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教师资格证考试4个必知(精选8篇)
「学习技巧」教师资格证考试4个必知 篇1
一、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考试之前会给你一个说课范围,一般就是高中的教材,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如果没有教学经验的话,可以查看一下中公教师网站,网上有很多教案或说课稿的。关于怎么说课,网上也很多的。在我的经验来看,有一些要点:首先,说课和试讲不一样,试讲面对的是学生,说课面对的是教学专家,也就是说你是面对专家老师把你的教学思路讲出来,而不是像上课一样面面俱到,千万不要把专家当成学生。
二、教学步骤是重点,你要把你所设计的所有步骤都说出来,就是说一个思路,怎么上,另外,说完一个步骤之后还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步骤,也就是为什么这么说,在这里可以顺便说下你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三、最后是把你的板书说一下,不需要把你的板书全都写在黑板上的,只要写一个标题什么的,然后就说出来,告诉底下的老师,你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区域要写什么就可以了,另外也是让老师看看你的字是什么样的。
说课的话主要是考查你的思路,还有你的表达能力,所以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的,一个是你的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语速不要太快,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和在座的专家老师有目光的交流,不要一直盯着说课稿或教材。
考试当天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会给你教材,有时间让你写说课稿,如果你之前把范围内的篇章都准备一下,考试的时候时间肯定是够的。考官的提问可能会涉及说课内容,但主要是关于教育教学发展动态,政治思想理论,或者关于你个人的,比如为什么想当老师等等。总的来说,提问不是重点,说课才是重点,提问只要如实回答,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的。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个职业,另外还会涉及到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一般教师面试时间约10分钟,面试成绩为合格或不合格。要求:不携带任何资料,即问即答,谈话式交流。仪表端庄,服饰得体,行为大方,气质文雅,师德良好。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准确、完整,有感染力。解答针对拟教学科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有关问题。
「学习技巧」教师资格证考试4个必知 篇2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内容如何背诵记忆
1、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指对知识点进行联想来加深对其在大脑中的印象,从而帮助回忆的方法。通常包含谐音联想和语义联想两种方法。
①谐音联想
将知识点中的一些字词的读音与一些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所接触的其他事物联想在一起,通常达到幽默或较为夸张的效果,以此来帮助记忆。
例:终身教育的提出者为保罗•朗格朗。在记忆时,就想象提出终身教育的人就像走街串巷的货郎一样,每天嘴里念叨着“朗里格朗”。这样达到夸张幽默的效果,能让人物名更长久地被大脑认知。
②语义联想
从字面对知识点进行展开想象,以形成对知识点的固有形象。
例:古希腊城邦教育制度中的希腊教育和雅典教育的区分。根据大家的普通认知,可以将希腊尝试与温文尔雅的女神进行关联,将斯巴达与刚勇威猛的勇士进行关联,以此来区分,希腊教育是重视培养政治家和商人的教育,而斯巴达是较为传统的军事教育。
2、连句记忆法
连句记忆法是指将要记的知识点通过编成一句话串起来,实现记忆的目的。这一记忆方法通常针对多个关联知识点需要同时记忆的情况。
例: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曾经提出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理论。在记忆的时候,可以将三中心的关键词穿成一句话:“教师拿着教材在课堂上上课”。这句话同时将三中心都涵盖在内,方便识记也不会搞混。
与此相对的,杜威的新三中心也可以被加工为:“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经验”。
3、首字连词法
这个方法就是将要记的多个知识点中提取一个关键词穿成一句话,只要记住一句话就记住多个知识点。
例:2008年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由于字数较多,用连句记忆法较为困难,那么可以尝试从每一个词中提取一个字组成:“关爱教为终”,其中的“爱”为两爱。
4、分层记忆法
在复习的过程中,考生们经常遇到一些包含5小点以上的大知识点。
这类知识点是我们记忆中很容易抵触的一种,因为多于4点以上的知识点通常接近大部分人的短时记忆容量边缘,需要较强的一直努力才能短时间内记忆下来。因此,针对这种多于四点以上的知识点,建议将小点进行分层记忆。
例:一堂好课的标准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重点突出、组织严密、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七点。如果逐个记忆很容易记住最后一个前面的都忘记了。因此,可以尝试将前三点划为“目的与内容”层次,中间三点划为“教学过程”层次,最后一点划为“课堂管理”层次。逐层攻破,最后将三个层次的内容合起来即可。
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技巧
一,综合素质。
这科是三门课中最简单的一门课,建议复习时长半个月即可。
基本配置:教材(不必需)+历年真题及解析(至少10套)+刷题软件。
为什么说教材不必需呢?此科不难,重点在于考生对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及基本能力这几大模块的记忆程度,没有太多理解的地方,占分最大的是作文,通常多为议论文,这里给大家一个小诀窍:一定要站在老师的角度写文章!!平时多积累些名言警句、好词好句就可以了,类似你们的高考作文。且教资的教材都很厚,如果没有太多精力建议不用看。
历年真题这个是必需!每年考试题型和知识点都差不多,刷上10套以上真题后认真看完解析,综合素质妥妥的90分(满分150分合格线90分,考试时会折合成满分120分则及格线70分)。为了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复习,弘才网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课程和题库可以很好地帮到大家。
教师资格考试
二,教育/保教教学知识与能力。
这门课是最难的!需要理解及背诵的知识特别多,建议复习周期一个月。
基本配置:教材(可以替换成视频,必需!)+历年真题及解析(必需!)
