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长在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精选11篇)
清华校长在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篇1
勤学多思 志在创新 ──在 ──在 2006 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06 年 8 月 18 日)
清华大学校长 顾秉林
同学们: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个金色的收获季节,你们带着多年来刻苦学习的硕果走进清 华园。在此,我首先代表学校,向你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积极为清华输送优秀生源的中学老师们,向精心哺育你们成长、并给予清华充分信任的广 大家长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相信在大家还没有跨入清华大门之前,就已经收到了许许多多的美好祝愿。今天,作为你们 的老师和校长,我也想对大家谈一点希望──就是希望大家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努力使自 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清华人。
校长顾秉林讲话
清华是一所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和崇高的声誉。独具特 色的精神和文化,是清华经世独立、历久弥新的灵魂所在。清华的精神,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及“爱 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等等。你们选择了清华,意味着将要把自己的人生旅途,与清华的历史和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清华大家庭的新主人,你们将逐步融入清华的精 神与文化,既要和全体清华人一起分享学校的荣誉,也要承担起继承和发扬清华优良传统的 责任与义务。
清华精神是永恒的,但同时也是常新的,是具有时代特色、并蕴含着社会责任和国家使 命的。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在步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征程,同学们就要自觉地承担起这 一神圣使命,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使我想到大教育家韩 愈的一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家都知道,这是告诉我们: 学业精深源于勤奋,如果懒惰贪玩就会学业荒废;凡事三思而后行,如果随波逐流将会堕落 毁败。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勤奋学习和独立思考对同学们培养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作 用。
成为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础。清华现有 13 个学院 54 个系,学 科涵盖理、工、文、法、医、新闻、管理、艺术等领域。这里开设了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的 3000 多门课程,每周都有不同专业的学术讲座;这里有着一支爱岗敬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共有近2300 名正副教授、35 位中科院院士和 31 位工程院院士、1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 1 位图灵奖获得者;这里具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快捷便利的校园网 络……这为大家提供了十分优
越的学习条件和良好的创新氛围。在这一基础上,每位同学明 确自己新的奋斗目标,自觉地在学习中增强创新意识,显得更为重要。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 积极奋发的学习劲头,肯吃苦、不取巧,充分挖掘各自的潜能,培养和发挥自己的兴趣、爱 好,在漫游知识海洋的乐趣中领略和体会科学、艺术、人文各自具有的无比魅力,陶冶性格 情操,使自己成为政治、思想素质好,同时又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艺术造诣和人文精神,并 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以为考上清华就万事大吉,丧 失了目标与动力,碌碌无为、虚度光阴,甚至沉溺于网络游戏,以至荒废学业、遗憾终身。勤,不仅要勤奋读书、学习书本,还要勤于向身边的人学习,不仅向老师学习,还要向同学 学习,重视相互学习、相互砥砺,在讨论与探索中共同前进。勤,还应强调勤于实践,就像
刚才毛捷同学所说的那样做到“七个一”,即:大学期间争取至少“参加一次科技赛事,从 事一项社会工作,参与一项体育运动,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承担一次志愿服务,加入一个社 团组织,参与一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创新、勇于创造。
成为创新型人才,还必须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各具 特色,但大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富于想象力。古人云:“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家要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 是学会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学习、独立地生活,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韩 愈所说的那样,“师古圣贤人”,要“师其意不师其辞”,以古人为师,不必拘泥于章句,而要学习其思想、方法,要活学,从而“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对于西方的文明成果,同样也不能盲从,要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取其精华、善于借鉴。面对当今社会五彩缤纷的传 媒世界,大家更要进行独立的分析与判断,切忌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真正做到不唯古、不唯洋、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闻,只唯实,培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力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谓“批判性思维”,不能仅仅从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的含义去 理解。实际上,批判是一种洞察力、辨别力和判断力,因而批判也包括关注优点、肯定长处 的含义。批判性思维,就是面对认识对象,做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的判断,或者形成新见 解、新思路的一个系列思考的过程。在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中,大家会面临知识挑战、学习竞争、交友困惑、师生
生磨合、家长期望等许多新的问题,会遇到人生路上一些“十字路口” 等待你去选择,清华也会有些与你们的想象不同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坚定方向,学会辨别,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在勤奋学习、独立思考中健康成长。
我相信,3000 多位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新同学的到来,将会使壮美的清华园更加生机勃 勃、靓丽多姿。衷心希望同学们成为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的生力军,成为未来建设创 新型国家的栋梁之才!
谢谢大家!
清华校长在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篇2
你们刚刚走进校园, 将会在这里度过几年时光。当2014年你们毕业离开学校之时, 能够无愧地说, 我在社科院研究生院这三年时间没有虚度光阴, 这是自己人生中极有意义、极有收获、极其幸福、极具怀念的时段之一时, 这便是对我们的最大奖励。
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对于学生来说, 没有虚度光阴, 真正学到了知识和本领就应是真正幸福的人。为使同学们都能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与你们共勉。
一、要勤奋学习。
让我们看看1835年10月15日—1836年8月22日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和1836年10月22日—1841年3月30日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习的课程及老师评语。上述两个期间, 马克思学习了《法学全书》《法学阶梯》《希腊罗马神话》《荷马问题》《德意志法史》《教会法》《逻辑学》《人类学》《普鲁士邦法》等23门课程, 各位不同老师的评语是“十分勤勉和用心”或“十分勤勉和经常用心”或“极为勤勉和用心”或“勤勉和用心”或“极其勤勉”或“勤勉”。马克思确实是够伟大的了, 伟大得让我们常常觉得是高山仰止。但他最重要的特点不是他的天分, 而是勤奋。毛主席等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知名的嗜书为命的书虫子。做人不能自卑, 不要自傲, 但一定要自信。马克思曾形象地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我们每个个人的外在客观条件可能各有不同, 但只要刻苦认真地学习, 当然也需要方法得当, 六亿神州皆可成为舜尧。
二、要有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
