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机构(精选8篇)
办学机构 篇1
随着国际化教育交流程度的不断提升和加强,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断发展。2009年, 国家教育部组织开展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评估工作, 在天津、辽宁、江苏和河南四省试点。在评估方案和试点评估工作实际中,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工作面临的问题不断显现。
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面临的问题
(一) 评估方案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置过高准入门槛
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 (试行) 》 (以下简称《方案》) 是评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指导性方案。按照评估方案要求, 新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合作外方需是国际范围内广泛认可的著名大学、高水平专业团队和知名教授等领军人物。
然而, 中外合作办学并非“外方接济办学”, 而是基于合作双方地位平等, 利益共享的对等化合作办学模式。按照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起始阶段, 评估方案要求中外合作机构与世界著名大学合作是不切实际的。其次, 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 认知度较低, 考生及家长普遍认为中外合作办学是不能考取公办高等教育条件下的第二选择和次优选择。在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上, 对中外合作办学体制的误解会阻碍国内一流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 强强联手的对等化中外合作办学亦无从谈起。评估方案中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外方资质的高要求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发展现状相背离。
(二) 评估指标体系对国际化办学指标的忽略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首要的是明确评估指标的内涵和边界。评估方案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分别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办学机构评估指标体系有9项一级指标, 21项二级指标 (见表1) 。
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质量标准, 从表1可以看出,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最显著的特征“国际化办学程度”没有出现在评估指标体系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办学体制得以出现和维系存在的根基源于中方与外方的平等合作, 吸收外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师资、学科优势、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设备仪器的配置。在评估指标体系中, 忽略国际化办学程度意味着抹杀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存在的特殊性, 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工作等同于公办高等教育评估工作。
(三) 评估指标体系对社会评价因素的重视程度不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努力办好人们满意的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的颁布全面助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需要得到人民的认可。评估方案和评估评价指标体系中, “社会评价”置于“培养质量”一级指标之下, 列为二级指标。如此的评估指标体系不能突显“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 就教育供需而论, 在高等教育市场, 对中外合作办学体制的高等教育需求是在公办高等教育供给不能满足旺盛的高等教育需求下产生的高等教育剩余需求,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体制良好的社会评价声誉产生的直接教育需求并不是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生源的主力。因此, 评估工作对社会评价的重视程度不足, 对办学机构释放错误的办学信号, 不但不能使评估工作达到以评促建、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的目标, 低劣的社会评价还会使中外合作办学体制走入次等高等教育、非正规高等教育的不利境地。
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面临的问题归因
(一) 严格的教育行政监管抑制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性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取得重大成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繁荣,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对高学历人才有较大规模的用人需求。政府的财力和资源配置总量在某一具体时期是恒定的, 国防、外交、政府管理、教育等领域都需要政府财政性投入保障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企业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提供了高就业率和高收入, 由此加剧公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 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能满足公众的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中外合作办学等多形式办学应需而生, 并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和鼓励。然而, 政策开放条件下的多种形式办学的高等教育出现高校毕业生质量低下、文凭泛滥, 招生缺乏监管, 办学资金流失等问题。由此, 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严格监管和审批高等教育学历发放机构的办学资历和办学行为。2009年出台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 (试行) 》严格限制新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准入条件, 在上述背景下有积极意义, 保障了高等教育学历的含金量, 维护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的严肃性。但是, 中外合作机构是直接面向市场办学的高等教育办学形式, 只有接近市场的需求, 毕业生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积极的社会评价保障公众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受教育需求。严格的教育行政监管束缚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自主性。
(二) 中外合作办学法定地位的模糊使评估指标工作缺乏方向性
80年代中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相继举办了中美经济学、法学培训班。随后, 天津财经学院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市大学合作举办MBA班, 南京大学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建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等, 这些机构均属早期中外合作办学的先例。如此计算, 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亦不过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 其处于国际化程度较低、市场接纳度不高、办学效益未纳入机构经管体系, 缺乏中国教育和文化的输出等欠优发展状态。在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过程中, 其法定定位较为模糊, 《教育法》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中没有对中外合作办学体制的定位 (见图) 。
如图所示, 现行学制系统中, 高等教育本科横向学制为公立本科院校和民办独立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在现行学制中未作规定和阐述。如此, 现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法定地位模糊, 迫切需要清晰的界定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定地位指导评估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三) 同质化的评估思路使社会评价因素不被重视
高等教育的横向学制是普通公办高校、独立民办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国已组织举行过多次本科教学评估。其中, 评估规模浩大的是从2003年到2008年持续开展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此类教学评估的对象是公立高等院校, 其评估指标体系显著不适宜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见表2) 。
对比表1中外合作机构评估指标体系和表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不难发现, 其评价指标是大同小异的, 既没有体现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特色鲜明的国际化程度、对外文化输出指标、市场化接纳程度, 也没有将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应有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开支状况、国家领军科研成果纳入指标体系当中, 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有浓厚的同质化倾向。普通公立高等院校是国家举办的实施高等教育和颁发高等教育文凭的教育单位, 长期的国家行政权威担保使其颁发的文凭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和社会承认度。中外合作办学处于起始发展阶段, 面临政府法定地位缺失、自身经管体系不完善、社会评价和市场接纳度低等发展困境, 将社会评价指标纳入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指标体系, 才能在评估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问题的解决措施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面临的问题需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供需市场和办学机构三个维度进行解决。
(一) 政府法定中外合作办学地位, 鼓励对等化中外合作办学
在宏观维度上, 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理应依法制定中外合作办学体制在高等教育学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影响高等教育需求方对中外合作办学体制的认知和认可, 从而在政府层面引领社会积极评价, 为面向市场化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教育市场中降低需求弹性。
