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幻城》的读书笔记(精选7篇)
小说《幻城》的读书笔记 篇1
关于小说幻城读书笔记1
我很诧异与我的这一位同时代人郭敬明,在幻城故事中,不断的编织着易逝的梦唤起了我们的爱。一个个满了生死离别所持续的爱的梦幻都破碎了,是谁撕破的?
梦的来来去去只是梦,去了就不再来,爱的轰轰烈烈,也只是爱,只留下爱过的痕迹。在破破碎碎的梦境里才会有那生生死死的挚爱。一个个不能完整的梦造成一半径趋于穷大的爱圈,就像锁链,虽然环环相扣,但链首和链尾却永远联不起来。根本就找不但那里是开始那里是结束。所以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大圆圈。那时不该有的爱,只会陷入不断变化生的企盼和死的失望之中,给人留下绝望的悲哀。
强者的力量可以创造这个世界,可维护这个世界却需要不尽的弱者的力量。这是一个不是强者的世界,尽管强者的力量已经强到极大,这个世界就是执掌于她们手中的游戏,她所做的只是向着她想看到的方向进行。如是而已。这个强者就叫颜渊。她就像上帝,能给人以及托希望的神灵,是没有爱,也没有不爱,所做一切既不为什么,也是为了一切。
弱者就是和卡索,樱空释是比卡索强许多的人。他的头发很常。樱空释是爱他的哥哥的,不只是因为他是弟弟,也不只是因为他感到了哥哥的爱。樱空是只是源于一片雪花和一朵樱花,除了哥哥他是没有爱的人没有一切爱的理由。父亲只爱哥哥,母亲不知道给了他什么,他是坚强的爱着他的哥哥卡索。卡索是一个幸福的人。他爱人,人也爱他。他可以有一切的理由去爱,也有一切的理由被人去爱,虽然他和樱空释一样的是王子。卡索是一个软弱的主。当他坚强的时候,用兵剑结束了樱空释的生命,他不是一个好哥哥。樱空释爱他的哥哥到死,他的哥哥却不理解。当哥哥知道了他的最后一个梦,他才懂得,弟弟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他的。他发疯的要去复活他的弟弟。可最后,爱他的人一个个留下梦幻的泡沫之后,他却为他所爱的人独自去死了。因为在他眼里根本就没有理由去再见到他弟弟。
爱的软弱,不管当他当王子的时候对他所爱的女孩子,还是当了王以后对所有的朋友,对已逝的女孩子和弟弟。
强者的游戏不容被打断。卡索的梦已经永远的绝望了,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命运的轨道是上帝安排好了的,寄以最大的希望却收获最大的失望,神灵是输了还是赢了,颜渊算计是得逞了。
留下了一段不能复活的爱,和一个不能重来的爱。
让我们去真爱一些,现实中没有幻城,我们也不能不等待身边的爱。
关于小说幻城读书笔记2
《幻城》是一本科幻小说,是由郭敬明所写,这部小说主要是讲一位冰族的王-卡索,他的弟弟由于因为火族的法术非常强大,而学了火族的法术,并且杀死了卡索(也就是冰族的王)的妻子,与侧室.然而,卡索也杀死了他的弟弟樱空释.由于卡索与樱空释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为了复活他的弟弟,他就带着他的部下进行了一关一关的攻击,最后,经过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渊祭,并且复活了他的弟弟与自己的皇后和侧室.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最终杀死他的是他弟弟的手里。
红莲即将绽放,双星终会汇聚,命运的转轮已经开始,请您耐心地等待。这句是我印象最深的句子,卡索换取三人的生命权以后,那些人又重新开始了,但他们没有了以前的记忆,只要一遇到卡索后就会恢复。双星会汇聚那天,所有人就会恢复记忆,而卡索也注定要死,这便是卡索即将等待到的命运。
卡索为了复活弟弟樱空释不惜一切代价打败了四大护法,只因为释是他弟弟,可惜释的来世是火族的皇子,卡索等待的是他弟弟和死亡。
某种意义上来说,卡索很幸福,见到了所有他想见的人,悲哀的是他一次都 那些为自己奋不顾身的人。至少,我还不是一无所有。珍惜,永远比补救更实际!