人, 活着是为了什么?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决不反对谋取合理、合法的个人利益, 使自己和自己小家庭的生活过得好一点, 特别是要想方设法孝敬自己的父母。但仅为自己和自己小家庭活着, 眼界、心胸和志向都显得狭小了点是小写的人;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而活着, 不管其能力之大小,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是一个大写的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正直的人特别是一名共产党员, 更要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好。这就需要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些年来, 有的人对我们党提出的“大公无私”、“无私奉献”、“先公后私”等口号进行了不少不正确的解读, 说我们共产党人不食人间烟火, 不要甚至反对个人利益。其实, 这是误解。我们所说的“大公无私”是特指个人利益与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生冲突之时, 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大公无私”进行不正确解读的理论家, 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老祖宗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最早设计运用“经济人”假设却往往崇拜得五体投地, 并极力主张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经济改革。其实, “经济人”假说中的“人”, 并不是真正假说和虚拟中的人。这个“人”, 本质上就是社会人。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时, 应该也必须充分考虑每个个人的私利, 以最大限度调动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经济。但是, 也决不能把“经济人”假说泛化到政治、社会甚至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 这样就必然带来贿赂公行、卖官鬻爵、奸恶诈伪、上下相蒙。人之初, 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在中国争论了几千年。其他各国也都有过类似的争论。我个人认为, 人的生理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有遗传的因素, 比如, 人的记忆力、血压等可能会有先天的差别, 但这种先天的差别也是他的祖祖辈辈在后天的长期生活中形成并通过基因而遗传下来的。从一定意义上讲, 在一定条件下, 单个人的遗传也并不是决定的因素;后天的社会环境、生活习惯和努力状况也往往会逆向决定其基因的生理遗传。人的善恶观念与人的生理体征有着根本不同, 人的善恶观念都是后天逐渐形成的, 都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 实质上是私有制观念的产物, 应该说同时也是维护私有制的根本的理论基础。人之初, 是一张白纸, 不善也不恶。我们决不赞成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观点。如果这种观点成立, 至少你无法解释伟大的母爱。有人说, 母爱是因有血缘关系。但是, 当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把祖国、人民当作成是一个大家庭时, 他同样可以为她的根本利益奉献一切直至牺牲生命。持有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的人也就更无法理解我们几千万的革命先烈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我们的今天幸福生活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做出的壮烈牺牲。千万不要认为理想、信念、主义、道路虚无缥缈, 与我们普通百姓离得很远甚至没有一点关系。2003年, 我到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大学访问, 与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女教师交谈时, 问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在哪?她低下头半天不做声。我很纳闷。等她再抬起头时, 发现她的眼眶里充满泪水。她说:“你问的这个问题平时我们都回避, 不想甚至不敢深究, 这样心里还好过一点。这个问题是我们心灵上的疮疤。平日不想, 就慢慢结了痂。但你这一句话, 把我心上的疮疤又揭开了。我的心现在在流血。二三十岁以上的俄罗斯年轻人对苏联解体前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强烈的对比。苏联解体前, 我们的生活很好;解体后, 我们现在的实际生活水平就连吃到嘴里的东西也都整整减少了一半。伏尔加格勒州男性人均预期寿命整整降了10岁, 女性降了6岁。过去, 我总认为, 理想、主义、信念、道路与我们个人无关, 那是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的事。我的理想就是有一个好工作、好家庭。苏联解体后十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 那些似乎虚无缥缈的理想、信念、主义、道路并不是与我们没有直接的关系, 实际上国家、民族的命运与我们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命运都息息相关。”今年是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 其中的殷鉴值得我们好好汲取。从本质上说, 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 其实现途径是人人起来为国家民族人民同时也是为自己负责;而资本主义的民主是资本当家做主, 其达到途径是通过选举, 把绝大多数人的经济政治权益让度给极少数精英管理, 他们名义上是在为国家民族人民负责, 但其本质是在为极少数人亦即资本服务。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 思考关涉理想、信念、主义、道路的大事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位公民, 中国共产党每一位党员的神圣责任和应尽义务, 这决不应是极少数人的专利。靠极少数人负责的最终结果则必然是资本当家做主。
三、要认真读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原著。
什么是信念?信念决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和理论。它是被一种理论所征服, 并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 依然自觉自愿、斗志昂扬、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去为之奋斗, 这才叫信念。近几年,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原著意义深远。说心里话, 我自认为, 我没有任何的教条主义和奴隶主义。在读原著时, 我是用挑剔、怀疑甚至是“批判”的目光在读。但是, 他们的思想进一步“征服”和“俘虏”了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书, 读了一些, 现在才始觉懂了点;真正懂得了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后, 才更觉得思想和行动的自觉、主动和自由, 也常常觉得人生才真正有意义, 也觉得越活越有“滋味”, 甚至还觉着“年轻”了一点。我是个愚钝之人。但过去我也想过, 马克思、恩格斯分别在30岁和28岁时写出了《共产党宣言》, 160多年前“俩毛头小伙”写了一本小册子, 现在还要作为我们这个大党大国的指导思想, 内心里有点不服气。但我最近又认真读了两遍, 不得不更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本共产党人的百科全书, 不仅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而且回答了现在许多著名的理论家还在争论不休的许多理论问题。因此, 完全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是聪明学, 真正学懂弄通了马克思主义, 就能看清社会与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甚至眼光还可能穿透几十年的历史风云。在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 仅二、三级学科就有260多个。这也告诉我们, 无论你们选择的是哪门学科, 但都应把马克思主义这门学科当成最基本的学问认真学好。学好了, 学习其他各门具体学科, 就有了坚实正确的思想理论基础。
四、要勇于独立思考, 勇于坚持真理, 勇于修正错误。
对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坚持, 同时也必须创新和发展。对其他任何学科, 我们都应采取这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人猿相揖别”, 也“不过几千寒热”。无论对于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或是人的思维规律, 我们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完结, 甚至是刚刚开始。要逐渐逼近绝对真理, 就不要为已有甚至已成的学说所束缚。我们一定不要小看老祖宗, 他们艰辛奋斗, 为我们留下无比辉煌的物质财富特别是精神财富, 对此我们都应很好地继承与发扬。藐视老祖宗, 往往是要吃苦头的。因此, 我们一定要尊重权威。但是我们也不需要任何的奴隶主义, 决不能迷信任何权威。要坚持三个“勇于”:即勇于独立思考, 勇于坚持真理, 勇于修正错误。坚持独立思考不易, 不畏艰辛地跋涉才能不断开辟新的坦途。这就要有自信和勤奋, 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大志向。坚持真理不易, 因为有时普遍流行或随波逐流的并不是真理。高处不胜寒, 不仅是自然界的状况, 也不仅是一些人身处高位的感受, 同时也是思想理论界并不鲜见的现象。所以, 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 有时就必须乐于耐得住“寂寞”, 乐于享受“孤独”。修正错误同样不易, 甚至更难, 有时候否定自己所要承受的“痛苦”往往比坚持真理还要沉重。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说过:科学是在一个又一个葬礼之后才取得进步的。自然科学是这样, 哲学社会科学同样也是这样。从一定意义上讲, 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一个伟大人物, 就要看他能不能够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自己, 有没有自我批评精神。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也是从一定意义上说, 伟大人物贡献愈大, 有时候所犯的错误也就愈大;但是如果他有自我批评精神, 这不仅不会影响他的伟大, 反而会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他的更加伟大。探索真理并进行创新, 是一个十分艰辛复杂的过程。我们在探索真理、创新理论的过程中, 有可能掌握的是谬误而不是真理。
五、要深入实际、接触群众。
对书本知识, 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但从一定意义上讲, 向生动活泼的实践学习更为重要。有很多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在理论界争论不休, 实际上, 在普通老百姓那里早已得到了解决。党中央及中宣部最近决定在全国新闻界其中包括社科理论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十分重要。我们要向实践和群众学习, 首先要有满腔的热忱、眼睛向下的决心、求知求真的渴望、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和与普通群众做朋友的真诚。要利用各种机会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最底层, 到自己农村的老家或自己亲戚朋友的农村老家去走一走甚至住几天。到建设工地和工棚里去, 与民工聊聊, 以知道普通人民群众所思所想。要在网上看看各种不同的论坛, 接触各种不同观点, 进行比较和鉴别, 这也可能是学习的一种捷径。院里专门为同学们拨出了国情调研经费, 希望研究生院一定要组织好。要到县、乡、镇、村和企业、医院、学校等基层单位去调研。调研过程中不仅要考察生产力本身的发展状况, 如看看各地十分壮观的大工程、大项目, 同时更要深入生产关系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层面, 深入普通群众家里进行个别访谈。现在流行的西方的问卷调查的方法有不少长处, 但绝不能完全代替我们党的优秀的传统调查研究的方法。真正深入了解了基层和人民群众, 就会学到活的马克思主义和真正有用的知识。你们这些栋梁之才, 才能根深叶茂。
