没有做出过什么成绩来。不过也确实有点体会,想和这里的年轻律师或者有志于做律师的年轻朋友聊聊,希望大家给点意见,共同进步。

第一点:要学会奉承

奉承就是拍马屁。之所以把它做为首要的一点,是有原因的,可能好多人,尤其是年轻的在校的学生认为我这个人很俗。但是你要知道,现实和理想总是有些差距的。文人相轻,尤其在律师界。常听到一位律师评价另一位律师:切,就他,什么都不是。。等等,奉劝这些话千万不要出自我们之口,这个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预示着你可能要卷入毫无利益可言的派系之争。工作中,同行、当事人、政府官员、法官都需要奉承的。奉承同行是为了取得他的好感和信任,这样他才可能将自己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时间做的案件转给你。奉承当事人也是为了案源,但是必须注意一点,在进入案件后,千万不要因为他是当事人就过度的倾向于他的观点,而应该实事求是的分析案情,即使是他有什么地方做错了,也要委婉的给他提出来,千万不要为了满足当事人一时的快感而一味的奉承。因为客户毕竟不是律师,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感情因素要多一点,但是如果最终的结果和当初对案件的分析出现偏差,客户不会认为是他的过错,而是将责任推到你律师的身上。对政府官员和法官的奉承,是为了在做一些程序性的工作时更快捷和简便,不要指望奉承可以影响案件的结果,利益,也只有利益才能影响到案件的结果。

奉承绝对不是仅仅说一些赞美的话那么简单,这也是一门学问,如果给他归类的话,我想应该划到心理学这门类里吧。特别直白的奉承是绝对要不得的,“我对你的景仰之情有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等只能适得其反,把你看做一个马屁精,即使是发自你的内心。我认为奉承的最高境界是向别人寻求建议,也就是请教别人。一个向你提建议的人很可能、应该是大多数情况下会帮助你这个接受他建议的人。比如,如果你是个学生,你就应该找来你老师的著作,读上那么几页,哪怕是那本书写的狗屁都不是,你也要找个机会对老师说:“老师,我拜读了您的大作,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今天有机会见到您,希望能聆听到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等等。假如你想毕业后到某个律师所工作,你也应该找到你的老师,请他谈谈对你这个选择的看法,说不定那个律师所的合伙人是你老师的朋友或同学,这样,你可以就坡下驴,要求你老师给你写封推荐信。我相信,面对你这样一个如此乖巧的学生,如此尊重老师的建议的学生,你老师是不会吝啬一封推荐信的,我更相信,有这封推荐信和没有它相比,在你找工作的时候差别是很大的。如果你已经工作,那么多向你的上司和法官寻求建议,征询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即使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比江平还江平,你仍要装做一无所知的样子去请教。你应该明白,你的上司,一个地位比你高的人,是很愿意他的下属向他请教些问题的,只有这样,才使他认为他就是你的上司,就是对一些问题比你有更深入的看法。这样,他会认为你这个人对他很尊重,是个值得信赖的好下属。对于法官,在中国10个人中,我想会有5个以上的人认为法官总体水平不如律师,法官当然也明白公众对他们的评价,你虚心的和他探讨问题,你说他的虚荣心会不会膨胀?即使不能影响案件的结果,但是我想法官肯定对你有个好印象吧?肯定不会故意的出一些莫须有的东西来刁难你吧?

记住:奉承只是一个小小的手段而已,很多时候,不会影响事情的结果。利益,只有利益才决定一切。我们是年轻律师,在没有充足的物质资本的情况下,拍拍马屁又有何妨?

第二,不要低估任何人

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的律师或律师助理说:我们老板法律知识太一般了,很多案件他一审就输,二审我上就赢。或者说:某某法官竟然连什么什么都不知道。或者说:某某律师一点水平都没有,就是凭借关系拉来案源。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认为做人的一个小原则就是:别人的优点都要看到,自己的缺点都要看到。老板为什么会成为你的老板而你却不是他的老板?一些律师为什么案源很多而你却没有?答案就是:他有更多的优势对于你。你老板或者其他任何一个律师,可能理论和实践都不如你,但是,他手中有更多的案源,这说明他销售工作做的好。要知道,案源是律师的命脉,如果你的七寸握在别人手中,你没办法不听命于他,除非你不做律师了。试着跟这些人学习学习他们是如何销售的,而不是低估他,认为人家什么都不如你。律师也有分工的,有的人就喜欢做销售,比如我老板,好吧,那你就

