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第1课(共11篇)
教案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第1课 篇1
秦始皇兵马俑
一、教材分析
1课文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 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阵容、神态,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中外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位置。第二段,介绍兵马俑物馆建筑的壮观和兵马俑威武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第三段,说明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得大的发现之一。
2本课写的是古代文物,与学生的生活距离甚远。但语言精练,词汇丰富,段落清楚,是训练学生丰富语言和运有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材料。
3秦始皇,姓嬴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皇陵墓,规模宏大,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64米。1974年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3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副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4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2继续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用“似乎”“也许”造句。2用段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要做到语句简洁、连贯。
四、教学准备:兵马俑军阵挂图,课文录音带。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2初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俑”什么意思?谁参观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或阅读过有关书籍?(2)教师补充介绍有磁秦始皇兵马俑的知识。2范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知识?(2)交流。
3自学课文及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完成作业本第1、2题。4自学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注意字形难写的字:楣
镌
铠(2)解释:虎视眈眈
久经水场(3)校对作业本第1、2题作业。(4)指名分节读课文,给课文分段。5学习第一段。
(1)齐读,说说课文开头介绍了什么?(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2)概括段意,结合介绍: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兵马俑博物馆陈列的是1974年发掘的秦始皇兵马俑。6学习第三段。
(1)齐读,讨论:这段写什么?(兵马俑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2)秦始皇兵马俑在我国考古中外有什么重要地位?(3)概括段意。6作业:
(1)抄生字、新词(2)读熟课文。
教案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第1课 篇2
1. 课标要求: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北美13州召开了制宪会议, 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通过三者间的分权、制衡, 以实现公共权力的平衡。这部宪法虽然也有局限, 但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后来成为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它不仅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 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
3. 学情及教学策略分析:
由于学生缺乏系统的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体系和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 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 由于美国在当今世界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 学生对美国的历史及现状都挺感兴趣。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 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有了初步了解, 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 以突出重点, 达到以点代面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 应充分结合现实, 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并引导他们将之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比较, 将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置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理解。
4.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材料,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严峻形势, 认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及绘画结构示意图, 理解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体现的原则, 以激发学生的个性, 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从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的政治智慧。
(3) 通过提供材料评价1787年宪法, 培养学生多角度、辨证、发展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列表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认识到民主制度发展的共性与多元性, 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5) 通过提供华盛顿的相关材料, 使学生感悟其人格魅力, 及其为民主发展贡献毕生心血的精神。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
5. 教学重点。
(1)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2) 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6. 教学难点。
(1)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2)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的比较。
(3) 感悟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人类的政治智慧。
7. 教学方法:
讲解, 讨论, 探究, 互动。
二、课堂系统
1. 导入新课:营造情境。
教师: (多媒体播放美国国歌且提供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图片。) 从图片中你能读出怎样的信息?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过渡:两党制、总统制、联邦制等相关民主制度, 这些制度是如何确立的?让我们共同穿越时空隧道去寻找其历史源流!
(1) 设计意图:烘托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新课教授:问题探究。
【探究1】在独立之初, 美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教师:请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资料回放”及“教材引言”, 并思考华盛顿为什么说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华盛顿等资产阶级领导人的思想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1787年宪法颁布的必要性) (1) 政治:松散联盟 (邦联) ; (2) 经济:国内:互设关卡;国际:没有统一关税。
2.1787年宪法颁布的可能性: (1) 已经独立; (2) 启蒙思想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学会发挥想象、深入历史思考问题。
教师: (过渡)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开得并不顺利。先是有人迟到, 后是有人早退, 最后又有3人拒绝签字, 罗德岛则始终不肯派代表参加。会议过程中充满了唇枪舌剑, 许多人最初的意见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了。会议每天都在争吵中度过, 当时已经80高龄的富兰克林对此忧心忡忡, 专门请了个牧师, 每天开会之前让全体代表先做祷告, 企求全能的上帝保佑他们的会议能顺利进行。会议开了近4个月, 最终才形成了1787年的宪法草案。那么, 他们究竟围绕哪些问题展开激励的争论, 并最终达成妥协呢?
