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童话故事(精选7篇)
千里马童话故事 篇1
古人说过,在天上行走的没有比得上龙,在地上行走的没有比得上马。马,是军队的根本,国家最大的资本。虽然马对现在社会来说,已不如古代那麽重要,但是它那雄壮、骏逸的身影却深印在人心中。
马在古代常被人用来比喻某事或某人,因此流传下来的典故也不少,你愿意当个伯乐来欣赏这些骏马吗?
得宠的马儿
楚庄王是个爱标新立异的人,他非常宠爱一匹马,他给那匹马穿上用五种装饰而成的锦衣,并且将它养在富丽堂皇的房子里,还给它睡没有帐幕的床,它吃切好的蜜枣乾。
楚庄王派了五十位仆人专门服侍这匹马,将它照顾得无微不至。可是这匹养尊处优的马,竟然因为太过肥胖而死了。楚庄王当然是非常的伤心,他决定要大臣们为这匹马办丧事,并且想要用大夫的礼仪来葬马,优孟听到这件事,就飞也似地走进宫殿中,号啕大哭,楚庄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你有什麽事哭得这麽伤心?”
优孟回答:
“听说大王的爱马过世了,凭楚国这样的大国,却只用大夫的礼仪来葬大王的爱马,这未免太草率了!请大王用君王的礼仪来葬它,这样一来,天下诸侯都会知道大王原来是一个贱人贵马的人啊!”
楚庄王听了,才恍然大悟的说:
“我的过错,难道已经大到这种地步了吗?”
超级伯乐
春秋时,秦穆公是五霸之一,乃是能控制世局的杰出人物。
有一次,秦穆公问伯乐:“你是天下第一等相马的人,有没有可以继承你的子弟?”
伯乐微笑:
“我的儿子一个个都是平凡庸俗的人,恐怕没有鉴赏天下良马的能耐,大概只能稍稍辨识马的好与坏罢了!因为好马能筋骨辨别出,但是“天下的马”的相法却是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令人无法捉摸,我那几个笨儿子,是没有这种知马的功力啊!……不过我知道有一个名叫方九皋的人,有鉴赏马的特殊力能,超过我很多。他的个性淡泊,常常替人做工或是自己砍柴为生,但是他特别喜欢相马。要是您不嫌弃的话,我很乐意为你引见这个人。”
穆公听了,非常高兴,马上对伯乐说:
“我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就请先生为我引见,越快越好。”
穆公接见方九皋後,就命令他出去寻找天下的良马。过了叁个月後,方九皋才回来见穆公,穆公问他说:
“先生找到的是什麽样的马啊?”
方九皋愣了一下,才说:
“嗯……!是匹黄色的雌马吧?”
穆公带着侍卫去看了看,结果马厩中站的不是黄色的雌马,而是黑色的雄!穆公觉得非常失望,马上把伯乐叫来问:
“你推荐的方九皋并不像你所说的那麽好,而且还有点笨笨的呢!甚至连马的色泽、雌雄都分不清楚,那里有什麽不能去认识『天下的马』呢?”
“其实您批评方九皋不认识马的地方,正是他识马的才能啊!他所看到的是一匹马内在的美好才能,而不是外在的形态。他的相马法是超越马的躯壳,直接认识本质的高妙境界啊!”伯乐说。
果然,方九皋带回来的马,经过审试後,证实是匹超越群马的『天下之马』!
千里马童话故事 篇2
《马说》写作拓展课, 寓写作于古文复习, 激发学生想象力。
学情分析
作文教学依旧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点和弱点, 而古文学习却是学生认为最为枯燥和繁琐的内容, 把古文复习活泼化, 把改写古文和作文教学相联系, 让学生在枯燥的复习中轻松减压, 学生达到富于想象、乐于写作, 也不失为一种收获。
教学目标
1. 复习《马说》的重点内容。
2.通过情景剧表演使学生对“千里马”和“食马者”形象的认识生动化、深刻化,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兴趣。
3.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学会根据标准自评自改写作片段, 培养学生多种角度思考的习惯, 拓展写作思路;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才观, 学会展示自我, 发现他人。
重点难点
1. 重点:复习马说的重点内容, 并以马说为抓手训练学生写作技巧。
2.难点:把动物活化为人物, 让人物描写生动、贴切, 学生学会自评自改。
教学思路
第一步:温故知新。通过温习《马说》主题及人物, 引入下步教学。
第二步:情景表演。引导学生观察,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表演中的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自己写作奠定基础、激发想象。
第三步:个性改写。引导学生根据例文, 注重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 调动想象构思改写。并学会自评自改。
第四步:总结收获。引导学生总结课堂, 明白训练点, 强化改写训练效果, 并进一步拓展全文, 布置完整的故事改写作业。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准备
1. 师生共同编写《千里马的故事》情景剧剧本、准备道具, 排练表演
2. 老师的下水文范例
3.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活动一:温故导入——理解形象
【设计意图】
这是《马说》复习课, 旨在通过复习, 进行改写训练, 侧重于人物描写训练。《马说》虽是议论性散文, 但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想象成一个故事, 并用文中语句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达到迅速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用话题式的方式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千里马、食马者的典型形象, 为下一环节的情景剧表演提供一个参考和评价标准。
【活动过程】
1.温习课文的写法和主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这篇文章的主要写法和主题。
教师点拨:本文主要写法是借物喻人。本文主题是借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的现象来表达作者深沉的痛惜和强烈的愤慨之意。借千里马喻人才, 食马者喻不识才、重才的统治者。
2.巧解《马说》故事
教师活动:让学生把课文想象成一个千里马命运的故事, 并用文中语句梳理情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情节。
教师点拨:故事起因是, 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故事经过是, 千里马“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现”, 于是, 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故事结局是, 千里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马者“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
3.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让学生用下列句式谈谈对千里马、食马者形象的认识。
句式:我从文中什么内容读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千里马 (或食马者)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发言, 老师相机书写板书, 师生一起完成对食马者、千里马这两个形象的解读。
活动二:情景表演———妙析描写
【设计意图】
形象思维一直是人最直接的思维方式, 而画面触动能给学生带来思维的活跃, 让学生极力想象的同时调动自己的文字底蕴来表达,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作文教学生动化。学生和老师自己当编剧, 写作不显得那么神圣不可触碰, 学生探索的兴趣自然也被激发, 互动的过程也会让师生关系更融洽。把各种描写化作对角色表演的评价, 这种做法切入口小, 学生有话可说, 老师因势利导, 点明描写写作的关键点, 让学生更易把握。此过程重在教授技巧的同时发散学生思维, 为本节课的主要环节———个性改写做充分铺垫。
【活动过程】
1.情景剧表演:《千里马的一生》
此情景剧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编写和排练的, 表演角色有:千里马、普通的一匹马 (即常马) 、食马者, 老师念旁白。通过千里马的哀叹、常马和千里马的对话、食马者的怒骂等情景体现千里马的遭遇, 观众学生关注各个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针对表演优点和不足做出评价。
【附文】《千里马的一生》的剧本
第一幕:期待伯乐
旁白:幽暗的马棚中, 破破烂烂的栅栏已经腐朽, 仿佛随时会被风销蚀似的。地面上湿漉漉的, 棚顶上滴下的雨水混杂着我的泪水掉在地上, 寂静的夜里, 只听见泪水沉闷的声响。
千里马:我是一匹千里马, 吃饱时我能日行千里, 可是, 现在我肚子好饿好饿呀…… (蜷缩一团, 捂着肚子)
旁白:他本应该驰骋在大草原上, 嘶鸣在蓝天下, 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被囚于这矮小的马棚里, 与普通马同吃同住。他能感觉到主人对他的厌恶, 嘘, 主人来了。
食马者: (边走边骂) 你这个好吃懒做的家伙, 吃得那么多, 干活死没用, 我养着你做什么呢? (食马者愤恨状, 扬鞭要打他, 千里马作躲避状)
旁白:忍着吧、忍着吧, 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伯乐来赏识我的。 (作加油状)
千里马:没那么简单, 就能找到合适的伯乐。 (仿唱流行歌曲:《没那么简单》)
第二幕:马厩里的风波
旁白: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马厩时, 千里马和常马都已经醒了。
常马: (抖擞精神, 精力十足)
常马:又是一个好天气啊!
