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的读书笔记

2024-07-23

《青春之歌》的读书笔记(精选15篇)

《青春之歌》的读书笔记 篇1

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离家庭道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

“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

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青春之歌》主要是通过对小林道静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九·一八”——“一二·九”(1931--1935)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青春之歌》原是女作家杨沫苦心创作多年、历经坎坷才得以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1958年初由作家出版社出书,《北京日报》同时开始连载。由于所描写的抗日救亡生活人们并不陌生,作品人物形象真实生动、故事情节丰富感人,特别是在当时以工农兵为主角已成为文艺作品的潮流之时,它别开生面以女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全书充满清新秀气,犹如鹤立鸡群般与众不同,立刻引起了广泛注意,获得各方面的好评。运用其他文艺形式再现小说的努力,也相继随之而来,北京人艺首先与《北京日报》取得联系,认为这部小说很不错,想把它改编成话剧,中国评剧院的著名演员小白玉霜则亲自上门找到作者本人,表示要把《青春之歌》改编为评剧。

《青春之歌》的读书笔记 篇2

一.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 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 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一)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1. 确定正副标题, 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 副标题标明题材, 一般为“读《×××》有感”。

2. 读后感的一般思路:引———议———联——结。

(1)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 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2) 议———就自己“感”的重点、观点进行分析议论, 说明道理。

(3)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 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4) 结——结尾概括中心,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结论可与开头照应, 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 可强调某一重点, 可发出号召。四部分中, “议”和“联”是核心;引和结为次要部分。

(二) 一篇读后感只论述一个中心。

一篇文章可能有多个中心, 如读《执竿入城》这个故事, 从不同的角度, 确立的感受中心也不尽相同, 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可确立以下多个中心, 但写作一篇读后感时只论述一个中心, 切不可面面俱到。

鲁人的角度: (1) 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束缚; (2) 多想才能出智慧; (3) 轻信盲从是可悲的。老者的角度: (1) 好为人师要不得; (2) 自作聪明者戒; (3) 经验主义者行不通等。

(三) 读后感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 对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所以应对众多感点进行筛选比较,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最顺畅的一个感点。

例如《滥竿充数》三个感点: (1) 南郭先生行为———人要有真才实学, 靠蒙骗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2) 齐宣王行为———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 (3) 南郭先生在两代齐王不同遭遇———应当打破大锅饭, 让一部分人混不下去。比较三个感点, 对照当前的形势, 我们发现第三个感点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最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 与现实联系最深。

(四) 读后感的关键是议和联。

首先, 针对论点, 进行多角度说理。比如例文论点“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 作者从两个角度摆出理由: (1) 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 (2) 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其次, 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说理来突出论点。比如例文论述“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论点时, 进行对比说理使论点更加鲜明。

例文:《亲近自己的双腿》中的残疾车夫坚决只收事先讲好的3元车资, 不肯多收一分钱, 即使多骑一站路, 付出比别人多的汗水和努力, 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 (引)

诚信是一个涉及人的道德修养和做人准则的问题。做人要讲诚信, 要表里如一, 要言而有信。 (议)

诚信首先是做人的一个起码的要求, 是人人都应具有的品质。试想, 如果我们做人不讲诚信, 那么我们周围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尔虞我诈、彼此设防、充满虚伪的冷漠社会,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快乐么? (议、联)

其次, 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诚信在高度文明的社会大环境中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议、联)

社会呼唤具有诚信品质的人, 讲诚信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结)

(五) 学生文章修改前后对照。

修改前: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 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 “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 让我感触颇深。

我们要像洋槐一样, 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由此我想到了贝多芬, 他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 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 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 把自己保护起来, 而那些坚强的人, 他们会迎着暴风雨前行, 雨很大, 风很大, 但是刮不倒他们的信念和坚定, 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因此变得软弱。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 做一个坚强的自己。

修改后: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 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 “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 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要像洋槐一样, 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 (引)

人生中暴风雨是常有的, 与暴风雨搏斗时一定是要受伤的, 但如果这样就向暴风雨低头就将意味着将要停滞不前。 (议)

贝多芬, 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 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张海迪, 在下身瘫痪, 半身不遂的情况下, 创造了轮椅上的奇迹, 让世人惊叹于她那暴风雨后的美丽。霍金身残志不残, 提出了黑洞学说, 实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 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 把自己保护起来, 而那些坚强的人, 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会变得软弱。 (议、联)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 做一个坚强的自己。 (结)

二.赏析短文的写作指导

写赏析短文是一种很好的学语文的方法, 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赏析,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赏析展示的是学生不同的个性, 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认识, 它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艺术手法等的赏析。

如何写好赏析短文?

(一) 明确鉴赏要点:

1. 内容赏析:

(1)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思想;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达格式:本文通过……, 抒发了 (赞美了) ……, 并流露出…… (通常用在鉴赏短文第1段)

2. 语言赏析

赏析短文的语言要做到通顺、流畅, 力求生动、有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写作时只有做到语言优美、有文采, 才能有助于提高鉴赏的品位, 也才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从语言角度:

(1) 用词之美———本文中的……, 抓住了……的特点, 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把……写得惟妙惟肖, 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 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例: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来》)

之后, 她了口袋中的安眠药。她想找个结束烦恼的地方, 但她。

“捏紧”表现主人公已经陷入深深的绝望, 下定了轻生的决心;“起不了身”表现了网友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使她受到震动, 不忍心草率地作出轻生的举动。

(2) 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例: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张抗抗《窗前的树》)

“雪后的洋槐一身素裹银光璀璨, 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 真不知是雪如槐花, 还是槐花如雪。”

赏析:运用了比喻、回环的手法, 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 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 哲理之美———本文语言极富哲理, 特别是……几句, 告诉我们……, 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 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令人受益匪浅。

如:品析下列语句的哲理。 (张洁《我的四季方舟》)

“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 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生命不可能重复, 时间也不会再来, 要认真对待生命, 就要学会珍惜, 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在人生的春季里, 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 春天去了还会来, 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

3. 艺术手法赏析

(1) 表达方式角度:

(1) 感官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2) 动静结合角度: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等。

(3) 描写方式角度:正面与侧面, 直接与间接。

(4) 描写内容角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2) 表现手法角度:

以小见大、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3) 具体模式

(1) 小中见大:选文从我们熟知的……入题, 抓住……的……特点, 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如莫怀戚《散步》。

