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考试学习技巧

2024-09-25

自考考试学习技巧(共10篇)

自考考试学习技巧 篇1

自考考试学习技巧

1、全面提升学习兴趣,比机械记忆强太多

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对于刚接触的`学习材料抱有新鲜感,利用好这心态,进行最全面的学习备考材料,圈要点、查资料、做笔记。全面学习的趣味性非常高,考生也能基本掌握考试内容。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2、深入学习,发掘重点

当我们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就要开始深入学习,对照考纲挖掘所学内容里的重点,最后将书里的重点内容,反复记忆、消化。

3、熟能生巧,量化试题

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

在复习的时候,也不仅仅看书、做笔记这么简单,要知道我们是自考生。在读书复习的时候,大量做考卷做试题,才能让我们自己发现不足之处重点突破。

4、知识有共性,举一反三

在我们不断进行学习、做习题的时候,还要学会总结,易错的地方马上纠正,并发现这些所学知识的共性,学会举一反三。

自考考试学习技巧 篇2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而我们学生也很茫然,不知自己的问题在哪儿,只知道自己看到题就做,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了。其实,中学生学数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大致是5个方面:(1)学数学不知学什么。(2)运算错误率高。(3)不会分析问题,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慌。(4)阅读能力差,弄不懂题意。(5)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于以上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探索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加强心理辅导和方法指导并积极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课上记忆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让学生在45分钟内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测验《数列》一章时,很多学生都因公式记忆不牢固导致失分。如果我们在课上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公式,是不是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呢?在课堂上,我们不妨把小结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最后几分钟把本节课的公式默写一遍,把有关概念朗读一遍,把重要结论和解题规律整理一遍,这远远比教师总结一遍效果好,真正做到堂堂清。千万不要寄希望于课后,往往是有计划而执行不了,问题也抛到了脑后。

二、吃透例题

教师精选的例题都有代表性,基本考查了中学数学的重要知识点,比如《数列》的一道试题:

(2006年全国卷I)设{an}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a1+a2+a3=15,a1a2a3=80,则a11+a12+a13=()

有的同学这样解:

a1+a2+a3=153a2=15a2=5,a1a2a3=80(a2-d)a2(a2+d)=80,将a2=5代入,得d=3,从而a11+a12+a13=3a12=3(a2+10d)=3×(5+30)=105。故选B。这个题主要反映一个“元”的概念:确定一个等差数列,需要且只要两个独立的“元”。在这个解法中,他选择的是a2和d。这种解法用到了等差中项和通项公式an=am+(n-m)d。

还有同学这样解:求出d=3后,a11+a12+a13=(a1+a2+a3)+30d=15+30×3=105。他的做法是寻找到了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方法也很好。

这说明这两个同学遇到问题知道怎么入手,吃透了老师以前讲过的例题,吃透例题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掌握基本方法,学会分析问题

近几年高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所以平时教学应注重基本方法的总结,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入手点。基本方法的掌握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要理解基本方法的形成过程,明确其合理性和正确性;二是掌握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方法种类;三是掌握每一种方法使用的基本步骤;四是掌握每一种方法的使用条件或使用范围。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后,在分析问题时,先分析条件再分析结论,熟练应用通性通法,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四、平时训练要运算到底

有的学生常常考后抱怨,我会做可又做错了。要么“会而不对”,要么“对而不全”。听到这些我很为学生惋惜,同时也反思自己,怎么让学生把会做的题做对呢?看来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思维不重过程。平时训练时切忌只读题不动笔,而且不能算到一半就认为会了,这样高估自己反而害了自己。教师讲解例题时一定要板演,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明确每一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还要明确这种运算的条件是否具备,并及时总结计算的小技巧,避免学生计算时走弯路。教师只有利用自身的严谨性,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五、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每一节课,每一道习题都有收获和不足,反思不足往往比收获更重要。我们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其作用是把平时的作业、测验、考试的错题都记录下来,反思做错的原因,并写上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及改后的收获。这样做,及时纠正了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避免以后再犯。

如何让学生在考场上发挥出最好水平呢?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 审题要准。

审题时,最好采取两次读题的方法,第一次为泛读,大致了解题目的条件和要求;第二次为精读,根据要求找出题目的关键词语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一旦制订解题方略后,解题动作要快,不要瞻前顾后,也不要寄希望于检查的坏习惯。

2. 计算要准。

解题时不仅要明确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还要明确这种运算的条件是否具备。尽量多用心算,切忌瞎算一气,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纸张。我们学生在计算上失分率很高,往往考后后悔不迭。

3. 过程规范。

解题过程要严密,重要步骤不能省,比如解答题中一些解方程步骤可以不写,但方程和解集必须写。解题过程严密与否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正确得当,我们的学生往往是有思路而写不出来,或怎么想就怎么写,过程啰嗦,不能一次解题成功。尤其是现在实施网上改卷,书写潦草,模糊不清,会严重影响得分。

4. 时间合理。

数学高考时间是12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决定了此次考试的成败。答卷时切忌只顾前面,不顾后面。当然,做题时要按试题顺序做,先做容易的,后考虑难一点的,对于没有思路的题不要浪费时间,而耽误会做的题。总之,让会做的题一定得分。

