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的元旦作文(共16篇)
五年级的元旦作文 篇1
为了庆祝元旦节,昨天我们全家决定去外面聚餐。
清晨,我们全家开车去了姨妈家,会合后我们去了百姓厨房吃饭。妈妈开始认真地点菜,只听妈妈说:“红烧排骨,回锅肉,锅贴,娃娃菜。”很多美味的饭菜,我就快要馋的直流口水了,不一会儿,有一些美味的凉菜就上桌了,我们连忙拿起筷子,开始大口的吃了起来,最后喝了几口美味的汤,肚子就成圆滚滚的皮球了,我们买完单,就走了。
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举手决定了去吃美味无比的小肥羊火锅了,到了那里,我们点了许多菜,爸爸说:“午餐肉、羊肉、可乐、山药、鱼丸。”很多的美味菜品,我们哼着动听的歌儿坐在那里,不一会儿,锅就烧好了,我们开吃啦!我拿了许多块羊肉放进了锅里,煮了煮,空气中立刻弥漫着羊肉的清香,味道真是特别啊!我接着又吃了鱼丸、蟹棒、山药、生菜、午餐肉,喝了一大杯可乐。最后我们全家举杯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每个人的身体都健健康康,每天快快乐乐”。
五年级的元旦作文 篇2
具体地有条理地写出实验过程, 注意突出其中的一两个细节。
【课前准备】
一只普通的中号透明塑料水杯、四十多枚彩色曲别针和一大杯冷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作文课上, 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瞧, 我带来了什么实验用具? (板书:实验用具, 出示透明塑料水杯。)
(学生们的回答很快。有的说“这是一只杯子”, 有的说“这是一只透明的杯子”, 有的说“ 这是一只 塑料水杯”, 也有的说“这是一只没装水的杯子”。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一只透明的一次性的塑料的空水杯。”)
师:这又是什么呢? (出示四五枚彩色曲别针)
(有了刚才观察塑料水杯的经验, 学生很轻松地从色彩、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曲别针并回答:“这是彩色的曲别针。”“曲别针真漂亮, 有红的, 有绿的, 有黄的, 有蓝的, 还有白的。”“曲别针小小的, 比我的橡皮还小一点儿。”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两句通顺、连贯的话来描述彩色曲别针。)
师:我还带来了一大杯冷水。 (出示一大杯冷水)
师:开始做实验啦!看, 我在干什么?
生:老师拿起装了冷水的大杯子。
师:说得正确! (接着往空的一次 性塑料杯 里倒满水) (板书:倒满水)
生:老师慢慢地往一次性塑料杯里倒水, 水很快就倒满了。
师:从“慢慢”可以看出你观察得很仔细!水真的倒满了吗?谁来检测一下? (板书:检测)
(学生很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纷纷举手, 准备到讲台前来检测水是否倒满。教师请一名学生来检查。)
师:看清楚, 他是怎样检测的? (学生进行目测)
生:他用眼睛看了看, 说:“水倒满了。”
师:请你再慢慢地检查一遍, 其余同学仔仔细细地看清他的动作。 (学生再次进行目测)
生:他弯下腰来, 侧着头, 眼睛靠近杯沿, 眯起来, 认真地看了一会儿, 才肯定地说:“水倒满了。”
师:观察仔细, 说得具体。 (问目测的学生) 你怎么知道水一定是倒满了呢?
生:我看见水面是平的。
师:能说更清楚些吗, 水面和什么是平齐的?
生:杯子中的水面和杯沿是平齐的。
师:好!谁还有不同的办法? (请另一名学生来检查) 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把每个动作看仔细、说清楚。
生:他走到水杯旁, 伸出食指, 在杯沿上刮了一下, 一看, 手指上有水, 说明杯子里的水是满的。
师:接下来, 我要请一位同学把一枚曲别针放到装满了水的水杯中。 (板书:放入一枚曲别针) 其余同学的观察任务是什么?
生:看水会不会溢出来!
师:对!除了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还要观察什么?
生:他怎么把曲别针放下去的。
生:曲别针落到水里的速度。
生:看曲别针是浮的还是沉的。
生:看曲别针沉到杯底的位置。
师:好!这些都是观察任务。 (请出一名学生, 给他一枚曲别针) 大家眼睛不要眨, 细心观察他是怎么投放曲别针的。 (让学生把一枚曲别针放入水杯中) 再看看, 水杯里的水溢出来没?
(学生在仔细观察后纷纷发言 :“他捏着 曲别针……”“他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把 曲别针从 杯沿放到 水中。他的 手还有一 点发抖呢!”“水面轻轻晃动了一下, 可是没有一点儿水溢出来。”“曲别针好像一条小鱼跃入水中, 水面起伏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就平静了。”“曲别针就像潜水运动员轻快地跳到水中, 潜到水底。”“曲别针静静地躺在杯底的中央, 好像甜甜地睡着了。”教师又请出一位学生, 他在水杯底座四周用手指一抹, 检查发现, 水杯没有往外溢水。)
师:课上到这里, 我们的实验已经做了一半。小结一下, 完成了几项观察任务, 哪项任务做了重点观察。
(学生思考以后, 整理出四项内容:1.观察实验用具;2.老师往杯子里注水;3.通过目测和动手观察了水杯里的水;4.往水杯里放第一枚曲别针。3、4两项任务是重点内容。
接着,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内容口述上述内容。待学生们口述结束, 教师要求学生尽量把第3项和第4项内容写具体。
随后学生迅速进入写作状态, 教室里很安静。教师在座位之间巡视, 不时地夸奖学生“写得真快!”“小节分得正确!”有时提醒学生“把动作写仔细”, 不时地请个别学生站起身高声朗读自己刚写好的文字。
下课铃响时, 多数学生完成了这部分的写作内容。)
第二课时
师:我们继续做实验。一枚曲别针放入装满水的水杯中, 水却没有溢出来。那么, 你猜猜放几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 (板书:猜猜)
(学生在短暂的思考后, 不断窃窃私语, 有的说“可以放两枚”, 有的说“能放二十枚”, 也有的说“能放无数枚”, 还有的摇着头, 不知道究竟可以放多少。)
师:到底能放几枚呢? (请出一名学生) 这位同学每放一枚曲别针, 大家要看杯子里的水有没有溢出来。 (板书:放入十枚曲别针)
(学生往水杯放入了一枚曲别针)
师:停!现在, 你心里想些什么? (板书:想)
生:水怎么还没有溢出来呀?
