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

2025-01-20

千里江山图(精选12篇)

千里江山图 篇1

美术鉴赏课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分析批评能力的课程,是教学生学习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从感性理解到理性分析,从而获得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批评能力。鉴赏是要求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并能够以个人的体会、知识、分析美术作品的美术现象。批评能力是在对作品感受的基础上,并建立一定的美术鉴赏标准,以理论分析作品的价值与美学价值,和对社会美学的意义。

在对中国画鉴赏中《千里江山图》是很有代表性的,对于作品的赏析也是很关键的,它不仅是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也是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一、画面构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晚期典型的大青绿山水画,整幅画以绚烂、自然的石青、石绿色为主要色彩,选色以厚重的不透明色为主,色彩之间在明度上形成一定的对比。其画整体给人气势磅礴之感,画面迂回而具有深邃的空间,堪称我国古代传统青绿山画的经典之作。《千里江山图》在皴法的运用上遵循传统皴法的发展原则并以线为主,通过点线面变化,生动的概括了山水的走向和发展脉络。同时,《千里江山图》将颜色与墨线相结合,在用浅浅的石绿笼罩一层之后,再用石青与三绿交互皴染,从而达到了墨线与颜色,色面与皴线完美结合的画面效果。画面依据构图的节奏变化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之间以水、沙渚、船舶、小桥相衔接呼应。首段以近岸小景为主,其间穿插丛林、村落、溪桥和水榭,穿过树林、山峦,一条小路蜿蜒进入村庄;远处山峰耸立,山腰间云雾缭绕。远景处水天相接,细浪频频,商船往来于江面。水天相接之际,远山一抹如带,与江面的白与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画面第二部分则以山景为主,平缓而清脆满山的江岸,水草异常丰茂。沿着陡峭的山壁九曲盘旋而上的山路,还有群山环抱的古寺,峡谷间一泻千里的瀑布,急流入江。平坡处有多间楼阁屋舍错落于山间平坡处,生机盎然。远山与近山通过清淡的色彩、淡淡的云气形成了无限深远的效果,岸边绿水扬波、临江水阁、亭榭和水面渔舟、画舫上活动人群,形成一块倒三角形的区域。江面横卧一座长桥,将两岸连接起来,在巨大的木式亭桥中间建十字形的两层楼阁,宛如垂虹,十分雄伟壮观。画面的第三部分是从连接长桥的临江坡峦开始,山势由低到高向画面左上方延伸,在狭长的画卷中营造出深远的视觉空间。画面的第四部分景致,是以隔江展望开始,岸边绘制低矮山坡向右倾斜与对岸江边山岗遥相呼应,山势连绵起伏。第五部分是跨过水湾后,由一片深远平缓的山岭和延伸在水面上的半岛组成。渔民在岛上织网捕鱼,行人在江边停船上岸,岸边蜿蜒的小路通向山后直至画面深处。画中处处都在阐述着一片繁荣景象,绿树满坡、村社、人物、渔船、商船往来穿梭在平静如镜的江面上,轻舟荡漾,尽显一片繁荣、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这繁荣景象同远处的重山叠岭相映成趣,给画面增加了情趣。画面最后一部分则又回到近景山岗,整体山势由低及高,从平缓岸边到连绵起伏的丘陵、至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直刺长空。江面景致开阔,江水浩渺连绵、视线开阔、境界悠远。

《千里江山图》画面从卷头至卷尾,构图精心节奏变化合理,既严密紧凑又疏落有致,宛如听到一曲高山流水,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动人心魄。画家力图将自然山水描绘得细致入微,画中各段落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成画,可见画家的匠心独到之处。在构图中,画面采用对角线构图,一条平坦蜿蜒的江水贯穿整个画面,链接每一部分,江水把第一部场景与第二部分景物联系在一起,画面中远山沿着江岸逐渐消失于画面深处,从而在构图上达到彼岸相呼应。另外画面第三、四部分以长桥相连接,尽显古人所讲的“气脉相通”之势。有主有次山势遥相呼应,江面处处有渡船来往,画面中每一处山峰都有主有次,正如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中所言:“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而百辟奔走朝会,无偃蹇背却之势也。”①从而将中国古代传统构图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二、空间构造

《千里江山图》整体空间构造取平远之景,整幅画重峦叠嶂,其远山远取其势,近取其质。我国古代先人的话语录中有载:“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远山无皴、远水无痕、远林无叶、远树无枝、远人无目、远阁无基。”说的是山水画在空间上的处理方法,古人这种近实远虚的空间处理方法与现代透视法表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从而对时空达到了真实的再现。同时,这种空间处理方法也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古代道家学说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大宇宙观。因此画面中近岸的人物、村舍、树木、舟船画家都处理的清晰可见,而中景的山头树木却逐渐减少,寺院或隐或现,对于远处山川的处理,画家是以大写意的手法来处理,以色墨简单带过,取其神而落其形,设色逐渐变淡,树木也仅仅是点染几笔即可。另外在画面各种事物比例的处理上《千里江山图》已经突破了魏晋时期“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传统表现手法,将水面上舟船与水的比例调整适中,画面人物明显小于树木山川,近处船只比远处的大而清晰,符合基本的视觉心理审美习惯。另外画家还从平面构成角度深入分析了画面的过渡因素,例如跨过小桥绕过山岗来到村边、岸边,江岸边可见有渡船停泊或长桥相连,这些景致的相互呼应,从而将画面气脉连贯起来,穿越千山万水最终回到近岸的土坡,小路迂回曲折向画面纵深处的空间延伸,消失于无限深远的空间里,将平面构成因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结语

