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江山的读书笔记

2024-05-23

致江山的读书笔记(共10篇)

致江山的读书笔记 篇1

致江山的读书笔记

每一次捧读,我都会心潮澎拜,热泪潸然。一首小诗,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典型的意象,借助清新灵动的诗境、流畅浅易的语言、纯朴饱满的情感、优美和谐的旋律、抑扬顿挫的节奏,倾吐一位江山忠诚的卫士对其挚爱着的江山的一片碧血丹心。全诗围绕仰慕、驻守、别离江山的心路轨迹运笔,以心灵倾诉的方式,将邈远悠长的情思随着对江山的憧憬、钟情、炽爱舒张,升腾,聚合成了摄人心魄的魅力。

鸟儿的歌唱唤醒了诗人一颗沉眠着的诗心,也牵远了诗人美丽的想望。第一诗节巧用“我”“大树”“鸟儿”三个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动感的画面,巧借一个“飞”字道出了抒情主人公对江山仰慕、憧憬与向往。“不要问我来自何方,哪粒微尘里没有文字的魂灵?”何须多问?千里迢迢,梦想引路,你跋山而来,涉水而行,直奔江山,只为,仰慕江山的神韵,只为响应兄弟的召唤,只为领略江山的风采,只为引渡悲悯的佛心。在江山驻足留守,让诗人寻到了诗意的栖居,从此许下了“以心相许、一生相守”的千钧承诺。这一见倾心的情愫,缘于知音之间相通的灵犀。从那一刻起,天地为鉴,日月为证,诗人把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交付给了这片热土,把信念的种子根植于这方田园。以笔为犁,3400个日日夜夜,诗人拖着病残的身躯呕心沥血,默默耕作,用心灵流淌的文字回应着遥远的芦苇荡里姥姥殷切的呼唤,用恬淡的诗意拈拣起遗落于山东老家香椿树下久违的童心;情感作楫指为舟,在梨花盛开的季节,演绎着花季雨季烂漫的心事,在时光的长河里,打捞起丝丝缕缕陈年的记忆,怀揣一颗朝拜之心,用一颗滚烫的诗心,诗化成了一篇篇煦暖的文字,催生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盎然了江山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诗节以比起兴,引发诗人对江山的心灵告白。借助比兴的手法对自我进行多维度的观照和审视,鞭辟入理地进行心理的剖析,并把这种剖析的结果借助具体的物象,艺术地予以展现。披文入情,透过这些诗句的表层去探求其内在意蕴,自可窥见诗人鲜活的思想、高雅的志趣,同时也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语势,升华诗歌的主旨,使诗歌情思更加唯美、隽永、动人。

在诗意的文笔下,诗人驰骋了想象,让自己时而晶莹成了一滴剔透夜露,滋润昆虫干渴的喉咙;时而漫卷成了一缕拂过心田的清风,在园中的小草上轻轻摇动;时而幻化为天空飘动的朵朵白云,在江山的天际迤逦而行。时而舞动成一片泛黄的叶子,静卧于泥土等待重生;时而嬗变为一条清澈的溪流,倒影着出远游赤子千肠百转的乡愁。在看似不经意间,诗人托物言志,将抽象的情思借具体可感的景物加以物化,让人从中真切感受抒情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怅惘、迷茫、孤独、落寞的心境,体味到诗人对江山旷日持久的眷恋与仰慕。

意象源于生活,来自感情,形之于构思。诗歌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具体物象来比况人生,诗人沙岗真的是别具匠心。正所谓“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这首诗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诗人对江山的真情挚爱。“或许,我只是一个孤独的幽灵/只能流连在你的门前逡巡难行/或许,我只是一条清澈的溪流/需要千回百转才能投入你的怀中”,这几句诗的字里行间让人品味到孤寂中的诗人咀嚼着文学梦想的幻灭与痛苦,内心深处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冀。