(这位学生又往水杯里放入四枚曲别针)
师:停!现在, 你心里又想些什么?
生:水面还是没有升高, 这是为什么呢?
(这位学生连续往水杯里放入五枚曲别针)
师:停!现在, 大家心里想些什么?
(学生议论纷纷, 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一事实, 有的兴奋地鼓起掌来。他们说:“我想, 这太神奇了!水居然没有溢出来!”“难道老师带来的水有魔力吗?”“这只水杯里到底可以放多少枚曲别针呢?”)
师:下面, 我让大家往水杯里各放一枚曲别针。请想象场面会怎样? (板书:每人放一枚曲别针) 班长你给同学发放。
(班长把曲别针分给了同学们)
(教师请出第一组约十人, 示意他们排好队。他们有的笑眯眯的, 有的一本正经的, 有的在东张西望, 有的歪着头在思考, 有的笑容满面, 还有的正盯着水杯看……)
师:好, 现在开始放曲别针。其余同学一起大声计数, 同时请仔细观察, 他们怎样放曲别针, 各自的动作有什么不同。开始!
(该组学生依次将手中的曲别针放入水杯中。)
(台上的学生投放曲别针的动作确实精彩。有放得很慢很慢的, 有拎着曲别针的, 有朝着曲别针吹了口气才放手的……座位上的学生都挤到了讲台四周, 一边大声数数:“11、12、13……”一边饶有兴趣地仔细看着。
此后, 剩余的大概二十多名学生也都从班长 手里各获得一枚曲别针。他们或兴奋地或紧张 地把一枚枚曲别针放进了水杯。杯子底的曲别针堆起来了, 杯中的水渐渐隆起, 水面微微颤动着。学生的情绪更 加激动了。)
师:同学们, 先看四十多枚曲别针在杯底堆得如何, 再看看杯子水面的变化吧。 (板书:杯底……水面……)
(学生不由自主地走下座位观察。一个学生说“杯子里有座小山”, 另一个学生补充说“像一座彩色城堡”, 还有学生说“水面鼓起来了, 像个小馒头”, 细心的学生说“不是小馒头, 是半个水晶球, 你看鼓起的水面在颤抖在闪光”, 教师立即赞赏 :“对!你看得很仔细!眼光很独特!)
师:如果要把这个实验的上半个过程写下来, 应该写哪几个内容?
(学生思考以后, 整理出三个内容:1.一个同学怎么放入十枚曲别针?2.十个同学怎么放曲别针?动作神态有什么不同?3.四十多枚曲别针放进去, 杯底和水面是 怎样的?
同样, 教师仍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口述内容。)
师:把这个实验过程写成文章, 该取什么题目才能概括文章内容呢?
生:《有张力的水》《会团结的水》《有魔力的水》……
师:好, 继续写作, 把实验的下半段过程写具体。
(学生们迅速在作文本上写起来。教师一边巡视检查, 一边夸奖:“动作写得细致, 心情写得真实。”“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实验的场面。真棒!”大概在10分钟后,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写作时, 教师建议学生上“百度”查阅“水的表面张力”, 了解本次实验结论。然后提出要求:1.在文章结尾添写实验结论;2. 写完作文, 多读几遍, 把句子改通顺, 把语意说明白。)
师: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学写一次小实验。教学目标有两条:一是过程要写完整;二是要描写一两个实验细节。由于采用了现场情景演示的教学法, 把实验过程写完整不 称其为难点, 难的是实验细节的描述。这个难点主要由两个要素组成:一是细节的确定, 二是细节的观察描述。
我事先把“水的张力”的实验反复做了三遍, 对实验过程和细节反复体验之后, 对其中的教学因 素有了把握, 在教学中就有了突破。
具体说, 本次作文内容应该选定这几个实验细节。
①检测水杯里的水是否满。
②往水杯里投放第一枚曲别针时。③最大极限地投放完曲别针时。
一起来看看这些细节的教学内涵。
细节①:“水面检测”。我请出两位学生先后用“眼睛看一看”“手指刮一刮”的方法来确认杯子里 的水是否“满”了。如果教学时间允许, 还可以采用“盖一盖东西”“摸一摸杯身”的方法……从实验意义角度看, 这些细节是培养科学品质的举动, 从写作角度看, 这些细节能丰富地表现实验过程。
细节②:投放第一枚曲别针。我给这个细节确定了三项观察任务:投放的动作、曲别针落水的状态、水平面的变化。细细想来, 三个观察点正好组成第一枚曲别针的投放过程。事实上, 投放一枚曲别针只需“1秒钟”, 而放到作文教学课堂上, 就是一个个“放大了的镜头”, 写出来的就是一段生动的过程。
细节③:投放完所有的曲别针。当四十枚曲别针投进了水杯后, 我设定了“看”和“想”两项任务。先看杯中的“彩色小山尖”, 再看杯子水面堆起的“小馒头”;然后引导学生想:“杯子里的水怎么会不溢出来呢?”把质疑引向探秘本次实验结论。
由此可见, 课堂上的教学细节具有“呈现和观察”的特性, 教学细节就会转化为“写作细节”。
五年级的元旦作文 篇3
一、结合生活实践,促进作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作文写作本身就源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的作文才更具生命力,小學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因此,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施也要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更好地结合生活实践,教师就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小学生所欠缺的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学会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例如:在写“我的 ”这样的作文时,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人主要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这些人虽然经常接触,但是真正让学生来描写,却不知该怎样下手,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学生在平时缺乏必要的观察,因此,写起来就觉得语言匮乏,难以达到预期的写作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你能说出妈妈的特点吗?”“你和妈妈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你还记得吗?”“妈妈做的哪些事情让你很感动?”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引导,逐渐地教会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此促进作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以生活经验的丰富与阅读素材的积累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生活经验的积累对于作文教学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春游、秋游、演讲活动、辩论活动、拔河比赛、风筝比赛等活动来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学生活实践的感性体验。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阅读大量课外阅读的资料,通过丰富的写作素材的积累,为作文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收集写作素材,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写作素材,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自己对生活的理念认知,以此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小学五年级的作文教学开展对促进小学生作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施为视角,提出一些值得借鉴的作文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元旦五年级作文 篇4