其次, 不能将中外合作办学一刀切式地界定为“优质教学”、“贵族教学”或是不能满足公立高等教育条件下的“次优教育”。为了满足旺盛的高等教育需求, 改善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应鼓励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对象选择办学实力、规模、学科和专业特色对等的合作方, 不断打造中外合作办学品牌, 满足民众高等教育需求。
(二) 以社会评价为评估重点, 引导办学机构融合市场化方式发展
现阶段, 否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具备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发展模式会陷入同质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误区。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为高等教育融合市场化运作提供理论依据。在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中, 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审批和评估已经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不同于公办高等院校, 缺少民众认可的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面向市场才能激发办学活力, 不断发展壮大新兴办学形式。从而, 社会评价是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评估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评估重点。
(三) 提高国际化办学程度, 注重优秀传统教育理念的对外输出
对等化的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双向复合型办学合作模式, 在引入国际师资、学科建设、教学仪器的同时, 注重对外输出我国优秀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
中外合作办学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国际化办学程度, 体现为学科建设方向的前沿化、先进教学实验仪器的购置、优秀国际师资的引入等。此种国际化办学程度的前沿化、先进化和优秀师资是相对于办学机构当前状况而言的相对优秀, 不能笼而统之的在评估指标中要求所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必须在各项指标上达到国内前列。在评估指标中注重相对国际化程度是基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现状指导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断发展的基本指标。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发展使“以评促建, 规范办学”的试点评估展开。然而, 评估指标方案对办学门槛的过高设置, 评估指标体系对国际化办学程度和社会评价等特色办学指标的忽视, 使评估工作难以指导办学实践。通过政府完善学制法规, 调整办学准入门槛;引导办学机构融合市场化方式发展;办学机构提高国际化办学程度, 注重优秀传统教育理念的对外输出, 才能使评估工作促进实践办学工作。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办学机构 篇2
学校在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坚持做到:
(1)每学期有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和总结。
(2)有健康教育教案。
(3)有课时安排,能按照规定把健康教育工作列入课表,作为一门课程,按计划进行教学。
(4)有测评,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
二、抓好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在常见病的防治上,认真地开展好近视眼的防治、贫血病的防治、龋齿的防治、营养不良的防治、沙眼的防治知识教学,促进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健康体检制度、晨检制度、学生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学生缺课追踪登记制度、饮用水卫生制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卫生室消毒隔离制度。做到积极预防及实地扼杀传染病苗子,加强晨检,及时地做好“三早”工作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地做好登记工作,并进行跟踪调查,在传染病流行季节严禁校外人员进入校内。
三、认真抓好健康教育宣传
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宣传阵地,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开辟卫生专栏、向广大学生传授个人卫生习惯、卫生防病、自我保健的知识,认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
四、加强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保证饮水供应足量,开水保暖桶定期进行消毒。
五、积极开展青少年远离违禁品与艾滋病的活动
开展关爱生命主题班会,还对全校学生开展了六病知识宣传讲座。
虽然我们学校在健康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做的还不够,今后要更加努力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办学机构 篇3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历史沿革及存在的问题;社会发展及其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现实挑战;国外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发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的理论基础、原则与目标、主要任务、保障策略;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的个案研究。
(二) 研究方法
该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
1. 文献研究法
该课题全面搜集整理了国内外有关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的文献资料, 包括学术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 并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形成了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的基本认知。
2. 调查研究法
该课题实地考察了若干所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 获得了客观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
3. 比较研究法
该课题对国内外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不同历史时期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不同类型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进行了比较, 以了解其异同、经验与不足。
4. 案例研究法
在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资料等基础上, 该课题组选取并呈现了五个有代表性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个案, 探究其转型与创新的基本举措。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的必要性
第一, 转型与创新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克服自身积弊的现实需求。自新中国成立至今,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已走过了创建与探索 (1949~1965年) 、破坏与扭曲 (1966~1976年) 、恢复与重建 (1977~1985年) 、改革与发展 (1986年至今) 四个历史时期。期间,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既获得了蓬勃发展, 取得了辉煌成就, 也暴露出办学理念滞后、办学重点模糊、发展模式失当、管理体制僵化、发展机制不畅、办学手段落后等问题。这使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作用的充分发挥。唯有通过转型与创新,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才能真正克服自身的积弊, 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 转型与创新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应对外部挑战的迫切期待。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发展到今天, 既拥有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 如正在进行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等, 也面临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开放多元、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信息化进程加快等一系列不可回避的现实挑战。可以说, 这些外部的挑战和压力也迫使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不得不转型与创新。
第三, 国外成功经验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国外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起步较早, 发展也已相对成熟。认真研究国外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学习借鉴国外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类型多样、特色鲜明、质量为重、高度自治、灵活应变等经验, 可以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的主要原则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协调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原则。这几个原则各有其相对独立的涵义与特征, 同时又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 应该贯穿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的全过程。
(三)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的基本目标
由“转型”与“创新”两个词的本质审视,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转型与创新应该是全方位、多维度、根本性、突破性的转变过程。基于这一点,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办学理念革新、职能重点转移、发展模式转向、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机制创新、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改造, 形成办学理念科学、职能重点清晰、发展模式合理、管理体制完善、发展机制畅顺、办学手段先进、充分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能较好地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需要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系统。
