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兵马俑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秦陵兵马俑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惟妙惟肖”、“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等词语。
2、体会用想象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3、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他的“惟妙惟肖”。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加强默读课文的训练。
2、感受秦陵兵马俑的惟妙惟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你所了解的兵马俑。
2、出示句子: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3、自读句子思考:“举世无双”和“享誉世界”是不是重复了?
4、交流:“举世无双”和“享誉世界”在具体的语言里并不重复,前者突出了兵马俑的独特性,后者强调了它的“知名度”。
5、齐读句子。
6、用“举世无双”和“享誉世界”说一句话。
二、整体感知。
1、举世无双并且享誉世界的兵马俑究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说说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兵马俑。
2、学生交流,师板书。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神态各异、形态逼真、规模宏大、……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兵马俑的这些特点,并划出相关词句。
2、交流。
第2小节。
(1)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2) 交流。
(3) 师列出数据:19120平方米、50多个篮球场、7000个、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
(4) 理解:鸟瞰、军阵,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5) 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第3小节。
引读第3小节,复习过渡句的作用,继续交流。
4-9小节。
(1) 自读4-9小节,课文例举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 板书: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3) 你更喜欢哪种类型的兵马俑,为什么?
(4) 交流,指导朗读。
(5) 学做小导游,选一种类型的兵马俑向游客介绍。
(6) 交流。
第10小节。
(1)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知道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吗?
(2) 自读第2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3) 朗读排比句,读出语气。
(4) 走近它们身旁究竟能不能听到呼吸声呢?那作者为什么要那样写呢?
(5) 齐读这一节,再次感受一下。
第11小节。
(1) 这样精美的雕塑,真是艺术珍品,难怪作者会用上“惟妙惟肖”“绝无仅有”这些词语。
(2) 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说写双通道。
你觉得世界上还有哪些历史古迹可以和秦陵兵马俑相媲美的,说一个给大家听听。
www.bmy.com.cn/zhanlan.asp?classid=37&id=236
[秦陵兵马俑 教案教学设计]
沪教版《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 篇2
沪教版《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
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还有点难度。因为,秦陵兵马俑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陵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不但在前一个案例中让学生欣赏了秦陵兵马俑的全景视频录像,还上网搜集了大量的秦陵兵马俑图片,多次进行筛选。在教学中,我巧用媒体或单幅,或整组地出示图片:面对气势恢弘的一号坑俯瞰图,学生惊讶其规模宏大;面对用广角镜头拍摄的“鸟瞰”兵马俑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个词语,并马上想到了它的近义词“俯视”;而最后一组图片似乎一下子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陵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面对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学生不禁啧啧赞叹古代雕刻家的精湛工艺……无疑,这一切逐步让学生体会到秦陵兵马俑之伟大,中华民族之伟大。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教案 篇3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教学准备: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二、学习3、4自然段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 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5)汇报: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这个老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猛)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虎视眈眈)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欢这样的小战士么?喜欢他的什么?读出小战士的活泼、稚气。c、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要读出战马的什么?理解“膘肥体壮”“竖耳瞪眼”。
(6)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齐读。(7)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可以么?(8)师读,故意少读“似乎、也许、可能”。
(9)老师这样读可以么?为什么?(有这些词说明是猜测)(1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12)交流汇报。
4、学习第三自然段(1)师:这些兵马俑不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当你看到军阵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读了这段话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么?准备怎么介绍?
(4)学生准备介绍,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画图介绍、朗读、复述、也可以小组合作表演等。(5)汇报。
三、总结
秦陵兵马俑 教案教学设计 篇4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
3、感受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学习重难点:
1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兵马俑的特点及价值。
2、感受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探究
1、 谈话导入
2、 板书课题,检查生字词
(俑:古代殉葬的偶像。)
3、 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兵马俑的资料。
二、 合作交流
1、 浏览课文找出对兵马俑的总体评价——
2、 自读课文,看看兵马俑究竟为什么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
3、 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关键词语试着用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 品读体验
1、 小组间交流反馈“为什么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的原因
2、 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板书:
1)气势恢宏、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2)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3)令人惊叹、无限自豪
3、文章中那些句子最能体现兵马俑的这些特点?结合具体的句子,以小组为 单位,讨论并整理。
4、小组反馈,师适当总结,
5、全文小结
1)面对兵马俑,人们无不为它哪恢弘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所折服,今 天,让我们再次伫立与秦俑坑前,来检阅这支蓄势待发两千多年的秦国大军吧。(观看课本插图)你感受到什么?仿佛看到或听到什么?
