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案例(中班)

2024-05-27

幼儿园课程案例(中班)(通用14篇)

幼儿园课程案例(中班) 篇1

案例:中班主题活动《多彩世界》---科学小实验:人造彩虹

活动背景:

颜色使世界变成绚丽多彩,颜色也能美丽幼儿的心灵,熏陶幼儿的美感。幼儿被本班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彩色世界》的各种活动带进了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在彩色世界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知者,开启视觉与感觉的色彩之旅:幼儿主动发现哪里有颜色,尝试让颜色精灵在画纸上跳舞,尝试如何“创造颜色”„„在这一主题中,孩子们因为有了色彩的神奇变化而欣喜万分,享受着各种色彩所带来的绚丽,“颜色小精灵”的发现更让幼儿感受到颜色在生活中是那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活动由来:

在主题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在《小蓝和小黄》这一绘本,阅读活动中,这一绘本故事中着意传递的那种色彩碰撞变化的科学现象。幼儿对老师设计的活动延伸环节玩色游戏很感兴趣,老师提供了三种颜色(红黄蓝)的透明色纸,供幼儿对着光线观察两种或三种不同颜色的色纸叠在一起的变化,透过透明色纸,所看到的物体也发生了变化。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发现又激动万分,与同伴相互交流着自己的发现,玩的不亦乐乎。正当大家还沉浸于自己的发现的兴奋状态之中„„在幼儿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了活动,在交流分享环节中,正当幼儿喋喋不休兴奋地相互交流着自己的发现,清清问:“老师,光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颜色,我们为什么平时却看不到呢?”幼儿一下被这问题给吸引了,话锋一转,大家纷纷讨论了起来“小时候,在一次下雨过后我也见过七彩色,爸爸告诉我那就是彩虹。”“我在玩吹泡泡时,在泡泡中看到了七彩色”“在玩水活动中,水枪朝着阳光喷射水时,我也隐约看到过彩虹。” „„看着大部分幼儿充满好奇的表情,我决定陪孩子玩一次“人造彩虹”小实验探索游戏。活动实录:

在活动前,我准备好了人手一个小镜子、6盆水等。活动一开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蜂拥而至:“老师,这是什么啊?这些东西怎么来玩呀,怎么还有水呀?”我说:“我们一起到阳光下玩镜子吧?”幼儿就把镜子拿到阳光下照来照去,突然,她们发现了镜子能反射太阳光,还能把光斑投射到墙壁或涂鸦板上,她们兴奋极了,几个男生还玩起了追光游戏。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玩镜子的幼儿没刚开始时那么兴奋了,就对几个在水盆玩水幼儿说:“我们把镜子放到水盆里,看看会发生什么?”其他幼儿尝试着把镜子放在水盆里:“哇!墙壁上有光斑在晃动。”“哇!光斑变成了彩虹啦!”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叫起来了,本来分散在场地的幼儿纷纷跑回,蹲在水盆边自己动手尝试了起来。可有的成功地出现了彩虹,有的没有,大家感到很奇怪,于是开始自己找原因,有的调换自己所蹲的位置,有的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过了一会儿,小翔大声叫起来:“我知道啦,刚才是豆豆把太阳光挡住了,涂鸦板上的彩虹就没了。”我说:“那大家别把太阳光遮住,再试试看。”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孩子玩镜子的兴趣又被调动起来了,既获得了感性经验,又有效地激发了探索精神。活动分析:

这是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发生的片断,从中可以看到幼儿在活动中已经开始慢慢尝试着用自己的探索和操作去思考和行动,开始逐渐主动地去探究,并且做到大家一起互相帮助,尝试着做学习的主人,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欣喜万分!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给孩子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在自我尝试、探索和大家交流、讨论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探索与操作”既能满足幼儿动手和交往的需要,又因充满新奇和刺激而深受幼儿的青睐。其实,培养幼儿爱好自然科学,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多么昂贵的设备,只需我们珍视幼儿可贵的好奇心,让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并加以积极引导,这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课程案例(中班) 篇2

幼儿姓名:朵朵(化名)年龄:5岁班级:中(1)

镜头一:语言活动《大狮子和小老鼠》开始了,老师出示图片大狮子和小老鼠,并提问:“大狮子是个什么的动物,小老鼠呢?”朵朵就她的位置上表演起来。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表演狮子抓住老鼠时的情景,朵朵伸出手,牢牢抓住,眼睛紧紧地盯着!

镜头二:老师提问:“小老鼠被大狮子抓住了,他会怎样求饶呢?”朵朵说:“狮子大王,你放了我吧,也许以后你也会遇到困难的,到时我也可以帮助你!”

镜头三:老师提问“:小老鼠会不会救大狮子呢?”请了其他幼儿回答,于是朵朵弯下身子听旁边的小朋友回答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来支持。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有趣的语言情境,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朵朵的这个回答着实让在场的听课老师惊讶,她能主动融入故事的情境中,设身处地从小老鼠的角度并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她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述自己的想法,可见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相当出色的。

倾听是感知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从学前阶段开始的,因此在幼儿口语发展阶段,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终身学习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当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朵朵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抢着说,可见她能够集中精力去听,并参与到讲话者的思想里去。她的这种良好倾听习惯将促进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案例二】

幼儿姓名:毛奕涵(化名)年龄:5岁班级:中(3)

镜头一:语言活动《小蚂蚁和蒲公英》开始了,老师的提问,毛奕涵小朋友一直在小朋友的后面附和,并没有自己主动举手来回答。

镜头二:活动还在继续,可毛奕涵一会儿把腿伸直了摸摸脚,一会儿摸摸裤管,还把手塞到嘴巴里!