(四)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理念革新
办学理念是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灵魂, 对于办学机构的发展具有定向作用。鉴于此,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转型与创新应当以办学理念的革新为先导。在新的时期,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应尽快改变封闭办学、工具性、管制、计划等传统办学理念, 树立开放理念, 高扬人本理念, 强化服务理念, 引入市场理念。
(五)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职能重点转移
在很长时间里,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秉持学历教育本位的办学观念, 专注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发展, 造就了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跨世纪辉煌。但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标准观念转变等严峻的挑战, 学历本位的成人高等教育职能定位观念已受到普遍质疑。审时度势, 与时俱进, 实现由学历教育本位向继续教育本位的职能重点转移, 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的重要任务。
为此,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必须从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实施系统化改革和创新。具体来讲,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应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推行项目制的管理模式, 贯彻公司化的运作战略, 推进多维度的合作办学, 实行全方位的制度创新。
(六)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发展模式转向
长期以来,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坚持外延式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曾有效地满足了广大成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新的形势下, 固守这种发展方式导致了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生源竞争混乱无序等问题。同时, 这种发展模式也面临着国外优质办学资源冲击、高等教育发展政策调整、人才需求多样化、成人学习日益个性化等现实挑战。
鉴于此,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只有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之路, 才能更好地完成成人高等教育所担负的时代重任。因此, 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师队伍结构, 建立立体化的课程资源体系, 使用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手段, 构建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 推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品牌建设。
(七)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
管理体制是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发展的制度保障。近年来, 我国在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 如高度集权、管办合一的体制缺陷, 条块分割的管理壁垒, 干部人事分配领域的制度障碍, 社会参与的第三方缺位等。这些弊端制约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束缚了办学机构的活力。因此, 需要解除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自身发展的体制障碍, 可推行的改革举措主要有:贯彻“统筹有力”原则, 建立跨部门的统筹协调组织机构;加快职能转变, 实现政府的管理模式创新;进一步简政放权, 落实办学机构的法人地位;推进政校分开, 实现管办分离的体制创新;促进干部人事分配领域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成人高等教育中介组织, 发挥第三方管理的社会作用。
(八)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发展机制创新
市场机制和产业机制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发展机制的创新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目的是要打破以往由政府垄断提供的单一格局, 通过多元化供给者的参与, 将竞争理念引入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之中, 盘活成人高等教育资源, 形成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供应的多元参与和良性竞争。在市场机制导向下, 应注意平衡成人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 建立科学的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产品价格机制, 发挥竞争机制的激励作用。当然, 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所引入的只能是一种“准市场”制度环境, 而不是把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市场机制照搬进成人高等教育领域。
与普通教育相比, 成人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联系更为密切, 具有更强的生产要素功能和生产性、有价性、商品性等产业属性, 由此, 应该适度引入产业机制, 以解决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享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最大限度地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受教育需求。基于产业机制的视角, 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应树立经营理念, 促进自身的企业化转型, 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九) 函授 (夜大) 办学形式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改造
函授教育 (夜大) 作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办学形式逐步暴露出许多问题, 如:教学设施的传统化与陈旧化、教学媒体的单一化与平面化、教学模式的“本本主义”与“满堂灌”、学习模式的时空局限与工学矛盾、管理模式的观念僵化与手段滞后。与此同时, 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却展现出许多优势, 如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 学习模式的自主性、灵活性, 学习手段的交互性、现场感, 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网络化等。
在此背景下,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改造函授 (夜大) 办学形式, 弥补传统函授教育 (夜大) 的劣势就尤为重要。具体来说, 函授 (夜大)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改造的目标和任务包括:把教学设施从地面向空中进行改造;对教学媒体由静媒体向流媒体改造;教学模式由单向灌输向师生互动改造;学习模式从被动接受向自主化学习改造;管理模式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转变。
(十)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的重组与转制
国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名称大全 篇4
(http:///index.php/default/index/sort/)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Beihang Sino-French Engineer School)
2.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China-EU School of Law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3.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Beijing-Dublin International College at BJUT)4.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Sino-Danish College at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5.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Faculty of International Media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6.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Sino-German College Applied Sciences of Tongji University)7.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Sino-European School of Technology of Shanghai University)8.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Sino-British Colleg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9.上海纽约大学(Shanghai New York University)
10.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SJTU-Paris Tech Elit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SJTU)11.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Fashion and Innovation, Donghua University)12.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国际学院(Sino-German Colleg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3.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Sino-European Institute of Aviation Engineering, CAUC)14.西交利物浦大学(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
