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2024-05-29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共8篇)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篇1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湖北省竹山县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竹山县委

竹山县人民政府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渝山水相连,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基本县情是资源丰厚,经济贫困,开发潜力大,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多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四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深化和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创新思路,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十星”品牌常创常新

早在1993年,针对我县部分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出现“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这一实情,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以“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为抓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在争星创星中提高文明素质,增强致富本领,收到了积极效果。这一创建活动,先后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中央、省市媒体的充分肯定。1997年,我县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示范点。2003年初,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有关精神,针对农村变化了的新形势,提出实施扶贫、生态、信用、文化、平安、健康“六大工程”,以此为载体和手段,来巩固和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构建农户争星创星的新型激励机制,使农户参与“十星”创建的热情再度高涨。2005年初,我们又立足农村变化和农村建设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一主两翼”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即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发展,人际关系和谐,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生活富裕的„绿色小康村‟为主体目标,以实施„六大工程‟和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两翼驱动”,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05年12月,湖北省文明办在我县主持召开“全省„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将我县以文明创建的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誉为“竹山模式”,并认为“竹山模式”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又结合潘口水电站建设和移民安置工作,在移民安置区重点开展“十星级移民新村”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实践证明,“一主两翼”的创建思路,既解决了“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动力和机制问题,又明确提出了创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建设绿色小康村,充分体现了创建思路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创建理念的先进性和务实性。

2、创新方法,用精神文明创建的形式推进新农村建设

科学设星,激活细胞,实现创建内容上的创新。自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以来,结合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县先后六次对“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内容、标准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突出“致富星”,努力形成“一星带九星”的格局。现在十星内容为致富星、生态星、信用星、道德星、科技星、法纪星、计生星、文教星、团结星、健康星。十星设计更显科学性,创建内容更加契合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十颗金星始终与农民群众求富求荣求乐求美的心紧密相联,“星”心相应,从而激活创建细胞,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创建、追星争星的热情。

规范程序,强化创评,实现创建形式上的创新。县文明委多次修订、完善《竹山县“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十星”创建的协调、指导,使创建活动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各乡镇、村坚持按照“自评、互评、定星、公示、公布、授牌”的程序和“半年初评、年底复评”、“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统一要求,开展创评活动,并先后组建100多个评星协会,负责组织开展评星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十星”创评,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向新型农民的标准看齐。

整合力量,整村推进,实现创建手段上的创新。2006年初以来,我们每年都从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中选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开展结对共建绿色小康村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合力推进绿色小康村建设的浓厚氛围。目前,县直96个单位组成了68个工作队开展了绿色小康示范村帮建活动。

试点示范,逐步推进,实现创建步骤上的创新。在创建布局上,坚持按照试点、延伸、铺开“三步走”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规划和“十一五”规划。2003年以来,我们选择305省道沿线的部分村作为建设“绿色小康村”连片创建示范区,同时各乡镇也都分别选定3—5个交通便利、基础牢固、群众热情高的村创办试点,进行重点培植,实行示范引导,逐步延伸和铺开,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让全县80%左右的村达到绿色小康村的创建标准。

3、创新机制,保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机制。全县上下始终把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形成了县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组织协调、责任单位牵头负责、乡镇具体抓好落实、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齐抓共建、上下联动的创建机制。

整合资源,强化投入机制。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我们坚持将通村水泥路建设、沼气建设、农业产业建设、文化发展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捆绑起来,集中投向创建示范村,帮助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各创建村抢抓机遇,一方面开展诚信教育、村标、十星歌文化墙、公民道德规范告示牌、新农村建设书屋等软件建设,一方面加大村庄规划、道路硬化、沼气推广、房屋改造、卫生设施等硬件建设,做到软硬结合,虚实相济,使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激励引导,强化动力机制。为充分调动农户创建积极性,各乡镇党委、政府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实施扶贫、生态、信用工程等惠农项目与十星创建挂钩,对创建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优先给予“三改一建”等项目扶持,优先评为信用户,并按信用等级高低确定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使农民在参与“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中既争荣誉,又得实惠。县委、县政府每年还在全县范围公开评选表彰一批“十星级文明农户示范户”、“十大文明致富之星”和“绿色小康村建设示范村”,并在“十星级文明农户”中广泛开展“十佳儿媳”、“十佳公婆”、“十大孝子”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命名表彰的“示范户”和“绿色小康村示范村”,分别给予1000元和10000元的现金奖励。

量化考核,强化考评机制。县委、县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到目标管理体系,实行量化考核。对各乡镇、各帮建单位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把工作好坏与评先表模、与文明单位评选、与考察干部政绩直接挂钩。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加强对各乡镇、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工作情况的督办、协调和指导。

二、主要成效

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讲道德、有文化、守法纪、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我们在开展创评活动中,注重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使农民群众在参与创建中,不断提高文明素质和致富本领。目前,在全县11万农

户中,有5.8万户达到了十星创建标准,“十星级文明农户示范户”和“十佳公婆”、“十大孝子”等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学习的楷模。我们通过“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做法得到充分肯定,《培养造就大批新型农民》一文先后在《求是》杂志等党报党刊发表。

二是助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争星创星,广大农民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和谐意识、集体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十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在各创建示范村,采用山石制作的村标充分彰显了村民的集体感和荣誉感,公民道德规范告示牌和统一规范的“十星歌”文化墙赫然醒目,图书室、篮球场、乒乓球台、小型健身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使村民在参与创建中共享文明建设的成果。全县共培植文化中心户1100户。在信用工程创建中,全县创建信用乡镇达到10个,信用村134个,9.3万个农户被评为信用农户,总授信额达到3.2亿元,我县连续两届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最佳信用县”。

