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日记小学一年级

2024-10-13

元旦的日记小学一年级(通用9篇)

元旦的日记小学一年级 篇1

一、数学日记是联系生活和数学的桥梁

生活就是生动的课堂。只要善于观察思考, 在我们身边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数学现象。因此, 我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思考生活问题。收集信息资料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的重要途径。于是, 在教学“利息”时, 我让学生课前针对储蓄知识做个调查, 用日记写下来。于是每个学生都想方设法:上网、查阅书报、问大人, 还有的干脆去了银行。收集的资料让他们了解了有关储蓄的知识, 并带着疑问积极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同样, 课内新知的习得也离不开学生课外的实践。在教完“认识人民币”后, 学生写出的日记真是丰富多彩。有的写道“爸爸告诉我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日本的钱叫日元, 美国的钱叫美元……”;还有的写道“我发现1元钱分别可以买2个茶叶蛋、5个馒头、1把尺子, 还可以坐1次公交车。1元钱用处很大, 不能乱花。”日记中的语言虽然简单, 却体现出学生用数学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日记改变了学生看问题的角度, 促使其有意识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 将课堂与生活联系, 拓宽了学习领域, 加强了经验积累。

二、数学日记是一种反思体验的方式

透过数学日记, 教师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也可以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在一次区级教研活动中, 我顺利执教了“平移与旋转”一课。正当我暗自得意这次成功时, 孩子的一篇日记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今天我和爸爸到钟表店, 好不容易找到了有钟摆的时钟。仔细观察了很久, 我觉得钟摆的运动就是平平的、直直的, 为什么老师说是旋转呢?”我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 在判断钟摆运动时学生确实产生了分歧。但考虑到旋转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我也就一带而过地告知学生:钟摆运动就是旋转。细想, 生活中学生很少能见到有钟摆的时钟, 加之钟摆运动幅度小, 旋转的特征不明显, 很容易和平移运动混淆。于是, 我在批语中写道: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不人云亦云。明天老师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第二天的数学活动课上我带来了一个自制的钟摆模型———螺母上拴着一根铜线。让螺母以手为圆心旋转, 并逐渐加大旋转的角度, 还列举了秋千的运动方式。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彻底分清了钟摆运动的类型。当天的数学日记中, 这位学生记录了整个活动过程, 解决了自己的疑惑, 对老师如此重视自己感到惊喜。从数学日记中捕捉到的信息促使我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学生也更注重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

三、数学日记是促进思维条理化的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外显, 是对思维结果的概括和调节。如果再将思维结果变成文字, 便是对思维的又一次过滤和筛选。所以, 我经常让学生在日记中表述概念、算理、推导过程, 促使其思维条理化。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后, 我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出8+5的计算思考过程。有的写道:“我把8分成5和3, 5+5得10, 10+3得13。也可以把5想成2和3, 2+8=10, 结果也是13。”看似简单的复述, 也许是经过了多次实践和反复思考才完成的, 但可以看出他清晰的思维过程。所以, 要鼓励学生写:数学认知、数学活动、数学过程、数学方法、数学思考、数学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创造等。通过视觉、触觉感知到的数学材料在转化为文字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再一次梳理自我认知, 进一步对感知的事物分析综合、去伪存真, 完成认知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四、数学日记是一扇心灵对话的窗口

数学日记不仅记录了学习数学的点滴, 更是师生心灵对话的窗口, 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一则数学日记曾引起了我的自省和思考。“今天上数学课, 我很想上讲台演示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 但老师没有叫到我, 我觉得很没劲儿。”课堂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在课堂中获得的成功感、喜悦感、失败感、孤独感都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重大影响。我在日记批语中向这个孩子说明了原因, 课后还给了他一次演示的机会。透过孩子的心灵絮语, 让我在教学中更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 放下身段, 与他们交朋友, 用心感受孩子的每一点变化, 给他们信任与鼓励, 这也是数学日记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通过数学日记让我明白了, 只有用爱和孩子交流, 用心和孩子沟通, 才能使他们愉快学习, 健康成长。