浅议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考试技巧 篇3

学习方法考试技巧规律每当经历一次考试之后,相信大部分的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数学成绩不好,在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中,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孩子快速提升数学成绩!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孩子数学学不好一般都是由以下几部分原因造成的:第一,数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基本的公式、定义理解的不透彻,掌握不好,在课堂上老师说东学生听西,做题的时候往往不知道题目考察的是什么,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内容的延伸更是云里来雾里去。第二,没有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在数学考试或者平时做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对着题目抓耳挠腮的,不知道该打哪下手,这些都是没有好的做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典型表现。针对数学不好的学生以上的种种问题表现,本人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预习前,要准备好笔和纸,随手记下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知识点要在教材中批、划、圈、点。这样做,有助于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听讲。让学生看一看书上的例子,不明白的要标明做好记号;预览后,试着带着问题去实践,把会做与不会做的做好标记,为以后的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的知识,在教室没有讲解前应仔细阅读,积极准备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学习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一本书,在老师精心设计提问预览。如学习的例题时,弄清楚例子的内容,告诉了什么条件,书本上是如何解答的,为什么这样,有没有新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对这些重要问题时,大脑的思考,逐步深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新的知识。

2.总结解题规律。数学问题的解决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决一个问题,要注意总结解决规则,在每个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本课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2)本题用到了哪些知识点和公式?3)你是怎么观察,联想,实现转型的?4)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本题?5)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6)在你身边做了类似的题?在方法和思路的相似性和差异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并逐渐提高,持之以恒,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高,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

3.考试前复习。要将平时的考试卷订成册,将错过的题型重新做一遍.对考得都不理想的卷子重新复印重做一遍,另外还可以将平时作业上的错题、难题、易错题重做一遍。另外,再做几份期末模拟卷。多练习,找出你的漏洞,再把相关的知识点整理起来复习一遍,如果有一类题型经常出错,那就记到纠错本上,多翻翻。老师上课讲的格式一定要记住,格式代表了解题思路,预习也是必要的,要再预习中知道你的听课重点。反应的灵敏度的数学考察的目的,也就是平常说的数学意识,看到一道数学题时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所有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解出数学题来。这是数学难学的原因所在,但又是它的闪光点。学习数学要多做题,遇到新的题型,要拓展思维:那就是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的,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也可以再做一个类似的问题,或改变它的标题,或提高问题的难度,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或与它类似的就可以很方便的做出。

4.数学考试技巧。错题及时的弄懂记清,做题不在于数量,关键是做一条就会这一个类型这就要求你认真订正,找出你没想到的点在哪里,但不是光简短的看看,要尝试分析你不会的这个点包含的是什么知识点。有时间稍微看看拓展题,大题目不是重点,但是适当拓展是有必要的,有空闲就对这答案看看人家的解题思路,是在有自己一点头绪都没有的就做一遍,以后常拿出来看看如果自己不会总结,可以先找老师一起分析,在老师分析师学会自己总结当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其次,应试需要技巧,试卷发下来后,应先大致看一下题量,大概分配一下时间,做题时若一道题用时太多还未找到思路,可暂时放过去,将会做的做完,回头再仔细考虑,一道题目做完之后不要急于做下一道,要再看一遍,因为这时脑中思路还比较清晰,检查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有若干问的解答题,在解答后面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前面问题的结论,即使前面的问题没有解答出来,只要说清这个条件的出处,也是可以运用的。

总之,任何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学生在学习中必须避免形式的学习,追求有效的方法。任何考试都是考验人的头脑,而不是靠学生的笔记是否清楚,学习计划是否完善。

参考文献:

[1]崔玲玲.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习惯改进[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熊琴.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刘浩.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业不良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自考学习技巧 篇4

一、主次分清,突出重点

自考生自学教材的重点就是抓教材的“纲”,“纲”抓住了,就能“纲”举“目”张。因此,在自学教材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找重点、抓重点、把握重点和掌握重点。找重点,但不一定非得单一地从考试的角度来理解重点和抓重点。一般说来,教材的重点是多层次的,既有全书的重点,也有每个单元的重点,还有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个问题的重点。同时,对于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甚至每一个问题的重点字、句也不能忽视。抓住每个层次的重点,着重学习,深刻理解,准确记忆,不断巩固,就能收到以点带面,全面掌握的效果。

二、理清细节,把握总体

自考生自学任何一门课程,都要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体系,以便准确的把握教材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自考生可通过阅读教材目录来掌握教材的结构,以便抓住贯穿教材的主线,理解和掌握和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提供一条比较清晰的思路。

三、纵横联系,融会贯通

同一本教材的不同章节之间,甚至每年开考的不同课程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注意运用联系的方法,使前后内容相互贯通。这样做,既有利于消化新学知识,又有利于使自己的思维得以扩展,又能使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多多提问,加深理解

对教材中的一些难点,疑点和重点问题,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然后多动脑,多动手,多思考,找答案。这样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性强,思想容易集中,有利于自学,有利于加深理解,也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借助图表,消除难点

在教材内容比较复杂或难以记忆时,我们就有必要勾画一幅纲目清晰的教材结构图表来帮助自学和记忆。这样做,一是在勾画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二是为下一步的全面复习和重点掌握节省时间。勾画图表时,要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和由大到小、层层分解、逐步深入的原则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综合,并把每一层次的重点据其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等构成知识网络图。知识网络图可大可小,可详可略,完全根据个人自学和复习的情况来定,要灵活掌握。利用图表进行自学,提纲挈领,既有利于重点深入,又有利于全面把握,对圆满完成自学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自考考试学习技巧 篇5

这位大爷名叫齐洪珍,是武清区南蔡村镇田辛庄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只上过3年小学的古稀老人,是什么让他如此执著地求学?