三是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创建,有效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县已有50个村已具绿色小康村雏形。各创建村基本达到了“五改五通三建”的标准,完成通村水泥路建设1500余公里、硬化入院到户路800公里、安全饮水工程惠及2万余农户。建设以茶叶、肚倍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63多万亩,加工企业配套发展,农民每年人均增加现金纯收入300元以上。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基本达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要求。完成以沼气为主的“三改一建”2.5万余户,新建垃圾集中处理池617个,农村环境整治面达到50%以上。完成村院绿化植树50万株,四旁植树120万株。甲级村卫生室达到100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0%,全县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比例达到98%以上,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促进了城乡文明程度的提高。“十星”创建活动已延伸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保持“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常创常新的同时,“十星级”社区、“十星级”居民户、“十星级”民营企业、“十星级”窗口单位、“十星级”党员、“十星级”少先队员等创建活动正蓬勃开展,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行行业业创“十星”、家家户户争“十星”的生动局面。旋律优美的《十星之歌》,在全县上下广为传唱,人民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十星”创建已经深入人心。

五是服务、推进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竹山是鄂西北水电资源富县,近年来,以潘口水电站建设为主体的水电大开发如火如荼,移民安置成为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我们在移民安置区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和“十星级移民新村”创评活动,移民群众较快较好地融入到了新环境,原居民积极热情地接纳了新移民,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逐步形成,一座座崭新、靓丽的移民新村拔地而起。“十星”创建象一个神奇的法宝,较好地解决了移民安置中的敏感、焦点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精神文明创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省、市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这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全国其他兄弟县市相比,与中央、省、市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鼓足干劲,强化措施,努力使我县的精神文明创建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篇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把路修好, 把水、电弄通, 这些老百姓做不了, 企业也做不了, 只有政府能做。而且这些规划还应适当超前, 比如我们城市的下水道的建设问题。去年暑假北京7.21特大暴雨, 61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雨, 不就是下水道的问题吗, 造成了77人死亡。反过来我们看看, 法国巴黎的下水道, 100多年前修的, 下水道可以划船可以开车, 如果我们也能开船, 能出现这样的事吗?不就是我们的基础设施问题吗?这些基础设施, 老百姓干不了, 企业也干不了, 只能由政府来干。而且这些基础设施是真正能给人民造福的, 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

二、不断创建商机

通过打造事件经济来创造地方发展的商机。比如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孩子上大学等, 都叫事件。北京奥运会、上海的世博会、伦敦的奥运会就是事件经济。例如上海的世博会就是个事件, 它给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无法估量的激励题材和发展契机, 通过事件经济特别是通过打造良性的有计划的事件经济来创造一个地区发展的商机, 地区有了发展的商机, 资本将自然流入, 如果没有商机, 内部的资本也要走掉。

比如当年南通市的发展, 南通位于长江北岸, 过去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招商引资, 做了很多工作, 但成交不明显, 后来, 1999年, 通过和清华大学合作, 通过召开座谈会, 还有引入调研组长期入住考察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式, 通过专家组建议, 就是要修桥, 就是今天的苏州大桥, 这个桥一建成, 一下子把南通市融入到上海经济圈里去了, 从上海开车出来, 过了桥就是南通了。还招什么商引什么资呀, 投资商机不请自来, 堵都堵不住。过去没修桥的时候, 是天险之隔, 现在它甩开了南京, 融入到上海经济圈中了, 经济得到解决了迅猛发展。我们看一个桥解决这么大问题, 这就是路桥经济发挥的作用。从我们东北三省来看, 我们经济发展主要有什么优势呢?最主要的就是沿边优势、沿路优势、资源优势。另外作为一级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创建以良性事件为题材的经济事件。

三、打造区域经济品牌

我们说全球的产业分工, 过去我们是做不到的, 现在能做到了。因为现在有手机、互联网等强大的通讯系统发挥很大作用, 有民航、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解决了运输、出行等问题, 这就使得一些时间缩短了, 活动半径却扩大了。这个时候的商业模式, 经济活动出现了变化, 比如我们看美国, 可能去过美国的人都有这样的感想, 就是美国的生态环境非常好, 从华盛顿到纽约370公里的路程, 4个小时车程, 就是沿着公路走, 这么长时间的车程, 路边没有一家工厂没有一个烟囱, 就是一望无际的森林。而反观我们国内, 形成了一种攀比GDP。我们看国内发达地区各开发区, 公路两侧全是工厂。污染非常严重, 所以我们如何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创新, 要转变发展模式。那么经济发展模式, 究竟怎么搞呢?比如把人、财、物都拿出去, 不搞了, 这不就叫虚拟化了吗?第一个办法, 工厂我不要了, 我就经营, 找家企业生产, 给它订单, 这就出现了OEM、ODM和OBM三种经营模式, OEM来料加工, 来单订货, 就做工厂这块;ODM就是搞研发;OBM是搞品牌。那么, 我们看这三个环节, 生产、研发、品牌, 哪个环节赚钱多, 哪个环节利润贡献多呢?生产环节, 主要是赚劳务费, 就是工资, 工资是啥呀, 马克思100多年前就告诉我们了, 是能够生产出来第二天继续赚钱干活的成本。

区域经济品牌的打造主要应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原则) :一是有内容、有载体、有形式、有特点。二是符合国际化、市场化、区域格局要求。三是稳定性、长期性、民间性、自然性。四是建设城乡互补、城乡互动、大小呼应的城市格局。五是弱化行政区凸显经济区。六是打造品牌与发展区域经济结合, 与发展企业结合。

四、培养本土企业家

一个地区发展与本土企业家有很大关系。比如我们看温州就是最好的例子。温州模式已经被全球瞩目。地方政府招商引资, 看中的是外边来的人, 却忽略了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 希望外边的资本注入, 却忽略了本地资本的有效利用, 结果是招来了女婿气走了儿子。

培养好的心智。也就是一个好的企业家要有好的情商和智商。智商高的人, 记忆力好, 脑子反应快, 思维敏捷, 鬼点子多。情商高的人是动员别人做事情的人。逆商是在逆境中身心承受力强。胆商是有魄力的人, 做决策的人。

要有社会责任感。企业家最终都不是为了赚钱的, 他是在享受做这件事的快乐。当然开始是为了赚钱, 为了谋生。当他钱多的时候, 积累了很多财富的时候, 他就会回馈社会。所以, 企业家最终是一种活法, 不是为了赚钱。