这本书要记忆的地方特别多,光靠司死记硬背完全不够,可以结合视频中老师所讲进行理解与巩固。因为幼儿、小学、中学的科二考试差别比较大,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三,学科知识与能力。
这门课考察理解!会涉及到中学、高中、大学知识,需要多熟悉题型,拿起之前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复习周期一个月(可以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同步~)。
基本配置:历年真题及解析(用来了解试卷结构和考试题型)+各学科视频(这科不建议看书,自己理解不够透彻)。
教师资格考试
注:中学教师资格证有科目三,包括:初级中学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 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科目;高级中学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科目。
「学习技巧」教师资格证考试4个必知 篇3
1
面试内容准备:
了解往年考试情况,对今年的准备更有益处
考生在进行结构化面试的相关信息了解时,一定不要忘了掌握近年报考部门职位的信息,如面试考官人数,题目的数量和难度,出题的风格等等,从中发现思路,更有针对性的为今年的考试备考,
近年来,教师资格证考试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结构化面试也是如此,所以考生要做好各种准备,注重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2
实战训练方面
结构化面试实际上也是考生和考官面对面作的交流,所以在回答考官问题时,怎样将话说的得体非常关键。言语技巧是取得面试高分的重中之重,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将帮助考生更好的得到考官的肯定。
第一
注意称呼的使用,
面试中恰当的称呼会增强对方的`好感,在面试中称呼“各位考官”比“各位老师”或者“各位领导”要合适很多。
第二
提问要掌握技巧。在面试过程中,考生很有可能没听清题目或者其他原因需要向考官提问,这时一定要注意有礼貌的提问,在考官回答时不要打断考官,虚心请教。
第三
说明问题要恰当解释。解释是向有关方面或对象说明某事的含义、原因或理由等等。在对具体问题的给出解释时,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恰当性和真实性。
第四
提升语言的逻辑性。面试就是考官和考生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考生在说话时语言要简洁、精炼、流利和清晰。
第五
加强语言的说服力。考生在让考官信服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举例的方法来使自己的论据更为充分,更让考官赞同。
第六
切勿使用禁忌语。在面试中,考生一定要切忌不可随意使用平时说话的口头语,或某些敏感词汇。
「学习技巧」教师资格证考试4个必知 篇4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3、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4、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5、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7、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8、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9、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10、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1、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1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13、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14、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1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1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17、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8、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9、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20、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21、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22、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3、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24、奥斯本提出了()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
2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26、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27、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28、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29、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31、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A、类属学习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32、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33、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4、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35、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3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37、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38、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
39、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40、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41、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A、1岁 B、3岁 C、5岁 D、7岁
4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43、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44、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4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46、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4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48、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49、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50、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51、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52、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53、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54、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55、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56、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5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58、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59、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60、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61、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 B、5 2 C、6 2 D、7 2 62、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63、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64、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学习技巧」教师资格证考试4个必知 篇5
2、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3、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4、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5、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6、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7、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8、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0、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11、奥斯本提出了()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
12、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13、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14、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15、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A、奥苏贝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16、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17、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18、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9、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20、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21、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22、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23、奥斯本提出了()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
24、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25、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26、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27、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28、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A、熟悉性临近性 B、形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2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3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31、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32、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33、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34、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3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36、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A、奥苏贝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3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38、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39、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40、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41、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42、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43、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44、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45、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46、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47、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48、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49、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50、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A、类属学习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51、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52、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53、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54、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55、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56、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57、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58、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59、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60、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61、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62、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6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64、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65、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66、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67、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68、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69、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70、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学习技巧」教师资格证考试4个必知 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A.自私自利?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出众 2.个性的()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的表现。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的差异。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表现在活动中?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A.个性的调节系统?B.个性的倾向性C.个性的心理特征?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A.13岁?B.15岁?C.17岁?D.19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A.安全(生理性需要)B交往?C游戏?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A.情绪不稳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D.起动迟缓型 25.()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
二、填空题
1._个性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_自我意识____。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_生理____需要和__社会性____需要两种。
4.__动机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有三个特点:_指向性_、_情绪性_和动力性_。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强度_、平衡性______及__灵活性____、_指向性_____方面。
7.__性格___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__对现实的态度____和__惯常的行为方式____。
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抑郁质____、多血质______、_胆汁质_____及_粘液质_____。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能力____、___气质___和_性格_____。
10.兴趣有三个特点:_指向性_____、_情绪性_____和__动力性____。?来_源:考试大_教
三、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 年龄增长而增加。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四、简答题 8.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及其特征。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
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
(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
(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9.简述幼儿动机和需要的发展。(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①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②优势需要有所发展。(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②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③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10.简要回答能力的分类。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两大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
(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
11.简述幼儿能力的发展。(1)幼儿智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
(2)幼儿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
12.什么是“掩蔽现象”? 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
五、论述题
1.试述幼儿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
2.试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①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②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③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④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对自己的简单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2)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3.试述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对幼儿的评价不是那种主观的评价,而是基于对幼儿客观观察的较科学的评价。这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是教师正确进行教育的前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教师对每个幼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特别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们,这对教师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作为教师要懂得,幼儿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决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方法。
4.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 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出孩子们行为上的差异。总的来说,记录并 4 不一定按照固定的规则。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创新。
(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
(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记录下来。
(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 型。?