(2) 象征:选文运用象征手法, 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 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 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如张晓风《行道树》。

(3) 托物言志:选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 精心刻画, 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如周敦颐《爱莲说》。

(4) 烘托:选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 把表现对象的……心理, 放在一个……的环境里, 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 增强了文章表现力。如曹文轩《孤独之旅》。

(5) 卒章显志:选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 层层铺叙, 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 ……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如张晓风《春之怀古》。

(二) 把握赏析注意点

赏析中肯与否, 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文本, 如果对所赏析的内容把握不准, 或理解失误, 就好比走路选错方向, 赏析无从谈起;同时要选择好赏析的切入点, 善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 只要合情合理, 有自己的见解, 都是可以的。

赏析短文的结构一般为“总—分—总”的形式, 即开头总起, 主体部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述, 结尾归纳总结;也可根据实际写成总分或分总。

《青春之歌》的读书笔记 篇3

休学创业,90后“学渣”的青春冒险

2013年7月的一天晚上,辅导员怒气冲冲地来到付小龙的寝室:你为什么不参加期末考试?专业实习为什么不去?是不是不想毕业了?一阵沉默过后,付小龙只说了4个字:“我要创业!”

1992年,付小龙出生在湖北荆州。201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科大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没有了高中学习的压力,付小龙想按自己的想法安排大学生活。

大二时,自认为是“学渣”的付小龙加入了校内的学生社团——“冰岩作坊”,它是华科大最活跃的互联网技术研发和创业社团。付小龙坦言:“我在‘冰岩’学到很多东西,这是一种有利于创业的机制。”在这里,他不仅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也邂逅了命中的“女神”。

与付小龙同岁的陈珍珍容貌清丽,聪明可爱,在华科大电信系读大二,也是“冰岩作坊”的成员。一天,付小龙见她独坐在学校实验室里愁眉不展,原来,陈珍珍急需找一张电路图纸,这张图纸据说高年级一位师兄那里有,但具体是哪位师兄,大家都记不起名字了。看到陈珍珍一脸愁容,付小龙灵感一闪说:“如果有一个网站,让大家将收藏的有用的学习资料上传,我们就能轻松通过搜索找到了。”

那一晚,付小龙和陈珍珍一起热烈地讨论网站的搭建计划。走出实验室已是深夜,月光和花香交织的夜色中,付小龙望着陈珍珍闪亮的眼眸,一种美妙的情愫在他心间轻轻铺散开来……

接下来的几天,付小龙和陈珍珍一边研究,一边搭建他们自己的网站,晚上回到宿舍还通过网络交流技术难题……无数次悄悄偷看身旁这个笑靥如花、聪慧过人的女孩,付小龙觉得她就像自己失散了很久的知己。

4天后,华科大第一个分享学习资料的网站便建成了。短短一周,就有4000多名学生注册,并上传了自己收藏的学习资料。通过付小龙的网上呼吁,陈珍珍急需的那张图纸,也被师兄上传到了该网站上,帮了她的大忙。为表示谢意,“女神”请付小龙吃了一頓饭。

此后,付小龙脑海中时常映现陈珍珍的音容笑貌,他决定每天去陪“女神”上晚自习,等100天后就表白!

然而,这场持久战还没开始,陈珍珍就告诉他,自己两周后就要离开中国,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换学习。心意尚未表白,喜欢的女孩就要远走高飞!付小龙嘴里说着祝福的话,内心却堆满了失落。

中国和新加坡,相距万里。因为电话费昂贵,网络成了付小龙和陈珍珍唯一可以互诉衷肠的桥。但由于功课繁忙,他俩不能总是坐在电脑前聊天,更多的是手机上网,但手机聊天,尤其是发照片非常耗流量,由此产生的高额费用很快就让付小龙和陈珍珍吃不消了。

隔空追爱,打造“恋爱笔记”

怎样隔空创造浪漫,用有限的财力经营这段尚未来得及说出口的爱呢?付小龙想到:如果能有一款专供情侣沟通恋爱心情的APP,话费就会少多了。

2012年6月,付小龙向“冰岩作坊”团队成员们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打造一款情侣专属的手机APP,为大家的“隔空”谈情说爱助力,而且要比QQ、微信之类的社交软件省流量,并且私密性强。这个想法“抓住了用户生活中的痛点”,“冰岩作坊”几名技术流的同学当即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做这个项目,于是,付小龙迅速组建起了4人创业团队,并将项目定名为“恋爱笔记”。

两个月后,陈珍珍收到了付小龙发来的一封邮件:“我和几个同学历经50多天奋战,研发出一款专供恋人使用的手机软件,现在麻烦你植入手机内,帮我看看有什么缺点需要改进……”

陈珍珍将“恋爱笔记”APP下载到手机里,打开一看,整个应用主体色彩都是粉色,让人感到温馨浪漫。软件有“记录、翻看、收藏”三大功能,而且它是采取男女两人账号可共同登录这个软件的进入方式,只要用一个账户名登陆,一方将照片或文字传到那个软件小屋里,另一方就可同时在另一端看到。有效地用低流量、零话费解决了恋人身处异地交流成本昂贵的问题。

陈珍珍不知是“计”,认真地研究了半天,最后对付小龙说:“这个APP真不错!你可以把它推荐给身边所有恋爱中的男女呀!”付小龙在网络那端笑而不语,停顿片刻说:“不过这个只是测试版,我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好用,现在需要一位女版测试人和我共同试用。你愿意帮忙吗?”陈珍珍欣然答应。

付小龙接着说:“那从明天起,我们在这个‘恋爱笔记’里就扮演一对情侣,各自上传照片文字,及时发现这款APP的缺点。”陈珍珍笑着说:“没问题!我一定当好你的测试版女友!”