千里马:你怎么每天都精神抖擞的呢?
常马:自由发挥
千里马:为什么, 我每天都吃不饱, 吃不饱, 怎么让我有力气干活呀?
旁白:到点了, 主人该来喂食了吧!
场景:食马者进来整理马厩, 倒食。两马抢食, 食马者鞭打千里马, 不让他吃食。邻居来借马, 打量千里马, 食马者夸奖常马, 贬低千里马, 邻居给钱并离开。千里马带着羡慕得目光送走常马, 在主人不备之时快速吃食。食马者再次鞭打并辱骂千里马, 惊呼天下无马 (学生自由发挥)
千里马:伯乐呀, 伯乐, 您何时才能出现呀, 我的主人每天鞭打我却不按正确的方法, 我鸣叫他却不知道我的意思, 难道我真的就要在这个破地方终结我的一生吗?
2.情景剧点评。
要求其他同学观看后, 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表演细节, 重点从表情、语言、动作等方面来点评一个人物的表演。并说说若由你来表演这个人物形象, 你会如何改进。
活动三:我当编剧———个性改写
【设计意图】
学生在情景剧的激发下跃跃欲试, 心中会构想出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故事, 此环节正合学生意向。而以不同角色为第一人称来改写文章这一环节突破常规教学,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构想, 增强了写作的新颖和学生的好奇。为防止学生天马行空, 虚构过度, 应时时紧扣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有所用, 融发挥想象和运用写作技巧为一体。设置改写示范和改写评改标准便适时地规范了写作的要求和方向, 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写作。最后借展示投影并评改辅导机会也加强学生对片段作文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把握。
【活动过程】
1.让学生围绕“千里马的故事”, 分角色改写文章。
改写要求:
角色:千里马、旁观者 (或常马)
步骤:
(1) 选定角色为第一人称, 抓住人物特点, 合理想象, 改写千里马被摧残、埋没的片段。 (200字左右)
(2) 注意加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 突出人物形象。 (建议至少2种)
(3) 小组交流并评改。
(4) 小组内推荐展示。
2.改写示范, 拓展视野。
(1) 学生用心阅读改写示范。
改写范例:
我是一匹千里马, 我的食量很大, 可我的主人却从来也没让我吃饱过。我的身子开始消瘦, 毛色越来越黯淡无光, 与普通的马相比, 我就是灰姑娘一个。
晨光熹微, 我庆幸, 我又熬过了一个饥肠辘辘的夜晚。当主人推门而入时, 我瘫软地趴在地上, 已经精疲力竭了。他只厌恶地扫了我一眼, 就怒气冲冲地甩动着手中的鞭子, 鞭子和地面碰撞发出“咻咻”的响声, “没用的家伙……”, 话音未落, 鞭子便重重地落在我的身上。他狰狞的面孔、凶恶的眼神更似无数锋利的匕首插进了我的心里。皮肉之苦尚可强忍, 可难忍的是内心倾涌而出的悲凉。我只能仰天长啸:为什么就没人能懂我呢!既然你们都不理解我, 为什么又要把我囚禁在这狭小的马棚里, 让我饱受折磨呢?想到这里, 我的泪水便不由自主地往下坠。
(2) 老师就文中出现的描写进行讲解、点拨。
3. 学生构思及改写。
4. 呈现评改标准, 小组合作, 自评自改。
评改标准:
(1) 符合课文原意; (20分)
(2) 增加生动细腻的描写或巧用修辞; (每处加5分, 满分25分)
(3) 书写工整, 版面整洁 (5分)
5. 推荐展示, 老师投影进行评改辅导。
活动四:今日收获———课后拾遗
【设计意图】
这节课动静结合, 学生表演和写作的才能都得到了展示。但课堂终归要落实到增强语文能力, 学会做人。所以总结的环节不可或缺。此环节也旨在学生养成自我总结的习惯, 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并在文章学习中能推己及人,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学会展示自我, 发现他人。
【活动过程】
1.今日收获
学生从写作知识和课文给予的人生启示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点拨:写作技巧和知识方面
(1) 多种角度思考, 拓展写作思路; (2) 人物描写有特点, 贴近身份最重要。
教师点拨:本文的人生启示方面
(1) 善于发现人才、识别人才; (2) 善于表现自己的才能。
2.余兴未尽
布置作业:在课堂片段的基础上, 将本文改写成一篇命题文章, 可选用千里马、食马者、常马任意角色为第一人称。500字以上。
【教师反思】
这节课, 学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说、演、写、评、改, 自己感觉课堂较为生动、节奏明快, 不像往常的片段写作那么沉重。课堂上, 学生觉得很有趣, 也愿意展示自己的写作片段, 学生在这种评改中明白自己写作的得失, 在这种氛围中, 这节课基本实现了之前预想的复习教学目标。令人惊喜的一点是, 学生学会了如何去找寻描写亮点, 为自己的写作加分, 这种训练也为他们平时写作和评改提供了借鉴, 学生知道评改标准了, 就会根据标准去优化和修改自己的人物描写, 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表演展示会将部分同学的思维定势, 他们在之后的改写中就照着表演的情节去写作, 缺乏创新;部分同学没有把握好片段写作的规定, 在开端、发展处费了较多笔墨, 导致人物描写的分量不够。这在作业布置中都有强调, 让学生知道训练重点, 在作业中修正。
“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篇3
2012,观众的口味变了
2011年带给电影从业者更多的启示就是,没有诚意、无法与观众实现交流、甚至打着大片的幌子却粗制滥造的“国产大片时代”终将一去不复返了。同时,伴随着世界经济停滞不前,出现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热钱也会变得越来越“理性”。不懂行,不了解中国国情,不关心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就无法拍摄出具有良好票房收益和表现的电影。
而对于中国电影观众来说,他们的口味确实变了。“大片”不能再轻易将一个很久不看电影的人“忽悠”进影院,或许也是因为上的当多了,观众也逐渐变得“理性”,毕竟80元一张的电影票,对普通中国人来说也不是随便就消费得起的。观众的主体构成也越来越清晰,年轻化、情侣化,已经成为某种趋势。而关注个人命运、关注情感的作品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这一切的变化,都在指向一个可能,那就是:中小成本影片不仅仅会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继续占据越来越多的产量比例,同时,在票房榜上以及投资人最看重的“投资回报率”榜单上,将要占据更多的席位。2012年会是中小成本影片的春天吗?或许这不仅仅只是一个空想,很可能就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一个关于“伯乐”
和“千里马”的故事
作为一类投资风险较小、题材内容限制较少的电影投融资形式,中小成本影片几乎是每个刚刚入行的青年导演必须经历的那一道生死关卡,但与此同时,中小成本影片无疑也是一片值得每一个刚刚入行的导演,去努力一搏的广阔天空。就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来看,可以说,但凡你有好点子,同时你又拥有将这些点子通过影像的方式,运用视听语言表达出来,那你基本上就可以坐等机会到来了。但是从零到第一部作品,还有一段艰辛且困难重重的过程。在这个时期,你不仅要怀有圣斗士那种誓死都要拯救女神的坚定信念,还要有着远在星辰以外的好运气,但最主要的是,你需要一个伯乐,哪怕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的帮助与合作,都会带给你很多经验和启示。
可以说,有幸遇到一个靠谱的制片人,或者一个经纪团队,你真的可以节省不少力气。很多青年导演之所以可以一部接一部地拍下去,而且拍出的片子还能被人看到,甚至有些收益,或许跟他背后的整个工作团队有密切关系。但与此同时,你又不可以放弃“一个人去战斗”的勇气和信心,你的伯乐或许就是你自己。从什么都不懂,到逐渐学会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懂得如何找到投资人,如何找到发行渠道,如何与各行各业的陌生人打交道,或许你可能会说,这与艺术与理想有关系吗?但实际上,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有关系!而且是大大的有关系!