去做销售,有的人就喜欢做具体事务,那你就和那些销售做的好的多合作。这就象一个公司,有做生产的,有做研发的,有做销售的,而销售往往制约着其他俩方面,律师这行业更是。对于法官,我想更不应该轻视,我认为那种认为法官的整体水平低于律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里首先说明的是,不论法官也好,律师也好,是实务工作者,不是法学院里的教授,这就不必要求他们的理论水平有多深。我一直认为法官和律师的工作更多的是技能而不是理论,一句话:无他,但手熟尔。法官接触案件的数量要大大多于律师,很多城市的法官都是一上午开俩个庭,下无再来一个,一般每周都要处理三个以上的案件。律师很多没有这样的机会接触这么多的案件。而且,法官的培训要比律师的培训多的多,国家也有相应的保障,国家有法官学院,却没有律师学院,律协组织的培训根本不能和法官受到的后续教育相比。我想,也就这几年的事情,法官的水平应该是整体高于律师的。

最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低估你的对手,而且是永远不要低估他们。永远要认为他们至少和你同样聪明,你能想到的他们都能想的到,你想不到的你的对手他们还想的到。你认为经手的案件一定会按照你的思路发展下去,他们同样也在这样想。会计上有个基本的原则是谨慎性原则,要求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要尽量的少计资产和收益,多计负债和费用,因为经济活动存在着不确定性

。同理,任何一个案件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在估量你的对手的时候要尽量的高估。那种认为别人是弱白的人其实往往自己才是最大的弱白。

记住:准备工作无论做的多充分,面对你的对手和不确定的案件都是不充分的。

第三,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

这俩者我认为只能无限接近而永远不能重合。一个是对公众,一个是对客户,一句老话:忠孝不能俩全。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想做好事,起码在表面上看来是这样子的,都希望获得更高的社会认知。但是你首先要明白一个事实,你的职业是律师,你是你客户的代言人,你必须为了客户的利益行事。对你来说,所谓的好事仅仅是对客户做好事,而不是社会公众。为穷凶极恶的杀人犯辩护,为卑鄙龌龊的强奸犯辩护,在大集团与弱者的搏弈中充当大集团的代言人,这些都是和所谓的社会道德相悖的。你肯定会遭到众多的公众的唾弃,事实中这样的例子不少。这些你都不必去理会,因为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道德标准,为罪犯做无罪、罪轻的辩护就是你的道德标准,使客户的合法利益最大化就是你的道德标准。

有的人会严重不同意我的观点。有的人或许认为律师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正义的,有的人或许认为律师是在挣钱的同时然后除暴安良帮助弱者的,我劝这样的人还是别做这行。这行实现不了你的梦想。我不怕大家鄙视,我做这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之所以看中这行,是因为他有个资格准入的问题,一些如我这样的笨人只要蒙到了那个资格,就可以把大把的聪明人挡到门外。如果其他行业更适合我,能让我有机会挣到更多的钱,我会毫不留恋的离开的。我一直相信,只有财富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一个人才会有发言权。没财产,没人格。就连党都说: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你都养活不了你自己,就别指望着去做救世主。你影响不了国家的立法,但李嘉诚可以。老李见你发大水了,就给你捐点钱,然后什么属人主义属地主义就可以任意的去解释了,然后张子强就回不了香港了,只能客死他乡了,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非要除暴安良的话,那只有一个办法了,就是回到古龙的小说里,那是个比较理想的社会,没有政府,没有法律,有的只是快意恩仇,那个社会叫江湖。我也想到江湖中快意恩仇去,也想以以命抵命以血还血这样的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但,那只是古龙的江湖,不是我们的,我们的江湖,我的理解是:------(编者注:此处省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偶像崇拜的问题,或者说图腾的问题。很多律师,尤其是年轻的律师,都疯狂的崇拜某个学者或大家,比如江平,比如梁慧星,比如贺卫方等等好多人,如果我是做学术的,我想我也许会崇拜他们,可惜,我就是个律师,而且很贪钱,因此我的偶