一大早,人们全家三口就出门。今天外出的人可真多,不仅来来往往的人多,连车站也站了好多人。我们好不容易乘上了车,一路上上上下下挤来挤去,好不容易到了解放公园。公园时的人可真多,热闹非凡。经过雨水冲刷,树叶干干净净,花儿更鲜了。经过雨水冲洗了水泥地,更是一尘不染,无数的黄叶落在树林里,大地像绣的一朵朵黄花,好漂亮。我们先参观了动物。我买了一些鸟食,来到孔雀室。我把食物撒给了孔雀,可高傲的孔雀昂着头,翘着翅膀,连看也不看一眼。对了,孔雀喜欢比美。我赶紧取下妈妈的花丝巾,向孔雀抖动着。果然,几只孔雀刷地一下,打开了漂亮的翅膀。她们还不停地抖动着,那展开的翅膀真的好漂亮,像五彩的金屏。
我们又来到了鸽子的地方。鸽子可真好客,还没等我走近就飞到我的跟前。原来,她想吃我手上的食物。我喂她们食物,她们竟然跳到我的手上、胳膊上、肩上。这真是一群贪吃鬼,恨不得连我都要吃掉。
从公园里出来,爸爸妈妈把我带到麦当劳吃汉堡。下午,我们来到了书店。看书的小朋友可多了。只见他们拿了一本书,就坐在书架旁边专心致志地看了起来;有的小朋友买了好多书,可能平时学习很紧张,没有时间逛书店,元旦休息趁这个机会好好逛逛。我也挑了几本我最喜欢看的书。
元旦五年级作文 篇5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12月31日下午,我们和老师举行了一个庆祝元旦的聚会。
聚会开始了。老师把一些人分成蓝队,一些人分成红队。我是红队的一员。让我们班的“笑星”刘嘉轩举办一个小游戏。他想了半天说:“我先找十个人,围成一个圈。从一个人开始数,数到三的倍数就拍手。”全班顿时欢腾起来,声音震耳欲聋。那我们就猜谜语吧。因为蓝队的人比我们多,所以我们处于稍微的位置。主持人一眼就说;“老师,你愿意加入红队吗?”老师说:“是啊”蓝队的刘嘉轩不高兴了,说:“怎么,老师,你怎么不加入我们呢?”老师还留着我和刘嘉轩的石头剪子布,谁赢谁入队。最后我赢了。电影结束后,我大喊:“是吗?”老师帮我们赢回了很多分。我们完成了读词唱词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个队派五个学生,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用一个字唱一首歌词。各位,你们不让我,我也不让你们,给自己的队员像歌词一样。最后老师又扔给我们玩刘嘉轩的游戏。玩完后看了看人最多的那组,是我们组。我高兴地说:“我们组笑到最后。”
虽然晚会结束了,但学生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家仍然陶醉在欢乐的气氛中。
我的元旦节五年级作文 篇6
看了说明介绍,我才知道,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有玉连环的出现,九连环是中国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智力玩具,凝结着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趣味性极强,能较好的提高手的灵活性,开发智力。起先,我怎么摆弄也玩不成功;急、急、急啊!这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看着解答,我反复琢磨,连妈妈叫我吃饭都听不见,连最诱人的炸虾、鸡翅、糖醋带鱼……都打动不了我。阿公说我太入迷,快玩傻了。经过两天的深思研究,我终于解开了繁琐的九连环。耶!我高兴得欢呼跳跃,成功属于勤劳的人。我胜利了。
九连环给我的元旦假期带来了乐趣,谢谢好爸爸!
我的元旦节五年级作文400字23
旧的一年快要过去了,昨天我在学校的秘密基地,偷偷地跟我的好朋友一起许下心愿,我希望我们天天可以当最好的朋友,天天玩在一起,就连睡觉都在一起,那不知道该有多好。
我跟外天空的星星说:“请你守护着我,守护着我最爱的家人,他们都是全宇宙最好的人,我希望他们健康幸福,永远都跟我一起到老。”
这一年,爸爸妈妈买了好多礼物给我和弟弟,一定花了很多钱,我的心里充满感激,只是我好希望爸爸别在派那么多的功课给我了,因为我真的写得好累,我光是学校的功课就写不完,还要给我额外的作业,我压力好大。
妈妈啊!你还是这么忙,但是很奇怪,你还是这么漂亮,让我很骄傲。知道你没办法多陪我,我能体谅,我会乖乖的照顾弟弟,不让你多操心。
五年级的元旦作文 篇7
一、对“分数的意义”教学现实的追问
笔者听过多节五年级“分数的意义”的课,有常态课,也有观摩课,尽管这些课上教师行为、学生课堂表现有较大差别,但是他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却大同小异。笔者新近对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计划决策和课堂交互决策作质性研究,以其中的一节“分数的意义”为例,该教师的课堂情况可以大致归纳如下: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用语言(或具体分数)表示结果。即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一副学具,有糖果、棋子、圆形纸片和方形纸片等。学生任意“操作”一个分数,教师再抽查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分物的过程和具体分数,比如“我有八个棋子,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整体的四之一,用表示。”
类似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图示
在课前和课后的及时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教师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教学决策主要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解读。教材(人教版)提供了四条信息(图2):(1)言语“你能举例说明的含义吗?”(2)圆纸片、方纸片和线段图;(3)香蕉和面包,并附“每根是这把香蕉的”“每份是这盘面包的”的示范语言;(4)分数意义和单位“1”含义的描述语言。教师由信息(1)(3)(4)决策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动手操作并言语表述;由信息(2)和(3)决策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分实物”。也就是说,教师从上述信息中作出了两个推理和决策,一是视纸片和面包为起到等同作用的实物;二是视言语表述为分数意义学习的唯一路径。于是,便产生了图1所示的教学过程。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基于这种现实教学中并不鲜见的现象,通过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对信息的意义及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剖析,我们不禁要追问:纸片与面包完全等同吗?分数意义学习只有“分实物→言语表述”的单一走向吗?