所以,就像关注那些曾经感动过你的电影大师一样,关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积极面对挡在你拍摄一部电影之前的全部艰难险阻,你才有可能胜出。从单枪匹马到融入到这个大的产业环境中,你需要伯乐,你也要勇于承认自己就是某个伯乐一直梦寐以求的千里马的雄心壮志。关键的关键,你要为自己的梦想做出最大的努力!不怕面对惨淡的人生,甚至不怕面对2012的世界末日,有朝一日你才可能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事实上,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必须经历一段处处碰壁的人生光景,每一个行业皆是如此。这样看来,电影圈似乎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残酷。
粮草问题
再强壮的千里马都需要粮草才可以在草原上驰骋,如何找到粮草,这就成为一个问题。目前摆在刚刚入行的青年导演眼前的融资形式大约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自筹资金,尤其是你的第一部作品,俗称“处女作”。可能在这之前,你已经在毕业作品展上获得了一些奖项,甚至开始在一些片场做导演或者摄影助理,但是你并没有资本去找一个投资人,理直气壮地跟人家开口要求对方给你自以为是“神作”的作品投资。那么你就需要自己想办法,节省每一个铜板,发动亲戚朋友组织一场慈善募捐。不过在此之前,你最好草拟一个融资计划书,考虑到花费的每一个细节,越细越好,然后将这份计划书完整地整理和呈现出来,分发给你的每一个投资人,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给你投资。其实你正在培养的是一种基本的电影行业的从业道德:尊重你的制片人。毕竟,他们才是为你的梦想买单的人。通过自筹的方式获得资金的青年导演有很多,这取决于你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影片的规模,并不是说越多越好,因为在第一部就做很大的投入,无疑是在冒一种巨大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有可能会让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丧失拍片机会。所以从自己开始,学会制片要考虑的基本因素,或者找一个靠谱的朋友,可以帮助你逐渐进入这个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对于一个刚刚入行的青年导演尤其如此。
第二种是找到一个有缘的投资人,也就是说真的有一个上帝派来的伯乐出现在你面前,然后对你说:我十分欣赏你的影片,我很乐意投资你的下一部作品。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完成处女作之后的青年导演身上。你可以拿着一张作品名片,去展示你自己。从第一部影片到第二部影片的过程,往往决定了一个青年导演的终身命运。因为只有实现了这个阶段的跨越,你才有可能在这个行业中生存下去,或者再观望一段时间,转行也来得及,只是把拍片当做一种业余爱好,自娱自乐着也不错。但是请你相信,任何一部好作品都不会被浪费,任何一颗意愿拍摄一部美好影片的心也不会被辜负。当然一般投资人的身份可能来自其他行业,他可能压根不懂电影,只是有些电影的理想,希望可以有机会参与到一部影片的制作中去。这种投资多半不以营利为目的,片子的艺术性和作者个性的表达得到了某种尊重和保护,也绝非长久之计,但至少你的第二部影片终于有机会与观众见面了。
第三种就是找到一个靠谱的制片机构,有较为稳定的资金支持,可以长期与你建立合作关系。或者是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播出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可以认识很多投资者,甚至可以做到预售版权,你可以自己成立工作室,不用为某个老板打工,从而在艺术和内容上都较为独立和自由。有些导演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无法找到某一个固定的投资机构,但他只要想拍片,就会有人找上门来与他合作。这些人多见于在国外电影节上有过不俗表现的导演,比如娄烨、王超、王小帅等。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其作品在国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对于艺术院线较为发达的一些国家来说,他们的作品恰好可以填补一部分的市场空白。事实上,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着力于拓宽海外电影市场,而往往在这方面,不一定大片就一定卖得好,常常是一些反映中国现实情况的、描写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影片会受到观众的喜爱。这些导演通常通过预售版权的方式,解决拍摄初期的融资问题。
各式各样的
“伯乐”面孔
了解完了“粮草”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出现在中小成本影片市场中的各色伯乐的情况。事实上,虽然中国电影票房在逐年递增,新增影院从2010年的313家暴增到800多家,新增银幕数从2010年的1533块飞跃到8000多块,平均每天就有8块新增的银幕,整个市场的规模和容量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就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立方面来说,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处于一个初级发展的状态。或许因为市场过于千变万化,谁都没曾想到2011年的大片境遇会这么惨,大家都急于找到一个百试百灵的投资方式,反而忘记了电影根本上只是一种内容产品,内容质量不过硬,再怎么用钱堆起来都无济于事。
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其中又以可以同时具备较广的圈内人脉资源,以及较高水平的资源整合能力的专业制片人才的稀缺最为严重。用“稀缺”这个词并不为过,可以说,目前活跃在国内电影市场的成熟制片人寥寥无几。私人资本的出现带动了一批以个人名义投资的中低成本电影投资人的出现,但是就制片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仅有投资还远远不够,整个影片的成本如何控制,制作完成后如何进行宣传和发行,如何保证影片作为一个项目顺利进行。这一切几乎都需要制片人来统筹实现。
目前,业内面对这种现象,也出现了几种态度和呼声。其一就是乱象丛生派。认为整个大环境就是乱象丛生的,没有章法,大家各活各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达到目的就是好样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可用来复制的发展模式。其二就是理性制片派。这一部分的人多半有着专业的金融方面的学科背景,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理应更为规范,投资更为理性,而在运作一个制片项目时,应该注重一定的专业性,不能胡来,将一部电影当做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运作,而不是拍完了拉倒。目前国内一些主流的制片公司基本上还都抱着一个这样的态度,比如华谊兄弟,未经严格审核和征求意见的剧本是不允许立项的。其三就是公益扶持派。这一派的目的在于通过基金会等一些公益的机构和招标形式,向社会公开搜集和推广中低成本影片拍摄项目,资助有想法的青年导演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基金会往往都是建立在一些私人资本的无偿资助上,本身也是一种被资助的状态,还无法完成某种独立运营以及自给自足,所以相对来说也不是十分稳定,存在着很多被动的干扰因素。
“伯乐”与
“千里马”如何相会?
