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雨情观后感

2024-06-30

江山风雨情观后感(共7篇)

江山风雨情观后感 篇1

《江山风雨情》观后感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里,每次改朝换代,都是历史最震撼的时刻。开国帝王的故事往往流传千古,亡国之君的故事往往被极力抹黑,但我对崇祯给予深深的同情。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中,我第一次了解到明末天启帝(明熹宗)时,阉党魏忠贤奸诈而贪权,权倾朝野,崇祯皇帝即位时,才结束了阉党乱政的局面。当时我想这样明辨是非的皇帝,怎么会做了亡国之君呢?

电视剧《江山风雨情》,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可以看出崇祯并不昏庸,较之前的神宗、熹宗,甚至明朝中后期的多数皇帝,崇祯治国救国的责任感与雄心强上许多,他期盼着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中兴”。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进攻,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他做了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让人可惜、可叹。

让我想起宋末和清末两个朝代的帝王,宋末对金一味求和,不断南撤,偏居一隅;清咸丰帝面对外敌攻北京城,躲避英法联军兵锋,以“北狩”的名义跑到承德避暑山庄。面对最终难逃灭亡的宿命,崇祯帝表现的宁死不迁都,勇敢的面对命运,以渺小的身躯托起将要倒塌的大明江山,直到李自成将要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自缢。明亡,山海关仍在明军之手;他坚定地抗击清军,从未动过苟安的念头;那种挣扎与永不低头的傲骨,让人悲伤苍凉而又坚强。

风雨一秋叶 江山万里情 篇2

父亲这辈子真不容易。他1924年出生在陕西武功县一个贫苦的家庭。1929年一场大旱,一家9口人只剩下奶奶和父亲二人。1938年14岁的父亲跟着队伍上了平西抗日前线,15岁入党,还当了县儿童团团长。1942年,在经历了几年战火后,父亲奉命去延安大学学习。虽然以前没有任何教育背景,但父亲勤奋读书,努力实践,迅速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革命战士。抗战结束后,父亲作为中共和谈代表团的机要人员飞赴重庆、南京,在老一代革命家身边工作。国共和谈破裂后,父亲随中央机关来到西柏坡。

新中国建立后父亲来到北京中南海工作,后来又从中央到北京市,从机关到企业。父亲曾说过自己这一生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但在我眼中,父亲这一生跟随着时代的潮流,一步一个脚印,坚定有力,丰富多彩。

父亲这一生经历过血与火的战争,受过不少苦难;经历过残酷的政治运动,受过不少委屈;晚年又疾病缠身,受了不少罪。但面对这一切,父亲总能勇敢、乐观、坦然地面对。也许与他长期从事机要工作有关,父亲一生忠诚而不盲从,严谨而不失激情;淡泊名利,随遇而安;认真做事,低调做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爱家庭,热爱自然。作为一家之长,父亲也是全家的楷模。作为父亲的儿子,我感到莫大的荣幸与自豪。

自去年初生病后,父亲几次说他舍不得走,因为舍不得这么好的一个家。爸,这个家是您一砖一石搭建起来的。咱家许多家具还是50年代机关配给的,以后家里购置的大小物件都是您亲自把关,原则是简单实用,不贵。家里唯一的“大件”是您1946年在南京工作时的户口簿。户口簿的首页是您的名字和照片,下面有两栏,一,家庭地址:梅园新村30号;二,户主:周恩来。您说:这是咱家的传家宝。

几十年来,父亲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今天这个家的人无论长幼、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朴实正直,善良谦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自食其力。无论世事怎么变,父亲立的家风不会变。

人们常说人无完人。可在家人眼里,父亲是位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是一个纯净无瑕的人,一个称得上完美的人。

作为一家人本不用说谢,以前咱家人也一贯如此。而不久前的一个夜晚,我以为您已经睡着了,本想悄悄地离开病房。忽然听到您缓慢而清晰的声音:“儿子,谢谢你!”爸,我要告诉您,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美好的语言,是我至今所得到过的最高奖励!而今天,我要对您说:“爸,谢谢您,谢谢您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快乐,使我体验到如此美妙、如此感人的人间大爱。”

在这么多年里,父亲一定会感受到全家人对他的尊敬和热爱。父亲和母亲1945年相识,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一同走过了65年。去年父亲生病后,全家人想方设法,全力以赴给他治病。特别是母亲和姐姐,日日夜夜守护在父亲身边,喂水喂饭,接屎接尿。大夫说这种病通常只能维持3—6个月,最长不过一年。而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父亲又和我们享受到了许多许多的天伦之乐。