15.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Sino-French Institut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16.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Southeast University-Monash University Joint Graduate School(Suzhou))17.昆山杜克大学(Kunshan Duke University)
18.宁波诺丁汉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Ningbo)
19.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Chinese-Germ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UST))20.温州肯恩大学(Wenzhou-Kean University)21.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
22.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Sino-Frenc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23.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Sun Yat-sen University-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Joint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24.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Ulsan Ship and Ocean College at Ludong University)25.山东工商学院中加高等应用技术学院
26.青岛大学霍尔姆斯学院(Holme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27.山东艺术学院国际艺术交流学院(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Colleg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28.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Sichuan University-Pittsburgh Institute)29.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SWJTU-Leeds Joint School)
30.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HBU-UCLan School of Media, Communication and Creative Industries)31.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China-EU Institute for Clean and Renewable Energy a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3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Bangor Colleg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33.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续发展学院(XJTU-HKUST Joint Schoo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34.山西农业大学中德学院
35.山西财经大学中德学院(Sino-Germen Schoo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36.太原师范学院中加希尔克学院
办学机构 篇5
关键词:合作办学,关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一、中外合作高校机构学生特点
笔者于2009年6月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在校生进行抽样调查, 发出问卷750份, 收回721份, 问卷涉及学生家庭基本状况、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健康等六大方面的90个问题。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 分析总结了中外合作高校机构学生的特点:
1. 生源复杂, 家庭状况差距悬殊。
目前, 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尚在探索、发展阶段, 这一的模式下的生源一方面是满足部分经济条件优越, 有出国梦想学子的要求。抽样调查显示, 近一半生源属于这一情况, 且80%以上为独生子女, 家庭条件优越。另一方面, 有些中外合作办法机构招生计划纳入二类本科或三类本科, 也为成绩合格, 家庭条件稍好或较差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由于生源的复杂性和家庭状况差距悬殊, 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如, 问卷调查反映, 月生活消费200元以下的占调查人数的6.24%, 月消费400元以上的占46.2%;家庭收入占1万元以上的占30%, 5万以上的占46.9%。而由这一差异所引发的诸多问题给我们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困难。
2. 思想政治素质偏低, 缺乏文化素养。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国际大环境下, 学生广受西方文化影响, 由于其自身比较年轻、阅历少、政治意识弱, 西方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道德思维、自我主义等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与其他学生相比, 该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普遍偏低, 对意识形态教育兴趣薄弱, 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认识也存在多元化, 甚至有误解。抽样调查显示, 仅不足5%的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仅2.4%的学生了解“两会”的宗旨, 对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只有9.1%;而文化素养的缺乏更为鲜明, 能列举3部传统文化典籍的学生只占总数的4.3%, 知道孔子其人仅有5.6%。这为我们的两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心理健康问题突显。
中外合作办学较普通的高校其生源具复杂性:家庭经济状况悬殊较大, 很大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 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 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对学习不感兴趣, 多门挂科, 部分不求上进的学生自暴自弃。其次, 大多学生由于中外两种教学模式与资源的综合利用导致了要面对课程多、外语要求高、难度大等问题。一些学生为出国学习必须满足英语达标、各门功课合格、学习任务重, 这些都给部分调解压力能力弱的学生带来了较大压力。此外, 家庭经济状况的悬殊所引发的学生在校期间生活状态的差异, 使部分困难学生、特殊家庭学生、性格内向学生等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据抽样问卷显示, 有20%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4. 才艺突出, 社会化程度高。
优越的家庭条件, 为部分学生培养特长、增长才艺提供了物质基础, 使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综合教育。部分学生才华横溢、特长出众, 甚至荣获省级市级才艺活动的荣誉。进入大学后, 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广阔的展示平台, 就为这些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张扬个性的机会, 调查显示喜欢参加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的人占31%。受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部分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强、生活适应能力强, 积极并乐于与人交往, 注重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方便学生、生活, 能够有意识的促进自身尽快成熟, 为更好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1. 抓住学生工作的主要方面, 加强对弱势学生的关怀教育
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稳定是学生工作的基础目标, 而弱势学生 (即具有心理问题、家庭困难、单亲家庭等一方面或多方面相对劣势的学生) 的工作直接关系学生工作的质量, 是学生工作的主要方面之一。据调查显示, 涉及逃学厌学、挂科留级以及暴力倾向, 甚至轻生的学生大多数集中在这类群体中。因此, 第一, 要增强“以学生为本、以弱势学生为主”的理念, 建立健全弱势学生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别的弱势学生进行归类管理, 建立相关的专类辅导员定期谈话追踪制度, 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预防, 避免较大学生事故发生。
第二, 要建立规范的进宿舍、进课堂制度。把学生宿舍作为拓展学生工作的主阵地, 把课堂作为教育学生的心灵驿站, 把“一对一”的谈心作为感化、关怀学生的主要载体。通过管理和教育的有机结合, 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管理。
2. 协调国际化与民主化关系, 加强传统文化
熏陶, 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培养能够符合国际化标准、具有爱国主义的新青年
通过引进与利用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和教育资源, 培养能符合国际化标准的, 并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青年, 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育目标。首先, 要加强和改进两课教育, 增强思想政治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 不能因国际合作而丢弃中国教育的个性化、民族化, 要保持和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而两课教育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基本途径, 加强和改进两课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吸引学生兴趣, 才能更好地发挥两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其次, 要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党组织要强化意识形态教育, 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克服对入党影响出国的误解, 注重宣传舆论、党课教育, 努力把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 加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规模, 以学生党员带动学生群体。同时, 要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对党员教育管理, 坚持理论学习, 引导和帮助他们克服多元价值取向的不利影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 利用第二课程活动和选修课程,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开展第二课程活动和设置选修课程上, 要适当引入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节日、历史事件、中国文字等传统文化的内容, 寓教于乐, 弥补国际化教育所导致的传统文化的缺失。