在坚持中不断创新 篇3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200多万字,如果说要寻找核心思想,那就应该是和谐的美学思想与和谐的艺术精神,周来祥先生讲,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和文化,就是和谐文化,“和”“中和”是核心的精神特质和审美趣味。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性质,周来祥先生在全书的绪论中作了集中概括,一是儒道释三教合流,文化互补;二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三是伦理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当然,这三点在全书中是一种核心思想的总体体现,是分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阐释中的。比如儒道释三教合流,在史前到先秦部分,侧重描述的是从原始思维到理性思想的演变,着重于对儒道双璧文化结构形成的阐释。而到了宋元时期,用力更多的则是禅宗思想的影响。所以作为核心思想的体现,既有审美思潮的涌动,又有艺术探索的突破,还有生活风俗的积淀。再比如伦理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在对儒家思想的多阶段、多方面的描述中,对“仁”的概念论证,对礼乐思想的描述,对音乐思想的阐释,对风俗礼仪的讲解,无不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将思想表达审美化,艺术表达伦理化的独特性质。应该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性质与精神内涵,论证最全面、思想最突出、梳理最清晰、风格最鲜明是《中华审美文化通史》的最大特色。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还有一“最”,那就是讲述的历史最长,从史前一直到现当代,是真正的“通史”。以往的审美文化史大都截止到清末,也就是专指古典时代,这样事实上它就是第一部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当然作为通史讲好现当代很难,因为就文化语境而言,有中西文化的融合,有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有政治因素的干扰;就美学思想和学科发展而言,有理论形态的多样化,也有学科探索的艰难性。但是正因为如此,现当代的审美文化又以复杂性的结构、多元化的形态、加速性的变更,社会化的历程、理论化的思想,具有了不容忽视的文化研究价值和理论阐释价值。更重要是这一时期正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并中国化的阶段,在美学思想的表现上出现了现代新型的和谐美形态,对中华审美文化的发展日益起着主导的影响和作用。《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没有回避这些困难,而是努力去描绘出这一复杂的时代景观。

对于“审美文化”,《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同样有着自己的见解,绪论中讲:审美文化“应包括一切体现了人类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从而具有审美性质,可供人们审美观照、情感体验及审美感悟,并可使人们从中得到一种审美愉快的文化。”并认为审美文化有四大特征,一是具有自由的审美意识,二是理性文化与感性文化的相互融合渗透,三是文化心理因素和结构中,突出情感和想象的因素,具有意象特征,四是文化载体具有审美的素质,组合具有形式美的规律,体现内涵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同时进一步指出,可以从两方面界定审美文化,“从文化客体说,它是一种具有审美属性的文化;从主体说,是从审美的角度,以审美的态度,审美的方法,审美的观念所研究所阐释的文化。”可见,《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强调,“审美文化”应该是那些具有审美属性,提供审美观,带来审美愉快的文化。

如果说在核心观点和主要研究方法上更多地体现了坚持的话,那么对审美文化的性质界定,对审美文化学和审美文化史的学科问题思考,特别是《中华审美文华通史》著作的实践,就更能表现出思想的创新。坚持和创新在学术研究中是时刻存在、相伴相随的,有坚持才能明白怎样创新,有创新才能更加坚持。在坚持中不断创新,正是《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创新的特点所在。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6卷)

主编:周来祥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篇4

张万超

2012年第2期 ——社会建设

各类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近年来,公安县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各类矛盾日益凸显,影响社会稳定和良性发展的不利因素逐渐增多,作为县城的斗湖堤城区表现尤为突出。

一是县城城区快速扩张,社会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经过10年的发展,公安县城城区面积由尚不足3平方公里,增加到12平方公里,预计“十二五”末将发展到36平方公里。随之而来的是城区人口数量的持续攀高,目前已经达到18万人,较10年前增加了近10万人。因管理部门职能不清或力量不足,大量的流动人口以及单位改制后形成的“社会人”成为了事实上“漂泊的社会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最大的潜在因素。

二是各类利益诉求叠加,维护稳定的任务愈显繁重。从2000年全县实施企业改制以来,涉及县城城区的改制企业就有300多家,下岗职工人数剧增;因城区发展,征地近10多平方公里,涉及拆迁农民2400人,职工下岗,农民失地,他们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与此同时,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通过上访反映诉求逐渐成为常态,加之缺乏基层组织的疏导和稳控,调处化解矛盾的难度明显加大,接访维稳的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县镇之间职能重叠,不利于政府资源有效调配。县城所在地的斗湖堤镇政府在职能上与县政府重叠,尤其表现在经济发展上。为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县政府组建了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局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县城开发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这实际上弱化了斗湖堤镇的工业经济发展职能,而县委、县政府对该镇在招商引资、工业产值、税收等方面的考核标准并未改变,导致县、镇两级在园区发展、招商引资上争资源、争项目、争资金、争税收,浪费了宝贵的政府资源,却又忽略了本该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社会管理职能。改革先行动真格,稳固基础抓服务

转变镇级职能。为有效克服县、镇职能重叠的问题,2010年初,县委、县政府调减斗湖堤镇的经济管理工作职责,工作重心转为城区社会管理,重抓社区工作。在机构设置上,撤销镇工业经济办,增设城乡建设规划办;在人员配备上,县委成立了斗湖堤城区社区工作委员会,由镇委书记任主任,镇领导班子职数采取“9+2”模式,充实社区管理领导力量;在职权配置上,把城区97个一级科局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城同创”以及民兵武装工作的管理考核权移交给斗湖堤镇;在经费保障上,实行县级财政全额预算保障;在综合考评上,剔除工业经济、招商引资项目,量身定制城乡规划管理、城区建设、征地拆迁还建、“四城同创”项目,占总考评分值的25%。