幼儿的注意力在其心理的发展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试想,如果幼儿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他要感知事物、回忆往事、思考问题,而注意力却不能指向、集中在所要感知、回忆、思考的对象上,他肯定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什么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许多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智力的发展与他们的注意力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注意力集中、稳定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差。同时,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案例分析 篇3

[观察背景]这节课是我日常教学中的一节课,之前我看到有的老师上过类似于这样的韵律活动以后,我倍感压力,因为她上的很好,考虑的也很周全。她采用的是一般用的图谱模式,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故事内容,图片很生动。我就想,要是换成实地观察或录像会不会更好?于是我在网上看了一下关于母鸭带小鸭一起走路、游泳和哺食的全过程的录像,选出了一些比较符合我这节课内容的部分。整节课的构思和图片都出来以后,我选择让幼儿先去观察,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兴趣。以下是我的活动实录:

[活动实录]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母鸭带小鸭》的旋律,学习随音乐较合拍的做踵步动作,并能手脚协调地做动作。

2.在观察的基础上,迁移生活经验,模仿鸭子走路,鸭子叫、鸭子游水的动作。

3.在舞蹈中主要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以及调整自己与同伴的距离,尽可能地避免相互碰撞。

[活动准备]

音乐,母鸭和小鸭的头饰,母鸭带小鸭的录像。

[活动轨迹]

一、开始部分

观看鸭子走路的录像,根据自己的经验,学习踵步动作。

1.幼儿回忆观察鸭子的经验,并模仿鸭子走路。

师:“我们都看过鸭子,鸭子走路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来学一学。”

2.观看录像,学习踵步动作。

教师边引导幼儿观看,边示范做正确的鸭走动作(即踵步动作):右腿屈膝,左腿向前方伸出,脚后跟点地。(反方向动作相同)(在这一部分中宝宝们看到录像以后很是高兴,注意力一下被图片提到最高点。)

3.幼儿随音乐四散找空地方,练习鸭子走路动作。

二、基本部分

变换不同的手部动作,创编模仿鸭子的动作。

1.幼儿创编鸭子的不同动作。

师:“你们除了会学鸭子—摇一摆的走路,还会学鸭子的哪些动作?”

“你们听到小鸭子的声音了吗?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嘎嘎)“又该怎样做动作呢?”双手手心向下,在嘴前上下开合并发出“嘎嘎”的叫声。幼儿对鸭子叫的动作比较熟悉,说以这—动作进行的很顺利。

2.“你见过小鸭子游水吗?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表演给我们看一看。”请幼儿上前表演,并总结:小鸭子游泳动作:双手手心向下,在体前向两侧打开做游泳的动作,并不时摇摇尾巴。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做手上的动作,同时提醒幼儿脚上的踵步动作。

3.听音乐并分析旋律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针对性的重难点练习。

师“听一听1-4小节的你听到了什么?(鸭子的叫声)所以,这一段应该做什么动作呢?”(鸭子叫)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鸭子叫的动作。“5-6小节音乐有什么变化,你又听到了什么?瞄来游去真快乐)我们应该做什么动作呢?”(鸭子游泳)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鸭子游水的动作。

三、表演韵律活动“母鸭带小鸭”

1.“今天天气很好,小鸭子们和妈妈一起去散步吧!”请几个动作比较好的幼儿或能干的幼儿带上鸭宝宝头饰和鸭妈妈(老师)一起跟着音乐去“散步”,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忆其中的主要动作。

2.分角色表演。请一半幼儿带上鸭妈妈头饰其余幼儿做鸭宝宝,或请一个动作协调性好的幼儿做鸭妈妈,其余小朋友做鸭宝宝,分角色合作进行韵律活动。

(虽然游戏活动结束了,可是宝宝们—个个都还想继续玩,对这节课的兴趣点在分角色表演时达到最高点,最后在我答应他们课后继续玩的情况下他们才依依不舍摘下了头饰。)

[活动反思]

在我备课的时候,我想尝试下新的教学手法,所以我提前让幼儿实地观察和准备了录像教材,尽量地让小鸭子的特色可以一目了然。备课教案的时候,我也一再地请教园里有经验的教师,不断地征求他的意见,欲求完美的教案呈现出来。

在课时,我发现宝宝们对“鸭妈妈带领鸭宝宝出去散步”表演部分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掌握得不太好,总是在表演过程中出现问题:刚开始还在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走,但是一遍过后,幼儿“鸭宝宝”就走出了自己的队伍,跑得到处都是,最后只看到“鸭妈妈”独自游来游去……这时,我停止了音乐,把游戏规则又重新讲了—遍,并且带着他们去“池塘”,跟着音乐,一群快乐的小鸭子游了起来……课后,侍老师告诉我,要想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避免出现碰撞问题,先要让他们会做动作,然后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这样他们的脑海里就会有印象,再者就是控制住幼儿的情绪,这样才能使整个活动顺利进行。

幼儿园中班教学案例反思 篇4

《小白兔和大黑熊》是一个很有趣的中班音乐游戏,ABA式的音乐分别表现出小白兔和大黑熊不同的出场时间和动作特征,如何让孩子们在欣赏过程中,去感觉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针对这个活动,我做了尝试。

我们都知道中班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特征的,需要直观的教具和具体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音乐。所以在音乐欣赏之前,我先在网上搜索到了该活动的PPT。活动时,我边出示PPT,边讲述故事。然后,播放音乐,请孩子们辨别音乐分几段,分别是谁在走路?孩子们很快就辨别出开头和最后是小兔子在走路,中间是大黑熊在走路,一共三段。