六、要认真改造世界观。
在北大历史系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篇3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历史这门学问是很边缘化的,显得渺茫而遥远。上个世纪初的时候,曾有个人对北京大学的洪业教授说:“历史”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像“立死”,是一种要死的学问。这看法在今天也算普遍吧,比如在大学生选择专业时就看得出来:进了历史专业的同学,大多没把历史当做第一志愿。
史学家时不时地想为自己的职业辩护的,申说它如何“有用”。这方面说法很多了,不劳我来重复。我个人也以为“史学无用论”不怎么全面,不过却乐于承认,由于社会变迁,历史经验不再像古代那样,能长久地保持实用性了。假如这“用”意味着“实用”的话,那么在这一角度论证史学对现实有用,确实不怎么容易。在求职时你夸耀自己的史学素养有助工作,对方信不信服可是没准儿的事情。我想还是持诚实态度为好,承认史学跟实用技术不同。比如说,它不能够当下就创造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假如着眼于求职就业,那真的不妨选择或辅修其他学科。
若不是从“实用”,而是从“史学对人类生活是否有意义”这一角度提问,那么还有另一些回答。“实用理性”是中国人的特有思维方式。对一门知识非得要问它是否“实用”或“有用没用”,中国人是很容易提出这类问题的。不过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讲授几何学,有学生问他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欧氏叫仆人给他一块钱,还讽刺道: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临终时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思考,随后告诉人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作家王小波在他的《我的精神家园》里面提到,他的大学数学老师对他们说:我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是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王小波为此而深深感动了,我也为此而感动。我也想说,历史知识是好的。史学是许许多多学问中的一种,它也跟各种学问一样,使我们聪明,给我们快乐。
史学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
靠历史知识能不能挣来钱,或者能不能赢得什么领导人的惠顾垂青,都不是史学自身的价值所在。就算有人能用历史这门学问弄到很多别的东西,依然如此。史学仅仅是一门学术。它既有科学的精深严谨,又像艺术一样美妙动人。古希腊神话的九位缪斯(文艺女神,Muse)中,居首的是克莱奥(Clio),她是一位司历史的女神。史学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社会中确实是永恒的。这魅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根本上说,了解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固有方面。
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曾这么说:“人是有历史的动物”;英国史学家卡来尔也曾谈到,“有些原始部族在算术上甚至数不到五,但是也有其历史”。即使是很原始的部族中,也往往有专门讲述历史的人,尽管讲述的内容充满了神话传奇。史学的起源,几乎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传说中国在黄帝时就有了史官,比如发明文字的苍颉。比较能确定的早期史官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背诵史实和系谱的瞽蒙,他们看来更古老一些;另一种是用文书记事的史官,他们出现在书写开始发达的较晚时候。
在古罗马政治学家西塞罗看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动物就没必要知道自己的历史,这对它们的生活没什么意义。可是人类有精神生活,有自我认识的内在渴求。而人群构成和进化的线索和法则,是埋藏在历史之中的;人性,是由传统所塑造的。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诉诸历史。
科林伍德有言:“严格说来,没有人性这种东西,这一名词所指称的,确切地说,不是人类的本性而是人类的历史。”雅斯贝斯的一段话也说得很好:“对于我们的自我认识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比历史更为重要了”,它显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教导我们要从人的最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造力出发来看待人”。
史学使我们突破“当代的束缚”
割断了数千年的深厚文明,只有“当代”而无“历史”,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只是个单薄贫乏的平面。但人类不是这样的,人类的生活有一个千万年的纵深。人们要了解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了解各时代、各民族对真善美、假恶丑的不同理解,了解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变换的因果。人类一代一代地积累着这些知识和看法,正是它们的总和塑造了人的特质、人类的形象,使我们得以突破“当代的束缚”,知道了我们正在做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
尤其是中国人,他们拥有强烈厚重的历史感。历史有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个体生命,只有汇入这条长河才能获得永恒,“名垂青史”几乎是人生的最大成功,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贤人们宁肯舍生取义。人们习惯于在历史中寻找自我:君主效法尧舜,大臣自比诸葛,武将则追踪岳飞。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气质,潜藏着他们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特有看法。
学历史需要一点儿“傻气”
史学就是这样一门学术,人类生活中有它的一席之地,会有一些人投身其中而以之为事业,也会有人关注他们的思考和探索。从事学术不比其他行当更高贵,但也并不更低微;史学不比其它的学科更高明,但也并不更低微。当然,学历史多少需要一点儿“傻气”,因为得付出“机会成本”、牺牲另一些诱惑,所以优秀的历史学者,较多出自淡泊执着的人。然而他们为什么执着于此?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进化的内在奥秘,感受千百年的苦难和欢歌,审视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以至从一片甲骨发现了一个古国的存在,由一块碑文澄清了一场战争的过程……是这些吸引了他们,足以使他们执着于此吗?
而我们该由怎样的态度,开始学历史呢?我建议,别把历史学习看成就业求职的培训,在北大历史系学习不该如此。史学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那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也是我们的校园为什么会成为“精神家园”的东西。
一生中有若干年在大学渡过,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对话,是值得珍视的机会。让我们开始学习吧,历史系的四年时光,你不会毫无所得。
(摘自人人网)
清华校长在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篇4
2008年9月1日
[发布时间]: 2008年09月01日
[推荐新闻][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董少校字号:[大 中 小]
老师们、同学们:
对所有的交大人来说,今天都是一个隆重而难忘的日子,因为又有9630名新生加入了交大人的行列。与所有交大人一起共同承担建设交大的使命和责任,共同分享交大发展的成功和光荣。祝贺你们,新交大人!
作为来到交大的第一堂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交大的历史。今天的课要从我们的校名开始讲起。
1895年甲午战败。盛宣怀先生深刻认识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于1896年创办了南洋公学,“求实学、务实业”,培养国家和民族自强亟需的法政、外交和实业人才。这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意义的两所大学之一。
二十世纪初,老校长唐文治先生创设了铁路、航海、电机、土木、管理等学科,使我校成为我国现代工程教育的先驱。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强调“交通乃实业之母”,他说:“国家有交通,始可以收政治运用敏活之效。否则,国家有广大之土地,丰富之物产,高尚思想之人民,而无交通以贯输之,联络之,则亦有等于无。”1921年,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物质建设》出版,同年我校正式定名“交通大学”。毫无疑问,在那个年代,“交通”就是“现代化”的代名词,在交通大学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梦想。就像余秋雨先生诠释的那样:当中华民族在19世纪的苦难和泥泞中挣扎的时候,交通大学搭建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第一座桥梁。交通大学兴办于民族危亡之际,为中华富强而兴学育才,立校之初即提出“求实学,务实业”、“饮水思源”。唐文治老校长主张学业品行合一,留有名言“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强调以第一等品行为根基,成就第一等学问、事业和人才。这样一种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德育为基、敢为人先的育人理念,在交大根深蒂固,并逐渐为其他兄弟大学所认同。
正是秉承和发扬了这种理念,112年来,交通大学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这所学校走出了众多改变了中国历史轨迹的杰出人物:江泽民、黄炎培、陆定
一、汪道涵、钱学森、茅以升、吴文俊、张光斗、蔡锷、李叔同、邹韬奋、邵力子、王安
等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商界领袖。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交大人有6位;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交大人有200多位。各位新同学,祝贺你们,在2008这个注定被历史浓墨重彩书写的年份,加入到百年交大历久弥新的事业中,跻身于国家民族的精英的行列,去追寻他们的足迹,去成就属于你们自己、也属于这个民族和时代的梦想与卓越!