诗歌的第三诗节起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双重的“肯定,肯定”引发自然的联想,强调了“我只是不期而至的过客匆匆”,让主观的臆测借这样重叠反复的诗句,沓至而来,溅起情感的.浪花,承载起诗人内心的矛盾、挣扎与纠结。最后一句以一个“却停不下脚步急促的惯性”,来揭示抒情主人公人在逋臼б庥牍露赖脑ㄔ础J人先用了“过客”这样一个形象的类比,巧妙地把诸多复杂的情绪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诗中没有直接写“我”的种种逵觯只是道出了自己欲留不能、欲拔不忍的苦衷。这里的“留”“去”,已不是字面上那么简单,而是赋予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留下了无尽的省思与回味。我想这个中的滋味,只有诗人自己最清楚。因为这一留一去,与诗人矢志不渝的人生梦想追求息息相关。

第四诗节,几个长短不一的句子,却清晰有力地衬托出了一幅灵动的画面,言简意丰。静思默想间,诗人拉近了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将抒情主人公诗化成了一棵小草,把江山染得郁郁葱葱;比成了一张被风扯破的蛛网,化为旗帜猎猎舞动;沉默成了一座火山,胸中涌动着炽热的激情;曼妙成了西边天际一抹淡淡的晚霞,把西边的天际染红;闪亮成晨曦中的一颗孤星,唤出了旭日东升。明快的节奏,铿锵的韵律,绝妙的比喻,让诗人的梦想层层深化,落地生根。

诗歌需要灵性的绽放。一组排喻的铺陈给梦想做了诗意的诠释,每一个诗句看似直白,平实,让人抬眼可见,举手可触:花开花落间,摒弃了浮云散尽的惆怅,抛开了高处不胜寒的烦忧,在自由自在的飘逸中,长成了石缝间一棵柔弱的小草,用生命的郁郁葱葱点缀着江山的风景,织成了一张被风撕扯着的蛛网,化成了猎猎舞动的旌旗,伫立成一座静默的火山,亮丽成了西天边天际的一抹晚霞,用最后的一抹色彩把天际染红。字字句句,彰显了一位江山的伟大诗人对江山的一片忠心。小草,蛛网、火山、晚霞、孤星,几个看似稀松平常的意象,却把诗人诸多的情绪囊括其中,让人通过这几个短句读到了诗人澎湃的热血和滔滔的激情,让人仿佛真切回望了他苍翠挺拔的青春以及日渐老去的年华。“我是晨曦中那颗闪亮的孤星/虽然不舍但必将消隐/为的是唤出红日东升”。含英咀华,我们不难感受到岁月的无情,诗人思想的沉淀和心境的渐变。从悲壮的感喟中,感念抒情主人公直面年华流逝,内心升腾的那种无奈、悲切的心绪。诗人从孤星消隐的天象里预知了生命的无常,人生的短暂,给人留下了无尽的省思与回味。诗节中虽无任何华词丽句的点缀与渲染粉饰,但却能够更确切地引发人的联想,让我们透过小草、蛛网、火山、晚霞、孤星这样的诗歌意象,在与“郁郁葱葱、猎猎舞动的旗帜炽热的激情、天际、晨曦、红日”对比映衬中,回望诗人追梦、寻梦的心路轨迹,感知诗人风雨兼程的岁月里,与江山的相遇、相知、相守的生命历程。

第五诗节,诗人以星空为背景,用“满天永不闭合的星辰”来寄托自己对江山的拳拳爱意与殷殷期望。“我走过了/尽管未留只影片踪”读到此处,泪水再一次朦胧了我的双眼,沉默了良久良久,从这两个长短句里聆听到了诗人抑郁而沉重的叹息,“走过了”,诗人内心的体验是无上的欢愉与满足,“未留只影片踪”却留下诗人心中难以名状的遗憾。有人说:“感染是一种慢慢深入心灵的养料。只有诗歌,具备这样的效能。”那么我想说,诗人心灵流淌的诗句,也给了我这样的一份养料,慢慢洇润到我的骨子里,让我体味到了一种锥心彻骨的哀痛。