小学一年级元旦活动方案 篇2

1、训练时间:-月-日至-月-日。

2、比赛时间:-月-日下午第1节课(暂定)。

二、比赛地点

操场。

三、参赛对象

一年级全体学生。

四、比赛曲目

自选歌曲一首。

五、比赛有关要求

1、以班为单位,要求全体同学参加,自备音乐。

2、整个演唱过程要求整齐划一,唱出气概,唱出感情。

3、整个比赛过程要求庄重、严肃。

六、评分标准

1、声音整齐,洪亮优美,唱词清晰,音准、节拍正确,与伴奏配合默契。

2、表达出歌曲的意境。

3、精神饱满,有朝气。

4、上下台安静、迅速、有秩序。

5、有朝气、有表演的状态、不松懈、没有多余的小动作。

6、节奏准确、到位,富有激情。

七、评委成员及责任

1、评委成员:--老师等人。

2、--老师负责放音乐。

3、--老师负责技术指导。

4、音乐老师负责教会学生唱歌,班主任组织学生练习。

5、--老师负责摄像。

八、活动要求

1、本次比赛力求公平、公正,将采取非班主任评分的方式。

2、班主任组织学生规定时间内到指定位置坐好,以保证比赛按时进行。

3、各班应谨记安全第一,注意维持会场秩序。

4、比赛演出期间,各班级要保持文明,维护演出秩序,不得起哄、鼓倒掌。

5、评委打分要客观公正,各班要尊重评委的评比结果。

九、奖项设置

元旦的日记小学一年级 篇3

庆元旦一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题号

十一

合计

小计

我会读拼音写汉字。20分

kāi mén fēnɡ yún xiǎo niǎo ɡōnɡ píng bái tiān

diàn chē shū běn yǔ yī zhōng xīn mǎ shàng

二、我会连。5分

台灯 电话 松鼠 报纸 萝卜

diàn huà sōng shǔ tái dēng luó bobào zhǐ

三、数一数,连一连。6分

皮 子片飞牙 鸟

五画

四画

三画

四、组词。10分

走( ) 手() 生() 木( ) 两( )

足( ) 毛() 升() 目( ) 雨( )

五、我会写反义词。6分

大——( ) 进——( ) 黑——( )

短——( ) 外——( ) 左——( )

六、手拉手,连成词语是朋友。10分

沙 群 动 彩 旁 鲜 漂 热 告 商

众 发 旗 物 边 亮 艳 爱 诉 场

七、读一读,连一连。8分

一座 尺子 可爱的灯光

一把 房子 明亮的小鸟

一颗 松树 尖尖的草芽

一棵 星星 圆圆的.皮球

八、我会连。3分

鸟儿 在草地上 吃草

鱼儿 在水里 游泳

羊儿 在天上 飞

九、我会背,也会填。6分

《 画 》

远看______ 有色,近听____ _____声。

春去花还在,____ _____ _____ ____惊。

十、我会把句子补充完整,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6分

1.弯弯的月亮像__________。

2.我爱__________________。

元旦的日记小学一年级 篇4

一、课间活动, 写“游戏日记”

爱玩是每个小孩的天性。下课铃

乐。何不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 让游戏

来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和欲望, 把快乐延续到日记中呢?于是我设计了一堂写作课:让刚从操场跑进教室的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课间活动, 以及玩的过程。意犹未尽的同学们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争着回答, 一番口语交际后我提出要求:“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则游戏日记吧!把你们最喜欢的游戏都写进日记本里。”就这样, 向来无话可说的孩子们写出了一则则快乐的游戏日记。这样的课堂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二、想象作画, 写“美术日记”

我发现低年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画画, 而且画出来的作品内容丰富, 充满了童真童趣。我想:孩子们既然把想的画下来, 能不能把画的写下来呢?这便是我们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啊!于是我开始指导他们写美术日记。如:教学《画风》一课时, 我围绕句式展开说话:我想画……学生思维活跃, 要画气球、画长发飘飘、画飘扬的红领巾、画柳枝舞动、画落叶、画炊烟、画晒在竹竿上飘动的衣服等等, 第二节课时我让他们开始动手画风, 再把自己画的风写成一则美术日记。有位生写道:“今天, 老师让我们也来画风。我想啊想啊, 终于想到画房子上的烟吧, 烟雾被风吹到了天空, 和风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呢!老师夸我真聪明,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 做个好孩子。”看到这段话, 我很感动, 因为这是让我最头疼的一位“差生”写的, 其实顽皮的他也想进步。我想, 如果我们教师带给孩子的不再是负担, 不再是压力, 而是快乐的