动机 为了梦想重拾课本

说到自己的求学之路,齐大爷告诉记者,他只上过3年小学,也就是“初小”文化水平,但从来没有放弃过上大学的梦想。因为在农村生活,齐大爷年轻时挣钱养家,读书这个梦想也就一直没能实现。等到孩子们都独立成家了,齐大爷这才重新拾起课本开始读书。“我从小就挺喜欢读书的,我读书参加考试也没别的什么想法,就是圆自己的一个梦吧。”于是,齐大爷1997年开始报名参加高自考,这一学就是9年。

转向 为帮乡亲弃文从法

齐大爷最初选择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他2001年念完了所有的课程,并拿到了高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证书,

备考资料

但齐大爷很快发现,汉语言文学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没有特别实用的价值,他决定重读一门新专业――法律。“我希望能帮助乡亲们学习一点法律。”

就这样,经过4年学习,齐大爷自学了22门课程,于今年7月24日拿到了高自考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齐大爷说,虽然他们这个村只有一百户左右的人家,但乡亲们遇到法律上的问题总来咨询他,他特别有成就感。

窍门 创录音笔记学习法

众所周知,自学考试是进门容易出门难,要在4年内拿下本科毕业证书,即便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都得费点劲,对于齐大爷来说就更难了。

记者问他有没有学习“秘诀”,对此齐大爷笑着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他确实自创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年纪大,眼睛看书时间长了比较累,齐大爷自创了“录音笔记”学习法,就是把笔记本上的内容录到录音机里,这样可以边下地干活边听录音,充分利用了闲散时间和劳动时间。

目标 准备参加司法考试

拿到法律本科毕业证书后,齐大爷又在为今年9月16日的司法考试做准备。齐大爷让自己的孩子为他在网上报名时遇到了麻烦,国家对于考生年龄虽然不设限制,但报名软件却把年龄上限设定在1935年出生,即1935年之前出生的人会因为软件原因无法正常报名。为此,齐大爷因为报名的问题来回折腾了很多次。后来,在天津司法考试中心一个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报上了名。

谈到这次报名**,齐大爷说:“好事多磨,所以我更应该好好学习。虽然我年龄、精力不占优势,但我会一直努力。”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www.shangxueba.com/store_m_657936_7733_1_1.html

会计初级考试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 篇6

2、按计划进度复习。我对不太熟悉的课程,一般是背五遍以上(成功率在80%以上)。这样在二个月的时间里,一定要准确算出每天必须完成的背书量(如每天30-100页),即使再苦再累也必须完成,保证在参加考试时,已背五遍,成功率很高。

对于一般的学员,基础不如我好,应该用四个月的时间进行复习,规划出每天应该完成的读书和做题时间,一般每天不能少于2小时。做出计划后,最关键的是严格执行,即使再苦再累也必须完成,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3、框架记忆(逻辑记忆)。我读书时一般先翻书,即先看目录,分析本书的逻辑结构;理解了,再分析各章的逻辑结构;之后再记各章中的重点内容,即按照树型结构来背书。有了基本框架,一般50页的书在一个小时内能背完。如果不分析逻辑结构,直接从第一行读起,是根本达不到这个效果的。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背书一定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背;而理解教材,是参加辅导时应该完成的工作。

4、适度练习。现在综合题题量大,难度也大,平时要作练习,考试时才能从容应对。一般是读书占70%的时间,练习占30%的时间,效果较好。一些工作中的业务骨干,考试时通不过,很不服气,主要就是因为工作中的经验转换不到试卷中去,练习做少了。

5、充分利用考前一小时。如果考试在8:30开始,我在7:00就到了考场下,利用最后一小时再背最后一遍,这样在做题前仅半小时又背了一遍,瞬时记忆的效果非常好。如此,一般都能“早去早回”。

6、严格掌握考试进度。假如会计考3个小时,即180分钟,每1分题可用1.8分钟来做。假设第一大题10分,则只能用18分钟做完。有了很强的时间观念,保证会做的题都能做到试卷上。有些学员考试没有经验,对难题使劲抠,结果浪费了许多时间,会做的题没有时间做,反映不到试卷上,非常后悔。严格掌握考试进度,是避免失误的有效方法。

此外,考初级职称,必须初级会计和经济法基础两门同时过,因此要适当平衡学习时间。通常,初级会计考题难度大,及格率低,这是学员应该关注的。

自考考试学习技巧 篇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自从1981年开始在京、津、沪试点, 特别是1988年国务院正式颁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1999年《高等教育法》正式实施以来, 自学考试经过不断的探索、改革和发展, 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终身教育建设、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形式”。

在新一轮战略发展中, 必须大力推进改革, 积极鼓励创新, 坚持科学发展, 不断增强自学考试社会适应性, 在日渐形成的终身学习社会中, 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自学考试科学发展过程中, 破解难题的关键仍然是质量。“质量是自学考试的生命线, 没有了质量和信誉, 自学考试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自考公共基础课程“英语 (一) ”和“英语 (二) ”, 涉及面广, 考试的反拨效应强, 对于考生英语学习的目的、方法等产生直接影响。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日益提高的今天, 十多年前编写的考纲和教材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凸现出与时代不相适应的问题。

鉴于自学考试制度的特性, 考纲是编写教材、课程命题的依据, 也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的依据, 既行教学大纲之实, 统领课程定位、培养目标、教材编写、教学实施, 又司考试大纲之职, 掌控考试性质、考试目标、考试范围、考试命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考纲是课程、考试的中枢, 是自学考试质量的支柱。