像只能定位于业界一些成功的律师,我界定一个律师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比较简单,就是看他的业务和财富。如果我崇拜贺卫方,他的那些言论对我的工作没有丝毫的指导,很多时候还会招来很多人的反感。我的思想就是总结那些律师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取其长,补其短,做我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但是有一点,我基本不看国外那些成功与失败律师的案例,因为那些离我们太遥远,所以一定意义上,现有的MBA那一套营销策略对我们开拓案源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为:This is china,no America,no Australia,no......第四,不要抱怨

我一直很相信一句话:改变你能改变的,适应你不能改变的。

经常听到很多年轻律师抱怨,说现在的执法环境如何如何的不好,人情关系是如何如何的复杂,做律师是多么多么的难等等。很多时候我也在心里抱怨,因为我在这样的一个竞争规则中处于略势。弱肉强食是一中竞争规则,健全的法制是一种竞争规则,走后门搞人情关系也是一种竞争规则。如果问学问高的人喜欢什么样子的竞争规则,他肯定会说要以学问的高低来分配财富和美女,如果问一个运动员喜欢什么样子的竞争规则,他会说最好是以看谁跑的快来划分等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这样,很多人就只能在本来不喜欢的规则里面生活。你又不能改变它,那只能是去适应了。大家都喜欢执法环境好的社会,可是,在那样的社会里竞争规则是什么呢?高学历?比你学历高的人总是大有人在的。丰富的经验?比你丰富经验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美国的执法环境你说好不好?当然好了,但是美国的律师照样也分三六九等。不知道美国的游戏规则是如何的。其实呢,我们的竞争规则很简单,就是一个利益,我想美国的也不过如此。所谓的关系,其实都是利益,你们之间有了共同的利益,然后你们也就有了关系了。所以说,大家不必灰心,你即使出身卑微也不要灰心,你的父母不是高官也无所谓,只要你懂得如何用利益去连接这些人,你的利益也会有的。

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职业生涯不过三十年而已,但是我保证,三十年内中国的执法环境不会如大家想象的那样好到哪里去。即使好起来,你也不一定就适合那时候的规则。那还抱怨什么呢,去适应好了吗。

第五,做足面子功夫

一个做投行的前辈问我个问题:假如你现在输的就剩下1万块了,你怎么用你这1万块?我说,我就回家种玉米去。前辈对我说:如果我就剩下这点钱的话,我会花9990买一身名贵西装,然后用剩下的10块钱找个街头小摊填饱肚子,然后再去参加一次行业内的聚会,没准能捞到一次机会。我知道他是个赌徒。他告诉我:资本市场从不雪中送碳,只会锦上添花。我明白,我也知道,律师界也是这个道理。你整天的抱怨你做的多么不好,你的生意是多么的艰难,没人会可怜你的,相反会怀疑你的能力。我建议年轻律师,虽然经济上比较困难,但是你一定不要表现的太明显。有时间的时候,找客户或者朋友花个几百块喝喝咖啡,不要心疼这些钱,你回去后可以去吃方便面,但是千万别在客户面前表现的寒酸。一定要有身好的行头,这年头说外表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我并不是说除了这些,能力就不重要,相反,你的能力只有在这些表面功夫的铺垫下才有机会展示给你的客户。如果这你都做不到,我想很多时候连你展示的机会都没有。

第六,正确看待你的客户

客户就是客户,不是朋友,如果你把客户当作朋友的话,那么失去他的日子就不远了。你要知道,你的客户有好也有坏,甚至一个在你面前哭哭啼啼的诉说她丈夫如何的对她不公的柔弱的女同志,都可能在你帮她做事情的时候,为了她个人的利益,把你装进一个套子里去。更不要相信客户和你签定的合同,虽然我是律师,但是我从来没有相信过合同,我只知道即使你签定了合同,甚至你都提供了服务,客户都可能找出种种理由不付费给你。只有你亲眼看见钱进了你的帐户,这样才叫你已经挣了钱。否则钱就不是你的。合同是用来约束君子的,就象你家的门,是用来防好人的,对小偷来说,有那个门没那个门没什么太大的区别的。合同制约不了心术不正的人。你又不可能为了三五万的钱把你的当事人推上法庭,强烈建议你,即使不要那些钱,都不要去告你的客户,在其他客户看来,他看到的只是你和你的客户发生了纠纷,你把客户告上了法庭,他是不会看原因的。很多时候,你最大的敌人往往是你的客户。

中国电子的三年变局 篇5

与多个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投资建设的信息安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一期已经竣工并将投入使用;倾力打造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平台“中国信息谷”正蓄势待发……这一切,均源于中国电子的三大系统工程。