【探究2】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教师: (多媒体显示) 第一条:第一款: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 全属合众国的国会……第十款:未经国会同意, ……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 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 除非实际遭受入侵, 或者遇到刻不容缓的危急情形时, 不得从事战争。
第四条:第三款:国会有权处置合众国之属地及其它产业, 并制定有关这些属地及产业的一切必要的法规和章则。
第六条: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 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 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美国《1787年宪法》
学生:阅读材料及课本思考、回答。
教师: (归纳点评) 联邦拥有立法、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 如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征税和外贸等。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美国通过确立联邦制, 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 有一定的自治权, 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多媒体显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联邦制度)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体会集权与分权思想。
【探究3】:如何处理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教师:分角色任务。
学生:角色扮演 (总统、议长、法官) ,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结构示意图。
教师:演示三权分立图。
教师:巩固练习:面对金融危机, 奥巴马政府将如何通过救市方案?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及动手能力, 能自己表演及与他人合作, 感悟“分权与制衡”的政治智慧。
【探究4】如何处理地方各州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供材料: (1) 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参议员每州两名。 (2) 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协调各方、利益均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体会协调各方、利益均衡思想。
【探究5】美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教师: (多媒体显示表格)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教师:归纳点评:从全球史观角度审视两国的这段历史, 我们应当认识到, 各国的国情固然不同, 具体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及方案也有差异, 但它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更有相通与相同之处, 因为我们都是人类, 理应有普世的民主政治基本准则:如政府应当民有、民治、民享;如国家的权力应当分立并实现制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使之能在全球视野看待问题, 并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探究6】谈谈你对1787年宪法的看法。
教师:请学生阅读第42页“历史纵横”, 且问:如何理解英国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为什么恩格斯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 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学生:讨论思考、作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 :进步性: (1) 它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 (2) 它 (确立了联邦制) 强调加强国家权力, 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 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 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防止独裁统治出现, 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3) 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 又保留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 有利于州域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4) 西欧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结合, 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 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局限性: (1) 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2) 反映人民权益的法案是经过几年斗争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
教师:演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及美国总统奥巴马大选图片, 然后提问:以奴隶制的解决为例, 美国人民为什么没有在当时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 : (1) 这既是由当时的具体形势决定的, 也是由新生的美国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决定的。要实现废奴, 仅凭“正义之剑”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 建国之父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将一个随时可能瓦解的邦联改造成为一个民主宪政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联邦。因此, 需要维持一个强大的政权, 而不是将各类矛盾激化。 (2) 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渐进曲折的过程, 也是一个注定要付出代价的过程。政治文明 (制度文明) 的建设也是如此, 不可能一步到位, 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局限性。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及修订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3) 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 从无到有就是一个进步, 然后通过渐进式改良将它变得更好。审视“美国经验”, 其二百多年的历史进程, 正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发展、变得更好的过程。其中宪法至上的法政文明建设是关键之一。正因为如此, 有学者认为:对于真正的美国主流精英人士来说, 他们的国家最值得为之骄傲的不是其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 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这种机制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治国之道。
设计意图:学生能多角度、辩证、发展地评价1787年宪法, 感悟民主制度的时代性及发展性, 树立现代化的世界意识。
3. 课堂总结:
理清线索。师生共同演示板书: (1) 探源1787年宪法; (2) 探微1787年宪法; (3) 反思1787年宪法。
4. 巩固知识:课堂练习。
高考母题精析: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华盛顿, 异人也。 (1) 起事勇于胜广, 割据雄于曹刘, 既已提三尺剑, 开疆万里, (2) 乃不僭位号, 不传子孙, 而创为推举之法, (3) 几于天下为公, 骎骎乎三代之遗意。 (4) 其治国崇让善俗, 不尚武功, 亦迥于诸国异。……米利坚, 合众国以为国, 幅员万里, (5) 不设王侯之号, 不循世及之规, 公器付之公论, 创古今未有之局, 一何奇也!”
本材料画线的5部分, 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________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学生:思考作答。
三、课后系统
教师: (布置任务) 请学生课后阅读华盛顿传记并谈谈感想。
【教学点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1. 新的教材观。
本课教材共有三目:“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在传统的教材观和知识观下, 这三目内容是都要进行学习的, 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材是学材”, 教学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 因此, 选择哪些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是本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笔者在处理本课教材内容时, 能够扣住本课的核心知识, 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这一核心内容组织教学, 删繁就简, 突出了重点, 很好地解决了新教材知识内容较多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的矛盾。
2. 新的学生观。
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这是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重要一点。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比较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此, 本课创设了三个问题情境:一是以“宪法如何协调各方面关系”等三个问题为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二是以“角色扮演”为情境, 运用所学知识对议会、总统、法院的权力进行表演, 从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加深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权力结构的理解;三是以“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材料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为情境, 让学生谈谈对美国宪法的认识, 使他们在合作中加深理解, 受到教育。
3. 新的史观。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对美国1787年宪法及民主制度的评价可以有不同的结论, 本课用文明史观及现代史观审视了1787年宪法, 使学生感受到美国开国元勋的政治智慧和人类的创造活力。本课用全球化史观看待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民主化是历史潮流, 也使他们明白了民主政治的多样性。
教案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第1课 篇3
一、整体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⑵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重点为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2、情感目标:
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
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
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学生自学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
(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并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4、检查自学情况(略)。
三、细读课文,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有的同学急于想知道、急于想看看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去目睹一下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俑的风采吧!齐读第一句。师:什么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呢?你会说吗?(指名交流回答)
2、师: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它们读活呢?自由练一练,重点练读你最喜欢的那个兵俑或马俑的语句。
交流朗读感受:(略)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根据大家不同的兴趣和对课文的理解,选择一至二项学习任务进行研究。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可坐在一起,好好合作研究研究。
(课件出示)重点研究:
(1)画、摆军阵图。(喜欢画画的)
(3)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长大想当播音员的)
(4)
2、指名交流汇报:(略)
五、拓展文本,课堂小结:
1、拓展文本,深入体验。
教案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第1课 篇4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 长平之战。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和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焚书坑儒。匈奴的崛起。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秦的疆域。
2. 思想认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方法:历史结构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战国时期为什么秦国由弱变强?