“英语 (一) ”和“英语 (二) ”考纲所凸现出的与当今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和构念效度的低下, 根源是构成两份考纲理论基础的语言观在十年后的今天尤显过时。

诚然, 对教学内容陈旧与否的判断以社会发展程度和人类认知水平为参照, 具有相对性。以十年前的社会发展程度和人类认知水平为参照标准, “英语 (一) ”和“英语 (二) ”教材内容也许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但是十年后的今天其新颖性已随时光的流逝而褪去, “关于语言、广告、记忆、月球、钻石、货币、保险、烟雾等事物的入门介绍性……内容已很难激发起当今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相反, 假如其新颖性能延续至今, 那么只能证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人类认知水平的低下。大凡优秀教材平均每三年全面更新一次内容, 以确保其与社会发展程度和人类认知水平相适应。因此, “英语 (一) ”和“英语 (二) ”的教材出版至今已十年有余, 仍未经修订, 且不论支撑其编写思想的教学理念蕴涵多大程度的科学性, 仅就其内容而言, 已不适应当今学习者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 构成“英语 (一) ”和“英语 (二) ”考纲理论基础的语言观不但不适应当今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或阻碍相关课程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以及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测试的科学性

对于测试、尤其是语言测试, 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而把握质量、提高质量的切入点是科学, 是测试的科学。学习测试的科学, 实践测试的理论, 尊重测试的规律, 探索测试的方法, 创新测试的道路, 从而实现科学的测试。

Bachman认为, 测试是一种测量学工具, 用来刺激应试者某种行为样本, 并据此推断其某些特质。李筱菊指出, 语言测试是对一组言语行为进行测量, 这组行为是表征目标能力的全部行为的一个抽样。测试的结果, 是为了可以对目标能力作出推论。

测试, 归根结底是为了使用。能够获取有效行为样本且成功推断目标能力的测试就是有用的测试, 有用的测试就是科学的测试。测试的实用性 (usefulness) 亦即科学性, 体现在测试质量的六个指标:信度 (reliability) , 构念效度 (亦称结构效度、理念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 , 真实性 (authenticity) , 互动性 (interactiveness) , 测试后效 (impact) 和可行性 (practicality) 。

一项测试即使足以反映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这样考, 也不能证明考这些、这样考是有用的。换言之, 一项测试即使信度和效度均令人满意, 也未必是一项科学的测试, 因为信度和效度只反映测试和考纲之间的关系, 并不反映测试与实际的关系, 或考纲与实际关系这个涉及测试质量的根本问题。触及这个根本问题的是构念效度。以构念效度评价一项测试, 是测试学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理论突破。语言测试中的构念, 是对一种能力的具体定义, 这种能力为一项测试或测试任务奠定基础, 也为解释由此获得的分数奠定基础。构念效度是一种程度标准, 即考试分数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意欲测量的能力或构念。简言之, 构念效度就是一项测试的语言观的效度, 就是该项测试的考纲的效度。

测试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构念效度上。对语言测试来说, 不同的语言观不但决定考什么, 而且决定怎么考, 而这两者直接关系到语言测试的信度和效度。这是开发一个语言测试项目在设计阶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测试的科学性也体现在语言测试的内容规范 (test specification) 的制定过程中。语言测试的内容规范包括诸多因素, 如测试的目的、性质、内容、试卷构成等。语言测试所涉及的语言变量、交际功能、情景、交际活动等不能凭空臆断, 必须通过需求分析 (needs analysis) 来确定。测试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语言测试项目的其他阶段, 如实施、命题、阅卷、成绩报告、考后研究等。

笔者以为:构念效度和内容规范直接影响语言测试的实用性, 不仅为测试的性质和目标定位 (决定考什么和怎么考, 回答为什么这样考) , 而且是检验语言测试质量的重要参照依据 (是否考了既定内容, 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是否相关、指向是否完全一致, 测试是否对教与学发挥积极推进作用) 。构念效度的重要性更体现在对测试指导思想的检验上、对考纲的评价上 (该测试是否有用) 。

三、“英语 (二) ”考纲构念效度

鉴于“英语 (一) ”和“英语 (二) ”考纲完全同质, 本文以“英语 (二) ”为例, 从考纲的语言观、阅读理解题型、考纲词表、测试后效等角度, 解析两份考纲的构念效度。

1. 考纲的语言观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相互作用, 紧密相连。伴随着一种语言教学理论的兴起, 必然会出现一种相应的语言测试理论;同样, 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也促进语言教学理论的创新。

综观语言测试发展历史, Spolsky、李筱菊等提出语言测试三代体系说。第一代体系即传统测试 (traditional testing) , 亦称科学前语言测试 (pre-scientific testing) , 把语言看作一门知识, 测试语言点, 采用拼写、词法变位、条件翻译等记忆性试题和造句、翻译、作文等应用性试题。记忆性试题分离处理考点, 没有语境 (上下文) 或情景 (非语言环境) ;应用性试题有语境, 有时也有情景, 但缺乏真实性。试题主要围绕语言形式, 以语码为焦点。第二代体系即现代测试 (modern testing) , 亦称心理计量结构主义测试 (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 testing) , 属结构主义体系, 把语言看作一套形式结构和符号系统, 测试操作这套形式系统的技能 (skills) 或对刺激作出正确反应的语言习惯, 采用语法填空、句子填空、句子辨错等试题, 以及多项选择题型 (MC题型, multiple-choice test item format) 和是非题型 (T/F题型, true-and-false test item format) , 主要题型是MC题型和语法填空等试题的结合。强调四项技能分离处理, 首倡离散项目测试 (discrete-point test) 。试题缺乏情景和语境或真实语境, 围绕语言形式, 以语码为焦点。第三代体系即后现代测试 (post-modern testing) , 亦称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 (psycholinguisticsociolinguistic testing) 或交际语言测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 以交际能力为语言的内涵, 测试交际行为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 采用做事型试题, 综合处理四项技能和考点, 强调真实性, 以信息为焦点。