3. 全面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与业务素质, 抓好学生工作的“前锋”
学生工作是兼顾大学自身软件、硬件等各方面因素的系统综合工程, 辅导员是与学生日常接触最频繁, 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信任与依赖的人之一。问卷调查显示, 学生在校期间最熟悉辅导员班主任电话的占总数的80.86%。可见, 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前锋”, 因此,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办学机构 篇6
因为文化包括语言并对语言有着很大的影响[1,2],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双方工作人员的交际方式也会不同, 他们之间会形成既不完全同于本土文化也不完全同于外来文化的交际方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双方工作人员能否进行和谐、有效地交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合作办学机构的发展。本文以问卷的形式分别从拒绝请求, 邀请, 建议和提供[3]四个方面来调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中外人员关于拒绝语的使用情况。
1 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假设
本文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双方人员关于拒绝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 以期能够有助于缩短他们之间的交际距离, 巩固他们的人际关系, 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 提出了以下两个研究假设: (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 中方人员可能采用不同于其母文化的交际方式。不同程度与其外语水平、共事时间以及外国文化熟悉程度成正比。 (2)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 外方人员可能采用不同于其母文化的交际方式。不同程度与其中文水平、共事时间以及中国文化熟悉程度成正比。
1.2研究对象和样本
本文围绕研究假设问题,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来自4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的72 名中外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统计结果如下:
1) 中外人员来源国。被调查者中, 有44名是中国人, 28名外国人。在这28 名外国人中, 有7 名外国人来自爱尔兰, 占所有外国人的25%, 8 人来自波兰, 占28.6%, 9 人来自澳大利亚, 占32.1%, 1人来自美国, 占3.6%, 3人来自英国占10.7%。
2) 中外人员的性别比例。在被调查中, 中国女性有36人, 占所有中国人的81.8%, 中国男性有8人, 占所有中国人的18.2%;外国女性有, 占所有外国人的, 外国男性有, 占所有外国男性的。外国女性有10 人, 占所有外国人的35.7%, 外国男性有18人, 占所有外国男性的64.3%。
3) 外语水平。在所有中国人中, 有3 名中国人为初级外语水平, 占6.8%, 16人为中级外语水平, 占36.4%, 25人为高级外语水平, 占56.8%。在所有外国人中, 有21人为初级中文水平, 占75%, 5 人为中级中文水平, 占17.9%, 2 人为高级中文水平, 占7.1%。
4) 共事时间。在所有中国人中, 有11人与外方同事共事少于一年, 占25%, 4 人共事一至两年, 占9.1%, 29 人共事两年以上, 占65.9%。在所有外国人中, 与中方同事共事少于一年的有12人, 占42.9%, 一至两年的有3人, 占10.7%, 两年以上的有13人, 占46.4%。
5) 文化熟悉程度。有1 人对外方文化感到陌生, 占所有中国人的2.3%, 有17人对外方文化的了解一般, 占38.6%, 有26人对外方文化非常熟悉, 占59.1%。在所有外国人中, 对中国文化比较陌生的有10 人, 占35.7%, 对中国文化了解一般的有10人, 占35.7%, 对中国文化熟悉的有8人, 占28.6%。
1.3 研究工具
本文利用SPSS 22.0 对问卷采集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4]。包括问卷信度分析, 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中文问卷的整体克隆巴赫系数为0.933, 拒绝请求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42, 拒绝邀请的系数为0.745, 拒绝建议的为0.763, 拒绝提供的为0.845。英文问卷的整体克隆巴赫系数为0.962, 拒绝请求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19, 拒绝邀请的系数为0.776, 拒绝建议的为0.754, 拒绝提供的为0.812。
2 问卷结果与分析
2.1中文问卷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调查问卷采用里克特式五级量表, 从完全相同到完全不同, 分值分别为1~5。统计结果显示, 所有问题的均值均高于3.6, 说明大多数中方人员认为他们拒绝外方同事的方式和拒绝本国人不同。这就证明了假设 (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 中方人员采用不同于其母文化的交际方式。
2.2 中文问卷相关性分析
为证明中外人员的交际方式与外语水平, 共事时间和文化熟悉程度有关, 本文进行了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相关系数r取值范围为-1~1, r>0, 表示两变量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r<0, 表示两变量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r=0, 表示两变量不存在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 中文问卷中拒绝语的使用与外语水平, 共事时间和对外方文化的熟悉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6**, 0.599** 和0.567** , 这说明中方人员拒绝外方同事的方式和拒绝本国人相比, 不同程度与其外语水平, 共事时间以及对外国文化的熟悉程度有关。这也就证明了假设 (1) :不同程度与其外语水平、共事时间以及外国文化熟悉程度成正比。
2.3 英文问卷描述性统计
英文问卷统计结果显示, 所有问题的均值均小于3.0, 说明大多数外方人员认为他们拒绝中方同事的方式和拒绝本国人相同。从结果来看, 这就证明了假设 (2) 不成立, 但是在下结论之前我们需要先看一下相关性分析。
2.4 英文问卷相关性分析
英文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 外方人员拒绝语的使用与外语水平, 共事时间和对外方文化的熟悉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59*, 0.850**和0.833**, 这说明外方人员拒绝中方同事的方式和拒绝本国人相比, 不同程度与其中文水平, 共事时间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有关。但是其拒绝语的使用与其中文水平并不是呈现低度相关, 因为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 中外人员之间都是用英语沟通, 而且大多数中方人员都有留学背景, 所以其拒绝语的使用与其中文水平并不是呈现低度相关可以理解。这也就证明了假设 (2) :不同程度与其中文水平、共事时间以及中国文化熟悉程度成正比。
从研究样本的统计结果来看, 在所有被调查的外方人员中, 只有7.1%的外方人员精通中文, 46.4%的外方人员与中方人员共事两年以上, 28.6%的外方人员熟悉中国文化, 而我们已经证明外方人员拒绝中方同事和拒绝本国人方式的不同程度与其中文水平、共事时间以及中国文化熟悉程度成正比, 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外方人员认为他们拒绝中方同事的方式和拒绝本国人相同。假设 (2)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 外方人员可能采用不同于其母文化的交际方式”还是成立的, 但条件是外方人员需要具有一定中文水平, 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需要有一定的任职时间, 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
3 结束语
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 中方人员采用不同于其母文化的交际方式。不同程度与其外语水平、共事时间以及外国文化熟悉程度成正比。
2)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 外方人员 (具有一定中文水平, 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有一定的任职时间, 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的外方人员) 采用不同于其母文化的交际方式。不同程度与其中文水平、共事时间以及中国文化熟悉程度成正比。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中外双方工作人员都应加强相互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才能避免因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使用自己文化的交际方式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更好地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服务。研究结果同时也间接说明了目前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只注重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 而不注重中国优秀文化和语言的输出。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管理部门来说, 要尽量引进中文水平高, 有在华工作经验, 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的外国专家;同时还应加强对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工作的外方人员的语言和文化培训工作, 只有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才能更有效地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1999:94-121.
[2]Hu Zhuanglin.Language, Culture, and Society[M]//Hu Zhuan-glin.Linguistics.A Course Book.Beijing:Peking UniversityPress, 2001:31-36.
[3]Beebe L M, Takahashi T, Ulliss-Weltz R.Pragmatic Transferin ESL Refusals[M]//Scarcella R, Anderson B, Krashen S.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a Second Language.New York:Newbury House, 1990:55-73.
办学机构 篇7
一、成功教育委托办学的缘起