对于一个刚刚入行的青年导演来说,如何才能尽快地熟悉并了解整个大环境的发展现状,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问题说实话有点大。或者说,这更像一个人生命题。电影行业本身就有着与很多传统行业明显不同的地方,比如它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又不能忽视产品本身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电影从发明之初其实仅仅被当做一种街头杂耍的小玩意,但是作为一门诞生不过100多年的艺术形式,它的传播价值和思想价值魅力已经大大超过任何一种艺术。所以能够拍摄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其实是非常难的。而对于青年导演来说,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骄自傲,清醒面对现实,又不忘最初的梦想,这才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那么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伯乐?如何能被伯乐相中?又如何把握一次宝贵的拍片机会?下面,《大众DV》杂志给你支上几招:
1.多参加影展,多拓展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业内人脉资源,永远不要将作品捂在手里。能够拍出来已经很厉害了,但是一定要让观众看到。影展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我们也曾经在2012年的第一期中对于国内面向青年人作品的影展做了一个整体的梳理和总结。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一睹为快。
2.努力拍好片子,注重个性表达,保证质量,好片子才是根本。片子好才有可能让伯乐看上你,换句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比如“老男孩”组合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之前的几部MV作品的质量就乏善可陈,自然没有更多的反响。但是《老男孩》着实抓住了很多观众的内心,也因此陆续推出了《赢家》、《父亲》等微电影,并收到不错评价。
3.树立制片意识。在一个尚且没有足够多的专业制片人和制片团队和大环境里,要学会自己管自己。通过学习先进制片理念,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制片意识。比如在寻找播映渠道时,要主动地有意识地进入市场。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放映的很多影片中,除了院线影片,还有很多青年导演的作品,这些导演往往都是自己找到电影院,与院方签订放映合同,为自己的影片找到一条公映途径。
4.有条件的,可以以工作室或公司的形式独立制片与进行发行宣传。比如去年的“青年影像论坛观摩周”上曾经放映过的《行歌坐月》,其出品人就是影片的摄影兼制片人刘汉成,他于2008年组建了广州遐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除了投拍剧情片外,还包括纪录片、广告等多种影像产品。
做自己最大的“伯乐”
记得在采访赵晔导演时,当聊起拍片初衷,他反复重复的就是那句话:“就是太想拍电影了!”他几乎没有时间去想我会不会成为一个好导演,有没有这个资格,有没有这份天赋,别人会怎么看待我,怎么看待我的作品这类的问题。于是怀着这样的“冲动”,他从一个学习动画的大四学生,变成了一名电影导演。
现实中,也有很多人有着与赵晔一样的梦想,可也多半都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有多少人可以将心中的理想转化为行动,从脑电波到迈开双腿,支上三脚架,调节好光圈白平衡,再到剪辑台,挑镜头,上字幕。之后还要经历各种放映,见各种观众,回答各种问题,然后思考着下一部影片的主题,并且还能保持源源不断地有新鲜的创意产生出来。
小千里马的秘诀的幼儿故事 篇4
小红马急切地问:“什么好习惯啊?”小白马微笑着说:“就是一天不跑就浑身不舒服啊!”小红马不相信地说:“骗人!哪有这样的习惯啊?要是天天让我玩,那才舒服呢。”小白马认真地说:“真的,我不骗你。我问你,你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刷牙吧?一天不刷你嘴巴什么感觉?”小红马说:“不刷牙嘴巴会难受的。”小白马继续说:“对啊,没有谁天生就爱刷牙的,既然我们能养成一天不刷牙就嘴巴难受的习惯,就一定也能养成每天不跑也难受的习惯啊!”小红马恍然大悟,他坚定地说:“谢谢你,小白马,我明白了,我也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传说故事 篇5
很早很早以前,我们就从各种传说里知道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两个神。他们有着奇特的长相:千里眼一张红脸,头上还顶着两只角,虽然是闭着嘴巴,却双目圆睁,显得十分吓人;而顺风耳更是典型的青面獠牙,再加上一双奇大的招风耳,别提多怪异了。但是他们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奇异功能,千里眼能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的细微物体,顺风耳则能够听到千里之外发出的任何声音。
对于两位奇神的形象来源,大家都认为,就是师旷和离娄。据传闻,顺风耳的形象来源于师旷,他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古代音乐家,双目失明,却对声音有着极强的敏感性,能听到很多常人听不到的细微声音。而离娄,则是一个传说中才存在的人物。人们传言他能看清很远地方的东西,哪怕是动物身上细小的毛尖,他都能分辨清楚,故而才被人们越传越神,成就了千里眼的形象。
千里眼和顺风耳是道教里的两位守护神,地位比较低,却因为拥有他人所没有的特异功能,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大放异彩。在很多古代神话小说里,都能找到这两位奇神的形象,他们或正或邪,配合着主角演绎出一段段离奇美妙的故事。
这第一个故事里,千里眼和顺风耳是一对亲兄弟,本名高明和高觉。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原本就艰苦,部落间又常常是战事连连,男子基本都要担任保护族里女人、孩子和老人的任务。高氏兄弟自然不例外,而高明和高觉就是在一次战斗中作战身亡的。
高氏兄弟成了孤魂野鬼,为了有个照应,也就没有分开,而是相互扶助着四处寻找地方希望能安顿下来。因为各地法术高强的人都很多,两兄弟为了不被高人打得魂飞魄散,就苦练技艺,并在一次次求生的作战中不断提高,从而练就了顺风耳和千里眼的特异功能。原本亲兄弟的配合就比旁人默契,有了特异功能之后,高氏兄弟就越来越强大,再不用怕别人了。
兄弟俩在经过一处叫作桃花山的地方时,看到当地的风景不错,灵气也比较充足,最关键的是居住的人还比较多,不至于太孤单,高明、高觉就决定留下来。但是兄弟俩耐不住寂寞无聊,就经常到附近的村里去找人排遣。艺高人胆大,说得一点儿不错,高氏兄弟就仗着自己两个人比较强大,慢慢就放开了胆子胡闹,渐渐竟然成了扰乱地方、危害百姓的妖精。
直到有一天,两人终于闯祸了。
原来,这天两兄弟在山头上无聊地闲逛,看到半山腰上有个女子在行走。两兄弟一时兴起,就决定去捉弄一番。走近了,高明、高觉才发现这女子竟然十分美丽,两人一使眼色,就决定要把这女子强行娶回去做老婆。但是这女子却不是普通人,她就是妈祖,妈祖被逼婚,这说出去真让人笑掉大牙。妈祖因为办事路过这里,虽然听说桃花山有两个法力高强的妖精,也不觉得什么,毕竟能打得过自己的人屈指可数。只是妈祖没有去找他们,他们就大摇大摆地送上门来了,不能不说,有些事真的是很“巧”啊!
看着两个自大骄傲的家伙,妈祖只微微一笑,说:“这样吧,只要你们能打败我,我就跟你们走。但是如果我赢了,你们就要终生做我的仆人!”