导入新课 战国七雄长期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讲授新课
一、秦灭六国
公元前260年 长平之战―――东方六国更无力抗秦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都城咸阳。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 1 的愿望。
(让学生看P70李白的诗句和《秦灭六国顺序表》)
二、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完成了统一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专制集权统治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 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政治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从文化、经济上巩固统一)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让学生看P71插图)
秦始皇统一的措施:
① 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出现隶书。)
② 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③ 统一度量衡。
意义:有利于巩固政治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四、焚书坑儒
(让学生阅读P71-72内容)讨论“怎样看待焚书坑儒?”
① 当时旧的思想意识,分邦建国的传统仍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反映了社会保守势力还有广泛市场,镇压敌对势力,加强思想控 2
制以维护秦的统一和专制集权统治,则势在必行。
② 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极其粗暴野蛮地破坏文化的手段,来维护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五、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建
看P72《匈奴骑兵铜像》、《公元前3世纪匈奴南下形势》
介绍匈奴的情况
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移民戍边。
为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介绍秦长城的情况(讲孟姜女的故事)(看P73《秦朝疆域》长城的位置、起止点)
六、越族地区的开发
秦统一后,征服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50万人到那里戍守,为解决交通问题,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介绍灵渠的修建方法 梯级运河的滥觞)
七、秦的疆域
讲清四至(看《秦朝疆域》图)。人口2000万,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小结:秦始皇的功绩不但是他统一全国,更在于他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教案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第1课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过对秦始皇兵马俑的了解,初步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
2、会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能了解它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教学准备:
师: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
师:同学看过《古今大战秦俑情》和《神话》这两部影视作品么,知道两部作品的共同之处么。
生:看过,都发生秦朝,都和兵马俑有关。师:这节课呢我们就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咤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声威,希望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根据《史记》记载,始皇初即位,就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知道始皇死,秦朝灭亡前夕方才建成,长达38年之久。
师: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几个打井的农民挖出了举世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建立兵马俑博物馆。
俑:是古代陪葬用的人偶,秦陵兵马俑是随葬的陶兵陶马。
兵马俑位于陵寝东侧1500米处,有3个俑坑,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共有8000余件兵马俑
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弓箭手组成的混合兵种。三号坑指挥中心。
师:从这张照片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秦俑非常高大。
师总结:秦兵马俑除了规模宏大之外,每一个个头也很高大,他们平均身高1.80米,是目前世界最高大的圆雕陶俑。
师:同学们,多么宏大的工程啊,这样众多的兵马俑,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让我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学生猜想。
单独把身子、四肢、头分开烧制,最后组合拼装。8000多件陶俑中每一件都不完全相同,这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师:看下这三幅图片,说一下他们的点异同? 相同:细腻,发丝清晰可见
五官清晰,表情生动 不同:衣服、法式、表情、动作
发饰是区分兵马俑的标志:将军俑头戴燕尾长冠,胸前覆有铠甲,双手相握置于腹前,拄剑伫立。军吏俑以装束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身穿齐膝长襦,外披胸甲,下穿长裤,足登翘尖履,头戴双版长冠。(2)身穿鱼鳞甲,头戴双版长冠。左手按剑,右手持戈、矛兵器。(3)不穿铠甲的轻装军吏俑,身穿长襦,下穿短裤,腿扎行滕,头戴双版长冠。士卒俑戴介帻或束发挽髻,身上 铠甲的甲片疏且大。有的只有战袍,以提高作战效能,方便战斗。
师:下面请同学给这几个兵马俑连线,找到合适他们的名字。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兵马俑的艺术特点:1 绘塑结合,注重传神2 即具真实性,又具装饰性3 色彩明快,对比强烈4 彩绘与雕塑互补5 大型雕塑的代表作
外国人对兵马俑的评价:
法国总统希拉克说:“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卢森堡大公说:“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一贯的超人才能,全人类都将在这里受到鼓舞。”
拓展: 这不愧是一个宏大而又精美的地下珍宝库,今天对秦陵兵马俑的欣赏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只是着重地欣赏了兵俑,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欣赏的。
铜车马是1980年在秦陵两侧出土的,是用金、银、青铜制造的,显示了精湛的余属加工技艺。被誉为青铜之冠,国之魂宝。
小结:
教案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第1课 篇6
第1课
1.明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
2.理顺写作思路,开始习作。
明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理顺写作思路。
1.揭示课题,明确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和训练要求。
(1)出示课题,读题审题。
(2)默读课文后,请学生说说本次习作训练要求。
教师板书:
①选择要写的景物印象深刻
②抓住特点山溪立交桥
③写作顺序游览先后顺序方位顺序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2.学生自读《我家的庭院》,思考讨论: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哪些词语反映景物的特点?