《千里江山图》在空间处理上堪称经典,画中各部分景物既可以相互独立欣赏,又可以连贯起来形成连续不断的画面。使观众的视线被画中的气势所引领游离往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在观众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对《千里江山图》的赏析,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现状,在大自然面前基本是一种顺应、亲和的姿态,即所谓的“天人合一”。这种感悟,是从作品的整体布局入手,通过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融入到整个时代背景中而对作品的意境与文化内涵的领悟。

总之,美术鉴赏是艺术教育中对审美价值最直接的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课程,除了理性的推断还需欣赏者积极地参与,运用自己独立的思维去分析作品所带给你的感受和审美价值,为进一步分析作品的制作技法提供基础性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志炜.山水画教学谈[J]美术大观2009年6期

[2]、[苏]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版第636页

千里江山图 篇2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关于介绍国宝级文物的书――《国家宝藏》。里面收录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共27件珍贵文物,这些宝贝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是我们先人勤劳智慧的结晶。在这其中,比较吸引我的就是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了。

《千里江山图》卷是王希孟十八岁时画的,是他传世的作品,这幅画也是中国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这绚丽的色彩和雄伟的山川充分表达了王希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除了画卷本身的珍贵令我惊叹之外,两位艺术大师对这幅作品的`敬业精神也令我敬佩不已。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冯海涛老师,为了研究这幅画卷到底是怎么画成的,花费了四年时间,找回了失传的绘画技法,比较终复制了《千里江山图》(局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绘画颜料传承人仇庆年老先生,为了再现画卷上那些鲜艳的色彩,经常到深山老林里采取各种矿石,把它们捣碎成粉,再加水研磨。这一重复单调的工序每天要研磨八小时,持续20天,这样磨出来的颜料才能达到画家的要求,才能做到千年不退色。

从“打江山”到“守江山” 篇3

但是,在可口可乐、通用、大众、IBM等这些企业中,很难看到精神领袖的痕迹。而纵观那些被打上精神领袖烙印的企业,不难发现,这种企业通常仅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大多都是在1990年代前后出现,此时正处于企业突飞猛进的变革时期。“乱世出英雄”,这一名言在这些企业中也得到了印证。正是在整个市场的混战时期,一些具有个人魅力的领导者,逐渐凸显。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不可避免地要打上领导者个人的印记。这些领导者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企业的精神领袖。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企业精神领袖的作用是为企业“打江山”。

守江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打江山”背景下出现的精神领袖面对企业的成长期该如何自处?不同时期企业需要不一样的管理方式。随着市场和企业环境不断变化,精神领袖存在的土壤也有可能逐渐消失。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任何一个企业都会逐渐从高速发展期过渡到成熟稳定期。成熟期意味着那种依靠几个人几把枪闯天下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已经完成了“打江山”的任务,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一一席之地。那么接下来的头等任务就变成了如何“守江山”,如何让企业在逐渐成熟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当企业只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时候,可以依靠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来影响企业员工,出色的组织能力来管理员工。但是,当企业发展到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时候,就很难再完全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影响并管理所有的员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这种依靠个人魅力带领企业迅速崛起但是不久就销声匿迹的例子数不胜数。

那么,在逐渐成熟的市场环境中,精神领袖们是不是“英雄迟暮”了呢?我们可以到市场中去找寻答案,传统行业且历史悠久的大企业很少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甚至有些企业的创始人都已经逐渐被大众遗忘,领导者也是正常更换,不存在某位领导者是这个企业的精神领袖或者说在外是这个企业的一种符号的现象。它们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某个领导人的出色才能,而是依靠其自身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淡化了企业管理中浓烈的个人色彩,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化的企业,这也应该是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而从精神领袖本身来说,个人的局限性导致了精神领袖不可能在企业中长期存在下去。“打江山”到“守江山”的企业管理转变,要求领导者转变自己的管理思路,不再是一腔热情,带领团队杀出血路,而是逐渐将企业引向制度化管理之路。而每个领导者在创业初期未尝不代表了当年最先进的战略构想和经营管理理念,但是发展到后来,不一定跟得上时代的变迁。此外,很多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他们的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这一时代的特殊性所赋予的。但是,当他们置身于更加成熟的国际大环境时,把具有局限性的实践经验当做必然规律来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

从精神领袖到制度建立者

“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做企业也是一样,不能让整个企业都依赖于某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如果这个人离开了,那企业怎么办?我们看到了柳传志在65岁高龄的复出,看到了乔布斯重掌苹果大权。但是,如果有一天,他们离开了,不能复出了,那么企业该怎么办?

当然,并不是说企业稳定发展时期,就不再需要精神领袖了。但是,精神领袖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方式,让精神领袖的作用得以发挥的同时又规避其不足之处?

千里江山图 篇4

关键词:山水,山水格局,人居环境

人类自产生之日起, 就不断探索居住环境, 经过千百年的曲折探索与实践, 形成了对自然和人类聚居的有利模式, 在自然的基础上建立宜居的家园。居住地域环境不再是单纯为了生存、生活、避难、防御为目的的环境, 更是一个地区精神文化的载体, 是人文和自然的多重反应。但当今资源紧缺, 环境污染严重, 自然环境大量被毁害, 自然的自我修复调控能力已接近零, 环境已是岌岌可危。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使得现代研究学者一直在反思:环境以及人与环境如何相处?作为景观的从业人员探究理想的人居环境应放在首位。

1 现状问题

在城市进程和工业生产大张旗鼓的建设下, 中国传统“山水城市”已经淡然离去, “如果将建设‘山水城市’理解为匆忙地在这些地区搞开发, 实际上背离了‘山水城市’的方向, ‘山水城市’也就名存实亡”[1]。现阶段, 人居环境的问题主要有:①自然破坏急需恢复、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森林草地退化严重。②城市无限制扩张发展, 人类的生活垃圾、工业废气、资源需求已超过自然净化和生产能力, 自然已在超负荷运作。③传统与地方性景观文化的空间构成格局丧失, 文化内涵表面化。