第二天一大早,陈珍珍的手机就滴滴滴地响了,原来是“恋爱笔记”里有了新消息,打开一看,付小龙传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亲爱的,你是否想念食堂的热干面和豆浆?哈哈,我正在吃,味道好极了!”陈珍珍似乎真的闻到了芝麻酱的浓香,她回复道:“收到!万分想念!”中午,陈珍珍在路上遇到一只晒太阳的小白狗,她拍了照片传到“恋爱笔记”里。付小龙点评道:“亲爱的,它像你一样可爱。”……就这样,渐渐地,“恋爱笔记”就像一个奇妙的小屋,装满了陈珍珍和付小龙的欢声笑语,成为每天最温馨多彩的一道彩虹,丰富了陈珍珍独处异国的寂寞生活。

nlc202309041412

在“恋爱笔记”的陪伴下,时间转眼到了2013年2月,其间,这款手机应用几经改进和功能扩张。这天,陈珍珍在“恋爱笔记”上问付小龙:这个APP测试数月了,目前我对它十分满意,觉得完全可以正式上线了啊。“那……”付小龙停顿片刻说,“我这个测试版男友,可以转正还是下线呢?”“嗯……经过本人的严苛测试,测试版男友也可以转正!”看着陈珍珍发来的文字,付小龙激动地蹦了起来。

2013年5月,陈珍珍回到了华科大,投入了付小龙爱的怀抱。而为了带领团队创业,此时的付小龙已经渐渐荒废了学业。两个月后,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没想到,女友很支持他休学创业的想法:“比起学校,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或许更适合有梦的你,起身追逐吧!”

走过磨难,爱情事业双丰收

手续办完以后,付小龙彻底放下了学校的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恋爱笔记”中。自从2013年6月这款APP上线后,短短两个月,用户增至15万。但随着团队的扩张,資金压力也随之凸显,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他不得不接一些为公司开发软件、建网站的活儿,每天晚上带领团队成员加班加点地干,饿了就泡方便面充饥,被房东逼债之际,他也曾借遍亲友和同学……

付小龙一直在尝试给天使投资人发商业计划书,但全部都石沉大海。一筹莫展时,他在寝室楼下发现了360全国大学生应用开发大赛的海报,第一名可以获得80万元天使投资。8月,他自掏腰包带着“恋爱笔记”项目赴京参赛。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他竟从400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了第一名。

消息很快就在学校和湖北的媒体圈传开了,一夜间,默默无闻的付小龙变成了校园创业明星,每天都有记者来采访,也有各种组织邀请他去演讲。付小龙也开始变得浮躁,放在产品上的精力越来越少。这时,是团队拉了他一把,他们集体在群里留言:“作为领导者,你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谦虚务实。你在外面吹牛,回来就把工作甩手给兄弟们,这样还有人愿意跟你吗?”一语惊醒梦中人。付小龙开始回避媒体采访和曝光,把所有的精力放回到产品中来。

2014年1月,新版“恋爱笔记”正式上线,团队扩充至12人,兵强马壮,每月的开支也增长到六七万元。随着功能的日趋完善,用户也终于突破百万。

但付小龙担忧的是,80万元天使投资根本撑不了一年,而手机APP产品短期内无法盈利,他必须在数月内获得新投资,否则公司就要破产。这位90后创业者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几乎都见了个遍,2014年8月,终于有两家投资机构与付小龙进入到了最后的谈判阶段,经过反复商讨后,当年10月,他们选择了世纪佳缘作为投资方,一路跌跌撞撞地完成了从80万元到1000万元的A轮融资蜕变。不久后,付小龙的团队还获得了“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移动互联网专项赛金奖。

此时,付小龙的同学们要么加入考研大军,要么带着些许茫然涌出校门,奔波于求职路上。他却在武汉意气风发地创建了自己的滴滴网络科技公司,并担任CEO。女友毕业后也加入到他的公司,负责产品维护。

如今,这款被情侣们誉为“网上甜蜜小窝”的手机APP,下载量已高达500多万,用户数量还在以每月10%的速度递增。据付小龙透露,“恋爱笔记”70%的用户都是大学生。

发展到今年3月,这位90后总裁缔造的公司,已被投资大佬们估值1亿元以上。不久的将来,“恋爱笔记”将会给付小龙带来惊人的收益。而他的终极梦想,是把自己的公司做到上市。

近日,“恋爱笔记”更名为“恋爱记”。从休学创业的“愣头青”,到23岁新锐公司总载,付小龙如此感叹他的人生蝶变:“是爱好和爱情,点燃了我的创业激情。当找到了人生目标,我们就应该拿出背水一战的勇气,去为之拼搏。而不是沿着别人认为‘有前途’的道路,继续漫无目的地走下去,荒废自己的青春。”

责编/毕春晖

E-mail: bchaa@163.com

微博网址: http://weibo.com/bchaa

青春之歌读书笔记 篇4

欣赏《青春之歌》女主角林道静的故事,我克制不住地喜欢她,崇拜她。年幼丧母遭受家人厌恶的她并没有消极过这一生,反而培养了爱好,自己又有坚强的向外走的信念。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血沸腾,林道静生活中的一道道波澜在我的心中翻滚。在相同的年龄段,我们的青春却和她的有着极大的差别,她的青春在精神与困苦的洗礼下变得富有价值和意义。林道静最动人之处,莫过于那种青年人特有的热情力量,那种为实现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就是这种力量和勇气,林静道在那一段中华民族的特殊时期没有选择沉沦,反而选择了奋斗,选择了与命运抗争,而不只是做一个普通的女子。她是为真理奋斗的先驱而不是生活的牺牲品。

生命的意义何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作为在改革开放的时期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在这个时代应该对真理存在一种执着和热情,即便是没有保尔“为人类解放事业而斗争”的境界,也没有林道静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至少,我们该学会欣赏生活,让自己生命的主旋律积极向上,这样才能不为琐事困扰。《青春之歌》以它青春的节奏行进着,主人公林道静慢慢改变着,她不再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她逐渐变得坚强、勇敢、独立,她不怕人们的疏远甚至于完全孤独,不怕亲戚朋友带给她的痛苦与打击,甚至不怕与丈夫余永泽长久的美好关系断裂,直到分离。对革命的热情,致使她坚持着,哪怕就在死神面前!与她相比,现在的生活里所要超越的将是自我。我们很多人甘于平淡,无所事事,缺少了努力奋斗的热情,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作为一个年轻有骨气,有气节的青年,我们时刻都应对生活充满希望,在困难面前首先想到的是克服,而不是逃避,从而使青春在精神与困苦的洗礼下变得富有价值和意义。

国家的昌盛需要我们正值青春的一代人的艰苦奋斗,而理想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与动力。林静道的信仰是共产主义,她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她在革命道路上意识到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从《青春之歌》中我看到,只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的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的美丽,兴旺,充实,值得歌颂的青春。

读青春之歌读书笔记 篇5

《青春之歌》是杨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及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歌剧等。

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

“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

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青春之歌读后感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书笔记 篇6