基于语言测试三代体系说, 参照李筱菊模型分析英语 (二) 试题, 鉴定其语言观所属体系。英语 (二) 试题八种题型:单词汉译英、填写语法形式、英译汉、汉译英、结构及文字表达、错误识别、完形填空、阅读理解。

从试题属性来看, 六种题型 (占75%) 分离处理语言技能和考点;两种题型 (占25%) 综合处理语言技能和考点。七种题型 (占87.5%) 以单词或单句为语境;以短文或语篇为语境的一种题型 (占12.5%) 。七种题型 (占87.5%) 不基于情景, 测试的语言缺乏真实性;一种题型 (占12.5%) 基于情景, 测试的语言具一定的真实性。六种题型 (占75%) 考查语言形式, 以语码为纲;一种题型 (占12.5%) 以信息为纲;一种题型 (占12.5%) 兼有语码和信息形式。分析结果:约80%的题型具有第一代体系即传统测试的特征。

从测试内容的决定来看, 八种题型均以语言点为纲, 具有第一代体系即传统测试的特征。

虽然四种题型 (占50%) 形式上接近第二代体系即现代测试, 但是按实质定性, 这些题型只起点缀作用。

2. 阅读理解题型

阅读理解题型是分析“英语 (二) ”考纲构念效度的重要观察点。首先, 阅读理解测试学习者输入性技能的综合运用, 在语言测试中具典型意义。其次, 《英语 (二) 自学考试大纲》中课程目标第一项就是培养“较好的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在“英语 (二) ”考试中具典型意义。再者, “英语 (二) ”考试基本属于标准参照考试 (criterion-referenced test) , 考纲中与阅读相关的内容则可认定为目标能力全部行为的描述, 这种描述的完整性和清晰度是考纲构念效度的佐证。

同时, 在从阅读理解题型角度审视“英语 (二) ”考纲构念效度过程中, 引入对比分析变量———PETS3考试, 以提高分析结果的效度。“英语 (二) ”考试和PETS3考试具可比性, 因为, 无论是PETS考试大纲的说明, 还是各地自考的规定, 都表明PETS3考试可替代“英语 (二) ”考试。更为重要的是, “PETS的测试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其“多级别标准的系统描述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以两项考试的阅读理解作对比分析。

“英语 (二) ”:阅读3段难度相当于指定教材后半部分课文的一般性材料, 语言技能涉及:词和短语的意义、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联系、文章主题思想和大意、句子和文章的内在含意及推理、文章作者的态度。未规定阅读量, 使用多项选择题型。

PETS3:题材按照“交际话题表”19项内容;考查考生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 体裁为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 包括私人和正式信件、传单、一般书刊、杂志上的文章, 以及一般性的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难度按照“级别标准”3项5条;语言技能涉及:理解主旨要义,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 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 理解文章的结构及单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区分观点、论点和论据。分为A节3篇文章 (每篇约350词) , 测试获取总体与特定信息的能力, 采用多项选择题型;B节1篇文章 (约350词) , 测试理解主旨要义的能力, 采用搭配题型。

“英语 (二) ”考纲对目标能力全部行为的描述不完整、不清晰, 阅读语篇题材要求缺失, 体裁要求言之无物, 难度要求模糊不清, 阅读量要求形同虚设, 题型设置单一, 忽视微技能测试的具体要求,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无法佐证“较好的阅读能力”是课程的第一目标, 给人以现代测试题型作点缀的印象。

3. 考纲词表

考纲词表的编制和词汇习得标准的设定与测试的构念效度高相关, 反映出科学前测试与现代测试、后现代测试的区别。

“英语 (二) ”考纲词表与PETS3考纲词表相重合率为81.6%, 两项考试可比。在18.4%不重合的“英语 (二) ”考纲词表部分, 其词汇的词频均相对较低。在比较研究中, 笔者注意到:“英语 (二) ”考纲词表没有收录916个PETS3词汇, 其中167个属PETS2词汇。结果表明:“英语 (二) ”考纲词表高词频的基础词汇收录不全, 低词频非常用词汇越级收录, 所设定的词汇习得标准缺乏应有的基础词汇支撑, 级别层次模糊, 难度鉴定不具可操作性。“英语 (二) ”考纲没有就词表编制和词汇习得作具体说明,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具有第一代测试体系的特征, 这对于标准参照考试而言, 无疑是构念效度的一大缺陷。反观PETS3考纲, 词表编制原则和词汇习得标准清晰明了, “选择第三级词表时除参考了一些同层次的词表外, 还考虑了该级别语言的功能性使用, 这对于考生将要或已经从事的一些工作是必需的。此外, 考虑到交际的需要, 考生应自行掌握涉及个人好恶、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本人工作或专业等方面的特殊词汇”, 体现了后现代测试体系的语言观。