3.确定自己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记叙顺序。
(1)请学生说说自己要写的景物及准备按什么顺序记叙。教师作指点。
教案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第1课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是四年级下册第20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庞大的阵容——7000多名士兵,600多匹战马,20000多平方米的面积儿闻名于世。教材中出示了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正面全景。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这个坑以兵车为主体,车、步兵成为矩形联合编队。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尊、战场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铜戗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这支部队阵容整齐,装备精良,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对秦兵马俑悠久的历史文化、卓越的艺术成就,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型陶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圆雕和浮雕的区别,使学生对雕塑产生初步认识,还可以介绍秦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写实的艺术特征——形象生动,形态逼真。通过欣赏与评述,学生会对古代艺术大师高潮的雕刻技艺产生强雷的震撼,唤起自己真爱国宝、为祖国的伟大文化而骄傲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2.唤起学生对我国古代艺术珍贵艺术作品的重视。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视频导入
教师语言:同学们,你们知道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故事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纪录片。2.出示课题
教师语言:看了视频你是否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有些了解了呢?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奴隶主死后用奴隶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二)讲授新课
1.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
提问:短片中提及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如何被发现的?
教师语言: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
2.兵马俑以及一号坑介绍
教师语言:秦始皇陵出土兵马俑的一号坑规模最大,呈长方形。
一号坑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最为雄伟。它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这个大型军阵,有精锐的前锋,强大的主力,灵活的侧翼,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1979年开放,现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您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你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教师语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历史文物更是艺术品,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我们称之为雕塑艺术。
3.出示陶俑、陶马、兵器图片
教师语言:在图中你看到了哪些艺术珍品?雕塑分为哪几种?陶俑的塑造风格是怎样的?
教师语言:
(1)出土珍品有陶俑、陶马、兵器。
(2)通过图片我们能够看到两种雕塑艺术作品,一种是圆雕作品另一种是浮雕作品。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一些柱子上雕的一些花纹。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
(3)秦兵马俑属于圆雕雕塑,陶俑的塑造逼真形象,风格属于写实风格。4.出示陶俑图片
教师语言:请你观察陶俑,看一看陶俑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陶俑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
教师语言:
(1)陶俑有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
(2)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3)神态以及服饰姿势雕刻注重细节刻画。教师语言:
(1)发式:帽子不同,发髻不同。军队中的军官都戴着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绾成圆形的发髻。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
(2)表情:千人千面,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喜怒哀乐,表情各异。
(3)服装和动作:服装不同,有的穿铠甲有的穿布衣;有将军俑、军吏俑、士卒俑。
5.赏析陶俑的艺术特色 提问:如何赏析武士俑?
教师语言:武士俑大致可分为:军吏俑、着甲步兵俑、轻装步兵俑、立式弩弓俑、蹲式弩弓俑、骑兵俑、车士驭手俑等 7类。我们观察兵马俑的外貌、发式、表情、神情、手势、服装、姿势,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鉴赏。
例1:立射俑
外貌:立射俑高1.8米左右,身材魁梧。发式:头发大都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神情:它们神态庄重沉稳、坚毅勇敢。
服装:身着战袍,外披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
姿势:左腿前倾呈弓步,左手张弓,右手搭箭,侧着脸,似乎在瞄准目标,随时准备把箭射向敌人。
例2:军吏俑
外貌:军吏俑高1.8米左右,身材魁梧。发式:军官都戴着帽子。
神情:眉毛粗壮高起,胡须上翘,不似常人,沉着机智、威武刚健,但作用正如舞台上戏剧人物画眉、挂须一样,面部轮廓清晰,五官位置更加明朗。
服装:身着战袍,外披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
姿势:右臂自然下垂拳半握,左手挟剑,两指微屈或右手紧握左腕剑伫立,左臂曲肘手微伸,一上一下,十分清楚地表现了紧握弓、轻护弦的内在动劲。表现出一定的力度感。
提问:同学们,你能像老师这样分析鉴赏这几种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吗? 教师语言:请你观察、讨论、分析、尝试扩充描述以下几种人物性格特色。① 垂手将军俑:肃立注视状,表现了治军有方、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外貌:身材高大魁梧。
发式:头戴双卷尾冠,长髯飘洒。神情:它们神态庄重沉稳、坚毅勇敢。
服装: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魚鳞甲或著长袍不披甲。
姿势:昂首挺胸,显得威武大度,雄风逼人,勃发出阳刚之气,气宇轩昂,表现出儒将之风。
②蹲式弩弓俑(跪射俑):格外机智勇敢。
外貌: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精神抖擞。发式:头顶左侧挽一发髻。
神情:神情坚毅果断,眼睛炯炯有神。
服装: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姿势: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③ 着甲步兵俑:具有坚韧不拔的气质,蓄须。
外貌:该俑挺身直立,身材魁梧,气质昂扬,静中寓动。发式:头顶的右侧绾圆形发髻,上罩尖顶的圆形介帻。神情:它们神态庄重沉稳、坚毅勇敢。