二、分数意义教学中的纸片:由实物走向模式
对问题“纸片与面包是否完全等同”,在了解关于分数及其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后便可明确作答。
(一)表达“部分与整体关系”意义的模式
我们知道,分数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表示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我们的孩子实际上很难达成认识和理解。除了分数本身比较抽象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明确引导学生建立一些能更形象、更全面说明分数意义的模式。
关于“部分与整体关系”意义的模式有四个渠道可以建立:范围、长度、集合和面积。范围模式对儿童来说是最具体也最容易操作的,整体(单位“1”)是一个范围,而部分是大小与形状的叠合。教师们通常采用这个模式进行分数学习的后续讲解,教师们最常用到的范围模式有圆形和矩形,其实三角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它们各自有些特点需要注意。圆形模式便于儿童发现整体却对部分较难理解,矩形模式易于儿童理解部分却难于理解整体,而三角形模式两方面都比较困难。
集合模式则用一个集合作为整体,如图4所示:
集合模式对于儿童理解分数有一定困难,因为他们连分实物都会产生一些困难,何况这种抽象的模式。不过,教师可以通过操作实物渗透集合均分的思想,也可以渗透一个整体中可以包含不同类别的物体的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在提供的学具中既包含糖果,也包含棋子。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教师不准备这样做,自己也应该很清楚这一点,因为教师对分数意义全面、完整的理解对学生建构分数的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线段图属于长度模式,小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理解。面积模式包含了范围模式所涉及的情况,这个模式适合于较大儿童(四年级及其以上),图5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类模式。
由上可知,分数表达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范围、长度、集合和面积则把这种关系和意义模式化,使孩子们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直观、渐进和全面。进一步地,如果能够意识、找到并恰当运用这些模式,我们的教学也许会更有效。
(二)教材中具有“模式”功能的信息源
那么,教材中是哪些信息在提示我们要构建并运用模式作为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意义的桥梁呢?
我们回到图2,结合上述的分析便不难理解,教材中呈现的线段图、圆纸片和方纸片,特别是纸片,除了是实物外,更重要的是兼具了“模式”的功能。线段图属于长度模式,圆纸片和方纸片既属于范围模式也属于面积模式。如此的话,教材中的信息源除了“分实物”“言语表述”和“符号”外,又多了一个元素,即“模式”。
相对于以往对教材中纸片的认识,通过今天的讨论,纸片便“返璞归真”,兼具实物与模式的功能,其中,模式的功能似乎更富含教学的意蕴。通过对“分数的意义”教材的重新解读,纸片实现了由实物走向模式的角色转换,并将因此给“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构建“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结构
(一)模式的核心地位
在教材所呈现的四个元素,即实物、模式、言语和符号中,模式是联结其余三个元素的桥梁。
首先,纸片是面包、香蕉等实物平均分的模式化。模式是实物操作的数学转化,从实物走向模式是学生经历数学思维抽象、归纳并建立逻辑关系结构的过程,是数学化的过程,即模式化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没有数学化就没有数学”,真正的数学知识应当是关于抽象的数学对象的研究,而并非对于真实事物或现象量性属性的直接研究。所谓数学是模式的科学,由实物操作走向模式走出了数学味。
其次,模式与符号和言语之间分别建立了双向逻辑关系,即模式↔符号、模式↔言语、符号↔言语(经模式表象)。这样的关系可图示如下:
在上述图形中,模式元处于中心地位。模式由实物操作数学化而来,形成“分数意义”抽象的研究对象,并为分数意义的学习提供直观材料和意义建构的载体。例如,平均分香蕉为4份(实物操作),将该过程模式化为平均分成4份的长方形纸片,该模式与符号、言语“把香蕉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整体的四分之一”形成双向逻辑关系,而符号与言语之间经由长方形纸片模式建立了双向逻辑关系。这里提到的双向逻辑关系在后面的探讨中,将更详细地予以解释。
据此,通过分析教材、提取信息→解读信息背后的含义→建构信息之间的关系等步骤,纸片的“模式”功能在上述关系图中的核心地位凸显出来,它不仅能使分数意义的教学活动的数学味更加显现,也能使该教学过程显得立体多元。
(二)“模式主导,双向多维”教学结构的操作要义
如果把上面对模式、符号、言语、实物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和探讨相应地进行教学过程化,那么,“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结构便水到渠成。如图
把这样的双向关系转化为相应的分数意义的学习活动,则至少有六种路径:
(1)由模式写符号;(2)由符号选模式;(3)根据符号进行言语表述(借助模式表象);(4)由表述写符号(借助模式表象);(5)根据模式进行言语表达分实物的过程(结合符号);(6)言语表达分实物过程后再选模式或画模式。
其中,(1)与(2),(3)与(4),(5)与(6),是三组互逆的学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而使传统教育中所忽视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而实物操作到模式的数学化过程则是分数意义学习的逻辑起点。
以上解析了分数意义的学习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模式主导,双向多维”教学结构的操作要义如下。
要义一:(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操作走向模式的数学化过程;(2)给模式写符号,同时给符号选模式;(3)借助模式表象,给符号进行言语表述,同时给表述写符号;(4)给模式,儿童言语表达分实物的过程,同时儿童言语表达分实物的过程后再选模式或画模式。
要义二:(1)分实物后引导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到模式的数学化过程,然后写出分数符号;同时,先给出符号由学生选模式,然后再表述分实物的过程;(2)给符号后要求学生言语表达(或画)模式,再依此描述分实物的过程;同时,言语表述模式后,描述分实物的过程,再写出符号。
前者将实物操作到模式的数学化过程相对独立化,后者则将该过程糅合于各个双向的逻辑关系之中。
(三)两种教学结构的比较