“说起中国电子,很多人并没有一个具象的概念,不像一提到苹果、三星大家就知道这企业是做什么的。我们打造三大工程,就是希望形成属于中国电子的品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芮晓武告诉《国企》记者。

三年前,中国电子前瞻性地决定建设“新型显示、信息安全、信息服务”三大系统工程。这三大工程与民生、社会责任紧密相关,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国梦相契合。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多重压力下,中国电子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其前瞻性的战略不无关系。那么,中国电子这家全竞争领域的大型央企,为什么在国内电子行业“缺芯”、“少屏”、“无脑”、“低免疫力”的环境下重拳出击建设三大系统工程?目前,三大系统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又如何?

从使命到战略

2011年5月17日,芮晓武履新中国电子董事长、党组书记。赴任不久,芮晓武就与集团高管层对中国电子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芮晓武看来,尽管中国电子2010年取得1608亿元的销售收入,规模已经十分可观,但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讲,中国电子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在行业最关键的领域还没有站稳脚跟,业务结构较散,产业基础较弱。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央企肩负着两个使命:一是发展经济的使命,即给国家创造经济价值。另一个则是承担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既包括配合国家战略,又包括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芮晓武告诉《国企》记者,“因此,我们在制定战略时,要站在国家、社会和行业需要的角度,将所有的责任因素都考虑进去,希望实现提高效益和履行责任的双赢。”

经过审慎研究分析,中国电子决定集中力量打“三大战役”,一号工程解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屏的问题,二号工程为我国信息安全构筑新的长城,三号工程打造我国信息服务业核心基地。三大工程要取得战略意义上的重大突破,以此带动全集团其他产业板块的转型升级,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提升中国电子在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对国家的贡献力。

至此,“新型显示、信息安全、信息服务”三大系统工程建设拉开帷幕。

新型显示:投身“苦差事”

2013年12月19日,六朝古都南京,一场意义非凡的供应商大会吸引了业界的眼球。大会现场云集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近百家厂商,争抢高世代液晶面板商机。这就是中国电子G108项目,也是中国电子新型显示系统工程的重点项目。

液晶显示产业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中国却在液晶显示面板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严重制约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据了解,中国每年液晶面板进口额高达400亿美元以上。

“投身新型显示产业是个‘苦差事’,产业投资大、利润率低、市场竞争激烈。”芮晓武表示,中国电子之所以将平板显示产业列为一号系统工程重点发展,就是为了改变我国电视用液晶面板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掌握大尺寸液晶面板核心制造技术,切实解决国家“少屏”之痛。同时,通过市场竞争,降低产品价格,让中国的老百姓最终得到实惠。中国电子也希望借此进入电子行业主战场,争做行业排头兵,掌握行业话语权。

2009年8月31日,中国电子与南京市人民政府、日本夏普株式会社共同签署了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全球一流的液晶显示产业基地—南京“液晶谷”。

作为一号工程的开篇之作,中国电子投资138亿元人民币,仅用17个月,建设完成了6代线项目。

如果将6代线项目比作“液晶谷”的“奠基石”,那么,在此基础上投入建设的G108项目则是一号系统工程的璀璨“明珠”。据记者了解,继6代线之后,在过去一年,中国电子加大调整产业结构,马不停蹄地启动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超高分辨率IGZO 8.5代液晶显示项目。该项目2015年一季度建成投产后,中国电子将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IGZO(金属氧化物)技术并能生产小屏液晶面板的企业。

“一号工程是基础,支撑企业的发展规模,投资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是迄今为止中国电子投入最大、投入企业最多的项目。”芮晓武说。

据芮晓武介绍,与大多数近年来投资液晶显示产业的国内企业相比,中国电子拥有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竞争优势。从产业链布局来看,液晶面板是核心环节,上游拥有器件、集成电路、芯片、玻璃基板材料等,下游可以实现显示器、电视机以及其他显示终端的产业配套。借助这一优势可以打通产业链,既能形成合力,又能提高效率,还能有效规避风险,最终实现产业和技术向具有高附加值的上游和高端的实质性转变。