服装:身着战袍,穿右衽齐膝长襦,外披铠甲,铠甲前片长垂及腹,后片及腰,肩臂戴短披膊。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小腿扎行滕,足穿履。
姿势:双臂下垂,右手半握拳作持兵器状。此俑反映出秦人高超的铠甲编缀和制造技术。铠甲的质地似为皮甲,是当时秦军装备的主流。
④ 御手俑:驭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
外貌:御手俑的职责是驾驭车马,保护车马进退得宜,并兼当主帅受伤可以代替其执掌指挥工具金和鼓。御手俑是秦代战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式:头绾扁髻,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神情:笃定、专注认真。
服装: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
姿势: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教师语言:由于匠师们技艺高低不齐,秦俑的塑造中也存在少量表情呆滞、愁眉苦脸的形象。
6.提问:兵马俑被秦朝的能工巧匠雕刻得这么出神入化,你能从构图、气势、造型、艺术、整体五方面,说说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吗? 教师语言:
秦陵兵马俑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使得其具备了相当高的美学研究价值,秦俑的美不仅仅是其人物的美,更是整体的、人物衬托的美。
(1)构图美
四坑一组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俯视全坑,给人以“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动感和强大的压力。若置身俑群之中,则有“人在画中”的感觉。因此,傅天仇教授称作“平中幻变”的构图和“交响乐式的雕塑”,是很有道理的。
(2)气势美
秦俑中各个方阵相互呼应,气势磅礴,是以俑、马、车的大和多而构成一个威严的大环境,塑佣同身,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形象,勾勒出了一派令人赞叹的宏大气势,同时,也表现出了秦军不畏强敌的决心和帝国的繁荣昌盛。它是秦始皇一切崇“大”意识的具体反映。使人感受到气势夺人的力量。
(3)造型美
秦俑衣着装饰、形象表现都是当时民族文化的反应,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面部表情千差万别,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4)艺术美
作为大型的立体造型,秦俑艺术是以现实主义手法较为成功地再现了秦军威仪的。秦俑塑造之真切,所用武器、车马具之实用,有假有真。匠心独运,忠实中蕴含着艺术之美。雕塑艺术家能够遵守局限性(军队、静态),而又克服了局限性带来的抑制(行动自由和情绪的多变)。在人物个性的创造上,使内心感情的变化通过成功的刻划神态和适当的动势而获得成功。在整体安排上,使几个兵种的对称排列或依作战单位用方块式穿插,从而避免了无数静止的重复带来的单调、乏味,而使人生厌和困扰。在这里从个体的“神具”到整体的气势,贯穿始终,正是秦俑艺术美的所在。
(5)整体美
兵马俑的人物、车马,都按照一定的次序摆放,虽然每个人物造型各异,然而当身处于秦俑群中,可以感受到其整体带来的雄浑气势,他们的机构、布局、分配、站位,相互映衬,便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其整体的严谨,正是因为良好的整体布局,才给我们带来了之前所陈述到的气势之美。气势,在探讨兵马俑的价值之时,并不能单纯的看单独每座兵甬的造型,其真正的美,就是大量的兵马俑所构成的磅礴画面。
(三)艺术实践
教师语言:通过今天课程的学习,请你写一写你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有什么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哪些历史文化价值,小组讨论交流,选代表说一说。
(四)分享交流
教师语言:秦始皇陵兵马俑不仅仅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瞩目的历史奇观,吸引了海内外宾客前来观看,我们看看外来友人是如何评价我们民族文化瑰宝的。
(五)拓展提高
教师语言:文物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先民宝贵的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兵马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保护文物,便是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请你谈一谈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谈谈保护历史文物的意义和作用。
秦始皇兵马俑 篇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二、学习3、4自然段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 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指导朗读: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高明的作者又把它写活了,我们能不能把它读活呢?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5)汇报: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这个老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猛)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虎视眈眈)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欢这样的小战士么?喜欢他的什么?读出小战士的活泼、稚气。
C、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要读出战马的什么?理解“膘肥体壮”“竖耳瞪眼”。
(6)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齐读。
(7)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可以么?
(8)师读,故意少读“似乎、也许、可能”。
(9)老师这样读可以么?为什么?(有这些词说明是猜测)
(10)出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问: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样,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神态来猜测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许、可能”。
(1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2)交流汇报。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些兵马俑不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当你看到军阵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读了这段话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么?准备怎么介绍?
(4)学生准备介绍,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画图介绍、朗读、复述、也可以小组合作表演等。
(5)汇报。
三、总结
秦始皇兵马俑作文 篇9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始皇兵马俑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秦始皇兵马俑作文 篇1这次休假的时候我和家人来到了中国的文化古都——西安。在秦始皇陵周边的俑坑原址,我们亲眼见到了曾深埋在地底下20xx多年的秦始皇兵马俑,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为什么这些陪葬品会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呢?原来一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7000多个兵马俑他们的表情、眼神、外貌、身材、都不一样,你找不出任何一模一样的兵马俑。兵马俑的手还和人类的手一样有关节,清晰得看到每根发丝,甚至是脚上鞋扣的勒痕,多么精致啊!令人叹为观止!