2 山水画中理想山水格局根源

2.1 生理上的庇护

人为了生存需要取食、繁衍后代, 所以, 靠安全的栖息地以及防御庇护的手段获取生存有利的资源。长此以往, 人的生存发展对人居环境的选择做出优劣评价, 并创造出适宜人居住的良好环境。选择可庇护、捍卫的领地, 安全、稳定的生产条件是建造聚居环境考虑的原则。原因有4个方面:①可庇护环境的气候、水位、风向、日照相对稳定, 人类可依照经验辨析和利用环境优势进行生活。②由于人的视域有限, 看不见的背后必须是可靠的、安全的, 并能有效逃避危险, 正如早期的山顶洞人, 背靠山崖、悬壁开洞来躲避防御。③人类为寻求食物可在山林采摘和狩猎, 山地动植物较为丰富, 可为人类生存提供果实和猎物以及生火的木柴。④可排除潜在危险, 在临近大山而又相对独立的小丘上, 高度和面积都是有限的, 其人类活动的空间具有确定性和整地感。在人居环境建造时有明显边界和围和, 或是山川、水域的阻隔, 或是城墙的护卫。在人聚居环境中总能出现, 以强化人的安全感, 使人们对区域领域产生生存依赖, 促进人类聚居的捍卫意识。

2.2 心理上的可游可居

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山水观、环境观、审美观与中国山水画不谋而合、相辅相成、互为体系, 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环境以及景观的视觉环境等做了统一考虑。王希孟 (宋) 的千里江山图在山水组合间充分展现了“道游于艺, 艺合乎于道”[2] (见图1) , “居———游”在构图中的画中视线、“线性的画面结构”;“高远”、“平远”、“深远”的空间;“以大观小”的山水法则;以亭台、楼阁、茅屋和人意象化的符号 (如塔、庙等) 。“可游可居”思想境界意味着人居景观环境的建构是人与物生存空间、人与人生活空间、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在山水画中的体现。人在环境中可走、可看、可望, 方为“游”, 乐享起中。所谓“居”是人在地域环境下的长期生活感受, 以使“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 而达到“乘物以游心”强力的内心感受。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中所言:“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 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而百辟奔走朝会, 无偃蹇背却之势也”[3]。由此也决定中国山水画中可居可游的思想和构图是将理想人居环境集大成。

2.3 精神上的隐逸

隐逸山野别业的高士多为中国古代山水画者, 与画者对山水自然景观的“可游可居”、“天人合一”的意境思想密切结合的关系。在文人诗句中, 对景观环境精神依赖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山野情趣;有《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霞水景;有《竹里馆》中的“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的空灵、幽美意境, 显示出闲情偶寄自成高格的情怀。同时勾画出景观的时间 (秋天日路、夜晚) ———空间 (水岸边、深林) ———人活动 (赏景、弹琴) 。而文人高士心中隐逸的“桃花源”在千百年人们心中都挥之不去,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建的乌托邦式的景观模式:“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从中可以看出, 文人对“仕”与“隐”相互结合的理想环境之地, 其环境特点有:①有山有水的环境庇护, 阡陌纵横的山林。②隐秘的出入口, 入洞蛇行、先狭后宽、夹岸桃花、水尽山出, 其上一洞仿若有光, 豁然开朗。③“缘溪行”出入口与内外链接需要经过走廊、曲径、通道。④聚居在开阔平坦的土地, 出洞后开阔的盆地 (见表1) 。

3 理想山水格局基本结构特征

3.1 连绵的山峰环抱

在长卷中画的每部分都有主次之别, 以高山、主峰为基址背景和衬托在画中开卷首段。以山景为主, 树木茂盛, 沿山路九曲盘旋直通山间古寺, 期间瀑布倾泻, 流水入江;亭台楼阁错落置于平坡山间处时隐时现;远山清丽的色彩被云雾环绕, 云雾弥漫的山谷, 远处山峰耸立, 山体直插云腰之间, 形成无限深远的效果。在画中感受到群山的深远和高远“气脉相通”;山势上遥相呼应, 如右岸山势向左倾斜, 左岸山势向右倾斜, 形成群山环抱的基址[4];近处山体山中多奇珍异草、异树、果树、树林在其穿插溪桥、水榭, 形成植被隔离保护带, 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调节气温, 营造小气候, 形成风景如画的自然风景;在道教中的仙山、佛家的“物我和一”、士大夫的隐逸, 在山川中形神合一。

3.2 大江河流的前景

大江、河流为基址前景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水源, 便于灌溉农田, 并为人类提供水产品。在《千里江山图》中, 开阔平远的空间将视线引向水天之际, 近景处水浪轻微起伏, 江面辽阔无垠有商船和渔船往来, 岸边绿水扬波、临江水阁、亭榭和水面渔舟、画舫上均有活动人群。[5]人类最早出现地临近水源, 提供给人们饮用和生活, 水流在流动和冲蚀下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洪泛区给河流和缓冲区带来肥沃的土壤, 岸边是水陆交错带地带, 也是生物种类最为繁多的地带, 所以, 在文人心中水是“不死之水”, 并在画中重点描绘。

3.3 中间开阔的平原

在近岸平坦地势中有小道通行和散落树丛遮挡村落, 在画中是聚集的人家、平坦的农田。人物在画中有的是挑柴夫、商人等在其间小道上穿行;有的是桥上行人和舟船忙碌;有的是家中人们的交谈。均在四面围合中间平坦开阔的地势展开人们的生活和活动空间。山间盆地环境给人以生产发展的肥沃土地, 人们可以在其中自给自足, 形成古人戏文中所说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与文人心中远离喧嚣纷争的室外桃源。

