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害防治措施

2024-10-03

水害防治措施(共8篇)

水害防治措施 篇1

盘县断江胜金山煤矿

矿井水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矿 长: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编 制: 编制日期:

前 言

近年来,重特大水害事故仅次于瓦斯事故,列为五大自然灾害之首;特别是乡镇企业或个体企业,对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重视不够,防治体系不牢固,主体责任不落实,重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第28号令),努力构建防治水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提升矿井防治水工作水平和技术水平,特编制《矿井水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一、矿井水害的危害

矿井水害的危害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恶化生产环境。矿井水可造成巷道积水,顶板淋水和老窑积水使工作面及附近巷道空气潮湿,工作环境恶化,影响工人身体健康。

2、增加排水费用(增加了生产成本)。在矿井生产建设中,矿井水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排水设施、设备和排水费用,不仅造成原煤吨煤成本增加,而且给生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3、缩短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矿井水的存在对金属设备、铁轨和金属支架产生腐蚀作用,缩短其使用寿命。

4、损失煤炭资源。为防止矿井水的威胁,有时需留设防水

煤柱,影响煤炭资源的回收和充分利用,有的甚至无法再开采。

5、引起瓦斯积聚、爆炸或硫化氢中毒。如果发生老空区、老煤窑突然透水,聚积在老空区内的瓦斯和硫化氢会随水而出,涌出的瓦斯若达到爆炸浓度,遇高温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而人们呼吸到了剧毒的硫化氢,重者就会造成死亡。

6、一旦失控,造成淹井及人员伤亡。矿井涌水量一旦超过排水能力或突然涌水,轻者淹井停产,重者矿毁人亡。

二、水害发生的原因

矿井水害事故的原因分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矿井水的形成,一般是由于巷道揭露和采空区塌陷波及到水源所致;有时是由于充水通道将水源与巷道或采掘工作面沟通,造成矿井突水。

1、工程技术方面的原因

(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防洪设施在设计、施工方面有缺陷,达不到防洪要求标准,或防洪设施失效,以及地面塌陷、裂隙未处理,使地面洪水由井巷、塌陷、裂隙等通道进入井下水害。

(2)水文地质情况不清,井巷或采掘工作面接近充水断层、强含水层、岩溶陷落柱,含水溶洞、老空积水等充水水源和充水

通道时,未采取任何措施,而造成透水事故。

(3)井巷位臵不合理,设计中将井巷臵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离强含水层太近,导致顶、底透水。

(4)工程质量低劣,致使井巷塌落冒顶、跑砂、透水。封闭不良的各种钻孔有时也可导致透水。

(5)乱采滥挖破坏防水煤柱造成矿井透水。(6)测量误差导致巷道进入采空区积水而透水。(7)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机电事故而造成淹井。(8)防水闸门未按要求设计修建;或质量低劣不能起到防水作用;或由于不注意日常维护和试验,当井下出现灾情时无法发挥作用而淹井。

(9)排水设施平时缺少维护,如水仓、水管、水沟不按时清理,突水时失效而导致淹井。

2、管理方面的原因

(1)由于相对于其他事故来讲,水灾事故发生率不是很高,容易使人思想麻痹,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如果对水害没有充分的认识,往往会导致发生不该发生的透水事故。

(2)由于人力物力的不足,致使许多水文地质情况不清,相应防范措施跟不上而发生透水事故。

(3)不能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基本原则,心存侥幸。员工安全技术素质低,没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职

工没有掌握透水预兆、避灾自救方法等基本知识,致使发生水害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对各种防水工程质量验收把关不严,未按《规程》规定定期检查,及早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5)对以水为介质的泥浆、泥石流,以及以水为载体的有害气体的危害认识不足。

三、影响矿井涌水量的因素

1、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和接受补给条件

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包括它的出露面积和出露的地形条件。前者限接受外界补给水量的范围,显然,出露面积愈大,则吸收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量就愈多,反之则少;后者指出露出的位臵、地形的坡度及形态等,它关系到补给水源的类型和补给渗入条件。

2、矿井边界条件

一个矿井的周边大多是不同边界组合而成,故它们的形状、范围、水量的出入直接控制了矿井的涌水量。若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四周均为强透水边界(富水断层、地表水、强含水层),在开采条件下,区域地下水或地表水可通过边界大量流入矿井,供水边界分布范围越大,涌入的水量愈多、愈稳定。如果周边由隔水边界组成,则区域地下水与矿井失去水力联系,开采时涌水量则较小,即使初期涌水量较大,也会很快变小,甚至干涸。

除矿井周边外,煤层顶底板的隔水或透水条件同样对矿井地下水的补给水量起控制作用。

(1)煤层及其直接顶底板的隔水或透水条件,是影响矿床充水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最理想的条件是煤层直接顶底板均是可靠的隔水层组成的剖面边界,即无外部水源补给,矿井涌水量小。

(2)顶底板的隔水能力。当煤层上覆和下伏有强含水层或地表水体时,则顶底板的隔水能力是影响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它取决于隔水层的岩性、厚度、稳定性、完整性和抗张拉强度。

3、地质构造条件

地质构的类型(褶皱或断裂)和规模,对矿井充水强度亦起着控制作用。褶皱构造往往构成承压水盆地或地储水构造,构造类型的不同,则充水含水层的分布面积、空间位臵、补给条件亦有差别,从而使矿井充水强度也不一样。

四、矿井水害发生的条件

影响矿井正常生产活动,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增加生

产成本,以及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矿井水,都称为矿井水害。根据水源不同,可将矿井水害分为地表水水害、地窑水水害、孔隙水水害、裂隙水水害及岩溶水水害。

发生矿井水害,需具备以下条件:

1、有水源。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地表水包括矿井附近的河流、湖泊、沼泽、池塘、水库、采后塌陷区积水等;地下水包括井下含水层水、老空水、含水断层水、陷落柱水等,它们都是矿井水害的水源。

2、有透水通道。透水通道主要有井筒、巷道、塌陷坑、开采沉陷裂隙、断层裂隙、废旧钻孔等。一旦这些过水通道与水源相通,就构成了矿井充水,轻者增加了排水费用,重者造成淹井灾害。

3、失控。失控是指对矿井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的管理达不到预定的要求,导致淹井停产甚至人员伤亡等情况的发生。

五、矿井突水预兆

矿井突水是因为井下采掘活动破坏岩体天然平衡,采掘工作面周围水体在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通过断层、隔水层和矿层的薄弱处进入采掘工作面。矿井突水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的表现很快(一两天或更短),有的表现较慢(采掘后半个月或数日),这与工作面具体位臵、采场

地质情况、水压力和矿山压力大小有关。从开拓工作面开始,发展到突水时在工作面及其附近显示出某些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统称突水预兆。识别和掌握些预兆,可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撤离危险区人员,防止伤人事故。突水前的预兆有以下几种:

1、挂红。因地下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出现暗红色铁锈。

2、挂汗。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水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而在煤岩壁上凝结成许多水珠,但有时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煤(岩)壁也可凝结为水珠。因此,遇到挂汗现象,首先辨别真伪,辨别方法是剥去表面层,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如果煤岩潮湿则是透水征兆。

3、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然降低,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凉爽感,时间越长越感阴凉。

4、出现雾气。当巷道内温度较高时,挤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迅速形成雾气。

5、水叫。井下高压积水,向煤岩裂隙强烈积压与两壁摩擦而发出嘶嘶叫声,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已很近,若是煤巷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

6、顶板淋水加大。原有裂隙淋水突然增大,应视作透水前兆。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在地下水压作用下,顶底板弯曲变形,有时伴有潮湿、渗水现象。

8、水色发浑、有臭味。老空水一般发红,味涩;断层水一般发黄、味甜;溶洞水常有臭味。

9、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10、裂隙出现渗水。水清即离积水区尚远;若出现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以上征兆不一定都同时出现,有时可能出现其中一个,有时可能出现多个,但也在时透水征兆不明显甚至不出现,因此,要认真辨别。

根据《规程》的规定,当出现透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六、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管理措施

1、防治水工作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矿井要组织专家广泛收集矿井资料,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化、拭防治水工程计划和矿井探放水设计,并严格落实。

2、加强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3、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分析水情

水害特点,提出目标和保障措施,落实资金、落实工程项目,分步组织实施。同时要及时总结规化实施效果,并不断修改和完善规化。

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在符合上述要求的同时,还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

七、矿井水害的防治原则

水害防治的原则是指“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

1、“预测预报”是指在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预测预报,提出预防处理水害的措施。一般应根据矿井、季度、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提出作业区域水害的预测预报,确定矿井水害防治重点。

2、“有疑必探”是指在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可能构威胁的区域,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综合技术手段,查明有水害疑点的作业区域。

3、“先探后掘”是指在综合探查的基础上,提出作业区域水文地质分析报告,在确保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没有水害威胁时,方可掘进和进行回采。

4、“先治后采”是指根据矿井定期水害排查和综合探测发现

存在的水害问题以及水文地质异常区域,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水害治理措施,直到完全消除水害威胁后,才能组织正常的掘进或采煤工作。

八、矿井井下水害防治

(一)井下防治水的措施和要求

《规程》在总结事故教训的基础上,对井下防治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主要有:

1、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防水煤柱,矿井以断层分界时必须在断层两侧留有防水煤柱。严格在各种防隔水煤柱中采掘。

2、井巷出水点的位臵及其水量。有积水的井巷及采空区的积水范围、标高和积水量,必须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采掘到探水线位臵时,必须探水前进。

3、每次降大到暴雨后,应及时观测井下水文变化情况,并向矿调度室报告。

4、水淹区积水面以下的煤层中的采掘工作,应在排除积水以后进行;如果无法排除积水,必须编制设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行。

5、开采水淹区域下的废弃防水煤柱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6、井田内有与河流、湖泊、溶洞、含水层等有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时,必须查出其确切位臵,并按规定留设防水煤(岩)柱。

7、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8、矿井必须做好采区、工作面水文地质探查工作。

9、煤层顶板有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应当观测“三带”发育高度。

10、承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头值大于实际水头值时,可以“带水压开采”,但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小于实际水头值时,开采前必须采取措施,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

1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必须在井底车场周围设臵防水闸门。在其他有突水危险的地区,只有在其附近设臵水闸门后,方可掘进。

12、井巷揭穿含水层、地质构造带前,必须编制探放水和注浆堵水设计。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点或地段,必须进行水温、水量、水质等地下水动态和松散含水层涌水含沙量综合观测和分

