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经费请示

2024-05-24

办学经费请示(精选8篇)

办学经费请示 篇1

一、地州高校办学资金筹措的困境及其分析

(一)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2003-2007年是地州高校较快发展的最佳时期,建设新校区、添置资产设备、扩大招生规模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政府教育财政投入不足,云南省又因地处边疆、财力有限而不得不减少生均拨款,甚至采用数额包干、一定几年不变的做法。在这样的财政拨款政策下,学校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各高校不得不大量举借债务以度过难关,在形成历史欠债的同时也加大了自身的财务风险。

资料来源:曲靖师范学院2005-2010年部门决算报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曲靖师院2005-2007年财政预算基本经费拨款每年都是2071万元,仅占年度收入总额的30%左右,学校其他筹资的任务异常繁重。2008-2010年,实行按学生实名制生均标准3500元的财政拨款政策,虽在总量上有所增加,但与邻近的重庆、四川和贵州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最近财政部、教育部提出的“到2012年各地地方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尚不能满足地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从教育投入的实际情况看,我国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已提出“到2000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的目标,但至今没有实现。

资料来源:教育部财务司、《中国统计年鉴2009》、国家统计局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2231亿元,占GDP的3.59%。从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间,以4%为目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累计“欠账”已达16843亿元;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统计,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而哥伦比亚、古巴、约旦和秘鲁等发展中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现实是显而易见的。

实际上,云南省2003-2007年五年间一直实行高等教育基本经费拨款包干的办法,即以2003年学生规模为基数核定拨款数额一定五年不变。当时多数地州高校刚刚成立,学生人数不多,因此而核定的经费数额较少。如果按照2003年以后各年实有学生人数及生均3500元拨款标准计算,2004-2007年云南省财政对曲靖师院的基本预算经费拨款“欠账”2500万元。

(二)学校基本建设项目挤占正常办学经费

如果不扩招,学校不需要进行新校区建设和增加设备购置,那么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学生交费是可以基本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但是,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力需求和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地州高校必然考虑自身的发展问题。除去省、地共建给予的一定补助外,地州高校新校区建设资金大部分依靠学校自筹解决。《规划纲要》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900多万人增加到355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无疑,地州高校仍然是承载扩大规模的主力军。但是,在没有其他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各地州高校纷纷从银行贷款以解燃眉之急,因此形成了大量的债务。随着还本付息高峰期的到来,财务负担十分沉重。在学校办学经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维持正常运转尚显捉襟见肘,谋划学校发展就显得更加艰难。

为完成高等教育事业任务,达到地州院校既定的发展目标,在基本建设资金没有其他来源的情况下,高校一方面每年都要从预算外收入中安排一定的基建资金用于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还要从金融机构贷款建设新校区,在过去的10年中形成了大量的债务。据有关报道,截止2007年底,全国高校的债务余额保守估计也有2000亿元。

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高校实行主营业务(教育事业)与基本建设业务分账核算的办法,新校区基建借款在基本建设账务中单独反映。曲靖师院2010年末因新校区建设而举借的银行贷款累计债务余额是12130万元。2003-2010年,每年都从自筹经费中挤出1500万元左右安排用于学校新校区建设,占年度收入总额的15%,还不得不随时“挪用”基本经费用以偿付到期债务本息,加剧了正常经费的紧张程度,影响了教学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中央财政支持地州高校发展的力度较小

中央下划高校和省级重点高校已经得到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支持多年,而地州普通高校软硬件设施的改善亟需大量资金,而实际上却没有得到中央财政应有的倾斜性支持。中央财政资金的申报时间长,程序和手续繁杂,申报成本高,地州高校很难获得支持。结果是条件越好的老牌高校越容易得到支助,并且额度不小,导致高校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差距越来越大。

从2010年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覆盖面扩大至地州普通本科高校。2010年曲靖师院组织两个项目共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23万元,实际得到一个项目的资金补助200万元,占申请额度的20%,所得补助额较小。2010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是40亿元,补助高校620多所,平均每所645万元,曲靖师院所得支助仅是平均数的31%。而且,该项资金的申报从5月份一直延续到8月份报送财政部,时间跨度4个月,其间通过多次会议布置和评审答辩等过程,占用有关人员大量的时间,日常工作受到一定影响。11月底下达资金,已近年终财务决算准备期,事务繁多,难以充分考虑和安排项目资金的支出。因此,地州高校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助的难度较大。