我已人至中年,青春早已不再,经历了岁月沧桑,感受却是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过青春岁月,都有过激情梦想,都曾无知无畏、肆意张扬过。何炅说,如果你和我也都这样每天记录青春成长的细节,时刻凝视自己的成长,现在的我们会不会不太一样。我曾经也写了一些日记,大都是当时情绪波动很大从而奋笔疾书的。事后平静下来又都撕毁了的。现在想想当时真够幼稚和无语的,但是撕掉的东西,却永远失去了,我都无法记起当时都写了些什么,又是什么人和事让我的情绪波动的。青春就这样被挥霍掉了,现在回头能想起的事情不多。

《谁的青春不迷茫》主要是写给正在读大学或者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看的,他们对人生充满着太多的憧憬,却又被残酷的现实压迫的喘不过气来,那么要如何调整情绪,如何从迷茫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作为人,社会上的人都有迷茫和无奈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压力更大,站在人生的一个个路口,迷茫更甚吧,青春时,还有冲动和冲劲,有无知无畏的勇敢。而我却失去了那份勇气。《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却也让我找到了共鸣,我从这本书里看到了曾经青春的自己,想起了曾经勇敢的自己。我也曾写下了很多,恰同学少年,指点江山,风华并茂的激情文字。然而人生太多的变数,现在的我被生活所累,却是有更多的迷茫。

“我们之所以战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当一切你都想明白之后,你大概会知道,如何活出一个真实,让你觉得舒服的自己,才是最最重要和舒服的一件事吧。”这段话让我有所顿悟,人活着不必想的太多,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漫漫人生路,活出自己的真我风采,活得开心,自己舒服也让周围的人舒服。寻找一种舒服的生活方式,不是要富贵的生活,就是让自己身心得到舒服和能够开心的生活,简简单单。开心是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的。

或许,从现在开始我也可以记录一些日常的人或事,等再过若干年后拿出来读一读是不是很有趣?我可以用我的镜头和文字去记录生活的欢声笑语和兴高采烈。我现在所接触的人和事,有年纪相仿的,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经历和对事物的看法,或沧桑或圆滑,我们可以一起探讨生活的捷径或者疑惑。还有80、90后,他们鲜活的生命色彩,蓬勃的朝气,做人做事的热情和真诚。我都可以去记录下来,记住这些能一起走过人生一段路程的朋友们。一路上可能认识很多人,也可能慢慢丢掉一些人。想起一段话,一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走过雨季,相伴年华,但总有一天会在某个渡口离散。

周末读书笔记——有效的阅读延伸 篇7

周末读书笔记的周期长、内容广、形式多,需有的放失,自成体系。在笔者平时的教学中具体做了如下安排。在初中生开学第一课就强调周末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具体要求。读书笔记在学生的整个中学阶段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对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每位学生给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取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如艺海拾贝、驿路诗语、心灵之声等等。读书笔记内容分为两部分:单周摘抄和双周随笔,摘抄和随笔字数均不少于七百字。每篇摘抄首行必须标明原书名或文章名、页数和日期。摘抄的内容分为四部分:好词(十个)、佳句(三个)、美段(一至三个)和感悟(一百字以上)。随笔则根据作文教学进度,每月给定主题依次为青春成长、情感体验、生活感悟、哲理思辩;文体则依次练习记叙文、散文及议论文。学生长期坚持,必能将获益匪浅。

将读书笔记与课前三分钟相结合是展示读书笔记的好方法。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学生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两个学生听后当堂点评。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有两次的分享机会,四次点评的机会。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台风、勇气、分享精神;另一方面温故知新,互相借鉴,让学生更重视课外阅读。

读书笔记与作文课也是密不可分的。“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文教学在讲经验技巧的同时,更要源自学生切身体验的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将作文课与学生的随笔点评放在一起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以学生的随笔为例进行赏析,不仅改变了作文课远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够将周末课外阅读与写作训形成一个体系,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读书笔记还与现代文阅读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涉及到适合学生借鉴,作为周末摘抄的优秀篇章,不妨提醒学生多多留意,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一篇摘抄的佳作。课外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是很好的素材,很多文章不仅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哲理深刻,而且特别适合学生借鉴学习。周末摘抄与作业评讲也有相通之处,不必割裂,这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值得注意的地方。

用读书日记代替读书笔记 篇8

笔者曾经对所在学校中高年级的一百名学生就读书笔记问题做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发现,不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学生有67人,无所谓的有26人,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只有7人(笔者所在学校的读书笔记分为三大部分:阅读的内容的基本情况、摘抄、感想)。

学生不喜欢读书笔记有这样一些理由:

“老师规定了字数,我们在写的时候手都写麻了。”“一天一页读书笔记,很是烦人。”“写完之后,我又不会去看它。”“整天都是写文字,烦死了,一点趣都没有。”……

老师为什么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中的那些规定项目有什么样的根据?

很多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因为要有一个手段来督促学生读书,而且当学生在做读书摘抄的时候,也能够积累一些好的词句,以便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得上(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是没有用上读书摘抄下来的好词句)。写感想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感受,进而受到教育。”

读书笔记上的感想和摘抄的依据是什么,很多老师都说没有思考过。只是说凭自己的感觉要这样做,或者是看到别人这样做了,所以也这样做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很多老师还是认同这样的事情:读书笔记我也知道学生不喜欢,而且学生写了读书笔记之后阅读能力也没有多么大的提高。但是不这样做就不能够检查学生是否阅读了课外书。

由此看来,读书笔记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不喜欢的东西。但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了应付老师对于阅读的检查督促,双方都在承受着煎熬。

读书笔记似乎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读书笔记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留下来?如果留下来,怎么样留下来?