析,防止滞后突水。

13、斜井基岩施工应遵循“快速、打干井”的原则。

(二)老窑水害防治措施

积存在煤层采空区和废井巷中的水,尤其是年代久远缺乏足够资料的老窑积水,是煤矿生产建设中了危险的水患患之一。

老窑积水水害,不仅在老窑或地方小井多的矿井存在,在国有大型煤矿自采自掘的废巷老塘,因种种原因在本该无水的地方也意外积存了或多或少的水体,它们意外的溃出也会伤人毁物。因此,对于所有地下开采的矿井,均会遇到老窑水害问题。

根据以往防治老窑积水的经验和教训,对这类水害的主要防治对策就是要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以根除水患。

防治老窑积水,要解决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1、克服麻痹侥幸心理,避免疏忽大意。由于老窑积水的分布不易掌握,又带有灾害的特点,一旦警惕不高,很简单的问题也会酿成惨痛的水害事故。因此,必须采取肃慎重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坚持“全面分析,逐头逐面排查,多找疑点,有疑必须探”的基本原则。

2、认真分析老窑积水的调查资料。老窑和地方小煤矿开采的积水范围,由于缺乏准确的测绘资料,是老窑水防治难且易于发生水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老窑积水调查资料的系统分析和正

确使用,是防治这类水害事故的一个关键环节。对老窑积水资料的调查,一定要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确切地加以记录,并且要反复分析核实,判断可靠程度,指出疑点和问题。

3、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老窑和地方矿井多为复杂的矿区,分管安全的领导和技术负责人要千方百计地了解掌握本矿井周围的老窑积水分布情况,各片积水与本矿井各采区之间的隔离情况,要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有关图件,全盘安排开拓部署和采掘工程。

4、严密组织探水掘进。老窑积水有分散、孤立和隐蔽的特点,水体的空间分布几何形态非常复杂,往往很不确切。防治它们的惟一有效手段就是探水掘进。在有足够帮距、超前距和控制密度的钻孔掩护下,掘进巷道逐步接近它,最后达到发现之目的。

5、特别注意近探近放的贯通积水巷道或积水区。当积水位臵很明确,或通过“探水掘进”确已接近积水并进行近距离探放水时有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情况复杂的积水就在身边,稍有不慎,水害立即可能发生。

6、重视自采自掘采空废巷积水的探放。这是一个普通问题,千万不能认为资料相对可靠就掉以轻心,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对原不积水的区域要分析重新积水的条件和可能,经常圈定积水区。

②要分析测绘精度和误差,注意可能少填、漏填的巷道、硐

室。

③不过分自信,盲目进行近探近放。

7、钻、物探结合问题。老窑水的探放,工作量很大,尤其是探水掘进,确实耗工耗时,应该积极采用物探手段,帮助圈定积水区,减少超前探水的工作量,开展探水孔端的孔间透视,以减少钻孔密度。但是,钻、物探结合,必须要以钻探为主,物探资料要有钻孔验证。

(三)岩溶突水灾害的防治措施

岩溶突水灾害约占水害比例的一半,也是建国以来长期与水害斗争而一直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从突水的方向上,它可分底板突水(由下向上)、侧方突水、顶板突水(由上向下)。防治的关键技术是:

1、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含隔水层、富水性、地质构造、岩溶陷落柱等)。

2、承压水采煤时(底板岩溶水大多数是具有压力的承压水,有时压力很高,可达几十兆帕),必须执行《规程》、“三下采煤”规程和《矿井防治水条例》,探水和留设相应的防水煤柱。

3、加大排水能力,确保防水设施(如防水闸门、分区隔离、快速注浆堵水、加大水仓容量、排水系统畅通等)的正常使用。

4、了解防治底板突水的先进理论(包括“突水系数”的概

念、“主通道”学说、“关键层”学说、“下三带”理论等)和探查、防治技术。

5、使用先进的井下物探技术,出除了地面大面积高分辨率地震探测外,在井下采区、采面、掘进巷道中都可采用超前物理探查技术(如电法、地质雷达、瑞雷波、槽波、声波等)。

6、制定防治水总策略:

①深降强排,疏、排、供、环保相结合。②带压开采,保水采煤。

(四)井下排水安全技术措施

1、井下主要排水设备的配备要求。

①必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及其他用水)。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总能力的70﹪。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24h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总能力应不小于工作队水泵能力的25﹪。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可在主泵房内预留安装一定数量水泵的位臵。

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的水管。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③应有同工作、备用以及检修水泵相适应,并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的配电设备。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可另行增建抗灾能力泵房。

2、对主要泵房出口的安全措施。

主要泵房至少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并应高出泵房底板7m以上;另一个出口通到井底车场,在此出口通路内,应设臵易于关闭的连接通道,应设臵可靠的控制闸门。

3、对水仓有效容量的规定。

①主要水仓必须有主仓和副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应能正常使用。

②新建、改扩建矿或生产矿井的新水平,正常涌水量在1000m3/h以下时,主要水仓有效容量应能容纳8h的正常涌水量。但主要水仓的总有效容量不得小于4h的矿井正常涌水量。

4、加强排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①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在每年雨季以前,必须全面检修一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②水仓、沉淀池和水沟中的淤泥,应及时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一次,并对设备进行全面进行全面检修一次。

九、矿井水灾的防治综合措施

《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1、“防”主要指矿井边界、导水断层两侧、强(承压)含水层、陷落柱、地下水强径流带等区域必须留设防水煤(岩)柱;大水矿井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井底车场或井下中央泵房要设臵防水闸门等防水工程。

2、“堵”主要指井巷工程穿过含水层、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等水文地质复杂地带时,必须进行超前探水注浆加固封堵;掘进、回采煤工作面底部为强含水层或高承压含水层时,也必须进行底板注浆加固措施。

3、“疏”主要指当煤层顶底板有承压含水层或老空区水体存在时,必须进行超前探放水,直到承压含水层位达到安全开采值以下或老空水全部疏干后,才能开展正常采掘活动。

4、“排”主要指矿井排水系统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仓、水泵、输电线路等设施,确保矿井正常排水,并满足特殊情况下排水需要。

5、“截”主要指矿井位于地表河流、山洪部位、水库等附近,对井口、工业广场要采取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措施,以防止地表水体倒灌矿井;地表水体、采煤塌陷区、煤系地层露头等部位有漏水现象时,要对漏水的水体基底进行防漏加固处理。

十、井下防水安全措施

防水闸门与防水闸墙是井下防水的主要安全措施。凡受水患威胁严重的矿井,在井下巷道布臵和生产矿井开拓延伸或采区设计时,应在适当地点预留防水闸门和防水闸墙的位臵,使矿井形成分翼、分水平或分区隔离开采,以便在水患发生时,达到分区隔离、缩小灾情、控制水势危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目的。

1、防水闸门。防水闸门一般设臵于井运输巷内,正常生产时防水闸门是敞开着的,当突然发生水患时,关闭闸门将水阻挡于闸门之外。防水闸门设臵应考虑以下问题:

①防水闸门应设臵在对水害具有控制作用的部位和井下重要设施部位(如井底车场出入口处),能将水害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并考虑即使水害发生后能恢复生产及绕过事故地点开拓新区。

②防水闸门应设臵在不受邻近采动影响的地点,以免破坏防水闸门的结构和修筑地点围岩的隔水性和稳定性,以防止闸门关闭后高压水通过裂缝外泄。

③尽量避免在较弱岩层或煤层内砌筑防水闸门,应建在围岩稳定性与隔水性好的地段,要求围岩硬度系数ƒ值必须大于4;若必须在煤层中砌筑时,必须掏槽使闸身的混凝土结构和基岩结合为一体。

④闸门应尽量修筑在单轨巷道内,以减少掘进量和防水闸门的规模。

2、防水闸墙。防水闸墙是另一种形式的堵水建筑,也分为临时性的和永久性的两种。临时性防水闸墙是在有出水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备有堵水材料(如木、木垛、草袋等),一旦突水,可迅速将其堵截在小范围内,这种防水闸只能起到临时抢险作用。永久性防水闸墙一般是在采煤结束后,为永久隔绝有大量涌水可能的区段面彻筑的一种永久性关闭的挡水建筑(见图3—2)

3、防水煤(岩)柱。在水体下、含水层下、承压含水层上或导水断层附近采掘时,为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涌入工作面,在可能发生突水处的外围保留最小宽度的矿柱不采,以加强岩层的强度和增加其重量阻止水突入矿井。防水闸门煤(岩)柱以下原则留设:

①有突水威胁又不宜疏放的地区,采掘时必须留设防水煤(岩)柱。

②防水煤(岩)柱留设应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把煤柱宽度降到最低程度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一个井田或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内的防水煤(岩)柱,应在总体开采设计中确定,即开采方式和井巷布局应与各种煤柱留设相适应,避免在以后煤柱留设中造成困难。

④多煤层地区防水煤(岩)柱留设,必须统一考虑,以免某一煤层所留(岩)柱因另一煤层开采而遭到破坏,致使整个防水煤(岩)柱失效。

⑤ 留设防水煤(岩)柱所需数据必须就地选取,邻区或外区数据仅供参考,若需采用时应适当加大安全系数。

十一、矿井探放水技术十措施

生产矿井周围常存在有许多充水小窑、老窑、富水含水层以及断层,当采煤工作面接近这些水体时,可能发生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产生水患事故。为消除隐患,生产中使用探放水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前方的水情,并将水有控制地放出,以保证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受勘探手段和客观认识能力的限制,对地下含水条件掌握不够清楚,不能确保没有水害威胁,这就需要推断出可能产生水害的疑问区,并采取措施。为了预防水害事故,当巷道距含体一定距离或在疑问区内掘进时,必须坚持超前钻探,探明情况或将水放出,消除威胁后再掘进,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为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必须做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实践证明,“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有原则是防止煤矿井下水害事故的基本保证。在水害威胁的地区进行采掘工作,都应坚持这一原则,绝不可疏忽大意,更不能有侥幸心理,臵水害情况于不顾,一味蛮干。

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探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窑或相邻煤矿时。

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3、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5、接近有水可能的钻孔时。

6、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

7、接近其他有可能出水的地区时。

十二、矿井疏放降压技术一措施

所谓疏放降压,是指受水害威胁和有突水危险的矿井或采区借助于专门的排水工程(疏水石门、疏水巷道、放水钻孔、吸水钻孔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上覆或下伏强含水层中地下水进

行疏放,使其水位(压)值降至某个水平安全采煤时水位(压)值以下的过程。其目的是预防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避免灾害事故,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煤矿防治水的一种重要措施。

矿井疏放可分为疏放勘探、试验疏放和经常疏放三个程序,应与矿井的开采工作密切配合。

十三、矿井注浆堵水安全技术措施

当涌水量很大,仅仅依靠排水已不可能或不经济时,采用注浆堵截水源,然后再进行排水。注浆堵水技术的适用条件如下:

1、当老窑或被淹井的积水与强大水源有密切联系时,可先注浆堵截水源,然后排干积水。

2、当井巷工程必须穿过一个或几个强含水层或充水断层,若不堵截水源,将给矿井生产和建设带来很大困难和危害,甚至无法施工。我国许多矿井穿过强含水层时,都采用了注浆这种方法。

3、当井筒或工作面发生严重淋水,为了加固井壁、改善劳动条件、减少排水费用,可以采取注浆措施。

4、某些涌水量特大的矿井,为了减少矿井涌水量,降低常年排水费用,亦可采用注浆堵水源。

十四、地表防治水措施

地面防水是指在地表修筑各种防排水工程,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涌入工业广场或渗入井下。

地面防水视矿区具体条件不同可采用河流改道、铺整河底、填堵通道、挖沟排(截)洪及排除积水等措施。

为防止地面水侵入工业场地和矿井,可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执行。

十五、其它

(一)上部10煤层采空区积水的处理

井田范围内的2号、4号、9号、10号煤层已全部开采完毕,井田内2号与12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61m,4号与12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32m,9号与12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22m,10号与12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3m,12号煤层的导水裂隙带高度为28.26m,故在12号煤层掘进时,需对上覆的10号煤层的采空区积水进行疏放。设计在12号煤层掘进时每隔5m布臵1个探水钻孔,钻孔倾角为45°,钻孔深度以穿过10号煤层采空区为准,探防水钻孔布臵见图4-6-4。在12号煤层回采时,从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开始每隔5m布臵1个探水钻孔,钻孔倾角为45°,钻孔深度以穿过10号煤层采空区为准,然后采煤工作面

每推5m再在工作面布臵一次探水钻孔;探防水钻孔布臵见图

101245°回风巷运输巷

掘进时探水钻孔布臵图

1045°12回风巷工作面5m运输巷 回采时探水钻孔布臵图

(二)探放水注意事项

1、进行探放水施工作业前,矿技术负责人必须结合探水巷道的实际,另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明确探放水作业人员一旦面临突水威胁时的避灾路线。进行探放水施工作业前,必须提前

45°

45°45°

撤出可能受探水作业地点突水威胁的其它采掘工作面和其它工作地点的所有人员。

2、井下探放水应当使用专用钻机、由专业人员和专职队伍进行施工。严禁使用煤电钻等非专用探放水设备进行探放水。探放水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安装钻机进行探水前,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①加强钻孔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

②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③在打钻地点或其附近安设专用电话,人员撤离通道畅通。④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位臵时,由测量人员进行标定。负责探放水工作的人员必须亲临现场,共同确定钻孔的方位、倾角、深度和钻孔数量。

⑤在预计水压大于0.1 MPa的地点探水时,预先固结套管。套管口安装闸阀,套管深度在探放水设计中规定。预先开掘安全躲避硐,制定包括撤人的避灾路线等安全措施,并使每个作业人员了解和掌握;

⑥钻孔内水压大于1.5 MPa时,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臵的方法钻进,并制定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4、在探放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员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汇报,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区域的人员到安全地点。然后采取安全措施,派专业技术人员监测水情并进行分析,妥善处理。

5、探放老空水前,应当首先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臵、积水量和水压等。探放水应当使用专用钻机,由专业人员和专职队伍进行施工,钻孔应当钻入老空水体最底部,并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和水压等,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探放水时,应当撤出探放水点以下部位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所有人员。钻探接近老空水时,应当安排专职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应当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井调度室,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钻孔放水前,应当估计积水量,并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防止淹井;放水时,应当设有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和水压,做好记录。如果水量突然变化,应当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7、排除井筒和下山的积水及恢复被淹井巷前,应当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防止被水封住的有毒、有害气体突然涌出。排水过程中,应当定时观测排水量、水位和观测孔水位,并由矿山救护队随时检查水面上的空气成分,发现有害气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探放水时的安全措施

1、打钻前必须明确探水眼的位臵、方位、倾角、眼数、孔深,严格按探放水设计施工。

2、打钻时必须有一名技术员及以上的领导在现场指挥,负责打钻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等全面工作。

3、打钻时必须有一名瓦检员和一名安检员在现场,负责瓦斯及有害气体的检查和打钻过程中的安全检查、监督。

4、现场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清楚发生透水和各种预兆。

5、透水预兆:

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鼓或出现裂隙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异状时,必须停止作业,报告调度室;如果情况危急,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6、打钻安全措施:

①按规定安设好钻机,完善供电系统;

②打钻时袖口、腰带、灯线必须系牢穿好,严禁戴手套。③打钻时只能一人操作,严禁两人以上同时操作; ④更换钻杆时,两人要互相配合好,以免伤人;

⑤打钻时严禁人员站在钻机前方及钻杆两侧,操作人员和附近人员要注意断钎伤人。

7、瓦斯管理措施:

①打钻期间,工作面必须正常供风,设一名瓦检员跟班作业,时常检查瓦斯和二氧化碳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并做好记录。每钻进一根钻杆就检查一次。

②在作业地点安设瓦斯报警仪监测瓦斯,瓦斯浓度超过1.0%时,立即停止打钻,查找原因,但不得拔出钻杆,及时进行处理。若是接近老窑,要加强通风管理增加风量,处理涌出气体浓度。

③在放水完后,也要随时检查巷道中的气体浓度。

8、放水安全措施:

①打钻时,由技术员给定钻孔方位角、倾角,施工人员严格按钻孔参数施工;

②不管是那一个钻孔打透老窑,必须停止钻孔作业,要等此钻孔放完后,方可施工其它钻孔;

③整个放水过程由技术员监测水量并记录;

④水压大时,必须在探水眼上安装套管、水阀门,便于调节放水量

9、严格交接班制度,必须在现场交接班,上一班的探水情况必须逐项向下一班交待清楚,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10、探放水过程中若发生异常情况时,必须停止钻进,立即撒出人员,汇报矿调度,但钻杆不得拔出。及时制定措施进行处理,隐患没有排出不得进入迎头作业。

11、若探眼不到5m就穿透积水区,必须立即撒出受水威胁的所有人员,汇报矿调度和矿总工程师,但钻杆不得拔出。及时

制定措施进行处理,隐患没有排出不得进入迎头作业。

12、打钻迎头必须安装有“风电及瓦斯电”闭锁装臵,并保证完好、灵敏可靠,探水钻开关必须使用综合保护开关。

13、严禁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临时停电不得停风。来电后必须检查开关附近20米范围内的瓦斯,只有瓦斯浓度小于1.0%后,方可正常起动。

14、避灾和通讯联络措施 ⑴避灾线路见避灾路线图

⑵其它地点避灾线路按各《掘进作业规程》中规定撤离。⑶通讯联络方式:本掘进巷地点电话通知矿调度,由矿调度通知其他作业地点人员或由两名探放水作业人员亲自到其它地点撤离,若探放水作业人员亲自到其它地点撤离必须与矿调度联系得到批准后方可亲自去撤离。

15、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无风、微风、瓦斯超限作业。

16、其它未叙部分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执行。

水害防治措施 篇2

曹庄井田内部中小型断裂构造、次级褶曲比较发育,煤系中三灰含水层出露并为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与第四系下组含水层组具有较为直接的水力联系。构造带局部富水区,如断层破碎带、构造裂隙发育区等,在掘进和回采揭露时可导致矿井涌水量突然增大,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老空区积水普遍且较为隐蔽,对采掘生产造成潜在威胁。

曹庄煤矿自投产以来,矿井涌水水源主要由3下煤层顶底板砂岩水和部分三灰水组成。3下煤层顶板砂岩水主要以巷道或采面顶板淋水及老塘透水的形式出现,三灰水主要是由于断层引起的。1995年4月17日,307泄水巷由于断层造成三灰抬升,导致巷道掘进迎头进入三灰,发生突水,初始水量90m3/h,最大涌水量123m3/h。突水后,针对本矿的实际情况,对该突水点进行有目的地疏放,使涌水量保持在40m3/h左右,现在水量在15m3/h左右。

奥灰是煤系基底的强含水层,充水空间发育,富水性强,特别是在奥灰的隐伏露头区。本井田田岗断层以西为奥灰的隐伏露头区,接受第四系底部砂砾层水的补给,富水性较强。据钻探资料,奥灰岩芯破碎,裂隙发育,裂隙宽度3~8mm,具0.20~0.40m的溶洞,方解石和粘土质充填。

由于水文地质工作量少,16、17煤层至奥灰间的间距、奥灰的水位及富水性、奥灰压盖隔水层的岩石力学性质、分布及厚度等均未查明,只能根据邻近生产矿井资料结合本井田实际进行评价。

据泉上矿资料,17煤底至奥灰顶间距47~61.5m,奥灰安全隔水层厚度临界值为25~40m,差值由北向南逐渐增大,越向南奥灰的压盖隔水层厚度越大,开采17煤层越安全。本井田由于煤层埋藏相对较浅,奥灰的水压值相对较小,有利于防范奥灰水的底鼓,正常情况下不会受奥灰水底鼓的威胁,但受构造影响,隔水层厚度变小及大断层附近次生构造发育地段(如田岗断层附近),应注意防范奥灰水。

本井田今后应加强针对奥灰的水文地质工作,查明其富水特征、补迳流条件及与其它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特别要查明边界断层的富导水情况,有利于矿井的安全生产。

2 矿井防治水措施

目前,曹庄煤矿防治水措施主要有泵房排水、施工泄水巷和少量泄水孔等。泵房排水分为两级,中央水仓布置在-65m水平井底车场,采区水仓布置在-153m的首采区最底部的3下煤层底板中。现中央泵房设有4台200D43×3型水泵,采区泵房安装3台DA1-100×11水泵。施工泄水巷和泄水孔的主要目的是排放3下煤顶板砂岩水和部分第四系底部砂层水。由于本矿各种水文地质资料较少,对各主要含水层未进行过抽水试验,特别是开采16、17煤层的水文地质条件还不十分清楚,因此在今后防治水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本井田大、中型断层比较发育,有些断层的确切位置可能有一定出入,当接近这些断层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断层时,应先探后掘,以确保生产安全。

2.2 井田西部边界由于田岗断层(F1)的下盘抬升,现开采采区低于奥灰水头,在井田边界附近奥灰水直接威胁着矿井生产安全。据有关资料,目前井田西部奥灰水位降至-30m,3下煤底板标高按-145m计算(81-13孔3下煤底板标高-143.33m,为井田内田岗断层附近3下煤最低标高孔),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附录八的公式计算3下煤开采时的断层防水煤柱,计算公式为:

式中:L-煤柱留设的宽度(m);K-安全系数(取4);M-煤层厚度(取7.16m);P-水头压力(MPa),取1.15MPa;KP-煤的抗张强度(MPa),取1.5MPa。