(四)银行信贷政策收紧,难以获得新的贷款支持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房价畸高的影响,近两年来金融机构贷款政策收紧,贷款的难度增大,融资成本增高,一些只有依靠银行贷款才能获得基建资金的地州高校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新的贷款不能获得,历史欠债又纷纷到期,“东墙”拆不了,“西墙”没法补,于是官司缠身,雪上加霜,资金链断裂,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银行每年还要以企业的一套征信系统为标准对高校进行信用等级评价,由于高校是教育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结余”与企业的“利润”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收定支的预算编制原则决定了高校的年度结余不可能太大。所以,在年度评审中,有的高校就因“利润”太低而被调低信用等级,到期的贷款不能办理展期,新增贷款就更加艰难了。

从2007年以来,国家各商业银行贷款政策逐渐收紧,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也不断提高,从金融机构筹资的难度增大。高校也不例外,已经由原来的“送贷”上门逐步转变为不再轻易放贷,因此贷款的难度增大,融资成本增高。在国有商业银行收紧银根不再放贷的情况下,沿海发达地区具有金融业务经营资质的租赁公司纷纷涌现,深入到内地教育领域寻求新的市场。资金异常紧缺的地州高校立即抛出“橄榄枝”表示愿意合作。这些融资企业带给地州高校的问题是融资成本高,另计手续费,扣除2%保证金等,有加剧学校的财务风险的潜在危机。

(五)资金拨款的额度和时间受到财政严格限制

高校财政预算内资金由省级财政统一管理,按年初人大批准的预算额度分月平均划拨各预算单位使用。从2008年起,云南省驻各地州的一级预算单位全面统一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学校组织收取的学费、住宿费等所有预算外资金收入全额上交省级财政部门专户管理,每月申报用款计划并经财政厅批准后方可拨款,程序复杂,过程较慢。所以,地州预算单位的资金运作受到省级财政部门的严格限制,一般没有资金自主权,对学校领导的决策和教育事业计划的正常执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地州高校预算内财政资金和预算外收入全部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后,由于地州高校距离省城一般较远,以曲靖师院为例,从申请报出至拨款到账平均需要20天左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预算资金的执行和学校按期开支的计划,甚至会打乱学校的教育事业阶段性安排。2010年,曲靖师院曾经发生的某月不能按时发放工资和津贴的案例,就是财政资金不能及时拨付造成的,弄得教职员工意见很大。

(六)地州高校筹资渠道单一

目前,全国由省、直辖市管理的地方普通高校1394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2%、在校生人数的85%,而所获得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全国普通高校经费收入的57%。这说明全国43%的财政教育经费由中央各部委所属8%的综合性研究大学得去了,这样的投入机制是不公平的。地州高校多在偏远地区,资源十分有限,地方财政力量薄弱,除财政拨款和收取学费外,几乎再无其他支助来源,筹资渠道相对单一。另外,地州高校其他收入也十分有限,仅有每年几万元的存款利息及废品处置等极其少量的零星散杂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地州高校仍然难以摆脱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的筹措办学经费的单一渠道,融资渠道多元化成为一句难以实现的空话。使用财政资金必然受到相应约束,其他收入没有来源,导致学校只能维持简单生存状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长远发展难以谋划。

国家明确提出公共教育财政政策是“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经费筹措机制”。但是,对于地州高校这个“新生儿”,政府投入有限,自身“造血”能力较弱,因此筹资渠道非常单一,获得的其他收入十分有限。以科研经费为例,省级重点高校有的每年可达几个亿,曲靖师院2010省级财政科研经费拨款仅45万元左右,差距很大。其他如社会捐赠、存款利息、非财政部门拨款等其他收入,在一些知名重点高校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曲靖师院一年也只有100多万元。多渠道筹措足够的办学经费还难以做到。

二、地州高校走出办学经费筹措困境的对策

(一)确保政府教育财政投入的目标落实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正式颁布实施,其中提出了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2012年达到4%”。与2009年的3.59%相比,差距是0.41%。我国GDP的基数总量很大,哪怕是百分之零点几的投入增加,都会在教育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规划的蓝图已经描绘出来,现在的关键是落实的问题。高等教育按照隶属关系和分担机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作为举办者分别承担所属学校的财政责任,中央政府应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予以财力支持。《纲要》特别明确4%的目标,真正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心。