夯实基础建设。根据县城城区现状以及人口分布,把原有5大社区调整为15个社区,其中村居合一型社区4个。在阵地建设上,采取政府调剂国有资产、新建扩建、共驻共建等方式,投入资金1500万元,使社区办公场所面积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在组织建设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15个社区统一建立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社会保障、环境和物业管理、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共建和谐发展委员会等九大委员会,发展各类志愿者队伍13支、1100人,为建设平安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移工作重心。为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确定由县委常委及县人大、县政协的领导包驻社区,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镇党委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社区建设上,明确3名党委成员任社工委副主任,每个社区安排2名机关干部包驻,对社区工作进行指导督办;县公安、民政、城管、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户籍等6个部门派专人进驻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社区依托九大委员会组织社区居民成立楼栋自治、治安巡逻、文体活动等群众性组织,强化居民自治,从而建立起“一个中心、三级共管”、“3+6+X(即每个社区3名工作人员加6个部门工作人员加若干居民自治小组)”的工作机制,使社会管理工作形成上下合力,居民参与,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强化社区服务。各社区充分发挥九大委员会的作用,在积极完成县、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把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帮教管理与服务贯穿社区工作的始终。一是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所有流入人口享受现居住地统一生育关怀政策;承包项目的条件与常住户籍人口相同。二是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在积极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的同时,完善社区矫正“一室四基”建设,现已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站27个,春阳心理咨询室1个,公益劳动基地2个,过渡性安置基地1个。三是推进社会治安重点部位综合治理创新。通过县、镇、社区三级的共同努力,共解决孱陵社区、占桥村等8个城中村、城郊村失地农民农转非户口8457人,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7560人,建安置小区7个,保障房1500套,就近安置失地农民就业5000人。改革创新成功迈步,城区发展更加和谐

一是理顺了关系,提高了效率。斗湖堤镇的工作职能调整后,镇里可以集中精力抓社会管理,县里则甩开手脚搞经济建设,使政府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加合理高效。2010年,社区办理低保4000多人;办理城镇居民医保94592人;为1727户低收入家庭申报住房补贴455万元;以创业促就业为推手,新增就业岗位1909个,扶持创业262人,带动1029人就业。在居民家门口服务,方便了居民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是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稳定。社区充分发挥居民自治功能,通过居民说事、居民议事等形式,及时发现、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一些信访问题直接消化在社区。同时,斗湖堤镇集中精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2010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98件,接访640人次。镇委、镇政府召开专题信访工作会议19次,召开各类信访听证会8次,解决疑难问题19件、254人,妥善处理6起突发事件,信访结案率达到90%,信访维稳工作“护城河”的作用充分显现。

三是树立了形象,促进了和谐。由于社区作用的发挥,居民的共同参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城市、双拥模范县“四城同创”活动顺利推进,老城区全面改造升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在社区的组织和带动下,创建了一批社区文化长廊、医院文化长廊、校园文化长廊、企业文化长廊、“双拥”一条街、消防一条街、平安一条街等特色文化阵地;一批群众性的文化艺术团体、体育健身队伍活跃在社区,活跃在广场、公园,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与此同时,发生在县城城区的治安案件大幅下降,2010年治安案件比上年下降近20个百分点。■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篇5

(2011年3月25日)

张义平

同志们:

在全局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和盛部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和“三保一促”活动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全局多经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路局、路局党委对多经工作的高度重视。首先,我代表路局党委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全局多元经营创岗创效先进单位、先进部门和多元经营优秀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全局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全局多经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刚才,俞总对去年的多经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任务进行了部署。杨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就多元经营发展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和详尽部署。既有思想性,又有方法论,既有创新性,又有政策性,既有重点任务,又有具体运作项目。这对全局多元经营工作具有着统一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各单位各级组织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不断提高我局多元经营科学化水平,我讲六点意见。

一、强化发展意识,着力开创多元经营的崭新局面

部党组着眼于推动铁路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要求进一步开发多元经营市场,最大限度地提高铁路运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全局多经系统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定发展信心,善于面对市场,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发展合力,不断开创多元经营新局面。

一要坚定发展信心。认真审视中国铁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多元经营作为铁路运输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铁路转变发展方式紧密关联,是创岗创效的重要途径,是全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全局优化劳动组织的重要基础,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特点来看,山西省“十二五”时期着力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加上煤炭资源整合成效显现,煤焦运输需求稳步趋高。这些都为我局多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各级领导班子要增强加快多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总结多经发展的昨天,深入分析市场化、多元化经营的今天,战略思考科学发展的明天,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研究发展方略,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用经营理念的转变、经营思路的创新、经营领域的延伸推动多元经营实现质的飞跃。

二要破解发展难题。解放思想的根本是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而解决发展中问题的关键在领导班子。从我局多元经营发展的实际来看,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各级干部经营管理能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等等,都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承担起推动多经大发展的历史使命,着力研究解决多经发展中的重点、难点课题,既要研究战略性发展思路,又要有踏踏实实求发展、亲历亲为抓经营的务实举措,认真解决班子中小富则满、不富也安、不思进取、坐等商机、习惯伸手要钱要办法、面对亏损不作为等突出问题。多经系统、运输站段各级领导班子都要抓住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契机,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攻克难点,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局党委宣传部、辅业中心党工委要共同组织好专题调研成果的展评和应用,促进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多经发展的实际成效。

三要凝聚发展合力。刚才,俞总部署了建立主辅合作机制的具体工作,局机关各处室、各生产站段、各直属公司要严格分层履职,严格逐级负责,形成推进多经发展的工作合力和领导机制,实现优势叠加的倍增效应。各级组织要针对性地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把部党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科学化发展水平的战略部署讲清讲透,把路局、路局党委关于发展多经的目标、任务讲清讲透,把本公司的工作思路、发展举措讲清讲透,把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担负的具体任务以及岗位职责讲清讲透,层层传递压力,层层担当责任,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共同开创我局多经发展的新局面。