理性审视之,写读书笔记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增强记忆,便于查阅,容易梳理故事情节……因此,提出让读书笔记走开的想法是不对的。完全从成人的角度来写读书笔记,而且在写作的时候随意为之,不去考虑所作的项目是不是符合逻辑,是否有理论依据,这样的读书笔记学生是不欢迎的。因此,读书笔记的记录还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设计,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所作的记录项目要符合逻辑。鉴于此,我尝试用读书日记来代替读书笔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用一本24开、24页的笔记本来做读书记录。每天记录一页,每页的第一行写上日期,第二行写上书名、作者、如果有小标题写上小标题,没有小标题就直接写上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第三行开始写书中的主要人物,一个人写一行。然后隔一行写上地点、时间。剩余的地方,要求学生在旁边画上自己所感兴趣的和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一幅画。每周五利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自己的阅读日记,或者交换阅读其他同学的阅读日记。

从一开始记录读书日记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我们是在写一本书,这是我们读完别人的书之后所写的书。这就让学生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这样做还有一种隐喻在里面:那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既然这是一部精神发育的历史,就应该留下他的足迹。其次,对于每天记录的日期,是让学生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当然更是“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的隐喻所在。同时也是一种任务驱动的做法,以便于教师的检查和督促。

记录人物、地点、时间的做法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记录读书笔记的时候,学生往往都是在读完整本书后就忙着写感想,学生所感受到的往往只是一个局部,或者是泛泛而谈的一些适合所有文章的万金油式的话语。而学生在做读书日记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把讲述中所出现的人物都写出来。按照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写日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回忆的过程。学生对于人物关系的梳理过程就是学生对于所阅读内容的整理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是一段重新温习的过程。

当学生整理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后,随后要求对于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线段来表示。这样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回忆思考阅读内容的过程。学生在整理这些人物关系的时候也就是学生探究文本关系的过程。

所谓文本的意义就是文本中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物和物的关系等诸多关系的总概括。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阅读内容中的众多关系的联系过程就是对文本意义的探究过程。

之所以要求学生在读完之后画出这样的图示,是基于人的遗忘规律来考虑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这条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由此看来,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要能够在一天之内进行复习,要求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图就是一种方法。

之所以让学生画画,是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的过程。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图画成了施展创造性想像力的源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

事实证明,孩子对于画画是非常感兴趣的。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对我说:“我发现我们现在所阅读的内容不光可以说出来和写出来,还可以画出来。”是啊,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呢?

让学生撰写阅读日记之后,我发现这样做有一些好处:

阅读日记给阅读交流提供意义支撑点。

以往,在组织学生讨论所阅读的书籍的时候,学生只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去寻找所阅读的内容,但是那毕竟是没有支撑点的,而且在这个时候,留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也往往是比较概括性的。而往常,学生虽然写读书笔记,他们所写的往往只是在读完书后的一个局部的感受,或者是一个整体的万金油式的感想。只不过是学生在阅读之后的一种被动地说话而已。

阅读日记虽然记录的是一些简单的要点,但是这些要点能够让学生回忆起与之有关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大脑里的库存信息,达到阅读内容的重现。它能够为学生在读书交流中提供发言的支撑点。

阅读日记激发学生的二次阅读欲望。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要学会对于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再次阅读。“旧书不厌百回读”说出了再次阅读的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都知道,真正能够对自己发生影响的书籍是在再次阅读之后,只有通过二次或者三次甚至多次地阅读同一本书,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所在。而学生通过每周五翻阅自己的阅读日记,往往会为自己所记载的内容感到惊奇,进而能够产生再次阅读的欲望。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通过读阅读日记来再次阅读同一本书的学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八,这一比例远远大于写读书笔记的学生。

阅读日记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往常的阅读中,我们往往偏重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但是学生只是进行了一次性阅读,阅读之后往往就会忘记,甚至连书中的故事梗概都忘记了。时间一长,学生甚至连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怎么样的阅读帮助?但是通过阅读日记,所记录的是一些简要的内容。它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阅读的成就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够写出一本书,这样的做法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的。

阅读日记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每天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日记中合理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按照计划进行阅读,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书笔记 篇9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地带闲逛。正午的太阳格外地毒,晒在身上火辣辣的,路边的树耷拉着蒙了灰的叶子,大地也散发着一股焦味。撑了伞还是觉得这太阳晒得人发烫,我只想尽快找个避暑的地方,于是步子也不自觉地加快了,没有了漫步的悠闲劲儿。突然,一张巨幅的海报吸引了我,放满了脚步,原来是新华书店近期图书排行榜——《谁的青春不迷茫》几个大字马上吸引了我的眼球。瞟了一下作者,刘同。一个陌生的名字。但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却觉得有些莫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我决定回去要把这本书买回去看看。想着想着,思绪仿佛已经跑到了书里,好像听见这个叫刘同的大男孩儿在说着关于青春的故事,这样想着,我原本枯燥乏味的出行心情瞬间烟消云散,连阳光也变得温和起来。

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将这本身通通透透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冰天雪地里,天空是灰色的,像是蒙了一层纱。怀揣着灰色心情的年轻人正走在青春的路上。左手插在裤袋里边,右手拖着行李箱,盯着自己的影子一路向前。虽然画面呈现的是他的背影,但我好像已经看到他的双眼,那是一双充满希望与自信的眼睛,精神而明亮。书附着这样一句话:成长中的每一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

书中记载了他从到,从23岁到31岁近十年的心路历程,他近十年的自我对话。这何尝不是一种勇气---看十年前自己的模样,与十年前的自己对话。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一份勇气。这将是一个怎样充满坎坷曲折的奋斗历程?

刘同,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因为从小对传媒业怀揣梦想,毕业后开始从事于传媒业,从此也便开始了这位梦想小青年的奋斗之路。从他决定走这条路开始,他便知道未来有太多的曲折荆棘在等着他,但是他不害怕,在梦想面前,一切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因为年轻,所以没有选择,只能试试。”他经常这样鼓励自己。可是现实永远比想象中更加残酷。,他最好的搭档离开了他去了北京。这对刚刚进入湖南卫视不久还不怎么熟悉的他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一起成长的动力突然就没了,身体也似乎被抽空了一块。临走的时候,他的搭档给了他一句话:无论好或者是不好,这两个月的工作你一个人撑下去就是成功。从那时起,到两个月之后,半年之后,两年之后,一直到现在这句话仍清晰地刻在他的脑中。正如他所说的:一些人存在的意义总归是让另一些人成长,然后消失。

“没有什么事情是非得别人和你一起做不可,总有绝境的时刻,能鼓励你的人也只有自己。任何事情,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无论是情感还是工作。否则唯一的结果便是措手不及,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这句话至今仍是正确的判断。在湖南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由于年轻缺乏经验,好多东西都不会。总是要请教前辈。可是并不是你有问题别人就可以帮你解答的,别人也有自己的事。所以就要学会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有效率的作品,既学到了技术又能保证没有妨碍其他人的正常生活。熬夜赶出来的稿子只因为一句主题不够突出只能重新再来,直到上面的人对你点头。每次累到心力憔悴的时候,心里仿佛有个声音在说,何必呢?太累了,想要放弃。可马上又有另一个声音出来阻止,还记得你的梦想吗?这都是你自己选择的路,只要你低头,就前功尽弃了。每次他都是挣扎着从放弃的这座大山里爬了出来。十年,也不过如此。毫无疑问,他是胜利者,他打败了自己。

