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歌曲《听》

2024-11-13

中班音乐活动:歌曲《听》(精选6篇)

中班音乐活动:歌曲《听》 篇1

中班音乐活动:歌曲《听》

活动目标:

1.知道是三拍子的歌曲,会用自己的方式拍出三拍子的节奏。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用延长符和其他小音符改编歌曲的节拍。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幼儿学会唱歌曲《听》。

2.每张桌上四小节曲子、玩具琴一架、小音符卡片。

3.老师黑板上写出歌曲《听》,延长符号若干。

4.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上次我们学唱了一首歌《听》,我们一起表演。

二、复习认识小音符,能唱出来。

1.你认识他们吗?一起来唱一唱。老师指音符,幼儿唱。然后将小音符连起来唱一遍。

2.小朋友真能干,你知道每一节车厢里有什么样的小音符?它们合起来是几拍呢?每一节车厢都是几拍呢?我们把这样的音乐小火车叫做三四拍的音乐火车。

3.三拍子的节拍有什么特点呢?你想怎样拍出三拍子呢?

4.我们一起边唱边打三拍子的节奏。

三、引导幼儿改编节拍。

1.延长符号有一个习惯,它喜欢跟在小音符的后面呢。这样你想让延长符号坐在哪里?请个别幼儿上来摆一摆。

2.它们都坐上了四四拍的音乐火车,我们一起把新的音乐火车来唱一唱。

3.现在字宝宝也坐上了新的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应该怎么唱呢?

师:延长符号坐上了小火车,还有很多小音符也想坐上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

四、幼儿分组活动。

1.老师介绍每组准备的材料。

2.每组5名幼儿,大家讨论后,将小音符贴在谱子上。每小节四拍,并用琴演奏一下,唱一唱。

3.老师巡回指导。

4.现在我们又造了一列新的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我们来唱一唱,好听吗?

五、结束。

小朋友真能干,会改变歌曲的节拍了,你们都是了不起的小音乐家。以后我们还要编很多好听的歌,唱给客人老师听,现在,我们也乘着我们自己编的4/4拍的音乐小火车到外面听风唱歌吧!

活动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当中,孩子们表现很积极,喜欢听着歌曲来活动,以后要开展更多的音乐创作活动。使孩子们在玩儿中体验音乐给孩子们带来的愉悦情感。但是本次活动,除了没让幼儿创编曲子之外,反思其整个过程我还漏掉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幼儿还没有掌握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在幼儿表演唱时,虽然我一直强调用柔和优美的声音唱,但却没有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如果提示了,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中班音乐活动:歌曲《听》 篇2

一“、听”之“见”———走心

特级教师黄美华老师曾说:语文是一种看的艺术,通过看,然后用心感受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的艺术,通过听,然后用心感受的艺术。在她的音乐课堂中我们看到了在语文课中所分析的“委婉连绵”“缓缓流淌”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在孩子心中扎根,也从音乐的“时断时续”“、灵魂乐章的不断发散”“、一咏三叹”“、螺旋式回升”等角度去走进“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的阿炳。

【欣赏1】听60年前阿炳的录音。老师问,阿炳拉的和我们刚才听的有什么区别?感觉怎么样?老师随机介绍阿炳:唯一一个留下音乐录音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坐在二泉边用二胡低诉自己的凄苦,石板路上踯躅而行的孤独身影,阿炳沿街卖艺受尽欺凌……这些都成了无锡城里永远的风景。

【欣赏2】电影《二泉映月》片段。老师问,阿炳在什么地方拉《二泉映月》?

黄老师安排了这两次欣赏,在原音重现中,孩子们在不是很清晰的音乐中努力勾勒阿炳的形象:脸上的那副墨镜、头上的那顶礼帽、身上破旧的长衫、背上的琵琶和腰间的二胡。他们也在想象阿炳演奏乐曲时的情景,接着欣赏了电影《二泉映月》的片断,电影真实再现了阿炳在二泉边演奏的情景:他独坐泉边,无神的眼眸里透着淡淡的忧伤与渴望。没有人在意他,没有人了解他,只有身边的二胡伴着他。清冷月辉下,阿炳轻提琴弓,凝神屏气,一曲发自肺腑、震撼心灵的旋律随着手指的颤动倾泻而出。

那动人心弦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很容易为学生所接纳,能启迪孩子的智慧,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灵魂深处和作者的情怀融为一体,思维超越时空的限制,飞进那美妙的艺术殿堂。

二“、听”之“解”———低吟

音乐不是音符的堆砌,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境,感受曲调风格和韵味,通过表现旋律音调的生动“语气”和细致微妙的变化,带动学生声情并茂地演绎歌曲。还记得我执教的《彩云追月》,这是著名作曲家任光谱曲王付林填词而成的歌曲,乐意宁静,歌词深情,我从曲调旋律中挖掘歌曲内涵,怡情怡景体会歌曲情感。

接着老师弹奏一段片断,请同学们仔细听。刚才学习的这两段有切分节奏的旋律在其中分别出现了几次?这两段旋律的三次重复都一样吗?实际上,重复的最后一小节稍微做了改动,这就是作曲家通常用到的创作手法.....