38年前杨爷爷在打水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残片,之后考古学家们对陪葬坑进行了发掘,费尽心思拼装兵马俑,可是保留了形状,却保留不了颜色。所以在技术还达不到的情况下有许多兵马俑都被密封起来,以免氧化掉颜色。
说到兵马俑就不得不说秦始皇。秦始皇的名字并不叫秦始皇,而叫嬴政,嬴政的父亲去世后,年仅13岁的他就登上了王位。但是嬴政当时还小,国事需大臣办理。但是嬴政22岁时开始亲政,花了十年的功夫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统治起来,并自称始皇帝,希望他的王朝能千秋万代。秦始皇自认为有雄才大略,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所以他生前一边寻找长生不老药一边建造了庞大的地下王国和千军万马。如果不能长生,即便死后他也要有替他继续开疆扩土的军队。他认为这些兵马俑并不是普普通通的泥娃娃,而是装有灵魂的陪葬品,是实现他死后继续他的王朝统治的必须品。可惜的是他的残暴让他的王国仅持续了12年,他千秋万代的梦想终究只是泡影,只留下这些陶俑诉说着他的不甘。
秦始皇兵马俑作文 篇2一直以来,我都想亲眼看看秦始皇兵马俑。今年寒假我和姐姐一起坐着前往西安的高铁,去亲眼看看出土于西安以东30多千米的临潼出土的在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举世无双的秦朝兵马俑。
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的吓一跳。一、二、三号兵马俑坑都分别埋葬了大量的马车和陶俑。3座俑坑内共有马车140余乘,架车的陶马560余匹,骑车的鞍马116匹,以及各类武士俑7000多件。
导游向我们特别介绍了一下二号坑,听说1976年4月,在一号俑坑的东端北侧20米处,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二号俑坑的平面呈现出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依据试挖情况推断,二号兵马俑坑虽说不大,但内埋葬着陶俑,陶马1300件,内涵更为丰富,所以很多专家认为这里大部分都是皇家贵族或者高级将军,是3座俑坑中的精华。导游还介绍说,古代的马和现代的马不同,现在的马稍微懂点的行家就可以说是好马还是坏马,而古代则要把玉戴到马头上,如果是好马,那玉就很白,如果是坏马,玉就会变黑。
通过这次参观我知道了秦俑的脸上为什么有胡须了,因为秦人非常钟爱自己的胡须,而只有犯罪的人才会被剃须,秦代武士的胡须可以分为络腮胡、长须和八字胡几大类。
秦始皇兵马俑惟妙惟肖的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的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存的。让我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秦始皇兵马俑作文 篇3今天我去参观秦始皇陵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们先来到了兵马俑的一号坑,一号坑是军阵。前三排都没穿铠甲。后面几排有些人没头,有些人没手,还有几匹马。最后面几排兵马俑是不完整的,还没有修过。接着我们来到二号坑,里面的兵马俑都破了,身上全是裂缝,有些手残了,有些脚残了,还有些脑袋没了,好可怕啊!我赶紧跑到第三号坑,这个坑里的兵马俑很完整,每个兵马俑都有一匹马,前面一排马,马后一排俑,俑后一排兵跪着。最后来到了四号坑。四号坑里有各种姿势的俑,有跽姿俑,有筰舟俑,有些跪着,有些坐着,千姿百态。
秦始皇兵马俑作文 篇4去年暑假,我们一家去了西安的秦始皇陵。
这天,天上万里无云,我们一家到了秦陵门口。只见上山的路旁边有很多车,一打听,哦,原来我们是要坐车上山呀!我们上了车,过了30分钟,我们到了山顶,只见大门上写了七个大字秦始皇陵欢迎您,旁边是3台自动检票口,里面有很多人正在拍照。
进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上山的缆车。缆车慢慢地爬上了山顶,你到山顶就会看见著名的景点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当年的寺庙走上寺庙的顶部,你会发现旁边有一个很像金字塔的小山,你可能会问:这个金字塔是来干什么的?没错,读过历史书的你应该知道,那类似金字塔形状是埋葬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据说千年以来,没有一个人敢从秦始皇的头上踩过。看完了寺庙以后,还可以看见整个西安市,可以看到西安的小吃街和大大小小的景点。到了兵马俑的部分,地图上会显示有两个坑:大坑,中坑。我们就先去了大坑,大坑是一个已经挖好的,里面的俑都是手拿兵器的,中坑是一个没有挖好的,可以看见里面的考古人员正在挖掘古墓,很像一个地下军事办公室,兵马俑的样子个个都很严肃,有些还被塑料包裹着,一看地图才知道,古代为了让兵马俑有颜色,所以拿植物来给兵马俑染色,这些染色的颜料接触了空气就会消失,所以用塑料包裹起来用于隔绝空气。
旁边的纪念馆里面有金缕衣,双马车,单膝跪地俑。在车上我回想起我今天看到千古一帝的陵墓,知道了古代帝王生活的奢华,我不希望现代有这个的制度。
秦始皇兵马俑作文 篇5这个周六,爸爸带我和爷爷去临潼参观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看完了一、二、三号坑,我去看了秦始皇那时用的东西:
陶壶、陶钵、陶拍、带盖陶盒、铜鼎、陶灯等。还有一些工具:手锯、铁錾、铁锹、铁铧、铁钵等。那时的武器有:金钩、镞形器、青铜长剑、铜殳等。士兵一共有六种,分别是:车士、御手俑、骑兵俑、铠甲武士俑、铠甲军吏俑、高级军吏俑。而铜车马又称“立车”,车马通长225米,高15米,总重量1061公斤,由3046个配件组成。
出了大门,爷爷问我:“你知道焚书坑儒的故事吗?”我摇了摇头。爷爷就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会群臣及众儒生,宴会上,以王维为代表的一派儒生主张实行过去的“分封制”,以李斯为代表的则主张实行“郡县制”;两派针锋相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李斯胜出!于是一场“焚书”运动开始了。大批文化古籍在烈火中化为灰烬,不仅让先秦的主要典籍遭到破坏;连春秋战国以来的思想领域及理论探索者们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第二年,又发生了一场“坑儒”之劫。共活埋了400多人,其于一批被流放到边疆。现在懂了吗,李亚琦?”我点了点头。
今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快乐的一天!