3.4 与外界联系的豁口

人与外界常以道路和豁口作为联系方式, 物质与外界物质交换常以河流和谷地延伸的方式, 其人居环境出入口常为洞口、水口、门口在画中往往出现木栈桥和蜿蜒的河谷小道联系和沟通各相邻近的闭合空间。在千里江山图中, 进入道路唯一且狭窄, 时隐时现, 曲径通幽给人以探索神秘, 以一座长桥横跨江面链接岛上渔民和人居的村庄, 形成一片繁华景象。一方面利用狭小的豁口和走廊有效地阻止入侵者。[6]另一方面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内外交流通道, 是物种空间运动的必经之地, 具有最高的资源密度、最丰富的种类, 豁口是动物的迁徙通廊, 因而是猎采最佳场所。[7]在旱季, 河流廊道可能成为水源供应区和大量植物生长的地方, 也是物质、能量和物质流动的高密集场所。

4 人居环境的现实表达

古人对与山水间人居聚居环在《阳宅十书》有“人之居处, 宜以大地山河为主”的定论, 其中泰安在人类山林聚居环境的选址上可谓代表。原有泰安古城地理位置的选则与周边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泰安古城的形成是围绕自然山水环境的庇护发展而来, 从起初人类早期栖息的大汶口到岱岳镇, 直到后来东移形成乾封县形成泰安雏形, 泰山周围因适宜稳定的环境聚落越来越多, 并带动城市庙宇发展形成泰安山水格局的一部分。

泰安处在岱岳山水地形、轮廓的形胜中, 城市发展得益于“山”、“水”, 形成了背山面水的形态格局, 其地势呈现东北高、西南低逐步倾斜趋势, 中部平坦地势受洪积冲蚀形成丘陵河谷平原。泰安北部以泰山为主山形成天然屏障;南部的徂徕山为案山形成视线呼应;西北部的金牛山为岗阜, 将西南屏障环抱, 3座山在山水格局中成三足鼎立之势 (见图2) 。泰山山脉在地域广阔的平原之上绵延余公里, 盘卧平方千米, 依次为中天门海拔860m, 南天门海拔1460m,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m, 与泰城丘陵平原地势形成强烈反差, 在山体节奏上有“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泰安城市是将泰山为背景, 衬托和保卫人们聚居的环境;在空间上产生山外有山、重峦叠嶂的视觉感受;在城市天际线上, 形成多层次的立体天际轮廓线, 增加泰安城市风景的深度感。山脉众多水系环在视野中形成清晰的山体轮廓线, 成为天然的参照系统, 给人方向感、安全感、归属感。

山脉众多水系环绕, 在山脉中产生“溪”、“河”、“泉”、“池”、“井”、流入山下城市汇集成泰山西溪的奈河、泰山中溪的梳洗河、泰山西麓桃花峪北部山谷的伴河。水路交织环抱与泰山并与之对望 (见图3) , 并以河流水系为主的生态廊道口是生态体系中自然生态过程的集中体现, 在大尺度山水格局中比例较小, 但与外界联系十分紧密。城市河流作为山水城市最主要的自然廊道, 起到了泄洪、调节气候、生物通道等生态功能。以水口山为障景、屏挡, 使基址内外有所隔离, 形成空间对比, 使入基址后有豁然开朗出入口常为洞口、水口、门口[8], 利用廊道的延伸性, 将廊道沿线性空间深入到城市核心。以河流、水池为选址基地的前景;以开阔平原与冲积扇为选址基地中部;以高山环抱为选址基地的背景, 从而形成理想山水格局特征。可见, 泰安营建布局占据地利优势, 是利于农业发展和建设的居住场所。

人聚居的城市是以泰山玉皇顶为轴线连接岱庙 (见图4) , 在街道布局上方正, 城内16条街。泰安城外城厢共13地方散落其中, 个自有不同功用, 有粟、蔬、果、鱼、薪炭、器物;有百货杂陈;有园圃;更有每日客人云集, 夜半灯火通明, 一派人居生活气象。在山间和水系周围植被茂盛环绕多植花果树, 植被覆盖率达80%, (现有种子植物144科, 989种) 山麓垂直植被分布明显, 从低到高依次为:落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草丛, 因此, 景观差异度高、植被种类丰富, 形成多处水源。植被包裹山体、环绕水系起到了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其在气候上, 减轻西北寒风, 调节区域小气候;在土壤上,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在气象上, 山体的垂直绿化将新鲜空气补充进城市中。丰富的植被从中可以调节人居环境气候, 游走于山涧和城市中, 可感受画中所言的“可居可游”, 泰安古城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中国传统哲学指导下规划设计。

5 对现代人居环境的反思

5.1 保障基本生活质量

栖居环境可给人们提供水源、食物、生活场所, 营造宜人的环境, 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环境建设的最低标准。创造良好的交往空间和安全环境, 促进人与人交往和与自然接触的空间。宜人的环境能缓解紧张压力、放松心情, 使人们拥有新鲜空气和静谧的环境。

5.2 在空间格局上的合理划分

在安全感和舒适感上, 人们通过自然山林吸引人群创造积极的活动空间。在生态发展上, 人们更多考虑到土壤涵养空间、水源空间、生物栖息地空间, 合理优化布局人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满足为城乡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 强化景观空间布局, 优化景观空间结构规划,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5.3 循环可持续的环境发展

一个健康的人居环境同样需要关注生态的可循环持续发展, 同时也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要求尊重自然物质循环与自然界的良性互动, 使自然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可利用生态手段促进恢复, 利用规划方法划分生态安全区域, 利用政策手段加强管理, 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再造景观空间秀美环境。

5.4 景观文化与地区文化为依托, 拒绝千城一面的人居环境

长期生活的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可体现出人文文化和人居环境的偏好, 环境的偏好反应出审美感官的不同, 强化和凸显地域文化情节和文化凝聚力, 充分利用其环境营造适宜人类聚居的空间环境以及心灵福地。形成具有人文文化的地域人居景观环境, 使地域的精神依托真正融入自然环境。