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简单说就是,教育的根本,是为了发扬我们身上的那些美好的品德,并且用这些美好的品德来影响身边的人,从而追求完善的人格。交通大学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彰显的就是感恩和责任。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历史,就是希望每一位交大人,都时刻铭记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时刻铭记祖国和母校,时刻铭记自己的父母和师长。因为,只有懂得感恩和责任,才会有健全的人格。希望大家珍惜在大学学习的人生黄金时期。交大不仅是传授大家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建设大家的能力,培育大家的素质和养成大家的完善人格的圣地,这就是我们的“交大之道”,也是我们这些师长们的真心期盼。
交大的目标不仅是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还希望为世界、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就是我们要把交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真正的原因和动力。而这一梦想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这一代交大人的努力,更需要代代传承的努力。一个人若想成功,不能没有激情和梦想,同样,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大学,也不能没有伟大的激情和梦想。因为,梦想有多远,我们才可能走多远。交大这112年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的过程。20世纪初,我们的前辈就梦想把交大建设成为“东方的麻省理工”,他们做到了;而现在,我们的梦想是交大能够成为一所大师云集,精英荟萃,科技成果和人文思想精彩纷呈、交相辉映的大学,成为一所不仅能够推动国家的工业现代化,而且能够促进人类健康、引领社会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贡献卓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清华校长在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篇5
典礼上的讲话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3308名本科生、3146名硕士生、843名博士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551名留学生幸会于南开,开启人生的新征程。
在这个特殊的场合,首先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要读研究生?同学们,大学不是中学的简单延续,大学生(包括研究生)与中小学生的区别在于,你们是成年的学习者。“成年”意味着自觉、自主和自立。什么是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应有的自觉呢?古人讲“大学”,谈的是以“天下”为志,从格物致知做起,到正心诚意再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强调的是“修身为本”。我想,这就是我们应有的自觉,自觉意识这是毕生的追求,自觉地意识到上大学包括读研究生只有几年,而这几年的意义却是在于今后的几十年。有这样的自觉,才能止于“至善”,不是止于“分数”而陷入应试学习的误区,也不是止于“谋职”而陷入另一种应试误区,不是止于“SCI”或“核心期刊”而能真正致力于学术的研究创新,不是止于“学位”而是自觉地追求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接着,我们要进一步讨论,什么是南开大学生和研究生应有的南开自觉?前些天在新生座谈会上,一位同学说:“大学应该是要陶铸一种精神的。”这话说得好,南开要陶铸的就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公能精神。身为南开学子,要有“立公增能”的自觉。
张伯苓先生说,“公”字最最要紧„„,“公”字是最高的道德,“公”字的涵义很多,诸位对于这个“公”字务须特别注意。在当今,这个“公”就是振兴中华、就是世界和平、就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至善”。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正是你们这一代人将亲手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将亲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推动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作为南开人,我们要向周恩来学长那样,在这样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我们不仅要有为“公”之志向,还要有“公”之操守,和“公”之襟怀。这就是克己奉公、诚实守信、维护公益、做事公允;就要如张伯苓所说那样,“负责任,肯牺牲,没有名利之思,不作意气之争,什么事都以国家为前提”,成为具有真善美品质的高尚的人。
真正“立公”就必须努力“增能”。对于同学们来说,特别要注重学习研究之能、团结合作之能和吃苦耐劳之能。学习和研究是你们的主业,但你们不可止于“学会”,而要追求“会学”,这就包括博览与精研的读书能力,比较、联想、推理、概括进而提出概念和创造形象的思维能力,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和观测、计算和查询的能力,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和改革求变的创新能力,等等。我还要特别提一下培养学习兴趣的能力。有些同学没能进入喜好的专业,感到很困惑。其实,在现实的人生中,往往不能做到喜欢什么学什么、喜欢什么干什么。但成功的人却能够做到让“兴趣”成为学习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学习的动力,做到“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爱一行”,这将是人生发展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团结合作之能,就是能尊重和理解他人、包容和欣赏差异包括文化、习俗、性情、爱好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就是能适当地运用各种形式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就是有严于律己、真诚待人、识人之长、与人为善的情商,进而能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吃苦耐劳之能,应是我们的基本功。只有能承受和克服各种困难,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受得住“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包括误解和委屈,才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真正享受到大学生活的美好和愉悦,历练出南开人的优容雅量和健全人格。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在今年应届的3077名本科生中,有118人没能如期获得学位,他们中有不少人高考的成绩很好,却因未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未能掌握好学习的强度和节奏,未能抵住各种诱惑,没有在基本学习年限达到学习要求,甚至还有极少数人因为作弊而受到校纪的处分。因此,不要以为过了高考关,就万事大吉了。尤其要知道学风是学生的生命线,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我要代表全校的教职员工向你们做出南开教师的庄严承诺:
–我们要恪守师德,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诚信为人,严谨为学,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做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为同学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助力;
–我们要扎实工作,努力改进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为同学们开展探究式、实践性、创新型和国际化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更好的条件,为同学们自主发展搭台;
–我们要以身作则,和同学们一起光大南开的公能品格,弘扬南开的青春精神,坚持南开的爱国道路,践行我们南开人的社会责任,为同学们实现人生价值引路。
清华校长在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篇6
大家晚上好!作为浙江大学校长,我荣幸地在此欢迎你们的到来,并祝贺你们踏上人生新的起点!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荣耀的求是学子,成为全球50万浙大校友组成的求是大家庭中的一员。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英才辈出、蜚声中外的高等学府。建校115年来,浙江大学始终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发展成为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一流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竺可桢老校长当年在新生入学典礼上曾提出著名的两个问题:“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今天,我想从三个方面予以诠释:第一,大学是什么?第二,浙江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第三,各位应如何度过大学的宝贵时光?
一、大学是大道之学,是深深的海洋
我想,诸位不但对大学满怀憧憬,而且充满好奇。大学是否只是规模、气势上大一些的学校?只是小学六年、中学六年的四年延续?