高氏兄弟一听就乐了,一个小女子,怎么可能敌得过我们兄弟俩呢?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但是一比之下,兄弟俩才知道自己大意了,妈祖的法力本就比他们高出很多,他们又轻敌,不多时就败得一塌糊涂,不得不跪在地上求饶。
妈祖看他们服气了,就停住说:“以后你们就是我妈祖的仆人了,要记住为人向善,不得再作恶!”兄弟俩一听这女子就是妈祖,更是不敢再说什么,只唯唯诺诺地答应,从此就随侍妈祖左右。
千里眼的解释
【名称】千里眼
【拼音】qiān lǐ yǎn
【解释】眼睛能看清千里之外的东西。形容目光敏锐,看得极远。
【出处】《魏书·杨播传》:“虽在暗室,终不进,咸言‘杨使君有千里眼,那可欺之’。”
千里眼、顺风耳(桃精、柳鬼)是道教中的两位守护神,地位虽然不高,流传却很广泛。这两位小神分别拥有特异功能,千里眼能够看到千里之外的物体,顺风耳则能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 中国古代的小说里很早就有他们的形象,而关于他们的来源却无法考证,到元朝(1206-1368年)时,一些小说开始以古代的两位人物作为他们的来源,他们就是师旷和离娄。师旷是古代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双目失明;离娄则是传说中的人物,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动物身上细毛的毛尖。后来他们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成为该教的护卫神,他们的塑像一般安置在宫观的大门口,同时又在他们的旁边加了两位武士,合称“四大海神”。
顺风耳的解释
顺风耳,表意指“能够听到随风而来之声音的耳朵”。
(1).中国神话传说中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武王伐纣平话》卷下:“此二人,名离娄者是千里眼,名师旷者是顺风耳。
二人别无一能,只除远近皆闻皆见。”《西游记》第一回:“(玉皇大天尊 玄穹高上帝)即命千里眼、 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四游记·华光来千田国显灵》:“那一个叫做顺风耳,听得千里路外言语,无所不知。”
(2).借指消息灵通的人。 草明《乘风破浪》第三章:“你真是个顺风耳,比接电话还快,你听谁说的?” 靳以《跟着老马转》:“ 老马 难道真是个千里眼顺风耳?”
(3).比喻广远的听觉能力。 [清]李渔《比目鱼·征利》:“大爷到省下去了,难道有千里眼、顺风耳不成?”姚雪垠《长夜》三三:“老子有千里眼、顺风耳,你能够骗住老子?”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第三七章:“仿佛大家都有顺风耳,只要谁讲了话,马上就刮进对方的耳朵里。”
(4).一种传声器。可借以在较长距离间传达声波。 [清]查慎行《人海记》:“顺风耳,西洋巧工所制,以铜为管,节节相续,约长丈馀,如千里镜之式,虚其中,口大而末小。向空中传语,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相去五六里,声息相闻,此器亦从古所未有。” [清]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杨恺)后提督两湖 。晚年归老。具盛馔招余文讌。壁挂一器,形如喇叭,长二丈许,糊以黑纱。指示余曰:‘此军中所用顺风耳也。将军与军师有密谋则用之。相离甚远,其语只二人闻,他人不闻也。’”
于现代可以分为几个解释:
●道教中的守护神。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所记载过的的一位能人异士,与千里眼齐名。
●故事《十兄弟》中十位各自拥有特异功能的兄弟中老二的外号。
●三星堆古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代表艺术品
千里马和订书针 篇6
他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以优异成绩考入一家省级机关。胸中豪情万丈, 一心只想鹏程万里。不料上班后发现, 每日无非是些琐碎事务, 既不需要太多的智慧, 也看不出什么成果, 便不知不觉心灰意冷了下来。
一次系统开大会, 处里彻夜准备文件, 分配给他的工作是装订和封套。处长切切叮嘱:“一定要做好准备, 别到时措手不及。”
他听了心里更是不快, 初中生也会做的事, 还用得着这样嘱咐么?所以根本没理会。同事们忙忙碌碌, 他也懒得帮忙, 只在旁边看报纸。
文件终于完成, 交到他手里, 他开始一件件装订, 没想到只订了十几份, 订书机“咔”地一响, 钉书针用完了。他漫不经心地抽开装订书针的纸盒, 脑里嗡地一声:里面是空的。
所有的人都发动起来, 到处翻箱倒柜, 平时仿佛随手得可的小东西, 此刻竟一个都找不到。
此时已是深夜11点半, 而文件必须在明早8点大会召开之前发到代表手中。处长咆哮:“不是叫你做好准备的吗?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他无言以对, 脸上却像挨了一掌般滚烫。
几经周折才在凌晨4时找到一家通宵服务的商务中心, 他们终于赶在开会之前, 将文件整齐漂亮地发放到代表手中。没人知道, 他们已是—夜无眠。
事后, 他灰头灰脑地等着训斥, 平时他认为严厉而不讲人情的处长, 却只说了一句话:“记住, 工作中真正的障碍是自已。”
他说那是他一生受用不尽的一句话, 他深刻地领悟到:以十分的准备迎接三分的工作并不浪费, 而以三分的精神面临十分的工作, 却注定会带来不可逆转的恶果。
伯乐与千里马 篇7
灵动双能型
代表球员:鲍勃·库西
使用教练:奥尔巴赫
如今来看,鲍勃·库西可算是NBA历史上最早的明星后卫,亦算是开创了花式运球的后卫鼻祖。库西坐镇的后场和拉塞尔驻守的内线相得益彰,在“红衣主教”奥尔巴赫的率领下一起开创了前所未有凯尔特人王朝。
现在人们谈起奥尔巴赫和库西,都认为二者是天作之合。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两人在合作之初可谓是互相看不过眼,他两人在日后成为备受称赞的一对师徒,亦算是无心插柳。
上世纪五十年代,NBA的选秀制度还不如现在这么规范,而且不时有球队破产退出联盟的情况发生。库西当时效力的芝加哥牡鹿队突然倒闭,联盟决定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球员的归属。当时身为凯尔特人队教练的奥尔巴赫一门心思想要选到当时联盟的得分王扎斯洛夫斯基,可是抽签的结果却让奥尔巴赫很不高兴,因为他只抽到了鲍勃·库西,和扎斯洛夫斯基彻底无缘。
当时的联盟,组织后卫的风格还不像如今这般多彩多姿,当时组织后卫不过是要牢牢把球控稳,出现空当将球传出便是,而库西的风格和这些人多有不同。库西热衷于胯下运球和背后传球,而身为学院派的教头,奥尔巴赫对这些华而不实的动作极为痛恨。选到了库西之后,奥尔巴赫说自己当时差点就晕过去了。不过,硬币是自己抽到的,奥尔巴赫也不得不接受,只能在一些小事上发点脾气。库西要求拿一万美元的年薪,奥尔巴赫立刻还价,每年只肯给他九千美元。
这种磕磕绊绊的小事在两人合作之初亦不算少,不过仅仅一个赛季之后,奥尔巴赫便对库西刮目相看,两人合作的第一个赛季库西就交出了15.6分4.9次助攻的成绩单。第二年他的数据便涨到了21.7分6.7次助攻。从第三年开始,库西开始霸占助攻王的宝座,几乎从未落下。伴随着库西的成长,凯尔特人也开始了自己的王朝之路。
不仅如此,库西甚至成为了那个时代凯尔特人的标签。不可否认的是,那个时代凯尔特人之所以能够成就王朝,比尔·拉塞尔功不可没,他在内线的篮板和防守是库西等人频繁发动反击的源泉,奥尔巴赫和拉塞尔之间的感情或许要更深一些,但是在那支八连冠的凯尔特人队里,最受欢迎的球员毫无疑问就是鲍勃·库西,而不是拉塞尔。