接下来我分别播放小兔子和大黑熊的音乐,让他们用动作来表现出这两种动物走路的明显特点。在孩子们幼儿掌握好动作后,我引导他们再次完整地欣赏音乐,一起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内容,孩子们做得可投入了。最后,我们分角色进行游戏。请个别幼儿扮演大黑熊,其他幼儿跟随我一起扮演小兔子,我们一起尽情地游戏了好几遍,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说还要玩。

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我和孩子们都觉得非常酣畅淋漓。我的感觉是:活动中,孩子们主动积极,游戏时角色意识强,非常投入。孩子们则是玩得很高兴。

幼儿园课程案例(中班) 篇5

在一次看图拼画的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图样,要求孩子照样去拼图。由于是操作活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也都能按要求去拼,拼好后我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片都用了几个,然后再记录下来。这时班上一位叫王志鹏的小朋友问:“老师,我拼的小人和图上的不一样,行不行呀?”原来他拼的小人的脚用的是长方形,而图样上是用三角形拼的。当时我想: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三角形呢?于是我就有了下面的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图形片,记录纸、笔。活动过程

1、找图形(把各种颜色、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片放在一起)(1)一组拿红色正方形,第二组拿绿色长方形,第三组黄色三角形,第四组蓝色圆形,第五组红色梯形,第六组绿半圆形,看看哪组拿得又对又快?(2)请每组幼儿分别拿5个红圆,6个黄正方形,8个绿梯形、7个蓝三角、4个红半圆。每组一个幼儿在按要求拿的时候,其他幼儿在该幼儿拿好后要帮他数一数,看他数得对不对?(幼儿积极性很高,动作较快,也有一个组总是在最后,可组里的成员都在帮忙,帮着找图片,帮着数图片。)(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本班有这学期新来的幼儿,有的幼儿照着图形会找出同样的图形来,但如果老师叫他自己拿一个图形来,可能要找半天,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混洧,梯形也不能很快找出来。通过这两个操作活动,一是帮助幼儿复习图形,二是帮助幼儿复习正确地数实物。)

2、拼一拼,说一说,记一记。

教师为幼儿提供图形片,老师说一个东西,让幼儿来拼,拼好后说一[1][2][3]下一页说你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用了几个,记录下来。(1)请幼儿拼一个小人。

我在巡视的时候,有个叫王志鹏的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拼了一个女的。”我当时只是看了一下,随口说了一声“不错”,但心想:为什么是女的?随后又去看其他幼儿拼的情况,这时由于受王志鹏小朋友的启发,我注意看其他孩子的,发现了孩子们拼的小人各有不同,全班只有几个孩子和别人拼的是一样的,其他都不相同。拼好后,我就先请王志鹏说一说,他是怎么拼的?王志鹏说:“我用圆形拼了这个女孩子的头,用正方形拼了她的身体,用长方形拼了她的手,用梯形拼了她的裙子„„”张洁说:“我也拼了一个女孩子,是圆形拼了她的头,三角形拼了她的手和身体,梯形拼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挡住了。”也有好多是拼的女孩子,但他们不是体现在裙子上,而是体现在头上,如赵磊用两个半圆拼女孩子的辫子,冠晔是用两个圆拼了辫子„„(就拼一个小人,幼儿就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了不同的女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拼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孩子不说给你听,你可能粗看一下还不能明白,但经孩子这么一讲解,当时真是恍然大悟,正如瑞吉欧所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2)拼一个房子

幼儿有的拼了三角形的房顶,有的拼了梯形的房顶,有的拼了长方形有房顶„„有一个窗子的,有两个的窗子的;有单扇门的,有两扇门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呈现在你眼前。(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幼儿拼房子该用什么图形来拼,而随幼儿用什么来拼,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幼儿都好像是建筑师,造出了各式各样很美的房子,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延伸活动:小组合作拼一个“我们的幼儿园”,拼好后各小组可进行交流。

活动后的反思:

1、我真正体会到瑞吉欧的《其实有一百》,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我们要给幼儿足够时间和空间,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2、在数学活动也应多给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为幼儿创造了合作的机会,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上一页[1][2][3]下一页幼儿,如第六组的殷涛小朋友是本学期来的,各方面的能力都较差,不会数数,各种图形的名称也搞不清,通过小组活动,其他小朋友帮他数数、认图形。

3、数学活动中也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孩子都会说,而且都抢着要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

4、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课程案例(中班) 篇6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从不同的方向识别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序数的实际意义。

2、幼儿能灵活准确地运用“第几”表示物体的位置。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10个。

2、幼儿已学会唱歌曲《找小猫》。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小猫。

1、复习歌曲《找小猫》。

2、交代游戏规则。

今天我们来做个《找小猫》的游戏。有10只小猫坐在前面,音乐响起,我们随音乐唱歌,当音乐停止时,必须找到并说出排在第几位的小猫不见了。

3、请10个幼儿分别带上头饰,坐成一排,其余幼儿闭上眼睛随音乐唱歌,音乐声中教师轻拍一只或两只小猫的头、暗示他们找地方躲好。

4、乐曲结束后,提问:从左至右数,排在第几位的小猫不见了,请幼儿回答,如果答对了,藏起来的小猫就出来,游戏继续进行。

5、游戏进行几次后,教师要求幼儿说出从左至右排在第几位的小猫不见了,在说出从右至左不见了的小猫是排在第几位的。

二、引导幼儿讨论。

1、为什么从从左边数是第3只小猫不见了,而从右边数是第8只小猫不见了。

2、小结:方向改变了,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也变了。

三、我在第几排。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座位是第几排。

个别幼儿回答后,集体验证。

幼儿园课程案例(中班) 篇7

(一)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音乐教学注重萌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提高他们艺术表达能力,促使个性完善地发展;为孩子们提供自由参与和自我表达的空间与舞台,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让他们获得艺术学习的愉悦与满足,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儿童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学前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幼儿可塑性大,此时生理心理发展很快,长知识、长身体,且智力发展和道德规范的形成与他的审美的情趣和审美的判断培养的相关程度比学龄期更为密切。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丰富的物质营养,促进他们身体骨骼、肌肉、大脑的发展,还必须给予足够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智力、品德、营养、审美体验方面都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