秦始皇兵马俑作文 篇6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近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暑假里妈妈带我来到了西安,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
顺着长长的走廊,来到了一座拱形大厅上。站在高处鸟瞰,我们看到了已经挖掘的三个俑坑中气势最宏伟的一号俑坑。一号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米。坑内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坑内的兵马俑有的规规矩矩地站着,似乎在听候将军的指令;有的手执缰绳,举目远眺,似乎随时准备上马搏杀……兵俑之间,一行行,一列列,真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二号俑坑。二号俑坑比一号要小,却能近距离观察。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表情各异:有的表情凝重、若有所思,仿佛在战争上遇到了困难;有的怒发冲冠,好像想冲上去把敌人一举歼灭;有的眼神坚定、紧握双拳,似乎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当我们走近它们的身边,似乎还能听到它们轻微的呼吸声。
在三号俑坑里,我们可以更好地观赏陶马。只见一匹匹陶马膘肥体壮、栩栩如生。看它们那架势,一定是没少训练吧。好像只要一声令下,它们就会撒开四蹄,驮着战士们驰骋疆场,与敌人浴血奋战。
望着这些惟妙惟肖的兵马俑,我情不自禁地想:古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艺创造出了如此雄伟的建筑,谁能说这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呢?
秦始皇兵马俑作文 篇7秦兵马俑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规模宏大、类型众多著称于世,举世无双。
兵马俑已发掘的三个坑,总面积足足有19120平米呢!假如你站在兵马俑博物馆,你就会为兵马俑的恢宏汹汹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而折服。站在高处俯视,兵马俑之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的一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大军。
往里走了一些,黯淡的光线、阴冷的空气无不诉说着历史的厚重。我便开始细致的观察兵马俑。排在前面的一个是立射俑,头挽发髻,右脚向左前迈出半步。左臂半举,右臂横曲胸前。从他身上,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秦国士兵的勇猛与纪律。还有一个与立射俑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俑,它就是跪射俑。跪射俑单膝跪地,身姿挺拔,双手半握拳于腰的一侧。盔甲被醒目的朱砂点缀着,脑后的辫子至今仍清晰可见。他神态忧愁,眼睛直视前方,仿佛在思念远方的家乡。听导游说在兵马俑刚出土的时候,它们都是彩色的,可因为氧化使兵马俑身上的彩色几乎都脱落了,所以这些兵马俑看起来都有些灰淡。跪射俑的设计非常细致,它的衣着表情,甚至连鞋底都是由工匠精心雕刻出来的`。在普通兵俑的后面,有几位身材高大的吏俑,他们头戴鹖冠,双手交叉于腹前。一看就是在认真思考,在出谋划策的将军。
秒针滴滴答答,又是一个千年。他们始终是原来的模样,将所有的坚毅穿越了时间,掩盖在深深的黄土之下,用尽赤胆忠心捍卫和守护着一个帝国。
秦始皇兵马俑作文 篇8赫赫有名的始皇帝兵马俑位于在陕西西安近郊区,被称作“全球第八大奇迹”。暑期里母亲带我来到了西安市,参观考察了始皇帝兵马俑。
沿着细细长长过道,来到了一座弧形服务厅上。立在高空俯瞰,大家看到了早已发掘的三个俑坑中气魄最宏大的一号俑坑。一号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占地面积有14260米。坑内的兵马俑也数最多,现有6000个上下。坑内的兵马俑有的循规蹈矩地站着,好像在听候大将的命令;有的手持僵绳,举目远眺,好像随时随地提前准备越马搏斗……兵俑中间,一行行,一列列,真好像一支经过训练的部队。
突然之间,大家来到了二号俑坑。二号俑坑比一号要小,却能近距观查。在这儿,我们可以清晰地见到他们小表情各不相同:有的小表情庄重、若有所悟,好像在战事上碰到了艰难;有的大发雷霆,好像想冲过去把对手一举击溃;有的目光坚定不移、握紧双手,好像随时随地提前准备出战;有的凝望远处,好像在想念远方的亲人……在我们靠近他们的身旁,好像还能听见他们轻度的喘气声。
在三号俑坑里,我们可以能够更好地欣赏陶马。但见一匹匹陶马身强力壮、惟妙惟肖。看他们那气势,一定是经常训炼吧。好像只需一声令下,他们就会撒开四蹄,驮着战士职业们豪情万丈,与对手冲锋陷阵。
望着这种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我不由自主费尽心思:古代人凭借自身的聪慧和才艺表演造就出了这般雄壮的工程建筑,谁可以说这不是中华文化的国粹呢?