我和父亲在这里聊了两夜了。昨夜,细雨绵绵;今夜,朗月清风。

皎洁的月光让我想起儿时父亲送我返校的情景。(当时我在寄宿制的北京小学读书,周六晚放学,周日晚返校)那时父亲工作特别忙,从没时间送我返校,但只有一次例外,所以印象特别深。记得那是一个周日的晚上,天边挂着一轮弯月。因为是父亲陪我返校,我非常高兴。入了校门后,我背着书包往宿舍走,父亲急匆匆地往10路公交汽车站走。我们是同一个方向,只是父亲在校园外,我在校园内,中间隔着一道竹篱笆墙。几十米的路上我们谁都没说话,我只是觉得那道篱笆墙太高了,那段路太短了。

那个晚上在北京小学分别时我和父亲没说过话,只是相互挥了挥手。而今天我要大声对父亲说:爸,今生我们有幸是一家人,来世我们还是一家人,相亲相爱,永不分离。

5小时后,父亲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遵照他的遗愿,不发讣告,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不给大家添麻烦。

风雨人生路,无悔幼教情演讲稿 篇3

大家好!

我演讲得题目是《情系幼教,我心无悔》。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用诗一样的语言和火一样的热情来赞美教师。尤其是我们幼儿教师。更是被天真无邪的孩子这样传唱:老师爱我我爱她,我爱老师像妈妈。

记得小时候,我曾经这样憧憬:长大后要么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要么成为流光溢彩的明星。可长大后我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一时间,我的心情怅然若失。特别是想到每天要面对吵吵嚷嚷的孩子,还要担心这么一大群孩子的“保姆”,担起这么一大群孩子的“妈妈”。帮他们洗脸、穿衣服、甚至在他们大小便时还得帮他们提裤子,擦屁股。渐渐地,我迷茫了。我一个人静静地独处,回想我的过去,思考我的将来。

那年我去幼儿园接妹妹时,一个小男孩坐在小椅子上,看着其他小朋友被家长一个个地接走,眼神慢慢的暗淡了下来。每当听到有家长进来。他就急匆匆的跑到门口看,每次都是失望的坐回小椅子上,他低着头抠自己的手指。此时我的心掠过一丝痛楚,看着那小小的背影,那么孤单,那么瘦小,是多么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呀。我有种想给予他温暖怀抱的冲动,让他的眼神不再那么无助。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幼师来保护这些幼小的心灵,让他们能幸福快乐的成长。

带着这份思考。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周围的一切,我开始怀着饱满的热情学习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学期,我们开了很多教学法课,我都非常喜欢,我们不是死记硬背的去教幼儿就可以,我们得用心动脑思考怎么教幼儿他们才能够接收,也愿意配合。当老师第一次让我试着讲课是,我走上了讲台,心中满是忐忑,台下同学的眼神也让我害怕。我开始讲课了,很多台下想好的话也忘了,同学们的激情度不是很高,我真正体会到,原来讲课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老师让同学和我点出了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努力的地方,最后老师指导了我。后来通过各科的试讲、课前五分钟的.练习、早读我喜欢上了讲台,每次课上都想争取上讲台锻炼的机会,我在学了幼师专业后学到了很多很多。每天都过的很充实,慢慢的,我喜欢上了幼师这个专业,尤其是当我拿到谱子可以自己配出伴奏,并且把它弹出来时心里很有成就感。还有看着自己经过细心的去做去装饰出来的美工作品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们的赞美时,那段辛苦的过程瞬间都甜美了起来。我为我学了幼师感到自豪,我一点都不后悔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

《人民江山》观后感心得 篇4

一个人只要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能受得了。

是啊,每一个人都一样,无论跑到天涯海角,也始终脱离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陪伴。

我相信,如果有一天祖国真的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灾难,大多数人都会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的。如果有一天亡了国,只要牢牢坚守祖国的信念,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所向披靡。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敌人,让我们的祖国重现今日的辉煌。

祖国像一位伟大而又温柔的母亲,养育了我们。如今,我们长大成人,要用伟大的成就来回报祖国。我们的祖国其实有一颗雄狮的心,但这颗雄狮的心要用我们的行动来唤醒,要用对祖国的无比的热忱来将他唤醒。

江山多娇纪录片观后感 篇5

浙在江省东南部的括苍山脉中,有一个名叫仙居的地方。千百年间,这个灵秀之地,一直流传着修道成仙的传说。百姓们相传,山中有一面陡崖绝壁,据说那上面就刻有能让人得道升仙的神秘天书“蝌蚪文”。