心有情丝千千结。清清浅浅的诗行流淌的浓浓诗意,直抵人的心灵深处。诗歌用“星空”这个意象为诗人生命的最终归宿筑就了一座理想的天堂,看似清澈透明的诗句,搭建起了一道从江山延伸至天堂的云梯:“你仰望星空/请相信/满天都是我永不闭合的眼睛”。人生的悲哀,莫过于生离死别。直面生死,诗人的思维是乐观而又坦然的,风清云淡的文字却饱含浓墨重彩,弦音之外透露出来的张力是厚重而深沉的。诗歌末句可谓是画龙点睛,诗人借拳拳的诗语,既安抚着自己内心的感伤,又宽慰着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我想,只有用生命热爱着江山的人,才会有这样深刻的人生体验与感悟。诚实生活,诚实写作,诗人沙岗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诗句,而是用最朴实平常的长短句铺陈心绪,让我们在滚滚红尘里聆听到一位诗者的悠悠心曲。而今,诗人已经登仙极乐,高悬于江山的星空,闪耀成了一颗璀璨的明星。看山,看水,送夕阳;看花,看草,唤日出;放歌,论诗,听鸟鸣。

一遍遍忘情品读诗行,让我泪流满面。灰色的十月离我们渐行渐远,江山为诗人奏响的挽歌却仍然萦绕耳鼓,褪色的光阴里,我们无法挽留住“好人一个”,但在江山兄弟姐妹心中,他分明已经伫立成一座不朽的丰碑。

长歌当哭,生活在这个喧嚣尘世里的我们从来不曾忘记仰望星空,历数繁星。诗人留给江山兄弟姐妹的这首生命绝唱,既为他六十年的人生之旅烙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江山的兄弟姐妹们点亮了心灯。

渐渐淡出了文字,心潮却久久难以平静。沐浴着江山的阳光雨露,我真心希望自己能历练成像诗人一样的歌者、行者,诗意地栖居于江山这片沃土,或长成一株小草,或开成一朵小花,与天空那颗最亮的星星遥相映衬,亮丽成江山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致江山的读书笔记 篇2

一.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 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 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一)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1. 确定正副标题, 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 副标题标明题材, 一般为“读《×××》有感”。

2. 读后感的一般思路:引———议———联——结。

(1)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 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2) 议———就自己“感”的重点、观点进行分析议论, 说明道理。

(3)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 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4) 结——结尾概括中心,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结论可与开头照应, 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 可强调某一重点, 可发出号召。四部分中, “议”和“联”是核心;引和结为次要部分。

(二) 一篇读后感只论述一个中心。

一篇文章可能有多个中心, 如读《执竿入城》这个故事, 从不同的角度, 确立的感受中心也不尽相同, 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可确立以下多个中心, 但写作一篇读后感时只论述一个中心, 切不可面面俱到。

鲁人的角度: (1) 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束缚; (2) 多想才能出智慧; (3) 轻信盲从是可悲的。老者的角度: (1) 好为人师要不得; (2) 自作聪明者戒; (3) 经验主义者行不通等。

(三) 读后感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 对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所以应对众多感点进行筛选比较,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最顺畅的一个感点。

例如《滥竿充数》三个感点: (1) 南郭先生行为———人要有真才实学, 靠蒙骗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2) 齐宣王行为———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 (3) 南郭先生在两代齐王不同遭遇———应当打破大锅饭, 让一部分人混不下去。比较三个感点, 对照当前的形势, 我们发现第三个感点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最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 与现实联系最深。

(四) 读后感的关键是议和联。

首先, 针对论点, 进行多角度说理。比如例文论点“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 作者从两个角度摆出理由: (1) 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 (2) 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其次, 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说理来突出论点。比如例文论述“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论点时, 进行对比说理使论点更加鲜明。

例文:《亲近自己的双腿》中的残疾车夫坚决只收事先讲好的3元车资, 不肯多收一分钱, 即使多骑一站路, 付出比别人多的汗水和努力, 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 (引)