2)兵马俑是世界上八大奇迹之一,它在古都西安,如果对西安或秦王朝感兴趣,那课下我们可以去查询更多的资料。
四、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 ——基辛格
1、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2、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萧克
(先人:古代劳动人民。来者: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五、板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
地下大军
高超艺术
人教版秦兵马俑优秀教案设计 篇5
导语: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秦兵马俑教案要怎么写?下面由品才网为大家提供的几篇教学方案,欢迎阅读。
人教版秦兵马俑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凭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图片资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4—7节写实与想象想结合的方法,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图片资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4—7节写实与想象想结合的方法,仿写一段话。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兵马俑。指名读。知道“俑”是什么吗?(①古代用木头、泥土等制成的偶像,供陪葬用(指图片)师:这偶像是根据士兵、战马等的形象制作而成,就叫兵马俑。(齐读“兵马俑”)
2、这些兵马俑的主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所以这支地下军队被称为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补充板书:秦)齐读。3、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完兵马俑博物馆,说(出示: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预设:①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而兵马俑就代表着中国;②兵马俑非常了不起)
4、一位作家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节,齐读)
这句话中的哪个词也告诉我们秦兵马俑的“了不起”?(举世无双、享誉世界)兵马俑到底有何魅力?课文会给我们答案。
二、检查预习,梳理脉络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板书:19*)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咱们先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课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我们再次来确定它们的读音)
A、身着短甲 撒开四蹄 战车千乘
指名读。评:这三个词中都有个多音字。“乘”指什么?(古时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齐读。
B、头戴鹖冠 身披铠甲 足登长靴
指名读。正音“鹖”,一种好斗的鸟。“鹖冠”,插上鹖鸟尾部羽毛的帽子,咱们在村子里的戏台上见过类似的帽子,是大将身份的象征。在文中,这三个词都是描写秦俑的穿着。齐读。
C、颔首低眉 若有所思 目光炯炯
指名读。这三个都是描写(神态)的。齐读。
D、南征北战 久经沙场 所向披靡
指名读。这三个词跟什么有关?(战争)再请个声音响亮的孩子读读,把它们读得有气势。评:你读“所向披靡”时显得特别有气势,敌人一见你肯定落荒而逃。齐读。
4、预习单第4题,找出一句最能说明兵马俑特点的句子。你摘录的是?
指名回答。评:你找到的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①齐读。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兵马俑有三大特点,其中之一是(规模宏大),之二是(类型众多),之三(个性鲜明)。(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②(指板书)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具体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段落,描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又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交流:板书:2 4、5、6、7 8
③小结:就是这样一句话,既是对上文第2自然段的概括,又是下文第4、5、6、7、8自然段的总起,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过渡句独立成段,又叫过渡段。这句话几乎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网打尽。孩子们,在学习类似这样结构的文章时,找到过渡句就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悟课文,激发自豪感
A、研读“规模宏大”
1、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特点之一,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个句子体会到兵马俑规模宏大,用横线划出来。
2、交流。
出示:a、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XX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①师:咱们把目光再聚焦,句中的哪个词带给你“宏大”的感觉?(预设:① “XX0平方米”,用数字说明面积大,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XX0平方米到底有多大?接着往下看,“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篮球场大家都很熟悉,咱们试着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篮球场的大小,再在旁边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这是五个篮球场的大小,这样的十倍就是俑坑的面积。此时,你想说什么?小结:用我们熟悉的一个事物做对比,从而突出新事物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板书:作比较)②“八千个”,又是一个数字。
②谁能用朗读来告诉我们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自由读。指名读。评:你特别强调了几个数字,让人一听就印象深刻。齐读。
③听你们读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来试试。
师读“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XX0平方米,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八千个”。这样行吗?为什么?(预设:这些数据只是作者的估计,用上“近”“差不多”“近”
表达更准确)
出示:b、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数字用红色表示)
①师:显然,这句话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我们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齐读。评:你的眼睛里写上了一个个惊叹号。
师:还有哪个句子也告诉我们兵马俑规模宏大?
3、小结:简单一句话,第二节每一句话都告诉我们,兵马俑规模宏大。这叫围绕中心。
B、研读“类型众多”
1、过渡:领略了整个兵马俑坑的宏大规模,下面,让我们走近些,把目光集中到其中的一个兵马俑上。
2、请大家自由默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俑?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这些俑的?
3、交流。用圆圈圈出“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马俑”。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这四种俑的?