六、案例分析
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来_源:
二、填空题
1.个性??? 2.自我意识?? 3.生理社会??? 4.动机??? 5.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6.强度?平衡性? 灵活性? 指向性 7.性格? 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9.能力? 气质? 性格?? 10.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三、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是指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来_源:考
四、简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社会性。
(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另外,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
(2)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 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
(4)个性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人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即使比较基本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
2.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儿童个性的成熟。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了解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的特点,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3.一般把3—6岁作为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标志有四方面:①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②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③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④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4.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直接的影响,成为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龄前期儿童个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日后的发展。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找到根源。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各方面。
5.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6.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
(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任何地方,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可以不经他人特别介绍,孩子之间会很快、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并一起做游戏。?(3)好奇好问。这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个方面。
(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5)好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7.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
(1)分离感。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2)稳定的同一感。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7 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8.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
(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9.幼儿需要和幼儿动机的发展。
(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①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②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②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③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10.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两大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
(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11.幼儿能力的发展表现在:
(1)幼儿智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2)幼儿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12.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
五、论述题
1.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①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②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③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④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对自己的简单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2)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3.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对幼儿的评价不是那种主观的评价,而是基于对幼儿客观观察的较科学的评价。这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是教师正确进行教育的前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教师对每个幼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特别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们,这对教师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总之,作为教师要懂得,幼儿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决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方法。
4.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出孩子们行为上的差异。总的来说,记录并不一定按照固定的规则。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创新。
(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
(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记录下来。
(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来_源:考试大_ 教师资格证考试 _ 考试大
教师资格证笔试学习技巧 篇7
教师资格证分为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三类。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包括幼儿综合素质、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两个科目。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为综合素质(小学)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师包括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和高级中学教师两个类别。考察科目为综合素质(中学)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以及学科知识与能力。其中综合素质(中学)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为公共科目,学科知识与能力考察对应科目。
在教资考试中,综合素质主要考察职业理念三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两个规定规范)、教师文化素养以及基本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难度比较高,考试的内容更偏向教育学的领域,在复习过程中也要重视起来。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技巧 篇8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技巧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强调对会计基本问题的理解能力,强调运用会计准则和制度、运用财务管理的原理和模型、运用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死记硬背在会计资格考试中是很危险的。尽管会计资格考试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这种难度也是相对的,对于处于一知半解状态的考生,的确很难通过,但一旦掌握了它的基础和规律,实现“会计师”梦想并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
准备会计资格考试,核心是要掌握好各项基础的东西。打好基础就是要吃透教材,对指定教材所涉及各项基本原理扎实掌握、灵活运用。这一点是最基本的要求,恰恰也最难做到的。有的考生指定教材看了好遍,对基本的问题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如实务一第一章总论讲了很多基本的东西,象“收入”的含义,书上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很多考生阅读指定教材时感觉这段话很好理解,没有什么难度,也不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其实这段话含很丰富,重点有两处,一是“日常经营活动”,一是“总流入”。收入来自“日常经营活动”意味着非正常活动如出售固定资产等所得收入不属于“收入”要素,这是会计中一个十分不好理解的逻辑,即“营业外收入不是收入”,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或有负债不是负?等命题。收入是”总流入“意味着尽管有些时候销售成本可能大于收入,即净收益可能是负数,但因为收入是一个”总流入“的概念,可以得出结论”收入一定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很多考生由受”净收入“概念的影响,认为上述结论是错误的。悟性与理解能力对打好基础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优秀老师对关鍵问题的强调和指点能大幅度提高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准确和牢固程度。
在强调基础的同时,考生也需要接受一些技巧训练。因为考试中出题人为了增加难度,故意运用一些出题技巧,从心理上和技术上设置陷井,使部分基础不窂或对考试规律不熟悉的考生最终绕进陷井。如实务一二中均涉及到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出题人不动声色地给出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日期,如某年的1月1日,考生在解题时要对固定资产折旧要高度敏感,窂记“从交付使用次月提折旧”的原则,1月1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当年按11个月而不是按1年提折旧,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学习技巧」教师资格证考试4个必知】推荐阅读:
2011香港特别行政区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试技巧重点11-20
自考考试学习技巧09-25
2024上海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技巧:试讲做到“四务必”07-17
雅思题型考试技巧和学习方法08-19
高考生物学霸学习经验与考试技巧11-12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技巧06-20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分技巧08-27
教师资格证面试各学科导入技巧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