诚信是一个涉及人的道德修养和做人准则的问题。做人要讲诚信, 要表里如一, 要言而有信。 (议)

诚信首先是做人的一个起码的要求, 是人人都应具有的品质。试想, 如果我们做人不讲诚信, 那么我们周围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尔虞我诈、彼此设防、充满虚伪的冷漠社会,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快乐么? (议、联)

其次, 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诚信在高度文明的社会大环境中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议、联)

社会呼唤具有诚信品质的人, 讲诚信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结)

(五) 学生文章修改前后对照。

修改前: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 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 “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 让我感触颇深。

我们要像洋槐一样, 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由此我想到了贝多芬, 他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 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 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 把自己保护起来, 而那些坚强的人, 他们会迎着暴风雨前行, 雨很大, 风很大, 但是刮不倒他们的信念和坚定, 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因此变得软弱。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 做一个坚强的自己。

修改后: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 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 “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 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要像洋槐一样, 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 (引)

人生中暴风雨是常有的, 与暴风雨搏斗时一定是要受伤的, 但如果这样就向暴风雨低头就将意味着将要停滞不前。 (议)

贝多芬, 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 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张海迪, 在下身瘫痪, 半身不遂的情况下, 创造了轮椅上的奇迹, 让世人惊叹于她那暴风雨后的美丽。霍金身残志不残, 提出了黑洞学说, 实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 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 把自己保护起来, 而那些坚强的人, 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会变得软弱。 (议、联)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 做一个坚强的自己。 (结)

二.赏析短文的写作指导

写赏析短文是一种很好的学语文的方法, 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赏析,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赏析展示的是学生不同的个性, 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认识, 它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艺术手法等的赏析。

如何写好赏析短文?

(一) 明确鉴赏要点:

1. 内容赏析:

(1)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思想;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达格式:本文通过……, 抒发了 (赞美了) ……, 并流露出…… (通常用在鉴赏短文第1段)

2. 语言赏析

赏析短文的语言要做到通顺、流畅, 力求生动、有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写作时只有做到语言优美、有文采, 才能有助于提高鉴赏的品位, 也才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从语言角度:

(1) 用词之美———本文中的……, 抓住了……的特点, 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把……写得惟妙惟肖, 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 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例: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来》)

之后, 她了口袋中的安眠药。她想找个结束烦恼的地方, 但她。

“捏紧”表现主人公已经陷入深深的绝望, 下定了轻生的决心;“起不了身”表现了网友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使她受到震动, 不忍心草率地作出轻生的举动。

(2) 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例: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张抗抗《窗前的树》)

“雪后的洋槐一身素裹银光璀璨, 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 真不知是雪如槐花, 还是槐花如雪。”

赏析:运用了比喻、回环的手法, 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 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 哲理之美———本文语言极富哲理, 特别是……几句, 告诉我们……, 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 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令人受益匪浅。

如:品析下列语句的哲理。 (张洁《我的四季方舟》)

“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 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生命不可能重复, 时间也不会再来, 要认真对待生命, 就要学会珍惜, 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在人生的春季里, 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 春天去了还会来, 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

3. 艺术手法赏析

(1) 表达方式角度:

(1) 感官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2) 动静结合角度: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等。

(3) 描写方式角度:正面与侧面, 直接与间接。

(4) 描写内容角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2) 表现手法角度:

以小见大、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3) 具体模式

(1) 小中见大:选文从我们熟知的……入题, 抓住……的……特点, 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如莫怀戚《散步》。

(2) 象征:选文运用象征手法, 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 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 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如张晓风《行道树》。

(3) 托物言志:选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 精心刻画, 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如周敦颐《爱莲说》。

(4) 烘托:选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 把表现对象的……心理, 放在一个……的环境里, 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 增强了文章表现力。如曹文轩《孤独之旅》。

(5) 卒章显志:选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 层层铺叙, 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 ……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如张晓风《春之怀古》。