四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多元经营上,在一部分多经企业经营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种现象,就是开始红红火火,之后平平淡淡,最后亏损连连,不是被兼并整合,就是关门大吉。古代晋商中流传着一句话,叫富不过三代,我们的一些企业富不过三年,这其中突出是主要经营管理者的素质。有一句老话,叫创业难、守成更难,因为守成内含了保持和创新的辩证统一。各公司的领导班子要把增强可持续发展力作为一个重大课题,进行不间断地积极探索。在此,我讲点参考建议。要不断细分市场。不断寻求、找准新的发展点,准确定位,从自身经营实际出发,确定科学的经营方略;要坚持科学决策。严格投资的前期论证,深入做好可行性研究,深入分析投入产出比,严格防止盲目投资,健全投资风险防范机制,要高度警惕“三拍”干部,做到干一项、保一项、成一项;要不断抢抓商机。切实着眼短平快和长期发展的有机结合,重视合作共赢,严格收费政策,严抓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信誉。抓住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和局管内新站新线陆续投入运营的发展机遇,科学拓展市场,抢占经营制高点,掌握长期发展的主动权;要不断丰富品类。科学分布经营项目,既要优化既有经营项目增长保有量的创效优化,又要注重从自身优势出发,开发好新品类、新渠道、新平台,不断提高经营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形成可持续发展力;要不断抓好积累。为科学适度扩大内涵和外延再生产创造条件,严格预算管理,严格成本管理,多做一些打基础、重长远的事情。防止口袋有点钱,脑袋就发烧。

二、强化改革意识,着力提升多元经营的管理水平

盛部长指出,“解决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机制转换,二是拓展市场。”当前,多经要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必须在机制转换上下重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打破不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条条框框,提升经营管理质量。

一要改革经营管理模式。重点是要对现有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深层分析,对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制约公司健康发展的机构、制度进行规范,包括决策、运营、财务、审计、人事、分配、党建思想工作等各项管理机制,都要从现代企业管理、市场化经营的需求出发去完善、去转换,实现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的有效接轨。这是经营理念的转变,是发展模式的更新,更是一场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经营效益为主线的深层次变革。多经公司领导班子要落实好“三重一大”决策要求,以科学的经营理念、深入的市场调研、规范的集体决策确保管理机制的有序运转。各级党组织要探索建立与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机制,着力完善党委会制度、党支部议事规则以及“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构筑起多经发展的组织保障。

二要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根本是要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经营,保障多元经营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各直属公司要着重规范二级公司的经营行为,严格落实集体决策、大额资金联签等各项管理制度,对二级公司拓展市场方案的研究、决策、实施进行全过程指导和监督,确保二级公司的市场拓展行为严格依法进行。各级组织要以公司法、合同法等为重点,分层组织形式多样的法制宣讲,切实提高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法制学习,自觉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切实提高依法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严格经营管理考核。关键是要强化经营业绩过程考核,加快建立和完善管理考核、激励约束机制。要在直属公司领导班子中实行亏损企业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对重点企业实行主要领导包保制,一企一策,一业一品,制定方案,建设经济实体,提高企业造血功能,提升创岗创效能力。多经系统各级党组织要以经营管理的考核结果为检验标准,大力评选表彰一批创岗创效标杆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在选拔任用、工资收入、住房分配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激励多经系统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

三、强化创新意识,着力激发多元经营的发展活力

各级组织要坚持用创新的精神抓好人才培养、项目培育、机制保障,使多经企业在市场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培育品牌、提升站位。

一要加快人才培养。多经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我们拓展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其整体素质决定着多元经营发展的质量。要紧紧抓住提高创新素质这个关键,创新人才开发理念,加快市场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财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多经企业向知识密集型、创新驱动型、内生增长型转变。局人事处(党委组织部)要把多经系统干部培训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分层组织直属公司党政正职、专业技术人员、财会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前瞻性培训。要根据各个经营层面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积极审慎地推进岗位管理,使更多的政治可靠、有经营才华的人才脱颖而出,为多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二要强化项目带动。要牢固树立“谋发展必须抓项目”的意识,把项目带动特别是大项目带动作为多元经营做强做优的重点,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高新技术、文化传媒、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项目,并依托重点项目,扩大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培养经营业绩新的增长区域。要充分发挥湖东高科技园区的作用,加强园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多经企业承担项目改造、创新技术应用等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紧扣科技创新项目,组织好党支部立项攻关活动,加快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在经营主战场上打造一批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三要健全机制保障。辅业管理中心要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优化内部机构设臵,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切实承担起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优化升级的重大责任。各级多经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决策议事规则,创新工作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确保企业良性发展。各直属公司党委要实施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鼓励政策,探索建立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与管理机制,实施绩效考核,缩短考核周期,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市场意识,着力拓展多元经营的业务领域

运输是我们的主战场,市场是我们的新领域。从我局多经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还是效益提高,都必须紧扣市场需求,构建经营实体,寻找经济拓展点,延伸运输服务链,使结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成为我局多经发展的新动力。

一要超前做好市场调研。面对转变经营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新任务,我们必须沉着应对,切不可匆忙决策,盲目上马。各多经企业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市场调研,准确了解市场行情,系统收集各种信息,确切掌握数据资料,深入开展项目研究,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多元经营的立足和发展是与政策息息相关的。各公司要在掌握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加强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研究,在争取政策、用足用好用活政策上下功夫,把握发展先机,提高经营效益。

二要大力拓宽经营领域。要在巩固扩大传统多元经营领域的同时,依托运输主业,开发运输关联产业市场,不断延伸经营触角,形成传统与新兴、高端与低端、主营与兼营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要把铁路运输的优势用足用好,积极拓展餐饮、旅游、广告、服务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经营业务,加强战略合作,实现联动发展。各级党组织要围绕创岗创效的难点,组织广大党员持续深化争创“四岗”活动,严格落实“四个规定动作”,细化方案,细化标准,细化措施,通过党员岗位作用的具体化、有形化、人格化,带动职工创品牌、创一流、创效益。

三要精心谋划战略布局。今后两到三年,是我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攻坚期,也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更是经营资源的战略布局期。要科学研判内外部发展环境,加强对国家政策、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对全局的经营资源进行优化配臵、合理布局,及早抢占市场制高点,实现资源效益的最优化、最大化。

四要积极构建物流网络。局辅业管理中心和有关公司要认真研判市场,抓住国家鼓励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契机,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切实转向以市场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轨道,从传统单纯的代办运输,扩展为集仓储、运输、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集成运作模式,构建完善具有铁路特点和比较优势的物流经营网。同时,借助山西加快物联网建设的强劲东风,积极介入物联网技术的研发运用,把物联网运用于物流领域,提高物流经营的智能化水平。