实际上,在早期NBA,黑人球员的数量还远不如现在这么多,在当时整个美国的大环境下,很多球迷对于黑人球员都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偏见。所以,哪怕拉塞尔是凯尔特人的中流砥柱,在凯尔特人球迷眼里,白人球员库西理所当然的是他们的最爱。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库西的基本功可谓是相当扎实,即便他也会在场上做出一些诸如不看人传球、胯下运球或者背后运球的动作,但一旦场上形势危急之时,库西也能够把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也是库西超出那个时代所有控卫的原因所在。
回溯那支凯尔特人队,拉塞尔的存在自然会让人不由得想为他们贴上一个防守强队的标签,然而事实却非如此。拉塞尔的盖帽(当时并没有盖帽这个技术统计)和篮板所服务的就是库西,比尔·沙曼这样的后场尖兵,尤其是库西,他拿到拉塞尔传过来的球,快速奔袭到前场,控球,游走,观望,伺机把球传给处在空位的队友手上。
在凯尔特人成就八连冠的年代,由于二十四秒开始实行,加上库西这般灵动的后卫存在,彼时他们的进攻节奏亦不算慢。一支球队进攻节奏的掌控者,看似是组织后卫,实际上也是由主教练所安排,毫无疑问,在亲眼看过库西在场上的表演之后,奥尔巴赫立刻认可了库西的打球方式。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奥尔巴赫和库西能够并行于凯尔特人队之中,且一同创下了大好基业,也不得不说是件奇事。从头到尾,奥尔巴赫都是一位典型学院派的教练,他从来都不会使用电脑、传真这些现代工具,也搞不懂奢侈税,薪金总额这样的联盟条例,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挑选球员方面,奥尔巴赫惹眼识珠,喜欢那些基本功扎实,勤勤恳恳的球员。因此,在最开始,他不喜欢库西,认为他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值得庆幸的是,库西的花哨固然算是那个时代控卫中极为少见的,但他的基本功之扎实也是那个时代其他控卫所不具备的。若以今天的分类来看,库西并不是那种会被奥尔巴赫喜欢的传统型控卫,运球过半场,指挥队友走位,伺机将球传出。库西喜欢在场上不停跑动,在运动之中寻找对方的空当。更重要的是,库西不仅助攻功夫了得,而且他的得分能力和那个时代顶级得分手比起来也不遑多让。库西有七个赛季的场均得分在20分左右,在那个时代,算是个不小的成绩。
后辈传人:斯蒂芬·库里
放在如今来看,新一辈的年轻控卫之中,斯蒂芬·库里倒是和库西有几分相似。两人都属于灵气十足的球员,时不时会上演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动作。当然,更主要的是,库里在灵动之外,其基本功也相当扎实,由于其父亲本身就是NBA球员,所以库里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球,对于球的感觉相当之好。否则,以库里那样单薄的身体,又何以能够在联盟立足7
很多人把库里划分到得分后卫的位置,那自然是觉得库里投篮功夫了得,但除了投射极佳之外,库里的组织功夫也不容小视。新秀赛季库里就成为了球队的助攻王,场均能送出5.9次助攻,个人得分也有场均17.5分。要知道,这还是他的新秀赛季,身边的搭档又是蒙塔·埃利斯,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容易了。
上个赛季勇士队历经了一系列的变动,随后又传出了很多流言,说勇士队正在试图卖掉蒙塔·埃利斯,这样的举动无疑就是为了扶正库里。如若这样的流言最终能够实现,库里成长为联盟一流控卫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了。
当然,现在用库里和库西比,前者自然还远不够格。但是两人的身上的确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精准的投篮,迅捷的跑动、十足的灵气。如若库里能够像人们期盼那样成长,或许有朝一日他真的可以比肩库西。
使用教练:老尼尔森
老尼尔森的告退,对于库里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在老尼尔森执掌金州勇士队的时候,他对库里的喜爱不
言而喻。实际上,在使用库里这种学院派里带有街头风格后卫上,当今教练中,还真算是老尼尔森最有心得。
老尼尔森本身在早期执教的时候,也被称为是学院派的教练,注重球员的基本功和细节,热衷打造防守体系。后来性格突变,热衷进攻,喜欢实验各种稀奇古怪的进攻阵容。学院派和街头派风格都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
因此,对于库西或者库里这样的球员,就需要老尼尔森这种用人不拘一格的教练,方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释放出能力。
高大全能型:
代表球员:奥斯卡·罗伯特森
使用教练:查尔斯·沃夫
NBA联盟一向喜欢用数据来铭记球员的功绩,在诸多数据中,有些数据是让后人高山仰止、难以想象的,譬如张伯伦的单场100分,譬如奥斯卡·罗伯特森的单赛季场均三双数据。
如果说,鲍勃·库西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代表后卫,得分,助攻两不误,满场飞奔寻找空当的功夫无人能及,那么奥斯卡·罗伯特森就可算是六十年代控球后卫的代表人物了。从奥斯卡·罗伯特森开始,控球后卫这个位置又被重新定义了一番。
查尔斯·沃夫在NBA是个籍籍无名的人,没打过NBA,做为主教练也只在NBA里待了五年,其中三年在辛辛那提皇家队,两年在底特律活塞队。不过,说是幸运也好,说是缘分也罢,沃夫偏偏就成为了罗伯特森进入联盟的首位教练。
1960-61赛季,罗伯特森被辛辛那提皇家队选中,此时球队也更换了一名新教练,就是查尔斯·沃夫,后者也是第一次成为NBA球队的主教练,和罗伯特森一样,都算是联盟的菜鸟。
菜鸟教练也有菜鸟教练的好处,在使用罗伯特森上,沃夫采取的措施是让后者为所欲为,在场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全能身手,而不太会顾及球队的战绩和整体。
奥斯卡·罗伯特森的风格决然不同于此前联盟备受欢迎的库西长相俊朗,球风飘逸(韦斯特也是此类球员),他不仅体前变向运球是一绝,而且喜欢利用身体的优势去挤压对手,直到把对手逼到底线附近或者直接进了禁区,他再翻身跳投或者勾手。身高和体重的优势让他在对位的时候占尽了优势,除了眼睁睁看着罗伯特森进球,对手也毫无办法。
沃夫敢给罗伯特森发挥空间,罗伯特森当然就敢刷数据。新秀赛季罗伯特森的数据便让很多人为之惊讶,在出场的71场比赛里,罗伯特森场均可以得到30.5分10.1个篮板9.7次助攻,已经接近场均三双了,这在此前联盟的历史上也是未曾出现过的。
就在人们还沉浸在罗伯特森新秀赛季惊人的数据里之时,他在第二个赛季就获得了赛季场均三双。这个赛季他出场了79场比赛,数据是场均30.8分12.5个篮板11.4次助攻。这个纪录至今仍然是NBA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甚至连逼近这个数据的人都极少。第三个赛季,罗伯特森虽然没有做到场均三双,但是数据也相差不多,他场均得到28.3分10.4个篮板9.5次助攻,除了第三个赛季,前两个赛季罗伯特森都是联盟的助攻王。
有趣的是,这三个赛季罗伯特森的数据可谓是他职业生涯里最好的三年,但是辛辛那提皇家队这三年的胜场分别是33胜,43胜和42胜,后两年只能够勉强摸到季后赛的门槛。这样的战绩自然不能让球队高层满意,沃夫在执教满了三年之后便离开了这里,随后又在活塞待了一年半便消失在联盟里了。
罗伯特森当然不会像沃夫那样迅速消失,但是效力沃夫手下时养成的习惯依然无法摆脱,无论罗伯特森如何努力,辛辛那提皇家队都没法夺冠,甚至没法进入总决赛,直到他三十岁的时候去了密尔沃基雄鹿队,数据不再辉煌的时候,才和贾巴尔一起夺得了一枚总冠军戒指。
从罗伯特森开始,联盟里才真正有了“全能控卫”这个词语。从好处来说,球员全能对于球队各个方面都有所贡献。从坏处来说,大包大揽不见得就是一个褒义词。无论如何,作为上世纪六十年控球后卫的代表,罗伯特森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
后辈传人:泰瑞克·埃文斯
说埃文斯是罗伯特森的传人,当然不仅仅是指他们都是国王队的球员,而是他们两人身上确实有着诸多相同的地方。