6 总结

人类理想的人居环境是天人混沌一体的共存关系, 它已存在于中国人内心深处和传承积淀文化深处, 并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呈现出, 也决定了我们选择人居环境的导向。古人也早已给出“天人合一”的答案, “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追求优美、赏心悦目的自然和人为环境的思想始终包含在山水画的思想中。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已经错失了原有的人居环境, 现在景观工作者不断反思人与自然、人文与自然、人与人文、自然与地域发展的关系, 希望重拾山水格局进行合理规划, 在满足人类基本发展需求的同时恢复自然环境, 创建人文人居环境, 使人居环境处于山水画格局, 彰显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10)

[2] 卓莎.从“可游可居”的审美理想看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特点[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8)

[3][宋]郭熙, 郭思.林泉高致集[M].山东画报出版社

[4] 郑瑞利.构图千里江山——《千里江山图》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 2012 (12)

[5] 陈丽.美术鉴赏课——《千里江山图》赏析[J].美术界.2013 (11)

[6] 百度文库《从选择满意景观到设计整体人类生态系统》http://wenku.baidu.com/view/d70c917c27284b73f24250...

[7] 李淼.城市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根源探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8] 乔家君.村庄选址区位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

打江山坐江山保江山诗歌 篇5

坐江山

保江山

更难

红色

映红了人民的心空

映山红

映海红

映天红

就这样

66周年

共和国的记忆里

有你有我也有他

我们一起走过

走过长征的风花雪月

走过民族烽火

走过淮海

走过平津

更早的走过辽沈

你来自长江以北

我来自黄河以南

岁月炼成了你我你我的执着

红小鬼冲锋陷阵

小八路沿河快乐

就是你

是我是他

营造新生活

蹉跎

蹉跎了几多生活

那黑云

狞笑

你我不会哆嗦

相信吧

相信执着

松针一样

把冰雪拥抱

饥饿

战天斗地

因为

心中有沸腾的生活

长夜里

北斗星闪烁

斗争中

方向明确

征途上

千里江山图 篇6

外媒称,智能手机市场证明了一些行业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消费者的心情。美国战略分析公司称,今年首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35亿部——其中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占近三分之一。坏消息是中国市场呈现饱和。

据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报道,苹果公司不得不承受严重损失。美国人1年前还占据中国12.3%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手机生产商华为。现在苹果下滑至第5位。这家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下降了15%。

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市场饱和外,苹果iPhone手机失去了光环。对于美国人来说,雪上加霜的是以华为为首的中国手机制造商已经迎头赶上。排在第二至第四位的分别是中国商家Oppo、小米和Vivo。世界销售冠军三星没有进入前五。

报道称,总部位于中国南部深圳市的科技企业华为是领头羊,它通过创新紧逼苹果公司和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公司。2011年至2015年华为的销售额翻了一倍,达到395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5%。

对于小米和Oppo来说,这样的数据只是梦想。85%的Oppo产品都在国内销售,小米的这一比例甚至达到96%。到目前为止,中国手机制造商是成功的。但苹果公司却是一个警示性例子。打江山易,保江山难。

千里走单骑 篇7

张晋峰2013年5月5日从成都出发,5月31日到达拉萨;6月5日从拉萨出发,6月23日到达西宁。在骑行至拉萨的路途中,最多时曾12人同行,最后5人同时到达拉萨;从拉萨到西宁的19天里,他则踽踽独行,风雨不停……

在蜿蜒盘曲的山道上,有他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身影;在雨雪肆虐的狂风里,有他奋力抗争、鼓舞自己的呐喊;在清澈的湖泊边和无际的草原上,有他漫步的足迹;在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雪山下,有他纵情的歌声……

梦想实现,高原的山山水水已经深刻在他的心里,那蓝天、雪山、白云、草原、湖泊不时地萦绕在脑海中……

他说,还是在归来的列车上时,在他的心底里,一切都就已经归于平静……

然乌湖美景——静谧。

清晨的帮达镇——未见炊烟。

著名的怒江72拐——犹如曲曲折折的人生路。

从德令哈去乌兰途中,地图上此湖标注为尕海——多希望自己也像这些马儿一样无忧无虑。

江山如玉 篇8

翻开经典古籍得知,玉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息息相关,玉器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使其得以传承数千年。中国历代文人都独钟于玉,并以玉比德。《礼记·聘义》中写道:“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以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绌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许慎则归纳出玉有五德,他在《说文解字》里说:“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君子之重玉,可见一斑。

玉是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的象征。如果说美而不朽是玉的特质,那么坚贞温润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玉文化精神包含着“宁为玉碎”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精神、“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古人以玉为核心,创立了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玉文化,这是华夏民族的伟大思想建树。玉有许多高贵的品德,玉的境界是众多中国文人终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心性使然,我也在其中。

在我眼里,山水与玉有许多共同之处,山水的自然、浑朴、圆融与润泽无不是玉精神的体现。山的刚硬雄强,水的柔软含蓄,合成玉的品德;山的傲骨与草木的柔美体现着玉的精神。春山清澈朗润,夏山青翠欲滴,秋山明净剔透,冬山浑融含蓄,雪山洁白无瑕等,处处蕴含玉的品质。激越透亮之溪流,清澈见底之浅滩,温润如璧之湖泊,实乃玉的化身。山川所引,心性所驱,近年来我的山水画创作集中于玉精神的表现。

艺术家最期待的境界,是自己的艺术语言、技法与心性逐渐贴近、融合乃至同构,以至情感与心性的宣泄畅通无碍。我心中向往着纯净洁白、晶莹温润、虚实变幻的玉质山水境界,并不断寻找表现这种意境的方法和传达心性的途径。追求笔精墨妙,将情感融于笔端,心迹留痕于笔迹,达到个人生命节奏与笔墨节奏同构,而痛快淋漓的写意方法显然难以表现这样的意境。所以我选择了反复勾皴、层层渍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营造出心中梦萦的理想境界,并陶醉于其中。