计算结果表明,井田内在开采田岗断层附近3下煤层时,断层防水煤柱为21.72m。因此,为确保奥灰水不致突入矿井造成淹井事故,必须留足防水安全煤柱。同时,应注意搜集邻矿的开采资料,防止破坏边界保安煤柱。

2.3 本井田内1960年以前123队施工的钻孔封孔质量较差,或因资料失散,封孔情况不明。

封闭不良钻孔的存在,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潜在的威胁,使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因此,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对于封孔质量较差或封孔情况不明的钻孔尤其是1960年以前施工的钻孔应采取完善的防治水措施,必要的情况下应进行钻孔启封工作,以防出现不测。

2.4 本矿投产至今,各主要含水层均未进行过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勘探程度极低,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今后应继续加强3下煤开采覆岩裂隙带发育过程及高度的探测验证工作,特别要加强开展下组煤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对十二灰、十四灰对开采16、17煤层充水特征的研究,必要时应进一步投入钻探工程量,掌握十二灰、十四灰、奥灰的富水规律和水位动态变化,搞清采动作用下的矿井充水规律,查明边界断层的富导水情况,以便正确预测矿井涌水量,这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尤其是下组煤的安全开采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5 建立健全的井下水文观测系统,以便分区、分块段、分工作面掌握矿井涌水量及动态特征,布设各含水层的水位动态长期观测孔,以了解各含水层地下水在开采影响下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开采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决策和矿井安全管理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

3 结论

浅谈煤矿水害防治措施 篇3

1. 雨季地表水威胁

1)地表河流水威胁。绝大部分煤矿附近都不同程度的存有水库、 河流、 湖泊,在雨季时,由于河流、 湖泊水位暴长,溃堤决口致使水流倒灌矿区,造成地表低洼地区积水或直接通过井口溃入井下造成水灾。

2)露天开采的矿井在地表上留下露天坑,河流在附近流过,雨季水量大时有可能倒灌露天坑,地面积水可能导入井下。

3)由于许多地区煤炭开采历史较长,矿区低洼地点、 古井、 塌陷区较多,矿井周围井口多。浅部的部分小煤矿超上限开采,造成地表斑裂,这些都是地表水导入井下的通道。

2.老空水威胁

1)采空区积水。采空区内的低洼点逐步积水,对下部距离比较近的煤层的开采或同一层的下部采掘工作面带来威胁。

2)巷道内的积水。

①废弃的下山巷道逐步积水,不能正常及时填图,给以后的采掘活动留下隐患;

②平巷口或者上山巷道的下口的密闭没有留设泄水孔,密闭内如果逐渐积水,随着积水的增多,最终可能突破密闭造成突水事故;

③不少煤矿立井井筒下部存有积水,其水位经常超过罐笼的过放距离位置,如果发生罐笼过卷,可能造成罐笼内的乘员被淹。

3)矿区的积水威胁。不少报废和被关闭的矿井,内存有大量积水,与周边附近生产矿井有直接或间接相通关系,亦或填图不及时,图纸交换不正常,对生产矿井构成重大威胁。

4)挡水墙封闭的高压老空水威胁。部分煤矿在生产区域之上(矿井的浅部)为控制涌水量而对部分采空区使用挡水墙进行了封闭,当采空区水积满以后該区域就成了高压水包,由于其生产区域和作业人员都在封闭的积水区以下,一旦挡水墙出现意外,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5)复采区域局部滞留的老空水威胁。部分煤矿在原煤层的采空区内有复采活动,采空区的低洼地点和老巷道可能滞留部分老空水,如果探查不细有可能造成事故。

6)古空水威胁。很多煤矿处在煤层露头下部开采,露头浅部不同程度的存有古井、 古采区,下部的生产矿井遭受古空水威胁。

3. 承压水、 顶板水、 断层水威胁

1)底板承压水威胁。部分煤矿在开采下组煤时,在煤层底板不完整或遇有小断层的情况下受底板含水层承压水和断层水威胁。

2)顶板水威胁。主要是煤层上部含水层的威胁。有的含水层属于洞穴裂隙承压水,内部赋存水量较大,一旦揭露或导通了这些裂隙和洞穴就容易出现突水。

3)断层水威胁。有的煤层距离含水层比较近,断层有可能导通含水层造成威胁。另外一些落差较大的断层可能导水,在揭露断层时易出现突水。

4. 岩溶陷落柱的水害威胁

岩溶陷落柱是埋藏在煤系地层下部的巨厚可溶岩体,在地下水溶蚀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岩溶空洞。强充水型陷落柱内充填物未被压实,柱内水力联系良好,直接导通奥灰等高压水,沟通了煤系地层各含水层,采掘工程一旦揭露就发生突水,对矿井造成灾难性的淹井事故。

5. 相互沟通不能实现相互隔离的问题

很多矿区由于煤炭开采历史较长,小矿多,开采关系复杂,基本矿矿相通,但又没有或不能相互隔离,一个矿井发生水害事故,其他矿井也会遭受影响。

二 水害防治措施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充分认识隐患排查对于避免水害事故的重要性,努力找到水害事故隐患的蛛丝马迹,认真加以治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1)加强雨季期间调度和值班工作。在雨季,煤矿主要负责人要在岗在位,不能远离。

2)要主动与气象、 水利、 防汛等部门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联合预防机制,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及时主动采取措施。与周边相邻矿井沟通信息,当矿井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周边相邻矿井进行预警。

3)建立雨季巡视制度。煤矿企业在雨季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内的可能威胁矿井安全的废弃老窑、 地面塌陷坑、 采动裂隙以及湖泊、 河流、 涵闸、 堤防工程等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h 不间断巡视。矿区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

4)建立重大水害应急预案和及时撤人制度,并授予调度值班人员紧急处置权,明确撤人的指挥部门和人员以及撤人的程序等,24h降雨量超过50mm,以及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 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停产撤人。

5)准确、 及时地将矿井的采、 掘工程绘制到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上,定期收集相邻煤矿和关闭废弃的老窑情况,及时与相邻矿井交换图纸,并在井上、 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口位置、 井田开采范围、 开采年限和地表水情况,准确掌握矿井受水患危险的情况。

6)对地表采动裂缝及塌陷坑要及时进行治理;对关闭废弃的煤矿井筒要充实填死;煤系地层露头部位有漏水时,要及时注浆加固处理。凡可能和井下有水力联系的低洼地点,设置防洪站,保证随时排除积水。同时对排水沟及时巡查维护,保证河道畅通,防止河水倒灌。

7)安装和完善井下职工的 “三条生命线” (井下通讯线路、 压风管路、 防尘管路) ,保证 “三条生命线” 安全可靠。在矿井生产水平水仓入口、 可能的突水地点、 可能的过水通道等处安设摄像头,保证安全监测系统能够对水情变化进行实时监控。

8)开采下部层位煤层受上部采空区积水威胁的矿井,要认真核对上层煤巷道和采空区的低洼地点,把可能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标绘在上层煤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在开采下层煤之前实行探放水,将上层煤的积水放净。

9)生产和在建矿井完善排水系统,坚持正常排水,严禁有任何超层越界违法开采行为,相邻矿井之间要及时互通信息,建立联合预警机制;加强对井下各防水闸门、 墙的日常管理,水闸门要确保备件齐全、 开启便捷,定期作关闭试验,做好涌水观测工作。

10)对于生产区域上部存在高压积水的: ①属于单道挡水墙的,在外部重新增设一道挡水墙,作为第二重保险,预留闸阀,平时观测水情。②对挡水墙及其周围的围岩情况以及涌水情况实行定期的观测。有条件的要在挡水墙前安设摄像头和水文自动观测系统,实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撤出危险区域的人员。③挡水墙附近禁止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11)对于存在复采活动的矿井,实行有采掘必探。采用正规采煤法,有计划的逐步退出复采区域的采掘活动,消除复采区域水害、 顶板等灾害的威胁。

12)对于开采下组煤的矿井,要开展对承压水水文地质的探查和研究,弄清承压含水层的水压、 富水性、 隔水层的厚度和完整性等水文地质情况,要采用疏水降压的办法,将承压含水层的水头值降到安全范围,再行开采。对强含水层,在掘进时应加强探放水工作,在巷道过这些含水层时,必要时采用预注浆方式。

13)加强岩溶陷落柱的防治。对于准备开拓的新采区,在设计前应采用三维数字地震勘探,探清断层、褶曲、 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14)相互连通矿井,按照有关规定应实行隔离开采,已经被破坏的防隔水煤柱,必须注浆加固并建立隔水闸墙等设施。同一区域的煤矿之间要相互合作,相互之间互保安全,出现问题及时相互通知。

三 加强水害应急救援工作

整合人力资源, 在一个矿区配备齐全的探放水设备和专业队伍, 完善水害应急预案, 在各矿与物流中心储备足够数量的抢险物资和设备, 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够及时到位, 并发挥最大作用。

四结束语

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篇4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矿井防治水技术管理,遏止和杜绝煤矿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要求,结合矿井防治水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技术管理制度。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二条 组织机构

1、成立矿井防治水工作技术办公室

2、领导组下设矿井防治水,办公室设在地质测量科。主

任:地质测量科科长

成员:生产技术科、机电科、安全科、通防科等相关单位的技术负责人组成。

第三条 矿井防治水工作技术办公室

1、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部门有关矿井防治水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等精神。

2、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中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和处理。

3、负责技术指导矿井重大水灾事故的抢险、指挥、协调。第四条地质测量科职责

1、履行矿井防治水办公室职责,负责全矿的防治水技术业务管理、监督、考核工作。每年初编制下发《矿井防治水工作计划》,修编完善《矿井防治水管理办法》等有关防治水规章制度。

2、负责日常水文地质标准化工作,负责水文地质预报工作,提供矿井防治水相关技术资料。

3、编制《重大水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参与《灾害预防和事故处理计划》中水害事故部分的修订工作,矿井发生水灾事故时协助制定抢险方案并进行相关技术指导。

4、负责编制探放水设计。设计必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并上报集团公司审批后实施。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督促施工队组施工,并根据队组提供的钻探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5、负责编制掘进工作面超前钻探设计,督促并落实掘进队组编制措施实施超前钻探。