苏霍姆林斯基说:“精神需要是指人的道德、智力和审美的需要和兴趣,这些都是在他们积极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形成和满足的。”音乐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幼儿同步发展的,因为喜欢音乐是孩子的天性,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孩子积极愉快、活泼、欢乐,他们的身心都会得到陶冶和发展。

(二)音乐游戏的特点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同时也是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活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游戏规则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能性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对立统一。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们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既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儿童还获得了更多积极情绪情感的享受和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儿童对音乐活动的稳定兴趣及积极、主动个性的形成。

音乐游戏是孩子们需要的,是幼儿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激发儿童情感、使儿童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音乐游戏不仅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得以发展,也是培养和塑造幼儿智商和情商的无价良方。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音乐游戏,根据幼儿对游戏的基本需求,为幼儿的音乐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使幼儿学会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为幼儿学习音乐创设自由、灵活、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音乐,充分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

(三)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研究现状

审视幼儿园音乐游戏,我们清晰地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传统的音乐游戏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教材内容,忽视创造力培养

2.重视灌输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3.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育者经常以同一个主题要求每一位孩子,不考虑幼儿现有水平,不知道怎样去接纳和赏识,在评价中把幼儿作品作横向比较,挫伤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自卑感,最终使幼儿逃离艺术。

(四)新《纲要》、《指南》对幼儿艺术方面的要求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放在普通教育的范畴内,强调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个性的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严格区分幼儿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界限,艺术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

《指南》中没有把音乐和美术作为子领域,而是分为了“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因为《指南》所要传达的是一种价值理念,即改变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小学化、学科化倾向,改变重技能训练、轻感受表现的幼儿园艺术教育现状。艺术教育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让孩子感受世界的欢乐、美好,去不断欣赏、不断品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艺术,甚至通过创造性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开发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案例,旨在通过研究一线教学中的音乐游戏个案,探寻幼儿的发展特点,形成我园特有的音乐游戏教学内容、途径方法和指导策略。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幼儿音乐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幼儿音乐性的最新理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即妈妈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来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从而表现出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美国把幼儿音乐教育当成专题研究;英国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的项目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澳大利亚专门研究连接母婴的亲子歌曲,让幼儿在婴幼时期就对音乐进行了解。总之,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都反映出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

国外对于音乐游戏的研究开展比我国早,在国外的很多幼儿园,教师总是想尽办法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即兴创编一段非常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还会经常让幼儿自己来创编音乐游戏,甚至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加音乐游戏的创编。虽然没有固定的时间,但国外的教师非常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创编的每个游戏、每个环节都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幼儿适当地了解音乐概念,创造性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关于“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较多,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西南大学《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此课题对维吾尔族音乐文化进行考察,对其发展历史、文化、音乐形式及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提取出其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维吾尔族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良好状态,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原则、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论思考。

徐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有效提升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的策略及研究》,通过研究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了幼儿音乐游戏课堂效果。

而我们的《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是在观察幼儿、课堂实践的基础之上,以它的自主性、创造性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丰富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提升教师设计、组织教学、创新教学的能力。我们所选取的研究点较小,易操作实施,是建立在幼儿一日活动基础之上的常态化研究。

我园现状:我园现有6个教学班,其中2个小班,2个中班、2个大班,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异:一是师资的差距;二是教学观念的差距;三是园所文化底蕴的差距。虽然我园一直以来在艺术领域获得了不少奖项,教师具备好学上进的特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却很少呈现出系统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对音乐游戏教育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我们选定了《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音乐游戏案例研究为突破口,研发与构建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走一条“科研兴教,科研兴园”之路。

研究价值:纵观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现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忽视:着重于教学的完成而忽视幼儿的需要;着重于游戏的组织而忽视音乐的功能;着重于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幼儿的情感。另外,教育管理者游戏教育意识薄弱,重视幼儿歌唱等方面的发展,对音乐游戏较忽视。在教育观念上,常常看重教材,而忽视幼儿的感受、兴趣、发现、创造、表现能力的培养;教育方法上停留在老师教,幼儿学;老师示范幼儿模仿,而忽视幼儿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内容上习惯以唱会一首歌,跳会一个舞代替整个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内容,忽视节奏游戏、感受类游戏等。

本课题旨在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导,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感知、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从而培养富有音乐智能,自信、大胆的孩子,促进幼儿身体、心灵、智力、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园课程案例(中班) 篇8

位:商洛市商州区幼儿园

名:

幼儿园中班教学案例:我的爸爸本领大

商洛市商州区幼儿园

【案例实录】

周五,自由活动的时候,小朋友三三两两自由结伴在看墙上的全家福照片,都在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的家庭成员。丫丫突然冒出一句:我的爸爸会游泳的。这一下,拥上来许多孩子,大家七嘴八舌争相说开了:我的爸爸也会游泳的、我的爸爸还会开车呢┉┉想不到,平时看上去与妈妈挺亲热的孩子们,说起自己的爸爸,场面就像“自由市场”真热闹的,也够乱哄哄的。

“别急,别急,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爸爸的本领吧。”于是,我就随机组织这群孩子围坐下来。当孩子们各抒己见,简单介绍自己爸爸的本领后,我又说:“小朋友都很爱自己的爸爸,也说了爸爸的一些本领。你们知道吗?其实你们的爸爸还有许多我们大家都不知道的本领,那怎么办呢?”