图1和图6分别基于教学现实和理论分析勾勒出两类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的教学结构,即“分数的意义”现实教学过程和“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过程。前者呈现断裂性和单向性的特点,学生学习分数意义的活动断裂进行(分实物→言语表述符号或分实物→言语表述分物过程),跨越了“实物到模式”的数学化的过程,并构建了“实物到言语”的单向学习活动,使整个学习活动显得单一和断裂,不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不利于学生体悟和积累数学化的数学经验,其根本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所以归根结底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后者呈现多维性和双向性的特点,模式元素是整个结构的核心,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从多个维度(实物→模式↔符号、实物→模式↔言语或实物→模式、模式↔符号↔言语等维度)实现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全面理解,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生活注入活力。
调研中有教师说,在一次小学数学毕业会考中,有一道题目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分数在给出的方格图中用阴影表示出来(即给出符号选择模式),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到“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模式所致。
四、“模式主导,双向多维”教学结构的教学意义
我们归结分数意义的教学结构,并非仅仅追求外在教学形式的简单改变,意在深入挖掘其内蕴的教学意义,使教学形式的改变由内至外而发生,而非外力强加的、缺乏灵魂的生硬动作。
“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分数意义的教学,其内涵的意义至少有以下两点。(1)数学化是数学学习的逻辑起点。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从现实事件中抽象出来的模式,而不是现实事件本身。从现实事件抽象出模式的过程,是数学化的过程。(2)数学学习过程是各路径双向互动、多路径融会贯通的有机整体。数学学习过程是多路径交错的动态过程,各路径相对独立,又整体关联,相互依存。独立的路径双向互动,并非单一走向;关联的路径融会贯通,以一定的模式相互整合,构成数学知识意义生成的有机载体。
上述教学意义的提炼,期望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教学“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地,能把这些教学意义合理迁移到其他的数学教学领域。
五年级:令我感动的事 篇8
在生活中,你总会遇到一些令人感动的事:一个小女孩捡起地上人们随意丢弃的垃圾;年迈的爷爷把自己的书籍全部捐献给村里的老年活动室……这些故事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现在就请你为我们讲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吧!要求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表达被震撼的情感。
快乐导航:
从亲身经历的事中选择一件,表现他人美好的品质,要强调这件事的“感人”。要想把一件事写得清楚、明白,应该按一定的顺序写,要交代清楚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事情是如何发展的,最后结果是怎样的。抓住“动情点”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把感动自己的瞬间写出来,既表达了自己的感动,又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词语加油站:
眉开眼笑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神采飞扬 愁眉苦脸
丽日当头 暮色降临 日薄西山 天高云淡 晚风习习
句子加油站:
1.那位叔叔抱着水枪,奋不顾身地扑向火场,“哧——”一道强烈的银色水龙喷向熊熊烈焰。
2.他迈了一步,又停下来,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一边说:“说不定还会有人经过这儿,会被绊倒的。”
哦,一元钱
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第三小学五年级 王央睿
大片大片的橘红色将蔚蓝的天空染得五彩斑斓,我背着书包,哼着音乐课上新学的曲子,一只脚踩上了站台。
望着公交车越驶越近,我开始掏口袋找一元硬币。掏了半天也没个结果,我脑中突然蹦出一条讯息:“昨天把钱用完了!”不可能!我赶紧甩甩脑袋,想把这个糟糕透顶的坏消息甩出我的大脑,可它像长了根似的,缠住我不放。
没办法,我只得向一起乘公交车的男同学借了。我悄声地问他:“借我一块钱行吗?明天还你!”谁知一向零钱充裕的他居然面露难色:“哎呀,我今天只有三块钱,刚买了一个烧饼,只剩一块钱了,这……”“哦,没事。”我失望极了。
公交车门缓缓打开,我夹在人群中逃上车,却被司机大叔叫住了:“喂,那个背绿书包的小姑娘,你还没投币!”我顿时羞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我的硬币刚掉地上了,我找找。”
我装着蹲在地上瞪大眼睛:我多希望真的有一元硬币啊!我转过头去看看周围的人,心想会不会有善良的人愿意为我垫付一下钱。俗话说眼神可以与人对话。我将目光对准一位老婆婆,将眼神对准一位初中生,我恳求着一位中年的叔叔,我甚至乞求地看着一位孕妇阿姨,可是没有一个人为我起身……时间像沙漏,一分一秒的流动都是那样艰涩。
下一个站点到了,司机大叔终于不耐烦地冲我喊叫:“小姑娘,你是不是没钱啊?快下车去!”我惶恐地看向车门,眼泪盈满了眼眶。
这一刻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我只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一位穿红衣服的阿姨正准备下车,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怜爱地望着我,和善地笑起来:“哎,小姑娘,我刚在座位那儿捡到一块钱,这是你掉的吧?”她边说边掏出一枚亮晶晶的硬币,反过身来朝投币口走去。我顿时如获珍宝,眼神猛地亮了起来,惊喜得犹如落水之人抓住了一块浮板。我眼看着她将硬币投进去,那一直哽在喉头的一股难受终于如潮水般退却。
我望着那个阿姨渐渐走下车去,那件红色的羽绒服被夕阳镶上了一圈金边,闪闪发光,美得令我睁不开眼……
一枚小小的硬币,一颗火热的心,在冷暖碰撞中展现出人性美的光辉。
老师点评:
于窘迫处得到的帮助正如雪中送炭,让人最感温暖。小作者独具慧眼,用这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人间冷暖。与此同时,以一元钱作为线索,文路清晰,行文自然。正如结尾所说,小小的一元硬币,展现的却是人性的美丽。文章开头和结尾用环境描写相呼应渲染,文中大量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烘托了乐于助人的品质美。
老师简介
陈淑萍,县级美丽教师、优秀班主任获得者。执教的优质课多次荣获湖州市一等奖,在湖州市语文老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多篇获奖。在朗诵、演讲和写作指导上颇有方法,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市演讲和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多篇在《小学生天地》等刊物中发表。
元旦趣事的五年级描写日记作文 篇9
“喵,喵,喵……”,忽然,传来猫叫声,一阵接一阵。时高时低,虚弱无助。我寻声找去,一只小奶猫卧在一楼的雨棚上。小奶猫被雨雪打湿了,满身的毛凌乱地粘在一起,蜷缩着身子,一动不敢动,一双大大的圆眼睛注视着我。好一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样子。突然它奋力站了起来,对着我“喵喵!”。这是在寻求帮助吧,它是不是想从雨棚上下来?它是不是想找到回家的路?