6、负责编制综采工作面防治水方案,参与防治水工程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工作。

7、掌握防治水工程进展情况,检查、落实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

8、建立并完善水文地质观测系统,并按规定进行观测。

9、对探明的导水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第265条的规定,设计防水煤柱或岩柱。

10、负责因受采动影响引起的地表裂隙、塌陷调查和治理工作。

11、负责开展防治水科技研究工作,内容包括:(1)研究井田地质构造导水规律,探讨、摸索、制定和落实矿井防治水的可行措施;(2)探讨各类防治水措施实施效果,包括探、放、疏、排、截措施实施效果;(3)研究总结矿井排水经验,对排水系统及时了解情况,发现、解决问题,达到设计最合理、选型最配套,从而优化矿井防排水系统;(4)针对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查明导水地质构造及煤层顶底赋水性,研究采取合理的防治水措施;(5)探讨带压开采区防治水科技攻关工作。

第五条 技术科职责

1、负责采掘开工作面、安装或回收工作面、井底车场、大巷、盘区巷道等排水责任区的划分、移交、管理、考核工作。

2、负责井下各盘区、采掘工作面的防治水工程设计,并组织审批、实施和验收工作。

3、负责督促各施工队组制定本队组防排水措施,监督检查防排水情况及措施的执行情况,并纳入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考核中。

4、负责安排施工队组在雨季前完成对中央水仓、盘区水仓的清挖煤泥工作,负责安排施工队组根据实际情况对井底车场水沟、盘区大巷水沟、综采工作面临时水仓定期进行煤泥清挖。

5、负责临时、突发性的防治水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作。第三章 技术管理规定 第六条 防治水相关技术规定

1、生产技术部负责防治水工程设计,主要包括盘区永久水仓、综采工作面水仓、掘进巷道临时水仓、泄水巷、大巷水沟等。在盘区及综采工作面设计时必须把防治水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考虑。

2、地质测量部按要求在设计前为生产技术部提供相关水文地质等地测资料。

3、工作面圈出后,要对工作面内构造及富水区域进行探查,并根据探查情况安排队组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4、根据矿井衔接计划查清开采区域内的构造及富水性,保证矿井安全开采。

5、机电管理部要根据提供的最大涌水量进行设备选型、管路的配套。合理科学地布置各接力排水点的排水系统,必须在考虑排水距离、扬程、排水效率等情况下配泵及管路。第七条 探放水技术规定

(一)探放水范围

1、在掘进过程中,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2、采煤工作面或掘进巷道接近勘探钻孔时必须超前钻探,根据钻探情况进一步采取措施。

3、掘进工作面在顶板富水区掘进时应钻探疏放水后再掘进。

4、被贯通巷道有积水、淤泥或水文地质情况不清时应超前探放水。

5、综采工作面回采前,根据顶、底板赋水情况有针对性探放水。

6、掘进巷道接近采空区时必须超前探放水。

7、其它如老空区、积水巷道、强含水层、相邻生产矿井开采区、导水构造、封闭不良钻孔等需探水地点,接近上述地点必须进行探放水。

(二)探放水要求

1、地质测量科负责确定钻探设计,设计中明确孔数、孔深、角度(方 位角、倾角)、终孔孔径、超前探距及其它相关技术要求。

2、采掘队组根据钻探设计编制钻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措施中必须明确规定瓦斯突然涌出和涌水突然增大时的应急措施,并组织钻探施工资料收集工作,每月月底将全部原始记录报地质测量科。

3、探放水前,工作面必须安装满足最大排水能力要求的排水系统。

4、必须按照要求严格控制距离,保证足够的钻探超前距离,现场悬挂钻探施工牌板,严格管理,地质测量部要加强督促检查。

5、采掘工作面淋水、涌水增大影响生产需要探放水时,超前探放水量不得超过巷道内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6、对采空区、积水巷道、导水构造、强含水层、封闭不良钻孔等需探放水的地点,地测科都必须准确地绘制在矿井充水性图上,要求标明积水范围、积水量积水外缘标高等,并外推60米用红色圈出积水区的警戒线。

第八条 防隔水煤柱留设技术规定

(一)受水害威胁的下列区域之一,必须留设防水保安煤柱

1、受保护的通水钻孔。

2、在地表水体、含水冲积层下和水淹临近地带。

3、与强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断层或强导水断层接触的煤层。

4、有大量积水的老窑和老空区。

5、导水、充水的陷落柱、断层等地质构造。

(二)留设防水保安煤柱的技术要求

1、地质测量科按照有关规程要求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防隔水煤(岩)柱的设计,并报集团公司审批。

2、各类防隔水煤柱内严禁布设巷道及工作面。第四章 井下排水管理技术规定 第九条 井下排水管理

1、中央水泵房水泵必须保证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可以在20 h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目前井底水泵房有三台85DF45×7型水泵,额定流量为85m3/h,额定扬程为315m。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必须经常保证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完好。

2、井底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8小时的矿井正常涌水量。盘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4h的盘区正常涌水量。水仓的空仓容量必须经常保持总容量的50%。井底水仓有效长度120m,净断面9m2,有效容量1080 m3。

3、井下所有各排水点必须安排专人开泵、排水、清煤泥,保持管辖巷道内无积水或水仓水位处于最低位。

4、各排水点必须悬挂排水设备管理牌,管理牌内容包括水泵型号、排水量。

5、井底水泵、盘区水泵及工作面主要排水系统必须建立水泵运行日志,并要求存档1年。

6、地质测量科必须加强对井下各采掘开生产头面的排水管理,加大监督、考核力度。

第十条 掘进工作面防治水技术管理

1、各掘进队按本工作面防治水技术措施要求,在工作面安装排水系统,配足水泵及管路,加强排水设备、管路、供电的日常检修、维护,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保持巷道内无积水或水仓水位处于最低位,定期安排人员对水仓或水沟进行清淤。排水系统随工作面掘进必须向前延伸,距工作面不大于30米。

2、地质测量科对可能与采空区或密闭巷道贯通的掘进头面必须提前50米下发贯通通知书,生产技术科根据预报通知书提前安排施工队制定专门的防治水措施,如巷道密闭拆开排水前,通防科要预先安排瓦斯排放工作。

3、在巷道工程移交时,由机电科牵头,将排水系统做为一项主要工作进行移交,无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不完善无法正常排水的巷道严禁移交,必须限期整改完后方可移交。

4、各掘进队在巷道掘进期间,根据地质测量科提供的预测最大涌水量,必须安装排水系统,包括配备水泵及排水管路,及时在低洼处掘打标准水仓。标准水仓的规格设计和施工由生产科具体负责。

5、各掘进队根据水文地质预报,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原则,杜绝冒险蛮干的行为。对过地质构造可能造成的涌水异常应超前备足水泵及管路,做到早准备、早预防。

6、掘进巷道顶板淋水、涌水影响人员通行和正常施工作业时,要采用雨布遮挡、接水器导流、挖沟引流等方式,加强水害治理,并严禁将淋、涌水引入皮带或刮板输送机,造成煤质水分超标或煤仓跑水煤等事故的发生。第十一条 回采工作面防治水技术管理

1、生产技术科做好防治水工程设计、组织实施及验收工作,机电科做好水泵、管路选型及组织安装和业务管理工作。要根据回采过程中工作面及顺槽巷道实际底板起伏情况,再掘打临时水仓并安泵接管进行动态排水,随时将工作面及顺槽低洼处积水排出。

2、在回采过程中必须注意观测老塘出水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调度室。

3、回采工作面也必须将工作面的排水系统作为一项主要项目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必须限期整改后方可验收移交。

4、回采工作面回采开始后两侧顺槽内排水工作归采煤队管理。包括巷道文明生产及排水点清挖煤泥工作。

5、地质测量科必须加强由于受采动影响发生工作面顺槽煤柱底鼓裂隙渗漏水治理工作。第五章 地表水防治

第十二条 地质测量科在每年5月底前调查矿区及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情况,疏水能力等,掌握当地历年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的资料,为完善矿井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提供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第十三条 矿井井口及工业场地内主要建筑物的标高,必须高出当地历年的最高洪水位。对于低于当地历年的最高洪水位的井口及建筑物,必须修筑堤坝、沟渠、疏通水路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第十四条 井口附近和塌陷区内外的积水或雨水可能流入井下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

1、容易积水的地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修筑沟渠时应避开露头、裂缝和透水岩层。特别低洼地点不能修筑沟渠时,应填平压实;如果范围太大无法填平时,可用水泵排水,防止水渗、灌入井下。

2、矿井受河流、山洪威胁时,修筑堤坝和排泄洪渠防止洪水侵入。

3、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倒渗井下。

4、漏水的沟渠或河床应及时堵漏或改道,地面裂缝和塌陷地点必须填塞。填塞要有安全措施,有记录(包括充填量、充填时间)及图纸资料。

5、在雨季,每次降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的地面有无裂缝和老窑陷落等现象,发现涌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第十五条 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不得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方。

第十六条 对使用中的钻孔,必须加盖封好。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孔,防止地表水或含水层的水通过钻孔流、灌入井下。第六章 煤层顶板水防治

第十七条 地质测量科要查明M2煤层上部各裂隙含水层、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的赋存情况,富水性、边界条件以及可能的补给水源、补给水量等,查清各个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查清矿井范围内地质构造及其含水特征,掘进开采前对顶板及上部含水层的最大水量提出预测或估算,对采(掘)工作面进行水情水害预测,以便指导生产。第十八条 地质测量科要研究煤层顶板充水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空间关系,岩性组合特征,采后冒落带发育高度与充水含水层在空间 上的变化等。

第十九条 地质测量科积极利用物探手段有针对性对富水区进行探放水。对煤层上部含水量较大的含水层,采用向M8煤层顶板打探眼疏放水方法,采取疏导、排放、配备合理排水设备等措施。第七章 煤层底板水害防治

第二十条 生产技术科依据矿井防治水规划要求逐步实施各项防治水工程。

第二十一条 地质测量科负责指导采掘队组编制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地质测量科查明地质构造,并查明地质构造的含水性及导水性。同时依据威胁程度,对查明的导水构造进行井下探放。第二十三条 地质测量科应查明施工地点四周构造及其富水情况。按规程要求留足探放水超前距离。对于有突水危险的地段要制定详细的探、放、防措施,确保人身安全,进行探放水作业时必须采用专用探放水设备。

第二十四条 地质测量科积极开展矿井水文观测,逐步建立、完善矿井水文长观孔动态监测系统及井下水位、水压自动观测系统。第二十五条 地质测量科在构造发育地段回采过程中要派人观测,有出水征兆时及时汇报矿调度室,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构造滞后突水。第八章 采空区积水防治

第二十六条 采掘工作面接近采空积水区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第二十七条 地质测量科要加强采掘过程中的老塘、废巷、盲硐等容易积水空间的测量、调查、登记、填绘等工作,并要在矿井充水性图上准确圈出积水线,同时绘出探水(警戒)线。采掘工程进入探水线时必须超前探水。