关于小说幻城读书笔记3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觉得很开心,自我能读到这样的小说。作者他构造出了一个魔幻绮丽的世界,塑造了很多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也描绘出了他们心中永恒的追求。
幻城中人们总是追逐着自我想要守护、想要爱的东西,却总是发现颠倒了,弄错了,错过了,没有时间能够等待了。巧妙的将每个人的关系紧紧地联系在一齐,但总会有人死,觉得很凄凉可是,我欣赏这样的人生,因为他们曾欢乐过、痛苦过、失望过、期待过的灿烂人生。卡索和释,有着三世的不解之缘:第一世,卡索是一个被囚禁的巫师,释是用头撞开捆绑卡索的锁链的霰雪鸟,可最终他们被卷入波涛汹涌的大海,卡索得到了自由却失去了生命;第二世,他们成了皇子兄弟,用各自的方式热爱彼此,释为了卡索的自由杀了很多人,连卡索最喜欢的人,却最终死在卡索的手上,但却还依然地期望他能得到自由,真正的自由。卡索则继续被身份所禁锢;第三世,释成为了自我最渴望成为的人——灵力强大得足以使卡索获得自由的人——火族的王子,可惜他已经忘记了自我前世的身份,当他带领大军攻到冰城宫殿中,见到自杀的卡索躺在一片白色的血泊中,才晃过神来想起自我就是那个为了哥哥能够舍弃一切的释。最可怜的是渊祭,没有人和他沟通,没有人了解他,他是孤独的同时也是寂寞的。地位越高,权位越大人心就会越高傲冰冷。
看起来故事很凄美,凄凉中夹着一丝幽美,幽美中带着一丝痛楚,很喜欢这篇虚幻的美丽小说,喜欢那里面的伟大亲情。突然觉得自我应当珍惜此刻的亲人,和朋友,因为他们是可贵的,可爱的。我不想像卡索一样,失去自我珍惜的人。一本好书能够给人前所未有的感受,也能够改变一个人。
关于小说幻城读书笔记4
记得曾经读过一禁不住让人感到惋惜的书:《幻城》。
幻城中的主人公卡索因为火族攻打幻雪城而被迫跟弟弟樱空释逃往人间。在人间他操控水制作冰雕维持生命。他杀的第一个人,是为了弟弟,也是从这个时候他知道,人类的血不像他们一样,是晶莹的白。他因为误会杀了弟弟,追悔莫及,踏上艰苦的旅程换回了弟弟跟岚裳、梨落的命。未料弟弟重生成为火族王子罹天烬,攻打幻雪城,自知打不过罹天烬的他自杀,却在自杀后才知道,原来罹天烬就是他一直寻找的弟弟樱空释!
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很容易令人感到惋惜的故事。这使我想到了曾经听过的另一个故事:一个妈妈为了治疗脑瘫的儿子四处寻医,后来有了寻死的念头,站在长城上却发现跳不下去。她回过头,发现有无数只手拉着她,她感动不已。再回想起我的故事,才忆起妈妈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对我好。小时候的一天夜里我发了烧,急坏了妈妈。由于医院已经关门了,妈妈便一遍一遍的换着冷毛巾,摸着我滚烫的额头,在我床边守着。第二天我醒来时,发现妈妈已经睡着了。我不想吵醒妈妈,便自己起身下床去拿水。未料不小心惊醒了妈妈,妈妈连忙说:“乖,上床,想拿什么东西妈妈帮你拿。”这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动了。医院一开门,妈妈就立刻将我送到了医院。
《幻城》唤起了我对妈妈的情感,也触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幻城》真的是一本好书!