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海在全国首创了“委托管理”这一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的改革举措。即政府出资向教育中介机构购买教育服务,委托管理薄弱学校,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接受政府委托参与评估。2005年6月浦东新区政府委托上海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管理东沟中学,开始了薄弱学校委托管理的实践探索。1
自2005年,管理中心先后在市、区两级委托管理项目中承担了上海7个区县的16所农村中小学或薄弱学校,其中,农村学校13所,闸北区3所;小学5所,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薄弱学校14所,新建学校2所。托管期限为2年或4年。成为全市范围内参与委托管理最早,托管学校数量、类型最多的教育中介机构。
二、成功教育委托办学的治理结构———三级架构
管理中心的三级架构不仅是委托管理的组织者,也是完成委托管理任务的执行者,是主体。
第一级:上海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由本人任法人代表、两位资深专家任总监和一位中心日常工作管理者组成。所有托管学校都是由中心与受援区县教育局签订协议,从而实现管理责任主体的转移;
第二级:学校。形成了两种管理责任主体转移的方式:一由中心推荐校长,当地教育局党委任命为受援学校法人代表,承担学校日常管理和享受校长的权利和责任;二由当地教育局党委推荐当地校长人选,与中心协商,后由当地教育局党委任命(任法人代表)。中心推荐一到两位人选经当地教育局党委同意,担任学校总监。学校成立由总监担任组长,当地校长担任副组长的委托管理领导小组作为学校的决策机构。
通过九年多的托管实践发现,由中心派出校长和派出总监两种治理方式,均能实现管理责任主体的转移,给予委托管理机构办学自主权。在实践成效上,由中心派出校长担任法人代表的治理方式,可以更快速地使学校步入正轨,办学绩效相对更早显现,但在托管结束后,学校发展成果难以巩固。由当地任命校长,中心派出总监的治理方式,尽管决策效率相对降低,学校办学绩效的显现也相对较晚,但由于培养了当地校长的领导能力,当托管团队撤出后,学校仍能继续平稳发展。
第三级:由校长通过行政会议、教代会、工会等开展学校日常工作,书记行使监督保障作用。无论是中心派出校长,还是当地校长担任法人都是向中心负责,中心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
成功中心的组织架构简洁、清晰、合理并富有效率,既能做到在宏观和方向上的统领和掌控,也能做到在微观和细节工作中执行和调节,其中,总监与校长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经验,思想的引领以及实际工作的指导促使整个托管团队成熟、稳定和有效。
三、成功教育委托办学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1.委托管理的招投标
政府首先列出需求学校,确定三到五年的发展目标与任务,然后进行公开招投标。中心提供机构人员配备等资质情况;曾经托管学校的绩效证明以及托管项目学校的初步方案与团队组建情况参与投标。政府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评标。中标后,与政府签订托管协议。
2.委托管理的行动步骤
中心与政府签约之后,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学校进行初态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先到学校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制定托管规划与方案,交由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通过后签约,形成一个信誉和契约关系。然后组建托管团队和专家教师团队,进驻学校开展托管。在托管过程中,评估机构还需要进行中期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考虑是继续委托还是终止合同。
委托管理的行动步骤由以下六个行动环节形成循环(如下图所示)[1]
3.委托管理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基于托管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需求,确立了成功教育委托办学的基本方法:
其一,针对这类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相互埋怨的状况,引入成功教育“三个相信”理念,努力更新教育理念、改善学校文化。
托管团队将引入“三个相信”理念,理清办学思路,作为实施托管的首要工作。“三个相信”的理念,破除了此类学校消极的自我预言,以学校管理文化中对教师与学生的“三个相信”为前提,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潜能。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做到不埋怨和责怪学生,去发现和发掘学生的优点,打消学生,特别是困难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实现从帮助成功到尝试成功,再到自主成功,最终实现学生学业成绩、行为习惯和自信的全面提升。
其二,针对粗放式的管理现状,引入成功教育重复事件管理平台,推动管理走向规范与精致。
托管团队以学校管理平台系统为依托,将优秀校长管理经验转化为托管学校的管理实践。理念是先导,操作才是根本。我们以成功教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为支撑,开发了“学校重复事件的管理与处置平台”。该平台主要由四部分组成:①160项管理制度;②60项学校各部门岗位职责与实施细则;③126项学校主要重复发生事件的工作流程;④教学、教育、总务等主要部门365天工作日程及要求系统。通过学校365天事件框架,每一件事件的管理流程和每个岗位细则三位一体的学校重复发生事件的管理与处置平台,实现学校管理的过程化、精致化、科学化。
管理平台是改变被托管学校粗放式管理的最有效的抓手。精细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教学环节是“傻瓜教学法”,虽然死板,却恰好能够满足初期模仿的需要,帮助学校积累经验,逐渐转向独立创新。它为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粗放式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支架,为实现优秀校长管理经验转化为学校的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效能,提供了实践路径。许多学校在走上规范办学之路的同时,逐步形成了适切于学校发展需要的“本土化”的管理制度,为学校自主发展提供管理上的制度与机制保证。
其三,针对粗放式的教学,引进成功教育的学科教与学电子平台,提升普通教师的教学效益。
学科电子平台植根于闸北八中教学实践之中,因此它适切于被托管学校的生源现状,为委托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给被托管学校课堂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助推力。它的推广使用,为迅速提升受委托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操作实体,为成功教育研究所积淀的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转化为受委托学校教师教学行为搭建了桥梁。电子平台的引入,为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供了操作载体。它既是教师提升教学行为的重要参照,同时也是教师校本研修的重要推手。托管团队以电子平台为依托,开展成功教育三种课堂模型的教学改革———“帮助成功———讲练结合”,“尝试成功———试讲练结合”,“自主成功———学试讲练结合”,教学效益大幅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以平台为支架,探索出与教师成长三阶段匹配的教师培养的实践方法。一是模仿———“做中学”;二是理解———“做中思”;三是创新———“做中创”。教师通过“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创”的具体实践,经历了从“模仿———理解———创新”的三个成长阶段。这一教师成功过程正诠释出成功过程三要素的内涵:即首先树立基于教师的“三个相信”的理念,依托电子平台为支架,从管理与制度上为教师的尝试成功创造机会,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唤醒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发掘教师的专业潜能,促进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基于我们的托管思路与基本方法,确立具体的委托管理推进策略:
首先,我们在委托管理的早期就从实践中概括出“情感融合,价值认同”的管理策略。“情感融合,价值认同”策略的前提是认同农村学校教师有着质朴的情感和对教师职责的认知,认识到教师认知和行为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对托管团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双重挑战。托管团队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与当地教师的情感融合,逐渐引导他们认同成功教育理念,从而推进学校的整体变革。
如在东沟中学,托管团队首先印发成功教育的学习资料,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帮助教师们了解成功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如在教工大会、学生集会、班主任会议等各类会议上,反复宣传“三个相信”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将“三个相信”的理念深深植入教师的脑海。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师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善于发现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符合成功教育理念的做法,用成功教育理念来解释提升,让滋生在教师理念深处的成功教育的因素能够激活,让成功教育理念能够植根于教师的心中,实现东沟师生对成功教育理念从不知到知之,最终认同成功教育理念。
其次,充分整合成功教育优质的人力资源与特色技术资源,形成成功教育委托办学的具体推进策略:构建托管团队,派出校长、优秀教师长期驻扎学校现场带教、顶班授课;组织学科专家定期指导,推广学科电子平台,开展成功教育课堂模式改革;选派部分教师来八中进行“移植培训”,定期进行阶段性集中面对面培训与视频培训;整合成功教育联合体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校际现场交流与成功教育课堂评比活动,搭建教师展示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的舞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如托管三灶,我们组建托管团队一行八人,除三位校领导外,其余五位皆为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他们被安排到中小学毕业年级,校领导将差班分派给他们负责。一段时间之后,教师们发现:这些班级的学生逐渐愿意学习了,质量开始上升。摆在眼前的事实迫使三灶的教师们开始自我反省,观念开始松动。住校教师以超乎寻常的敬业精神感染了当地的教师,转变了他们对学生的态度[2]。
又如东沟中学依托成功教育联合体,坚持开展每周的网上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制度。每次的集体备课坚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和“五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核心教案、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研究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形成了“一人主备、集体研讨、个性生成”的研讨模式。托管以来,学校师资队伍状况发生明显变化,骨干教师数量逐年递增。
四、成功教育委托办学的成效及反思