云南省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过低,与中西部一些兄弟省份相比,我们的生均拨款也处于较低水平,如2010年新疆生均拨款达到6300元,四川生均拨款达到4200元,山西省生均拨款达到4300元,同期云南省生均拨款仅为3500元。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文件精神,建议云南省结合财力情况、物价变动水平、高校学生人数、工资调整等因素尽快制定本省高校生均财政拨款新标准,建立地方高校生均拨款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确保到2012年不低于12000元。如果照此计算,曲靖师院2012年能够比2011年多增加基本预算经费:13079人×(12000元-3500元)=1.1亿元。

假设这一目标能够按期实现,那么学校不但能够逐步解决历史债务问题,其自身的发展也必将出现质的飞跃。这样,学校财政投入不足的状况才会有所好转,地州高校资金紧张的局面才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尽早化解高校基本建设贷款债务

国际经验表明,政府举办的公立学校,政府承担最终的财务责任,学校不具有决定举债办学的权利,也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地州高校作为公益性教育事业单位,除收取学费、住宿费外再无其他收入来源,主要投入、特别是基本建设资金理应由国家承担。如果高校债务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和运转资金不能得到可靠而有效地解决,不但难以做到发展和提高,还可能出现退步和“破产”的问题。这理应引起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对高校现有的银行贷款余额及基本建设债务问题由财政统筹安排资金予以解决。

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财教[2010]568号)文件精神,中央和省级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帮助高校化解债务。但是,中央财政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各省化解高校债务工作的努力程度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中西部地区为45%。这一比例显然偏低,省级财政很难同时安排资金给予配套,能将中央奖补资金全额下拨就很不错了。因此,学校自身还需要承担一半左右的化债责任,在资金难以筹措的情况下,问题依然严重。因此,建议各省另行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责任,由中央财政奖补45%,省级财政同等比例配套承担45%,学校自筹资金解决10%,以尽早化解高校债务,减轻负担,让高校能够轻装前进。

(三)政府财政给予地州高校适当倾斜性照顾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应当考虑给予地州新建高校倾斜性照顾,以适当缓解地州高校资金非常紧张的困难。目前,高校预算内经费结构存在专项资金比重较大,基本运行经费相对不足的问题。例如,中央直属高校专项资金占财政拨款的比例平均为34%,部分重点投入高校专项经费所占比例甚至超过了50%,造成有的学校一方面日常运行经费不足,另一方面专项经费结余较大,使用效率低。所以,建议按照各高校的学生人数和软硬件现状直接安排专项资金,可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生均拨款标准不能都以项目申报、专款专用的形式来处理,这样不利于学校全面协调发展。要提高日常经费占财政拨款的比例,简化或取消项目申报和评审手续,争取及早下达资金,以便于在当年安排实施。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高效率的专项经费预算分配机制,给予地州高校一定的倾斜性照顾,适当增加财政补助额度。

(四)提高学校信用等级,争取新的银行贷款

在金融机构紧缩银根的情况下,高校要转变观念,主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协调和沟通,以真诚打动对方,或能从一些中小银行得到新的融资;也可从其他金融企业,如融资租赁公司等获取一定的贷款支持。作为银行企业,从长远合作和发展的角度考虑,高校绝对是优质客户之一,不能按生产企业的征信标准考核高校,应当研究并建立高校征信评价标准和体系,公平合理地评价高校偿债能力,适当降低贷款要求,简化办贷手续,给高校恢复或提高信用等级,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与沿海融资租赁公司合作也不失为一个暂解燃眉之急的无计之策,这些企业热情上门服务,办贷手续简便,资金到账及时,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

(五)对地州高校实行分批提前预拨资金的办法

财政部门要改变预算拨款方式,在年初批准的预算额度范围内,无需申请而按季度或半年分批提前给地州高校预拨下达资金,以便于学校能够及时组织实施当年的教育事业计划。对于地州高校,预算外资金宜实行属地管理的办法,即允许将其预算外资金上交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专户管理,以方便及时办理拨款,节约资金成本。资金的及时到位,有时可以为高校赢得意想不到的信誉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六)采用灵活多样的筹资方式,完善多渠道筹资制度

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引导教职工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获取更多的科研经费资助。建立鼓励社会投资、捐助教育的税收激励机制,完善合理回报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和个人捐资助教给予经济激励或税收优惠,引导单位和个人积极捐助教育。协调有关部门,搞好校内闲置小宗土地开发,实行校企合作,以筹集一定的学校发展建设资金。地州高校可沿新校区围墙四周建盖底商教师周转房,一方面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可以从底层商铺获得一定的租金收入,从而增加学校其他收入的总量。加强高校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按照《纲要》的要求,试行设立高校总会计师职务,搞好资金运作,防范筹资风险,提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结束语