关于小说幻城读书笔记5
“哥,请你自由地……”故事就是由这句话拉开了序幕。
冰族、火族、幻雪神山。生离,死别。在生命繁华的尽头命运如同交织了一张大王,网住了悲伤后那朵硕大的花。卡索,幻雪帝国的王,在游戏之后只剩下怅惘,命运关上了生命之门,最终,只带走了那个幻灭的梦。释,卡索的弟弟。为了哥哥那个永不可得到的自由,最终死在了哥哥的剑下。血如红莲般盛开,那句叹息“哥,请你自由地……”在长空中蔓延着。书的结尾是卡索对释说:释,原谅我,没有等到你。
卡索,樱空释,岚裳,星旧……他们都被命运开了玩笑,年华葬类。亲情,友情,就在繁华后沉沦……
《幻城》是以亲情为主题的小说同生共死,并肩作战,追寻自由。但是,结局终究是个遗憾。我在《幻城》里遨游,发现时光飞逝得那么快,每当开到释和星轨的梦境时,我总是哭得一塌糊涂。《幻城》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是有阴谋的,善良的背后是一场悲伤的葬礼。惟有亲情这朵美丽的花,在生命的最终章依旧盛开在颠峰之上。
《幻城》,一部旷世之作,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凤凰的挽歌,还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心灵的一次洗礼。彼岸边那只孤独的霰雪鸟还在悲伤的绝唱。卡索,你还在樱花树下叹息吗?释,你还在为王追寻那不可得到的自由吗?饕餮早已停止了哭声,天空已不在变蓝,曼佗罗蔓延着死亡般的黑色,鸢尾已斩断了前世的缘,悲伤即将上演。
迷离的月色中,是一场华丽的游戏,游乐园里,旋转木马早已停了下来。夜的尽头是无尽的黑暗。一切只但是是命运开了个玩笑罢了……
小说《幻城》的读书笔记 篇2
在谈歌的历史笔记小说中, 文本的作者、叙述者、故事主人公所面临的时代、社会并不一致的, 作者通过叙述者之口进行故事外叙述, 站在历史的高处对“历史”中的人物、故事和精神进行深刻观照。
在谈歌的系列历史笔记小说中, 文本叙述往往以一段类似于引子的文字为开端, 点明自己将要叙述的是历史故事, 后文乃是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奇闻轶事的记载, 类似于笔记记载, 以此拉开作者、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 让作者、叙述者超出所叙述的故事之外, 从而产生出必要的思考。这类引文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开篇以历史上的一些掌故或奇闻轶事来引出下文的故事, 并在文本叙述中直接表明下文的叙述即是“谈歌”所讲的故事。如《四家书楼》开篇第一段:“旧时候有一副对联, 诗书传家久, 富贵庆有余。上联指的是读书人家藏书。由此说, 藏书是中国读书人的一个传统。藏书对后来的读书人是一件幸事, 对当事者是一件伟事, 可更是一件苦事。藏书者委实不易, 下边谈歌要讲一个藏书的故事。”2 (P4) 由旧时一副对联引出了读书人的藏书传统, 更在后文道出了藏书的辛苦, 最后引出下文的故事, 并直接表明下文的故事就是“谈歌”所讲叙的:“下边谈歌要讲一个藏书的故事。”类似的开篇叙述同样存在于《天香酱菜》、《绝印》和《张子和》中, 《天香酱菜》的开篇的两段就用较长的篇幅详细介绍了天香酱菜的类属、记载、发源地和做法, 并以一句:“谈歌下面就讲这个酱菜的故事”3 (P69) 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 同时引出下文的故事叙述;《绝印》也是先行介绍印人是指哪一类人———治印刻章, 紧接着介绍保定刻印的繁荣, 最后一句“谈歌下边讲一个印人的故事”4 (P27) , 引出下文, 直接说明后文的文本叙述乃是故事, 同时点明了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关于印人的故事;《张子和》在开篇的文本叙述中, 表明是因为“谈歌”的父辈们曾在聊天的过程中谈起过“谈歌”的祖籍河北完县 (今改名为顺平县, 隶属河北保定市) 曾出现过的比较有影响的人———张子和, 并且褒贬不一, 因此引起了“谈歌”下文的故事叙述:“谈歌下边讲此人的故事”5 (P37) 。
第二类的开篇叙事与前一类类似, 也是以历史掌故或奇闻轶事引出下文的故事叙述, 不同的只是在后文的叙事中隐去了“谈歌”这一叙述者, 而是在文中直接进行故事外叙述。例如《窑官》的开头共有三段:
清咸丰年间, 保定烧窑业兴旺。窑坊大都建在城东。不舍昼夜, 烧得浓烟滚动, 一片黑黑漆漆地遮天蔽日。窑业高手大多在官窑。窑官为府官兼任。副窑官都是吃傣银的窑匠, 入了官册, 便是官家匠人了。
每有贡品活儿, 副窑官便日夜守在窑内监做。坯子人炉前, 皆用官印在坯底压模, 并注明日期窑号, 以备上考。开窑后, 成品由府官监管封存, 剔下的一律毁掉。以防印模流失民间, 假冒伪劣。
私窑参差不齐。多是贫寒匠人选些官窑遗弃的废土, 做出些诸如盆碗碟盘或状如飞禽走兽的玩具。烧制出来, 大都粗糙不堪, 挑到外埠沿街叫卖, 好歹换些小钱或食物回来, 补作家用。私窑也有高手, 虽有技艺, 却苦于生计所迫, 多是烧制一些民间通俗用品, 换钱而已。偶做成些精品, 终不能留, 把玩几日, 也还是上市卖了糊口。那年, 保定府私窑李凤池烧出了一件绝品彩鸡, 惊动了城内行家里手。6 (P18)