我摊开双手,举在胸前,想让小猫跳到手上。可它不肯前进半步,只是停在原地,不断对着我“喵,喵”。 我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办法:掏出背包中的小花伞,撑开,扇柄向上,在伞布上放了我的小零食——花生小鱼干。“咪咪,咪咪,别怕!别怕!跳下来,请你吃,好吃的小鱼干!”我双手托举着雨伞,温柔地看着它。过了一会儿,小奶猫一步一移地挪到雨棚边沿,轻轻跳下。我把伞小心翼翼放到地上。一抬头,看到小奶猫已经在小花伞里大快朵颐了。饕餮之后,伸出粉嫩嫩的小舌头,舔舔嘴巴,舔舔湿漉漉的毛,朝我“喵,喵”两声,算是道谢吧。旋即,它跳出小花伞,轻盈如芭蕾舞演员。
我跟着它,一直跟到了它的“家”——车棚。猫妈妈身边围着一群小奶猫。 “喵,喵”,猫妈妈舔舔它,既责备,又心疼。“喵,喵,喵”它蹭着妈妈,卖卖萌,撒撒娇。这下我放心了,哼着卖汤圆的小曲,向奶奶家走去……
小学五年级元旦节作文500字 篇10
今天,我们一家出去吃“年夜饭。”我哥哥可是个住校生,不太有时间和我们一起吃饭,我爸爸经常出差,舅舅是大学教授忙着给哥哥姐姐们出卷子,想要一家人团聚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外公,外婆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呢!我也很高兴,听说哥哥比舅舅还要高,我至今还将信将疑,正想去见识见识呢!
我们乘着15路公交汽车,行进在栖霞岭的路上。下车了,沿着一条山路走过去,拐过一道弯,绕过一个坎,走进地下通道,沿着马路来到华北饭店。华北饭店很大,空气很清新,因为四周又有山,又有水,简直就是个人间天堂。哎!住在这儿的人呀,可真享福!我们走进了包厢,包厢外是一条看得见西湖的走廊。我走出包厢,享受着大自然爷爷给我的礼物。哦!舅舅来了,我们一家又团聚。我们一家有说有笑,相互说着新年的祝福。我一见到我的哥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总是感觉我是多么的矮小,一问才知道哥哥已经快1米80的个了。
开饭了,轮到我敬茶的时快乐地说:“新年快乐!”饭吃好了哥哥还送了我一样小礼物呢!我们在这幸福的一刻我们留下了一张快乐的合影照,“茄子。”我们还去西湖边逛了逛,有的聊着服装的特色,有的诉说着这段时间的烦恼与喜悦,还有的畅谈着在校学习的经历。啊,今个真爽,真令人难忘!
五年级阅读主题:语言表达的艺术 篇11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ɡ)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ɡ yìnɡ)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ɡ)。”
读后实践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解释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1)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 )
(2)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
(3)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时习之。
4.本文选自南朝_________的《_________》,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说。
《晏子使楚》选段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jú jí),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zhī zhǐ),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 赋)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陪 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读后实践
1.找出文中正确的字和读音。
2.文中带“笑”字的词语有“笑嘻嘻”“取笑”,你还能再写三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面这段话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画“——”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前一个带点的词“水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后一个“水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了楚王第_________次侮辱晏子。楚王嘲笑齐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借此机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么样的人?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公仪休拒收礼物
公仪休:“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子明不解地望了望公仪休。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走了。)
子 明:“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公仪休:“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按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子明(恍然大悟):“老师,您说得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读后实践
1.辨字组词。
鲁( ) 宰( )
兽( ) 牢( )
腥( ) 犯( )
猩( ) 范( )
2.找找看,用文中的词语表达下面的意思。
(1)旧社会里称呼为地主、官僚等管理家产和日常事务的地位较高的仆人。 ( )
(2)没有一点儿办法。 ( )
(3)深厚的情意。 ( )
(4)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
3.成语积累:写出六个与“_________ 然_________”结构相近的成语。
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我喜欢吃鱼,( )不能收人家的鱼。
(2)( )我收了人家的鱼,( )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3)( )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4)( )我犯了法,( )吃得上鱼吗?
5.你觉得公仪休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选择其中的一位,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们执着追求的精神。如果觉得他的其他的品质令你敬佩,也可以说一说。要把事情说清楚,特别要注意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教五年级学生写读后感的得与失 篇12
对于本班学生来说, 写读后感并不是“零起点”, 是有一定基础的。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 而且也有过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的要求。于是, 我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 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提升, 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就写读后感方面, 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在联系原文的基础上以感为主, 能够选择感受最深的地方谈深入、谈透彻, 谈感受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等实际;二是就阅读方面, 通过写读后感的方法来进一步地提高阅读理解、阅读感悟、阅读积累的能力。总之写读后感要把读与感有效地结合起来, 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算成功。
在我这次指导的基础上, 再加上学生原有的基础, 因此, 学生习作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学生都能从原文出发来谈感受, 且切入点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如李一诺等几个学生从16课的题目《一诺千金》入手;有的学生从文中的重点词切入, 如刘伯祥等几个学生抓住1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纹丝不动”一词切入;有的学生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切入, 如范玉、张欣然等几个学生, 就是从17课《唯一的听众》主要内容进入谈感受的;有的学生从原文的写作目的为切入点的, 如刘欢等几个人就是从18课《九色鹿》的写作目的切入感受的;有的学生从原文章中的重点句切入, 如李正阳等几个人就是这样为切入点的。
2.学生写读后感的构篇完整。都能开篇点明自己读书的时间、读的书或文章的题目, 以及当时读书的总体感受, 接着从自己选的切入点入手引发自己的感想, 最后又回归到自己所感文章的切入点上。
3.绝大部分学生能在原文章中的切入点与自己的感想部分连接处, 利用上过渡句或过渡段进行了有机地连接, 使上下文部分自然衔接, 读起来文章各部分连贯性极强。
4.学生的感想部分, 能结合自己的实例来谈感受, 且读与感有效地结合了起来, 并且谈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甚至有的学生举出的实例从切入点的正反两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 说服性极强, 感得深, 感得透。