(预设:①身材,(师追问:比如哪个词?)“身材魁梧”,文中写到了陶马“形体健壮”,咱们给“身材”换一个更贴切的词——“身形”(板书:身形);②穿着,(师追问:比如——);③动作,比如——④神态)
4、过渡:对兵马俑的身形、穿着、动作、神态的描写,是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浏览一下红颜色的部分,我们发现这是作者的(想象)。老师来读读这些描写想象的词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听着,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范读。
5、交流。(预设:我好像看到将军指挥士兵奋勇作战;好像看到骑兵正准备跨上战马)小结:作者运用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的方式来刻画兵马俑,动静结合,这支大部队瞬间就活了。
6、用你的朗读让兵马俑动起来吧。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描写看到的部分,大家读描写想象的部分。
评:你们的朗读好像让我看到了战场上扬起的烟尘,听到了战马的嘶鸣声。
C、写话练习
1、师:有人说,最美不过跪射俑,因为出土时,它是最完整的。我们仿照4—7自然段的写法,从(指板书)身形、穿着或神态、动作等方面选取最重要的几个特征展开描写,再融入自己的想象,把它介绍具体。
2、学生自由练写,师巡回指导。
3、交流。评:①你“单膝跪地”的动作描写特别传神;②想象部分很好地表现了跪射俑的威猛。
4、小结写法:孩子们,将来的某一天,你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将会看到更多的俑:军吏俑、驭手俑、百戏俑、立射俑„„俑的类型如此众多,为什么文中只列举3种兵俑?是呀,写文章讲究“事不过三”!太多就显得累赘了。
D、研读“个性鲜明”
1、过渡:欣赏了一个个不同类型的俑,让咱们走得更近些,去感受它们轻微的呼吸声。
2、出示第八节。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节,作者主要是从哪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
3、交流。(神态)
4、文中列举了4种神态的兵俑(投影出示第二句)。师:老师把它变一变,你瞧,它就成了一首小诗。咱们再次合作着读一读。
5、质疑:文中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想送给这些兵马俑什么词?(预设:“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6、小结:总之,“千俑千面”,俑坑内,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兵俑。
E、研读第9自然段
1、过渡:(指板书)秦兵马俑就是这样的(规模宏大),就是这样的(类型众多),就是这样的(个性鲜明),怪不得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这样自豪地说——
2、出示第9节。齐读。
3、怪不得作者在文章开头称赞它“举世无双”,怪不得希拉克说(齐读)“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四、拓展
1、师:这节课的最后,我们去看看课文最后一幅插图——彩绘铜车马。
(出示链接)师朗读。
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躺在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即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1742件,金铸件737件,银铸件983件。总重量达1241公斤,其中金铸件3公斤多,银铸件4公斤多。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驶。
2、老师怎么知道这些的?网上来的。课外,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对联,也可以是故事、传说,从中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这也是老师留给同学们的课外作业。
人教版秦兵马俑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二、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的语言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知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在学习中培养探究 “世界遗产”---秦兵马俑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知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兵马)师:“兵马”是指什么?(板书:秦兵马)说说“秦兵马”又是指什么?(板书:俑)师:“俑”什么意思?秦兵马俑与秦兵马有什么关系?
生:秦兵马俑是模拟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雕刻成的。
(齐读课题)
师:秦兵马俑在哪里?(西安临潼)它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二】快速浏览,抓住特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兵马俑的特点。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齐读第三自然段)
3、这句话不仅概括了秦兵马俑的特点,还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接上文,引领下文的作用。这就叫“承上启下“。这一段的上文就是写-------兵马俑规模宏大。(板书:规模宏大)
【三】、探究学习,领略奇迹风采
(一)、学习规模宏大的特点。
(1)请同学们自由轻读第2节,想一想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圈画出相关词句,在书上作批注。
(2)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指导朗读。把你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这句话。(重读突出这些词语)①数字②站在高处鸟瞰,……一行行,一列列,……
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③是啊,兵马俑坑面积之大,兵马俑数量之多,要想看到他们的全貌,我们就必须站在高处----鸟瞰。
(4)出示视频,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
品析:通过朗读、观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些秦兵马俑真像是秦始皇统率的大军,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是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二)、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师引语:我们从整体上感受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那么走近一个个兵马俑。你还会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
(板书: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1)、兵马俑有哪些类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呢?出示自学要求,4人小组学习,填表格。
自学要求:
①读一读,圈出表示外貌、神态、动作的词。
②请同学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兵马俑,仔细地读一读,用一两个词概括它留给你的印象,待会儿向大家介绍。
2)、指导学习将军俑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出将军俑的外貌、神态、动作。
外貌:身材魁梧 头戴金冠 身披铠甲
神态:昂首挺胸
动作:站在队伍前面
(出示幻灯1)
(2)将军俑
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在你的眼前,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秦兵马俑教案 篇6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秦兵马俑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读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一主要内容,文章的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3、齐读第3节
渡:文章哪一段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学习第二段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
2、指名交流读书所得。
3、这么气势恢弘的兵马俑想不想一睹为快?放课件。
4、指导朗读。
5、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列举数字、举例的写作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气势恢弘,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
渡:文章哪一段又介绍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呢?