大学是大道之学。中国古代四书之一《大学》开篇阐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引导我们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革旧图新,最终达到完善的境界。
大学是深深的海洋。浙江大学校歌首句“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开篇明义地阐释了大学的特征,大学是知识之洋、学术之海、思想之库,容纳千江万河,浩翰而永不自满。
大学以育人为本。大学是一种肩负特殊使命的人类社会组织,育人是其根本的价值追求。大学研究最高深的学问,体现学科交融,汇聚名家大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创造者,科学的发现者,文明的推动者,崇尚“为学无际,际于天地”,引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二、立志为未来领导者,成为远航的船长
培养什么样的人,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气质、眼界和胸怀。75年前,竺可桢校长提出要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跨入新世纪,浙江大学回首百年历程,审视时代使命,确立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的本世纪目标。
从浙江大学走出的诸位学子,应当成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引领者,成为各行各业的将帅之才,成为在大海中掌舵远航的船长。中国古代经典《孙子兵法》说将才:“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凝练了作为领导者应有的品质。所谓“智”,即远见卓识,勤学善思,智谋远虑,灵活应变;所谓“信”,即诚实守信,公而无私,真诚待人,知人善任;所谓“仁”,即仁爱有德,与人为善,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所谓“勇”,即沉着冷静,坚毅果断,不惧艰险,勇于挑战;所谓“严”,即治理严谨,宽严有度,公正严明,严于律己。全球化时代的领导者除应该具备这五种基本品质外,还要适应国际化环境,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理解和交流的能力。
诸位要想成为思想、知识、能力和身心素质俱佳的“船长”,就必须在大学的海洋中寻知、探索和锤炼。浙江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强调“宽专交”和“精深通”并重。在这里,你们可以发掘兴趣,精修学业,建构知识,演绎思想。希望学校中丰富的学科体系和深厚的文化氛围能满足你们求知的渴望!希望同学们在浙江大学的平台上为未来奠定扎实的素质基础。
三、浙大学子的远航之路是求是创新之路
浙江大学当年举校西迁,颠沛流离,仍立“求是”为校训,崛起为一流名校,赢得了“东方剑桥”之美誉。改革开放后,学校敏锐把握创新乃民族进步之灵魂、大学兴校之根本,为“求是”附上“创新”二字,丰富拓展了校训的内涵。如今,求是创新已经成为浙大独特的文化内核,成为浙大人追求卓越的自觉行为和内在动力。诸位要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未来领导者,你们的远航之路就是求是创新之路。大家应当以求是为基、以创新为魂,不骛虚声、不求虚名;坚持“无曰已是、无曰遂真”,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坚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开物前民、持之以恒。唯有如此,才能在大学的海洋中,在人生的航线上乘风破浪而海阔天空,历经风雨而终抱彩虹。
各位同学,刚刚闭幕的伦敦奥运会为我们精彩演绎了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江山代有人才出,期待大家在大学之路、人生之路上不懈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
清华校长在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篇7
礼上的讲话
2014级的各位新同学:
大家上午好!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纵使朝来又夕去,唯有青春难将息。”9月的常大校园,桂花飘香,气象更新,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同时也向精心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致以衷心的感谢。
今年夏天,对你们而言,高考已成为难忘的记忆。而对全世界球迷而言,巴西世界杯,却是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我不会踢足球,但我喜欢看足球比赛。因为足球体现了力量和技巧的完美结合,充满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更蕴含了永不放弃、超越自我的奋斗精神。这些内涵,和我们的人生何其相似啊。如果用足球赛场作比喻,现在的你们,就像是站在了人生的世界杯赛场。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赢得比赛呢?下面,我想借足球和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感受。
大家都知道,踢球,是足球运动员的天职。那么对于你们,学习,应该是大学阶段的本职。大学的学习,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你们的上课、实验、读书、实习、参加活动、参与竞赛、同他人交流等等都是学习。这些学习,除了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升技能、增长智慧和塑造价值。在大学,你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业,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理工科的学生,要培养人文素质,要多读些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对于文科学生,要培养工程素质,要涉猎一些理工方面的书籍。就像足球运动员,他除了要具备传球、盘带、过人等基本技术外,还需要有出色的体能和敏锐的捕捉机会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才是赛场取胜的关键。因此,你们要通过多读书,多学习,提升综合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如果你利用业余时间每2周多读一本书,那等到你毕业,你已经多读了大约100本书。读书和不读书,每天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每月看起来差异也微乎其微。每年可能也不会有太大差别。但如果每4年看来,那就是观念的巨大分野。到10年后再看,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外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
在学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坚持。我们知道,足球场上,需要球员们积极跑动。90分钟甚至120分钟不停地跑动,有可能毁于1分钟的懈怠。记得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对阵德国,90分钟双方互交白卷。意大利为了避免逢点球必输的宿命,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破门的机会。在加时赛第116分钟,命运之神终于青睐了坚持不懈的意大利队,德国队的球门被攻破,德国战车止步四强。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坚持学习,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面对困难时秉持坚定的毅力!著名作家格拉德韦尔在《异数》一书中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之为“一万小时定律”。我粗粗地估算了一下,如果你们每天坚持投入8小时的勤学苦练,大学四年刚好是一万个小时。有了这一万小时的不懈努力,我敢肯定,在自我超越之路上,你们一定会有所建树。
不论足球赛场的坚持,还是人生赛场上的持之以恒,其背后都有一种责任和担当精神。本届世界杯上,德国队的施魏因施泰格拼到满脸是血,仍顽强拼搏,荷兰库伊特争顶血染赛场,仍血战不退,被称为荷兰硬汉。代表葡萄牙出战的C罗左腿旧伤未愈,仍带伤征战,全场不停跑动。其实,足球场上的责任可以映射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组织、每一种职业、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他的责任和担当。大学的责任在于培养人才,学生的责任在于好好学习。哈佛大学的校门上就写着这样的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学以修身才有意识对自己负责,学以明理才有信念对家庭尽责,学以增智才有能力对社会履责。常州大学更是将“责任”作为校训。就像一个足球队员,他有为国家踢球取胜的责任,但若想去踢世界杯,他必须成为这个位置上最卓越的球员。打入了世界杯,意味着他将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世界杯的历练也将极大提升他的技术水平和竞赛经验,使他变得更为卓越。同样的道理,今天,所有的同学都披上了常州大学的战袍,你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才能冲出常大赛场,在更高级别的比赛中去展现自我、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的人生,必须遵守规则。本届世界杯上,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恐怕除了德国队的夺冠,就是球星苏亚雷斯向全世界人民演绎的“舌尖上的苏神”。当他与意大利后卫基耶利尼因抢位而发生碰撞时,他直接用嘴咬向了后者的左肩膀。虽然在赛场上这个恶意的犯规行为逃脱了主裁判的眼睛,但是赛后的录像仍然使他受到了禁赛9场的处罚。乌拉圭队也因他的缺阵,实力受损而止步8强。我们知道,足球场上有严格的游戏规则,每个球员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违规的球员轻者被黄牌警告、重者直接被红牌罚下。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只有遵守规则人生才能真正圆满。作为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则,上课不能因为老师可能不点名而迟到、早退甚至无故缺席,作业不能因为老师可能不比对而去抄袭或拷贝,考试不能因为老师可能抓不到而心存侥幸去违纪或作弊。禁赛了,可以等下一场,但违规了,有可能会失去重来的机会。同样,在社会中,你们也要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要记住,一个人靠违反规则而获利,只能得逞一时,但最终必将会受到规则的处罚。