(二) 把握赏析注意点

赏析中肯与否, 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文本, 如果对所赏析的内容把握不准, 或理解失误, 就好比走路选错方向, 赏析无从谈起;同时要选择好赏析的切入点, 善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 只要合情合理, 有自己的见解, 都是可以的。

赏析短文的结构一般为“总—分—总”的形式, 即开头总起, 主体部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述, 结尾归纳总结;也可根据实际写成总分或分总。

致江山的读书笔记 篇3

一阵隐隐的心痛,一时的泪眼朦胧。挥挥手,作别了那个“玉面小飞龙”,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在作别昨天的自己呢?就像他(她)们终将会离我们而去,一个转身,就是诀别,今生都不会相见。即使在多年以后,当我们再次遇到那个曾今深深爱过的陈孝正,也只能说一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

以前听老一辈人回忆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书就是写他们那个年代人的人和事。我想,等我们老了以后也可以说青春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故事了。我不太喜欢陈孝正,其实我们大家都是陈孝正。呵呵!就是因为他太像我们自己,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害怕看到真实的自己,所以不喜欢。郑微说过,如果她付出十分,他只回报五分,那她就给他二十分,他不就可以给她整整的十分了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陈孝正啊,陈孝正,你还要什么呢?糊涂啊!

“月光再亮,终究冰凉”。一段旋律,牵着无尽的思念。一支华舞,弥留着凄凉的孤影。有时候挺羡慕的郑微的―

有那些要好的朋友,还有两个如此深爱她的优秀的男人,就算那些都已成了过去。还记得吗?柳絮漫天前的相偎相依。还记得吗?那些梧桐树下的呢喃细语。

我们都是顺着郑微的脚步在成长。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也许别人会同情,也许别人会嗟叹,但他们也不知道你的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那你为什么不哭”。“因为掉泪也找不回它了”。于是,我们就这样学会了成长。

青春就像散了场的电影,人们明明要走了,可是嘴里还叨叨着,或是批评,或是表扬,其实那都是舍不得。我们挥霍着青春,挥霍着这我们唯一拥有的东西。

青春终将腐朽,我们又能怎么办呢?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怎么缠绵也到不了天涯。擦干眼泪,明天早上还要上班。

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的誓言哭泣,我们的伤痕累累,终究会被岁月的红尘滚滚所埋葬。若干年以后,抹去了时间的灰尘,透过瓦缝的参差再来回首这一切,犹如一幕幕的黑白电影。过去是如此的浓妆淡抹,如今也看来也只有黑和白。

我们常把“年轻就是资本”这句话挂在嘴边,我们在享受青春的同时,青春正与我们渐行渐远。把握青春,把握当下,我们的容颜才能永驻。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4

现在静下心来,再次捧起这本《致青年教师》书后,才发现吴非老师用自己30年的教学经验在跟我们分享,希望以他自己故事作为前车之鉴,可以使我们年轻的教师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特别是让我有深深的感触是,这仅仅关注教学技术层面上的发展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相对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真的是新老师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共分为“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着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等六大辑共计85篇文章。其中在第一辑“做个有胸襟的老师“中的《我是来欣赏同行的》颠覆了我的听课的思维。每次的培训和教研,我都端正好态度,告诉自己,我是来听课的,听听、看看同行怎样上课,汲取好的构思,和大家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同时也憧憬自己能够好好准备一节课展示给我的同行,看看我的努力和提高。然而,实际看到的是上课的老师为了一节课在精心的准备着,却被一些专家这个或那个的不同观点给否定了,让上课的老师很失落,打击了上课老师的积极性,这样,上课的、评课的都很累。所以说,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要把心态摆正,要欣赏每位上课教师的风采。在《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中说道有部分老师经常向别人炫耀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长久下去这样的老师就会把自己的位置放错了。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师必须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敬重文化和文明,让学生敬重教育,敬重教师,敬重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这一切,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教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证明个人的能力,证明自己具有超越同行的专业素养。