三、学习第三段
1、快速浏览第2-9节,课文描写了哪几类兵马俑?
渡:这么多的兵马俑却个性鲜明,让我们分小组再次读一读2-9节。
2、分四人一小组学习,幻灯出示学习要求:
(1) 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兵马俑读一读。
(2) 想一想,这类兵马俑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3、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并播放相关兵马俑的幻灯片,加深理解。
5、引导朗读:你能把这些感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6、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和朗读,我真感到了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
7、默读第10节。用“--”画出表示神态的词句,用“==”画出作者想象的词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8、这么优美的句子你记住了吗?
出示填空:有的 ,好象 ;有的 ,好象 ;有的 ,好象 ;有的 ,好象 ……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出示:“还有的 ,好象 ”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如此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有什么价值呢
2、朗读第四段
3、提问:“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4、总结课文,小结本课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把秦兵马俑介绍给自己的亲友听。
2、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兵马俑。
3、学习课文运用过度段的写法,介绍某一物的特点。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的一题进行练习。
板书: 19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绝无仅有
《秦兵马俑》教案分析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文,想像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与各种兵俑的神态,使学生初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导入:
同学们,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了位于西安临潼的兵马俑后感慨: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今天,我们也去参观一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1、播放图片:
说说你看了图后有什么感受?
2、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想想全文主要介绍了兵马俑的什么?找找哪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
2、学生汇报:
出示第3段: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读:
说说“宏大,鲜明”的意思。
(宏大:巨大,宏伟。鲜明:鲜活。)
三、研读主要内容
1、文哪里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几段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学生汇报。
3、过渡:
让我们先睹为快,一起走进兵马俑,去仔细看看这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吧!老师这里有个要求:
(出示)
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4~8小节。
思:想想这几段共介绍了几种兵马俑?
议:向同桌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种?为什么?
4、交流汇报:
⑴ 将军俑:说说自己对将军俑的印象。
随机理解:身材魁梧,昂首挺胸。
⑵ 武士俑、骑兵俑:说说自己的感受。
⑶ 陶马:指名读。
闭上眼睛,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用鼻子闻一闻,你似乎又闻到了什么?
5、小结:
对呀,那一匹匹战马,似乎让我们闻到了浓浓的硝烟味。让咱扪连起来读读这句话。
6、古代的工匠们把一个个兵马俑制作得像真的一样,作者又写得如此栩栩如生,那同学们也要读得活灵活现。全班齐读4~8小节。
7、哪里看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相机理解:鸟瞰,统率,南征北战,所向披糜。
师:当我们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放眼一览那威武军阵时,都会为之惊叹!你能读出自己的这种情感吗?
8、齐读第二段。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两千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军容严整,气势雄伟。
(播放军队混战声音)
9、当你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如此威武雄伟,你心中最想说什么?
四、总结
1、是啊,这一行行的金戈铁马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象征!当我们面对着这些古老而又雄壮的建筑时,不禁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那么自豪!那么骄傲!
2、出示: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19.秦兵马俑教案精华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秦兵马俑的不朽艺术价值,激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板书课题]
1、解释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俑吗?
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全世界都震惊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看过兵马俑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同学们知道这个奇迹在什么地方吗?(西安)
师:真的如他们说的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我们亲自看一看这第八大奇迹吧!(出示课本插图)
师:谁能说说看后的感受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点评)
教师总结: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这是中国人的自豪。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1、快速、自由地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评价秦兵马俑的。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划出作者评价秦兵马俑的语句。那几个词最能体现作者对秦兵马俑的高度评价。
3、师边小结边板书:作者在开头时说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结尾时又说它古今中外的雕塑史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板书: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绝无仅有)
过渡:作者为什么如此评价秦兵马俑。文中有句话概括的好,你能找到吗?(1、指名说出这句话2全班齐读
3、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二、细读课文,探究文本
过渡: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本课主要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能找到相应的段落吗?(学生自由回答,师板书)规模宏大(2)类型众多(4-7)个性鲜明(8)1,感受规模宏大(1)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语句,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吧!(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
(2)学生读文,自由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并相机出示一号坑图片,让学生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5)说说作者运用这怎样的方式来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
2、体会个性鲜明
过渡:是不是光凭规模宏大就能成为世界奇迹呢?