在这三段的大段叙述中, 主要是详细介绍清朝时期保定的烧窑业, 由这样一个历史掌故的介绍引出下文讲述的当时烧窑业中关于窑官的故事, 但在其中的叙述中, 并没有直接在文本叙述中表明下文将是叙述者“谈歌”讲述的故事, 叙述者到底是不是“谈歌”, 还是另有其人, 我们都不得而知, 因为文本叙述隐去了叙述者的身份, 而是直接切入当时的历史故事, 例如在上文所引的三段文字中, 大部分都是属于典故介绍, 直接进入该文本中心, 进行故事叙述则是从第三段的“那年”开始, 在文中并没有类似于第一类开篇中的“下边谈歌要讲……的故事”的文字, 如果要改成第一类的开篇叙述, 这类文字就应该加在“那年”之前, 但在这里作者恰恰省略了类似的语言和文字, 隐去叙述者, 仅仅只用“那年”切入故事叙述的中心, 将读者迅速带入情节之中。这一叙述方式将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带入了故事, 拉近了介绍文字与故事叙述之间的距离, 文字介绍就成为了更为接近历史故事叙述的背景, 直接将背景与故事融为一体了。又如《二人石坊》的开篇:“保定旧年间曾为直隶总督衙门。北方重镇, 商业繁荣, 总有楼堂馆所新建。加之曾经有过百任总督, 历届新官上任, 常常装修衙门, 于是保定城内建筑工程多多。那时还没有发明钢筋水泥, 建筑多用石料, 市场需求, 应运而生, 石匠亦多多。一代继承一代, 薪火相传, 很是出了一些顶尖人物。民国初年, 石匠中又出了一个颇有些名气的人物, 名叫梁海山。”7 (P) 同样是以介绍历史———保定的建筑行业和石匠引出下文的故事, 同样在文本叙述中没有透露叙述者的身份, 同样是时间名词“民国初年……”直接在历史介绍和故事叙述中进行迅速切换, 使得历史介绍与故事叙述浑然一体。
第三类文本叙述则与前两类都不相同, 在开篇既没有指明叙述者是谁, 也舍去了开篇的引子, 进入故事叙述的速度更为迅速敏捷, 直接以历史时间将文本叙事切入到历史故事的叙述之中。例如在《三义店》中, 开篇仅用“民国五年, 保定东街有一家布店, 生意红火得很。字号三义店”8 (P22) , 就迅速的切入了历史画面, 将读者快速带入历史的长河。又如“光绪三十三年, 也就是公元1908年”9 (P82) (《贺梁红梅》) , “民国20年前后, 保定东大街有了一家店铺, 专门烧制瓷人”10 (P75) (《瓷人》) , “民国初年, 保定东关有两处布店”11 (P18) (《布店》) , “民国初年。保定城南有一家装裱店, 店主姓常。三十几岁, 穿长袍, 很斯文, 人叫他常先生”12 (P43) (《绝品》) , 这一类开篇无一不是迅速切入故事叙述, 点明时间地点, 没有转折, 没有过渡, 隐去叙述者, 直接进入历史。
这三类不同的开篇叙述, 虽然在细微之处各不相同, 叙述者的身份在文本叙述中越来越削弱, 逐渐消褪, 但无论是哪一类, 仍有其共通的特点:文本叙述的方式是以笔记结构的形式进行故事外叙述, 并以此构建谈歌历史笔记小说中的历史话语权威。
参考文献
[1]黄必康 (译) , 兰瑟〔美〕.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谈歌.《四家书楼》[J].《太湖》2005 (3)
[3]谈歌.《天香酱菜》[J].《作家》2007 (1)
[4]谈歌.《绝印》[J].《人民文学》2005 (2)
[5]谈歌.《张子和》[J].《北京文学 (精彩阅读) 》2006 (10)
[6]谈歌.《窑官》[J].《章回小说》2001 (3)
[7]谈歌.《二人石坊》[J].《小说界》2005 (3)
[8]谈歌.《三义店》[J].《章回小说》2001 (3)
[9]谈歌.《贺梁红梅》[J].《作家》2005 (5)
[10]谈歌.《瓷人》[J].《上海文学》2007 (9)
[11]谈歌.《布店》[J].《章回小说》2000 (10)
笔记小说的入门津梁 篇3
笔记一体,记叙信意,抒写随心,形式自由,内容广泛。述神怪,多辑民间传说;谈轶事,每出自身闻见;有关艺文,足补史缺。而由于旧日封建正统文人之鄙薄,以为不登大雅之堂;后来论者,又谓其琐语丛残,不入文学之列;研讨遂稀,读者不广,如草莱之未辟,沃壤之徒荒。十载以还,始渐为人重视,发扬论述,时见报刊。或校勘以印行善本,或选注以保存精粹;可供研究,亦便阅读;普及与提高并重,是十分可喜的事情。但选文须有眼力,如披沙之捡金;作注须有笔力,似制衣之裁剪;始能吸取精华,扬弃糟粕,解说得体,有益阅读。近见浙江古籍出版社所编“中国历代笔记小说选译丛书”已出版的十种,觉其选文、注译,多有可取;《世说新语》和《阅微草堂笔记》两书的注译,尤见特色。