4. 测试后效

针对测试、特别是社会化测试所可能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积极或消极反应, 学界区分测试后效 (impact) 和反拨效应 (washback或backwash) , 认为测试后效主要指测试对社会及教育体系的影响, 而反拨效应限于测试对教与学的影响。本文采用Bachman and Palmer观点, 测试的后效作用表现于两个层次、三个方面。测试在两个层次上具有后效作用, 即微观层次 (指受到某项测试使用影响的个人) 和宏观层次 (指社会或教育体系) 。测试的后效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观察, 反拨效应;对应试者、教师等个人的后效作用;对社会和教育体系的后效作用。测试的后效研究应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元化方法, 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仅就涉及“英语 (一) ”和“英语 (二) ”后效的原则问题, 笔者认为:

(1) 两门课程应切实发挥国家标准的作用。“自学考试能够发展, 一直受到社会的欢迎, 就是因为自考的社会信誉比较好。我们不能采取降低标准和难度的方法来吸引生源, 要珍惜自学考试多年来形成的这个品牌”。

自考的标准即国家标准, 两门课程的标准也是一种国家标准。既然是国家标准, 就应该保持相应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 而两份考纲在这方面有欠缺。

(2) 两门课程应重新定位培养模式。2002年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为自学考试培养模式进行新的定位, “培养目标大体上同相应的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相同专业一致”。

同为国家标准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英语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目标的定位是:“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英语 (一) ”和“英语 (二) ”考纲对本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目标的定位是:“使学习者能比较熟练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 做到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英译汉能力和初步的听、说、写及译的能力, 为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及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

不难发现, 两份考纲仍与二十多年前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英语课程文、理科分类教学大纲和文、理科通用教学大纲等相适应, 已明显落后于时代, 不合时宜。

(3) 两门课程应引入全新的考试大纲。真正以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和语言测试理论为指导, 以需求分析为依据, 借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设计模式, 编制适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的考试大纲。

(4) 两门课程应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以教材编写为突破口, 结合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手段, 建立先进的教学平台, 突出个人自学、社会助学的特点, 最终形成有自考特色的英语教育体系。

(5) 两门课程应全面改革测试方法和测试手段。根据两份考纲, 听、说、写技能至今仍“暂不作考试要求”。这样的处理方式只会产生消极的反拨效应, 阻碍自考质量的提高, 因为“考什么就学 (教) 什么”是学 (教) 对于考的直接反应。没有了听、说、写, 学生习得的技能是不完整的, “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即便不成必然, 也绝非偶然。

四、结语

考试重技巧 篇8

总的来说,数学考试应重视速度和准确度,不同的题型可采用不同的解法。选择题可采用特殊值法、排除法、转化法等。特殊值法关键在于选取适当的特殊值,较易掌握。转化法难度较大,关键是将题目条件转化成简单的数学模型,以利求解。数学基本概念也应熟识。做解答题时最好先在稿纸上演算一遍,然后再在答卷上做答,要注意格式整齐、推理严密。不可随意省略步骤。

做物理的解答题要看清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如力学题目要注意是否涉及力的方向。化学填空题的答案较为简单,但要注意书写形式的正确,如该写离子方程式的不要写成化学方程式。电子式不要写成结构式。做化学简答题要巧妙地插入方程式,实验操作的描述应准确完整。生物题量较小。一般除实验题外其他的题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实验题可分为探索型和验证型两种,都遵从“分组、处理、结果”的步骤,一般都有套路。

此外,就我个人而言,平时的自我调节也很重要。当我过度焦虑和烦躁不安时,我就暂时放下学习,端坐于桌前,双手平放于大腿上,闭上眼睛,想象一片蔚蓝的湖水,自己在水中渐渐下沉,水色加深,四下静谧,有成群的鱼儿游过,水底升起一串晶亮的气泡……十分惬意。另外。心情不佳时可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倾诉烦恼要比憋在心中好得多。

期末考试高效提分学习技巧 篇9

学习和记忆的有效过程

每日学习过程――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理论,以及对司考吧以往统计数据,每天记忆的最佳时段为:9、10、11;14、15、16;19、20、21、22,共10小时/天;其中,二小时用于复习之前所学;一小时预习当天应当所学;不少于三个小时进行当天学习;一小时复习当天所学;

当日复习,用丰富、奇特、夸张的影像来创造让你无法轻易忘怀的记忆联结;

次日上午复习,为最大限度补偿最初记忆痕迹衰退,进一步尝试刺激记忆联结点;

第三日上午复习,强化记忆,第三次稳固刺激;

一周后上午复习,稳定记忆,形成潜意识应激反应;

一月后复习,不断灌输下意识快速反应;

总而言之:一定要在忘记之前复习!早晚记忆,是最佳记忆时间。

每科学习过程(四阶段)――

预习:先阅读真题(避免漫无边际),记住大小标题,形成树状结构

识记:务必“通读”全科内容,两遍

听课:听课件

作业:提高考试水平的最佳方法,就是做题

初升高8大不适应现象

经调查显示,进入高中后,新生在很多方面都感到不适应,这将对他们的高中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和影响:某女生中考以542分考上二中,高一期中考试8科却只有1科数学及格,而且仅仅只考了61分。人人学教育中高考研究中心针对上述情况,根据多年中高考经验,总结了初升高学生新进高中所常见的8种不适应现象供大家借鉴。