致加西亚的信读书笔记 篇5

故事讲的是:在美西战争期间,主人公罗文经历艰难险阻终于把信送给加西亚,完成了上级托付自己任务的故事。本文使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敬业和忠诚的象征。罗文能够把信送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并不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他的敬业精神。

敬业“这个经济社会永恒的词语当中,既包含了个人对事业的执着,又有对事业舞台--公司的忠诚!一个人的能力,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等方法来不断的提高和自我完善,而一个人的敬业精神,责任心,才决定了他是否可以把工作更好的完成,没有责任心的人即使他有能力也不可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对公司不忠诚的人不会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让公司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能力,肯定自己的工作。只要你优秀,突出,总是会发现的。如果,一个企业不优待重视那些敬业,工作出色,成绩卓着的员工,那是和自己过不去!

有些人说敬业是老板剥削员工的手段,忠诚是管理者愚弄下属的工具,而我则认为敬业和忠诚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更有益于我们自己,只有公司发展了,我们才会得到实惠,才能双赢。也有些人说送信这个过程是困难的、痛苦的,我则认为通过个人努力,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痛苦则会把人磨练的更加成熟。如果有人让我给加西亚送信,我想我能送到,因为我有信心,有能力,这不是自大,而是自信,如果一个人做事情连必要的信心都没有,那他只有失败,有了信心还要努力,不然就会前功尽弃,一事无成。每个人都渴望事业的发展和成功,那就让我们努力的提高自己!一种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感一旦养成之后,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这种人永远不会失业。

可以从这本书中深切体会出来的还有:应该珍惜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只有热爱它,才能为它奉献,也正是在奉献的过程中,自己会有很大的收获。

周末读书笔记——有效的阅读延伸 篇6

周末读书笔记的周期长、内容广、形式多,需有的放失,自成体系。在笔者平时的教学中具体做了如下安排。在初中生开学第一课就强调周末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具体要求。读书笔记在学生的整个中学阶段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对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每位学生给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取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如艺海拾贝、驿路诗语、心灵之声等等。读书笔记内容分为两部分:单周摘抄和双周随笔,摘抄和随笔字数均不少于七百字。每篇摘抄首行必须标明原书名或文章名、页数和日期。摘抄的内容分为四部分:好词(十个)、佳句(三个)、美段(一至三个)和感悟(一百字以上)。随笔则根据作文教学进度,每月给定主题依次为青春成长、情感体验、生活感悟、哲理思辩;文体则依次练习记叙文、散文及议论文。学生长期坚持,必能将获益匪浅。

将读书笔记与课前三分钟相结合是展示读书笔记的好方法。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学生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两个学生听后当堂点评。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有两次的分享机会,四次点评的机会。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台风、勇气、分享精神;另一方面温故知新,互相借鉴,让学生更重视课外阅读。

读书笔记与作文课也是密不可分的。“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文教学在讲经验技巧的同时,更要源自学生切身体验的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将作文课与学生的随笔点评放在一起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以学生的随笔为例进行赏析,不仅改变了作文课远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够将周末课外阅读与写作训形成一个体系,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读书笔记还与现代文阅读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涉及到适合学生借鉴,作为周末摘抄的优秀篇章,不妨提醒学生多多留意,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一篇摘抄的佳作。课外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是很好的素材,很多文章不仅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哲理深刻,而且特别适合学生借鉴学习。周末摘抄与作业评讲也有相通之处,不必割裂,这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值得注意的地方。

《致青年教师》初中读书笔记 篇7

我喜欢有理想的人、纯粹的人。其实读罢这本书,我的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给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可能是老师不能想象到的或者是不察觉的。老师培养的是未来的人,在明确这一观点后,我们再来研究我们的教学。研究如果想培养未来的祖国的建设者们,我们需要从哪方面下手。

我认为首要需要解决的是老师的教育观。老师们需要不断地汲取知识、营养。多读书,读好书。老师只有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面对如今知识面如此广的学生。其次,我觉得老师需要做到的就是明确自己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授予孩子知识、培养孩子能力之前先要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现在的00后们,都是父母眼中的小公主小阿哥,在家里是集“万千宠爱为一身”,但是,老师们需要明确,再怎么集大家的宠爱,他到了社会,还是要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必须让孩子明确自己的道德观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才是课堂知识的吸收。

致江山散文 篇8

江山是什么?