高校的财政拨款机制尚待完善,专项经费分配决策过程有待进一步规范,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教育经费分配的公开、透明程度有待提高,地州高校走出资金紧缺的困境尚有一段时程。目前,中央出台了多项有利于增加教育投入的政策,地州高校要抓住机遇,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合理配置和使用公共教育经费,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更高的教育质量,从而不断满足社会各界的良好期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Z].财教[2010]567号

[2]张璐晶.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18年未实现.欠账超1.6万亿[J].中国经济周刊,2011(9):15~16

[3]储祖旺.我国高校筹资多元化的目标及其现状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1):52

[4]研究组.高等教育成本研究专辑(2009)[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6~7

[5]夏鲁惠,原松梅.我国高等学校经费投入的阶段性特征[J].中国发展观察,2010(12):29~31

公开公办高校办学经费等 篇2

美国高校网站向社会披露的信息不但比较多,更新也很及时,找起来很方便,学校大多设有专门的办公室处理社会查询事宜,谁有疑问都可以去查。在日本,公立大学都编撰有白皮书,上面清楚地记载了学校各方面资料,人、财、物、管理、运营各方面写得一清二楚。而我国公办高校很少愿意详细公开这些信息。为此建议:

1.政府牵头,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搞清楚公办高校的问题,应当先从理清基础数据开始,从大学的收支情况开始。应当从第三方的立场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深入的基础性调研,有针对性地先开展对公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的调研,并建议能够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个经过人大、政协审议通过的公办高校教育拨款管理机制。

2.公开办学经费等有关情况,接受社会监督。高校信息不涉及国家安全,理应全面公开。首先,要保证校外的知情权,如各校教学经费占高校经费的比重,各校对社会贡献的综合评价等,应当在教育部所属的网站上公示出来。其次,要保证校内的知情权,校领导在决定资金如何运作之前要和学校的代表商议,这些代表应包括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学术委员会等各个机构的成员。

3.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财务评估机制。公立学校应当建立资金使用的定期评估机制,问责制也应当引入教育领域,从而使高校管理更加透明,减少腐败现象;促使节俭办学,减少浪费;防止高校盲目扩建,减少债务。

4.借鉴国际名校模式,健全高校信息公开制度。教育部在去年公布了一些投入产出数据,然而涉及的广度与深度还不够,大部分高校办学经费方面的数据仍不曾公开或缺乏力度。应深入贯彻《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实施办法》与《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内容基本要求》,进一步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明确公开内容,增强公开力度,增加可操作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杨健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少数民族学生应免学费读中职

由于历史发展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瓶颈”因素。国家要求民族学校以社会效益为重,不仅学费标准普遍较低,而且实际收缴率也低。加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低,职业学校难以在正常经费之外搞到创收,要依靠社会力量来完成自我发展难度很大,形成了学校办学难、学生上学难的被动局面,使民族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没有劳动技能,就业就会受到局限。而一些少数民族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等问题,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无法在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因此,提出建议将全国少数民族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一样对待,纳入中职教育免除学费政策范畴。少数民族学生免费上中职具有重要意义。

1.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照顾,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和民族政策的优越。

2.能更多地为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培养大批专业技能人才,极大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体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4.少数民族虽然民族多,但占全国中职学生人数只有10%左右,其中还有部分农村户口的学生已纳入免费范围,总体国家负担不大,但社会效益巨大。

祁德川全国政协委员,

征地工作经费请示 篇3

xx镇政府:

为了充分发挥珠三角换线高速公路xx出口的辐射功能,方便XX群众快捷进入高等级路网,并且为XX大堤抗洪抢险提供便捷通道,XX高速公路连接线XX支线工程计划XX年XX月动工,XX年XX月完工。XX年XX月,在镇、村两级征地组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工程项目的征地工作,现支线工程已进入路面铺设阶段。

在支线工程推进过程中,我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及工作经费开支,由于我村委会一直以来经济薄弱,为此造成了经费困难,为确保我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向镇政府申请资金五万元,以补充征地过程中所支出的经费。

以上请示妥否,请予以审批。

XX委员会

活动经费请示 篇4

经费的请示

尊敬的校领导:

我组将在五·四到来之际举办我校以“家乡、校园、四季、未来”为主题的书法绘画比赛活动。为了更好的参加此次活动(各班负责老师初评、举办组评委最后参评),为了激发师生的共同参与激情(设各类分别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及优秀指导老师奖若干名),按一等奖1名奖40元的纪念品、二等奖1名奖30元的纪念品、三等奖1名奖20元的纪念品、优秀奖1名奖10元的纪念品,其它费用80元,共计费用1300元(壹仟叁佰元整)。

妥否,请批复。

音体美 组

办学经费请示 篇5

关键词:俄罗斯;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办学;办学标准;办学经费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75-03

俄罗斯一直实施普通基础教育阶段的义务教育体制。俄罗斯教育经费投入主体在地方,中央联邦政府的教育预算支出一般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地方教育支出中最大的一部分是学前教育和普通基础教育(义务教育),一般要占到地方教育总支出的90%,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各地区教育支出的差别十分突出。

俄罗斯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基础教育相当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是俄罗斯教育体系中的中间环节,也称普通教育。俄罗斯普通基础教育(下称中小学)学制为11年,分为初等普通教育(1-4年级)、基础普通教育(5-9年级)和完全普通教育(10-11年级)三个阶段。

一、《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与有关法规共同组成了俄罗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办学标准

1992年7月10日俄罗斯杜马(俄罗斯立法机关,联邦法令均应提交国家杜马通过后生效)通过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出台后,历经多次修订。《俄罗斯联邦教育法》是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主要规定了教育内容,保障教育过程正常开展所需的设备标准,教育机构的职权和财政经费等情况。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硬件办学标准,俄罗斯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工作领域分别制定了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标准,如《俄罗斯联邦普通教育机构卫生保健标准》、《俄罗斯联邦防火规范》、《俄罗斯联邦普通教育机构教学过程及设备标准》等,这些对俄罗斯境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学校都具有约束力。联邦各主体(共和国、市、州)及地方有权制定各自的补充标准,并在本行政管辖范围内生效。

俄联邦国家教育法出台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俄罗斯没有以法律的形式专门确定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标准。1990-1999年间,俄罗斯国内经济状况恶化,生产总值下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学校基础设施陈旧,教学设备严重缺乏。对普通教育的财政拨款责任,包括保证供给教科书和管理中小学学校的责任由联邦政府过渡到了地方政府。中小学学校和教师具有选择教科书的自主权。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别,偏远地区和大城市的中小学之间存在不平衡现象。大城市的中小学学校的数量比较稳定,质量相对有保障,但偏远地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数量减少。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等大城市出现了大量的私立中小学学校。近几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发展,国家和地方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情况有所好转。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城乡普通教育学校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不断加大。

二、俄罗斯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标准的主要内容

2001年9月13日俄罗斯通过了《俄罗斯联邦普通教育国家标准法》,该法规定了普通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统一的教学标准。俄罗斯国家普通教育标准法包括国家教育标准,地区教育标准和教育机构标准三部分。国家教育标准对所有教育机构都是一致和强制的,具体包括:基础课程的标准,学习时限(掌握教学大纲所需最少时间),学生学习内容和学时的最大额度,联邦基础教学计划,毕业生教育水平的要求。国家标准是确定教学过程所需设备和仪器的要求以及确定国家为完成义务教育拨付给学生的款项额度和师资配备的基础。地区教育标准由俄罗斯联邦各主体自行确定。

为保障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俄罗斯就普通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办学规范,其中包括:《俄罗斯联邦普通教育机构办学卫生保健标准》、《俄罗斯联邦防火规范》、《俄罗斯联邦普通教育机构教学过程及设备标准》、《俄罗斯联邦普通教育机构安全标准》,对各项技术指标提出了最低保障数据。《俄罗斯联邦普通教育机构卫生保健标准》就中小学校址的分布、校舍规划、建筑设计、设施配备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非常具体。例如:为方便居民就近入学,“城市每个中小学的就读学生总数不应超过1000人;农村中小学1-4年级(初小)规模不应超过80人,1-9年级(完小)规模不应超过250人,1-11年级(中小学)就学总数不应超过500人。每班均不应超过25人”;中小学校址分布要求,“校舍应距离居民街区十字路口100-170米”;“向到校距离超过1公里的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提供交通服务”;“中小学建筑的楼高不应超过3层,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楼高可以为4层”;“对已建好的4、5层楼高的教学楼,应尽量不把教室安排在4楼与5楼”;“在教学楼1层设置存衣间”;“室内运动场馆应建在1层,其面积由学校根据完成体育课教学大纲要求选定,规格可为9米×18米,12米×2.4米,18米×30米,高度不应低于6米”;“图书馆面积按生均不低于0.6平方米计算”,等等。