足球除了有严格的规则以外,他还是一项讲究团队协作的团体运动。任何球队的胜利,都需要12个人的紧密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取胜的目标。本届世界杯,尽管德国队没有像梅西一样的世界足球先生,也没有像C罗那样的金球奖获得者,但他们依靠流畅的团队配合、精诚的相互协作,最终举起了大力神杯。这再次证明了团队力量的强大。人生的赛场也是一样,大多数的事情都需要与他人协作完成。在学校,你可能需要和同学协作完成一组物理实验,也可能需要和学长们一起完成一个竞赛题目,甚至可能会和导师共同完成一个科研项目,人生的协作将无处不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合作中踢好自己的位置、尽职尽责,不争个人利益,既是对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合作能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不论你将来从事技术工作、管理工作或是教育工作,不论你是经商、从政还是治学,都需要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并能成功合作。
如果我们查看一下足球的历史,会发现足球的打法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从英格兰队依赖前锋的长传冲吊,到巴西队依赖中场的技术足球,再到德国、西班牙队依靠团队的无锋阵型,每一种新的技术都会推动足球运动的巨大进步。但另一个推动足球进步的技术可能不为多数人所知,那就是足球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从1970年阿迪达斯为世界杯制造的第一个足球“电视之星”开始,到2014年的“桑巴荣耀”,不论是球体的结构、材质还是粘合技术,都比以往有极大的进步。不仅足球如此,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的创新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胞之中。大学的学习也不再是知识的记忆和积累,而是更着重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什么,我想给大家先讲一个故事:18世纪末期,英国曾雇佣私人船只将国内的大量罪犯海运到澳洲。开始的时候,英国政府按照出发时船载的人数付钱。船主为了多挣钱,总是装到最大量,结果经过长途海运,罪犯的死亡率很高。政府想了各种办法,甚至在船上派驻了监督人员,可是死亡率还是居高不下。后来,英国政府改变了付钱的方法,按照活着运送到澳洲的人数付钱。这一改变,不仅死亡率大幅的下降,而且罪犯在船上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有的船上甚至还配备了医生。这个故事说明:创新的思维非常重要,他需要我们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何培养这种创造性的思维呢,关键是要激发创新的意识。而敢于质疑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中国古代称学习为学问,就是要既学又问。疑是问之源,因此要敢疑。但敢疑不是乱疑,而是一种敢于挑战权威、不唯师、不唯上,不从众的批判性思维。不论是大学的课堂上、实验室和图书馆,还是在你未来的工作中,敢于质疑都将启动你的创新思维,让你的人生从此走向不同。
但创新不是一句口号,她更需要脚踏实地。有人曾统计过,一场足球比赛,好的球队平均而言,队员需要奔跑10公里以上。中场球员的奔跑距离更大,达13公里以上,同时要完成70-90次传球,全场几乎每分钟一次。这个数字说明,尽管足球的技巧和把握机会的能力非常重要,但是不停地奔跑,获得更多的接触球的机会,更是取胜的关键。这个道理于人生而言,同样适用。任何事业的成功,无不是实干出来的。学工程的学生,不做设计实验,不参加工厂实践,如何能培养扎实的工程基础?读文科的学生,不博览群书,不动笔写作,如何能厚积薄发、文采斐然?做设计的学生,不关注创新,不动手制作,如何能激发创新思维,设计出赏心悦目的作品?“勿在浮沙筑高塔”,事业的根基必须置于坚实的土地上,逐层建造才能屹立不倒。人生之路也是这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坚实地走来,才能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
同学们,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基石;坚持是一种执着,是不轻言放弃的内心信念;责任是一种担当,是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而规则,是一种约束,是不可逾越的人生边界。在你未来旅途中,你需要学会协作,你需要不断创新,你需要脚踏实地。唯有如此,你们今后的人生才会有宽度、厚度和温度。
同学们,我们今天谈足球,是想借以类比人生。但我们也要清晰地意识到:足球与人生是有差异的,足球场上可以接受平局,人生路上必须拒绝平庸;足球场上会有加时,人生路上没有补时;足球场上有替补,人生路上人人是主力;足球场上重结果,人生路上重过程;足球场上冠军只有一个,人生路上个个都能成功。
同学们,对于你们而言,属于你们的世界杯专场才刚刚奏响序曲。在这个人生的重要时刻,我提议,每一位同学都拿出手机,给自己一个自拍,并转发到你的微博、微信或QQ空间中。用照片来记录你大学生活的起点,让家人、朋友和同学共同为你新的起点祝福、加油。
清华校长在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篇8
---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在2013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新同学、家长们,大家好:
经历酷暑高温之后,你们为江南带来清新的感受,希望你和家人愉快地共享浙大的美好时光。浙江大学是一所拥有116年历史的江南名校,风景如画,人文深厚,她有依山傍水的玉泉、曲径通幽的西溪、水木菁华的华家池、钟灵毓秀的之江、大气开放的紫金港,还有正在建设的舟山校区。各位同学将求学于中国最具灵性之气的大学校园,请允许我代表全体老师、员工祝贺你们,从此成为求是园中光荣的一员,并融入气势磅礴的浙大画卷!
今天各位同学相聚浙大,你们神采飞扬,意气风发,正所谓青春无价!你们已经做了一个非常慎重的选择——加入浙大!这个“选择”使你和浙大从此紧密相连、难以割舍;这个“选择”使你们将终身秉承浙大师恩教诲;这个“选择”使你将和同学们天涯难断、兄弟情深。在今天开学仪式上,我们彼此都有很多话题,我想和你们谈谈“选择”。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选择,谁走进你的生命,也许关乎运气,谁能停留在你生命里,却由你自己选择!今天以前,某种意义上看,也许你还是个孩子,凡事都由父母亲人耳提面命,帮忙选择;而今天以后,你将独自生活,自己选择、独立担当。“选择”是个大学问,课程表里你一定找不到,但它确实贯穿于你在浙大的每一天、每件事!浙大的教育模式为你提供很多选择机会,甚至使你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你可以选择舒适安逸,也可以选择艰苦奋斗; 你可以选择投机取巧,也可以选择脚踏实地; 你可以选择小富即安,也可以选择壮志凌云; 你可以选择人云亦云,也可以选择独树一帜; 你可以选择囫囵吞枣,也可以选择慎思明辨;
大学时光其实并不长,就在这些无数次或随意、或慎重、或纠结、或明智的选择之后,你的人生之树也悄悄生根、发芽、绽放!对于选择,我的经验是多听、善问、勤思、明辨。当然,人的一生中“不如意事常八九”,你可能没有选择上心仪的专业或课程,可能在众多才华横溢的同学当中不再独占鳌头,也可能与心中的恋人失之交臂,——我希望你们不要埋怨,不必嫉妒,阳光下舞蹈,风雨中砺炼,即使痛苦也要选择乐观和坚强,追逐自己的梦,选择自己的路。
谈到选择,我还希望你们能明白选择宽容比祈祷聪明更有意义。选择宽容不是选择回避,它是一种坚强、一种豁达,是对一切结果真诚接纳的坦荡;它是一种柔韧、一种执着,是对一切过程宁静致远的自信。选择宽容,可以维护他人尊严,也让自己赢得内心的平和;选择宽容,可以化解众多矛盾,也让自己保持前行的从容。
选择浙大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求是精神”,求是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有“启尔求真”的科学精神、“开物前民”的创新精神、“无吝于宗”的合作精神、“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树我邦国”的爱国精神。“求是精神”是浙大人的生命基石,百余年历尽沧桑都未曾改变!在战乱纷飞的年代,求是精神是不畏艰险;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求是精神是不为财奴; 在浮华世界里,求是精神是内心的天平; 在奋进岁月中,求是精神是理智的准绳; 做人,求是精神则为真诚务实、热爱真理; 做学问,求是精神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几代浙大人、全球五十余万校友,曾经或正在以生命践行着这个“选择”,“求是精神”是浙大人的精神图腾,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今天是你们进入浙大的第一堂课,无论你从哪里来,今后要去哪里,在随后的日子中,你们一定要让“求是精神”融入你的生命,永不背离。同学们,浙江大学正前行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上,希望你们秉承求是,奋发努力,立志成为“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希望你们倾听内心,学会选择,以理性之美雕塑自己的未来,成就母校的辉煌!
祝同学们在浙大生活开心、精彩!
清华校长在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篇9
大家晚上好!
在这美好的金秋九月,在这开阔的运动场上,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郑州大学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这个喜庆而又值得纪念的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向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来自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郑州大学所有2014级的13630名本科生、4247名硕士研究生、224名博士研究生和420名留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向辛勤培育同学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高考前的5月20号,我以郑大校长的身份通过大河报向同学们发出召唤:“扎实迎考,从容面对,努力收获每一个成功!郑州大学欢迎你 ”!
你们每人的录取通知书上,第一次通过校长签章的方式对每位同学表达了欢迎!从研究生同学在家里通过网上选宿舍,到火车站的迎接,以及迎新点从学院楼搬到了宿舍楼;还有第一次为每个新生班配备班主任,为72名家庭困难学生提前设助学岗;学校彻底整修了11万平方米的公共教学区,为老校区的学生宿舍恢复或新装暖气,主校区还竣工了两栋新宿舍楼,新建了宽敞明亮的太阳能浴室……学校的老师们像迎接自己的孩子一样迎接所有18521位新同学!今天,所有在家的校领导,学院与部门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校部分老师、高中老师与家长代表,在这里举行可能是全国高校最大规模的新生开学典礼!