把镜头拉回到现实,想想自己,大学的第一年即将过去,问问自己,坚持过什么?每天都生活在生活的最表层,吃饭,上课,睡觉。浑浑噩噩。任凭理想发霉发臭。我明白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过要坚持,我也挣扎过。但在众多诱惑面前,我那一丝丝的想要坚持梦想的决心显得那么地不堪一击。一点一点被淡化,最终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了。

《谁的青春有我狂》读书笔记 篇10

他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九零后,本来可以是一个有快乐未来的人生,可是命运被却给他开了个玩笑,当上帝告诉他,你只能拥有青春,没有未来的时候,他笑了,他用自己的笔告诉了上帝,给我青春,我给你一个狂放的吴子尤。而这个狂放的子尤也因为他的不平凡的人生而为人们所敬佩,他虽然在人间只经历了十六年,可是他却划出了人生最美的弧线,而且他还能拍着胸脯呐喊:"谁的的青春有我狂?"

是的,这个男孩叫吴子尤,一个天才的作家,一个用十六年生命谱写狂放青春的少年,现在他已经走了四年了,可是他在青春的花季里狂放的性格始终凝绕在我的左右,鼓励我不曾丧失信心!

是的,他只走过了1990年4月14日至20xx年10月22日的时间,可是描绘一下他的人生,你会发现这个男孩是多么得伟大,他可以说从四岁就注定的成为天才,他八岁就开始写文章,在他的文集里,他批判过周国平,在现实中,他曾经与李敖对坐而面无惧色,在他的眼里没有大师,没有偶像,有的话,也只有他自己。所以他才也敢写下《谁的青春有我狂》。

"20xx年2月,一次我和妈妈外出,在过天桥时,我突然对妈妈说,自己希望有一个传奇的人生。谁想到,一个月后,这天桥之上苍天之下的话,竟应验了。我得了癌症,住进医院直到现在。"这是子尤新书《谁的青春有我狂》的序言开场白。子尤是得了癌症去世的,这个病在20xx年查出来后就一直折磨着这个少年,可是他却也没有退缩,他拿起了自己的笔杆,更加狂放的耕耘,在他人生的最后两年里,他经历了常人所想象不到的痛苦。可是他的总结却是"一次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个月头顶空空,九死一生,十分快活"。不得不说这个孩子的乐观,这个孩子的坚强,明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他反而更加珍惜这在人间的每一天,他知道青春,生命他不能留的住,可他却也相信死亡也不能赶走我将决定的信念,相信死亡终将降临于我,可是我将会让我人生的意义飘在这片天空永生。

他做到了,他的肉体走了,可是他的思想却化成了文字,这部《谁的青春有我狂》让他走的安详,至少没有遗憾的来到人间一遭。"这个故事会怎么收场呢?"――这是他的最终遗言。

也许有很多人会认为子由是一个狂放的小孩,不知道天高地厚,自大自傲的小子,竟敢如此放言。可是不管他的狂傲几何,有一点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上帝赋予他的青春,他没有浪费掉,他用他的狂放,打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不可复制的人生。他面对死亡的坦然,对青春真谛的笑傲,狂放一点却也不是不可原谅!

我们呢?青春悠长吗?人生无期吗?未来遥远吗?作为线段的人生历程,生死的两端我们无从选择,可是这条线段的中部曲线呢?你希望它只是笔直的一段,还是掀起些起伏的波澜呢?这个由你来决定!

我们其实是应该做些什么的,毕竟人生可短暂了,眼睛一闭不再睁开这辈子就过去了。子尤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应该是有意义的,他以青春的终结为其一生,却活出了人生应有的坚强和快乐,而我们以年老终结的一生难道不应该活得更炫吗?虽然我们不能像他一样狂放,像他一样的将人生的全部付诸于16岁之前,可我们有必要选择人生的不必平淡,平淡的人生只说明你走过了人生,证明不了你曾经很炫的活过。

子尤只活过了属于自己的,比他大一岁的我,已经比他多活了5个年头,我难道不应该做一些什么吗?难道平平淡淡真的是人生的一切吗?我们难道就这样任人生自流,随遇而安,于此,我更希望自己可以随心向往!

子尤走了,20xx年10月22日凌晨2时50分。他走了,带着他狂放的青春,带着他活过的人生,可是他真的走了吗?我不认为此。我觉得人生的生死应该分为两个部分,肉体的和精神的,肉体死后会腐烂变质,而精神一旦遗留则会永生不灭。一部文集《谁的青春有我狂》,50多篇作品,让他的思想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痕迹,他任时间将肉体腐朽,可是他的灵魂却在这片天空得到了永生,因为他认为是人,就要留下些什么。

他走了,留下了他狂放的思想走了,狂放如李白的转身走了,而他留给我们的呢?这要我们去终究一生的回答吧!也许我们也需要做点什么,证明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间的意义,证明这一段我们曾经无悔的人生。

后记:从高中的时候就觉得自己需要写一些文字来祭奠一下这个狂放而且不幸的孩子,而最近在读了《谁的青春有我狂》之后我觉得他短暂而绚丽的人生就像一个传奇,就像一个大话,可是却也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他就是吴子尤,他只是吴子尤。他只是那个终其16岁为一生的不羁男孩,而却在16岁活过了真正人生的男孩,而我却也觉得子尤会永远地笑下去,他的热情让人会忘记他是个带病的孩子,总觉得在他身上会有一个奇迹,而不是这样的结局。但是他还是没有逃过命运的审判走了,所以小小的感慨,祭奠了一下!