俄罗斯公立中小学学校在建校前要进行国家评估,评估合格后颁发教学许可。评估的项目包括校舍建设,卫生、保健设施,教学设备,师资水平和学校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大纲,班级设置与毕业生素质等等方面。俄罗斯对中小学学校的国家评估每五年进行一次。此外,每年8月新学年开学前(一般9月1日开学),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消除安全隐患,各中小学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开展设施和装备检查,并将结果报上级备案,未达标的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再次检查。

三、最低保障是俄联邦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办学标准的制定依据

俄联邦教育法第15条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标准按最低保障标准制定”,同时该法第77条规定“国家标准至少10年内调整一次”。内容涉及俄联邦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硬件办学标准的法规,由其制定机关负责调整、更新。

各机关根据社会发展状况与实际需要,制定法律或规范修正案改变原有条款的内容。每一次的调整或更新都是原法规文本不可分割的后续补充。这种法规修订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不在法规原文上做标识和修改,法规条文保持了原貌,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个文件后面不知拖了多少个补充文件”的状况使人较难看懂、弄通,也难以全面掌握和正确理解法规条款和内容。

目前,俄罗斯正在筹备出台新的教育标准法规。新标准的核心精神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实现的人的个性发展。当然,第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时代的需求。此外,新的教育标准对教育工作者自身也

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支持教师再培训,为教师自我进修提供机会,不断补充和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俄联邦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级教育管理机构也会与之相应地调整相关的办学标准用以保证新教育标准的实施。

四、关于俄联邦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办学经费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法,《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对俄罗斯中小学的办学经费及其来源做出了法律规定。

该法第12条规定,教育机构包括以下类型:学前教育机构,义务教育机构(中小学),初级、中级、高级和大学后职业教育机构,成人补充教育机构,发育不正常孩子的教育机构,补充教育机构,孤儿和无人抚养的孩子的教育机构,孩子补充教育机构和其他实现教育过程的机构。

关于编制预算和拨款,第28条规定,国家教育主管机构负责制定每年教育预算占国家收入的比例,编制国家教育预算和教育发展基金的支出,确定向教育机构拨款的程序,确定教育机构最低工资,向国家级教育机构直接拨款。第29条规定,为保障实现国家义务教育标准,各联邦主体确定本地方和下属地区的教育拨款额度,负责从地方财政预算给辖区内中小学拨款,拨付的款项包括中小学教职员工的工资、教材支出、设备支出、日常开支(不包括水、电、采暖等公用支出);编制联邦主体教育预算和教育发展基金;制定本辖区教育机构办学国家标准、卫生保健国家标准和保障教学过程设备要求等国家标准的补充规定。第31条规定,地方自治机关负责编制地方预算中的教育支出和相应的教育发展基金,制定教育系统拨款的地方额度,负责地方教育机构的校舍及设施建设。第41条规定,教育拨款分为国家(包括主管部门)拨款和地方拨款,按学生人数计算额度,对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农村学校可不受学生人数的严格限制。第43条“教育机构资金使用权”中规定,在没有其它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教育拨款和物资保障资金是属于国家教育管理机关或者是教育机关本身的财产,可根据教育机关制定的工作章程自主使用,不可以没收。当年(季度或月)没使用完的资金不可以没收或代替下年度的拨款。

《俄罗斯联邦普通教育国家标准法》第13条“预算拨款原则”规定,为实现义务教育国家标准,教育机构财政活动由俄罗斯联邦各级预算负责;超出义务教育国家标准教学活动所需经费的拨款程序,由联邦法律、各联邦主体及地方自治法律做出规定;教育机构实现义务教育国家标准所需预算款项按每个学生每年所需计算,由国家和地方预算共同负担,拨款额度按每个学生实现义务教育国家标准所需资金确定。第14条规定,为实现义务教育国家标准,建立国家和地方预算拨款额度综合系统;由联邦政府有关部委确定全国的教育预算拨款标准;各联邦主体主管部门确定本地区的教育预算拨款标准,该标准不能低于相应的全国拨款标准;各地方自治机关确定的地方教育预算拨款标准不能低于相应的各地区拨款标准;在联邦法律和各主体法律没有其它规定的情况下,向各教学机构预算拨款的程序由俄罗斯联邦政府制定。