自由朗读课文4-7自然段,看看作者重点介绍了哪几种类型?
3、感悟个性鲜明 过渡:刚才跟着作者的笔触,借助详实的数据让我们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通过细致的描绘让我们认识了几种栩栩如生的兵马俑类型。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下到坑内,俯下身子去端详那神态各异的兵马俑,感受他们轻微的呼吸声吧!
(1朗读第8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一组“神态各异”的兵马俑的头像,看到这些图片你最想用哪个词来形容?(神态各异)(3)刚才大家说这些不同形态的兵马俑可以用“神态各异”这个词来形容,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来解释一下这个词吗?(有的----好像-----有的----好像-----)细心的同学都发下现了,文中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能发挥想象用“有的----好像-----”接着作者写的再写一个句子吗?
(4)说说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5)师生合作朗读第8段。三,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作业
(1)选择课文中的几个成语,描写你印象中的秦兵马俑(2)积累课文中的成语。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多音字“乘”。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等词的含义,领略秦兵马俑恢弘的气势,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解题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在哪里吗?
2、揭题:在中国,在西安!在沉沉的黄土地下,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出示课题,齐读)
3、交流资料:你了解秦兵马俑吗?(引导学生从题目意思、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地点、意义等方面介绍)
二、初读课文,通文解词
1、过渡:有人去过陕西临潼,亲眼领略过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吗?今天,跟随作者拨开历史的尘埃,来领略秦兵马俑的神奇和壮观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友情提醒”。出示“友情提醒”:①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多音字。②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词句段反复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1)字音:擎、拱是后鼻音;吏、拟的声母分别是“l”“n” “战车千乘”的“乘”读“shèng”(2)字形:擎(借助字意记忆字形)
(3)词意:铜戈(在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是兵器的基础上,出示图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习首尾两自然段。
(1)过渡、提问:刚才,我们跟随作者初步领略了这支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古代帝国的雄兵的风采。看着这一支支金戈铁马,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陶俑,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浏览课文,找一找。(2)交流:
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一句、最后一个自然段。(3)读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写下阅读感悟。(4)交流: 预设:从“举世无双、绝无仅有”体会到秦兵马俑极其珍贵。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享誉世界”体会到秦兵马俑名扬海外。词语积累:()的秦兵马俑
出示:名扬四海 举世闻名 名扬天下 誉满全球 享誉世界 享誉海外 驰名中外 闻名于世 闻名遐迩
(5)看看课文的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兵马俑的“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
2、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过渡: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都概括写“举世无双、享誉世界”,那课文的2-10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2)交流。
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2)体会过度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醒阅读时多多留意,写作时尝试运用。
3、小结: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四、精读课文,感受恢宏
1、过渡:首先领略规模宏大。出示第二自然段。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画上浪线。
3、追问:继续品读课文,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秦兵俑规模宏大?
4、讨论交流
(①面积之大
②数量之多
③气势恢宏 ④阵容巨大)随机赏析:
(1)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a出示2-4句
b体会列数字的妙处:感受到面积大、数量多、真实可信、具体准确 c计算感受俑坑面积之大:三个佣坑的总面积相当于多少个篮球场? d指导朗读,体会规模宏大(2)气势恢宏、阵容巨大
a出示兵马俑一号坑的远景图片,谈观后感。b指导朗读第7句。(出示第7句)是啊,看到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我们眼前不由得浮现出秦朝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秦兵的风采,领略秦兵马俑的恢宏气势。c(出示第6句)引读:此时,人们无不为—— d理解:折服
“折服”是什么意思?人们被什么折服了?
5、引用名言小结。
(1)(出示名言)师述:记得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来到展厅时,曾激动地说:“我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雄伟的场面。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2)指导读第二自然段
让我们再次读读这段话,让气势恢宏的秦兵马俑也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1、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站在高处鸟瞰,领略了秦兵马俑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那么,走近秦兵马俑的身旁,你又会有哪些发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秦陵兵马俑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8个,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思考,联系课文内容领会本文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秦陵兵马俑 教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秦陵兵马俑》教学片断及课后反思08-18
观秦陵兵马俑07-14
秦陵兵马俑评课11-14
秦兵马俑 教案教学设计01-11
教案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第1课10-06
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11-22
四年级下册教案 秦兵马俑09-05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09-27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2-22
兵马俑考察报告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