现象一:高中学科多,节奏快,学生感觉接受不了

初中和高中主要的区别在于,高中所学知识难度突然加大,很多高一新生一时接受不了。

人人学中高考研究中心教研员建议:相比初中而言,高中知识点和难度提升都很巨大。中考是初中生活的终点,又是高中生活的起点,利用进入高中前的这个暑假超前学习,将在很大程度上减短初升高学生对高中生活的适应时间,这也是高考600分以上高分学生必修的一个课程。

现象二: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停留在初中阶段

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布置作业使得不少同学取得好成绩,但在高中时期,他们发现采用这种方法,成绩总是提不上去。

人人学中高考研究中心教研员建议:高中学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高中的学习不同于初中的学习,它更强调的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订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来获得成功。

现象三:老师上课速度快,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有些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反映高中老师上课比起初中来速度太快了,自己完全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人人学中高考研究中心教研员建议:高中实质上是2年学完所有知识,高三基本上是总复习,因此老师必然会加快进度。只有超前学习,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才能很快的接收,不至于出现跟不上的情况。

现象四: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不会做

这种情况在高中很普遍,明明老师讲的都听懂了,为什么题目总是做不出来呢?

人人学中高考研究中心教研员建议: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主要是因为老师讲的都是某一章节里的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点和例题,而练习题则考得稍微深一点或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考查。

初中学生如何学习写观后感:格式分四部分

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我们读书看电影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电影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英语写作技巧

英语写作技巧 来源:网络收集作者:佚名

1.开好头结好尾,卷面整洁。若书写较乱会影响到1―5分的分数。

2.少用复杂句,多用简单句。复杂的句子很长,结构易出错,阅卷老师看起来费力,可以用词组来代替一些从句,特别是分词短语和一些介词短语的恰当使用,可提高作文的档次。

3.写正宗英语,不要写中国式英语。常有考生犯这样的错误,忘记了两国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按中文习惯去写。

4.多用主动句,少用或不用被动句。主动语态表达内容更生动直接。

5.文章布局严密,行文连贯。为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考生应该注意在句或段之间,恰当使用一些过渡性词语。句与句之间不使用连接词,这也是考生很容易出现的错误,适当地用好连接词如and,but,then,besides,while等,这样会使人看上去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提高英语越读能力的技巧

一、分析文章的结构规律

一般来说,我们阅读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文章体裁不同,其结构特点就会各异。因此,我们获取信息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去学习和了解文章的结构,以便更加准确、快速地定位我们要找的信息。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文章的体裁主要有三类:叙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下面我们结合12月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来具体说明如何利用文章的结构特点来达到阅读的目的。

1、叙述文

叙述文一般以讲述个人生活经历为主,对于经历的陈述通常由一定的时间概念贯穿其中,或顺序或倒序。但是四级考试中一般不出现单纯的叙述文,因为单纯的叙述文比较简单、易懂。所以四级考试中的叙述文大多是夹叙夹议的文章。这类文章的基本结构模式是:

1) 用一段概括性的话引入要叙述的经历(话题)

2) 叙述先前的经历(举例1)及其感悟或发现

3) 叙述接下来的经历(举例2)及其感悟或发现

4) 做出总结或结论

月四级考试阅读理解的第二篇就是这样的结构。我们可以将其结构简化为:

1) 总括性的话:

Engineering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be example of practicality a nd rationality, but when it comes to my college education I am an idealist a nd a fool.

2) 先前的经历或想法

In high school I wanted to be ……,but I didn't chose a college with a larg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3) 往后的经历

I chose to study engineering at a small liberal-arts university fo r a broad education

4) 接下来的经历

I headed off fo r sure that I was going to have an advantage over others.

5) 再下来的经历

Now I am not so sure. …… I have learned the reasons why few engineering students try to reconcile engineering with liberal-arts courses in college.

6) 结论

I have realized that the struggle to reconcile the study of engineering a nd liberal-arts is difficult.

只要理解了这类文章的结构特点解答问题就相当简单,因为这类文章后的阅读理解试题大多是和文章的内容先后顺序一致的细节题。

2、说明文(描述文)

说明文的一般结构模式和叙述文的结构模式有相通之处即:提出问题(或以一个事例引出问题)---- (专家)发现直接原因----- 分析深层原因-----得出结论或找到出路。

年12月四级考试阅读理解第三篇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1) Priscilla Ouchuida's “energy-efficient” house turned out to be a ho rrible dream. …… a strange illness. (事例)

2) Experts finally traced the cause of her illness.(直接原因)

3) The Ouchidas are victims of indoo r air pollution,….(深层原因)

4) The problem appears it be mo re troublesome in newly constructed homes rather than old ones. (得出结论)

知道了类似的文章结构特点,就可以据此来进行考题预测。比如,我们看出了该篇文章属于这种结构类型,就能判断出几个问题中肯定有一个要问原因,还有可能要出现推断题。

3、议论文

我们大家最容易辨认出来的议论文模式是主张---反主张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作者首先提出一种普遍认可的观点或某些人认可的主张或观点,然后进行澄清,说明自己的主张或观点,或者说提出反主张或真实情况。1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第四篇就是这样的结构。

文章的开始提出某college teacher认为:“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are not doing their jobs .” 因为 His students has a bad comma nd of English.

作者的反观点是:

1) It is inevitable fo r one generation to complain the one immediately following it. And it is human nature to look fo r reasons fo r our dissatisfaction.