第二十八条 地质测量科必须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第九章

其它

第二十九条 地质测量科定期开展矿井防治水知识培训,尤其是班组长以上干部,以及新上岗的工人,教训后经过考试合格,方可上岗。第三十条

每月开展一次防治水会议及水患隐患排查活动,对所查问题进行“三定”处理,并限期落实整改情况。

第三十一条 地质测量科牵头每月进行1—2次防治水检查。第三十二条 矿井发生重大水害事故时,执行《矿井井下水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第三十三条 考核与奖惩

1、防治水办公室每季对各相关单位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评,对在矿井防治水技术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三联煤矿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总结 篇5

2015年1至3月份全矿井放假,4至7月份矿井建设工作正常,目前我矿是建设矿井,还没有形成采面。从建矿到现在没有发生水害事故,杜绝因水情水害出现的安全事故,防治水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现将防治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为了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特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副矿长为副组长的防治水机构,2015年3月并下发了《关于成立防治水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建立了探水队,增加了探水队力量。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各科室的管理人员及区队管理人员为成员,划定了工作范围,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责任。通过认真细致地安排工作,保证我矿汛情安全建设正常进行,矿井防治水管理工作遂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二、本,我矿探放水原则,采用物探、钻探相结合,实现掘进工程的安全工作正常进行。

三、今年以来,一直对井下各个涌水点的涌水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的观测,从观测的涌水量数据来看,全矿井的涌水量为5m/h,雨季时可能达到10-15m/h,涌水量较小,对矿井危害性不大。

四、针对雨季水增多讯期阶段,开展了“雨季三防”检查工作,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定了“雨季三防”工作计划,成立了以矿长任组长,副矿长任副组长为“雨季三防”领导小组,5月份下发了《关于成立“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组织人

33员开展了全矿隐患排查,对检查出的隐患,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每天安排人员对地面防洪进行巡查工作。并确保井下通讯线路、防尘洒水管路、压风管路“三条生命线”的畅通。要加强矿井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五、4月份组织了地质钻孔检查,得知钻孔封孔良好,对矿井掘进无影响;5月20日进行了一次矿井全排试验,根据数据显示,我矿中央泵房一切正常。水仓水沟和地面防洪沟定期清理,保障排水畅通。

六、定期对邻近国宝煤矿进行了解调查,水患分析,确定国宝煤矿的水没有威胁到本矿的掘进工作。目前老系统的积水是通过巷道自流排出地面,故矿井新的开采范围内无水害威胁。

七、我矿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水文地质技术人员的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整体来说,今年以来我矿的地质及水害防治工作做得较好,今后应该继续发扬煤矿工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人员不足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积极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尽心尽力把我矿的防治水工作做得更好。

生产技术科

水害防治措施 篇6

年度水害防治报告

(2015年度)

威宁县齐拖煤矿 二O一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威宁县齐拖煤矿

2016年度水害防治报告

一、前言

为认真贯切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威宁县安监局、乡安监站关于煤矿防治水管理办法,结合本矿实际,为进一步加强水害防治工作的力度,制定了2016年度水害防治报告:

二、水害防治安全机构设置

1、成立2015年度水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长:王厚勇(矿长)

副组长:罗跃华(技术负责人)

成员:沈长彬、田龙凯、余代红、罗均友、吴光余、向国华、周德财、廖东、何应国、龚开地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技术部,由技术负责人罗跃华担任办公室主任并负责水害防治日常工作。

2、成立2016年“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

长:罗跃华(技术负责人)

副组长:田龙凯(安全副矿长)

成员:陈刚、张云华、张兴华、王汝均、王广阳、付心静

“雨季三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科办公室,由安全副矿长田龙凯担任办公室主任并负责“雨季三防”的日常工作。

三、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概述

(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全部进行实测,野外主要采用沿沟谷追索的方法,一般点位用半仪器法确定;水点均用三角堰或矩形堰实测水量。对矿井内部分老硐及生产坑道进行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

存在的不足之处:由于时间有限,对代表性的泉点及溪流,只进行了雨季七月水动态观测工作,未完成一个水文年。

第二节

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该区主要为碎屑岩侵蚀中山地貌,局部区块存在有岩溶地貌。矿井五甲梁子为本区最高点,高程2629.2m。地势大致以东西渐降低,西北边黑土河为本区最低点,标高1950m,矿井内最大相对高差达679m。2.气象

区内属亚热带高原季气候区。年均气温10.6o C,最高气温28.7oC,最低气温-11.8oC。最热为7月,月均气温17.2oC;最冷为1月,月均气温2.1oC。年均降雨量865.6mm,最多年达1050.7mm;最少年仅739.4mm;5-10月为丰水期,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

3、水文

矿井区域上处于长江水系横江流域,矿井范围边缘水系发育,矿井内水系不发育,仅有一条常年溪沟,雨季流量为5-10L/S,系老窑排水汇流而成,其余为季节性冲沟,区内地表水流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

4.区域含、隔水层概况

该区出露地层有:下石炭系旧司段为相对隔水岩组,岩性为紫色及灰色页岩、泥质灰岩为主,夹炭质页岩,出露约215m,局部裂隙发育。主要表现为砂岩含水和裂隙充水,页岩隔水的相间含水特征。地表多形成斜坡地形,有利于大气降水不给,但泉水出露较少,流量小于0.5升/秒。为弱含水层。5.地下水类型及其赋存特征

受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气象及水文等因素的控制,区内地下水类型及赋存特征如下,详见矿井水文地质图(1:1万)。(1)第四系(Q)孔隙水:

主要为砂、泥岩、腐植土、亚粘土等松散堆积层、冲积层,多分布于洼地、沟谷两侧及缓坡地带,厚度变化不大(0~5m),它是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又是地表水汇集渗流的场所。(2)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类岩溶水:

下石炭统旧司组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泥灰岩、砂岩、粉砂岩及粘土岩。含溶隙、裂隙水,区内无泉水出露,含水性及导水性均较差,富水性弱。

下石炭统详摆组:岩性主要为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粘土岩和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含裂隙、溶隙水,区内无泉水出露,含水性及导水性差,富水性强。(3)基岩裂隙水

下石炭系上司组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灰至深灰色砂岩夹泥灰岩。含裂隙水,调查泉点3个,流量均小于1升/秒,富水性弱。6.地下水补给、径排条件

本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另外一部分是地表浅层潜水及风化裂隙水,多数不产生深部径流循环,而是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入大河中。

7.地下水物理性质及化学成份

矿井内地下水一般无色、无味、无臭,水温16度,PH值7.2,属中性水。

三、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可能构成矿井充水因素的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补给,这是主要补给水源;地表水渗入补给,煤系中砂岩含水,但本身含水量较小。

矿井现在阶段已开拓布局为2016年重点工作,矿井以平硐和斜井为主,其矿坑水现采现排,积水量较少,对矿山的开发影响较小。但据调查,矿井范围内及周边分布有较多的老窑,为当地居民开采自用煤形成,采坑长几十米至400米不等,多为平硐暗斜井,由于时间较长,现又进行了封闭,均汇聚了一定的老窑积水,是矿床充水水源之一,对矿坑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矿井内地表水主要有一小溪流。这条溪流在自然状态下对矿床充水影响极小,但在开采条件下可通过塌陷裂隙、断层破碎带等渗入矿坑而成为充水水源,对各煤层的开采均构成威胁.充水方式:矿床主要充水水源(地下水、老窑积水)与矿体直接接触,地下水通过裂隙、溶隙、断层破碎带直接进入矿坑,故矿床为直接充水矿床。综上所述,矿井地表水,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矿井先期开采水平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上覆富水带地下水与矿井水直接水力联系的可能性较大。下伏富水大中地下水底板突出的可能性较小。含煤地层富水性弱~中等。老窑积水是未来矿井建设、生产的一大隐患。因此,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以顶板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的煤矿矿床。

四、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评价

1、工业用水:矿井范围有一自南向西北径流的地表水体,其长年流水,虽已

受污染,不宜作生活用水,但可作为矿山工业生产用水。

2、生活用水:矿井地下水出露点(泉点)流量均较小,邓家岩脚附近的泉水(0.7升/秒)可作生活饮用水,另外矿井在黑土河乡供水站长期订购有矿泉水,以上两项为我矿主要饮用水源,六、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矿井主要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其与煤层直接接触,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直接充水的裂隙充水矿床。

另矿井内主要煤层(M3至M7)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带富水性弱或中等,地下水补给条件差,矿井水文地质边界简单,同时本次工作中对矿井内部分生产矿井进行了水文地质观测,均处于湿至干燥状态,井内无积水,矿井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4、废弃的矿井、老窑积水调查情况

矿区内老窑和小煤矿分布广泛,且开采历史悠久,矿井范围内煤层露头浅部山地已形成大面积采空区。根据了解周边老窑和小煤矿,废弃老窑多有积水,至与大气降水有水力联系,老窑积水将给矿井开采浅部煤层构成威胁。因此,开采浅部煤层,应预防老窑水涌入,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必须做到“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

四、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根据《威宁县齐拖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论证,1)本矿井最低开采标高为+1550m水平,另外矿井浅部过去老窑开采情况基本查清,老窑积水已经探明,距离其上部老窑积水垂高大于1000米。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等类型。

五、水害防治工作布置

1、每月组织一次防治水工作专题会议,把防治水工作列为煤矿重要工作抓紧抓落实。

2、建立矿井涌水观测站,井下各个涌水点实施挂牌管理,每旬监测一次,做好监测记录、台账。

3、成立探水队,任命周德财担任探水队长,负责矿井探放水工作。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4、成立“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抓落实防洪、防雷电、防排水工作。

5、井底水仓三台水泵经常保证至少二台完好能够正常运转,达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一台检修的要求。

6、雨季前要对两趟排水管进行检修和刷漆,保证雨季能够正常使用。

7、采掘工程平面图上,要据实设置出积水线、警戒线和探水红线,指导探放水工作。

8、每次探放水作业,必须通知驻矿安监员到现场检查探放水工作,现场检测探水管根数,驻矿安监员签字认可。

9、每次探放水作业必须作好探水基线,探水点悬挂探水牌,数据记录准确。

10、每次探放水工作完成后,必须报矿长、技术负责人签字审批。批准允许掘进的工程量和保有超前距离不少于30m。

11、新开掘的巷道,首先必须编制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六、探放水工程量计算

2016年计划巷道掘进工程量1487m,按照每次探水深度大于90m,探水孔3个,保有超前距不小于30m的要求,按积和公式计算:

N=K.FM[Σ/(M-P)]