新型显示系统工程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市场化企业和业绩斐然的项目。例如中电熊猫6代线项目创造了单体厂房规模第一、建设速度第一等多项第一。同时,项目建设完全由中方主导,锻炼了一支专业的团队,为更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彩虹集团则实现了负重攻关。在外部经营环境迅速下滑、企业内部扭亏止损需求迫切、几千名员工面临分流的压力下,彩虹集团的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液晶基板玻璃的良品率与产销比均有大幅提升。

信息安全:敢啃“硬骨头”

2013年6月,一个名叫斯诺登的美国前CIA雇员揭开了“棱镜”等多个美国秘密情报监视项目的神秘面纱,震惊世界。

斯诺登打开的“魔盒”,提醒了人们信息安全的脆弱。实际上,近年来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攸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乃至战争胜负的关键课题,是世界各国竞争日趋激烈的战略“制高点”。

nlc202309041830

而中国电子早就先人一步,将二号系统工程瞄准了信息安全产业,为我国信息安全构筑了新的长城。

“信息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布局。我们希望通过二号系统工程建设,打造信息安全产业‘国家队’,不断提升基于自主可控、自主可信的信息安全核心能力。”芮晓武向《国企》记者介绍道。

为此,中国电子联合了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重要资源的聚合体,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信息安全产品的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增强整体解决信息安全的能力。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未来科技城,中国电子正在建设一个总面积为30万平方米的信息安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部署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重大科技平台等。如今,一期16万平方米已经竣工,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二号工程更多体现的是中国电子服务于国家安全领域的战略价值。”芮晓武介绍说,这几年,中国电子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如发起成立中关村可信计算产业联盟,开展联合攻关,构建聚合式的网络安全监控平台系统,为国家网络安全提供有效支撑。

今年4月,微软停止了对Windows XP的安全维护工作。Windows XP上市12年,在全球拥有大量用户,仅在中国就有近2亿用户。一旦这些用户受到攻击,损失将不可估量,中国社会的整体信息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这是一个“重大信息安全事件”。

中国电子以创新性思维漂亮应对了微软停止维护事件。市场上的杀毒软件都是被动应战,只能将已知的对计算机有危害的程序代码清除,一旦出现新的未知病毒就难以查杀。中国电子反其道而行之,将“黑名单”转为“白名单”,开发了“白细胞”产品。“白细胞”操作系统免疫平台完全不同于以杀毒为特征的传统网络安全机制,而是只识别已有的、安全的程序和数据。凡是“白名单”之外的程序,都被视作不安全的。自免疫系统的建立,彻底扭转了计算机系统只能依靠“杀毒、打补丁”等技术进行被动防御的局面。

几年来,中国电子的二号工程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赞许。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沈昌祥这样评价:“自主可控是信息安全的基础。央企选择信息安全产业作为主业,并以自主可控为突破口,是扭转我国信息安全受制于人局面的重要措施,战略意义堪比当年的‘两弹一星’。”

信息服务:跨界新领域

提起“银医一卡通”,很多人并不陌生。就诊的患者只需凭着这张卡,便可用医院内任意一台自助终端机完成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单等就诊流程,省去排队奔波之苦。“银医一卡通”项目实现了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有效解决了目前普遍存在的“看病难、挂号难”问题。截至2013 年底,“银医一卡通”已被国内400 余家医院和340 余个社区选用,其中三甲医院达200 余家,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通过采用新的就医流程,患者就诊排队时间可减少50%以上,同时减少了政府投入。

“银医一卡通”,就是中国电子跨界信息服务产业的一大力作。中国电子的三号系统工程正是信息服务产业。

“信息服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芮晓武认为,现在有很多企业的信息服务做得很好,如阿里巴巴、腾讯,都是很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国有企业也要学习互联网思维,要实现“羊毛出在牛身上,让猪来买单”。

这几年,中国电子顺应传统服务业向信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实现产业链从制造生产向提供服务转变,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医疗健康服务和垂直电商等新兴业务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2014年,10月28日,中国电子蓄势打造的国家级元器件电商平台“中电港”耀世登场。中国电子依托旗下中电器材拥有的丰富元器件分销经验和产业资源,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电子元器件交易为核心,专注于提供电子元器件供应链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多种标准服务和综合电商体验,并通过服务专业化和时效性的提升,致力于为客户降低企业非核心业务的运营成本,实现全方位的运营风险管控,被工信部评为首批“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

