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鱼和潜水艇》教学案例2008

2024-10-08

一(下)《鱼和潜水艇》教学案例2008

一(下)《鱼和潜水艇》教学案例2008 篇1

《鱼和潜水艇》教学案例

师:整体感知。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人们怎么会把鱼和潜水艇联系在一起?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动画,听录音。生:人们受鱼的启发发明了潜水艇。师:课文中是这么说的 生:读句子

师:句子中有一个生字“启”,它是什么结构?为它找些好朋友。

师:过渡:这个道理指什么呢?打开书,借助拼音朗读第一节,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生:读第一小节。

师:这小节中有3个生字,我们先来学一学。

“胀”、“缩”:读音上要注意什么?

生:一个师翘舌音,一个是平舌音。

师:谁能做做这两个字的动作。生:这是一对“反义词”。师:“够”:谁来做小老师? 生:做小老师教生字。

师:把3个生字送回到课文中,和老师配合朗读这小节。(1)人们受到了鱼的什么启发呢?(鳔)#

(2)“鳔”的读音(小组读)解释“鳔”——鱼泡泡,食物出示。(3)“鳔”有什么作用呢?

师引读:鱼肚子里的鳔,能够帮助鱼浮上来,也能够帮助鱼沉下去。)(4)鱼靠着鳔怎样浮上来,沉下去的?(再轻声朗读第一小节,和同桌讨论一下。)

生: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生交流:生说师划句子。(“

”划浮上来的句子,“~”划沉下去的句子。)

师:请女孩子读一读鱼浮上来的原因。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

请男孩子读一读鱼沉下去的原因。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

生:朗读课文。

师:今天,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老师为大家做一个小实验。我们把小瓶子比作鱼的鳔,小瓶子里现在装满了空气,把它放在水里,你们看,它浮起来了。我们打开盖子把瓶子里的空气赶走,装满水,瓶子一下子就沉下去了。多有趣的实验啊,鱼鳔的本领真大!

师:小结:原来,(PP5:鱼肚子里的鳔能够装满空气帮助鱼浮上来,也能够放出空气帮助鱼沉下去。)师生配合读 生:齐读这一小节。

师:潜水艇又是利用什么来沉浮的?第3小节~慢慢地浮上来了。生:同桌轻声朗读第3小节,完成填空。

师:谁来交流一下?(个别)注意:“缝隙”的读音

这段话中有2个生字,和它们打打招呼。

“密”:和哪个字很相象?【蜜】为他们各找些好朋友。(秘密)“柜”:谁来做小老师?

师生:老师和大家配合,一起朗读这段话。

师小结:这个柜子就好比是鱼的“鳔”。所以,潜水艇和鱼一样,能在水里上下浮沉,还能在水里行进。

教学反思:

我今天上的是50《鱼和潜水艇》。这篇课文介绍了鱼类能够在水中自由沉浮,是因为它们的肚子里有鳔,通过鳔装满或排放气体,来控制身体的沉浮。人们受此启发发明了潜水艇。在潜水艇中有一个特别大的“柜子”,通过柜子装水和排水,来控制潜艇的沉浮。

这是一篇学生很感兴趣的文章,但又不能简单地上成常识课。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识字教学和课文的朗读上,想通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10个生字,通过学生的朗读自己弄明白鱼和潜水艇的关系。

我通过出示潜水艇的图片,导入课题,让学生整体上对鱼和潜水艇有一些了解。然后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培养他们遇事动脑筋的好习惯。看动画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事,我利用这篇课文的有趣动画,引出课文的第一小节。因为这一小节讲的是鱼沉浮的原因,也是课文的重点段。我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自由讨论,找出关键句,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通过实验,加深印象。第一小节的难点突破后,潜水艇的沉浮原因,我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完成填空题,减少了讲的过程,但是道理还是很快就明白了。我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运用了课件中的拓展题目。让学生找一找哪些东西是人类通过模仿生物发明的。这个拓展训练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增加了课外知识。

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生字教学时,发现许多都是带有“舟”字旁的字,于是我把“舟”字旁的字放在一起教学,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我让学生再积累一些带有“舟”字旁的字,提高一些要求。另外在教学其它生字时,也各有侧重点,如:“胀”和“缩”的读音、它们的意思等,都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理解力而确定的。

语文课就要特别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我在设计教案时,有意放上了好几处说话训练。如:回答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要求把句子说完整。第三小节的填空题也是在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最后的拓展,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句式把话说完整等。一系列的设计,在不经意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马慧敏 2008、6

上一篇:淘宝论坛卖家心得下一篇:从这里起航—2011年度新职工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