5.学生所选的原文章各有千秋。有的学生是从本册书上选的、具有代表性的课文;有的学生是从课外阅读书上选的, 有的学生是从平时的练习卷子中选的。
虽然本次习作有许多优点, 但是也不缺乏失误之处。例如:
1.个别学生从原文的主要内容为切入点时, 做不到概括原文内容要“简洁”二字, 故原文内容远比自己感的内容多, 那就不能突出读后感的重点在“感”上了。
2.个别学生的读与感不能有效地联系起来。读归读, 感归感, 这样文章的读与感两张皮, 文章给人的感觉上下不连贯, 而且没有感的基础, 没有因由。
3.个别学生的感受部分, 没有从所选原文入手, 而是凭空而感, 感得没基础, 没依据。
4.个别学生举出的实例部分写成了仿写原文了, 不是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 把感与仿写混淆了。
五年级元旦联欢会策划书 篇13
活动主题:狂欢元旦,喜迎新年
活动目的:为了迎接XX年元旦的到来,解放路XX五年级三班拟定此次元旦晚会。五年级三班是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在这个元旦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要以最饱满的姿态,最丰富的情感来迎接XX年。主要活动目的为:
促进班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增进友谊。
2挖掘班上同学的优秀文艺人才,为其特长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培养。
3喜迎XX年的到来。
活动名称:五年级三班元旦文艺汇演
活动时间:XX年12月31日
活动地点:五年级三班教室
活动计划:
一、筹划阶段
(一)总负责人:李XX、负责晚会总体策划、安排
2、负责晚会的主持工作
3、负责制作晚会幻灯片
(二)导演:任XX、负责收集、排练节目,包括歌曲、乐器、话剧、舞蹈、演讲、相声、魔术等,于12月29日报名结束。
2、负责节目的筛选,节目数在20个左右。(12月26日---12月29日)
3、晚会过程中,负责节目流程的衔接
(三)娱乐游戏负责人:秦XX、负责收集三到四个娱乐游戏,并在12月26日之前由班主任进行审核。
要求:游戏必须能使气氛热烈起来,是班级所有成员均可参加。
2、游戏的道具准备,在12月29日之前必须准备完成。
3、晚会当日准备好接待老师
(三)其他工作人员
、活动场景布置:宣传组
负责黑板报的设计、编写,负责晚会场地的布置安排,发放表演需要的道具等
2、后勤组:田XX(组长)、唐XX、付XX等
负责晚会的后勤保障;维持会场秩序,以及处理紧急情况;负责照相、音乐及幻灯片的播放
二、晚会流程
(一)宣传阶段
网络宣传,利用本班QQ群发信息,让所有人都收到本场晚会的信息。
2在班里宣传,动员同学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加。
3节目的收集,加大宣传力度和动员同学参加活动,及时了解身边同学报名情况。
(二)节目准备工作阶段
晚会共三个小时,节目时间可能会多一些,还要考虑30到40分钟的游戏互动的时间
2各节目的排练,登记好他们所要的音乐,及时制作和准备,表演人员自行准备其节目所需的服装道具及音乐;
312月29日前,总负责人及导演要制定出晚会的节目单包括游戏互动环节的节目,并模拟晚会的情景,主持人准备好主持稿并准备好幻灯片。
(三)食品准备:同学们自行准备零食(垃圾食品除外),晚会时共享零食及水果
(四)物品的准备阶段:
、节目单;
2、舞台布置和其他一些效果装饰物在30号准备好;
3、现场布置:晚会当天上午8点半开始,根据布置方案进行
(五)晚会开始
8点全班人员到达晚会现场
2主持人带来开场曲及介绍本次活动主要参加者,宣布晚会正式开始。
3根据导演组安排的节目进行演出;
4鸣谢所有同学到达晚会现场,宣布晚会结束。
全体班干及工作组的同学留下,把教室的卫生打扫干净。
三、主要节目、合唱《让爱传出去》
2、合唱《外婆的澎湖湾》
3、舞蹈《地球你好吗》
李XX
作文元旦联欢晚会五百字 篇14
我表演的是《拔浪鼓》,当到我表演的时候,我紧张极了,生怕自己忘了词,结果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我很顺利,大家也给我鼓起了掌声。
我也认真地在观看别人的节目,其中,我最喜欢戴瑶雨、张羽佳的舞蹈,她们在优美的音乐里翩翩起舞,美丽极了。
老师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卡片,让我们写下自己的愿望,还将会抽出两名幸运观众呢!第一次抽奖开始了,是王昕语!我心里虽然难免有些失落,但我也给她鼓起了掌。紧接着又是第二次,当老师宣布是男生时,我便不抱希望了,幸运观众是赵子yu,虽然我不是幸运观众,但我依然为他鼓了掌声。
五年级的元旦作文 篇15
(1)批注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方式。一方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在学生批注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字符以及画线等多种方式来加强阅读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批注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如果在阅读中学会了批注的阅读方法,那么他们就会对这种方法进行深化,并且持久地坚持下去,这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其根本原因是他们未能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而批注阅读能够使学生深入阅读中,因为在批注过程中,他们的阅读兴趣会被逐渐地激发,当学生对于问题作出深入的思考和批注时,也就不会再感到读书的乏味。
(2)在实行新课改以后,很多学校都开始注重批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四五年级的课程改革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但是在传统阅读的影响下,批注阅读能力在目前大多数院校中并未采取十分有效的培养方法。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新型的阅读方式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时间的把握上,批注阅读需要的时间长,对学生阅读的质量要求也高。在时间上往往会超出老师讲解的预算时间,而在阅读质量上也会参差不齐。这就让许多教师不想作出改变,而是会让学生简读、 快读。 让学生先掌握内容大概,然后通过自己的讲解来完善学生的知识,虽然这样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层面上会更好,但是却让学生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很难摆脱对老师的依赖,从而形成依赖思想,无法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加强批注阅读能力既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能力的机会。
二、批注阅读在小学五年级学生中的实施问题
(1)很多五年级学生缺乏批注阅读的意识,尤其是在当今电子书本流行的时代,做好文字批注就更显得不容易,很多学生在进行基础的阅读后没过多久就将所读的知识抛之脑后,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批注阅读的意识。其主要体现在进行基本的阅读以后,书本上没有留下任何的记号,当放下书本后就什么都记不下。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批注阅读,把书本上的重要语句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短暂的记忆,那么在批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会对书本成竹在胸,对于提升学习成绩以及加强阅读理解能力会有很好的效果。
(2)很多小学的老师知道批注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做出一些实质性的措施进行批注阅读能力的培养,他们以完成自己的教学课时为目标,很多教师认为多上一节课的效果会比阅读一天的效果还好。而事实证明,在专业的文化知识教育上,上课的效果的确是比批注阅读的效果要良好,但是学生终究有离开老师的一天,当他们没有老师给他们上课时,批注阅读能力的作用就会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因此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批注阅读能力将会为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批注阅读在小学五年级学生中的应用方法
(1)要培养好批注阅读的能力,首先就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批注阅读意识。老师可以定期开展批注阅读的小组辩论活动,让每个学生的批注都成为自己最鲜明的观点,长此以往,学生的批注阅读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2)要加强在文化书籍上的批注,而并非是电子小说书籍的批注阅读。小学五年级学生处于一个思维塑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接触太多的电子小说,尤其是与课程无关的电子玄幻小说,那么,很容易沉迷其中难以自拔,这样不仅会影响批注阅读能力的提高,还会导致学生向不良方向发展,所以在进行批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也应当注重批注阅读书籍的选择,引导学生进行有益书刊的批注阅读是十分关键的。
五年级的元旦作文 篇16
【关键词】导语 导学 导读课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总存在着这样一些困惑,例如:拿过一篇课文,不知从哪里开始运作?到底讲些什么?该怎么讲?哪些是重点?理不清头绪,找不到落脚点。在自己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走不出“理还乱”的盲区。