作为大学的第一课,我想讲两个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第一个故事是毛竹成长的启示。在我国东北生长着一种毛竹,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仅仅长了3公分,而从第五年开始,便会以每天30公分的速度疯长,短短的五六周时间可以长到十几米。而实际上,在前面的四年,这种毛竹表面上看长得非常的慢,但它的根在土壤里却延伸了数百平米,前面的付出就是为了扎根,是为以后的快速成长做积累。我们的校园有竹子,也有大片的竹园,我们看到茂盛的竹子,更要想到竹子的习性与毛竹成长的故事。大学阶段4-5年的时间,研究生阶段3-4年的时间,你们要牢牢扎根,厚积才能薄发!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第二个故事是我十几年前的一个经历。当时,我以一个学院院长的身份接待一个地方企业的董事长,他的文雅举止、他的精辟见解、他的精明干练给我和我的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们问起他的求学经历时,他笑称他是社会大学毕业的。他讲了他错过上大学机会后如何开始自己的创业,如何刻苦学习知识、如何经历磨难与成长、又如何学会驾驭自己事业发展的故事。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说,他一生的遗憾是没有进过大学,没有接受过大学系统知识的学习,但幸运的是,他在社会大学里学会了成长与成才!
两个故事的启示是:在大学,要扎实的学习与生活,更要成长与成才!所以,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郑大,人生的大学”,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郑大是人生的大学,二是希望每位同学在郑大上好人生的大学。通过每位同学的成长与成才,来建构郑大这所人生的大学。
首先,我从几个角度来介绍郑州大学,概括为“大”、“全”、“厚”三个字。
郑大的“大”,就是规模大,贡献大。学校面积大,4个校区占地6540亩;校本部有普通本科生5.2万人,研究生1.5万余人,留学生1400余人,在校生规模近7万人,列全国高校之首;有6000多名教职工,3400余名专任教师,教师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第一附属医院被称为亚洲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九家附属医院年门诊量达到1000余万人次。我们的大,还表现在我们的校友规模大,近50万郑大毕业生为国家和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大的“全”,就是学科全,专业全。学校有124个博士点,数量居全国高校第25位;有237个硕士点,数量居全国高校第12位;有图书馆藏书800万册,分布于4个校区。学校有107个本科专业,较之全国高校的校均专业平均数多出一倍。学校学科专业涵盖了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
特别介绍一下这个“厚”,就是办学和文化底蕴深厚。我校的医学起步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医学体系,开创了中原医学发展的先河;我们的文理学科成就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原郑州大学;老工大是河南少有的部属高校,为我国化工产业发展与河南的工业化做出了特别的贡献。三校合并的郑州大学被誉为融合与发展最好的学校之一。郑大的文化有四个方面的基因融合与博大精深。一是植根中原,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二是大学的开放,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同学们多元文化交融;三是文、理、工、医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知识的交汇与碰撞所带给每个人的是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四是三校长期形成与积淀的校园特色文化。我很难用一句话把郑大的文化内涵说清楚,但我清楚这种文化在全国其他地方很难找到,在全世界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我经常在主校区散步,沉浸于它的幽静,我一踏入老校区,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我能感受文化的存在,但又无法捕捉到它的所在。我们可以有同样的教科书、我们可以有同样的教学计划,但我们大学不可能有相同的文化。这就是郑大的唯一性,也就是你们成长与成才的环境。我们说,要成为郑大人,不仅要在这里上过课,更是要在这里经受到它的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同学。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传承与创新,乃至创业。我们有几十年如一日深入食管癌高发区,研究发明了著名的“沈氏拉网法”
清华校长在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篇10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葛世荣
亲爱的2017级新同学: 大家上午好!
在庆祝第33个教师节之际,我们满怀喜悦之情迎来了5753名本科生、3277名研究生和132名留学生新同学。首先,我代表矿大四万师生,祝贺你们成为世界著名矿业学府的新学子,成为百年矿大的传承者和未来的开拓者。
同学们,你们来大学是勤奋读书的,不是来打酱油的。大家在大学期间将选修众多课程,进行系统训练,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练就如何把知识转化为创新的能力,这是学习力。学习力强者善于高效吸纳知识,进而把知识增量变成创新资源;学习力弱者则表现为不愿学习,不会学习,最终是学业平平庸庸。刚才,宿管阿姨、优秀同学和模范老师从不同视角为大家展示了优秀学生勤奋学习的典型事例,这些典型的共同特征就是都有很强的学习力,是值得你们学习和追赶的榜样!
同学们!学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勤学苦练而达成的。那么如何增强学习力呢?下面,我就给孩子们当一次导游,带领大家环游南湖校区的行健路,从中寻找增强学习力的宝典。第一站,图书馆广场。此处摆着一块硕大的水晶玉石,上刻“书田阅世”四个大字。它提示同学们勤于徜徉书海,培养阅读力。矿大每年排列图书借阅“琅琊榜”,但凡学霸都名列前茅。比如,今年到中科院直接攻读博士的秦海玲同学,年均借书280本以上,始终居于前三甲!然而,有些学生却只争朝夕看手机,废寝忘食玩游戏,他们的学习力很弱,补考成为家常便饭,这不是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勤奋向上的精神状态!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希望你们以多读书为荣,不读书为耻,每天关闭手机四小时去图书馆静心读书,培育你们飞得更高、更快、更远的雄鹰翅膀。
第二站,博学楼南草坪。这里铭刻着33年前华罗庚先生对矿大学子的殷切勉励:“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它是指引矿大学子“学以致用,学以创新”的“传家宝”,激励着同学们勇于挑战经典,激发创造力。大学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课堂,更是一个提高学习力并使之转化为想象力、创造力的殿堂。我希望,同学们接过“学而优则创”的“传家宝”,成为推动社会创新的读书人,奉献中国创造的矿大人。
第三站,信控学院东草坪。这里树立着83年前蔡元培先生为焦工学生题赠的“好学力行”训词。它教导同学们要善于汲取思想,升华志向力。好学要达到近乎知,止于至善;力行要做到近乎仁,博爱担当。立志、努力、成功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三大要素。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总书记嘱托青年大学生: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我想,矿大学子立志要做的大事,就是为人类提供清洁、持续的能源,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第四站,博物馆北广场。这里矗立着光明使者雕像,你们看,他头脑装着思想,左手握着书,右手高举火炬,满身尽显引领者的力量。这座雕像不仅是开采光明、造福人类的矿大象征,更是激励着矿大同学要敢于跳出专业,彰显领导力。矿大肩负的立德树人使命是让学生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成为有知识、有思想、懂政治、敢领军的人才。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在眼前,中国梦不再遥远,大学生一定要争当有思想的人才,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我期待,将来从你们中走出一批技术创新和行业管理的杰出领导者!
同学们,10分钟的行健路环游到此结束。在今天开学典礼上,周彤彦阿姨、李浩博同学、姚强岭老师和我讲的是一个共同主题,即学习力。从中可以体会,要提高学习力,阅读是基础,志向是动力,创新是境界,引领是卓越。今后,如果同学们每天能绕着行健路跑一圈,既能养成健身习惯,还能培养勤奋毅力,更能熏陶学习力。
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篇11
大家好!