“回家去问问爸爸就可以了。” 灵活的丫丫马上接过了我的话。

“那好,今天回家后每个小朋友都去调查一下,爸爸爱做什么事?最大的本领是什么?明天,大家再来说说谁的爸爸本领大。”

离园前,每个孩子都带回了一张老师设计的调查表。小朋友的这次调查活动能得到爸爸们的支持吗?我期待着。

星期一,出乎意料的我收到了一张张各具特色的调查反馈表:在爸爸与孩子共同创作的一幅幅画中,那戴着围裙烧菜的爸爸、拿着针线缝被子的爸爸、倒立于墙角的爸爸、骑车送孩子上学的爸爸、修理自行车的爸爸┄┄,虽然画面不是那么完美,但是让人一目了然。爸爸的本领真实令人惊叹。

接下来的谈话活动中,孩子们纷纷展示着调查表,讲述自己爸爸的本领,只见每个孩子脸上充满着自豪感。

“谁的爸爸本领大?”结论当然是每个爸爸的本领都大。【案例分析】

一、教师应重视从生活活动中捕捉有价值的学习内容。随着二期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已被广大教师所理解,而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也被视为是实施课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重视学习活动的做法,而应把视角更多地转入日常生活,争取成为幼儿生活中的玩伴,学会随时随地加入幼儿的“闲谈”中,善于倾听,及时捕捉生活中有价值的话题内容,随机调控,将幼儿自主生成的热点话题转变成有意义的集体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此次活动即源于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偶发情景,是在幼儿自由观看全家福照片时,引发出“爸爸有什么本领”的一次即兴的、小组谈话,然后,教师再预设成一个集体的学习活动。

二、教师要善于整合并灵活运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在二期课改中,非常强调整合社区学习资源,强调家长文化、家长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班级,参与幼儿园、班级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家长进一步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养工作,而且能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对于幼儿来说,社区、家庭、幼儿园同样是为他们提供了生活、游戏、运动、学习的空间。

[教学设计]中班幼儿园发展课程 篇9

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

中班《社会》 分 类 具 体 内 容 节 数 新同伴 应该怎样玩 人际关系 好朋友 5 轮流玩 过河 小值日生 做一半 小熊让路 甜甜的话 情绪情感 8 会飞的汗珠 红球回来了 我的礼物 一粒小米种子 小导游

月儿圆,人团圆

社会认知 祖国妈妈的生日 5 高高兴兴迎新年 不受欢迎的小狗 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 中班《语言》

分 类 具 体 内 容 节 数 长高了 三颗星星 多彩的世界 自己来 小猫追老鼠 快乐的小屋 小树叶找妈妈

树叶儿飘 文学活动 16 小雨点,沙莎莎 热闹的晚会 三条鱼 青蛙上月球 一群羊出门去 堆雪人 白房子 第一朵雪花 我升中班了 谈话活动 2 我喜欢的小动物 你好~天上的星星 会动的房子(一)早期阅读 会动的房子(二)5 小老虎的大屁股(一)小老虎的大屁股(二)花瓣 树叶 草 飞机飞下来了 讲述活动 4 菊花 小兔种萝卜 开火车

瓜儿大 听说游戏 4 有趣的圆 顶锅盖

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 中班《数学》

分 类 具 体 内 容 节 数 分树叶

分类 分雪花片 3 气球多又多 数字卡片找朋友 送动物回家 会变的卡 过生日

数概念 量布裁衣 9 比多少 接着数 夹得快 相邻的朋友 数数有几个 谁排在最前面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接着排 排序 8 娃娃排队 新年饰物 捉迷藏 谁多谁少 正方形和长方形 找图形 会变的正方形 谁和大家不一样 几何图形 8 图形变变变 图形舞会 品地毯 品彩旗

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 中班《科学》

分 类 具 体 内 容 节 数 有趣的石头 捉虫子 蚂蚁 西瓜虫 蜗牛

自然角里的动物 鱼

动物和运动 种蚕豆

生命科学 蚕豆发芽 19 秋天的蔬菜 认识芹菜 美丽的菊花 剥花生 拾落叶 树叶变黄 树叶标本 奇妙的树叶 拓印树叶 地球科学 玩沙 1 玩水 物理科学 2 报纸发声 放大镜

自行车和摩托车 各种各样的汽车 技术及科技产品 6 水果榨汁机 镜子里看到什么 勺子哈哈镜

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 中班《艺术-音乐》 分 类 具 体 内 容 节 数 大鼓 走步和跑步 谁在叫 唱歌 走路 7 树叶 在农场里 堆雪人 老鹰来了 小手小脚 音乐游戏 4 采松果 猫捉小鸟 啄木鸟

欣赏 小鸭的舞 3 我心爱的小马车 好朋友 歌表演 2 小月亮 我来拍你来和 小马呱嗒嗒 舞蹈 跳呀跳 5 堆雪人 采果子舞 大马大马告诉我 节奏乐 2 新年好

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 中班《艺术-美术》 分 类 具 体 内 容 节 数 有趣的脸谱 快乐帽