让读书笔记成为有效阅读的途径 篇11

关键词:读书笔记;语文阅读;途径

高职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较差,在有关的语文阅读学习中不愿记读书笔记,如此不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另外,学生对阅读笔记的效用知之甚少,以及语文教师的阅读笔记指导工作相对缺失等原因也是导致高职生的阅读笔记记录工作乏善可陈的原因。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并帮助学生了解记读书笔记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记读书笔记的作用

1、记读书笔记得过程有助于学生加强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提高其知识的储存能力,从而方便其今后的资料查找工作。

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学生在记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往往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能有效地吸收之前阅读时难以理解的内容。

3、学生的的课堂参与活跃程度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记读书笔记的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读书笔记通常是精华的阅读内容以及学生的心得体会,因此學生在记读书笔记的过程中能提高其人文修养,并且有助于自身个性写作能力的提高。

5、学生们的每一次记读书笔记的过程,都能视作其不良阅读习惯的矫正与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所以读书笔记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独特的看待事物的眼光。

二、我国高职生读书笔记记录工作所面临的现状

国内高职学生的读书笔记录工作乏善可陈,其形成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首先,高职生们的阅读学习兴趣较低是导致其不愿记读书笔记的主观原因,而客观原因有语文教师们没有注意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记录工作加以正确的指导,学校没有给予学生的读书笔记记录工作以足够的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语文学习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也是促使其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的一大主因,这使得学生的读书笔记记录工作进展缓慢、收效甚微。

三、关于让读书笔记成为有效阅读途径的建议

1、加强学生读书笔记课前指导工作。教师应当在相关的阅读教学工作开展前,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即将开展的读书笔记记录工作。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课文,生字词等,其具体教学要求可参照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将有疑惑的问题也记录到读书笔记中,从而使得读书笔记成为其上课发言参与讨论的重要凭证。

2、加强学生读书笔记课堂指导工作。学生读书笔记的课堂指导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的课堂读书笔记指导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教师可每日摘抄一些优秀的句子至黑板上,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足够的文学知识,并注意让学生体会其深刻含义,促进阅读能力提高;②教师可以借鉴科尔笔记法的相关内容,教学生如何记课堂笔记,一部分写课堂内容,一部分写下自己的疑问,一部分空白留由课后用;③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反醒自身的问题,探求更为合理的教学办法,及时在阅读课堂上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保持认真的态度,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④教师应当注意在课堂上教导学生特别注意读书笔记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特点,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读书笔记记录工作时可以借鉴朱自清与叶圣陶先生对阅读的相关看法,注意教导学生既要学会记录系统化的读书笔记,也要学会在阅读时记些零散的读书笔记,其被叶圣陶称为“碎屑化”读书笔记,如此学生便能最大程度地读透相关的阅读内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时,应时刻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注意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记录工作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

3、加强学生读书笔记课后指导工作。学生读书笔记的课后指导是巩固其阅读知识的关键性工作。教师在课后指导中应当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其自信心,使得学生在今后的读书笔记记录工作中更加投入。另外教师们应当重点关注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的读书笔记记录状况,与其展开有效的沟通,并且定期检查其读书笔记的记录情况,对于其每一次进步都应当及时给予肯定,进而促进基础较差学生阅读能力的大幅提高。

在课后指导工作中,教师们应当向学生传达正确的读书笔记记录理念,教导学生们摆正心态,不要只一味记录文采好的句子,要体会句子的思想,敢于质疑,善于联想比较,如此才能使得读书笔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四、结语

由于我国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记读书笔记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广大的语文教师应当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借鉴先进经验、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如此便能在最大程度上使得读书笔记成为有效的阅读途径。

参考文献

[1] 崔中明.浅谈语文阅读中的读书笔记[J].快乐阅读.2012(06).

[2] 宋晓丽.厚积而薄发,让学生在有效的读书笔记中提升语文素养[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3).

要学会写读书笔记 篇12

一、写心得

心得, 也叫读后感, 是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经系统整理而形成的一种形式。可以针对一个问题、一个观点, 也可以就读物中的某些问题、某些观点发表看法。紧扣原文, 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实际写心得, 能使学生练习写作, 提高修养, 对书中的内容和道理理解得更透彻。

二、抄摘要

摘抄式读书笔记, 是抄录原文有关内容的一种方法。就是教学生将书中富有哲理的或精彩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论点、结论、重要的史实、资料等摘下来, 便于继续钻研或随时查考。必要时, 在摘录后结合所摘录的内容写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三、列提纲

学生阅读时, 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逐段分析原文的每一部分要点, 写出各部分的标题和大意。这有助于学生分清层次, 抓住中心, 记住要点。我引导他们借鉴文章和书前的内容提要和内容梗概练习, 在训练中使他们逐步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四、记日记

这种形式易把一点一滴的读书体会记下来。如果学生每天能结合读书, 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 会慢慢地积累下宝贵的知识财富。

五、下批语

就是教学生在原文顶端、原文后面、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处或者文章的佳妙处、精辟处, 加上眉批、尾批、旁批、旁点、旁圈等。这有助于培养言简意赅的好文风。

六、画符号

王蒙《青春万岁》读书笔记 篇13

我一直思索着《青春万岁》算不算是王蒙的另一部“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在读完了《蝴蝶》,读完了《相见时难》,王蒙更多的是在描述那一代人所能经受的精神创伤,在一遍又一遍的心灵对话中板起脸来与自己对话,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对话,与崇高的布尔什维克对话,与自己的过去对话,与自己的敌人对话。在一次又一次的“揪出反动派”的红色疯狂的席卷背后,互相揭发,就连曾在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中建立起来的信任都荡然无存。于是,王蒙那一代人,在自己最青春最纯洁的时光中,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满怀憧憬地向往着共产主义的大热潮中,庆幸着自己能够生于这个伟大的年代,庆幸自己能够不受旧社会的罪,成长于毛主席的怀抱下,于是,他们加入学生自治会,参加集体游行,爱国爱党爱人民,喊着口号,像今天我们追星一样崇敬着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地下党员,抗美援朝志愿者……

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才二十出头,好一个青春年少,于是,他也像书中所有主人公一样,虽然对所谓的“革命”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但理解却是肤浅的。《青春万岁》出版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面对同样的一部作品,它对王蒙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青春时代的文学理想。他说,这是为了纪念,被“_”,被红色革命所革掉的纯真的记忆。如果说王蒙好几部中篇和短篇小说是用呐喊的方式来诉说那个十年对人性的压抑,对人格的扭曲,那么,《青春万岁》则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诉说其中的痛苦。整部作品就好像一部青春回忆史,虽然琐碎,但却真实,展现了那一群群五十年代的高三学生的组织、学习、家庭和生活。解放伊始,“三反”“五反”运动的余热还未完全退去,而除去了一切国民党统治过后的北京,连小学生都懂得了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那一群女校的准大学生,尽管学业紧张,尽管也面临着复杂的现实,尽管也曾发出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事,我还不了解。生活里,有许多残酷”,尽管不得不面对新旧社会交替在思想关上的困惑,但这,仅仅被她们轻轻理解成了“党和国家的敌人”“被毒害太深的同志,需要我们好好去改造她。”,于是,她们逐渐地,逐渐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温暖的力量,不论是贫下中农,工人,还是地主的小姐,天主教的小教徒,都被这股团结的力量吸引了,融合了。