三、开展活动, 写“记事日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到少年儿童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校园里经常举行各项集体活动, 如:周一的升旗仪式, 全校大扫除, 年级段各项比赛……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各类活动就是写作素材。如:大扫除前, 我给每个学生分好工, 结束后, 我总结了大扫除的情况, 表扬了劳动积极地学生, 再让学生把这次自己的表现和大扫除的经过写成一则日记, 因为有了亲身体验, 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有条理地写下来。在做与写的过程中, 让学生能更深地明白劳动的重要性。

我们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从而激发写话兴趣。例如, 在班里开展“讲故事”比赛、三八妇女节时帮妈妈做家务, 学雷锋做好事……各项活动, 都是孩子们写日记的好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实践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开展活动, 学写记事日记可让学生投身实践, 让他们不再成为一个旁观者。学生的说话、写话、日记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课堂生成, 写“感想日记”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生成, 更要抓这些课堂生成资源。在师生多元对话中把握生成, 在突发事件中把握生成, 在拓展体验中把握生成。让这些课堂生成也成为日记素材, 教会学生写感想日记。

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中的生字“流”时, 有一个学生组了“流星”, 另一个学生就马上举手问:“你们有谁看见过流星?”大家就讨论开了, 正当我要把话题拉回课文的时候, ”有同学好奇地问:“流星是什么样的呢?”我刚想回答, 就有学生抢先说:“亮亮的, 从天上滑落下来, 速度很快。”又有同学问:“老师, 你是几月几日看见的流星?”这一问, 让我灵机一动:“老师不记得了, 如果那天我把他记在日记本里我就不会忘记了, 以后同学们遇到有意义的事, 可以把它写成日记。就刚才对流星的讨论,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我们来写一则感想日记吧!

写一则“感想日记”能让孩子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表达真情实感, 提高写作水平, 还是一个能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只要我们从生活着手, 多为学生提供日记素材, 引导学生睁亮“发现”的眼睛, 让学生学写“游戏日记”、“美术日记”、“记事日记”、“感想日记”, 学生的写话水平就能提高, 就

摘要: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可写呢?我们可以从生活入手, 多为学生提供日记素材, 让学生根植生活, 快乐地写日记快乐地写日记, 为下个阶段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寒假日记:热闹的大街 篇5

夜晚树木被人们装点的十分美丽,明亮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马路上一串串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大街上真热闹啊!

浅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语言训练 篇6

1. 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敢说、多说,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就要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敢说、多说。从说图中的意思、说题目中的数学信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到提什么样的问题、列什么样的算式、怎样去计算, 都让学生一步一步去说。说对了表扬鼓励, 说错了也不批评指责。一个班上总有些爱说、敢说、思维敏捷的学生, 当教师提问的话音刚一落, 他们的小手就举了起来, 争着、抢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情况下, 当敢说的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 我就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不敢发言的学生;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 就把说话的机会让给不敢发言的学生, 并给予鼓励, 以此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 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 他会觉得非常开心, 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以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2. 严格要求, 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窄, 识字不多、词汇缺乏, 抽象思维能力弱, 语言不丰富、不完整, 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准确表述。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这一弱点, 从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开始加强训练,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比多少”时, 我在黑板上画了4个桃子、4个苹果、6个梨后问学生:“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能用完整的话回答。”略加思考后, 很多学生的小手举了起来, 其中一名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了4个桃子、4个苹果、6个梨, 桃子和苹果同样多, 梨比桃子多, 梨也比苹果多, 桃子比梨少, 苹果也比梨少。”学生表现得很积极, 兴趣很浓, 教学效果良好,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3. 在计算中结合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进行语言训练