关于俄罗斯中小学办学经费来源,《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第19条规定,义务教育机构在有许可证的情况下可以按合同和企业、机构联合开展有偿补充职业教育;第39条规定,教育机构有权出租自己的财产,国家或地方教育机构可以出租国家或市政配备的财产,包括土地;第47条“教育机构的商业活动”规定,教育机构可以出租其财产,进行中介服务,买卖商品、设备,参与其它企业的商业活动,利用买卖股票、公债等有价债券获得收入,提供教育服务。

但是,事实上,俄罗斯中小学办学经费的现状与法律规定相去甚远。俄罗斯中小学的预算拨款分为两部分:定额拨款和专项拨款。定额拨款按每个学生固定额度支付。包括工资支出和日常开支两部分,其中日常支出可细化为餐饮支出、交通支出、行政开支、出差支出、通讯支出等。专项拨款包括:购买教学法资料、大型修缮、设备配置、公用使用支出(水、电、采暖等)、教材支出、组织夏令营活动和其它等。实际运行中。定额拨款基本可以得到保障;专项拨款中的教材和公用使用支出由各级教育管理机构负责提供,所需费用由直接上级教育管理机构从专项拨款中列支,直接支付给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单位,无须中小学经手,甚至学生餐点的原料支出也如此办理。大型修缮,配置设备等其它专项拨款则很难得到保障。对学校而言,无论定额拨款还是专项拨款均按编制好的专项列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核销。

俄罗斯的中小学绝大部分分属各级地方政府,但财政拨款由国家预算和地方预算负担,俄罗斯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主体在地方,即各联邦主体(州、共和国、自治区、市等)。地方教育支出中最大的一部分是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一般要占到地方教育总支出的90%。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各地区教育支出的差别十分突出。以前,俄罗斯中小学都没有会计账户。国家预算拨款由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开设的总账户拨付给各级教育主管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分账户,各级教育主管机构按确定款额加上地方预算拨款款额后形成对中小学的教育预算拨款。此款项存在中小学直接上级教育主管机关的账户上,按确定额度由学校支取使用。近几年来,部分中小学设立了自己的会计账户。此类学校在直接上级财政部门设有预算拨款分账户。学校的教育预算拨款自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开设的总账户拨付给各级教育主管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分账户,再由各级教育主管机构按确定款额加上地方预算拨款款额一起拨付到学校的账户。此外,学校还有一个增收款项账户,该账户所存资金是该校开展付费教育和家长赞助所得,使用该款项由学校编制专项支出项目,经直接上级教育主管机构批准后支出。

俄罗斯对配套设施较差、学生人数不足100人的农村中小学不按定额拨款,其拨款数额根据学校实际支出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实际获得的金额不仅可以保障学校基本运行,还可以增添设备,修缮校舍。

为解决教育经费的不足问题,俄罗斯近些年来在教育拨款机制以及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等问题上做了一些改革。近几年来对中小学的拨款由传统的按校“一揽子”拨款逐步改为按学生人数拨款,使中小学获得了一定的财务自主权,并且开始借鉴、尝试俄罗斯高等教育阶段试行的“钱随人走”的措施。学校经费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就读学生的数量,也就是直接取决于学校的声誉和办学的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好转,国家加大了对中小学的专项经费资助。尤其是国家教育工程实施以来,“电脑网络进中小学”、“为农村中小学配校车”、“评选优秀中小学校”等专项计划一一逐年实施。国家投入大量经费,极大地改善了部分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五、关于俄联邦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拨款情况的监督检查