三“、听”之“鉴”———浅唱

“顺进化之理,应未来之需,充分发挥教育开创文化的功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实现教育自身的创新”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点。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发现,民歌音乐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宝藏,为音乐的教学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源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优美旋律的手法,民族民间音调相结合,使得民歌作品在学生心中焕然一新,长出新的羽毛。

教师在教学《编花篮》一课时,从民歌创作手法中,让学生感受民歌丰富的内涵。

教师演唱《编花篮》,听一听是哪个地方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学生说是“河南民歌”老师问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说是从最后的甩腔唱法听出来的,而且牡丹是河南的。老师带领学生唱一唱最后一句,加上动作,表现姑娘们豪爽的性格。

教师爽朗豪迈的演唱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简单的导入,简洁的问话,让学生走进歌曲,走进河南民歌的特色之中。

倚音是这个歌曲的一大特色,老师用河南话来说说这个词“:编个花篮上南山,普通话的声调是_/ˇ﹨,河南话的声调是/﹨_﹨,让学生试着用上河南话试说歌词,感觉河南人有着豪爽、奔放性格。指导“编”字,用说、唱比较风格,找找这个前倚音起了什么作用并唱好它。

对于歌曲中的难点“倚音”,老师采用分析河南话和普通话的不同,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唱法,也加深了对河南文化的品悟。

重复的乐句也是这个歌曲的一大特色,如何处理好亦是歌曲教学的关键。老师问,朵朵花儿开得艳,唱了几遍?2遍,旋律一样吗?为什么要唱两遍?强调牡丹花开得很艳。姑娘们看到这么美的牡丹忍不住唱了起来,老师示范唱最后两句,问:这两句的旋律有什么不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我们老师应该是位优秀的“导游”,让学生穿梭于音乐内涵的品味与学习中,启迪学生依靠他们自己去发现音乐的美之所在,才能真正自主地从“听”———“听见”,从而最终获得音乐感受、鉴赏和音乐表现的能力。

摘要: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引领下,音乐教学呈现的更加缤纷多彩,教学中更注重对歌曲“听”的感悟,对歌曲的理解分析,从而教会学生用一定的方法领悟所学歌曲的内容,努力寻找歌曲的内在美,挖掘歌曲内涵,感悟音乐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听见”音乐之美。

中班音乐活动:歌曲《听》 篇3

一、活动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原中国轻音乐学会)承办单位:北京文萃阁文化艺术中心 媒体支持 :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网

(www.music168.net)

二、组委会名单(部分、排名不分先后):

顾问:乔羽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名誉主席

主任:张丕基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席

副主任:任志萍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王佑贵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副主席

评委:郭成志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副主席

王玉民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宋小明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魏东明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外联部主任

三、参赛对象:专业音乐工作者和业余音乐爱好者、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均可报名参赛。

四、征稿时间:2007年3月1日—2007年5月31日(以邮戳为准)

五、作品要求:

中小学音乐论文、教案:

1.近几年新创作未经发表过的中小学音乐论文或教案一篇,2000字左右;

2.参赛的音乐论文需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参赛的教案作品如使用课件,需一同提供。

校园歌曲:作品可从不同侧面反映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反映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的精神风貌。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具体要求如下:

1.体裁不限:抒情歌、颂歌、进行曲、民 歌、诙谐歌曲等均可;

2.作品的形式不限:独唱、重唱、表演唱、齐唱、合唱等均可;

3.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激情的健康向上的优秀校歌亦可。

六、奖项设置与评选:

组委会对所有参赛作品经过初评、复评,产生各300件候选(论文、教案、校园歌曲)作品,再评选出一等奖各20名,二等奖各40名、三等奖各60名,其余作品将获得“优秀作品奖”。获奖选手将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并应邀参加主办单位举办的相关活动,以及优先出版参赛作品。

七、对参赛选手的回报:

1.获奖结果将在中小学音乐教师信息网、《音乐周报》等媒体公布并书面通知每一位获奖选手。

2. 部分获奖作者将被吸收为“文化部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会员。

3.将编辑部分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由国家级一类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八、报名办法:

请将参赛作品、参评费(含工本费、邮寄费)60元/件寄(汇)至: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里五区9-402陈庆来(收)

邮编:100085

九、颁奖时间及研讨会:

拟定于2007年下半年举办“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创作专题研讨会暨颁奖仪式”(分音乐论文组、教案组、校园歌曲组),组委会将邀请获奖作者出席,参加交流、发言、研讨,参观有特色的艺术团体、学校等。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词曲作家及音乐教育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

十、参赛选手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概不奉退,请自留底稿; 2.每位作者投寄最优秀的参赛作品一件,需一式3份,请用A4纸打印,如用手写,请字迹清楚(参加作曲比赛的如有条件可附录音小样);3.作品必须是作者独立创作,严禁抄袭;4.每件作品参评费60元(请从邮局汇出,勿在信封中夹寄)。

十一、联 系 人:张海波(老师)

联系电话:010-82780046

中班音乐歌曲《做元宵》 篇4

1、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回忆包元宵的情景,做出相应的动作

2、探索用不同力度表现揉面(重)与搓元宵(轻)的动作,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地做出动作

3、体验欢乐、热闹的节日气氛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做元宵的经验

2、熟悉《做元宵》歌曲

3、将板凳围成“u”字型坐

4、《卖汤圆》歌曲

活动过程:

1、利用《卖汤圆》歌曲,激发幼儿对做元宵的兴趣

2、与幼儿一起讨论做元宵的步骤和过程,丰富感性经验

3、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充分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并回忆包元宵的情景,做出相应动作

教师将动作加以提炼,并用语言辅助,如“用力揉”、“轻轻搓”、“数一数”、“真高兴”

4、教师随幼儿一起做动作,启发幼儿探索用不同力度表现揉面(重)与搓元宵(轻)的动作

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地做出动作。“数元宵”和“表示高兴”的动作可让幼儿自由创编

并做出,鼓励幼儿相互学习

活动总结:

1、幼儿开展“闹元宵”庆祝会,幼儿分为集体、小组或个别表演这个律动,并品尝元宵

中班音乐活动:歌曲《听》 篇5

中班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活动反思

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妈妈的辛苦,感受到了妈妈平时对我们的爱,还让幼儿知道了应该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尽量不麻烦好妈妈,这是孩子爱家长、学会体谅家长的具体表现。

在活动一开始,我就从情感入手,让孩子们通过观看妈妈的照片,并且在鼓励他们在同伴面前大胆、自信地介绍自己的妈妈,说说:妈妈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妈妈给我买好吃的;妈妈给我讲故事;妈妈每天给我做饭、洗衣服;妈妈送我上幼儿园等等。接着我便结合照片讲述他们小时候的样子,妈妈是怎样细心地照顾他们的。顺势告诉孩子们妈妈每天除了要照顾你们,还要上班,还得做家务,多辛苦啊!利用提问:你们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感知自己在逐渐长大哪些事情会自己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麻烦妈妈也是爱妈妈的一种表现。

中班音乐活动:歌曲《听》 篇6

设计意图

《山谷回音真好听》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歌曲。它通过声音的强弱对比,提示了山谷中奇妙的回音,表现了少年儿童探求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歌曲为C大调,2/4拍,是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开始是两个变化重复的乐句,采用规整的节奏型,平进和大跳的旋律进行,叙述了山谷有回音这一奇妙现象。接着是两个乐节性的扩充乐句,以上、下行的旋律进行,强弱的力度对比,配以衬腔“啊”,形象地描绘了山谷美妙的回音。结束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乐意得以完满结束。

活动目标

(一)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用优美的声音形象地表现“人声”和“回声”。

(二)能分角色合作表现,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山谷回音真好听》音乐

活动重点

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用优美的声音形象地表现“人声”和“回声”。

活动过程

(一)爬山

今天我要带你们一起去爬山,到了山顶上你会做些什么事呢?

(二)山谷回声真好听

1.请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说说听到些什么,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再次欣赏歌曲,引导幼儿仔细分辨歌曲中哪几句是小朋友唱的,哪几句是大山公公唱的。

3.怎样唱才能让人一下子就听出来是谁唱的。

4.重点学唱回声句。引导幼儿学习控制音量,表现回声由强变弱的过程。

5.山谷回声好听又奇特,真有趣!怪不得小朋友哈哈哈哈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大山公公是怎么笑的。

(三)与大山对话

1.根据歌曲内容,师幼合作演唱。

上一篇:初中文言文名句理解性默写题下一篇:大学我的中国梦班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