五、强化效益意识,着力增强多元经营的整体实力

盛部长反复强调,铁路发展的根本是市场开发、效益提高。没有这一条,一切无从谈起。我们强调效益意识,就是要引导全局上下摒弃粗放经营管理方式,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实施精细管理,不断提高资金、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这方面,杨局长和俞总都作了非常详尽的分析和阐述,我突出强调两点。

一要向资源管理要效益。经过几轮的生产力布局调整,我们在发挥扁平化管理优势的同时,仍有大量的资产、地产、房产闲臵。这是我们发展多元经营得天独厚的条件,要用足用好用充分。在国家法律政策规范的前提下,局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对全局的资产、地产、房产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可开发利用的房地产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拿出可行性方案,经市场论证、会议研究后,实施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臵,提高经营效益。

二要向成本管理要效益。重点办好两件事。一是算账。坚决摒弃以往只讲投入不管产出、只管花钱不计成本的粗放管理方式,要算细账,理好财,实施精细管理,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进行严格核算,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对一些投入大产出小甚至长期亏损的项目和企业要坚决采取果断措施,对一些非刚性、不必要的项目坚决压缩。二是节约。要自觉抵制奢侈排场、铺张浪费等行为,规范公务接待,严抓节支降耗,开源节流,严控费用支出,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六、强化融入意识,着力优化多元经营的发展环境

多元经营在铁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科学发展水平中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迫切需要和谐稳定的环境作保障。各级组织要主动融入,发挥优势,在推动全局多元经营健康快速发展中展示新的作为。

一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是相辅相成的,思想文化建设的质量是经营效益的基本底蕴,思想文化建设的水平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各多经公司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点,认真解决当前多经系统党的建设包括工会、共青团建设薄弱,一些公司制度不落实,组织不健全,党员干部党员意识淡漠,“三重一大”流于形式,议事规则形同虚设,在拓展市场、提高可持续发展力上立项攻关作为不力等突出问题,尤其要按照路局党委“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年”的部署,把党支部建设质量和作用质量作为思想文化工作最终展开的综合体,以“三保一促”为主线,以创岗创效为目标,以目标效益值为检验标准,着力加强党支部基础建设,发挥好党支部在经营创效中的堡垒作用,着力提高党员队伍拓展市场、经营创效的素质,引导广大党员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智慧转化为经营方略,在多元经营的主战场上创先争优,形成创新创效的思想引领和行为示范。尤其是针对多经企业党员流动分散、活动不易集中的特点,设计和开展一些富有特色、灵活多样的党内专项活动,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立足岗位、经营创效的主动性、示范性和创造性,使党员队伍成为创岗创效的尖兵、骨干、主力军。

二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紧密围绕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权力运作进行监督,加强对物质采购、资金投入等关键环节的监控,实施廉政风险点排查,完善制度机制,堵塞管理漏洞,着力抓好小金库、违反“三重一大”制度、盲目投资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全面加强多经领域惩防体系建设。要大力加强多经系统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和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廉政谈话、警示教育、资金稽查、任期审计等各项制度,切实筑牢思想和行为防线,确保多经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三要加强和谐环境建设。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做好转变经营管理方式过程中的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工作,及时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稳定队伍。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路局各系统各部门都要进一步从思想上、政策上、工作上、人才上和舆论上给多经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共同营造推动多经发展的和谐氛围,使多经系统的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凝心聚力、高度自觉地投身到拓展市场、创岗创效、增强可持续发展力上。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篇6

——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体会

中共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黄少萍

2001-08-17

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并提出我们党要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典范,她为我们文化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是我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针。

(一)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特有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做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的关键

对文化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80年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世纪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只有继续做好文化的创新发展,才能不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首先,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是坚持“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其中之一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文化是一切优秀历史文化的荟萃,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持久发展的精神动力。由此可见,是否拥有先进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素质和兴衰。衡量一种文化是否先进,从根本上说,就看它是否反映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先进文化既是前进的方向、目标,又是实际的运动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与时俱进是其当然的品格。

其次,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和特有品质的内在要求。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理论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标志。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就是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创新精神。作为一个战斗的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政党,我们需要强大的意识形态,需要拥有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并在这个思想的指引下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再则,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是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当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我们将长期面临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压力;经济全球化带来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

展,给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深刻变化。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势必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从而给文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要做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者,就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代表

中国共产党要努力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保党对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做好文化的创新发展,这些已成为新世纪党的建设所必须解决的新课题。如何保持中国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先进性,如何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我们党的一次严峻考验。

第一,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把握正确方向。文化的创新发展,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做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情况,我们尤其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方面,绝不能搞多元化。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保证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正确方向。

第二,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目标。江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文化建设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三,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积极倡导科学精神,自觉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文化属于精神和意识形态范畴,其发展方向和科学性都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就决定了文化的创新发展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因而我们在文化创新发展中,一定要立足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用科学技术这一革命的力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四,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把人民性与先进性有机统一起来。在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如果离开了群众性而盲目追求先进性,或不求创新发展,墨守成规,都会使文化的创新发展失去其应有的对象和活力,使文化的创新发展迷失方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人民大众的生活始终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化的创新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这是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出发点。

第五,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努力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品格。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和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文化基础,必须十分爱护,大力弘扬。在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中,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文化的创新内容与民族的情感习惯结合起来。

第六,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人类文化的发展既是一个民族生活实践的反映,也是不同民族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结果。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扬弃和更新,才能永葆青春。因此,既不能抱残守缺、夜郎自大,又要防止“食洋不化”、崇洋媚外。一定要植根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跟时代的步伐,创造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同时要坚持对外开放,以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借鉴、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鼓舞人民奋发向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篇7

一、牢记使命, 把握导向, 新闻报道数量实现突破

2011年《鹤岗新闻联播》播发播件3800多条, 日均发稿超过11条, 发稿总量同比增长10%以上, 这个数字是一个突破。为把《鹤岗新闻联播》办成名牌节目、精品节目, 新闻部全体人员不断提高宣传艺术水平和舆论引导效果,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制定长、中、短期和专题报道计划, 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方位跟踪报道, 新闻信息量增大, 提高了宣传水平和舆论引导效果。