《俄罗斯联邦预算法》第265条规定,预算监督分为预先监督、执行中监督和执行后监督。预先监督指编制预算时的监督,执行中监督指预算资金拨付过程的监督,执行后监督指预算年度结束时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俄罗斯联邦预算法》266条规定,对预算拨款监督的机关有财政预算监督署,各联邦主体财政机关、联邦预算资金主管部门和地方财政机关、地方预算资金管理部门。对教育预算拨款的监督,教育预算资金主管部门指俄罗斯联邦教科部,预算资金管理部门指各联邦主体的教育主管部门。预算资金主管部门和预算资金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其主管的中小学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俄罗斯联邦预算法》第282条规定,违反财政预算法可采取的惩罚措施包括:警告、冻结预算支出、没收、停止银行账户交易、罚款、滞纳金及其它法律规定的措施。此外,俄罗斯行政法法典与刑法法典分别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教育领域对拨款情况的监督检查,除遵守《俄罗斯联邦预算法》规定的相关法律条文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定期派专家小组到所属拨款单位核查经费使用情况,负责对各教育机构教育预算使用的监督。此外,国家评估委员会定期对学校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拨款实施的情况。以1948中学为例,学校拨款的使用情况具体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即莫斯科市西南区教育局进行直接监督检查。检查内容非常详细:大到教职员工工资的发放,小到每门课程使用笔记本的数量,都在检查之列。学校每一笔开支均应严格按照预算报批执行。此外,莫斯科市西南区财政局、莫斯科市教育厅、财政厅以及其它垂直领导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都可以对1948中学使用国家和地方预算资金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经费请示经典 篇6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水平,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市教委已批准我校承办市第二十八届大学生运动会。我校将不辜负上级领导的信任和重托,将市第二十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办成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体育盛会。现今运动会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鉴于我校目前比赛场地仍很简陋,比赛需用的器材也较缺乏,为保证运动会顺利进行,需要改善设备和补充器材学校校运会经费申请报告范文文章学校校运会经费申请报告范文出自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916917.html,请保留此链接!。此外,为激励先进,鼓励团体,根据此次运动会开展的项目和报名情况,需设立奖项及奖励经费。经研究方案如下:

一、对学校体育场进行维修、出新

1、顶棚钢构、看台栏杆、出入口等进行整修,除锈、油漆。

2、贵宾区域(贵宾室、过道、厕所)、运动员、裁判员、新闻发布厅等进行整修出新。

3、场内外墙立面、看台、看台柱粉刷涂料。

4、更新主席台座椅,增加消防箱门,整修防火卷帘门等。

二、补充比赛所需器材

1、球类:篮球、排球、乒乓球、乒乓球、毽球、铅球。

2、田径类:跳高架、跳高杆、丈量尺、海绵垫、标志牌、皮尺、起跑器、道次牌、接力棒等。

3、其他:秒表、发令枪、检录牌、裁判旗、音响等。

三、设立奖项及奖励经费

1、单项奖:男子组、女子组。

2、团体奖:男子组、女子组、男女混合组。

3、精神文明奖等学校校运会经费申请报告范文申请书。

以上项目,经核算,共需经费500万元

目前,我校已自筹200万元。经专家预算,至少还有300万的资金缺口待补。由于我校财力有限,承办市第二十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各项开支较大。现请求市高教局拨付市第二十八届大学生运动会专用经费300万元,以保证市第二十八届大学生运动会成功举办。以上请示,请求批复。

XX

工作经费请示 篇7

今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派出有关领导、干部到自治区、市接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维稳工作,我镇换届选举、征地拆迁、计生等中心工作多,经费支出大,有限的办公经费无力支付这些庞大的费用支出。为确保我镇维稳工作顺利开展,现恳请贵委划拨捌万元整(80000.00)作为维稳工作经费。

妥否,望批示。

附:账户全称:防城港市防城区防城财政分局

账号:

开户行:防城信用社

防城镇人民政府

追加卫生经费请示 篇8

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XX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从整体上看,运行平稳,取得了积极成效,得到广大参保者认可。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新农合”资金存在缺口,筹资标准不足。20XX年跨年度补偿后,大病统筹超支22.48万元,超支1.49%。基本医疗资金缺口490.83万元,超支490.83万元,由各乡财政、村集体承担。由于参保人员结构和数量的变化,预计20XX年大病统筹跨年度补偿后,资金缺口约300万元左右。20XX年大病统筹按每人130元筹资,存在230—388万元资金缺口。

20XX年11月27日第31次区长办公会决定,由于朝阳区发展变化快,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20XX年大病统筹资金缺口由财政安排;明年的调整方案要做资金平衡的方案,缺额由区、乡解决,不增加农民个人负担,区财政追加200万元,其余由乡级解决。为落实区领导指示精神,以便尽早确定20XX年筹资方案,以区政府名义下发,并在12月25日前完成全区大病统筹资金集中入库。特申请20XX年财政追加预算200万元。

妥否,请批示。

上一篇:部编小学古诗词下一篇:高二细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