一般说来,为古籍作注释,以详略得宜,能具体结合上下文,帮助读者扫除障碍,理解内容者为上乘。译文则首先贵在不违原意,而又通顺易懂;其次,也要有一定的文采,应该兼具“信达雅”之长。近年所见古籍注释,佳者固多,繁简失当者亦众。如介绍人物、典故,或大量摘抄史料,与本文关系不大;言及文字,或极力罗列训诂,而不辨本文何义;即皆徒占篇幅,无益读者。另如于“孝廉”一词,只曰“举人”,不言渊流演变;于“朱提”一词,只曰“银子”,不提得名由来;又失之过简,使读者难明原委。译文之仅说大意,忽略原句的语词;或只解字面,如外文之硬译者,亦为通病。杨牧之、胡友鸣两同志的《世说新语》选译,于《世说新语》各门的精彩片断,多已采录,较为全面;注译也没有上述的毛病,而且注意了注与译的互相补充和配合,能够表现出对原书内容的比较深刻的体会。如《文学》篇的“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一条,注除谓“拾人牙慧一语,即出于此。意思是因袭别人的言论见解”之外,还着重指出了:“这里指以言语鼓励、表扬后人”并引《南史·谢传》谢对孔所说“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为旁证,说明“齿牙余论”与“牙后慧”之义相近。不仅解释了“牙后慧”的本义,也交代了此语的后来用法。译文还在“殷浩对人说:康伯还没得我牙后慧”后面加括号补充“没有得到我的宣扬、推荐”一句,使读者透彻理解,办法亦好。这样既符合忠于原文的要求,也达到了注译应有的水平。
《世说新语》的文字,言约旨远,含蕴甚丰,又多晋宋口语,注译加以适当的引申、阐发,确很必要。此书《赏誉》篇的“王仲祖称殷渊源;非以长胜人,处长亦胜人”一条的译文作“王称赞殷浩:不仅是以他的长处胜过别人,而且在对待自己的长处上也胜过别人。”对“处长”一语的译述,非常确切,可见注译者对原文体会甚深,落笔矜慎。
为所选故事,作简要的分析,以帮助读者领略意趣,体会文意,有时亦为注释所必需。但应提要钩玄,切合本条;最忌措辞浮泛,千篇一律。据此以求,我认为汪贤度同志注译的《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的解题,作得较好。如“天津某孝廉”一条,写天津某孝廉,偕数轻薄少年,踏青郊外,见少妇骑驴过,欺其单身,邀众追逐,欲加调戏。少妇下驴,与先追及的三四人共语,孝廉走近审视,乃是己妻,不禁愤怒,欲掴妻面。妻忽飞跨驴背,改变形貌,对孝廉斥责一番,然后径去。于是孝廉僵立道左,殆不能去。这一故事,虽意在设喻讲理,但仅叙述情节,以少妇“竟不知是何魅”作结,归于妖异,并无说教成分。汪贤度同志简析云:“这则故事,谴责了有些读书人虽然熟读经书,通晓礼仪,却是行为轻浮放荡,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调戏妇女,有违做人的道德。作者的用意是为了宣扬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道德,但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互相体谅、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等社会公德,也不无相通之处,因此还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这条简析,阐明故事的内涵与作者的用意,十分必要;联系现实,指出其可取之处,也很自然;对读者确有助益。又于此条的“挂名挂籍”一语作注云:“封建社会里称科举考试考中为‘折桂’,意思是考中之不易如同到月宫里折桂花。籍是花名册。‘挂名挂籍’,即榜上有名之意。”这条注释,于典故和字面,都讲得很清楚,详略得宜,颇合注体。照一般求简的注法,不过只说“即榜上有名之意”,是不够的。
总之,我觉得《中国历代笔记小说选译丛书》,体例谨严,注译不苟,作为笔记小说的入门读物,在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借此提高初学阅读古籍的能力,以便进一步去研读原书。但由于古代语词之丰富与典章制度之繁复,注释偶误,亦在所难免。如《隋唐嘉话·唐国史补》一书的《唐国史补》卷下“御史扰同州”一条的“宪胥”注释:“朝廷派出的官吏,此处指监察御史”;“又取印历”一句的译文:“又拿走印章”;即均错误。“宪”为对上官的敬称,如“宪台”、“大宪”;“胥”,小吏。这里的“宪胥”,是指御史手下的小吏,非指御史;“印历”也不是“印章”,当为盖用官印的登记簿之类,尚待作进一步的考证。“于所不知,盖阙如也”为治学应有的态度。在原来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是所望于这套丛书的注译者。
一九八七年五月写于北京
《幻城》小学六年级的读书笔记 篇4
《幻城》是一个充满魔力,幻术,占星术冰雪帝国,是我们目力所及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人拥有长到脚踝的头发,白色的血液……
作者用抒情的笔触描述了卡索(主人公)的故事。
卡索在冰雪帝国不但尝尽了人间冷暖,因为血统不纯正而无法做王妃的梨落,无论是前世、今世、还是来世都为卡索的自由努力的弟弟樱空释……
凡世30年,刃雪城大冒险……在这个魔幻的幻雪王国里,每个人都可以活上千年,而作者刻画的故事虽然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淋漓尽致,不紊不乱。故事情节非常惊险,就像很多铁环一样一环扣一环。读了前面就想往下看,真是引人入胜。而其中的人物故事一波三折,语言非常优美,不仅让我们充分感受与体会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还让我们明白了一些做人与万物运作规律的道理。