一、现状分析——忽视未开发
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教材是以单元为主题的编排,单元围绕主题选编了一些紧紧围绕单元主题的课文,而且每一个主题单元开篇都设有“导语”。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进入一个新的单元时直接上课,单元的导语或者被忽视,或者是做轻描淡写的处理。我们经常可见的是精彩的单课设计,却几乎从没听到过以单元导语为内容的课。
(一)单元导语视而不见。
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都只局限于对单篇课文的学习,单元课文相互之间不能很好地联系,都处于孤立状态。拿到一个新单元,我们很多老师既不认真阅读单元导语,抓住单元导语来备课,也不带领学生学习它,单元学习目标不明确,上到哪,说到哪,教学没有主题性、连贯性。
(二)单元导语一掠而过。
每个单元的导语中,不仅提示了学习内容,点明了专题,而且还布置了一定的学习任务。教学中,也有老师在学习单元课文伊始领着学生读一读导语,但都停留在表面的学习上,没有充分利用它。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五年级(上)“我爱阅读”这个单元前,请学生快速浏览单元导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然后通览整个单元,说说围绕这个主题都有哪几篇课文?之后就齐读一遍开始赶课文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刚提起又放下了。
二、深度分析——有利于教学
解读教材不难发现,其实每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了本组的专题。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简短的导语点明了本组的主题——月是故乡明。后面的课文、语文园地等都围绕这一专题来安排。这样的编排体系,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所以,如果发挥单元导语的“导学”功能,上好单元导读课,就会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有利于教师做好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是比较复杂的事情。设想为什么不把这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使之高效省时,更加细致,使学生跳出琐碎与无奈呢?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想效率高,应该抓“块”,而不是抓“点”。 所谓的“点”就是单独的一篇文章,孤立主题与其他资源。而所谓的“块”就是单元主题,围绕单元主题将本单元课文及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始终都不要脱离单元主题单元教学。
(二)有利于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单元导语中,不但明确指出了单元的主题,而且还设计了一些相应的学习方法。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导语时,应让学生懂得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同时提醒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去理解文章,感悟文章。
三、深入研读——聚点显成效
单元导读课不是为了那几句导语而上的一节课。而是站在一个高处,鸟瞰一篇篇课文时,我们就能够很清楚地分辨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一个个教学训练点就会在整合中找到位置,逐步落实。而对于学生来说,课文不再是零散的单调音符,而是整体的交响轰鸣;学习不再是枯燥寂寞,而是变成趣味而灵动的了。可见,如何有效而有度地学习单元导读,直接关系到整组课文学习的实效。因此,在五年级语文单元整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单元导读策略的探索。
(一)紧扣单元主题设置恰当的导读目标。
单元主题犹如一根红线,它贯穿着单元教学的始终,尤其体现在单元导读课和单元整理课上。它是教师进行单元教学的隐形抓手。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父母之爱”。围绕这个主题本单元共选取了四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
本单元教学目标除认写生字、理解积累词语、感情朗读及背诵以外,还要体会课文主要内容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联系,渗透同一个主题能用不同的题材来表达的方法,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据此,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可这样制定本节单元导读课的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父母之爱”,并能根据主题搜集和整理资料,加大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底蕴,营造情感氛围,为深入感悟单元主题奠定基础。
2. 知道抓住主题进行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学习紧扣主题思考质疑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欲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 浏览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意;初步阅读其中感兴趣的文章,运用“重点词句+课文内容+单元主题”的方法,进行感知性阅读,为精读课文做准备。
(二)要导之有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单元导读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整体感知,培养兴趣,激活阅读”。能否达成目标,还在于有没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
1. 在备课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1)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什么;(2)指导、渗透本单元的基本学习方法——怎么学;(3)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喜欢学;(4)提供阅读链接——拓展学; (5)关注读写的结合点——准备写。
2. 应根据教材主题、具体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导读课。如:(1)情趣导读。此类导读课应以情趣为主要手段,用生动活泼的话语激起孩子的阅读期待,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热情。如五年级上第六单元“父母之爱”,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展开导读教学。
(2)质疑导读。此类导读课以质疑为单元导入主线,带着提问题的想法读课文,整体感知单元内容,激活了学生思维,使之产生探究欲望。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从《钓鱼的启示》到《珍珠鸟》,每一课都牵动着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所以这个单元就适合用质疑的方式来展开导读教学。
(3)活动导读。此类导读课,根据儿童喜欢的游戏和活动的特点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情趣,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异域风情”。学习本单元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因此在设计导读课时,我们老师可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孩子们来了个“虚拟旅行”,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单元导读课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使学生对单元的学习产生一种箭在弦上、整装待发之感,那么就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的优化整合、读和写优化整合的目的,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单元“整组” “体验”学习[J]. 小学教学参考,2008(12).
[2]张占国,李素环. 漫话单元整组主题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9).
[3]张顺涛.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5).
【五年级的元旦作文】推荐阅读:
迎元旦贺新春五年级作文450字05-14
小学四年级欢度元旦的作文10-09
高中一年级庆祝元旦计划的作文12-03
四年级描写这个元旦节日的话题作文05-23
六年级五班2014年元旦联欢会主持词09-05
七年级元旦作文10-21
元旦四年级作文09-09
二年级元旦见闻作文08-28
2022元旦四年级作文10-04
元旦小学二年级作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