“过去,中国电子的营收主要来自电子产品制造业务,但三号工程将为中国电子贡献更多的经济效益。”芮晓武描绘着中国电子的蓝图,“现代信息服务的利润比传统工业产品的利润高很多,是一种全新的营利模式和思维。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撬动千亿级的市场,为此已经进行了跨地区的企业整合重组,完成了战略制定和相关的顶层设计。”

编辑/伯倩 chinasoe@foxmail.com

记者手记

赢在顶层设计

“欢迎你们去参观我们的未来科技城。现在,一期16万平方米已经竣工并即将投入使用,二期建设也已经开始。”提到中国电子信息安全系统工程这一阶段性成果,芮晓武颇为兴奋。

三年布局,如今已开花结果。

2011年,芮晓武开启了他在中国电子的改革时代,带领中国电子做出实施“新型显示、信息安全、信息服务”三大系统工程的战略决策部署。业界称,这体现了中国电子领导班子超前战略谋划的眼界、组织高度复杂系统工程的能力和中国电子人强国惠民的自觉担当。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中国电子内部看来,三年前的这种前瞻性预判和系统性战略规划,体现了领导者的全局思维。而将战略决策落地实施,则源于极强的执行力。

“芮董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不会循规蹈矩,想法很活,想准了就去做。”一位员工评价,“这就是改革的魄力和执行力。”

无论在哪个企业,凡是涉及人的改革都阻力重重。芮晓武在中国电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据记者了解,仅2013年,中国电子就调整了10家企业领导班子、15家企业主要负责人、85名企业领导人员,调整企业董监事82人次。

芮晓武十分重视人才。“出人才、出成果、出精神”,是芮晓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中国电子内部,优秀的人才有了更大施展拳脚的空间。在中国电子,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发挥得淋漓尽致。“全员三年一聘”,空岗竞争,择优上岗,有进有退,能上能下。竞争性选拔企业领导人员比例达50%,创造了历史新高。

几年下来,中国电子不只是数据上发生变化,而且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在连续多年多个领域大规模投资的情况下,中国电子的业绩一直呈现稳中上升的趋势。

2013年,在三大系统工程牵引下,中国电子实现营业收入1937.8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7.2%,净资产收益率8.9%,蝉联第28届电子信息百强第三位。中国电子已连续四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且排名稳步上升,今年跃居第382位。

“过去几年,三大工程还处于投入阶段,我们并没有对业绩要求太高。接下来,则进入推广阶段,虽然面临一定挑战,但我相信有了过去几年的铺垫,未来前景可观。”芮晓武对此毫不怀疑。

我的三年研究生规划 篇6

一、总体愿景: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尽管在本科生期间广地涉猎工程管理专业基本知识,深入地了解过这个专业的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状况。但是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为此我应该在博览的基础上尽可能集中时间和经历自己所关心的领域的知识,选取学科中一些经典著作仔细研读,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都应以此为依托,都可以参照这一个架构。经过长期的积累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以便为未来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者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阶段性学习安排

(1)、研一阶段

主要目标是学习好各门基础课程。因为不管以后是择业或者考博,都需要学习成绩和理论知识的支持,特别是英语。由于英语一直是自己的软肋,所以研究生期间一定要努力提高英语水平,并争取做到能够独立的用英语完成论文。并且要将英语的学习贯穿到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

(2)、研二阶段

在经过第一学期基础课的学习和对周边环境的了解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了解自己不足,并在这一学年对自己所缺乏的知识进行恶补。多与导师和师兄师姐们交流,广泛涉猎本专业的各类期刊读物,了解专业最新动向从而更早的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在此阶段应该深入企业和工作岗位,积极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遇到问题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向工作岗位上的各位前辈请教。在此阶段不能放松文献的阅读以及积累,争取在研二结束前能发表两篇以上的论文,以便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的撰写积累素材和灵感。同时还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在这一阶段做出读博还是就业的选择。

(3)、研三阶段

主要是完成自己的论文写作和毕业答辩。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多和导师沟通,多向导师请教,认真完成论文,顺利通过答辩,圆满结束我的三年研究生生涯。

以上提到的只是自己关于三年的大概的一个想法,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想这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果落实到实践,遇到的困难或者需要学习的还会更多,都说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但是我会以此作为自己前进的总体方向,将每个阶段都落实好,踏踏实实的前进。而在前进的过程中也真诚的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师兄师姐们还有同学们的指导和帮助!

上一篇:整改提高科学下一篇:教育信息化培训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