突出特点, 体现特色, 不断打造品牌栏目。《鹤岗新闻联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在《鹤岗新闻联播》节目中开辟了《七一精神下基层知责有为促跨跃》、《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建设边疆文化强市》、《抢抓黄金期大干五十天打赢产业项目攻坚第一仗》、《科学发展惠民生》、《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等30几个专栏, 先后采制了《解放思想·起跑十二五》等多个系列报道, 同时以《回眸十一五成就铸辉煌》、《跨越发展重在落实》、《记者看节会》等栏目为载体, 集中人力物力、智力财力, 充分做好典型报道、成就报道和深度报道, 一大批重要稿件充分报道了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最新成果和典型经验。

二、转变作风, 深入基层, “走转改”工作取得实效

过去的一年, 我台记者采访立足于基层、选题定位在事件, 采访工作按照进入———深入———融入的过程来操作, 转变了解说词的说词语态, 由过去的介绍式向说话式转变, 在电视表达上, 注重放大事实, 技巧上注重运用悬念, 通过融入基层还原生活的真实, 树立了电视媒体的形象, 搭建了沟通理解的桥梁, 真实地反映了基层干事创业的真实情况, 成为我们新闻报道中的品牌栏目。

去年, 鹤岗新闻联播开辟《他山之石》专栏, 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播发报道60篇, 报道了22座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典型经验和3座经济发达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从2月20日开始到4月12日连续52天从未停播过一天, 创下了鹤岗电视台新闻专栏的连续播发之最, 截止5月18日, 总计播出七台河、双鸭山、鸡西、阳泉、长治、朔州、阜新、枣庄、石嘴山、大同、淮南、淮北、萍乡、徐州、乌海、唐山、六盘水、晋城、平顶山、焦作、抚顺等22座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好的做法, 和台州、通化、义乌3座经济发达城市的经验介绍的报道58篇及2篇非常有分量的新闻综述, 总计播出60篇。同时, 《鹤岗新闻联播》减少了总结式稿件比重, 加大了记者调查式、体验式报道所占比重, 力争做到每天都有主打策划、现场主持、事件新闻、民生新闻。

对主要领导活动, 突发性事件和时效性较强的重大新闻事件, 记者在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2011年7月13日和10月13日, 兴安区水灾和十里河森林火灾发生后, 新闻联播节目组立即派出报道记者, 及时跟进报道最新进展, 受到市领导好评和观众认可,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发挥了引导导向的作用。7月13日晚7点, 台领导、部主任及电子编辑和播音员刚刚审完鹤岗新闻联播, 突然接到局领导电话:兴安区一万多户居民家进水, 立即派记者前往。联系记者已经来不及, 两名还没有来得及卸妆的播音员聂明峰、李新宇立即前往一线进行采访, 晚上11点多回到单位时, 已经是浑身湿透, 他们来不及休息, 立即投入稿件的撰写中, 第二天独家报道了市领导看望受灾群众、连夜转移受灾群众的情况, 让百姓及时了解到市委、市政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住处, 从根本上解决住在低洼地段的居民多年受灾问题。而在10月13日火灾报道中, 记者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 及时记录现场最新的变化, 为真实反映情况, 夜里在其他媒体离开前线指挥部的时候, 新闻联播记者一直在现场守候, 等到市委书记赶到指挥部的新闻, 得知第二天领导视察火场时, 就在林场找了个地方休息一下, 13日早六点, 报道了杜书记视察火场的新闻。

这次报道中, 先后派出了6名记者, 其中有五个独家的报道, 在电视新闻表现上有创新和突破, 适合观众收看。市委书记、前线指挥部领导、森警支队领导多次提到电视报道内容和记者的表现, 并给予充分肯定。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篇8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 阅读推广 创新

一、项目背景与基本情况

横岗图书馆开办于1997年10月,馆舍面积1000平方米,现有藏书57758多册、杂志报刊349种,读者阅读座位200个。图书馆实行全方位开架,藏、借、阅三合一的管理体制,从周二到周日每天上午9:20至晚上8:00,每周对外开放60小时。现有专职工作人员8名,其中4名员工的学历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员工工资及日常开办费用由街道财政承担,固定的工作人员和稳定的办馆经费来源,为横岗图书馆坚持面向大众、服务社会的办馆方向创造了条件。2005年,首批通过市文化部门的评估,成为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网络街道一级图书馆,并被龙岗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评为全区优秀图书馆。2007年在全区率先建成龙岗区图书馆的街道分馆。连年荣获深圳市优秀基层图书馆称号。

横岗现有常住人口60多万,而其中本地户籍人口才2.8万多人,这一数据表明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外来建设者这一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共同把青春奉献给了这座城市,在辛苦背后,他们也迫切需要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而我们更应该用优质、高效的图书馆服务去回报这些为城市建设而付出努力的建设者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这座城市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他们、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图书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

基层图书馆的基本定位是做好传统的图书借阅。管理员也都是立足本职,墨守成规、恪尽职守地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随着电子科技化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阅读模式。手机阅读、电子书、有声读物等等。这不仅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一种体现,也表明人们已不再趋向于传统的借阅模式。在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不仅把家搬进了网络,阅读也是敲击着键盘,依赖着网络。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模式似乎被很多人慢慢淡忘。基层图书馆改革创新是顺应时代进步的一种趋势。

为了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从容应对新的阅读模式,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基层图书馆固有的优势、提高图书资源的阅读率和社会效益,横岗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和图书馆在2011年推出了“童心圆”项目,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和社会爱心力量,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周末亲子故事会,爱心帮扶驿站、亲子绘本故事比赛、我最喜爱的馆藏图书推选、小书虫阅读推广、小读者开放日、小小图书馆管理员体验、老人书法公益培训、书香关爱等等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目前累计开展“童心圆”特色读者活动256场,参加人数近5000人次。

二、创新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明确“童心圆”系列活动由横岗街道文体服务中心主办、横岗图书馆承办,成立由文体服务中心主任为领导、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童心圆”活动工作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确保活动扎实有序推进。同时,健全工作小组例会机制,定期召开小组讨论会,制定童心圆阅读活动具体执行方案。此外,健全活动效果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参加活动的市民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总结,改进不足之处,不断提高“童心圆”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