秦始皇兵马俑作文 篇91974年3月,西杨村开始打井。工程一开始很顺利,可两天后就遇到了坚硬得像石头一样的土层,而且在3米以下的土层发现了红土,再往下一米突然挖到了一个陶制人头,秦始皇兵马俑的第一块陶片就这样出土了。这一发现很快引起了当地文化馆的注意。终于在7月15日“第八奇迹”秦俑正式发掘,震动了全球。
秦始皇兵马俑在西安市临潼区以东的骊山,最早发现的是一号坑。坑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在坑底每隔三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一号坑到三号坑呈品字形十分壮观。除这三个坑以外,还有一个四号坑,但因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陶俑分士兵和军吏两大类,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手持弓弩矛戈等兵器。陶俑的年龄不同,形态各异分军士俑,立射俑,跪谢俑,武士俑,军吏俑,骑兵俑,弩手俑和百戏俑。
在三个坑旁还出土了超过500万片的石甲片,石甲的制作结合了当时的玉器加工工艺按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算,加工一个600片的石甲要工作一年,可以说,当时动用的人力物力是极其大的。那么,这么贵重的石铠有什么用呢?原来当时如果一个普通老百姓想从军的话,先要穿上这种铠甲奔跑,直到大汉淋漓。由于身患疾病的人的汗液成酸性,健康的人的汗液成碱性,不同的汗滴在石甲上,石甲会显现不同的颜色,可以根据它的颜色来判断一个人身体好坏。
怎么样,秦始皇兵马俑这项工程庞大壮观吧!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秦始皇兵马俑作文 篇10暑假,我游玩了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兵马俑的总面积达一万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没有一个兵马俑长的是一样的,据说有一位外国留学生来参观兵马俑时竟发现有一个和他很相像的兵马俑,就站在旁边,工作人员都没有发现。可想而知兵马俑是多么的逼真、精巧。
在整个兵马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号俑坑。这个俑坑里有未开挖的兵马俑,有开挖但正在修复的兵马俑,也有已经修复完毕完整的兵马俑。修复完的兵马俑都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当时秦国大军百万雄兵、战车千乘的气势雄伟。而最小的就是三号坑了,三号坑其实就是打仗时的指挥部和车马房。正前方有三匹非常高大的马,后面就是一块高起的平地,上面有八个兵马俑。作为指挥部,它周围的一圈土坡保证了它的安全。
秦始皇兵马俑作文 篇10
一早起来,我们就乘车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历史博物馆。妈妈请了一个导游,给我们详细讲解。
先来到一号坑。一走进去,我就看到了一个拱形大厅。坑里的兵马俑很整齐,就像一个方阵。导游说:“这地方本来是一块田,因为种不出来农作物,就有人一直往下挖井,结果却挖到了兵马俑。”一号坑最多的俑,是武士俑。这些俑身高差不多一米八,千姿百态,有的像正在准备战斗,有的像是在思念家乡。
再到二号坑。这儿都是马或骑兵俑。战马栩栩如生,好像正在狂奔,战士们骑在马上向着远方冲锋。
来到三号坑。这里的兵马俑都是将军俑。将军俑身材魁梧,身披铠甲,昂首挺胸,好像经战多年,区区战斗小事一桩。
你们喜欢兵马俑吗?去西安看看吧!
秦始皇兵马俑作文 篇11
兵马俑当时是一个男人去打水时发现的。据说秦始皇命人把兵马俑做完以后,为了不泄露秘密,居然杀了做兵马俑的人,近70万!
兵马俑真是名不虚求,就连最小的3号坑也让我们惊叹不已。
先说一下最小的3号坑。这坑里有厨房、机房等等,是个模拟工作间。里面有很多也是个工具间。
2号坑也非常“牛”。2号比3号要大,有许多兵马俑还在修复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士兵和将军。先说地位最低的立射俑。立射俑之所以叫立射,是因为他左手持弓,右手拿箭,而且是站着射箭。其次是跪射俑,他是射箭手,只不过是跪着射的。这两种射箭手的地位非常低,尤其是立射俑,他身上没有铠甲。将军是里面地位最高的。他的肚子很大,就是所谓的将军肚。肚子越大,地位越高。
1号坑最大最壮观,里面的兵马俑数也数不完,相当壮观。
【教案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第1课】推荐阅读:
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11-22
第3课 海报设计教案11-17
秦陵兵马俑 教案教学设计05-15
教案设计西门豹第2课10-25
秦兵马俑 教案教学设计01-11
软件08-1程序设计基础第8讲教案08-29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设计(新课标)07-30
复课后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09-11
风筝第一课时优质课教案设计12-04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学设计 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