拉拉小手是朋友 大鞋印小鞋印 打电话 变色太阳镜 各种各样的车

菊花朵朵开 手工 16 魔术棍儿 小鱼吐泡泡 小动物的新家 胡萝卜变变变 晶晶亮的冰花 趣味祝福卡 鱼儿贺年卡 葡萄熟了

制作 蔬菜水果变魔术 1 我的老师 越长越高的我 好朋友 小钥匙变变变 鸟儿在歌唱

观察与评价案例:七巧板(中班) 篇10

七巧板在设计上并不繁复,却能在变化中表现出各种形态,让幼儿在摆弄中获得丰富的图形认知经验。开始我们给孩子们投放的是桶装小号彩色七巧板,但幼儿在操作中容易因颜色过多而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同时对于中班幼儿而言,桶装七巧板的图形块偏小,操作起来不太方便。为此,我们自制了两套放大的红色七巧板,同时提供任务操作本。任务操作本的要求分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幼儿需要找到相应的图形块摆放到任务操作本上有辅助线的关卡(如图1)中;第二部分,幼儿需要根据图形块数的提示在任务操作本上无辅助线的关卡(如图2)中完成拼摆。孩子们可以根据任务操作本逐步闯关,即从完成简单的图形匹配到完成较复杂的图形组合。

晨晨是第二次操作七巧板,之前他玩过一次,在有辅助线关卡的操作中,他经过多次调整能够完成任务,而在无辅助线关卡的操作中没能成功。从晨晨在第一次操作中的反复试误行为可以推测,当时他对图形大小的感知能力及图形组合能力比较欠缺。

活动记录:

晨晨这次操作七巧板与上次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有辅助线关卡的操作中,晨晨的动作非常迅速。任务操作本上的第一关是由一个中三角形和两个小三角形组合成的正方形,她丝毫没有犹豫,拿起相应的图形块就摆在了任务操作本上。之后在有辅助线关卡的操作中,晨晨也全是直接选定图形块,一次性完成闯关,没有出现更换图形块的尝试行为。在共10关的有辅助线关卡里,晨晨没有像第一次操作时那样频繁更换图形块,而是把图形块旋转和翻转着进行观察,然后在任务操作本上正确拼摆。从这一点来看,晨晨在这次操作中对于图形块的选择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无辅助线的关卡有8关,活动结束前晨晨完成了其中的3关,分别为三角形、梯形和长方形。在过渡到操作无辅助线的三角形时,晨晨依然没有犹豫,直接拿出两个大三角形完成拼摆(如图3)。紧接着翻到梯形关卡时,晨晨停顿了一下,来回看了看图形块和任务操作本,之后拿了一个大三角形,犹豫了一下又放回盒子,另选了一个中三角形果断地将它放在了任务操作本上梯形的左边。接下来,晨晨的动作便变得十分流畅了,她先是翻找到另一个中三角形,将它放在梯形右边,然后找到一个正方形并将它放在两个中三角形的中间,这样,拼摆梯形的任务就完成了(如图4)。第三关是长方形关卡,晨晨没有贸然地去拿材料,而是停顿了一下,再次观察任务操作本和图形块,之后拿出一个中三角形放在任务操作本上长方形的中间,接着同时拿出两个小三角形放在长方形的两边,拼搭长方形的任务也完成了(如图5)。

晨晨在操作中出现了一种明显的行为,即每次在完成图形块的拼摆后,都会用手将图形块扶正,以证明自己已经完成任务。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和晨晨进行了简单的交流。

教师:“晨晨,这是你第几次操作七巧板了?”

晨晨:“好像是第二次,之前玩过一次,时间有点久,记不清了。”

教师:“那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没再来玩呢?”

晨晨:“上回感觉比较难,我拼了好久都没拼好,就想着先不玩了。这次看到了,想再试试。”

教师:“为什么会突然想再试试呢?”

晨晨:“我也不知道,就是看到就想起来了,早上选区角时就想着怎么拼。(一边指着平行四边形的图片,一边说)你看这个用大三角形就行了。”

教师:“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你都玩了些什么呢?”

晨晨:“玩了很多其他的,像故事小拼图、小的七巧板都玩了。”

教师:“你觉得玩那些材料对自己玩七巧板有什么影响吗?”

晨晨:“玩过那些之后,再看这个就觉得没那么难了。”

由于这次操作耗时较长,所以操作结束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晨晨没有时间做记录。

解读:

晨晨两次选择这一操作活动的动机是不同的,第一次是因为晨晨对材料感兴趣,第二次则是晨晨有计划地对自己之前没有完成的操作进行再次尝试。这是晨晨对于材料及自我能力的一种认知,也体现了计划性。在中间不操作七巧板的这段时间里,晨晨进行了其他同类型拼图材料的操作,这也许加深了她对图形的认知,从而使她觉得自己是能够去挑战进而完成任务的,这里体现的是一种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说明晨晨对自己能力的提高有较为清晰的认知。

操作中,晨晨体现出明显的监控和修正行为。将晨晨的两次操作行为作比较,可以发现其明显的变化。首先,上次活动中晨晨在操作有辅助线的关卡时,有较多尝试性行为,突出表现在对于三角形大小的感知上,如她会在大三角形的位置上反复尝试摆放中三角形、小三角形等,效率较低。而这次在操作有辅助线的关卡时动作果断,正确率明显提升。据此我们发现晨晨在图形认知上比上次更清晰了,能够使用更有效的翻转、旋转策略来解决问题、完成操作。

在操作无辅助线的关卡时,晨晨出现了在操作前停顿观察、考虑等行为,这其实可以理解为她对自我操作的监控和修正。她后来的果断操作让人明显感到她能快速正确地完成任务。比起她上次尝试用小三角形等不同的图形块进行拼摆,这次在组合方法上有了变化,图形组合能力也有了提高。从晨晨扶正图形的动作可以感觉到她对图形的感知度是比较高的,这也可以看作是她对自我操作的监控,为的是确保自己的操作正确无误。

操作后,在跟晨晨的交流中,教师了解到在没操作七巧板的这段时间里,晨晨操作了同类型的很多材料,而这正好帮助她获得了更多的关于图形认知和组合的经验。她把这种经验融合到了本次操作中,对七巧板的认识从“比较难”到“比较容易”,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教师回应:

教师在晨晨操作的过程中,采用观察的方法,不去打扰她,给予她更大的自由操作空间。

在观察到晨晨操作七巧板有难度后,教师有意识地在区角中投放了一些同类型的拼图材料,这些材料的操作难度要低一些,目标是期待能以同类型的简单材料来设法引起晨晨对于拼图、几何类材料更多的兴趣,而实际上这些材料的操作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晨晨一个良好的过渡,能够让他对图形有较为清晰的感知。

操作后,教师运用启发式提问引导晨晨聚焦对操作的认知过程,对自己的活动进行简单的回顾,设法使她逐步对自己的操作策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尝试进行简单的自我表述和反思,便于之后在活动中更有效地进行自我计划与调节,加强活动的计划性和策略性。

下一步计划:

这次操作的效率相比上次有明显提升,原因是幼儿在操作前有了更多的观察行为。因此,在之后的活动中,教师在操作前可提示幼儿用更多的时间观察任务操作本,进行模拟拼摆,即先用手在任务操作本上比划,想象要使用的图形块,做好自己的操作计划。

另外,教师可以在后续关卡中提高图形组合的任务难度,进一步锻炼幼儿对于图形的想象和组合能力。同时,提供记录纸引导幼儿进行两种形式的记录:对有辅助线的关卡,幼儿完成后只需做记号表示自己已经完成;对无辅助线的关卡,幼儿需要把自己在操作中拼摆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这些都有利于幼儿自我监控、自我验证及反思。

幼儿园课程案例(中班) 篇11

---上海市静安区安庆幼儿园

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技术”自身开始走出了附属或辅助的“角色”,走上教育改革的最前台,现代教育的结构如何依靠着技术的支持呈现更灵动的范式?

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它既是教师如何突破自我适应未来的问题,也是课程与教学本身如何随时代发展而进化的问题。上海静安区安庆幼儿园一直在关注大数据对于学前教育的影响,我们一直在思考:

——新技术在幼儿园的课程管理和实施中的应用与支持? ——数据分析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有效依据数据呈现的课程管理与评价的研究如何行进? „„

幼儿园做了多年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实践方面的应用与思考,以下的案例选取于基于技术支持的幼儿园课程管理与评价方面的实践经验。

一、关于技术支持下课程资源库的建立与完善

幼儿园的课程特质决定了其除了依据基础性课程执行外的生成性,预示着幼儿园的课程完善是一个不断地被补充、更新与生长的过程,因此,如何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课程管理与服务是园长要思考的问题。

安庆幼儿园是上海市的首批示范性幼儿园,多年来一直作为课程综合改革及上海市课程领导力研究基地,在课程研究上踽踽而步。在信息时代,我们不断地尝试着从技术支持构建课程架构,到平台建立减轻教师负担以及通过数据解构来完善课程攻击的研究。1.基于课程本位的资源库的架构

上海的课程以80%的基础性(也称为共同性)课程和可以交融的20%的选择性课程为园本课程的基本架构,示范园的教师在课程的选择与实施上也可以进行5%的自主选择和调整,以呈现了教师课程执行中满足儿童需求的班本化特质。

几年来,安庆幼儿园不断地梳理、筛选和整合课程资源,并用信息的手段将课程以APP的形式呈现,便于教师检索,参考和下载,对于公共主题课程资源和园本特色课程的资源进行了重新架构。

安庆幼儿园整个课程架构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小中大班的主题活动梳理,并将个别化学习和一些与主题相关的优质活动进行推送;另一部分是以数学核心经验为线索并和主题相关的学习活动,以及以个别化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数学玩起来”的设计。2.基于课程完善的资源库后台使用数据的解构

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安庆幼儿园也在不断思考技术支持教育管理价值的问题:设备逐渐先进了,管理更快了吗?资源日益齐全了,教师专业了吗?技术不断提高了,咨询同步了吗?应用频率加大了,质量提高了吗?„„

这些问题,随着教师对于课程资源库内的点击选择和使用的数据分析一一呈现,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经常会选择哪些课程内容;不同类型的资源被选的频率;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师在资源选择上的差别;不同年龄段教师在资源选择上的不同;每一类资源备选数据的呈现;某一位教师在不同的专业成长期对于课程资源库选择的数据呈现„„

依据后台数据的呈现,安庆幼儿园不断对资源库的完善和补充,最终让课程资源库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助推力。

二、技术支持下的课程实施与自我监控评价

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评价是由多元主体共同进行的过程,作为课程执行的主体——教师来说,在主、客观条件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对自身保教过程与结果进行经常化、结构化的反思与自评,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活动,以提高保教质量的行为,对课程实施的质量来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安庆幼儿园借助信息化平台,用结构清晰的“我做我评价”自评体系来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套“标准”与教师日常教育行为并行,依托课程小组的外部支持,从教师发展、资源保障、问题聚焦等方面提供专业帮助,为教师课程执行的反思提供支撑点。

(一)指向教师课程执行的评价指标的架构

安庆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评价具有较为固定的评价模式:每月进行指向自评的结构性评价;每月进行指向他评的过程性评价;每学期进行指向他评的阶段性评价。

提供教师适当结构化的课程执行质量自我监控工具(包括版块、内容、时间、对象、方法等)以形成自我监控提示表,分为 “课程设计与反思”、“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专业素养与研究”三个版块。涵盖了多条标准:一日活动流程执行、备课反思、听课评课、个别化学习、资源利用、个别化环境、班级环境、师幼互动、家园协同、教研组活动等多条标准,将原本原则性的、理念性的工作目标进行了“行动化、表现化”的转变,直指教师的教育行为。