为了一探“天书”真容,在当地探险队的帮助下,摄制组从800米高的崖壁垂直下绳降。经过专家的探寻后发现,所谓“蝌蚪文”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泡流纹岩”。所有的证据都在证明:在古老的江南大地上,曾经有多座大规模喷发的古火山。这些亿万年前的火山活动,不仅在仙居形成了世间罕见的球泡状岩石,甚至还塑造了独特的民居建筑与民俗活动。

《碗里江山》读后感 篇6

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因为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内容之一。

在现今吃货横行的时代,吃饱、吃好都不是问题,但要吃出品质、吃出意境就因人而宜了。我的女儿每次在尝试新食物之前总会问“好吃吗?”我的回答往往是“你自己尝尝!”因为一道美食一千个人能品尝出一千种不同的滋味!

比如一碗食材普通做法又简单的西瓜皮捞面条,对于出生在物质相对匮乏的60、70年代的人们来说是一种儿时的记忆,但对于90、00后的孩子们来说只是一碗能充饥裹腹的主食。所以,不论食材的贵贱,有时我们追求的只是一种曾经的记忆,一种曾经的味道!这也正是当今餐饮行业一直推崇传统饮食的.重要原因之一。诸如什么私房菜、大锅台、馍菜汤等等。

碗里的美食不仅可以让我们这些平常人家重温记忆、重拾味道,而且还能给帝王将相指点迷津。传说吴王夫差争霸中原、得美女西施之后,整日歌舞升平、不问国事、混沌不开。西施见此状后,特意为吴王制作了一种皮薄料多过水即食的点心,吴王未曾尝过问此点心何名?西施巧答:“混沌!”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西施的智慧和创造令我们现代人称赞。试想一下,如果西施单刀直入的进谏吴王,会不会招来杀身之祸呢?

在现今社会,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平日的生活中,做事从来都离不开吃饭,俗称饭局。饭局上每点的一道菜都会或多或少的切合些主题,每喝的一杯酒都有它特有的含义,甚至每道菜的吃法都有其严格的说法和讲究。

美食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幸福。它需要志向相同的人来一起参与、分享才快乐,“吃独食”总是少了一份热闹做作料;它需要有一帮“同吃同德”的好友,用最合适的吃相吃,不必担心失态。当你为你的父母、爱人、朋友、

江山风雨情观后感 篇7

故事开场,山上与山下一年一度的斗牛比赛即将拉开帷幕,新来的副镇长濮泉生得知大雨将至,劝村民疏散离开,可是这场比赛关系到山上与山下的相互制约与平衡,关系到每位村民的尊严。最终,还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点头,另择比赛日期,才撤离疏散。基层的工作,总是牵扯千丝万缕,一场雨中撤离,又引出了新的故事,波澜又起……

成为碗米溪村书记的濮泉生,村里多才多艺的姑娘喜妹,新来的女记者沙鸥,他们身上都有着一股韧劲,同时又有着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色彩。他们用敢拼敢干的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去丈量奋斗的历程,去实现心中的蓝图,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投入其中,实现理想,成就村寨富裕的梦想,个人的人生价值与乡村发展的脉搏紧密相连,自豪感成就感由此而生,这就是最幸福的事。

有哲人说过“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乡村的事儿,也不过是些家长里短,利益争斗的事,“扶贫”这件大事,要立足于那些事儿之上,看似简单,其实十分复杂。人心归一,情感所向时,才能成事。所以,当村民们把濮泉生和沙鸥当作家人,为他们摆起“长桌宴”,一切水到渠成,扶贫的冲锋枪才真正打响。

这部剧剧情紧凑接地气,人物刻画细致、形象饱满,很多情节感人至深,但是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一些根植在记忆深处的东西——大山吹来的风,清溪流动的水,阳光洒落的禾场,山间的云遮雾涌,黛青色的村寨房舍,都让我觉得亲切。这些幼年时曾陪伴我的场景,我与它们血脉相亲,骨肉相连。看剧时,一边为剧中人和事而感叹,一边在剧中寻找记忆中熟悉的场景。老式的小椅子搬上来,四方餐桌摆上几盘菜,吃饭的场景现于眼前,我的心中有念头浮起:曾经,我家也是这样吃饭的。还有唢呐迎亲的场面,小情侣在老柳树下约见的画面,村妇拿着扁担追过青石台阶的情景……都是那么亲切,是乡村给我的记忆。我生长的乡村,这些画面已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远去,但是在牧笛溪,在碗米溪,这些都保留了下来。

上一篇:表奖大会的主持词下一篇:《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013年修订)》的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