托管学校的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生源回流,骨干教师队伍形成,普通教师观念转变,专业能力显著提升。已托管的7所学校,经市、区评估认为已经具有自主发展的能力。2011年市级评审中,新农、肖塘和三灶三所学校获得优秀,占全市级优秀数的1/3。其中,东沟中学被评为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校,三灶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盐仓小学评为市行规示范校、汇贤中学已跻身奉贤一流初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人民日报》法国《解放报》相继作了托管成效的专题报道。
成功教育帮助许多薄弱学校走上了规范发展之路,研究认为下述因素的协同对托管成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委托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打破了农村学校能量低层次守恒的状态,其健全的制度框架通过责权统一的责任机制与基于增值的绩效问责机制,为成功教育委托管理的实践及其成效的达成提供了制度保障。委托管理要求受援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受援学校性质和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保障支援机构的办学自主权,将学校的管理责任交与支援机构,由支援机构切实承担受援学校的管理责任。委托管理和传统的“结对帮扶”“支教”等有着不同之处,便在于以团队契约的方式明确办学责任主体的转移,这也是进一步推进委托管理产生实效的基础。
第二,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托管理念。成功教育的教育理念,破除了农村薄弱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消极的自我预言,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帮助师生形成基于“三个相信”的积极自我概念,学校管理的使命则是为师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循着“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的发展阶梯拾级而上,最终实现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
第三,“情感融合,价值认同”的托管策略。托管对受援学校而言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专业责任的增加,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不理解、不适应,甚至矛盾和冲突。“情感融合,价值认同”的托管策略成为调整和转变教师群体固有经验、行为习惯,甚至心智模式的关键。
第四,显性化、可传递的优秀教师和校长经验理念。将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经验进行细节化、显性化处理形成的“学与教的电子平台”,使普通教师通过模仿和创新成长为合格教师,甚至优秀教师。凝聚优秀校长经验开发的“学校重复发生事件管理与处置平台”显著提高了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
第五,理念与技术内在一致的教学发展。与“三个相信”理念相一致,成功教育托管学校的课堂教学遵循“帮助成功———讲练结合”“尝试成功———试讲练结合”“自主成功———学试讲练结合”的三阶段进程,运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为师生的教与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
第六,专业意识唤醒和专业潜能发掘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更是学校开展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成功教育的教师观定位于相信每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愿望,通过不同途径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个体追求自我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实现自身的生命冲动与专业价值,最终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具有强烈教育情怀的教学和管理团队。托管团队由一批具有丰富学校管理与教学经验的退休优秀校长和教师构成,他们不仅以专业能力指导教师和管理者的专业发展,更以对学生、课堂、学校和教育的爱和使命感影响着青年教师。
成功教育的委托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优秀校长的管理经验与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的复制与推广,帮助更多的薄弱学校获得成功,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均衡化。
委托办学是一种发现,这种发现需要大眼界,更需要勇于承担责任。委托办学是一种拓展,这种拓展需要有不一般的勇气,更需要底气,这就是科学的精神,决不是简单地拍拍胸脯就能成功的。委托办学是一种重建,这种重建,需要融合更需要引领。
参考文献
[1]刘京海.墙外开花墙内香——委托管理与成功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37.
办学机构 篇8
一、国际化实用型人才的内涵
1. 国际化实用型人才的基本概念
国际化实用型人才, 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和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素质并达到国际化水准, 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 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
2. 国际化实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国际化实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
入世后, 我国与国外经济文化交往频繁, 来华的跨国公司也更多, 英语已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基本工具。掌握了这个工具, 有利于增强沟通能力。这是做好日常工作的前提。
(2) 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
国际化实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外语, 而且要具有全球化视角、秉承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掌握商业的国际化惯例、具备文明的素养和行为准则。
(3) 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一要求是指国际化实用型人才对各个国家、地区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熟悉能力, 知晓发达国家的商务礼仪和风俗习惯。
(4) 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整合的能力
放眼世界, 惟有能够把握信息、整合资源的优秀人才方能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中独占鳌头, 抓住先机。
(5) 快速学习能力
国际化实用型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 受过全方位的教育, 头脑灵活, 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问题并富有创造力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团队协作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 国际化实用型人才应该具有紧跟本专业的世界前沿和不断学习、吸收、消化国际先进文化和知识的能力。
3. 国际化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就是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使学生具有外语交流能力和专业知识;通晓国际法规, 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拥有很强实用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国际化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中, 除了“国际化”之外, “实用型”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支撑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加入WTO之后, 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除了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之外, 更要增强高等教育的能力建设, 探索打造国际化实用性人才的培养途径。
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成立于2007年, 是教育部正式下发文件批准东北财经大学和英国萨里大学合作设立东北地区首家具有授予中英双方学位资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下仅从学院的课程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学生管理方面对国际化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进行探索与创新。
1. 课程设置
按照国际化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院设置如下课程:
(1) 语言国际化课程。学院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接受程度, 大部分课程为双语和全英文授课,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2) 视角国际化课程。开设视角国际化课程使学生了解多元的文化, 不仅为学生提供西方文化的课程, 也注重中国文化对学生的熏陶。
(3) 能力培养课程。开设一些注重对学生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和专题讲座。
(4) 知识应用课程。开设学生未来很可能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性强的课程。针对工作岗位来设计课程, 适度控制基础理论课程的数量, 在授课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认识。
(5) 实验实训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能够直接、有效提高学生实用技能应用水平。东北财经大学举全校之力建设了“经济管理实验中心”, 现已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萨里国际学院依托该实验中心, 开设了《经营沙盘模拟》等实验课程, 在相关课程中设置了实训课时。
(6) 企业内训课程。引入此课程意味着为这些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人才, 缩短企业培训时间, 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目前正在与英特尔等大连知名外资企业协商将内训课程引入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专业的大学四年级课程。
(7) 国际认证课程。“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国际认证+订单式培养”是国际化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将国际认证引入教学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实施的一项具有开拓性的任务。萨里国际学院拟将CIMA国际认证与跨国公司管理专业方向的课程结合, 学生可以申请免考多门课程。参加CIMA组织的培训后参加考试, 通过考试后可获得认证。今后还将陆续引进将英国商务管理认证 (ABE) 、旅游酒店管理认证、商务信息系统认证等, 为学生求职增添砝码。