一年级教材, 加减法算式多, 正确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9加几”的例题时, 我除了应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9加几”的实际意义, 还让学生说出“9加几”的具体算法。例如, “9+4=13”, 看大数分小数 (看9分4) , 因为9和1凑成10, 所以把4分成1和3, 9和1凑成10, 再加3等于13。让多个学生说, 变换算式说。学生学会了9加几的具体算法, 再让学生思考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的算法, 学生很快就算出得数来了, 算出得数再让学生说计算方法。这样反复训练, 既巩固了算理, 又加强了思维能力, 强化了语言能力的表达。

4. 灵活引导说解题思路, 提高思维能力

现行的教材都是以图文并茂呈现教学内容的, 学生既要看懂图意, 又要结合教材所给的文字来理解题意。一般情况下, 我都是先引导学生看图, 说说图意, 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所给的文字, 分析已知哪些信息,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让学生一步一步将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说完整。遇到缺条件、少问题的题型, 让学生自己去补条件、提问题, 并且根据所补的条件和所提的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遇到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相同问题的题型, 就让学生说方法, 能说几种是几种。例如, 一年级下册第72~73页《买衣服》一课, 学生提的问题是:“买一条围巾可以怎么付钱?” (一条围巾31元) 我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付钱, 例如, 付3张10元1张1元, 付6张5元1张1元, 付31张1元, 付5张5元3张2元, 付2张10元5张2元1张1元, 等等。

元旦的日记小学一年级 篇7

一、营造书香氛围

(一 )创办班级图书角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给孩子买大量课外读物,但买来后没有好好读, 很浪费。我发动每个学生把家里的藏书带来,放在班级图书角,跟班里的同学交换读,在班里设立“读书之星”,读完一本书奖一颗星,谁的星星多,就称为“读书之星”。逢年过节,我都提议家长把送孩子们的一本好书作为礼物。靠这样的方法,我们班图书角的好书越来越多,并且每两个月更新一次。琳琅满目的图书让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每天中午早早地到校,就是想美美地看一看图书角那一本本精美的书本。

(二 )精心布置教室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 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开学初,在教室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和画像,使教室里充满书香气息。如粘贴李白小时候“铁棒磨成针”的画像,并告诉学生: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位非常爱读书的人,正因为他这么爱读书,才成为名扬千古的大诗人。孩子们一个个睁大眼睛,无形中已经把一粒爱读书的种子埋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二、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老师如果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则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 )读说结合法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教学实践中,我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一去二三里》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数字诗,然后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都有哪些景色? 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他们在说什么? 孩子们有了兴趣,有的说,你看山上有六七座亭台,可能是让过路人休息的吧;有的说,山下还有四五个人家,烟囱里冒出来的烟都把村子笼罩起来了……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他们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体会到了小山村的美丽。这时再让学生读这首诗时,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孩子们看到美景时高兴的心情。

(二)读认结合法

从学习拼音到认识汉字,到后来慢慢接触短小课文,一年级语文教材处处体现出利用课外阅读积累认识哪些字词的激趣方法。在平时的指导阅读中,我适时展示学生课外认字的成果。利用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自主认字的乐趣,同时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成果。学到一个新字的时候,经常问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便会说在哪里见过,让其说出所读书或文章的名字, 展示阅读效果。在刚学习拼音的时候,鼓励他们多拼读一些拼音多,句子短的儿歌,童谣,古诗,等等;接着到后来就多一些篇幅较短的、故事性强的童话故事类的,阅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渐渐的,他们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三 )读思结合法

在教学中,应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雪地里都有哪些小画家? 他们都画了什么? 它们的画笔是什么? 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学生思维。

(四 )读画结合法

教学中让学生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及优美句段,并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读完后,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的春雨的色彩画下来。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听着学生的讲解,我为学生的想象力叫好。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再拿起书本来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 如果硬性要求他们读多少本书,他们就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因此,老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一 )剪贴报