一位法国诗人曾说过:如果人生是充满美好的邂逅,那么邂逅两次又何妨?算上我在今年高考之后给你们发出的邀请信,今天算是我们的第二次见面了。从邀请信里的心连心到今天开学典礼上的面对面,此时此刻,从你们稚嫩的脸庞和对大学的神往中,我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让我看到了长江大学的希望与活力。欢迎你们,长江大学的新主人!
大学是什么?这不仅是广大学子共同的心声,也是社会之问。对某些人而言,好像大学就是青春四年的栖身之处,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的“轻松之旅”,是为了一纸文凭、最终却“两手空空”走向社会的驿站,是为今后不断地怨天尤人、抱怨人生的序章……但我以为,大学更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她是真理和学术之光的圣殿,她是孕育创新创造思想的摇篮,她是超越一切宗教束缚和利益桎梏的精神家园。
长江大学却又恰恰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尊重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我们的目标追求。作为一所以母亲河命名的综合性大学,我们有着“广纳百川、润泽万物”的胸怀。作为刚刚进入湖北省“双一流”建设的高校,我们秉承“求实、进取、创业、报国”的校风,“长大长新”的校训,这是我们的价值追求。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长大,必将为广大学子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最好的平台。
你们是我来到长江大学以来迎接的第五届新生。如果把大学四年看成一个周期,我也应该算是刚刚本科毕业。无数个日日夜夜,无论是漫步校园,还是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眺望,我经常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他们穿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也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学子,或默默读书,或追逐嬉戏。我就经常会想起一个问题:构成这所大学最美好的风景是什么?是这里的建筑吗?是这里的老师吗?是流传在这里的传说和故事吗?当然都是。但我更以为,构成这所大学最美好的风景的主角是你们,是你们这些生机勃勃的大学生!是你们让大学的风景鲜活起来、亮丽起来;是你们延续着长大的历史,影响着长大的未来。你们是这所大学永远的风景,你们是这风景中精彩的华章!
作为一位学长、一个过来人,我希望借此机会分享我所欣赏到的大学的风景。
大学的第一道风景,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卞之琳先生曾在作品《断章》中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设想一下,大学校园如果缺少了琅琅的读书声,它还是校园吗?大学校园如果没有了读书的身影,那将会是一个多么糟糕的场景!因此,每每在我漫步校园,听到石桌旁、草坪边悦耳的读书声,看见教室、图书馆灯火辉煌的夜景,我的内心都会升腾起一种暖洋洋的感觉。我在想,青春如此欢畅、人生如此美妙,琅琅的书声一定代表着大学的神圣和美好,代表着知识的力量和魅力,代表着求知奋进的自觉和冲动。
学习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今年6月,教育部提出要对大学生合理“增负”、取消“清考”,我相信这是对大学学业教育的一次全面部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状将得到彻底扭转。有些同学天天无所事事,考试经常挂科,毕业前怀着侥幸心理,期盼通过“清考”获得大学文凭,这样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大学里的每一场考试都不是预演,场场都是现场直播!”
当然,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是大学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大学的学习,应该或主要是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达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进而转化知识、创造知识的目的,是一种方法论、思辨思维的学习。倘若仅仅只有专业知识的学习,那很可能沦为爱因斯坦所讲的——成为“一只训练有素的狗”。
因此,大学里仅仅只有读书是显然不够的,还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大学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心,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担当、一种情怀、一种抱负。过去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过去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今天我们更要在价值多元、格局多变、竞争合作、交锋交融的环境中保持定力,不断巩固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长江大学的发展过程中,有成绩优秀、在长江中英勇救人的全国道德模范赵传宇,有“10·24”全国见义勇为大学生英雄集体,有长江大学“东方之星”心理援助团队,等等。他们都是在校大学生中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杰出代表。
“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科技让“天下事”尽在“掌”中。而我想进一步跟大家讨论的话题是,在学习专业与科学知识、适应科技进步的同时,人类应该保持人文精神,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让我们一起来反思几个问题:科技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人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增强了没有?今天的社会,来自贫困差别、战争威胁、生存恐惧,以及无处不在的悲观主义情绪减少了没有?我们内心对科技进步的期盼与人类自身的和谐是否一致?还有,今天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我们内心更加安详宁静了吗?我们对人生、社会、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了吗?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困惑?我以为,应该审视技术进步带来的科技伦理问题,应该审视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这中间,包括要对科技进步抱有积极审慎的态度,要关注人类的幸福与未来,要注重我们内心的祥和与宁静。科技进步要让人类更加安全、舒适和幸福,而不是给人类带来恐惧和灾难。
大学的第二道风景,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你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形成了独特的大家庭。大家庭要和睦共处才能快乐生活,百花园要百花齐放才会欣欣向荣。
我们要从尊重个性向学会欣赏他人转变。同学们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应该说都是优秀学生的代表。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正因为如此,才成为了独特的自我,这个社会才会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我们在崇尚自己个性的过程中,应该学会欣赏,学习他人的优点,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达到博众人之所长、强自身之优势。
我们要从崇尚独立向学会和谐共处转变。同学们大多是出生在千禧年的新时代青年,独立意识更强;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和谐共处。“君子和而不同”“己欲立而先立人,己欲达而先达人”,我们不能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认知和评判一个人,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也不要苛求别人的观点与自己完全相同。我们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尽量做到容人、容己、容事;在独立中学会思考、选择和判断,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
我们要从强调个人奋斗向学会合作共赢转变。当今社会,是社会分工精细化的社会,也是信息整合资源共享的社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需要学会分工协作、合作共赢,学会协同、分享。近几年,学校不断涌现出各种学霸,从4个寝室考研“大满贯”到“五朵金花”集体考取研究生,再到“最牛考研班级”,他们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可以说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典范。
大学的第三道风景,应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之地,更是提供了各种体验的平台,为我们实现梦想搭好了舞台。
知行合一、勇于实践,才能放飞自己的梦想。梦想的最终实现还要靠个人付出艰苦努力。舞台再大,你不上台,就永远是个观众;平台再好,你不参与,就永远是局外人;能力再强,你不行动,就只能看别人成功。天上不会掉馅饼,踏实肯干才能有所收获,努力奋斗才能好梦成真。近年来,长江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培育出获得百万元风投的创新创业项目;“三百名师”从课堂到寝室,陪伴着同学们成长成才成功;“阳光号列车”“四叶草”等青年志愿者协会让我们的青春焕发光彩、启迪人生的意义;科技文化节、“万人创百星”等活动为我们锻炼和展示个人才华提供了多彩的舞台。
尚问笃行才能形成更清晰的目标,让青春迸发,让思想激荡。黑格尔说过,“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有一夜爆红的心态,要守得住孤独寂寞、经得起诱惑、耐得起摔打,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捷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让才华在实践中施展,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在这里,你可以在辩论场、在与大师的交流中激荡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在每年暑期的支教活动中,更加接近自然,触摸到社会现实,反思自己的人生;你可以参加“青马班”,坚定理想信念,笃定人生目标;你还可以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体验付出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探寻人生的另一个方向。
亲爱的同学们,大学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今天的时代注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今天的你们,注定是绘就这个伟大时代画卷的执笔人。你们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一定会成为你们人生最美丽的序曲,她将定格在你们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定格在你们用心装扮美丽长大的过程中;她还将延续在你们不断谱写精彩人生的未来征程中。感谢你们,是你们让长江大学的风景永不凋谢,长在长新!
【清华校长在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历届清华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发言稿11-10
校长在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08-29
2015校长在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09-29
校长在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10-19
校长在2012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06-27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李培根在 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05~20008-10
开学典礼上的校长讲话稿08-30
第一学期校长开学典礼上的讲话08-18
校长在军训典礼上的讲话稿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