用常规的渍染法,长于表现山川的浑厚与苍润,但难以呈现温润、洁净的玉质感,所以,我使用湿画法甚至湿纸法。湿画法利于表现润泽、朦胧的意境,但不利于物象刻画、笔迹留痕和画面视觉张力的表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采用干湿画法结合,或在湿纸上施以极干的墨痕,或用宿墨等多种方法,以相反相成的哲学理念作画,使画面表现温润洁净、神秘朦胧的玉质意境的同时,不失苍茫与浑厚,并保留骨性的笔痕美。用淡墨作画易薄,为增加厚度,须反复渍染并于适处用虚,这既可使画面淡中见厚,又能增加画面的朦胧感和神秘意境,更好地表现心中渴望的玉质般的山水境界。

在反复的技法尝试和意境表现的体验中,我逐渐归纳出几种心仪的玉质般的山水意境和相应的表现方法,虽已初见雏形,但还不能充分地呈现心中意象,期望在日后的艺术语言和技法完善中,能使语言贴近心性,甚至合一。

圆融温润之美,是山水之境,更是玉的境界。因为圆融而浑厚,因为温润而恬和,山水的敦厚润泽、静穆浑然之气得以表现,这正是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所言的“浑厚华滋”之美。在湿纸上用湿笔淡墨层层渍染,由淡及浓,由薄渐厚,浑厚温润之境渐显。层层渍染中,笔迹游走于有痕与无痕之间,变化万千,圆融一体。画面意境如月光之印于万川,统一中蕴含无穷的变化。整个绘画技法过程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首先,在素白的宣纸上用极淡之墨勾画渲染物象,并经多次反复,使画中物象从无到有,景物粲然,极变化之能事,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然后,经过进一步的渲染和洗刷,使画面逐渐归于统一甚至虚无缥缈,这是从有到无的过程。绘画遍数是画面温润、厚重的根本,若心浮气躁,则难以成就此境界。

洁净剔透之美,为山水之性与玉精神的契合。无论是明净清远的秋山、雨后如洗的青山,还是清澈的溪流、粼粼的碧波,都给人以心旷神怡的陶染。洁净是人性所趋,是青山秀水的动人之处,也是画面感人的亮点。通过淡墨的层层渲染与刻画,或干笔,或湿笔,物象由隐而显,逐渐呈现。湿润流动的淡墨渲染与一尘不染的景物刻画汇成浸染心扉的洗心之境。画面令人难以企及的洁净是让观者产生崇高感的关键,也是作者心灵光洁度的体现,甚至一点微小的污渍也会影响画面意境的传达。然而,一尘不染不等于谨小慎微,只有在奔放的用笔和流动的墨色变幻中表现洁净,才能达到天人契合的美感,这也正是其技术难度所在。

朦胧神秘之美,既是山水变幻之境,又是天然玉石体相的视觉印象和玉文化的精神内涵。玉石体相的天然耦合及抽象之美,既通感于山水云烟变幻之美,又与当代审美意识吻合,具有强烈的现代感。抽象元素的引入,更便于画面构成的灵活调度;抽象意境的表现,则架起了古代神秘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精神通道,使我情系山水,心游古今。湿画法的勾皴与渲染,笔墨与物象均处于隐约有无之间,强化了画面的朦胧感,同时营造了神秘的画面氛围。朦胧的画面,淡化了景物的刻画,抽象性与神秘感应运而生。于虚淡处,是看不尽的空间,读不完的神祕意境;于浓黑处,蕴含着丰富的物象,倾诉着点滴真情。此法的关键是抽象与具象的度的把握,有形与无形的合理安排,最后落实到画面结构的整体呈现。做到丰富的形象统一于简约的画面结构,简约的画面结构蕴含着深邃的意境。

我不是千里马 篇9

但是,这种自豪感仅仅持续了一年,我便彻底失去了信心。并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的职位是秘书,日常工作只是倒茶、陪人聊天,眼看着那些技术人才频频升职,我却还常常用信用卡度日。

人家说,走进微软,总有你展现才华的舞台。可惜,我真的不是匹千里马,不管跑多久,也不会有什么优异的表现,面对那些精密的软件程序,我只能羡慕和哀叹。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尤其是那些搞技术的人才。他们和善地邀请我喝咖啡,大讲最近在某个软件上有什么重要突破,却不知道这些正是我的痛点,每每想起,我都会后悔自己选错了地方。

微软再好,却没有我立足之处,我决定重新选择自己的职业。圣诞节前夕,老总去华盛顿出差,我乘机递上辞呈,悄然离开了微软。

可惜事与愿违,没过两天,我便接到公司电话,叫我回去上班。这是不可能的,我没有才能,但我有尊严,我不甘心在技术人才面前打杂、跑腿,在我的职业蓝图里,必须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所以我的拒绝毫不留余地。

但我真的没想到,圣诞节的夜晚,老总亲自跑到我家,一句话也没多说,只是拿出一份合同让我签字。我说,对不起,自己真的不适合待在微软。可老总摆摆手,让我先看看合同内容。

第二天,我重新回到微软,只不过身份已截然不同。我是微软底特律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我再也不需要低着头在众人面前自惭形秽,更不需要拿着透支的信用卡纠结苦熬。

圣诞夜是一个让我醒悟的夜晚,我曾问老总为什么。他只是笑,反问我还记得那份辞呈吗?我当然记得,微软每天都会收到那样的辞呈,没什么特别的。可老总说:“不,你那份辞呈不一样,因为你在谈及和技术人员喝咖啡的烦恼时,很透彻地分析了他们每个人的特长与成就,你虽然不是千里马,却是伯乐。”