(二)指向教师专业自觉的评价数据的统计与解构 细化的平台指标便于进行评价数据的后台统计,为教师在定期反思和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提供了依据。在平台后台可以呈现的数据有:

1.逐月数据的呈现:在iPad移动端或是电脑PC端平台中都可以查阅到任意一个月份的评价数据。

2.所有教师的数据呈现: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版块、内容以及观测点来查阅对比所有老师的评价情况,并进行条件筛选与排序。

3.单个教师的数据呈现:用饼状图、曲线图等直观第反映某位教师的整体评价数据。4.单个教师数据及个体间的数据对比:可以通过筛选进行老师个体间的相关指标的数据对照。正是这种变化,让教师不断内省并进而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专业自觉。

通过数据的呈现,安庆幼儿园引导教师自主自觉地关注课程执行过程的评价行为,引导教师关注实施品质的评价行为。同时,定期依托课程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对评价数据呈现的点进行讨论交流,不仅可以关注到教师自评中的个性问题,如行进事件,解决方式、问题焦点等内容,而且更为关注共性问题,如课程执行中的曲折性、不稳定性等内涵指向。

在大数据的背景,安庆幼儿园会不断思考大数据时代对于学前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影响和课程管理与评价、教师专业成长方式变革等问题;更好地站在教育前沿,利用有效的技术支持,推动基于专业自觉地幼儿园课程管理与实施。

幼儿园课程案例(中班) 篇12

主题:我爱我家(2)

兔宝宝的小床

中班 阅读案例 篇13

案例背景:

罕罕是我班一名性格活泼好动的男孩,口语表达能力很好,有一定想象力,与同伴交流时,能用普通话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对阅读图书有一定的兴趣,但在阅读图书时缺乏耐心,经常这本看到那本,不能专心看一本书。

案例描述:

今天是周末,爸爸带着罕罕去儿童阅读室看书,刚进去的时候罕罕看到那么多书可高兴了,他这个也想看那个也想看,只见他一会拿了这本书看了一会,过了一会又拿了另外一本书看了一会又还回去了。爸爸看见罕罕这么不专心,于是走对去对罕罕说:“你专心一点,选一本坐下来慢慢看。”爸爸给了罕罕一本书开始和罕罕一起看,罕罕看了一眼,摇摇头说:“上面的字那么多,我都看不懂。”爸爸只好陪着罕罕再选一本书,这次罕罕选了一本画面比较鲜艳而且角色又比较鲜明的《三只小猪》。他拉着爸爸高兴地坐了下来,一边看一边说:“我们小朋友说这个书可好看了,爸爸你看,第三只小猪可聪明啦。”说完便和爸爸一起开心地看起书来。

案例分析:

通过这次的案例我发现好的绘本题材不仅能提起幼儿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帮助幼儿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性情,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的成长。家长要好好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放低自己的视点,站在孩子的立场解读教材、精心选材,以孩子的眼光理解内容,使孩子充分成为活动的主体,和他们一起进入阅读的世界,什么样的早期阅读教材适合中班幼儿阅读。

1、绘本画面简单、角色鲜明

《三只小猪》的绘本故事画面简介,基本没有复杂的背景图案,里面的小动物角色形象比较清楚,让幼儿很快地找到绘本里的角色人物。另外画面的色彩明亮,整体的绘本颜色让人感觉舒服、大方,也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便于幼儿观察和理解图片的内容。

2、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挑战

这三只小猪究竟会不会被大灰狼吃掉呢?这么一个问题总是牵着幼儿好奇的思绪,探索的过程同样充满期待和奥妙,三只小猪的性格不同,因此他们造的房子也不同,孩子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认识了砖房,木头房子以及草房,比较了他们之间的坚固性,获得了很多认知方面的体验。

4、寓意启蒙孩子、引发思考

一个能吸引幼儿阅读的绘本必然是要充满童趣的,太成人化的教导反而会让幼儿失去阅读的兴趣。支持孩子在阅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主动性、获得成功感是我们给你孩子真正的爱护。幼儿在绘本故事中得到了知识的启蒙,情感的体验,要做一个勤劳的人。

案例反思:

除了家长对于绘本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之外,家长也要融入孩子的阅读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为孩子挑选书籍,另外耐心的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孩子的绘本阅读,例如可以根据绘本故事进行提问,或者模仿绘本故事中的人物等等。

中班师德师风案例记录 篇14

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但同时也是敏感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当老师就要爱孩子,这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只有爱,才会让孩子有一种温暖感、安全感、快乐感。爱,并不是要做多么大的事情,一件件小事就能看出:

我们中班有一个情况比较特殊的孩子叫张子蕊。子蕊妈妈在幼儿园旁边的小区门卫工作。上班时间正好跟我们园接送孩子的时间冲突。看到这么好的幼儿园不方便上,子蕊妈妈非常着急。到底要不要把孩子送来,如果送,老师们每天就必须有一位老师要比别班老师早来幼儿园接子蕊,晚走送孩子,那就太麻烦老师了;如果不送,感觉这个幼儿园实在太好,不来这个园太可惜了。就子蕊妈妈的话来说,她犹豫了好多天,终于鼓起勇气向我们中班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中班的老师们进过短暂的商议,达成一致意见:为了孩子做什么事都是应该的。

意见达成以后,我们主动对子蕊妈妈说,只要孩子愿意,老师也愿意。简短的话消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从此,中班的老师每天都有一个早来晚走的身影。看着孩子每天蹦蹦跳跳的来幼儿园,中班的老师纷纷表示虽苦亦甜。

上一篇:暑假游西湖的游记作文下一篇:师范生实习鉴定表中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