据作者序言所说,因为生活单调与乏味,所以写了部小说,把它作为自己少年岁月的见证。
我觉得《幻城》虽然是玄幻,人人都知道它是假的,但当你拿起来读的时候,你就会被里面的另类的气氛和真诚的情感所打动了。
《幻城》读书笔记 篇5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一边是火族,一边是冰族,一边是火焰之城,一边是幻雪帝国。以第一人称讲述一个充满人性和奇幻的故事。作品纯属虚构,但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感觉。仿佛一切发生在眼前,作品的构思,更像是天马行空的遨游,由作者带领。我们之所见,绝非人间之所见。一切景象都是雾里的,梦里的。《幻城》让我领略到幻想的美妙,
作者的语言滔滔不绝,左右逢源,无论是在描物状态方面或是哲理性的解说方面意象新颖,如:背面是恢弘的城,前面是水面摇晃的幻影,樱花伤逝,大雪降临。谁是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的命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
《幻城》是一部悲剧,而这种悲伤的情感,在作者的笔下,在字里行间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读后有一种悲凉的气氛围绕在身边。如:我隐约听到星旧苍凉而悲切的歌唱回荡在高高的苍穹上,无数的飞鸟聚拢又散开,樱花如同伤逝一样,残忍的降临。
小说《幻城》的读书笔记 篇6
红莲即将绽放,双星终会汇聚,命运的转轮已经开始,请您耐心地等待。这句是我印象最深的句子,卡索换取三人的生命权以后,那些人又重新开始了,但他们没有了以前的记忆,只要一遇到卡索后就会恢复。双星会汇聚那天,所有人就会恢复记忆,而卡索也注定要死,这便是卡索即将等待到的`命运。
卡索为了复活弟弟樱空释不惜一切代价打败了四大护法,只因为释是他弟弟,可惜释的来世是火族的皇子,卡索等待的是他弟弟和死亡。
小说《幻城》的读书笔记 篇7
一、坊市城市格局的变化与笔记小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 宋代坊市制度打破。人们居住的坊与商业贸易的市由唐代的坊市分开逐渐变成坊市合一;人们的营业时间也突破了唐代以日落关闭市门的时间限制,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记载:马行街的“夜市直至三更尽, 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 通晓不绝。”[2]“杭州城大街, 买卖昼夜不绝, 夜交三四鼓, 游人始稀;五鼓钟鸣, 卖早市者又开店矣。”[3]这种夜市与早市的出现足见营业时间的延长。
坊市格局的打破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错落有致的城市交通把人们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这种开放的格局不仅打开了宋代商业发展的契机, 同时也打开了人们内心封闭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为守候一方土地而终老, 渐渐趋向城市发展, 从手工业越来越细致的分工, 以及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商贩的出现, 足以可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 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也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出现, 那么思想的开放在文学的创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例如话本、杂 (戏) 剧、曲词、诸宫调等通俗文学的大量涌现, 对正宗的雅文学是一种冲击。这种开放的思想、有利的经济条件为笔记小说提供了创作的前提。
坊市制度的瓦解, 首先带来的是城市人口的增加, 出现了坊廓户。“坊廓户是以财产标准区分住客户的。”“坊廓客户是极为困苦的贫民。”“城镇坊廓户主包括经营大小商铺的坐贾、手工业作坊、各种服务行行业中有产业的民户。”[4]由此, 可知市民阶层的成员大都是坊廓户, 且由坊廓主户和客户构成。坊廓客户他们对于坊廓主户而言, 可谓上无片瓦, 下无立锥之地, 那么那些闲汉食客、仆役走卒以及落魄的知识分子均是市民阶层的构成部分。落魄的知识分子在人生的仕途上, 找不到自己的立身之地;在繁华的都市中, 无自己的容身之所。因此, 他们比一般的文人有着更加强烈的悲愤及敏感的文学意识。笔记小说这种随笔性质的文体更能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发泄心中的悲愤;因他们无官场的束缚, 亦是真实地记录下社会的百态。