在新秀赛季,埃文斯场均就能够获得20.1分5.3个篮板5.8次助攻,让自己得以比肩罗伯特森和詹姆斯这样的以全能著称的人物。尽管在第二个赛季受到脚底筋膜炎的影响,埃文斯的数据和表现相对新秀赛季有所下滑,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继续看好埃文斯的前景。
看好埃文斯的原因很简单,篮球发展的趋势已经是逐渐往全能化,高大化发展了,论身体条件,埃文斯的身高、体重和力量在对位任何一名后卫都不吃亏。更主要的是,身体条件不错的他运动能力也不错。
和罗伯特森喜欢体前变向运球一样,埃文斯在突破时的第一步也相当迅速,即便无法正面突破对手,埃文斯也能够依靠身体优势压制对方后卫,从而获得足够的出手空间。从打法、身体和全能型上来说,新一代后卫里,埃文斯像极了罗伯特森。论全能,詹姆斯当然是如今联盟的第一人,但他并不是后卫,而是小前锋。
不光打法和罗伯特森相似,甚至连战绩都相似,国王队这几年战绩不佳,不知道埃文斯能不能打破罗伯特森的宿命,带领国王获得好成绩。
适合教练:迈克·布朗
对于某些天才型球员,要想他们获得好成绩,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放手让他们去打,另一种就是死命打压他们,让他们服从球队的战术体系。对于泰瑞克·埃文斯来说,现在的他或许还不应该早早被打压,那么他需要的教练就是能够让他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教练。
这样的教练,在如今的联盟里,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人选自然是洛杉矶湖人队新鲜出炉的主教练迈克·布朗了。早在克里夫兰骑士队的时候,人们就见识到了他是如何放纵詹姆斯,直到把后者宠坏的。
抛开这个不谈,布朗能够在骑士队和詹姆斯相处那么久,也带领球队进入了总决赛,起码说明了在如何和球队当家球星相处的问题上,布朗做的并不差。
尽管同样全能,但是埃文斯和詹姆斯毕竟还有不同。埃文斯为人低调,性格有些沉闷,在当球队老大的问题上,稍显得有些不足。对于这样的球员,打压只会让他更沉闷,更消极,因此,鼓励和扶持是他最需要的东西。从这个程度上来说,布朗其实很适合埃文斯。
从职业生涯来说,埃文斯只不过打了两年NBA,以后的道路还很长,在这样的时候,让他能够更快更早的成长,对于他今后的生涯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不论迈克·布朗曾经多么被人诟病,也不论他在湖人的未来多么不被人看好,但如若有一天,他能够和埃文斯合作,或许两人都能够相得益彰。
速度技巧型:
代表球员:伊赛亚·托马斯
使用教练:查克·戴利
联盟控球后卫在经历了上世纪五十年代鲍勃·库西的时代和六十年代罗伯特森时代之后,在七十年代风格又开始改变。只不过,和当时整个时代英雄纷争的背景一样,控球后卫位置上也是群雄并起,并没有出现哪位领袖整个时代的控卫。
不过,整个七十年代逐渐开始形成了一种新的控卫风格,由于七十年代昂赛尔德、海耶斯这样集身高,体重于一体的中锋
存在,防守篮球大行其道,在这种背景下,那种短小迅疾突破能力强的后卫开始流行。这种后卫存在的意义便是在阵地战中寻找到一丝空隙,随即插入到对方的防守腹地,发起致命一击。整个七十年代,代表人物便是阿奇博尔德。
这种风格在七十年代开始形成,但是出现足以代表整个时代的人物还需要推迟到八十年代,伊赛亚·托马斯的横空出世,便是这种集速度和技巧于一体的代表人物。
由于视频传播技术的发达,后人已经可以看到这个时代的许多录像。关于伊赛亚·托马斯,有两个镜头想必是后人牢牢记住的。一个是他从后场击地传球至前场,助攻队友空中接力得手,此球是他创造力和技巧的体现。另一个便是他矮着身子运球,在对手阵中钻来钻去,而对手甚至都没法摸到他的身子,这是他速度和控球技巧的体现。
伊赛亚·托马斯只成为过一次助攻王,但是在NBA历史助攻数排行榜上,他名列第七。托马斯纵横联盟十二载,博得了“微笑刺客”的外号,“刺客”二字,真可谓是道尽了托马斯的特点。
尽管身高不高,但是托马斯性子桀骜,喜欢和人争斗,加之速度又快,突破对手的防线对他来说并不是难事。那个时代的球员很热衷于身体接触,每次托马斯突破之后,对方中锋都会狠狠地放倒托马斯。为了保护托马斯,活塞主教练查克·戴利也想了无数办法。
查克·戴利对于托马斯的喜爱自然不言而喻,当时活塞队中拥有比尔·兰比尔这样的球员,他除了负责镇守内线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负责保护托马斯。查克·戴利曾经告诉自己的队员,一旦球场上发生冲突,第一件事就是把托马斯拉开。
后世被人称赞的师徒情之中,戴利和托马斯也是被人称道的一对。托马斯早戴利两年来到活塞队,但是活塞队也正是在戴利来了之后才成为了联盟的强队,从戴利到来开始,活塞队开始进入季后赛,并且和凯尔特人队在东部不停地竞争。
对于托马斯来说,戴利对他的贡献在于,围绕着托马斯的气质,戴利打造了一支另类的球队。托马斯本人从小成长在单亲家庭里,见惯了贫穷、仇杀这样的黑暗面。和一般黑人比起来,托马斯身材也算瘦小。不过,这样的经历反而让托马斯身上带着不服输的痞子劲,到后来他进入了联盟里,这种气质也没有改变。
戴利入主活塞之后,并没有刻意打压托马斯,反而是围绕托马斯打造了战术体系。他为这支球队招揽了许多类似于兰比尔这种被其他球员所“憎恨”的球员,这些人围绕在托马斯身边,成为了一直铁血战队,后来被称作“坏孩子军团”。可以说,正是由于托马斯的存在,才有了“坏孩子军团”的存在。
戴利入主活塞的第一年,托马斯单赛季场均助攻数便上升到了10次,1984-85赛季,托马斯单赛季送出场均13.9次助攻,打破了以往历届助攻王单赛季的助攻纪录,这个纪录直到后来才被斯托克顿打破。
如果说奥斯卡·罗伯特森开创了高大控卫的先河,那么托马斯就为小个子做出了表率。从球员方面来说,托马斯无疑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尺。
后辈传人:克里斯·保罗
再也没有比保罗更像托马斯的人了,几乎同样的身高,同样的数据,同样迷人的微笑,除了在性格上极为不同之外,两人可谓是像到家了。
客观地说,如果不是还背负着组织全队进攻的重任,那么以托马斯的得分能力,单赛季场均得到30分也是可能的。保罗同样是如此,尽管如今保罗单赛季场均得分只有22.8分,但这并不是他进攻能力不行的体现。
小个子球员在联盟里生存的支柱就是速度,否则如何能够在长人如林的联盟里找到出手空间7论速度和手上的功夫,保罗自然不比前辈差,在助攻上,恐怕保罗还要胜过了托马斯一筹。除了进攻端自己能得分又能助攻之外,两人在抢断上的造诣也都非凡,都成为过抢断王。
不过,在性格上,两人可谓是相去甚远。托马斯性格桀骜,心眼也算不得太大。当年在全明星赛上公开给乔丹难堪,和伯德,“魔术师”约翰逊也多次闹过口角。后来巴塞罗那奥运会他未能入选,一方面是乔丹的阻挠,一方面也和他的性格多少有些关系。保罗却是为人相当和善,几乎和联盟每个人都玩得很好。
当然,托马斯桀骜的性格也不是不好,在竞争的舞台上,很难说保罗这样的善心对他能够有什么帮助。抛开性格不谈,保罗几乎可以算是托马斯的转世了。
合适教练:拉里·布朗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自有它的道理。保罗在技术上自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性格上过于平和的他,需要一个铁血的导师,拉里·布朗自然是个好人选。
无论是斯科特也好,蒙蒂·威廉姆斯也罢,他们都不算是为保罗打造了什么属于他自己的体系,在打造体系方面,拉里·布朗自然要强过他们。2000-01赛季,拉里·布朗为艾弗森打造了一套体系,艾弗森的个人能力和这套体系相辅相成,最终费城76人队也进入了总决赛,足以证明拉里·布朗的能力。
对于布朗这样学院派大师来说,为保罗量身打造一套体系,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布朗最终和艾弗森分道扬镳,主要原因不过是性格问题,艾弗森桀骜惯了,依然不肯完全听命于布朗。而保罗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两人相处想必会比布朗和艾弗森之间更融洽些。没有了性格不合的原因,体系一旦打造成功,谁能说保罗不能像托马斯那样创造一个王朝?