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有思绪能力、有情绪的人,哪怕只有听觉或视觉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也许不仅仅一个答案。

依山伴水且又地处偏僻的人们,那一江一山是他们渔耕的资源,江山在他们的眼里是生活的泉源,在他们的心里是家、是希望、是未来的一切可能。

身处喧嚣闹市的人们,那远方的山山水水是远足的目的地,江山在他们的眼里是一种宁静的享受,在他们的灵魂深处那是一种不可及的归宿、是逃逸纷扰的世外桃源、是陶冶自己见过世面的见证。

居庙堂之高的人们,那纵横四方的江河、延绵起伏的山脉,更有那八方奔波、辛勤劳作的芸芸众生,江山在他们的眼里是一付万钧的重担,在他们的思想里是一种不可稍有疏忽的`职责、是鞠躬尽瘁而不足以万全的考量、是不经意书写的流芳百世或其他的无形碑石。

江山是什么?

在画者的手下,是一幅幅壮美的画卷。国画家轻描淡写的几笔就可以勾勒出的青山碧水,远近有致的自然唯美;油画家浓油厚彩的着色就可以挥意出的水拍崖岸,深浅各异的魔幻意境。那些著名的画家,虽尽一生之力、画作以亿万钱计。其作,只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一隅、复无尽江山之一角,况赋以画作生命灵性者少之又少。其传世之作,得幸目睹者微乎其微,而能手捧、尽意观赏者更是渺渺。

在文人骚客的眼中,是可挥洒豪情壮志的书卷、是可渲泄怀才不遇的涂鸦之壁;是幻臆美眷的瑶池仙境;是关怀人间疾苦的思想传单;是提炼道德品性的文明温床……灵感源于江山,思绪脱于江山,情怀高于江山。作品属于高山流水也好、村野小曲也行,或传世不朽或流行当世,总能雅俗共赏,广为流传,不拘泥于形式。越江逾山,跨过国界,超脱民族,甚至抛开宗教信仰,于伤感处同泪,于幽默处大笑开怀。

江山是什么?

一个月前,对于我来说,江山是美丽的风景也好、是一个文学的集结地也罢,只是一个遥远的存在,似乎与我没什么关系。

自从有某仙人指路,我忐忑地来到江山的境边,各路高人、雅士纷纷伸出热情之手,毫无文人相轻之垢。

慢慢地抬头仰望,江山,高不见于云端;极目眺望,江山,低淡隐于漫泽汪洋。所谓海纳百川,而海又容于江山之中。以山之伟更不嫌沙粒之渺小、不弃滴水之毫末,让沙有望成为沙漠,让滴水勇于汇向河流。对于文学爱好者或文学新人,一次退稿就是一次冰冷的打击,最兴奋的莫过于处女作的公开发表。而不管发表与否,文人的鼓励评议、特别是刊物的褒奖指点,对作者无异是一针强心剂。偶然或必然,江山站做到了!

莫言可幸于诺奖,但可预见,他终究无望于中国文坛的泰山北斗。竟然引出了《莲池》的一段故事,让人有丝凄切和无语,太小了。怎么不是江山呢?内涵之广,可以是远大于“莲池”的一山一水,可以是山山水水,可以是中国的千山万水,更是地球上的所有山水。若莫言起步于此,则世界文学泰斗有何难乎!