笔记小说《燕翼诒谋录》的作者王栐, 虽做过官, 但仍是落魄一生, 小说记载了宋朝的典章制度, 并论其得失, 且批判了英宗以后诸帝的昏庸。陈世崇的仕途也是一波三折, 最后也得放荡山水, 他的《随隐漫录》如实地记载了当时宋朝皇宫的生活, 多有史传所未及,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坊市城市格局的变化, 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对开放的经济和便利的交通不仅打开了宋代商业经济的大门, 同时打开了文人创作的心态;城市人口的增加, 坊廓户的出现, 壮大了市民阶层, 同时为笔记小说的创作队伍提供了人力资源。笔记小说这种纪实的文体也真实地再现了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
二、手工的发展与笔记小说
随着宋代坊墙的倒塌后, 坊市连成一片, 城市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 城市手工业也在此得到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造纸印刷业的发展为宋代笔记小说的普及繁荣, 广泛的传播带来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刊刻书籍的销售给笔记小说带来了经济价值, 促进了笔记小说创作的繁荣。
宋代造纸技术和造纸手工业有很大的改进和发明。单从纸的用途上来说, 除了用来写字、作画, 供给雕版印刷纸币和书籍等, 还有许多特殊的用处, 如做成纸衣、纸甲、纸衾、纸帐、纸被等等。由此看出宋代造纸技术大大改进, 且质量也提高, 宋纸具有着韧性强、纸幅度增大、出现熟纸等特点[5]。这无疑为文学作品的流传提供了物质条件,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宋代笔记小说的这么多版本, 大都源于此吧。
宋代造纸业的发展相应地推动了造纸、印刷、制墨、制砚、制笔等手工业的发展, 为笔记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材料。刊刻印刷在两宋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尤其是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唐以前, 凡书籍皆写本, 未有摹印之法, 人以藏书为贵。……国朝淳化中, 复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摹印, 自是书籍刊镂者益多, 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6]这里以印刷刊刻实行前后人们对于藏书的态度由“贵”转向“不复以藏书为意”看出, 印刷刊刻业的广泛发展促进了宋代书籍的流通与普及, 为推广笔记小说创作了条件。在宋代刊刻的书籍可以出售, 洪迈在他的《容斋续笔序》中指出他的《容斋随笔》“乃婺女所刻, 贾人贩鬻于书坊中, 贵人买以入, 遂尘乙览。”[7]刊刻笔记小说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虽然这具有商业的性质, 但这也促使了更多的文人进行笔记小说的创作。
三、餐饮娱乐业的发展与笔记小说
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其饮食娱乐的状况有着很大的联系, 人们生活的面貌就体现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饮食娱乐上。在宋代笔记中关于餐饮娱乐的记载不计其数, 餐饮娱乐的发展也为笔记小说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宋代的饮食可谓五花八门, 多种多样, 大到皇宫内府的用膳桌, 小到酒楼茶馆的饭桌甚至街边的小摊。例如他们的吃食:“所谓茶饭者, 乃百味羹、头羹、新法鵪子羹、三脆羹、二色腰子、虾蕈鸡蕈浑砲等羹。旋索粉玉碁子羣仙羹, 假河鲀, 白渫韲。货鳜鱼, 假元鱼, 决明兜子, 决明汤韲。……”[2]这才是两家酒楼卖的吃食, 加上其他酒楼卖的更是数不胜数。宋代的酒楼茶肆也非常多, 其房舍造就十分繁华。北宋东京城的酒店数以千计, 据李春棠在《宋坊墙倒塌以后》统计, 正店就有72家, 东京的大酒店称为正店。[8]那么其他大大小小的酒肆更是数不胜数了。周密的《齐东野语》卷十一记载樊楼“乃京师酒肆之甲, 饮徒常千余人。”[9]这么大的规模足见宋代酒楼茶肆的繁华。茶酒楼茶肆也是人们信息交流频繁的场所, 许多逸闻琐事被人们搬上饭桌, 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这为文学的流通提供了渠道, 笔记小说无论是内容题材还是传播发展都得到了实现。