让学生将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优美语段剪下收集起来,作为日常积累。这一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阅读质量,加深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阅读能力和兴趣,丰富了课余生活。例如教学《春天》这一单元时,让学生收集春天的图片和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学生的兴趣相当高,都为自己收集的材料多、新鲜而自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 )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引发阅读动机的良师妙药。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办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我让学生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提出以下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它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妈妈是谁? ”这样一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出来。

(三 )讲故事活动

在班级举行讲故事活动, 要求学生把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讲给其他学生听。故事会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为要想讲好故事,就必须找恰当材料,而且要进行选择,这就需要他们用心阅读大量童话、寓言和故事。

(四 )举办朗诵会

朗诵包括朗读和背诵,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定期举行了古诗背诵大赛,每次都设了很多奖项,大部分学生都获得了奖项,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小学日记一年级寒假日记500字 篇8

接着,爸爸把这件事发到了微博上,标题是:鄙视会开车人士开远光灯!我郁闷了:这和远光灯有什么关系呀?爸爸解释:因为有个司机开,所以开汽车的人才会撞到人的。我顿时明白了许多: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横穿马路,又碰上了一个司机开远光灯,所以汽车撞上了人。

我想:他们都有责任,其一,对面司机不该开远光灯。其二,出事故的司机不应该开小差。其三,自行车不该横穿马路。请大家一定要记牢交通安全。

[

元旦的日记小学一年级 篇9

一、多向化分析,让数学概念从模糊到清晰

一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意象的建立,就是自己对数学素材中本质属性的内化过程。由于一年级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主要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对概念进行多向化的分析,突出概念的本质,让模糊的概念意象变得清晰。

1.突出原型,形成正确的概念意象

教师在学生接触数学概念时,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典型的实例,让学生在初期建立正确的概念意象。例如,学生在认识物体时,关于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首先出示我们经常会看到的各种形状的纸箱、杯子等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分类,从而根据物体的形状分类,认识不同的物体。从经验出发,利用生动的生活形象形成概念意向。

2.突破原型,形成精炼的概念意象

我们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最后抽象到精炼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精炼的概念意象。以一年级认识物体为例,当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时,教师适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教具,通过教具的展示,让学生对不同形状物体的概念意向变得更精炼。最后,出示四种物体的立体图,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突破生活中的原型,形成精炼的概念意向。

3.变式的设计,形成深刻的概念意象

对付错误的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面对错误与所学科学之间的矛盾。受生活经验和例子的影响,学生容易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的特性或已有经验当成概念。因此,这样的概念具有特殊性和片面性,例如,学生在学习20 以内加减法时,学生习惯了等号在右边,学生形成这种定势思维后,当把等号换到左边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在教学中,我会用不同的方式,变换等式的书写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等式的形式。

二、多元化表征,让数学概念从朴素到精致

数学概念往往有很多种表征的方式。教师要运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表征方式,丰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概念表象变得更精致。

1.结合年龄特点,强化概念意向

数学概念的形成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形成概念意象时,结合实物表征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有具体而形象的落脚点。

例如,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在让学生理解“加”和“一共”这一概念时,老师先拿出10根小棒,再拿出5根,让学生看老师拿小棒的过程,并用“。”这样完整的句子描述前因后果,由学生动手拿小棒,边学习边用完整的话描述,从而强化“加法”的概念。

2.丰富表征方式,精化概念意象

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意象总是伴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而模糊的概念意象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障碍,所以,要让学生对概念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丰富表征方式,使概念意象精准化。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到各种物体的教具,到课件出示的物体的立体图像,就是从实物表征到模型表征再到图像表征的过程,通过多层次的表征方式,让学生形成精准的概念意象。

3.注重知识的关联,活化概念意向

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表征,让学生能根据需要在不同表征下灵活转换。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多维度联系,让数学概念从骨感到丰满

形成初步的概念表征只是数学概念学习的第一步,建立起完善的概念体系是学生后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一年级就要打好基础,让学生通过多维度、多元化的概念学习,形成概念意象的基底。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慢慢地让数学概念从骨感走到丰满。

如,认识物体是小学生关于“空间与图像”的第一课,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不同物体的特征,可以为后面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生概念意象不断强化和完善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概念意象建立对概念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在概念意象建立方面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意象,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班主任精细化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安全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