就如雨巷中的邂逅,眉目传情的那一瞬间,似乎认识了彼此,也许思念终生也许一见钟情。结果,也只有耐心等待萌芽、开花了。

江山是一幅有灵动的生命画卷,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思想江流,是一座巍峨屹立的精神高峰,繁星闪烁的灵感在江山中涌动,人文的灵魂在江山自垒成光辉的灯塔。

要学会写读书笔记 篇9

一、写心得

心得, 也叫读后感, 是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经系统整理而形成的一种形式。可以针对一个问题、一个观点, 也可以就读物中的某些问题、某些观点发表看法。紧扣原文, 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实际写心得, 能使学生练习写作, 提高修养, 对书中的内容和道理理解得更透彻。

二、抄摘要

摘抄式读书笔记, 是抄录原文有关内容的一种方法。就是教学生将书中富有哲理的或精彩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论点、结论、重要的史实、资料等摘下来, 便于继续钻研或随时查考。必要时, 在摘录后结合所摘录的内容写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三、列提纲

学生阅读时, 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逐段分析原文的每一部分要点, 写出各部分的标题和大意。这有助于学生分清层次, 抓住中心, 记住要点。我引导他们借鉴文章和书前的内容提要和内容梗概练习, 在训练中使他们逐步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四、记日记

这种形式易把一点一滴的读书体会记下来。如果学生每天能结合读书, 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 会慢慢地积累下宝贵的知识财富。

五、下批语

就是教学生在原文顶端、原文后面、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处或者文章的佳妙处、精辟处, 加上眉批、尾批、旁批、旁点、旁圈等。这有助于培养言简意赅的好文风。

六、画符号

利用思维导图写好读书笔记 篇10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发现思维导图完全符合以上的要求,而且可以与传统的读书笔记融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大工具。下面是笔者的具体做法,大致分为三步。

第一步:激发兴趣,轻松上手。

刚开始的时候,教师有必要通过一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快地喜欢上思维导图。

笔者一方面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精彩的思维导图播放给学生看,同时将自己前段时间读完《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后在博客上发布的一张全书知识要点思维导图也播放给学生看。看到自己的老师也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学生们果然来了兴趣。

另一方面,我当堂以教科书上的一篇文章为例子,用思维导图进行条理分析,让学生觉得思维导图一点儿也不难,身边的文章就可以随时用它来分析。

接下来我就布置了几次简单的练习,放手让学生大胆使用思维导图。

第二步:加强训练,形成规范。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阶段,重点在于通过训练,形成以下规范:

首先是形式方面。笔者要求学生画图要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统一风格,同时推荐了几款思维导图软件中的风格给学生参考。

其次是内容方面。在第一阶段,学生对于如何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条理分析还不太熟练,有的不知从哪里入手,有的胡乱堆砌,质量都不高。对此,笔者针对课外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强化训练,比如优美的散文往往有“文眼”或者说“线索”,抓住“文眼”或“线索”就能厘清文章条理。

接着对思维导图的分支数和层次数做了必要的硬性规定,要求每张思维导图的分支数至少有两个,层次数至少有三个,促使学生在阅读时积极开动脑筋,尽快确定切入点,找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厘清文章的条理。

制定了这些规范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读书笔记整体美观性获得提升,读书笔记基本形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读后心得、条理分析三大模块。

第三步:整体优化,自成风格。

在第三阶段,笔者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读书笔记一个方面,而是从读物选择、读书方法、读书笔记风格等各方面入手,树立典型,促进整体提升。

比如,在读物的选择上,只有获得老师许可的优秀读物才能进入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就读一本书,专写这一整本书的系列读书笔记。如,有个学生平时喜爱朱自清的散文,有段时间课外读的是《朱自清散文》,她就写了一个关于《朱自清散文》的读书笔记系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再如,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可以从某一文体切入进行重点训练。小学中高年级主要接触的是记叙文和说明文,因此,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专门指导如何写好说明文的读书笔记,让学生掌握其中的一些规律和技巧,这样的指导就做到了循序渐进、重点突出。

经过指导和训练,一些学生在画图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让别人一看到其思维导图,就能立刻猜出是谁画的。如,林婧同学习惯把文章中的一个特定人物或景物画出来作为背景,一般是主要人物或者是线索,然后在这个背景上写字,图文交相辉映,非常有趣。

上一篇:艾溪湖游记作文700字下一篇:柏山学校教师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