2. 课程开发
为了达到国际化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萨里国际学院通过复制式开发、改造式开发、合作式开发等形式, 进行课程开发。
首先, 复制式开发。即直接引进国外大学课程。国外大学开设的很多专业课程新颖、实用, 紧密联系就业市场需要。学院采用国外大学这类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教学资源进行讲授。
其次, 改造式开发。即通过教学改革将部分课程改造为符合国际化实用型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一方面需要聘请学科领域的专家, 集体论证改造的目标、可行性、具体实施方案等细节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
最后, 合作式开发。即双方教师进行讨论, 打破原有的思路, 找到适合我国人才培养的课程。萨里国际学院前两年的专业课程涵盖萨里大学第一年的专业课程, 取得良好效果。此方式也是我院未来教学体制改革中的重点。
3. 教学改革
萨里国际学院通过多种方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为他们成为国际化实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首先, 改革教学法。
(1) 扩展传统授课方式。要求教师将课程内容做成课件, 以Power Point的形式发布在网络上。增加Tutorial内容和课时, 并在Tutorial课中安排案例讨论、练习、角色扮演、游戏等。
(2) 增加讨论课。由授课教师或助教根据讲课内容和指定的参考资料让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本人或是助教给学生指点迷津, 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获取知识。
(3) 强化辅导课。教师留出时间与学生讨论和解答与课程有关的问题, 并从中获得反馈信息, 此举有助于弥补教师在授课中的不足。
其次, 改革考核方式。在国际化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 重在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 而不是知识识记能力的测试。教师采用非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或以制定企业文案和制度的形式进行考核。
最后, 鼓励学生创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需要营造鼓励创业的氛围, 可以考虑设立大学创业中心, 定期举办创业计划书大赛, 对优秀的创业计划书和团队进行资助和孵化, 对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宣传。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转变角色学习, 联系自己的实习经验和阅读过的案例, 积极思考课堂中的知识如何应用。
4. 教材建设
教材是实施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没有一套“立足前沿”的教材,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更要加强教材的建设, 具体举措:利用自身优势和出版社进行联系, 扩展教材来源;关注出版物的发行动向, 及时了解市场上流行的教材, 切合实际筛选教材。另外, 办学机构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 联系专家编写专业教材, 让更多优秀的专家把他们的理论传播发扬, 也使学生从中受益。
在萨里国际学院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双语和全英文课程全部采用新版英文教材, 其中有《商务与经济数学》、《旅游经济学》等6本原版教材为学院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合作引进并使用。截止到目前, 结合我院开设专业实际, 学院已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联合, 正式出版发行了标有“萨里经济管理英文教材”字样的教材5本。这些教材的具体名称分别为《财务会计学》、《组织行为学》、《旅游经济学》、《跨文化沟通》和《西方文明史:问题与源头》。目前, 这些教材除在我院使用外, 已被成功运用到北京中加学院、同济大学沪西学院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教学中。
5. 师资建设
人才培养的“实用型”, 依赖于一支具有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具备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首先,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需要多方联系, 建立一支比较稳定、高水平的经理人兼职教师队伍。可以聘请外资企业的经理人或定期授课, 或专题讲座。其次, 要聘任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士任教。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培养国际化实用型人才, 在聘任教师时, 应优先考虑具有和所教课程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人选。
针对师资建设, 萨里国际学院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鼓励教师不仅要承担纵向课题, 还要积极承担横向课题, 开展社会服务项目, 为企业提供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制定相应的科研奖励制度, 鼓励教师所指导的研究生、本科生参与教师承担的项目, 以项目形式完成论文。
6. 学生管理
首先,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需要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为了切实达到国际化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学生管理方面, 要注重学生交流项目等与英语有关的活动。其次,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体制, 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动性,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干部管理其他学生。再次, 开展丰富的义工活动。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教育的一大经验, 义工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使其具有关怀他人的爱心、责任心。
萨里国际学院经过两年的探索, 确立了以爱的教育为基础, 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 使学生在其开展的活动中理解到“超越、大气、感恩、凝聚”学院这四个关键词的深刻意义。
(1) 学院内建立了大连义工站萨里国际学院分站, 招纳了60多个会员, 开展了丰富的义工活动。
(2) 开展各项技能比赛。学生活动向着培养学生实际才能的方向努力, 积极组织创业大赛、案例分析大赛、英文演讲比赛等, 激发全体同学提高实用技能。
作为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学院, 萨里国际学院将东西方的教育理念巧妙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萨里学生管理方式。所有学生工作都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 只要是对综合素质发展有利的, 学院总是尽其所能, 为其提供最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并本着“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本”的“爱的教育”来感染学生, 从而培养学生懂得爱、懂得感恩的品质。
三、培养国际化实用型人才的保障措施
1. 成立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
人才培养委员会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它不仅涉及教学, 而且指导整个学院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教育界资深专家、企业家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的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 旨在负责明确“国际化实用型”的培养模式, 审核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 为该机构今后发展指明方向。
2. 建设具有国际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规定, 外籍教师和外籍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学士以上学位和相应的职业证书, 并具有两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 必须建设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专业课方面, 要逐步引进规模适度的国际化专职师资, 专业课外籍教师均应占有一定比例。同时也要形成一支学生喜爱、相对稳定的语言外教队伍。在此过程中, 尤其要注重“引智”的质量, 不能良莠不分。此外, 还可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专家进行短期访问和讲学, 或聘请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参加到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
3.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中, 教师一直扮演着知识的灌输者, 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偏重知识的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 早已不能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探究和改革教学模式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能力和实际能力。
总之, 为了培养国际化实用性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从实际出发, 立足实践, 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庆石, 赵彦志.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含义[N].光明日报, 2003-6-5.
[2]刘薇.展望全球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N].中国教育报, 2006-2-5.
[3]龚思怡, 傅志田、任剑婷.中外合作办学提升高校竞争能力—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个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23) .
[4]胡潇闻.关于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分析[N].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3) .
[5]程斌, 程宜康.2000年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 2007, (2) .
[6]辜娇峰, 陈红宇.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长沙大学学报, 2007, (3) .
[7]冯发明.中国教育服务承诺与中外合作办学[N].长沙大学学报, 2007,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