N——探孔量,m。

K——不均衡系数,选择K=1.25。

F——每次探水孔数,个。

M——探水孔深度,m。

Σ——掘进工程量,m。

P——保有超前距离,m。

N=1.25×3×90[1487/(90-30)]=8364m。

七、探水队人员编制及探放水计划

根据全年探水工作量来确定人员编制。按照安全规定探水作业每班人数不得少于5人的要求,每班钻孔不少于100m,定编在册人数为6人能够满足矿井全年计划钻孔8364m的探水工作要求。

八、探放水设计

1、单孔设计:

单孔深度90m。采用合金钻头钻进,开孔直径Ф75mm钻至终孔。

2、警戒线的确定:沿探水线终孔位置外推15m。

3、超前距离:探水钻孔终孔位置始终超前掘进工作面30米。

4、允许掘进距离:经探水证实无水害威胁,可安全掘进的距离:探水中心

钻孔深度(或钻孔的最小平距)减去30米。

5、帮距:为使巷道两帮与可能存在的水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布置的最外侧探水钻孔所控制的范围与巷道帮的距离取30米。

6、钻孔个数: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物探报告提交的掘进工作面碛头方向有积水威胁时,则根据实际探放水要求布置,一般掘进布置3-5个探水钻孔,钻孔沿巷道呈扇形布置。

九、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采取探、防、堵、截、排的措施。各掘进巷道在施工掘进前必须实行先物探,后钻探。查清预掘巷道水文地质情况后方可掘进施工,加强物探工作,及时对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探测,预测预报迎头含水情况。加强物探工作,及时对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探测,预测预报迎头含水情况。物探结果出来后,按设计要求施工探放水钻孔以验证物探结果。防止水害事故发生。

(二)探放水施工地点、水源性质、钻机型号、钻具配备

施工地点:23601机轨运输巷、23601下山、+1960m水平水仓

水源性质:预计水源主要为裂隙水、采空区积水等。

钻机型号:ZBD-1250型煤矿液压钻机3台

钻具配备:Ф50mm钻杆,150根,QZB-50/60型气动注浆泵一台,Ф75mm合金钻头10个,Ф65mm合金钻头6个及钻具3套。

(三)探放水前的准备工作

1、在组织施工前,要求探水队将施工打钻所需的材料及工具,设备准备到位,不能因为准备工作的原因而影响施工。

2、在运输钻机等大件设备的过程中,运输人员应注意保护,避免设备因

受力碰撞而受损。

3、钻机及其附属设施及各部件间连接要牢固可靠,并在每次使用前检查,确保施工的安全。

4、每次开钻前,检查钻杆接头的牢固情况,严防脱钻事故的发生;钻杆要达到不堵塞、不弯曲、丝口不磨损。

5、在组织施工前,要求施工人员对钻机附近10米范围内的巷道支护进行检查,发现巷道支护受损的及时处理并加强支护,并打好立柱和挡板。

6、保持钻场有足够的安全空间,便于施工。

7、清理好巷道水沟,确保排水畅通无阻。

8、将Ф50mm的排水管随掘进向前延接,迎头20米范围可使用软管。

9、在打钻地点附近安设专用电话、监测监控及报警装置,并保证随时与调度室联系。

10、技术人员和探放水队长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探水钻孔位置、方位,深度以及钻孔数目。

11、带班矿长和当班安全员、瓦检员必须在探放水地点监督安全和随时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浓度超过1%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条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处理。

(四)安钻探水前的技术要求

1、安钻地点与积水区间距离小于探水规定的超前距,或有突水征兆时,应在采取加固措施或用水闸墙封闭后,另找安全地点探放水。2、钻窝应避免设在断层带或松软岩层内。

3、钻机安装必须平稳牢固。安好钻机接电时,要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

4、按预计流量修建排水沟,清理巷道并挂好风筒、电缆、管道等。

5、确认排水系统安全可能,能按需要启动排水设备进行排水。

(五)探水施工中的技术要求

1、钻进时应准确判别煤、岩层厚度并记录换层深度。一般每钻进10m或更换钻具时,测量一次钻杆并核实孔深,终孔前再复核一次。

2、钻进时,发现岩石松软、片帮、来压或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现象时,必须立即停钻,记录其孔深并同时将钻杆固定,不得盲目取出钻杆。要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钻进中发现有害气体喷出时,应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将人员撤到有新鲜风流的地点、报告矿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钻孔内水压过大或喷高压水时,禁止人员直对钻杆站立,及时关闭高压止水闸阀,现场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及时报告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放水。

(六)探放水的技术要求

1、做好探水记录,探水结束后由探水队长负责收集整理探水记录。

2、钻孔探到水后,不得退出钻杆,观测水压、水质、水量和估计积水量或补给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及水仓容量,控制放水孔的流量或调整排水能力,并清理水仓、水沟等。

3、加强放水地点的通风,增加有害气体的观测次数。

4、必须监视放水全过程,放水结束后,立即核算放水量与预计积水量的误差,查明原因。

(七)探放水的安全措施

1、探水巷道中间不得有低洼积水段。

2、巷道必须在探水钻孔有效控制范围内掘进,探水孔的超前距、帮距及孔

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次探水后、掘进前,应在起点处设置标志,设置探水牌,建立挂牌允掘制度。

3、巷道支护应牢固,顶、帮背实,无高吊棚脚,倾斜巷有撑杆,使巷道有较强的抗水流冲击能力(若需支护的巷道)。

4、受水威胁地区的施工人员必须学习掌握报警信号及避灾路线。

5、探水巷道应加强出水征兆的观察,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掺水、水色发挥、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并报告调度室,情况紧急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

6、探放水人员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施工,未经总工程师允许,不得擅自改变设计。

十、避灾线路

各巷道探放水施工发生水灾时避灾路线总的要求是:人往高处走,不走独头巷。

避灾路线:详见避灾线路图

各巷道探放水施工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避灾路线总的要求是:迎向新风流走,不走独头巷。不能脱离灾区时,到就近的安全避险硐室避难,等待救援。

其他未尽事宜的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

威宁县齐拖煤矿

那怀煤矿水害综合防治 篇7

那怀矿井田位于百色煤田西北端, 为一NE~SW走向向NE倾伏的向斜构造, 内有落差较大的正向断层共8条断层;井田内层位较稳定的煤层有10层, 具工业价值的有A、B、C、I煤层, 其余煤层均不可采;本矿井计划所开采的煤层为A、C煤层, 这两个煤层垂直距离12m, 煤层顶、底板为泥质和砂质泥岩, 且层位整合接触, 颗粒结构致密, 是很好的隔水层, 矿井的正常井下涌水量为153/h, 雨季期间井下最大涌水量为30m3/h,

1 那怀煤矿涌水来源分析

1) 地表水大气降水的渗入或流入往往是开采地形低洼且埋藏较浅的煤层的主要水源, 在雨季表现得尤为明显;那怀煤矿新井井口标高h=141.0米, 高于右江河历年最高洪水位123.48m。矿区主要地表水系有:新主井东侧两百米处的鱼塘, 鱼塘面积1万平方米, 蓄水量约2.6万方, 据观测该鱼塘并无向矿井渗水的现象;在那怀矿井田南缘有条那怀小河, 该河水量及河面较小, 河面宽4~5米左右, 四季长流, 流量与季节有关。

2) 老窑积水过去采过的小煤窑以及矿井里采空区、废弃的旧巷道, 常常有很多积水。当采掘工作面与它们打透时, 很短时间内会有大量积水涌入, 来势凶猛, 造成透水事故, 破坏性很大。与本矿相邻的矿井有东部的大湾小窑开采区, 北部的那怀私人小煤窑及西北部的东安煤矿。这些过支采过的小煤窑以及矿井里废弃的旧巷道, 有很多积水, 严重威胁矿井开采的安全。

3) 采空区积水井田内过去采过采空区、废弃的旧巷道, 也会有很多积水, 特别是C煤层内采空区积水, 会威胁到下一煤层 (A煤层) 的开采安全。

4) 断层水岩层断裂叫断层。有的断层带内会积存水, 断层还常将不同的含水层连通, 有的甚至与地表水相通。当开拓掘进或采煤接近或揭露这样的断层时, 断层水便会涌出。那怀矿井田位于百色煤田西北端, 为一NE~SW走向向NE倾伏的向斜构造。井田内有落差较大的正向断层8条。矿井现已开拓到-220米标高, 从已经揭露的断层来看, 断层带及其附近涌水极少, 只在局部砂质泥岩地段存在滴水或渗水的现象。

2 完善日常矿井防治水基础工作

1) 完善矿井防治水机构人员和队伍;成立以矿长为首的防治水领导小组, 明确规定公司总经理和矿长是防治水的第一责任者, 矿总工程师负技术责任, 矿设地测水文专职人员和钻探队伍, 负责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及时制定修改矿井年度防治水计划, 并根据计划认真检查和实施矿井水防治的各项工作。

2) 加强对周边老窑积水的监测, 取得准确的资料, 为矿井后期开采的矿井水防治提供依据。那怀矿东南部、北部都存在已废弃多年的小煤窑, 在布置巷道或工作面前工求地质测量部门必须调查核实矿区内的小矿井已开采范围, 然后留设可靠的防水煤柱。在接近时必须制订专门的措施在掘进工作面提前进行探放水。情况不明时, 严禁采掘作业。同时每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防水煤柱、小煤窑和老空水进行“三位一体”大检查, 防止地区淹井事故的发生。

3) 切完善防治水工程设施根据那怀矿实际情况, 我们在井底车场布置了一个容量较大的水仓 (在二采区运输巷附还另外布置了一个采区水仓) , 每个水仓均配备三台能力相同的水泵, 每台水泵排水能力为155m3/h。中央泵房最大排水能力为310 m 3/h。完全满足矿井正常生产需要。在正常生产期间, 定期对防水闸门检查和维护, 保证随时可以顺畅关闭。

4) 加强职工技术培训提高职高防水安全思想意识;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 使职工了解矿井透水前的各种预兆及其规律, 做到发现透水预兆, 能立即停止工作, 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让井下使每一个职工都知道本工作地点的避灾路线, 以及本区域矿井受水灾后自己的行动要求, 一旦发生突水事故, 可以安全撤出险区。

5) 定期进行演习提高矿井的避灾抗灾能力;我矿每半年都要举行一次水灾预防演习, 通过演习让职工熟悉矿井避灾线路, 增强职工的自保、互保、联保意识, 同时进一步检验了水灾避灾路线的合理性和矿井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救援能力, 实测了职工从工作地点到副井口的升井时间, 真实反映矿井发生水灾时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 有效预防和处理灾害事故, 确保矿井安全

3 在正常生产时期的防治水

1) 完善矿井水文地质图, 对矿井的地面鱼塘、塌陷坑、裂缝带、老窑积水区、充水断层、强含水层或其他有水地点, 要在图上注明, 并随生产变化而更新。有关部门要彻底清查各采区水文地质情况及含水层分布状况, 收集出水点原始数据, 整理成册并合理分析, 同时要对相应地表概况做到心中有数。