老成传统型:
代表球员:约翰·斯托克顿
使用教练:杰里·斯隆
退役之后,斯隆的生活过得还算惬意,在自己的农场种种农作物,摆弄摆弄拖拉机之类的。只是令人好奇的是,不知道斯托克顿会不会时常来到他的农场里给他帮帮忙。退役之后斯托克顿似乎销声匿迹了一般,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是不是在盐湖城隐居了起来。
联盟的师徒里,感情一直很好的有,反目成仇的也有,但是像斯隆和斯托克顿这种连性子都几乎一样的,实在少见。斯隆的业余生活除了研究篮球战术之外,就是搞些农活。斯隆对自己的妻子情深意重,从来不去风月场所。如果把上面的句子换一个主语,换成斯托克顿,这句话依然成立。
斯隆和斯托克顿一起合作了将近二十年,彼此信任。斯隆直到退休之前,也一直坚持最原始最简单的篮球战术,而斯托克顿作为如今NBA助攻次数最多的球员,毫无疑问的,也是这个联盟最原始最正统的组织后卫的代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斯托克顿是迥异于任何控卫而存在的,无论是库西、罗伯特森、托马斯抑或是“魔术师”约翰逊、基德还是纳什,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绝招,都曾在年少时轻鞭快马、快意恩仇过,只有斯托克顿从进入联盟开始就是一个样子,无论上场时间多少,出手次数多少,他永远按照所谓最正确的方式在打球。
在人们的定义里,组织后卫这个位置大概需要以下的职能:控球过半场,控制节奏,寻找队友、传球,让一支球队看起来像一个团队,让所有的球员都能够在进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需要智慧和眼光的位置,而在斯托克顿之前无数的后卫,在这个位置上打出了自己的特色,当然有着智慧和眼光在里面,但多多少少,他们各有各的天赋。只有斯托克顿,用并不异于常人
的躯体,在联盟里生存了近二十年,并且成为联盟助攻王。
所以,对于常人而言,斯托克顿本身才是对篮球这项运动最真实的诠释,他是站在地板上打球的人,通过最朴实的传,切,控,投生存在联盟里。他打球的姿势和方式与普通人并无不同,只是比普通人练得更为扎实而已。这是篮球真正的典范所在,是普通人最能够模仿的范本。就如同在各个领域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伟人一样,尽管斯托克顿没有能够获得哪怕一枚总冠军戒指,他也足以称得上是这项运动里备受尊重的智者。
这样的话,也适用于杰里·斯隆。在使用斯托克顿上,几乎没人能够比斯隆做得更好,斯托克顿见缝插针的传球能力被斯隆放大到了极致,马龙和斯托克顿的配合可谓是真正成就了彼此的组合。可以想象的是,如果三人中少了任何一个人,或许他们都不能获得这样的成就。
在退役的时候,斯托克顿的总助攻数达到了15806次,抢断次数达到了3265次,这两项都是NBA历史排名第一,除了他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够霸占两项主要数据的历史头名。在斯托克顿的身后,是老基德,而他的助攻数不过只有11578次。再拿到4000次的助攻对于老基德来说,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数据。或许很多年之后,都不会有人能打破斯托克顿的纪录。
对于从未获得过总冠军的斯托克顿来说,这样的纪录对他是一种另类的褒奖。而对于整个篮球而言,这样的数据更像是励志的符号,它会让人们知道,斯托克顿才是最接近篮球本质的人,即便在这个充满着天赋异禀球员的联盟里,这样平凡的智者,依然保存着属于他们的位置和荣耀。
后辈传人:史蒂夫·纳什
严格来说,纳什和斯托克顿并不相同。斯托克顿像郭靖,稳重厚实,纳什却是令狐冲,飞扬跳脱。爵士队在斯托克顿的掌控下,法度严谨,气度非凡。太阳队却在纳什手下犹如水银泻地,流光溢彩。甚至可以说,他们是两个极端的打法。
然而,抛却风格不谈,在关乎篮球本质上,两人却出奇地相似。论及身体素质,纳什和斯托克顿一样,占不到任何便宜,他们依靠的,都是对于篮球的理解以及对于比赛节奏的掌控能力。
现在纳什的助攻数为9252次,以他现在的状态和年纪,最终在排行榜上超越“魔术师”约翰逊,马克·杰克逊和基德并非难事,一旦超越上述人等,他将成为仅此于斯托克顿的,历史助攻数排名第二的球员。
实际上,就如同前文所述,斯托克顿和纳什如果能够成为助攻榜前两位的人物,是对篮球这项运动的肯定。这些球队的指挥官们在老去了之后,依然不会失去自己的智慧,他们懂得篮球这项运动,熟知职业篮球的秘密,时间流逝,他们的智慧反而会与日俱增。这,才是篮球这项运动追求的终极本质。
合适教练:德安东尼
说纳什和斯托克顿像,除了两人都是篮球本质的代言人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两人都因为一个教练和一种体系而存活,如果没有德安东尼,或许纳什永远不会上升到现在的高度。
自从纳什离开小牛加盟太阳队之后,联盟里就又开启了一个小球时代,至今纳什所掀起的风潮还未完全散去。老尼尔森是个喜欢纳什的教练,但毫无疑问,德安东尼才是最会使用纳什的教练。
在德安东尼的体系里,所有的球都要经过纳什的手,由他来分配。在纳什身边,配备着一批运动能力出色的球员,能够随着纳什一起疯跑。在进攻节奏的安排上,德安东尼要求球队尽最大努力加快进攻节奏,而这一点,又正好符合纳什的特点。
两人分开之后,纳什在太阳队风光不再,而德安东尼在尼克斯的日子也谈不上很好。如果有一天能够看到两人继续合作,亦算是对昔日风靡一时的小球打法的缅怀和祭奠了。
【千里马童话故事】推荐阅读:
有趣的球行千里游戏纪实故事11-26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成语故事06-02
千里马励志句子08-29
千里马与斑马想象作文10-12
五年级想象作文 :千里马与斑马800字05-30
千里与足下07-17
千里共婵娟11-15
明月千里寄乡思09-1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