“当我看着睡下了的帐篷,还有这清明的天空和满池的荷叶,我想起我们的暑假,想起你的已经过去了的,和我的正在进行其中的中学时代,幸福就好像从四面八方飞来,而我禁不住流泪……”生活是美好,学习是美好,同学还有同志是可爱的,于是不分你我,推心置腹,虽然一声声的“同志”,一句一句的“我们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就像保尔柯察金那样”,一遍一遍的对伟大壮丽事业的想象,虽然引起了别人对她们“沉重的负担,无谓的忙碌和虚妄的热情”的可怜和她们“小小年纪就这么严肃”的反对,但依旧挡不住她们的青春热情。这就是“五零”后的青春吧。

《冰与火之歌》读书笔记 篇14

这本书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大陆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冰与火”,为的是突出人性挣扎的含义,书中塑造了无数的人物,但其着眼点,却并非孤立地凸现英雄主义,奉献精神或奸猾阴谋,而是将书中人物放在一个“真人”的角度,写出他或她在时代和社会的旋涡中不同的境遇与选择。

《冰与火之歌》这本书在我看来是有些奇怪的,不同于以前看过的小说,里面会有一个主人公贯穿其中,根据其经历或历练来展示整个故事。然而《冰与火之歌》不同,看似是主角的角色会在下一个瞬间悲哀的死去。看到现在,每个人的命运还在无奈的碰撞,没有英雄班的人物带领大家改变命运,大概在这部小说里,人的命运在剩下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随后发生的只是随波逐流火势孤影坠星,所谓王道,一切华丽的瞬间,最终不过是光沉于影。

因为没有简单的答案,所以这并不是一本可以懒洋洋浏览的书,相对于其他奇幻作品,习惯于主角落地百尺毫发无伤、或危机时刻总能化险为夷的我,这本书算是一个挑战。即便是这样,这本小说还是吸引了我。也许在文学或影视作品中总不乏歌颂与命运抗衡的英雄,可真的拿到现实生活中对比的话,我们会无奈的发现,生活中根本没有英雄,或者说,英雄的光芒并不存在与现实生活中。或战战兢兢、或斗志昂扬,或厚积薄发,为的不过是自己的未来,这一点跟《冰与火之歌》描绘的很像,故事中的人物在权力的漩涡中使出浑身解数,或渴望权力,或苟延存货,他们在不同的时机做着不同的选择,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无奈,每个人也都有闪光的一面。

在里面,所有角色的背景都是严肃的.事实,丝毫没有浪漫的戏份,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不像其他作品中有纯粹的丑与恶,所有的人物感情更真实,私生子的选择,畸形儿的哲学,骑士的荣耀,家族的背叛等等,还有背后那被淡化了的主题。一本不好读的书,因为东西太杂,一个不愿看到的结局,或者很大程度上可能根本没有结局,故事依旧,没有任何收尾的预兆,仿佛宿命一般的循环。

这本书另一点吸引我的就是文字的功力了。对马丁大叔的笔工在下是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无法想象一部奇幻小说能够容下如此真实的世界,精彩的瞬间在于细节,但没有任何浪费的笔墨,但却勾勒出了一个多种文化构成的奇幻世界,1400多个人物关系,丝缕不乱。小说中所刻画的人,没有什么绝对,都是灰色的,神作的开篇!

利用思维导图写好读书笔记 篇15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发现思维导图完全符合以上的要求,而且可以与传统的读书笔记融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大工具。下面是笔者的具体做法,大致分为三步。

第一步:激发兴趣,轻松上手。

刚开始的时候,教师有必要通过一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快地喜欢上思维导图。

笔者一方面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精彩的思维导图播放给学生看,同时将自己前段时间读完《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后在博客上发布的一张全书知识要点思维导图也播放给学生看。看到自己的老师也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学生们果然来了兴趣。

另一方面,我当堂以教科书上的一篇文章为例子,用思维导图进行条理分析,让学生觉得思维导图一点儿也不难,身边的文章就可以随时用它来分析。

接下来我就布置了几次简单的练习,放手让学生大胆使用思维导图。

第二步:加强训练,形成规范。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阶段,重点在于通过训练,形成以下规范:

首先是形式方面。笔者要求学生画图要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统一风格,同时推荐了几款思维导图软件中的风格给学生参考。

其次是内容方面。在第一阶段,学生对于如何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条理分析还不太熟练,有的不知从哪里入手,有的胡乱堆砌,质量都不高。对此,笔者针对课外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强化训练,比如优美的散文往往有“文眼”或者说“线索”,抓住“文眼”或“线索”就能厘清文章条理。

接着对思维导图的分支数和层次数做了必要的硬性规定,要求每张思维导图的分支数至少有两个,层次数至少有三个,促使学生在阅读时积极开动脑筋,尽快确定切入点,找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厘清文章的条理。

制定了这些规范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读书笔记整体美观性获得提升,读书笔记基本形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读后心得、条理分析三大模块。

第三步:整体优化,自成风格。

在第三阶段,笔者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读书笔记一个方面,而是从读物选择、读书方法、读书笔记风格等各方面入手,树立典型,促进整体提升。

比如,在读物的选择上,只有获得老师许可的优秀读物才能进入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就读一本书,专写这一整本书的系列读书笔记。如,有个学生平时喜爱朱自清的散文,有段时间课外读的是《朱自清散文》,她就写了一个关于《朱自清散文》的读书笔记系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再如,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可以从某一文体切入进行重点训练。小学中高年级主要接触的是记叙文和说明文,因此,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专门指导如何写好说明文的读书笔记,让学生掌握其中的一些规律和技巧,这样的指导就做到了循序渐进、重点突出。

经过指导和训练,一些学生在画图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让别人一看到其思维导图,就能立刻猜出是谁画的。如,林婧同学习惯把文章中的一个特定人物或景物画出来作为背景,一般是主要人物或者是线索,然后在这个背景上写字,图文交相辉映,非常有趣。

上一篇:请求拨款的报告下一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