微软需要千里马,但更需要伯乐。老总的话让我备受感动,谁说非技术人才不能在微软展现自己呢!任何一个单位部门,它都需要一个运筹帷幄的人,就像我们的总裁比尔·盖茨,他现在并不会整天研究一个软件的运行,而是不断寻找会研究的人。

如今,于微软的那些人才来说,我依旧什么都不懂,但我会看人、选人、用人,每年人力资源部招聘,我考察的重点,便是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厦工:积跬步,致千里 篇10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长子,历经近60年风雨历程,在通往“复苏”的道路上,厦工处处表现抢眼,成为行业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回顾厦工近60年的发展历程,从1951年在百废待兴中建厂到1964年试制成功厦工第1台装载机;从1982年伴随改革开放春风在行业内率先实行社会化大协作、走向市场化而开创被业界广泛赞誉的“厦工模式”到1993年行业内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从1992年厦工系列产品成功挑战南极恶劣自然环境到2003年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产销双超万台……十年磨一剑!每一个十年的创新发展,不仅展现厦工重要历史成果,更是承载着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光辉的历史一页。从众多可圈可点、烙印着行业深刻历史记忆的片断中,我们仍能非常深刻地体会到厦工敢为创新的发展力量。

厦工从试制成功第1台装载机到形成全系列装载机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再到发展成为国家重点生产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叉车、小型机械等工程机械产品的大型骨干企业。厦工的快速发展正是通过加快技术研发、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品品质来实现的。厦工技术中心是第一批通过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设有博士后工作站,先后参与了7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的制定。随着厦工年产销量的不断增加,厦工在河南焦作建立的北方生产基地一期已经成功投产,并逐渐扩大其生产规模、扩充产品种类,使产品设计与服务更加贴近市场。厦工“同心圆”项目的顺利实行,向广大用户传递了厦工与用户共同成长,让整个供销产业链共享厦工发展成果的经营理念。

古语云:“厚积而薄发”。秉承近60年工程机械专业制造经验和技术沉淀,厦工一直成功地为用户提供高效灵活、稳定可靠的优质产品,致力于为提升用户的使用价值而努力。2010年,随着厦工新品的更新换代,全系列2010年新款产品投放市场,给市场吹来了一场技术革新的春风,为厦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预计2010年第1季度,厦工净利润同比将有较大幅度增长,装载机销量可突破7 000台。净利润的较快增长,除主营产品销量上升外,加强成本控制和提升运营管理效能也是主要原因。2010年第1季度,厦工的装载机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产品品质而获得市场认可,并通过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好评。

技术革新、产品品质提升,为厦工实现破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厦工装载机首开大陆装载机批量直航台湾先河,并研制成功全球首台CNG天然气装载机,引领世界低碳环保潮流。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厦工装载机已实现历史产销累计突破20万台,再次站上了历史产销的制高点,成为中国装载机行业的标杆领袖企业。这是中国装载机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突破,刷新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新的产销记录,标志着厦工装载机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体系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从此,世界工程机械多了一面中国旗帜。

新起点、新厦工,任重而道远。正如公司总裁蔡奎全先生所期望的,厦工正在朝着自己的发展道路稳步前行,扎扎实实推进,完成一个个既定目标。相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厦工的脚步将会更加坚实、从容、快速。

1975年6月,厦工试制成功Z L40铰接式轮胎装载机,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61—1978年,我国装载机制造业从无到有,逐渐摆脱低水平技术开发。1978年当年我国装载机产销总量为1315台,彼时,挖掘机、起重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的年产销量均远大于这个数字。30年后的2008年,我国装载机年产销量超过16万台,并远销世界各地。

2003年,厦工装载机年产销量突破万台

2003年前11个月,厦工装载机产销量即突破万台大关,厦工也因此成为装载机行业第1个年产销量超过万台的企业。厦工模式不仅带动了福建工程机械板块的整体发展,而且为工程机械企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2009年,厦工装载机产能已提升至每年3.5万台。中国也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装载机第一制造大国。

2003年,厦工研制的XGL50高原型装载机获得了高原工程机械产品质量检验认证证书

厦工装载机、挖掘机、叉车、压路机等机械产品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水利、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参与了大庆油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60周年国庆长安街大修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厦工百台工程机械远销南美

目前,厦工海外经销商网络已经遍及独联体国家、东南亚、中东以及非洲等国,产品已先后出口到俄罗斯、澳大利亚、越南、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厦工装载机、挖掘机、叉车等产品先后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柬埔寨、刚果维和部队参与世界和平建设,是我军总装备部、总后勤部2009年惟一选定的装载机品牌。

1964年,厦工第1台轮式装载机Z435试制成功

1964年3月,一机部交厦工部署当时的天工所,设计2435型轮式装载机。此后,Z4-4试制成功以及厦工在此之后与兄弟企业的技术交流,为我国装载机制造业在起步阶段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代,我国工程机械产业从零起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攻克多个类别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障碍。

1992年开始,厦工制造与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2年至今,厦工装载机、挖掘机、叉车等12台机械、14人次先后挺进南极大陆,经受了极端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被国家极地办授予“中国南极考察独家专用产品”的荣誉称号。在中国长城站前沿地带开辟出惟一一条以企业命名的大道——“厦工大道”。

厦工设备在抗震抢险第一线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厦工派出大批工作人员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了近1 200万元的现金和厦工装载机、挖掘机等大批物资设备驰援灾区,并成功救出了2名幸存者。

厦工工程机械批量直销台湾

2010年4月8日,在第14届台交会厦工馆开馆暨大陆工程机械(厦工)首次批量直航台湾交车仪式上,厦工股份总裁蔡奎全先生将一把厦工XG958型装载机的钥匙交到了台湾客户手中。第1台直航台湾的工程机械意义之大不言而喻。