在酒楼吃饭的地方, 还有许多妓女在为他们服务。一些高级的妓女, 她们琴棋书画皆通, 由于家庭或命运的不济而沦落妓院, 许多知识分子喜与她们交流, 在这些妓女与文人之间就发生了许多传奇的故事。王明清的《玉照新志》卷一记载了饶州举子张生与东曲妓杨六的故事。《齐东野语》卷二十记载了台妓严蕊的诸多故事。北宋著名的词人柳永曾科举落地流落京师, 与许多妓女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多情善感的周邦彦还与当时的皇帝徽宗为了一个妓女李师师而争风吃醋;甚至连著名的文人苏轼都曾与妓女有来往。由此可见, 在宋代这种倡优与文人的交往是十分常见的, 他们以此为题材也创作了许多名垂千古的佳作。小说、话本、戏曲、词等等也将其纳入了创作的题材, 笔记小说中也津津乐道。
宋代市民们娱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从文化娱乐上来说, 有唱小曲、弄影戏、演杂剧、弄傀儡戏、说唱诸宫调等等。这些娱乐活动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宋代勾栏瓦子的形成。吴自牧《梦梁录》对“瓦子”释义:“来时瓦舍, 去时瓦解之义, 易聚易散也。”[3]东京城内至少遍布着九处瓦子, 杭州城内外合计都有十七处。瓦子中的勾栏数目规模大小不一, 在东京的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三处瓦子中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勾栏五十余座。瓦子勾栏作为宋代市民文化娱乐的中心, 各种各样的娱乐演出在此进行, 比如小唱、杂技、讲史、小说、散乐、影戏、诸宫调等等, 将宋代的文化娱乐更加的丰富多彩, 并推向了一个高峰。通俗文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笔记小说将其纳入创作的范围, 创作的题材也更加多样化。
自从宋代的坊墙倒塌后, 城市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促进了笔记小说的繁荣。史料价值很高的笔记小说又再一次地展现了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格局的变化, 街巷交通的便利, 不仅带来了商品经济的繁荣而且打开了文人创作的心态;城市人口的增加, 坊廓户的出现, 扩大了市民阶层;知识人才的匮乏, 促使了文人阶层队伍的扩大, 同时也拓宽了笔记小说创作的队伍;造纸印刷、刊刻等手工业的发展, 为笔记小说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 笔记小说也使得这些精细的手工业得以流传后世;酒楼茶肆、勾栏瓦舍为笔记小说的传播及创作内容提供了条件。
摘要:自宋代的坊市制度破坏后, 城市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 词曲、话本、小说、戏剧等通俗文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笔记小说在此基础上也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城市格局的变化, 手工业、餐饮娱乐业的发展为笔记小说的繁荣提供了基础与条件, 笔记小说也再现了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
关键词:城市经济,笔记小说,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
[2] (宋) 孟元老撰, 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2.1
[3]吴自牧撰, 傅标祥注.梦梁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 2000
[4]漆狭著.宋代经济史 (下) [M].北京:中华书局, 2009
[5]周密撰, 吴企明点校.癸辛杂识[M].北京:中华书局, 1988.1
[6]叶梦得撰, 宇文绍奕考异, 侯忠义点校.石林燕语[M].北京:中华书局, 1984.5
[7]洪迈撰.容斋随笔[M].长春:吉林出版社, 1994.1
[8]李春棠著.宋坊墙倒塌以后[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5
【小说《幻城》的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小说皮囊的优秀读书笔记08-30
小说《我与地坛》的读书笔记10-03
妈妈的银行账户小说读书笔记07-20
励志小说读书笔记08-11
小说《吵闹村的孩子》小学寒假读书笔记10-22
小说《红手指》读书笔记书评05-30
白夜行悬疑小说读书笔记10-07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经典小说07-02
观看小说围城读书笔记600字10-25
悲惨世界小说读书笔记800字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