十一假期合理安排学习的几点建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国庆节到来之前,所有的中学生刚刚进入新的学年不足一个月,很多人会由于对新的年级的学习节奏把握不准、学习环境不太适应而暂时陷入困境,特别是初一、初四的学生,对突然加大的学习难度和突然加快的学习节奏在还没有适应的情况下时间便过了一个月,如不能及时调整状态,会造成整个学年学习的被动。国庆节的适时到来,正给了我们难得的喘息之机,使每一个同学有时间对过去的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从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反思,对已学过的每一个内容进行认真的查漏补缺。事实上,一个多月来学的内容并不多,一个国庆节足可以进行有效弥补,做到这一点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摆脱被动的学习局面,为一个学年的学习争取了主动。反之,本来这一个多月来的学习已暴露了很多问题,如果国庆节期间不能及时处理,等再开学之后新的学习会遇到很多困难,遗留的问题又会给你接受新的知识带来很多的阻碍,形势便对你很不利了。

自考考试学习技巧 篇10

初一的学弟学妹们:

时间飞逝,转眼已结束了三年的初中生涯。回顾初中三年学习的点点滴滴,我作出了以下总结赠予刚进入初中生活的你们。

首先,要抓紧课堂。课堂45分钟的认真听讲胜过课后无数个45分钟的补习,且听讲时作笔记,能帮助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笔记形式以及重点内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是打好基础的重要保证,每天做作业前建议先看一遍笔记,可提高写作业效率,挤出更多业余时间供课外学习。虽然初一初二时学习没有那么紧张,但也不能懈怠学习,因为这两年是打好基础、为初三冲刺做准备的时期。

其次,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初中要学习的文化科目共有七门,即语数外物化政史。

语文是一门及其需要扎实基础的学科,虽然看上去中考语文中死记硬背的部分仅占八分,其实不然,两分字音题、三分成语题、三分病句题、四分写字还有文言文字词解释包括名著阅读题往往都源于书本,这些主要考察我们平时看书的功力,所以疏忽课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平时错字错词也要订正积累。至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来自于语文课堂,语文老师解读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教我们怎样去做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方法。学好语文课外阅读也是不可少的环节,阅读不仅能提高我们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选材、语言描写、手法、立意都可以从课外阅读中汲取。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许多同学认为学数学不需做笔记,结果导致很多学过的知识产生了遗漏,考试时知识无法迁移。数学学习分两大模块,几何和代数。代数的基础是计算,我们常常在考试时会因为计算错误而丢分,一开始我也曾认为不过是自己粗心,后来发现这跟平时做作业的态度有关。只有平时做作业时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考试时才不会犯低级错误。几何的基础是图形证明,这就要求我们刚学几何时,就要写好每一步,切忌跨步骤、省步骤。随着数学难度提升,接触到的解题方法也在变多,建议基础好的同学课外做一些难度更高的中考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增强对数学的感觉,同时提高熟练度,考试时才不会感到时间不够。数学考试时要注意由易到难,不能因小失大。

初中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词是语感。单词、例句、课文,需要记忆背诵,读英语时建议大声朗读,能增强语感有助于记忆。初一初二学习不那么紧张时,建议每天听磁带,矫正读音,练习听力,对于初三的口语考试是有帮助的。单项选择、单词拼写、完成句子属于基础,想要拿高分这些都是不能扣分的,平时需要多整理错题。至于阅读理解仍需要做练习,我们做练习主要并不是为了在考试时碰到相同文章,而是掌握阅读理解答题的规律方法。最后作文部分,可根据中文提示,完整的翻译出来,再加上平时积累的承接短语、名句。

物理虽然是理科学科,但是四本物理书是关键,书上的小实验、定义、3W(即课外习题)都不能忽视,大量地做课外习题也是不必要的,题目是做不完的,但方法是可以迁移的,很多生疏新颖的题目其实都源于书本,上物理课前最好先进行一定预习。初三物理和初二物理跨度较大,难度会有提升,上课听不懂也是正常现象,但不懂一定要问,否则会成为“隐患”。建议即将上初三的同学在暑假里提前补好物理。

化学虽然和物理一样都有100分,但学习时间仅不到一年,要在这有限的一年里入门一个未接触过的学科还要学好它,紧靠初三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初二的暑假应提前开始学习化学,提前背好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化合价以及相对原子质量也是必要的,不至于初三化学学习太吃力。化学大部分考察的是基础记忆,课堂笔记起很大作用。化学考试时单选题应该要全对,双选注意“保本”,不确定的不要选。实验题、计算题平时可多做练习提高。

政治历史以开卷形式考,很多同学便不屑于花心思在政史上,其实每次大考中,政治历史往往是拉分学科,两门49与两门40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政治历史考试时间不够,尤其是政治,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掌握好基本考点,熟悉课本,争取做到选择题不翻书。除了熟悉课本外,还要掌握答题技巧,如政治的辨析题,回答、分点解析、两点关系、总结一步都不能少,还有历史的一题多问,要注意标好回答的是哪一问,若因为偷懒而丢分是很冤枉的。

生物地理虽然不是中考学科,但初二时的会考关系到能不能报考重点高中,所以也不能忽视。虽然不用重点学习,但上课听讲、适当笔记、完成作业是必要的。且学好地理有助于学好历史,学好生物更有助于化学入门。

最后,初中学习虽然紧张,但是也要注意张弛有度,注意健康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且体育也作为中考的一个学科。不要抱怨体育课的跑步,跑步是最好的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机能的途径。

上一篇:我有一个粗心的妈妈小学生作文下一篇:《祁奚荐贤》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