2) 防治地表水应当以疏为主, 以堵为辅, 疏堵结合, 综合治理。确保矿区水路贯通是治理的根本。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对水路进行排查, 以保证矿区生产、生活废水能顺利排至鱼塘, 再途径水沟流至那怀小河, 排出井田范围。同时, 要对鱼塘水进行观测, 虽然长期数据表明鱼塘并无向井下渗水的现象, 但仍不能掉以轻心。如发现有漏水、渗水现象, 立即排水填堵。在井田范围内如发现有地表塌陷坑, 立即组织人员对其进行填埋, 防止地表水从这些塌陷坑渗入井下。

3) 井下防治水应以预防为主, 做到将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相关部门应在井下各个地点建立水文观测站, 对矿井涌水量进行观测, 记录数据并留存档案。

4) 加强排水设备的管理及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 确保矿井三台主排水泵及两趟排水管路的完好率符合安全规程要求;对井下主、副水仓及巷道、井筒的排水沟进行定期清理。

5) 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章作业, 坚持“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在开掘怀疑有水的巷道前, 必须有探放水措施并认真执行。开掘工作面出现以下情况时, 立即停止作业, 向调度室汇报, 查明原因, 交有关部门处理:开掘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超前探距不够或偏离探水方向、掘进面支架不牢或空顶距超过规定。

6) 为了预防采空区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在开采C煤层时, 区段平巷之间均留设40米的防水煤柱;在开采C煤层下一煤层 (A煤层) 时, 为了防上C煤层采空区积水灌入A煤层工作面, 在回采前一般先疏放采空区积水以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 2010年12月至2011年元月我矿成功地在A101进风巷及联络巷向C煤采空区内布置疏放水眼, 巷疏放老空积水约二万立方米, 使A101采面顺利按时安全投产。

4 在特殊时期的防治水

1) 在雨季、天气变化反复无常等气候特殊时期, 应加强防治水工作, 以便矿井的生产不受水害影响及破坏。由矿领导牵头组织水灾应急救援小组, 安排专职人员值班, 派专人对地面及井下重点区域进行巡查。

2) 加强地面防洪、排水措施和设施的管理。建立地面巡逻制度, 预防地表水由井筒或塌陷裂隙大量涌入井下。在大、暴雨降落的前后, 都必须派出人员检查矿区及附近地面有无开裂隙和塌陷等现象, 防止水流渗入井下, 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排到地面的井下涌水应予以妥善处理, 避免再次流入井下。同时要对地表水路进行清理, 确保水路的顺畅贯通, 及时将水排出井田之外。

3) 及时对井下排水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确保矿井水泵及排水管路的完好率符合安全要求。加大各水文观测站的测水频率, 掌握井下水量变化第一手材料, 将数据记录成册并合理分析, 作为矿井预防工作的依据。

4) 每年雨季前对各水泵房水仓进行一次全面清掏, 确保水仓有足够的储水容积。对水泵房的供电线路、供电设备要在雷雨季节前停电检修一次。所有零、配件均应补充齐全, 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5 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

由生产部门在井下建立水文观测站, 定期对井下涌水量进行观测, 并将数据记录在案。通过对不同时段涌水量变化的对比, 总结处井下水量变化趋势, 为矿领导下决策作建议性依据。

在掘进巷、采面等工作地点遇到涌水增加的情况, 应为之建立独立的观测措施, 对这些涌水地点进行单独的观测记录。如有必要进行钻孔探水, 在探水工作进行时对水量变化进行观测。

同时, 增加视频监控探头的控制地点和控制范围, 让监控中心能够及时发现突发情况并有依据地做出相应指挥。在新、旧井各水流的汇总地段设置监控探头, 令监控员能时刻对水量进行监控。在水量骤然加大或者减小等情况之下, 能第一时间发现突发情况, 并且及时做出分析、汇报上级、指挥井下人员进行应对措施。

6 结语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 那怀矿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水措施, 建立了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 使矿井涌水得到了有效治理, 杜绝了矿井水害发生, 促进了安全生产, 使那怀矿在2010年原煤生产过程中顺利突破58万吨, 实现安全生产双丰收。

摘要:水灾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 在煤矿生产时期, 常常会遇到水的危害, 文章分析了那怀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涌水来源, 同时根据本矿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使矿井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

山区公路隧道水害及防治措施综述 篇8

关键词:公路隧道 防排水 围岩注浆 堵水

1.引言

水害是隊道内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十隧九漏”,这一通俗的不确切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发生的频繁性。隧道内水害不仅增加隧道内的湿度,危及运营安全,往往还伴随着一系列连锁危害:隧道内由于渗漏水、积水,将会造成衬砌开裂或使原有裂缝发展变大,加重衬砌裂损;当地下水有侵蚀性时,使衬砌混凝土受到侵蚀,并随着渗漏水的不断发展,使混凝土侵蚀日益严重;在寒冷地区,水是影响隧道围岩冻胀的重要因素,衬砌水害严重,必然导致冻害严重。

目前,工程上对山岭隧道渗漏水的预防可归纳为“三道防线”,即围岩注浆堵水、防水层防水、衬砌加止水带防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外公路隧道渗漏水现象仍十分普遍,“十隧九漏”的现象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本文将对公路隧道防排水体系的设计施工缺陷进行探讨,以期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2.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

2.1设计问题

(1)对高压富水区围岩未考虑注浆加固圈或注浆加固圈厚度、强度不够。

(2)隧道衬砌背后未考虑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排水齙力不足

(3)防排水材料选用不当,耐久性指标不明确和不完善,材料质量不能满足防水要求。

(4)混凝土强度指标和抗渗标号不匹配,高水压下的抗渗能力不足。

(5)地下水在衬砌背后的串流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一旦防水板某处出现破损,地下水在混凝土背后串流,造成混凝土的薄弱部位渗漏。

2.2施工问题

(1)排水系统未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和选择材料。

(2)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例如防水板在铺设过程中破损,止水条、止水带安装工艺不正确,安装时间不合适,造成防水环节失效。

(3)用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材料,使防水工程耐久性降低。

(4)混凝土原材料、外掺料、外加剂、配合比不合要求或搅拌、运输、灌注、振捣、养护等方面工艺不合理或管理不到位引起混凝土质量问题。

2.3其他原因

(1)混凝土内部的碱骨料反应,使结构的耐久性降低。

(2)结构和防排水材料老化,耐久性降低、造成结构防水性能降低和渗漏。

(3)地下水具有腐蚀性,钢筋锈蚀,造成结构抗渗能力降低。

(4)结构变形较大,造成防排水体系破坏。

(5)混凝土在空气中碳化,致有效防水厚度减小。

(6)寒冷地区结冰和冻胀,造成防排水系统堵塞和破坏。

(7)洪水、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3.设计和施工中需重视的问题

3.1注浆加固圈防排水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注浆能够有效地减小隧道的涌水量、水压力和水中的泥砂含量,围岩和注浆加固圈防排水是防排水的第一道防线,在排水量控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2初期支护的防排水

初期支护的厚度较薄,采用喷射作业,厚度一般不大于25cm,其均匀性和密实度一般较差,难以抵抗较高的水压力,其防排水作用有限,因此对初期支护的防排水应通过局部注浆治理小股流水,通过初期支护背后径向注浆治理大面积渗漏水,而对于水压比较高的大股流水,如出水比较清澈,应以引排为主。

3.3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的设置是否合理,对控制隧道背后水压力和隧道渗漏水量大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防水层

目前隧道及地下工程常用的防水层为卷材防水层和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存在施工工艺复杂、水量大时成膜困难、连续性和均匀性差以及对环境存在一定的污染等缺点,在隧道工程中不宜大规模使用,目前隧道常用的防水层为防水板。在施工中严格控制防水板的力学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还要注意防水板的布置和挂设。

3.5防水混凝土

(1)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标号应大于隧道可能产生的最大水压力,并且要考虑水压力的不均匀和长期作用。

(2)防水混凝土应掺加性能优良的粉煤灰和外加剂,从而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开裂。

(3)对于水压力相差较大的地段,应使用设计强度和抗渗标号不同的混凝土,以满足结构抗水压和抗渗要求。

3.6设置隔离带

隧道高压富水区往往集中在某些区段,如在高压、富水区段两端不设置隔离带,地下水往往会在衬砌背后纵向串流,水压力直接传递,使一般区段也发生渗漏,因此对于高压富水区应设置隔离带,使地下水在地层中渗流,水压力发生衰减,从而减小高压富水区隧道渗漏水对相邻区段的影响。纵向隔离带可通过变断面、注浆帷幕、隔离铜板(或钢板)等方式,起到阻水作用。

3.7施工缝、变形缝的处理

采用的是整体液压式衬砌台车,全断面整体浇筑,尽可能地减少了施工缝数量。确保相邻衬砌混凝土板的衔接质量,避免漏浆。

(1)应根据水压力和隧道的渗漏水量大小,采用不同的施工缝、变形缝防水形式,但防水形式不应过于复杂,造成施工困难;对于一级防水结构的施工缝或变形缝,一般情况下应设置两道止水条或止水带。

(2)对于素混凝土结构,应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止水带宽度应满足防水要求;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设置背贴式止水带,以避免环向钢筋对止水带位置的影响。

(3)止水条应嵌在接缝混凝土的凹槽中,以便于定位和防水。

(4)止水条和止水带之间均应进行焊接,以提高接头的防水能力。

4.结语

(1) 公路隧道防排水是项系统工程,需综合考虑指导原则,设理念和施工质量等问题。

(2) “以排为主”的防排水指导原则,不利于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已经不适应公路隧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建议改为“堵水限排”。

(3) 对地层注浆有助于減小地下水排放的流量,注浆后仍然要在衬砌背后设置地下水排导系统,并且在衬砌结构设计计算时仍要考虑衬砌外水压力,衬砌所受的水压力目前尚无成熟的计算理论和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4) 注浆是很有必要的,在一般的地层条件中,通过注浆可以减少围岩的渗透系数,限制地下水的流出量。

(5) 在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段,排水系统的设置很有必要,可以起到排放渗水和减少衬砌所受水压的作用。

(6) 通常注浆和排水系统应该联合使用。“注浆―排导”方式以圍岩注浆为堵水手段,在衬砌中仍设置排导系统“堵水限排”,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7) 总的来说,隧道防排水设计要综合考虑设计和施工各种因素,因地制宜,根据工程条件选择合理的排堵措施。

参考文献:

[1]吕康成,崔凌秋,等.隧道防排水技术工程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2.

上一篇:学校表彰大会讲话下一篇:文化自信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