(二)广泛宣传,为深入推广“童心圆”阅读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推广“童心圆”阅读活动以来,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和横岗图书馆通过派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报、新闻媒体报道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在南方都市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深圳侨报等主流媒体报刊发表“童心圆”系列阅读活动相关新闻报道共36篇,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此外,图书馆还借助横岗街道政务微博“精彩横岗”,发布阅读活动相关信息,让更大范围的群众及时了解“童心圆”阅读活动项目开展情况,更好地吸引群众参与到活动中。

(三)不断创新服务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阅读活动

2011年推出“童心圆”阅读活动以来,横岗街道图书馆就积极联合社会公益组织,整合社会爱心力量,在坚持自身特色、深化原有读书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地拓展图书馆的职能和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满足来深建设者、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阅读要求。目前,图书馆针对3-12岁的孩子在图书馆开展形式新颖、互动性强的周末亲子故事会,面对横岗的中小学生开展“爱心帮扶驿站”活动、举办每年一届的亲子绘本故事比赛、我最喜爱的馆藏图书推选活动、小书虫阅读推广、小读者开放日、小小图书馆管理员体验活动,还开展了老人书法公益培训、书香关爱等等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至今共举办“童心圆”特色读者活动256场,参加人数约5000人。参加的家庭有工厂生产线一线员工、企业白领、全职妈妈,也有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横岗图书馆把儿童阅读特色活动作为一个突破口,以点带面,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吸引越来越多的家庭走进图书馆。

1.特色阅读推广活动一:周末亲子故事会

邀请义工故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到馆的小读者及家长进行故事讲述和手工制作。故事会由故事义工提前两周向图书馆提交故事方案。确认方案后论坛发帖,张贴海报进行报名。故事会为每月两期。活动采取积分制的方法,对故事妈妈、少儿读者以及家长进行积分奖励制。积分高者可获得星级图书作为肯定和鼓励。同时,图书馆特别注重发展故事义工队伍。吸收更多的来馆读者参与到故事义工的行列中来,对故事义工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和管理。

2.特色阅读推广活动二:爱心帮扶驿站

文体服务中心在调研中发现,图书馆周边有很多外来建设者和本地居民的小孩,在周末的时候比较缺乏课外培训的机会,与区里和市里的学生相比,在课堂外学习、“第二课堂”成长等方面存在学习机会少、学习平台窄的现象。于是,横岗街道文体服务中心经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打造了以横岗图书馆为主要阵地,覆盖周边学生课堂外学习生活的“爱心帮扶驿站”。活动通过向全社会公开招募爱心辅导员,主要是针对横岗周边中小学生的课程、学习方法及心理进行免费辅导。致力于通过义工的切身体验,学习经验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爱心义工和孩子们大手拉小手,在快乐中阅读,在趣味中学习,在知识中成长。目前开设的爱心帮扶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书法、手工等等。图书馆将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不断开拓和丰富爱心帮扶驿站的服务内容。

nlc202309011915

3.特色阅读推广活动三:老年人书法培训班

图书馆在广泛走访了解读者及周边居民的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本着服务于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来深建设者的宗旨,通过全力打造的爱心帮扶驿站平台,开办公益书法培训班。该培训班旨在体现对老人的关爱,让来馆看书看报的老人动动笔、写写字,活动活动身子,改变一杯茶、一份报就是一个上午的久坐生活习惯。图书馆力邀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为老人家授课。目前,培训班设置日常班和周末班。日常班开课时间为每周三上午十点至十一点,主要是面向中、老年读者,每次课程可接纳十名学员。周末班为每隔一周的周六下午两点至三点,授课对象拓宽至18岁以上成年人。但由于受限于场地问题,每周只能接纳6名读者。

4.特色阅读推广活动四:建立社区故事会分会场

为鼓励社区居民多阅读,推动整个横岗的社区阅读文化,营造阅读氛围,图书馆积极联系社区,建立周末亲子故事会分会场。2013年5月分会场红棉社区“红棉花儿朵朵开”故事会正式启动。至今共举办故事会15期。该活动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追捧,居民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不定期的下到该社区对社工和社区居民开展亲子阅读、故事会如何开展、如何为孩子选择故事书等的相关培训。

另外,图书馆还结合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深圳市读书月、深圳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横岗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包括每年一届的“遨游书籍海洋 共建美好家园”读书征文活动、“爱书的城市 爱书的人”读者论坛活动 、“知识关爱行动”赠书活动、“知识改变命运 读书丰富生活”的未成年人阅读特点的图书展览活动;特邀《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栏目主编胡洪侠为读者开展文学讲座、“书为友,馆如家——走进图书馆”座谈讨论;同时,图书馆还为共享工程服务点—横岗社区恒生昌纸品厂送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资料片,让企业的外来建设者有了更多的精神食粮,及举办“城市推崇阅读 阅读改变城市”的读书演讲朗诵比赛等。

三、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

通过3年多的努力,横岗图书馆已将“童心圆”阅读推广活动打造成为街道级基层图书馆的一大活动品牌,吸引了大批阅读者。2013年,横岗图书馆到馆读者达到20万人次,办理借书证2862张,读者借书和还书36167册,总借阅人次8959人次。到馆人次和图书借还册次、流通率均在全区20家分馆中名列前茅。成为横岗本地居民和外来建设者最为喜爱的公共文化场所。

到馆人数和办证人次的递增,充分证明这些延伸的阅读推广活动无形中增加了基层图书馆的凝聚力,在全街道营造了“我阅读,我快乐”的浓厚读书氛围。作为基层图书馆而言,把基层图书馆的阅读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对于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普通化、均等化,增强社区的人文感召力和影响力,彰显文化魅力和城市个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小红. 基层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几点思考[J]. 图书馆,2013,04:122-124;

[2]纪文杰. 新时期基层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之策略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83-184;

[3]高鹏. 新时期基层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之策略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177。

作者简介:彭芬(1975——),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基层图书馆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现任职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图书馆。

上一篇:《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基础》第六章下一篇:中山大学线性代数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