厦工第20万台装载机交付用户手中

明月千里寄相思 篇11

中秋夜的月色皎洁素华,明月圆如银盘,被古人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这一天还被称为“团圆节”,古人在这个圣洁的日子里还会虔诚地举行赏月、祭月等天体崇拜活动,那时的人们用精心制作的月饼祭拜月亮,只不过那时的月饼不叫月饼,而是被称作“团圆饼”,直至唐代才开始被称呼为“月饼”;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的人们都会在这个别具历史文化的节日里强烈地祈盼着团团圆圆、合家欢聚的美好景象,这份朴素的情感需求从未远离过华夏儿女的心胸a

记得儿时见到的月饼大多是用暗黄色的纸包装的,用纤细又结实的麻绳捆扎得四四方方、有棱有角,在表面的正中间往往贴有大红色的商标,依稀记得那时候的月饼大多都是豆沙馅儿、枣泥馅儿、五仁儿馅儿的,有的馅儿里面还会裹杂着些许的“青红丝”,把略显深沉的馅料点缀得青翠光鲜。每到八月十五的前几天,人们便会提着用纸和细巧的麻绳捆扎好的月饼走亲访友;有些无法与家人亲友团聚的人们,还会不远千里万里地通过邮局寄来一盒月饼,寄托着自己对家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无限细致地慰藉着同受思念之苦的家人。

去年的中秋节过后,年幼的女儿告诉我说:她最近每晚躺在床上之后,都会悄悄地掀起窗帘的一角,然后静静地透过玻璃窗外的夜空看一会儿月亮,她几乎每晚都是看着皎洁的月亮入睡的。怪不得我有几天早上叫醒女儿起床的时候,都看见她卧室那面粉红色窗帘的一边露着宽大的空隙。我在心里不由地羡慕起女儿的心境来于夜深人静之时,独自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用一双夜的眼睛穿过繁星点点的浩渺银河与素华柔美的月光交融生辉,那是一种何等超凡脱俗的天人合一呀,在那个静好的时刻,人类和宇宙的关系一定是无比亲近和谐的,这是我们可以让内心和这个世界友好对话的绝好机遇。境由心造,可是陷入世俗的太人们却绝少有这个心境了。

我猛然遥想起儿时曾经就读于一所乡村小学的时候,每天在一条贯穿于整个村庄的小路旁都会看见有一个胡须皆白的老人靠着发黄的墙根蹲着,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里,他也是那样长久蹲靠在屋檐下,目光呆滞地晒着太阳,于是我和几个要好的伙伴决定去那个老人的家里看看。在一天放学后当我们走近老人说明了来意之后,老人高兴得眉开眼笑地为我们敞开了屋门,于是我们平生第一次看到了家徒四壁、空无一物的凄凉和悲惨,还有满屋子的尘土和在阳光里漂浮不定的尘埃。从那以后,我们每天放学后都会去老人家呈帮他打扫卫生,还把各自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摆在老人的方桌上,到了那年中秋节的那一天,我还没命地从家里偷出好几包五仁儿的月饼狂跑到老人的家中递到他的面前,老人布满皱褶的脸上由衷地笑着,我的目光则久久地陷落在老人深深的皱痕中无法挪出,心里幸福得只想哭;不知那位孤苦伶仃的老人有多少年没有吃过月饼了。

如今的月饼可不是稀罕物了,无论是花色和品种都会丰富得让你眼花缭乱,旧目里最朴素的“团圆饼”早已经升格为身价不菲的“贵族月饼”了,而且在包装上越来越豪华,身价更是有增无减。月饼这一古已有之的平常祭月之物,似乎日益变得不寻常起来,高昂的身价也越发令寻常百姓们望而却步了,人们对于月饼的兴趣也变得淡薄了许多。传统的月饼文化在商业利益的冲击下受到了扭曲和异化,难以回归久远的朴素和纯粹,原先蕴藏的历史和文化也日渐埋没于市场的运作中而逐渐淡出人们古老的记忆。好在从远古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度过无数个漫漫长夜的明月从未改变过它的朴实和圣洁,得以让华夏子孙们在中秋这个特别的节日里用明月寄托自己祈愿合家团圆、世界和谐的美好心愿。

我是千里马 篇12

“我的伯乐啊,你快出现吧!”我第N次号叫,趴在桌子上,我浮想联翩,如果哪天,一堆人冲到我面前,来上一句:“你是人才!”那该是怎样的画面啊,想想就让人兴奋,可是,远得很。

我第一次登上舞台是在三年级的时候,在英语小话剧《小红帽》中饰演小红帽,于是我开始在学校崭露头角,后来在我的一位热情、积极的班主任的步步引导和帮助下,我开始参加从学校到东台和盐城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也得过不少的奖。初中以后,我一度认为自己再也不会亮相舞台了,可奇迹般地被音乐老师拉进了少年宫。可以说,我对舞台并不害怕,反而有些喜欢,我尤其喜欢那种闪光灯打在身上的温暖,并享受那完美谢幕后的舒坦。然而,我并不打算把这个作为我的终身职业,这只是特长吧,也算是我的人生阅历。

我喜欢写作,这个得益于我的语文老师,她指导我写作,并对我的文章精心修改,直到变成铅字。这学期,我拿到了三张来自不同杂志的稿费单,也让我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看到同学们流露出的羡慕眼神,更增强了我写作的欲望。老爸看到那些铅字,跟捡了宝似的,成天跟我念叨莫言、史铁生之类的作家。我奢望着这样的生活:一座安静整洁的小木屋,我坐在窗边,看风景、听音乐、写文章,那算得上世外桃源吧,多好啊。

上一篇:蔬菜价格下一篇:旅游移动网络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